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成长

2024-10-20

大学成长(共12篇)

大学成长 篇1

4 年前刚进大学时, 我们都有很多欣喜、向往, 当然还有一些迷茫。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各种各样的社团组织和校园活动让我们目不暇接。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有很大差别, 最显著的一点就是上课时间较少, 可供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 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参加社团组织或集体活动。在河南科技学院这个课外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天地里, 我们被各种精彩的社团活动吸引着, 多数同学都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了不同的社团, 在课余乐此不疲地参加各种活动。

大一时, 中文系组织了《春天的故事》大型诗歌朗诵会, 我们全班同学踊跃参加。朗诵会结束后, 我们班大部分同学都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们这么快就能在思想上进步, 辅导员和我们的任课教师都倍感欣慰。

进入大二后, 年级的大多数学生干部都成了系或院里学生会的主力, 大家利用课余时间积极策划活动, 组织同学们到河南科技学院爱心基地——新乡市鲁堡镇儿童村献爱心, 为那里的儿童捐款捐物, 与他们建立“一帮一”爱心关系。2006年, 我们中文系策划组织排演了大型话剧《长恨歌》, 在学校公演后引起了强烈反响。不久, 我们又为2007届毕业生献上了相声剧, 为他们送别, 同时也向他们表达我们的不舍之情。

大三时, 班里很多同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大家在开展活动时, 除了原有的激情以外, 还在心中揣着一份责任, 那就是要让我们的活动更有意义, 能融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 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尽一份力。

除了思想上的进步以外, 在与同学相处的日子里, 我们也学会了合作与谅解。大一那年过端午节, 班里组织篮球比赛, 在班干部的带领下, 我们以宿舍为单位, 全班同学分为若干个队, 队与队之间相互鼓励, 竞争与合作并存, 团队精神被每个同学认可, 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这次活动也为我们班日后参加全校其他活动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4 年的大学时光匆匆而过, 我们从刚入学时的懵懂少年变成了今天成熟稳重的青年, 懂得了如何面对困难, 懂得了如何去坚持。是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开阔了我们的眼界, 是母校浓厚的学习氛围让我们博学多思。大学4年是学习的4年, 更是成长的4年。挥手作别时, 凝望可爱的校园, 太阳花繁盛似锦, 铺出了我们前进的道路;白杨树笔直坚挺, 像极了我们坚定的决心。感谢母校, 感谢大学生活!

摘要:又是一年毕业离校时。当初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走进大学的同学, 经过四年的共同学习、共同生活, 如今又要走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了。每年的这个时候, 大学校园里都是一片忙碌, 同学们相互诉说着、告别着, 离别的泪水充盈着每个人的眼眶, 他们的心中都充满着对母校的感激和不舍。对大学生来说, 大学生活不仅让他们学到了将来赖以生存的专业知识, 更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本期编发的这组稿件, 就是不同高校毕业生的毕业感言, 他们以自己不同的经历从不同的角度畅谈了大学生活的收获。这些, 既是向母校汇报, 又是向母校表达的感谢。

大学成长 篇2

恍惚一瞬间,我已经从一个只知道埋头苦学的高中生蜕变成一名大学生了,这个过程中有辛苦当然也有快乐。过去的目标算是圆满的完成了,而今我又要面对着一个新的开始,因此为我的大学生涯制定一个四年的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首先,我作为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应用化学专业的一名在读学生,我应该对我们这个专业有个清楚的认识。“应用化学专业是为适应新世纪高新技术的发展需要而设置的一个培养具有宽厚扎实的化学专业知识、有一定科研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化学人才的专业。本专业属于应用理科,培养理工结合型的科技人才,这些人才能适应所有与化学化工相关的部门的需求。它是化学学科的拓展,不仅是化学与化工的衔接,而且实现与生命、医学、药物、能源、材料、环境、农学、信息等学科领域的交叉和渗透,发挥化学基础学科对相关学科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摘自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网站)“化学被称为中心科学,是一门生机勃勃、充满挑战和创造机会的重要基础科学。当代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发展与生活质量的改善都离不开化学的参与和应用。应用化学正式为适应新世纪高新科技的发展需要而设置的一个培养具有宽厚扎实的化学专业知识、全面活跃的科技开发能力的应用化学型人才的专业。应用化学专业是一个年轻的专业。由于它的专业特色和社会对应用化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使其成为发展最快的理科专业之一。自教育部1980年批准

设立应用化学专业以来,短短的20多年,已经有逾300所院校开设了这个专业。本校应用化学专业在我国高校中是创办最早的单位之一,曾得到全国应用化学专业评估的特色奖励和最优成绩。本专业强调基础宽广和科研能力及文化素质的全面要求,同时在精细化工和工业催化剂、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及放大生产,化学分析技术的研究,化学化工新方法的应用,化工商品的检验、质量监督及贸易管理等领域很有特色。应用化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有扎实的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摘自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专业概论

(1)》)只有清楚的了解了应用化学这个专业,我才能更好的为我的大学四年乃至将来的发展做出一个系统的规划。

虽然我学习的是应用化学专业,但是未来我不一定会从事化工方面的工作。因此,对于其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知识还是要尽可能得广泛涉猎。数学是各类学科的中心学科,所以,在大一学好数学是一个首要完成的目标。课前好好预习、课上好好听讲、课下及时巩固学好各类学科的必要条件,数学也不例外。当然在这个对外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尤其是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会,熟练的掌握一门外语是必要的,更是必须的。对于英语的学习,我理解为要在高中的基础上加以更多的口语练习,虽然我们将来可能从事科研工作的可能性较大,但是也免不了与人交流,高端科学领域当然不会少了外国人,所以英语是一个要常抓不懈的科目,即使是大三以后不学英语„.当

然最最重要的还是我们的专业课程和实验课程了。对于第一志愿报考华理的我对于这个专业的兴趣还是很高的,所以学好我们的专业课我还是很有信心。但是对于立志在化学方面取得成绩的我,这远远是不够的。各类的化学竞赛是一定要尝试参加的,还有各种创新性实验,我都有兴趣去尝试一下。

在大学里学习固然重要,但是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动手能力和交际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尽管我为了找兼职工作而没有参加任何社团,但我也是不遗憾的,因为社会上比学校里更能锻炼人。虽然来华理仅仅一个多月,但是我从事过的工作已经有三份了,工资也累计超过了一千块,尽管还是不能抵消掉每月的生活费等开支,但我仍然觉得这是个很大的进步。我认为提早的尝到赚钱的难处,才会更加珍惜今天这美好的大学时光。

现在我已经报名参军,体检过了的话大一下学期我就去当兵了,大二的规划是暂时用不着了,但是我只是说可能。万一我要是被刷了下来,作业还是要交的,即论文还是要写的,所以就接着写吧。等到大二的时候,我已经完全熟悉了大学的生活,更加能合理的安排我的空闲时间。校的图书馆是个知识浩渺的地方,是充实自己的好地方。当然,体育锻炼也是少不了的,估计到了大二我们的体育馆就建成了,可以的话会经常去的。对于兼职,我还是保持我大一时的态度,把它当做锻炼自己和解决经济问题的最佳途径,而且我要广泛的去做各种兼职,丰富自己的社会阅历,我相信这个对于将来我们找工作还是很有帮助的。大二没有了数学,就可以有更多精力放在我们的专业

课上,对于实验课我不是很担心,因为我想来对实验是很感兴趣也是很在行的,这个我觉得就没必要做打算了,相信各种情况我都能应付。当然,良好的心态是搞好学习的前提,对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都尽量的参加,班级里组织的聚会、联谊,在自己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尽量都参加,毕竟和同学们搞好关系,多认识一些其他班级的人对自己以后的发展还是很有必要的。对于男女之间的感情这一方面,传言说是大学里面一般是免不了的,自我认为还是要随其自然,并且我认为自己的心理还是很脆弱的,不想给自己并不太坚强的心以太负担。

等到大三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搬到徐汇校区,那边处在上海市中心,这给我兼职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当然现在我还没有毕业,首要任务仍是学习,化学实验到了大三就有设计实验的课程了,这是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最佳时段,这是我们来上大学最想拥有的素质,所以,对于这种化学实验我会格外的看重。这时候我会刻意的去参加一些例如做义工之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我的竞争力。

