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报告(共8篇)
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报告 篇1
物 流 企 业 人 才 需 求 状 况 调 报 告
分院:班级:学号:
姓名:********分院****级****班************ ***
2012年8月
关于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报告
现代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现代物流作为新兴产业,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企业竞争力。近年来,以新型流通方式为代表的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发展迅速,各大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急剧上升。物流产业发展正在引起全社会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物流的发展必须要有现代化的物流装备和先进的信息化网络,而物流的现代化和信息化都不能没有专业的物流人才。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使得现代物流业的人才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
本次调查坚持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原则,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促进学校与企业合作,努力推进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以提高应用能力为出发点,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以提高岗位竞争力为目的,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快速增长,物流专业人才的数量需求持续上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统计调查报告显示,2006年国内物流业务需求正在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加上外国物流企业的进入,物流业的发展扩大了物流人才的市场需求。物流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特点。物流过程每一个功能环节中都有大量的操作活动,在物流从业人员中75%~85%的人员在从事操作岗位的工作,由于交通限制、客户需求、服务质量要求等原因,物流操作往往需要全天候24小时作业,这种作业特点使得物流操作人员的需求成倍增加。据人事部门调研显示,全国物流专业人才的缺口己高达600余万人,大专以上高级物流人才需求量到2010年为30~40万人。物流
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物流专业人才特别是物流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出现严重短缺。现代物流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在迅速形成,培养大批既有真才实学又符合物流行业发展要求的专业化人才成为当务之急。无论在工业、商业或专业物流企业,物流人才都将获得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被称作“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行业在我国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基础比较薄弱,从业人员的专业性和受过正规教育的还是少数,大部分都是只有多年的经验或从其它相关的专业转过来的。我国物流从业人员学历普遍偏低,物流专业素养不强,各层次物流人才紧缺。而目前我国480所高职院校开办物流专业在校生仅15万人。物流专业人才市场稀缺度和含金量都很高,这对于有志于从事物流工作的人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据招聘网上随机收集20家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的资料显示,最低学历要求为本科的占该次调查的15%,最低学历要求为大专的比例为50%,最低学历要求为高中和中专的各为10%和25%,所以就目前形势来看,大专文凭的人才需求量较大,但占70%的企业在工作经验上都有限制;占被调查企业的45%的企业需要具有“具备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交际能力、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吃苦耐劳的生活品质”的职员;在薪资方面,只有15%的企业才有公布薪资标准,其余的都是“面议”,这说明在薪资这一方面有很大的变数和不确定性,也掩盖着一些体制和法律不能约束到的角落。
通过本次调查得出了对物流人才培养的一些建议:
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的物流行业整体都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中国正在成为物流大国。中国物流业的发展需要物流人才;中国物流企业人才结构不合理的改变也需要物流人才;2005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物流行业全面开放,物流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都将促进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我们认为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实
际存在的,物流教育的前景是广阔的,但物流教育必须与企业实际相结合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1、物流教育要注重对人员基本素质的培养;
2、物流教育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3、物流教育要走校企结合的道路;
4、物流教育要创立自己的品牌。
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报告 篇2
关键词:物流,人才培养,人才需求,市场调研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和网络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 我国物流业在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后, 已成为现代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 更是我国目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在此环境下, 我国物流人才需求急剧扩大。近几年来, 在国内大、中城市的人才市场上, 物流人才都成为企业争抢的焦点。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物流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因此, 笔者对安徽省境内为主的各类企业对物流人才需求状况的项目调查, 对相关数据掌握的现有资料数据的分析, 为科学的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物流人才提供有益的启示。本次调查对象主要为安徽省内各类企业, 共发出调查问卷108份, 其中有效问卷90份, 包括生产制造类企业25份, 占27.8%;商业流通企业22份, 占24.4%;物流服务企业43份, 占47.8%。
二、企业对物流岗位管理现状
(一) 企业对物流岗位的设置和物流人员的规模状况。
1.企业物流岗位的设置。
在本次调研的90家企业中, 有物流设计岗位的企业有11家, 有物流咨询岗位的企业有7家, 有运输岗位的企业有66家, 有仓储岗位的企业有64家, 有配送岗位的企业有48家, 有流通加工岗位的企业有9家, 有包装岗位的企业有8家, 有物流客户服务岗位的企业有27家, 有物流成本核算岗位的企业有21家, 有物流信息管理岗位的企业有13家。如下图所示:
2.物流人员的规模状况。
在本次调研的90家企业中, 物流人员规模在10人以下的企业有23家, 占25.6%; 10~50人的企业有53家, 占58.9%;51~100人的企业有8家, 占8.9%; 100人以上的企业有6家, 占6.6%。具体比例如下图所示:
(二) 物流人员培训现状。
1.物流人员培训的次数。
在本次调研的90家企业中, 大多企业都有培训的安排, 其中实施员工岗前培训的企业有40家, 员工在岗定期培训的企业有32家, 在岗不定期培训的企业有25家, 分别占总调研量的44.4%、35.6%和27.8%。通过了解发现, 虽然各企业都有对物流人员的培训安排, 但是每位员工可以享受到的培训机会仍然比较少。
2.物流人员培训的形式。
在实施培训的企业中, 42家企业采用集中培训的形式, 12家企业采用参观培训的形式, 25家企业采用会议培训的形式, 29家企业采用交流培训的形式。在各种培训形式中, 集中培训的培训量大、培训目标比较明确, 培训效果也是最好的, 适合中低层次的实践操作性培训。而参观培训、会议培训和交流培训, 培训的对象人数少, 培训的内容专业性较强, 适合中高层次的专项培训。
3.物流人员培训的内容。
在对物流人员的培训中, 主要针对物流人员的岗位操作技能培训有56家, 占总调研数量的62.2%, 说明大多数企业重视的仍然是中低层次的技能型培训。其他例如物流专业证书培训12家, 占总调研数量的13.3%;企业邀请高校或政府部门做物流行业发展形式报告的有18家, 占总调研数量的20%, 这说明已经有不少的企业开始关注物流行业的长期发展, 不再只关注于眼前的物流活动。
三、企业对物流人才需求状况
(一) 企业对现有物流人员的满意程度。
