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中有人,心中有标,手中有法--小学语文教学理念例析

2024-10-15

目中有人,心中有标,手中有法--小学语文教学理念例析(精选2篇)

目中有人,心中有标,手中有法--小学语文教学理念例析 篇1

目中有人 心中有标

手中有法

——小学语文教学理念例析

安徽省望江县教育教学研究室

韩吉旺

新课程倡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是致力于学生能力发展这个大教育目标下的语文教学。因此,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关注学生,重视“人”的过程。同时,基于母语教育的语文教学又是学生感受、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教学,课堂教学中有着特定的语言学习任务和语言学习目标。再者,进行“美丽转身”的语文教学又要求教师具有高超的教育智慧,有着艺术化的方法去指导学生能够自主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之中,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文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一句话,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标、手中有法”。

一、目中有人。一位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关注知识、关注答案,还是关注能力、关注学习的主体——人。这在课堂表现上有很大的差别。例如:

在常态语文课堂教学中,在学习生字词上,就看到老师们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

生字教学课上,首先是找出生字生词。一位老师是要求学生按照课后的生字表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而另一位老师则是要学生找出自己不熟悉的生字词。结果,第一个班级的学生找出的生字词是相同的,而第二个班级每一个学生有每一个学生不同的生字生词。

然后是记忆生字词。一位老师为学生想出了记忆的方法,比方说数笔画的方法或比较学过的形近字的方法,然后要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去记忆;而另一位老师则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自去探究记忆生字词的方法,交流后学生用各自获得的方法记忆生字。

其实,在这两种不同的做法背后,反映了两位老师不同的教学观。第一位老师关注的是生字生词,是教学内容,而第二位老师则关注学生的学情,他更加关 1

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虽然,第一位老师的课堂,教师提出问题很多,学生举手如云,但是,学生的回答都是浅层次的,不用经过思考和努力的,而且都是被动的,是在老师统一要求下进行的。第二位老师关于生字知识性的问题一个没提,只是激发学生自己去找,去探究方法。虽然课堂上没有看到学生积极发言的热闹场面,但是课堂上有着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静静的课堂背后是学生思维的涌动。

这样的教育,才是目中有人的教育。其是,一个人,心中有什么眼中就有什么,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眼中装着学生,心中想着学生,就能够从学情的角度去组织教学,就能够以生为重,顺应天性,呵护成长,在课堂上让所有的梦想都开花。

二、心中有标。心中有标,究竟是什么“标”?应该是语文学习方面的任务和目标,是课堂教学中语文学习方面的内容。一堂语文课,需要学生掌握哪些语文方面的知识?进而在探究这些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一定的语文能力,这一点,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心中是要有数的。审视目前的小学语文常态课堂,比较突出的三个问题一是学习目标虚化,课堂的学习又是提问又是回答,师生互动,热热闹闹。但是教学话题越扯越远,偏离了目标,教者似乎忘记了要让学生学习语文语言的任务。二是学习内容泛化,由于目标不是很清晰,或者目标不能牢牢的把握,结果学生学习的内容走向宽泛,特别是勤奋的教师,教学资源尽量在课堂上展示,导致四十分钟的课堂内容虽丰富但杂乱,课堂天马行空,泛泛而谈。三是学习语言边缘化,课堂谈谈说说,似乎学生都能说会道了,但是由于课堂没有十分规范十分明确的语言训练项目,学生学习语言逐渐走向边缘化。请看一个教例:

一教师执教《找秋天》,先让学生们交流课前搜集到有关秋天的各种资料,接着放映关于秋天的多媒体课件。忽而金黄的稻浪,学生大呼:“哇!秋天真美啊!”忽而火红的苹果,学生大呼:“哇!秋天好美啊!”忽而是黄澄澄的甜梨,学生大呼:“哇!秋天真美啊!”最后让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对秋天的赞美。2

于是有生以舞蹈表演,有生有唱歌表示,有生以绘画汇报„„

上述教例,让我们不知道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究竟指导学生学习了哪些语文语言方面的东西,使语文课不像语文课。

