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调查报告第二部分(共7篇)
法律调查报告第二部分 篇1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日渐突出,我县2002年青少年违法犯罪立案13人,2003年立案7 人,2004年第一季度就达到18人(其中6人为在校学生)。有轻微违法,没有立案的更多,呈上升趋势。为此,县政协把对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调研列为 2004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得到了县委的批准和支持。近日,县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邀请县政法委、公安局、教育局、文体局和博湖镇等有关部门领导,对我县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调研,认真研究和分析了我县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对策。现将这篇法律调查报告范文提供给您参考,如下:
一、法律调查报告范文的调研的基本方法:
这次的法律调查报告范文活动采取了召开座谈会、走访学生家长、询问犯罪嫌疑人、突击检查网吧等多种形式,由于接触面广,了解了较多的实情。
调研组首先来到博湖中学,用了一天的时间,分别与博湖中学教师、学生进行了座谈,共同探讨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对策。并于当晚深夜,组织调研组部分成员对全县三家网吧进行了突击检查,除“e家”没发现学生外,在 “科普”发现5名学生,“五彩鱼”发现1名学生。由于业主对进入者没有按规定实行身份证登记制度,不能确定其它上网人员还有无未成年人。
第二天,调研组分成三个小组走访了部分优秀学生和表现较差学生的家长,询问了少数在押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了解了其家庭教育情况、生活情况等。
二、法律调查报告范文的青少年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根据法律调查报告范文的情况,调研组认为,导致我县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十分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一)法律调查报告范文之主观原因:
1、部分青少年认识问题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差,看问题简单、片面,待人处事往往感情用事,很少经过深思熟虑,常常不计后果。交友不慎,很容易被人利用,今年所发生的一起团伙盗窃案中,就有两个学生是被人利用而犯罪的。
2、少数青少年法律观念淡薄,不学法、不懂法,往往从一些影视作品、电脑游戏、书刊杂
志中,吸收一些不健康的东西。
3、少数青少年性格内向、孤僻,加上来自学校、家长、社会等方面的压力大,心理长期受压抑,缺乏倾诉对象,平时又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成为违法犯罪的心理动因。再加上易冲动,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以致造成明知故犯的严重后果。去年博湖中学一学生以刀伤人就是这一情况。
(二)法律调查报告范文之客观原因:
1、家庭教育不当。(1)、从法律调查报告范文中得知家长教育方法不好。一种是对孩子无原则的溺爱、袒护和娇纵,致使孩子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产生“合理感”;第二种是孩子出现问题后采用极端粗暴方式管教,无情的谩骂毒打,甚至赶出家门。(2)、从法律调查报告范文中得知家长监护不力。有的父母在外打工或因工作太忙,无暇顾及孩子,孩子几天不回家,也不过问;(3)、从法律调查报告范文中得知有的家庭教育环境恶劣。如单亲家庭、不和睦家庭,致使孩子心理受严重伤害;(4)、从法律调查报告范文中得知有的家长有不良嗜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5)、从法律调查报告范文中得知有的家长平时只过问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少主动与学校、班主任联系,了解其子女在校表现,一旦孩子出事,就把发生问题的责任都推给学校。
2、学校教育有偏差。主要表现在:一是重视学生的智育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教育重视不够。为了应付考试,有压缩、挤占其它非考试科目课的现象发生。二是学校监管不力。主动和学生家长联系不够,和治安等有关部门沟通少,其结果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管理脱节,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能及时的帮教处理,导致问题沉积,起不到防微杜渐作用。三是学校法制、思想道德教育不够,课时少,且形式呆板、效果差。据悉,目前博湖中学只有初中二年级安排有法制教育课,其它年级都没有课时安排。四是部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较差,教育方式、方法不当。少数教师对违纪学生缺乏耐心的说服教育,有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轻则讽刺挖苦、状告家长,重则打骂、赶出教室,致使少数学生厌学、逃学,流入社会参加不健康的活动。
3、社会诱因的侵蚀。(1)、从法律调查报告中得知近年来,社会上不良风气对青少年有腐蚀作用。文化部门有时对文化市场管理不够严格。特别是音响制品和网吧对青少年的危害很大。有些网吧的业主还利用各种手段引诱青少年上网,并给买烟、买食品、开夜场等,致使他们“乐不思蜀”,学习没心思,整天想着上网、玩游戏,成瘾者就如同吸毒一样,对孩子的身体、精神造成严重损害。博湖中学出现过学生半夜从宿舍二楼跳窗出去上网的事件,可见网吧对学生的吸引力之强。他们上网的钱是有限的,没有了钱,有的向家里人要,有的就去偷,去抢。据我们调查,违法青少年,绝大部分是游戏迷。如今年所破获的一个青少年团伙盗窃商店案,当晚盗窃来的钱,当晚就直奔网吧。(2)、我县缺少适合青少年活动的场所,课余时间无处可去。博湖中学有2300多学生,只有两个篮球场和十几个乒乓球案。(3)、少数学生在外租房,造成学校、家长监管失控,极易沾染社会不良习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今年破获的一个青少年盗窃团伙,就是因为不愿意受家长、学校的约束,方便玩,才合伙租房,结果没钱就去偷。(4)、文化路横穿博湖中学,造成中学不能进行封闭管理,一些社会青年随意进出,尤其是晚自习以后,他们对一些学生进行欺诈和拐带,影响很不好。
三、法律调查报告范文的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几点建议: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协调配合,齐抓共管,从苗头抓起,抓紧抓实,才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1、法律调查报告范文中强调加强法制教育。第一、学校要适当增加法制、思想道德教育课
时,采取多种形式,可举办专题法制讲座,参观法制图片展览,旁听法庭审判,邀请表现好的犯人现身说教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和政治思想觉悟,以期收到明显的效果。第二、学校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教书育人的水平;在教育方法和策略上,要坚持正面引导为主,给予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足够的关心和爱护,注意学生的心理活动,改进教育方法,不要歧视有问题的学生,要积极引导他们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在目前情况下,可以让一些责任心强、学生信任、懂心理学的教师开展一些心理咨询活动,及时消除一些学生的不良心理(博湖中学张战科老师是个不错的人选)。第三、学校最好采取封闭式管理,减少外界的干扰。绝不允许学生在外租房居住,由学校统一安排食宿;建议封闭文化南路,由博湖中学管理建设该路段,防止外人随意进出校区。第四、学校尽量少用开除的方式处理有问题学生,把他们推向社会是不明智之举,这样不但使问题得不到解决,反而可能给社会造成更大危害。
第五、老师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要形成制度,多进行家访,及时召开家长会。平时以电话、书信的形式与家长联系。要办好家长学校,积极指导家长搞好子女的家庭教育。
2、法律调查报告范文中强调努力改造社区环境。首先,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加强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二、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倡导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教育,关心和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第三、治安部门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净化学校周边环境,为学校教育提供良好的社区环境。第四、县上要努力争取尽快建成青少年活动中心,并投入使用。博湖中学应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免费对学生开放其计算机房,并尽快多建设一些体育活动场所。第五、文化部门对网吧等场所应进行严管重罚,坚决制止诱惑、唆使、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行为。
3、法律调查报告范文中强调积极改善家庭教育环境。要大力开展“五好家庭”(家庭团结好、尊老爱幼好、发展经济好、遵纪守法好、邻里关系好)创建活动,大力表彰教子有方的家长。营造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作为家长,首先要改变教育孩子的错误观念,多与孩子沟通,多与学校联系,不要以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避免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第二、家长要起好榜样
示范作用,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三、要加大对孩子的监护力度,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动向和去向。多留些时间陪伴孩子,要用爱心去感化孩子。
法律调查报告第二部分 篇2
康德认为大众哲学是以例证为基础的, 不能把伦理学的先天的部分和经验的部分分开, 应先把先天部分和经验的部分区分开来。大众哲学只表明人们已经做了什么。这就需要从大众哲学过渡到道德的形而上学, 在人们行为之前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承担的责任。大众哲学不能把的经验的和先验的分开, 而道德形而上学可以讲两者分开, 道德形而上学是伦理学先验的部分, 找到在行为的时候每个人应该拥有的理性, 行动之前的法则。一个有理性的行为者在行为时应拥有行为的准则, 如果他的理性意志和行为相结合, 那么行为就是善良的。在一个不完全理性的东西那里来说, 是命令逼迫着意志。一个原则如看做是必需的而不是必然的, 这个必需的东西就叫做命令, 这样的命令公式就叫做命令式。“一切命令式, 或者是假言的 (hypothetisch) , 或者是定言的 (kategorisch) 。假言命令把一个可能行为的实践必然性, 看做是达到人之所愿望的另一个目的的手段。定言命令, 即绝对命令则把行为本身看做是自为地客观必然的, 与另外的目的无关。”
定言命令包含着全部责任原则, 只是定言命令才能称作实践规律, 其余的, 只能称为意志原则, 不能称为规律。定言命令包含着全部责任原则, 在诸种命令式中康德认为最重要的是定言命令, 因为只有定言命令才能算作实践规律, 其余的, 只能称为意志原则而不能叫做规律。定言命令把行为本身, 看作是自卫的客观必然的, 而和另外目的无关。这种命令称为“绝对命令”, “无条件命令”或“无上命令”等等。和定言命令相对的是假言的命令, 假言命令把一个可能实践的必然性, 看做是达到人之所愿望的至少是可能愿望的另一目的的手段。假言命令是为了其他事情, 而做某事情。为了不失去信用我不违背自己的诺言。所以, 假言命令是有条件的。定言命令则相反, 我之所以这样做并无其他目的, 只是因为如若将此命令排除在我的准则之外, 在同一意愿中我的准则就不能被看做是普遍规律了。所以定言命令是无条件的, 它区别于假言命令的标志, 就是要从意愿中排除一切条件。同时定言命令既不考虑其他目的, 也不考虑任何意图, 所以被当做一种必然的实践原则。也只有定言命令才可以称为道德命令。只有道德命令才称为戒律, 只有戒律才带有无条件的必然性, 即客观的、普遍适用的必然性。康德认为, 既然在无力学中有关自然规律的命题都是先天综合判断, 那么在伦理学中有关道德判断的命题也不该两样。道德命令是先天的、必然的命题, 它不以任何来自爱好、来自感性欲念、来自利己之心的条件为前提, 而以一个对一切主观动因都具有无尚权威性的理性观念, 如责任观念把活动、行为和意志联系起来。总之, 道德命令作为一个先天综合命题, 它的必然性、强制性既不能来自前提, 也不能来自经验, 也不能来自概念的分析。
