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和谐型

2024-09-10

民主和谐型(共9篇)

民主和谐型 篇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我们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对党的建设提出的一个明确要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推进和实现党内和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政治保证。

党内和谐是党的先进性的本质体现

党内和谐,是党内关系融洽、党内生活健康、党的建设和各方面工作运行有序的综合体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党内民主团结、集中统一、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党内和谐是党的先进性的本质特征。党内和谐作为党内整体状态的综合反映,是党的先进性各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党内和谐以党的民主集中制为基础,以充分的党内民主,严格的党内生活,党的团结统一以及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基本特征,反映了全党在指导思想和共同纲领目标基础上的思想统一、组织协调、作风优良和行动一致,是党的先进性在党内关系、党的生活和党的建设中具体而生动的体现。

实现党内和谐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应有之义。实现党内和谐的过程,就是不断处理和解决党内矛盾的过程,就是党内各种关系不断协调的过程,也就是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反之,如果形而上学地理解党内和谐,认为和谐就是追求一团和气,就是回避矛盾,就是放弃积极的思想斗争,这恰恰曲解了党内和谐的含义,背离了党的先进性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按照党的先进性要求不断解决党内的矛盾和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党内不和谐因素,在坚持党性原则基础上实现党内动态和谐的过程。不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不会有党内和谐;没有党内和谐,也就不可能真正坚持党的先进性。

党内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政治保证

实现党内和谐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客观上要求我们党必须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必须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充分发挥党的各级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是实现党内和谐,并以党内和谐带动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

实现党内和谐,是坚持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领导的客观要求。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政治保证。党内和谐是建立在共同目标一致基础上的政治、思想和组织和谐,是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坚强有力的客观标志。只有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促进和维护党内关系、党内生活的全面和谐,实现全党的思想统一和目标一致,在高度民主的基础上实现高度集中,才能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我们党真正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强领导核心;才能更好地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使各级党委切实担负起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的领导责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和谐社会。

实现党内和谐,是不断提高党领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内在需要。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在我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进程中,能否建设一个

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党的执政能力是党的自身建设水平在党的执政活动中的外化体现,而实现党内和谐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需要和动力之源,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党领导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与水平。只有实现党内和谐,才能促进政党关系、党群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更好地化解社会矛盾,整合社会利益,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才能实现党内生活健康有序,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科学民主决策和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才能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的整体水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更好地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和推动社会和谐的发展。

实现党内和谐,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体现党的先进性,发挥执政党对社会的表率作用的重要途径。党的先进性归根结底要体现在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实际作用上。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的先进性,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实现党内和谐,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有效发挥执政党的示范和表率作用。党内和谐是弘扬党的先进性、凝聚党心民心的一面旗帜。只有实现党内和谐,不断巩固和发展党内民主团结、集中统一、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才能向全社会更好地展现党的先进形象,增强党的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党的先进性的导向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行动。

加强党的建设,以党内和谐推动社会和谐

实现党内和谐涉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与党内生活的各个方面紧密联系,必须从党的建设整体上予以推进。同时,要正确把握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内在联系,把实现党内和谐作为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抓紧抓好。

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实现全党的思想统一和目标一致。党内和谐首先是建立在全党理想信念一致基础上的思想和谐。先进的思想理论是党的行动指南,是凝聚党心、赢得民心的旗帜,也是实现党内和谐的灵魂。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共同的理想信念统一党员意志,团结全党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与和谐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发展党内民主,增进党的团结统一。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实现党内和谐的决定性因素。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党的团结也是党的生命,是实现党内和谐的根本所在。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实现全党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团结一致。要把发展党内民主与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有机结合起来,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实践上,落实到党的全部执政活动中,以党内民主促进人民民主,以党的团结推动社会的安定团结。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巩固和发展党内和谐的组织基础。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也是实现党内和谐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要求,建立科学

高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有效发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领导作用。构建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必须抓住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这个重点环节,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要根据基层党组织的特点,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找准党的建设与服务中心工作的结合点,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源,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优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力度。腐败问题是破坏党内和谐的消极因素,对社会和谐稳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实现党内和谐,必须抓住党的作风建设这个关键环节,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实现党内和谐,推动社会和谐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按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针对腐败产生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健全执政党拒腐防变的思想教育长效机制、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体系,进一步形成全党齐心协力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局面,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民主和谐型 篇2

