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识字教学反思

2024-06-05

看电视识字教学反思(共8篇)

看电视识字教学反思 篇1

边看电视边识字语文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第二单元的第一篇的课文《看电视》一年级的学生通过上个学期的学习认识不少汉字,也积累了不少识字方法,因此在本节课中尽量放手让学生识字。

上课开始,我先引导说话练习,“大家来说说各自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我一说完,教室里热闹极了,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的回答,因为这是小孩子最喜欢的话题,课堂氛围很热烈。接着趁热打铁,运用多媒体播放大家喜欢的“大风车”快乐大本营“等画面,孩子们被鲜艳夺目的`画面吸引了,渐渐安静了。

课本上的9个汉字和儿歌,我用小黑板出示,先引导大家自由朗读,初步认识这些汉字,没料到大部分同学都已经认识了,还有学生竟然会用自己的方式识记个别汉字,如”孙“是一个小子,云+力就是”动"。新课程理念提倡:尊重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是我们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材只是提供一个平台,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关键是鼓励学生要善于留心生活,牢记生活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事先准备了很多动画片的名字和电视节目,还有学生们每人准备的生字卡片。拓展延伸时,用大屏幕出现各种汉字,开火车认识,孩子们的表现令我很吃惊,绝大多数都认识。我对他们的表现大加赞赏,并鼓励他们 ,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的大课堂里处处留心,一定会认识很多的汉字。

看电视识字教学反思 篇2

一、什么是错别字

错别字就是错字和别字的合称。错字, 指写得不成字, 规范字典查不到的字。如“含”, 如果写成上面一个“令”, 下面一个“口”, 这就是一个错字。别字, 又叫“白字”, 指把甲字写成乙字。如“刻苦”的“刻”, 如果写成“克”, 这就是一个别字。错别字又简称错字, 因为把甲字写成乙字, 也是写错的字。错别字的存在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书面表达、交流, 会影响到学生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 对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也会起一定的阻碍作用, 因此, 努力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已势在必行。

二、小学生常见错别字类型分析

小学生哪些字容易写错, 为什么会写错, 出现的错别字表现出怎样的规律特点?笔者以小学生生字练习、语文测试卷、作文练习等各项书面作业为研究对象, 对小学生出现的常见错别字进行了一定的搜集整理, 并对其进行归类分析, 认为小学生常见错别字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添加汉字笔画部件

小学生相当一部分错别字的出现, 究其原因是添加了这个汉字字形构件中原本并不存在的笔画部件。如把“引”字写成“弓+卜”;在“黎明”的“黎”右上部分的“丿”上加“丶”;在“阅”的上面添加“竹”字头;“倦”中“卷”多了一横等。

2. 丢失汉字笔画部件

与因添加汉字笔画部件而出现的错别字相反, 小学生也容易因丢失笔画部件而书写错别字。如, “疾”字“疒”字头丢失“冫”;“植”三横变两横;“俩”写成“两”, 丢掉“亻”;“首”, 内部两横少一横等。

3. 混淆汉字形似笔画部件

对于合体字, 小学生常常由于混淆形似笔画部件而出现错别字。如“懒”, 由于受“嫩”的影响, 把“懒”中的“负”写成了“嫩”中的“攵”;“耍”, 容易与“要”上半部分相混淆, 把“而”写成“西”去掉下面的横;“亻”与“ㄔ”相混淆, 把“居住”写成“居往”;“幺”与“纟”相混淆, 把“幼”写成“纟+力”;“坝”的最后一笔“丶”与“乚”相混淆, 把“坝”写成“土+见”。

4. 改变汉字部件组合方式

改变汉字部件组合方式, 也是小学生出现错别字的又一原因。如“胶”写成“交+月”;“郁”写成“阝+有”, “茫”写成“氵+芒”。

5. 别字泛滥

在小学生众多的错别字中, 还充斥着相当数量的别字。如有学生把“大致”写成“大志”, 把“几乎”写成“几忽”;把“刮风”写成“乱风”, 把“致谢”写成“到谢”;把“跋涉”写成“涉跋”;把“惊弓之鸟”写成“怕弓之鸟”。这些错别字的产生或因音同音近而误用, 或因形似形近而错用, 或因字序排列错位、因取附带字冒名顶替而滥用。[3]

其实, 在小学生汉字的掌握运用中, 还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一些要求会写的汉字, 小学生并未掌握, 不会书写;二是一些汉字的笔画, 小学生书写不正确、不规范。如“贫”最后一笔应该是“点”, 但好多小学生都写成了“捺”;“消”字中“月”的第二笔应该是“横折钩”, 但很多小学生在书写这一笔画时, 常常没有勾起来。

当前小学生所有存在的这些问题、现象, 其实都可以归结指向于一点, 即当前小学生识字效率低下, 远未达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生识字写字方面的要求。这种反差, 不能不令人深思。

三、小学生错别字产生根源分析

错别字的产生, 最根本的一点, 就是弄不清汉字的音形义。形体不清出错字, 音义不明出别字。导致小学生弄不清汉字音形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汉字本身结构复杂, 难写难认;小学生心智尚在发展过程当中, 错别字的产生与其心理年龄特征有密切的关系;小学生因受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不规范用字的影响而产生错别字;教师对识字教学价值取向的原因, 导致小学生识字效率低下, 错别字泛滥成灾。

1. 汉字结构特点与小学生错别字的关系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但汉字无疑也是世界上最难学习的文字之一。构成汉字的基本笔画有30多种, 基本笔画又构成500多种基础部件, 不同笔画、不同部件按不同结构方式再组成一个个汉字, 如此一来汉字本身结构复杂, 字形繁琐。然而汉字虽然成千上万, 但其构形是成系统的, 是由有数的具有构字功能的基础部件, 按照一定的结构模式组合而成的符号系统。掌握了基础部件的字源和结构特点, 便可成批识字, 成倍提高识字质量。可见, 汉字本身的结构特点不是小学生产生错别字的根源。

2. 小学生心理年龄特征与错别字的关系

小学生特有的心理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正处于一个感知觉发展的特殊过渡时期, 存在感知不精确、辨析不准确, 注意力不稳定、粗心大意, 记忆不清晰、学习负迁移等情况。这些特有的心理年龄特征使得小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常常表现得浮躁、不认真, 不能细致地观察汉字的局部细节, 往往只记住字的大体轮廓, 如果教师没有及时提醒或训练就容易写错。但一些结构复杂、笔画繁多的汉字, 如“聚、瞬、凝”等, 只要经老师分析讲解, 学生就很少出错。可见特定的心理年龄特征只能解释为什么小学生容易出现错别字, 而不能解释当前小学生错别字泛滥成灾的根本原因。

3. 社会环境影响与小学生错别字的关系

小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时刻都会受到他人及社会的影响。当前社会上随处可见的媒体广告、店铺招牌于有意无意中出现的“补胎‘冲’气”、“默默无‘蚊’”一类的错别字, 使小学生自识字始就“浸润”在错别字中, 而学生特有的模仿能力也会造成错别字的产生。但是人总是生存于特定的生活环境中, 受到社会环境中诸多因素的影响, 有正面的, 有负面的。俗话说“人正不怕影子斜”, 如果小学生能够正确熟练地认写汉字, 那么路边小摊招牌上的错别字、谐音广告的匠心处理, 对小学生来说, 只能博其会心一笑而已。

4. 小学识字教学与学生错别字的关系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识字教学历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5]也是整个小学教学的前提。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 识字课堂却出现了淡化、简化现象, 更多教师热衷于课堂的各种各样的活动, 认为识字教学会耽误活动时间, 于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自觉地出现了“重读轻写”现象。识字教学常常简化为教师范读、领读、学生跟着课文读, 一篇课文十几个甚至更多要求会写的生字, 教师可能只挑一两个做重点讲解, 其余生字的笔画笔顺、识字方法、易错之处、形近字的区别等环节的指导留待学生自行解决。久而久之, 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的增加, 似曾相识的字越来越多, 凭着模糊的印象, 小学生写出来的字不是多一笔, 就是少一画, 或者左右颠倒, 甚至张冠李戴。