通过本次调研, 90家企业没有对本企业物流人员感到非常满意的, 这说明了物流市场人才缺乏的严峻性。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35家企业认为物流人员缺乏操作规范, 操作中故障多, 损耗多, 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31家企业认为缺乏理想的物流高层管理人员, 无法将整个企业带入新的发展阶段, 企业的经营规模很难扩大;29家企业认为物流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 难以适应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24家企业认为物流人员的职业素质较低, 尤其是在客户服务方面, 客户投诉较多; 22家企业认为复合型的物流人才缺乏, 市场上目前需要的是既有物流实践经验, 又有市场营销、成本核算等技能的综合技术人员。
(二) 企业对物流人员的技能需求。
1.专业技能和专业证书方面的需求。
在本次调研的90家企业中, 在专业技能和专业证书方面企业都表示出较高的关注。其中有48家企业要求熟练掌握部分物流岗位的操作技能;有20家企业要求物流人员一定要拥有物流专业资格证书;15家企业认为必须要两者兼有。这说明目前的市场中企业仍然重实践轻证书, 但是物流专业证书在企业中的认可度也在逐渐提高。
2.其他工作能力的需求。
绝大多数企业均表示物流行业的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 除了必要的物流专业操作技能外, 还需要有一定的相关技能, 包括:69家企业希望物流人员有公关及与客户沟通的能力;44家企业希望人员有计算机及办公软件应用的能力;24家企业希望物流人员有财会核算能力;20家企业希望物流人员有文字表达的能力;其他还有应变能力、吃苦耐劳和诚信等要求。
3.工作经验方面的需求。
工作经验一直是很多企业非常看重的因素。由于物流行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行业, 需要新鲜血液, 所以大多物流企业都希望更多招收年轻员工, 在工作经验方面的要求不是很高。在本次调研的90家企业中, 有51家企业要求至少1~3年同业从业经验, 占调研总数的56.7%, 代表了大多数企业的意愿;25家企业要求有至少3年以上的同业从业经验, 占调研总数的27.8%;有12家企业表示工作经验无所谓。
(三) 企业未来的市场需求状况。
1.企业预测的未来市场需求数量。
对于未来企业在物流人才方面的需求量, 不同的企业表示了不同的态度, 其中有25家企业认为未来的需求量较少, 在10人以下;有34家企业认为未来的人才需求量在10~50人左右;15家企业认为未来的人才需求量在50~100人之间;11家企业认为未来的人才需求量在100人以上, 只有7家企业认为越多越好。当然需要说明的是, 由于本次调研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安徽省内的中小企业, 所以人才需求数量方面偏低。在物流发达地区和物流大企业, 这样的需求量缺口会更大。
2.企业预测的未来市场岗位需求情况。
在本次调研的90家企业中, 有42家企业认为未来市场最需要的岗位是物流战略规划部门;有24家企业认为物流设计是最需要的岗位;40家企业认为物流成本核算岗位最需要;32家企业认为物流信息管理部门是最需要的;23家企业认为物流客户服务是未来市场的急需;16家企业认为未来最需要的岗位是物流咨询;其他还有企业提高外向型国际物流岗位等。90家企业中只有22家企业提到包括包装、运输、配送、仓储等在内的物流基础作业岗位。
四、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通过本次调研掌握的市场需求资料, 对安徽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有以下启示。
(一) 物流专业人才缺口大, 专业培养要有数量的保证。
由于社会上对物流操作认识的局限性, 很多家长和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 不愿选择他们认为又苦又累的行业——物流, 这从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物流专业的发展。各学院在专业宣传之际, 就要对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有全面客观的介绍, 让家长和学生意识到现代的物流作业已经不仅仅是扛扛货、开开车等, 而是计算机化、电子化的操作, 需要高技能人才, 从而打消社会对物流专业的偏见。同时, 我们也要让家长和学生了解到, 目前市场上物流企业发展迅速, 各地方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也在相继成立, 急需大批专业物流技能人才, 就业前景好。通过积极的专业宣传, 扩大物流专业的招生数量, 满足物流市场巨大的人才需求量缺口。
(二) 物流专业人才技能强, 专业培养要有质量的优势。
1.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突出技能性要求。
从市场调研可以看出, 大部分企业对物流人员的专业操作技能非常重视, 很多的专业技能与专业课程的教学也是相辅相成的。因此, 在设置专业课程体系时, 应该改革过去过于理论性的专业课程, 重点突出专业技能的特点。例如, 开设《物流信息技术》课程, 讲授包括条码、RFID、GPS和GIS 等物流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 并有相应的训练课程, 满足了学生不但知道而且会用的要求。
2.加大物流职业资格证的培训力度。
目前市场中物流职业资格认证的证书种类比较多, 大多学生对待证书的态度比较茫然。从调研来看, 虽然目前整个市场中物流人员的资格证书还没有普及, 但是随着市场管理的规范和企业的重视, 物流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性逐渐增强。对于高职院校来说, 应该积极推进“双证式”教学, 鼓励学生参加物流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 为今后从事相关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建设物流实训场所, 增加实践操作机会。
由于物流操作设施设备投资较大, 很多开设物流专业的院校均没有合适的物流实训场所。通过调研可以看出, 企业最重视的仍然是物流实践操作能力, 而校内的实训场所应该是给学生提供实践操作机会的第一步。增加对高职院校的物流实训场所的投入, 配备像小型立体仓库、动力拣货链、电子标签货架、AGV小车、自动化生产线、包装机、POS销售机等物流设施设备, 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在实训室得到最直接的操作体验, 增加实践操作的机会, 积累操作经验。
4.采取校企合作模式, 与企业零距离接触。
校企合作教育, 即在为社会培养和培训合格的劳动者这一目标指引下, 开展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服务部门等校外机构之间的合作, 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 以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素质, 并增强企业与毕业生之间双向选择的可能性, 最终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调研的结果来看, 超过一半的企业都要求学生有1~3年的实际工作经验, 通过采用校企合作模式, 在校期间把学校的实训场所转移到企业的车间里或者把企业的工作车间直接搬到校园内, 让学生间断进行从事近一年的第一线工作。这种真实的企业从业经验将为他们在今后的就业中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三) 物流专业人才口径宽, 专业培养瞄准复合型方向。
在本次调研中, 大多数企业的要求反映出市场对复合型物流人才的缺乏, 尤其是中小物流企业, 在人力资源紧张的情况下, 物流人员往往既是物流操作员也是市场营销员同时又是客户服务人员等, 因此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就应考虑到这些因素, 不但要开设物流专业的课程, 也要开设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会计、计算机技术以及公关礼仪等课程, 使培养人才口径宽, 复合型强。
(四) 物流专业人才起点高, 专业培养兼顾高层次目标。
虽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目标主要为技术性第一线物流人员, 但是从调研的结果来看, 随着现代物流电子化、信息化程度的加深, 对物流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逐渐增高, 尤其是对物流人员的发展空间有较高要求。因此, 高职院校在物流专业立足于技术性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上, 也要积极向更高层次目标努力。例如, 可以开设物流规划、物流设计等方面的专业选修课程, 邀请本地知名企业家或物流专家做物流发展报告, 鼓励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参加物流管理 (本科) 专业的自考等。
五、结语
总之, 近几年物流产业在我国迅速发展, 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持续增长, 而且随着现代化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广泛, 对物流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也在增加, 这给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既带来动力也带来压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只有立足于市场需求, 合理指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教学体系, 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物流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琼华.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11
[2].郝建彤.我国物流专业人才需求探析[J].北京财贸管理干部学校学报, 2007, 2
苏州中小企业物流状况调查 篇3
【关键词】苏州;中小企业;物流;调查
苏州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向北连接江苏北部,向南连接浙江与上海市,在上海众多的周边城市中,苏州空间与关系上都是最为紧密的,因此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经济也呈现出了飞速发展的势头,年均GDP保持着十个百分点的增长势头,其经济总量已经在我国大中城市名列前茅,因此具有无可匹敌的经济区位优势。如此的地理优势与经济区位优势展示了苏州良好的发展前景,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热门地区,尤其是中小企业,在苏州具有政策与经济上的环境支持,因此具有极强的发展势头,本文将从目前苏州的物流与经济环境出发,调查如今其中小企业的物流发展状况。