1. 创设情境

每篇文章都有一个情感基调。教师应善于抓住文章的情感基调, 巧设情境, 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文章的情感氛围中来, 以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比如在《背影》这一课中, 处处洋溢着父子间深沉的感情, 但学生难于体会, 原因在于他们平时对于亲情感知的麻木与迟钝。因此, 在教学中, 每当分析到父亲蹒跚地为“我”买橘子的背影时, 我常常深情地向学生讲述我的父母对我的关心, 通过老师的故事, 他们很快明白, 父母的爱像大海一样深沉, 表面上往往看不出来, 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我通过自己的故事, 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跳出课文的同时也是在解决课文, 创设了一种生活情境和情感情境,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又如我在讲授《散步》一课时, 将电视广告《给妈妈洗脚》的片段引入, 创设情境, 让学生走进亲情氛围, 引起阅读兴趣。在教学行将结束时, 又创设了畅谈亲情的情境,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 畅谈亲情。最后以一首《让爱住我家》的歌曲, 让学生陶醉在亲情之中。也就是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应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 照亮学生情感的空间, 充分挖掘语文课堂的情感魅力。

2. 合理运用评价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中, 评价方式各种各样, 但以鼓励评价为主。在充分民主平等的基础上,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语文学习, 乐于和学生、老师做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 让他们有条不紊地大胆尝试。在对评价结果的描述上采用鼓励性语言。如:“你真是独具慧眼, 一语中的!”“你真了不起, 你太棒了!”……对成绩较差或不敢发言的学生, 在保护他们自尊心的同时更应该通过鼓励, 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如说:“你们比老师当年胆子大多了, 现在你们已经很棒了, 倘若能……你们肯定能做得最棒、最酷!”……总之, 教师要以满腔热情, 以幽默诙谐的言辞、丰富的组织手段, 在课堂上挑起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创新奋进。

3. 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这是古人常说的一句话, 也是我们广大从教者都认可的—个道理。所以, 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及主导者, 教师应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 从方法上去指导学生的学习, 放手引导学生去尝试、去体验、去收获。比如组织小组讨论, 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他们想要了解的问题, 自己去探究问题的结果, 真正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 教师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 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充分体现语文课堂的民主化、和谐化。这样, 学生才有可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认知潜能, 乐于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敢于评价是非、勇于挑战权威, 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发展, 个性得到张扬。

4. 教师应定位好自己的角色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应是导演、舵手、记者、主持人。说教师是导演, 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 他只是在旁边进行引导和点拨。如我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 我只是将其编成四幕剧, 让学生演。说教师是舵手, 是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对问题产生质疑, 有不同意见时, 教师所起到的导引航向的作用, 教师掌握不好方向, 这堂课就会支离破碎, 乃至会坠入深渊。说教师是记者, 是指教师在与学生平等对话中, 所体现出的是记者采访观众的形式。教师还是主持人。一堂课的成败, 要靠教师这个主持人来组织, 组织的手段必须新颖、独特、幽默、诙谐, 符合学生实际。

民主和谐型 篇3

关键词:党内民主和谐社会民主和谐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1]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提出:“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2]

我们党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党自身必须是民主的、和谐的。党自身的性质、宗旨和地位决定了党内民主和谐是社会民主和谐的导向,党内的民主和谐对社会的民主和谐有着直接的示范作用。只有实现了党内民主和谐,才能促进社会民主和谐。为此,我们党需要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和党内和谐建设。

1.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实现以党内民主促进社会民主

早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就指出:“以党内民主来逐步推动人民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条切实可行、易于见效的途径。”[3]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再次指出:“发扬党内民主必然推进人民民主,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条重要途径。”[4]2001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5]在党的历史上,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了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把发展党内民主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6]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进一步表明,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途径。

“把民主这一国家治理的学说、理念、方式、制度引入政党领域,指民主性质的政党按照民主的原则和规章制度进行党自身的一切组织、活动,核心是尊重和实现党员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指出了要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党员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了发展党内民主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发展党内民主,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对于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的建设具有直接作用。”[7]可见, 党内民主制约和影响着全社会的民主,党内民主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民主建设。

