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足迹-成长作文550字(共14篇)
成长的足迹-成长作文550字 篇1
(一) 初见天使
我第一次萌生当护士的想法, 还得从2008年5月12日说起。汶川大地震不仅打乱了我们复习高考的节奏, 更让我意识到在天灾面前, 人类生命的脆弱。无数生命在那一刻消逝, 包括在为理想而奋斗的高考学子。当人类在面临生命的威胁时, 其他的一切都不能成为阻碍挽救生命的理由。护士们上午还沉浸在节日的快乐中, 下午应急救灾命令一到, 她们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灾区, 有条不紊地开展救援工作。这需要多么强的应激反应能力和专业技术力!那一刻, 我也想成为一名“白衣天使”, 拥有这样的能力, 为挽救生命而努力!
填高考志愿时, 家人都希望我填师范类专业, 觉得适合女孩子。可那时的我在想:如果能成为人类的健康卫士, 为促进人类健康而奋斗终生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所以我毫不犹豫地在第一志愿第一专业填了医科大学护理学专业。当我得到高考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 兴奋之情, 溢于言表。这不仅仅是因为二十年寒窗苦读有了一个满意的结果, 还因为我从此可以步入医学的殿堂, 追随南丁格尔的步伐, 成为一名白衣天使。
(二) 初见护理
进入大学才发现:当一名白衣天使之前, 需要的是和高三一样的与书海为伴。医用化学、生物化学、系统解剖学、生细胞生物学……这些可是难倒了我们这些文科生, 为了学医, 还得夜里挑灯看书。除了书本知识, 还得查阅与书本知识相关的研究新进展、新方向。所以, 大学生活在我的回忆里是从来只有书海的“丰富多彩”。
我第一次以护士的角度去想病人是在刚搬进老校区那天, 虽然那时的我还没有学习护理的专业知识。我在经过附属医院时, 看到病人家属用轮椅推着病人经过我面前, 就在想:这是什么样的病人?是瘫痪还是骨折?我应该怎么护理?这使我意识到我们护理的对象是需要我们用专业的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来全心全意的护理, 才能摆脱疾病的痛苦的。
大三时, 我加入附属医院的宁养院, 是一个为贫困癌症患者提供免费镇痛治疗、心理辅导、护理指导的临终关怀医疗机构。在与他们以及他们家属的交流过程, 我看到了他们对生命的渴望和对家人的不舍。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一位得了肺癌 (小细胞癌) 的叔叔, 癌细胞的的生长和扩散让他有限的生命里受尽折磨。我们第一次去他家的时候, 他还能坐在椅子上跟我讲他的兴趣爱好, 他做了哪些治疗, 精神面貌还是挺好的。一周后我们去就听说肺癌已经转移到了脊柱, 每天都靠吃止痛药坚持, 脸色苍白, 只能睡硬板床, 不想说话。家属说:“他以前最爱书法, 但是现在连写字的力气都没有了。”这样的病人, 我们应该怎样提高他生活的质量?我们拿着他以前的照片, 帮他回忆以前去过的地方, 那时的他, 是那么的精神抖擞, 是那么的阳光帅气。后来, 期末考试后 (大约一个月) 准备再去看他时, 就听他家属说住了十多天的院, 最后走了。晚期癌症患者的最后生命犹如沙子, 想要抓住它, 却飞快地从指缝中滑走。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疏导患者心理的压力, 协助他们完成一些简单的愿望。我现在还记那张宁养院的老师和一位晚期癌症的患者坐在轻轨上的照片。那张照片是老师在轻轨刚运营时完成了那位患者的乘坐轻轨的愿望而拍的, 充满了温馨和感动。
(三) 初见护生
在大三结束后, 我怀揣着梦想, 生平第一次穿上护士服, 以实习护士的名义进入现在工作的医院。还记得穿上护士服那一刻的自豪和兴奋, 但是很快就被挫折打败了。因为那时我对肌肉注射有种莫名的恐惧, 拿着空针手就会发抖, 总觉得手使不上劲。后来我的带教老师就每天让我和她去进行肌肉注射的操作。从病人体位的摆放到注射部位的选择, 从拿针的手法到进针的方法以及肌肉注射的注意事项, 她无数遍地给我示范操作。操作之后, 她也给我分析我存在的不足。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 我发现肌肉注射这项护理操作没我想象的那么复杂, 也没有那么恐惧了。在经过急诊科注射室的锻炼后, 我终于克服了心中的障碍, 觉得肌肉注射是和其他的基础护理操作一样, 是护士的基本操作技能了。
在急诊科抢救室实习时, 我参与了一位多发伤患者的抢救。那位患者是在工地上上班时, 不小心从六楼高处坠落, 脑部着地, 全身多处伤, 家属送到医院时已经没有意识了。抢救室的老师立即展开抢救:建立静脉通道, 检查, 包扎伤口, 请多科室会诊……后来患者呼吸心脏骤停, 又立即实施了心肺复苏。最终, 这个还是两岁孩子的父亲还是离我们而去。在那一刻。我又一次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残忍和身不由己。我们医务人员已经尽力地去挽救了他的生命, 这样的结局, 谁看到都会难过。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熟练地掌握抢救技能, 为患者争取那生命希望的分分秒秒!
