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检产品控制管理程序

2024-10-14

全检产品控制管理程序(共8篇)

全检产品控制管理程序 篇1

医疗投资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XXX-QP7.5.11-2016

版本号

B/0

文件名称

产品防护控制程序

1目的对产品的搬运、包装、储存、标识、交付进行控制,以防止产品在储存、交付过程中损坏和变质,以满足顾客要求。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内所有销售的产品;

3权责

3.1仓储负责库存产品和物品贮存、搬运和交付工作。

3.2仓储负责安排合适的货品储存条件,保证在仓内的产品不得损坏和变质。

3.3库存产品的标识工作由仓库执行。

程序要求

4.1搬运

4.1.1对物品的搬运工作由仓库人员根据产品类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搬运工具和搬运方式,搬运过程必须按照所给的操作说明进行;

4.1.2搬运时如果有可能造成伤人事故时,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同时防止产品在搬运时跌落损坏。产品堆积存放时应用隔离物或标识分开,搬运时堆货高度不得超过2.2米,以免物品压坏及跌落时产生危险;

4.1.3在搬运时,任何物品都应轻拿轻放,不可乱抛及坐在货物上;

4.1.4搬运时必须使用合适的运输工具,日常对使用的运输工具进行保养;

4.2包装

4.2.1经质量部检验判定合格的产品方可包装。所有产品的包装,必须按规定要求进行包装,质量部须检查包装是否正确,包装物品、标签及数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4.3储存

4.3.1由仓储管理部门制定《仓库贮存、养护、出入库管理制度》;

4.3.2在仓库内的物品都必须放于规定的位置,(货架离地面,离墙,离屋顶距离都标识,)不可到处散落和乱放;

4.3.3根据物品入库的时间记录,出货时规定按“先进先出”的原则实施物品的入出管理,以保证库存物品的合理使用;

4.3.4对仓库的环境,有温湿度要求的产品,每天填写温湿度记录,温湿度严格控制,确保物品在适宜的环境中储存;

4.3.5仓库内物品出库时必须经授权人员批准,仓库管理员根据已批准的单据进行出货。

4.3.6仓库内顾客提供的财产应保存完好,如有外发顾客财产时,必须经过顾客的同意方可发放。

4.3.7仓库负责人定期检查仓库的储存条件,储存空间的利用,作出合理的调整和控制,同时还应注意仓内的防火、防潮、防盗等;

4.4物品入库

4.4.1进货入库作业

4.4.1.1仓储管理员根据供方的送货单及《采购订单》点收来货;

4.4.1.2仓储管理员对进货的品名、规格、数量及包装状态确认无误后签收;

4.4.1.3仓库通知质量部检验员进行检验,检验人员依据检验标准对来货进行检验,填写《进货查验记录》并将检验结果通仓库管理员。

4.4.1.4仓储管理员将检验合格的物品入库,并作好入库记录,不合格品移至“不合格品区”,同时通知采购退货。

4.4.1.5仓储管理员把进货分类,按固定位置摆放整齐,并在物料卡上填写《入库记录》,并登入系统帐,确保帐、卡、物保持一致;

4.5物品出库(发放)作业

物品出库由销售部发起经审批的《发货通知单》,通知仓库备货,并通知质量部对产品质量进行查验并填写《出库复核记录》将检验结果通知仓库管理员,仓库管理员将检验合格的产品进行包装防护,并注明相关信息。填写《出库单》通知由负责此产品销售人员在出库单上签字确认,后发货。产品出库后,仓库管理员登入系统帐对账目数量进行删减,确保帐、卡、物一致。物品出库原则:所有物品出货必须遵循“先入先出”原 则。

4.6物料的出入帐

仓储部门管理员把当天的出、入库产品在计算机系统上进行录入,并清楚地注明日期、数量及规格型号、批次号、产品编号、供应商、产品去向等。单据、物料、系统帐目必须做到一致,每月进行盘点。所有物品出入库单据分类整理好,月底做好月结表上交财务部;

4.7标识

依照产品的性质或顾客的要求,必要时在产品流通的各个阶段,采取相应的标识方式进行防护提示。如在外箱或搬运器具上标 识防潮、勿压、易碎、防火等图案或提示性语言。

4.8交付

4.8.1按销售部提供的顾客交货日期由仓库安排发货。

4.8.2仓库管理员办理出库手续,在配送时送注意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等是否相符。

4.8.3交付途中要注意产品的防护,避免发生意外,影响产品质量。

4.8.4移交顾客时,要办理交货的相关手续,如有异常及时和销售部门联系,进行适当处理。以满足顾客的要求。

5相关文件

5.1《仓库贮存、养护、出入库管理制度》

Ryzur-WI-WD01-2016

5.2《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Ryzur-Qp8.3-2016

6相关记录

6.1《物资台帐》

Ryzur-QR-QP7.5.11-01

6.2《发货通知单》

Ryzur-QR-QP7.5.11-02

6.3《物品借/领用单》

Ryzur-QR-QP7.5.11-03

全检产品控制管理程序 篇2

《制定程序》规定, 重点管理目录的制定过程采取政府主导、各利益相关方积极参与的公开、透明的方式。确定产品进入重点管理目录应当遵循的原则包括:选择产量较大, 应用广泛的产品及材料;选择含有有毒有害物质被无毒无害物质或低毒低害物质替代技术上已没有障碍, 经济上可行的产品;选择虽无法实现有毒有害物质替代, 却可以满足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要求, 且满足限量标准的产品生产在技术上已没有障碍, 经济上是可行的产品。选择国际公约中明确规定因污染严重而被限制的产品。

第一条为贯彻实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以目录管理方式禁止或限制在电子信息产品中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客观、公平、公正地制定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重点管理目录,制定本程序。

第二条按照《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的规定,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目录(以下简称“重点管理目录”)由电子信息产品商品名称(涉及到进出口的应包含商品HS编码)、限制使用的有毒有害物质种类及其限制使用期限组成,并根据实际情况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要求进行逐年调整,采取逐批次颁布的方式循序渐进逐步增加。

第三条重点管理目录的制定过程采取政府主导、各利益相关方积极参与的公开、透明的方式。

第四条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编制、调整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目录。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重点管理目录”的制定组织工作。

第五条确定产品进入重点管理目录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选择产量较大,应用广泛,其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威胁、破坏大,对人体健康损害大的产品及材料;

(2)选择含有有毒有害物质被无毒无害物质或低毒低害物质替代技术上已没有障碍,经济上可行的产品;

(3)选择虽无法实现有毒有害物质替代,却可以满足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要求,且满足限量标准的产品生产在技术上已没有障碍,经济上是可行的产品。

(4)选择国际公约中明确规定因污染严重而被限制的产品。

(5)选择其他应该被列入重点管理目录管理的产品。

第六条工业和信息化部建立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专家数据库。专家由各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等单位推荐,符合条件的,进入专家数据库。