小学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难点。有学者对目前我国的识字教学得出了“少慢差费”的结论, 而小学生识字的主阵地———小学识字教学环节的简化缺失, 更是使小学语文教学难以突破难点, 使小学生识字问题雪上加霜。因此, 笔者以为小学识字教学环节的简化缺失是导致小学生识字效率低下、错别字泛滥成灾的根本原因。

四、小学识字教学之应对策略

早在1994年8月召开的“首届小学汉字教育国际研讨会”上, 李国英就明确提出:汉字识字教学法要遵循汉字构形学的规律, 探索一条符合儿童接受心理又能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新路子。有感于此, 笔者尝试提出以下四点识字教学策略, 以期能够帮助小学生消灭错别字, 提高识字效率。

1. 给予识字写字以足够重视, 还识字教学以足够时间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并形成独立识字能力, 无疑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把识字教学问题解决好, 才能为学生智能的发展提供前提和保障。所以, 在新课标背景下, 教师要对识字教学有更强的前瞻性、历史感, 给予识字写字以足够的重视, 还识字教学以足够的时间。识字的关键———字形教学要避免蜻蜓点水式的轻描淡写, 而要真正投入时间与精力, 针对生字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 注意提示、讲解生字的笔画笔顺、识字方法、易错之处、形近字的区别等, 把字形教学落实扎实, 突破学生识字的难点。

2. 科学运用汉字的构字特点, 用汉字学知识指导识字教学

汉字是“构造型”文字, 有一套功能奇特的部件和有趣的构字规律。因此, 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能够科学运用汉字的构字特点, 依据汉字构字规律, 通过对汉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的分析, 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指导学生识记汉字字形, 理解字义, 那么教师不仅可以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 强化学生对汉字音形义的记忆, 有效预防错别字的产生, 还有助于帮助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掌握汉字析形索义、因义记形的识字方法与能力, 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识记汉字的效率, 消灭错别字的产生。

日益受到重视的字理识字法就是依据汉字的构字原理和规律, 从汉字形与音、义的关系入手进行识解、记忆汉字的教学方法。比如著名特级教师、全国字理教学研究中心理事长———黄亢美老师教学“面”字, 并不简单分析字的笔画构成, 而是解析“面”字的构形理据, 引导学生观察“面”字中间的部件是“頁” (“页”的繁体字) 少了下面的两点, 而“頁”实际上是“首”的倒写, 表示人的头部, 因此“面”就像人的左右脸面。讲解“阳”字, 黄教师把“阳”字横倒, “左耳旁”瞬间变成了两座山, “阳”就像旭日从两座山岭中升起的样子。这样的识字教学不仅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构造原理及其演变过程, 而且一个个汉字就是一幅幅生动的图画, 一个个有趣的汉字故事, 令人兴趣盎然, 过目不忘。

3. 合理体现识字过程的阶段性, 培养提高学生自我识字的能力

香港著名的文字学家安子介认为, 汉字是“拼形”文字。组成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一是笔画, 二是部件。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 独体字、合体字都是由笔画构成的。部件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合体字由部件组合而成, 独体字在组字时只充当一个部件。汉字的这种“拼形”特点使得小学识字教学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重组规律, 通过合理体现识字过程的阶段性, 培养提高学生自我识字的能力。所谓汉字的结构重组规律, 是指通过已掌握的字词经验结构的重新组合, 在原有字词经验结构的基础上内在地构建尚未学习过的字词的新的心理结构, 充分发挥已有字词经验结构的能动性和固着点的作用。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 往往从独体字开始。此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有关汉字的笔画笔形、笔顺规则、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的基本知识和书写方法, 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合体字打好基础。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识字量的增加, 此时的识字教学就要从笔画分析向部件分析过渡, 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每个字词都从头学起情况的发生, 而且能够通过对字形的感知和分析, 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自觉析字、识字意识能力, 大大提高识字效率。

4. 结合小学生心理年龄特征, 合理设计作业练习, 巩固识字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说明, 遗忘是必然的。而小学生更是以短时记忆为优势, 因此要让每一个学习过的生字在小学生的脑海中扎根, 就必须反复练习, 及时反馈, 强化记忆。合理设计作业练习可以有效地帮助小学生实现这一识字目标。基本做法可以是, 当天学当天练, 再辅以螺旋式的识字复习法。今天复习昨天的, 下周复习上周的, 如此螺旋式地前进, 反复地练习可以使小学生更好地识记生字, 巩固识字。在此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两点:一是应注意在当天学当天练的环节中, 不能让小学生盲目多练。因为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 要让他们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无趣的写字练习中较为困难, 所以生字抄写练习时, 每字写3~5遍即可。因为实验证明, 一般一个生字平均练习3次, 在默写中就可以使错误率降低到7%以下, 与生字练习抄写8遍的效率基本相同。这样既可以提高巩固识字的效率, 也不至于给小学生增加不必要的课业负担。二是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 应有意识地收集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别字, 把出现频率较高的错别字归纳起来进行分类, 再让学生分析、比较, 增强记忆, 巩固识字。除此之外,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巩固识字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让学生充分合理地利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语言材料, 开拓识字领域, 在生活中增加生字复现的频率, 巩固识字。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 汉字教学贯穿小学语文教学始终。作为小学生识字的主阵地, 所有语文教师要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更强的前瞻性、历史感, 以自己的拳拳爱心、高度的责任感真正教会孩子们正确熟练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遏止错别字的产生, 让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代又一代在美丽的汉字故事、浓浓的汉字文化氛围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黄伯荣, 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胡蓉娥.中年级学生错别字形成原因及解决对策研究[DB/OL].世界大学城, 2011-11-08.

[3]陈福荣.对小学生写错别字的预防与纠正[J].小学教育研究, 2007 (11) .

[4]王立军等.汉字应用通则[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9.

[5]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6]石晓云.小学生常见错别字成因及矫正策略初探[J].成功·教育, 2011 (4) .

[7]陈传锋.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与小学识字教学[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2 (2) .

[8]霍生玉.传统“六书”说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 2009 (5) .

《边看电视边识字》教学设计 篇3

1、认识“视、色、光、孙、动、城、葫、芦、娃、宝”10个生字,会写“七”。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了解大致意思。

3、激励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主动识字,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会认字,认真书写会写的字。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三、教具准备:

课件、插图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想猜谜语吗?黄老师带来一个谜语想让聪明的小朋友猜一猜。请竖起小耳朵认真听:四四方方一电器,里面外外都有人,里面想出出不来,外面想进进不去。

生1:电视

师:大家同意吗?(出示‘电视一词,认读“视”)我们来读读这个“视”字,谁来说说你要怎样记住“视”的?

生:“视”的右边有一个“见”

师:对,右边有一个“见”,左边是个示字旁,这就是电视的“视”,经常跟电视见见面,可以认识不少汉字呢!这就是黄老师要送给你们的一把金钥匙!(出示课题:边看电视边识字)请大家跟我读――边看电视边识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学生喜欢的猜谜语入手,创设学习情景,既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以旧引新,一举两得,为接下来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初读课文,认读成诵:

1、看图(出示94页图)

师:请大家看,图上画着谁和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

生: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在家里看电视。

师:说得真完整。那他看电视认识了哪些字?

生:他认识了“大风车”。

师:那我们也来边看电视边识字吧!