从历史进程来看,共产党是为争取最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的实现而产生的。恩格斯就曾经指出:“无产阶级完全有权把‘民主’一词写在自己的旗帜上。”[8]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到现在一直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这一性质表明中国共产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也就直接关系着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民主化进程。因此,一方面,党内民主是我们党能够健康发展、正确决策的根本保证,直接决定着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是社会民主的基础和保障;另一方面,党内民主的状况必然会产生示范效应,促使全社会学习和效仿,推动人民民主建设的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30年来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为指导,保证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正确方向。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一定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党内民主理论为指导,保持清醒头脑,反对各种特权,反对自由化思潮、党内多派论、无政府主义、极端民主化等,保证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正确方向,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必须始终坚持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党的建设从来是和党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的,胡锦涛总书记说过:“党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群众的幸福线。”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来开展,制度设定的指导思想、内容和重要目标,都不能脱离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三是必须充分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以保障党员享有党章规定的各项民主权利,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不断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四是必须正确处理民主和集中的关系,有领导有秩序地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要正确对待发展民主过程中权力和利益的调整,消除不愿和不敢发展党内民主的顾虑,同时要防止在发展民主过程中出现无政府主义和混乱现象,防止由此而影响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落实,影响我国发展的大局。五是必须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制度体系,建立起严格、科学、可操作的程序性制度并建设与发展党内民主制度相配套的党内民主文化,使民主制度化、程序化、普遍化。

邓小平曾经指出:“在我们党内和国家内必须造成毛泽东提出的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这种局面首先要从党内造成。”[9]邓小平进而指出:“我们的国家也要造成这样一种局面。但是,如果党内不造成,国家也造不成。我们党一定要造成这样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我们党内一定要有充分的民主。”[10]可见,有了党自身的民主,才能用民主的方式来加强和改善对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才能推进国家民主制度建设,才能真正有力地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首先,改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党的领导的本质是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11]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具有全局性作用。其次,建立健全党内各项民主制度。制度建设自身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全局性和长期性。再次,建立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必然导致对民主的践踏。当前,要进一步疏通民主监督的渠道,加强法律监督、党内监督、群众监督、民主党派的监督以及舆论监督。最后,实施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治国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依法治国必然要求依法执政。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程序、内容和手段来行使执政权力。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贯彻党的主张,体现人民的意愿,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化、规范化、法律化。

2.加强党内和谐建设,实现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党内和谐建设涉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与执政党各主体要素紧密联系。因此,要实现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必须从党的建设整体上予以推进。同时,要正确把握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内在联系,把实现党内和谐作为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抓紧抓好。

2.1加强思想和谐建设,为社会和谐夯实牢固的思想基础

党内和谐首先是建立在全党理想信念一致基础上的思想和谐。思想和谐是党内和谐的灵魂,这是由党的本质属性决定的。加强思想和谐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切实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共产党员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既是党内和谐的基本要求,也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推动力。开展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理论的灌输固然重要,但加强理论的创新更为重要。当前,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时期。面对发展了的实践和变化了的形势,僵化的思想和落后的理论是没有说服力和吸引力的,必须不断与时俱进,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使党的思想理论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要求,真正能够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使广大党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统一思想、坚定信念,同时,也可以教育人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着力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实现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认识上的和谐一致。

2.2加强组织和谐建设,为社会和谐提供强有力的政治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具有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的有机整体,它之所以坚强有力,“是因为它根据马克思主义原则形成的思想统一是用组织的物质统一来巩固的”。[12]加强组织和谐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也是实现党内和谐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要求,建立科学高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有效发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领导作用。构建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必须抓住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这个重点环节,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要根据基层党组织的特点,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找准党的建设与服务中心工作的结合点,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源,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优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

2.3 加强制度和谐建设,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促进有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各项制度建设

无论是对党内和谐还是社会和谐来说,制度都是决定性因素。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领导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如果不首先在党内建立健全各项法规制度,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权,那么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各项制度就无法得到切实保障。制度一旦制定,个人、政治家和政府的行为都必须受这些规则的约束,制度界定了个人和政府活动的空间,是一种政治环境。按制度办事,遵守制度也是社会和谐的标志。加强制度和谐就是要通过制度的构建,规范党内、党政、党群和党际的和谐关系。因此,通过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关键是要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党章是规范和制约全党行为的总章程,是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也是党内和谐的根本制度保障。党内其它各项法规制度是党章条文的具体化和必要补充,它们的制定和完善必须以党章为总依据,要有利于党章最高权威性和最大约束力的发挥,而决不能与党章相矛盾和冲突。同时,要加大对违反党内法规制度的查处力度,做到令行禁止、违者必究,努力实现以法规制度促进党内和谐。

2.4加强风气和谐建设,以良好的党风带动政风民风

腐败问题是破坏党内和谐的消极因素,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正如邓小平所说:“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13]实现党内和谐,必须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力度。腐败问题是破坏党内和谐的消极因素,对社会和谐稳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实现党内和谐,必须抓住党的作风建设这个关键环节,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实现党内和谐,推动社会和谐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按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针对腐败产生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健全执政党拒腐防变的思想教育长效机制、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体系,进一步形成全党齐心协力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局面,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总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14]要做到社会的民主与和谐,就必须发挥党的模范和领导作用。

参考资料: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9.