一、苏州中小企业物流现状
(1)物流需求大。在苏州聚集了众多的中小型企业,生产中都需要大量的物流资源,同时对外贸易的中小企业比较突出,因此在进出口总额上也呈现急剧增长的状态,还有独特的水陆结合的交通环境造成了物流业的发展福地。下表展示了苏州海关提供的2007年辖区内出口加工基本数据,显示了苏州进出口贸易的庞大规模:
(2)物流设施全。苏州已经形成了齐备的交通与物流条件,陆路拥有便捷的高速公路围绕,水路拥有万吨码头29个,苏州的铁路已经成为高铁、火车运输的重要站点,物流仓库的存储面积已经超过了一百万立方米,在航空运输上,依靠上海浦东、虹桥两大航空港的优势,苏州的航空物流业具有极其强大的交通优势,因此可以说苏州现已拥有了成熟的物流设施。(3)自有物流多。在中小型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中,与客户的联系最为紧密的就是货物的物流运输,因此许多中小型企业由于并不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将自身的业务进行外包,对于庞大的中小企业群体来说,会收集自身的物流资源,拨出一部分资金进行自有物流的建设。(4)第三方物流。近年来苏州形成了广阔的开发区地理条件,依托其开发区优势众多的物流中心为第三方物流提供了丰富的物流发展资源。首先,一些企业依托大型的产品集散中心发展第三方物流;其次,电子商务的信息化手段推动了物流企业的发展;再次,许多外地的企业在苏州进行了物流业发展的投资,也促成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最后,一些外资企业在苏州也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物流企业。
二、苏州中小企业物流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首先,政府的交通部门主导的物流运输已经不能够承受现有的规模,且管理不能够真正到位,因此亟待新的物流交通管理部门的形成;其次,中小企业的自有物流不够正规,规模形成但是秩序仍然需要规范;再次,仓储面积总量大但是过于分散,不利于物流业进行集中发展,亟待进行规范整合;接着,物流服务企业发展方式陈旧,这与物流传统的运营方式有关,因此其亟待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与便捷的配送速度;最后,物流方面的专业人才欠缺,亟待提高技术性的人才来推动物流的进一步发展。要想改进目前的不足,首先需要政府整顿市场,打造有秩序的物流投资;其次需要建立功能丰富规模不同,便于管理的集中发展的物流园区;再次需要加快配套物流交通设施的管理与规划;接着还要政府在政策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引导与支持;最后,需要在教育上为中小企业提供一批能够更好地为其提供物流服务的专业人才,帮助推动其物流发展。
总的来说,苏州的物流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与政策、经济优势,在众多的中小企业发展起来时,已经通过自有物流、第三方物流等手段形成了物流体系,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只要政府从大局出发一一进行调配引导,就一定能够将苏州建设成为中小企业的物流中心,更好地为其中小企业的物流保驾护航。
参 考 文 献
[1]赵春燕.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苏州物流[J].北京:电子商务.2006(10):39~43
[2]谢五届,李海键.苏州市城市物流空间格局及物流企业发展路径[J].上海:世界地理研究.2005,14(2):51~56
[3]马颖培.中小企业物流成本控制[J].企业导报.2009(6)
工商联会员企业人才队伍状况报告 篇4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大批优秀企业家与高素质的管理者,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区工商联就如何加强非公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走访调查174家非公企业,访谈企业经营者、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并深入到企业一线同职工进行沟通,切实掌握**非公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一些基本情况,并就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非公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现状
1、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初具规模。**工商联本次调研对象为174家非公企业会员,其中二产32家,三产142家;资产总额100万至500万有65家,资产总额500万至1000万有69家,资产总额1000万至5000万有31家,超过5000万有9家。企业从业人员总计15584人,90%以上为本地人,初中学历以下8009人,高中以上学历7575人,已取得执业资格的约1890人,经营管理人员1100人,占比重为7.05%。
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质量不高。从现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结构分析来看,研究生(含博士、硕士)学历人员16人,占总量的1.5%;大学本科学历人员213人,占19%;大学专科学历人员341人,占31%;中专以下学历人员530人,占48.5%。
3、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年龄结构逐步优化。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年龄结构看,35岁及其以下人员为386人,占比35.1%;35岁—55岁人员为583人,1
占比为53%;56岁及其以上人员为131人,占比为11.9%。
4、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相对稳定。从调查结果分析看,企业经营管理队伍比较稳定,任职年限在3年以下人员为457人,占比为41%;任职年限在3—7年人员为396人,占比为36%;任职年限在7年以上为247人,占比为23%。
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中突出问题
1、人才总量偏少,协调发展不快。相比2009、2010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总量虽有所增加,但与我区经济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从企业调查情况看,企业人才资源还是比较匮乏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占总数的7.05%,人才总量明显不足。从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发展经验来看,一般认为经济能够持续协调发展的企业,其经营管理人才占从业人员的比例应在15%以上,目前**实际非公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比例都在6%—10%之间,远远低于15%。从对今后人才的需求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对人才需求都比较强烈,特别是急需兼具专业技术的高级管理人才。
2、管理模式落后,职业高管难求。**非公企业85%以上仍是家族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还停留在家族式管理模式上。60%的高层管理人员(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等)都由家族成员担任,30%的高层管理人员由合伙人担任,只有10%的企业尝试外聘专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即使外聘高层管理人员,在管理权限的分配上,对外来人的掣肘也较多,绝大多数业主本人还是采取“集权制”。即便是有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的企业,在聘用外来专业高层管理人员时,绝大多数的外来专业高层管理人员都出现了“水土不服”现象――不适应本地、本企业的经营模式、工作氛围、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一方面,企业本身也清醒的认识到急需专业的高层管理人才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一方面,企业又找不到合适的高层管理人才,有些企业根本还不清楚自己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高层管理人才。所以,对企业实管层人员认识的提高是引进高层管理人才的第一步,应当有效组织企业实管层人员进行管理专业的培训或进修。同时,企业规模不够大、业主本人素质有限、本地薪水不高等原因,也造成外地高层管理人员中有经验、有资历、有口碑的精英不愿来本地应聘;有意愿来应聘的人员,在能力和素质方面又达不到企业和业主的要求。所以,目前大多企业都采取从老员工中挑选、培养的方法,晋升提拔。这样在人品、能力方面“知根知底”,也能完善人事晋升模式,提高员工工作热情。弊端在于现有员工的能力有限,不能有效推动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3、人才投资缺乏,开发重视不够。
