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2024-10-04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共3篇)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篇1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今天的对于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讨论交流中,我们组主要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方面切入,以此为基础,阐述这一重要理论创新对于当代中国在价值体系方面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总的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政府和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也就是共同理想。如果一个社会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就无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中国来说,2013年12月23日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3个层面: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的重要性

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系统,核心价值观能否与时俱进,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 深刻变化,这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在思想认识上的多样性、多变 性日益增强,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多彩纷呈。在这种思想多样、价值多元的条件下,只有大力 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凝聚全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才能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巨大的价值 共识和思想共鸣,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实现 “中国梦”的思想动力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一简洁明了的表达,不仅让国内广大群众很快明白国家和民族追求什么、人民追求什么,而且减少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多地从意识形态角度去解读的可能性,让国际社会明白中国人拼命努力到底是追求什么伟大目标,对中国的战略意图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中国梦响应世界各民族的伟大梦想,有助于加强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第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实现国家建设目标的思想要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立足国家层面概括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

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无论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 明建设,都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追求目标,我们党在过去曾经把这个共同价值追求表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人民幸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经 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的宏伟目标,这个宏伟目标从价值追求角度来说就是要达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也就 是说经济上要越来越富强,政治上要越来越民主,文化上越来越文明,社会和生态上要越来越和谐。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符合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寻求民族复兴的共同愿景,是一个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 发活力、振奋精神的价值目标。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第五,“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深刻内涵。

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当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为世界瞩目,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汇聚、升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成为共同追求。

1)富强

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

我们的国家自从摆脱横亘在国民头顶的三座大山以后就一直在向国富民强的目标奋力竞发。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终于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GDP的巨大跃升,社会基础建设的逐步完善,以及航空航天事业的喜人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升到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但是由于着发展结构的不完善,这些发展结果的光环上并不那么光艳。

有批评者整天对与国家发展抱有消极的心理,批评用上亿的衬衣换取一架飞机,用低廉的价格打开国际市场的商品和所消耗的农民工劳动不成比例,等等。但是我却不这样认为,正是在这样的付出中,我看到了这个国家的希望,为了国家富强,民族付出了太多。

劳动密集型产业日复一日的辛劳,拥挤,脏乱,疲乏,耗尽了工人的年华,他们创造了财富,却无法享受。被工作廉价的劳动力,被工厂隔绝的世界,被生存磨灭的理想。国家就是在无数个付出者的肩膀上前行。但是,一个国家的强盛史,又必定是一次全民付出的史,甚至是几代人的付出。世界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德国机械制造业、日本纺织工业的崛起,都是一部默默奉献的历史。

正因为处于崛起前的黎明时期,所以更应该将“富强”的信念扎根于人民心中,为国家的未来而努力拼搏。

2)民主

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

中国的民主进程:

从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上说,马克思主义是尊重人权、促进民主的,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建立在资本主义世界无产阶级对抗资本主义的情形下,而上个世纪中上叶资本树叶和全球政局发生巨大变化,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没经历资本经济高度发展而直接从封建或军阀混战进入社会主义的,中国是这样的,所以中国若建立民主,只能在社会主义阶段中发展。

在事实上,中国也是积极建设民主的,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中就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国家供给必须的物质上的便利,以保证公民享受这些自由”。

中国的民主建设必然不会像欧洲那样经过数次起义和复辟事件就建立起来,中国民主的发展必然是伴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循序渐进的: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刑法》取消了投机倒把罪;

八十年代后,中国开始建立法治社会,律师数量从最初的寥寥无几发展到今天的庞大人群;

1989年4月,通过《行政诉讼法》;基层官员开始直接选举而不是以前的上级任命; 03年通过了《行政许可法》,04年宪法修正案中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07通过《物权法》;

再有,英文维基百科解禁,中文维基百科和BBC网站也可以正常访问了。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在不断地进化并保持先进性,现在的党员中既有农民工人,也有企业家。台湾在国民党独裁时期,台学者李敖曾说“国民党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政党,而是一个大家族,而我认为现在的共产党也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政党,而逐渐变得像一个领导管理国家政权的精英组织”。

从本质意义 上来讲,只有社会主义民主、自由和平等才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民主、自由和平等,而资本主义制 度下的所谓民主、自由、平等是虚伪的、靠不住的。

可以说,中国的民主发展是较快也较平稳的,中国只用了3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西方近百年的民主建设任务,虽然中国在民主建设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总的来说,中国的民主进程是有效地顺应了经济发展要求和人民民主意识提升带来的民主权利需求的。