康德对责任进行了分类:第一, 对自己的完全责任的例子, 就是每个人对自己的生命所负担的责任。因为通过情感促使生命的提高, 这是责任的普遍规律。其次康德喜欢把信守诺言当做第二类责任, 当作对他人的完全责任的例子。言而有信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条普遍责任原则。第三, 发展个人的才能是种对自己的不完全责任。然而这个原则却比较宽泛, 它的约束力、强制性并不那样严格。因为没有一个可靠的标准去测定, 什么程度的才能发展是足够了, 什么样的道德修养是完善了?第四, 对他人的不完全责任的例子就是济困扶贫。济困扶贫是种有益的举动。做这样的事的人应该受到赞扬和奖励, 是可嘉奖的, 但对人并无绝对的、完全的强制性。以上康德把责任看做是普通人的理性, 在自己的道德知识范围内, 可以找得到的原则。但却不是说他是经验的。归根结底, 责任是的必要性、约束性和强制性, 责任的先天性和客观原则, 崇高和尊严, 这一切都来自规律, 规律是责任的基础。把普遍规律作为伦理学研究对象这是康德伦理学说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这一章里, 康德排除一切经验的出发点, 从分析的公式出发, 指出只有一切人都服从定言命令, 目的王国才会实现。从全体方面对全部准则作完整的规定, 这就是全部准则通过立法和可能的目的王国相一致, 如像对自然王国那样。由于每个有理性的东西都服从, 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把自己和他人当做工具, 而应该永远看作自身就是目的的规律。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有普遍客观规律约束起来的、有理性的东西的体系, 产生了一个王国, 康德称之为目的王国。目的和自然这两个王国很有相似之处, 前者服从准则, 服从自身加于自身的规律, 后者服从外因起作用的规律。作为自在目的, 有理性的东西本身就规定他为目的王国的立法者。对一切自然规律来说他们都是自由的, 只服从自身所制定的法律、规律。关于“目的王国”和“自由王国”这两个术语的适用, 康德在《原理》第436页的一个注释这样说:目的论把王国当做自然王国。在前一种情况下, 目的王国是用来说明现在事物的理论观念。在后一种情况下, 自然王国则是一个实践观念, 要通过我们的行动, 把尚未存在的东西变成现实, 也就是与实践观念相符合。
摘要:《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第二部分的标题就是从大众道德哲学过渡到道德形而上学, 要说明必须超出指引善良意志、良心或人们日常的道德判断为基础的哲学、伦理学, 而研究一切道德的终极基础 (研究道德的规律) , 进入带有先验性、必然性的法则, 指导人们超出经验的范围, 达到纯粹的先验。
关键词:道德形而上学原理,康德
参考文献
[1]、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苗力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2]、邓晓芒:“康德道德哲学的三个层次——道德形而上学基础述评”, 《云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年第4期。
第二部分 波折与调整 篇3
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个成长的趋势划出了事,相对成就而言,60年间的多次波折也许对中国国企下一个阶段的成长更有价值。
“一五”时期的遗憾
成就辉煌的“一五”时期,中国在处理重点建设和全面安排的关系方面,曾经犯过错误。
1953年,有些部门和有些地方,在建设工作中曾经发生过到处铺开、百废俱兴、不顾条件、盲目冒进的偏向,结果,影响到国家的重点建设,并且造成了财政上的困难和人力、物力的浪费。
1956年,再次发生这样的偏向。有些部门和有些地方,急于求成,企图把在七年或者12年内才能够做完的事情,要在三年、五年甚至一年、二年内做完。这些偏向都被及时发现并纠正。
1957年1月,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书记会议上,陈云作了题为《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的讲话,从理论上概括了建国以来,特别是1956年的经验教训,提出一系列带有规律性的观点。他说:“建设规模的大小必须和国家的财力物力相适应。适应还是不适应,这是经济稳定或不稳定的界限。像我们这样一个有六亿人口的大国,经济稳定极为重要。”为防止经济建设规模超过国力,他提出:(一)财政收支和银行信贷都必须平衡,而且应该略有结余。(二)物资要合理分配,排队使用。应该先保证必需的生产和必需的消费,然后再进行必需的建设。(三)人民的购买力要有所提高,但是提高的程度,必须同能够供应的消费物资相适应。(四)基本建设规模和财力物力之间的平衡,不单要看当年,而且必须瞻前顾后。(五)我国农业对经济建设的规模有很大的约束力。
“大跃进” “大调整”
对1953年、1956年发生过的两次冒进,虽然被及时纠正,但党内却有不同意见。1958年5月5日~23日召开的八大二次会议,肯定了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反冒进的批评,并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就是“大跃进”的总路线。
1958年8月17日~30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提出,在1958年到1962年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将提前建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并创造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条件。会议确定,1958年的钢产量要在1957年535万吨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70~1150万吨。
但这完全超越了客观实际。于是便孤注一掷,全力保钢。当时提出,把大炼钢铁当作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各部门、各地方都要把钢铁的生产和建设放在首要的地位。经过几千万人的日夜苦干,1958年12月19日,宣布提前完成钢产量翻番的任务,共生产1073万吨。年底钢产量1108万吨,生铁产量1369万吨。在1108万吨钢中,合格的钢产量只有800万吨;在1369万吨的生铁产量中,土铁达416万吨,占30.4%。绝大多数土钢、土铁质量很差,很难加工和使用。
1958年秋,农作物普遍长势良好,丰收在望。但由于9月以后开始全民大炼钢铁及其他各种“大办”,过多地抽调农村劳动力,使农村劳动力大量减少,而减少的大多是壮劳力;加之,大量的运输工具和牲畜也被用于大炼钢铁。结果,在农村,大批的粮食和棉花因无人收割而烂在地里。
由于工业生产“以钢为纲”,其他工业“停车让路”,1958年下半年,轻工业生产也受到严重影响。
1959年上半年,经过几度调整,工业生产的指标比较接近实际。但这种观点1959年7月在庐山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遭到批判。其结果是,又开始了一场新的“大跃进”运动。1959年执行结果是,重工业产值比上年猛增48.1%,其中钢产量达到1387万吨,增长73.4%;原煤产量3.69亿吨,增长36.6%;发电量、生铁、机床和硫酸等重要工业产品都比上年增长40%以上。但农业生产却大幅度下降。1959年财政赤字高达65.8亿元,占当年财政收入的13.5%。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失调加重。
但是,中央对1959年的经济形势却作了不符合实际的估计。1960年1月7日~17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上海举行。会议认为,1960年应继续“跃进”,并确定了钢、煤、粮食、棉花等主要产品产量的高指标。面对难以完成的指标,只好采取1958年的老办法。一是全力保钢。二是大搞“小洋群”、“小土群”。
1960年第一季度,国民经济就开始滑坡,表现为钢的日产量下降、粮食形势严峻、市场供应紧张。6月,党中央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反思“大跃进”以来的经济建设工作,开始对国民经济指标进行调整,但仍然强调要完成1860万吨钢,并将其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经过突击,1960年钢产量终于达到1866万吨,但也加重了1958年以来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
品尝了“大跃进”苦果,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调整就是要改变国民经济失衡的比例关系,但这必须要把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生产指标压下来,因为正是“大跃进”追求重工业生产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从而引发了国民经济的各种问题。
因此,1961年8月23日至9月16日,中央在庐山举行工作会议,通过了《关于当前工业问题的指示》。《指示》说: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看,在1958年、1959年两年“大跃进”后,在1960年春就应及时进行调整,主动放慢工业的发展速度。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虽然已经提出一年多,但一直没有按照实际情况降低指标,以致调整工作不能有效进行。现在,必须当机立断,该退的就坚决退下来,切实地进行调整工作。否则,我们的工业以至整个国民经济就会陷入更被动、更严重的局面。
据此,对1961年的经济指标做了大幅度调整。1962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对大幅度调整作出重要决策。第一,进一步减少职工和城市人口。第二,进一步缩小基本建设规模。第三,降低重工业产品的指标。第四,大力实施工业企业的关、停、并、转。这一战略决策的作出,成为国民经济摆脱困境的转折点。
1963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从1963年起,再用三年时间,继续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作为第二个五年计划到第三个五年计划的过渡阶段。会议还对三年以后的任务提出了分两步走的设想: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我国工业大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步,使我国工业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1963年到1965年,适应国民经济继续调整的要求,国营企业的调整重在夯实基础,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
到1965年,随着国民经济全面调整任务的完成,国营企业的调整也取得良好效果。工业和农业的关系比较协调,工业内部的关系也比较协调,工业支援农业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的生产能力绝大部分已经填平补齐、成龙配套,设备损坏和失修的情况已经改善。
十年动乱的干扰
1966年,是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经济形势全面好转。但此时,却发生了“文化大革命”。
从1966年下半年开始,“文化大革命”越来越影响经济工作,给生产带来干扰和破坏。第一,1966年9月到11月的大串连高潮中,造成交通运输紧张。年底,仅铁路积压的货物就高达1000万吨。第二,鼓动合同工、临时工“造反”。1966年11月,由极少数合同工、临时工组成的“全国红色劳动者造反总团”在北京成立,宣称要造合同工、临时工制度的反。顷刻之间,在全国许多地方,不少工人闹转正、闹晋级、闹福利待遇。一些单位把合同工、临时工一律转正,甚至把1961年到1963年下放到农村的工人也恢复工作,补发工资。后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制止下,风波平息。第三,生产指标系统不能正常运转,造成生产秩序遭受不同程度破坏。从1966年下半年开始,机械工业在制品大量减少,设备维修完不成计划,协作关系中断,直接影响下半年生产。基本建设的经济效益开始下降,1966年新增固定资产比1965年减少20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由1965年的93.6%下降到70.4%,大中型项目的投产率由1965年的22.9%下降到18.1%。尽管遭到许多干扰和破坏,1966年的国民经济仍然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7.3%。