【把识字放在学生熟读儿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并在识记字音、字形方面走几个来回,从而使识字教学扎扎实实,不枯燥乏味。】

(三)认读生字词,识记字形

“贴一贴”贴词卡

师:大家读的方式真不少呀!看,黄老师给大家带来什么?(出示图)现在我要请聪明的小朋友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这些词,再给这些词语找家。

米老鼠 大风车 葫芦娃 七色光 唐老鸭 宝莲灯 动画城 孙悟空

(再读词语)

师:同学们真棒,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家了。

【交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读中感悟,悟中有感情地朗读。】

(四)指导书写生字“七”

1、认读“七”

师:看来大家掌握了不少识字的方法,现在我们就要动动小手来写一写生字啦!(出示“七”)大家跟我读---

2、指导书写:

师:“七”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呢?请大家注意看―――

请伸出小手跟着书空一遍。

(师范写)

3、欣赏品字:

师:老师要看看谁把这个字写得既正确又漂亮。

【指导写好字,并通过评价,互相启发,将规范书写落到实处】

(五)拓展练习,总结升华

1、看图拓展

师:看来只要是学习的有心人,在看电视的同时也能认识很多字。现在,黄老师带来一些电视节目,看看谁能说出它们的名字(打出“喜羊羊与灰太狼”“黑猫警长”“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新闻联播”“胡图图”“小小智慧树”“动物世界”等电视栏目片头)

【进一步交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感悟识字的方法。】

2、总结升华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得到了一把识字的金钥匙,其实除了看电视可以认识字外,看课外书,从地图上,在街上也可以认识很多字的,老师希望你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观察,一定会认识很多很多的汉字的。

【再次明确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鼓励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识字。】

看电视教学反思 篇4

看电视教学反思1

《看电视》是一篇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通俗易懂、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

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孩子有的大声读,有的轻声读,有的边读边用铅笔在划着什么,还有的读完后就与同桌交流着什么。对于这些方式,我都表示许可。在我看来,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读书的方式更是不同,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能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充分感知课文,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读,学生无拘无束地展示读的个性,体验着语文实践带来的快乐。

小学一年级语文《看电视》教学反思3

在课文开始之前,我以谜语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当学生猜出谜底为电视时,接着我让他们自己读一读课文,我觉得这比齐读更有效率,因为每个学生的理解、接受水平并不在同一个层面上,齐读后某些能力好的学生能够找到答案,而接受能力较弱些的学生就不明白了,所以我干脆让他们自己读,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和阅读习惯去寻找答案。在自己熟读的过程当中,慢慢地学会了课后的生字新词。教学生字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去认读,再加上音节去拼读,然后分析生字的结构,部首,组词,接着用比赛的方式小组进行选词造句,以便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但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小组合作没有体现出来,生字的识记能力没有体现等,今后有待改正。

看电视教学反思2

《看电视》是一篇充满温情、充满爱的课文,如果能正确引导学生好好领会其中的内涵,学生爱家的情感将会得到一定的升华。但是,这只是我在上课之前的预想,或者说是幻想!我还是先分享一下我的教学片段然后再说明吧。

在学生读通课文后,我问学生:“为什么爸爸把自己爱看的球赛换成了奶奶爱看的京剧?”我以为他们会很快就说出我要的答案,结果,在几个九不搭八的回答之后终于有一个比较像样的答案了,“因为我们要尊老爱幼,所以爸爸把球赛换成了奶奶喜欢的京剧。”“好的,那为什么奶奶又把京剧换成球赛呢?”我继续问。结果,一个个回答令我啼笑皆非!“因为奶奶的眼睛不好,所以要休息一下!”“因为奶奶累了。”等等。最后,我忍不住了,我开始了我的“家庭情感教育说教”。“我们平时经常说爸爸妈妈爱我,我爱爸爸妈妈,家爱我,我爱家。为什么这家人喜欢把电视节目换来换去呢?因为啊,他们都想让自己亲爱的家人能够看到自己喜欢看的节目。爸爸爱奶奶,想让奶奶听听她最喜爱的京剧,所以把节目换成京剧;奶奶爱爸爸,也就是她的儿子,所以把节目换成球赛;我们爱妈妈,想让辛苦了一天的妈妈放松一下,所以把节目换成音乐。”说完后,我看到孩子们一脸茫然的样子,于是我换一种说法:“你们想一想,平时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不是会买一些你喜欢的东西给你?是不是陪你做一些你喜欢的事情?”他们这下明白了:“是!”“为什么啊?”“因为他们爱我啊!”这个孩子们倒是很清楚。于是,我趁机问:“那么,你知道课文最后说的秘密是什么了吗?一个字!”几个比较醒目的孩子马上领会了:“爱!”其他同学也恍然大悟地点头了。“对了!”我觉得有点累了,他们终于有点明白了。最后,我小结的时候,说道“秘密”的时候,还是有个孩子说:“到底是什么秘密啊?”我有点想晕倒的感觉!

我明白,要小学一年级的孩子领会书上那种温情确实是有点难度,又或许是我不会引导,但是我在一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现在的孩子确实是缺少这种爱的教育。孩子们觉得长辈爱他们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他们却不懂得怎么去爱。这是家庭教育的失误还是学校的教育的缺失呢?我想,我们还是先做好学校教育要做的事情。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过:“学科教学渗透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之一,各科教师应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内容和过程之中。”爱家人的情感培养也应该是心里健康教育的内容,而我们语文学科则是大面积地涉及这一方面。通过今天的一课,我深深地觉得:学生读不懂这篇课文并不是大问题,因为还可以慢慢教。但是学生不能领会其中的感情,我们就要打醒十二分精神了!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借助教科书中一篇篇充满温情和爱的文章,渗透各种情感教育,让孩子的心理得以健康成长。

看电视教学反思3

21世纪的教育是关爱学生生命的发展、弘扬学生灵性的教育。课堂教学理当为学生创造放飞灵性双翼的机会。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那要引导学生做到:“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下面这一教学片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种思想。

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二册第5课《看电视》是一篇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

教学《看电视》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在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后,布置了学习任务:尝试运用“发现法”学习课文。仔细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在四人小组里讨论交流,并强调学生能感悟多少就说多少,发现什么就交流什么,看谁发现得多,看谁的思维最敏捷。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教室里呈现出书声琅琅、圈圈画画、主动思考、热烈交流的景象。交流时,各小组的同学都争着发言,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爸爸明明是个球迷,不知为啥把精彩的球赛关掉’,这个‘关’字用得不对。”我一听,愣了一下,没想到一年级的学生敢向教材挑战,提出这样的问题。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同学们的目光都投向了提问题的同学,像在问:怎么会提这样的问题呢?我做了临场应变,马上用一种期待的目光注视着这位学生说:“你真勇敢,能谈谈你的看法吗?”这名学生听到老师这样说,马上自信地说:“既然是在看着球赛的过程中换成京剧的,就不应该用‘关’字而应该用‘换’字。”多好的想法啊,我便来个顺水推舟:“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到底是用‘关’字还用‘换’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再读一读、议一议,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这们同学一样,勇敢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同学们的表现欲望被激活了,读书声、议论声充满整个课堂。

自学后的自由发言,学生们积极踊跃。有的说:“我同意应该用‘换’字,因为我们平时不想看一个节目时,通常都是换频道选另外的节目的。”有的说:“我也同意,因为当时给奶奶看喜欢的频道,一转换就行了,根本不用先关掉。”有的说:“我认为用‘关’字比较好,因为在一节诗里同时出现两个‘换’字,读起来就没有这么好听。”(一年级的学生能这样的看法真不容易。)

有同学紧跟着说:“我反对,在这一小节之后的两个小节中都有‘换’字,所以我认为还是用‘换’字好”。

有发言,有补充,有辩论。尤为可喜的是,有一名同学竟说道:“正是因为后两节有‘换’字了,所以我认为在前面才应该用‘关’字。”听完学生的汇报,我情不自禁地举起双手,几欲拍手叫好。

一个“关”字问题的提出,击中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上呈现出探讨的气氛。这无疑是真正的读书,读书而又不盲从于书,敢于向教材挑战,体现了探索精神。当然,学生的质疑,不一定都正确,更不可能很完善,但这并不重要,只要没有大错,就应当尊重学生的认识。保护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充分展示每个个体生命的风采,课堂上才能形成探究的气氛。

此片断中,问题让学生提,疑难让学生议,见解让学生讲,使学生在争辩中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唤醒了个体创造的潜意识。如果能持之以恒,必然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萌生,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教后反思:

这堂课给了我今后如何进行课堂教学一个启示,即要针对学情变化发展灵活组织教学。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这一片断的教学,我认为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关注了学情的变化。

课堂教学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是现场生成性,也就是教学的过程决定于师生的双向现场活动。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展示编制得十分细致的教案,把课堂教学理解为演示教案的过程,就难以上出鲜活的好课,就不能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在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能根据学情的变化发展灵活组织教学是可取的教学艺术。

2.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高明的教师应该教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进而构建新的知识。在这一教例中,我让学生用自学讨论法去读书、思考、讨论,解决问题,并注意保护学生的发现,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看电视教学反思4

