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成长(精选8篇)
我的大学成长 篇1
一 目标的确立
在进入大学之前,甚至早在高一高二时,我已经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以及特长。这是我成长过程中所践行与体验的、贯穿于我所有的学习生活的,因此我对于自己所认定的兴趣与特长有着坚定的信心,也就是我相当确信这些不会是我的三分钟热度,我愿意为我的这些志趣发展付出尽可能多的努力。
并且我不需要太过担心我的兴趣与特长是有矛盾的。因为一直以来的学习生活经验告诉我,我已经找到了一条兴趣与特长结合得相当好的途径,我可以将之用于以后的学习、生活,乃至工作,并且我有信心,这还是一条相当体面的道路。
自从收到录取通知的那一天,我就意识到我已经在大学学习过程中迈出了相当重要的第一步,并且于我而言,这是相当成功的一步??我将学习会计专业。
作为一个文科学生,我不仅对人文有强烈兴趣,并且对自己的人文知识基础相当有信心。这不是单纯表现于诗词歌赋的积累与写作能力,而是广至哲学、历史,细至经济、心理等各方面。高中阶段开始尝试的学生干部的工作,让我对自己这些人文知识基础的运用有了全面的经验。我发现这些知识有助于我胜任管理的工作,从待人接物到处事方法,一切我都可以从自己的知识库中找到,并且我已将自己的做人原则建立于那些深邃而智慧的道理之上。
于是,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困扰我、妨碍我确立一个事业的目标了,那就是:成为一个熟悉世界经济动态,掌握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人。我将会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决定以后的研究方向。我猜想,我的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对于经济规划会比较有帮助。具体来说,我的目标是成为一个优秀的注册会计师。但这毕竟只是一个猜想,所以我也必须做好在某个时期改变这个方向的准备。
二 学习计划
要成为一个注册会计师,有相当多的素质与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在大学里面,除了学习好各基础学科、专业学科之外,还必须花更多的时间提升自己的素质与锻炼技能。
1、数学
对于我本身而言,数学基础较差,那么在基础学科学习上,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学习数学。并且应该立足课本的基础上,不局限于课本学习其他领域的数学如拓扑学等,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大一是打基础的阶段,这时候应该专注于课本,熟练掌握课本的技巧,深刻理解数学概念与思维方法。大二应该在大一的基础上,除了要完成课程任务,还应该开始博学其他领域的数学知识。大三的时候就应该针对大一大二的学习内容,选择对研究方向最有帮助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研究与总结,并开始准备针对考研的系统性复习。
2、英语及沟通技能
针对自身英语口语基础较扎实,但词汇量以及阅读量不足的实际情况,结合已经培养成的英语自学习惯,今后英语的学习任务是,在保证考试成绩良好的前提下,加大课外阅读量并以此加大词汇量。并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多阅读关于本专业的英语书籍或者英文原版教程,多尝试用外语,用自学到的词汇与文法来写作、表达思想。
外语作为一种沟通手段需要学习来熟练掌握,而沟通技巧与能力则需要通过锻炼来得到提升。应当珍惜学生会干事的身份,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干事与干事、干事与部长和委员,甚至和辅导员等的学院领导的沟通,以锻炼沟通技能和为以后工作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同时要处理好学生会工作与班里活动之间的矛盾,争取班里同学的谅解与支持;要注意保持好与其他班级的联系,扩大人际交流范围。
3、接受新事物新思维的能力
作为一个优秀会计师,必须具有随时随地接受新事物并不断学习的能力与素质,否则就不能在经济行业中长期生存。
为此,在大学阶段应该广泛了解各种学术思想与看法,并且锻炼接受与理解能力。在坚持共产主义理想的前提下,每年至少写两至三种不同的思想、主义或思维方式的学习心得,并主动与各种体现不同哲学思想的同学和社会认识交流。
4、专业以外的技巧
考虑到四年以后的社会需求以及人才结构,毕业以后很可能无法谋得理想职业或理想收入,以及无法很快走上创业之路,必须从现在开始保持对其他专业以外的技能的学习。
三 生活计划
大学是一个学习的阶段,也是一个生活的阶段,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虽然生活中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但必须要有根本的处理原则,所以必须对一些问题作出解答。
1、兼职
原则是不影响正常学习只利用课余时间工作。目的是锻炼自力更生的能力以及吸收社会经验,培养劳动者基本道德。时间安排有冲突时优先考虑学业,其次是学生会工作与校园活动,最后才是兼职。
2、爱情
原则是不强求,随遇而安。目的是学会成长学会做人,学会关心体贴他人,幸运又可能的话确定长期和稳固的关系。前提是尽量不做超出道德与社会价值观接受范围的恋爱行为,注意学生身份。爱情与面包有冲突时选择面包。
3、生活作风
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体贴父母和珍惜自己的劳动收入不乱花钱。注意克服奢侈浪费的不良习惯,不挪用膳食费用作他用。
坚持锻炼身体,保持健康体魄。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遇到有临时有学习工作至夜深的时候要注意尽快调整。
我的大学成长 篇2
———题记
激情燃烧的岁月
打开记忆的行囊, 刚毕业时的我, 充满青春的梦想和激情, 离开了学习生活四年的城市, 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 乐此不疲、像模像样地当起了“孩子王”。
学校虽是乡中心学校, 但规模不大, 全校就十几个教师, 我是最年轻的, 精气神儿又十足, 不言而喻就得挑重担。我教复式班的语文, 兼做班主任、大队辅导员、保管、灶长, 白天忙得连身转, 晚上经常批阅作业、备课写教案。尽管如此, 我还是激情涌动、精力充沛, 工作干得津津有味、有条不紊。凭着敬业、热情、爱心和上进的精神, 工作不到两个月, 就和孩子们成了忘年交, 也很快成了领导和家长心中的好老师, 收获了各种荣誉和表彰, 最刻骨铭心的还是父老乡亲的真情和对孩子学习的支持。
享受着工作的乐趣、生活的惬意, 不经意间三年过去, 我从老家调到树台学区的树台小学, 教语文并担任班主任工作。陌生的环境和学生并没有影响我的工作热情, 我还是激情奔放, 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工作上, 我总能与时俱进、锐意进取, 无论学校分配什么工作, 都义不容辞地勇挑重担, 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干好每一项工作。没多久, 我又成为领导认可的骨干教师。为给全乡教师上一节成功的示范课, 我废寝忘食地钻研教材, 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熟练驾驭课堂教学;为了教育好一个问题学生、转化一个学困生, 我不辞辛苦地找家长沟通, 不厌其烦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热心帮助生病和有困难的学生, 解决他们看病和回家的困难;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开发学生的潜能,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勤学善思, 李吉林、斯霞、于永正、魏书生等名师是我的偶像, 我不断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 博采众家之长, 摸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奢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仰之弥高, 越高, 越锲而不舍;攀之弥坚, 越坚, 攀得越起劲。”课堂质量工程我率先达标, 教学质量监测我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很荣幸地成为区级骨干教师。但我并不满足已取得的教学成绩, 继续研读教学杂志, 丰富教学积累, 提升专业素养, 并一鼓作气参加自学考试, 用整整五年时间修完专、本科的所有课程, 完成了梦寐以求的夙愿。