1967年、1968年,“文化大革命”进一步展开,出现了“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的政治局面,打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1967年,国民经济的形势便急剧恶化。第一,经济指挥和管理机构基本瘫痪,国民经济实际上处于无政府状态。第二,许多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和管理制度废弛,致使企业管理混乱。第三,许多企业停工停产。
1968年,整个国民经济仍处于动乱当中。这一年,是新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后,唯一没有年度计划的一年。受持续大动乱的影响,1968年的国民经济可谓是遍体鳞伤,并跌进“谷底”。
1969年,国内政治局势逐步趋于相对稳定。到改革开放的1978年,国营企业调整发展主要体现以下举措:
——继续进行内地和战备后方(即三线)建设。继1965年三线建设第一个高潮后,1970年,三线建设又迎来一个高潮。1970年,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的完成额中,内地建设为197.98亿元,占投资总额的67.1%,其中三线投资163.13亿元,占投资总额的55.3%。
——加快地方“五小”(小钢铁、小机械、小化肥、小煤窑、小水泥)工业的发展。“五小”工业的发展虽然因要求太急且有盲目性,不重视效益,造成一定的浪费,但对于促进工业发展,增加社会产品供应,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恢复引进成套设备和新技术工作。“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进口额连续下降,1968年便中断。1972年,中断几年的成套设备和新技术引进工作得以恢复。当年就确定引进以下项目:(一)化纤新技术成套设备4套、化肥设备2套,以及部分关键设备和材料,约需4亿美元。投产后,一年可以生产化纤24万吨,化肥400万吨。(二)进口一米七连续式轧板机。(三)进口6亿美元的23套化工设备。1973年1月,对1972年和以后的引进项目做出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决定在今后三五年内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其中包括: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纤、3套石油化工、10个烷基苯工厂、43套综合采煤机组、3个大电站、武钢一米七轧机及透平压缩机、燃气轮机、工业汽轮机工厂等项目。这个方案是继50年代156个引进项目后的第二次大规模引进计划。后来,又追加了一些项目,计划进口总额达到51.4亿美元。利用这些设备,加上国内生产和改造的设备,共兴建了26个大型项目,总投资额约200亿美元。
放权让利、承包制都有弊端
实行经济责任制对搞活企业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一般来说,包盈容易包亏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负盈亏问题;容易导致企业短期行为,往往能保证上缴利润和职工福利,而不能保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由于价格、税收体系没有理顺,企业主管部门对企业确定承包基数只能采取一对一的谈判办法,讨价还价的情况比较普遍。因此,在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上,还需要探索新的路子。
1980年,一些省、市、自治区开始对国有企业的上缴利润改征收所得税,进行“利改税”试点。认为“利改税”的好处是:它将国家与企业的利润分配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规范而稳定的分配关系,既可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又能克服企业负盈不负亏的问题。
1984年9月,国务院批转财政部《关于在国营企业推行“利改税”第二步改革的报告》,决定从1984年9月开始实施第二步“利改税”方案,从1985年1月1日起开征。其主要内容:一是将工商税按纳税对象划分为产品税、增值税、盐税和营业税;改变企业利润上缴形式,国家对国营企业实现利润分别征收所得税和调节税,调节税后剩余利润为企业留利。二是允许企业在征收所得税前从利润中归还投改贷款。三是调节税采取一户一率的办法分别核定,国营大中型企业基期利润扣除按55%计算的所得税和1983年合理留利后的部分,占基期利润的比例为调节税税率。
两步“利改税”的目的是要规范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但实施后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第一步“利改税”,税利并存,同原来的利润包干差别并不大,效果还比较好。第二步“利改税”问题则比较多。国家作为社会管理者可以向企业征税,而作为资产管理者又要参与企业所得税后的利润分配。“利改税”混淆了两者的区别。出于财政收入的考虑,税率定得比较高,又加上调节税,因而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利改税”挫伤了企业和职工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因此,两步“利改税”实施后,全国国营企业实现利润连续22个月滑坡。相反,没有实行“利改税”,仍实行经济责任制的吉林、广东等省及首钢、二汽等企业,经济效益却比较好。两者实践的明显反差,导致“利改税”很快就被承包经营责任制所取代。
随着承包制全面推进,其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如承包基数的确定带有很大随意性,企业可以有机会不通过生产经营努力而得到较大的利益;一些企业短期行为膨胀,追求收入最大化;助长企业的数量扩张行为和涨价动机;固化现行体制,使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受到限制。对此,经济界和实际工作部门提出了各种完善办法,但问题始终未能解决。
从1986年普遍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前一年到1990年,90%左右的企业第一轮承包结束,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物价水平大幅度上升。1986~1990年,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升了71.9个百分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78.4个百分点;农产品收购价格上升96.4个百分点。二是企业资金从拨款改为贷款和企业之间相互拖欠形成的“三角债”,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利息负担。三是企业税、费大幅度增加。四是国家在各种税费之外又通过向企业派购国库券和各种债券,进一步将企业留利抽走,同时,国家出台的各项物价补贴、副食品补贴政策,都要求从企业成本中或税后利润中支出。
承包制的制度缺陷及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使企业经营趋难,发展后劲不足。1991年,国务院研究室工交组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国营大中型企业进行全面调查,结论是:有活力的企业仅占20%;有潜力可以搞活的企业约占50%;不活的企业约占30%。国有企业改革已走过12年,企业活力虽说有所增强,但总体面貌却并无大的改观。据统计,从1979年到1990年,由国务院发布或批转的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性文件达860件,其中直接涉及企业问题的有100件。但每次调查,企业都反映国家规定应该给予企业的权利没有到位。
针对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1991年12月,在国务院第十二次全会上,李鹏总理提出: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必须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这是国家领导人和官方文件第一次正式提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问题。总结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1992年7月23日,国务院颁发《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的实施法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条例》指出,企业应当适应市场的要求,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企业法人;明确了企业拥有生产经营决策权,产品、劳务定价权,产品销售权,物资采购权,进出口权,投资决策权,留用资金支配权,资产处置权,联营、兼并权,劳动用工权,人事管理权,工资、奖金分配权,内部机构设置权,拒绝摊派权等14项经营自主权。随后,全国进行各种形式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改革试点企业达8000多家,试点内容从企业内部改革、企业经营方式改革逐步向企业组织制度和管理体制的配套改革深化,试点形式呈多样化。
在《条例》实施中,产权关系已经成为转换经营机制的严重障碍。对此,各地结合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实际,进行多种形式的企业制度创新试点。如仿“三资”企业试点、“无行政主管部门企业”试点、企业监事会制度试点、“企业嫁接”试点、中小企业“国有民营”试点、股份合作制试点等。
现代企业制度艰难推进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治本之策,但它并不能解决企业面临的所有问题。
1994年1月,由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等9个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选择上海、天津、太原、沈阳等18个城市,就如何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问题进行了调研。汇集16个城市的调研报告显示,这些城市的国有工业企业普遍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债务沉重、资金短缺、社会负担重。报告认为,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再靠“减税让利”,要在转换机制、调整资本结构上下功夫,在“增资、改造、分流、破产”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
1994年8月,国家经贸委发出《〈关于在若干城市进行企业“优化资本结构”试点的请示〉的通知》。《通知》强调,试点应在整体推进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前提下,在补充资本金、加快技术改造、减轻债务负担、分流富余人员、分离社会职能、实施破产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从1995年起,作为调研对象的18个城市确定为进行企业“优化资本结构”的试点城市,到1997年则扩大到111个城市。在111个优化资本结构试点的城市中,1997年破产终结的国有企业675户,被兼并企业1022户,减人增效企业789户,核销银行呆坏账准备金320.5亿元,其中用于破产企业170.35亿元,用于被兼并破产企业90.15亿元。初步统计,1997年底,通过各种就业服务,共分流安置400万下岗职工。
尽管采取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机制、优化资本结构等改革举措,但国有企业经营状况并未改善且在恶化。在全部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亏损总额由1994年的482.59亿元增加到1997年的830.9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由1994年的829.01亿元下降到1997年的427.83亿元;每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创造的利润由1994年的3.59元下降到1997年的1.12亿元。面对这种局面,搞好国有企业,很难全部搞好、搞活,应该抓住少数关键,把影响全局的大企业搞好。