关于大四,要做的只是修满需要的学分;毕业论文争取都取得优秀的成绩;顺利毕业并且拿到“学士学位”(争取拿两个),要拿到英语六级证和计算机二级证。这是大四的目标。当然,根据现在的形式以及就我的专业应用化学而言,考研是最好选择。

大学生创业:体验成长 篇3

第一桶金

在农村长大的徐燕军,家境并不富裕。来上海上大学时,徐拿着好不容易凑到的5000块钱,唯一的想法,就是不能再向家里开口要钱了。“大一时,我就开始出去做家教,每节课可以拿30块钱。就这样做了两年之后,一次我在街上看到一本《沛沛英语宣传册》,我被上面极其创新的学习模式吸引住了,觉得可以试着做做。经过与他们在北京的总部联系得知,他们正好缺乏合作伙伴。我用我的诚恳换得了他们在上海的授权。经过我与几个同学的共同努力,第一批学员终于有了着落,来了8个人,结果反响不错,那8个学员中有觉得好的又再去帮我们联系更多的学员。第二季度学员咸了30个,第三季度又多了90个人。就这样,我获得了第一桶金,也开始了最初的经商之路。

事业进行时

一次偶然的机会,徐燕军发觉现行的培训教材好比是一锤子的买卖,没有可持续性。于是,徐又把培训对象延伸到了许多私立的幼儿园身上。

徐燕军告诉笔者 ”在为私立幼儿园英语培训中,我结识了不少从事广告业务的家长,在与他们的聊天过程中,我意识到可以朝这方面试着发展一下。现在的网络很普及,我决定搞网络宣传。”

初创业的路漫长而又艰辛。徐燕军觉得作为一个初创业者除了必有的勤奋外,在商海中游走,还不能摒弃人类最原始的诚信。

徐燕军说”自从有了搞网络宣传的想法后,我就开始四处寻找信息。一位以前的客户告诉我,上海电信鞍山路的分点正准备寻求,中小企业网上联盟,的合作伙伴。于是我去看了他们的演示和授课,觉得这种新型的宣传方式在现在应该很有一番作为。”

”刚开始时我遵循着广告界的合作惯例,一家一家地上门找客户这种方法现在被验证是极其不聪明的,因为很多中小企业要么没有宣传的意愿,就是有也不敢把钱往我这种没什么名声的宣传上投。可后来我突然发觉很多报纸的中缝有很多公司在登广告。说老实话,这种广告的宣传收效甚微,我决定有针对性地找这些公司去合作。我试着找了一家位于浦东开办了10年的装潢公司,得知他们的客户都是一些老客户或者帮忙介绍的,效益不是很好。也登了不少的中缝广告可都收效不大。我和他们老总说了我的思路,他们有点犹豫。我冒了个险,答应与他们先宣传合作,等收益出来了再一起分红回来后,我找了不少大学里搞网络设计的朋友.千方百计地让人家给我做了一个网页,把他们公司的广告往上面一放,接着又自己出钱注册了一个域名,再把这个网页交给他们公司”

事实给了徐燕军一个很好的答案,也使他尝到了创新和诚信的甜头。徐燕军笑着告诉笔者,同很多初创业的人一样,他也害十白失败。但创业的激情最终战胜了恐惧。

“当时我想,如果这事成了,我就会继续做下去,如果这事黄了,就当买个教训了我很幸运,他们在网络宣传不到一个月后,接连来了几单生意,还都是在网上看到的生意做成了,我提出只要2成的分红,只要求他们在网上为我做宣传,让我做他们公司的广告宣传代理。另外,我与他们建立了长期的宣传合作关系,我始终只要2威红利,只要他们为我物色同样需要宣传的中小企业就行。就这样,慢慢的有不少中小企业知道了我的网络宣传,销路就是这样打开的”

遥望未来

在大学如何成长成才 篇4

成长成才的第一要义在于人格品质的锤炼, 也就是要学会做人。

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既仰望星空, 又脚踏实地。当代大学生不应该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而应该胸怀理想、志存高远, 应该心系祖国、情系人民, 应该坚持民主法治、追求公平正义。同学们要通过不断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 增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养成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 成为践行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合格公民。同时, 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常怀恻隐之心、感恩之心、宽容之心、平常之心, 微笑面对生活, 用最真诚的心去感受父母之爱、师长之恩、朋友之谊、同学之情, 用责任、奉献和爱心充实快乐的生活。

成长成才的第二要义在于终身学习能力的具备, 也就是要学会学习。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其特征就是信息量大, 知识产出多, 知识更新快, 今天的新知识明天也许只是常识或者旧闻。所以, 同学们在大学期间, 积累知识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升终身学习的能力。你们要学会主动学习, 学勤结合, 勤学苦练, 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开发自身的潜能;学会快乐学习, 学乐结合, 找到学习的乐趣, 增添学习的动力;学会感悟学习, 学思结合, 在学习中感悟, 在感悟中提炼、升华;学会能力学习, 学用结合, 不仅学习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说:“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讲的就是处处都有学习的机会, 可以随时随地向他人学习、向生活学习、向实践学习。

成长成才的第三要义在于创新意识的养成, 也就是要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一个人永葆生机和青春活力的源泉。当今时代的竞争, 与其说是人才之间的竞争, 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因此, 人才能否具备创新能力或潜质至关重要。巴尔扎克曾讲:“一个能思考的人, 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大学期间, 你们必须学会独立思考, 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你们要培养对世界乃至宇宙的好奇心, 因为这是创新意识的萌芽;你们要注重兴趣学习和研究, 因为它为创新思维提供充足的营养;你们要勇于质疑、挑战权威, 因为这是在创新道路上迈出的坚定步伐;你们要注重个性发展和探索实践, 因为这是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成长成才的第四要义在于实践能力的提升, 也就是要学会做事。

南宋诗人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他讲的就是要实践, 实践出真知, 实践长才干。实践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实践, 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也是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实习实验是实践, 第二课堂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是实践。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践, 一个人成才必须在实践中完成。同学们, 你们今后必然要走向实践、服务社会。所以, 大家在大学期间要通过积极参与实习实践、社会调研、勤工助学、公益活动和校园社团等来增长自己的才干和能力;既要读万卷书, 又要行万里路, 积极走出校园, 认知社会、融入社会、适应社会、进而改造社会。

以上关于成长成才的四个要义, 也融入中国政法大学“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训精神。希望大家牢记并身体力行这四个要义, 恪守中国政法大学校训精神, 真正成为于国家、于社会、于家庭、于自我有意义的法大人。当然, 在学校, 还有许多独特、宝贵的大学精神和文化, 希望大家在今后四年的学习生活中用心去感悟、体会、珍视和传承。

大学幸福成长路 篇5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的大学生活将要度过四分之一,看着这陌生而又熟悉的大学校园,才猛然间发现时间的脚步是如此匆匆,来不及思考,来不及后悔,便走过了人生最亮丽的一程。

进入大学,一切回归到零点,以前的故事,无论是喜是悲,永远只是回忆了。大学,是我们人生的一个新阶段,大学生活的成与败于我们以后的生活息息相关。踏入大学的校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所谓理想的获得,也是现阶段大学幸福的获得。在进入大学的第一天,我吿诉自己:从现在开始,以毕业为终点,那么我们今天都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我想赢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进入大学之时,我以为我已经想好了大学四年该如何度过,然而,在经历了近一年的大学生活后,我才发现自己想的和做的永远也达不到同一高度,自己以前所想的几乎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为了我的大学可以成功的度过,也为了在毕业的那一刻我可以感觉到那发自内心的幸福,我应该好好思索着转眼即逝的大学光阴。

第一,我应有一个好的心态。幸福,是一直心态,一种发自内心由内而外的喜悦,为了这幸福,我应

1、要自信,决定自信,无条件自信;

2、不要想太多,尤其是负面的想法,定时消除消极思想;

3、学会忘记一些东西,那些痛苦的、尴尬的、懊悔的记忆,为阳光的记忆留出空间;

4、承认自己的不足,这样在面对别人的优点时,可以发自内心的赞美。其次,是将学习放在第一位学习,我不能舍本逐末,重视预习和复习,不能再考前突击,我不想我毕业后发现自己什么都没记住,大脑空空如也。我应该单纯的想学,不要为了某些目的而学习,平时要为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二级默默努力。