(四) 初见护士
正式参加工作后, 我被分到重症医学科。或许这就是巧合, 这里的患者病情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 生死时速, 需要的是敏锐的洞察力和熟练的抢救能力, 这正是我想练就的本领。
重症医学科患者面临的是病魔最严重程度的威胁, 需要二十四小时密切监护, 家属只有半小时在窗外的探视时间。每次看到患者家属那期盼和坚定的眼神, 我想:他们也能感受到亲情的力量, 这种来自精神的力量也是无比巨大的。我每次经过家属探视入口处的拿堵许愿墙时, 都为那些文字所感动:“没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 病痛不可怕, 可怕的是失去斗志, 老婆, 加油!”, “我们一直都在支持你, 你要好好的!”……每一条留言都承载着他们对生命的期望。而我作为一个重症医学科的护士, 没有理由不去为延续患者的生命而努力。我要用专业的知识去护理患者, 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 让患者和家属放心。
成长档案记录幼儿成长的足迹 篇2
幼儿成长档案的内容涵盖了师生互动、亲子互动、家长与老师的互动。家长、幼儿、教师的三方互动,贯穿于幼儿成长档案始终。
一、成长寄语
幼儿园对幼儿的意义极大:第一次独立迈向社会生活、第一次离开亲人去接触陌生人、求学生涯的第一站。因此,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河口镇于港幼儿园开辟幼儿成长档案,把家长的期望和幼儿园的温馨祝福容纳进来,以纪念幼儿入园。
二、快乐档案
档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幼儿的相关信息,如家庭地址、家长的姓名、全家福照片、我的老师等。通过制作快乐档案,教师可以把这些相关信息告诉幼儿,加深幼儿对父母和教师的认识,同时也能让教师迅速掌握幼儿在园内的基本情况。
三、班级主题
班级主题包括班级每月开展的教育活动、游戏活动及社会实践内容。教师要制订恰当的班级主题,并将之呈现给家长,以提高幼儿园工作的透明度。这样,既能让家长深入了解孩子的各项活动,配合教师开展工作,又有利于家长监督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如在幼儿园组织秋游活动时,大部分家长都提前对孩子进行了安全教育,训练了孩子的自理能力,为秋游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四、宝宝成长
教师可用照片、图画、文字等多种形式记录幼儿近期在智力、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以及最新的收获和精彩瞬间等。通过多渠道的展示,一方面,幼儿能关注自己的成长足迹,逐渐学会欣赏自己,树立自信心;另一方面,能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情况,知晓孩子各方面的发展,为今后活动的进行给予孩子有针对性的指导。
五、家园反馈
教师应对幼儿近期各方面的发展进行客观、细致地评价,肯定幼儿的进步与努力,放大幼儿的闪光点,同时委婉地提出需要注意的事项,家长也要把孩子在家庭的表现情况反馈给教师。教师与家长通过沟通与交流,才能全面、真实地了解、掌握幼儿的学习及成长情况,便于及时解决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六、宝贝藏书楼
教师要选择适合幼儿阅读的故事书或绘本,引导家长与幼儿进行亲子共读,既有利于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又有利于使幼儿得多更多的认知。在宝贝藏书楼,家长与幼儿可以阅读到感悟亲情类、礼貌习惯培养类、益智健脑类、指导手工类等书籍。
七、健康指导
负责幼儿健康工作的保健室要记录好幼儿园组织幼儿体检得出的各项结果,然后根据幼儿的体检结果,结合天气、饮食等因素,有针对性地给予家长有关幼儿保健方面的指导,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如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河口镇于港幼儿园9月份“健康指导”的主题是“如何缩短幼儿的入园适应关”和“秋季护理‘六要和‘六不要”,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八、结语
幼儿成长档案记录了幼儿成长的足迹,有心的家长会将幼儿成长档案保留至孩子长大成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在制作档案过程中,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河口镇于港幼儿园教师都格外谨慎。