社工实务案例分析

2024-10-25

社工实务案例分析(共7篇)

社工实务案例分析 篇1

2012年社工师中级实务试题

一、社区矫正对象李某,男,25岁,未婚,初中毕业,与父母同住。李某认为钱是万能的,能够改变一切,他一直梦想一夜暴富,对于收入较低的工作岗位不屑一顾。他从不主动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加上学历较低,所以一直失业在家,每日无所事事。

新入职的社工小王认为,李某目前的状况主要由失业所致,只要替他找到工作问题就全部解决了。于是,小王相反设法寻找就业信息,多次向李某提供就业岗位,但一直没有成功。因此,小王十分沮丧、困惑。(1)本案例中社工小王服务目标存在什么偏差?

服务目标存在简单归因,社工小王的服务目标与小李的就业目标不一致。小李的的择业观存在偏差,其认为钱是万能的,能够改变一切,他一直梦想一夜暴富,对于收入较低的工作岗位不屑一顾。必须从修正小李的就业观入手。(2)对小王的服务目标做出具体的修改?

第一,帮助李某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先就业再择业。

第二,从父母入手,动用家庭资源督促李某尽快就业。

第三,针对李某学历较低,建议并帮助其参加业余学校学习或职业培训。第四,帮助李某多了解劳动力市场新动向,新需求,根据自己的特长及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二、社工在社区调研中,发现该社区部分低保家庭中,有些因病致贫,家庭照顾负担较重;有些虽有较强的就业动机,但因缺乏技能,找不到工作;有些则产生了福利依赖思想,缺乏就业动机;有些眼高手低无法顺利就业。

同时,社工还发现社区存在大量资源,例如,该社区位于中心城区,社区内有不少的企业和社会组织,社会福利中心经常开展政策咨询、就业培训、心理疏导等服务活动,平时,居民关系融洽,邻里之间会相互关照,沟通各种信息。据此,社工计划整合社区资源,为低保家庭提供服务。(1)该社区有哪些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社区资源?

正式的资源:社工;社区内有不少的企业和社会组织,社会福利中心 非正式资源:邻里;家庭

(2)为向低保户家庭提供有效服务,社工该如何整合社区资源?

第一,针对有些因病致贫,家庭照顾负担较重的低保家庭,组织志愿者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在政策框架内,对他们进行适当的经济援助。依靠社区福利中心的专业力量对低保户医疗、护理、心理疏导、康复等方面的帮助。

第二,针对有些虽有较强的就业动机,但因缺乏技能,找不到工作的低保户家庭,依托社区福利中心进行就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鼓励邻里之间多沟通,积极参加社区企业就业市场招聘会,动员企业多深入社区开展就业岗位及待遇宣 传。

第三,针对有些产生了福利依赖思想,缺乏就业动机;有些眼高手低无法顺利就业的低保户家庭,社工应从树立正确就业观入手积极宣讲低保政策,指导社区居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让他们认识到低保政策的目的,鼓励他们依靠自己的双手及脚踏实地的劳动获得幸福生活。

三、小杜是刚入职的社会工作者,为老年人提供社工服务产生了极大的困惑,不知如何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服务中去;当老年人说起自己被家人虐待时,不知如何处理;而对老年人的不合理要求时,不知如何应对;也不知道如何寻找资源。为此,她十分焦虑、沮丧,压力重重,已经哭了好几次,怀疑自己能不能从事本职业,也没有信心把工作做好,感到无助和无力。

针对以上情况,老宋对小杜开展督导。(1)逐一列出支持性督导的具体内容。

社工常面临的压力:来自服务对象的压力;来自工作的压力;来自服务机构的行政压力;来自社会对社工认识的压力。

小杜的具体压力:刚入职的社会工作者,为老年人提供社工服务产生了极大的困惑,不知如何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服务中去;她十分焦虑、沮丧,压力重重,已经哭了好几次,怀疑自己能不能从事本职业,也没有信心把工作做好,感到无助和无力。

老宋应针对以上情况,给予小杜情感上支持,帮助其顺利走出困境,增强信心。

(2)逐一列出教育性督导的具体内容。

教导有关服务对象群的特殊知识;教导社会服务机构的知识;教导社会问题的知识;教导有关工作过程的知识;教导有关工作者本身的知识;提供专业性建议与咨询。

第一,针对不知如何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服务中去的困惑,老宋要告诉小杜这是大多数新社工的经历,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来引导小杜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投入实践。

第二,针对为老年人提供社工服务产生了极大的困惑,老宋要向小杜传授老年人的一些基本知识及老年社会工作的一些技巧。

第三,针对当老年人说起自己被家人虐待时,不知如何处理;而对老年人的不合理要求时,不知如何应对;也不知道如何寻找资源的困惑,老宋要逐一进行分析与回应。被家人虐待的事要进行确实调查,确认后帮助老人运用法律武器,保护人身安全,并学会做起家人的工作。老人不合理要求的事情,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不知道寻求资源的事情,鼓励小杜运用正式资源和非正式资源在政策框架内满足老年人的合理要求。

四、某基金会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提供资金支持,指定医院手术。住院期间,大 多数家长对以后手术康复以后升学、就业心存忧虑,心理压力大。针对上述情况,医院社工部安排实习社工拟定一份“患儿家长互助小组”的活动方案,以协助家长更好的应对压力。第三次活动方案如下:

目标:帮助患儿家长学习和掌握自我减压的方法和技巧 具体内容和过程:(1)暖身活动(2)对上次活动内容进行回顾(3)将组员分两组,讨论压力给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4)观看患儿护理知识片,教授家长护理知识(5)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中照顾患儿的情景,告知夫妻要协调合作、共同完成。(6)回顾本次活动,布置家庭作业

要求:

1、根据活动目标,指出具体内容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说明理由。具体内容的安排与目标偏离。目标是帮助患儿家长学习和掌握减压的方法与技巧,可具体内容和过程是教育照顾患儿的一般常识。

2、完善该方案:(1)暖身活动

(2)邀请专家具体指导帮助患儿家长学习和掌握减压的方法与技巧。

(3)请术后成功融入社会的患儿家长现身说法,介绍成功经验。(4)观看有关患儿成功以后手术康复及以后的升学、就业录像(5)就如何更好地减压这个话题相互讨论(7)回顾本次活动,布置家庭作业

五、社工发现某子弟学校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其中许多问题与日常生活习惯有关,如能早发现、早治疗,便能防止某些疾病的发生,尽管该市在2009年就对本市中小学生开展免费体检,但该项政策并未费及打工子弟学校。

社工通过进一步走访社区发现,这些学生大多居住在城乡结合部,社区环境卫生很差,垃圾遍地,缺少公共卫生设施,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少家长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还有部分家庭因病陷入困境。

针对以上情况,社工计划开展社区卫生健康服务项目。

分别以“直接接入”和“间接接入”的角度,为该项目设计服务方案(只需说明介入目标和重要介入策略)。

直接介入目标:教育学生与家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帮助因病陷入贫困的家庭渡过困难。间接接入目标:改善社区环境,倡导政府政策将打工子弟学校纳入政策惠及范围,把社区建设成文明、健康、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直接介入策略: 第一,与学校配合,教育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第二,与社区配合,引导学生及家庭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第三,对部分因病致贫的家庭根据政府的政策给予适当的帮助。间接接入策略:

第一,发放“给全体居民的一封信”,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二,改善社区卫生设施,深入开展“文明与您同行”活动,通过播放卫生不良导致的疾病宣传片或宣传单张呼吁社区成员共同营造社区卫生环境。

第三,倡导社会政策,呼吁将本社区的学校纳入政策惠及范围。第四,联系社区医院或志愿者医生,在社区开展免费体检活动和健康讲座。第五,发挥社区榜样和骨干力量,成立社区志愿组织,积极开展可持续的社区卫生服务。

社工实务案例分析 篇2

一、“案主自决”的理论基础

“案主自决”原则, 是社会工作者在尊重案主的价值和尊严以及确信案主具有能够改变的能力的前提下, 给案主提供认识自身潜能的机会, 帮助案主对当下情境做出分析, 鼓励其自我做主和自我决定的工作伦理原则。

Michael Home认为, “社会工作者应当鼓励和促进案主做出自己的决定并按照自己的标准去生活的能力。社会工作者不应当欺骗或驱使案主进入一个违背他的真实意愿的活动过程”。自决不仅指我们作为人在意志自由上的自决, 而且是在实际生活中真正有权力为自己做决定, 不受他人或组织限制、干涉或命令。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应该充分尊重案主, 避免过度影响案主, 保障案主应有的权利。

二、“案主自决”的哲学基础

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与基本信念, 是来自一套广义的人本主义思想, 特别是西方社会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伦理。人本主义致力于从人的尊严和价值出发, 它认为: (1) 每个人都被视为具有内在尊严和价值的个体; (2) 人们之间的关系是非剥削的、合作性的和平等的; (3) 人类经由劳动而创造的资源应该按照他们的需要的原则予以分配; (4) 每个人都有权去发展自己的潜能。

社会工作借鉴了以上哲学思想, 重视个人的尊严、真我精神, 及自我独立的发展方向。社会工作者认为“案主自决”是个人权利的延伸, 只有在“行动一反省”的过程中才能释放人类心灵的潜在力量。

三、“案主自决”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局限性

许多社会工作者在实务中不可避免地将遭遇到自决与干预的伦理抉择。“案主自决”作为一项道德原则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有很多局限性, 受到了多方面的挑战, 特别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中, “案主自决”权很可能受到限制:

1、案主决定的能力受到限制

有些案主如儿童、老人、智力障碍者、重病者等, 大多数情况下无法控制自己的理智, 很难自我决定。另外, 即使案主有能力作决定他们的决定有时是善变的, 相互矛盾的。这主要包括精神病人、低龄儿童、大脑功能退化的人。

2、案主有限知识对“案主自决”的限制

在社工实务过程中, 有时候会出现社会工作者自我专业判断和案主自我决定相冲突的矛盾。如果坚持“案主自决原则”, 按照案主基于无知或有限知识而作出的较无益或不利或有害的决定来实施干预, 很可能对案主带来不利后果;如果社会工作者自我决定实施操作, 又是对社工伦理价值的越轨。

3、抉择的外在限制

基于法律上的或其它强制性的规定, 案主的愿望受到社会普遍规则的约束。同时, 案主的经济条件、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社会关系等也都会限制个人的抉择范围。另外, 社会工作者本身的限制, 如社会工作者的视角、机构的政策和宗旨等也会影响案主的抉择。

4、其它价值的优先性

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 许多涉及案主自身、社会和他人利益的复杂问题始终限制着“案主自决”权利的运用, 社会工作者自身出于对案主长远利益的考虑、出于对他要承担责任的机构、社会和相关他人的利益的考虑, 可能违背案主自决的价值要求而强迫案主放弃自决权。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如果某些社会工作者已有的价值目标和理想与案主所拥有或追求的价值体系不一致, 那么这些社会工作者很可能对于案主的“自主选择”行动就不热衷了, 甚至反对或干扰案主的行为。

5、以案主为中心存在着社会工作者失去自我的限制

以案主为中心可能会导致社会工作者对案主的过分认同, 从而在辅导中失去自我, 无法清楚和准确地看到案主的问题。“案主自决”更加要求社会工作者在理性层面上可以保持自己的个性特质, 能够在法律和社会政策范畴内, 引导案主或其它人避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四、“案主自决”原则的贯彻

“案主自决”的原则告訴我们, 一般情况下, 代替案主作任何决定都是不利于案主的, 这很可能导致案主对社会工作者产生过度依赖性。只有当案主意识到自己才能为自己的生活作出决定, 并承担可能因此决定而引起的各种后果, 他才能成长起来和变得更有责任心。社会工作是案主积极参与的工作, 而不是单方面指向案主的工作, 没有案主的主动参与, 社会工作是不可能取得显著成效的。

“案主自决”原则在实务过程中具有局限性, 在贯彻过程中必须要注意:

1、必须让案主充分的知情

社会工作者在协助案主作出决定前, 应该让案主充分清醒的认识到解决问题所面对的各种主客观条件以及所能选择的多种解决方案, 尤其关键的是让案主知道每种选择的利弊。

2、案主才是解决问题的主角

“案主自决”意味着, 案主, 而非社会工作者才是解决问题的核心人物。Levy提出了案主“relative vulnerability” (相对脆弱) 的概念:“案主是带着迫切的需要和问题的, 正是这些需要和问题引导他们寻求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处于危机或种种原因造成的绝望状态之中的案主, 很可能被削弱了判断的能力并过度地依赖于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者必须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是协助的角色, 能够作出决定如何解决问题, 并且最终真正解决问题的关键都是案主。有问题的是案主, 那么案主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 这从另一方面说也是为了保护社会工作者。这也是社会工作与其它行业的一大区别。

3、“案主自决”的原则不是禁止或限制社会工作者提出意见或建议

实际上, 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实务经验不是用来直接指导案主作出最终决定的, 而是作为一种补充的信息, 供案主作决定时的参考。

社会工作者经常需要在价值的基础上而不是在知识的基础上作出判断, 案主自决原则认为, 案主有权利持有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并按照自己的观点行事, 只要这样做不会损害其它人的权利。同时, 协助案主自己做决定更能激发案主参与解决问题的热情, 而且案主最了解自己, 相对来说案主自己做出的决定也会更合理。最后, 由案主作出决定选择哪一个方案。

五、结语

社会工作强调道德、价值所涉, 社会工作者不可避免的会遭遇到伦理困境。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本土化和专业化的进程, 社会工作者必须正视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的伦理困境和伦理抉择, 并不断审慎检视自己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 用一个开放、动态、和不断反思的专业态度思考社会工作中的伦理议题。

摘要:“案主自决”是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范畴极为重要的一个关键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案主自决”, 本文结合“案主自决”理论和哲学基础, 分析并思考其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的局限性, 并总结出贯彻“案主自决”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 以期能够提供在“案主自决”情境下的一些参考。

关键词:案主自决,社会工作,局限性,贯彻

参考文献

[1]焦金波, 等.专业社会工作者伦理价值选择之优先序列[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5 (2) :46.

[2]Michael Horne.Values in Social Work[M].England:Ashgate publishing company, 2001.

[3]徐震, 李明政.社会工作伦理[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社, 2002.

