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并购中的法律尽职调查

2024-11-12

物流企业并购中的法律尽职调查(精选7篇)

物流企业并购中的法律尽职调查 篇1

物流企业并购中的法律尽职调查

随着近年来中国企业并购,特别是外资并购大幕的拉开,并购作为企业投资的一种重要形式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中国经济生活中备受瞩目的一道亮丽的彩虹。但是,在并购过程中,由于购并方的疏忽,往往会导致这样那样的纠纷,并给购并方带来损失。为了尽量减小和避免并购风险,在并购开始前对目标公司进行尽职调查(due diligence)是十分重要的。尽职调查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但有两种类型的尽职调查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是证券公开发行上市中的尽职调查;另一种是公司并购中的尽职调查。前一种尽职调查行为比较容易受到重视,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法律法规对证券公开发行上市过程中各中介机构应承担的勤勉尽责义务有着严格的规定,为了保证自己出具的文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各中介机构会自觉地去进行尽职调查。但在公司并购中,特别是在善意收购中,尽职调查往往不能受到应有的重视。但是,作为能够核实目标公司资产状况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有利机会,尽职调查应当为买方公司所重视并由各中介机构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措施加以落实,以便在并购开始前尽可能地了解更多的事实情况,同时避免对买方公司的利益造成损害。

一、为什么要进行尽职调查

尽职调查的目的是使买方尽可能地发现有关他们要购买的股份或资产的全部情况,也就是那些能够帮他们决定是否继续进行并购程序的重要事实。买方需要有一种安全感,他们需要知晓所得到的重要信息能否准确地反映目标公司的资产和债务情况。

从买方的角度来说,尽职调查也就是风险管理。对买方和他们的融资者来说,购并本身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诸如,目标公司所在国可能出现的政治风险;目标公司过去财务帐册的准确性;购并以后目标公司的主要员工、供应商和顾客是否会继续留下来;相关资产是否具有目标公司赋予的相应价值;是否存在任何可能导致目标公司运营或财务运作分崩离析的任何义务。

卖方通常会对这些风险和义务有很清楚的了解,而买方则没有。因而,买方有必要通过实施尽职调查来补救买卖双方在信息获知上的不平衡。一旦通过尽职调查明确了存在哪些风险和法律问题,买卖双方便可以就相关风险和义务应由哪方承担进行谈判,同时买方可以决定在何种条件下继续进行收购活动。

二、如何进行尽职调查

尽职调查的范围很广,调查对象的规模亦千差万别,从仅有一间房屋的私营企业到办公地点遍及世界各地的跨国企业。每一个尽职调查项目均是独一无二的。

但是,对于一项大型的涉及多家潜在买方的并购活动来说,尽职调查通常需经历以下程序:

1.由卖方指定一家投资银行负责整个并购过程的协调和谈判工作。

2.由潜在买方指定一个由专家组成的尽职调查小组(通常包括律师、会计师和财务分析师)。

3.由潜在买方和其聘请的专家顾问与卖方签署“保密协议”。

4.由卖方或由目标公司在卖方的指导下把所有相关资料收集在一起并准备资料索引。

5.由潜在买方准备一份尽职调查清单。

6.指定一间用来放置相关资料的房间(又称为“数据室”或“尽职调查室”)。

7.建立一套程序,让潜在买方能够有机会提出有关目标公司的其他问题并能获得数据室中可以披露之文件的复印件。

8.由潜在买方聘请的顾问(包括律师、会计师、财务分析师)作出报告,简要介绍对决定目标公司价值有重要意义的事项。尽职调查报告应反映尽职调查中发现的实质性的法律事项,通常包括根据调查中获得的信息对交易框架提出建议及对影响购买价格的诸项因素进行的分析。

9.由买方提供并购合同的草稿以供谈判和修改。

对于规模较小的交易而言,上述程序可以简化。通常,卖方(或者目标公司自身)会自行协助买方获得和审查相关文件资料,而不用聘请投资银行来进行协调工作。卖方可能不会将所有资料放在数据室中,而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买方的要求提供资料。在这种情况下,买方可准备一份详细的清单索要有关资料,直到尽职调查完成以后并且各方已就交易的基本条件达成一致,方可进行并购合同的草拟阶段。

三、尽职调查过程中遵循的原则

在尽职调查开始之前,买方的顾问应考虑以下几点:

1.尽职调查的着重点

当开始一项尽职调查时,买方必须明确其尽职调查的目标是什么,并向其专家顾问清楚地解释尽职调查中的关键点。

2.重要性

买方和卖方的律师要明确在进行尽职调查的过程中什么层次的资料和消息是重要的,并确定尽职调查的过程着重于买方所要达到的目标及从中发现有关法律事项。这一过程将明确可能影响交易价格的各种因素。

3.保密性

在买方开始接触任何资料之前,卖方通常需要涉及尽职调查的人承诺对其获得的资料和信息保密,特别是那些接触秘密信息的人员。但是,保密协议应当允许买方和其顾问就保密信息进行全方位的讨论并提出建议。

4.支撑

在一个大型的尽职调查活动中,买方通常应促使其自己的雇员和顾问及其他专家一起实施调查,更为重要的是,要维持一个有序的系统以确保整个尽职调查过程协调一致并始终专注于买方订立的目标。

四、法律尽职调查的内容和法律尽职调查报告的撰写

1.法律尽职调查的主要内容

通常情况下,法律尽职调查应囊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相关资产是否具有卖方赋予的价值;

2)卖方对相关资产是否享有完整的权利;

3)相关资产有无价值降低的风险,特别是其中是否有法律纠纷;

4)有无对交易标的产生负面影响的义务,如税收义务;

5)隐藏或不可预见的义务(如环境、诉讼);

6)企业/资产控制关系的改变是否影响重要协议的签订或履行;

7)有无不竞争条款或对目标公司运营能力的其他限制;

8)主要协议中有无反对转让的条款;

9)有无其他法律障碍。

下述因素亦应引起足够重视:

1)相关交易行为是否需要取得任何政府部门的批准或第三方同意;

2)目标公司或资产的商业运营是否有法律限制;以及

3)由于购并是否会导致目标公司对员工的任何义务(如养老金/退休金以及技术上的补偿)。

2.尽职调查报告的撰写

在完成资料和信息的审查后,买方聘请的法律顾问将为买方提供一份尽职调查报告。法律尽职调查报告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1)买方对尽职调查的要求;

2)律师审查过的文件清单,以及要求卖方提供但未提供的文件清单;

3)进行尽职调查所做的各种假设;

4)出具尽职调查报告的责任限制或声明;

5)对审查过的资料进行总结,对所涉及的法律事项以及所有审查过的信息所隐含的法律问题的评价和建议。

法律尽职调查报告应准确和完整地反映其所依据的信息。

法律尽职调查有助于交易合约的准备和谈判,对买方来说,在起草任何协议,特别是作出任何保证之前完成尽职调查更为有利。

在调查中发现的风险和法律事项可能影响交易的框架,通过事先察觉风险和法律问题的存在,相关问题可以在协议中得到妥当处理,以免使其在交易完成后成为争议的标的。

物流企业并购中的法律尽职调查 篇2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尽职调查,案例分析

尽职调查是企业并购的基础工作, 财务尽职调查又是并购基础工作的重点。很多公司对并购基础工作偷工减料、草草了事甚至是忽略, 导致了许多并购工作的失败。应该说很多人对财务尽职调查并不熟悉, 购买者看到公司公开的信息和表面良好的运作存在着盲目的信服, 然而被购公司公开的信息有一定的局限性, 企业内部操作相对来说也可能不规范, 账务信息的虚报、不报的现象并不稀奇。因此财务尽职调查就是要通过对获得到的数据挖掘更深的信息, 将风险降低, 实现企业并购价值的最大化。

1 财务尽职调查的必要性

尽职调查, 是指在并购双方公司协商一致的情况下, 中介机构对目标公司进行财务、法律、资源 (包括技术、人力等) 以及其他影响并购风险和价格的方面进行一系列的综合分析。