第七条重点管理目录建议名单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认监委”)提出。

相关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可以根据本地区、本行业的具体情况,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列入重点管理目录中的产品名单建议(提交的材料包括重点管理目录建议名单和调研报告)。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建议名单提交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部际工作协调小组讨论,确定建议名单。

第八条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组织成立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目录专家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任务是独立对拟进入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的产品进行技术、经济、产品强制认证予以评估并开展相关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组成人员,由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部际工作协调小组根据建议名单中产品所涉及的行业从专家数据库中遴选产生。

第九条重点管理目录建议名单交由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技术性、经济性及产品强制认证等相关内容评估。专家咨询委员会将评估报告提交工业和信息化部。

第十条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专家咨询委员会评估报告,商认监委确定重点管理目录批次草案,并就重点管理目录批次草案内容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的期限为1个月。对影响面广的重点产品,在业内组织听证。

第十一条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征求的意见和建议,商认监委对重点管理目录进行修订。修订后的目录经部际工作协调小组讨论确定。在必要的情况下工业和信息化部可以将修订后的重点管理目录提交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重新评估。

第十二条工业和信息化部按照《管理办法》的规定,商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部门,最终确定重点管理目录,并履行WTO/TBT通报义务。

第十三条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专家咨询委员会”对重点管理目录通报期间的评议意见进行研究,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商有关部门统一答复。

第十四条WTO/TBT通报程序结束后,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部门公告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目录。

第十五条进入重点管理目录的产品实施有毒有害物质限制与禁止的实施时间与公告时间的间隔一般不少于6个月。对环境造成重大污染问题的相关产品,可临时采取控制措施。

全检产品控制管理程序 篇3

关键词:施工程序;质量控制;工程管理

近期的中图,在利益的趋使下,市场竞争的影响下导致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问题上。很多工程为了降低工程成本,降低项嗣投资的数额而出现豆渣工程。这说明我们对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视度不够。只有严格控制建设施工的质量,严格监控工程施工的过程,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才能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使工民施工顺利进行。那么我们将如何监控工程施工的质量呢?又如何对是施上程序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呢?我个人认为这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监控。

一、施工质量

施工质量是制约上程的合格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直接决定着开发商或建筑施工方的获利。当然施工质量也是受着很多因素的影响,以下将具体列举说明。

l.严格挡制施工工艺规程。施工工艺规程就是工程如何进行的一个规划,一个工程质量进度直接受到工艺规程的影响。工艺规程制定后,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现场施工人员应尽量按照规定制作的工艺操作规程进行施工。

2.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基本因素。工程材料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施工过程中随时监控材料是否达标。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条件下,为了降低工程的成本费用,出现了工程材料质量下降,工程材料不符台建筑施工工艺的要求,直接影响到施工的正常进行,导致施工的质量要求不够。不严重的也会耽误施工的工期,严重的造成人身事故等。其次是工程设备和方法等,在科技发展的前提下,施工过程会采取最新的工艺、新技术方面。

3.技术参数的要求。工程施工过程中,会用到许多工程材料,而每一种工程材料的参数都是不相同的,在何种条件下选择哪种材料最适合施丁条件件很重要,同时还要考虑符合参数的条件下,所选择的材料是否符合现在施工工程,(比如施工现场的环境是否符合工程材料的使用)不能因为参数符合而盲目使用某些工程材料,导致材料的性能和要求不合理,而给施工带来不必要的影响。如技术参数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在材料的强度、抗冻性上都是影响。

4.工程操作的顺序。操作工序的顺序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如冷拉钢筋和焊接这两个程序中的顺序,如果先将钢筋进行冷拉,可能会影响钢筋的强度,冷拉后再对钢筋进行焊接,很可能导致在焊接结束后留下的接头断开,虽然可重新对钢筋进行焊接,但是会延迟工程的进度。

5.现场勘察。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工程的质量检测人员和费用控制人员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不定期的到施工现场,观察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情况,有无违规操作,了解施工现场出现的动态,控制施工现场的突发事件发生,观察施工过程发生的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调节。在施工薄弱环节给予技术支持。

6.工程工序完成后对工程质量的检测。在工程完戍后,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检测和排查,及时发现在施工过程中留下的隐患,以及有无产品出现问题,真正落实到真正的实物上,做到人人部是高标准,人人都有高要求。要求越高在交付施工工程后出现的问题机率越小。如果工程质量出现问题,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严重的会导致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不必要的损失。

二、工程管理的控制

建筑施工的过程是比较繁琐的,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为了使工程顺利进行,只有提高我们的管理制度,工程管理的控制对建筑施工起到一个直接影晌的作用,必须加强施工管理的控制。如何才能加强管理制渡从以下几个方新开始探究。

1.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程审批合格后,施工单位要根据施工的工程的要求条件等方面做一个合理的施工计划,计划中考虑到材料质骚、材料成本、机械使用的控制、人力财力的控制。

2.工程施工的质量。工程质量是工程施工的命脉,影响到公民的人身财产和施工商的信誉度问题。施工质量影响整个工程,而工程材料影响着建筑物的质最,在重点的工程环节上,要对施工进行严格管理,挑选优质材料,选择材料要看材料的质最,再进行价格上的比较,选择价格合理质量达标的材料。

3.工程施工的安全可靠性。安全是第一生产力,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性管理是施工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存施工较大的工程时,难免会在施工现场存放建筑材料、建筑机械、临时的建筑设施等,首先应建立一个完整的安全保障机制,对起重机械和高空作业进行监控,在操作重型机械过程中,按照工程程序进行操作,对在脚手架上工作的工人进行监护,以免意外施工的发生。每一道操作都要按照章程操作,不做违规操作。

4.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点。放工工程的每一道程序部是相互制约的,控制点主要设置住重要环节上,对于影想质量和安全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操作工程每一道工序进行监控。

4.1施工材料的监控。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材料的选择,存放等方面进行全程监控。施工现场很有可能出现工程材料随意存放,应根据材料的不同形态,不同储存方式归类统一管理,易燃易爆的材料尽量避免与火源接触,容易腐蚀的材料避免和水资源接触,保证材料的正常使用和使用安全性。

4.2人力控制方面。在繁琐的工程施工项目中,人力是完成项目的预粱柱,建筑施工工除了使用机器以外就是人力的使用,首先选择的是一个有职业操守有管理能力的人,来对其他人力进行有规划的管理,对于有德有才的人才应培养使用,有才无德的人限制使用。充分发挥管理层的作用,对于使用操作的其他工件人员进行管理,对于工程建设过程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解决。对施工工人进行全方面的考核,及时对技术不过硬的操作员进行不定期的培训,培养他们的的技术和自身素质。