理查德·威伍说:“想要教好的教师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指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 是啊, 就是这激情燃烧的岁月, 凭着一腔热血和奋发向上的激情, 我给自己的梦想涂上了最绚丽的彩色, 也为后续工作储备了宝贵的财富。
坚定信念扛重任
时光易逝, 岁月催人, 已近不惑之年的我到中学部教语文。为找到高效可行地教学方法, 尽快进入角色, 我埋头钻研中学语文教材、课程标准、教师用书, 主动听课, 跟同事交流、沟通、探讨……一边积累业务知识, 一边深入学生, 了解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 诚心诚意与学生交朋友, 用爱心关注着班里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只要发现学生的大小问题, 就不失时机地正面引导教育,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感人心者莫过于情”, 爱人者人恒爱之。为此, 学生说我唠叨, 像妈妈一样无微不至;同事说跟我搭档轻松放心。我从不受拜金主义和享乐思潮的冲击, 始终持有一颗平常心, 坚定做好教师的信念, 把教书育人的工作放在首位, 认准了工作目标就不遗余力地去做。课堂是我教改的试验田, 学生、作业、教案、学习几乎是我工作生活的全部, 只有周末才能陪陪老人和孩子, 突击一些家务活。
“育苗有志闲逸少, 润物无声辛劳多。”教书育人工作我从不甘人后, 其他工作更是吃苦在先。就说学校建档工作, 从扫盲、普初、普九、国检、教育创强等, 我一件接着一件奋战, 几乎每本档案资料上都渗透着我辛勤的汗水。扫盲期间, 正值寒假, 数九寒天, 大雪飘飞, 我和被抽到的几位男教师在生着一个小火炉的大教室里白天连着黑夜整理档案。凌晨一两点休息时冻僵的手指拾不起桌上的笔, 摁不动锁门的锁。清晨他人还没有起床, 我一个人在教室里生炉火清扫卫生。普初工作又是一个炎热的暑假, 有时为了查实一个学生的准确信息, 我一人同时翻开好几本册子, 废寝忘食地查找核实, 直到查实每一个学生的信息为止。直到一项又一项工作任务验收结束。
无论工作多繁忙, 我始终坚定信念, 始终全身心投入工作, 始终不放弃业务充电和教学研讨。从“识字阅读教学”的探索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课题研究, 相继有“如何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的识字写字教学”、“家庭教育要配合学校教育”、“拓宽沟通渠道, 提高教学质量”等十余篇论文在教育期刊上发表, 有三篇教学设计被评为一等奖。
衣带渐宽终不悔
“月有阴晴圆缺, 人有旦夕祸福”。向来自信身体健康, 视工作为第一要务的我, 面对朝夕相处三年的学生, 工作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继续再接再厉、发愤图强, 一门心思备战中考, 身体的不适却与日俱增, 不得已去医院检查, 结果查出了意想不到的大病。医生告诉我:“你的病很严重, 必须抓紧治疗。并再三叮嘱:绝不能劳累, 必须保证充分的休息和足够的睡眠。”这无疑给了我晴天霹雳, 我一时陷入痛苦和矛盾的挣扎之中:怎么保证休息?怎么能使身体不劳累?以前就一个目标———干好工作, 啥时想过身体?现在怎么办?热心的同事再三劝我请假治病。我说:“请假容易, 可学生正处在中考复习的关键阶段, 就这样放弃, 带给学生的将是怎样的结果?”我再三权衡利弊, 最终思想的天平还是倾向了学生, 决定边指导学生复习边吃药治疗。指导复习阶段除吃药外, 我根本忘记了医生的忠告, 还是一如既往地工作、学习。
中考结束, 学生分批被录入不同的高中学校, 我躺在医院的病床上通过电话和短信关心着每一个学生的升学情况。学生打电话问候我的病情, 发短信祝福我早日康复。“一把伞, 撑起人生的风风雨雨;一双手, 拂去生命的寒潮;一脸微笑, 开放在心灵的荒漠;一声问候, 滋润你的生活。希望老师的身体能早日康复, 多抽出些时间休息, 不要太劳累, 健康永远放在首位。”这是考入六盘山高级中学的学生发给我的短信。此后, 又有些读高中或大学的学生, 节假日结伴到家看我, 我还是习惯地详细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鼓励他们勤奋进取, 勇攀高峰。
后来, 我又做了胆囊切除手术, 术后返校的当天, 全班学生围到宿舍看我, 叫我去上课, 我毫不犹豫地拿起书拖着虚弱的病体走上了讲台, 又一次回到了学生中。从此, 我更珍惜上课的分分秒秒, 更关心学生的学习成长。
现在, 病魔使我的身体和精力大不如前, 常常感冒, 头晕乏力, 但工作的热情仍不减当年, 还是力所能及、勤恳踏实、积极认真, 从不请假缺课。我平时还主动帮学生修改作文、疏导心理障碍;为任课教师做点力所能及的服务工作, 创造清洁温暖的工作环境。冬天早晨又黑又冷, 其他老师到办公室时, 我已把炉火生得旺旺的。有老师说:“黄老师到哪儿, 就把温暖和干净带到哪儿”。江山易改, 本性难移, 二十多年的教学工作, 我已习惯以校为家, 只要能做到的、能想到的, 我都义不容辞、身体力行, 就像经营自己的小家庭一样经营学校的每项工作。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可怕的病魔、大把的药片虽使我身轻体瘦, 但病魔没有使我放弃工作, 就因为做个称职的好老师的梦想。去年, 借选拔考招的东风, 我荣幸地进了海原二中, 继续引领学生遨游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 共同追逐我们的梦想。
我的大学成长 篇3
关键词:主题班会;大学成长;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5-0143-02
一、班会背景及创意
大一生活渐行渐尽,曾经无比崇敬的大学生活的种种味道也已一一品尝。在象牙塔里,学生渴望自由、渴望知识、希望友情、幻想爱情,盼望充实这四年无比美好的青春岁月,但自身的不成熟伴着接连到来的成长问题使他们或疑惑、或迷茫、或悲伤。所以,学生需要在师长的教育引导下,携起手来坚定地向着更加成熟的道路迈进。
本次班会的创新点在于,首次以名著《西游记》为背景,性格迥异的师徒四人穿越千年来到现代成为大学生,他们代表着四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师徒四人的生活经历也反映出学生在学习、自信、情感、人际交往以及社会实践等五个成长方面的问题。正如取经路上有九九八十一难,大学生活亦困扰重重。班会的过程,如同《西游记》里师徒四人在象牙塔里由青涩走向成熟,由迷茫走向坚定。
二、班会流程
开场(插乐《西游记》主题曲):四人以对话的形式,从古代“穿越”到现代,并以学生的身份开始班会。
第一回:初来乍到,悟空不思学习
(1)故事情节。剧情介绍:初入大学,悟空紧绷的学习弦一下放松。上课时间玩手机,放学后又忙着泡吧,玩游戏成瘾,忽视了学习。尽管师傅和师弟都三番五次好心相劝,可悟空依然我行我素,认为临时抱佛脚就能应付考试,结果考试挂科成为必然。悟空悔恨自己当初不该把师傅和师弟的话当成耳旁风。
(2)菩萨点经(插乐《heaven on earth》)。教师:“刚刚踏入大学的你们,也许都会有一些不适应,大学里到处充满了自由的气息,再不会有谁整天在你耳边唠叨要好好学习了,你可以整天泡在网吧,可以上课玩手机,可以翘课去约会……但是,你是否想过,你是为了什么来到这里?你是为了打魔兽、为了斗地主、为了谈恋爱而来到大学吗?我想大多数人的初衷应该不是这样吧!学习才是一个学生的本分,而娱乐只是大学生活的点缀,切不能舍本逐末。”
(3)活动。通过播放信息委员精心制作的PPT和视频,展示2010级中药制药班各位学生入学以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军训生活、假期旅游、宿舍生活到运动会、辩论赛、挑战杯,回顾大家一起走来的难忘经历。
第二回:丧失自信,沙僧前途堪忧
(1)剧情介绍:不论是班干部竞选还是社联竞选,师徒四人都积极参与,唐僧、悟空由于其充满自信的竞选演说词,都如愿竞选成功。可是沙僧由于不自信,屡战屡败,一次又一次失去了锻炼自己的机会。最后在师傅和师兄弟的鼓励下重塑信心,成功竞选为学生会生活部干事。
(2)菩萨点经(插乐《one day in spring》):教师:“毛主席说过:‘人生自信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亲爱的同学们,请回想一下,进入大学这一年来,你是否也曾像沙僧一样因为不自信而一次次地错失机遇呢?看到你身边的同学都在很多方面得到了个人能力的提升,你是否也会心动,是否想过要去改变?人们都说青春时代是有资本犯错的年龄,现在的你们做对了,就继续努力去争取更大的成功;做错了,则吸取教训为日后的成功积累经验。放开手脚大胆去追逐心中的梦想吧。”
第三回:为情所困,八戒难以自拔
(1)剧情介绍:八戒在校园偶遇一女生后便开始短信轰炸,每晚都聊得很开心,使得八戒不由得开始幻想他们以后的美好生活。接触一周后,八戒终于决定约这位心仪的女生到咖啡馆,并借机向她告白。可是当他鼓足勇气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时,却遭女生的婉言拒绝。八戒悲痛欲绝,不思茶饮,其他三人好心相劝却遭八戒白眼。最终经过八戒的深思熟虑,一个月以后八戒的生活又回归了正常......