3)文明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中国梦”不仅是物质之梦,更是精神之梦。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华文明也必将顺应时代发展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访欧演讲时的重要论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重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贯彻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社会主义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4)和谐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提出的新论断。

在构建和谐社会阶段的进程中,党始终围绕着“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对支撑构建和谐社会阶段价值理念进行理论创新,对和谐社会阶段的制度体系进行创新,真正从法的意义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国家和谐共进。构建和谐社会是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互动共进的历史进程

“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以人为本就是要在构建和谐社会阶段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把“ 以人为本”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落脚点,就是要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结合起来,让人民真正享受到改革开反放的成果。

第六,个人感言

社会主义核心值直观的提出,是党站在新的发展阶段所提出的全体国人的精神家园,当国家在改革与发展中潮流中前进时,更需要与全体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将国民的思想团结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追求中来,自信地,坚定地为了同一个巨人的梦想而奋斗,为国家的荣耀而拼搏。

和谐民主 文明优质 篇2

近年来,该局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导职工之家建设,认真落实工会总体工作思路,突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在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积极发动和依靠广大会员,凝聚全员之心,调动全员之力,紧紧围绕烟草行业改革发展大局,精心制定具体建家方案,使建家活动成为推动涟烟改革发展和建设的主要力量之一,在全局形成了“政治上支持建家、精神上鼓励建家、思想上关心建家、物质上帮助建家”的好局面。

健全组织,建“和谐之家”

为了实现省级“模范职工之家”的成功创建,该局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局长经理、党组书记聂艾文同志亲任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以及工会主席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为各部门负责人.分层次确定局党组、局行政和工会在共建“职工之家”活动中的主要工作职责。通过了《涟源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关于开展创建省“模范职工之家”活动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提出创建“模范职工之家”既要抓职工之家建设的基础工作,又要抓职工之家建设的深化。扎扎实实地开展建家活动,不断夯实建家基础,严格按照各项标准,确定在2009年内高质量建成省级“模范职工之家”的奋斗目标。

以人为本,建“民主之家”

该局积极探索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认真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各项职权,不断增强建家活动的生命力。组织职工积极参加娄底公司工会活动,带领职工代表认真审议娄底市局工会职代会决定决议,并认真落实执行。坚持每年召开职代会。在会上,认真审议行政以及财务工作报告、职工福利费使用情况、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等事项;听取局领导的述职报告;开展民主评议局领导干部活动和及时公示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参与对单位重大改革方案、重大事项和有关规定的讨论、制定和审议,如生活区发电机购置和安装的论证、局绩效考核方案和可控费用的编制执行。2009年公司获得娄底市局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

奉献爱心,建“温馨之家”

该局以关怀职工为切入点,以体现人性化关怀为追求,营造温馨家园。在每年“双节”,邀请离退休职工一起以座谈会、茶话会等形式,对局自身建设及烟草改革、发展大事进行座谈,认真听取离退休职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制定了详细的“心连心”工程,局领导全年看望和慰问生、老、病、死职工及家属40余人次。为家庭困难,身体有重大疾病的10名职工争取到省红十字会发放的慈善医疗卡34张,金额达17000元。组织开展职工身体健康检查,外出考察学习.为认真贯彻女职工权益保护规定,坚持开展女职工妇科病普查和“三八”妇女节慰问活动,为女职工购买防癌保险;计划生育工作按照市委、政府的要求,严格落实到位,无违反计划生育行为。对外积极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参与“金秋助学”、 “献爱心,一日捐”、 “建点扶贫,帮扶贫困学生捐款”、“关心下一代成长基金”等各项扶贫和公益工作,今年共计捐款10余万元,捐衣物300余件,获得社会好评,树立了烟草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为“和谐”涟源的创建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素质育人,建“优质之家”

该局围绕烟草经营管理中心工作,大力开展职工素质教育。采取请进来教,走出去学,自训、送训等多方式,多渠道的培训方法积极组织员工开展专业技能学习培训。有积极参加省、市公司开展的各项技术培训和比武,取得了较好成绩的,有参加娄底市局办公室公开招聘的,有参加全省对标贯标体系知识竞赛和“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活动荣获一等奖的,有自费国际性武术比赛获个人第二名的。目前,参加各种学历继续教育的职工有29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凭的职工有38人。在今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中,做到了人人撰写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不少于一万字的学习笔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获得娄底市委、涟源市委的充分肯定。