[2]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EB/OL]. http://china.caixin.com/2012—11—08/100458021_all.html.

[3]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20/content_697061.htm.

[4]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gb2.chinabroadcast.cn/773/2002—8—30/65@85777_2.htm.

[5]江泽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02—11—9.

[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

[7]奚洁人. 科学发展观百科辞典[EB/OL]. http://cpc.people.com.cn/ GB/134999/135000/8110592.html.2008—09—26.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664页.

[9]邓小平文选(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306页.

[10]邓小平文选(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306—307页.

[11]李铁映.论民主[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250页.

[12]列宁.列宁选集[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526页.

[13]邓小平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154页.

民主和谐本源作文 篇4

“民主”这个词诞生得比较晚,是近代才出现的。而“和谐”却拥有着千年的历史,古代的大同社会就是那时的和谐。

一谈起民主与和谐,大家都会立刻联系到国家、社会。没错,国家倡导民主,社会向往和谐,民主与和谐是一个集体的原则与精神。可另一方面,他们也是一种作为个体的人待人处事的境界。

民主源自宽容。假使一个人对别人的指责无法释怀,那他一定容不得别人善意的谏言。而只有“海纳百川”的人才懂得民主,懂得尊重别人的思想,从而“有容乃大”。

大家不会忘了那句千古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它出自唐太宗之口。魏征胆识谋略令人敬佩,他敢于在皇帝处理政务出现纰漏是挺身而出,直言而谏。但唐太宗的虚心纳谏也令世人传颂。身为一国之君,他以宽容之心对待属下的冲撞之词,奠定了那辉煌盛唐的根基。

和谐源自理解。倘若一个人对鸡毛蒜皮的得失锱铢必较,那他一定耐不住别人对自己的一点亏欠。可只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人才懂得和谐,懂得理解别人的行为,做到“退一步海阔天空”。

安徽桐城有一个“六尺巷”。据《桐城县志》记载,清代大学士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谁也不肯相让一丝一毫。由于牵涉到宰相大人,官府和旁人都不愿沾惹是非,纠纷越闹越大,张家人只好把这件事告诉张英。而张英却以理解之心退了一步,回了那一封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事情终以两方互让而圆满结束。

民主与和谐,前者是对他人思想的尊重,后者是对他人行为的谅解。

当我们面对他人的`建议,应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不仅是幼时我们就学习的准则,更是我们未来道路上体会民主的基础。

当我们同他人相交共处,应将心比心,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为他人着想。这不只是挂在口边千万遍的规范,更是我们人生旅途中营造和谐的良方。

民主和谐面面观作文 篇5

从古至今,民主与和谐不只是国家大事,而且是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他直接反映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状态。有人说,让持有相反观点的人也能够从平和宁静的心态与自已相处,就是民主;让持看上去完全没有道理的声音也在自己身边存在,就是和谐。上述的这种观点你同意吗?

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于世界之中,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就上面的问题而言,他们的看法太过于片面,民主与和谐应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不能以某个时代或某些人的观点来判断,把抽象的内容具体的物质化。人都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事物都有两面性。我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主张发展一个民主和谐的社会,为每个人的安全和利益保驾护航,只有不断地进步和发展民主和谐,才能提高我国的国际知名度,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古往今来,人们都渴望着与自然和谐共处,陶渊明纵情于山水之间,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逸诗句;失意的王勃也无法拒绝美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豁达飘逸的林清玄在台湾日月潭饱览着美景;有着流浪气质的三毛在撒哈拉大沙漠寻找着情感的寄托……人与自然有着天生的联系,谁都无法抗拒那或宏伟壮丽或清灵俊秀的美景,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让我们的心情放飞在另一片天空。

民主是山间叮咚的泉水,滋润着我们的心灵;民主是清晨第一缕阳光,冲破了黑暗和阴霾;民主是一阵轻柔的海风,拂去萦绕在心头的烦扰和纷扰。有人渴望橄榄枝永久的摇曳在枝头,有人相信爱是人类力量的来源,有人崇尚科技引领着人类的进步……然而民主才是基础,他是摩天大楼最坚固的基石。

大自然是最无私的,也具有广阔的.胸怀。当你失意受伤时,到自然中走一走吧,你会找到心灵的寄托。但人们总是不断地破坏自然环境,过度的放牧只是为了眼前的利益;过度灌溉水源导致水资源锐减;过度开垦林地来种植农作物,使我国出现大片的弃耕地和荒漠。这些做法不仅影响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还严重威胁到某些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难道我们还没有认识到我们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吗?如果人类继续破坏自然环境就是在自取灭亡。