1995年9月,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实行“抓大放小”的改革战略。
20世纪90年代,世纪之交,我国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态势和市场环境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经济制度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经济增长方式开始由粗放型经济增长向集约型经济增长转变;市场性质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经济成分由“国有经济”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转变。
历经20年的国有企业改革虽然在体制与机制转换方面取得成效,国有经济总量也在大规模地扩张。但对于量大面广的国有企业而言,有相当部分还没有完全摆脱旧体制的影响,难以较好地适应变化多端和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因此,面对世纪之交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加之改革中诱发矛盾的不断累积,一些国有企业逐渐陷入困境。
国企改革进入了三年脱困时期。国有企业脱困和改革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国有企业改革本身之外,还涉及市场体系完善、政府职能转变、政府宏观经济政策支持、金融体系改革和社会保障建设等方面,组合出击,力求实现国有企业短期脱困和长期发展的历史任务。
三年脱困期间,以下8个方面的努力逐步见到了实效:加快制度创新步伐,推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宏观经济政策护航,创造良好改革和发展环境;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实施抓大放小,推动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实施债权转股权,改善企业资本结构;加大分流分离力度,建立企业市场退出机制;加快技术进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改善和强化企业管理,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
下一个60年走得更好
国企改革在三年脱困之后的历史,可以说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一段时期。从2002年起,中国经济终于摆脱了紧缩,稳步走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也是在2002年,十六大明确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次年,国资委成立。
国资委成立之后的6年,国企改革一路上扬,终于摆脱了时好时坏的怪圈。
单从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来说,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国有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显著优化,涌现出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形成了一批对地方经济具有影响力、带动力的优势企业。
在国有经济分布范围适度收缩的同时,国有资本逐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目前,在石油石化、航空航天、电力、电信、交通运输、国防工业、重要资源开发、重大装备制造等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占据着主导地位。中央企业承担了我国几乎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提供了全部的基础电信服务和大部分增值服务,发电量约占全国的55%,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占全国的82%,水运货物周转量占全国的89%,汽车产量占全国的48%,生产的高附加值钢材约占全国的60%,生产的水电设备占全国的70%,火电设备占75%。
各地国资委也在采取各种措施,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立足于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效率,力争在更大范围和更广区域内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关键环节、基本公共服务领域集中,不断提高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过去60年,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条件下奠定了基础,在市场经济崇尚竞争的环境下逐渐增强了活力、竞争力。
现在,经过一轮罕见的全球金融危机洗礼后的中国国有企业,有了60年经验和实力的积累,一定会走出更好、更快的下一个60年。
作者系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
法律调查报告第二部分 篇4
2007 年第三季度,针对银行体系流动性偏多、货币信贷扩张压力较大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大调控力度,缓解银行体系流动性偏多和货币信贷扩张压力较大的问题,维护总量平衡。同时,引导信贷结构优化,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快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
一、采取综合措施,加强流动性管理
第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继续搭配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等对冲工具,加大力度回收银行体系流动性。
在公开市场方面,一是加大央行票据发行力度。7月份以来,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因素相对较为复杂,中国人民银行综合考虑外汇占款、央行票据到期、财政库款等影响流动性供给的因素及金融市场环境变化,合理安排操作工具组合与期限结构,共发行央行票据9910亿元,同比多发行1750亿元。9月末,央行票据余额为3.9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0.9万亿元。二是以特别国债开展正回购操作,配合央行票据发行收回银行体系多余流动性。2007年8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从境内商业银行买入了财政部发行的第一期6000亿元特别国债。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启动了以特别国债为质押的正回购业务,搭配使用央行票据、特别国债等工具,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截至11月1日,通过国债正回购操作回收流动性约2300亿元。三是市场化发行央行票据与定向发行央行票据相结合。为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在保持市场化发行央行票据力度的同时,于7、8、9月份三次对部分贷款增长较快、且流动性充裕的商业银行定向发行3年期央行票据3530亿元,既有效收回了流动性,也对信贷增长较快的机构起到警示作用。四是引导央行票据发行利率适度上行。第三季度,随着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上调,3个月、1年期和3年期央行票据发行利率分别上升16、35和32个基点,引导市场利率适度上行,发挥市场利率调节资金供求关系的作用。在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的同时,为提高回收流动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根据流动性管理需要,分别于8 月15 日、9 月25 日和10 月25日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各0.5 个百分点。此外,继续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即对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比例、不良贷款率高于一定比例的金融机构实施较高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9 月份按照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有关标准,对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进行了调整,凡是资本充足率等相关指标达到要求的金融机构均恢复执行正常的存款准备金率,执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家数明显减少。总的来看,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实施以来,在抑制资本充足率较低且资产质量较差的金融机构盲目扩张贷款,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执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积极采取措施筹集资本金、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总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二、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
第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分别于7 月21 日、8 月22 日和9 月15日三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利率三次各提高0.27 个百分点,由3.06%提高到3.87%,一年期贷款利率三次分别提高0.27、0.18 和0.27 个百分点,由6.57%提高到7.29%,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2007 年初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五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累计上调1.35 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累计上调1.17 个百分点。利率政策的累积效应逐步显现:一是融资成本适度上升,有利于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投放,抑制过度投资;二是连续多次加息,有利于引导居民资金流向,稳定社会通胀预期。在物价水平走高的情况下,中央银行提高存款收益水平并努力使实际利率为正,有利于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居民储蓄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储蓄意愿下降速度已明显放缓,在当前的物价和利率水平下,认为“更多储蓄”最合算的居民占比,第一、二、三季度降幅分别为5.6、4 和0.9 个百分点,幅度明显减小。第三季度,储蓄存款余额下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在五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过程中,中国人民银行适度缩小金融机构存贷款利差,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利差在各次利率调整后分别为3.60%、3.51%、3.51%、3.42%、3.42%,利差从年初的3.60%逐步缩小为3.42%,累计缩小0.18个百分点。
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自2007 年1 月4 日正式公布至今整体运行情况良好,其报价的合理性、稳定性不断增强,与货币市场拆借、回购利率的比价关系日趋合理,对市场产品定价的指导作用也愈加明显。货币市场各关键期限品种广泛采用Shibor 为定价基准,新的金融产品不断涌现,其中以Shibor 为基准的利率互换等利率衍生产品成交活跃。