再次,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挖掘别人身上的优点,真诚地赞美别人,真诚主动帮助别人,不求回报,另外,我赢悦纳自我,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才能改变别人看待自己的目光。相信自己只要朝着目标一直向前走,远方回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绿荫的,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挫折,要有乐观的心态,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的。

略论初任大学体育教师的成长 篇6

摘 要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等方法,通过对以自己的教学经历和初任教师的长期交流,总结初任大学体育教师的成长途径。体育教师成长途径的研究不仅可以为体育教师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而且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对促进学校体育事业的顺利发展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大学 初任体育教师 专业发展途径

通过对以自己的教学经历和初任教师的长期交流,总结初任大学体育教师的成长五点途径:一、因材施教,充分发展;二、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三、做个会“偷懒”的老师;四,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五、常反思,常改进。

一、因材施教,充分发展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

在学前教育的体育课让我又一次充分地认识到了把握这一教学原则的重要性。学前教育班全部为女生,按照课程大纲,上学期我统一安排的排球教学课程,刚开始大家的课堂积极性很高,很多任务都能完成的很好。但是几节课下来,我发现大家的积极性都有所下降,有些动作大家学习的热情显著下降。通过对她们年龄以及她们所设的课程的分析,我开始尝试将形体舞蹈等内容融入我的课堂,我鼓励学生如果完成了本节课的动作要求就可以到另外一块场地学习时尚健身操。有了舞蹈学习做积极学习动机,大家你追我赶的完成课堂任务,继而开心的进行舞蹈部分的学习。

二、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本科教育实习期间的一些经历,是我人生的一笔宝贵的财富:记得刚开始带的是中学学习呼啦圈。按照原本的教学计划,本来交给孩子们的就是原地、行进间绕腰转呼啦圈。在课程开始之前发现有的孩子,推着自己的呼啦圈跑,有的孩子用膝盖转,有的孩子用脖子转,有的孩子用手臂转,还有的孩子一下子转三、四个,一边的同伴还不断往上加……在接下来的绕腰转呼啦圈练习中,我提出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位置,避免了排队造成的时间的浪费和空间的不足。学生们的热情更高了,都在原地认真地尝试、练习,我则巡回奖励。那是我上的比较开心也比较成功的一堂体育课。

三、做个会“偷懒”的老师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名师”应该具备的条件之一是——会偷懒。长久以来,不得要领。在教学过程中,我开始意识到“偷懒”的好处。

(一)偷懒——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就拿借还器材来说。去年每次上下课,借还器材的人都是由我来负责,有时候我借的器材过多,可能有学生主动帮帮忙收拾,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不去归还器械,基本上都会出现无人还器材的情况。而今年一开学,我就将这一责任交给了班干部:细心的班干部将全班同学分成组,每次课前提醒其找老师拿钥匙取器材并在课下收还器材,减轻了自己的负担,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让我意识到大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责任心显得尤为重要。

(二)偷懒——锻炼学生的能力

在小学、初中的体育课上,教师的示范必不可少,但是我面对的群体式一群大学生,他们在很多方面已经发展成熟,于是我尝试给我的学生一些成长的空间,结果发现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积极性,而且有利于贯穿“以生为本”,使学生更深层面的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

比如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我有意识的整队给全班看,慢慢的鼓励每个学生自己尝试整队,如今,班上的每位成员已经能自己整好队了。其他的班的学生也私下给他们的老师要求,希望自己有机会尝试课堂前的准备活动部分来锻炼自己的胆量以及自己的组织能力!

四、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有一个有两年教育教学经验的学姐给我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全校五年级学生做“防溺水”安全教育讲座。本来觉得自己前期的准备工作已经很完善不会怯场。但是,在进门之前看到教室從前到后黑压压坐了满满一屋子人,刚刚调试好的淡定情绪瞬间崩溃,大脑一片空白冲到台上,刚调试好幻灯片,就听见台下一片热烈的掌声。深深地给学生鞠了一躬,讲座开始。由于慌乱的心还没平静下来,结束后才发现,大冷的天,自己竟一身热汗。总结她的这次经历,每当需要自己人抛头露面,展示自己时,内心总有一种负担。这就是典型的心理素质不过硬的表现。

五、常反思,常改进

其实,对于我现在任教的班级来说,对于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一个星期各班两节课,每一节课都要重复上3遍,无论是对教学语言的雕琢还是对教学内容、练习形式、时间的安排,都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虽然不能在每个班都取得好的效果,但是最后一节的班级的收获相对来说最大。

六、结语

每节课后的反思很重要。无论成功与否,都可以为下节课提供借鉴。不要再稀里糊涂地上完一节又一节却没有丝毫的进步了。

要逐步在教学中落实这几个点,在教学中逐渐的实现教学相长,真正的爱上这个行业,那么我们距离一名合格的大学体育教师的距离就更近了!

参考文献:

[1] Ralph Fessler&JudilhC, Christensen董丽敏,离耀明译.教师职业生涯周期——教师专业发展指导[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83.

大学成长 篇7

1 因生活背景影响产生心态失衡

蒙古族大学生从小是在游牧文化或农耕文化的熏陶下长大, 从小接受的是母语——蒙古语的教育。它们绝大多数来自于农牧民家庭, 家中多子, 经济条件较差。初次来到城市, 来到大学, 自然会对环境的巨大变化感到新奇, 也会对课程学习、语言环境、饮食习惯和交流方式等感到难以适应。

案例1:萨其仁贵是一名来自科尔沁草原的牧民的孩子。性格内向, 不善言辞。自律, 上进, 学习非常努力。是一个很“省心”的学生。然而, 大一的时候, 国家助学金发放之后, 她出现了缺课的现象, 而且几乎总是躲着老师和同学。经过了解才知道, 她的家庭非常贫困, 虽然她手里握着齐全的贫困证明, 但是出于强烈的自尊自信, 她没有申请贫困生资格, 当然也就失去了获得国家助学金的资格。然而, 当她看到其他同学获得资助后, 却又产生了严重的心态失衡。

分析这个案例, 使这位学生产行心态失衡的原因是, 她希望得到资助, 也确实需要资助, 但是又不愿意让他人知道自己家庭的情况, 也不愿意主动申请资助。这种现象在民族大学生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究其原因, 和其生活的背景无不相关。民族预科生中很多人生活在草原, 生存环境相对封闭, 使得这些蒙古族大学生存在自尊心强、依赖性高、承受力小、自控力弱等特点。这个案例反映出民族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具有强烈而深厚的本民族文化烙印, 即“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之前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状况并具备了自己的心理水平, 在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 必然对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方法及教育环境产生矛盾心理。”[2]

2 因个体特点产生的行为偏差

蒙古族豪爽、直率的性格在民族大学生身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种性格的特点, 在某些学生中或在某些场合下, 被放大, 很容易产生失衡, 从而产生一些行为上的偏差。

案例2:学校的一则通报。内容如下:呼斯楞等四名同学因琐事发生纠纷而动手打人, 违反了学校的管理规定。在打架之后仍伙同其他同学到被打学生宿舍继续追打, 事情性质比较严重, 情节比较恶劣, 严重违反了校纪校规。根据学校有关规定, 给予呼斯楞等四名学生以留校察看处分。

这四名学生都是刚刚完成预科阶段学习, 转入相应专业学习的蒙古族大学生。打架发生的时间是他们参加军训期间, 地点是学校餐厅。起因是那位被打的高年级学生在餐厅占位, 引起了他们的不满。只是在简单交流之后, 几个人就拳脚相加了。问起原因, 四个人说法一直:说不过他, 就只有教训他了。在他们的世界里似乎武力才是解决问题最简单有效地方法。这类情况的产生虽然只大学生是出现在个别民族大学生身上, 不是普遍现象, 但是其影响和危害确实不容忽视的 (学校对他们的行为做出了严厉的处罚) 。分析这个案例可以看到民族大学生由于民族背景, 他们从小受到草原游牧文化的熏陶。本民族文化因素的影响始终成为一种顽强的力量。这使得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政治意识以及行为在文化表现上存在着显著的个性特征。“他们往往会用本民族习惯的角度观察问题、处理问题, 形成自己的人生价值观。”[3]