《看电视》是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讲述家庭温暖为主题,从小朋友身边的小事出发,让小朋友感受家庭的亲情,尊敬长辈,互相关心。本课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的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作者以“奇妙”为线索贯穿全诗,开头、结尾两次提到我家看电视有些奇妙,中间三小节则具体写到我家看电视的奇妙之处:放弃自己爱看的节目,换成家人爱看的频道。这种“不正常现象”蕴含着一种浓浓的情、深深的爱。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在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后,仔细读课文,说说你有什么疑问。当学生提出 “我们全家看电视为什么很奇妙?”时,我感到很高兴,及时引导学生通过学文去解决这个问题。“这家人看电视怎样奇妙?你能给大家读读有关的句子吗?”学生边找边练习朗读,我请学生汇报,并根据他们所读内容板书“爸爸把球赛关掉、奶奶换了频道、让妈妈听听音乐、看看舞蹈”,紧接着又追问孩子:“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有几个孩子说:“爸爸想让奶奶看京剧”,“奶奶让我们看球赛”,“我们想让妈妈休息”,我继续追问:“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理解他们是互相关心。

一节课下来,我觉得一年级学生虽然年龄小,只要教师正确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善于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阅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

看电视教学反思5

新教材中很多文章在结束时,都让一位学习伙伴提出了一个使课文得以延伸,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的问题。这种小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把自己的个性想法表达出来,而且发展了创造力,又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例如:在学完《看电视》一课以后,学习伙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的爸爸妈妈,最爱看什么节目?”当老师把这个问题面向全体学生提出后,请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过一会再请学生发言,有的学生说:“我的爸爸妈妈爱看新闻联播。”有的学生说:“我的爸爸妈妈爱看焦点访谈”,另外还有一大部分学生表示自己并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喜欢看什么节目。

老师顺势引导:“那你的爸爸妈妈知不知道你最喜欢看什么节目呢?”其中有一位孩子站起来自豪的、大声的说:“当然知道了。”“为什么呢?”老师接着问道。“因为我的爸爸妈妈特别的爱我,每到动画片的时间,我爸妈就主动给我换频道,而且有时他们还会和我一起看,给我讲其中动画片中我看不懂的内容,时间长了哪个台演什么动画片,什么时间开始,他们都知道的很清楚。”“是啊,你的爸爸妈妈真爱你,拥有别人的爱是件很幸福的事,我们都羡慕你有这么好的爸爸妈妈,同时我也替他们感到惋惜(学生惊讶的表情),他们如此的爱你,可是他们为你付出的爱似乎没有得到回应,你连他们最喜欢看什么电视都不知道,你自己认为你做的怎么样?应不应该让爸爸妈妈也感受到你的爱了?”只见他低下头小声的说:“我爸爸妈妈爱看什么节目,以后我会留意,让爸爸妈妈问样感受到我的爱。”“是啊,在生活上在学习上,我们的父母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无尽的爱,而作为孩子的我们做的怎么样呢?老师觉得大家都是懂事的好孩子,会用我们自己的方式来回报深爱着我们的父母的,课后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次大讨论:我为爸爸妈妈做点什么?下次班会课的时候进行汇报。

通过类似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增强了要爱父母的观念,同时通过讨论发言等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看电视教学反思6

本文是一篇短小的诗歌,我以谜语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接着问学生都喜爱看哪些电视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这很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气氛很融洽。接着我让学生观察图画上的人物,学生感到特别亲切,因为画面上的人物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样。之后,让他们自读课文,在自己熟读的过程当中,慢慢地学会了课后的生字新词。研读课文我抛出“奇妙在哪里”这个问题时,孩子虽已能熟读读文,但仍说不清楚。在教学中,虽然能让学生多次朗读,可是读的层次性没有体现出来,读的目的性还不明确。如果能紧紧抓住“奇妙”这个词,让孩子细细品读,并让他们来演一演这家人看电视的情景,通过品词品句,以读代讲,演中拓展,孩子们自然而然的会边读边思,边读边想象,将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还可以抓住一些重点词语加强理解。如“疲劳”等,让学生先联系实际想想这个词的意思,再说说或演演妈妈“疲劳”的样子。像这样进行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情感都有了较深的理解。最后,也可以再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们家看电视会这么奇妙吗”让孩子联系生活来谈一谈自己做的不足的方面,这样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让孩子懂得关爱家人。

看电视教学反思7

《看电视》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

教学《看电视》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在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后,布置了学习任务:尝试运用“发现法”学习课文。仔细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教室里呈现出书声琅琅、主动思考、热烈交流的景象。交流时,同学都争着发言,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爸爸明明是个球迷,不知为啥把精彩的球赛关掉’,这个‘关’字用得不对。”我一听,愣了一下,没想到一年级的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同学们的目光都投向了提问题的同学,像在问:怎么会提这样的问题呢?我做了临场应变,马上用一种期待的目光注视着这位学生说:“你真勇敢,能谈谈你的看法吗?”这名学生听到老师这样说,马上自信地说:“既然是在看着球赛的过程中换成京剧的,就不应该用‘关’字而应该用‘换’字。”多好的想法啊,我便来个顺水推舟:“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到底是用‘关’字还用‘换’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再读一读、议一议,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这们同学一样,勇敢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同学们的表现欲望被激活了,读书声、议论声充满整个课堂。

看电视教学反思8

《看电视》是一篇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通俗易懂、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以课文的“奇妙”为线索贯穿全文诗,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读中理解:“我家看电视奇妙在哪里?”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和全班的交流,同学们知道了爸爸把自己最爱看的球赛换成了京剧给奶奶看,奶奶有又把京剧换成了球赛给我和爸爸看,我、爸爸和奶奶有把电视换成了妈妈爱看的频道。让学生知道“奇怪”的原因是——全家每个人的心里都装着一个互相关爱的亲情。从而揭示了课文的主题。

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思想教育和参与性,让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通过让学生自读、自悟,明白文中蕴含的道理,让学生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关爱,使课文蕴含的人文精神转化为引导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的动力。例如:在学习课文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最爱看什么节目呢?”当老师把这个问题面向全体学生提出后,请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过一会儿再请学生发言,同学们讨论的很热烈,有的学生说:“我的.爸爸爱看新闻联播。”有的学生说:“我的爸爸爱看球赛”,还有的说:“我妈妈爱看电视剧。”还有的说:“我奶奶爱看电影。”另外还有一大部分学生表示自己并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喜欢看什么节目。我顺势引导学生说:“那你的爸爸妈妈知不知道你最喜欢看什么节目呢?”其中有一位孩子站起来自豪的、大声的说:“当然知道了。“为什么呢?”我接着问道:“因为我的爸爸妈妈特别的爱我,每到动画片的时间,我爸妈就主动给我换频道,而且有时他们还会和我一起看,给我讲其中动画片中我看不懂的内容,时间长了哪个台演什么动画片,什么时间开始,他们都知道的很清楚。“我又顺势引导学生说:咱们有谁和他一样,爸爸妈妈也是这么关心你呢?请举手!”三十多个小手都齐刷刷地举了起来”。我又说:是啊,你们的爸爸妈妈真爱你你们。老师都羡慕你们有这么好的爸爸、妈妈。他们如此的爱你,可是我们当中有的同学连他们最喜欢看什么电视都不知道,你自己认为你自己做的怎么样?应不应该让爸爸妈妈也感受到你的爱了呢?”只见他低下头小声的说:“我爸爸、妈妈爱看什么节目,以后我会留意,让爸爸妈妈问样感受到我的爱。”

我又说“是啊,在生活上、在学习上,我们的父母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无尽的爱。而作为孩子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的话刚说完,许多的小手举得高高的,都抢着回答。有的说:“我以后把电视让给爸爸看。”有的说:“我看到妈妈累了的时候给妈妈看,让妈妈好好休息。”我高兴地说:老师觉得大家都是懂事的好孩子,希望你们学了课文以后,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人,会用我们自己的方式来回报深爱着我们的所有亲人的。你们愿意这样做吗?”同学们高兴地齐声回答:“愿意!”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使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增强从小就要爱父母、爱长辈、爱所有的亲人的观念。让尊老爱幼的好风尚从小在孩子们的心里扎根,结果。同时通过讨论发言等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虽然现在社会上下都在提倡给孩子们更多的爱、更多的关注、更大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但我认为,在提倡这些的同时,更应注意从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培养孩子对家人、同学、师长乃至整个社会的爱。这是我们每个家长、老师和社会的职责。让尊老爱幼的美德在我们的国家发扬光大、源远流长。