财务尽职调查是在并购过程当中最常遇见的。本文谈论的焦点是财务尽职调查在企业并购中的应用, 为投资者规避财务风险和运营风向提供有效依据。财务尽职调查重点是在调查中了解目标企业的负债情况、内部控制、资产质量、经营管理;谨慎的预测目标企业的未来前景, 以减小公司在并购活动中的失败可能性也可以节约成本。

在现有的会计记账准则下, 财务报表是不可能反映出来企业的全部理财动作。财政部实行的规定, 对或有事项, 企业一般不确认, 只对有可能导致经济变化的事项在财务报表中披露出来。但对于财务尽职调查必须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 才能避免并购后的财务风险。了解与财务有关联的内控机制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与分配。看是否各级财会人员分工协作且具有专业素质。了解目标企业在期末时的收入情况, 固定资产是否与账面相符, 无形资产是否有抵押、可使用年限等相关情况。查看目标企业的收入与支出, 或有事项等来解析目标企业的发展前。主要了解被并购企业的债龄和债务, 或有负债需要多加注意。调查目标企业在纳税方面是否做到规范、合法且完整。将这一系列问题了解清楚, 才会便于拿出合理有效的并购方案。

2 财务尽职调查关注的重点

2.1 内控机制

内部控制制度不仅有助于调查人员了解目标企业的企业文化, 还为评估目标企业的财务风险起到重要参考作用。可以避免在并购活动进行时产生职责分配的不明确, 以及责任相互推诿的现象。

内部管理控制是贯彻执行经营宗旨与决策, 保证经营活动的效率、效果, 完成经营目标的相关控制;内部会计控制是确定会计信息的切实合理性, 财产物资的安全性, 加强财务活动完整全面性有关的控制。

2.2 财务报表关注内容

2.2.1 收益质量关注点

首先要注意的是企业近3年销售量、毛利率及成本数据;产品在市场的分布和主要的销售客户群, 并查看其利润的稳定性与持久性;其次调查小组人员应分析有关费用近3年的趋势走向, 并了解其形成的原因;同时还要查看企业的营业成本, 如有上升或下降, 调查组要究其原因。

2.2.2 负债关注点

负债方面的调查和资产一样重要, 如果未被调查人员及时发现漏洞, 不仅会虚增并购成本还会增加并购方完成交易后的负担, 甚至引发并购方的财务风险。这里无疑是财务陷阱频繁发生的地方。调查人员应该取得目标公司的明细表, 清楚应付账款的周期和供应商的情况。还应查看贷款合同, 确认是否已经足额提取, 并已经入账。最主要还应查看企业有未入账的负债情况, 通常目标企业为了自身利益考虑, 不会主动披露。税金的申报也是调查的一项, 少报、漏报、虚报等情况也会为并购后的企业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2.2.3 现金流量关注点

目标企业的现金流量越正常越稳定, 目标企业的财务风险就会越小, 资信水平就会越高。相反, 会加大企业在财务方面的风险, 甚至还会发生因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而迫使企业“黑字破产”。

现金流量的良好与企业发展的收入利润相匹配。调查目标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 应对近三个年度的现金流量净额进行编制, 对比测算, 判断出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潜在风险。因此现金流量的高低可以体现出一个企业财务管理的实力和持续经营的水平。

2.2.4 资产质量关注点

财务尽职调查要从资产的质量方面进行深层次探究, 分出优资产与劣资产, 使并购估价更贴切, 为并购的合理方案提供真实依据。

3 财务尽职调查案例分析

3.1 案例背景介绍

3.1.1 企业简介

H公司是Z市一家合成农药生产厂家, 成立于2006年5月, 注册资本8000万元人民币, 准备上市。J公司的生产规模是Z市最大的民营企业, 是一个与农民、农村、农业紧密相连的深加工龙头企业, 是Z市重要的工业支柱产业。

H公司主要产品有19个品种的农药, 主要用于农作物。J公司主要生产由玉米制造的食用酒精、DDGS饲料, 兼营与其产品生产及销售有关的运输劳务。

3.1.2 并购动机

H公司是一个独立企业, 集销售和生产为一体, 可以资助科研、测试及生产;H公司欲继续寻求生存, 但股东年事已高, 有心无力, 近几年因管理不严以致员工懈怠, 导致市场开发难度大, 虽企业营业额稳步上升, 但长远来看勉强维持, 于是H公司股东商议急需实力雄厚的企业注入资金, 提供市场资源。H公司看好J公司董事的管理才能和J公司的经营前景, 与其商议并购。

J公司准备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抢占市场份额, 形成产业链, 稳固资金流的需求, 从而增加企业竞争能力。J公司认为既可购买到所需技术, 又得到了生产所需的机器设备, 还节省了相关职工的培训成本, 可谓一箭三雕。因而H、J公司达成了初步的并购意向。

3.2 案例分析过程

3.2.1 内部控制

(1) H公司内部管理控制。

公司并购会对公司结构产生冲击, 由于H公司是一家单体公司, 且H公司的管理层分配大致与J公司相同, 不会出现制度决策失衡及整合不力, 由J公司的董事会制定并购战略, 监事会进行监督。

(2) H公司内部会计控制。

H公司的财务人员共4人, 核算相对来说较简单, 包括财务总监、财务经理和财务副经理 (会计) 和出纳。又由于H公司会计任用自家亲戚, 在行为和记账上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 同时还存在财务人员一人多岗的情况, 限制了其职责分离的程度。

3.2.2 收集调查数据

由于H公司与J公司的并购活动属于善意购并, H公司表示对J公司的财务尽职调查工作能够接受并支持。调查人员进入H公司以后, 采用询问关联管理人员、审阅近两年的财务报表和相关资料的讨论分析等途径来完成本次财务尽职调查任务。

3.2.3 分析收益质量

从H公司提供的比较利润表可以看出, H公司的毛利率上升, 意味着H公司的运营状态良好, 财务状况合格, 核心竞争力处于提高水平, 销售的回款能力也能让J公司认可。

由于主营业务收入远大于营业外收入, 说明H公司业务收益质量较好, 调查人员在市场调研中发现H公司的主打产品在市场开发上很有力度。H公司利润表截取见表1。

3.2.4 分析资产质量

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逐年增加, 且增加额过大, 说明H公司资金被占用的情况比较严重, 据了解应收款项的回收速度不高, 存在付款方有意拖延的现象。

经过财务尽职调查人员进一步调查, H公司的固定资产———机器设备大部分都过于老化, 生产能力缓慢。这无疑增加了J公司的并购风险, 经协商决定H公司同意这些机器设备不作为评估范畴。在调查固定资产的完整性时, 未发现H公司存在固定资产未入账的情况, 累计折旧都如期计提, 没有未入账折旧额。

无形资产包括商标权、专利权、土地使用权等。调查无形资产的完整性时, 发现2012年的待摊费用未摊销, 使资产增加, 利润表中的费用减少, 增加了当期未分配利润, 所得税等数据也相应增加。调查小组在调查无形资产时也对土地使用权、商标权等项目进行查核,

根据使用的年限计算H企业的年末摊销都有正常记录。调查小组只将有出入的写入调查报告中。H公司资产负债表截取见表2。

实收资本为股东们出资构成, 总金额为0.8亿元, 2012年和2013年两年均有盈利且有明显的增长。净资产合计逐年增加, 呈上升趋势。经计算H公司股东权益的增长幅度低于资产总额的增长幅度, 说明企业规模扩张的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于负债的规模上升, 进而推断H公司的资金实力相对降低, 偿债的安全性也会下降。经与H公司协商, 将所调查到诸如此类的分析, 都在尽职报告中体现。

3.2.5 分析负债情况

H公司的资产负债率:21.23% (2012) 、23.32% (2013) , 资产负债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但<50%的比率还是存在疑虑。经调查人员了解, H公司的息金负担较重, 那么报表上应该有未记录的或有负债, 发现H公司存在租赁费未入账的情况。根据租赁合同测算每年应付租赁款3, 360, 000 元, 但H公司在2012 年和2013年既未确认费用也未确认负债。对于这一事项的发现, 经过与H公司确认后, 在财务尽职调查报告中予以披露。

