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足迹成长的道路作文(共19篇)
成长的足迹成长的道路作文 篇1
成长的足迹成长的道路作文
,有着绵绵的烦恼与忧伤,也有不断的欢喜与快乐,成长的历程作文。 时光飞逝,岁月荏苒,我们已由昔日幼稚的孩童成长为今天的翩翩少年。回顾往昔,我们无怨无悔;展望明天,我们信心十足。走进了毕业班,我们的生活不再如以前一般轻松;走进了毕业班,我们的日子也多了一些疲惫。但是面对明年的七月,我们仍将披荆斩棘,奋然前行。 漫步在家乡那清澈的小溪边,童年的快乐与烦恼一一浮现在我的眼前:和伙伴们在草坪上尽情地玩耍嬉戏;在清澈的小溪里摸鱼捉虾;独自一人在洁白的雪地里欢快地奔跑;和姐姐为了抢糖果而两败俱伤……岁月无声地在我身旁穿梭,一切美好的事物在脑海中定格,快乐时总将它们一一取出,任美丽在思绪间绽放。 进了幼儿园,在幼儿园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我似乎成了小大人,琴、棋、书、画,每一样我都爱不释手,那时的我成了人们眼中的“小精灵”,。
尤其是音乐,真让我如醉如痴。我喜欢听音乐,喜欢在音乐中释放自己,于是在那一刻,我懂得了感悟,感悟身边的美——夏夜的繁星高高地挂在一望无际的天空中,它们快乐地向人们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传说。宁静的夜里,有星星陪伴,没有烦恼,没有孤独,拥有的是那一份无以言表的欣慰和快乐。 终于挂上了红领巾,在校园里,懂事、乖巧、多才多艺的我又成了老师的宠儿,同伴的领头雁,
在享受着一次次成功和掌声的背后,偶尔也有了失落,于是,趴在阳台上看落叶便成了我郁闷时的必修课——秋日的余晖投下了一个个俏丽的影儿,树叶儿便像一叶小舟,在空中翩然起舞,时而盘旋,时而上下翻飞,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尽情地演绎自己的美丽,给自己的生命乐章谱写最动人的一曲! 进了小学毕业班,偏课严重的我有了更多的无奈和忧愁。每日畅游于文学的海洋,如饥似渴地获取着知识的营养,于是语文课堂上有了我精彩的回答;知识竞赛上有了我洋洋洒洒的答辩,天文地理,任我驰骋。那一刻,我是自豪快乐的。
然而,面对着数学科目的“满堂红”,愁绪又渐上心头,虽经百般努力,但终不见成效,那时那刻,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于是我喜欢坐在空地上看夕阳,冬天的黄昏也毫无保留地展示出它那绚丽的光彩。那一抹夕阳,悠悠地流露出离愁的忧伤。那一刻该留下多少美丽的惆怅。“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乍看这夕阳中不时地坦露出淡淡的离愁,但也掩饰不住它们永恒的美好。
。 成长的道路多么短暂,快乐转瞬即逝,但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快乐便俯拾皆是。失落时的一个微笑、孤独时的一声祝福、忧伤时的一份慰籍……,都会给人以美的享受。从生命的开端到结束,孕育着无尽的快乐。——心灵,在成长中晃动;希望,在成长中萌芽;生命,在成长中充实。让我们倾注所有的激情,所有的心智,去感悟人生,感受快乐。童年的生活,多姿多彩,让我们用心灵去感受这瞬间的欢喜与忧伤。
成长的足迹成长的道路作文 篇2
(一) 初见天使
我第一次萌生当护士的想法, 还得从2008年5月12日说起。汶川大地震不仅打乱了我们复习高考的节奏, 更让我意识到在天灾面前, 人类生命的脆弱。无数生命在那一刻消逝, 包括在为理想而奋斗的高考学子。当人类在面临生命的威胁时, 其他的一切都不能成为阻碍挽救生命的理由。护士们上午还沉浸在节日的快乐中, 下午应急救灾命令一到, 她们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灾区, 有条不紊地开展救援工作。这需要多么强的应激反应能力和专业技术力!那一刻, 我也想成为一名“白衣天使”, 拥有这样的能力, 为挽救生命而努力!
填高考志愿时, 家人都希望我填师范类专业, 觉得适合女孩子。可那时的我在想:如果能成为人类的健康卫士, 为促进人类健康而奋斗终生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所以我毫不犹豫地在第一志愿第一专业填了医科大学护理学专业。当我得到高考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 兴奋之情, 溢于言表。这不仅仅是因为二十年寒窗苦读有了一个满意的结果, 还因为我从此可以步入医学的殿堂, 追随南丁格尔的步伐, 成为一名白衣天使。
(二) 初见护理
进入大学才发现:当一名白衣天使之前, 需要的是和高三一样的与书海为伴。医用化学、生物化学、系统解剖学、生细胞生物学……这些可是难倒了我们这些文科生, 为了学医, 还得夜里挑灯看书。除了书本知识, 还得查阅与书本知识相关的研究新进展、新方向。所以, 大学生活在我的回忆里是从来只有书海的“丰富多彩”。
我第一次以护士的角度去想病人是在刚搬进老校区那天, 虽然那时的我还没有学习护理的专业知识。我在经过附属医院时, 看到病人家属用轮椅推着病人经过我面前, 就在想:这是什么样的病人?是瘫痪还是骨折?我应该怎么护理?这使我意识到我们护理的对象是需要我们用专业的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来全心全意的护理, 才能摆脱疾病的痛苦的。
大三时, 我加入附属医院的宁养院, 是一个为贫困癌症患者提供免费镇痛治疗、心理辅导、护理指导的临终关怀医疗机构。在与他们以及他们家属的交流过程, 我看到了他们对生命的渴望和对家人的不舍。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一位得了肺癌 (小细胞癌) 的叔叔, 癌细胞的的生长和扩散让他有限的生命里受尽折磨。我们第一次去他家的时候, 他还能坐在椅子上跟我讲他的兴趣爱好, 他做了哪些治疗, 精神面貌还是挺好的。一周后我们去就听说肺癌已经转移到了脊柱, 每天都靠吃止痛药坚持, 脸色苍白, 只能睡硬板床, 不想说话。家属说:“他以前最爱书法, 但是现在连写字的力气都没有了。”这样的病人, 我们应该怎样提高他生活的质量?我们拿着他以前的照片, 帮他回忆以前去过的地方, 那时的他, 是那么的精神抖擞, 是那么的阳光帅气。后来, 期末考试后 (大约一个月) 准备再去看他时, 就听他家属说住了十多天的院, 最后走了。晚期癌症患者的最后生命犹如沙子, 想要抓住它, 却飞快地从指缝中滑走。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疏导患者心理的压力, 协助他们完成一些简单的愿望。我现在还记那张宁养院的老师和一位晚期癌症的患者坐在轻轨上的照片。那张照片是老师在轻轨刚运营时完成了那位患者的乘坐轻轨的愿望而拍的, 充满了温馨和感动。
(三) 初见护生
在大三结束后, 我怀揣着梦想, 生平第一次穿上护士服, 以实习护士的名义进入现在工作的医院。还记得穿上护士服那一刻的自豪和兴奋, 但是很快就被挫折打败了。因为那时我对肌肉注射有种莫名的恐惧, 拿着空针手就会发抖, 总觉得手使不上劲。后来我的带教老师就每天让我和她去进行肌肉注射的操作。从病人体位的摆放到注射部位的选择, 从拿针的手法到进针的方法以及肌肉注射的注意事项, 她无数遍地给我示范操作。操作之后, 她也给我分析我存在的不足。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 我发现肌肉注射这项护理操作没我想象的那么复杂, 也没有那么恐惧了。在经过急诊科注射室的锻炼后, 我终于克服了心中的障碍, 觉得肌肉注射是和其他的基础护理操作一样, 是护士的基本操作技能了。
在急诊科抢救室实习时, 我参与了一位多发伤患者的抢救。那位患者是在工地上上班时, 不小心从六楼高处坠落, 脑部着地, 全身多处伤, 家属送到医院时已经没有意识了。抢救室的老师立即展开抢救:建立静脉通道, 检查, 包扎伤口, 请多科室会诊……后来患者呼吸心脏骤停, 又立即实施了心肺复苏。最终, 这个还是两岁孩子的父亲还是离我们而去。在那一刻。我又一次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残忍和身不由己。我们医务人员已经尽力地去挽救了他的生命, 这样的结局, 谁看到都会难过。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熟练地掌握抢救技能, 为患者争取那生命希望的分分秒秒!