看电视教学反思9

上课了,老师微笑的站在前面,把手背过去。让学生听一听,猜一猜,是什么声音,学生说:“听到了电视娃娃的声音。”老师把电视娃娃拿出来,说:“你们猜对了,那么你们是从那里认识电视娃娃的?”学生回答:“看电视知道的。”老师再问:“你们喜欢看电视吗?都喜欢什么节目?”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回答。老师又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喜爱看什么电视节目呀?”学生回答后,老师拿出一个大挂图,是书中的插图,可能是老师自己画的。老师指着图问:“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学生一下就能看出来,是“我”、爸爸、奶奶在看电视。老师问:“他们在看什么节目呀?你们猜一猜?”学生各自猜说。“你们可真能猜,看你们猜的对吗?”老师说完,把课题——《看电视》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上面的教学环节,教师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导入课题。“电视娃娃”孩子非常熟悉和喜欢,由此引出看电视的话题,学生很感兴趣,发言很积极。老师自制的挂图也很精彩,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图中内容的描述,学生说的比较简单,我觉得老师还应引导下去,应让学生具体说说人物的表情及动作,猜测心理活动,这样便于理解课文内容了,因为插图就是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出来的。

接下来,老师给学生范读课文。我认为这样的安排过早,应在学生自读尝试的基础上,需要老师读的时候再读。这是为了突出学生的自我发现能力,和自我语言的尝试能力,因为学生借助拼音完全有能力自读下来了。

老师让学生读课文,并提出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认一认,记一记,然后说给你的小伙伴听。学生自学8—10分钟的时间。这样的安排较好。低年级识字是阅读教学重点之一,识字的方法不同效果也不一样,首先应让学生借助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自能识字,但不是按生字表来对应识字的,这样学生以前没有掌握好的字,通过本课学习,也可能被解决了。强调了相互的交流,把学习看成了是生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发挥了合作的优势。

2采松果教学小结

本节课的教学,我是根据新课改要求进行备课、授课。在授课过程中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一些适合儿童特点的、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彼此合作交流和活动中逐步形成数学知识,掌握学习方法。

成功之处:

1、通过创设“采松果”这样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加减法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欲望,使学生都积极欲试,强化了学生的思维。

2、通过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

不足之处:

1、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化。在本节课中,一些强调计算方法的总结,似乎牵制了学生的思维,不能留出时空让学生解释算法的灵活性、合理性。新理念强调适合学生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教学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去研究、去发现不同的算法,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2、要引导学生在“趣”中感悟和发现,教师的教学首先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同时,有所感悟和发现。否则就会使我们的教学流于形式,要让我们的学生在思维训练层面上得到更有价值的东西。

看电视教学反思10

《看电视》是一首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精彩处既让人忍俊不禁,又让人感慨万千。作者以“奇妙”为线索贯穿全诗,开头、结尾两次提到我家看电视有些奇妙,首尾呼应;整首诗也都在写我家看电视的奇妙—---放弃自己爱看的电视节目,换成别人爱看的频道。最后,作者巧妙地抛给读者一个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每个人的心里都装着一样什么东西?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在导入新课时,我出示谜语让学生猜。师:“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变花样。——打一家用电器”(谜底:电视)接着问:你最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你知道爸爸妈妈最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然后出示课文插图,设问:这家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你知道他们在看什么节目吗?最后师过渡引入课题。用谜语引出电视,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看图和“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看电视》,讲的就是这家人看电视的事。他们看电视和我们看电视有什么不同呢?这个谜,同学们学完课文自己就能解开”一语,调动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引导想象,理解词语

本课教学中,我还重视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理解词语,例如:“疲劳”这个词语,让学生先联系生活经验想一想意思,再想象一下妈妈“疲劳”的样子,并用几句话说一说。像这样,对一些聚集着语言形象、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词语,引导学生进行感悟、挖掘,不仅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情感内涵有较深的理解,还有效地渗透了理解词语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三、多元朗读,提高能力

朗读是引导学生还原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景,体味语言情感,理解语言蕴含的哲理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语言的感受力、品评力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朗读方法,把朗读与语言感知、理解课文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听、读、中体会“关爱他人”这一中心。在默读、合作读、引读中探究课文内容,在表情朗读、读中想象、读读背背中深化课文中心。

教学中,我做得不够之处在于没有很好地注重学生思想教育和参与性,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应该通过让学生自读、自悟,明白文中蕴含的道理,让学生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关爱,使课文蕴含的人文精神转化为引导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的动力。

看电视教学反思11

上课了,老师微笑的站在前面,把手背过去。让学生听一听,猜一猜,是什么声音,学生说:“听到了电视娃娃的声音。”老师把电视娃娃拿出来,说:“你们猜对了,那么你们是从那里认识电视娃娃的?”学生回答:“看电视知道的。”老师再问:“你们喜欢看电视吗?都喜欢什么节目?”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回答。老师又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喜爱看什么电视节目呀?”学生回答后,老师拿出一个大挂图,是书中的插图,可能是老师自己画的。老师指着图问:“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学生一下就能看出来,是“我”、爸爸、奶奶在看电视。老师问:“他们在看什么节目呀?你们猜一猜?”学生各自猜说。“你们可真能猜,看你们猜的对吗?”老师说完,把课题——《看电视》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上面的教学环节,教师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导入课题。“电视娃娃”孩子非常熟悉和喜欢,由此引出看电视的话题,学生很感兴趣,发言很积极。老师自制的挂图也很精彩,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图中内容的描述,学生说的比较简单,我觉得老师还应引导下去,应让学生具体说说人物的表情及动作,猜测心理活动,这样便于理解课文内容了,因为插图就是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出来的。

接下来,老师给学生范读课文。我认为这样的安排过早,应在学生自读尝试的基础上,需要老师读的时候再读。这是为了突出学生的自我发现能力,和自我语言的尝试能力,因为学生借助拼音完全有能力自读下来了。

老师让学生读课文,并提出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认一认,记一记,然后说给你的小伙伴听。学生自学8—10分钟的时间。这样的安排较好。低年级识字是阅读教学重点之一,识字的方法不同效果也不一样,首先应让学生借助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自能识字,但不是按生字表来对应识字的,这样学生以前没有掌握好的字,通过本课学习,也可能被解决了。强调了相互的交流,把学习看成了是生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发挥了合作的优势。

学生自学生字后,教师检测。出示小黑板(翻板),小黑板上写出本课要求会认的所有生字。老师指名学生认读,同时要求学生说说是怎么记住的。从课堂的效果看,很精彩。学生认读生字是有选择性的,想读哪个读哪个,识记方法很灵活。例如“全”,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人”字,下面是“王”字。合起来就念“全”。“脚”字去掉左边“月”字旁就念“却”。我认识“掉”字,我还能用“掉”组词“掉下来”。等等,学生能联系生活、联想、分析字形等诸多方法识字。识字方法不是教师强加的。在学生汇报的时候,说得好的同学,老师奖励一朵小红花,孩子感到很美。

读生字。让一名学生到前面认读,其他同学跟读。在这环节老师没有对易混的方音,或平翘舌音进行强化,显得有些不足。

教师语言描述:“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柳树伯伯也欢笑起来了,你们原意给柳树伯伯献上鲜花吗?”教师出示一幅大挂图(柳树),再拿出花状的识字卡片,指名学生认读,读出来的把花贴在树上。这种游戏识字的形式学生积极性很高。

老师:“树伯伯多漂亮啊,我们一起唱支歌吧!”教师与学生律动。

朗读比赛。教师提议后,让学生自己练习。指名学生朗读。评比朗读冠军。

结束语:我家看电视,可真有些奇妙。到底奇妙在哪呢?下节课接着学习?