心中的民主与和谐高一作文 篇6

基辛格曾言:“历史的大悲剧不是发生在正确与错误相对抗时,而是发生在两个正确相对抗时。”的确,和谐的存在对于维持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百姓的生活富足平安,是有着难以言说的意义的,民主亦然。

当日出而起,日落而息的我们翻看枯燥乏味的政治课本,口中反复重复着“人民民主专政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类的句语时,是否会想到这看似渺远的民主和谐,其实真真切切地存在着,以寂静的.姿态诠释着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发展,同时与我们,这渺小如一叶扁舟的个体,也休戚相关。

当巴黎的骚乱让巴黎的浪漫文明跌落成一片狼籍时,我仍相信地球不是地狱,构建和谐美好的世界,是人们的期盼和追求。和谐世界需要爱心,爱是人类最朴素最珍贵的情感,是和谐社会必须具备的润滑剂。因为爱心,流浪的人们才能重返家园;因为爱心,疲惫的灵魂才能活力如初。

反观如今的社会,灯红酒绿,繁弦急管,城市建筑兀自在流光溢彩中勾勒绚丽。当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安然林立;当一片片森林消失殆尽,无人落足。你是否察觉,曾经柔软的心灵,不知何时被蛹层层包裹,流年暗度,何时,我们的心竟也逐渐生出了茧。对待身边一双双渴望的眼睛,熟视无睹;对待公车上不和谐的景象,冷眼旁观。这真的是我们来时的初衷吗?圣人曾说“勿以善小而不为。”是啊,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每一个都献出点滴爱心汇成一股暖流,才能让社会更加温暖,我们也会更加靠近和谐社会的理想。德行善举是唯一不败的投资,但我们不是为了投资。因为我们每一个善举,都会闪烁着爱的光芒,充满着人间的真情。只有怀揣着爱人的心意,和谐的落成才指日可待。

民主与和谐仿若并蒂,相互依存。心中理解的民主,是不同事物能够彼此理解,其实,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是如此。让持有相反观点的人也能够以平和宁静的心态与自己相处,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民主?千年之前,春秋战国的战乱年代里却上演了空前而惊世的文化盛宴,诸子百家的争鸣之声穿透史册、书卷,穿越时空仍然在耳畔掷地有声;千年之后,蔡元培先生的“不以自己思想来束缚他人,亦不以他人之思想来束缚自己”这一名言震醒了求索中的多少中国人,而“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又延续至今,令人感佩。也唯有民主,才能开拓国人的心智,让这个多元的社会大放光彩。

民主和谐型 篇7

一、求突破, 以民主为主导, 推进“三自”教育管理

(一) 推进“三自”是解决校园矛盾的客观需要。

1. 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学校是一个人群角色较为单一的环境, 主要为教师、学生、管理人员。但是, 由于各种角色人群基数大, 因此, 不同角色之间, 甚至同一角色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如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 学生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而这些矛盾不是我们通过强制的行政手段就可以解决的。这就需要我们拓宽思路来谋求矛盾的解决。

2. 校园中人与体制之间的矛盾

除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之外, 由于角色的定位不同, 学生对管理机构与管理制度之间必然会存在一些抵触情绪。如学生的日常管理尺度, 学生受到处罚的处理, 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办理的相关业务等方面, 学生与体制之间容易出现意见与看法的不一致, 往往就会导致一些校园不良事件的爆发, 这是与建设和谐校园相悖的。因此, 我们要寻求突破, 以创新思维来解决问题。

(二) 推进“三自”教育管理是学校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1. 和谐校园是高校发展的要求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 和谐校园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也是高校发展的要求。

2. 民主化的“三自”教育管理是和谐校园的客观需要

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 我校南京理工大学提出了“以人为本, 厚德博学”的办学理念, 这就要求我们在办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 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可以促进学生的自身身心和谐, 进而促进学校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 最终能有效地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推动学校的发展。

(三) 推进“三自”教育管理是学生的成才的要求。

1. 全面发展是学生成才的要求

高校为社会培养的高级人才, 应该是素质全面发展和提高的人才。这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 过硬的技能本领, 还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涵养, 健康的心理素质, 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而这些能力与素质并不仅仅在课堂上和老师的教学中就能实现, 还必须通过他们在与人交往和实践中来完成, 而“三自”正是这一实践的重要途径。