(四) 初见护士
正式参加工作后, 我被分到重症医学科。或许这就是巧合, 这里的患者病情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 生死时速, 需要的是敏锐的洞察力和熟练的抢救能力, 这正是我想练就的本领。
重症医学科患者面临的是病魔最严重程度的威胁, 需要二十四小时密切监护, 家属只有半小时在窗外的探视时间。每次看到患者家属那期盼和坚定的眼神, 我想:他们也能感受到亲情的力量, 这种来自精神的力量也是无比巨大的。我每次经过家属探视入口处的拿堵许愿墙时, 都为那些文字所感动:“没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 病痛不可怕, 可怕的是失去斗志, 老婆, 加油!”, “我们一直都在支持你, 你要好好的!”……每一条留言都承载着他们对生命的期望。而我作为一个重症医学科的护士, 没有理由不去为延续患者的生命而努力。我要用专业的知识去护理患者, 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 让患者和家属放心。
成长档案记录幼儿成长的足迹 篇3
幼儿成长档案的内容涵盖了师生互动、亲子互动、家长与老师的互动。家长、幼儿、教师的三方互动,贯穿于幼儿成长档案始终。
一、成长寄语
幼儿园对幼儿的意义极大:第一次独立迈向社会生活、第一次离开亲人去接触陌生人、求学生涯的第一站。因此,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河口镇于港幼儿园开辟幼儿成长档案,把家长的期望和幼儿园的温馨祝福容纳进来,以纪念幼儿入园。
二、快乐档案
档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幼儿的相关信息,如家庭地址、家长的姓名、全家福照片、我的老师等。通过制作快乐档案,教师可以把这些相关信息告诉幼儿,加深幼儿对父母和教师的认识,同时也能让教师迅速掌握幼儿在园内的基本情况。
三、班级主题
班级主题包括班级每月开展的教育活动、游戏活动及社会实践内容。教师要制订恰当的班级主题,并将之呈现给家长,以提高幼儿园工作的透明度。这样,既能让家长深入了解孩子的各项活动,配合教师开展工作,又有利于家长监督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如在幼儿园组织秋游活动时,大部分家长都提前对孩子进行了安全教育,训练了孩子的自理能力,为秋游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四、宝宝成长
教师可用照片、图画、文字等多种形式记录幼儿近期在智力、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以及最新的收获和精彩瞬间等。通过多渠道的展示,一方面,幼儿能关注自己的成长足迹,逐渐学会欣赏自己,树立自信心;另一方面,能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情况,知晓孩子各方面的发展,为今后活动的进行给予孩子有针对性的指导。
五、家园反馈
教师应对幼儿近期各方面的发展进行客观、细致地评价,肯定幼儿的进步与努力,放大幼儿的闪光点,同时委婉地提出需要注意的事项,家长也要把孩子在家庭的表现情况反馈给教师。教师与家长通过沟通与交流,才能全面、真实地了解、掌握幼儿的学习及成长情况,便于及时解决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六、宝贝藏书楼
教师要选择适合幼儿阅读的故事书或绘本,引导家长与幼儿进行亲子共读,既有利于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又有利于使幼儿得多更多的认知。在宝贝藏书楼,家长与幼儿可以阅读到感悟亲情类、礼貌习惯培养类、益智健脑类、指导手工类等书籍。
七、健康指导
负责幼儿健康工作的保健室要记录好幼儿园组织幼儿体检得出的各项结果,然后根据幼儿的体检结果,结合天气、饮食等因素,有针对性地给予家长有关幼儿保健方面的指导,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如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河口镇于港幼儿园9月份“健康指导”的主题是“如何缩短幼儿的入园适应关”和“秋季护理‘六要和‘六不要”,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八、结语
幼儿成长档案记录了幼儿成长的足迹,有心的家长会将幼儿成长档案保留至孩子长大成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在制作档案过程中,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河口镇于港幼儿园教师都格外谨慎。首先,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根据纲要精神和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河口镇于港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经园长、年级组长、骨干教师讨论确定幼儿成长档案的构成;其次,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河口镇于港幼儿园成立了幼儿园成长档案创建小组,明确了成长档案创建目的和原则,每一版块安排专人负责,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责任;最后,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河口镇于港幼儿园教师认真讨论、定稿、制版、复印、实施了幼儿成长档案各板块的具体内容,每一句话都经过仔细揣摩,每一幅图都经过精挑细选,每一张操作纸都经过多方论证,每一篇观察记录都是教师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的结果……总之,每一次的幼儿成长记录都浸透着教师辛勤的汗水。
幼儿成长档案记录了幼儿的点点滴滴,记录了家园间的有效互动。档案中有幼儿多彩的表达,有家长殷切的期盼,有教师睿智的教育,这些都体现了爱。成长档案正是以“爱”为基石,把家长、教师和幼儿紧紧地连在一起,它犹如家园弹奏出的一首爱的协奏曲,让每个幼儿在爱的世界里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实现主动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
成长的足迹初中作文 篇4
那是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我和妈妈去公园玩耍。妈妈用相机拍了很多图片,他还说要把那图片洗出来。我想:洗照片,不就是将相机用水冲一下罢了。这样不用花钱也能把照片洗出来了,我真聪明。妈妈和我回到家里,刚刚坐下来,妈妈的手机响了。随后妈妈说:“我现在要去厂里一下,等会儿就回来。”妈妈说完就走了。我想:这不就是洗照片的好时机吗?我翻箱倒柜照相机,终于在抽屉里找到了相机,我拿起相机向洗手间跑,打开水龙头,将相机放到水龙头下冲刷起来。十几秒钟后,我看了看相机,相机湿淋淋的,连照片的影都没有看见。我想:怎么没有相片呢?是不是要把相机泡到水里面才会有相片的。说完,我就开始向盆里接水,接了不少水后,我就把相机泡到水里面,就去看电视了。
过了三五分钟,我来到水盆前,照样是连照片的影子也没有看见。这是为什么呢?我前思后想:是不是水不够呀。我又接了些水,再次把相机放到水盆里,接着去看电视了。过了三五分钟,我又去水盆边,哎呀!相机虽然这么湿,但连相片的影也没看见。这到底是为什么?正在我前思后想的时候。妈妈回来啦,我就去问妈妈:“妈妈,妈妈,相片是怎么洗出来的呀?”妈妈说:“相片是用某种特殊的药物起出来的,难不成你用水洗了它吗?”“是的呀!”我说过之后,妈妈一惊,对我说:“快让我看看相机。”说完,我就从水盆里拿出湿淋淋的相机。妈妈说:“看你弄的,下次可不能再这样做了。”
成长的足迹初中作文 篇5
记忆里,在一个乌云密布的早上,我背起书包,迈着轻快的步伐,向校园走去。
到了学校的教室里,我才想起:今天好像忘了什么事情似的。原来我没带雨具,别的同学,心比较细都带上了,只有我这个马大哈给忘了。顿时我的心碎了,像跌入万丈深渊,又如倾盆大雨在淋湿我的心田。
叮铃铃——叮铃铃下课了。与此同时,老天爷也不甘示弱地天打雷劈,轰——隆隆。好像在跟我们学校的铃声较劲。看看是你们的铃声响,还是我的雷声大。
不一会儿,下起了雨来了,雨儿哗啦啦地唱着歌,落在花儿上,像给花儿缀上一颗珍珠;落在树叶上,咯嗒雨儿像滑滑梯似地溜进了草丛里。同学们一个个收拾东西撑起雨伞陆续回家了,而我还在那发呆。我看见雨儿抽打着窗户上的玻璃,无顺序地在那儿使劲抽打着。正当我两眼发呆,不知所措时,突然背后有一双温暖的手搭在我的肩上,小妹妹,这支伞你拿去用吧!我惊讶地一回头,一个可爱的,比我要年长的姐姐站在我的身后,我高兴地站起来,大姐姐,这怎么可以呢?如果我用了你的伞,那么你。没等我说完,大姐姐抿着嘴笑着说没事,我会魔法,看我七十二变。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已经从后背的书包里再拿出一支小伞来,这样你不用担心我自己没得用了吧!我们俩同时被这神奇的魔法逗乐了,那稚嫩的笑声久久地回荡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成长的足迹高一作文 篇6