(2)菩萨点经(插乐《情书》):教师: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作为一个大学生,首先要明白自己的身份是学生,不能因为恋爱忘了学习,舍本逐末;其次,应该学会理解和包容,学会尊重对方的意见;第三,树立正确的男女关系很重要,不能把正常的朋友关系与男女朋友关系搞混,也不要因为对方微妙的行为而折磨自己。恋爱的感觉是美妙而幸福的,大家都希望能在大学里邂逅自己的爱情,但是校园毕竟只是人生历程中一个很小的圈子,迈出了这个圈子,你会发现外面的世界更大、更精彩!
(3)活动:“5毛1块”游戏。男生代表1块,女生代表5毛,在最短的时间内,组合出要求的钱数。使学生了解男生和女生之间不是只有爱情,还有友情和同学的真情。
第四回:缺乏经验,唐僧兼职被骗
(1)剧情介绍:唐僧外出做兼职,由于缺少社会经验,对人没有防心,以至于白白地为别人干了一整天的活,没有拿到工资不说,还落得一肚子气。
(2)菩萨点经(插乐《春野》)。教师:“大学生出去兼职在当下已经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诸如唐僧师徒遇到的问题。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大学生常常会被一些心术不正的人利用。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把什么事情都想得太简单,做什么事情之前一定要考虑周全。”
(3)活动:邀请做过兼职的学生谈一下心得体会,以切身经历告诉同学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在兼职期间更要擦亮双眼、提高警惕。
第五回:宿舍冲突,人际关系危机
(1)剧情介绍:师徒四人在宿舍,悟空晚上打电话,八戒晚上打呼噜,沙僧脚臭,唐僧话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使得四人出现感情危机,不能相互理解和相互包容,“战争”一触即发。
(2)菩萨点经(插乐《童年》)。教师:“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臭味相投!你们四人,穿越千年到此,来体验大学生活是你们的福气!一生的时光不长,大学的四年更短,愿你们好是亲热,同室同眠,不可相逼,给谁难看!”
第六回:修成正果,四人取得真经
众人同心,齐力断金!唐僧师徒在经历了一系列磨难之后终于修成了正果。鉴于唐僧师徒四人在大学期间的突出表现,有请如来佛祖为他们封佛。
通过此次极富创意的班会活动,使学生重温初入大学的生活,也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扰形象地展示出来。旨在帮助他们正视问题,消除迷茫,对今后学习、生活有更清晰的认知,以便树立起对未来人生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崔璨,张玉敏.关于大学生主题班会内容和形式的思考与探索[J].成功(教育),2010,(4).
[2]孙宜贵,崔萍.如何开好大学生主题班会方法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6).
我的大学成长之路 篇4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我的大学成长之路”。
高中三年的辛苦准备,让我实现了我的大学梦,来打到了这所大学。尽管这所大学是个专科,但不要把自己看低了,因为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一个人都有他存在的价值。而我在这里开启了我的很多第一次,刚开学时,第一次面对上百人的教室竞选系学生会,第一次到每个班上去宣传系上举办的各种活动,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用英语介绍自己,第一次站在板凳上做管理课上的演讲——如何做一位成功的管理者,......,很多很多的第一次。这些及时对我的锻炼,也是大学给我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还记得刚刚进校时,我对它充满了期待。可我觉得,整个大一,我都生活在紧张的状态之中。英语三级确实把我给捆住了,上学期英语三级成绩下来--56分,看了之后很后悔,为什么不检查一遍呢?如果自己再仔细点的话是不是就能考到60分呢?我居心再考一回,却还是以失败告终--58分。就这样一年结束了,英语却还是没有进步。
可能是我很自信吧,倒霉的我在选课时没有选到专业选修课——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却还是报了人力资源的资格证考试,同时还报了秘书四级的资格证考试,并且两门考试在同一个周末。但我觉得这两门对我来说都很重要,真心地觉得力不从心。自从我听说班上其他人报考了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我觉得我真的是小巫见大巫,那是我觉得我更改女里了,学习他们那种在压力中求动力的精神。
大学是纯真的代名词,是青春的激扬,是个性的飞扬,是提升自我的训练营,是造梦的工厂......现在已经是大二的下学期了,在这里我学会了独立,学会了坚强,学会了为人处事,学会了人际交往,更学会了做人。从第二周开始,参加了学校的校外实习——到沃尔玛超市,负责前台收银,我并不觉得这个岗位的工作是多么的简单。对我来说,没有接触收银的人去从事收银工作夜壶存在困难性。虽然我所做的收银员和我所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不对口,但我还是有很多感悟:
(一)实习炼就了我的胆大心细。虽然在收银过程中商品会多扫一件或少扫一件,或条码扫错了,或中午盘点是钱箱里会少钱,等等。每一次的出错都是一次经验。总结经验,改掉陋习。
(二)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和沃尔玛同事们的沟通很重要,在收银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懂的问题,不得不向那里的同事请教。因此积极与同事们相处,才能在收银中找到快乐。
(三)相信大家在不同的岗位上都会有不同的感悟,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在这里呆了快两年了,平淡却不平凡的生活,时而紧张时而又显得无聊,充满了生机和快乐,是时候为我即将到来的大三生活进行规划了,也是时候对我的工作目标及发展要求做一个职业生涯规划了。
在这里,体会到了陌生人也会成为好朋友,体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强大,体会到了只有付出了行动,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大学——一个永远不会落下的大浪,一颗最闪亮的星星,一束最灿烂的花朵,它永远诠释着青春的最高境界,永远披露这团结的真正含义,永远揭示着努力的回报。我的成长之路,让我在成长中品味大学的酸甜苦辣,让我在大学里成长。
大学带给我的成长 篇5
转眼间来到大学已经两年了,如今走在校园里,心中已经没有了初来时的波澜起伏。周围的景,身边的人,甚至包括这个城市,一切都从陌生到熟悉。仍然会彷徨,只是内容变了。
曾经,大学是一个梦,如今这个梦实现了,却发现并不是当初的那种美好。这才明白了追梦的过程最幸福,因为那时的梦是完美的。回到家,上高中的表弟表妹喜欢问我大学的生活。看着他们期待的眼神和对大学的美好向往,我不忍心告诉他们其实大学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美好,因为我不想打碎他们的梦。后来我发现我错了,因为这个梦已经根深蒂固到我们这一代人的血液里,脑海里,骨髓里。为了这个梦,我们可以忍受严寒冬日凌晨5点的霜冻,酷暑夏日正午将近四十度的高温,我们牺牲假日,放弃休息时间,就那样静静的坐在那个闷热的教室里,一遍又一遍翻着课本、试卷。就因为我们心中有这个美好的梦,我们坚持下来了。我想当我们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应该不仅仅是激动吧,那泪水中应包含着更多的感动,是为自己而感动。所以,当我说到大学里也有考试,大学里的竞争依然很激烈,大学仍然要面对很多的压力,大学里的无奈更多时,他们并不相信。他们认为是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得到了,得到的东西往往会变得廉价。或许是真的,就像现在当研究生师兄对我说其实没必要考研时,我总是嗤之以鼻。
记得刚进大学的那段日子,那是一段“忙碌”的日子,竞选学生会,班委,加社团,参加各种活动……似乎要把中学失去的一切都补回来。其实还有一个原因,进大学前很多亲戚朋友的劝诫:大学里不能总学习,要学会人际交往,多交朋友,这才是最重要的….等等之类的话。于是我们就真的相信了,我们别无选择,因为那时的我们太迷茫。整个的大一上半学期就这样度过了,我们的课本仍然崭新,我们的“业务”依旧繁忙,我们的QQ也很活跃。现在想来其实那是一段无聊的日子,一段失去自我的日子,但我们必须明白那也是一段我们必须经历的日子。这就是成长,有些事情是别人代替不了的;有些事情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才能明白。