首先,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根据纲要精神和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河口镇于港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经园长、年级组长、骨干教师讨论确定幼儿成长档案的构成;其次,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河口镇于港幼儿园成立了幼儿园成长档案创建小组,明确了成长档案创建目的和原则,每一版块安排专人负责,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责任;最后,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河口镇于港幼儿园教师认真讨论、定稿、制版、复印、实施了幼儿成长档案各板块的具体内容,每一句话都经过仔细揣摩,每一幅图都经过精挑细选,每一张操作纸都经过多方论证,每一篇观察记录都是教师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的结果……总之,每一次的幼儿成长记录都浸透着教师辛勤的汗水。
幼儿成长档案记录了幼儿的点点滴滴,记录了家园间的有效互动。档案中有幼儿多彩的表达,有家长殷切的期盼,有教师睿智的教育,这些都体现了爱。成长档案正是以“爱”为基石,把家长、教师和幼儿紧紧地连在一起,它犹如家园弹奏出的一首爱的协奏曲,让每个幼儿在爱的世界里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实现主动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
成长的足迹作文600字 篇3
赤日炎炎,我去游泳馆学游泳时,遇到了一位瘦高高的“魔鬼教练”上了一次不一般的第一节课。
游泳照惯例都是先练憋气的时候,他却转过头:“你们过来!”我和同学们跟了上去。“跳下去!”他指着那阳光下无底深渊――三米多深的深水区,目光直直地盯向我们。“跳下去?跳下去岂不是出师未捷身先――”扑通一下,教练就把我推了下去。
我拼命地扑腾,双手双脚使劲儿地动,脖子尽力往上使劲儿仰,真想浮上去。可慢慢的,我浑身乏力,渐渐沉了下去。教练弯下腰一下子抓住我的手,使劲儿往上一提,我就迷迷糊糊地上了岸。
“嗯,下一个。”他低着头,全神贯注地盯着同学们。同学们一个个识相地跳了下去,反应都差不多,都是在那里面拼命扑腾,全身上下不停地动。教练又把我们一个个捞上来后,让我们跟着他回到浅水区。
“我告诉你们,如果上课不认真以后紧急情况就是这样。”他又让我们练憋气,这又是一种独特的方式。“你们抓稳栏杆,头埋下去,练习。”我们都一下子全埋下了头,他却在那儿制造“风浪”,不停地“攻击”,不是使劲儿一下子把你背按下去,就是不停地挠你痒痒,搓你脚心,让你欲笑不能。
不知为什么,老师总是“攻击”我,使劲儿地揪我的背,再不然就是偶尔,住你脑袋上一按,一下子沉到池底……这些,实在太多,数不胜数。过了一阵子,差不多都要下课了,他才让我们站起来身来。“这就是训练,只有像这样训练,才会游戏。游泳,重在坚持,肯练才能行的。如果胆怯的往后,是练不成游泳的。”
成长的足迹作文600字 篇4
我18岁了,意味着我已经长大,从蹒跚学步的孩子变为了少女,将渐渐成熟,直至走向社会。
当我是儿童时,我就开始慢慢学习成长。渐渐地,我从孩子变为了少女,可是这只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足迹而已。
当我是少女时,觉得成长对于自己来说是如此重要。我在成长中学会了懂得,在成长中学会了收获,在成长中学会了给予。成长的足迹充满着诱惑,在那,一切都是这么美好。
现在,我18岁了,我学会了如何朝着梦想起航,如何拼搏。在这一刻,在这一瞬间,18岁对于我来说,就是成长,也意味着一切都该自己面对,一切都该自己承担。虽然这也将意味着会与过去告别,走向成熟,但是在这旅途中也是有所收获的。我相信18岁有着青春的回忆,青春永不磨灭,成长的记忆也如此。
我长大了,是啊,长大了。这成长之路上,一步步都是我留下的足迹,都是我的回忆。再见啦,我的年少;再见了,我的懵懂;再见啦,我的悲伤。现在我要面对我的人生,然而这是成长对我的考验,在未来的人生中,成长告诉我,要乐观对待一切事,不留下任何遗憾。这才是真正的人生,这才是成长。
从无知到知晓,这大概只在成长的足迹中学会的吧!那些小水珠,都带着记忆,一个个地击破,才发现这些都是属于自己的回忆。
成长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事,却是我不希望的事,但是它的到来是必然的,是不可阻挡的。成长就是一扇窗,是上帝开的,带给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作文700字:成长的足迹 篇5
小时候,我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父亲因为暴力,不得以让母亲离开了我。我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自然要比其他同龄的孩子要懂事很多。我常常会早起帮奶奶包抄手,做家务,我有时候会想为什么小小的我要做那么多的事,有时候会耍耍小性子,但看见爷爷奶奶脸上的皱纹,我的心就软了下去。或许这就是老天爷要考验我吧!而对于妈妈二字却只字不提。父亲有时会打我,而且是毫无目地的打我,从此在我心里种下了阴暗的种子。
几年后,妈妈事业有成,把我接到了蜀都。临走时,我最舍不得就是爷爷奶奶,为此我还大哭了一场。
刚上来的几个月,我不是很适应,还像以往做家务,妈妈。外公外婆。舅舅舅妈。姨夫姨妈他们都很爱我,把我捧在手上生怕摔了。几个月后。妈妈让我叫一个陌生的男人