三、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
第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传达宏观调控意图,提示商业银行关注贷款过快增长可能产生的风险以及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引导商业银行合理控制贷款规模与投放节奏;同时,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合理控制基本建设等中长期贷款,严格限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中落后企业的贷款投放,加大对“三农”、就业、助学、中小企业、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的支持,积极拓展中间业务,加强金融产品创新,转变盈利模式。对商业性房地产信贷政策进行调整,严格住房消费贷款管理,重点支持借款人购买首套中小户型自住住房的贷款需求,提高了第二套以上住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
四、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不断深化,新体制、新机制的效能正逐渐体现。改制银行按照国际标准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切实转换经营机制,着力加强内控机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建设,业务转型、流程银行建设和分支机构改革步伐加快。同时,改制银行与战略投资者的合作逐步落实,在全球现金管理、代理行业务、贸易服务等多个领域启动了业务合作。改制银行的服务水平和效益不断提高,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等财务指标显著改进。截至2007 年9 月末1,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13.4%、12.5%和14.4%,不良贷款率分别为3.1%、3.6%、2.8%和2.1%,税前利润分别为914 亿元、755 亿元、838 亿元和226 亿元。
中国建设银行成功发行90 亿股A 股,共募集资金581 亿元,并于2007年9 月25 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至此,四家改制银行全部实现了香港和上海两地上市,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机会,而且进一步支持了境内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中国农业银行改革基础性工作已取得较大进展,有关部门正抓紧做好改革方案设计论证工作。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一是资金支持政策逐步落实,历史包袱得到有效化解。改革试点专项票据已进入兑付程序。截至9 月末,对浙江等20 个省(区、市)辖内的835 个县(市)兑付专项票据548 亿元。随着资金支持政策逐步落1 中国银行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为2007 年6 月末数据。实到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明显改善。9 月末,按照贷款四级分类口径统计,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2938 亿元,不良贷款比例9.2%,分别比2002 年末减少2207 亿元和下降27.7 个百分点。历年亏损挂账余额473 亿元,比2002 年末减少841 亿元。9 月末,资本充足率为10.9%。二是各项业务快速发展,资金实力明显增强。9 月末与2002 年末相比,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各项存贷款分别增长118%和121%,有价证券及投资增长1.6 倍,股金余额增长3.99倍;其贷款占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比重由10.6%提高到12.3%。三是涉农信贷投放大幅增加,农户贷款面稳步扩大。9 月末与2002 年末相比,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农业贷款余额占其各项贷款的比例由40%提高到46%;占全国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比例由81%提高到93%。农户贷款余额1.2 万亿元,农户贷款户数超过7700 万户,农户贷款面达到33%。四是产权制度改革开始起步,法人治理架构初步建立。截至9 月末,全国共组建农村商业银行14 家、农村合作银行97 家,组建以县(市)为单位的统一法人农村信用社1616 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取得成就的同时,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化解历史包袱、改善资产质量的难度明显高于预期;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经营粗放、管理薄弱的状况亟待改善;支持包括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内的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制度性政策尚不完善。实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目标的任务依然艰巨。
五、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快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继续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进一步发挥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同时加快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一是自2007年8月12日起,取消对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的限额管理,境内机构可根据经营需要自行保留其经常项目外汇收入。二是自2007年7月30日起,对主要银行柜台远期结售汇以贴现的方式计入头寸。引导商业银行平盘行为,培育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增大远期市场投机成本,切实减少外汇市场供求压力。三是有序拓宽外汇资金流出渠道。发布有关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允许保险机构运用自有外汇或购汇进行境外投资,将鼓励保险资金走出去与加强风险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稳步扩大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对外证券投资,截至9月末,共批准境外证券投资额度422亿美元,资金汇出累计109亿美元(不包括社保基金)。研究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开展境
党课总结,第二部分 篇5
一 填空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性创造,体现在实践上,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在理论上,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在制度上,就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现在政治上,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
点和优势。
3.(党的领导)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的根本政治保证。
4.(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定党的(历史方位)基础上提出来的。
6.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
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线是(改革开放)。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发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现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上。
12.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
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
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二 选择题
1.由党的(D)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完整表述,党的(E)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A、十四大B、十五大C、十六大D、十七大E、十八大
2.“三位一体”是指(ABC),“五位一体”是指(ABCDE)。
A、经济建设B、政治建设C、文化建设D、社会建设E、生态文明建设F、党的建设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CDE)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A、马克思列宁主义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E、科学发展观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AB)。
A、马克思列宁主义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E、科学发展观
5.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是(ACD)。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三 问答题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什么?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要清醒认识和科学回答三大基本问题,这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对这三大基本问题的认识程度和把握程度,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创新程度、丰富程度和深刻程度。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不断探索和回答这三大基本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五章
一 填空题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2.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马列毛邓三)·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根本组织制度(民主集中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就要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5.“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二 选择题
1.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A)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A政治文明B法治文明C现代文明
2.中国共产党党员标准主要是由(A)决定的。
A.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B.党在各个时期的方针政策