由于语文是以范文为载体进行教学的,而语言是承载内容和思想的。所以语文课中的范文肯定有独具特色的语言、内容、思想、情感。正如此,我们的语文教科书才可谓内容丰富。可以说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课文搜集起来,应该是一个十万个为什么的百科全书。由于课文内容比课文语言本身更容易吸引住我们的教学课堂和感性十足的学生。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最容易偏离语言,去教学课文。

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文本中精美的语言走向边缘化,而去教别的东西,无论怎么精彩,都不能说是一堂好的语文课(可能像历史课,政治课,环保课,常识课,甚至是文学评论课,就是不像语文课)。所以,语文课千万不要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园。教学语文课,千万不要忘记你的任务是教学生学习语言、习得语感,提升语言审美能力。实践证明,学语言才能学好语文,这从古人的语文学习经验中也可以看出:古人学习往往一知半解,不懂内容,但是在先生的要求下全部死记硬背,背熟了就行了,结果,还出现了像李白、杜甫这样的大文豪。

故此,小学语文教学要有语文语言学习方面的训练。例如小学语文课文《金色的鱼钩》中有这么一句话:

我的心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有的语文教师教学中以此为训练点定下一个语言学习的小目标,让学生结合自己学习经验仿写这样的句子。结果学生写出了许多生动句子来:

我的心像一团麻,乱糟糟的。我的心像吃了蜜似的,甜滋滋的。我的心像油煎一样,难受极了。我的心像怀了一只小鹿,怦怦直跳。

我的心像大伏天吃了个大西瓜似的,特别舒服。„„

这里,就是因为有明确的语言学习目标,使学生在读文学习中,延伸读写,创生语言,积累了类似于这样的语言模块,可以说学生的语言仓库里又丰富了一笔。

所以,语文教师心中一定要有语文学习的“标”,不要忘记语文课堂上是要学习语文的,课堂还有语言的一亩三分地需要我们教师组织学生去开垦。

三、手中有法。所谓“手中有法”,就是语文学习的方法。在以关注人的发展为本的语文课堂上,牢牢把握语文学习的任务、目标,再通过教师艺术化的指导和引导,让学生进入学习语文的情境,忘我的学习语文。而这种艺术化的指导和引导就是所谓的“手中有法”。

要想获得好的方法,需要懂得教育艺术。特别是语文课,必须要用语文的方法去指导学生学习语文。

请看下面这些教例:

一位老师教“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只要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薰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老师让学生站在她底下来表演被槐花香薰醉的场面。

《猫》一课“丰富多腔”的教学,老师播放事先辛辛苦苦录下的猫叫声,并让学生学猫叫。

有一位老师正在讲《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一段。他让学生读一遍该段课文,然后问:“读懂了没有?”学生说“不懂”。这位老师打开了课件。课件是很精美的动画。演完了,老师又问:“火车怎样沿人字形线路开上了山,现在懂了没有?”学生说懂了,于是这一段课文就讲完了。

实验、画画、醉酒、猫叫,多媒体课件,这些非语文的手段一旦多了,必然就会冲淡语文课应有的“语文味”。语文课堂教学要有语文意识,要用语文的头脑思考语文教学的现象,要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教学的问题,要用语文的标准评价语文教学的效果。

语文需要多彩、但多彩不等于纷繁。

什么叫用语文的方法?请看下面教例: 请看“聪明”一词的教学比较: 原来的教学:

师:聪明是什么意思? 生:聪明就是会动脑筋。

师:对,那么我们怎样来记住“聪明”这两个字呢?

师:同学们看,“聪”字左边是个“耳”字,右边是个“总”字,合起来是个“聪”。“明”字左边是个“日”字,右边是个“月”字,合起来是个“明”字。大家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师:我们把这两个字再读几遍。

生(读):聪、聪、聪,聪明的聪;明、明、明,明天的明。师:大家读得很好。回家后每个字写10遍。好不好? 生:好。

可以看出这个教例中关于“聪明”的训练,词语的理解和字形的识记各自孤立,没有实效。老师用了类似于公式似的结构来分析“聪明”两个字的字形,其实汉字中的合体字几乎都可以用这个公式来套,学生并没有积极思考,没有想办法有效地记住这两个字,实际上这是一种“假性学习”。并不能真正帮助学生识记字形,学生的思维并没有真正启动,几乎没有训练价值可言。

现在的教学:

师:你们知道,历史上有那些小朋友很聪明?在你的身边又有哪些小朋友很聪明呢?