慢慢的,我们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我们不再热衷于那些活动,因为有些并不是我们喜欢的;我们也不再刻意去结交朋友,因为朋友是靠缘分的;我们也意识到大学原来也是需要努力学习的,因为我们仍然要面临考试和排名。我们不再呆在宿舍聊QQ、看电影了,我们开始抱怨学校的自习室太少了,我们又习惯了一个人去上自习、吃饭、回宿舍。不知何时发现竟然恋上自习室一个人静静的看看书、写写随笔、记记单词、听听音乐。我们真的长大了,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一惊一乍了,我们喜欢用微笑去回应生活的许多事。大学,教会了我们如何成长。
有时,会觉得自己老了,因为对昔日的那么多事情都没了激情。现在我明白了,不是老了,是成熟了。缺少了激情是因为我们找到自己真正的目标了,我们的热情只会挥洒在我们真正热爱的事情上,往日只是激情的稍微泛滥。都说大学是梦想真正起航的地方,但其实何尝又不是梦想死亡的地方?因为在大学里,我们不可能再像中学时沉浸在课里,然后再做着青春美丽的梦。在这里,我们需要面对一个个的现实,我们需要重新给自己定位,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
如果你现在问我大学生活的感受,我会说:“累”。因为我发现我们现在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而自己又属于天生愚钝的那种,于是不得不花费多点的努力了!这是我真实的感受,但这并不代表这我的抱怨,我很欣然接受现在的一切,因为只有累了,才真正活过,才会充实。就像农民一样,看着满载而归的果实时,累却幸福着。
我的大学成长 篇6
那一年,我出生在一间破旧的土屋里。当时条件艰苦,在我快要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那间破屋子里,没有白色的床单,没有白色的天使,没有白色的灯光,有的,只是一张自己编织的稻草席和一张长了很多洞洞的被子,忙碌的爷爷奶奶和接生婆,焦急的父亲,和母亲撕心裂肺的的呻吟,父亲母亲都是老实巴交的广西农民。
时光荏苒,二十四年,二十四个春与秋,已经成了永久的记忆。每每回首追忆我那跌宕起伏的成长与求学历程,心海的深处总是波澜起伏,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我七岁才上学,家里当时很困难,为了省钱,一上小学,就越级到小学二年级,一开始就遇到了很多困难,知识跟不上,字不会写,和同学不在一个级别上,常被嘲笑,欺负,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开始自卑,但是这种自卑却让我在学习中争强好胜,虽不能取得什么好成绩,却也跟上了别人的步伐,坚持了下来。当时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好好学习,给父母争光,被人瞧得起的唯一办法就是学习成绩。小学五年中从没迟到过,也从没请过一次假,在老师和学生的眼里我是很内向很文静听话的学生。我也认为这就是好学生。尽管我成绩不是很好,但是还是以我的坚持。走进了中学。
到了初中,情况并不如我意想中那么一马平川,第一次考试,就考了个倒数第一,也就因此我也被老师调到教室最遥远的角落,考试颁奖那一刻,获奖同学春风得意般的笑颜深深的刺激了我,当时我内心里不止一次的拷问我自己,为什么站在台上的人就不能是我呢!之后的学习中我总能感觉到一股强大的力量,在鼓舞着我,我也似乎一下子找到了学习方法,成绩突飞猛进,取得了班里第一名,也成了同学们羡慕的焦点,不久便被学校调进了校尖子生班(一个全年级同学都梦寐以求的班级),我也因此一下子找回了小学丢失了五年的自信,此后走路不再低头,说话不再细声细气,朋友也多了,性格也由此由内向外转变!
初中毕业,我顺利的考上了高中。并参加了高考。高中的生活很平静,一个子“苦”足以形容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所有的精力,时间,都聚焦到下一个目标——大学上,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可以说整个人简直达到了癫狂的程度,早上五点就起来背英语,中午小睡半小时,晚上做数理化直到深夜1点,还常常不洗澡,把省下来的时间用来自习„„一直坚持到了高考结束。
如今即将大学毕业,再翻翻当年的日记,平淡的岁月里,有一些往事依然刺痛我心灵,0,匆匆忙忙中,紧张高考终于结束了,别人看来,终于“解放了”,但是我心里焦躁与忧虑却一点都不见减少,我落榜了,没考上。穷乡僻壤出来的娃,出路没了,心里面充满恐惧,忧愤。为此,我不敢回家,于是消失了半个月后,回到家,父亲披头就骂。一时忍受不住,又消失了,再次回到家时老爸已经躺进医院了,原来我离家后老爸为了连夜开车去找我,摔了,骨折了。母亲因此絮叨了几天,同一句话:“有什么事情跟家里说,为什么离家出走!看,你把你老爸害成这样!”此后,我决定做出了决定,再来!于是我选择了高四。一年后,再次参加高考,成绩比前一次提高了一百多分,虽然不是很好,但是我总算成功了,进了南宁的一所大学。但是,人生于我,真的不一帆风顺,刚刚出来工作不到半年,得了一场大病,需要进行手术,痛苦难受,无以言喻,我不止一次地思考着一个问题,活着到底是为什么,这般辛苦?每当痛苦得满地打滚时,不止一次萌生放弃的念头。手术前,院方告诉我,必须有直系亲属陪同。无奈,只好叫远在家乡的父亲过来,但是,我终于还是后悔了,看着老爸蹒跚的走进医院,我心酸,难受,一股难以抑制的愧疚之情油然而生,这都因为几年前摔的那一跤,都是我的错!父亲的陪伴,给了我勇气,使我坚持到了最后,手术成功了。
我的教师成长之路——路·露·录 篇7
我怀旧, 并不是简单回忆过去, 而是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回想自己的人生, 也许是成功之途, 摸到一些规律;二是这些, 对立志成材的青年教师或许有点帮助与启发。这正是我写此文的缘由。
再来说说题目, 为何起《路·露·录》?“路”即道路, 写我走过的从教之路;“露”乃点滴之意, 截取路途中数个关键点;“录”, 就是把以上的内容如实地记录下来, 像个回忆录。
从何时说起?还是从我上小学开始吧!
50年代, 影剧———伴我机缘
1949年, 随着新中国的诞生, 不到7岁的我进入了北平 (即北京) 崇文区穆德小学读书, 1955年7月毕业。那是一所回族学校, 由著名京剧演员马连良先生等人捐助的私立学校。
一转眼, 我已上到五年级了, 学习成绩不错, 是第一批少先队员, 后来还担任了中队委, 曾经有两次到怀仁堂为首长和国际会议献花。
由于我的童声很好, 有幸参加了区小学生朗诵比赛, 以一首儿童诗《也许》获得了一等奖, 接着, 又被推选参加了市朗诵比赛, 虽然没有获得最高奖, 但机遇却来临了。一天, 学校通知我到西单六部口当时北京教育局所在地开会, 会场中央围坐着几位专家, 除了我以外, 还有十来个小学生。主持人让我们每人朗诵一首诗, 当时并不知目的, 朗诵完就回家了。等到第三天, 通知又来了, 仍然到六部口去, 这次只有四个小朋友, 其中包括我。主持人开门见山说:“长春电影制片厂要选孩子配音演员, 为苏联儿童影片主角配音, 你们四个被选上了。”我恍然大悟。原来, 这些专家是电影厂的, 来北京听市朗诵比赛, 特地选人的。我当时又惊又喜, 拍电影与我结缘了。
就这样, 我第一次乘上火车, 远离家乡到了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厂, 为苏联儿童影片《河上灯火》主角之一———季玛沙配音, 度过了整整21天, 一切都是那么新鲜。
回来后, 机缘接踵而来, 北京电影制片厂邀我为中法合拍的《风筝》中的法国角色配音, 中央记录电影制片厂邀我拍摄短剧《钟》, 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节目多次录音, 曾与孙敬修爷爷合作过。之后,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立了少年广播剧团, 我成为了首批团员, 每周都要去复兴门外排练节目, 还经常演出, 记得最清楚的是, 排演了一出儿童剧《可怕的梦》, 我担任三个主角之一, 以模拟梦的剧情教育一个丢三落四的孩子。曾到“人民剧场”公演, 还有幸在全国政协礼堂为中央领导表演。由于我的努力, 在1957年六一儿童节, 剧团评奖, 我获得一等奖, 奖品由自己选择, 在当时很丰厚, 一本集邮册、一副乒乓球拍、数本书。这份忙碌的业余生活, 一直到上高二才停止。
60年代, 教师———半路结趣
要认准一个职业“饭碗”———我偶然当上了教师
1961年, 我从北京49中高中毕业, 当年就参加了高考, 喜欢的是理工, 并不是文科, 考入了吉林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 到了大学, 不知怎的, 身体复检不合格, 只好退学。