**规模企业较少,本土企业创业艰辛,业主自我意识浓重,企业战略受制于业主本人的素质,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人才观念陈旧,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人力资源开发机构,没有制订人才规划,对内没有就现有员工情况进行盘点,对外不了解当地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对于人才需求处于现缺现找的状态。在管理人才培训方面,投入明显不足,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企业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安排了年培训费用,大部分企业没有培训机构,每年的培训费用支出甚少或没有列支,致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自我发展、提升空间受到了限制,没有形成职业经理人队伍。
三、进一步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1、减少人的因素。企业自身影响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主因还是在于人的因素,受企业决策层的素质、企业发展规划的制约。要减少人的因素影响,就要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引导非公企业业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企
业发展的根本的观念,让企业自身认识到只有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才能带动企业经济的飞速发展;通过树典范、交流学习案例等方式,引导企业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健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使用、培养、激励、监督约束等机制,努力做到用企业发展造就人才,用人文环境聚集人才,用奖惩制度激励人才,用法律法规保障人才。
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报告 篇5
查项目技术需求书
一、项目概况
2016年5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以下简称《土十条》),对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工作提出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要求“2020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2016年12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2016〕145号,以下简称《省实施方案》)要求“2019年底前,韶关市及珠三角各地级以上市完成重点行业在产企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开展重点行业关闭搬迁企业地块环境排查”。《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通知》(穗府〔2017〕13号,以下简称《市工作方案》)要求“开展重点行业在产企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开展重点行业关闭搬迁企业地块环境排查”等工作要求。为贯彻落实《土十条》、《省实施方案》和《市工作方案》要求,本项目拟结合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等《转发环境保护部等5部委关于印发〈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的通知》(粤环〔2017〕10号)、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等5厅委《关于印<广东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的通知》(粤环〔2018〕4号)以及市级关于详查工作部署,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
二、项目目的 为全面落实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广东省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要求,推动土壤风险管控,查找存在环境风险隐患、影响人居环境的污染区域,实施有效的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并不断提升土壤环境管理科学化、系统化、法治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
三、项目开展依据
(一)《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
(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2016〕145号)
(三)《转发环境保护部等5部委关于印发<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的通知》(粤环〔2017〕10号)
(四)《关于印<广东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的通知》(粤环〔2018〕4号)
(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通知》(穗府〔2017〕13号)
(六)《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疑似污染地块布点技术规定》(环办土壤〔2017〕67号)
(七)《关闭搬迁企业地块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技术规定(试行)》(环办土壤〔2017〕67号)
(八)《在产企业地块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技术规定(试行)》(环办土壤〔2017〕67号)
(九)《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审核纠偏工作手册》(待发布)
(十)《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疑似污染地块布点技术规定(试行)》(环办土壤〔2017〕67号)
(十一)《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指导值》(环办科技函〔2016〕455号)
(十二)《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编制指南》(待发布)
(十三)《全国土壤污染状况专题制图技术指南》(待发布)
(十四)《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工作验收技术规范》(待发布)
(十五)《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定》(试行)
(十六)《广州市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实施方案》(待发布)
四、项目工作内容
投标人需在前期56家广州市重点行业在产企业、4家关闭搬迁企业及5个重点工业园区土壤污染状况信息调查的基础上,以重点行业企业、关闭停产企业及重点工业园区用地为重点,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及重点工业园区用地初步核查、采样,并完成样品分析测试、数据上报及长期样品保存,并最终确定污染地块清单和优先管控名录。
(一)编制本项目开展的工作方案
编制本项目开展的工作方案。工作方案中应明确工作范围是信息录用至污染地块清单和优先管控名录的确定全过程,并列明本项目资金使用计划、人员及技术准备、项目进度安排等内容。工作方案征得采购单位同意后,可作为后续项目开展的依据。
(二)确定采样企业名单
投标人将基于前期已开展的重点行业企业地块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结果,对高度关注地块、中度关注地块、低度关注地块进行统一核查,基于纳入我市重点行业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在产企业名单56家在产企业、4家关闭搬迁企业及5个重点工业园区,最终名单以《广州市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实施方案》(待发布)企业名单为准,经遥感核实及信息采集终端计算后,按照《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信息采集技术规定》要求最终确定采样企业名单。
投标人需协助采购单位核定、确定、报送需采样调查的代表性地块名单和初步采样的重点工业园区名单。
(三)初步采样调查 1.点位布设
投标人需按照国家统一布点技术规定编制布点方案,并组织专家对编制的疑似污染地块布点方案进行论证。原则上鼓励负责基础信息调查的专业机构从事现场采样调查。
投标人需编制代表性地块布点方案,识别疑似污染热点区域,筛选需布点区域,制定布点计划,并开展采样点现场确定工作。土壤和地下水点位数量依据国家统一技术规定进行布设。核实国家数据库中具体采样点位置,并对偏离数据进行仔细纠偏。投标人需编制重点工业园区调查布点方案,依据广东省待发布的工业园区土壤环境调查技术指引开展采样工作。
2.样品采集、保存与流转
投表人需按照国家统一技术规定开展土壤样品采集、保存和流转。采样单位需按照国家技术规定将所采样品流转至符合相关要求的检测实验室,并设置密码平行样,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同时设置运输空白样品。检测实验室按照国家技术规定进行样品制备,并负责内部质控。
3.责任单位和工作时限
投标人应对现场点位布设、样品采集、现场质量保证与控制、样品流转运输与保存负责。
(四)样品分析测试、数据上报及长期样品保存 1.样品分析测试
投标人必须做到全过程负责对采集的土壤(地下水)样品进行制备和分析测试,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检测报告、检测结果统计表、质控数据和质量评估报告等信息。测试项目根据国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及周边影响区调查分析测试项目》要求确定。
2.数据上报
投标人需将分析测试数据进行核查后,依据国家相关技术规定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上传至国家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数据库。
3.长期样品保存
投标人需将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无机样品留样至省级环境保护部门样品库,需按照国家规定长期留样的技术要求将样品粗磨、包装后,一次性运送至省级环境保护部门样品库,同时提供符合国家要求的样品信息及样品清单(含盖章)的纸质版与电子版。