3.2.6 分析现金流量

财务尽职调查小组通过对现金流入的结构分析发现H公司依靠经营活动获取的现金比例很高, 这让J公司很满意H公司现处的市场地位, 但想要继续开发市场H公司表示无从下手, J公司决定并购后产业结合, 开发新市场, 抢占市场份额。H公司现金流量表截取见表3。

财务尽职调查小组通过对现金流出的结构分析发现H公司将大量的资金用在了经营活动上面, 而用在筹资活动的资金较少, 说明H公司处于投产期。考虑到并购后H公司仍需大量资金购买机器设备和支持研发活动, 但未来所生产的产品是否适应市场需求、市场占有率是否会有所增加, 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这无疑增加了并购风险。

3.3 案例小结

H公司的销售在市场上有一些影响力;应收账款增大导致公司的资产流动缓慢, 必会为企业并购后遗留资金运转的隐患;并购同时可以获得土地使用权, 利益可观;设备老化, 需重新购置, 虽不计入并购成本, 但仍会增加并购后的前期成本;未确认的负债已在报告中披露, H公司现处于投产期, 负债规模也日益增大, 如果并购后不及时处理好, 加上并购后的资金流减少, 很可能会产生负债风险。

上述情况财务尽职调查小组将详细叙述在财务尽职调查报告中, 将这些可能增大并购方财务风险的潜在因素在财务尽职调查报告中予以说明, 为并购方做出决策提供依据。

4 结论

实践证明并购动机是指导财务尽职调查的根本。设计越健全、实施越有效的内部控制将越有助于财务尽职调查人员找到真实、准确的数据, 减少工作量;相反则会加重财务尽职调查人员的负担。财务报表是财务尽职调查人员关注的重中之重, 在实践中由于时间成本和效率原则可以结合并购动机有选择的进行深入调查。其中, 资产质量和负债情况往往决定着并购的交易成本, 是财务尽职调查人员需要重点把握的地方;收益质量既说明目标企业的过去, 也可以初步预测目标企业的未来, 它和现金流量分析是尽职调查人员做成长性和可持续盈利能力分析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唐坤.企业并购中的财务尽职调查研究[J].商业会计, 2013, (4) .

[2]张琦.企业并购财务尽职调查的内容和方法[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2, (3) .

物流企业并购中的法律尽职调查 篇3

【关键词】财务尽职;调查审计;企业并购

企业并购活动是我国市场经济行为中较为普遍的现象,企业并购活动的正常进行,有助于竞争力强的企业通过合法手段获得更高的市场空间和更大的企业规模。但是且有并购活动比较复杂,很容易受到市场风险的考验,因此必须对并购目标企業财务状况进行详细的尽职调查审计,以确保企业并购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企业财务尽职调查审计工作的设计

1.审计财务尽职情况的方案设计

企业的财务尽职调查工作主要对企业的工作审计情况和经济效益统计情况由专业的企业专职财务人员进行,在当前许多的企业并购活动中,一些企业对被收购的企业的财务尽职调查工作非常宽松,缺乏严谨的调查态度,一些企业对并购活动的尽职调查审计工作缺乏必要的监督,很容易从造成调查过程中的腐败现象。由此在对企业财务尽职调查审计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要注重尽职调查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要对财务尽职调查审计的方案的主要思路进行探究,使财务尽职调查审计的方向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的现实要求。在对被收购企业的调查中,要注意财务尽职调查审计工作的程序是否合理,调查的内容是否涉及被收购企业的商业机密,要详细的对被收购企业的运营资格和经营模式等重要内容进行调查研究,确保企业并购过程合乎当地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对被收购企业的基本情况掌握充分的调查研究数据之后,再按照法律的规划,科学的对企业财务尽职调查审计工作进行高标准的方案设计。

2.财务尽职调查审计的方法的设计

企业的并购过程中,要对企业尽职调查设计的工作流程进行科学的制定,要在调查开始之前,明确各调查团队的具体职责,采取责任到人的模式对调查团队进行规范,确保每一位调查工作人员保持高度的自律意识,要对被收购企业的财务尽职调查审计工作采取多种多样的调查方法,及时制定出财务尽职调查审计工作的总体规划,对被收购企业的财务尽职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调查审计,要积极对调查审计结果进行实践考量,观察被收购企业的财务尽职情况在实践中的影响,以此判断被收购企业的财务尽职情况。另外,企业要根据被收购企业的财务尽职情况及时制定应对措施,保证企业并购工作的正常进行。

3.财务尽职调查审计的具体环节设计

财务尽职调查审计的具体环节的设计对防止企业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财务尽职调查审计的具体环节设计也是财务尽职调查审计工作方案设计的最重要的步骤,企业的调查审计部门,要及时的对被并购企业的经营模式和效益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对调查审计工作的每一项环节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并且根据被调查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企业财务尽职调查审计工作的具体操作环节,以科学的方法对企业财务尽职调查审计工作进行环节的设计,并购企业对被并购企业的财务尽职调查审计工作,有助于掌握并购工作所必须的资金信息,确保企业财务尽职调查审计工作顺利高效的进行。

二、企业财务尽职调查的意义

1.并购企业规避金融风险

对被收购企业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充分,是发生企业并购风险的最主要原因,进行科学的企业财务尽职调查审计是使企业并购活动有效规避风险的最后主要方式。只有对被收购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运营情况具备充分的调查研究之后,才能够使收购企业准确掌握收购信息并制定出合理的企业并购方案。财务尽职调查审计工作的并购企业风险防控在基础,在许多企业并购活动中,被收购企业往往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需求,对本企业的缺点进行掩盖,提交的并购活动财务信息不尽真实,并且对被收购普企业的违法现象进行掩饰,这使得并购企业很难及时准确的获得被并购企业的资产价值和社会价值,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并购企业的经济风险,并购企业对被并购企业进行专业化的财务尽职调查审计对认清被并购企业的资金现状和运营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对并购企业有效的规避金融风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并购企业认清被收购企业的价值

被并购的企业的实际价值除了展现在收购方案中的以外,还有许多隐藏的内在价值。被并购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这些都是企业长远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但是在企业并购活动中,这些有利条件却无法被科学的量化从而在并购协议中展示出来,并购企业对被并购企业实施收购后,必然会重视被并购企业的长远发展利益,这使得并购企业在并购活动之前就需要对被并购企业的其他隐藏价值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及时的对被并购企业的隐藏价值进行开发利用。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往往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不同,对被并购企业的隐藏价值的判断也采取不同的标准,这会使得企业并购过程中的并购方案上所呈现出来的被并购企业实际价值存在差异,但是被并购企业的隐藏价值毕竟是并购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巨大动力,必定会引起并购企业的高度重视,因此对被并购企业进行财务尽职调查审计,会对并购企业了解被并购企业的内在价值具有重要作用,专业人员对被并购企业的隐藏价值进行认真地调查研究,会对被并购企业的内在价值进行充分的了解,有助于并购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规划的制定,企业财务尽职调查审计对并购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并购制度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3.确定并购工作的实际价格和条件

企业并购工作的核心问题就是企业并购的价格和并购条件,企业并购谈判过程的双方往往对企业并购的价格非常重视,谈判的主要话题往往都集中于价格的探讨,企业的并购价值往往不能仅仅根据企业现有的固定资产情况进行判断,还要充分考虑被并购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和实际经济效益。因此,实施对被并购企业的财务尽职调查审计,对被并购企业可能存在的债务情况和不良资产进行充分的了解,可以作为并购企业在价格谈判过程中的重要条件,使被并购企业大幅度降低企业被收购的资金额度,从而提高并购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

4.企业并购方案的设计

被并购企业为了抬高必购价格和并购条件,会对自身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掩盖,因此并购企业采取对被并购企业的财务尽职调查审计,对并购企业及时掌握并购活动所必须的信息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被收购企业的财务尽职调查审计,并购企业可以准确掌握被并购企业的经营缺陷和管理漏洞,切实避免并购过程中的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对被收购企业实行财务尽职调查审计,也有助于双方企业认清并购活动中双方在法律层面上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应该承担的义务,对并购活动整体方案的制定提供法律意义的保障。对负责的企业并购活动的并购方案的制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企业并购活动是我国当前市场经济领域的重要活动之一,并购企业对被并购企业的财务尽职调查审计工作,是保障企业并购活动正常进行的基础,财务尽职调查审计工作的进行,为我国企业并购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坚实的保障,对未来我国企业并购活动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张琦.企业并购财务尽职调查的内容和方法[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4(03).