文明创建,建“活跃之家”

该局一直把职工之家建设同单位三个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公生活环境。近几年,该局共计投入资金近400万元,高标准、高规格建成职工之家和荣誉室,新建羽毛球场、翻新篮球架,完成办公区装修,下水管道改造,办公楼、综合楼以及车库楼屋顶漏水维修等项目,全面改善了工作、生活环境。建成了以图书室、阅览室、职工健身等为一体的职工活动室,并在家属区院内建立了室外活动场所,添置了健身器材,基本满足了职工文化娱乐活动的需要。二是采取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了许多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和体育锻炼活动。投资购买了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活动器具,订购了多种报刊杂志。并积极组织职工开展了各项文娱、体育活动,如职工联欢、元宵灯谜、职工台球、职工田径比赛、市文明单位乒乓球赛、市政府羽毛球赛、市总象棋赛、娄底市烟草系统首届职工田径运动会等等,使干部职工切实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和关怀,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为烟草事业发展服务。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篇3

文明、和谐的遵义而努力奋斗(2005年7月14日)

同志们:

刚才,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遵义市委关于推进人大工作制度化建设的意见》和《中共遵义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这是加强

我市民主政治建设,更好地实现党的领导、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市的一个新起点,我们为之感到欣慰。为保证文件的全面贯彻落实,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问题。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不断增强搞好民主政治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发展的积极成果。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正是促动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我市决定以制度建设为突破,扎实推进民主政治,就是要在全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全力把政治文明建设好。做好此项工作,贯彻落实全会通过的两个文件,加强学习是基础,提高认识是前提。

首先,要加强对不同社会制度下国家政体表现形式的学习了解,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道路。民主政治属上层建筑范畴,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当代政治的发展方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主政治将不断完善,且呈现丰富多彩的格局。一个国家实行何种民主形式,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民族文化、历史根源和经济基础等因素。美英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实行的都是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但由于民族文化、历史传统的差异,使得两国选择了不同的民主政治模式。美国实行的是“三权分立”,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这说明,选择什么样的民主政治形式,必须立足自己的国情,不能照搬照套,更不能强行推广,甚而对别国横加指责。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中华民族经过数千年的艰辛磨难,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及殖民与半殖民地社会中,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我们之所以选择这种民主政治制度,说明了它的合理性、先进性和合法性,这已被历史和实践所证明,是完全正确且符合中国实际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选择的这条路。

第二,要加强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的学习,提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认识。在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展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同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这个制度健康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障,党和国家的事业就顺利推进;这个制度受到破坏,人民当家作主就无法保证,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遭到损失。我们党成功执政五十多年的历史,包括十年文革的挫折,从正反两方面都说明了这个道理。

第三,要加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理论的学习,提高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的认识。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实现祖国统一、民族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和反对党,而是同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友党和参政党,这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选择和发展起来的,早在建国前各民主党派就共同提出: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参与共产党的合作,特别是在建国之初的政治协商以及建国后的几十年中,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重大问题上进行民主协商、科学决策、互相监督、共谋发展,肝胆相照,休戚与共,共同担负了民族振兴的大任,共同谱写了民族振兴的辉煌。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也是这一特征的显著成效。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因此,我国《宪法》不仅载入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作用,还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第四,要通过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学习,充分认识到这两个制度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由于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人大代表来自人民,反映人民的意愿和要求,代表人民决定国家和地方的大事。所以,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能体现真正的广泛的民主,最便于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人民政协是由各党派、各阶层、各界别、各族别的优秀分子和代表人物所组成的,更具有代表性,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中,代表着十分广泛的领域,保证了任何领域的合法要求和建议、批评等都能畅通直达。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与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选举、投票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一是根本,一是基本。大树之茂,在于根深;大厦之高,在于基牢。两大制度,加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构成了它的稳定性,决定了它的长期性,展示了它的有效性。

第五,要通过对全会两个文件的学习,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加强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上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加强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是我们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关系的需要;是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需要;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推进“三化一强”建设,实现遵义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的需要。要通过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举办培训班、讲座等多种形式,认真把本次全会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各行各业。落实的关键在于健全一系列制度、完善一系列程序,把两大制度在地方层面规范起来。