2.“三自”教育管理带给学校的改变与突破

“三自”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是突出大学生的主体性在教育、管理、服务中的发挥。如今的大学生思维越来越活跃, 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强, 敢于挑战传统的管理模式, 这不是一种叛逆, 而是呼唤着一种新的管理模式的建立。“三自”教育管理正是适应这种要求的新型的学生管理工作方式, 它提倡让学生参与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过程中, 从而实现学生成才的目的, 适应高校管理机制完善的改变与突破。

这就要求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 转变观念, 以民主为主导, 以“三自”教育管理过程为抓手, 确立学生工作干部与学生的双主体作用, 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 创新学生管理模式, 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二、求创新, 以学生为主体, 多方开拓工作方式

(一) 培养学生民主意识, 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精神。

1. 加强学生民主政治学习

拥有一个良好的民主意识是推行民主管理的重要前提。因此, 我们通过定期的政治学习和民主讨论会加强学生的民主意识培养。抓住不同时期国内国际的时事政治, 如国内“两会”的召开, 美国大选中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 国内关于“三权分立”和“两院制”的讨论。并且通过辩论赛, 邀请名家作论坛讲座的模式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这为推进“三自”教育提供了沃土和继续发展的条件。

2. 构建学生民主管理机制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 我们构建的实际管理办法是增强学生民主意识的重要方式。我们成立了学生自律委员会、值周班长制度和楼道小组制度, 完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 选出贴近同学的学生代表, 对同学日常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做出监督和处罚, 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

(二) 完善学生自治组织, 搭建“三自”教育管理平台。

1. 发挥传统学生组织作用

传统学生组织包括团委、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等相关组织, 他们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而必须赋予他们更多的权利和义务, 以引导传统的学生组织发挥好自身作用。我们加强对学生会等相关组织的服务意识培养, 充分履行学生会的职责, 加大他们的服务技能培训, 使他们成为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的服务者。

2. 支持成立新型学生组织

面对当前“90后”大学生的张扬个性和细化的需求, 我们成立了许多新型的学生组织, 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完成一定的工作, 实现良好的想法。比如我校机械工程学院2008级提出的NRLO (Needs—Realize Learning Organization) 需求实现型学习组织就是其中的一个。该组织由学生构成, 组织规模动态变化, 可以根据任务和形势的变化调整, 以“学习”为核心, 通过对所有学生和年级工作的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复审、需求实施、需求培养等方式来协助年级办公室处理相关事务, 完成既定工作。这些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都非常踊跃和主动地参与到了与自身相关的管理和服务过程中。此外, 还有诸如自律会和自管会等相关组织也是协助学生工作的重要组织。

3. 加强学生党支部的建设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佼佼者, 不仅表现在学习、工作上, 还应该表现在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上。学生党支部是大学生党员的重要组织。因此, 高校应通过对组织建设的有效引导, 让党员同志率先垂范, 在自我服务上走在其他学生的前面, 带动大家共同进步。

(三) 畅通学生沟通渠道, 建立反馈机制推进民主。

1. 推进宿舍“民意代表”制度的建立

“民意代表”是每个宿舍推荐出来的责任心强, 敢于表达学生真实想法的学生代表。他们定期召开会议, 收集、整合学生的各项意见和建议, 并反馈给相应的学生组织。除此之外, 他们还将处理的各项结果及时有效地反馈给各位同学。

2. 推动成立学生民意实施监督机构

收集上来的学生各类意见和需求需要由专门的部门负责实施并有监督机制, 学生通过在这个机构中实现自己对自己年级的民主管理。一般来说, 这个机构可以挂靠在团委和相关组织下面, 这样可以取到促进传统组织服务于民的效果。

3. 加大网络沟通监督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网络有着个体性和隐蔽性强的特点, 随着技术的进步, 网络的普及, 如今大学生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这个工具来表达自己的意见。高校必须主动与网络“版主”“群主”等角色联系, 加大对网络沟通和监督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这样可以使学生的一些意见和怨气通过网络的形式有效地表达出来。

通过培养意识、建立平台、完善机制, 我们创造性地在民主氛围中将“三自”的教育管理目标落到了实处, 让大学生在日常教学、宿舍生活、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都养成了“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 自我服务”的意识, 为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才奠定了基础。

三、求实效, 以成才为目标, 构建和谐民主校园

(一) 学校民主氛围增强, 成绩斐然。

在学生自治机构的监督与互动下, 高校的各级机关部门提高了服务意识, 充分履行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将学生摆在第一位。

在“三自”的氛围之中, 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明显增强, 以往存在的校园不文明现象大幅度减少, 学生的精神面貌令人振奋。

