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文化促和谐(精选12篇)
和谐文化促和谐 篇1
江苏秀强玻璃工艺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创建“家”文化, 促进了企业和谐发展。
2009年3月以来, 公司开展了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活动, 帮助员工树立孝敬长辈、夫妻恩爱、关心子女、多做善事等思想观念, 有效提升了员工的道德水平。公司每年举行一次企业文化节, 三次文化节共评选表彰了20名“好媳妇”和10名“好孝子”。每年“母亲节”, 公司都邀请员工父母到企业参观, 公司领导与他们促膝交谈。为了带动员工孝敬父母, 董事长卢秀强还当场给自己的母亲洗脚。在每年9月举行的传统文化培训班上, 公司重点宣讲员工中涌现出的孝敬长辈、勤奋敬业、遵纪守法的典型事迹。家电一分厂一名女工曾与婆婆三年不说话, 通过培训学习之后, 她主动把婆婆带到培训班上, 当着200名员工的面, 给婆婆献上鲜花, 深深鞠躬, 亲切地叫了一声“妈妈”, 二人相互拥抱、流泪满面, 在场员工的掌声经久不息。在树立家庭美德的基础上, 公司又把教育培训扩展到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上, 公司上下形成了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和谐共进的良好氛围。
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激发了员工现场改善的积极性。为了把这种积极性引导好、发挥好, 公司成立了现场改善评审委员会, 负责改善工作方案的设计、评估、奖励及推广工作。公司每季度举行一次改善工作颁奖大会, 年底根据当年个人获得改善奖励的累计金额再次予以奖励, 凡累计金额达到3000元以上者, 将分别享受一次国内、港澳、东南亚、欧洲旅游, 或享受等值带薪休假, 或公司提供免费深造学习的机会。目前, 已有60名员工获得现场改善奖金, 总额达15万元, 其中五名员工获得欧洲、东南亚旅游奖励, 十多名员工获得港澳、国内旅游奖励。员工成功提案改善率达到了75%以上, 直接创造效益达300万元。
和谐文化促和谐 篇2
丰富企业文化 共促和谐发展
2015年十月份,在总经办的统一协调和组织下,城环公司开展了“建国六十六周年诗歌朗诵比赛”和“2015年摄影比赛”两项活动,各部门和各分子公司都积极准备和参与,确保了活动的顺利开展。经过一系列激烈的角逐和评委们认真的评选,最终由信息公司田瑶获得诗歌朗诵比赛一等奖,信息公司赵克军获得摄影比赛一等奖。
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员工的精神需求,同时也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更促进了广大员工热爱企业、关心企业、爱岗敬业,干劲十足的进入工作状态 , 从而为企业打造一支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和谐团队。
培育“家”文化 和谐促发展 篇3
一、提升职工素质,完善激励机制
从长远利益的角度,该行注重用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挖掘“家”文化的源动力,积极引导职工对共同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感,并将这一观念转化为行为动力和精神追求。通过思想认识引导和信念教育,让职工了解业务拓展之所依,职工利益之所系。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该行做到了“量体裁衣”,将职工放到其最适合的岗位,用其长,避其短,为职工搭建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同时要实施人才成长计划,为职工个人发展创造条件,使其能适应企业发展形势。建立了中长期的培训规划,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岗位培训,并于每次培训结束时进行考试,及时公布考试成绩。建立鼓励自学成才的激励机制,对职工在职学历升级,平时学习给予扶持,取得毕业证后给予一次性奖励。
为了促进柜员岗位练兵,实行柜员等级管理,该行开展了柜员等级评定工作。所有柜员参加了等级考核,等级柜员的考核采取百分制,其考核项目为ABIS业务技能测试、业务基本知识考试及点钞。该行召开了行务会,对柜员进行了等级评定,并将按级对全部柜员,实行差异化管理。
二、创新劳动竞赛,增添内在动力
“家”文化是农行发展的基础要求,将为农行的有效发展增添内在动力。为进一步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形成鼓励先进、弘扬正气、鞭策后进的良好氛围,该行在全行范围内开展了2010年度先进单位、以及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该行按照职代会通过的劳动竞赛方案,对先进单位的评比,采取百分制,按存款工作、贷款工作、中间业务、内控四个项目,由相关部门进行打分,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的评比,则由各部室、各网点认真评选后,推荐到该行,由该行行务会进行研究决定,并在职代会上进行了表彰。
由于基金业务市场一度低迷,为了加快基金业务的快速发展,该行及时转变理念,贴近市场,组织开展了基金营销竞赛活动,在全行形成了轰轰烈烈的营销竞赛热潮。为确保基金营销活动质量,该行高度重视,全面部署,成立了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了营销启动大会,通过算账方式,让员工充分认识到基金营销的重要性,号召员工积极地投入到营销竞赛活动中去。为了奖勤罚懒,该行制订了营销考核方案,加强业绩考核,每日公布营销业绩。此次活动成功营销了各类基金产品金额1570万元,由此增加了中间业务收入。活动结束后,该行对营销业绩排前3名的员工,授予了“基金营销竞赛标兵”称号,并分别给予物质奖励,以激发广大员工建功立业的热情。
三、添置设施设备,开展文体活动
“家”文化营造需要设施和设备。在上级行的支持下,该行整修了篮球场,购置了新的篮球架和健身器材,新建了网球场。今年以来,开展了职工喜闻乐见、小型多样的文体活动比赛。为了锻炼职工的体魄,增添职工的凝聚力,构建和谐农行,该行举行了为期二天的迎“五一”健身活动比赛,除男女混合拔河比赛外,还同时举行乒乓球、跳绳、象棋、扑克四个项目的比赛。对获得团体名次和个人名次的参赛职工,该行进行了奖励。为庆祝农行成立60周年,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成功举办了一次“我和农行在一起”的演讲比赛。该行领导出席了本次比赛,担当了评委,并为获奖选手颁发了奖品。活动结束后,有些职工兴奋地说,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职工的文化素养和生活情趣,而且让职工感受到“大家庭”欢乐祥和的氛围,以后得多组织些。
四、关心职工利益,把握思想动态
这是“家”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一些职工的人生观、价值观、工作动机比较实际,在情感上,他们更需要企业的理解、尊重和关爱,需要有职业尊严感、工作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因此,要使职工在农行能处处感受到“家”的温馨,必须加强企业与职工之间的需求沟通,弄清职工的需求意向、尊重职工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并为其积极创造便利条件。既要从物质层面增强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又要从精神层面激发职工对企业的归宿感,为职工营造拴心留人、成长进步的工作环境。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该行注重融入“家”文化理念,用“亲如一家人”的情感管理,让职工感受大家庭的温暖,继而发自内心地勤奋踏实工作,更有利于推动农行的改革与发展。并将“家”的理念体现在各项工作管理中,尤其要抓住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努力形成“追求共鸣,合力共振,齐心共建,最终共享”的“家”的氛围,把农行打造成职工的理想“家园”。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对话会等形式,该行开展了职工思想状况调研,和职工逐个谈心,听取职工的意见或建议,及时了解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帮助职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如为基层网点改建了小食堂。开展了困难帮扶活动,主动到困难职工家中走访,对职工生病进行上门慰问,让职工切实感受到“家”的温暖。