3 因“特长”产生的问题

民族大学生中不乏在某些方面, 特别是音乐舞蹈方面具有特长者。这些具有特长的学生以他们在某些特定的活动或场合中突出的表现赢得了赞誉, 很多学生因此增加了上进的信心。但是不容忽视的是, 有些学生却因此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案例3:呼和是一名英俊帅气的蒙古族男孩, 他特别喜欢唱歌, 是学校各类晚会上的明星, 以至于在学校里有了一群自己的“粉丝”。他不仅在校园里开过个人演唱会, 而且也时常接到邀请参加一些社会上的演出。在演唱方面的“特长”使这个本来很腼腆, 也很少言谈的年轻人, 有了自信。与此同时, 也有了更多的自由。出现了经常性的缺课, 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的情况, 与同学的关系也逐渐紧张起来, 经常在班里发号施令。一次, 下课之后, 他强行把全班同学留教室, 让同学们说清楚, 为什么大家现在都不愿意理他。学院要在高年级学生中选出数名学习和工作能力都很强的学生干部来辅导和管理低年级学生, 呼和也报名了, 而且在同学当中宣传自己一定会当选, 但是由于他糟糕地学习成绩和过于自由的行为, 落选是自然的。他对落选一事很不服气, 不仅在同学中散布不满情绪, 而且深夜给老师发信息要求给出落选解释。

因“特长”产生的民族大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分析这个案例, 可以看到“特长”之所以在带来荣誉与自信的同时, 也很容易产生消极影响。究其原因, 由民族预科生转入的民族大学生和其他大学同学在学习等方面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差距, 但是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会促使他们寻找能够展示自己的机会, 其实这也是随着社会的进步, 当代年轻人普遍具有的一种追求自我、乐于表现、期待被认可的共同特点。正是由于民族特点, 蒙古族民族预科生生性直爽、开朗、积极乐观, 说话、办事喜欢直来直去, 讨厌拐弯抹角。他们在艺术、体育等方面有优势, 而在文化学习、语言交流等方面处于劣势, 和普通大学生一样, 他们会非常关注自身发生的事件和社会上发生的事件, 同时, 对与自己相关的事比较敏感, 也比较容易冲动。所以, 对于有“特长”民族大学生在鼓励他们发挥特长的同时, 要予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要及时的关注、引导和帮助, 尽量避免因“特长”而迷失自我的现象发生。

民族大学生的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原因是多方面的, 分析问题的成因需要从民族特点、高等教育的特点以及当代青年的特点出发, 深入细致地、科学地进行研究。探索民族大学生成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于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M].北京:九洲出版社, 2003.

大学成长 篇8

中央集权制的国家管理模式延伸到高校基层的大学生管理中, 主要表现为注重高校学生管理者对学生的管理, 忽视大学生自身对管理的反作用;注重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 忽视自下而上的反馈作用;注重教育管理者的管理功能, 忽视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功能。尽管近年来, 随着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 高校对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方面给予了高度关注, 大学生在协助日常的班级管理、社团活动、学风校风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大学生管理的权力更多的是在学工部、学生处、辅导员之间游离, 学生对自身的管理权力是极其有限的, 并未充分调动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 发挥大学生自身管理的功效。面临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特征及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挑战, 有必要对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考察与反思。

2. 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管理中价值取向的偏失

我国高校的大学生管理实践中, 忽视大学生主体性、个性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官本位”思想严重, 甚至把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作为自己的“政绩”来抓, 操作上往往不顾学生态度、情感上的接受程度, 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学生的逆反心理就必然产生, 管理工作也就会事倍功半。同时还会导致一些学生功利化倾向, 把评优、评奖、入党等作为自己的积累资本。

2.2 管理中的形式主义

2.2.1 大学生管理者工作的形式主义。

在实际工作中, 部分直接从事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对学生管理工作缺乏真正的兴趣和热情, 平时很少关心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交友等问题, 遇到上级部门检查便临时部署学生工作, 应急而设。

2.2.2 学生社团活动的形式主义。

在大学校园里, 有许多学生社团缺乏严密的监管机制, 而且由于当前社团经费基本靠成员集资, 实行自负盈亏的方式, 为了扩充经费, 各社团只是注重自身的宣传, 以尽可能多地吸纳会员或社员和吸纳资金为目的, 同时社团活动的开展并未做到有始有终。在社团活动中, 有些学生社团并不能提供具有满足学生实际需求, 提高学生能力的各种活动。因此, 活动的质量、活动的效果难以得到保障, 更达不到以此来发展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

2.2.3 管理方法上的形式主义。

目前我国高校在对大学生的管理中主要注重特定活动及比赛, 而忽视对大学生日常状态下思想及行为的考察。管理育人是高校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需要学生管理工作者主动贴近学生, 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将教育、管理、服务融为一体, 而不是仅凭几次活动、几场比赛来实现管理育人。

2.3 管理的封闭性

大学生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存在着隔阂。高校领导往往忽视了大学生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 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学生管理者与学生分开, 形成学生管理者阵营和学生阵营。有些直接从事大学生管理的人员往往把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作为实现个人某种目的的手段, 因此与上层领导接触多, 而不重视与学生的交往与情感的交流, 管理的目的意图、方式方法、途径等往往只在管理者中流通, 学生对此知之甚少, 甚至一无所知。大学生与管理者之间的鸿沟, 往往使管理者和学生缺乏沟通, 并在大学生中形成消极影响, 致使部分学生个人本位价值观念更加突出, 道德行为认知存在偏差, 有意犯规行为增多等。

3. 以“为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为中心, 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高校对学生管理的主要功能是正确引导学生, 促进其成长、成才, 并把社会、家庭、学校等外在要求转化为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 要以“为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为中心, 增强大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需要特别重视大学生自身的内化和体验, 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1 建立完善的大学生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大学生的思想还处于尚未完全成熟时期, 一直以来接受的都是理论和经验教育, 对社会的复杂性和是非性还没有体验或者较深的体验, 对一些事物的认识还浮于表面, 因此大学生在乐于参与的同时却显得辨别力不足, 容易误入歧途。因此, 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 对学生严而有格, 取法乎上;尊重、理解而决不迁就, 把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起来。

完善的大学生管理制度应该包括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奖惩管理制度、学生社团管理制度、毕业就业管理制度等。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制度, 必须科学、完善并可行, 一方面要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另一方面要符合教育规律和德、智、体培养的目标, 并且管理制度要随时代形势及教育发展而不断完善, 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有了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 还必须坚持不懈、狠抓落实, 避免管理制度成一纸空文。

3.2 建立健全大学生自我管理体系

3.2.1 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

学生骨干队伍是联系学校、教师、同学之间的桥梁与纽带, 起着先锋模范作用, 是完成学校各项任务的一支重要力量。学生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要公开、公平、公正, 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 杜绝一些学生走后门等不良行为, 克服学生的功利化思想, 将那些有热情为广大同学服务且责任心强、思想品德好的优秀同学吸收到学生干部队伍中来。

对于学生骨干人员, 大学生管理者要尽力创造实践机会, 通过实践的磨练, 增长其才干, 培养其能力, 同时开展必要的培训活动, 使其尽快进入角色, 端正动机, 并掌握一定的工作方法与技巧。建立公开公正、操作性强的学生骨干人员考核制度, 采用教师、管理者、同学、自身考核相结合的办法, 定期对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成绩、工作实绩、平时表现等进行多方面评议, 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促进学生骨干努力学习、刻苦向上、不断进取、奋发成才, 防止产生凌驾于其他同学之上的优越感, 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能力。

3.2.2 发挥班、团学生干部在日常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大学生日常管理是一项繁重琐碎且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如果大学生管理者事事亲历亲为, 不仅易于陷入疲惫不堪的状态, 产生职业倦怠感, 而且没有时间对自身工作进行总结、反思与研究, 不利于学生管理者能力的提高及长远发展。因此, 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班、团干部的职能, 大胆放权让学生干部参与学生工作管理的全过程, 如早操、寝室、晚自习、上课考勤、教室、班级等方面的管理, 发挥他们在处理、解决问题中的主导作用, 这样不仅减轻了广大学生管理者的工作负担, 而且培养了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增强其主人翁精神。