产品投诉与召回控制程序 篇4

1.目的

充分利用消费者及客户对产品的投诉信息,采取及时有效的行动,确保本公司产品在发现存在安全问题或者安全隐患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召回全部有问题的产品并妥善处置,确保产品不在市场上流通,尽可能降低造成的危害、损失保证消费者的人身安全。2.范围

任何时间已经离开本公司的存在潜在显著危害和存在安全问题的产品。3.职责 4.内容

4.1化妆品质量异常监测日常工作

4.1.1由质管部负责化妆品质量异常监测日常工作。

4.1.2质管部在接到《客户产品质量抱怨单》后,对销售部门客服部反馈的产品质量不良信息,进行汇总收集、统计整理。相关部门按照投诉记录和调查报告表完成相关记录并调查原

因,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问题重复发生。如果是假货,则需要记录判断依据。

4.1.3 质管部立即在产品档案室查出发生产品质量不良的本批产品档案,到留样观察室查看留样

观察记录及原始资料。同时与技术研发部调查、分析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对产品进行分析,评价、处理,并提出改进措施,生产制造部协助技术部和质管部对产品质量问题进行调查。正常情况下应于5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对于加急的情况需在2个工作日内完调查。4.1.4质管部负责定期(如每半年或一年),以《产品质量异常总表》对所收到的产品不良反应进

行总结、分析、评价,找出影响较大的问题综合分析,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防止

产品质量问题的重复发生。所有投诉应记录中并注明投诉类别:一般品质、安全卫生。4.1.5质管部将本的产品质量异常总结与上总结进行比较,列出由于重复性发生的产品

质量问题,加强质量监控的项目。4.2 重要产品投诉分析

4.2.1 质管部对留样样品检验发现的不合格品或由销售部门反馈的不良品反应信息,由质管部

收集汇总,并以书面的形式提请产品质量异常处理小组召开评审会议。4.3产品召回的条件及原则

4.3.1严重安全隐患的产品的召回

严重安全隐患一般指消费者使用该产品时有可能导致的对消费者人身安全或健康产生的隐患(如错误添加的辅料可能会导致皮肤病变)。

1)产品在市场上出现多例安全性、稳定性的不良反应)可能引发或诱发对人体健康造成危

害的化妆品,极有可能引发严重伤及人身安全或可能引起使用者过敏的化妆品。2)变质产品的召回

质管部对留样样品检验发现质量变质,或市场发现产品变质,并通过该批产品追踪检验

结果为不合格品时。

3)违反本国或进口国有关化妆品法律、法规的产品,如过量添加了限用物质。4.3.2 重大质量问题

重大质量问题一般是指产品不符合其预期质量标准,从而使该产品不能够达到国家或

行业的相关标准。1)灌装净含量不足;

2)宣传功效与实际产品功效不符 3)保质期内的不合格产品的召回 4)发货错误的产品召回

4.3.3其他问题,协商解决,不包召回 1)超过保质期出现质量问题的售出产品

因客户销售不出等原因超过仍合格的售出产品,不属本公司责任,不包召回,协商处理。2)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造成售出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不属本公司责任,产品不包召回。4.4召回的决定 4.4.1对市场反馈的不良反应信息,由销售部以书面的形式通知质管部,同时提供向市场收集的不良产品样品,以及医院出据的由该产品导致消费者产生不良反应的病历报告。4.4.2质量异常小组必须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评估,并做出是否有必要采取召回行动,或者该

问题通过正常的渠道就能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

4.4.3如果客户投拆(或者信息)包含了实际的或者潜在的对健康不利的危害,那么召回协调

应该立即进行讨论,经确认该投诉(或信息)包含的内容存在本公司产品中。4.4.4公司判定客户投诉(或者信息)中显示的化妆品安全质量问题会给公司带来严重的负面

影响,不解决将会给公司信誉等方面带来巨大损失。4.5 产品召回前的准备

4.5.1由质管部找出产品的缺陷所在或影响产品安全的因素。

4.5.2确定该缺陷(或因素)是否产生了危害或者有潜在的危害,如果是,则要确定其危害的严重性或者危害发生的可能性。

4.5.3由销售部客服、仓储确定产生缺陷(或因素)的产品的生

产批次代码、生产数量、库存数量、销售数量以及购买该产品的客户分布情况和联系方式

等信息。

4.5.4采取补救措施,及时根据影响化妆品安全和质量因素的原因进行整改,保证今后的产品

安全和质量。并对整改措施进行验证,关闭化妆品不安全因素。4.5.5召回小组也是质量异常小组,人员具体进行分工: 1)质量异常小组组长:负责召回决定并组织召回。

2)产品质量异常处理小组:负责不合格品的综合分析、评审、提出召回建议。

3)质量负责人:负责产品召回协调,承诺并监督该程序执行。

4)质管部部及技术研发部:负责对反馈情况核实,负责追查召回原因并监督召回具体实施过程。5)仓储部:负责隔离库存和召回运输过程中的产品及召回产品的储存。6)生产部:负责召回产品的处置工作。

7)销售部客服负责人:负责市场不合格品的召回。负责追查产品的流向和接收者信息。8)采购部负责人:负责提供供方的信息。

9)保存产品回收联系表 供应商联系人(原料、包装材料等供应商):应有24小时联系电话号码。

客户的联系人(专人负责):应有24小时联系电话号码。4.6召回的启动

4.6.1评审结果确定必须召回不合格品时,拟订不合格品召回通知书经总经理签批后,制定

召回计划,经讨论由召回组长批准后采取行动,并将产品《产品召回鉴定审核单》发于

相关部门。

4.6.2厂部立即停止生产并提供召回产品的库存、在途和发货数量和批次信息,封存库存产品

并在公司内发布通知。

4.6.3因可能引发或诱发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化妆品原因召回的产品,召回组长或其指定人

员负责发布媒体通告。

4.6.4如果召回是原料或包装物料因素引起,采购部要通知产生问题的原辅料供应商。4.6.5建立对召回所采取的一切行动记录,直到召回所产生的影响完全结束,确保提供原始的证明、通知、依据供官方审查。

4.6.6质量负责人负责监督整个召回过程,及时检查召回是否有效,以保证召回的目的能够实现。4.7 信息公开

4.7.1因可能引发或诱发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化妆品原因召回的产品,须向政府主管部门

报告。向媒体通告、提供事实,但只能提供被证实的事实,只有公司指定的人员才能有权

向媒体发表声明。(如有必要,要派遣专员在实施召回行动期间开设专线解答使用者的疑问

和指导补救措施。)

4.7.2自确认化妆品属于应当召回之日起,通知有关销售者停止销售,通知客户停止消费;并 下达召回计划。召回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停止生产不安全的情况;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

