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审计新发展

2024-07-27

绩效审计新发展(精选8篇)

绩效审计新发展 篇1

国际审计报告准则的新发展

为了提高独立审计师报告在全球范围内的透明度和可比性,国际审计和保证准则委员会(IAASB)于2004年12月28日发布了新修订的国际审计报告准则(ISA),以下简称“新准则”;修订前的准则简称“原准则”),确立了新的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并将自2006年12月31日起执行。

新准则的主要变化

经过对新、旧审计报告的比较分析,笔者认为,新审计报告至少有如下变化:

1.在标题中增加了“独立”一词。

原准则的标题为“审计师报告”,新准则将标题明确为“独立审计师报告”,强调了审计师的“独立性”。

2.增加了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

新准则将审计报告分为两大部分:关于财务报表的报告和关于其他法律和法规要求的报告。第一部分处理财务报表事项,在按照ISA实施的所有审计中保持相同;第二部分处理地方法律所要求的其他所有事项。这样,使编制的审计报告既符合国家法律要求又满足ISA要求,从而更具有灵活性。

3.增加了关于财务报表报告的基本要素。

原准则关于财务报表报告正文的要素由引言段、范围段和意见段构成,新准则由引言段、管理当局对财务报表的责任、审计师的责任、审计师的意见等构成。由于基本要素和表述内容的变化,使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正文由原来的三个自然段增加到六个自然段,报告的篇幅增加了。

4.改写了审计报告的引言段。

原准则审计报告的引言段包括标明已审计财务报表和陈述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责任和审计师的责任。新准则将管理当局的责任和审计师的责任分别以单独的自然段来表述,从而使引言段仅表述已审计的财务报表。

5.对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描述更具体。

原准则在描述已审计财务报表时,只说明了财务报表的名称、反映的日期或期间。新准则还同时说明已审计财务报表的范围包括了重大会计政策和其他解释性附注的摘要。

6.充分描述了管理当局的责任。

原准则在陈述管理当局的责任时,只是说这些财务报表由管理当局负责,较为概括、抽象。新准则不仅描述了管理当局责任的具体要求: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编制并公允反映财务报表,而且还具体说明了管理当局责任的三大内容:设计、执行和维护与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公允反映相关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而不论错报是舞弊还是错误所引起的;选择并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做出在该特定环境下合理的会计估计。这样,新准则对管理当局责任的描述更加详细、具体,更易于审计报告使用者的理解。

7.改写了审计范围段和对审计师责任的表述。

新准则将原准则关于审计师的责任和审计范围合并为一部分,并以“审计师的责任”为标题分三个自然段来表述:第一自然段描述了审计师的责任、实施审计工作所依据的审计准则、那些审计准则对审计工作的主要要求;第二自然段陈述所实施的主要审计程序及其应实现的目标;第三自然段陈述所实施审计工作的充分性,即审计工作所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充分、恰当的,并为我们发表审计意见提供了依据。

8.改进了对所完成审计工作的表述。

原准则在描述审计师所完成的审计工作时,仅说明实施了哪些审计程序,而新准则还陈述了实施这些审计程序的主要目的。如在陈述审计师执行的审计程序时,不仅说明所选择实施程序的主要依据,而且说明了所实施审计程序的目标。又如在陈述评价管理当局所使用的会计政策和做出的会计估计时,分别增加了“恰当性”、“合理性”,补充了评价的目的,改进了对所完成审计工作的表述,使新准则更好地反映自2004年12月15日起生效的新的IAASB审计准则。

9.强化了审计师的责任。

主要表现在:(1)突出遵循审计职业道德的要求;(2)强调了审计师审计舞弊的责任,即执行审计程序,以便获得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的合理保证,不论错报是因舞弊还是因错误所引起的;(3)强调审计师所获得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恰当性。

10.强调了遵循审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即在审计师责任的表述中,突出强调了“那些准则要求我们遵循道德要求”。

绩效审计新发展 篇2

一、“互联网+”时代下数据处理的特点

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具有4V特点, 即Volume (数据海量) 、Velocity (传播速度快) 、Variety (形式种类多样) 、Value (价值密度低) 。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特点, 审计行业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受审计技术的限制, 现有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多采用抽样的方式检查交易成本, 而在互联网与审计融合的新时代, 审计行业可以充分利用云技术进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将审查范围扩展至所有的数据库以及总分类账, 从而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审计的风险, 提高审计质量。

“互联网+审计”就是要将计算机云技术与审计工作相结合, 因此, 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审计工作, 就需要整合各行各业各部门的相关数据, 运用整合的大量数据, 建立起审计大数据体系。“互联网+”对于审计行业的数据具有如下几点影响:

一是获取所需的数据将更为科学。在大数据发展行动指引下, 大数据技术将使各行各业、各部门的数据传输得以畅通。

二是能为客户提供更加有效的建议。通过对不同领域形成数据的分析, 注册会计师可以总结出群体行为的特点, 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 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建议, 有利于为客户制定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以便能更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的经营发展。

三是审计分析的价值将更高。注册会计师作为会计信息的鉴证者、社会公众利益的维护者和国家经济秩序的守护者, 必须用数据“说话”。审计报告中的总体评价和问题揭露, 都要以数字作为支撑。注册会计师利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技术, 把分散在不同系统中的海量数据相互关联并进行深度挖掘分析, 可以对资金的使用情况、相关政策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估, 从而得出准确客观的审计结论。

二、“互联网+”时代的审计方法

传统审计受限于审计技术手段, 审计业务大多采用抽样审计, 并且审计中样本的选择更多地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和实际经验, 带有一定的主观臆断性, 难免存在一定的偏差, 很容易形成审计风险。“互联网+”时代下使得审计范围不再局限于抽样审计, 而是扩展到数据可覆盖的全部范围, 更具有全面性、整体性。使持续性审计变为现实, 便于注册会计师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专项分析。

传统审计是一种事后的审计, 时效性较差。而在“互联网+”时代, 审计师可以利用计算机云端随时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相关数据进行监督审计, 以检查其数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 做到实时监督, 使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审计。

在大数据时代, 注册会计师可以开展更大范围的审计延伸调查, 利用好得到的全部数据, 由此开展审计工作, 不再局限于被审计客户的内部数据信息。另外, 还可纳入与其发生业务联系的其他单位的所有信息, 如来自互联网、通信网、银行、海关、交通等机构的信息。在此基础上, 注册会计师可开展联合审计。同样, 在大数据时代, 注册会计师可以对多个具有类似业务的被审计客户进行联合审计, 以扩大数据总体范围, 发现以往在单一客户审计中难以发现的问题。