我当时的想法, 既然没有机会上大学, 就要有职业, 就要有“饭碗”, 自己挣钱, 这是人之常情。年已18岁, 迈入成人行列, 人生进入另一个关口, 该独立生活了, 不能靠父母养活一辈子, 还要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另一个原因, 我的父母是养父母, 亲生父母在西安, 在我出生不久, 由于家庭贫困, 生育子女太多, 而且前面的男孩均夭折, 迷信的说法只要把我送人, 就能保住后面的男孩。可巧, 我生母的妹妹没有孩子, 就这样一拍即合, 就把我过继给了“老姨”, 即养母, 来到了北京。要有个职业的“饭碗”就更迫切了。
那时, 国家包分配, 不会没职业。不久, 工作下来了, 1961年底被分配到北京崇文区上头条小学, 于是在没有选择余地、没有任何准备、没有专业培训、对教师工作无了解, 也谈不上有无兴趣的情况下, 偶然当上了一名小学教师。那时教师行业地位低下, 有句流行话“家有三斗粮, 不当孩子王”, 俗称“臭老九”。特别是男孩子当小学老师, 更让人看不起。但是, 有了职业的“饭碗”, 每个月有37块钱的收入, 也可以了。
我就是这样, 半路与教师结缘, 一结就是几十年, 我的简历很简单, 就是在北京崇文区上头条小学工作16年, 到北京崇文区教育研究中心做教研工作26年, 直至退休。如此简单, 由于一切听从党的召唤的原则, 党指向哪里, 就在哪里安家的思想, 说明我对职业的态度是专一的, 没有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想法, 为了饭碗需要职业, 可职业不是为了饭碗。我坚信行行可以出状元。真是人有不测风云, 由于我拼力工作, 只干了两年, 就因为突然吐血, 患了肺结核, 一住就住了一年医院, 可巧, 1964年国家要给老师涨工资, 就因为我超过连续6个月病假, 不能涨, 结果与同教龄的老师总差一级, 干职业却让我的饭碗变小了, 真是一步赶不上, 步步赶不上, 将近20年还是37元的工资, 直至80年代评职称, 我才赶上。即便这样, 我也不想跳槽, 要认准一个职业“饭碗”不动摇, 这就是敬业。百般诱惑甘清贫, 敬业志坚不动摇。
在工作中找兴趣———几次内部的调动
虽然我认准一个职业“饭碗”不动摇, 但领导决定的内部小调动, 也是经常发生的。拒绝吗?不可能;谢绝吗?不可取;消极怠工吗?不应该;怎么办?60年代, 全国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廖初江有一句话, 对我启发很大———“不能从兴趣中找工作, 要从工作中找兴趣。”干一行, 就要钻一行, 干好一行, 当成事业、专业去完成。刚开始校领导, 对我不了解, 安排教地理、历史副课, 质量要求不高。
经过一段考察, 校领导觉得我认真负责, 就调任毕业班, 教六年级数学, 这可是个重要任务。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对数学产生了兴趣, 特别是分数应用题的难点, 我做教具、搞比较、摸规律、拟练习、印篇子, 学生成绩有提升。为了集中精力研究数学, 工作中的兴趣促使我大胆提出新方案, 当时学校六年级有三个班, 按常规, 每个老师包班, 既教语文又教数学, 兼班主任, 为了便于钻研教学, 提高质量, 我提出一个人教三个班数学的要求, 不当班主任, 每天3节课, 一个教学内容连续教3次, 可以越教越熟、越教越好, 而且课表安排, 三个班轮流上最好的第3节。熟能生巧、巧能生华, 华能生趣。
正在我兴致勃勃之时, 领导看我有培养前途, 调我担任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又一次内部调动, 必须扔下喜欢的数学, 拾起不熟悉的教育, 怎么办?从工作中找兴趣的原则引领我投入新的工作岗位。少先队大队工作范围涉及全校, 活动时间在课间、课余、假日, 我边摸索边研究, 慢慢地找到了门路。成立了学校文工团, 包括鼓号队、文艺队、红领巾广播站、板报组、幻灯组;定期组织大队活动, 没有钱, 自己做;不会, 自己学;有困难, 想办法。搞得红红火火。有几件事印象深刻:
●文艺队六一要演出《大刀舞》, 没有道具大刀, 我就当起了木匠, 用钢丝锯切割三合板, 做出刀形, 漆上便宜的银粉, 用粗铁丝弯成圈, 系上红绸条, 做出了20把大刀。
●文艺队演出没有伴奏, 我就利用周日, 借学校仅有的一台小手风琴, 买了一本初学手风琴手册, 苦练, 终于能伴奏了。还排练了几个小节目, 假期到街道、旅馆义务演出。
●学校有台幻灯机和一些幻灯片, 长期闲置, 可放映要专室, 需屏幕要遮挡, 很不方便, 于是我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如果能到教室里放映就好了。困难最怕有心人, 终于想出了办法。我做了一个小型暗箱, 屏幕是毛玻璃, 成立了幻灯组, 利用课间操时间到各教室轮流放映, 受到欢迎。
由于我的努力, 当年就被评为区优秀辅导员。这样干了3年, 刚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又一次调动来临了, 改教语文, 这又是个新任务, 于是在语文教学中去探询新的兴趣点。
我做第一节公开观摩课
我上的第一节公开观摩课, 使我与语文结趣更牢了, 可称教师人生的第一个里程碑。那时, 北京第一师范学校地处崇文区, 师范生到我所在的南昌路地区 (当时是地区街道办学) 实习, 要听一节公开课。带队的师范教师是刘德彰 (后也评为特级教师) , 为了提高质量, 要选做课教师, 进行了两轮的选拔, 第一轮每校出一名共10名做课, 选出了3位, 其中有我, 第二轮3人再做课, 最后决定由我做观摩课, 这对我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也是难得的机遇, 真是又兴奋又忐忑, 又有压力又有动力。于是, 用上全部的精力, 做着准备。那时, 语文教学受政治思想第一,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影响, 必须上“毛泽东思想统帅文化课”, 每节都要围绕一条毛主席语录进行教学。我执教的是一篇歌颂英雄的文章———《金训华》, 写的是在他与洪水搏斗勇救群众, 光荣牺牲的事迹, 要突出毛主席语录“一不怕苦, 二不怕死”。公开课在兴隆街一个礼堂进行, 有近200人听课, 这场面又是一个难得的锻炼, 紧张伴随着努力, 现在我还清清楚楚地记得, 我抓住课文金训华的三次“打、拱、冲”的分析, 一勇二搏三舍, 博得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由此, 我做公开课、接待课的机会逐渐多起来。更增添了教学的自信。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 第一次公开课应是提升的催化点。公开课属于非常态课, 除了对别人是学习, 对领导是督导以外, 对自己的提高极有好处:一是有压力, 人无压力轻飘飘, 压力易转化为动力。二是有目标, 拿出自己最大的水平、精力、时间, 精心备课。三是有参谋, 为了达到公开课的效果, 往往有专家、同事主动帮助, 出主意, 这是提升的好时机。四是有试讲, 反复推敲, 过程大有裨益。五是有听众, 当众上课, 见世面。六是有反馈, 课后, 听课者评议, 促进自己反思。机不可失, 时不再来。因此, 紧紧抓住公开课的机会, 催化教学基本功的提高。
70年代, 借调———塞翁失马
70年代初, 正当事业蒸蒸日上, 一个突如其来的调动, 打乱了我语文教学的道路。那时, 小学属地区街道管理, 所属的南昌路街道缺乏干部, 领导决定, 把我借调到街道政治组, 负责宣传工作。这就使刚刚建立兴致的语文教学中断了, 心里并不乐意去, 但服从分配的原则, 只好硬着头皮上任, 一干就是两年。
1976年, 粉碎了四人帮, 人人喜扬扬。拨乱反正使教育事业走上了正轨, 由街道办学回归到区教育局管理, 为了加强教学质量, 准备成立区教研室, 教研员从各街道借调教师中选, 我自然被选中了, 当然高兴极了, 我又可以重操喜欢的语文教学。当时, 崇文区教研室创建, 就设在教育局里合属办公, 只有4个人, 语文数学教研员各两人, 我负责全区的语文教学, 开始了既熟悉又生疏的教研工作。
80年代, 教研、课题——如虎添翼
80年代, 是教育事业走向正规的好时期。自从担任语文教研后, 我的视野开阔了, 接触的是全区56所小学的领导、教师, 全市教研同行, 甚至国家级教育科研专家。服务对象已不是一个班的学生, 而是全区语文教师。主要任务是通过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水平, 提高教学质量。可称既熟悉又生疏。
我第一个科研课题
教育科研上马了, 注入了新的动力。祖国农业创造了联产承包责任制, 焕发了农民极大的生产积极性, 这对我是个很大的启发。有了明确的教学责任目标, 师生也会努力完成, 提高教学效率。于是, 我1981年申报了、主持了区八五科研课题———语文教学责任制, 也是我第一个科研课题。首先在体育馆路小学进行实验, 从课堂教学入手, 创建了每节“责任课”的模式:确定责任———明确责任———落实责任———验收责任。使老师上课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取得了较好效果, 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 《北京日报》曾两次报道消息, 接踵引来全国各地的教育同行的来访学习, 我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与鼓励。实验学校也扩大到4校、8校、12校、24校、28校, 接着逐渐扩展研究, 借鉴了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 构建了“教学责任序列化———课堂教学最优化———教学管理科学化”的整体框架, 形成了语文教学责任一条龙。获得区八五科研课题成果一等奖。《教学月刊》连续发表此课题论文。