(五)污染地块清单和优先管控名录确定
投标人需根据基础信息调查、初步采样调查结果,根据国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指导值和有关技术规定,初步划分地块污染风险等级,评估确定污染地块清单。
投标人需协助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利用国家开发的重点行业企业地块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系统,根据国家风险筛选与风险分级技术规定计算各地块的危害评估分值,经国家校核初步划定地块风险分级;并在委托单位对结果进行复核和专家评审后,将结果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上传至国家土壤污染详查数据库,以确定污染地块优先管控名录。
投标人若在开展以上调查过程中,出现重点行业规模以上新增企业、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地块、本轮调查遗漏企业等,需按照以上工作流程,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对区内污染地块清单和优先管控名录实行动态更新。在详查过程中,投标人需对要验收的测量指标做好质控,如果出现成果有明显偏差,投标人需要及时纠偏。
五、投标人资质要求
(一)技术力量服务及支持
投标人需成立专门的质量监督检查组,负责对本机构内土壤详查全过程质量进行内审。项目负责人需具有2年以上污染地块调查经验;小组成员至少2人应参加过全国或省级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的专项培训,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必须参加过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的专项培训;小组配备1名质量检查员对本组工作的质量进行自身,质量检查员必须参加过全国或省级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的专项培训。项目负责人需有参加过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基础信息调查的经验,原则上鼓励负责基础信息调查的专业机构从事现场采样调查。
投标人须按工作要求配备足够的技术人员,包括环境管理、土壤或水文相关知识、环境工程、环境规划、环境科学、环境控制与分析等领域。
(二)投标人责任
投标人为本项目的总负责人,具体负责采样方案编制、采样准备、样品采集、保存和流转工作等工作,并负责协调项目所涉及的第三方地质勘探单位、样品分析单位、调查地块的企业、县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投标人应建立健全质量审核制度,制定和实施内部质量控制计划,从严落实全过程质量控制措施,对布点与采样、样品保存与流转、样品分析测试、风险分级等相关活劢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幵自觉接受国家或省级有关部门及质量控制实验室组织的质量检查。
投标人需选取符合资质的采样单位及检测实验室。采样单位需满足有至少2年的土壤场调经验,并负责设置密码平行样、有机污染物检测样品运输空白样。检测实验室需满足国家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检测分析实验室标准,并负责对采集的土壤(地下水)样品进行制备和分析测试,对其最终报出的所有样品分析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合理性进行全面、综合的质量评价,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检测报告、检测结果统计表、质控数据和质量评估报告等信息。采样单位和检测实验室配合省质量控制实验室和环境保护部门对工作质量监督检查,检查要点参照《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定》。
(三)调查报告及材料编写
投标人需严格按照国家、省和广州市的技术规范和完成时限要求,完成项目数据核实、报告编写、征求意见、修改完善等工作。
(四)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根据项目资金管理要求,完成资金绩效评价工作。
六、项目进度要求
项目工作从项目合同签订至2020年12月31日。
(一)2018年6月底前,根据在产企业、关闭搬迁企业和重点工业园区用地的风险筛查与核实,确定初步采样调查的企业和重点工业园区名单。
(二)2018年12月底前,编制布点方案并组织专家对本机构编制的疑似污染地块布点方案进行论证。
(三)2019年1月底前,完成初步采样调查。
(四)2019年7月底前,完成在产企业及关闭搬迁企业样品分析测试与数据上报。
(五)2019年8月底前,完成在产企业污染地块清单和优先管控名录。
(六)2019年9月底前,完成关闭搬迁企业污染地块清单和优先管控名录。
(七)2019年10月底前,完成在产企业及关闭搬迁企业成果汇总。
(八)2020年1月底前,完成中重点工业园区初步采样调查。
(九)2020年4月前,完成重点工业园区样品分析测试与数据上报。
(十)2020年8月底前,完成重点工业园区污染地块清单和优先管控名录。
(十一)2020年9月底前,完成重点工业园区成果汇总。
(十二)2020年10月底前,完成全部项目成果汇总。本项目进度可根据国家和省相关技术规定、按照国家和省关于土壤详查的最新工作要求,作相应调整。
七、成果验收和提交数量
(一)成果要求
(1)广州市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数据集。(2)广州市重点行业企业污染地块空间分布图、广州市重点行业企业污染地块风险分级图。
(4)《广州市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采样企业清单》(5)《广州市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6)《广州市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污染地块清单和优先管控名录》。
(7)广州市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无机样品进入广东省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土壤样品库。
(二)验收要求
所有成果需由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组织相关技术部门进行验。
八、其他要求
(一)本项工作需与我市已开展和拟开展的各项土壤环保工作相结合。
(二)按照国家、省和广州市相关技术规范和时限要求,完成各阶段成果。
九、资金预算
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报告 篇6
梁海华12物流管理(1)班1201410122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 风貌而著称于世。社会飞速发展,时代在进步。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礼仪。作为当代大学生,在为来的学习与工作中更是离不开礼仪。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一、本专业学生的基本状况
大部分学生对就业有良好、乐观的认识。学生对工作情况较为乐观,对本专业的发展方向方面,学生的选择较为分散,体现了当今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另外有的学生没想过或不愿想这个问题,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沉浸在天之骄子的幻想中,没有清醒地规划自己的未来或不敢面对自己的未来,这也需要学校和社会给这部分学生一定压力,使他们早日正确、客观的面对未来。
企业对物流人才不仅有专业知识的要求,还有综合能力的要求。首先,物流人才应具有较强商务礼仪能力。通过实践争取能进行独立的物流企业业务管理,能利用现代数据挖掘技术进行物流业务分析,能进行简单的物流方案设计,掌握一门专业外语,能进行国际物流业务会话等。
就学生素质而言,物流专业从业人员需要吃苦耐劳和沟通能力。还要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实践,锻炼与同学、教师交往沟通的能力。而做好这些的前提是,做一个有礼貌懂礼仪的人。从学习物流专业的学生组成成分来看,还是以男生为主,这与物流专业的性质有关。
二、本专业学生礼仪状况
1、表现好的方面
(1)大部分同学不喧哗吵闹,不寻衅滋事、打架斗殴,不赌博、酗酒,不在公众场所高声交谈。
(2)注重个人修养,讲究以礼待人。衣着整洁得体,仪表端庄,不穿背心、裤衩、进出公共场所。
(3)诚实守信,说话和气文明,不讲粗话、脏话。
(4)礼让老幼病残,礼让女士,乐于助人。比如公交上的让座。
(5)尊重别人权利。不强行逼迫同学做不情愿的事,(7)自觉维护环境卫生,不在禁烟场所吸烟,为他人着想。
(8)男女交往,举止得体,自尊自爱,不做有碍观瞻之事;即使是情侣的他们也懂得在公众的场合注意他们的行为。
2、表现不好的方面
(1)打饭排队不遵守秩序,造成饭堂更是拥挤。
(2)放学时并行挡道,有时会穿拖鞋去上课
(3)有些同学不懂尊重老师,喜欢逃课,习惯迟到。迟到了也没有打报告。
(4)进出电梯时,不懂得先让师长先出。
三、进一步提高本专业学生礼仪素质的建议
1、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强化礼仪意识。环境熏陶及良好的心理环境对人的培养具有深远影响。家庭的教育至关重要,家庭礼仪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
2、加强大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涉及做人、做事和做学问三个方面。也就是说素质教育不应仅着眼于专业知识与能力的获得,还要着力于健全人格的培养。
3、加强对大学生的礼仪实践。开展礼仪培训或礼仪讲座,进行“礼仪知识”竞赛等。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懂得礼仪知识、礼仪的重要重要性,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报告 篇7