[2]唐万明.如何做好企业并购的尽职调查[J].开放导报,201401).

并购中的尽职调查律师操作指引 篇4

(1)为充分发挥律师在企业并购中从法律上发现风险、判断风险、评估风险的独特作用,引导律师高效、高质地完成企业并购的尽职调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及律师行业公认的律师执业准则、惯例制定本指引。

(2)本指引是为了规范律师事务所和律师从事企业并购之尽职调查法律业务的执业行为,保证尽职调查的质量、效率,并明确执业责任。

(二)基本规范

(1)律师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遵守律师执业道德和执业规范,诚实守信、勤免尽职、审慎严谨。

(2)律师应严守所知悉的委托人、目标企业及执业中所知悉的其他相关方的商业秘密,并不得利用所知悉的商业秘密为律师本人、律师事务所及其他人谋取利益。

(3)律师从事企业并购的尽职调查法律业务应当具备相应服务的专业能力,包括必备的法律专业素质及企业并购运作、财务会计、企业管理、劳动人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4)律师从事企业并购的应当在委托人授权范围内依照本指引的要求,不受其他单位或个人的影响和干预,独立工作,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5)律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后应指派具备要求的律师承办,实习律师(含助理律师或律师助理或其他辅助人员)不得独立承办,但可协助律师完成相关的工作。

(6)律师从事尽职调查法律业务,不得有下列行为:①严禁建议或协助委托人或目标企业从事违法活动或实施虚构事实的行为,只能对委托人要求解决的法律问题进行法律分析和评估,并提出合法的解决方案。②严禁亲自及协助或诱导委托人弄虚作假,伪造、变造文件、资料、证明等。③严禁向委托人及监管、审批机构等提供律师经合理谨慎判断怀疑是伪造或虚假的文件、资料、证明等。

(7)对于委托人要求提供违反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服务,律师事务所及律师应当拒绝并向委托人说明情况。

(8)律师事务所和承办律师应如实、准确、完整地向委托人披露尽职调查所获得的信息,并做出适当的法律分析与评估,不得故意隐瞒、遗漏 主要信息或做虚假陈述。

(9)律师应当与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密切配合,通过专业分工协作和充分的业务沟通,共同保障受托法律业务的顺利进行。

(10)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调查所取得的文件、资料、证明的分类归档及查阅制度,尽职调查报告、法律意见书等法律文件制作的内部审核制度,以及内部质量保障制度。(11)律师应当及时、准确、真实、完整地就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工作记录,在工作中获取的相关文件,会议纪要、谈话等资料制作工作底稿。

(12)律师应当对承办尽职调查业务过程中重要的往来电子邮件和电子版式的法律文件进行书面备份。

(13)如涉及其他司法管辖区域的尽职调查及法律分析与评估等法律事务,律师事务所和承办律师可以建议委托人聘请在该司法管辖区域具备相应资格,且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具有相应的经验和能力的境外律师事务所和律师提供服务。

(三)尽职调查的程序之一–接受委托

(1)律师承办尽职调查法律业务必须经由其所在的律师事务所统一接受委托,统一指派。律师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或名义私自接受委托。

(2)律师事务所可以单独就尽职调查法律业务接受委托,也可以在接受其他法律业务的委托中包括尽职调查的服务,或所接受的其他法律业务委托中必然连带产生尽职调查的法律服务内容,或尽职调查为完成所受委托法律服务的前置程序。

(3)律师事务所应就委托进行尽职调查的目的、目标企业的基本情况、服务内容等与委托人进行充分的沟通,并做出能否承办及是否接受委托的决定。(4)律师事务所同意接受委托的,应由律师事务所负责人或授权代表签订委托合同、办理委托手续。接受委托后,如无正当理由,律师事务所不应中途解除委托。

(5)委托合同的内容由律师事务所和委托人协商确定,并由双方签署并加盖公章。委托合同应必备的实质性内容为:承办律师、委托事项、服务范围、工作方式、工作成果的形式及交付、双方权利义务、服务期间、律师费用的数额及支付方式、违约责任、合同变更和解除、争议的解决。

(6)律师事务所及律师可以在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拒绝或解除委托人的委托,但应书面告之委托人。委托人要求律师事务所或/和律师为其提供违反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规定的服务;②委托人故意或重大过失地隐瞒重要事实或遗漏重大事实;③委托人要求律师事务所或/和律师使用违反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规定的方法、手段为其提供法律服务;④委托人利用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从事违法违规活动;

(7)律师事务所或/和律师拒绝解除委托后应及时整理案卷资料、文件和证明,并及时撰写项目总结报告后归档封卷。

(四)尽职调查的程序之二–调查前的准备

(1)律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后要及时组成律师尽职调查工作小组,明确分工和责任,保证能依委托合同约定的时间展开工作。(2)承办律师应根据委托合同的约定、目标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工作方案,并及时与委托人通报。

(3)承办律师应在正式开始工作前根据委托合同的约定、目标企业的具体情况拟就适用的调查提纲及问卷清单。

(4)了解并购的目的、基本要求、目标企业出售的原因及最基本情况。

(五)尽职调查的内容

1.目标企业的主体资格、并购的授权与批准的审查

(1)目标企业的设立审批、申请文件及登记文档、营业执照、验资证明(报告);

(2)目标企业登记事项,历次变更、变动情况的合法合规性;

(3)目标企业成立以来的合并、分立、变更及重大改组、重大投资行为;

(4)目标企业年审情况及是否有影响目标企业合法存续的重大法律障碍,如吊销、注销;

(5)目标企业经营中依法应取得的资质、认证、特别许可等是否已合法取得及是否仍合法有效;

(6)本次并购交易是否已取得合法有效的授权和批准,对并购条件是否限制性要求。2.目标企业股权结构和股东出资的审查

(1)目标企业当前的股权结构及合法性;

(2)目标企业股权结构的变革过程及其合法性;

(3)目标企业股权是否存在争议、混乱、矛盾与不清晰;

(4)目标企业各股东出资是否符合在工商部门备案的章程的规定,包括:①出资方式;②出资比例与数额;③是否有虚报注册资本或虚假出资情况;④出资是否被抽逃、挪用;⑤用于出资的有形财产的权属;⑥用于出资的有形财产是否经评估作价;⑦用于出资的有形财产是否移交及过户;⑧用于出资的无形资产的归属及权属证书;⑨用于出资的无形资产的类别;⑩用于出资的无形资产的剩余有效期;B11 用于出资的无形资产评估作价;B12 用于出资的无形资产移交及过户;B13 有无出资争议,有无用于出资的有形、无形资产的权属争议,有无潜在出资诉讼或仲裁;B14 用于出资的有形及无形资产是否被抵押、质押、目前状况;B15 出资是否履行了法定手续。

(5)目标企业对外投资情况包括:①设立分公司情况;②投资参股子公司情况、出资额、所占比例或股份;③投资控股子公司情况、出资额、所占比例或股份。

(6)目标企业股本变动及相应合同、章程、决议、批文、变更登记情况;

(7)目标企业及其关联企业的兼并、分立、合并、破产、清算情况。3.目标企业章程的审查

(1)章程内容的合法性、完整性,现行章程及曾生效的章程;

(2)章程是否履行了必要的批准手续及是否在公司登记机构登记备案;

(3)章程内容中是否有反收购条款,如有,则查明具体内容;

(4)章程内容是否有所变化、变化是否合法及是否履行了相应手续;

(5)章程内容是否有超级多数条款,并评估其意义;

(6)章程内容是否有董事会分期、分级选举条款,禁止更换董事条款,并评估其意义;

(7)章程内容是否有特别授权条款,并评估其意义;

(8)章程内容是否有特别程序条款,并评估其意义;