C.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3共产党的党性是(A)的最高表现。
A.工人阶级的阶级性
B.先进分子的先进性
C.革命分子的革命性
4.党的团结的政治基础是(C)。
A.马克思主义B.民主集中制C.党的纲领路线
5.党的团结的思想基础是(A)。
A.马克思主义B.民主集中制C.党的纲领路线.党的团结的组织基础是(B)。
A.马克思主义B.民主集中制C.党的纲领路线
7.推进党的(C)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A.政治B.思想C.作风
三 问答题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需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2.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这些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的基本理论。
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核心和本质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第六章
一、填空
1、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党全部活动的理论体系,是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
度建设)的理论基础。
2、(与时俱进)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品质
3、(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特性
4、毛泽东思想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5、(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6、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7、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8、(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是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主体部分,是相互依存、不
可分割的三个组成部分。
9、党的十八大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
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二、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即(A)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人本主义C、唯心主义D、形而上学
2、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会议上。(B)
A、六大B、七大C、八大D、九大
3、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会议上(B)
A、十四大B、十五大C、十六大D、十七大
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ABCD)
A、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B、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D、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三、问答题
1、入党积极分子如何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党课课本p67)
第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而不是背离马克思主义
第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僵化马克思主义
第三,信仰马克思主义而不是怀疑或否定马克思主义
第七章
一 填空题
1,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2.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描述概括起来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社会成员共
同占有全部生活资料;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彻底消灭了阶级差别和重大社会差别;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国家消亡;劳动已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是生活的第一需要。)
3.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中国国情所做出的全局性、总体性的判断)。
二 选择题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B
A.执政之基B.立国之本C.立党之本D.力量之源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要促进工业化、()同步发展。ACD
A.信息化B.科技化C.城镇化C.农业现代化
3、党的中央委员会每届任期()C
A.8年B.6年C.5年D.4年
4、企业、农村、机关等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C
A.十人以上B.五人以上C.三人以上D.两人以上
5、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党按照()的原则选拔干部AC
A.德才兼备B.以才为先C.以德为先D.任人唯贤
三 问答题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及其具体方面。
答: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主要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五个方面的内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哪八项基本要求?
答: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努力实现哪些新的要求?
答:(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4)人民生活水平全民提高;(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第八章
一 填空
1.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和唯一宗旨是(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能否(自觉地)代表和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是区分工人阶级政党通人和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
4.工人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人民群众的先锋队。
5.党从成立时起,就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
6.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
7.入党积极分子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
二简答
1.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和突出特点是什么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忠实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2.为什么在新形势下要特别强调党必须忠实地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利益,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1)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
2)党的执政地位要求党必须忠实地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
3)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党必须自觉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
旨,做全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
1)从理论上说取决于党的性质和宗旨
2)从实践上说取决于党的实践特质,是党的全部历史的结晶
4.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贯彻落实到党的工作的哪些方面
1)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
2)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
3)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第九章
一 填空题
1.(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2.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3.党的组织机构主要包括党的(中央)(敌方)和(基层)组织
4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四个服从”是指(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5(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6在一般情况下,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5)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
7.党的中央组织有(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以及中央政治局和他的常务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中央书记处)
8.党的各级委员会在处理重大问题是,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
二 简答题
什么是党的组织制度?
答:是以党规党法形式固定下来的有关党的组织原则、组织机构、组织纪律以及各种规章制度的总称。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当的全
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这“四个服从”,是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最基本原则,是对党内政治生活秩序的总概括。
2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都由选举产生。
3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当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他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4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
5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6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要保证党的领导人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同时维护一切代表党和人民利益的领导人的威信。
为什么说民主集中制是我党的根本制度?