让经典文化浸润师生成长的足迹 篇6
2002年9月, 伴随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在清原实施, 我们逐渐感觉到:厚重的文化积淀是决定一个人乃至一个团队能否畅行致远的关键因素。积淀的厚度决定人生的高度。于是我们开始探寻学校文化建设的途径, 申报了校本研究课题“立体吸纳, 多维表达, 探寻师生可持续发展的育人途径”。循着这条思路, 着眼师生的共同发展, 我校开始了“触摸经典”之旅。
一、建设涵养生命底蕴的课程文化
课程是学校办学的核心特色, 也是践行学校育人理念的主体渠道。学校的课程建设植根于传统的营养环境, 并且不断注入新生资源才会有更旺盛的生命力。我校依托学校语文教学发展的优势, 立足于夯实底蕴, 锤炼才能, 增长智慧, 把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主题确定为“立体吸纳, 多维表达, 探索师生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体系”, 建构了校本课程框架结构, 以基础类课程、发展类课程、探究类课程三条主线并举。基础类课程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托, 侧重于知识、技能方面的训练与拓展, 明确提出基础类课程实施中师生的发展“保底线、不封顶”。从课时、内容、监管、评价各环节制定具体措施, 为满足师生发展奠定扎实的知识及能力基础。
按照课程改革的目标定位, 在建构并实施发展类课程中, 我们本着“保护天性、张扬个性、着眼发展、完美人生”的观点, 结合学校的特色、地域文化、人员特点、人才培养需要, 最大限度拓展了发展空间, 实施了多维、多层次、多样化的课程, 内容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艺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学科。依据学校课程改革总体目标, 成立专题研究中心组, 负责本学科方案策划, 教材编写、计划实施、过程监管、评价反馈总结等诸项工作。以语文学科为例, 按照“开发资源、以量变促质变, 让学生‘爱学’”;“聚力课堂, 提高效率, 让学生‘会学’”;“营造氛围, 持之以恒, 让学生‘学活’;“科学评价, 重在激励, 让阅读成为习惯”这样一条思路, 全面展开。教研室牵头,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规定, 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总体要求, 我们按低中高三个年级, 精选学生的阅读推荐书目, 选编了适于学生诵读的经典诗文、童谣、富于时代气息的美文, 汇编成册。制定了各年级读书计划, 安排了每日诵读短课, 利用地方课程时间安排每周四第六节为班级读书交流活动课。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是我们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有效措施之一。已纳入校本课程的“分享墨香”书友交流活动, 是寒暑假后比较抢眼的一项活动, 师生按学校假前指导书目阅读, 开学后带着不同的收获感悟各抒己见。“书香致远”“海纳百川”,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每一次活动主题都在每一位实验人记忆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校园报“实验风景线”和各具特色的班级手抄小报几年坚持如一, 为孩子们记录了童年的点点滴滴。校园电视午间专栏《小故事·大道理》和班级专栏《花开的声音》为孩子们提供了吸纳与展示的平台。每年4月22日伴随世界读书日的到来, 也是我们学校读书月活动最活跃的时段, “经典诵读”、“征文展览”、“七色书虫升级赛”、“书香班级评比”等等, 一项项活动把校园读书月渲染的异彩纷呈。“腹有诗书气质华”“读书的我很强大”是孩子们经历过后获得的难得自信。
二、积淀助推教师生命成长的教师文化
积淀助推教师生命成长的教师文化, 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获得的认识。依据有三:其一, 追求公平, 达成自我实现是人性内在需求;其二, 和谐共赢, 合作性博弈是已被实践证实且得到普遍认可的现代管理理念;其三, 提高生命质量, 关注幸福人生是现代人衡量生活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 我们提出“营造具有实小特色的文化氛围, 用和谐儒雅的学校文化引领师生的精神取向, 通过扎实有效的校本主题研究提升师生底蕴, 让教师真切享受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 培养和善、悦纳、睿智、大气的教师”。
1. 助燃教师成长的原动力