三、“互联网+”时代更为人性化的审计服务

传统的审计服务是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合规性进行审计并发表独立审计意见, 程序固定, 格式单一, 信息含量较少, 不能满足不同利益主体的个性化需求。而“互联网+”时代的审计不仅仅是提供单一的审计报告, 而且可以将审计过程中收集挖掘的数据进行深度的分析处理, 用于被审计单位的绩效审计, 便于债权人、投资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通过审计成果对被审计单位进行了解, 也可以作为一种反馈为被审计单位所用, 避免审计成果的单一化。同时, 审计人员还可以将这些数据进行储存, 方便被审计单位对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及时建立预警机制, 在趋势分析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预测以管控风险。注册会计师可对被审计单位制定不同的风险等级, 利用大数据相关技术对审计管理系统数据库中不同审计客户进行分析, 将其匹配到不同的风险等级, 从而实施更有针对性的审计鉴证服务。

四、“互联网+”助推管理审计的发展

管理审计是现代审计一种新的审计类别, 它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也是审计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经济管理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及评价并深入剖析的一种活动。它的目的是使被审计单位的资源配置更加富有效率。

在“互联网+”这一大背景下, 管理审计必将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一方面, 持续性审计以及实时审计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随时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的合规性及合法性进行监督, 无形中可以抑制财务造假现象;另一方面, “互联网+审计新模式”不仅提供传统的单一化审计报告, 还使得该过程更加自主化, 使得注册会计师有精力将审计重点向管理审计方向转变, 即为被审计单位提供更多的有关经营绩效的审计信息, 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各种经营管理职能绩效进行评估, 以此来评价其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 并针对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如对决策职能的审查, 主要查明是否制定了科学的决策和程序, 是否遵守合理的决策原则, 决策的方法是否科学、恰当, 决策的结果是否正确等。

五、“互联网+”对注册会计师提出的新要求

人才是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将“互联网+审计”进行融合, 对注册会计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 树立审计信息化思维

审计的信息化建设是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其涉及面广, 政策性、系统性、技术性强, 能否取得又好又快的发展, 转变观念是前提。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层要首先打破思维定式, 坚持把审计信息化建设当作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措施来对待。注册会计师要站在宏观的角度来看待大数据, 将收集的相关各方面的数据整合, 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和线索。

2.“数据金矿”的构建

我国820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坐拥一座数据金矿, “互联网+”时代下审计行业应避免并消除信息“孤岛”现象, 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将各行业复杂、海量的业务数据以及客户信息实现有机融合, 形成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系统, 打造审计行业数字化平台, 从而更好地满足大数据审计的需要。

3. 深度数据分析思维的培养

“互联网+”时代, 要想发挥数据的价值, 就必须对其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利用。在深度收集多方数据后, 在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基础上, 注册会计师还要以审计重点和疑点为导向, 充分运用多维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做好大数据的分析。数据挖掘是对数据库中历年财务数据进行抽取、归纳与整合, 从大量数据中寻找出具有潜在价值的信息。根据审计方案确认重点审计内容并对其进行集中分析,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发现疑点, 然后分散核查确认问题, 使得审计现场时间极大缩减, 审计覆盖更加广泛, 进一步提高审计效率。

4. 战略审计人才的培养

“互联网+审计”能够更好地融合, 关键在于专业审计人才的培养。会计师事务所应大力举办计算机审计培训班, 着力培养信息化审计骨干;积极引进计算机专业人员, 与注册会计师共同开展工作, 通过审计实践共同提升审计信息化水平。另外, 注册会计师审计不仅要关注被审计客户财务收支的真实与合规, 还要更多地从战略全局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 关注未来经营持续运行情况以及对社会公众产生的重要影响。因此, 在“互联网+”时代, 注册会计师应具备战略性思维, 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对事物认识、分析和判断, 将各种因素融合到统一的系统中来, 构成整体、系统的思考, 促进大数据审计价值实现最大化。

六、“互联网+”审计实施的局限性

1. 传统审计模式的束缚

目前审计行业对于“互联网+”行动计划理解得并不很深入, 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 囿于传统审计模式。虽然将“互联网+”与相关云技术应用于审计工作这一思路已经被许多审计人员所认可, 但是新的审计模式为审计行业及审计人员所接受并予以实施却是需要一定的过程。我国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 对于云计算以及互联网技术知之甚少, 缺乏信息技术与审计二者得兼的人才, 传统的审计思维与方法已经根深蒂固, 要想在传统中开启一种新的审计模式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

2. 网络安全性

“互联网+审计”模式下每一个被审计单位都是信息的提供者, 各方在提供信息的同时, 也面临企业信息泄露的风险。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使得数据获取的门槛较低, 那么如何在该环境下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成为“互联网+审计”模式实施的又一大障碍。在网络传输中如何保障数据如电子合同等的可信性、原始性也应纳入考虑的范围。另外, 审计数据的产权问题难以界定, 使得数据分析中涉及的隐私容易被泄露。而且不同行业技术标准、业务标准的多样化, 会导致信息安全问题的复杂化, 这也是“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安全面临的新挑战。

3. 审计法规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还未出台有关“互联网+审计”合规性的有关法律法规。不解决“互联网+”的技术和方法等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审计法律依据问题, “互联网+”的技术和方法就很难在审计领域中真正应用。无论是互联网中大数据的收集、整合和体系的建立, 还是大数据分析结果及相关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 都是“互联网+”的技术和方法在审计领域应用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才能使审计人员在采集数据遇到困难时得到法律武器的援助, 这是“互联网+”的技术和方法在审计中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

“互联网+”对于审计行业而言, 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互联网技术给审计行业所带来的外部性, 把握其为本行业所带来的正外部性并加以利用, 使之真正从分享信息中得益, 从而促进审计行业的创新转型。同时, 也要意识到实施“互联网+审计”这一新模式所遇到的阻力, 并努力克服, 不断完善审计的外部环境, 真正将“互联网+”这一行动计划落实到位, 共享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秦荣生.“互联网+”时代的审计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6 (01) :84-88+3.

[2].魏长华.“互联网+”:注册会计师审计有更新更高要求[N].中国会计报, 2015-12-04.

[3].湖北省南漳县审计局.“互联网+”时代下的审计大数据[N].中国会计报, 2016-02-05.

[4].秦荣生.云计算的发展及其对会计、审计的挑战[J].当代财经, 2013 (01) :111-117.

[5].秦荣生.大数据时代的会计、审计发展趋势[J].会计之友, 2014 (32) :81-84.

[6].朱琳.浅议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安全[J].网友世界, 2014 (03) :16.