关键词:物流,企业,发展,调查,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 北仑区的经济快速发展, 2007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70亿元, 较上年环比增长15%。依托北仑港的资源优势, 北仑区已经成为经济的强区。物流是整个经济体系的营养供给体系, 是经济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 是企业投资经营的重要环境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 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 同时, 物流体系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如何规划和发展物流业, 是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研究的课题。为了充分了解北仑区物流业的现状, 我们在08年7月—9月, 组织人员对北仑区物流企业发展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
本次调查包括企业概况调查、企业经营服务优势调查、企业的发展战略调查、对政府扶持的要求调查等。
调查采用了重点调查、典型调查、随机抽样调查等方法, 采用问卷、网上邮件、访谈等方式。本次调查大量采用了电子邮件、传真等手段。
经过对北仑区物流企业的大量调查, 得到以下统计数据:
1.北仑区物流公司的业务综合情况
截止到2007年11月, 北仑区有仓储企业51家, 交通运输企业191家, 其中注册为物流企业的82家, 货运代理企业的21家;集装箱运输企业的57家, 拥有集装箱车辆1302辆;国际集装箱中转站 (堆场) 35家, 主要以集装箱拆拼箱、配送及堆场作业为主;航运企业16家, 运输船舶41艘。北仑的物流企业的业务范围包括:仓储、物料加工和分拨、装柜、卸柜服务, 运输业务相关的仓储设施建设、经营, 国际海运货物仓储、国际集装箱运作与堆场业务、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报关, 报检以及货物运输等。最常见的业务形式是仓储和运输, 服务内容比较单一。随着北仑经济的发展, 近几年业务范围在逐渐拓展, 有提供信息化服务、但没有提供物流解决方案服务。
2.能够为制造业提供的物流服务意向
在反馈回来的调查表中, 所有物流企业提出能为制造业提供的物流服务项目都在现有的服务范围之内, 其中选择仓储服务和运输服务的占80%, 选择报关报检服务的占20%, 选择货运代理服务的占40%。没有物流企业提出可以为制造业提供物流整体解决方案, 说明北仑区的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占50%的物流企业把为客户提供综合性、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作为发展目标, 说明物流企业已经在准备向高级物流运营商转变。
3.希望政府解决的问题
本次调查收集了北仑区物流行业的主要数据, 通过调查获得了很多以前从未得到过的资料, 现对数据情况作一个整体分析。
北仑区的物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 服务范围多数也比较小, 目前的服务主要集中在仓储、运输两个方面, 货运代理企业仅21家且规模不大, 不能满足企业多方面物流服务的要求;目前北仑区物流服务企业涉及的主要物流服务项目所占比例为仓储43%、运输75%、货代25%;能够为制造业提供物流服务的意向中, 有80%的企业选择仓储和运输服务, 20%的企业提出提供报关服务, 40%的企业提出提供货运代理服务, 其他服务项目没有企业提出, 说明我区物流企业的成熟服务项目还非常传统, 处于低水平;希望政府解决的问题这些选项, 物流企业更注重通关效率、信息平台的建设和融资方面;在仓储方面, 北仑区的仓储能力能够满足目前经济需要, 即使是以后企业服务外包比例提高, 在操作方面也可以部分利用制造业的仓库, 由物流服务商提供管理服务, 仓库容量需求增长不会很快;在运输方面, 北仑区车辆有不足的可能。
最后, 物流人才情况。物流企业整体大专学历以上员工比例不足20%, 专业的物流人才比例不足3%, 人才严重缺乏, 从事物流工作的员工多数是从企业其他岗位转过来的, 在自身企业工作能够满足企业需要, 但是在供应链管理, 大物流的思维方面显得不足, 对物流的发展不利。
基于本次调查, 我们提出以下几个观点和建议。
(一) 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
1.北仑区物流的整体建设思路问题
北仑区物流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是对物流认识的不到位。logistics的英文含义是后勤学、后勤的意思, 也就是说它不能单独存在。物流需求具有派生性, 物流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生产、生活或其他目的的需要。无论是港口还是大型货运公司等, 如果没有强大的相关产业的产品, 他们都是不能生存的。所以, 发展物流业应该给制造业以最大的关注。北仑虽然有北仑港这样的世界级良好港口资源, 但是, 在考虑北仑港之前, 必须先考虑与港口相关的产业群情况, 这个产业群的范围小到省内, 大到全国、全世界。目前说的物流规划基本上还是交通运输规划, 没有具体考虑其他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的效率问题, 从而使物流发展成为政府工程, 成了修路等项目。
现在物流的发展必须得到制造业的积极支持, 物流下一步发展提升的突破口在制造业。
2.关于北仑区物流供需平衡与物流成本问题
物流的需求主要来自制造业, 需求的数量、内容都由其决定, 当物流的服务的供给方不能满足制造业的需要时, 制造业就会降低物流的需求数量与减少物流功能需求项目, 或在自身有能力完成的情况下自营物流。
从前面的调查数据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 北仑区的物流供需基本平衡, 只是这个平衡是低水平的平衡, 提升平衡的水平不是要单纯提高供给数量或者需求数量, 而是要增加需求的项目与合作意愿, 实现新的平衡。任何一个提高制造业物流效率、改善物流工作质量的项目都会打破目前的平衡, 快速实现新的平衡, 降低社会成本。比如制造业将订单处理、采购、信息处理等工作交给物流服务商, 那么就会产生这样的服务商, 实现平衡。但是这样的服务项目提供能力的出现往往是制造商和物流服务商共同努力的结果, 这个努力过程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积极引导。目前这方面工作的开展几乎不存在技术问题, 管理是其发展的瓶颈。
目前的低水平平衡是北仑区物流成本相对较高的根本原因。现代物流是对全社会物流的集约经营, 集约的程度和范围决定成本水平。由于目前北仑区的物流绝大多数以自营物流为主, 物流集约程度极低, 由此造成社会物流运作高成本, 高物流成本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影响招商引资。
3.第三方物流的成长与物流整合问题
从本次调查的情况可以看出, 北仑区的企业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第三方物流, 但是使用第三方物流的多少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提供的物流服务质量、项目和服务成本密切相关, 其中服务项目的开展和服务成本的高低与政府工作密切相关。以信息平台的建立为例, 目前任何一个企业都知道建立信息平台对大家有利, 但是由于信息平台建设初期投入大, 操作涉及面广, 有很多未知的影响因素, 如政府部门信息的提供, 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等, 使企业望而却步。所以类似服务项目的开展需要政府、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共同努力, 取得海关、进出口检验检疫、港口等各个方面的支持。
第三方物流的成长依赖政府的政策支持、信息支持甚至初期资金投入的支持, 后续的回报在税收。从物流服务商入手发展第三方物流固然容易操作, 但是可能脱离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 难以扩大和发展。
鉴于目前的状况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 一步改革到位的难度很大, 所以, 北仑区的物流整合首先应该从局部开始, 分行业、分区域逐步拓展。
4.物流统计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最初的物流统计是在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统计指标体系从最初的计划经济到之后的市场经济, 物资由计划调拨改为自行采购后, 物资统计被取消, 储运统计保留了交通运输统计、仓储统计, 贸易统计保留了商品流转统计。但是这些指标与现代统计的差异比较大, 缺少如物流成本核算等方面的统计内容。目前我国采用的是200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制定的《社会物流统计制度及核算表式 (试行) 》, 设计了物流相关行业企业基本情况、经营情况、社会物流状况、社会物流总费用等一些指标。但是由于物流产业定义没有与国家标准局编制和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委员会的《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等衔接, 所以可能造成统计口径不一致、数字不规范的情况。另外, 统计指标的项目仍然不完善。
通过本次调研发现, 现有的统计指标体系不能满足物流决策的需要。目前有很多企业没有开展物流方面的统计工作, 已经开展的企业之间的计算口径也没有严格的统一标准, 数据之间的可比性比较差, 需要政府来做统一的规定。
(二) 建议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
1.加强物流相关数据的统计工作
在执行国家的统计指标体系的同时, 通过各个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 规定北仑区发展所需要的物流指标数值的报表制度, 为北仑区未来的物流发展提供依据。
由于需要加强制造业物流相关数据的统计, 改变社会对物流的认识, 将制造业的发展和物流业的发展统一起来考虑。
2.跨行业管理部门制定物流政策, 解决管理瓶颈
物流改革的设计面广, 涉及到社会的各个行业和部门, 单独哪一个行业的改革都不能成功改革物流体系。北仑区范围内有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物流园区等多种区域形式, 区域之间的协调除了区域的管理部门之外, 还有海关、港口等管理部门, 协调难度大, 任何一个改革措施都可能触动部门或区域的利益。所以, 北仑区域的物流改革需要各个方面的参与, 改革所带来的影响需要事先预测、改革的风险需要各方分担、改革的利益需要事先明确, 设计一个各方共赢的改革整体政策。