通过比赛的形式,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注意了面向全体的训练。但朗读的指导不到位,由于孩子小,让每个学生把全文都读下来,从课堂上看,有点吃力。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莫不如就让学生读一段,同时增加了其他同学参与的机会。教师的的激励、调控、评价没有跟上,这是教学没有朗读气氛的直接原因。教师不仅要评价,也要让学生参与评价。一是训练了学生注意倾听;二是从评价中知道了怎么读。

另外本课的收尾不太好,没有什么启发性。课后应对本课出现的词语找出来读一读,强调语文的积累。

看电视教学反思12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第二册第五课《看电视》。整篇课文围绕着“我”家看电视的“奇妙现象”展开。家里的人都把电视换成别人喜欢的频道,在换来换去间体会出一种浓浓的情、深深的爱。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家看电视谁喜欢什么频道,喜欢看什么,怎么才能看自己喜欢的节目,有的学生说爸爸最霸道,看球赛不准我看动画片,有的说我陪妈妈一起看韩剧,有的说我妈妈说我半小时之内写完作业就让我看动画片,听着学生或撅着小嘴的稚嫩话语,或遗憾的口吻,或得意的炫耀,或自满的陶醉,我皱眉说我遇到了特殊的一家人,他们看电视啊非常有趣,老师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谁愿意做小侦探帮老师分析下?学生们都睁大了眼睛,竖起了耳朵开始听我讲故事——读课文。讲了两遍后我问学生:“球迷爸爸为什么不看精彩的球赛,而换成了奶奶爱看的京剧?”我猜啊是爸爸怕球赛输球了不敢看。同学们都抢着回答说:“是爸爸爱奶奶。让给奶奶看”有的说:“我们要尊老爱幼,奶奶最老。所以奶奶先看”说完还用不屑的小眼神看看我,那小神气劲像是在说,这都不知道?当我问到“那为什么奶奶又把京戏换成了球赛”时,我猜啊,奶奶看累了,需要休息后,有的同学说:“爸爸是奶奶的孩子,奶奶也要爱自己的孩子啊”还有的说“奶奶知道爸爸让着她,他也想爸爸开心啊”……后来妈妈又出现,大家又把电视换成了妈妈喜欢的,总之,孩子们整节课都充满着 “爱”的内容,孩子们用各种他们知道的爱的句子表达着他们的心意!有的说尊老爱幼,有的说大爱无疆,有的说不以小事而不为,还有的同学居然说出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让我惊叹不已!

分析完课文我们又回归了生活,让他们重新回想了一下他们回家的表现,他们的小表情似乎变了很多,皱着小眉头思考着刚上课时自己说出的话,然后默默地举起小手,有的对我说回家后我要陪爸爸看球赛,给爸爸递个大苹果吃,爸爸上班很辛苦,有的说回家妈妈做饭我要墩地,做妈妈的小帮手,有的说我可以帮奶奶烧火做饭。五花八门的,可我从这些小事中看到了有一颗火红的爱心在他们稚嫩的心中发芽~

课后,我陷入沉思。可以说现在的家长给予孩子的爱太多太多,小皇帝,小公主,无处不在。如何让这些娇生惯养的孩子们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看电视教学反思13

今天,我执教第二单元的第一篇的课文《看电视》一年级的学生通过上个学期的学习认识不少汉字,也积累了不少识字方法,因此在本节课中尽量放手让学生识字。

上课开始,我先引导说话练习,“大家来说说各自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我一说完,教室里热闹极了,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的回答,因为这是小孩子最喜欢的话题,课堂氛围很热烈。接着趁热打铁,运用多媒体播放大家喜欢的“大风车”快乐大本营“等画面,孩子们被鲜艳夺目的画面吸引了,渐渐安静了。

课本上的9个汉字和儿歌,我用小黑板出示,先引导大家自由朗读,初步认识这些汉字,没料到大部分同学都已经认识了,还有学生竟然会用自己的方式识记个别汉字,如”孙“是一个小子,云+力就是”动"。新课程理念提倡:尊重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是我们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材只是提供一个平台,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关键是鼓励学生要善于留心生活,牢记生活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事先准备了很多动画片的名字和电视节目,还有学生们每人准备的生字卡片。拓展延伸时,用大屏幕出现各种汉字,开火车认识,孩子们的表现令我很吃惊,绝大多数都认识。我对他们的表现大加赞赏,并鼓励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的大课堂里处处留心,一定会认识很多的汉字。

看电视教学反思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惜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有创新的阅读。”本课教学依据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了解、领悟课文内容,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朗读是引导学生还原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景,体味语言情感,理解语言蕴含的哲理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语言的感受力、品评力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朗读方法,把朗读与语言感知、理解课文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听、读、中体会“关爱他人”这一中心。在默读、合作读、引读中探究课文内容。

我还重视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理解词语,例如:“疲劳”这个词语,让学生先联系生活经验想一想意思,在想象一下妈妈“疲劳”的样子,并用几句话说一说。像这样,对一些聚集着语言形象、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词语,引导学生进行感悟、挖掘,不仅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情感内涵有较深的理解,还有效地渗透了理解词语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看电视教学反思15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是重点,而形近字是重点中的难点,学生容易混淆,理解是区分的关键,而形近字最大的区别就是偏旁部首。

今天教《看电视》,有两个生字的形近字特别多:妙、精,怎么样让孩子们乐滋滋去认识它们的形近字呢?我用上了一种更儿童化的语言:找找它们的“姐妹”和“兄弟”。

先给“妙”字找姐妹,孩子们找出来了:“抄、炒、秒、沙”!怎么记住它们呢?发挥孩子们的想像力,部首就是字的“衣裳”,看看这些“姐妹”字们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孩子们的回答令我拍手叫绝:“妙”穿的是粉红色,“抄”穿的是“蓝色”,“炒”穿的是红色,“秒”穿的是绿色; “沙”穿的是黄色。这些联想跟部首的含义很有关系,实在太有意思了。

《看电视》教学反思 篇5

上面的教学环节,教师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导入课题。“电视娃娃”孩子非常熟悉和喜欢,由此引出看电视的话题,学生很感兴趣,发言很积极。老师自制的挂图也很精彩,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图中内容的描述,学生说的比较简单,我觉得老师还应引导下去,应让学生具体说说人物的表情及动作,猜测心理活动,这样便于理解课文内容了,因为插图就是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出来的。

接下来,老师给学生范读课文。我认为这样的安排过早,应在学生自读尝试的基础上,需要老师读的时候再读。这是为了突出学生的自我发现能力,和自我语言的尝试能力,因为学生借助拼音完全有能力自读下来了。

老师让学生读课文,并提出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认一认,记一记,然后说给你的小伙伴听。学生自学8—10分钟的时间。这样的安排较好。低年级识字是阅读教学重点之一,识字的方法不同效果也不一样,首先应让学生借助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自能识字,但不是按生字表来对应识字的,这样学生以前没有掌握好的字,通过本课学习,也可能被解决了。强调了相互的交流,把学习看成了是生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发挥了合作的优势。

2采松果教学小结

本节课的教学,我是根据新课改要求进行备课、授课。在授课过程中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一些适合儿童特点的、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彼此合作交流和活动中逐步形成数学知识,掌握学习方法。

成功之处:

1、通过创设“采松果”这样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加减法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欲望,使学生都积极欲试,强化了学生的思维。

2、通过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

不足之处:

1、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化。在本节课中,一些强调计算方法的总结,似乎牵制了学生的思维,不能留出时空让学生解释算法的灵活性、合理性。新理念强调适合学生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教学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去研究、去发现不同的算法,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怎样看电视教学反思 篇6

《怎样看电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品德与社会》第五单元《穿越时空的生活》中的第三个主题中《多姿多彩的传媒世界》的第一课。这一课的教学认知目标是使学生认识电视这一大众媒体对促进自己成长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行为目标是使学生初步具备选择健康电视内容进行娱乐的能力,并能做到合理安排时间;情感目标是要促进学生与父母的交流和沟通,使学生更加理解、尊重家长。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及教学实践中力求遵循《思品与社会》的三大特征即生活性、活动性和开放性;努力秉承“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教学中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突出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的特点。让教学面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促进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链接,从而实现了从“封闭”到“开放”、从“说理”到“实践”的转变。反思整堂课,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色: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上课开始我通过播放学生喜闻乐见的“虹猫、蓝兔、喜羊羊、李咏、姚明”等精彩图片,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使学生滔滔不绝说起自己爱看的电视节目,整个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了学习的情感内需;同时也使得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呼之欲出。随后,我从学生熟悉的电视节目入手,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这个节目的原因,通过创设轻松、愉快的气氛,导出课题。

二、主题探究,体现三“性”