我主持的第一个课题———语文教学责任制, 受到基层如此的欢迎, 取得预想不到的成绩, 出乎我的预料。这是为什么呢?现在分析起来, 原因有三:一是此课题顺应了当时“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减轻学生负担”的市级18字方针的导向。二是找到了解决语文教学“教学目标盲目、课堂教学低效、教学管理忙乱”的弊病。三是课堂教学的操作性强, 本着“明确、落实、验收、高效”的原则, 教师易掌握。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才是“不简单”。
90年代初, 科研、专著——我参加的第一个国家级科研课题
90年代初, 在一次市的研讨会上, 我认识了中央教科所的研究员潘自由教授, 他正要主持研究“小学语文学法指导实验研究”, “九·五”国家级重点科研课题, 听了他的介绍, 颇受启发。我深感到学习策略的何等重要。此课题似乎点燃了一盏明灯, 找到了学会与会学结合的突破口。我立即申报, 我区成为此课题的首批实验区, 组织了本区的骨干实验队伍。并与北京市教研部小语室联系, 联络各区县, 成立了北京市小学语文学法指导研究会, 开展专题研讨活动。从此, 我跟着潘老师开始了长达5年的研究, 成为核心组成员, 并担任实验教材编委, 主编了第9册语文教材, 结识了全国许多志士同仁。先后参加了多次年会, 我指导的实验教师:陈培荣、逄静、扬慧、王文丽、刘艳君, 他们做的学法指导课多次荣获全国一等奖。
为了指导实验, 强化、优化学法指导, 系统整理, 我撰写了多篇学法论文, 归纳出“学法”的六个特征 (科学性、目标性、程序性、功效性、独立性、层次性) 。摸索出备学法的三要素 (学法目标、学法操作步骤, 学法指导措施) 。探索出“导法、悟法、用法、选法”四个教学环节。总结了课堂上的学生悟学法的六种方式 (回顾法、点拨法、追问法、交流法、尝试法、发现法) 用学法的两点操作 (选择用学法的例子必须具备学法的同一性和语言情境的不同性;教师在指导时要放心、要放手) 。创设了学习策略四部曲 (有学法———异学法———优学法———创学法) 。并将这些成果结合学生具体能力, 主编了一本有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生语文学习方法》一书。这些对语文教学效果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为学生持续发展找到了课堂操作策略。
这段科研历程与成果, 使我对创新有了切身的体验, 要敢于、善于创新, 必须具备以下的素养:一是把握时代的脉搏。跨世纪人才的五大支柱之一即是“学会学习”, 是可持续发展的一把钥匙。叶圣陶先生期待的“教是达到不需要教”境界的实现, 正是靠“学会学习”搭桥。给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给金子不如教点金术, 赠猎物不如送猎枪, 这些脍炙人口的格言, 蕴涵的举一能反三的哲理。学法指导顺应了时代的方向。脱离了时代的需要, 所谓的创新就失去了光彩。二是冲破现状的束缚。创新具有改变的性质, 创新必须切中现状弊端。我深入教学一线, 大量听课, 调查现状, 发现语文教学低效, 普遍存在三个问题:1重教轻学。2重结果轻过程。3重个别轻一般规律。而学法指导正是冲破现状束缚的突破口。三是找到解决的钥匙。方向确定了, 现状要突破, 可现状怎么突破过河呢, 必须解决桥和船。所以, 我用大量时间精力, 提出了上面的许多教学操作策略。四是具有坚持不懈的毅力。任何创新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冲破荆棘丛生, 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我认为:搞研究需要三劲。没有钻劲, 就深不了;没有拼劲, 就干不了;没有韧劲, 就做不好。掌握三劲的动力缘于对事业的热爱, 对教学的喜爱, 对研究的挚爱。那时, 我已担任崇文区教育研究中心小学教研室主任, 虽然行政事物很多, 家庭负担很重, 上有80多岁的父母, 下有两个上学的孩子, 但我始终没有丢掉专业, 经常是“上班干事务, 下班钻业务, 抽空操家务。”
90年代中, 评特、带徒———我当上了特级教师
1994年, 市政府决定要评定特级教师, 程序是采取市里给区定额, 市级下达参考名单, 与区级推荐相结合的办法, 最后由市评委会评选, 市政府批准。由于我的多年努力, 是1988年首批小学中的中学高级教师, 申报材料丰富, 以及在市里有一定的知名度, 市级下达参考的名单有我, 区级推荐名单中我被排在第一号。我当时感觉是水到渠成。不久, 经过市特级教师评选委员会评定, 市政府批准, 1994年9月20日正式公布我被评为北京特级教师, 并于9月26日下午3点,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北京市中小学特级教师颁证大会”。北京市的领导、市教委的领导亲自到会, 老特级教师也来祝贺。我清清楚楚记得, 是市常委王大明为我颁发的证书。51岁的我登上了人生一个新的高度。
我评上了特级教师, 当然高兴了, 但另一种心情却占了上风, 总觉得这称号沉甸甸的, 是新的压力。我感到“特级教师”称号包含着多层含义:一是光荣的称号。二是学科带头的重任。位置有了变化, 不仅自己要走在前, 还要带动大家一起走。三是继续钻研的号角。它不是终点, 应是新的起点。四是严于律己的警钟。有句成语“高处不胜寒”, 它有四点内涵:你站在最高处, 风口浪尖, 稍不站稳, 就会跌下山谷;你站在最高处, 最易高傲, 一览众山小, 飘飘然;你站在最高处, 别人仰视, 你最容易脱离群众;你站在最高处, 众目睽睽, 时刻注意你的一言一行, 稍一出错, 不仅造成不良影响, 而且会扩展到对“特级教师”称号的公信度。所以, 我必须谦虚谨慎, 戒骄戒躁。时刻以“越是饱满的稻穗, 它的头和腰就越是弯着的”这句话敲警钟。要加倍努力, 不负众望, 做到名副其实, 响当当的“特级教师”,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51岁后的路怎么走……
培养青年, 责无旁贷
当上了“特级教师”, 任务有了明显的变化, 除了个人继续发展外, 重点是带青年教师, “特级教师”的光环必须为培养教师发光发热, 一花独放不是春, 万紫千红春满园。
这种认识, 不光是自己的理解, 也是各级领导对自己的新要求。崇文区教育局为了培养骨干教师, 打造名师, 决定由特级教师带徒弟的办法培养, 双向选择我决策成立了4个“导师团”, 我任语文导师团团长, 负责语文学科骨干教师的梯队建设, 这个机制, 对崇文区教师队伍建设起了意义深远的作用。骨干教师的培养分4个梯队, 按苗子、徒弟、研习生、高研生, 每个梯队都有标准, 有不同层次的导师, 两年评选一次, 定期升降。
那时, 我带培的青年教师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名正言顺的正式拜师的徒弟, 到2007年为止, 先后共有12人, 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 都有不小的成就, 我看到他们的迅速成长, 很欣慰。
带培的青年教师另一部分就更多了, 作为区教研部主任的我, 不能有亲疏之分, 只要是国、市、区的重大教学任务, 不管是不是徒弟, 是不是本区的, 是不是本市的, 不管是派下来的, 还是找上门的, 都要尽心、精心。只要时间安排开, 来者不拒。培养的内容多为备课、听课、评课、赛课、讲座、改稿。
印象最深的是指导教师参加全国、全市教学大赛。1997年全国小语会要举办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 每个省只能派一名选手参赛, 为了推选参赛教师, 北京市提前举办了阅读教学大赛, 每个区也只有一名选手, 由此, 1996年崇文区也提前进行了选拔赛, 选出了培新小学佟旌老师去市里比赛。我作为主要负责她的指导教师, 经过多次备课, 赛的课———《登山》, 荣获全市一等奖第一名, 自然就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大赛。这次, 我又是主要负责她的指导教师, 赛的课是《美丽的小兴安岭》, 在市教研室的大力帮助下, 我与佟旌老师备课、试讲、修改, 精益求精, 几个月竟有21次之多, 其中有一天奋战到凌晨一点, 当佟旌老师的爱人深夜接她时, 开玩笑地说:“就40分钟的课, 几个月还没说完呀!”, 功夫不负有心人, 最终在马鞍山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小语会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还有一次, 我负责指导徒弟王文丽老师参加市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的备课。参赛的课文是《五彩池》, 怎样才能既品词品句、又训练学生运用语言, 夯实基础, 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呢?我带领老师们反复研究, 寻找结合点, 终于在板书上取得了突破:在孩子们分别品读了“水池”“池水”和“池底”的美丽之后, 教师利用总结全文的契机, 与学生合作, 巧妙地将板书中的词语连成一首诗: (括号里的字由学生填)