在这里我留下了许多刻骨铭心的脚印,收获到了最珍贵的友谊与团结。
还记得那次——学校的运动会到了,学校中洋溢着欢声笑语,运动员们热血澎湃,心中的激动按捺不住。时间老人走得很快,到了我们期待已久的接力比赛。运动员鼓足勇气,听着号令,准备先前冲。此刻,我的心里好像装着一只爱蹦跳的兔子。“怦怦”地跳个不停。
“砰”枪声响起,运动员往前冲,我们班的啦啦队在一旁嘶声裂肺地喊着“加油,加油!”我们第一棒就给别班来了个“下马威”距离已经拉下了。过了这几棒,就快要轮到我了,我做好了准备的手势接棒,“嗖”一阵风掠过,我成功接棒了。我拼出全身的力气,咬紧牙关,每一步都有疾驰的感觉,头发迎着风向而摆动,好像在为我加油鼓劲。我变得更有自信了。手脚加快摆动,一旁的同学在不断叫喊使我有获胜的信心,对面的同伴也已经做好准备动作迎接了。
不久,就到了关键的最后一棒,甲竭尽全力,鼓起脸蛋,使劲向前冲,两旁的同学,对面的我们也在为我加油,那种感觉好感动,也好激动。只剩最后5米了,3米。到了,我们不知名次,但也在呐喊,是因为背后的付出换来的成功来之不易啊!虽然我们不是第一,但是我们却得到了比第一还重要的团结与友谊。因为同学们的鼓励和朋友们的支持和帮助给力我如此大的动力。那一刻,那一次,我将铭记!
这次留下的回忆,是毕生最珍贵的东西,是永远忘不了的回忆。因为彼此收获了团结与友谊!这也是我成长中留下不了缺少的足迹。
让经典文化浸润师生成长的足迹 篇7
2002年9月, 伴随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在清原实施, 我们逐渐感觉到:厚重的文化积淀是决定一个人乃至一个团队能否畅行致远的关键因素。积淀的厚度决定人生的高度。于是我们开始探寻学校文化建设的途径, 申报了校本研究课题“立体吸纳, 多维表达, 探寻师生可持续发展的育人途径”。循着这条思路, 着眼师生的共同发展, 我校开始了“触摸经典”之旅。
一、建设涵养生命底蕴的课程文化
课程是学校办学的核心特色, 也是践行学校育人理念的主体渠道。学校的课程建设植根于传统的营养环境, 并且不断注入新生资源才会有更旺盛的生命力。我校依托学校语文教学发展的优势, 立足于夯实底蕴, 锤炼才能, 增长智慧, 把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主题确定为“立体吸纳, 多维表达, 探索师生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体系”, 建构了校本课程框架结构, 以基础类课程、发展类课程、探究类课程三条主线并举。基础类课程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托, 侧重于知识、技能方面的训练与拓展, 明确提出基础类课程实施中师生的发展“保底线、不封顶”。从课时、内容、监管、评价各环节制定具体措施, 为满足师生发展奠定扎实的知识及能力基础。
按照课程改革的目标定位, 在建构并实施发展类课程中, 我们本着“保护天性、张扬个性、着眼发展、完美人生”的观点, 结合学校的特色、地域文化、人员特点、人才培养需要, 最大限度拓展了发展空间, 实施了多维、多层次、多样化的课程, 内容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艺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学科。依据学校课程改革总体目标, 成立专题研究中心组, 负责本学科方案策划, 教材编写、计划实施、过程监管、评价反馈总结等诸项工作。以语文学科为例, 按照“开发资源、以量变促质变, 让学生‘爱学’”;“聚力课堂, 提高效率, 让学生‘会学’”;“营造氛围, 持之以恒, 让学生‘学活’;“科学评价, 重在激励, 让阅读成为习惯”这样一条思路, 全面展开。教研室牵头,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规定, 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总体要求, 我们按低中高三个年级, 精选学生的阅读推荐书目, 选编了适于学生诵读的经典诗文、童谣、富于时代气息的美文, 汇编成册。制定了各年级读书计划, 安排了每日诵读短课, 利用地方课程时间安排每周四第六节为班级读书交流活动课。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是我们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有效措施之一。已纳入校本课程的“分享墨香”书友交流活动, 是寒暑假后比较抢眼的一项活动, 师生按学校假前指导书目阅读, 开学后带着不同的收获感悟各抒己见。“书香致远”“海纳百川”,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每一次活动主题都在每一位实验人记忆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校园报“实验风景线”和各具特色的班级手抄小报几年坚持如一, 为孩子们记录了童年的点点滴滴。校园电视午间专栏《小故事·大道理》和班级专栏《花开的声音》为孩子们提供了吸纳与展示的平台。每年4月22日伴随世界读书日的到来, 也是我们学校读书月活动最活跃的时段, “经典诵读”、“征文展览”、“七色书虫升级赛”、“书香班级评比”等等, 一项项活动把校园读书月渲染的异彩纷呈。“腹有诗书气质华”“读书的我很强大”是孩子们经历过后获得的难得自信。
二、积淀助推教师生命成长的教师文化
积淀助推教师生命成长的教师文化, 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获得的认识。依据有三:其一, 追求公平, 达成自我实现是人性内在需求;其二, 和谐共赢, 合作性博弈是已被实践证实且得到普遍认可的现代管理理念;其三, 提高生命质量, 关注幸福人生是现代人衡量生活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 我们提出“营造具有实小特色的文化氛围, 用和谐儒雅的学校文化引领师生的精神取向, 通过扎实有效的校本主题研究提升师生底蕴, 让教师真切享受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 培养和善、悦纳、睿智、大气的教师”。
1. 助燃教师成长的原动力
几年来, 我们一直坚持的学名师活动让我们看到一片瑰丽的曙光。这一措施得益于荣毅仁先生的家训启示:“择高而立, 就平地坐, 向宽处行。”那么教师所立之“高”在何处?清华附小的窦桂梅校长是一位“学养、教养、涵养”三养合一的智慧型教师。她的“开放自我———加强涵养、广泛阅读———积淀学养、真诚求实———锤炼思想”的成长之路给我们以启示。2007年1月, 窦校长到沈阳做教学观摩专题报告, 我们把语文中心组十几位教师带到现场。回校后, 我们在一起做精品教学的评价品悟, 我们称其为思想“反刍”, 然后选出代表做教学汇报观摩, 这一过程被我们称作“名师克隆”, 其他同志抓住认识深刻的某一角度做拓展评价。我们让每位骨干教师都确定一位敬仰的名师, 建立教师学名师档案, 其内容包括“教学风格”、“经典课例”、“代表作品”、“成长足迹”等。这样, 循着智者的足印一路探寻, 我们发现了名师成长的经典解码, 缩短了与这些敬仰者之间的距离。
2. 建设协同共进的教师学习文化
在助推教师成长的进程中, 我们通过建设各种教师学习的共同体, 引导教师进行自我教育———以深度的教育教学反思和交流, 重组教师个体的教育教学经验, 使教师个体以求知者的身份, 分享彼此对于教育教学的认知和理解。
几年来, 我们坚持“让理论的声音下沉, 更接近指导教育实践:让实践的感悟上浮, 提升理论认识的高度”, 并注意两者的结合。我们依据不同阶段教育教学工作重点, 注意学习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学校全面实施, 我们采取了“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 以动态管理为手段, 以创新实践为动力”的策略, 从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四大支柱的教育思想、教育智慧、专业精神、专业人格几方面实施扎实有序, 旨在提高教师素质的学习培训。我们在培训的方式上采取“分层推进、点面互动、借力而行、灵活安排”的多层面渗透;在培训内容上涵盖了通识理论, 学科标准, 各地经验荟萃, 相关科学知识互动补充等多方面内容;在管理方式上采取了制度约束、时间落实、规划内容, 专人负责考核, 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 使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得到不同程度更新。