3.2.3 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主动参与, 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大学生不仅是高校管理的对象而且是管理的主体之一。缺乏大学生自身这一主体的任何管理活动, 其成效必然是微小的, 难尽如人意的, 甚至管理是混乱的。因此, 高校学生管理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为学生服务的管理意识, 做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的引路人, 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全员参与, 做自身管理的主人。创造良好的竞争与育人环境, 实行班级干部轮换制度, 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进取心, 扩大学生干部群体, 给全体大学生以充分展示自身才华能力的机会。通过为同学服务的实践活动, 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 与时俱进, 为自己的成长成才与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3 加强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力争以心交心, 以理服人。

管理活动首先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如果在交流中忽视平等性与理解性, 管理必然失灵。行政管理与大学生自我管理是大学生管理者们应当考虑的首要关系, 学生管理层要简政放权, 在学生的宿舍、伙食及环境卫生等方面提倡学生的自我管理, 在发挥学生自身作用的同时给予恰当的行政指导及引导, 以平等对话代替行政命令。在大学生的管理过程中, 管理者要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能够积极进行对话的心理环境和氛围, 始终以平等的态度关注正在发展、成长的学生, 既尊重他们的思维方式、情感、志趣, 又尊重他们的个性。大学生在平等交流的对话中即管理实践中, 体验人格的尊严, 真理的力量, 交往的乐趣和人性的美好, 进而张扬自己的主体意识, 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

总之, 大学生的管理理论要与时俱进, 管理实践要因时、因校、因人制宜。既要有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 又要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要结合高校发展现状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 有的放矢, 实事求是。既要晓之以理, 又要动之以情, 鞭辟入里, 恰到好处。以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主线, 把加强管理与教育结合起来, 以管理活动来教育学生, 以育人来促进更好的管理。

摘要:目前, 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 如管理的价值偏失、管理的形式主义、管理的封闭性等。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议题。大学生管理要以生为本, 以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主线, 引导并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管理,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普洛瑟, 基思.特里格维尔.理解教与学:高校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6.

[2]朱文.新世纪高校大学生管理初探[J].前沿, 2003, (4) .

[3]许明璋, 彭卓, 张毅博.加强自我管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4, 5.

[4]赵留舜.高校大学生厌学倾向初探[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5, 3.

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成长 篇9

2012 年12 月2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观看《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了中国梦的内涵。习近平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谈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1]2013 年3 月17 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又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由此,鲜明地指出了中国梦的内涵。

(一)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梦

富强,顾名思义既要富又要强,所以说,“富裕”和“富强”不是一个层次的概念,“富裕”单指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而“富强”却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也就是说,它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等多方面的指标,是个综合概念,国家富强是指综合国力增强。尤其是文化、价值观等软实力的影响。在经济上我们国家当前经济总量虽然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置,但是我们的经济竞争力还没赶上发达国家,科技创新不足。要想实现由一个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提高国际竞争力,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方式。

中国曾因国家积贫积弱而经历了长达100 多年屈辱历史,所以,实现国家富强一直是中华儿女的梦想。国家富强是民族振兴的前提条件。当今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要保持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协调发展,推进“五大文明”建设,同时还要发挥我们的智慧,争取早日实现两岸的统一。

(二)中国梦是民族复兴梦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和建设两大任务之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直是中华儿女孜孜不倦的追求,是我们长久以来一直的梦想。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多方面的表现。民族的强盛既体现为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大,也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强盛。在实现国家富强的前提上,我们还需要凝聚中国精神。我们应该改变自己的精神面貌,以全新的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以期受到世界的尊重与认可,使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我们还应向历史一样,在寻求自己发展的同时,为全世界、为整个人类做出我们的贡献。虽然我们中国今天取得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因此,要实现民族的复兴及对世界的贡献,我们还得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实现自己的进步。

(三)中国梦是人民幸福梦

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探索,其价值目标最终是让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让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得到改善。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一次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说,“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最后他又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这段话鲜明地宣誓了他的人民立场、为民情怀。他不仅是这么说的,十八大以来,他也的确是这么做的。不仅如此,我们党的众多代表大会都多次反复强调要加强社会建设,尤其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因为人民的幸福不仅仅是物质得到满足,不仅仅是吃饱、穿暖的问题,而且还要让中国老百姓活的更有尊严,活的更加自信。所以说,中国梦最终是人民的梦,人民幸福梦是中国梦的核心价值。

在中国梦内涵中,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国家富强是基础,民族振兴是标志,人民幸福是归宿。国家富强是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前提和保障,而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目的和结果,人民幸福反过来也会促进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只有三者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才能最终实现。

二、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的意义

(一)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能够激励大学生的梦想

梦想使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奋斗目标和精神支柱,也是激励人们奋发进取的强大动力。回顾历史,我们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变大,从弱变强,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取得辉煌成绩,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信念。在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激励下,中国人民不怕困难,迎难而上,最终取得了今天的辉煌成绩。而我们中国人民最实际的理想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个中国梦是国家的,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更是每一个人当中的青少年的。就像毛泽东曾经说过的,青年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他们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所以,我们要要用中国梦来激励大学生的梦想,让他们明确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在追逐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二)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能够坚定大学生的是理想信念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交错复杂。由此,社会思潮开始多样化,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出现多元化,很多大学生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不足,缺乏对社会观念的辨识,从而容易被一些不良社会思潮所侵蚀。为了迎合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能够健康成长,中国梦指明了方向。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它是一种精神引领。“中国梦”就像指南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引领我们前行,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中国梦”蕴涵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它的提出唤醒了无数国人的意识,激发了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热情,可以说是一面精神旗帜,引领我们前进的方向。2013年5 月4 日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而且在2015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来到北京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青年学生不仅要有理想信念,而且不能错位。他说:“青年学生要扣好人生的第一枚扣子,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3]扣扣子要从第一个就扣好,不然的话,一步错,步步错。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的扣子。一要勤学。二要修德。三要明辨。四是笃实。

其次,它是一份社会责任。“中国梦”的提出让大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身上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定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大学生应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应明确目标、自立自强。国家的兴旺发达,关键在青年一代。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支持青年在实现共同理想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是其成长、成才的基础。如今时代变化了,对于大学生的历史任务也不一样了,但是我们依然需要学习革命先辈的精神,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创造无愧于人生的光辉业绩。

再次,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无限、创新永恒。创新思维就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创新内容有很多,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军事创新。其中,理论创新是前提,科技创新是核心,四者统一于解放思想的前提之下。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我党永葆生机的活力源泉,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强大力量。当今大学生创新意识较强,因为主观上他们不但拥有创新的梦想和勇气,崇尚创新精神,客观上他们也处于一个创新的时代,这样就可以充分汲取各种资源为自己所用,展现自己的创造性才能,最终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梦”的提出为大学生激发创新精神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在这个强大精神动力的支撑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生活从不眷顾那些因循守旧、满足于现状的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们。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要打破封建迷信,打破权威、本本主义,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来打开工作的新局面。只有思想解放了,才有可能根据变化了的实际做出理论上的创新;只有理论创新了,才能够进行科技发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进行科技创新。生产力发展了就会与原来落后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从而推动制度创新,制度创新了才能推动其他各领域的创新。

在创新时代下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具有相对丰富的理论知识,道德修养相对较高,思维相对活跃,本身也蕴藏着创造性思维。另外,学校的学术氛围也为大学生的思维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有经验丰富的教授,有技术资源的支持,这些都是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一定是最有创新意识的,如果再用中国梦进行引导,相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指日可待!