目前,该行业务性质与非业务性质的劳务派遣工,共达25人。劳务派遣工与正式职工之间的身份界限比较明显,随着改革的深入和业务的拓展,一些矛盾和问题将会不断显现。该行在构建“家”文化中,充分考虑到了各个利益群体的切身感受和承受能力,敢于正视现实,勇于面对问题,勤于解决矛盾,以积极的态度消除职工思想上的困惑,尊重他们的人格情操和劳动创造,积极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信和勇气。
和谐文化促和谐 篇4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建设和谐社会, 对高职院校而言, 就是要建设和谐共融、团结奋进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内容, 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促进高职院校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源泉, 由学生个体的人文素养而形成的校园人文精神, 是学校的精神之魂, 是校园文化中的精髓, 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精神推动力, 人文精神一旦形成, 就会不断地浸透到校园文化的各个层面, 并以其特有的导向、凝聚、激励等功能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校园的人文精神还可以促进教职工之间的和谐、学生之间的和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 从而有利于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激发师生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使整个校园处在教师乐教, 学生乐学的积极向上的和谐的氛围中, 促进和谐校园的文化建设。因此, 由价值观、理想追求、精神风貌、道德情感等构成的人文精神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核心, 也是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营造的高一层次的目标。
二、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和谐发展
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多种能力的人才, 是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人文素质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语言学等人文科学知识加上在这些人文知识的影响和熏陶下产生的各种能力和由此形成的做人的品格, 它对一个人的提高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与科学知识、职业技能等教育相对应的人文科学知识的教育。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增长人的人文科学知识, 并通过这些知识的转化再造人的人文精神, 使得学生得到丰富、健康、和谐、完美的发展。人文素质教育是近些年来各高职院校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对提高大学生个体和群体素质的重要性。
在职业院校, 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专业教育侧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而人文素质教育则侧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一个人如果只有高技能, 没有人文素质, 充其量是个人手, 而不是人才, 仅求得生存尚可, 但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高职院校既要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更要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同时, 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信息获取能力、转岗能力、心理适应能力、处理各种社会关系能力等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而这些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较为丰厚的人文素养可以使学生养成高品位的人格和优良的品质, 而高品位的人格和优良的品质又能使学生忠于职守, 积极进取, 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从而促使了学生多种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在学校, 他们能自觉遵守校纪校规, 尊重师长、热爱学习、关心他人, 积极向上, 是品学兼优的学习者;在未来的工作中, 能爱岗敬业、吃苦耐劳、乐于奉献、踏实肯干、开拓创新, 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职业人。在面临人生道路选择的时候, 他们不仅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优良的品性, 还有过硬技术应用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良好的创业、敬业、团队合作精神等多种能力, 这些能力都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和谐发展
1. 人文素质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之间的和谐发展
德育工作是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而人文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一样, 都是通过知识的传授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 正确地引导学生理解并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德育是在准则和规范中使人获得自觉的道德意识;人文素质教育在给学生传授人文科学知识的同时, 着重再造其人文精神, 即把本民族积累的精神财富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能洞察社会、完善心智、净化灵魂, 理解人生的目的和意义, 明确自己对社会、对他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从而使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气质、人格修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人文素质教育是在熏陶、感染中对人的精神的激励、净化、升华作用, 它对人的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 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和情操。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具有独特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因此, 人文素质教育和德育具有同样的作用, 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离不开人文素质教育。