社工实务案例分析 篇3

[关键词]专业社工队伍建设;教育培训;薪酬待遇

一、深圳市专业社工队伍的积极作用日益显现

2007年10月,深圳市委市政府颁发了《关于加强专业社工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以及七个配套试行文件,成为全国首个构建起社会工作制度框架体系的城市,“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的社会工作体系逐渐形成。

目前,深圳的专业社工主要分布在残障、卫生、妇女儿童、民政、教育等领域,已成为现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在这些领域,政府在行政体系内难以提供直接、到位的专业服务,而社会工作则可以根据每个个体的具体情况解决具体问题,以人性化、专业化的服务方式填补公共服务的诸多“盲区”。大多专业社工服务在基层一线,成为社会政策的传递者,使各项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和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能有效提高人民的满意指数和幸福指数。

二、深圳市专业社工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作为全國社工行业发展的先锋城市,深圳在虽然相关领域探索比较超前,但也较早地遇到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专业社工队伍总体上规模偏小。

深圳市常住人口超过1800万,拥有义工超过25万人,但目前专业社工只有4930人,远远无法满足社会工作需要。香港700万人口拥有注册社工超过1.4万,美国配备专业社工的标准为每1000人配备2.3个专业社工。一方面,深圳专业社工教育培训规模较小。即使按通常人口与社工1000:1的低标准配比,深圳也需要专业社工1万多人,全国则需要130多万人,但目前全国每年高等院校社工专业毕业生大约只有2万人。另一方面,社工职业晋升体系尚未完善,随着各地对社工人才的争夺越来越激烈,新招收社工越来越困难,社工人才流失逐渐加剧。

(二)专业社工队伍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偏低。

深圳市社工机构和社工队伍整体水平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社工机构整体专业水平不高,优秀实务和管理人才缺失,加之优胜劣汰机制尚未成型,导致社工机构整体进取心不足,对政府资源的依赖性高,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机构职业化、专业化有待提升。一部分专业社工队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社会培训课时不达标。调研数据显示,87.2%的受访社工培训课时在15天以下,尚未达到“1+7”文件规定的一年内培训课时最低标准;48.6%的受访社工未取得社会工作师资格,工作经验两年及以下的占81.1%之多。

(三)专业社工的薪酬待遇竞争力不强。

目前,深圳市一线社工实际收入平均为3800元/月。从行业比较来看,薪酬不低,与周边城市相比,竞争力不强。2007年以来,深圳市社工岗位经费购买标准从6万元、6.6万元一直增至7万元。由于社工机构的筹资渠道比较单一,主要还是依靠政府购买,以致一线社工的增资难度较大。再加上生活成本较高、工作压力较大等原因,随着其他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东莞、珠海、中山等地购买社工服务的标准不断提高,专业社工人才流失严重,专业社工人才流失率逐年攀升。

(四)政府监管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首先,缺乏监控与保障实施层面的政策法规。主要是按照国家对社会组织的监管政策,对社工机构进行监管,保障专业社工权益。在国家层面,尚未有针对监控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细节化政策法规出台。其次,各职能部门的监控、保障职能未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权责规定不清晰,有碍于对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监管。第三,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自治与自我监督乏力。机构管理机制不健全、监事会与理事会作用未完全发挥。第四,社会力量监督不足。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信息公开不充分、机构运营流程不透明,社会舆论混乱,媒体监督失职。调研数据显示,38.9%的受访社工尚未注册,37.2%的受访社工尚未取得社会工作者登记证书,42.8%的受访社工反应遇到过拖欠薪酬的情况,87.2%的受访社工参加教育培训的时间无法得到保障。

二、思考与建议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列为需要重点建设的六类人才队伍之一,并确定了发展目标: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针对当前深圳市专业社工队伍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专业社工队伍的健康发展:

(一)提高对专业社工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在发达国家,社会工作已有百年的历史,是一个被广为接受和认可的正式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深圳社会工作的发展比较短暂,社会工作的影响力、公信力和认知度较低。随着深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类社会问题大量产生,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就需要政府部门积极转变职能,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专门人才协助政府预防和解决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增进社会和谐。因此,建设专业社工队伍,推进社会工作发展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二)完善专业社工队伍建设制度保障。

健全专业社工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社工委、机构编制、教育、财政、人力资源保障、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会工作格局。将专业社工队伍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作为全市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扶持机制。公共财政要在现阶段发挥扶持社工队伍建设的主渠道作用,完善政府购买和资助服务制度,构建公平竞争机制,发挥社工组织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提供专业社会服务的重要作用。要落实对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社会组织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引导社工组织开发多元融资渠道。加强对社会工作的宣传推广。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社会工作宣传活动。推动开展社会工作政策制度和理论研究,培育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和权威的社会工作专业研究机构。

(三)提升专业社工队伍服务能力。

加强专业社工队伍教育培训。组织、社工委、民政等部门要根据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和现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规划,合理配置教育培训资源,完善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办法和指标体系,严格教育培训监督。专业社会工作业务主管部门、社工协会和社工机构要把社工人才的专业素养提升放在重要位置,不断完善将高校学历教育、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相结合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升社会工作专业化水平。有序扩展专业社工队伍规模。按照《深圳市社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底,全市社工服务机构要达到150家,每万人持证社工达到5人,一线从业专业社工达到5000人,其中督导助理以上高中级专业社工达到600人;由政府资助购买的职业社工数量达到4000人以上,所有执业社工拥有初级社工师以上资格,中级社工师占专业社工总量的15-20%。要重点抓好规划的落实。完善专业社工职业水平评价制度。进一步健全社会工作人才登记注册制度,将取得职业水平证书的社工专业人才包括基层和社区工作人员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范畴。实行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资格聘任制,建立完善社会工作人才职称体系和专业服务分类考核制度。强化服务绩效评估和监管。制定统一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办法,对全市社会服务绩效统一实行第三方评估。加强社会和舆论监督,建立服务监理机制,强化经常性、过程性监管,建立社会机构和社会工作者“优胜劣汰”制度,将服务绩效评估结果作为政府购买服务的主要依据。

(四)完善专业社工队伍建设激励机制。

拓展专业社工的晋升机会。对“1+7”文件中关于社工职级设置的相关内容进行修订,适当细化专业社工技术职位设置,设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晋升体系,适当拉大不同专业技术级别之间的薪酬待遇,完善专业社工选拔、流动机制。 建立专业社工薪酬待遇调整机制。社工协会应制定并发布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平均薪酬指导标准,督促社工机构按照相关标准落实相关待遇,稳步优化、提高专业社工的薪酬待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科学设定并动态调整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经费标准,建立科学灵活的购买服务制度。将专业社工纳入全市人才引进战略和深圳鹏程杰出人才、高层次专业人才、人才安居工程等奖励体系。定期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社工进行表彰奖励,逐步提高社会工作人才的社会地位。

(五)加大社会工作项目开发力度。

拓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领域。推动社会工作服务进教育、社区、卫生、禁毒、养老、残疾人等领域,率先在教育领域全面推进社会工作服务和服务项目化,逐步实现社会工作人才在全市社会服务领域和社会服务机构的全覆盖。积极探索环保、民族和宗教等社会工作服务新领域。推进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化。将社会组织作为社会工作服务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使用的主体,结合政府职能转移,鼓励开发以市民需求为导向的社工服务项目,提升市民的福利水平。积极探索在企业、民办医院、民办学校及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等领域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政府采取以部分购买方式配套资金、免费提供场地设施、培训、配备督导或顾问等形式,支持社会服务机构整合社会资源。

参考文献

[1]李倩男.深圳民间社工机构中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认同研究.华中农业大学,2012-06-01

[2]帅小龙.民办社工机构社工人才流失问题研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3-04-01