绩效审计新发展 篇3

【摘 要】面对社会的变革与教育环境的改变,要求高校辅导员增加适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辅导员绩效评估要反映其绩效环境的变化。本文根据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特性,在其绩效考核结构中增加了适应性绩效,以更全貌地体现处于变革中的辅导员工作和行为特征。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绩效评估 适应性绩效

当今的教育领域处在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环境、性质、任务、要求都发生了变化。辅导员绩效评估作为其评价的主要形式也应面对社会的变革与教育环境的改变。本文将适应性绩效应用到辅导员绩效的研究中,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的考核办法形成互补,为理解辅导员绩效内涵、全面考察和评价其绩效提供新的视角。

一、适应性绩效的内涵

由于当今个体和组织所处环境的多样化不断加剧,对个体的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性绩效的概念也应运而生,即指当工作要求和条件发生变化时,个体在一个任务上的学习能够有效地迁移到完成另一个任务上。

Borman和Morwidlo提出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模型,但忽视了个体对新任务和新要求的适应性情况的描述。Campell(1999)指出早期工作绩效结构框架中没有涉及员工适应新环境和工作要求的成分。Pulakos等人(2002)提出适应性绩效有八个维度,即不确定性及不可预测性工作情境、处理紧急事件或危机情境、创造性解决问题、工作压力处理、学习工作任务及技术和程序、身体适应性、人际适应性、文化适应性。

二、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质量和效果是影响高校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这一体系不仅可以精准的测算出每个辅导员的工作质量,还可以从科学的角度表现出辅导员的工作素质,把控高校辅导员任免制度和相关问题,是为学校建立一个合理、科学的辅导员资源储备的重要手段之一。

影响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测评结果的因素有很多。遗憾的是,目前的研究都没有考虑辅导员绩效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其行为的新发展,即为了满足急剧变革和动态环境作用所需要的行为方式, 如处理工作压力、自主学习、转换新角色等。

三、高校辅导员适应性绩效指标的确定

当今的教育领域处于自身变革与社会环境的动态作用之中,高校和辅导员个体都经历着生存和发展的挑战。辅导员工作的性质、任务要求已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对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辅导员绩效评估要反映辅导员绩效环境的变化, 绩效结构中应增加适应性绩效的内容,使辅导员的绩效得以全面、有效的体现。高校辅导员绩效指标的确定有自己的特殊性,其确定一定要合理。其中,任务绩效指标仍然是基础,在实行适应性绩效方面,将更多关注其内部的行为和动态指标。表1为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样表。

表1 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样表

考核对象绩效类别权重考核指标评价来源

高校辅导员任务绩效50%主要是学校规定的工作完成量,包括学校规定的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客观数据

周边绩效20%主要指与同事及学校的协作满意度客观数据和同事

适应性绩效30%紧急及危机事件的处理上级、同事、学生

对工作压力的处理

创造性解决复杂问题的程度

对不确定和不可预测事件的处理

新知识及技能的学习

与学生的融合程度及技巧

与学生语言、习惯及文化习俗等的适应

工作强度的承受力

四、总结

现有的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中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的划分显得静态成分过大,它们更多反映的是辅导员过去的绩效和外部关注行为。本文把辅导员不断调整自身的行为策略,回应发展变化的多元工作环境的适应性绩效纳入辅导员绩效的结构中,可以更全貌地反映处于变革中的辅导员的工作和行为特性。而且,由于适应性绩效具有动态性和情境性特点,因此在包含有适应性绩效的辅导员绩效评价中也就体现了发展性评价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宇.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量化指标体系的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0,12(09):115-127.

[2]于保春,王文生.浅谈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量化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运用[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11(07):115-128.endprint

【摘 要】面对社会的变革与教育环境的改变,要求高校辅导员增加适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辅导员绩效评估要反映其绩效环境的变化。本文根据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特性,在其绩效考核结构中增加了适应性绩效,以更全貌地体现处于变革中的辅导员工作和行为特征。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绩效评估 适应性绩效

当今的教育领域处在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环境、性质、任务、要求都发生了变化。辅导员绩效评估作为其评价的主要形式也应面对社会的变革与教育环境的改变。本文将适应性绩效应用到辅导员绩效的研究中,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的考核办法形成互补,为理解辅导员绩效内涵、全面考察和评价其绩效提供新的视角。

一、适应性绩效的内涵

由于当今个体和组织所处环境的多样化不断加剧,对个体的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性绩效的概念也应运而生,即指当工作要求和条件发生变化时,个体在一个任务上的学习能够有效地迁移到完成另一个任务上。

Borman和Morwidlo提出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模型,但忽视了个体对新任务和新要求的适应性情况的描述。Campell(1999)指出早期工作绩效结构框架中没有涉及员工适应新环境和工作要求的成分。Pulakos等人(2002)提出适应性绩效有八个维度,即不确定性及不可预测性工作情境、处理紧急事件或危机情境、创造性解决问题、工作压力处理、学习工作任务及技术和程序、身体适应性、人际适应性、文化适应性。

二、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质量和效果是影响高校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这一体系不仅可以精准的测算出每个辅导员的工作质量,还可以从科学的角度表现出辅导员的工作素质,把控高校辅导员任免制度和相关问题,是为学校建立一个合理、科学的辅导员资源储备的重要手段之一。

影响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测评结果的因素有很多。遗憾的是,目前的研究都没有考虑辅导员绩效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其行为的新发展,即为了满足急剧变革和动态环境作用所需要的行为方式, 如处理工作压力、自主学习、转换新角色等。

三、高校辅导员适应性绩效指标的确定

当今的教育领域处于自身变革与社会环境的动态作用之中,高校和辅导员个体都经历着生存和发展的挑战。辅导员工作的性质、任务要求已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对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辅导员绩效评估要反映辅导员绩效环境的变化, 绩效结构中应增加适应性绩效的内容,使辅导员的绩效得以全面、有效的体现。高校辅导员绩效指标的确定有自己的特殊性,其确定一定要合理。其中,任务绩效指标仍然是基础,在实行适应性绩效方面,将更多关注其内部的行为和动态指标。表1为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样表。

表1 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样表

考核对象绩效类别权重考核指标评价来源

高校辅导员任务绩效50%主要是学校规定的工作完成量,包括学校规定的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客观数据

周边绩效20%主要指与同事及学校的协作满意度客观数据和同事

适应性绩效30%紧急及危机事件的处理上级、同事、学生

对工作压力的处理

创造性解决复杂问题的程度

对不确定和不可预测事件的处理

新知识及技能的学习

与学生的融合程度及技巧

与学生语言、习惯及文化习俗等的适应

工作强度的承受力

四、总结

现有的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中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的划分显得静态成分过大,它们更多反映的是辅导员过去的绩效和外部关注行为。本文把辅导员不断调整自身的行为策略,回应发展变化的多元工作环境的适应性绩效纳入辅导员绩效的结构中,可以更全貌地反映处于变革中的辅导员的工作和行为特性。而且,由于适应性绩效具有动态性和情境性特点,因此在包含有适应性绩效的辅导员绩效评价中也就体现了发展性评价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宇.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量化指标体系的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0,12(09):115-127.