生:我知道司马光很聪明,一个小朋友掉到大缸里,司马光举起一块石头,把水缸砸了,救出了小朋友。

生:我知道曹冲最聪明。他提出了巧妙的办法来称大象。

生:我知道我家门前的张伟哥哥很聪明,每学期他都能得三好学生奖状回来。5

(众大笑)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你看我们这个世界上有这么多聪明的人,所以才创造出这么的美丽。那么,有哪个小朋友能看出聪明是什么意思呢?

生:聪明就是动脑筋。生:聪明就是想办法。

生:聪明就是„„聪明就是聪明。(众大笑)师:那,小朋友,你想成为聪明的人吗? 生:想。

师:要想成为一个聪明的人,关键是要用好我们身上的四件宝。这四件宝是耳、眼、口、心(教者依次板书“耳”、“、、”“口”、“心”,完成“聪”字板书)。大家要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嘴巴说,用心里想。这四件宝如果能坚持日日用,月月用。(师板书“日”和“月”合成的“明”字),人就会变得聪明了。现在记住“聪明”两个字了吗?来咱们读一读这个词。

有比较才有鉴别,这个教例具有多方面的训练价值,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聚合性特点,具有丰厚的人文内涵。借助汉字字形的巧妙分析,学生不仅仅是识记字形,学生的思想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渗含其中。因此,这样的训练其教育内涵非常丰富,是有着丰满价值和实际效果的训练。

这才是通过语文的方式进行的语言学习和训练。什么叫着人文性的语文方法?

请看一位教师执教《燕子过海》中片段: 原先的教学:

师:燕子不分昼夜的飞,燕子飞的时间长不长? 生:长。

师:燕子飞行累不累? 生:累。

师:这么累的燕子,这样长时间飞过辽阔的大海,说明燕子怎么样?

生:燕子很坚强。生:燕子很努力。生:燕子不达目的不罢休。

上述教学,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语文课堂。一度认为这样的教学启迪了学生多方面的解读,是比较好的环节。但是总觉得这样的教学其目的指向就是为了说明燕子具备什么样的品质。而且是师生一问一答式的互动中完成,最后虽然学生也能感受到燕子的品质,但觉得这样的教学类似于贴标签的思想教育。最为重要的是:上述教学中,语文哪去了?又学习了语言的什么?

因此,觉得这种方式是浅层次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该手中有法,不应该是这样的。

后来,一位老师执教同样的内容时,是这样安排的: 师:课文中一句话说明燕子在海上飞行,大家读一读。

生:小燕子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了一天又一天。记不清飞了多少个日夜„„ 师(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咱们演一演,现在大家都是那只小燕子,我们要飞过大海了,来,张开双臂,小燕子飞行吧。

课堂顿时热闹起来,孩子们兴致勃勃的学小燕子飞行,张开臂膀的幅度很大,“飞行”很用力。教师一边观看一边读课文:燕子不分昼夜的在海上飞行„„

一会儿,有的孩子力乏了,张开的双臂逐渐垂下来,老师走上前:哎哎,你这只小燕子,这样飞不行的,这样飞就要掉海里了。

学生:老师,我手酸„„

全班学生手臂都酸了,很多同学的手臂都垂了下了。

师:看来我们的小燕子飞不动了,咱们看看飞了多少分钟?(二分钟不到)师:孩子们,咱们看看课文中的小燕子飞了多少分钟? 生:飞了一天又一天。生:记不清飞了多少个日夜。生:不分昼夜!

师:说得好。课文中有一个词“不分昼夜”。课文中的小燕子是“不分昼夜”的飞。看来,课文中的小燕子就是有与我们不一样的地方啊!