(二) 学生成才目标明确, 效果显著。

1. 学生服务意识增强

不论是在宿舍生活上还是在课外实践中, 学生的服务意识却显著增强。在宿舍里, 他们都能够有很好的主人翁意识, 集体意识与自我服务在相互促进中获得了锻炼与提高;在每年各类社会服务活动和定期的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学生表现出了非常积极的意识, 他们迫切地将自身的所学专业理论知识, 以社会实践的形式服务于社会, 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2. 学生民主意识增强

在学校和学院的建设和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工作中, 学生发出的声音愈来愈强。在我校改建学校新体育馆, 校园规划, 学院奖学金评定, 学生处罚衡量等相关工作上, 学生代表都充分履行好自身职责, 收集同学的意见和建议, 做好上传下达, 为学校的建设和学生利益的保障做出了积极作用。

3. 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在学生充分参与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过程之下, 学生的管理能力、口才能力、交际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而且改变了传统的学生培养工作中只提高学生干部这个“点”的素质, 把对学生素质的锻炼和培养全面推向所有学生, 让学生都能平等享受提高的机会。

(三)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打开新局面。

在师生关系进一步融洽的基础之上, 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也有了新的突破。学生政治工作干部在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上能够更容易抓住工作的落脚点, 有效地推行各种管理政策, 并能得到学生积极主动的响应。把各种问题通过学生“三自”管理机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 并为广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

营造民主气氛 构建和谐课堂 篇8

一、打造和谐课堂之一——自由、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1.和谐课堂来源于和谐文化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只有自由、安全、和谐的课堂文化才能萌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孵化”有效的课堂生成,成为课堂生成的“滋养液”。这种课堂文化,表现为师生间以诚相见、情感交融,在课堂上听不到呵斥声,看不到苦恼和僵持的局面。课堂上师生之间平等、理解、互相尊重的融洽关系,能使学生体验到民主、尊重、信任、亲情与关爱,同时得到激励、鼓舞、感化和指导。

2.和谐氛围的创设:为学生的心灵营造快乐的家园

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应该是和谐的,而和谐的心灵对话,必须以心灵的安全感和快乐感作为保障,以此营造起快乐的家园。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对话的情感支柱。只有教师与学生享有了同样的话语权,才能使每个学生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只有在丰富的课程资源中,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文化中,孩子们才会无拘无束地舒展想象、充满自信、释放本真、放飞自我,才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带着知识走向生活,从狭小的课堂走向开放的社会。

和谐课堂的美,来自于自由、民主、轻松、和谐、相互尊重的课堂教学气氛,而教师精心的设问、学生精彩的发言则是这种美的源泉。学生已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充满自信、主动探索与交流的课堂小主人。

3.建立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所有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教学就是要实施有差异的教育,达到有差异的个体发展。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真心实意地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形形色色的舞台,创设师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的良好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愉快地学习。

好的课堂应当是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宽松和谐的情境并不完全依靠故事、游戏等形式来创设。教师一句形象生动而富于智慧的话语、一个含蓄的微笑、一个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问题、一个激起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探索活动,都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形成技能,也能获得情感上的丰富体验。

二、打造和谐课堂之二——学会赏识、适时评价

师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促进课堂生成的重要因素;赏识性评价是维系师生、生生有效对话的“纽带”,是促使课堂生成的“助推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评价时相互赏识、相互激励,能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给学生以自信与互信、轻松与自由、个性张扬与思维放飞的“土壤”。在这种情境下,学生产生和释放的“能量”将是超常和无法预测的,精彩的课堂生成资源也就可能随时生成。

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我们教师在改变学生学习评价时,应该真正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营造支持学生学习的积极的心理氛围,让他们在学习知识时,提高对学习的情感和体验。这样,教师创设的教学情景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富有个性,课堂才真正成为学生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地方。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穷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教师要善于分享学生自我表现的情感与想法,积极肯定学生的进步,让学生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为持续发展注入鲜活的动力。新课程评价也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以过程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打造和谐课堂之三——教师的价值在于学会爱学生

教师的根本价值——培养、发展、完善人的价值,是通过教师自身价值来实现的。教师自身的价值是指那些蕴藏在教师个体和群体身上,对学生成长不可缺少,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有人说教师像红烛、像人梯,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正是凭着自身的价值“燃烧”来照亮别人,托起明天的太阳,实现教师劳动的根本价值的。

教师是受国家和人民的委托“闻道在先,术有专攻”,专门从事受教育者个体培养、发展与完善工作的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于学生来说,教师自身的价值主要表现为:知识价值、能力价值、方法价值、人格价值。