[2]于保春,王文生.浅谈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量化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运用[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11(07):115-128.endprint

【摘 要】面对社会的变革与教育环境的改变,要求高校辅导员增加适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辅导员绩效评估要反映其绩效环境的变化。本文根据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特性,在其绩效考核结构中增加了适应性绩效,以更全貌地体现处于变革中的辅导员工作和行为特征。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绩效评估 适应性绩效

当今的教育领域处在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环境、性质、任务、要求都发生了变化。辅导员绩效评估作为其评价的主要形式也应面对社会的变革与教育环境的改变。本文将适应性绩效应用到辅导员绩效的研究中,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的考核办法形成互补,为理解辅导员绩效内涵、全面考察和评价其绩效提供新的视角。

一、适应性绩效的内涵

由于当今个体和组织所处环境的多样化不断加剧,对个体的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性绩效的概念也应运而生,即指当工作要求和条件发生变化时,个体在一个任务上的学习能够有效地迁移到完成另一个任务上。

Borman和Morwidlo提出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模型,但忽视了个体对新任务和新要求的适应性情况的描述。Campell(1999)指出早期工作绩效结构框架中没有涉及员工适应新环境和工作要求的成分。Pulakos等人(2002)提出适应性绩效有八个维度,即不确定性及不可预测性工作情境、处理紧急事件或危机情境、创造性解决问题、工作压力处理、学习工作任务及技术和程序、身体适应性、人际适应性、文化适应性。

二、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质量和效果是影响高校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这一体系不仅可以精准的测算出每个辅导员的工作质量,还可以从科学的角度表现出辅导员的工作素质,把控高校辅导员任免制度和相关问题,是为学校建立一个合理、科学的辅导员资源储备的重要手段之一。

影响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测评结果的因素有很多。遗憾的是,目前的研究都没有考虑辅导员绩效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其行为的新发展,即为了满足急剧变革和动态环境作用所需要的行为方式, 如处理工作压力、自主学习、转换新角色等。

三、高校辅导员适应性绩效指标的确定

当今的教育领域处于自身变革与社会环境的动态作用之中,高校和辅导员个体都经历着生存和发展的挑战。辅导员工作的性质、任务要求已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对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辅导员绩效评估要反映辅导员绩效环境的变化, 绩效结构中应增加适应性绩效的内容,使辅导员的绩效得以全面、有效的体现。高校辅导员绩效指标的确定有自己的特殊性,其确定一定要合理。其中,任务绩效指标仍然是基础,在实行适应性绩效方面,将更多关注其内部的行为和动态指标。表1为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样表。

表1 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样表

考核对象绩效类别权重考核指标评价来源

高校辅导员任务绩效50%主要是学校规定的工作完成量,包括学校规定的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客观数据

周边绩效20%主要指与同事及学校的协作满意度客观数据和同事

适应性绩效30%紧急及危机事件的处理上级、同事、学生

对工作压力的处理

创造性解决复杂问题的程度

对不确定和不可预测事件的处理

新知识及技能的学习

与学生的融合程度及技巧

与学生语言、习惯及文化习俗等的适应

工作强度的承受力

四、总结

现有的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中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的划分显得静态成分过大,它们更多反映的是辅导员过去的绩效和外部关注行为。本文把辅导员不断调整自身的行为策略,回应发展变化的多元工作环境的适应性绩效纳入辅导员绩效的结构中,可以更全貌地反映处于变革中的辅导员的工作和行为特性。而且,由于适应性绩效具有动态性和情境性特点,因此在包含有适应性绩效的辅导员绩效评价中也就体现了发展性评价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宇.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量化指标体系的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0,12(09):115-127.

绩效审计新发展 篇4

市纪委全会召开后,我委对照自身实际,开展“学讲话、找差距、谋新篇”大讨论,参会同志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认真学习、精心准备、踊跃发言,剖析工作不足问题X个,提出意见建议X条,上下一心解放思想,共谋保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开局。

第一,坚持不辱使命的思想自觉,增强做好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全会上作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全面从严治党就要跟进到什么阶段”的重要指示,对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新要求。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市奋力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鹤城的起步之年,而对当前存量还未清底,增量仍有发生,违纪违法行为更加隐蔽,反腐败斗争依然复杂严峻的形势,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把握政治大局,严格贯彻落实孙珅书记“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首先从讲政治上担起治党管党政治责任”的要求部署,把纪检监察工作置于大局大势下来思考和谋划,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中坚守定位、知难而进,在全面从严、精准监督执纪问责上久久为功,为奋力开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第二,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认真履行政治监督职责。全会强调:“找准服务保障着力点,抓紧抓实政治监督”,分析县域内服务保障的着力点就是以“两个维护”为核心,以《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为标尺,监督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落实“十四五”规划起步开局是否蹄疾步稳,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是否两手抓、两手硬,落实县委“上项目、惠民生、强党建”三件大事X件实事是否高效一流,建设良好政治生态环境是否措施得力、效果巩固。要立足新发展阶段,统筹上级部署和地方重点工作,制定一个优质高效的监督计划;统筹纪委监委、巡察,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业务骨干,打造一批高精尖的监督队伍;统筹协调各类监督手段,建立一套“四项监督”贯通融合衔接机制,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做实同级监督。探索与县委考评办建立信息双向共享、交互式评判、统一呈报反馈、集中整改落实等机制,压紧压实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管党治党责任,持续推进巩固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建设。

新三化新理念新发展 篇5

近年来,就业服务工作在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工作方针指引下,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就业体系的完善、服务功能的增加、保障制度的健全、人员素质的提高,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开创了新局面。大批的协保、失业人员走上了新工作岗位,大量的就业困难对象得到了安置,无数自谋职业者走上了

创业之路,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就业服务工作又有了新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上作出了实现“新三化”的指示,即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工作目标。

“新三化”的核心观念,就是人本服务。要求我们在就业服务过程中,要正视人的存在,尊重人的权利,挖掘人的潜力,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作用,满足人的需求。在服务过程中做到胸怀爱心、待人热心、事事细心、处处贴心、将心比心,最大限度地使服务对象满意。