2. 人文素质教育与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之间的和谐发展
和谐校园的文化建设离不开校园各项管理工作的和谐发展。很多职业院校在办学之初, 办学的思路非常简单, 市场需要什么人才, 学校就紧跟市场设置专业, 走的是“短、平、快”式的办学模式。在教学上只注重专业课和实训课的教学, 看淡甚至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认为开设人文学科会占去学生专业学习和技能培训的时间, 甚至片面地认为人文知识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没有什么用处, 有的学校将人文学科几乎是一砍而光, 只剩下了上级文件规定必开的思想政治课。这种办学模式直接导致了学生人文素质的不足和综合能力的低下。人文素养之于其他课程就好比基石之于大厦一样, 基石牢固了, 大厦才能稳固。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底蕴足了, 才能有更多的知识积淀, 也才能激起他们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兴趣。目前, 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文素质普遍的缺乏, 这是因为, 首先, 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收入层次和教育层次比较低的家庭, 特别是农民家庭子女或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他们从小就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 不仅学习成绩较差, 而且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远远低于家庭教育环境较好的学生。其次, 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初高中阶段, 学习成绩平平, 大部分是因为没能考上普通高等院校才来到职业学校学习的, 他们来学校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一门专业技能, 以便在社会上寻求一席生存之地。他们只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 对人文学科产生了极度轻视的心理, 这直接地导致了学生人文素质的低下。由人文素质缺失而造成的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不健康, 使得校园内迟到、旷课、打架、斗殴、偷窃等违法乱纪和道德失范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不仅给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而且在社会上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 加强人文素质的教育, 有利于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有序而和谐地发展。
3. 人文素质教育与学校招生和就业工作的和谐发展
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仅关系到校园的和谐, 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和谐。招生和就业工作的和谐发展, 同样是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文素质的欠缺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影响了他们道德品质的健康发展, 而且还影响到了他们的成功就业。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就业既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 还关系到校园的和谐稳定。各职业院校在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中发现:毕业生很难寻求到生产条件较好的高薪岗位的一个原因之一是受到了自身人文素质的局限, 即便是学校在毕业时为他们铺就了就业之路, 但由于自身人文素质的缺乏, 一旦遇到行业或企业不景气, 他们很难进行转岗和再就业, 只好去从事一些耗费劳动力时间较长的简单劳动或从事其他繁重的体力劳动。还有部分学生直接面临着一毕业就失业的危险。2007年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 面临企业被迫停产或倒闭的局面, 那些平时技能较强又有良好人文素养的学生, 很容易转换自身的角色, 能在社会上迅速转岗并在最短的时间里胜任新的工作岗位, 而那些实践能力较强但人文素养缺乏的学生, 即使能够再次就业, 但也很难适应新的工作岗位。从近些年用人单位对学校的反馈意见来看, 毕业生文化素质欠缺是用人单位对职业院校育人工作存在不足的普遍反映, 并向学校提出要加强对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要求。近几年来, 我院加强了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教育, 不仅重视课堂教学, 开设了大学语文、文学欣赏、礼貌礼仪、公共关系、论语、摄影绘画、儿童文学等课程, 还把人文素养教育延伸到课外, 充分利用校园的橱窗、板报、广播电视、校报院刊等宣传设施, 在校园的环境建设上也非常注重人文教育和文化品位, 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优良的育人环境。人文素质的提高, 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大大提高, 为他们成功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毕业生在社会上很受欢迎, 巴州不少优秀的企业与我院签订了教育订单, 甚至还出现了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现象。由于学生的就业前景良好, 又促进了学校的招生工作, 学校的生源逐年递增, 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
由此看来, 人文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双刃剑, 缺一不可。学生个体的人文素质丰厚了, 就能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人文精神, 从而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处在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之中, 并促进了和谐校园的文化建设。
摘要:人文素质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和人文学养, 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多种能力和学校各项工作的和谐发展, 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人文素质,多种能力,各项工作,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王荣.浅谈幼儿教师人文素质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27) .