[3]陈蓓丽.上海社工机构发展之制度困境及發展路径研究.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7

[4]肖小霞,张兴杰.社工机构的生成路径与运作困境分析.江海学刊,2012-09

[5]陆士桢,郑玲.浅论我国民办社工服务机构的发展.社会工作,2013-06

[6]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法律规制的问题与对策——以深圳市政府购买社工服务为例,李海平,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10

2009年中级社工实务 篇4

第一题

小安,男,26岁,大学三年级时因精神疾病退学。退学后,小安在精神卫生中心接受4周治疗后出院。小安的母亲提前退休后全身心地照顾他,但是小安的某些社会机能仍在慢慢退化。朋友和同学开始疏远他,有些居民也因偏见而对他指指点点,这让原本就内向的小安备受情绪因扰,更加沉默寡言,越来越没有自信,整天不想出门。小安因为服药有副作用而偷偷藏药和减药,社区也没有相应的康复机构。没多久,小安的精神疾病再次发作。小安在3年内多次出入精神卫生中心,无奈之下,父母将其送入精神病院。

1年后,小安的病情稳定,经诊断可以出院。他想回家,想接触社会、交朋友,想学点技能从事些简单的工作。父母为了让他更好地康复,准备搬到一个环境幽静、能提供康复和职业训练的社区居住。自从小安患病以来,父母一直觉得压力很大、很焦虑,对照料好小安既没有信心也不懂技巧,非常希望有专业人士提供帮助。医院的社会工作者准备为小安出院回归社区提供服务,并联络了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

问题:

1.从社会支持来源看,小安康复的哪些支持存在不足? 2.小安的需要及家人的需要分别是什么?

3.整合小安及家人的需要,基于医务社会工作的思路,写出“出院计划”的内容。

第二题

快乐山社区位于某市中心区,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20%左右。他们大部分是退休老人,有一定文化水平,经济及健康状况都不错。除少数老人担任楼组长外,多数老人很少参与社区事务。

社区旁边正在建造五幢高层商品房,来了一批建筑工人。工人们每天都要穿 过快乐山社区,来往于宿舍与工地之间。由于社区附近建筑工人多了,吸引了一些小商小贩。最近,快乐山社区连续发生3起入室盗窃事件,一些居民认为是外来人员大量穿行造成的,有人建议把社区靠近建筑工地的大门锁上。此建议引起了很大反响。由于关乎社区安全和居民出行,社会工作者决定采用社区工作方法,发动社区老人参与解决上述问题。

问题:

1.本案例中,社区工作的任务目标是什么?过程目标是什么?

2.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哪些步骤协助建立老人志愿者团体以实现上述工作目标?

3.社会工作者在协助建立社区老人志愿者团体中可以采用哪些专业技术? 第三题

刘某,男,46岁,年幼时父母离异,现在跟父亲和姐姐一起生活,不再与母亲来往。

刘某小学时特别调皮,经常惹事,父亲脾气暴躁,常对他拳脚相加。刘某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和姐姐则比较贴心。1992年,刘某因严重犯罪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服刑期间,刘某因表现良好多次被减刑,2008年底假释回家,按规定接受社区矫正。

回家后,刘某与父亲同住。父亲靠退休金生活,经济比较紧张,对刘某给家庭造成的影响耿耿于怀,常常冷嘲热讽。姐姐在大型超市当理货员,工作十分辛苦,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她还是非常关心弟弟,常常送些生活用品并帮忙洗洗涮涮。刘某觉得姐姐生活不容易,不愿给姐姐添麻烦。

目前,刘某没有固定工作,仍单身一人。看着昔日的同学、朋友都已成家立业,他也很想做点事情,可是做生意没本钱,找工作没技能。在屡屡碰壁后,刘某牢骚满腹,情绪很不稳定,在接受社区矫正初期非常抵触。社会工作者安排他定期参加社区公益劳动,但刘某经常迟到。问题:

1.刘某面临的问题和需要是什么?

2.社会工作者在与刘某建立专业关系时需要运用哪些专业技巧? 3.下列说法中,符合矫正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的有哪些? a.社会工作者应该认同刘某的价值、尊严及社会权利。b.社会工作者应该接受刘某本身及其过去的犯罪事实。c.刘某的迟到可能是有原因的,社会工作者应该结合实际对刘某的问题作个别化处理。

d.社会公益劳动是一种既定安排,社会工作者应该要求刘某在任何情况下都准时参加。

e.社会工作者应该相信刘某是可以改变的。第四题

丽芬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经常抽烟喝酒,每年拿不了多少钱回家。丽芬除了种地、养猪、养牛之外,还要照顾上学的女儿以及多病的婆婆,是家庭的经济支柱。

婆婆和丈夫都希望丽芬再生一个男孩,可丽芬自己不想再生第二胎,也一直没有怀上。因此,丈夫和婆婆总是冷言冷语,丈夫甚至以生不出男孩就离婚来威胁,有时还会打她。丽芬得不到丈夫的关心,觉得自己很没用,在村里抬不起头来。

性格内向的丽芬向村里要好的姐妹诉苦,大家都很同情她。村里与她有类似经历的妇女有不少,但大家认为家丑不可外扬,都选择了忍耐和沉默。丽芬曾找过妇联主任和派出所民警,他们都做过丽芬家人的工作,但收效不大。村里人背地里对丽芬将家事告诉外人有些议论,也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没有给丽芬什么帮助。

丽芬感觉活得很累,有过离婚的念头。可是,父母都住在弟弟家里,自己如果离婚,带着女儿能去哪里呢?她想过自杀,但一想到女儿没了妈妈之后的日子,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她感到无助,自叹命不好,不得不认命。

不久前,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丽芬所在的村庄开展服务。丽芬经过一段时 间的观望和了解,前来该机构求助。

问题:

1.根据增能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丽芬个人的无力感是怎样形成的? 2.从优势视角看,丽芬拥有哪些资源?

3.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应该如何运用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4.从个人、小组和社区三个层面提出解决丽芬问题的简要策略。第五题

周日下午,某校初三十多位同班同学结伴到郊外爬山。因天气突变,骤降暴而,引发山体滑坡,小军、小勇和小楠被冲下山坡。同学们一边报警,一边积极下坡营救。

警察、家长和老师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2小时后发现了三人的遗体。大家非常悲伤,不少同学抱头痛哭。学校一边紧急处理相关事宜,一边积极安抚同学们的恐慌情绪。校长马上召开紧急会议,与老师及社会工作者商量如何处理因此事引发的学生情绪困扰问题。

问题:以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列明以学生为对象的危机干预内容。

2009年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者试试卷参者答案

第一题答题要点

1.社会支持分为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和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对于小安的康复需要来说,存在着如下的资源不足:

(1)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①家庭。小安的母亲虽然提前退休全身心照顾小安,但是小安父母仍觉得压力很大,对照料好小安没有信心,也不懂技巧。②亲友与邻里。小安的朋友和同学开始疏远他,有些居民也因偏见而对他指指点点,没有给予小安关怀。

(2)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小安所在的社区内没有相应的康复机构,没有疏导小安情绪和资源连接的平台,缺少专业的支持,导致小安的精神病反复发作。

2.在此案例中,小安及其家人的需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小安的需要: ①治疗康复的需要。家人和相关人员应该及时发现小安的变化和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式,使之早日康复,不留后遗症。