落实“新三化”要求,必须外树形象,内提素质。

劳动力资源管理科作为对外接待的一个窗口,是政府的代言人、百姓的知心人,服务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形象,服务对象满意了说的是共产党好、政府好。反之,就会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我们从思想认识、思想观念上解决问题后,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它包括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技能素质和服务素质等综合素质。我们每个人都要有明确的自我提高素质的方向、目标、途径和办法,这样才能与时俱进,以适应形势的需要。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落实“新三化”要求,必须贴近群众,面向社会。

就业服务必须要树立“我在群众眼里,群众在我心中”的服务观念。就业服务不能单纯地待在办公室里、坐在服务窗口服务。走近街道社区、走近用工单位、走近就业困难对象,就能获取更多的劳动力资源的供给情况,把握更多服务对象的需求信息,是提高企业用工满足率、求职人员满意率和职介成功率的有效手段。就业服务不能仅依赖劳动部门一家,必须走“大就业”的道路:依靠社会团体、依靠企事业单位、依靠求职人员本身,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多方能量,广泛动员、整体推动,是取得就业服务成功的动力和保证。

落实“新三化”要求,必须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我区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依附性人口多,创业性人员少。实施人本服务,就是以人的能力为本的服务,就是从文化价值和人性上思考问题,提供服务,把人塑造成“能力人”,这就要我们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充分调动人的智力因素,培养和发挥人的工作能力,营造一个能发挥创造能力的环境,并不断的创新。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灵魂,每个人的智力和创造能力将在就业服务中起主导作用。在世界上所有的物质资源中,只有劳动力资源是唯一能创造和扩展的。它能调动每个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抓住了这个核心,就抓住了成功的秘诀。

作为就业服务战线上的工作人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贯彻“新三化”的重要思想,将党和政府的要求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去,使“新三化”的要求就能落到实处

立足新起点 谋划新发展 篇6

陆雁翔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按照镇党委、市教育工委的布置,今天我们全体党员欢聚一堂,召开教育系统全体党员会议,进行换届选举工作。首先我代表中心校,向关心支持新垛教育发展的历届党委政府的领导表示衷心感谢!向为新垛教育贡献毕生精力、心血和智慧的所有老师表示衷心感谢!

新垛教育从八一年分乡开始起步,已走过了整整三十年。这三十年恰恰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伴随着祖国的改革开放,新垛教育在上级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奋斗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巨大成绩。

回顾近几年乃至三十年的工作,我觉得取得了如下几方面的成绩。

一、基础设施投入巨大,“三教”硬件建设走在全市前列。1981年分乡时,新垛教育是从原新垛小学的村小开始的,当时只有前后两幢房子,最多也不过十几间教室,与当时的友邻乡镇相比是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历经三十年建设,今天的新垛教育,小学、初中、幼儿园、社区教育中心三教统筹,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初中是江苏省示范初中,幼儿园是省优质幼儿园,小学是泰州市合格学校,社区教育中心正在准备迎接省级验收。整个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巨大,目前硬件设施仍处在兴化市农村学校前列。

二、两支队伍素质精良,为新垛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三十年来,新垛的教师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同样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一支素质精良,事业心强,特别能战斗的教师和干部群体。分乡初期,民办教师居多,代课教师、顶编代课教师居多。三十年来,这些人通过自身努力,早已成为新垛教育的骨干力量。各个时期分配到新垛的教师成为教师队伍的新鲜血液,新

垛教师的师资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许多教师成为市、乡两级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三、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形成了新垛教育的品牌。

学校发展靠教师,教师是学校发展之本。多年来,学校的历届领导都十分注重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考核制度及奖励措施,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初中每年考入三星、四星高中的人数都稳定在兴化农村初中的前列,无数从新垛毕业的学生考入各级各类大学,许多人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小学顾叶凡同学还荣获了省十佳少年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得到了社会广大干群的认可,也进一步推动了新垛教育的发展,从而形成了新垛教育的优质的品牌。

四、人际关系健康和谐,广大教师投身教育讲奉献。

新垛教育的教师群体总体是和谐的。若干年来,新垛教师讲政治、讲奉献,忠于职守,顾全大局,勤奋工作,为新垛教育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切。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作为新垛教育的党员干部,当我们站在前人取得的成绩的高点上,谋划学校未来进一步发展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前人创造的成绩,更应有对站在高点再谋发展更艰难的思想认识和心里准备。今明两年,兴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高,任务重,责任大,为此,根据上级要求及我校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工作目标,与同志们共勉。

一、全面开展“五好五带头”活动,争当学校发展带头人。

根据市教育工委的意见,从现在起到党的“十八大”召开的三年时间内,在全市教育系统党员中开展“五好五带头”活动。“五好”的标准是:一是领导班子好,二是党员队伍好,三是工作机制好,四是工作业绩好,五是群众反映好。“五带头”基本标准是:一是带头学习提高,二是带头争创佳绩,三是带头服务师生,四是带头遵纪守法,五是带头弘扬正气。希望全体党员同志以“五好五带头”创争活动为载体,为新垛教育发展争作贡献,多作贡献,快作贡献。

二、全面创争教育现代化,高水平高质量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的精神,我市决定到2011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包含五个方面:一是实现教育思想的现代化。二是实现教育发展水平的现代化。学年前三年幼儿教育入园率在90%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在99%以上,初中升学率在95%以上,从业人员年培训率在50%以上。三是办学条件的现代化。各级各类学校基础设施和教育技术装备总体上达到省定标准。四是实现师资队伍的现代化。小学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达70%,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60%。五是管理水平的现代化。对照现代化的标准,我校的差距巨大,中学两幢教学楼、操场等都要按照要求改造或重建。软件建设的任务艰巨,要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全体同志要团结一心,凝心聚力,勤奋工作,确保我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不拖全市后腿。

三、全面构建校园文化,打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

一是加强精神文化建设,丰富人文底蕴,二是加强物质文化建设,营造优雅环境,三是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凸显人文关怀。我校要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制定好一系列规章制度,本学期重点是要制定好绩效工资考核方案。四是加强课程文化建设,完善新课程体系。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引领学校的各项工作,提高学校办学的层次和水平,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经过几上几下的讨论,集思广益,已初步形成,下一阶段就是要根据方案精心实施,这也是创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强化教学管理。要严格遵照“五严要求,开全开足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倡导均衡发展,要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坐班制度,推进整班负责制。二是强化师能培训,提高教学水平。要按市局要求,制订好“136”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强化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培训,使青年教师“一年入门,三年合格,六年骨干”的目标落到实处。围绕构建“理想课堂”,深入开展研究交