不安全化妆品的情况;通知顾客停止消费不安全的情况;产品产生的原因、可能受影响的人群、严重和紧急程度;召回措施的内容,包括实施组织、联系方式以及召回的具体

措施、范围和时限等;召回化妆品后的处理措施。自召回实施之日起,相关部门密切跟

踪产品召回实施情况。4.8 召回产品的控制措施

确定并跟踪已运至客户或途中的产品。产品到公司后,由负责接收的召回小组成员根据发

货记录确认产品与之是否相符。可疑产品到公司后,由质管部监督,由仓储部接收。质管部

标注“被召回产品”标识。并存放在上锁的特定区域内,只有指定的人员可以接触和操作,确保该产品能够被清楚的识别出来,防止被错误操作而再次混入正常的生产销售等环节。4.9处理召回产品的规程

4.9.1对召回的产品如属质量问题按《不合格品处理程序》执行。已经退回的产品、在制品、暂存、库存根据相关资料认真核对数量、批号、生产日期等信息,确认准确无误后进行的有效隔离并由质管部评估后作出相应的处理。4.9.2查明退货原因,进行处理。

1)由于原料所造成的不合格品:由质管部通知生产部、采购部,由采购部通知供方,并

在清除问题前停止其供应原料。

2)由于包装物料造成的不合格品:由质管部通知生生产部、采购部,由采购部通知供方,并限期整改, 整改末确认前,停止其供应包装。

3)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所造成的不合格品,通知车间负责人,限期作出纠正措施。

4)对消费者投诉的产品质量问题,由销售部门会同品牌策划部进行危机攻关及事后处理

工作,包括理赔、换货、补货、顾客安抚及消费者信心的重新树立等工作。5)不合格品《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由质量管理部门进行跟踪和确认。4.10召回的终止

4.10.1当产品召回小组认为召回项目已经达到要求,各与召回事件相关的部门应及时将总结

报告提交于召回协调小组组长。

4.10.2质量负责人组织召回小组对召回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一旦确认产品召回程序结束,可

通知相应部门。

4.10.3对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查明原因和责任,制定可行的预防和纠正措施,获得质管经理批准后,要向公司全体人员和顾客通报,由责任部门实施改进措施,建立

文件化的程序,以确保避免不符合要求的产品的误用,形成危害。所有召回的产品、相

近配方的产品要重点分析研究是否存在相同的缺陷或者危害,并做出适当的处理措施。4.10.4以上所有工作程序都必须作书面记录,并存档于产品档案室,保存至化妆品有效期后半年

或未制定有效期的保存三年。4.11召回的模拟演练

产品召回程序必须定期进行模拟演练,以确保其有效性,必要时用于改进。模拟测试的频率 每年不少于一次。模拟回收必须可在2小时内追踪原材料、包装材料至成品。整个模拟演练过程 必须严格按照程序执行,如果在模拟过程中发现程序的漏洞,要立即上报并纠正整个召回过程。5.相关支持文件

5.1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6.0 相关表单

全检产品控制管理程序 篇5

Authentication Product Change Control Procedure 1 目的 Purpose 为了满足CCC、CRCC产品认证质量保证能力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确保申请认证的产品与认证标准的符合性和与型式试验样机的一致性,特制定本程序。

In order to meet CCC, CRCC product certificate quality assurance capability and related law, regulation requirements, ensure the conformity and consistency of the authentication product with certificate standard and type test sample, specially formulated the procedure.2 适用范围 Application Scope 本程序适用于动车组和高速车辆、重型铁路车辆、地铁轻轨的风挡、公交客车折棚和航空登机桥前端折棚等强制性认证产品和铁路客车重要零部件(A类)生产条件的审核认证,自愿性认证和“四防”(防燃、防裂、防脱、防松)要求的产品可以参考执行。

The procedure is applied to the audit certificate of production condition for CRH train, High Speed train, heavy railway, light railway metro gangway, bus bellows and Air bridge front bellow etc.mandatory authentication product and important parts(A class)of railway passenger car.Voluntary certificate and product with “four prevents”(burning resistance, cracking resistance, fall-off resistance, loosen-preventive”)can reference to it.规范性引用文件 Normative Documents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The clauses in the following documents will become the clauses of the standard via the quote of the standard.All the quoted documents with date, all the future change form(corrected contents excluded)or the revised editions are not applicable to the standard.While, encourage the parties who has had agreement acc.to standard to study whether can use the latest version of these documents.All quoted documents which not notes the data, the latest version is applicable to the standard.ISO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O9001:2008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Requirement 1 / 6

铁路客车零部件生产资质管理办法

Railway Passenger Car Parts Production Qualification Management Measures 产品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Product Certificate Factory Quality Assurance Capacity Requirement CRCC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Implementation Rules of CRCC Product Certificate 4 术语和定义 Terms and Definitions CCC: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标志 China Compulsory Product Certificate Mark CRCC:中国铁路产品强制性认证的标志 China Railway Product Compulsory Certificate Mark 5 部门职责 Responsibility of Dept 5.1 管理部是归口管理部门负责:Management Dept is the centralized administration Dept a)认证产品变更申请、联络;

Be responsible for authentication product change application, contact;5.2 质量和技术部负责 Quality Dept and Technical Dept are responsible for:

a)定期收集、更新与认证产品相关的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

Collect and update the standard,statutory and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related with the certificated product regularly;b)组织制定认证产品的企业标准并到上级政府主管部门备案。

Organzise to make enterprise standard of certificated product and record in the high level government department.5.3 项目部负责 Project Dept is responsible for:

a)接收合同订单,识别顾客提出的产品认证要求;

Receive contract order, identify customer proposed product certificate requirement;5.4 技术部负责 Technical Dept is responsible for:

a)编制关键零部件清单; Prepare key parts list;b)提出关键零部件变更申请;

Propose key parts change application;c)提出产品结构设计变更申请;

Propose product structure design change application d)提供认证产品变更的图纸、技术文件和设计验证、设计确认资料。

Provide drawing, technical document, design validation, design confirmation document of certificated product change

5.5 工艺部负责 Process Dept is responsible for:

a)确定认证产品的加工工艺和关键工序;

Confirm certificated product processing technic and key processes;b)确定认证产品的主要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和检验仪器、试验设备;

Confirm the certifcated product main production equipment, process equipment and inspection instruments, test equipment;c)提供认证产品生产所需的各种工艺文件和工装设计、工装验证资料; / 6

Provide the necessary various process document and tooling design, tooling validation document for the production of certificated product;d)对特殊过程进行设备认可、人员鉴定和工艺评定;

Implement equipment approval, personal appraisal and process evaluation for special process.e)认证产品的工艺纪律检查。

Process discipline inspection of certificated product.5.6 各部门负责 Various Dept are responsible for:

a)提出变更申请;

Proposes change application 5.7 工艺部质量部负责 process quality is responsible for :