3. 完善教师发展的管理文化
围绕经典育人的核心理念, 我们在助推教师发展进程中逐步完善了相应的管理制度。
(1) 建立听课制度, 着眼整体, “视”、“导”结合, 普遍指导撒网听;重点指导研究听;扶持指导跟踪听;示范指导观摩听, 分层推进, 整体提高。
(2) 建立研究课制度, 推动专题研究, 形成研讨互动风气。
(3) 建立拜师制度, 教学相长, 共同提升教育能力。
(4) 建立信息技术培训制度, 促进资源现代化。
(5) 建立灵活机动的培训制度。开展教育沙龙、微格教学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 搭建教师成长平台。
三、打造浸润生命感官的物质文化
学校硬件中的环境建设功能不仅在于美化, 更在于“育人”, 在于人与物化的环境之间的心灵对话。在构思学校文化静态呈现方式时, 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它会为师生带来什么?”“它一定要为师生提供些需要的内容”。在研究改造学校各楼层文化展廊时, 我们组成了由17位骨干参与的教师“校园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 就学校文化建设总体框架下每一个要素的选择, 展开了激烈的思想碰撞。大家读书、上网、研究辩论, 查阅各种资料, 逐渐提高认识, 明确思路。我校展廊以“相伴成长”为主题, 设计了“好习惯———成长的起跑线”、“好本领———成长的加油站”、“好品质———成长的金钥匙”、“好智慧———好人生”等4组内容, 包含28个成长营养要素。从这里, 孩子们懂得了“把简单的事天天做好不简单, 把容易的事天天做好不容易。、“行为养成习惯, 习惯决定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等道理。
成长的足迹 篇8
常有人感叹,“如果可以,想做回孩童。”至于为什么,理由多半是孩童有幸福的保障和任性的特权一一抛开社会的包容不说,仅是一对父母给予的万千宠爱,就话不尽、道不完。看看现今的三口之家吧:相簿里贴着孩子一颦一笑的照片,角落里堆着孩子爱不释手的玩具,书架上摆着孩子随手就翻的启蒙读物,衣柜里挂着孩子非穿不可的摩登时装。客人一旦走入他们的家门,就仿佛走进孩子的天下、童趣的王国,一不留神就会被“卖萌”的气氛团团包围。作为怀旧情结浓厚的成人,除羡慕孩子的“富有”以外,忍不住想得更远:二十年后,这些曾陪他们成长、伴他们长大的什物会去向何方,流向何地?是被父母悉心地保存在箱底,还是统统散失在时光的深处?
我们无从得知,但至少可以合理推测一一记忆是磨灭不去的,而且很可能随着岁月的向前不断地深刻。设计师杜函芳就曾以儿时的记忆为蓝本,设计了一款乳椅,感动了赛事的评委,获得了MUJI AWARD04。其实,家具是每个人的成长阶段里不可或缺的存在,只不过因为太过熟悉而被大家忽视。对于童年,编者最怀念的是奶奶的竹床和爷爷的摇椅,它们温暖而普通,却与我们一同度过了生命中最珍贵又最短暂的童年时光。时光飞逝,十几年过去,今天的家具市场开始细分,儿童家具作为一个细分的种类脱颖而出,成为各大商家推出的重头戏,许多家长不惜重金购买,只愿孩子们的童年多姿多彩,欢乐无限。本期,我们亦搜罗了世界各地的儿童家具,不知它们会不会变成这一代孩童的难忘回忆呢?
成长的足迹高一作文 篇9
打开最古老的相册,你看到的是一个抱着一只玩具狗的胖娃娃,几颗还没有完全长成的乳牙,还有对你微笑的弯曲的眼睛。
你可能不知道刚才会害怕的小宝宝是我。在我慈祥的祖母和慈祥的父母的细心照料下,我长得像棵小树。浅浅,我学会了走路,调皮的我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留下了弯弯曲曲的小脚印。打开另一个相册,那时我已经在幼儿园了。虽然我整天都在玩耍和睡觉,但我还是哭着哭着,不想去上学。因为这个原因,彩色气球,爆米花,巧克力,和快乐郎,我的家人用这种普遍的方法骗我去上学。放学后,妈妈带我去了荷塘。在我面前,那个手里拿着粉色气球、梳着两条玉米芯辫子、嘴里有两个酒窝的淘气男孩就是我。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什么时候!随着年龄的增长,脚印越来越大,周国的路越来越长,他稚嫩的笑脸也略显成熟。我发现了另一组照片,是我和我的祖母、母亲和妹妹在世博园拍的。
那时,我应该是一名五年级小学生。那时,我又瘦又小,坐在低矮的木桥上,留着短发,就像个男孩。尽管我在大多数中都带着同样的微笑,但我能感觉到那组照片中的点的疲劳和压力。时间就像流水。转眼间,天真的我和调皮的我在大家面前变成了安静、自信但稍显成熟的少女。
成长的足迹小学作文 篇10
我记得我小时候被带进教室的第一天。我周围有奇怪的呼吸,到处都在寻找。带着好奇和恐惧,我走进了我生命中的第一个教室。
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钢琴。第一次看到黑白键盘,钢琴光滑的表面,我被它深深吸引。想象坐在钢琴凳前,优雅地挥舞着你的手指,优美的音符从你的手指流出。我等不及要跑到钢琴前,用一只手指轻轻敲击键盘。当我开始弹钢琴的时候,我弹了一些简单的音符,甚至——它不能被称为音乐,但我非常兴奋。我仔细地听了老师的讲座,试图把每个老师的曲调演奏得最好,听到老师的赞美我感到非常自豪。当时,在满是白杨树的小院子里,总有断断续续的钢琴声。钢琴的声音很幼稚,但没有什么乐趣。
在多年接触钢琴之后,它对我的吸引力逐渐减弱。对不到10岁的我来说,我不再喜欢每天坐在钢琴板凳上数小时不动。以前的兴趣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无与伦比的无聊和无聊。看着那些恼人的音符,密集的五行谱,我的耐心被重复的“二、来、美”所消耗……我担心我再也不会碰钢琴了。
不知不觉中,我每天都上五年级。每个周末,我都得听一些我不明白的奥运数学问题。“晓生”的压力就像海啸一样向我袭来。“钢琴专业加分”的传闻迫使我又坐到钢琴旁边。
盖上灰尘的盖子又打开了,空气中飘起一层灰尘。也许想到我过去的挫折,经验丰富的钢琴老师总会给我留下一首优美的钢琴曲,渐渐地,我似乎欣赏到了音乐的美,我有了向钢琴倾诉的习惯。不管是快乐还是悲伤,我每天都会和它一起分享。
当时,作为一个中队的队长,我忘记了安排每个班当天交的五本说明书!我谦卑地抬头看着老师,犹豫了一下。
说到这件事,我低下头。一整天,我都在老师责备的眼神和学生责备的评论中度过。我怎么会犯这样严重的错误?在离开学校的路上,我总是责怪自己。
还原史家的成长足迹 篇11
《寻找他山的历史》是对作者过去30年的学术经历完整而有条理的呈现,选取作者1980到2009年间(仅1990年没有文章选入)每年一至两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共32篇。读者可从中发现作者“从最初的幼稚,到逐渐成熟,再到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后记)的学术经历。
该书的文章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专题性文章,1980到1989年的10篇文章基本属于此类。细读钱教授最初论文,其观点或有不成熟或可商榷之处,但作者的文字表达是相当准确流畅的。尤其《访新拉纳克》一文作者的飘逸文采与深邃思想交相呼应,令读者如沐春风、意犹难尽。这与我们今天在论文写作中,满篇的西式表达形成鲜明对比。表达的西化,反映的实际上是一种学术浮躁,即在没有消化吸收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情况下,就匆匆成文,不但翻译有失精准,连母语的表达都存在诸多问题。此外,也反映出作者的敏锐思维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反观今天的研究生,包括博士研究生,最缺乏的莫过于问题意识和深邃洞察力,所提出的问题要么是“非历史”的,要么流于泛泛而缺乏深度,更遑论提出具有“冲击力”的思想观点。这固然与教学体制有关,但很难说30年前的体制就优于今天。自我钻研的缺失,是导致“提出问题”能力不济的决定性因素。
在我看来,1984年刊于《世界历史》第4期的《从韦伯到汤普森——英国工人运动史研究简介》一文堪为钱教授学术道路的真正起点。
第二类文章是关于“现代化”的研究,1991至2002年的文章可归此类。当然,由专题向现代化研究的转变有个过渡阶段,事实上在作者进行总体现代化研究之前,即已对英国的现代化问题展开思考。1991年的《“生而自由”的英国人》正是这一转向的产物,该文摘自《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与陈晓律合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此书正是对英国文化特征的整体性考察,其中重点考察了现代化与英国文化互动。正是这种认知才促使作者去思考这样的问题:以英国为发源的现代化是否具有某种普遍意义?这一问题使得钱教授开始“跳出老框架,走向新天地”,并强调历史研究应该与现实相结合,认为“在历史学为现代化服务方面,世界史学科具有特殊的优势”(P112)。1993年在《世界历史》第3期发表的《跳出老框架,走向新天地》是钱教授在研究现代化问题过程中的一次转折,即由对英国现代化个案研究转向全球现代化研究。同时作者的现代化研究重点也从借鉴“经验”转向吸取“教训”。产生这种研究重点的转向,与其说是作者研究志趣的转换使然,倒不如说是作者对中国现实问题关注的结果。中国经过十余年的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现代化进程也在加速进行,与此相伴的则是现代化带来的诸多问题,如贫富差距的拉大、环境污染的加重、贪污腐败的加剧以及“如何在经济高速成长中维持社会稳定”(P113)等。作者正是怀着对探索这些问题解决之道的现实关怀,才将研究重点转向现代化“教训”的研究。其目光自然也不再仅仅囿于英国,而是放眼全球。