流和观摩展示活动。三是强化质量考核。首先要继续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要向工作量大、教学质量高、师德水平高的教师倾斜。其次是要强化督导,中心校督导室要定期督查全体教师上班出勤情况,加强对部分年级部分学科的知识质量的检测,并作为考核的依据。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要使幼儿园、小学、初中的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以优质教育巩固生源,以优质教育回报社会,以优质教育取信于民。

五、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升师表形象。

学校发展靠教师,教师成长靠师德。一是要根据市局关于师德建设有关要求,加强师德建设,重点整治有损教师形象严重违反师德建设的行为,对严重违规行为要实行绩效考核一票否决制,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要报市局给予行政处理,乃至追究法律责任。二是树立先进师德典型,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三是重申纪律。近阶段仍然要继续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一)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二)严禁工作日中午汹酒,(三)严禁私自向学生推销教辅用书,严禁乱收费,(四)严禁家教、有偿代伙住宿,(五)严禁上课接听手机等通讯工具,严禁上班期间上网打牌聊天。希望全体同志能严格要求自己,更希望全体党员同志做师德建设的表率,用自己模范的行为引领师德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绩效审计新发展 篇7

(一)国际内部审计定义的发展历程

国际内部审计至今有七次定义。第一次定义是在1947年,“内部审计是建立在审查财务、会计和其它经营活动基础上的独立评价活动。它为管理提供保护性和建设性的服务,处理财务与会计问题,有时也涉及经营管理中的问题。”这个定义表明内部审计为公司的管理服务,主要是进行财务会计审计。第二次定义是在1957年,“内部审计是建立在审查财务、会计和经营活动基础上的独立评价活动。它为管理提供服务,是一种衡量、评价其它控制有效性的管理控制。”这个定义仍强调内部审计的管理职能,但是审计范围扩展为以财务会计和经营活动为基础的控制的有效性。第三次定义是在1971年,“内部审计是建立在审查经营活动基础上的独立评价活动,并为管理提供服务,是一种衡量、评价其它控制有效性的管理控制。”这个定义同样注重内部审计的管理职能,主要进行控制有效性的评价。第四次定义是在1978年,“内部审计是建立在检查、评价为基础的独立评价活动,并为组织提供服务。”这个定义强调内部审计为组织提供服务,是独立的评价活动。第五次定义是在1990年,“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评价职能,目的是作为对该组织的一种服务工作,对其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这个定义也是注重内部审计对组织的服务,对经营活动的审查和评价。第六次定义是在1993年,“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协助该组织的管理成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这个定义同样注重内部审计对组织的管理职能。由此可见,前六次定义都注重内部审计对于公司的管理的职能,审计的目标都是为组织服务,但是内部审计的关注重点由财务与会计问题转为控制的有效性和经营管理活动。第七次定义是在1999年,“内部审计是一种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营运的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以帮助实现组织目标。”第七次定义的注重点已经涉及到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应发挥的作用,审计的目标变为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营运,内部审计的范围也扩展到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第七次定义与原来的定义有很大的不同,内部审计的职能由管理职能转为治理职能。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区别在于所处的受托责任系统的差异:公司治理是针对公司高管层与以股东为主的各种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受托责任关系的制度安排,公司管理则是围绕公司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各管理层次的受托责任关系而展开的各种活动。根据IIA的界定:内部审计有两个目标: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营运状况;内部审计提供确认和咨询两类服务,它要评价和改善受托责任系统;内部审计确认和咨询的对象是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程序的效果。这一定义的公布标志着内部审计进入风险导向阶段。

(二)国内内部审计定义的发展

相比之下,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但在法律法规的保障下,我国内部审计快速发展。国内对内部审计定义有五次。国内内部审计第一次定义是在1985年,“内部审计是部门、单位加强财政、财务监督的重要手段,是国家审计体系的组成部分。”这个定义强调内部审计是国家审计体系的组成部分,主要行使监督职能。第二次定义是在1989年12月2日,“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领导人的直接领导下,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内部审计监督,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对本单位领导人负责并报告工作。”这个定义仍然强调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第三次定义是在1995年,“内部审计是部门、单位实施内部监督,依法检查会计账目及其相关资产,监督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活动”这个定义仍强调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主要是进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的监督。第四次定义是在2003年审计署发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指出: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这个定义增加了评价的职能,与监督职能并重;增加了内部审计的目的为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内部审计的内容增加了经济活动,并强调审计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第五次定义是2003年《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规定: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这个定义与第四个定义都强调的是监督和评价职能,而且主要关注经营活动和内控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主要是为组织管理服务。后来在内部审计具体准则《风险管理审计》、《经济性审计》、《效果性审计》、《效率性审计》中,又对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经济性、效果性、效率性审计进行规定。由内部审计的定义变化可以看出,内部审计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以保护财产、查错防弊为主要目标;第二阶段以加强控制、改善经营管理为主要目标;第三阶段以防范风险、价值增值为主要目标。而且可以看出,中外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动因不同,西方的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为了生存、竞争和发展的需要,自发地建立起来的。中国的内部审计制度则是国家根据经济体制改革后出现的新形势,为强化审计监督体系,建立和健全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用行政手段自上而下建立的。尽管我国对风险管理审计制定了具体准则,但是大部分企业仍然没有实施风险管理内部审计。

(三)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也有不少学者对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做了研究,黄园园(2005)、王光远、瞿曲(2006)王光远(2007)贺颖奇、陈佳俊(2006)等主要提出了风险管理在内部审计中应用的理念。王晓霞、孙坤、张宜霞(2004),徐德(2005),孟焰、潘秀丽(2006),刘洁(2006)等主要研究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目标、程序、内容和企业风险管理的控制方法。陈文霞(2007),王永贵(2008)等分析了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和管理审计的关系。张泽南、张瑞芳(2009)分析了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的关系,并构建了国有经济和中小企业的风险管理框架。耿建新、续芹、李跃然(2006)时现、毛勇、易仁萍(2008)对当前内部审计的设立动机及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这些研究对风险管理审计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对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的关系梳理不是很明确,也缺乏对具体的应用措施的研究。本文将从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出发,分析风险管理对内部审计的新要求,然后对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框架进行具体分析,以便于风险管理审计的顺利推行。

二、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的关系

(一)风险管理的含义

企业能否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实现企业战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进行了有效的风险管理。风险控制能力是公司核心竟争力的一部分。COSO于2004年颁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中指出“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订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企业风险管理的内容包括:协调风险容量和战略、增进风险应对决策、抑减经营意外和损失、识别和管理多重的和贯穿于企业的风险、抓住机会、改善资本调配。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力求实现四种类型的目标: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目标。企业风险管理由八个要素构成: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多方向的、反复的过程,几乎每一个构成要素都影响其他要素。我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发布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16号—《企业风险管理审计》中指出“风险管理,是对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风险管理旨在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由此可以看出,企业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的过程。