认证产品必备的测量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养。

Necessary measurement equipment manageemnt and maintainance of certificated product.5.8 质量部负责 QM dept is responsible for:

a)变更产品的质量检验;

Quality inspection of the changed product.6 程序要求 Procedure Requirements 6.1 认证产品的变更 Change of Certificated Product 6.1.1 质量和技术部定期收集与认证产品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并及时传递给相关部门

Quality and Technical Dept collect and update the standard,statutory and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related with the certificated product regularly, and pass to the related departments in time.a)当认证产品的执行标准和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出现修订时,与认证产品相关的设计文件、工艺文件、质量计划、检验文件等都需要作相应的修改;

When the executive standard of the certificated product or product certificate implementation rules revised, the related design documents, process documents, quality manual, inspection document of certification product have to have corresponding revision;b)当认证产品的范围目录出现变更并与本公司的产品相关,或公司的生产经营范围发生变化后出现与认证资质要求相关的产品,管理部需要及时按本程序的要求进行产品认证申请和管理控制。

When the scope of authentication product have changes and it’s related with the company product, or after the scope of the company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changed, the product which is related with the certificate qualification requirement, the Management Dept has to implement prouduct certificate application and management control acc.to the procedure documents in time.6.1.2 公司的获证产品需要变更关键零部件(或元器件或材料)、产品结构设计、认证依据、组织机构、关键生产场所、必备生产或检测设备时,管理部应在批量生产前提出认证变更申请并经认证中心确认。

When the key parts(or components or material), product structure design, certificate bases, organization, key production location, necessary production or test equipment of the product which have certificate needed to be changed, the Management Dept has to propose certificate change applicateion and get confirmation from the certificate center before mass production./ 6

6.1.3 公司申请人或名称、注册及生产地址名称、产品名称或型号(结构未变)、质量管理体系发生变更时,管理部应在变更的一个季度内向认证中心提出认证变更申请与备案。

When the company applicant or name, name of register and production location, product name or specification(structure not changed), quality managemetn system changed, Management Deptment has to propose certificate change application and registration to the certification center within a season.6.2 关键原材料的变更 Key Raw Material Change 6.2.1 在CRCC认证申报时,由技术部设计师按《认证实施规则》的要求,编制《关键零部件控制清单》,明确关键零部件的供应商、材质。

During the declaration of CRCC certificate, the designer of Technical Dept will acc.to《Certificate Implementation Rules》requirement to create 《Key Parts Control List》and clarify the supplier and material of the key parts.6.2.2 当关键零部件的供应商、材质、型号规格等需发生任何的变化时,由申请变更的部门向研发部提出变更申请。研发部按本程序的要求,对变更内容进行评审后报管理部。

When there’s any change to the suppliers, material and specification of key parts, the department which applied changes to propose change application to R&D Dept.R&D Dept will acc.to the procedure requirement to report to Management Dept after review of the changed contents.6.2.3 管理部收集相应的变更材料,包括变更前后的对比说明、变更供应商的资质材料、变更原材料的出厂报告、CCC/CRCC证书等,在批量生产前填写《变更申请表》向认证中心提出认证变更,并经认证中心确认。

Management Dept collect the corresponding change document, include the contrast statement of change(before and after), qualification document of the changed supplier, the deliery report of changed raw material, CCC/CRCC certificate etc.Fill in the 《Change Application Form》 and propose certificate change to the Certifidate Center and get confirmation by the center before mass production.6.2.4 管理部在接收到认证中心批准同意变更后,通知研发部实施变更。未得到认证中心的批复的关键原材料变更一律不允许实施。

The Management Dept informs the R&D dept to implement change after getting the change approval from the certificate center.6.3 产品结构设计变更 Product Structure Design Change 6.3.1 当产品结构需进行变更时,技术部按《变更控制程序》执行变更,并向管理部提出变更申请,提供设计变更的评审、验证、确认等相关资料。

When the product struture need to be changed, Technical Dept will implement change acc.to《Change Control Procedure》, and propose the change application to the Management Dept, provide related documents of review, validation , confirmation of design change.6.3.2 管理部在批量生产前填写《变更申请表》向认证中心提出认证变更申请并经认证中心确认。

Before mass production , the Management Dept fills in 《 Change Application Form》, propose change application and get approval from the certification center.6.4 组织机构、关键生产场所、必备生产或检测设备的变更 Organization, Key Production Location, Necessary Production or Test Equipment Change 6.4.1 当组织机构变更时,管理部按认证实施规则要求,在批量生产前填写《变更申请表》,并提交差异描述、质量手册等相关资料,向认证中心提出变更申请,并经认证中心确认。/ 6

When the organization change, the Management Dept will be acc.to certificate implementation rules requirement to fill in the 《Change Application Form》before the mass production.Provide the difference description, quality manual etc.documents.Propose the change application to the certification center and get the confirmation.6.4.2 当关键生产场所变更时,制造部向管理部提出变更申请,管理部按认证实施规则要求,在批量生产前填写《变更申请表》,并提交认证证书原件、工商证明、营业执照复印件等相关资料,向认证中心提出变更申请,并经认证中心确认。

When the key production location change, the Manufacturing Dept have to propose the application to the Management Dept, the Management Dept will be acc.to certificate implementation rules requirement to fill in the 《Change Application Form》before the mass production.And provide the original certificate, Industry and Commerce Proof, copy of business License etc.documents.Propose the application and get confirmation from the certification center.6.4.3 当必备生产或检测设备变更时,生产部和检测设备的使用部门向管理部提出变更申请,管理部按认证实施规则要求,在批量生产前填写《变更申请表》,并提交差异描述等资料,向认证中心提出变更申请,并经认证中心确认。

When the necessary production or test equipment have change, the use department of Production and Test equipment have to propose the change application, the Management Dept will be acc.to certificate implementation rules requirement to fill in the 《Change Application Form》before the mass production;Provide difference description etc.documents, Propose the application and get confirmation from the certification center.6.5 其它相关信息的变更 The Other Related Information Change 6.5.1 当认证产品获证后出现企业名称、申请人、注册及生产地址、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商标、质量管理体系等发生的变化,注销产品、增加/减少同种产品型号前,由各变更所在相关部门向管理部提出变更申请。

When the authentication product have enterprise name change, applicant change, registration and production location change, procuct name change, speicification change, logo chang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etc change, all related departments of the changes have to propose the change application to the the management department before product cancelation and increase/reduce the same specification product.6.5.2 管理部在变更的三个月内向认证机构提出变更备案。

Management Dept has to propose the change registration to the certificate center within three months.6.6 没有提出认证变更的或认证变更未通过确认的,擅自标识认证标志的责任部门或责任人按车间规定考核制度处理。

For which didn’t propose the authentification change or the certificate change was not confirmed, the responsible department or person who identifies the certificate mark will be handled acc.to the assesement system of workshop regulation.7 相关文件和记录 Related Document and Records 《供应商管理程序》/《Supplier Management Procedure》 《变更申请表》/《Change Application Form》

节能产品的综合评价与程序化管理 篇6

节能产品的综合评价与程序化管理

探讨了节能产品的综合评价方法.已建立了节能产品的评价模型及数据库,编写7部分重要节能产品的`评价管理软件,实现了部分节能产品的综合评价与程序化管理.