摘要:习近平提出“中国梦”的理想,并且进一步阐发了其本质含义:所谓“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而当今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意义重大,它能够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大学生成长的精神动力,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凝聚大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的正能量以及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中国梦”,教育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

[2]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网络与大学生成长的关系 篇10

1 网络的发展

互联网1996年起源于美国,可以说它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时至今日,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方兴未艾。互联网已成为信息化的重要平台、重要工具以及总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和信息化是分不开的,两者相互促进。我国在1994年正式接入互联网,与美国相比,中国的互联网起步晚了很多,但中国这个后起之秀经过多年的发展,已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中国互联网已取得令全球关注的成绩,让一些投资者不得不重新认识中国互联网的力量。

21世纪是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四通八达的网络正在影响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网络不但开辟了社会生活的新纪元,而且开辟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时代。网络正在以空前的力量改变着世界,改变着中国,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想象在未来的生活中,网络将进一步使地球缩小,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尽收与网络。它也将给我们带来新的经济和新的政治冲突。

2 网络在大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利与弊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进步和快速发展,网络媒体覆盖的地域也在不断地扩大,使用网络媒体的人也在不断增长,从网上获取新闻是人们了解时事的重要方法。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新闻的传输渠道和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尤其是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技术的普及,让更多的网民可以随时随地的接受网络信息,这也就进一步促进了网络媒体的发展。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对新事物有着较高的适应性。现代大学生对网络的接触更为全面,在他们接触的过程中,不但拓宽了视野,而且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 [3]。我们知道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利弊的权衡需要大家自己去认识。网络上可以给我们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果我们能够合理利用这些资源,那么网络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知识宝库,不但可以让我们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而且还可以给我们提供资源去武装充实我们的头脑。网络也有诸多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网络上散布的一些虚假、黄色、反动信息逐渐增多,对一些社会阅历尚浅、心理尚不成熟的人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会让他们在这些纷繁浩杂的网络信息中产生迷茫,不知所措,有时候甚至对这些信息不加甄别,一味地去被动接受。如果这样,不良的网络信息就有可能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意识和心理健康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

网络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视,因此在网络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网络心理健康,注重培养自己的网络心理素质,要自己能去比辨别信息,不能一味地被动接受所有信息。网络对大学生是利或是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对信息的筛选,在纷繁浩杂的网络信息中,对不良信息要有抵抗能力,对有意义的资源,要合理的去接受利用,让它变成可以为自己所利用的资源。

3 网络与大学生成长的关系

网络与大学生成长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大学生是互联网用户中的重要群体,互联网也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少的一部分。网络具有虚拟性、随意性、自由性等特点,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自己所要浏览的信息,这就对大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所选的内容不同,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也就不同。一方面,网络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促进作用,它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有利于大学生开放思想的形成 ;网络的信息共享、及时更新,有利于知识结构的完善 ;网络也具有发展个性,促进创新的功能,这有利于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加强。另一方面,网络对大学生的成长也会带来消极影响,会使一些意识不坚定的人在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方面发生变化。可能会出现价值导向多元化,政治观念淡化,个性主义膨胀,人格双重化等特点。

在网络的应用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注重培养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而且也要注重网络的安全应用发展,从净化网络环境、提高大学生抵御不良信息的能力、主张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心理素质等各方面去维护大学生的上网安全。

4 结束语

针对当今大学生的思想成长引导 篇11

【关键词】引导;成长

90后的新生代已经成为我们现在大学校园里的中坚力量,报纸上、媒体上对他们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无论如何,他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社会的新生宠儿,是国家寄予厚望的下一代接班人,他们成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今后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然而传统的道德教化,品德修正,填鸭式的思想武装都已经成为他们叛逆的原因,所以,怎样换一种能够被接受的方法引导大学生成长,成为我们教育者该深刻考虑的问题。

做辅导员工作有了一些年头,在实际工作中碰到了形形色色的学生,遇到过各式各样的事情,每个案例都显现出不同学生的思想状况,现在我们逐渐意识到有针对的工作才能取得最大的效用,换句话也就是要对学生分类进行引导。

首先,大学生的心理需要虽各有差异,但他们有着一种共同的心理需要,即尊重的需要,这一需要不仅贯穿在他的学习、生活以及一生发展当中,也是他各种需要中最根本、最核心的需要。我们不能盲目的批判他们行为的错误,要从新时代的发展特征来分析,摆事实,讲道理,也可以自己的经历来说服,在谈话中淡化矛盾,保持他们自己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其次,针对行为性和语言性学生的分类引导。行为性学生的特征是埋头苦干,不善于交流沟通,做事认真,动手能力强。针对这类群体我们应鼓励学生搞研发创新,研究新事物、新概念、新思想,通过动手发现研究中的问题,提出建议。另外有能力的老师还可以将自己的有关课题交给学生研究,用他们新型的思维去看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同时,也要鼓励他们多与人打交道,只有把心里的话说出来,表达出来才能真正的将思想化作动力。语言性学生具有思想清楚,口齿伶俐,语言丰富,社交能力强,见面熟等特点。不见其身,只闻其声,大概指的就是这一群体,他们总是以一种阳光、乐观、开朗的面貌展示在我们面前,说一说,乐一乐,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困难在他们面前就是小菜一碟,他们可以作为组织者,领导人物,带头人,笼络大部分同学的人心,成为自己坚强的后盾,这个群体当中的同学是我们今后社会上的干部储备,人才资源。但是做管理者的首要条件是自己亲力亲为,懂的套路,熟悉流程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所以针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应该要求他们多思考,用行动证明自己建议的可行性,锻炼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有调查才有发言权,把行动作为自己语言强有力的支撑。俗话说“说到做到,才是人类诚实守信的表现”,我们要引导大学生成为语言和行动的双重巨人,成长的道路是多面性的。

再次,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引导方向。大学本科四年我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大一、大二两年;第二阶段是大三、大四两年。在大学生活的第一阶段我们要引导学生培养自我管理的技能。大学以前同学过的是独立的家庭生活,没有过多的自我管理,都是被动的家庭式管理。来到大学忽然从笼子里被解放,大家很容易失去方向,无所适从,但是无政府状态中的他们又急于寻求各方面的成长。及时的从客观和主观努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通常包括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情绪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软性素质的技能,能够帮助个人更好的适应周围环境,尽快的投入到大学生活中去。另外在第一阶段还应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这需要通过教育或者培训获得一定的专业性和系统性的知识和能力,通过课内讲授、课外培训、专业会议、讲座、研讨会以及自学获得该学科的专业知识,为取得学位和就业打好理论基础。第二个阶段重视培养大学生个人品质和社会技能。这些技能包含沟通能力、积极主动性、团队合作精神、领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工作道德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是从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课本学习之外得到的发展,同学之间的学习,老师的正确引导,家长的身体力行,社会生活的经验都可以作为他们学习的途径。为了今后更快的融入社会,这些能力的培养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大学生在四年的大学生活期间还应该有基本的素质准备,现在国家非常提倡素质教育,作为将要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有的放矢的进行素质准备也是自己职业发展的必备条件。第一,注重自我价值的积累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积累就像烧开水一般经过三个过程,即学习(持续加柴),集聚实力(保温),展示能力,获得成功(水开)。水开之前大家不要急于掀开锅盖,以免将自己积累的热量散发出去,这样会使证明自己实力的过程更加漫长。第二,从小处着眼,从基层做起。刚刚踏入职场的大学生,无论在职业能力还是职业经验、职场人脉上都处于弱势,此时要学会从基层、从小处着手、以积累知识、技能、经验和社会关系作为第一要义,逐步打造属于自己的职业品牌。第三,善于把握机遇。机遇好比飞奔的马儿,转瞬即逝,识别和抓住机遇,才能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加快速度,取得成功。第四,做有心人,巧用各种资源。大学生在求职及工作中要积极探索,做一个有心人,积极联系,创造性的寻求各种信息、资源中的结合点和过度点,最终将这些转化成为职业道路上的新起点、新平台。第五,加强协作,每个人的力量都是有线的,要想在短时间内获得成功,必须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集体的成功会更好地作用于个体,促使个体更快地成功。所以大学生都要加强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寻求成员间的相互信任与协作,以实现群体协作效益的最大化。

作为辅导员,我们首先要和学生搭建好沟通的桥梁,朋友式的谈话,长者式的引导,老师式的教导,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学生的思想,进而引导他们的行为,为了使同学们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我们必须做好学校这一课,正确引导大学生成长。也许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可是我希望我的学生将来都能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

参考文献:

[1]贾强,张建英,向颖博.心理和谐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要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报,2006(02).

[2]苏俊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及其调适对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9(18).

[3]陈鸿雁,魏亮.大学生成功观问题研究[J].学理论,2011(05).

[4]王景尧.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

[5]苏海舟.试论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意义及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0).

[6]熊荣伍.当代大学生群体思想特点与变化原因[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4).

[7]董秀玲.和谐人际关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04).