(9)章程内容是否有影响企业并购的其他特别规定,如高薪补偿被辞退的高管人员、股东权利计划等。

4.目标企业财产权利的审查

(1)目标企业土地使用权性质、使用权归属及证书与实际是否相符;

(2)目标企业房产权归属及证书与实际是否相符;(3)目标企业主要机械设备、设施的相对性及与实际是否相符;

(4)目标企业专利类别、数量、权属、存续及剩余有效期;

(5)目标企业商标类别、数量、适用大类、权属、存续;

(6)目标企业版权类别、数量、权属、存续;

(7)目标企业其他无形资产情况;

(8)目标企业资产抵押、质押情况;

(9)目标企业租赁的性质、类别、期限;

(10)目标企业车辆类别、产权归属、年检、车况及使用年限、保险;

(11)目标企业其他财产的清单、产权归属现状等;

(12)目标企业财产保险情况;

(13)目标企业经营性资产评估报告;

(14)目标企业财务会计报表、资产评估报告。

5.目标企业重大合同及债权债务的审查

(1)目标企业重大合同的主体及内容的合法性、有效性;(2)目标企业重大合同在目标企业控制权改变后是否仍然有效或合同约定是否产生变更;

(3)目标企业重大合同中是否存在纯义务性条款或其他限制性条款;

(4)目标企业重大合同有关解除、终止合同的约定对并购会产生何种影响;

(5)目标企业对外担保合同的具体情况及主合同履行情况;

(6)目标企业债权的性质、合法性、有效性、数量及实现债权的障碍;

(7)目标企业债权质量状况;

(8)目标企业债务性质,合法性、有效性,数量及履行情况;

(9)目标企业债务偿还期限、附随义务及债权人对其是否有特别限制;

(10)目标企业贷款文件、贷款数额、还款期、愈期利息及罚金情况;

(11)目标企业外债情况、合法性、批文及登记证明;

(12)目标企业外债担保文件、履约保证书情况及批准登记手续;

(13)目标企业资产抵押、质押清单及文件、债务履行情况;

(14)目标企业负债是否已被追索、是否已被提起诉讼或仲裁、是否有潜在的重大诉讼或仲裁;(15)目标企业及分支机构、子公司财产保险情况(包括保险人、险种、保额、有效期、保险范围、理赔额)、正在进行及可能的保险索赔或争议。

6.目标企业争议与解决情况的审查

(1)目标企业是否有已发生法律效力的法院判决、裁定、调解书或仲裁裁决,案由、目标企业的地位及执行情况;

(2)目标企业是否有正在进行的法律诉讼或仲裁,诉讼地位、仲裁地位及案由、可能的结果;

(3)目标企业是否有潜在的重大诉讼、仲裁及其案由、地位及可能的结果;

(4)目标企业是否有因为环保、税收、产品、责任、劳动关系等原因而受到相应行政处罚、执行情况;

(5)目标企业是否有因环保、税收、产品责任、劳动关系等原因而正在接受相应行政调查,调查进展情况及可能的结论和处罚结果;

(6)目标企业是否有因环保、税收、产品责任、劳动关系等原因而被进行相应调查和处罚的潜在可能性,可能的结论及处罚结果;

(7)目标企业正在进行的或已受到警告的政府调查(国内外)情况,有关文件,已做出的有强制力的决定、裁定、执行令等;(8)目标企业与他人自行和解、调解、协议取得或放弃的权利、主张、要求或禁止进一步行动的情况;

(9)目标企业所收到的有关主张目标企业有专利、商标、著作权等侵权行为、不正当竞争和主张目标企业违法、违规的函件等。

7.目标企业组织结构及治理结构审查

(1)目标企业内部结构关系;

(2)目标企业内部相关职能部门及职能划分、相互关系、负责人情况;

(3)目标企业内部治理结构设置、职能权限、相互关系、机构运行及负责人情况;

(4)目标企业是否有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机构、具体情况及经营运行和财产状况;

(5)目标企业近三年来主要(重大)决策在程序上和实体上的有效性及相关文件;

(6)目标企业股东大会(职代会)、董事会(经理办公会)、监事会及其规范运作情况;

(7)目标企业股东、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管层人员情况;(8)目标企业的独立性,包括:①人员的独立性;②财务的独立性;③机构的独立性;④业务的独立性;⑤资产的完整与独立性。

(9)目标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重大变化及主要管理体制的变动;

(10)目标企业附属机构、控股子公司、参股子公司、分公司、办事处、独立核算的业务部门及其下设机构情况。

8.目标企业人力资源状况

(1)与目标企业有劳动合同关系的职工人数、劳动合同的期限、岗位分布及现状;

(2)目标企业可分流人员范围、数量及构成;

(3)病、残、离、退职工的数量,目前状况及相应协议和执行情况;

(4)目标企业的三险一金是否按时足额缴纳;

(5)目标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费是否按时足额发放,是否建立并持续缴纳失业保险金,是否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6)目标企业事实劳动关系及交叉劳动关系情况;

(7)目标企业需新签、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关系的情况;(8)目标企业职工与企业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后,社保关系是否已接续好,相互间债权、债务关系状况及是否已解决;

(9)目标企业停薪留职、内退、请长假、长期学习、参军入伍、挂名、自谋职业、因私出国、女职工“三期”职工数量及目前状况;

(10)目标企业职工持股、管理层持股状况;

(11)目标企业职工激励计划情况、职工福利制度计划安排;

(12)目标企业职代会(工会)建立及运作情况;

(13)目标企业劳动卫生、劳动安全、劳动保护、劳动保险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

(14)目标企业职工住房制度改革情况;

(15)目标企业劳动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执行情况,有无处罚,有无潜在处罚的可能性。

9.目标企业的关联交易与同业竞争

(1)目标企业关联交易数量及现状,对目标企业的影响、制约、辅助程度;

(2)目标企业关联交易、关联方的情况;(3)目标企业关联交易的合法性、交易条件的公允性;

(4)目标企业是否有关于消除或避免同业竞争的协议、承诺;

(5)股东间、股东与目标企业间、股东与目标企业客户间的关联交易。

10.目标企业技术、环保、产品标准及获奖

(1)目标企业产品(服务)的技术含量大小、技术敏感性、产品(服务)对技术的依赖程度;

(2)目标企业拥有的技术的性质、来源、权属;

(3)目标企业使用的非自有技术的性质、来源、使用条件及期限;

(4)目标企业开发新产品的人员能力、设施、设备情况及科研组织情况;

(5)目标企业环保标准、排污和治理情况;

(6)目标企业目前实行的产品质量标准、级别及质量控制与检验系统;

(7)目标企业所获的技术奖项、级别、类别等情况;

(8)目标企业特许经销保护、广告与促销、客户情况、竞争战略与评价、销售方式。

11.目标企业税费征、减、免等优惠情况(1)目标企业税务登记证、登记机关及验证情况;

(2)目标企业应纳税的税种、税率;

(3)目标企业各纳税申报表及完税证明;

(4)目标企业其他税收优惠的依据、证明文件及实施情况;

(5)目标企业财政补赔优惠的依据、证明文件及实施情况;

(6)目标企业社会保障金交纳情况。

12.目标企业的经营与业务情况

(1)目标企业的经营状况、业绩、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

(2)目标企业主营业务的分类、比重、市场情况;

(3)目标企业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的比例分类与现状;

(4)目标企业的经营是否有或可能会发生政府或法律、法规上的限制和/或管制;

(5)目标企业的主要产品状况、主要构成、国内外主要厂家生产状况、产品销售率。

(六)尽职调查的渠道与方法(1)取得目标企业的配合,调阅目标企业的档案资料及其他文件文字材料;

(2)约见目标企业的管理层或业务人员配合调查有关情况,并制作谈话笔录;

(3)通过互联网、纸质媒介公开披露的有关目标企业的宣传介绍及其他资料等;

(4)提交经过精心设计的适合调查工作完成的《问卷清单》;

(5)根据目标企业提供的线索、信息以及其他渠道进行调查;