几年来, 我们一直坚持的学名师活动让我们看到一片瑰丽的曙光。这一措施得益于荣毅仁先生的家训启示:“择高而立, 就平地坐, 向宽处行。”那么教师所立之“高”在何处?清华附小的窦桂梅校长是一位“学养、教养、涵养”三养合一的智慧型教师。她的“开放自我———加强涵养、广泛阅读———积淀学养、真诚求实———锤炼思想”的成长之路给我们以启示。2007年1月, 窦校长到沈阳做教学观摩专题报告, 我们把语文中心组十几位教师带到现场。回校后, 我们在一起做精品教学的评价品悟, 我们称其为思想“反刍”, 然后选出代表做教学汇报观摩, 这一过程被我们称作“名师克隆”, 其他同志抓住认识深刻的某一角度做拓展评价。我们让每位骨干教师都确定一位敬仰的名师, 建立教师学名师档案, 其内容包括“教学风格”、“经典课例”、“代表作品”、“成长足迹”等。这样, 循着智者的足印一路探寻, 我们发现了名师成长的经典解码, 缩短了与这些敬仰者之间的距离。
2. 建设协同共进的教师学习文化
在助推教师成长的进程中, 我们通过建设各种教师学习的共同体, 引导教师进行自我教育———以深度的教育教学反思和交流, 重组教师个体的教育教学经验, 使教师个体以求知者的身份, 分享彼此对于教育教学的认知和理解。
几年来, 我们坚持“让理论的声音下沉, 更接近指导教育实践:让实践的感悟上浮, 提升理论认识的高度”, 并注意两者的结合。我们依据不同阶段教育教学工作重点, 注意学习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学校全面实施, 我们采取了“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 以动态管理为手段, 以创新实践为动力”的策略, 从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四大支柱的教育思想、教育智慧、专业精神、专业人格几方面实施扎实有序, 旨在提高教师素质的学习培训。我们在培训的方式上采取“分层推进、点面互动、借力而行、灵活安排”的多层面渗透;在培训内容上涵盖了通识理论, 学科标准, 各地经验荟萃, 相关科学知识互动补充等多方面内容;在管理方式上采取了制度约束、时间落实、规划内容, 专人负责考核, 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 使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得到不同程度更新。
3. 完善教师发展的管理文化
围绕经典育人的核心理念, 我们在助推教师发展进程中逐步完善了相应的管理制度。
(1) 建立听课制度, 着眼整体, “视”、“导”结合, 普遍指导撒网听;重点指导研究听;扶持指导跟踪听;示范指导观摩听, 分层推进, 整体提高。
(2) 建立研究课制度, 推动专题研究, 形成研讨互动风气。
(3) 建立拜师制度, 教学相长, 共同提升教育能力。
(4) 建立信息技术培训制度, 促进资源现代化。
(5) 建立灵活机动的培训制度。开展教育沙龙、微格教学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 搭建教师成长平台。
三、打造浸润生命感官的物质文化
学校硬件中的环境建设功能不仅在于美化, 更在于“育人”, 在于人与物化的环境之间的心灵对话。在构思学校文化静态呈现方式时, 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它会为师生带来什么?”“它一定要为师生提供些需要的内容”。在研究改造学校各楼层文化展廊时, 我们组成了由17位骨干参与的教师“校园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 就学校文化建设总体框架下每一个要素的选择, 展开了激烈的思想碰撞。大家读书、上网、研究辩论, 查阅各种资料, 逐渐提高认识, 明确思路。我校展廊以“相伴成长”为主题, 设计了“好习惯———成长的起跑线”、“好本领———成长的加油站”、“好品质———成长的金钥匙”、“好智慧———好人生”等4组内容, 包含28个成长营养要素。从这里, 孩子们懂得了“把简单的事天天做好不简单, 把容易的事天天做好不容易。、“行为养成习惯, 习惯决定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等道理。
成长的足迹 篇7
常有人感叹,“如果可以,想做回孩童。”至于为什么,理由多半是孩童有幸福的保障和任性的特权一一抛开社会的包容不说,仅是一对父母给予的万千宠爱,就话不尽、道不完。看看现今的三口之家吧:相簿里贴着孩子一颦一笑的照片,角落里堆着孩子爱不释手的玩具,书架上摆着孩子随手就翻的启蒙读物,衣柜里挂着孩子非穿不可的摩登时装。客人一旦走入他们的家门,就仿佛走进孩子的天下、童趣的王国,一不留神就会被“卖萌”的气氛团团包围。作为怀旧情结浓厚的成人,除羡慕孩子的“富有”以外,忍不住想得更远:二十年后,这些曾陪他们成长、伴他们长大的什物会去向何方,流向何地?是被父母悉心地保存在箱底,还是统统散失在时光的深处?
我们无从得知,但至少可以合理推测一一记忆是磨灭不去的,而且很可能随着岁月的向前不断地深刻。设计师杜函芳就曾以儿时的记忆为蓝本,设计了一款乳椅,感动了赛事的评委,获得了MUJI AWARD04。其实,家具是每个人的成长阶段里不可或缺的存在,只不过因为太过熟悉而被大家忽视。对于童年,编者最怀念的是奶奶的竹床和爷爷的摇椅,它们温暖而普通,却与我们一同度过了生命中最珍贵又最短暂的童年时光。时光飞逝,十几年过去,今天的家具市场开始细分,儿童家具作为一个细分的种类脱颖而出,成为各大商家推出的重头戏,许多家长不惜重金购买,只愿孩子们的童年多姿多彩,欢乐无限。本期,我们亦搜罗了世界各地的儿童家具,不知它们会不会变成这一代孩童的难忘回忆呢?