第三类文章则是作者当前仍在努力的研究课题,即对整个世界近现代历史的宏观构架,当然这种构架是以现代化为核心的,这是钱教授学术历程自然的延伸。1987年《走向现代国家之路》是作者世界现代化研究的开端,但是真正思考以“现代化”来建构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则是新世纪的事情。载于《世界历史》2003年第3期的《以现代化为主线构建世界近现代史新的学科体系》一文堪为标志。我感觉到作者作为一位有责任的学者,那种一心想建立起中国人对世界历史的总体构架,并期望将世界史的知识在国人中普及的使命感愈来愈浓烈。与此同时,作者人文关怀的情怀也愈发凸显。尤以2007年刊于《中国与世界观察》第1期的《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一文表现得最为突出。面对令人“吃惊”的中国现实,作者感叹于中国的官员们对历史的健忘。面对此情此景,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学者,作者发出了发人深思的呼吁:“历史最好不要被忘记,因为:哪怕没有理论,而只有历史,它也能教会你做正确的事。”(P268)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每篇文章之前都有作者的短小记事,可视为作者心路历程的浓缩,更可发现钱教授在各个阶段的努力和对历史问题的深刻认知,同时也为蒋孟引先生(钱乘旦的导师)对作者的悉心指导与严格要求感叹唏嘘。
透过作者的学术经历,或许我们能够看出一位学有所就的世界史学者成学的轨迹,即先从专题研究入手,再拓展到局部总体,最后上升到对世界历史总体框架的构建。专题的特点是论题往往不大,相对较易把握,而且又不失史学基本素养训练的环节,无论是对论题框架的设定,或是对史料的搜集选择、解读,史学的基本规范和史学理论的应用都必须考虑在内,这样才能打下扎实的史学方法和技能基础,非如此不能胜任宏大的历史述事,更遑论建立起能“成一家之言”的历史解释框架。
与学术界保持紧密的交流与对话,乃是一个真正的学者所不可或缺的素养。这一特点也贯穿于作者整个学术历程。1982年在《世界历史》第四期发表的《试论英国各阶级在第一次议会改革中的作用》一文,针对传统对“改革”批判提出了质疑,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P19)。1994年就当时炙热于学林的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一文进行了评论,认为“‘文明的冲突’只是反映了‘冷战’结束后西方某些人的迷茫心理,这样一种战略思想并未跳出地缘政治学的窠臼,其基本构架也依然带有‘意识形态’的色彩”(P137)。作者对“文明冲突论”的批评是颇为严厉的。事实上,钱教授可能忽略了原文标题中的问号。且不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正确与否,单从“文明”的角度来解释国际政治这一尝试,就显示了其独特而深邃洞察力,使我们对国际关系的认识有了新的维度。亨廷顿对学术的贡献是甚巨的。不过,这也恰恰反映了作者对学术动态的高度敏感。
钱乘旦作为当前中国最出色的世界史家之一,除了其对历史的“一份执着,一份眷恋;一种信念,一种姿态”地不倦追求外,也具备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博闻强记、敏锐洞察。实际上,无论是钱教授的经历体验还是学术特征,更多的是作为人文社科学者的共同特征,其在成长历程中的一些经验对于整个人文社科的研习者都是有意义的。
成长的足迹成长的道路作文 篇12
1当前小学数学学习自评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通过调查分析和教学实践总结, 发现当前小学数学学习自评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学生对数学学习自评的理解存在误区。
调查中发现, 绝大多数学生对自评的理解不全面, 他们把学习自评简单地理解为自己批评自己、说自己的不足。因此, 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 数学学习自评就是“数学题目做错后找错误的原因”, 或者仅仅是在期末成绩报告单中写写自我评语。只有少数学生觉得学习自评是自己评价自己在学习中的一贯表现。由此可见, 在数学学习自评上, 更多的学生把它理解为找问题、作总结。
(2) 数学学习自评的内容、方式比较单一, 评价缺乏目标性。
在数学学习自评中, 主要以口头表达、文字书写等方式为主, 内容以总结本学期表现、对某件事情的反思、考试后的自我分析等为主。在这样的学习自评中, 学生常常会写到:粗心没看清楚题目、题目的数据抄错了、计算出现错误等, 基本上把自评结论归咎为“太粗心”。这样的数学学习自评主观性太强, 缺乏目标性。因为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 部分学生甚至不知如何进行数学学习自评。
(3) 数学学习自评随意性较大, 缺乏长期性、规范性。
小学生进行自评基本上是在教师要求下完成, 自评的次数不多。有的教师甚至觉得小学生太小, 自评没多大意义, 因此, 在评价中, 或者全权代劳, 或者置之不理。调查中发现, 90%以上学生表示如果不是教师要求, 肯定不会进行数学学习自评, 50%的学生把自评当作教师布置的临时任务而已。因此, 在数学学习自评中往往流于形式, 往往时断时续, 难以形成长效机制。
2“我的成长足迹”自评方式的特点及意旨
从当前小学数学自评现状来看, 教师们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关注题目的对错、成绩的高低, 而忽视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进步。心理学家杜威强调:“教育评价不能仅考虑应该教什么, 更主要的是要考虑学生学到什么, 忽略这个方面, 教育便成为外来的压力, 即使产生一些表面效果, 也不能称为教育。”“我的成长足迹”自评方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正是基于这一理念, 从教师的教为主导向学生学为主导的转变, 使学生能对自己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参与、作业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等方面自我做出的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包括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规范、课堂学习中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一周学习情况的总结以及家长对孩子本周自评后的寄语, 等等。其最显著特点就是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和参与者, 并突出自评方式在过程性评价中的重要地位。其意旨就在于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数学学习的成长进步过程, 在成长变化中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增强自信心, 提高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自评, 学生们可以清楚的通过评价数据的记录了解自己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 及时明确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了解需要努力的方向。真正体现出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从而收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3“我的成长足迹”自评方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针对当前小学数学学习自评中存在的不足, 并根据“我的成长足迹”自评方式的特点、意旨,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增强自评方式的标准化。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受教育程度, 无法全面恰当的来评价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哪怕是接触较为广泛的“考后反思”, 多数学生都会写到“这次没考好, 下次要努力”。学生们不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 自我评价缺乏针对性, 也就失去自评的激励功能。为此, “我的成长足迹”自评方式设定了如下规定:
从以上表格设计内容来看, “我的成长足迹”以标准量化评价表为主, 自我总结和家长寄语为辅的方式进行评价“。我的课前准备情况” (见表1) 要求合理放置学习用品、准备所需教材和练习并安静等待老师上课, 按要求完成的给予加分“。我的课堂常规表现” (见表2) 主要观察孩子的课堂纪律, 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被老师点名的则按次数扣分, 而整节课未被提醒的则可以加分。“我的课堂发言表现” (见表3) 重在考察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其数学思维能力, 我们鼓励孩子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想法, 一点一滴的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无论是否回答了问题, 只要有举手、想发言的表现, 就给予1分的加分, 对于特别精彩的发言会寄语3分的加分以示表扬。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情况 (见表4) 评价是学生在当天作业的订正复批后自主进行, 教师不统一安排时间。
这样, 数学课堂表现有了统一评价标准后, 学生们无需老师的提醒, 自行根据本堂数学课的表现进行累计加分即可。评价一般在课堂的最后1 min进行, 简单方便、操作性强, 容易收到评价效果。
(2) 突出自评方式的灵活化。
从自评方式的内容可以发现, “我的成长足迹”致力于改变过分强调纸笔测试的结论性评价, 加强对过程性评价的探索。标准量化评价表中的课前准备、课堂规范、课堂发言, 就分别从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主动参与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样不仅以学生测验成绩、作业正确率来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 而且更多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实现评价方式、手段、方法的多样化, 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进步, 不让学生因为数学成绩上的差距而感到自卑。
(3) 凸显自评方式的轨迹化。
“我的成长足迹”自评方式以一周为阶段周期 (见表5) , 将学生一周数学活动中的各项数据收集起来, 根据数据汇总后的情况评价本周学习状况, 以此进行自我总结, 发现不足, 促使学生进一步的发展。这也与“档案袋”形式有相通之处, 学生能很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学习进程, 老师能明确掌握学生学习的变化过程, 便于师生之间的客观交流和探讨。此外, “我的成长足迹”着重体现学生的纵向比较, 考虑学生的过去, 重视学生的现在, 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强调发挥自评促进学生发展和激励的功能, 从很大程度上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4) 注重自评方式的个性化。
学生的个体差异、成长环境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但一直以来的评价标准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起点, 评价偏向过于绝对化, 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的成长足迹”实施中, 既体现多数学生的发展要求, 又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 比较客观的判断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潜能, 能针对每个学生制定适合其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5) 体现自评方式的亲子化。
当初, 在设计“我的成长足迹”的时候, 我们就考虑是否让家长也参与这项自评活动, 这不仅能让家长们了解学校数学学习评价体系的改革, 还能因为家长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得学生不容易长期坚持完成一项活动, 这就需要借助外部因素督促他们坚持到底, 家长寄语 (见表6) 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通过家校互动的方式, 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 建立起自信心。
4“我的成长足迹”自评方式的效果反馈
“我的成长足迹”数学学习自评方式实施一学期后, 对前期调查的学生进行回访调查发现, 学生对数学自评的认识有了明显加深。其中, 84%的学生知道数学自评是“自己评价自己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表现。”100%的学生明确“在每一次的数学活动中, 都进行了自我评价”;“把自评当成老师任务”的学生由90%下降到15%;72%的学生认为“能通过自评促进自主学习”。同时, 有23%的学生觉得在进行“我的成长足迹”自评方式后, 家长对自己学习的关注有了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大大提高, 良好的学习习惯也逐渐养成, 学习成绩得到了提高, 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曲连永.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19) :119.
[2]杨柯.教学自评与师生互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2 (5) :4-5.
[3]张丽丽.浅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J].学周刊, 2016 (2) :153.
描写成长的足迹作文 篇13
成长有时是酸的,像一坛醋。7岁那年我还不知道醋是什么东西,一次我和妈妈出去吃米线,我就看了一下醋瓶子心里想让我来尝尝这个东西是什么味道的我就抓起醋瓶子喝了起来但是我只喝了一口就吐了出来,那感觉就像十个没熟的酸溜的杏子全部被我一口吃了一样,从那以后几天一回味,嘴里还有余味呢!
成长有时是甜的,像一杯蜂蜜。在六年级的上期期中测试中,我的总分在我们班排名第一,听到这个消息一开始我不相信后来在公布排名时,证实了,当时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成长有时是苦的,像一根苦瓜。每到周末我总要上辅导班,虽然我的辅导班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我就是不愿意上(那个小学生喜欢上辅导班)但是不上也不行,唉,每次想到要上辅导班我的心里都是苦的。
成长有时也是辣的,像辣椒酱。周末我总会约上同学打篮球,虽然我的技术很烂但也在一步步向前,每次我不想练时我总会给自己加油,因为我有一颗火辣的上进心。
成长的足迹作文600字 篇14
看!照片上那个小女孩自信满满地站在主持台上,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每当看到那张照片时,我就想起了那件事情:主持演讲比赛。那是两年前的一天中午,大队部的诸老师交给我一个任务:当演讲比赛的主持人。接到这个任务后,我心里非常忐忑不安:如果说错了,不仅老师会骂我,还会给班级扣分;但这又是一次让我锻炼的机会。怎么办呢?于是,我决定全力以赴,干好这次主持工作。我每节下课以及吃中饭的时候,都把主持稿拿出来,反反复复地读、背,直到把它背得滚瓜烂熟为止。每背完一段话,都要问一个同学我背得好不好,如果不好的话,又要反反复复地读、背,直到每个同学都说好为止。每天晚上做完功课后,我都会对着镜子练习,一练就是几个小时,有时,我还让妈妈指导我动作、语气、语调,让她帮我指出我还有那些问题需要改进的。(每天晚上都是这样哦)!