答:1实行民主集中制,是永葆我党的性质和完成党的使命的必然要求。
2实行民主集中制,是我党保持思想上和政治上高度统一的必然要求。
3实行民主集中制,是确保我党对革命、建设和改革实施正确领导的需要。
第十章
一、填空
1.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
2.党的纪律的主要特征是(客观性、严肃性、自觉性)。
3.党的纪律又具体分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宣传纪律、保密纪律、经济纪律、认识纪律、外事
纪律)。
4.(党章)是党的最高行为规范。
5.共产党员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
6.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7.党的纪律处分有(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等五种。
8.党员在留党察看期间,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选择填空
1.党按照的原则选拔干部
A.德才兼备B.重德轻才C.重才轻德
2.党之所以有力量,不仅在于它是先进的理论武装起来的、它有政治纲领基础上的统一意志,还在于它在上是一个整体。
A.思维B.组织C.学习的制度,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党的领导活动中的体现
A.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B.个人说了算C.领导说了算
4.党
A.不承认B.承认C.有时承认
5.《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与
A.2003.12B.2004.1C.2004.9
三、问答题
1.简述党的纪律的重要性。
第二,党的纪律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的保证; 第二,党的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有力武器; 第三,党的纪律是巩固当与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条件。
2.党的纪律处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第一,坚持从严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
第二,坚持党员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第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第二部分英语词汇扩充小结 篇6
英语词汇浩瀚如海,如何记忆单词,扩大词汇量一直是英语学习者面对的一大难题。本 单元介绍的构词知识—— 词缀,是掌握记忆单词的一个重要环节。牢记词根可以起到举一 反三的效果。
英语中的词缀包括前缀和后缀。一般而言,前缀只改变词义,不改变词类;后缀主要改 变词类,而不改变词义。英语词汇中由词根,前缀,后缀结合在一起的词很多,占有相当大 的比重。下面将英语中常见的前、后缀列出,供同学们参考。因为在该资料的第四部分还有 系统的词缀词根内容,所以本部分内容是每个同学时间再紧张也必须掌握的。
1. 常用前缀
ab-相反,不如:abnormal 反常的anti-反对,反抗如:antibody 抗体anti-Japanese 抗日的auto-自动,自己如:automatic 自动的autobiography 自传
bene-善,好如:benefit 好处benevolent 仁慈的by-侧,次要,非正式的如:byproduct 副产品
co-, col-, com-, con-, cor-共同如:cooperation 合作contract 合同
correspond 通信
de-否定,除去,非如:decompose 分解
dif-, di-分开,否定如:differ 不同于,区别
dis-不,相反如:disprove 不赞成ex-出,外如: export 出口exclude 排斥
extra-超过,超越如:extraordinary 特别的fore-预先,先前如: forecast 预报
il-表示否定意义如:illegal 不合法的illogical 不合逻辑的im-, in-表示否定意义如:incorrect 不正确的impatient 不耐烦的inter-在----之间,相互如:international 国际的interact 相互作用
ir-表示否定意义如:irregular 不规则的kilo-千如:kilogram 千克kilowatt 千瓦
micro-微如:microeconomic 微观经济学microphone 麦克风
mini-微小如:miniskirt 超短裙
mis-误,坏如:mistake misguide 误导
over-在----上,超出,压倒如:overhead 头顶的overcome 克服
per-十分,完全如:perfect 完美的post-在后,随后如:postwar 战后postpone 推迟
pro-向前,代理如:progress 进步pronoun 代词
re-恢复,再,反对如:redo 再做recall 回忆retreat 撤退
se-分开,分离如::separate 分离select 选出
semi-半,部分如:semifinal 半决赛
sub-下,在下,其次如: subway 地道submarine 水下的super-超级如: supermarket 超市superman 超人
敦笃励志、精勤求学、果毅力行、水滴石穿
松竹考研商城QQ:348771513 http://shop57857641.taobao.com tele-远的如:telephone 电话telescope 望远镜
trans-, tran-转移,转化如: transform 改变transport 运输
un-表示否定意义如:uncommon 不平凡的unconscious 无意识的under-在---之下,低于如:underline 下划线underground 地下的up-向上,在上如:uphold 高举upright 垂直的with-向后,阻止如: withdraw 取回,收回withhold 抑制,阻止
2. 常用后缀
-ability(n.)可---性如:readability 可读性
-able(ad.)能---的,可---的如:admire---admirable 令人羡慕的-ably(ad.)---地如:reason---reasonably 有理地
-al(a.)有---的特性(n.)表示行为,状况如:addition---additional 附加的arrive---arrival 到达
-ality(n.)表示性质,状态如:nation---nationality 国籍民族
-ance(n.)表示性质,状态,行为如:ally---alliance 联盟
assist----assistance 帮助
-ant(a.)有---性质的(n.)---的人如:attend---attendant 出席者
-ar(n.)表示人如:beg---beggar 乞丐
-arian(n.)---的人如:library---librarian 图书馆管理员
-ary(a.)有---性质的如:revolution---revolutionary 革命的-ate(v.)使成为(a.)具有---的(n.)人如:activate 使活动graduate 毕业生
accurate 精确的-ation(n.)表示状态,情况如:alter---alteration 改变
-ative(a.)有---性质的如:compare---comparative 比较的-cy(n.)表示性质,状态如:bankrupt---bankruptcy 破产
-dom(n.)表示性质,状态,领域如:free---freedom 自由
king---kingdom 王国
-eer(n.)表示人如:engine---engineer 工程师
volunteer 志愿者
-en(v.)使成为如:deaf---deafen 便聋
sharp---sharpen 削尖
-ence , ency(n.)表示性质,状态,行为如:emergency 紧急情况dependence 依靠-ent(a.)有---性质的(n.)表示人物如:confident 自信的patient 患者
-er(n.)表人物如:teach---teacher bank---banker
-ery(n.)表示地点,场所如:nurse---nursery 托儿所
-ess(n.)雌性如:act---actress 女演员host---hostess 女
主人
-ety(n.)表性质,情况如:anxiety 忧虑variety 种类繁多
-ful(a.)充满的,有---性质的如:delight---delightful 令人高兴的help---helpful 有帮组的-fy ,-efy ,-ify(v.)使变成如:class---classify 分类satisfy 使满意
-hood(n.)表示时期,状态,资格如:child---childhood 童年