(6)通过目标企业注册登记机关调查目标企业的成立、变更、年检、注销、吊销等情况;

(7)通过相应的主管机关调查不动产的转让、抵押和权益的质押等情况;

(8)通过目标企业所在地政府及所属相关职能部门调查;

(9)通过目标企业聘请的中介机构调查;

(10)通过目标企业的债权人、债务人调查;

(11)律师可以依法通过收集文字资料、约谈并记录,走方、查阅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档案;(12)与相关方核对事实

(13)实地考察

(14)委托其他律师事务所、相关专业机构进行调查。

(七)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1)调查所取得的应是原件、正本、不是原件的或原件不便保留在律师卷中的,应及时将复印件、传真件、副本、节录本与原件、正本核验,并由提供人在复印件、传真件(非热敏传真纸)、副本、节录本上签字或盖章,或以其他方式确认,以证明复印件、副本、传真件、节录本与原件、正本相一致。

(2)对于重要但短少相关有效证据支持的事实,应当取得相关单位或人员对该事实的书面确认,律师应在尽职调查报告中说明此情况。

(3)对于特殊事项应进行公证、见证,并通知有关单位及人员办理。

(4)建立文件资料、证明等的交接清单,签收工作,严格遵守交接要求,并保管好所收到的文件、资料、证明等,建立并严格遵守借阅、复制规定。

(5)律师对所提供的文件、资料、证明等的确认应注意:①由谁提供、来源;②形成方式和过程;③签发或签署的时间;④以何种载体存在或保存;⑤是否获得确认;⑥内容和形式;⑦资料之间的内在联系;⑧资料要证明的事实。(6)对以电子文本、电子邮件等形式由律师提供的文件、资料、证明等,律师必须进行备份归档,并应当转换成纸面形式,由提供人或相关人员签字或盖章确认。

(7)土地、房产及关键设备有无使用权益限制。

(8)知识产权及以专有技术等为代表的企业商业秘密的来源、有效期、保密措施、被公知的可能程度,有无许可、何种许可、权属等。

(9)关键合同及特别承诺的审查应注意长期购买合同、供应合同、技术许可合同等的安排及其中有否特别承诺、特别限制条款,是否会因股权变更、股东更替或变化而解除或变更合同,是否存在异常或权利义务极不对等的条款,是否存在可能影响收购方并购后整合、自由经营的限制性条款及是否存在可能对收购方不利的重大赔偿条款等。

(10)目标企业是否发生或拟发生托管与信托事项,是股权托管、信托还是业务、资产、经营的托管、信托,判断托管、信托性质的同时注意托管、信托是否经合法程序批准,相应协议(合同)、授权委托等文件是否有效、期限、解除条件等。

物流企业并购中的法律尽职调查 篇5

[内容摘要] 在当前经济背景下,企业间的收购、兼并十分常见,收购公司通常需要对收购行为事先进行收购成本和风险评估,在这一过程中劳动法律风险评估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在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施行后。笔者结合实践经验,归纳了以下九个方面的劳动法律风险尽职调查内容:目标公司规章制度的制订及实施情况;员工劳动合同的内容及签订情况;员工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缴纳情况;加班费发放情况;年休假执行情况;工资、福利和奖金的发放情况;特殊员工情况;员工职业病情况。

[关键词] 公司收购劳动法律风险尽职调查 法律咨询,科云律师,法律流程,科云,法律援助,律师在线解答 前言

当一家公司预通过股权受让的方式收购另一家目标公司时,目标公司原员工与公司的劳动关系及相关权利、义务并未发生变化,公司原规章制度、所有与员工签署的协议均继续生效,目标公司如对员工有未兑现的劳动法上的义务,即使目标公司已被收购,员工仍随时有可能要求现公司兑现。虽然很多公司在收购其他公司时,大多会考虑到委托专业机构对目标公司进行尽职调查,以降低收购风险,但很多机构包括律师事务所在对目标公司进行尽职调查时往往忽略或不重视劳动法律风险的调查,而事实上,在劳动法律领域同样隐藏着众多的风险,如未进行恰当、详尽的调查,不仅会造成尽职调查报告质量的严重下降,同时也可能会造成收购公司承担额外的收购成本甚至影响收购后的公司平稳运行。因此,在当前《劳动合同法》及其他新的劳动法律、法规不断出台的背景下、在当前劳动者的法律维权意识不断觉醒的情况下、在当前企业规范化用工要求被进一步提升的状况下,公司收购过程中的劳动法律风险尽职调查将会显得愈来愈重要,相关各方应当给与高度的重视。

那么,劳动法律风险尽职调查应当如何进行,应该涵盖哪些内容呢?收购不同的公司,劳动法律风险尽职调查的侧重点肯定会有所不同,因为,有些风险可能是所有公司相同的,有些风险可能是很多公司没有的,有些风险可能某类公司会特别突出,笔者结合实践经验概括了九个方面的尽职调查内容,应当已涵盖了劳动法律风险的绝大部分内容及重大风险点,供大家参考:

一、规章制度的制订及实施情况

企业规章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最基本的规范性文件,如企业的薪酬制度、考勤制度、休假制度、费用报销制度及各项福利性规定等,这些规定,往往涉及员工的切身利益,目标公司被收购后,收购公司要接手经营管理,在短时间内必然要延续这些制度及内容,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公司运行的不稳定,后果严重的可能会出现员工罢工等极端现象。

因此,尽职调查首先要清理出目标公司原有的全部规章制度,包括目录及文件内容,然后进一步区分哪些是在严格执行的,哪些是部分执行的,哪些是根本不执行的,以及在实际执行时是否存在与不一致的地方。当然,所有制度必须查明最初制订时间、实施时间、最新修订时间及补充规定。了解上述情况,同时可以为收购公司是否需要修订、补充目标公司的规章制度提供判断依据。

其次,要进一步调查公司的规章制度是否有工会或职代会通过的文件,是否有员工学习、培训的记录,是否有员工签收的记录,是否有公司内网公示的记录或公开张贴的过程。如没有,收购公司则可以在接手目标公司后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救;如有,则收购公司在收购交接中要接手上述相关材料。

二、劳动合同的签订情况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与员工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否则企业将面临支付双倍工资的惩罚性赔偿,因此,目标公司如存在与员工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事实用工情况,收购公司接手后,员工仍可以向现公司主张赔偿。

因此,尽职调查首先应当查明企业与所有员工是否都签订了书面的劳动合同,对照职工花名册核实每位员工的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并查明最后一次劳动合同的到期时间。

其次,要特别注意目标公司是否有使用临时工的情况,一些辅助性岗位,公司常会使用临时工,且没有纳入职工花名册,也没有签订任何书面的用工协议,目标公司往往会忽略陈述。

再次,要核实是否存在劳动合同已到期没有续签的情况,劳动合同到期没有及时续签同样会面临支付双倍工资的惩罚性赔偿。

最后,要查明所有员工的入职时间,查明哪些员工司龄已满十年,司龄越长,员工离职时公司可能需要支付的经济补偿金会较多,在收购国有转职企业时要特别注意该点,这往往是比较容易忽视的隐形收购成本。

三、劳动合同的条款内容情况

劳动合同的具体条款涉及企业与员工的具体权利、义务,直接涉及目标公司的义务,同时,收购公司接手目标公司后,原劳动合同所有约定均仍然有效,在接管经营后,可能会修订重要制度,如薪酬制度,不能与劳动合同约定内容冲突。因此,原劳动合同的约定情况必须予以关注,主要包括用工期限、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劳动报酬及特别约定等重要内容。

尽职调查首先应当查明签订无固定期限员工的人数,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相对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言,用工关系比较僵化,部分员工可能会缺乏忧患意识,淘汰不胜任工作的员工成本和难度都较大,对企业规范化管理的要求较高,辞退的成本也相对较大,可能大多数公司并不愿意看到目标公司的员工大多是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故事先对此予以关注。

其次,要查明重要员工及管理层人员的工作岗位及职责的约定情况。目标公司被收购后,一段时间内,收购公司势必会依赖公司原有这类人员,或加强管理,如原劳动合同对于工作岗位及职责约定不明,有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如原劳动合同明确约定了岗位或职务,擅自调动可能涉及违法并造成纠纷。