终于,这个紧张的时刻来到了!我看见教室里坐满了老师和同学,有的还是我认识的呢!一下子,本来满脑子的词儿,现在也全忘得一干二净了,脑子里一片空白。到底怎么办呢?深呼吸,深呼吸,再深呼吸,我反复告诉自己要冷静。终于,这些词儿又回到了脑中,我清了清嗓子,说:“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我流利地把开场白给说了出来,顿时,台下想起了热烈的掌声,老师向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同学们向我竖起了大拇指,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不负众望啊!接着,我更加自信了,和另一位主持配合地更加默契了。我们光荣地完成了任务。
我终于体验到了这样成功的喜悦,这也让我深深地领悟到了这样一个道理:成功并非可望不可即,只要我们付出努力,它将成为你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成长的足迹成长的道路作文 篇15
一、班级岗位, 定位于个体生命中的自我成长
1.职责分工, 重定位
首先, 团队构建并不意味着仅仅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 而是要让学生在团队活动中承担自己的角色, 并在角色职责下为团队做出自己的贡献, 彰显自己的价值。如此, “伙伴德育”的组织雏形, 才能逐渐彰显。
例如在去年的六一儿童节活动前, 班级要求团队小组设计六一游乐会的游戏。小组成员要将设计、规则、布置、组织、实施工作承包到底。为了促进活动更好地展开, 教师并没有放纵式地让学生自行解决, 而是引导学生在小组成员中进行合理的划分:有的学生负责收集网络资源, 有的学生负责设计游戏宣传海报, 有的学生负责利用课余时间讲述本小组游戏的活动方法, 有的学生从网络或超市购置游戏需要的材料和奖品。而在六一当天, 小组成员更是全员出动, 有序地组织了全班学生的游艺活动, 甚至迎来了其他班级学生的积极参与。
他们没有争论、没有推诿。因为他们已经将整个活动每一个细节的内容都合理地进行了职责分工, 彼此之间形成了一条有效的合作通道,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正是由于分工的准确定位, 让每个学生都在这样的互动中展现了自己, 贡献了自己, 促进了自身生命的成长。
2.相互团结, 重协作
有了合理的分工, 并不意味着每个成员就只需要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伙伴德育”的团队建设一旦演变为这样的模式, 与实际意义上的“单兵作战”已经相差无几。事实上, 即便再细致的分工, 都无法真正满足实践活动的需要。
例如在今年的植树节活动中, ““伙伴德育”的团队小组在之前也都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分工。但在活动中, 一位成员小手受伤, 影响了小组植树的进程。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就以团队组织为基础, 引导学生首先要关心成员的伤势, 在确保无大碍的情况下, 再要求小组成员自己对角色重新进行划分。
正是因为这种组内同伴之间的相互体谅、相互理解、相互帮助, 同伴之间的凝聚力更强了。这种源自生活实践的真实场景, 比教师千万遍的说理教育更富有教育效果。
3.小组比拼, 重竞争
争强好胜一直以来都是小学生与生俱来的心理特点。如果教师能够善于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 不仅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内在的感知活力, 更能促进、增强学生内在的心理意识。
例如为了更好地推进班级精细化管理, 班主任在班级中开展了常规管理擂台赛的活动。教师将常规管理规划为常规纪律、两操情况、课堂学习、文明行为等诸多方面, 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争。这种活动的开展, 不仅有效地激活了每个学生自身的认知, 规范了自己的行为习惯。更主要的是, 小组单位下的合作, 让学生在做好自己的同时, 也将关注力聚焦在其他成员上。比如第三小组有一位行为习惯较为后进的学生, 本小组的学生就在竞争过程处处给予其帮助, 有的善意提醒, 有的行为帮扶, 有效地促进了“伙伴德育”小组每个成员的共同进步。
4.相互勉励, 重激发
团队的发展与个人的成长之间并不矛盾。作为团队成员中的优秀者, 可以在自身成长的同时给予同伴更多的帮助, 可以在同伴目标不明时指出努力的方向, 可以是消极怠工时对小组成员进行勉励激发, 让其重新树立对活动参与的信心。而在进行勉励帮助的同时, 小组其他成员之间也自然增长了对小组合作、共同成长的意识, 形成共融共生的相互成长。
例如有一次班级开展“发现身边文明人”活动, 教师要求学生以“同伴合作”的方式发现校园中的文明行为、文明现象, 但某一小组中却有一名成员由于前两天的一次小车祸, 双脚走路并不方便。面对这个活动, 这名同学怕影响同伴合作的成绩, 萌生了退出活动的想法。在得知这一情况后, 小组成员并没有直接向老师汇报, 而是真诚地劝慰这名同学, 告诉该生成绩并不重要, 重在参与。在成员的劝慰下, 该生勉强同意参加活动, 并专门负责文字的撰写, 同样做出了贡献。
在这一案例中, 该生不仅仅意识到团队合作就该以集体的方式介入, 缺少任何一个成员, 即便取得再好的成绩也会失去应有的意义;同时也告诉自己, 当自己的行为能力受到限制时, 绝不该自暴自弃, 而要以别的方式为小组做出自己的努力。
二、校级岗位, 定位于集体发展中的自我成长
1.体验岗位光荣, 重责任意识
学校德育阵地可谓众多, 很多阵地都需要小助手的协调支持, 才能发挥其应有的育人职能。很多学生对能够被选中进入红领巾值日岗感到非常自豪, 但遗憾的是这种自豪劲头常常只是昙花一现。有一个名叫小敏的同学就直接抱怨不想参加了。说到底, 这是责任意识的淡薄。笔者一时无法入手。
学校晚放学, 常常会造成校园门口的堵塞。学校就安排红领巾值日岗帮助值班老师, 确保学校放学时的正常秩序。但有一次, 由于值日岗学生外出活动, 放学就出现了一定的混乱。第二天, 笔者及时调出了当日放学时校门口的视频录像, 让小敏观看。无须教师的讲授, 她就意识到自己以往值岗工作所起到的作用。现在每每看到, 放学时校园门口有条不紊的秩序, 小敏脸上都会洋溢出幸福而自豪的笑容。
在这一案例中, 教师就是通过其他伙伴及时到岗形成的巨大落差, 让学生在鲜明的对比下感受到明显的差距, 从而明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提升了他们的责任感。
2.岗位角色互换, 重体谅宽容
校级活动的岗位来自于不同班级下的优秀学生, 这就给参与其中的学生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交往、互动的渠道。但他们缺乏相应的了解, 缺乏有效的沟通, 在构建之初常常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障碍。作为班主任教师, 万不可认为这是他们在学校层面的工作, 就与自己无关。学生在学校层面的工作出现的障碍, 对学生生命成长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不可掉以轻心。
例如本班中有一名学生与其他班一名学生对五、六年级进行常规监督工作, 一个人负责巡查监督, 而另一个人统计公示。一次, 我班学生不停地在我面前抱怨另一个人的工作轻松, 他整天来回奔走忙得不亦乐乎, 而他只要动动笔头就了事了。此时, 教师充分意识到这是对该生进行“伙伴德育”的契机, 就引导这两名学生互换岗位。果然一周之后, 该生来汇报:“老师, 他的工作也不轻松呢!笑脸、哭脸、平脸一张一张的, 稍不留意就少掉, 还要密密麻麻地记录在册, 还要统计总数, 也不容易啊!”