二、把握关键,突出重点,努力把我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在新阶段,推进民主政治建设,首要的任务是要把握关键,突出重点,先行突破,逐步完善。可从以下三个问题着手:重大问题的界定和公告;重要程序的建立和完善;重要机制的设置和配套。

把握制度建设这个关键,是因为在发展民主政治中,制度建设更带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建国以来,我们党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国共产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并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下来。二是为了有利于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的贯彻执行,党和国家还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配套制度。在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专项法律制度和工作制度。如《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代表法》、《选举法》、《立法法》,还有正在制定中的《监督法》等。最近,中央又转发了《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进一步发挥全国人大代表作用,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为落实中央的通知精神,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还出台了《关于加强和规范全国人大代表活动的若干意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议案处理办法》等5个相关工作文件,作为具体落实中央转发的《若干意见》的工作措施。在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方面,1989年,中央下发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1995年,中央转发了《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对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规范化、制度化作了进一步的明确;2004年,修订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今年2月,中央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已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的新阶段。

遵义自撤地设市以来,在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市二次党代会后,市委把加强制度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市委工作的若干制度,使市委的各项工作基本做到有章可循。同时,认真抓各项制度的严格执行,较好地实现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有效地促进了党内民主,为发展人民民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探索了有效的途径。在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方面,市委相继制定了关于加强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人大、政协工作的意见。与此同时,各级人大、政协按照市委相关《意见》的要求,不断推进自身工作制度建设,如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人事任免暂行办法、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有关规定、预算审查监督办法、个案监督暂行办法以及述职评议工作暂行办法,制定了人代会、常委会、主任会议事规则等;市政协也制定了履行三大职能的有关工作制度,如市政协提案工作条例、市政协各专委会与市党政群部门对口联系和协商办法、市政协与民主党派、工商联联系办法等,部分县、区(市)政协还制定了民主评议办法,开展了民主评议工作。这些制度的执行和办法的实施,对发展我市人民民主发挥了较好的保障作用。在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方面,村委会“公推直选”和“海选”制度的实施,使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落到了实处,特别是实行厂务、校务、村务公开,让群众有了更多的知情权,同时也加大了监督的力度和措施。但是,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市民主政治建设还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特别是在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方面还较为滞后。究其原因,从客观上讲,遵义设市时间还不长,作为一个年轻的地级市,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仅有几年的历史;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基础还比较落后,对上层建筑领域的要求显得迟滞。从主观上讲,市委在这方面倾注的精力还不够,学习先进地区的长处不及时,再加上一些单位和党员领导干部发展民主政治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强,对人大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方面的政策理论学习不够,认识不到位,对制度建设重视支持不力;做人大、政协工作的一些同志,也存在思想解放不够,缺乏创新精神。从去年对市发[2002]7号、8号两个文件落实的情况来看,已有的制度在落实上都还有一定差距。市委决定召开这次全会,专题研究民主政治制度化建设,目的就是要根据中央的要求,联系遵义实际,进一步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进一步解决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的问题,进一步解决加强领导的问题,进一步解决狠抓落实的问题,努力开创公正透明、民主团结、生动活泼、文明和谐的民主政治新局面。

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界定和公告,以利于人大决定权的履行和政协、民主党派政治协商职能的发挥。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重大问题的协商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赋予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的一项重要职能。由于目前有关法律、章程和文件对重大问题的界定比较原则和抽象,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导致实践中随意性大,往往是该提交人大、政协及民主党派决定协商的未提交,使得有的重大决策和协商落在空档上。比如,《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需提交人大决定的重大事项主要是:“凡涉及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境和资源保护、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项”,这里,法律规定的重大事项是类别性的,如果不分类制定具体的重大事项规定,实践中就不好执行。这也是目前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重大事项决定权有差距的主要原因。调研中,人大的同志就反映,一年下来没作几次重大决定。政治协商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对此,这次全会的两个文件已经作了明确,会后将制定下发《重大事项的界定》和《政治协商的实施细则》两个配套文件,使之更具体、更具可操作性、更具约束力,以提高党委、政府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加强重要程序的建立和完善,以利于人大履行职权和政协履行职责的法制保证和时空保证。程序化是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客观要求,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的制度保证,是加强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讲法制、讲民主必须讲程序。过去讲程序主要讲法律程序和行政程序,我们这里强调的民主政治建设程序,是党委、政府在民主政治建设中所遵循的方式、步骤、顺序及时限的总和。我们在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中,还存在着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要么有程序不按程序办,要么缺乏科学、规范的程序,导致一些好的制度得不到落实。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增强程序意识,加强程序建设,遵循程序行事。一是要建立和完善重大事项决定的程序。二是要建立和完善重要人事任免的程序。人事任免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组织保证和行使管理国家政治权力的体现,也是人民政协与各民主党派履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职能的重要措施。因此,重要人事任免程序的建立和完善更显重要和紧迫,要抓紧建立和完善。三是要建立完善法律、工作监督和完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程序。四是述职评议和民主测评的办法和程序。用制度的、程序的东西来规范行为。