再次,原劳动合同关于员工劳动报酬的约定情况也必须予以了解,特别是一些涉及绩效考核、年终奖发放、提成约定的条款,均有可能会增加收购公司的义务。

最后,还要了解有无其他特别约定条款,如企业年金,特殊福利约定等等。

四、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缴纳情况

企业应当为所有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这是企业的重要法定义务,如目标公司之前没有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员工随时可以要求现公司补缴,补缴期限可以自入职之日起开始(当地社保统筹建立之日起),某些情况下,这个问题可能会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

因此,尽职调查必须查明目标公司是否为所有员工缴纳了社会保险,包括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全日制工人。可以要求目标公司提供所有员工的社保缴纳查询记录,以了解缴纳起始时间、缴纳标准、缴纳项目。如目标公司没有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则收购协议中必须对该问题予以关注,补缴将有可能会是一笔庞大的金额。

其次,企业应当为员工缴纳住房公积金也是一项法定的义务,往往容易忽略,企业没有缴纳的,员工可以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反映,要求企业补缴。因此,尽职调查同意应当关注该问题,查明目标公司是否为所有员工缴纳了住房公积金。

五、加班及加班费的发放情况

很多生产型企业的员工大多存在每天超过8小时、每周超过40小时的加班情况,如“三班制”、“一周六天工作制”,目标企业是否已依法支付了加班费必须查明。目前,加班费的追溯时限通常为二年,员工有权要求现公司补发二年内的加班费,并且如存在少发或不发加班费的情况,还会涉及其他众多对企业不利的后果。

因此,尽职调查必须查明目标公司所有岗位的工作时间,查看原始考勤记录,查看所有员工的工资单,查看所有员工的工资发放或领取凭证,以核实加班时间、加班费计算基数,查明目标公司员工的加班情况及加班费发放情况,明确是否少发。法律咨询,科云律师,法律流程,科云,法律援助,律师在线解答

六、年休假的执行情况

2008年1月1日起,国务院颁布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正式实施,规定企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不能安排年休假的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累计工作年限不是指在本公司的工作年限,而是参加工作的年限,因此,如目标公司员工都是一些参加工作时间较长的员工的话,大多每年可以享受15天的年休假,如之前目标公司没有按照《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规定执行,则每位员工有权要求现公司给予2008年、2009年未休年休假的工资报酬,具体金额如下:该员工月平均工资÷21.75天×15天×2倍×2年=2.76个月的该员工平均工资,如全体员工都需支付,将是一笔不小的数额。

因此,尽职调查必须查明目标企业年休假执行情况,核实未休年休假的员工人数、天数,计算应当支付员工未休年休假的工资报酬。

七、工资、奖金和福利发放情况

收购公司在接手目标公司之初,需要有一个平稳过渡的过程,如员工情绪不稳定或出现罢工等极端现象,显然是收购公司不愿意看到的,故在接手管理之初,员工的薪资待遇(包括奖金、福利等)原则上是不宜大幅减低或降低的,即使制订新的薪酬制度,也必须结合员工原薪资状况。故,目标公司员工工资报酬情况与收购成本实际上也密切相关。而目标公司原股东为了说服收购公司收购,可能会故意隐瞒或不完全披露员工薪资待遇。

尽职调查必须查明目标公司原发放员工的薪资标准、奖金、福利等情况,这时光查看目标公司的员工工资单有可能时不够的,它反映的可能仅仅是员工工资、福利、奖金的一部分,尽职调查时必须通过座谈、走访的形式,了解目标公司通过现金、实物等方式全年发放给员工的全部奖金、福利、津贴等详细情况。

此外,如目标公司原发放给员工的工资如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员工可以要求公司补足差额,该请求的主张期限可追溯至员工入职时起,尽职调查时也必须予以注意,特别是收购生产型企业或收购经济较落后地区企业时需注意。

八、特殊员工情况

公司特殊员工是指劳动关系特殊或劳动合同履行状态特殊的员工,如常病假员工、病退员工、内退员工、停薪留职员工、待岗员工、工伤员工等,这些员工与公司的权利、义务内容往往存在特殊性,应当予以关注。

尽职调查时,首先要了解这类特殊员工的人数,了解目标公司与这些员工是否签署过相关协议,目标公司是否颁布过相关的制度,如有,应当进一步了解相关协议及制度的内容。

其次需要查明目标公司是否存在工伤待遇未完全兑现的工伤员工,如有,则需要进一步评估、计算未兑现的工伤待遇范围、金额。很多情况下,一位高等级伤残的工伤员工涉及的工伤待遇金额会高达数十万元。

最次,需要查明目标公司是否存在违法用工情况,如是否存在使用童工(未满十六周岁)的情况,是否存在招用未成年人(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情况,如存在童工必须立即辞退,如有未成年员工,则进一步查看是否办理了健康检查及用工登记等法定程序。对目标公司之前的违法用工行政处罚责任应当予以明确。

九、员工职业病情况

如目标公司属于化工、煤炭等发生职业病概率较大的行业,则在收购时有必要了解目标公司员工的健康状况,以掌控员工职业病风险。患有职业病丧失部分劳动能力的员工单位不能因为员工不胜任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也不能因为公司效益不好而裁员,同时,职业病属于工伤,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其严重程度,按照工伤待遇标准给与员工相关待遇,用人单位还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安排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如目标公司存在较多患有职业病的员工,对收购公司而言,将会是一项不轻的额外负担。

公司并购尽职调查报告 篇6

公司并购尽职调查报告

并购主体 必须调查交易主体设立的程序、资格、条件、方式等是否符合当时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包括交易主体设立过程中有关资产评估、验资等是否履行了必要程序,是否符合当时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涉及国有资产时是否取得有关批准。此外,还要调查交易主体现时是否合法存续,是否存在持续经营的法律障碍,其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其未来的存续是否存在限制性因素等等。

组织结构 主要调查企业的组织机构图、规章制度、历次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的决议、会议记录等。对在有关部门备案的文件,应当到有关部门去核查验证。

关联方 主要调查与并购主体存在法律上的关联关系的各方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具体包括但不限于控股股东、控股子公司、实际控制人、债权人、债务人、消费者、监管部门等。同时视乎客户的委托要求,有可能对其核心成员的道德信用也纳入调查范围,因为道德风险可能会引发其他诸如经营、法律、财务等风险。当然,鉴于中国目前的信用体系并不完善,这方面的有效调查手段很少,因此在实际调查当中这方面的调查多数流于形式。

主要财产 调查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权属查证。有形财产如土地使用权、房产、设备等,无形财产如商标、专利、著作权或特许经营权等,主要审查财产以及已经取得完备的权属证书,若未取得,还需调查取得这些权属证书是否存在法律障碍;其次,权利限制。调查财产是否存在权利被限制例如抵押、质押等情况,调查财产是否存在产权纠纷或潜在纠纷;第三,现场核实。调查财产是否存在租赁情况以及租赁的合法有效性等问题。

经营状况 主要包括行业发展的来龙去脉、产业政策的演变、对外签订的合作协议、管理咨询协议、研究和开发协议;供货商的情况;主要购货合同和供货合同以及价格确定、相关条件及特许权规定;市场开拓、销售、特许经营、委托代理、以及独立销售商的名单;消费者的清单;有关存货管理程序的情况;主要竞争者的名单;产品销售模式及其配套文件等;作出的有关产品质量保证文件;有关广告、公共关系的书面协议等等。

债权债务 企业的债权债务对未来的权益会产生重大影响,但又难以仅从表面文件发现,所以往往是陷阱所在。因此,对于企业的应收应付款项应当重点调查其合法性和有效性;在调查将要履行、正在履行以及虽已履行完毕但可能存在潜在纠纷的重大合同的合法性、有效性和诉讼时效的同时,核查其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在调查企业对外或有负债情况时,应着重对抵押、质押、保证以及其他保证和承诺的风险进行核查。此外,对于企业经营过程当中常见的因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产品质量、劳动安全等原因产生的侵权之债也应当纳入债权债务的调查范围之内逐一予以核实,环境保护 应当调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已经投资和拟投资项目是否符合有关环境保护的要求,是否具有相关的环境评测报告和证书。