成长的足迹作文450字 篇8
孩提的时候,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望世界,缠在妈妈的身边,小手拉大手,追问着一个个烦人的“为什么”。在妈妈的身旁,印下了我无知的小脚丫。
风车不知辛劳地转动着,毫无觉察地,时间跟我捉迷藏。影儿中,我长高了一些,背着装满智慧的书包,走进了充满书香的`校园。从此,在这校园的林阴小道上,有了我漫步书海的足迹。
又过去了,春去冬来,时间拉着我赛跑。晃眼中,的确长大了。如今,鼻梁上架起了眼镜,已不再是小时候的满脸稚气,倒添几份成熟。背着一个满富学识的书包,穿梭在家与学校的马路上,重复着这两点一线,就这么如此简单,从此这白色的水泥路上,刻上了我沉重的脚步。
一缕缕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落叶归根了,轻盈地滑落在地。秋风又扮演这清洁工的角色,再一次重复着那个简单的动作,悄无声息地带着黄叶,去旅行了……白雪皑皑的冬季,我仍旧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汲取新的知识。
成长的足迹500字作文 篇9
2岁――启蒙学习
那时的我充满童心,面对着那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我的童心消灭了,对他们充满好奇心。我总是问爸爸:“他们叫什么呢?”爸爸也总是耐心地说:“他们叫字母,串起来就是拼音了”。教我写字时,爸爸总是抓着我那幼嫩的小手和他一起动。教我把那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变成一张张熟悉的面孔。
6岁――天真童年
那时的我们,如一张白纸纯洁而美好,天真而无邪,无忧无虑。自从爸爸把我送进学校的大门后,从前,那种舒适的感觉就没有了。只有学习负担和那繁重的作业让然我觉得心烦。在学习中我学到了知识也体会到了快乐。懂得了同学间的友谊,老师对学生的爱,做人的品德。
12岁――快乐少年
这时的我们,没有小时候的幼稚,比以前懂得多,不会再像小时候那么地天真、活泼、充满童心。现在,家里总是希望我们像个乖宝宝,听话、懂事。进入初中时期的我们,总是希望自己自由自在,不受爸爸妈妈的约束。因为我们长大了,也有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想法。童年也过去了,时间冲淡了一切,我们永远不能再变成那个天真、活泼、烂漫的小孩。留下的只有回忆,我们不能再回到童年,刷新那一个个足迹了。只有在脑海中忽现忽隐那模模糊糊的样子了。
还原史家的成长足迹 篇10
《寻找他山的历史》是对作者过去30年的学术经历完整而有条理的呈现,选取作者1980到2009年间(仅1990年没有文章选入)每年一至两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共32篇。读者可从中发现作者“从最初的幼稚,到逐渐成熟,再到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后记)的学术经历。
该书的文章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专题性文章,1980到1989年的10篇文章基本属于此类。细读钱教授最初论文,其观点或有不成熟或可商榷之处,但作者的文字表达是相当准确流畅的。尤其《访新拉纳克》一文作者的飘逸文采与深邃思想交相呼应,令读者如沐春风、意犹难尽。这与我们今天在论文写作中,满篇的西式表达形成鲜明对比。表达的西化,反映的实际上是一种学术浮躁,即在没有消化吸收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情况下,就匆匆成文,不但翻译有失精准,连母语的表达都存在诸多问题。此外,也反映出作者的敏锐思维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反观今天的研究生,包括博士研究生,最缺乏的莫过于问题意识和深邃洞察力,所提出的问题要么是“非历史”的,要么流于泛泛而缺乏深度,更遑论提出具有“冲击力”的思想观点。这固然与教学体制有关,但很难说30年前的体制就优于今天。自我钻研的缺失,是导致“提出问题”能力不济的决定性因素。
在我看来,1984年刊于《世界历史》第4期的《从韦伯到汤普森——英国工人运动史研究简介》一文堪为钱教授学术道路的真正起点。
第二类文章是关于“现代化”的研究,1991至2002年的文章可归此类。当然,由专题向现代化研究的转变有个过渡阶段,事实上在作者进行总体现代化研究之前,即已对英国的现代化问题展开思考。1991年的《“生而自由”的英国人》正是这一转向的产物,该文摘自《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与陈晓律合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此书正是对英国文化特征的整体性考察,其中重点考察了现代化与英国文化互动。正是这种认知才促使作者去思考这样的问题:以英国为发源的现代化是否具有某种普遍意义?这一问题使得钱教授开始“跳出老框架,走向新天地”,并强调历史研究应该与现实相结合,认为“在历史学为现代化服务方面,世界史学科具有特殊的优势”(P112)。1993年在《世界历史》第3期发表的《跳出老框架,走向新天地》是钱教授在研究现代化问题过程中的一次转折,即由对英国现代化个案研究转向全球现代化研究。同时作者的现代化研究重点也从借鉴“经验”转向吸取“教训”。产生这种研究重点的转向,与其说是作者研究志趣的转换使然,倒不如说是作者对中国现实问题关注的结果。中国经过十余年的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现代化进程也在加速进行,与此相伴的则是现代化带来的诸多问题,如贫富差距的拉大、环境污染的加重、贪污腐败的加剧以及“如何在经济高速成长中维持社会稳定”(P113)等。作者正是怀着对探索这些问题解决之道的现实关怀,才将研究重点转向现代化“教训”的研究。其目光自然也不再仅仅囿于英国,而是放眼全球。