正是这种基于岗位互换下的角色体验, 让原本充满芥蒂的两个学生意识到对方工作的艰辛, 给之后的相互合作奠定了情感的基础, 起到了较好的教育作用。
3.观察其他组合, 重协调反思
走出班级, 走进学校, 意味着学生就走进了更高的平台表现自己、展示自我。正所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而更高的平台就在于学生可以见识到其他优秀学生的表现。有了这样的资源, 教师要避免学生成为井底之蛙。学生要通过对其他伙伴的观察, 取长补短, 更好地成长。
例如, 一次学校为了迎接即将进入一年级学习的幼儿园大班的学生, 要求每班级挑选两名学生进行培训。但在培训过程中笔者发现这两名同学不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但是, 笔者并没有批评他们, 也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自己存在的问题, 更没有直接给予方法的指导, 而是引导学生站到其他班级的学生旁观察, 从而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 明晰自己存在的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就充分利用了“伙伴德育”中其他伙伴的存在价值, 以其他同伴的行为为榜样, 为学生的行为对照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标准, 起到了较好的教育作用。
成长足迹: 篇16
学书格言:无声之音,无形之相
兴趣爱好:唱歌,素描
辅导老师:丁一飞
电子邮箱:buyuwen6@163.com
大家好,我叫卜昱文,在扬中市实验小学四(3)班读书。我第一次去书法老师那儿上课算是被“威胁”的,妈妈说只要我把字写好了,就不给我报其他补习班。刚开始我还觉得好玩,渐渐地却发现写毛笔字其实是件挺辛苦的事,这几年我有好多次想打退堂鼓,在老妈的“威逼利诱”下又坚持了下来。也是多亏了我的“虎妈”,上了小学后老师从没为我的书写操心过,出个板报什么的真是so easy呀!
现在每天练书法已经成为我的习惯了,虽然从没想过要成为书法家,但看到自己写得越来越好,我还是非常高兴的。我希望我自己永远带着这种兴趣去高兴地学书,这才是最重要,也是最难做的。
通过江苏省文联书画考级软笔九级
通过南京艺术学院硬笔三级
老师寄语:
卜昱文同学扎实勤奋,踏实聪颖,学习书法已逾三载。
她初习《颜勤礼碑》,打下了较为扎实的楷书基础;继而学习汉隶《曹全碑》,清秀俊雅的特色把握比较到位;去年开始以《圣教序》为蓝本涉猎行书,间以怀素小草《千字文》练习草法。我相信假以时日,或有所成也。
家长寄语:
成长的足迹作文600字 篇17
当我一岁的时候,我开始学说话,一开始我来回叫“哦哦哦,”我叫了一会儿,突然奇迹发生了,我会叫爸爸妈妈了,爸爸妈妈开心极了。
当我2岁的时候,我开始学走路,我一开始走一步摔一步。但是妈妈很有耐心的教导扶着我,我迈着小碎步一步一步的慢慢往前走,我终于学会走路了。
当我3岁的时候,我开始学穿衣服,我穿上裤子的时候学着妈妈穿,可是我怎么走也走不动。妈妈告诉我还有一个裤腿,我拿起那一个裤腿,哦,原来有两个裤腿。接着开始穿衣服,一开始我不知道头往哪伸,我把头往袖子里伸,可怎么也伸不进去,我终于穿好了。
当我4岁的时候,我开始学吃饭,我一开始不知道往哪儿吃。妈妈先喂我吃一口,我又自己吃一口,慢慢的我就会了。
等我上二年级的时候,很多知识都要学,过了几段时间,我就当了小组长。
成长的足迹作文六年级 篇18
在我开始上学时,爸妈就天天送我接我,直到我七岁时,终于终于可以自己一人上学了,我心里很高兴,这样既可以爸妈不用花时间去送我上学,他们还能早上多睡会觉。
小时候,每当我看见妈妈的手时,我脑中就浮现了妈妈为我洗衣服的画面,她那洁白而又光滑的双手随画面慢慢消失了,我曾尝试过搓衣服,可搓一会手就红了,妈妈的手肯定更红。
我渐渐长大了,也会帮爸妈做家务,洗衣服也慢慢对我来说是小菜一碟了!在其中我也体会到了爸妈的辛苦。
晚上,我正有滋有味的看电视,但爸妈却一直往肩上捶捶,往腿上揉揉,我看了,心里好难受,如果不是因为我,他们也不用拼命的挣钱了。我扔下诱人的电视剧,跑到爸妈面前给他们捶背、揉腿,我一边捶着一边还偷偷留下自责的眼泪。
小时候的我一点都不懂父母的心,现在会想起从前的我,不由得对以前的我特别失望。从前,我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拉着爸妈去买,他们不给我买的话,我就对他们撒娇,可我并没有意识到爸妈挣钱不容易,而我还要让爸妈花钱买那些没有用的东西。
记得在八岁时的一天,我从卫生间里端出了两盆水,慢慢的端到爸妈面前,打算为他们洗一次脚。从我记事开始,都是他们给我洗脚,现在我长大了,完全可以给忙碌一天的爸妈洗脚了,可爸妈偏不让我给他们洗,但我却坚持我的观念,他们到最后还是答应了,爸妈还高兴的说“我们的女儿长大了,会孝顺父母了!”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 篇19
在二年级下学期,由于我睡觉打呼噜严重,妈妈要我去儿童医院割掉扁桃体。一听说要住院,我就哭了,说什么也不去。爸爸、妈妈也拿我没办法,只好放弃手术。一天晚上,我们出去散步,妈妈叫我看宣传墙上的科普知识,其中有一则写着:“扁桃体是无形的杀手”,文中有一句话让我感到很可怕:“扁桃体能让患者在睡眠中窒息而死。”看了这个我才同意去住院。 进手术室之前,我非常害怕,妈妈抚摸着我的头说:“不用怕,这只是个小手术,你是勇敢的孩子,一定能度过难关。”手术很顺利,在我出院前一天,一位医生跟我说:“你妈妈在家里想你都想哭了。”我听了以后不太相信,我想她都没哭,她怎么就能想我想哭呢?
回到家里,我看到妈妈博客里写着一篇文章叫《为谁泪流成河》。这篇文章写的就是在我住院的那段时间里,妈妈因为我是第一次住院,又非常担心我的手术,所以她就哭了。看了这篇文章,我知道妈妈是这么爱我,其实她比我还紧张,却不停地鼓励我战胜困难,所以在我心里非常感谢妈妈,因为是妈妈的爱驱走了病痛的阴影,还给我一个呼吸通畅的睡眠。
后来一天,妈妈问我:“开始你为什么不想动手术?”我说:“就因为害怕做手术,但是割了扁桃体后,我感觉更舒服了。”妈妈笑着说:“那妈妈是不是帮了你一个大忙?”我听了使劲地点了点头。
【成长的足迹成长的道路作文】推荐阅读:
我的成长的足迹作文07-26
成长的足迹作文精选作文初中作文08-18
成长的足迹小学生作文600字10-15
初中散文 :成长的足迹10-03
成长足迹作文1200字08-29
孩子成长足迹范文07-07
成长足迹教学反思08-26
六年级下册习作六成长足迹05-19
成长道路的作文08-27
在成长的道路上900字作文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