产品质量 企业产品是否符合有关产品质量和技术监督标准,是否具有相关的产品质量证书。

财务调查 财务状况是企业经营状况和资产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基于避税或其他原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数据往往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有时候并不真实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因此,有必要对财务数据作必要的调查,这类调查一般是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市场开拓情况;研发的投入与收益情况;原始财务报表;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采用新的会计准则与原有会计准则的不同之处所产生的影响;会计政策可选择条件的不同选择所产生的影响,等等。

人力资源 在这方面应调查的信息资料需包括以下内容:主要人才的个人档案;聘用合同资料;劳动行政管理部门有关员工福利规定的文件;保密协议;知识产权协议;竞业禁止协议;经营管理者和关键人员的年薪和待遇历史情况与现状;员工利益的未来安排,如退休金、股票期权、奖金、利益分享、保险、丧失劳动能力补助、储蓄、离职、节假日、度假和因病离职的待遇等;人才流动的具体情况;员工纠纷的具体情况,等等。

保险 调查的范围主要是保险合同、保险证明和保险单,险种主要是一般责任保险、产品责任保险、火险或其他灾害险、董事或经营管理者的责任险,以及雇员的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等。

诉讼或处罚 针对企业可能存在尚未了结的或可预见的重大诉讼、仲裁及行政处罚案件,以走访相关部门的形式予以调查核实。另外,还应当调查企业高级管理层如董事长、总经理等核心管理层人员是否存在尚未了结的或可预见的.重大诉讼、仲裁及行政处罚案件。

优惠政策 由于我国存在名目繁多且行政级别不同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如果并购主体存在享受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的情形,则要对相应的政策是否合法、合规、真实、有效予以特别关注,在某些情形下,这些政策是企业生存和赢利的关键。

地方政策 鉴于我国地域情况差别很大,我国法律的规定仅仅是原则性的,各地区的行政规章在理解和执行上往往有很大差异,例如报批时间上的不同和报批文件制作要求的差异等,这些差异将对交易双方的成本核算构成直接影响,有时甚至直接影响交易结构。因此,在尽职调查报告当中加入此部分调查非常有必要。主要包括两类内容,一是地方政府、部门针对本行政区域内所有企业的普遍规定,如行业投资政策、税收优惠政策、财政补贴政策、反不正当竞争、环境保护、安全卫生等;一类是针特定行业或范围企业的特殊政策,如:审批程序、审批条件和各类许可证等。

物流企业并购中的法律尽职调查 篇7

一、财务尽职调查的概述

(一) 财务尽职调查含义。就是并购过程中, 买方对于并购公司资产与负债情况、财务和经营情况以及法律关系等各种潜在风险所做的一系列调查, 这些调查可以由企业实施也可以委托一些中介机构, 比如会计师、律师以及财务分析师等等独立的专业人士, 参考调查结果来决定是否进行收购。企业自己组建团队的财务尽职调查基于对行业和尽调企业经营状况、盈利预测、内控制度的了解, 预判企业的重大财务风险领域。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 对各重大财务风险领域进行深入调查取证, 严格控制财务尽调风险。如果涉及到实质性收购前, 企业将委托外部机构, 主要是会计事务所进行财务尽职调查。

(二) 尽职调查的目的。事实上财务尽职调查和财务审计二者目的存在差异, 财务尽职调查主要是两个企业进行合作前的一个深入了解为后期并购提供决策意见, 而审计主要验证相关数据以增强对相关数据报表预期使用者的信赖程度。财务尽职调查更加重视分析历史来预测未来, 但是审计则主要是立足现在。财务尽职调查的主要目的就是对风险与机会进行评价, 审计是保护自身的手段。财务尽职调查主要功能就是让并购方核查目标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是否真实, 是否忽略了一些极易忽略之处, 比如担保责任、法律诉讼以及应收账款质量等各种重要信息。避免因为信息失真而影响最终决策, 通过各类财务数据来判断并购后企业受益情况。

二、企业并购中财务尽职调查存在的风险控制

在开展财务尽职调查过程中, 因为涉及到不同类型的企业, 必定存在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 也就势必存在一定风险。因此, 就需要结合并购企业实际情况采用控制措施, 将调查风险规避到最低。

(一) 如果调查的环境不佳时, 就要加强财务尽职调查工作;企业开展财务尽职调查时, 提前向拟并购公司财务部门发放财务尽职调查资料需求表, 以提高现场工作时的效率。工作方法不但要采用研究、审核、探讨、访谈等各种方法, 还必须要采用温水煮青蛙的原理, 给企业的财务、行政、人事、生产以及销售等各个部分发放相应的资料清单, 当发放清单之后不能够就等着收取清单, 而是要深入到各个部门, 及时和各个部门负责提供资料的人员初步沟通, 让他们先提供一些便于提供的资料, 那些相对准备较为繁琐的资料应该给予一定时间, 如果业务时间许可就多给一点时间。

(二) 调查内部控制制度时, 必须要注意设计和计划二者是不是恰当, 还必须要查看具体的执行情况, 同时还要查看企业的奖惩机制完善情况。以及奖惩制度的落实情况, 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没有进行总结和分析, 主要与拟并购的企业人员进行交流、尽可能的走进生产现场与一线人员聊天, 会有启发和线索, 翻阅相关股东会、董事会决议资料。

(三) 调查企业的财务状况

首先要调查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 以资产负债表报表项目为出发点, 逐项审查企业财务的资产负债情况, 要注意查看货币资金是不是真实的, 核对应收账款的期限、债务人的信息以及坏账准备信息, 如果应收账款的额度比较大, 还必须要查阅企业销售记录, 如果有必要还要进行函证。还要对仓库中的进出库货物记录进行认真核对分析, 取得存货盘点表进行复核, 对固定资产必须要对资产证明进行认真核对。调查企业负债情况时, 要分析企业负债率是不是合理, 还要深入了解企业偿还债务的情况。同时还要调查企业薪资、福利情况以及缴纳所得税的情况等等。

其次, 调查企业经营能力时, 要比较分析企业近些年的收入和成本, 以企业成本计算单、成本结转表为抓手分析企业产品销售额、产品价格以及产品成本核算等各种变化情况, 了解产品类型来确定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 就能够从中分析出目标企业主要的经济收入, 还要全面了解企业的客户, 调查成本分析以及利润率分析, 这也是了解产品的成本控制以及影响产品成本的基本因素, 就能够促进企业有效的进行成本控制。

最后, 调查企业现金流量时, 主要是查看企业经营过程的现金流量, 计算经营过程的现金流量主要是结合企业经营利润表和负债表。如果企业经营过程对内现金流量明显增多, 说明企业已经探索了新获利机会, 如果企业对外的现金流额度明显增多, 说明企业采取对外投资探索获利的机会。

(四) 当完成了财务尽职调查后, 还必须要给投资方提供专业帮助, 给投资方提供一套完整的方案, 并对并购方案提供专业协助, 完善财务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正确、客观的评价投资方案中的风险, 提供可行性的分析报告, 降低并购后的财务风险。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推进, 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趋于白热化。在这种形式下, 一些企业为了生存发展, 依据优胜劣汰原则就会并购劣势企业, 自然尽职调查成为并购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在尽职调查中, 财务尽职调查非常重要, 控制调查风险是确保并购后企业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本文对财务尽职调查进行概述, 提出来控制财务尽职调查的风险措施建议。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尽职调查,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董庆华, 刘清春.股权收购中的法律尽职调查研究[J].海南金融, 2010 (4) .

[2]许德风.并购交易中的尽职调查[J].法学杂志, 2016 (7) .

[3]刘志远.注册会计师开展企业购并尽职调查的几点思考[J].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1 (02)

[4]曾瑜.商业天使投资风险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图书馆, 2009.

[5]王雅静, 熊熊, 王会良.天使投资的特点及其相关机制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 2015 (6) .

上一篇:不合格产品整改措施下一篇:量贩ktv的筹备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