目前制约物流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管理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是沟通和协调问题。政府之间、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是基础, 也是企业之间沟通开发物流服务项目的环境, 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与合作是在以上环境框架下进行的。
所以政府应致力于制定政策和协调利益, 引导平台型的服务项目的产生, 促进其建设过程, 例如信息平台的建设等, 解决管理瓶颈问题。
3.引导第三方物流发展
第三方物流企业是综合物流服务的提供商, 是物流服务专业化发展的趋势, 提高社会物流效率的最有效途径, 从本次调研的情况看, 北仑区虽然第三方物流的使用率不高, 但是普遍都有使用的倾向, 这是发展第三方物流的良好基础。但是也必须看到, 第三方物流的运作需要多方面的信息、多方面的合作及多方面的人才等等。按照社会自然发展的进程, 第三方物流无疑会得到发展和壮大, 但是这个进程会很慢。
为了加快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政府必须积极引导。如税收政策倾斜, 服务平台建设的引导等。
4.实施物流人才战略
能够掌控和操作现代物流的人才必须是复合型人才。在宁波地区, 物流需要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历相结合的制造业生产物流、国际贸易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的复合人才。受到培养模式和培养时间的限制, 学校不可能培养出这样的复合型人才, 所以物流人才战略应该采用如下办法:
(1) 选取不同行业的物流人才交叉培养, 解决物流管理型人才缺乏的问题。在制造业、物流企业以及外贸行业选取一部分物流人才, 交叉岗位工作, 定向培养一批复合型物流人才, 为未来物流的发展准备人才。在物流研究领域选拔部分物流人才, 加强其实践能力的培养, 加速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进程。
(2) 扶植学校物流人才的培养, 解决物流操作型人才缺乏的问题。
大力支持学校物流人才培养中的工学结合模式, 培养有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一线物流人才。
(3) 选送部分人才到深圳等第三方物流发达地区学习。
参考文献
[1]通创物流咨询有限公司课题组.中国物流园区发展模式.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4.
[2]牛鱼龙.中国物流经典案例.海天出版社, 2004.
[3]许晓东, 张显萍.第三方物流运作.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6.
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报告 篇8
关键词:物流业物流业统计浦东新区
中图分类号:C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54(2010)08-053-03
随着现代经济科技的发展,传统物流业所包括的货物运输、装卸、储存等一系列经济活动,也随之不断演化。除通过引入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对物流进行科学化管理,以实现加快货物流转速度、减少仓库库存、最终达到降低货物流通成本的目的外,一些新的物流业态也开始出现,如专门为物流服务的咨询业、计算机应用软件业等。但由于物流存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环节,且仍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尚未对物流业统计范畴有统一的界定。为此,本文在借鉴了国内外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物流业的统计范畴进行了研究,并对浦东新区的物流业发展进行了分析。
一、国内外对物流业的研究及经验借鉴
(一)国内外研究的主要区别
—一研究角度存在区别。由于管理体制、经济发展程度以及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的巨大差异,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对物流的科学管理,以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扩大企业经济效益为研究目的。研究主体一般以行业协会或大型企业等为主。而我国在该领域研究起步相对较晚,起点相对较低,在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很大程度上都起到了主导和推动的作用。因此,国内物流业的研究一般从政府管理或宏观经济的角度出发,研究的主体以各级政府或大专院校为主。
——研究基础存在差距。从二十世纪初至今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伴随经济的发展,国外对于物流业的研究领域已经涉及到包括企业资源供应、生产、分销及废弃物再生等生产制造的全领域,物流外包、第三方物流等的产生进一步导致物流专业化、技术化和集成化。在国外整个物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重要的理论,诸如“黑大陆”说、“物流冰山”说、“第三利润源”说、供应链理论、服务中心说等。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近年来在理论研究和产业发展等领域都取得了较快进步,一些新兴物流业务也在国内得到迅速开展,但对于物流业内涵界定的研究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统计方法存在不同。国外对物流业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衡量企业的物流成本支出,用以指导企业改进管理,降低成本。目前,主要跨国公司都把物流成本占生产经营成本的比重作为统计的核心指标,把开展物流统计视作加强企业或行业内部管理的一种手段。而国内物流业统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衡量产业发展水平,主要围绕规模、速度、比重等指标进行统计,一般都以政府统计部门统计为主导。
(二)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借鉴
虽然国内外对物流业的最终研究结果存在部分差异,但通过比较可看出国内外对物流业内涵的认识都有一些共同的理念,即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利用一切现代化手段实现货物从生产到最终抵达消费者手中的流通过程就是物流,而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产业即物流业。
在综合比较了国内外众多研究成果后发现,虽然所有的经济活动都与物流业密切相关,但国内外的研究都不是简单地把一切相关经济活动都视作为物流业或由物流业带动的产业,而是根据物流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所具备的一些共同的本质特征,并结合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
二、新区物流业的统计范畴
根据物流业的本质特征及我国现行统计管理体系,从相对合理和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认为物流业的统计范畴界定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必须具备该产业的本质特征,即专门从事直接为货物的流动提供服务的企业。而把那些只有部分经济活动或仅是间接对货物的流动起服务作用的企业排除在外。第二,产业界定分类必须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本依据,以保证统计的可操作性。对于个别行业中仅有部分企业的经济活动属于物流业的,则应以企业为最小统计单位进行确定后方可计入物流业。第二,产业范畴界定应体现新区的产业导向和地区产业特征。如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等业态应在界定中得到体现。
根据上述原则,结合上海市统计局关于物流业统计的研究成果,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本研究对物流业的统计范畴确定如下。
(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基于物流业的发展是以提高货物流动效率和较低企业流通成本为出发点,因此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该行业大类,除了涉及将“人”作为运输对象的行业外,全部归人物流业范围。包括:铁路运输业(51)、道路运输业(52)、水上运输业(54)、航空运输业(55)、管道运输业(56)、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57)、仓储业(58)、邮政业(59)。
(二)商品流通业
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批发和零售业”中的批发业(63)全部归人物流业;零售业(65)中只统计邮购及电子销售业(6592)。这主要是考虑批发业是货物流通的主要中间环节,货物尚未到最终消费者的手中;而零售业中的邮购及电子销售业与传统的零售业不同,它是需要通过流通环节才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因此将其纳入物流业的范畴之中。
(三)其他物流服务业
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其他各类服务业中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统归为该类。根据当前新区物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目前仅涉及物流房地产、物流专业咨询和物流软件业。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物流业的研究中经常提到的第三方物流的企业,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应根据其主要业务分别归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从事分拨、配送的企业归于批发业;从事第四方物流的企业归于其他专业咨询业。
三、对2009年浦东新区物流业情况的调查分析