第三类文章则是作者当前仍在努力的研究课题,即对整个世界近现代历史的宏观构架,当然这种构架是以现代化为核心的,这是钱教授学术历程自然的延伸。1987年《走向现代国家之路》是作者世界现代化研究的开端,但是真正思考以“现代化”来建构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则是新世纪的事情。载于《世界历史》2003年第3期的《以现代化为主线构建世界近现代史新的学科体系》一文堪为标志。我感觉到作者作为一位有责任的学者,那种一心想建立起中国人对世界历史的总体构架,并期望将世界史的知识在国人中普及的使命感愈来愈浓烈。与此同时,作者人文关怀的情怀也愈发凸显。尤以2007年刊于《中国与世界观察》第1期的《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一文表现得最为突出。面对令人“吃惊”的中国现实,作者感叹于中国的官员们对历史的健忘。面对此情此景,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学者,作者发出了发人深思的呼吁:“历史最好不要被忘记,因为:哪怕没有理论,而只有历史,它也能教会你做正确的事。”(P268)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每篇文章之前都有作者的短小记事,可视为作者心路历程的浓缩,更可发现钱教授在各个阶段的努力和对历史问题的深刻认知,同时也为蒋孟引先生(钱乘旦的导师)对作者的悉心指导与严格要求感叹唏嘘。
透过作者的学术经历,或许我们能够看出一位学有所就的世界史学者成学的轨迹,即先从专题研究入手,再拓展到局部总体,最后上升到对世界历史总体框架的构建。专题的特点是论题往往不大,相对较易把握,而且又不失史学基本素养训练的环节,无论是对论题框架的设定,或是对史料的搜集选择、解读,史学的基本规范和史学理论的应用都必须考虑在内,这样才能打下扎实的史学方法和技能基础,非如此不能胜任宏大的历史述事,更遑论建立起能“成一家之言”的历史解释框架。
与学术界保持紧密的交流与对话,乃是一个真正的学者所不可或缺的素养。这一特点也贯穿于作者整个学术历程。1982年在《世界历史》第四期发表的《试论英国各阶级在第一次议会改革中的作用》一文,针对传统对“改革”批判提出了质疑,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P19)。1994年就当时炙热于学林的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一文进行了评论,认为“‘文明的冲突’只是反映了‘冷战’结束后西方某些人的迷茫心理,这样一种战略思想并未跳出地缘政治学的窠臼,其基本构架也依然带有‘意识形态’的色彩”(P137)。作者对“文明冲突论”的批评是颇为严厉的。事实上,钱教授可能忽略了原文标题中的问号。且不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正确与否,单从“文明”的角度来解释国际政治这一尝试,就显示了其独特而深邃洞察力,使我们对国际关系的认识有了新的维度。亨廷顿对学术的贡献是甚巨的。不过,这也恰恰反映了作者对学术动态的高度敏感。
钱乘旦作为当前中国最出色的世界史家之一,除了其对历史的“一份执着,一份眷恋;一种信念,一种姿态”地不倦追求外,也具备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博闻强记、敏锐洞察。实际上,无论是钱教授的经历体验还是学术特征,更多的是作为人文社科学者的共同特征,其在成长历程中的一些经验对于整个人文社科的研习者都是有意义的。
成长的足迹作文500字 篇11
在成长道路上,世间万物都成了我的老师,最典型的是书本、报纸、电视……也有自然赋予我的老师,如富有诗情画意的春天、湛蓝的天空、翠绿的竹林……它们无私地教会了我对大自然的喜爱与保护大自然的那颗值得赞赏的心。
童年我记忆最深刻的季节,要数充满勃勃生机的春天了。
在这个春归大地、冰雪消融、风和日丽的季节,我无忧无虑地在野花丛里玩耍。我在桃花朵朵的桃树下陶醉,我在柳暗花明的柳树下歇息。这是我童年最喜爱的季节。在以前,当冬天像夕阳徐徐下落时,当春天像早晨的明日缓缓升起时,父母都要带着我到各个春意盎然的地方去玩耍。其中大多数是到德阳之外的地区去爬山,去得最多的恐怕是绵阳的老龙山了。那里常年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气候宜人。以前那里开满了野花,并且充满风土人情,具有浓浓的自然之美。我在那里奔跑,我在那里开怀大笑,我在照片里怀念……现在的那座山,还是美好的记忆中的那座山吗?