作 者:李淑兰 何晓峰 赵宝珠 韩刚 Li Shulan He Xiaofeng Zhao Baozhu Han Gang  作者单位:河南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郑州450008 刊 名:新能源 英文刊名:NEW ENERGY SOURCES 年,卷(期):2000 22(10) 分类号:F1 关键词:节能产品   综合评价   数据库   程序化管理   评价模型  

全检产品控制管理程序 篇7

当前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尤其是电子制造行业,呈现出“短时间内产能需求大、要求产能快速爬坡、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产品品质提升和交货期严格”的特点,这对企业的生产系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虽然现在电子制造行业已经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但是产品的质量检验依旧需要具备相关专业技能的合格员工进行人工作业才能完成。某精密电子公司为某品牌手机代加工手机Housing (金属外壳),其CNC7夹加工后全检线,在现行的工位配置和作业方式下,有一些工位的作业时间与全检线节拍相差较大,按客户预测的市场需求,现行生产方式为每班20 000 pcs(片),产能矛盾尚不明显。但是,由于该公司研制的手机新产品投入市场后,消费者反映强烈,销售量激增,导致Housing供不应求,对市场的需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通过依靠人力在短时间内提升产能的方法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故面对目前产能矛盾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公司迫切需要对全检线进行改善,以提高产能。

针对此问题,本文进行了一些探索。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首先进行作业测定找到瓶颈工序,其次借助Flexsim软件建模仿真,观察人机效率,再次运用程序分析法寻找原因,提出改善对策,最后用软件对改善方案进行评估、检验,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实施生产系统改善。

1全检线分析与改进

表1为手机外壳CNC7夹后全检制程说明。现行生产方式为两班制,每班正常工作时间为8 h,加班时间为2 h,单班有效工作时间为10 h。

1.1全检线现状分析

1.1.1工位布置及作业测定

CNC7夹清洗后的全检线为“一托三”的生产模式,即1台清洗机托3条全检线,各全检线的工位布置及作业方式完全相同,其输送方式为皮带式流水线,流水线上每个工位的员工均为对称作业(如图1所示)。全检线单线人力为10人,3条全检线共计30人,加上清洗工位的上料和下料2名作业员,目前生产总人力为32人。

现选取生产一线作为分析对象,其中CNC7夹后清洗工位的相关生产参数应以单线生产方式来计算。通过归零测时法测得各制程时间数据,经三倍标准差法剔出异常数据后,计算平均值得到观测时间,并以实际情况给予1 0%的一般宽放,得出各个工位完成单件产品所需的时间(Cycle Time,CT0)[4],见表2。

由全检线的制程特性可知,全检的各工位都有一定量的不良品,根据品管所提供的各工位产品良率状况,应给予相应的特殊宽放,工位P2下料/分料为0.02%、工位P3检CG面为0.57%、工位P4检RT面为0.64%、工位P5检BP面为0.55%。然后计算出各工位的标准时间和UPH (Unit Per Hour每小时产能)[5],其结果见表3。

1.1.2平衡计算及产能分析

全检线平衡率=各工位标准时间合计/(瓶颈工位标准时间×工位总数)=24.58/(5.19×6)=78.89%。—般情况下,当生产线的平衡率为70%~85%时,对生产线的管控基本上在科学管理的原则下进行;当生产线的平衡率在85%以上时,可以认为生产线基本上实现一个流”生产[2,3]。由此可见,由于原全检线工位的不平“衡,在生产过程中会发生待料,造成人力、产能的浪费。

从表3中可看出各工位间UPH差异比较大,说明目前全检线产能不均衡。瓶颈工位P4的UPH为693 pcs,由瓶颈工位前后工位的产品良率可计算出,该全检线单线UPH为689 pcs,单线单班产能为6 890 pcs,则3条全检线单班最大产能为20 670 pcs。

1.2改善前仿真分析

1.2.1建立模型并设置参数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初步了解到全检线存在的问题,为了深入分析生产线的运行效率,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建立Flexsim仿真模型[6],如图2所示。将表2中实际生产数据导入Flexsim仿真模型,设置模型实体的相应参数[7]。

1.2.1.1 CNC7夹后清洗工位参数设置

发生器1连接清洗机的第一个输入端口,以此来产生临时实体Bo×,代表所加工的手机产品Housing,发生器2连接清洗机的第二个输入端口,设置临时实体种类为Pallet,代表清洗治具(不锈钢清洗筐)。根据工艺说明中物料的清洗方式,设置合成器的合成模式为打包,组成清单设置为6;暂存区1根据现场状况,设置最大容量为30框。设置发生器1的实体到达时间为1.33 s,合成器的加工时间为0,表示清洗工位8 s加工1筐(6pcs)物料。吸收器1表示分完料后清洗治具的回收处理,发生器3表示为装托盘的工序提供托盘。

1.2.1.2全检线中各工位参数设置

工位检CG面、检RT面、检BP面均为一个实体,因此可按实际生产数据直接在对应的实体中进行设置,下检/分料工位由一个分解器和一个处理器组合而成,以实现作业员分料时,物料通过分解器后的处理器,能够一个接一个的流入下一个工序,在此只设置处理器的加工时间为3.15 s,表示该工位的作业时间。

在全检过程中,只有合格的良品才能流入到下一个工序,根据全检线各工位的产品良率,在相应的实体中设置临时实体流按百分比发送到对应的端口,良品发送至下一个工序,各工序的不良品发送至货架上,设置货架中不良品的停留时间为1 800 s,表示经品管判定后,可对不良品进行重工或报废处理。

1.2.2仿真运行与结果分析

仿真运行10 h后,获得全检线各工位的忙闲率、产能状况及全检线WIP (在制品)数量,从图3中可以看出全检线性能仿真结果。

State Pie1 (状态饼图)中,工位P2有大约39%的时间处于空闲(idle)状态,工位P1只有大约72%的时间处于生产加工(collecting)状态,即清洗机的设备利用率为72%;而工位P3、P4、P5超过95%的时间处于处理(processing)状态,尤其是工位P4,约99%的时间都处于忙态,说明工位P3、P4、P5就是瓶颈。由于全检线各工位工作的不平衡,在模型运行过程中发现暂存区1内持续地有产品堆积的浪费现象发生。