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本报告以此口径,对2009年浦东新区的物流企业情况进行了调查,主要调查结果如下:
2009年,受国际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浦东进出口全年处于下降态势,导致物流业总体增长速度放缓,全年实现增加值705.9亿元,同比增长7.1%,比前5年平均增幅下降了9.3个百分点;占新区GDP的比重为17.6%,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一)物流业企业规模和从业人员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虽然全球金融危机对物流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了明显影响,但由于浦东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的加快,以及“南汇并入”带来的物流功能的进一步增强,使物流企业对浦东未来发展前景继续看好。
1物流企业数量稳步增加。据统计年报数据显示,2009年浦东各类物流企业较上年增长2.7%。其中,占物流业企业总数79.7%的批发业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1%,新增
批发业企业占当年新增物流业企业数的89.7%;邮购电子销售企业数量尽管较少,仅占总数的1‰,但增幅却高达1倍;占物流业企业总数20.0%的交通仓储邮政业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0%;物流房地产和物流服务业企业数量均与上年持平。
从新增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幅最高,集体企业及以股份制企业为主的其他企业增幅紧随其后。受到危机影响较大的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出现下降。
2物流企业资产规模扩张明显。2009年,浦东物流业资产总规模达6146.35亿元,比上年增加813.68亿元,同比增长15.3%。其中,代表物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物流服务业和邮购电子销售业的增幅较快,同比分别增长30.5%和22.3%;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同比增长22.6%;资产规模较大的批发业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增幅为11.5%。
按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企业及私营企业资产规模扩张趋势明显,分别同比增长19.2%和17.5%;受危机冲击较大的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并未因此放慢产业布局的步伐,2009年资产规模同比增长14.7%。
3从业人员小幅增长。2009年末,物流业共吸纳从业人员234130人,同比增长1.0%。其中吸纳从业人员最多的批发业实现了小幅增长,从业人员达165982人,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的70.9%,同比增长1.3%;邮购和电子销售业由于基数很低,增长最快,2009年从业人员385人,同比增长93.5%;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从业人员达67404人,增幅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物流房地产和物流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则分别下降了12.4%和4.7%。
(二)受危机影响,物流业营业收入出现下滑,但在投资收益大幅增长的拉动下,企业营业利润仍保持了较快增长
1营业收入总体出现下降,但邮购电子销售业和物流服务业表现依然出色。受全球贸易量大幅下降的影响,2009年物流业实现营业收入8936.47亿元,同比下降9.4%,降幅为近年所罕见。其中,占比高达88.2%的批发业,受个别大企业销售下降的影响,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7878.12亿元,同比下降9.5%,成为影响物流业营业收入,下降的最主要原因。物流房地产实现营业收入8.05亿元,同比下降39.6%,降幅居物流业各行业之首。受集装箱吞吐量和机场货邮吞吐量下降的影响,交通运输仓储业实现营业收入1045.95亿元,同比下降8.6%。在物流业营业收,入总体表现不佳的大背景下,邮购及电子销售业和物流服务业表现依然出色,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94亿元和1.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倍和10.2%。
2受上年基数较低及部分批发业企业投资收益大幅增长的拉动,物流业营业利润仍保持较快增长。2009年物流业实现营业利润225.11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中,批发业实现营业利润196.12亿元,占全部利润总额的87.1%,同比增长21.6%;物流服务业实现利润总额0.10亿元,同比增长66.7%;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物流房地产业受营业收入下降的影响,全年营业利润分别下降28.6%和80.0%。邮购及电子销售尽管营业收入大幅增长,但企业经济效益并不理想,全年营业利润下降40.0%。
(三)受国际市场需求减少影响,港口吞吐量有所下滑;但浦东综合港口功能明显增强,为物流业未来发展打造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2009年浦东实现进出口总额1389.89亿元,同比下降12.9%。受此影响,浦东港口吞吐量均明显下降。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97亿吨,同比下降4.9%;集装箱吞吐量2138.70万标箱,同比下降9.7%,其中洋山深水港集装箱国际中转率接近10%;浦东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254.09万吨,同比下降2.4%。
但随着南汇并入浦东新区,上海的主要港口和保税区资源,即外高桥港、浦东空港、洋山港,外高桥保税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已全部集中于浦东新区,浦东新区的物流功能大大增强。同时为了加快推进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实现政策、资源、产业和功能的联动,更好地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整体优势,上海综合保税区于2009年11月18日正式揭牌成立,统一管理三个保税区的行政事务,这将对进一步提升浦东物流的综合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四)促进浦东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将物流业作为战略产业加以重点培育,积极倡导企业将货物流动职能逐步向专业化的物流企业集中,提高市场渗透率。建议将物流业发展列入浦东新区“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并制定专门的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2完善产业布局,加快结构调整。浦东应以上海综合保税区为主要发展基地,充分发挥“三港三区”联动的优势,大力扶持分拨,配送等物流增值服务,以及专业化的第三、第四方物流。同时,依托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各类信息交流便捷的优势,积极打造物流信息交易平台。
3加强招商引资的同时,注重对重点企业的培育和服务。一要积极吸引国内外物流业企业,特别是总部型物流企业落户浦东;二要支持物流企业开展业务流程、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三要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行业知名度高的物流企业,努力使浦东成为中外物流企业总部集聚地。
4加快长三角物流联动发展。据调查,新区物流企业六成以上的客户分布在新区和上海市,外省市和国外客户比重不足四成,可见浦东作为航运中心核心区的辐射范围还相当有限。一要加强物流规划的协调和配合,整合长三角区域内物流资源,合力推进长江水道建设,努力构建区域内一体化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二要不断推进长三角相关领域的物流标准化建设,并争取在浦东先行先试;三要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依托,推进相关信息平台的对接,实现区域一站式联审的通关模式改革,提升长三角口岸通关便利化程度。
参考文献:
[1]朱新玲,物流业统计指标体系初探[J],上海统计,2003,(05)
[2]陈颖慧,物流统计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世界海运,2003,(04)
[3]陈畴镛,胡保亮,供应链物流的绩效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突[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11)
[4]裘炜毅,国外社会物流评价指标的比较研究[J],物流技术,2004,(06)
[5]王剑波,我国物流发展及其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
[6]荣朝和,论现代经济运行中的物流问题[J],经济问题,1 993,(02)
【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企业物流人才发展战略06-26
物流企业人才危机的解决之道07-01
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报告08-01
物流企业仓储现代化调查问卷05-13
物流企业并购中的法律尽职调查11-12
物流人才需求报告06-13
广东省物流企业如何实施品牌战略 开题报告08-20
物流行业人才调查报告11-04
物流仓储企业07-18
物流企业运作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