生活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以“你最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为切入点,揭开主题;接着又通过“小文看电视的烦恼”这一案例的视频播放,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得家长们的意见与孩子们的困惑产生正面的交锋。接着四人小组讨论“如何解决小文看电视的烦恼?”,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把学会体贴、谦让,学会和父母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进行内化,从而完成了增情感、明道理、长知识等一系列任务。这样安排既联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即让生活走入课堂,让学生走入生活,直面生活;同时也避免了纯学科化的德育和生硬的说教,使得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水到渠成。紧接着,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求证家长所提理由的合理性,教学中又大胆地引入了“现场采访”这一活动,有效地利用了各种课程资源,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明白看电视应该注意:合理安排时间、选择合适节目等,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的“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的三大特征。

三、明理导行,拓展延伸

问题的延伸即是活动的继续,也是学习的继续,我在“明理导行、拓展延伸”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把“家庭看电视小公约”的制定作为课后延伸,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把认识落到实践上,增强了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同时也渗透了诚信教育。新课程强调“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任务,让他们自己去完成;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本节课,我以课堂活动为教与学的主要形式,给予了学生活动的机会,活动的权利,活动的空间,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参与中都得到认识;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活动情境中体验,在具体可操作的活动中感受情感,获得真知;更使品德教学蕴涵了新的理念。

看电视识字教学反思 篇7

1.仔细观察图画, 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 并与所学词语联系起来。

2.学会本课八个生字, 认识绿线内的三个生字, 理解文中词语。

3.诵读词串, 积累词语, 体会农村夏夜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诵读词串, 趣味识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大幅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孩子们, 用我们想好的“记忆中的夏天”向大家作个简单的介绍。

生1:夏天的晚上, 我和爸爸妈妈到街上去散步, 霓红灯亮起来了, 五彩缤纷的, 很好看!

生2:夏天的晚上, 我和妈妈去公园看到很多人在湖边乘凉, 还有许多人在彩灯下跳舞。

生3:夏天的晚上, 我们一家人待在空调房间里, 一边看电视, 一边吃着大西瓜。

……

师:听你们交流真是一种享受, 我就好像看到了你们一家人过夏夜的情景。你们知道吗?当我们在霓虹灯下散步时, 当我们在公园里乘凉时, 乡村的夜晚也特别美丽、安静, 夏日炎炎似火, 可夏天的夜晚却是人们无限向往的。天空湛蓝湛蓝的, 巨大的夜空嵌满了钻石般的星星, 星星仿佛离我们很近很近, 就在头顶上。乡村的孩子们早早吃完晚饭, 端来小板凳, 拿把蒲扇, 坐在院子里, 听大人们讲那古老的神话故事……同学们, 你们想不想到这样的夜晚去看一看呢? (师述同时播放优美动听的配乐, 创设夏夜温馨宁静的情境。)

【点评:由于我把尊重孩子的生活经验放在首位, 把教学活动与孩子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并用他们喜欢的绘画手法表现出来。因此, 孩子们的积极性特高, 一个个踊跃登台, 落落大方地介绍自己过夏夜的情景。】

二、创设情境, 图文对照, 理解词义。

师: (课件出示《乡村夏夜图》) 你们瞧, 这就是一幅《乡村夏夜图》,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生:爷爷奶奶在给小孙子讲故事, 小孙子听得可认真了!

生:我看到他们旁边有许多萤火虫提着小灯笼在花丛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生:天上有许多许多的星星, 好像在对我们眨眼睛。

生:我想爷爷也许在给小朋友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呢!

……

师:我们一下子认识了三个人, 他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我看到了爷爷, 看到了_________, 还看到了________。

2. 我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在院子里乘凉。

师:你还会这样说吗?同样的意思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 是不是觉得语文很有趣?想知道关于爷爷、奶奶、小丁丁三个人的故事吗?识字6的内容就和乡村的夏夜有关, 让我们打开到《识字6》读一读课文。

师:请小朋友们打开书, 轻声读读课文中的词语, 注意:读准字音, 词儿连读。

(生自由读词语)

师: (课件出示课文) 小朋友们词语读准了吗?谁来当小老师, 提醒大家哪些字音要特别注意?

生:“繁星”的“星”是后鼻音。 (带读)

生:“亮晶晶”的“晶”是后鼻音, “亮”是边音。 (带读)

生:“爷爷奶奶小丁丁”最后一个字都是轻声, “丁”是后鼻音。 (带读)

生:“萤火虫”的“萤”是后鼻音。

师:小朋友们难点找得可真准, 把词语连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词语)

师:同学们不仅将字音读准了, 还读得津津有味!这样吧, 你们最喜欢读哪一排词语, 就再将那一排词语多读几遍, 一边读一边在脑中放电影, 待会儿读给全班同学听好不好?

(生自由练读)

【点评:在具体的操作中教会学生学会边想象边朗读的学习方法, 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选择,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师:谁来汇报?听好老师的要求:先告诉大家你最喜欢那一排词语, 再读给大家听听, 最后说说你喜欢这一排的理由。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时的句群意识)

生:我喜欢第一排词语 (出示“夜晚、繁星、亮晶晶”) , 因为读完这排词语我仿佛看见了夜空中有许多许多的星星, 数也数不清。

师:书上用了哪个词? (繁星) 是啊, 这么多的星星!谁能读好这个词?

生:我也喜欢这排词语, 我看到了许多星星一闪一闪的, 好像在对我们眨眼睛呢!

师:书上用了哪个词? (亮晶晶) 你们还知道什么东西是亮晶晶的啊?

生:妈妈戴的钻石戒指。

生:擦干净的玻璃是亮晶晶的。

生:我们的眼睛也是亮晶晶的。

……

【点评: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通过形象性地看图, 引导学生想象理解词语。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则能将词语理解得更加透彻。】

师:说得真好, 谁能读好这个词呢?

师: (课件出示闪烁的繁星图) 你们看, 湛蓝的夜空布满了闪烁的星星, 真美啊!让我们再来把第一排词语美美地读一读。

生:我还喜欢第三排词语 (出示“竹椅、蒲扇、萤火虫”) , 因为读着读着, 我好像躺在舒适的竹椅上飞上了天, 来到了星星的身边。

生:我也喜欢这排词语, 因为夏天的夜晚摇起蒲扇我感到特别凉爽。

生:我想到了我小时候到农村去找萤火虫的情景, 小小的萤火虫提着小灯笼在花丛中飞舞, 非常美丽。

生:我还知道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呢, 从前……

生:我知道萤火虫依靠尾部的发光器发光的, 人类还根据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发明了日光灯还有电视机的荧光屏。

师:看来萤火虫这小东西不仅可爱还非常有用, 谁来夸夸它?指导理解“竹椅、蒲扇”。

师:多美的一排词语啊,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师:你们还喜欢哪一排词语呢?

生:我喜欢第二排词语 (出示“爷爷、奶奶、小丁丁”) , 因为我想到了小时候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的情景:那时候我们住在农村, 爷爷身体不好, 奶奶要经常照顾他, 我常陪伴在奶奶身边, 现在爷爷去世了, 我很想念他。

生:我的爷爷奶奶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 我看到小丁丁和他的爷爷奶奶在一起很幸福, 我很羡慕他。

师:多么美好温馨的画面啊, 你们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生:我喜欢最后一排词语 (多媒体出示“牵牛、织女、北斗星”) , 我还知道关于牵牛和织女有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 相传……

生:其实这只是个神话故事而已, 牵牛和织女之间有三万光年的距离, 就是打电话还要很久才能接到呢!

师: (课件出示牵牛织女星图) 你们看, 这就是牵牛星, 在它旁边的两颗小星就是他们的一双儿女, 银河对面的就是织女星。

生:我见过北斗星, 它共由七颗星组成, 排列的形状就像一把勺子。

(师课件出示北斗星图。)

生:我知道在十万年前北斗星的形状并不是一把勺子, 北斗星是在不断变化的, 我还带来了十万年后北斗星的组合形状图, 你们看!

师:同学们, 你们的知识可真丰富, 你们都是从哪儿知道的啊?

生:我是通过上网查资料知道的。

师:多么浩瀚神秘的夜空啊, 谁再来读读这排词语?