民主和谐型 篇9

——民主法治示范村典型发言材料

芦溪县银河镇邓家田村(2010年6月10日)

各位领导:

邓家田村地处芦溪县银河镇以北,是一个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生态环境良好,人文底蕴丰厚的丘陵山村。全村总面积9.8平方公里,山林面积6200亩,森林覆盖率达95%,有农户685户,人口2780人,下辖24个自然村小组,6个党小组,有中共党员70名,预备党员4名,有资源型企业4家,有农产业种养合作社组织6个。村内有交通干线2条,村组水泥公路全面贯通,“沪瑞”高速公路穿村而过。

近几年来,村支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讲和谐、保稳定、求发展”为工作思路,以“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为工作目标,全力打基础,认真抓落实,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村民的法律意识和参与“四民主”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村干部依法治村水平进一步提高,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此作一简要发言。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村支两委班子充分认识到民主法治建设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工作。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委会主任任副组长的邓家田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24个活动小组,并制定了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实施方案。二是层层签订责任书。村委会与24个村民小组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禁毒责任书》,各组又与农户签订责任书,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村委会还对辖区内的刑释解教人员指定了帮教责任人,签订了帮教协议。三是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村治保调委会的职责》、《村规民约》、《村务、财务公开制度》等36个制度,做到制度上墙,有章可循,管理规范。

二、深入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法制环境

近几年来,村支两委以“平安村镇”创建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依法治村、以德治村、村民自治工作,使普法工作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使村内治安热点问题得到及时整治,违法青少年得到有效帮教。我村“两劳”释放青年甘家福在村支两委的教育帮助下,建成了年出栏达600头的养猪场,年产值逾40万元,并带动了众多农户从事养殖业,成了全村有名的“浪子回头金不换”。为了防止“法轮功”、“门徒会”等邪教组织的破坏活动,村内加强了对邪教本质危害和外在表现的宣传教育,使村民能分清正常宗教信仰与邪教的区别,自觉抵制邪教的侵蚀,教育广大群众不听、不信、不言、不传。村委会还通过“送法下乡”、“法律进村入户”、法治文艺、召开群众会等方式进行宣传,切实增强村民法治观念,提高村民民主意识,营造了良好的学法用法守法氛围。

三、坚持民主公开,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在村支两委换届选举期间,全村党员干部利用发放选民证的机会,广泛向村民宣讲民主法治的重要性,努力提高农村干部群众参与监督意识。一是抓好民主选举环节,加强组织建设。通过民主选举优化了村支两委干部结构,加强了基层村民自治组织建设;二是抓好民主决策环节,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村民委员会进行决策时,充分发扬民主,对涉及到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一律由村委班子会研究,再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三是抓好民主管理环节,依法规范村民自治。村内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制定并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建立了有关生产、财务、治安、计生、党员干部目标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村级民主管理的水平,特别是党员目标岗位责任制的创建得到了各级的肯定;四是抓好民主监督环节,实行村务、财务两公开,实行村民自治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逐步规范,每季度向村民公布一次村内财务及村务,做到给农民群众一个明白,还基层干部一个清白,推动了农村基层廉政建设,密切了干群关系,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机制不断优化。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调动了村民民主参与的积极性,为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健全调解网络,积极化解矛盾纠纷

为使村级社会治安得到综合治理,我村建立了三级治保调解网络。村委会设立了村民调解委员会,各村民小组也相应成立了人民调解小组,选配了德望高、有威信的老党员为调解员,同时根据村民居住情况,每组选出了一名纠纷信息员。二级调解网络健全后,工作职责明确,并能积极开展工

作,热心为群众排忧解难,全力化解各类纠纷。一是出现的各类纠纷得到及时调处,调处成功率达95%以上,没有因纠纷调解不善而导致刑事案件和非正常死亡。在昌金高速公路的施工过程中,我们全面调处该工程施工时产生的矛盾纠纷达200起,制止了3起伤亡事故的发生,共追回村民土地、材料、工资等累计金额达164万元。二是能及时发现、整治各种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全因素,整治不了的治安“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开展整治,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处置在萌芽状态。三是结合辖区实际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按照抓早、抓小、抓苗头的原则,做到提前预防、及时处置。2009年我村引进了一家鞋面制作厂,该厂落户于王永茂家中。由于进他家的道路不够宽,需通过其邻居自修道路方可进入,本身两家不和,工作很难开展。经过调解委员会和调解小组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矛盾双方最终消除对立心理,握手言和,鞋厂成功引进并解决了当地50多人就业问题。

上一篇:《ɑoouiu》说课稿下一篇:我国自主创新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