从Flexsim Summary Report中可以看出,各工位的良品投入(input)和良品产出(output)状况,检BP面良品产出为6 865 pcs,即单线单班产能为6865 pcs,良品放置区产出为3 421盘(6 pcs/盘),即当前3条全检线总产能为20 526 pcs。

Chart中显示的全检线平均在制品(WIP)数量为300 pcs左右。

1.3问题分析及改善

在对生产线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利用ECRS(取消、合并、重排、简化)四大原则[8],在ECRS基础上,增加“I (Increase)”可实现在不满足要求或存在功能缺失时,通过增加操作、增加新的工序、新的功能等,对生产线的瓶颈工位进行改善,减少闲余能量,并重新布置生产线,提高生产能力。

分析制程工艺可知CNC7夹后清洗机的加工时间是固定的,因此应该以工位P1为中心,将其标准时间作为生产节拍[9],来对全检线进行改善,尽量使各个工位标准时间接近于工位P1的标准时间。

1.3.1瓶颈工位的改善

由于全检线上都是经过SOP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标准作业程序)培训的熟练合格操作工[8],因此可通过增加作业员的方式来降低瓶颈工位的作业时间。

以瓶颈工位P4为分析对象,考虑到全检线对称的特点,现给P4增加2名作业员,为保证工位P4的作业员同时检料,经分析可通过批量作业的方式实现,将1盘物料放置于2名操作员之间,以托盘为单位,2人共检1盘物料,每人各检3 pcs,检料顺序为由下往上。经作业测定,得到工位P4中2人共检1盘物料作业时间为31.93 s,那么4人作业模式下工位P4的CT为15.97 s,由清洗工位P1的CT为8 s可知,工位P1需同时向2个工位P4供料,其CT为16 s,由此可看出,P1、P4的CT已经非常接近。那么此时CNC7夹后清洗全检线的模式应该调整为“一托二”,即1台清洗机托2条全检线,可将原来的3条全检线合并为2条,此时清洗工位P1的CT,即生产节拍为16 s。

由于2名作业员共检1盘物料时,会出现1个用左手取放料,1个用右手取放料的情况,因此,需要每隔1h让2名作业员互换位置,以调节作业员单手取放料的疲劳强度。工位P3、P5的作业方式与P4相似,且作业时间非常接近,故对工位P3、P5做同样的调整,并进行作业测定,得到工位P3、P5的CT分别为15.58 s、15.55 s。

1.3.2下检/分料工位的改善

下检/分料工位P2中包含2道工序,分别如下:①从暂存区内搬运物料;②检测产品碰、刮伤并分料。经测定,其作业时间分别7.50 s和30.32每筐(6 pcs),由于该工位的CT比清洗工位P1小很多,导致生产过程中存在搬运浪费及严重待料的现象,故应考虑取消搬运作业;由于全检工位经改善后,实行以托盘为单位的批量作业方式,因此必须将装托盘的作业增加到工位P2的作业中去,经测定,工位P2作业员取消搬运作业、增加装托盘作业后的作业时间为31.32 s,此时工位的CT改善为15.66 s,已经接近于生产节拍。

由于取消作业员的搬运作业,且改善后的工位P2的作业时间小于且接近于工位P1的作业时间,经现场分析后,可在清洗机与全检线之间通过传送带连接起来,从而消除了搬运浪费,减轻了作业员的劳动强度。

1.3.3装托盘/打包工位的改善

装托盘的作业被增加到工位P2中后,工位P6只剩下打包的作业,物料经流水线检验完毕后,由于检出不良品会导致托盘不满,可安排工位P6的收料作业员增加补料的作业,由于打包方式为5盘/箱,作业员补料、装箱、打包需要24 s,可在1条全检线后设1个工作台由1名员工作业,相应的工位P6的CT为12 s,小于生产节拍,可通过传送带将工作台和2条全检线连接起来,消除了搬运浪费。

2改善效果评估

2.1改善方案的描述及仿真

(1)经过整体的改善后,CNC7夹清洗后的全检线由原来的“一托三”模式,调整为“一托二”的生产模式,即1台清洗机托2条全检线。经改善后的全检线工位布置和作业方式如图4所示。改善后的作业方式为2名作业员共检1盘物料,因此单线作业人力调整为14人,清洗工位的2名作业员固定不变,2条全检线最后的补料打包工位可由1名员工作业,改善后的生产总人力为31人。

(2)改善后各全检线各工位的运行数据见表4。

表5中经改善的工位的标准时间都小于且接近于清洗工位的时间。可计算改善后的全检线平衡率为94.41%,单线UPH为1 337 pcs,单线单班产能为13 370 pcs,则改善后的2条全检线最大产能为26 740 pcs。

(3)建立改善方案的仿真模型,并根据表4中改善后的全检线运行数据设置模型中相应实体参数,进行10 h仿真运行,改善后全检线仿真及运行结果如图5所示。

改善后的各工位State Pie1 (状态饼图)中可以看出,清洗工位的设备实现利用率最大化,全检各工位超过93%的时间都处于处理(Processing)状态,而且改善后各全检工位间忙闲率比较均衡;Flexsim Summary Report中检BP面工位良品产出为13 254 pcs (2 209盘),即单线单班产能为13 254 pcs,良品放置区产出为4 388盘(6 pcs/盘),即改善后的2条全检线总产能为26 328 pcs;Chart中显示改善后的全检线平均在制品(WIP)数量为125 pcs左右。

2.2改善前后指标对比

对改善前后的全检线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见表6。采用新生产方案后,改善效果明显:检线由3条合并为2条,总人力减少1个,降低了生产成本;②全检线平衡率由78.89%提高到94.41%,基本实现“一个流”生产,员工忙闲比较均衡;③改善后较改善前平均在制品数量减少了175 pcs,减少了生产浪费;④在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的情况下,改善后单班总产能由改善前的20 526 pcs提高到26 316 pcs。

3结语

流水生产对产能影响最大的是瓶颈工序。因此要提高流水线的效率,必须先找到产线瓶颈的位置,然后针对瓶颈位置和类型,分析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方案。本文针对某品牌手机Housing全检线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进行作业测定,其次进行建模仿真,找出瓶颈,再次运用程序分析方法,对瓶颈问题找出原因,提出解决方案,最后用仿真方法对改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使设备利用率、人均工作效率整体得到提升,保证了各个工位人力作业负荷均衡,在生产成本降低的条件下,使全检线平衡率提升至94.41%,在制品减少175 pcs,产能提高28.2%。研究表明:生产系统的改善离不开工业工程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以及其他手段的辅助;生产系统产能的改善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提高,逐步完善的过程;企业对生产系统的持续改善能有效地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故要把改善作为企业的一项经营战略长期坚持。

参考文献

[1]石宇强.基于达宝易与Flexsim的生产线改善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2):130-132.