师:其实在着神秘的夜空中还藏了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呢, 老师向你们推荐一本书《星座的奥秘》。

【点评: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激活语言文字内涵, 使课堂充满活力。将课堂留白, 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的意识。】

师:刚才同学们每一排词语都读出了自己的感情, 你们能将全文连起来读读吗?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

(生配乐有感情朗读)

师: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 夏天的夜晚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生:宁静。

生:迷人。

生:温馨。

生:神秘。

……

(学生一边回答, 教师一边板书。)

(生再次配乐齐读。)

三、自主识字, 指导书写。

师:这节课你们的表现特别出色, 字音读得准, 课文读得美, 老师相信大家生字也会学得很棒!

师: (出示生字“星、奶”) 仔细观察这两个字的字形, 选一个你已经学会的教大家。

生1:我来教大家学星星的“星”, 上边是红日的“日”, 下边是小学生的“生”, 大家跟我写笔顺。 (书写)

生2:我也早就会写“星”字了, 我觉得要注意的是“日、生”都要写得扁一点。

生3:“奶”字是左右结构。左边是女字旁, 右边第一笔叫横折折折钩。

师:你们看得真仔细!教老师写吧! (生说笔顺, 师在田字格里书写。)

师:在生活中, 你知道这两个字有哪些好朋友?

(生踊跃给这两个字组词。)

打开习字本, 先描红后写字。听轻音乐, 开始描红。

【点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识字、写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所以, 不仅要创设情境识字, 还要踏踏实实地进行写字训练。】

四、拓展延伸, 回归生活。

师:最后, 让我们听着轻音乐, 诵读这些诗一样美的词串。

生:在音乐声中边读边想象画面。

师:这些词儿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呀!你们想在自己的画上添上一些词, 读起来也像诗一般美吗?

(生略加思索, 便争先恐后地发言。)

师:说得不错, 小组合作在画上添词。

生1:我们小组添上的词是:

空调冰箱电风扇

冷饮棒冰大西瓜

生2:我们小组写的是:

散步乘凉数星星

夜景闪烁霓虹灯

【点评:似乎令人难以相信, 一年级的孩子竟能这般妙语如珠, 事实上, 只要我们有心给孩子创设一个情境, 为孩子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 让充满灵动的学习放飞孩子们的思维与想象, 我们定将体验只有创造者才能体验的喜悦!】

附:课堂练习

1. 照样子写词

写出几个像“亮晶晶”这样ABB式的词语。

2. 量词填空

一 (%%) 星星%%一 (%%) 竹椅%%一 (%%) 蒲扇%%一 (%%) 萤火虫

“识字六”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8

[关键词]情境 词串 想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0-086

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8个生字,理解新词。

2.仔细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并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能流利地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农村夏夜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出示图)你们看到了什么?

2.夏天的夜晚,满天繁星亮晶晶的,祖孙三人一边看着星星,一边讲着故事,连萤火虫也被吸引来了,多么美好啊!今天让我们走进“识字六”,一起来感受一下。(板书课题)

3.按要求读书:自由读,把字音读准确;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学习词串一

1.课文四行词串讲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夜晚)

2.指名读。(上声读到位,字与字紧凑连贯)

3.(出示图)看,星星都探出小脑袋来了,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数星星)现在多少颗?数得清吗?星星多得数不清就是繁星。

4.看,星星亮亮的,一闪一闪的。(出示“亮晶晶”)

5.夜晚,蓝蓝的星空繁星点点,亮晶晶的,还不停地向小朋友眨眼睛,多迷人啊!谁能读读这一行词?(出示词串一)

6.这个小朋友真不错,不仅读准了字音,还把这一行词像糖葫芦一样串起来了。老师也想读一读。

7.知道老师为什么能这样读吗?因为老师在读的时候,眼前浮现出了一幅美丽的画。

(三)学习词串二

1.多美的夜晚,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美丽的星空。(出示词串二)

2.每个词的最后一个音节有什么特点?(注意轻声、后鼻音)

3.现在,奶奶来了,谁甜甜地叫一声?瞧,爷爷也来了,谁愿意亲切地叫一声?啊,活泼的小丁丁也来了,谁大声叫一叫?

(四)学习词串三

1.爷爷、奶奶、小丁丁都坐在什么上面?爷爷手里摇着什么呀?(点击图片)

2.仔细看图,这就是用竹子制成的竹椅,这是香蒲制成的扇子,叫_______________。

3.读这两个词语的时候,你觉得要提醒别人注意哪个字的读音?(指名读,注意翘舌音。)

4.什么在他们身边飞来飞去?(萤火虫)

5.谁能读一读?读这个词时,你注意到了什么?

6.看,可爱的萤火虫飞来了,快说说它的样子吧。

儿歌:“小小萤火虫,飞到西,飞到东,这边亮,那边亮,好像许多小灯笼。”

(五)学习词串四

1.原来,萤火虫是来听故事的。爷爷正给小丁丁讲着两颗星星的神话故事。(播放录音)

2.聪明的小朋友,是哪两颗星?一颗是_________,一颗是___________。

看,这颗又大又亮的是牵牛星,这颗是织女星,中间银白色的是银河。(点击图片)

3.指名读好“牵牛”“织女”。(注意翘舌音、鼻音)

4.“牵”是怎样演变来的?(点击图片)

5.接着,奶奶又给小丁丁讲了北斗星名字的来历,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北斗星?(指名读,注意“斗”的韵母“ou”)

(六)写字指导

1.刚才有颗星星悄悄告诉我词语宝宝想溜走,我把它们逮回来了,你能很快得认出它们吗?瞧,生字宝宝的小火车又开来了,赶快喊喊它们的名字吧!(出示生字,指名读)

2.学写“奶”字。

a.先学一个新笔画(出示横折折折钩)。

b.领读两遍,让学生跟着课件边书空边说名称,强调一笔写成。

c.你用什么办法记住“奶”字?

d.怎么把“奶”写漂亮呢?(左窄右宽,横变提)

e.老师提醒:胸离书桌_____,眼离书本_____,手离笔尖_____。头正、身直、臂开、足安要记牢。

3.请描一描“星”和“丁”,注意这两个字的特点。

4.老师发现很多小朋友写得特别好,老师挑了一份,看一看,好在哪里?有要修改的地方吗?

二、教学反思

(一)注重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教学伊始,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观察中直观感受事物的形象美、色彩美和意境美。我首先为学生展示一幅美丽的夏季夜景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使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接,将学生带入情境。

(二)充分发挥主动性,主动识字

我坚持“先自学而后教”“专教那些学生不会和相对薄弱”的原则,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区分好平翘舌音、前后鼻音,通过自读、互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轮读、比赛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读准每个字、每个词的音,多个别读,少齐读,多表扬,少批评,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做到读得充分,练得轻松。

(三)逐串识字,构成画面

词串识字课文里的词语就像糖葫芦一样串在一起,一串词语往往能构成一个意境,教师在注意音形结合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词的“像”的功效,将每一组词语与相应的事物相联系,在学生的头脑中找到与之相应的生活场景,以表象的形式储存在大脑里,绘成一幅幅画,从而真正理解词语,将每一个词语印在脑海中。

(四)及时整合提升,诵读记忆

我不仅指导学生读出每个词语所表达的情感,还指导学生读好词串。逐串过关后,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我还将四组画面进行提高性的整合,在学生头脑中再一次以完整的形式展示,帮助学生按顺序、按类别描述、诵读。

(五)善于利用空白,想象表达

词串只是列举了一些典型的事象,中间留下了许多空白,有待阅读的人去填补。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边诵读边想象。一组组词串就是一幅幅优美的画卷,描写了一个个特定的空间。学生通过语言训练,涉足其间,其景可观,其场可及,感受到了艺术形象,体验到了蕴涵在语言中的思想情感。

(六)重视写字指导,扎实有效

识字离不开写字,我安排了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写字教学,重点突出“奶”的教学,从新笔画的学习、笔顺的书空到结构的安排,从部件的摆放到描红仿影,指导有序,同时重视评价反馈,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地写字,端端正正地做人。

(七)调控课堂节奏,富于变化

这节课,我注意动静、快慢、读与写、看与说的结合,做到张弛有度,牢牢扣住学生的注意力,注重观察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的训练。

(八)把握课堂教学,详略分明

这节课教学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分明,我重点指导第一行词串的教学,突破“繁星”这个难点,然后“半扶”第二行词串的教学,第三、四行放手,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上一篇:我为自己骄傲作文下一篇:物流企业的合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