水池无数 (尽) 铺展
形异大小 (有) 深浅
池水多彩 (又) 多变
池底石笋 (真) 壮观
(感受) 瑰丽 (须) 晴天
这一设计既帮助学生疏理了全文, 感受了大自然之美, 又让学生活用了浯言, 体味到了语言的诗韵之美。试讲后, 正在大家为此设计暗暗欣赏的时候, 我又提出:学文要为学生的思维留有更大创新空间, 尽可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运用语言的乐趣。于是, 又增加了绚丽的一笔。即学生小组合作, 为诗再加上最后一句。在市教学大赛的会场上, 当学生迸发出“五彩瑶池在人间”“原来瑶池不在天”“藏龙山上显奇观”“还得站在高处看”等充满创意与激情的语句时, 所有听课教师为此设计拍案叫绝。王文丽老师在这届市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荣获唯一的特等奖。我看到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从内心感到幸福。就在王文丽老师捧起了特等奖的证书的当天下午, 我又感到了崇文小学讲座, 由于劳累过度, 突然大腿不听使唤了, 急诊判定得了脑血栓, 病倒了。经过几个月的治疗, 慢慢恢复了, 又开始了工作。
教育事业的发展, 需要教师代代相传, 培养青年是时代的要求。我有这样的认识:“青年是祖国的未来, 长江后浪推前浪, 这是趋势, 长江后浪超前浪, 这是必然, 长江前浪帮后浪, 这是责任。”有了这样的思考, 我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就有了动力, 就会尽心尽力。
如今, 找上门备课的青年教师越来越多, 很多都是慕名而来。我经常想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都来找我呢?就是因为是特级教师吗?”慢慢地, 从教师们的言谈话语中渐渐悟出了原因。他们说:“跟赵老师备课, 几句话就顿开茅塞。”“和赵老师备课, 不紧张, 很轻松。”“赵老师的点子多, 是点子公司。”“与赵老师备课, 收获很大, 真有用。”“赵老师设计的环节, 老师们都说是亮点。”“他是获奖专业户。”当然, 这些都有些言过其实, 夸大的赞誉, 但也从中过滤出一些我与青年备课的态度与方法。1.有“四心”的态度。真心培养、耐心帮助、精心指导、关心成长。崇文区教研中心白瑞祥主任曾赋诗:“乐于奉献淡泊名利, 提携后生关爱徒弟, 青年幼苗精心护理, 热心助人甘为人梯。”2.把握教学方向, 体现新理念。3.准确钻研教材。4.在互动中评备, 在询问中备, 在研讨中备, 在需要处备。
21世纪初, 思想、编材、讲学———迈进新台阶“教学思想研讨会”的召开
2001年, 崇文区教育局决定召开“特级教师赵景瑞教学思想研讨会”, 意在总结我的语文教学思想, 鼓励教师上进, 终身从教。对我来说, 要把40年教学、教研经验再上台阶, 提升到思想的高度, 这又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于是, 开始为研讨会做四项准备:一是做一节观摩课《语言的魅力》;二是撰写一本体现教学思想的书;三是会上做一个讲座;四是由区电教馆为我录制一个短片。2001年4月26日上午, 在崇文区教育局礼堂召开了“特级教师赵景瑞教学思想研讨会”。亲临大会的有市教育局汤世雄副局长、北京小语会李春旺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的教授, 北京教科所副所长, 著名特级教师叶多嘉、张光缨、杨丽娜、娄湘声, 区教育局王贵良、刘永胜局长, 以及各区县教师代表共200多人出席。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为我的文集《事业·科学·艺术》题词“执著地追求, 不停地攀登, 丰富地积累, 智慧的结晶”,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的题词是:“把教学研究作为一项事业, 终生为之奋斗;把教学研究作为一门科学, 不断探索规律;把教学研究作为一种艺术, 追求完美境界。”国家心理所博士生导师张梅玲特意写了贺词。会议由区教育局党委书记李君华主持。会议隆重而热烈, 除了我做课、讲座, 领导、专家发言外, 最使我感动的是, 9个出席会议的徒弟上台鲜花, 而且每个人都以一件生动事例, 深情地讲了我对她们的培养。俗话说, 男人有泪不轻弹, 可当时我也禁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最后, 我发表了感言:
我的感谢、感想、感悟
也许您这样讲:你是蜡烛。
照亮了别人, 燃烧着自己。
我知道:我的光亮微不足道。
是您奉献能源, 给我火种。
也许您这样讲:你已到了高峰。
在语文教学上有一套啦!
我知道:我是山上一棵草, 不是我高, 是山高。
也许您这样讲:你是勤奋的园丁。
成果累累, 成绩显著。
我知道:不为事业耕耘的园丁, 无能无用。
也许您这样讲:你是梯子。
让青年教师在你肩上攀登。
我知道:没有沃土支撑, 梯子怎立住?
也许您这样讲:你是浪头。
在浩瀚的教海中畅游。
我知道:看长江后浪超前浪, 这是必然。促长江后浪接前浪, 是责任。
也许您这样讲:你今天划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我知道:句号后, 还有个省略号。
经过召开研讨会, 总结我的教学经验的实践, 梳理出我对语文教学的某些观点, 称不称得上是教学思想, 不好说。但却是自己几十年的实践结晶。归纳起来, 有以下几条:1.教文要育人, 作文学做人。2.学语文是生活, 生活中有语文3.语言要训练, 语言需交际。4.“教材观”的三部曲———看透、吃透、用透。5.让学生主动学, 启学生创造学。6.读写双向结合, 读写益彰双赢。7.重视学习结果, 更应关注学习过程。
经过召开研讨会, 我对教学思想如何才能形成, 有了初步的轮廓。拿出来, 供立志成材的中青年教师参考。1.体现方向性。2.普遍规律性。3.具有独特性。4.专题系统性。5.教学操作性。6.实践有效性。
2001年, 编教材———涉足新域
2001年7月, 国家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 这是语文界一件大事。北京市为了贯彻新课标精神, 要新编小语教材。市教育局决定我参加编写, 成为8个编著者之一。这样又涉足了一个新领域, 有人说:“编教材这条船不好上, 也上不好, 还下不来。”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光荣与辛劳并肩。
从第一册编起, 滚雪球似的往上编, 为了敢上学生使用, 都有限定的时间表, 每册教材编写程序是:定标———选文———定生字———研练习题设计———送审———根据审查意见修改———打印电子稿———3次校对———出版。每册每人主负责一个单元, 除此之外, 还要编写配套的练习册、教学参考、自读课本。每册教材都要经过多次集体研讨, 有时为了一个练习题的设计竟讨论、争论一个多小时, 从中受益匪浅。第一轮12册已编完, 随着课改的深入, 实验使用的情况, 版本的改变, 北京小语教材正进行第二轮的修定, 到2007年已修改到第10册。
这段编教材的实践, 虽然辛苦, 但对我的积淀大有裨益。首先更深刻地认识教材的重要作用:它是理念的体现, 教学的依据, 教改的导向, 学语的途径, 语言的规范, 考核的根据。它必须要“三严”———严肃、严格、严谨。
其次, 在编写的过程中, 为了一篇文章的选入、一个练习题的设计、一个词语的推敲, 都要讨论一个多小时, 为了学生, 为了教学, 真是精益求精, 精雕细刻。有这样一个例子, 在编写第10册《跳水》的课后一道练习题就经历了几修几改的过程:
第一次设计: (意图:整体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读了这篇课文, 说说主要内容, 说明了什么。
修改意见:训练概括的表达能力不到位、不扎实。
第二次设计:填空:文章讲述了这个故事, 说明了。
修改意见:虽然概括全文的表达训练得到落实, 但课文主要表现的是船长, 却笔墨很少, 必须训练学生抓住文章规定的意思, 培养阅读能力。
第三次设计:填空:文章讲述了这个故事, 说明了船长。
修改意见:虽然训练突出了文章规定的意思, 但课文还可以多元理解, 题目限制了学生的个性理解。
第四次设计:改为两题。
1.填空:文章讲述了___这个故事, 说明了船长___。
2读了这篇课文, 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和同学交流。
这样, 既理解了文章的主要意思, 又鼓励学生的独特感受。
2003年初, 非典———空中课堂
2003年春季, “非典”突如其来, 中华民族遭遇严峻考验, 北京成了重灾区。快要退休的我面临一个抉择, 非常时期应做什么?