(二)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某种意义上讲,内部审计是随着内部控制的产生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并随着企业内部管理的不断强化而逐步完善和丰富。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系统的一部分,又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确认者。从传统到现代,内部审计提供的产品先是“会计质量控制”,后是“整体内部控制”,现在则是以控制和风险为核心的多元化产品。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发展,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内部控制系统重要部分的内部审计当然也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内部审计部门可以成为风险管理的专门组织,而内部审计人员则可以成为风险管理的专家,通过向董事会和管理层提出忠告或建议等途径,为企业组织提高安全性,并合理利用风险机会,实现价值增值做出贡献。因此,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内部审计是强化风险管理的重要机制

在企业组织所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加的环境下,企业组织对风险管理职业的需求也将急剧上升。为此,内部审计部门需要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敏锐性,通过对企业风险的甄别、评估、控制和防范,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促使并协助企业改进整个风险管理工作。企业风险管理有一个重要的构成要素:监控,即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全面监控,必要时加以修正。监控通过持续的管理活动、对企业风险管理的个别评价或者两者的结合来完成。对风险管理的个别评价即可以通过内部审计或者内部审计部门联合管理人员和外部专家来完成。而且企业在风险管理方案的制定、执行、评估与监督等方面必须进行合理分工,以保证风险管理的效率,同时在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又必然涉及多个部门的沟通和协调,这就需要一个超然独立的组织机构予以保障。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中的超然地位以及独立评估和监督的特殊职能,正好满足这一要求。

(四)风险管理是内部审计确认和咨询的对象

根据IIA的界定,内部审计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风险管理师内部审计确认和咨询的对象,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的确认者。企业管理层负责企业风险管理的设计,所有员工协助贯彻实施,董事会监督管理层对风险管理的设计与实施,内部审计部门通过检查、评价、报告企业风险管理过程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来协助管理层、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因此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确认和评价,评价其有效性和提出改进建议,其职责实际上是对风险管理的再管理。有人把内部审计评价当作风险管理的“第三道防线”。

三、风险管理对内部审计的新要求

(一)风险管理要求更新内部审计理念

首先要明确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的关系,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实现组织的目标”,要能够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营运。所以,内部审计不再仅是强化控制、提高控制效率和效果,应该转向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通过风险管理的有效化,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效率和效果。在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不仅仅要客观的评价,更要提供合理化的建议。企业风险管理要求内部审计不仅要通过客观地监控企业风险管理的应用性和有效性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要通过咨询服务协助管理层和董事会改善风险管理和控制流程。因此,内部审计理念要转变,发挥自己在管理和治理中的作用。

(二)风险管理要求增强内部审计独立性和地位

风险管理直接关注企业既定目标能否实现,而且不仅包括低层次的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目标),还有高层次的战略目标。为了保证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构建了包括八个要素的风险管理框架,涉及企业的各个层次以及每个方面。企业中的每个人都对企业风险管理负有一定的责任。管理当局是风险管理的设计者和最终责任人。其他管理人员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管理风险。其他人员则按照既定的规程来实施风险管理。董事会对风险管理进行监督。董事会的监督通过内部审计人员的报告来实现。这就要求内部审计部门既要对低层次的风险管理实施进行监督和确认,又要对高层次的风险管理和设计进行评估。所以,内部审计部门要从企业的利益和实际出发,从企业的全局角度,超越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的隔离,清醒地识别和评估风险,积极主动的提出防范风险的有效建议。这就要求内部审计部门必须有超然的独立性,有比较高的地位,才能有效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所以,内部审计部门最好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向董事会报告风险管理的情况,并提供改进的建议。

(三)风险管理要求转变内部审计工作重点

以前,内部审计主要关注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报告的确认。风险管理的实施,要求内部审计转变工作重点:参与到企业的风险管理过程中。内部审计不仅要关注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报告,更要关注企业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不仅要关注审计风险,更要关注企业面临的各个层次的风险。在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起到整合的作用。内部审计部门要协助识别风险因素,分析结果,确定风险管理和控制系统的轻重缓急;确认风险管理程序在实际中是否如预想的那样发挥作用;通过咨询服务,可以改善风险管理和控制流程,进一步帮助管理层和董事会。而且,内部审计部门要对企业的战略规划提供相关资料和建议。

(四)风险管理要求改进内部审计方法和过程

企业的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要对这个过程进行监控,就要求内部审计的回应是实时的、持续的监控。风险管理从企业的战略层次落实到经营层次、作业层次,细化到组织的各个流程中。因此内部审计必须以过程为导向,内部审计将从以前消极的以发现和评价为主要的内部审计活动转向积极地防范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从事后发现内部控制薄弱环节转向事前防范风险;从单纯强调内部控制转向积极关注、利用各种方法来改善公司的经营业绩。因此,内部审计方法要多样化,要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风险评估和确认,及时为企业发现、识别、评估并应对风险提供建议,对整个风险管理过程进行评价,并提出改善的方案。

(五)风险管理要求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在新环境下,风险管理的实施、人们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以及内部审计重点工作领域的变化,同时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体系和职业技能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具备综合素质。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财务知识、审计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掌握管理知识、风险管理相关知识和控制方法,还要了解企业的战略,了解企业价值链,分析内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例如,IIA在其2004年颁布的新标准中,除了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对舞弊的识别和发现、应有的职业审慎、职业发展方面做了相应的要求之外,针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加了两个新的内容:一是内部审计人员应当熟练地应用与特定审计工作有关的主要信息技术,熟悉相关的风险和控制方法,以及建立在技术基础上的审计策略;二是为了

四、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框架

(一)内部审计目标

根据IIA的界定:内部审计有两个目标“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营运状况”。要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营运状况,内部审计不仅应该通过识别风险领域去帮助管理层,而且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帮助管理层控制风险。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决定了基于企业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的目标在于:通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对企业风险管理过程的了解,审查并评价其适当性和有效性,提出改进建议,完善企业风险管理,并最终实现价值增值和经营的改善,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二)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

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不仅为公司管理服务,还要为公司治理服务。因此,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有两个:董事会和管理当局。不同的服务对象对内部审计有不同的要求。董事会对内部审计的主要需求是确认并评价企业的风险管理过程,对企业风险管理的设计和实施进行监控;管理当局则更需要改善风险管理的建议,以使企业风险管理更有效。内部审计部门要协调好二者的关系,合理的分配审计资源。