[2]郭伏,张国民.工作研究在流水线平整中的应用[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2):120-124.

[3]祁丽霞.基于工作研究的厢式半挂车焊装生产线改善[J].现代制造工程,2013(6):69-72.

[4]陈勇,汤科峰,林飞龙,等.企业CD段流水线的瓶颈分析与平衡改善[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8(1):112-115.

[5]玄兴亮.F公司某生产线产能提升[D].天津:天津大学,2011:2-4.

[6]祁宏赞.Flexsim在连接器制造单元仿真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9-15,31-40.

[7]顾嘉,廖栋霞,熊根良,等.装配生产线仿真与改善技术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4(5):99-105.

[8]朱琼,陈雪芳,田世勇,等.基于仿真技术的生产线平衡改善研究与应用[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8(4):110-113.

[9]牛占文,吴秀婷,岳楼.基于精益生产的某离合器公司装配车间改善[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5(4):1-6.

全检产品控制管理程序 篇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科学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机械类产品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都离不开机械类产品。机械类产品的质量不仅仅关乎着人们的衣食住行,更为重要的是,影响着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这就对机械类产品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生产者必须从不同工序和不同环节对机械类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与管理。

【关键词】机械类产品;制造;质量控制;措施

近些年来,机械化、大规模生产逐渐成为了我国机械类产品制造的主流,这不仅革新了我国传统的机械类产品的制造方式,更进一步提高了机械类产品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然而,机械化生产在提高产品制造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大规模地机械化生产、批量制造产品难以对机械类产品进行逐个地控制和管理,使得对机械类产品的质量控制和管理难度加大。为了提高机械类产品的质量,实现高效、优质的产品制造,必须对其产品制造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1 机械类产品质量的范围

要对机械类产品制造的质量进行控制,首先必须明确地了解机械类产品的质量指的是什么。与其他产品的质量不同,机械类产品的质量有其独特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制造材料的质量以及产品几何质量。

1.1 制造材料的质量

顾名思义,制造材料的质量指的是制造机械类产品的材料的质量。材料质量是奠定机械类产品的质量的基础,没有合格的材料,不可能制造出质量过关的产品。

在选择制造材料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地区标准和行业标准,禁止使用便宜而不安全的材料,材料不过关不仅会影响机械类产品的最终质量,更为严重的是,质量不过关的产品可能会造成人身的伤亡。

1.2 产品的几何质量

几何质量是机械类产品的独特质量衡量标准,指的是机械类产品完工后其表面和周围环境之间所形成的界面误差值。界面误差值越大,说明其质量越低,反之,则说明其质量越高。

几何质量主要包括产品表面的平面平等度和平面粗糙度,这都是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所造成的。由于现在绝大多数机械类产品的制造都是采用大规模的生产方式,在制造的过程中,机械由于工作发热、外部温度、机械使用年限等原因,制造出来的机械类产品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相同,存在一定范围的误差,而这些误差就表现在产品的几何质量上。

2 对机械类产品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对机械类产品进行质量控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2.1 增长产品的使用年限

从材料质量的角度出发,合格的材料制造出来的机械类产品由于材料的安全性和标准性,其使用的年限较长,不容易发生损坏。

从几何质量的角度出发,质量高的机械类产品表面较为平滑与光整,而质量低的机械类产品的表面则较为粗糙。较为粗糙的表面产品在进行结合时,其实际的基础地面面积则会相对较小,接触承受力则会变大,容易造成产品的磨损,更为严重的是,受到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造成产品表面的金属分子之间粘结,导致机械类产品表面的润滑油层受到破坏,加剧产品表面之间的摩擦,使得产品的抗磨损能力降低,影响产品的使用年限。

2.2 提高机械类产品的抗腐蚀性

由于多数机械类产品都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与空气直接接触,极易受到腐蚀,且机械类产品表面若存在不平滑处,腐蚀性物质则更容易从不平滑处渗入,损坏机械类产品,使得机械类产品的整体质量下降。

因此,不论是从使用防腐蚀的材料入手,提高机械类产品抗腐蚀能力,还是从提高机械类产品几何质量的角度入手,降低机械类产品表面的粗糙程度,提高机械类产品的质量,都有利于极高机械类产品的抗腐蚀能力,最终提高其使用年限。

3 机械类产品制造的质量控制措施

3.1 对制造材料进行严格把关

不论是小型企业,还是大型上市公司,在进行机械类产品制造时,必须根据法律法规/政府规章/条例的规定,选择质量有保障的材料进行机械类产品的制造,从源头对机械类产品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3.2 在制造过程中对质量进行严格管理与控制

制造过程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也是影响几何质量的决定性环节,在制造过程中,加工制造的基本原理/对制造机器的调控/制造工具的不同/机床的不同/测量过程中的误差等原因,都会影响最终的机械类产品的质量,因此,必须十分重视这个环节。

(1)加强对制造过程中的精准度控制

在进行机械类产品制造前,必须对产品的结构进行合理地设计,选择合适的结构与截面,确保产品的各项数据都符合要求。与此同时,在进行机械类产品的加工时,采用中心架等方式进行,提高产品的硬度,并利用辅助支撑等方式,是的产品的连接面之间的接触刚度也得到提高,使得产品的整体硬度、抗压性得到综合性地提高。

(2)合理控制产品的裂纹,提高其表面的几何质量

在进行产品的制造过程中,需要改善冷却的环境和技术,并合理选择磨削工具和砂轮,提高生产效率。此外,还要注意控制产品原始的几何误差,通过采用空心结构等方式,利用不同的工具控制制造温度,保持温度的持平,防止由于温度过高影响产品的制造。

(3)机械类产品表面的粗糙程度也会对产品抗疲劳度造成影响

为了提高产品的抗疲劳度,可以通过提高产品的硬化程度来实现,然而,若硬化程度过高,也会使得产品的抗疲劳度受到影响。因此,在进行产品的制造过程中,需要合理地控制残余力,通过滚压加工等方式,使得产品的表面粗糙度降低,提高表面硬度,防止机械类产品表面出现裂纹,提高其产品的抗疲劳度。

4 小结

在当前多变的社会中,机械类产品面临的环境也是不断变化的,然而,产品的质量则是永恒不变的话题,甚至是消费者在进行产品选择时首要考虑的因素。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实现社会的发展,必须从不同的方面对机械类产品的制造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提高产品的材料质量和几何质量,使得机械类产品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

参考文献

[1]张旭宁.浅谈机械设计标准及制造质量控制[J].装备制造技术,2014(08).

[2]马驰.浅谈机械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措施[J].企业导报,2014(04).

[3]张启龙.浅谈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J].科技信息,2013(13).

作者单位

上一篇:初中国际禁毒日心得体会征文500字下一篇:前言讲座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