„„

课堂短暂的沉默。但是已经够了,用这种方式,不但重锤敲出以及理解学习了“不分昼夜”这个关键词语,而且还通过体验让学生有了内心情感的涌动。沉默的背后是某种精神的种子在生长。

这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学习方法。

上述,当代语文教学要实现从教课文内容到学习语文语言的“美丽转身”,从“知识获取”为主的教学到“方法策略引导”的教学转型,就应该树立“三有”理念,通过人文化、艺术化的手段,重视语言训练,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作者简介:韩吉旺 男,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安徽省望江县教育教学研究室副主任兼小学语文教研员。

地址:安徽省望江县教育局教研室 联系电话:*** 8

心中有本 目中有人 手中有法 篇2

一、“心中有本”是走向语文最佳教学境界的前提

“心中有本”中的“本”,是指语文教学大纲和课本。因此“心中有本”实际上就是指教师要熟悉大纲和吃透教材,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有纲有目,做到既能宏观把握,又能微观地分析。

语文教学大纲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大法”,也是教师备课的指南,大纲制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要整体领会大纲精神,全面了解评议教学的目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的体系,各个教学阶段的双基教学法要求,教学中各项原则规定等,从整体上把握大纲的精神实质,以此为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这样,可将教学全过程置于教学目标的控制之下,就可以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避免教学的重复。减少无效劳动,使教学有向、有序、有法。“课本课本,一课之本”,教材是教书的根本,也是学生的读本,教师教书,吃透教材是关键,也是评议教学的第一要义。教学论原理告诉我们,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效果的高下,都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使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量事实证明,凡是给人以新颖和独创感觉的教学实践活动,细致想来无不与教师对教材的独到题解和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相反机械地把特级教师现成教案搬到自己课堂上的人,是难以取得理想效果的。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熟练地把握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努力做到把握教材的知识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掘教材蕴含的智力因素,开发学生的智力,提炼文章的德育因素,净化学生的思想,透视文章的美育因素,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目中有人”是走向评议最佳教学境界的关键

就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而言,提倡关注“人”的民展更显得急迫和重要,因此,老师必须转变角色,对学生要有正确的看法。一是学生是人,人有感情、有思想、有人格。如果不把学生当作人,而是当作可以任意摆布、约束、要求、没有独立人格的工具,对学生的基本认识就没有把握正确。二是学生是一个有认识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因而要想真正提高语文的教学水平,需要“心中有人”,认识和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潜在性和差异性,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

1.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要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中努力创造更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是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把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这个主体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把被动接受的“要我学”转化为主动进行的“我要学”。

2.发掘学生的潜能。学生存在多种发展的潜在可能性。语文教育要唤醒学生的潜意识,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审美能力。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联想,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促使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积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质疑问难的能力,树立创新意识,最大限度体现和发挥学生的潜能,塑造学生的心灵。

3.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性。作为语文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认清学生的优势和劣势,寻找教学的寄存器,进行层次教学,开展多侧面、多层次的引导,以发展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满足不同类型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正如柳斌同志指出:“无视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差异,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采取‘一刀切’和‘一锅煮’的方法,必然会造成死气沉沉的局面,不利于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其后果不是教育的成功,而是教育的失败。

三、“手中有法”是走向语文最佳教学境界的途径

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提出:“不好的教师是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这正是提出“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具有更重要的教育价值。“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于人”教师教课,方法运用得当,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脑力劳动的负担,而且还能提高教学效率。当前,语文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归根结底只有三个方面的教学方法:一是激起学生学习动机和方法。“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去孩子们身上的求知欲与求学的欲望。”(夸美纽斯)二是组织教学和实施教学活动的方法。三是对教学活动进行检查和反馈的方法。选择运用某种方法,既要从课文的实际出发,也要考虑学生对象和自身条件,运用教学方法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可行性。选择教学方法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第一,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密切结合为基本特征,实行师与生的合作教学。第二,教学方法要落实语文基本训练,以培养学生读写听说语文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目标,教学方法为提高效率服务。第三,老师选用教学法,要“博采众长,以我为主”,创造性地实现“我以我法上讲台”,在教学方法使用中体现“我的风格”,是为“这一堂课的这一法”。

上一篇:厦门市药品安全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厦府办〔2007〕242号)下一篇:关于矿产地质报告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