②康复环境的需要。环境对于精神病患者的康复尤为重要,应该给小安制造一个平静、无歧视、无压力的生活氛围。

③职业发展需要和社会交往需要。精神病患者康复后需要重返社会,需要及时就业,也需要与外界沟通和交流。小安表达了其想接触社会、交朋友,想学点技能从事些简单工作的需要。

④接受教育的需要。小安在大学三年级时退学,没有完成学业,因此需要进 一步接受教育,学习更多知识,培养必要的技能。

⑤价值实现需要。小安的不自信部分源于自身价值没有实现,觉得自己对社会没有用处,因此,帮助小安实现自身价值也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目标之一。

⑥包容理解和关爱的需要。应以平等、包容和友爱的态度对待小安,使小安获得更多的理解和帮助,及家人、邻里、社会的关爱。

(2)小安家人的需要:

①心理教育。应该向小安父母提供正确的、专业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缓解其紧张情绪和压力,使其从容面对困难。

②家庭支持和互助小组。家庭支持由不同的家属组成,共同分担照顾患者的责任。互助小组则是将有同等需要的家庭组织起来,建立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机制,在小组内互相帮助,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3.出院计划包括进一步治疗和康复计划,计划的内容包括作息时间、治疗时间、散步和锻炼身体时间等。为保证小安的病情彻底康复,特制订出院后为期一年的康复计划。

(1)日常计划:主要以周为单位,合理安排出院后在社区和家庭中每天的休息、康复、娱乐、学习和社会交往等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时间安排。

(2)康复训练计划:针对日常工作安排制订康复训练计划,包括康复训练的目标、内容、训练频率、辅助单位及器具等。另外,小安的病情稳定后,社会工作者可安排一些简单的社区服务工作,增强小安康复的信心。

第二题答题要点

1.本案例中,社区工作的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分别为:

(1)任务目标:搞好社区治安综合治理,使社区安全得到保障,营造良好的社区生活环境,使老年人的社会功能得发展。

(2)过程目标:①调查清楚社区治安问题以及原因,做好对小区外来人口的登记管理;②做好社区居民安全防卫意识的教育宣传工作,动员社区的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力所能及地参与社区的治安工作;③协助公安机关侦破人室盗窃案件,做好受害者善后安抚工作。

2.社会工作者可采取以下步骤协助建立老年人志愿者团体:

(1)招募老年人组成志愿者小组,共同商定活动方案,确立小组目标。(2)安排愿意参与治安活动的老人的工作时间和方法。(3)评估老年人治安工作的效果。

3.社会工作者在协助建立社区老人志愿者团体中可以采用的专业技术有:(1)倾听。在组成老人志愿小组的过程中,要注意倾听老年人的想法以及其他居民的反响。

(2)引导:社会工作者需要给予老年人志愿团体意见和建议,引导老年人团结互助,实现活动的目标。

(3)接纳。社会工作者要接纳老年人,鼓励他们勇于发表白己的想法并采取行动。

(4)行为改善。在老年团体活动过程中逐渐改变老年人的观念和行为,使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活动。

第三题答题要点

1.刘某面临的问题和需要(1)刘某面临的问题

①加害社会与加害他人的行为使其较难取得社会民众的同情。刘某假释回 家,与其父亲同住,父亲对刘某给家庭造成的影响耿耿于怀,常常冷嘲热讽。社会上的一般民众鄙视和厌恶他,不会像对待社会工作其他领域的服务对象(如儿童、老人、残疾人等)一样给予同情与帮助。

②社会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的难度。刘某没有固定工作,仍单身一人,他很想做点事情,可是做生意没本钱,找工作没技能。并且在其服刑期间,社会已发生巨大变化,但是刘某并没有增加相应的能力来应对这种变化,造成其社会功能严重缺失。

③受刑者的身份使其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刘某身份的特殊性使他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无法得到或很少得到一般社会民众可以得到的经济、物质、社会保障资源,就连其父亲都对刘某给家庭造成的影响耿耿于怀,常常冷嘲热讽。在生活、教育、就业、卫生、住房、家庭婚姻、社会交往等方面,刘某都将面临比一般社会民众更大的压力。

(2)刘某的需要

①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需要能维持他基本生活所需的经济收入或最低生活保障救助;需要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住房条件;需要维持身体健康的卫生医疗待遇。

②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刘某需要通过自身能力来维持其基本生存条件,因此,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

③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刘某需要接受社会工作者在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提供的服务,使他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从而能适应社会生活。

2.社会工作者在与刘某建立专业关系时需要运用的专业技巧

(1)同感。社会工作者应通过阅读刘某的资料或与其接触,设身处地地感受刘某面对的困难,增进对刘某的认识和理解。

(2)诚恳。社会工作者在专业关系中要始终保持诚恳的、开放的、真实的态度。

(3)温暖与尊重。社会工作者要关心、关注刘某的一切,并能够向刘某传达这种情感,使刘某感觉到被尊重和被关心着。

(4)积极主动。社会工作者需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表明对刘某的关心,希望他尽快融人社会,更好地生活下去。

3.符合矫正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的有:a、b、c、e。第四题答题要点

1.丽芬个人的无力感是家庭环境的压迫而产生的。造成无力感的根源主要有:

(1)受压迫群体的自我负向评价。由于婆婆和丈夫都希望丽芬再生一个男孩,但是丽芬自己不想生第二胎,也一直没怀上。丈夫和婆婆因此总是对她冷言冷语,甚至以生不出男孩就离婚来威胁,有时还打她。这些都使丽芬觉得自己很没用,在村里抬不起头来,对自己形成了负向评价。

(2)受压迫群体与外在环境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负面经验。丽芬在向村里要好的姐妹诉苦后,大家只是同情她,并且都认为家丑不能外扬,于是丽芬也选择了忍耐和沉默。丽芬曾找过妇联主任和派出所民警,他们都做过丽芬家人的工作,但没起什么作用。

(3)宏观环境的障碍使她难以有效地在社会中行动。丽芬的现实处境不仅仅归因于个人和家庭,社会文化对妇女的歧视、性别偏见或性别盲以及妇女社会 资源的缺乏都是一种宏观环境障碍,限制了丽芬的行动。

2.从优势视角看,丽芬拥有的资源包括:

(1)个人资源。她比较吃苦耐劳,是家里的经济支柱,除了种地、养猪、养牛,还要照顾上学的女儿以及多病的婆婆,比较有能力。

(2)社会资源。妇联和派出所的帮助;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丽芬所在的村庄开展的服务。

3.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有:(1)承认女性是独立的个体,有她独特的生活经验。

(2)承认社会上的权利分配不均及资源不足的现象,这些现象常常使妇女处于不利的境地。

(3)了解、理解和接纳丽芬的现实处境和她的生存选择。(4)增加丽芬的资源和选择的多样性。

(5)将个体与群体联结起来,促进妇女之间特别是具有类似经历的妇女互动。本案例中就要促进丽芬与村里其他有同样问题的妇女之间互动互助。

(6)将妇女的困境提高到社会改革的层面,将问题社会化。4.解决丽芬问题的策略有:

(1)个人层面:协助丽芬理清思路,认识到自己所拥有的权益和能力,使其明白她的困境并不仅是个人原因,从优势视角帮助其寻找资源,提高其自信和自强精神。

(2)小组层面:将村里陷于困境的妇女召集起来组成小组,共同分析,获得经验,从而实现小组中妇女个人和小组整体问题的解决。

(3)社区层面:

①构建社区社会支持网络,在村里宣传妇女权益,改变传统偏见和歧视,树立正确的妇女发展观。

②构建妇女自助互助为本的支持网络,召集村里陷于困境的妇女,增加她们的自信,相信她们有能力处理自己的问题,促进她们之间的沟通和互助。

③构建妇女志愿者为本的支持网络。

④构建社区紧急支援网络,与妇联、派出所协商,为妇女在特殊情况下提供紧急支援。

第五题答题要点

危机介入是一种特殊的介入,目的在于去除服务对象的紧张情绪,恢复其功能,使他们走出危机。帮助服务对象采取处理危机的行动,目的在于帮助他们解决危机并恢复其社会功能。

1.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包括:

(1)及时处理。要尽可能减少对服务对象及周围其他人的伤害,抓住有利的可改变的时机。

(2)限定目标。危机介入的首要目标是以危机的调适和治疗为中心,尽可能降低危机造成的危害,避免不良影响的扩大。

(3)输入希望。激起服务对象寻求改变的愿望。

(4)提供支持。社会工作者需要充分利用服务对象自身拥有的周围他人的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支持。

(5)恢复自尊。危机的发生通常导致服务对象身心混乱,使服务对象的自尊感下降。

(6)培养自主能力。整个危机介入过程就是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增强 自主能力、面对和克服危机的过程。

⒉以学生为对象,危机干预的内容包括:

(1)将焦点放在帮助服务对象恢复和发挥功能上,而不是解决整个问题。本案例中,应将焦点放在同学们的恐慌情绪处理上,而不是立马解决这个意外事件。

(2)帮助宣泄由危机带来的紧张情绪,给予支持,以防精神崩溃。危机事件发生后,同学们非常悲伤,不少学生抱头痛哭。社会工作者应让他们自由发泄情绪,同时给予安慰和支持。

(3)介入目标要现实。要瞄准服务对象当前的需要,对服务对象不能要求太高。本案例中,学生当前的需要就是消除紧张感、平复情绪以及获得支持,社会工作者应当满足他们的需要,提供支持。

社工实务与项目管理经验分享 篇5

——以兴华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例

随着广州市大力推广社工服务,居民对于社区服务有了很大的了解和认识,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政府购买服务也更注重服务的成效而不是服务的量化指标。在这样的背景下,社工的实务以及项目管理迫切需要专业化和系统化,以此满足社工服务不断发展的需求。本文将以兴华家综为例,在社工实务与项目管理上作一些经验方面的分享。

一、社工服务的现状;

2010年,广州市刮起了“社会管理改革旋风”,其中引入社工服务,发展家庭综合服务成为社会管理服务改革创新的一个亮点。到2012年年底,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数量已经达到150个,用于购买社会服务的资金达到3亿元。截止2012年10月,广州市民办社会服务机构已达到152家;自2008年全国实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以来,通过水平测试取得社会工作专业资格证书的人数不断增多,2009年持证人数为6404人,2012年底,仅珠三角地区就达到14210人;社工服务范围从刚开始的优先服务长者、青少年、低保家庭等重点人群后,逐步扩大到社会残障康复、社区矫正、就业帮扶、企业员工援助、应急事件处理等领域。社会工作在广州这几年的发展可以用“井喷式”来形容,并且逐渐成为广东地区乃至全国社会工作 的典范。

在社工“大跃进”的时期,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都是一次很大的机遇,我相信这样的时刻必将载入史册,当然新事物的发展总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社工服务也不一样,在发展当中同样也暴露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呈行政化趋势

表面看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是民办社工机构在独立运作,但目前那些只能依靠购买服务生存,在实际运作中,购买服务的契约关系很容易变成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接受基层政府的直接管理和领导,成为政府机构的附属单位。社工机构缺乏中介机构本该具有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例如协助街道办完成上级工作任务或指标,成为基层政府的“社会动员专署”或“助力办公室”。政府主导的价值与社工专业价值不断产生摩擦,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各种各样的工作和任务越来越多,将导致其社会服务功能无法充分体现,建议政府尽快协调,出台有关完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规范性文件。

2、社工行业不够规范以及专业有待提高

现有的社工人才满足不了社工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人才缺口大,社工专业人员或者持证社工成为各个机构抢夺的资源,某些机构以高于社工行业水平的薪酬去争夺持证社工,导致机构间的恶性竞争,同时出现社工经常跳槽的情况,不利于社工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由于社工行业比较年轻,从事社工工作的人员也非常年轻,缺乏社会经验,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时往往显得有心无力。另外政府也规定必须是专业社工或者持证社工才能开展个案或者小组,但是很多时候并不是考了一个证就可以开展专业的服务,也并不是没有证就没有能力去开展服务。社工证更多的是一个入门槛,并不能完全代表专业水平的高低,各个机构更多应该从平常的考核当中评价社工是否适合开展个案或者小组,而不仅仅是考察其是否有社工证。

3、转介力量的薄弱

社会服务发展初期,社工队伍整体年轻、社工服务水平不高、社工经验不足够、但是居民的需求量大,需求多元化,单靠社工所掌握的一两门专业技术是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服务需求。这样需要社工联系更专业的机构进行个案的转介。但是现实是社区专业机构的缺乏以及社工对于这一类资源匮乏往往导致无法找到更合适的专业人员去帮助服务对象。这样最终导致社工变成了“万金油”,什么问题都要去面对和解决。

二、兴华家综服务发展情况;

自2012年6月底,兴华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项目由广州市白云区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承接运营,秉承“关注需求、用心服务、持之以恒、福泽社群”的服务理念,以开拓创新、专业专注的服务精神,为社区居民提供长者、家庭、青少年、新广州人及义工(志愿)服务等领域的社会服务。经过不断整合资源,塑造了“兴青年”、“幸福园”等品牌,推进以社区建设、社区教育等为内容的活动,致力为兴华街地区居民构建一个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管理规范的社区服务网络新体系。

2012年7月,广州市白云区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与广州市天河区民政局、广州市天河区兴华街道办事处签订三方协议并正式进驻社区,兴华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面向辖区开展了阶段性的社区需求调研以及各类社区宣传活动,以社区需求为向导,有侧重性地提供以青少年、家庭、长者、新广州人、义工工作(志愿服务)等核心领域的专业服务;链接志愿服务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奉献社区、展示自我的平台,协助社区居民组织和壮大各类自助、互助队伍;提倡社区关爱,协助居民处理情绪困扰、聆听居民需要等。通过一年的探索及服务推进,兴华街地区居民对中心服务、社会工作、和社工有了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从知之甚少到半信半疑、试探性地接触或接受服务,再到主动前往中心求助,是中心社工及其他职员的努力成果。社工的努力得到居民的认同,也是中心社工与服务对象建立更进一步的专业关系的重要体现,均显示出社工介入社区建设的正面成效,也是本中心项目运营初期取得的社会效益。

三、兴华家综社工实务与项目管理经验总结;

1、社工人才培养模式:

社工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机构未来发展的好坏。由于中心成立时间较短,社工平均年龄小、经验少、技术不扎实,所以对社工的培训必不可少。在中心的发展过程中,中心社工逐渐出现能力梯队,针对这一情况,中心开展“313人才培养计划”,313是指三个梯队、一年的培养时间、三种不同的人才。按不同能力把社工分成三部分培养,一部分是按照广州市社协的督导班课程进行培育,希望能把他们发展成中心的督导助理。第二部分集中在一线社工实务的培养,第三部分社工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经过一年的培训时间,进行项目的总结以及成效的评估,发展出三种不同能力的人才,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