作者简介:王兰(1980—),女,西安财经学院商学院讲师。

钱学森大学成长经历及其现实启迪 篇12

一、品学兼优,出类拔萃

1929 年7 月,钱学森从北京师大附中毕业后,不负老师和父辈期望,怀着交通救国远大理想,以优异成绩考入被誉为“东方MIT”的交通大学,开始了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涯。在校期间,钱学森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多次获得各种奖励和荣誉,并以优异成绩毕业,为自己的大学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屡获学绩奖励并以优异成绩毕业。据校史记载,钱学森因学期平均成绩达到90 分以上,符合学校奖励规定,先后获得1932 年第二学期、1933 年第一学期和1933 年第二学期免缴学费的奖励;并获1933 年度学绩优异奖品和老山德培奖学金。这对钱学森个人而言,不仅仅是一种认可和肯定,更是一种精神激励。

自20 世纪20 年代末,交通大学在继学年制、选课单位制之后,开始实行学年学分制。当时规定,学生必须修满185 个学分才能毕业。经对钱学森的毕业成绩大表进行统计发现,他实际修满197.5 个学分,大大超出学校的规定。可见他对自己要求之严格,求知欲望之强烈,可谓锲而不舍。钱学森是以总平均分89.10 分、机械工程学院第一名的成绩毕业的。可以说这份大表蕴含着钱学森在交通大学期间孜孜不倦的求知历程,是一份傲人的成绩纪录。据笔者统计,在校期间,钱学森累计修满84 科次,其中成绩高于95 分的13 科次,高于90 分的44 科次,占52.4%。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他曾单科考出三个满分,其中包括《军事科学》这门课。实际上,他在大一阶段就选修了这门课。由此可以认为,钱学森涉足航空航天领域,也许发端于他求学交大的第一个学期。

深得院长褒奖和校长嘉勉。钱学森是机械工程学院的尖子生、高材生,品学兼优,深得院长胡端行和校长黎照寰嘉许,并屡获表彰。1934 年6 月12 日,院长胡端行开具机械工程学院四年级成绩最优者名单,钱学森是两名获奖者之一。1934 年,全校共有16 位毕业生入选成绩最优者名单,钱学森名列其中。1934 年6 月,校长黎照寰为表彰钱学森潜心研攻,学有专长,特授奖状,以资鼓励。他的出类拔萃由此可见一斑,可谓鹤立鸡群。

入选斐陶斐荣誉学会。毕业前夕,钱学森入选斐陶斐荣誉学会,这是钱学森人生中获得的第一项学术荣誉。斐陶斐荣誉学会最早由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美籍教授埃勒斯于1921 年5 月25 日发起全国励学会之组织,名定斐陶斐,取希腊文字母Phi、Tau、Phi之译音,用以代表哲学、工学、理学三种学术。1922 年5 月4 日,第一次全国大会在上海青年会举行,学会成立。至1934 年,学会共有11 个高校分会,是民国时期最有影响的学术团体之一,成为当时中国学术繁荣景象的折射。1934 年6 月30 日,交通大学共有钱学森、张光斗等八位同学被选为斐陶斐励学会会员并获得校长黎照寰的专门宴请,奉为上座。同年《交大三日刊》第271 期曾对此进行专题报道。

二、兴趣广泛,钟情艺术

钱学森一贯提倡科学与艺术相结合。他反复指出,科学家需要艺术修养,艺术家需要科学思维,并身体力行,合二为一。在交通大学时期,钱学森兴趣广泛,他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诸多艺术活动,阅读艺术理论著作,并将艺术感悟转化为理论思辨,做到了科学理性主义与艺术浪漫主义的统一。大学阶段是钱学森的艺术成长期。

多样化艺术兴趣。交通大学历来重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升学校的文化内涵。学校分别于1910 年、1915 年、1923 年和1932 年成立军乐队、口琴会、雅歌社和管弦乐队。钱学森先后加入了这四个社团,是其中唯一一位同时加入四个社团的学生,由此足见他对音乐的执着和痴迷。即便在即将毕业之际,钱学森依然保留着对艺术的热情和投入。此外,在校期间,钱学森还经常去上海兰心大戏院,接受高雅音乐的艺术熏陶,并用获得的奖学金购买唱片,在宿舍与同好、室友等一起欣赏,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

艺术情趣贯穿钱学森丰富多彩的一生。1966 年10 月27 日,中国成功进行“两弹结合”试验,标志着中国作为“有影响的大国”地位正式确立。中国国防建设取得的令人难以置信的突破和进展,以及钱学森在其中无可替代的作用,立即引起海外主流媒体富于政治色调的丰富联想。次日,《纽约时报》以“起关键作用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为题对此进行详细报道,其中特别提到钱学森在美国期间的音乐热情:“他的一个广为人知的兴趣是古典音乐;他是音乐会的常客。”钱学森不但钟情音乐,还喜欢摄影。每逢休息日回到家中,他一有时间就和表哥章镜秋一起去摄影。章镜秋长钱学森几岁,自幼爱好摄影、绘画,并且很有天赋。受章镜秋影响,钱学森对摄影产生了浓厚兴趣,两人经常一起去郊外拍摄照片。此外,在美术方面,钱学森还是交通大学1934 届级刊委员会美术部的成员,他设计了当年的级徽。级徽简洁明快,美观大方,寓意深刻,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特点。

由此可见,青年钱学森不但学业成绩优秀,而且具备了一定的艺术修养。难能可贵的是,他一直保持着这样一份高雅的情趣坚守,直到回国以后,因为工作原因,只得忍痛割爱有所割舍。

独到的艺术感悟。在交通大学期间,通过参加艺术活动,阅读艺术著作,钱学森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都得到提高。他将自己对艺术的感悟和认识通过论文、书信等形式,进行理论阐释。钱学森一贯提倡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交通大学也许是其肇始之基。

首先,阅读艺术理论著作,提高形象思维能力。1930 年前后,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的重要文艺理论著作《艺术论》被介绍到中国。我们知道,1930 年,钱学森因患伤寒休学一年,在家休养。在此期间,他阅读了《艺术论》这部主要运用唯物史观阐述艺术本质的理论著作。不止于此,钱学森说过,他早年“读过许多艺术理论方面的书”,这对提高他的艺术形象思维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发表音乐论文,提出“科学与艺术结合”音乐艺术新形式。在交通大学期间,钱学森先后发表了《音乐和音乐的内容》和《机械音乐》两篇论文。在《机械音乐》一文中,钱学森从技术的角度探讨了机械音乐美的价值,认为机械音乐可以把音乐从演出技术的限制中解放出来;机械音乐之所能,就是活音乐之所不能。他预言机械音乐将开启一个新的时代。该文为钱学森提倡科学与艺术相结合提供了新的注解。遗憾的是,文章的前瞻性观点及其理论价值至今尚未引起足够的注意和重视。

三、亦师亦友,情义至深

钱学森曾在一份笔记上写下深刻影响他的17 位老师名单,其中有两位是他的大学老师:钟兆琳、陈石英。两位恩师都是老交大名师,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代表着求真务实、学以致用的校风、教风,对钱学森影响至深,令他终生难忘。钱学森深得濡染,在以后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中一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并与两位恩师保持着深厚的师生情谊。此外,作为钱学森在校期间的校长,黎照寰创造了老交大“黄金十年”的辉煌治校业绩。他们一个是学生中的佼佼者,一个是学校的领导者,保持着一份特殊的情谊。

“师恩永志于心”。钱学森的电机工程老师钟兆琳,是我国电机工业的拓荒者和教育家,1923 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次年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1927 年回母校交通大学任教,研制出我国第一台交流发电机和电动机,被称为“中国电机之父”。钱学森曾在“回顾与展望”一文中写道“:钟兆琳先生对我的教育,我十分感谢,师恩永志于心!”1990 年4月,钟老师在华东医院病逝,钱学森专门敬献了花圈,寄托对恩师的敬仰和哀思。2001 年8 月,钟兆琳百岁诞辰,90 岁高龄的钱学森专门致信西安交通大学,表达对恩师的敬意。他说“:我要向钟兆琳老师100 周年诞辰表示十分敬意!”话语虽然简短,却意味深长。他还专门写过一篇《战斗在第二线》的文章,热情赞颂钟兆琳老师,感谢他的教导。