man---manhood 男子气概
-ic(a.)---的(n.)表示人物如:atom---atomic 原子的mechanic 机修工
敦笃励志、精勤求学、果毅力行、水滴石穿
松竹考研商城QQ:348771513 http://shop57857641.taobao.com-ical(a.)---的如:history---historical 历史上的-ice(n.)表示情况,性质,行为等如:serve---service 服务
-ics(n.)表示理论,学说如:electron---electronics 电子学
-ier(n.)从事某一工作的人如:cashier 出纳员
-ion(n.)表示情况,状态如:dictate---dictation 听写
act---action 行为
-ious(a.)有---性质的如:vary---various 各种各样的labor---laborious 勤劳的-ish(a.)似---的如:self---selfish 自私的fool---foolish 愚蠢的-ist(a.)表示---主义或信仰如: social---socialist 社会主义
natural---naturalist 自然主义者
-ive(a.)有---的性质如:attract---attractive 有吸引力的(n.)表示人或物如:detect---detective 侦探
-ivity(n.)表示性质,状态,---性如:act---activity 活_______动,活力
product---productivity 生产力
-ization(n.)–ation(n.)组成,行为,----化如:modern---modernization 现代化-ize(v.)表示使---化如:standard---standardize 使标准化
-less(a.)无---的,不---的如: hope---hopeless 没希望的-logical(a.)-----学,----的研究如:zoology---zoological 动物学的technology---technological 工艺的-ment(n.)表示行为,过程,机构如:agree---agreement 同意
adjust---adjustment 调整
-most(a.)表示最---的如:foremost 最先的-ness(n.)表示性质,状态如:blind---blindness 失明
firm---firmness 坚定
-or(n.)表示人物如:edit---editor 编辑
-ous(a.)有---性质的如:danger---dangerous 危险的-ship(n.)表示关系,资格如:friend---friendship 友谊
member---membership 会员资格
-ward(a./ ad.)向---方向的(地)如:forward 向前backward 向后-wise(ad.)表示方向,方式如: clock---clockwise 顺时针方向地-y(a.)---的,多---的(n.)性质,情况如:rain---rainy 雨天的 wind---windy 刮风的discover---discovery 发现
第二部分:数字印前技术及其设备 篇7
为准确显示颜色,必须对显示器的工作状态、环境条件等进行合理设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色温。不同色温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显示效果。色温越高,画面整体越偏冷色调。色温选择相当于设定参照白点,即相当于无油墨的印刷白纸的观察效果。通常,白点的色温设置与标准观察台照明光源的色温一致。常用的标准色温有D50和D65光源。D50比D65要发暖一些。也有人建议使用D60光源,既没有D50光线那么暖,也没有D65光线那么冷,是比较理想的显示效果。
使用的标准光源应该有较高的显色指数,通常大于95%。标准光源有使用寿命期限(一般为2000小时),超过寿命期限,色温、显色指数会降低,影响显示效果,应及时更换。
②伽马值。伽马值表示图像输出值和输入值的关系。伽马值确定了显示器亮度和阶调值之间的关系。伽马值为1时,表示阶调值和显示亮度呈线性关系。伽马值越大则曲线偏离线性向下弯曲的程度越大。亮度值降低,图像整体偏暗;亮度值提高,图像整体偏亮。
只有R、G、B三个基本色通道的伽马值匹配,才能确保画面整体的灰平衡,不会出现偏色。如果出现偏色或在中暗调区域出现阶调跳变,必须及时调整。
③亮度。亮度设置不但会影响显示效果,而且会影响观察的舒适度。ISO 13406规定了亮度的国际标准,规定液晶显示器的亮度应该等于或大于100cd/m2。显示器亮度会受环境照明亮度的影响,如果环境照明亮度较高,应该将显示器亮度调高,以便显示器获得足够的显示反差。
④环境与照明。数字预打样要求显示器放置在中性灰的环境中,而且没有直射光,周围不要放置有高亮度和高彩度的物品。操作人员衣服最好是中性灰色,如黑色或灰色。显示器最好能有一个黑色遮光罩。
环境照明应该采用规定的标准照明体,如D50或D65光源,而且照度控制在屏幕亮度的10%以内。ISO 3664对印刷技术的观察条件规定是:
①观察台的照明亮度应该控制在500±125lx。
②环境照明亮度应该低于64lx,最好低于32lx。
③显示器白点色温D50,亮度最好高于100cd/m2。
实际应用中,最基本原则是,确保屏幕白场与印刷样品的照明条件相一致。
4.屏幕校正方式
屏幕校正是指对屏幕显示状态进行优化调整。在屏幕最佳显示状态下,创建色彩特征文件(Profile)。使用时,要保持显示器干净。
屏幕显示器校正要定期进行,一般每月至少2~3次。校正方法有软硬件结合校正和纯软件校正。
①软硬件结合校正。主要靠改变计算机显示卡内的Look up Table来产生希望得到的颜色,使用屏幕色度计以及与之配套的屏幕校正软件,将屏幕调整到理想状态并建立相应的色彩特征文件。
校正过程一般是,首先通过屏幕色度计来精确设定显示器的亮度和对比度,以确保显示器最大的色调范围,随后设定白点和伽马(Gamma)值,再通过计算机自动对一组色块的屏幕测试,形成校正后的色彩特征文件。
②纯软件校正。先将显示器的色彩设置为32位真彩色,同时关掉所有桌面图案,再将显示器背景色设为中性灰颜色,通过Adobe Gamma实用程序,校准显示器的对比度、亮度、灰度系数、色彩平衡和白场,以消除显示器色偏,使显示器的灰色尽可能接近中性灰,灰度梯级过渡均匀。并创建色彩特征文件。
5.显示器与数字预打样的国际认证
近几年SWOP(Specifications for Web Offset Publications,卷筒纸胶印出版规范)一直在组织对显示器和数字预打样系统的认证。
印刷源的采集
印刷源的采集是色彩管理十分重要的内容,需要对整个印刷工艺的标准进行数据化和规范化控制,在稳定状态下印刷色靶图表。创建色彩特征文件需要用分光光度仪测量,然后生成能够反映印刷适性的色彩特征文件。色靶图表的颜色色块越多,生成的色彩特征文件精度就越高。目前,使用较多的色靶图表是ECI 2002。
印刷源文件一般分两种。一是使用权威组织推广使用的ICC文件,各厂家都以此为参照,如欧洲印刷市场使用的ISOcoate.icc。另一种是厂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集印刷源文件。
我们就厂家采集印刷源文件加以说明。影响印刷品色彩特征文件的因素主要有3点:
1.胶片输出的标准化
确保照排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显影机稳定,显影和定影情况良好。精心做好胶片输出的网点线性化,保证胶片上的网点值与计算机上的目标值一致。2%的小点要出齐,98%的小白点透亮,实地密度最好为4.0~4.2,片基的灰雾度小于0.05,网点误差不超过1%。
2.PS版输出的标准化
确保晒版机和显影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采用UGRA晒版测试条(或采用布鲁纳尔、FOGRA、GATF等测试条)控制质量。2%的小点要出齐,50%网点要晒浅3%~5%,98%的小白点透亮。
3.印刷网点还原的标准化
规范印刷油墨、纸张、橡皮布以及润版液等材料的标准,并规范合理的印刷适性参数,印刷机处于稳定状态。主要控制以下几个参数:
①印刷实地密度。
②印刷相对反差值(K值)。
③印刷稳定性和墨色均匀性。
④印刷网点增大,各色版50%的网点增大不超过12%。
⑤印刷品叠印率。
通过以上规范的数据化控制,印刷标准的ECI 2002色靶图表,再通过特性化的生成软件和分光光度仪的测量,创建印刷源色彩特征文件,作为数字彩色打样和数字预打样(屏幕软打样)的模拟依据。
使用不同的纸张和油墨印刷,所表现的印刷特征不同,如有光或无光铜版纸、胶版纸所再现的色域大小就不一样,针对不同的印刷条件,需要调用不同的色彩特征文件。
【法律调查报告第二部分】推荐阅读:
法律职业调查报告10-27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法律10-08
法律意识问卷调查报告08-25
农村土地法律调查探讨12-01
法律意识整体状况调查12-15
法律文化问题社会调查报告06-06
2011法学法律社会调查报告09-07
大学生法律调查报告12-20
投资法律尽职调查清单11-05
职校生的法律现状调查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