成长的足迹作文300字 篇12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走过成长道路的时候,一定会经过崎岖不平的路。我有一件难忘的事。
最近,妈妈给我在网上买了一套3D建筑模型。过了几天,它就来到了我家。我一拿到就迫不及待的把包装拆开,没想到大大的包装盒里只有七块形状不一的不规则立体图形。我想先用他们拼出一个正方体,10分钟,15分钟,20分钟还是没有拼出来。没有办法呀!我只能摇了摇包装盒,竟然摇出一叠卡片。看了一下盒子又看了一下卡片,才知道个模型有60种拼法。于是,我拿出一张卡片,按照卡片上的方法来拼,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我拼了20分钟,还是拼不出来,我有想放弃的念头。眼前忽然出现了一个小天使说:“你可千万不要放弃呀!相信你一定可以拼出来的!”话音刚落,有一个小恶魔说:“你可别听他的,听我说,别拼啦,跟你的朋友一起出去玩吧。”听完他们俩的话,我有些犹豫不决,不知道该听谁的,过了一会儿,决定听小天使的话。我慢慢的研究,来回的试拼,一步一步地拼装,拼完第一个,就去拼第二个。经过我的努力,已经把60个都拼完了。
在这之后,我想起了一句名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是啊!只要我们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就能成功。
成长的足迹的400字作文 篇13
看,照片里面吃着一串葡萄,胖胖的小男孩儿!他是我一岁的时候妈妈给我拍的。我原来以为葡萄是晶莹的珠宝,所以我拿着葡萄咬了一口,妈妈把我样子拍了下来,幼时的我多么天真。
七岁那年,我上了小学,戴上了红领巾,认识了许许多多的小伙伴。我和他们一起愉快地学习,开心地玩耍,但是有时候也闹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最后还是会互相原谅对方。
时间一下子到了四年级,我们一起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快乐和悲伤的事情。11岁那年春天的一个下午,我约了小伙伴一起到公园,先去了游乐场,玩了碰碰车,摩天轮等刺激的游戏,又在公园里四处散了一会儿步,我们你追我赶,玩得好不开心。最后我们还吃了许多美食,我们开心地玩到傍晚才各回各家。
成长的足迹作文800字初二 篇14
胭脂般的朝霞,给莽莽苍苍的崇山峻岭,披上了一件艳丽的纱袍。满天红云,满海金波,红日像一炉沸腾的钢水,喷薄而出,金光耀眼。孙老师便在这朝霞之中飘进了我的生命中来。
孙老师长得肥头大耳的,那稀疏的发间流露出智慧的光芒。虽然年长,脸上却带着浓烈的稚气,笑容可掬。身体矮小结实,一副眼镜挂在鼻子上,每说一句话就扶一下眼镜,让人担心一不小心会从鼻子上滑落下来。
他,就是我幼时的书法老师。起先,我并不爱学写书法,但到了后来,我对他的敬爱愈来愈深,书法也随之写得愈来愈好。
有一次,他为我们上课,题目还没有写完,他就问我们如何写这个字。幼时的我一向是一位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挺身辩了几句:“题目都没写完呢,我们怎么知道如何写?”没想到竟遭到了毒骂,足足骂了一节课,一直到了下课铃响起,他才停止了咒骂,有一句我记得特别清楚:“从心里看你,你是什么东西?”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之后,他便认得了我这个学生,批改我写的字的时候也比批其他学生的仔细许多。我这个“不是东西”的学生,居然成了受益最多的学生了。经过了孙老师的教导,我写的字也越来越好。很快,我便只热衷于书法,其他门科都不重视,父母认为还只是幼儿园,不重视其他的课没事,到了小学也跟得上。孙老师却不这么认为,他对我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如今漫天烽火,叫我如何淡看?”我只领会了一半,大致的意思也差不多知道了。我听了孙老师的话,虚心学习其他课程,很快,我便成为了好学生,待人也柔和了许多。
我对孙老师的敬爱越深,我的思想,我的态度也在逐渐变化。我感觉到所谓潜移默化的力量了。不知不觉,到了幼儿园毕业的一天,我以为和平常一样,只是放假,还会再回来的。没想到,这竟是我与孙老师的最后一面。
当我得知我再也见不到孙老师了,泪珠就簌簌地从眼眶中滚落下来。晚上,我坐在家中的阳台上,看见月亮从树梢中缓缓升起,显得那样高贵、典雅。它披着银纱,迈着轻盈的步伐,一步一步地走向夜空,将它的美丽展示给人们。它是纯洁的象征,天使的灵魂,华丽而不失淡雅,它白中透金,白似一汪水银,金似一颗明珠。它璀璨夺目,将柔和的月光洒向人间,真是秋月似水啊!呵呵,真是“明月多情应笑我”!这次与孙老师的离别,在我的成长之中烙下了一个深深的印记。
“成长”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永远也谈不完的话题。它“如诗”、“如歌”、“如画”,时而浓墨重彩,时而轻描淡写,时而幼稚纯真,时而稳重成熟。
【成长的足迹-成长作文550字】推荐阅读:
成长的足迹小学生作文600字10-15
成长足迹作文1200字08-29
成长的足迹成长的道路作文08-25
我的成长的足迹作文07-26
成长的足迹优秀作文11-27
成长的足迹作文精选作文初中作文08-18
初中散文 :成长的足迹10-03
描写成长足迹的小学生优秀作文11-27
孩子成长足迹范文07-07
成长足迹教学反思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