(三)内部审计职能

确认和咨询是内部审计的两大职能。在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同样有两个职能:确认和咨询。首先,内部审计要独立、客观、公正地评价和确认企业的风险管理过程,评价企业的内部环境和企业的目标,确认企业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是否恰当,企业的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是否有效,并向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提交报告。内部审计部门要定期评价企业的风险管理过程。其次,内部审计更有咨询的职能。内部审计具有多重角色,内部审计不仅要提出评估报告,更要提供风险管理改进和完善的建议,给管理层和董事会提供咨询。内部审计要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积极参与到企业的风险管理过程中,帮助企业实现价值增值和运营状况的改善。

(四)内部审计方法

风险管理内部审计方法是一种新的审计方法。它具有以下特征:将企业战略和目标纳入审计计划,并且把企业战略和目标作为审计判断的基础。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是企业的价值增值和经营的改善,因此,要以企业的战略和目标最为判断标准,从企业的长远利益和战略发展出发,对企业的风险管理以及其他经营活动进行内部审计;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运用适当的企业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风险管理审计需要专门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要将这些方法与传统的财务审计和控制审计的方法结合在一起,以更好的完成审计任务;全面考察企业的风险,不仅仅关注企业的内部控制。企业的风险管理比内部审计要全面,内部审计仅是风险管理的一个方面;更加注重未来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注重企业风险管理的能力。不仅仅注重企业过去的风险管理是否成功,更要关注其持续的风险识别能力。风险管理内部审计是面向未来的,要增强企业应对未来风险的能力,因此在审计中药关注未来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更加注重预防性审计,注重事前和事中审计,以更好的应对风险,实现企业的目标。以前的内部审计多是事后审计,风险管理审计要求事前预测风险,事中监控风险,因此要多做事前和事中的预防性审计。

(五)内部审计内容

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内容既包括企业风险管理的设计,也包括企业风险管理的实施。具体来讲,包括以下方面:一是企业风险管理机构是否健全。企业必须根据规模大小、管理水平、风险程度以及生产经营的性质等方面的特点,建立一个规范化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该体系包括董事会、管理当局、风险官员、财务官员、内部审计部门以及企业中的每个部门和人员,要通过健全的制度来明确相互之间的责、权、利,使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二是企业的战略和目标是否明确。企业风险管理要为企业的战略和目标实现提供合理保证,所以,首先要有明确的战略和目标,以确定风险管理的目标。企业有了总体战略,还要层层分解到各个层次,有具体的战略和目标。内部审计部门要对此进行确认,审查目标是否明确。三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八个构成要素是否存在和有效。企业风险管理的八个要素来源于管理当局的经营方式,并与管理过程整合在一起。认定一个企业的风险管理是否有效,就必须对八个构成要素是否存在和有效运行做出判断。如果八个要素存在而且有效运行,则企业的风险管理可能没有重大缺陷。因此,对构成要素的审计是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审计重点是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三个环节的程序和措施的有效性。

(六)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

风险管理要求内部审计部门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有比较高的地位。因此,可以采用董事会领导内部审计部门的模式,增强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风险管理是一个综合的过程,要对其进行监督和评价,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可以在内部审计人员配置的时候,配备不同专业的人员,包括财务专业、审计专业、战略管理专业、风险管理专业、信息技术专业等。风险管理审计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懂审计专业知识,也要了解战略管理、风险管理等相关知识,而且要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和企业所在行业以及所处经济环境的特点和变化。

摘要:风险管理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风险管理进行审查和评价成为内部审计的重要领域。本文分析了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关系以及风险管理对内部审计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的框架。

科技·自主·新发展 篇8

中国一汽以“科技·自主·新发展”为本次车展的参展主题,它用自身产品诠释着参展主题的内涵。从“科技”层面看,本次车展中国一汽展出了自主研发的高端产品红旗SUV、B级车代表作奔腾B50、奔腾B50HEV混合动力轿车、混合动力客车及顶级动力总成cAl2GV发动机等,充分体现了中国一汽在新能源开发与应用,汽车电子、轿车发动机开发能力等方面与世界先进对接的技术水平;从“自主”层面看,中国一汽此次以自主品牌全系列产品参展,在十款全新乘用车产品中有四款即将上市、另外两款中重型卡车、一款客车产品也将于年内与公众见面。参展产品覆盖各个细分市场,力求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充分展示了中国一汽在深化合作的同时,立足于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壮大,做强自主的决心和信念;从“新发展”层面看,与国家发展新能源、推进小型车消费以及建设新农村、汽车下乡惠农等相关政策相适应,中国一汽在本次车展中推出了系列新能源产品、小型车产品以及面向广大农民用户的微型车产品,更加贴近消费需求。

红旗盛世

外型:气度恢弘,浑然天成

红旗盛世外观尊贵、大气,气度不凡,不仅展现了东方式的儒雅,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哲学。车身造型整体大气浑然。整车头部尊贵感十足,前大灯曲线流畅,自内向外顺势扩展,增添了一分锐意进取之意:盾形前格栅采用竖条设计,使得整车头部看起来更加威严庄重,发动机罩前端红色的红旗标识如灵犀一点,为整车气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车身侧面曲线流畅,风阻系数仅为0.27,达到世界顶级水平。

奔腾B70

奔腾B70在设计新车型之初就力求达到操控性、舒适性与安全性的完美平衡,TICS全息智控系统、高强度3H刚性车身及ABS+EBD+EBA+TCS+DSC五位一体电控保证了消费者在驾乘奔腾B70轿车时的安心,而应用了S—VT、vIS、VTCS和VAD等多项先进技术的高性能发动机配合高效率变速箱,更是能让用户达到人车合一、随心所欲的境界。

TFC—M1、TFC—M2

TFC-M1、TFC-M2是天津一汽09年即将面市的全新产品,是在天津一汽面向21世纪国际化战略平台的基础上开发的时尚精品小车。其主力车型匹配中国一汽集团自主研发的CA4GA1高性能发动机,备有手动、手自一体式变速器车型供用户选择。

奔腾B50

之所以能称“奔腾B50 1.6L之王”,法宝便是其在动力、操控、安全、空间、内饰、舒适性配置等方面,能够超越消费者对1.6L排量车型的所有期待,让消费者有驾乘B级车的感受。

TFC-W

TFC-W是天津一汽2010年即将面市的全新产品,采用国际流行的两厢半车型,结合动感的楔形车身,打造一款满足国际市场特定需求的产品。

TFC-H1

TFC-H1是天津汽09年即将面市的全新产品,在成熟可靠的平台上融合了国际领先的汽车制造技术,使产品品质得到大幅度提升,加之灵动感与力量感结合的外形,因而是一款符合成熟人士需求的高品质轿车。

威姿-KK

上一篇:三年级数学80分过关实施计划下一篇:续写《桃花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