“我对陈先生是尊敬的”。钱学森的热力学老师陈石英,是中国著名热工学教育家,1913 年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造船系,回国后曾任交通大学工学院机械系主任,建国后历任上海交通大学热能工程教授、副校长。陈石英擅长机械及热能工程专业,讲课精心细致,工作认真负责,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一言能释百种疑,深入浅出世无奇”。陈先生在交大工作长达67 年之久,被尊称为“陈老夫子”。在《回顾与展望》一文中,钱学森说道“:专业基础课中给我教育最深的是陈石英先生,他讲工程热力学严肃认真而又结合工程实际,对我们这些未来工程师是一堂深刻的课。我对陈先生是尊敬的。”1982 年9 月25 日,已经卧床不起的陈石英写下“交大学生有成绩者首推钱学森博士”的赞许之词,成为诠释陈石英和钱学森桃李深情的重要物证。

“英俊朝霞映,遥看跃进程”。黎照寰于1930—1944 年任交通大学校长,文理兼通,学识渊博。任内交大办学特色趋于定型,逐渐发展成为一所理工管结合的国内外知名大学,被广大校友称为建国前交通大学发展的“黄金时期”。黎照寰虽未教过钱学森具体科目,当时亦未见深厚私交,但他对这位卓异门生印象深刻,倍加赏识。黎照寰一直关注钱学森的事业发展,并多有联络。

除了曾亲授钱学森以奖状外,即便时光一去二十余年,1957 年1 月,黎照寰闻讯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获中国科学院1956 年度自然科学一等奖,特别致信钱学森以示“热诚祝贺”:“我认为不但你们先进工作者,而且其他的教育和研究工作者都要好好地培养和希领后进,坚决地指明某些条件,必须为后代进取地需要,充分满足。”并殷切期望他“对于某些教育问题以及学问之道,早些尽量发表意见,做宣传切实,领导教师、学生都得到一些应有的益处。”1958 年,听闻钱学森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在华东医院住院治疗的黎照寰专门致信,赋诗祝贺:“院里新春望,门前喜报鸣。卅载虹桥梦,古稀雪岭形。真生无限好,美景已初成。英俊朝霞映,遥看跃进程。”在同一封信中,他另赋诗一首向其祝贺新春:“人寰千里近,天下一家亲。共产大同世,日新又日新。”对这位当年毕业于其治下之交通大学的高足仍念念不忘,赞赏之余,略显钦佩!

回忆自己的大学生涯,钱学森如是说:“我要感谢那时的老师们。他们教学严,要求高,使我确实学到了很多终生受用不尽的知识。”

四、起步航天,壮志凌云

钱学森哲嗣钱永刚教授认为,钱学森一生有过五次选择。其中两次在交通大学。正是在大学求学期间,钱学森通过自身的不懈求索,结合现代科技尤其是航天科技发展新变化,作出了人生志向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选择———从交通救国转向航空救国,从希望成为一名工程师转向希望成为一名技术科学家。我们不妨设想,如果没有这种转变,钱学森的人生际遇也许将是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图景。

据笔者统计,钱学森早年共发表航空、火箭、教育和音乐方面的文章11 篇,其中有关航空与火箭方面的论文6篇。尤其是火箭一文,钱学森不但提出了三级火箭的设想,还预言人类实现星际航行的可能及其设计思路。他通过精确的计算分析得出结论:“我们的大火箭”如果把速度加到“每秒6.664 哩”,就可以摆脱地球引力,成为“到星球去的船”。据此,说“交通大学是钱学森航天之路的起点”(姜玉平语)是恰如其分的。

考察钱学森在交通大学时期发表的文章,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首先,时值中国学术刊物第一个发展高潮,钱学森在学术上崭露头角,堪当民国时期中国学术繁荣景象的一个典型个案。其次,作为一位青年学子,在本科阶段即发表十余篇文章,且见解独到,观点精辟,涉猎数个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创见和思想品位,无论在教育界还是学术界,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当今,能比肩者并不多见。这是否预示着一位闪耀的科技之星行将冉冉升起?笔者认为,答案自在其中。

五、结论

通过考察钱学森在交通大学时期的求索历程,可以发现:

首先,交通大学时期是钱学森人生历程中前承后继的重要阶段。在交通大学时期,钱学森在人生志向上科学报国,踏上了航空航天之路;在科学方法上求真务实,奠定了严谨治学之基;在知识结构上文理交融,孕育了全面成才之道;在思想觉悟上追求进步,铸就了爱国报国之魂。在此期间,钱学森自觉塑造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成长为一名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的青年爱国知识分子,成为上海交通大学这所具有120 年悠悠历史、跨越三个世纪漫漫征程的著名高等学府培养造就的一名具有标志意义的“一等人才”,无出其右,前无先者。这是钱学森个人的成功,更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老交大办学的成功案例。

其次,钱学森的大学成才经历是主观与客观、内因与外因有机结合的产物。钱学森的大学成长经历为他奠定了科学生涯的坚实基础。这之中除了出类拔萃的先天智力禀赋外,还离不开他个人孜孜不倦的努力。同时,客观条件的支撑亦不可或缺,无以忽视。钱学森是幸运的,首先得益于他有一个深谙教育、重视子女培养教育的教育家父亲。钱均夫谦恭自守,思想开明,博学多才,言传身教,为钱学森开启了智慧之门,也为他创造了良好的成长条件。正如钱学森所言:“父亲是第一位老师。”其次,他在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幸运地接受了良好的甚至可以说是一流的学校教育。北师大附小、北师大附中、交通大学,这些学校无一例外地秉持“教育对接社会需求”、“注重学生多元化发展”、“理论联系实际”等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实行教育家办教育,学校拥有一大批教坛名师,师承效应显著,可谓名师出高徒,乱世出英才。最后,他幸运地亲历了中华民族的不幸,由此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自觉奔赴救国救民的科学征途,开启了科学报国的宏伟梦想。

最后,钱学森的大学成才经历具有重要的当代启示意义。第一,“复合多维”理应成为科技创新人才的基本要求。从交通大学时期的钱学森身上,可以看出,中西相通的文化视野、文理相汇的知识结构、科艺相融的多维学养、专博相济的智力储备、家国相系的理想追求,是杰出人才成长与塑造的重要推动因素。可以说,钱学森的成才是多重向量综合集成的产物,他的成长经历代表了一种模式,或者说一种现象;他“是全面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典范”(李岚清语),留给教育界以深刻启迪和昭示。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百年一遇的“钱学森现象”对于探索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寻“钱学森之问”的教育答案,乃至以老交大办学理念为历史参照,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的当代转型,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第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应摒弃急功近利思维。钱学森的大学成长经历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学要义,启迪广大教育工作者:应以历史的成功经验为现实借鉴,摒弃急功近利的人才观和投机性教育思维,树立以社会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的“大人才观”,以进一步强化高校的招生选拔机制、学业考核机制和就业竞争机制为主要支点,不断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其中,建立顺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重大战略方向的“战略人才”培养体系,实施“国家创新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提高主要着眼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体系和教育产能,既是当务之急,又是现实之需。第三,国际化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钱学森就读时期的交通大学是一所中西教育思想、理论与方法有机融汇的著名工科大学,学校实行赶超型、跨越式国际化办学之路,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全国造就建设人才最高学府”(蔡元培语)、“中国最高工业学府”,蜚声海内外。从结果看,这种国际化办学,一方面引进了先进的现代西方高等教育理念,为学校争取到了宝贵的教学资源,奠定了永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以语言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用型教育,对于打通阻隔中西文化交流和知识背景壁垒,提高学生的文化融入能力、综合创新能力,优化知识结构,开拓学术视野,不失为一剂“良方”。在以“国际化”为集体呼号与群体时尚的今天,如何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回归高等教育的真实本源,有赖广大教育工作者集思广益、深入探讨。

摘要:交通大学时期是钱学森人生历程的重要阶段。通过考察钱学森在大学时期的学习成长经历,可以发现,中西交融的文化视野、文理相通的知识结构、科艺结合的多维学养、专博相济的智力储备、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是杰出人才成长与塑造的重要推动因素。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百年一遇的“钱学森现象”对于探索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的当代转型,具有重要的时代启示与现实价值。

关键词:钱学森,交通大学,科技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汪长明.大学场域中的钱学森精神——记上海交通大学时期的钱学森[J].学习与实践,2011(8).

[2]汪长明.青年钱学森的中国梦:历程、内涵及评价[J].中小学校长,2014(9).

[3]马德秀.钱学森和他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直接引语下一篇:教师基本功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