加强重要机制的设置和配套,以利于人大工作、政协工作和民主党派工作的有序开展。健全的机制是实现工作目标的重要手段。坚持和完善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需要在健全机制上下功夫。一是要建立人大实施法律和工作监督的机制。地方人大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建立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监督机制方面负有重要职责。各级人大要紧紧围绕“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司法公正这个重点,通过完善监督机制,改进监督方法,强化监督手段,切实做到思想上敢于监督、机制上便于监督、实践中善于监督,努力提高监督实效,并在监督中寓以支持,在支持中履行监督,用是否依法执政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效果来检验监督的效果。二是要建立健全参政议政的绩效评估机制。重中之重就是要畅通参政议政的渠道,提高参政议政水平和参大政、参好政的评价与奖励机制。三是要建立党委与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的工作机制。要为各民主党派创造在协商中参政、在参政中监督、在监督中支持的平台。四是要创新扩大基层民主的工作机制。保证基层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五是要健全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把人大、政协工作业绩纳入对各县、区(市)的综合目标考核和党政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干部述职的内容。

三、加强领导,落实措施,为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民主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我们各级党的组织,任何时期都要把推动民主政治发展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本次全会通过的两个文件,本身就是民主的产物,是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认真进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的,比较切合当前遵义实际,关键在于抓落实。各级党组织,一定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各项措施,为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要切实加强党委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各级党委要把人大、政协、党派工作纳入总体工作布局,在人大、政协每届任期内召开一次人大和政协工作会议,认真研究人大、政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及时解决新问题;党委常委会每年至少要听取一次同级人大常委会党组和政协党组的工作汇报,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提出要求、交办任务。人大、政协党组要在人大、政协工作中发挥好政治核心作用,团结带领人大、政协班子积极履职,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自觉接受同级党委的领导。

要科学规范党委和人大、政协的关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规范关系的首要之务,就是尊重人大和政协的法律、章程地位,支持人大、政协依法按章开展工作。一是要正确处理党委决策权与人大决定权和政协民主协商权的关系。按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领导不霸道、总揽不包揽、执政不代政。二是要正确处理党管干部原则与人大依法选举任免和政协按章程协商的关系。各级党委在酝酿应由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任命的干部时,应及时征求人大常委会党组的意见,对意见较多的干部不要勉强推荐;要尊重和维护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任免结果,选举、任命的干部在任期内要保持相对稳定,确需调整的应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办理。重要人事任免要与民主党派和人民政协进行协商。三是要正确处理党委领导与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的关系。一方面,要支持人大依法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另一方面,要规范党委领导与支持政府依法行使法定职权的关系。对于政府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不应以党委与政府联合行文。尤为重要的是,要为政府依法行政创造良好环境,时时刻刻都要把发展当要务,只要是为了群众利益,为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作中有不足的地方,党委要出面做好协调解释工作,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上下左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四是要正确处理党管干部原则与人大述职评议和政协民主评议的关系。要积极支持各级人大开展述职评议和政协开展民主评议工作,要将评议结果纳入对单位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确保评议工作的权威性和实效性。五是要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从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方针政策上加强对政协工作的支持与领导。

要认真支持人大、政协、民主党派抓好自身建设。人大、政协及各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解决人大、政协机关和党派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把人大、政协机关及各民主党派、无党派干部的培养、交流和使用纳入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要不断优化人大、政协领导班子及机关干部的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要逐步改善办公条件,努力解决好人大、政协及各民主党派在办公用房、交通工具、工作经费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和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

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工作氛围。坚持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纳入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党校的培训和教学计划,增强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民主法制意识、人大制度意识和统一战线意识。宣传部门要制定计划,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大力宣传两大制度的性质、地位、职能及其效果等,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改进对“两会”的宣传报道方式,努力营造让全社会了解、关心和支持民主政治建设的良好氛围。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

上一篇:经典通俗的儿童谜语下一篇:《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