2、家综实务工作模式:

(1)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建立地区资源网络。兴华街辖区内企业较多,家综前期利用街道力量与部分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提供企业社工援助,为之后争取企业资源打下良好的基础。除此以外,还利用学校、居委、星光老年之家、工疗站、图书馆等建立起以家综为主的服务资源网络,为居民提供多元化服务。

(2)建立起专业转介网络。社工其中的一项重要功能是资源的链接者,由于社工普遍很年轻,社工的专业力量也有限,但是居民的问题不会因为这些而变得简单。为了有效的解决居民的问题,建立起专业转介网络是非常有必要的。本家综充分利用机构属下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优势,实行互相转介机制,将服务对象转介到更适合的中心去。同时机构也有一些单项服务做得非常专业,也是本中心转介的对象之一。当然,不能忽视本机构以外的专业单位,与部分医院、心理咨询机构、教育机构等都建立起转介机制。

(3)加强外展服务建设。由于本街道辖区范围广、人口多,单凭家综没有办法覆盖所有的辖区,中心根据实际情况把辖区分成5大板块,由不同的社工去跟进,并且要求每周需要带着活动到居委开展。充分利用社工的机动性,把服务覆盖到其他社区。

(4)构建家综网络信息平台。由于社工服务是新生事物,很多居民都没有听过社工,也不了解社工主要的工作。为此,本家综要求社工每周需要出外两次摆摊宣传家综服务以及社工服务,另外通过网络,纸质媒介、讲座等各种形式加深居民对社工服务的了解。并且建立起家综飞信和QQ平台,把家综每月的服务预告都发到居民的电脑上和手机上,第一时间收到家综的服务内容,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3、家综项目管理经验分享:快速发展的社工行业内部的管理必须跟上,由于社工发展的迅速,很多社工在管理技术以及管理经验上没有成熟就被过快的提拔。走马上任成为这一行业的特色,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家综以及社会组织必须面对的难题。家综的管理主要包括日常的运营(包括人力、财物以及服务的管理),中心服务目标的定位以及中心的发展战略的制定。

1、层级管理。由于本家综的工作人员一共是20人,根据管理学的建议,7人以上的团队就需要层级管理,本家综把整个项目团队分成5个组,每个组别设置了项目主管,社工助理以及一线社工对项目主管负责,而项目主管则对中心主任负责,减轻中心主任对于家综管理的难度。

2、人性化管理。中心注重人性化的管理,这个与社工“以人为本”的理念分不开。提升社工对家综的归属感以及促使良好的人文环境的形成。

3、同时通过参与式管理,让每个人都可以参与中心的管理,使每个同工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中心发展。形成人人参与机构的发展建设,同时起到团队建设的作用。中心的参与式管理一般通过中心的例会、平时的建言建策等实施。

4、标准化流程的管理。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中心的生存与发展,机构制定了内评制度,每月由机构安排人员到家综检查服务质量以及服务指标完成情况,确保专业服务的质量。

四、结语

社工案例分析题 篇6

(1)

张华,女,44岁,有一个正在本地读大学一年级的女儿,丈夫在女儿幼年时就因病去世。张华没有正式工作,这么多年来一直靠做临时工作维持家庭生活,比如做保姆、街道清扫员、家政员等。去年3月份,由于一次车祸,张华不幸失去了一条腿,住院没多长时间,她就因无力支付医药费出院。至今她还无法接受这种巨大的生活变迁,整日闷闷不乐,脾气也很暴躁,经常对女儿发脾气,有时候甚至不吃不喝,病情也没有好转。后来在女儿的劝说下,她的情绪好一点,但她还是经常想到自己是个废人什么用处也没有了,有时甚至想自杀,但又觉得不能让女儿孤孤单单一个人在世上生活。现在,她几乎不出门,不愿意和健全人说话,也不乐意和残疾人交往。

问题:

1.请阐释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及目的。

2.针对张华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答案:

解析: 1.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及目的

(1)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围绕残疾人个人、家庭、群体以及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区开展的专业性助人活动。

(2)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增强残疾人的社会功能。具体而言,残疾人社会工作是要通过处理残疾人心理社会方面的问题,帮助残疾人克服在康复、教育、就业、婚姻家庭生活、社会权益、文化生活和环境方面遇到的障碍,让残疾人因把损伤带来的能力丧失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更好地发挥潜能,有机会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2.社会工作者采取的介入策略 :

(1)社会工作者借助医疗科技的基本知识,帮助张华取得合适的医疗康复服务。

(2)对张华进行心理辅导,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使其能够勇敢接受现实。

(3)帮助张华进行生活自理训练,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4)在张华具有生活自理能力之后,为其提供就业辅导,帮助她联系力所能及的工作。

(5)评估张华的家庭状况、经济条件以及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或可能遇到的问题,帮助她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并取得社区的支持,解决其生活困难。

(6)鼓励张华走出家门,积极参与残疾人之间以及残疾人和正常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2)刘先生曾是一家公司的销售员,在经历一次车祸后失去了双腿。妻子是一家大公司的职员,有着丰厚的收入,儿子学习成绩优异,懂事。刘先生的母亲照顾他的生活起居,而母亲年老体弱,照顾儿子也显得吃力。妻子工作非常忙,没有时间照顾丈夫,而社区中又不能提供生活照顾和康复服务。一年来,刘先生一直待在家里,情绪很容易激动,经常一个人偷偷地哭。刘先生原本是一个性格开朗、爱说爱笑、喜欢与人交往的人,经历了这次创伤之后,不再和以前的朋友和同事来往,也很少说话,整个人很沉默。妻子看到丈夫变得越来越孤独,前来求助社会工作者。

问题:

1.请你分析刘先生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2.作为社会工作者,对刘先生可以采取哪些辅导策略?

答案:

解析:本案例适合采用社会康复模式残疾人社会工作方法。本模式的理论依据是生态环境改善模式,它关注三个方面 :一是关注个人,二是关注个人和家庭及其成员之间的关系,三是关注个人环境系统。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采用为残疾人自身的发展提供帮助(教育、培训)、消除环境障碍、整合社区资源、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建立和谐社会生活环境、组织参与社会团体活动、帮助残疾人实现经济自立等社会康复模式的相应措施。

1.针对该案例对刘先生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进行全面分析。刘先生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有 :无法接受残疾的事实,心情很糟糕;生活无法自理,难以适应日常生活;无法面对家人;无法从事原来的职业,失去经济来源,需要新的职业规划。

2.辅导策略 :

(1)危机事件时的辅导。使刘先生及其家人接受残疾事实。介入系统 :本人、家人。

(2)日常生活的辅导。使刘先生适应残疾状态下的日常生活。介入系统 :康复治疗师、家人、邻里、社区。

(3)家庭辅导。改善家庭关系,协助建立和谐家庭,增强家庭成员的支持力。介入系统 :家庭。

(4)职业规划辅导。使刘先生重新找到合适职业,提高社会地位和适应能力。介入系统 :政府、原来的就业单位、社区。

3.具体辅导活动 :

(1)直接辅导活动 :