2003年5月4日, 闹“非典”让人们谈病色变。北京正值放假, 我接到市教委的紧急电话, 要开辟“空中课堂”, 让学生继续接受教育, 给在家的学生提供辅导, 征求我的意见。这突然的任务, 是市领导的信任, 作为共产党员, 不能谢绝打退堂鼓。于是欣然接受, 马上驱车到紧挨市急救中心的市教委开会。当时街上车都很少, 畅行无阻。由于任务紧急, 6日录制“空中课堂”, 8日播出, 只有一天的准备。我立即想专题、写脚本、做课件、试讲, 顺利完成了“联系生活积累理解课文”“联系语境理解课文”的两讲任务。为了提高收视效果, 在每讲的最后, 我编了一首儿歌送给孩子们:
非常时期生放假, 空中课堂习在家。
党爱花朵呵护娃, 合理安排学计划。
遇到问题不用怕, 看看讲课思方法。
上网咨询打电话, 不必出门就解答。
做好自护人人夸, 定叫瘟神踩脚下。
理解课文意道情, 联系语境好途径。
上挂下联勤思考, 阅读实践练真能。
随着“空中课堂”的延续, 并逐步改为“同步课堂”, 做课教师可扩大范围。我感到这是给区教研员及基层骨干教师锻炼、提升的好机会。特级教师理应为青年教师铺路搭桥, 也是在实践“三个代表”, 于是, 我一方面向市里多争取名额, 一方面由幕前退到幕后, 把机会给青年骨干。先后3次共争取到17节小语“空中课堂”的任务, 小语教研员全部上阵, 共6节, 约占三分之一。这在全市各区县是较多的。这么多的课, 需要帮助备课, 严把关口, 这比自己讲所用的精力与时间多出许多倍。每节课我都要与老师备课三次 (一备思路内容, 二备语言课件, 三备限时细节) , 在备课过程中, 既提高了“空中课堂”的质量, 又培养了教师, 还提高了自身, 一石三鸟。
中央教育电视台在非典期间, 开辟了直播栏目“今天我在家”, 其中有个小版块———“空中课堂特级教师答疑”。经市里推荐, 我作为嘉宾现场答疑。虽然只有5分钟, 每周一次, 共6次。先后解答了“怎样收看空中课堂?”“怎样复习生字词?”“怎样在家重视朗读课文?”……我能为全国小学生服务感到欣慰。
北京有个著名的“精诚”民办校, 成立了业余的“名师俱乐部”。在防非典紧急时刻, 准备投资开办“特级教师家庭咨询电话”, 义务为全市小学生提供服务。校领导征求我的意向, 其实这事是分外之事, 当时我这样想:特级教师在特殊时期就应做出特殊贡献。立即答应下来。为了不影响中心的工作, 提出将咨询电话安装在单位, 从5月14日每周一、三、四上午9:00~11:00值班咨询, 两不误。第一天我就接了40个电话, 共近150个电话, 能为学生做点事, 心里很踏实。我讲得口干舌燥, 乐此不疲。
《中国教育报》刊登了我在解答小学生的疑难的照片。北京电视台还播放了我接学生咨询电话的实况。7月, 我荣获了“崇文区教育系统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称号。
2003年后, 退休———退而不休
2003年10月23日, 我办了退休的手续, 崇文区教研中心的白瑞祥主任多次挽留, 要返聘我继续担任教研中心副主任, 负责教科研工作。一方面是盛情难却, 另一方面是我丢不下我的语文教学研究, 于是欣然答应。
到了2006年, 崇文区教研中心要与崇文区教师进修学院合并, 成立崇文区教育研修学院, 两套领导班子要合一精简, 我主动要求完全退下来, 成为了真正的“自由人”。
真正退下来, 许多人劝我该休息休息了。可能我是个不能闲着的人, 无事可做很难受, 又成了一个自由的大忙人。做的事涉及的面更广了。
应邀作为北京市基础教育成果奖专家组成员, 复审评委。
继续作为北京新语文教材的编写者, 编出了10~12册的课本、教参、自读课本、练习册。
参与十五国家级“中小学生阶梯性阅读研究”课题的研究, 并担任小学实验组组长, 多次研讨, 作为副主编已编出1、3、5册阅读教材。
是世界华人中小学作文竞赛、教师作文教学论文竞赛评委。
参与区地方教材1至3册的编写工作。
继续带培数名青年教师, 参加教学大赛, 共15名教师获全国或市一等奖。
利用业余时间为北京市及全国各地提供教改支教服务, 听课、评课、讲座数次。应邀为全市小语教师、市郊区骨干教师及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等区作了新课标及教学反思的讲座。我利用双休日、节假日, 应邀赴广西、山西、山东、新疆、云南……全国各地教师分别做了“落实新课标, 改进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优化作文训练”“新教材观三部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学术报告。
我有幸成为全国希望工程教师培训特聘专家, 多次参加了全国希望工程助学活动, 先后到边远贫穷、革命老区的广西临沧、甘肃白银、广西河池、甘肃华池、甘肃会宁、四川芦山、四川阿坝、贵州长顺等地送教, 虽然辛苦劳累些, 但精神愉悦, 感悟颇多, 收获颇丰。
清华同方主办的《中国多媒体学报小学语文》杂志, 我任主编。
为上海“方略教育”赴全国各地讲学。
我的成长故事 篇8
“闯祸”记
从上幼儿园起,我就被老师认定是个不安静的女孩子。从小大大咧咧,爱跟男孩子玩儿,爱在课堂上讲话。因为讲废话,老师已经多次找过爸爸妈妈谈话。我的大名也经常被班长记在黑板上,结果可想而知,老师一来,一场“暴风雨”就会来临……
这样的“暴风雨”每下一次,我就会收敛好几天。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真正改掉这个坏毛病是在四年级的时候,那天,妈妈看见“旧病”重犯的我脸色铁青,她狠狠瞪了我半天才说了一句话:“下次再这样,我把你的嘴缝起来!”说完她转身就走了。从此以后,我就很少在课堂上讲废话了,成绩也提高了不少。
“竞选”记
上周星期五,班主任陈老师郑重宣布:下星期一竞选班干部。当老师问哪些同学想参加时,哇!呼啦啦站起来15个准备竞选班长的同学,竞争对手可真不少!我要认真准备准备,一定要成功。
放假在家,我就开始准备我的演讲稿了。爸爸妈妈也帮我出谋划策,更使我信心倍增。
星期一的早上,我胸有成竹地来到教室。竞选开始了,大家按顺序上台演讲。坐在座位上,我的心怦怦地跳个不停,要沉住气!我暗暗给自己打气。轮到我了,我信心十足地走上讲台,我热情洋溢的演讲,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接着,同学们进行第一轮投票,选出班长,不一会儿,计票工作结束,老师宣布结果:班长由吴露露同学担任。我呆呆地坐在座位上,眼泪很不争气地直往下流。第二轮计票什么时候结束的,我都不知道,直到同桌告诉我,老师刚刚宣布,大家推荐我当音乐课代表,我才如梦初醒……
回家后,我告诉妈妈竞选的经过,这次,她没有表现出“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反而安慰我说:“这次竞选,你表现得很出色,我们都为你感到骄傲。”妈妈的话真贴心,我相信自己会更坚强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我的大学成长】推荐阅读:
我的大学我的成长05-14
大学成长10-20
大学成长故事08-10
大学的成长感悟07-26
大学生成长规划范文05-22
情商与大学生成长07-29
个人成长报告大学生08-27
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05-24
关于成长的大学演讲稿08-20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系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