①社会工作者对刘先生进行心理辅导,疏导情绪,使其接受残疾事实。

②提供康复信息和资源,协助制订康复计划,改造家居环境,学会日常生活技能。

③进行家庭调适,重建和谐家庭。妻子和儿子都要进行心理调适,接受家人残疾的事实,重新进行角色分工,协助妻子扮演家庭的核心人物,调整家庭结构,提高家庭成员的互助能力,重建和谐家庭。

④帮助刘先生了解政府对残疾人就业的支持政策,发掘刘先生当前的就业优势,探究原来就业单位的潜在就业岗位,协助刘先生进行职业规划。

医务社工在行动 篇7

郭彩云,一个从小命运多舛的小姑娘,由于患有严重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自小便被遗弃路边,一对赶集卖地瓜干的农民夫妇成了她的新爸爸妈妈,他们无力却挣扎着要挽救小彩云的人生。

“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主动接过爱心接力棒。”山东省立医院刘奇院长说,“作为全省最大的公立医院,要在注重公益性上带个好头。为小彩云实施爱心手术后,我们决定还对她进行康复治疗,尽最大努力让小彩云站起来,正常行走。”

山东省立医院,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齐鲁百姓健康的忠实卫士”。近年来,在注重医院内涵建设的同时,不断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弱势群体,投向民生保障和慈善救助,努力为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分担社会责任,并由此展现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

2008年4月,山东省立医院成立医务社会工作办公室,具体承担惠民医疗救助、志愿者服务与管理、随访等工作。作为医务社会工作者,不仅需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还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竭尽全力让患者满意,让患者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帮助,让医院回归公益性。

2010年4月4日上午,山东省立医院为小彩云实施了手术,手术的成功让所有人感慨万千,站起来独立行走更是让小彩云一家喜极而泣。在整个救助过程中,除了为彩云配备一流的医护人才,社工办还专门组织成立了“小彩云救助行动志愿服务小组”,遴选优秀的、有医学背景的志愿者,对彩云从入院到出院进行全程陪护。从陪检、护理、辅导学习、心理疏导到饮食起居,事无巨细地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将医疗救助和志愿服务相结合,给予小彩云身体救助的同时,也给予他们一家人莫大的心理安慰和精神支撑。

跨过医疗费的鸿沟

对于公立医院而言,除了利用技术优势给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更多了一份社会责任。健康对于每个人都是很重要的,当由于没有治疗费用而阻碍通往健康的道路时,山东省立医院将“开展惠民医疗救助”纳入医院的发展规划,作为服务社会、保障民生的宗旨并付诸实践。

2010年,山东省立医院开展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救助”活动。共计救助1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惠民减免7万余元;2011年接收救助患者9例。

农村患儿“健步行走”慈善计划是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红十字会针对农村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和“成骨不全”开展的早期预防、筛查、干预、治疗的系统工程。此项目旨在为农村现有贫困家庭患儿减免手术费、治疗费的同时开展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和遗传学知识普及,提高生存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的发生。

目前正在进行的山东省立医院“贫困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慈善救助项目,贫困患者享受每次透析减免100元的政策。共计划救助100例贫困患者,救助金额100万元。此项目通过为贫困肾衰竭患者增加透析次数,给他们带来生活的希望和勇气。

除此之外,山东省立医院联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瓷娃娃罕见病关爱协会,于2010年5月27日在医院小儿骨科病房正式挂牌成立“瓷娃娃爱心病房”,优先为特困家庭的成骨不全症患者住院提供方便。迄今为止,医院已救治特困家庭“瓷娃娃”患儿30人,为其减免手术费6万余元。

志愿精神的光芒

2008年5月,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山东省立医院志愿者迅速行动。由山东大学和山东省医高专毕业班学生303人组成了救助伤员志愿服务队,对36名到医院治疗的四川伤员,进行一对一的24小时志愿服务,负责地震灾区病员及家属的基础心理援助以及病员的基本生活护理工作。

作为一个有着深厚底蕴和公众认知度的三级甲等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在志愿者服务上开辟了新的途径,成立了全省首家医疗卫生系统志愿者服务联络站。由此联络医院职工及社会各界志愿者,提高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知度和公众参与度。此后,在很多重大社会活动中,志愿者服务联络站组织动员了大量的志愿者,开展服务活动。

2008年4月28日胶济铁路事故发生后,医院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立即组织志愿者接收伤员。志愿者24小时不间断轮班陪护,心理疏导,协助与其亲属、单位联系,直至患者痊愈出院。在抢救“4·28”胶济铁路事故中派志愿者26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间7000余小时。

2009年10月,济南市召开十一届全运会,省立医院医务社会工作办公室主动承担了“城市志愿者文明服务岗”和“社会志愿者服务站”的志愿服务工作。共招募社会志愿者237名,城市志愿者40名,对他们集中进行全运知识、应急服务、信息咨询、健康指导等方面的规范化培训。

2010年7月12日,特困农民工家庭患儿王亮被送到山东省立医院。小王亮,双侧肾母细胞瘤患儿(相当于成人的肾癌)、会阴型尿道下裂、左侧腹股沟斜疝。巨额的医疗费让小王亮的家庭难以支付。医院医务社工办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积极组织志愿者给小王亮的家长做心理疏导工作,为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还努力为其申请各项救助基金。在社工办志愿者的积极努力下,联系到山东省红十字会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最终王亮成为“幸福天使行动”全国慈善救助计划在山东的首例救助对象,小王亮此次手术的费用被全免。爱,使一个患有绝症又无力救治的小生命展现出生命的光辉。

医患矛盾的协调员

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非常敏感的神经,也是医院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现行医疗体制下,医患双方所获取的医药信息差距甚远,医患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直接影响着医患关系。此时,医务社工便成了最直接有效的沟通桥梁。他们身穿白大褂,却并不亲自诊治患者,他们默默围绕在病患及其家人身边,用最朴实、最亲切的话语安慰、鼓励、支持着患者……

山东省立医院医务社会工作办公室是医务社工的家,他们认真宣传医改政策,通过满意度调查、电话随访等形式,协调医患关系,提高服务质量,如今已获得患者一致认可。

与此同时,医务社会工作办公室通过接管住院病人服务中心,努力拓宽服务项目,增加服务范围,在便民服务、导医、导诊的同时将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和随访工作纳入其中。该中心还设立了志愿者招募处、志愿者服务岗、社工系学生实习点等多项职能。

为解除肾衰竭患者的心理压力,山东省立医院联合山东财政学院社工系志愿者,开展关于“贫困肾衰竭患者”心路历程访谈,收集肾衰竭患者及其家属讲述的感人故事,编辑成书,让社会更多地了解肾衰竭这种疾病,以获得社会更多的关注。

目前,医务社会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正在逐渐成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创新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0年12月16日,由山东省立医院社工办发起并协办的“首届全国医务社工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论坛的主题是“医院社会工作”。此次论坛对克服医院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为专业的社工知识融入到病人服务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从而促进医患关系走向和谐的新方向。论坛为推进我国医务社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与实务依据。

如今,在山东省立医院,医务社工已渐渐发展成为一支生力军活跃在医院工作中。

一条不断延伸的路

自医务社会工作办公室成立以来,无论是救助项目,还是志愿服务;不论是学术交流,还是随访工作,山东省立医院的工作都得到有关部门及广大群众的赞誉和认可。

2008年建立济南市志愿服务联络站;2008年度济南市十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2010年度济南市优秀志愿者服务集体;“贫困肾透析患者救助项目”——2010年度“山东慈善奖”中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称号……

上一篇:综合实践活动随笔下一篇:抗癌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