和谐文化促和谐 篇5
营造良好氛围
在“廉洁文化进企业”活动中,集团公司董事长朱克荣、党委书记顾玉霞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党政工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集团工会牵头主抓,纪检、团委、女工委齐抓共管。
为了使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集团公司专门召开了建议征集会,邀请集团公司各党支部书记共同出谋划策。在此基础上,制定廉洁文化活动计划,力求使廉洁文化活动,既形式多样,又贴近实际。集团公司专门召开了廉洁文化进企业活动动员大会,明确廉政文化进企业工作的目标、任务。同时,集团公司还利用画廊、双山报、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宣传廉洁文化建设的意义、内容、要求,及时刊登公司内勤政廉洁干部先进事迹和有关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党章、促廉洁的心得体会文章,使全体员工深刻认识到开展廉洁文化建设与构建和谐企业的关系,努力营造浓烈氛围。
丰富建设内容
廉洁文化建设,必须具备一定的形式和运作的载体。双山集团通过以下几种形式,不断丰富廉洁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是开展廉洁谈心。集团公司围绕防腐促廉的基本目标,坚持关口前移,超前防范,开展了以灌输廉洁为主题的谈心活动。每年年底向中层以上干部的配偶和亲属发放“争当廉内助,树立好家风”倡议书;董事长与各董事,党委书记与各委员,董事会、党委会与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专门进行廉洁谈话,并签订倡廉承诺书,早打预防针,增强免疫力;对出现问题的干部进行警示谈话;对受到纪律处分的党员干部跟踪回访,做到把准脉搏,触动心弦,使其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二是编写廉洁手册。近年来,公司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制定、修改和完善了双山集团员工奖惩规定,制定出四章26条廉洁自律制度。公司将其汇编成册,从党员干部到职工人手一册,使全体员工行为有规范,办事有准则,知道什么可以为,什么不可为,违反了要受什么处分,在思想上设定了警戒线。
三是开辟廉洁专栏。公司在内部刊物《双山集团》报上开辟“清风苑”专栏,刊登党员干部廉洁报道,反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新举措、新经验和新典型。同时,双山报和职工画廊还开展了廉洁警言警句征集活动,让警言警句成为党员干部、职工的座右铭。
四是廉政文艺寓教于乐。集团公司在加强廉洁教育中,注重用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活动来体现廉政的思想内涵。集团工会、团委、女工委每逢重大节日都举办廉洁文化进企业文艺活动。集团工会每年还举办一次公司中高级管理人员廉洁家庭评比活动,举办“廉内助”先进事迹报告会,推动廉洁文化扎实开展。
提升现实效益
为使廉洁文化活动既有声势,又有成效,集团公司注重与企业工作实际相结合,收到了相互促进、相互得益的效果。
与强化企业管理相结合。近几年,双山集团进一步加大对招投标管理力度,主要对基建工程、煤炭、药品、机物料等方面的招投标工作实施严格的监督管理,使公司原料采购、设备采购、机物料采购渠道正、关系顺、质量好、价格低。从而堵塞了管理漏洞,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以文化促和谐 以内涵谋跨越 篇6
文化,是一个时至今日,国内外都没有一个统一定义的概念。作为学校文化,它既包括物质层面的内容,更倾向于精神层面的内容。那么,什么是学校文化管理呢?从学校管理科学发展的历史看,文化管理是继经验管理(凭借个人的经验与阅历)、科学管理(划分管理职能,科学、规范运作)之后学校管理方式的新发展。从内涵上看,文化管理作为现代学校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强调把学校管理的软要素(如学校价值、学校精神、学校传统和学校风气等)作为学校管理的中心环节,通过从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入手,培养学校的共同价值和师生的共同感情、形成学校自身的文化,从而达到激发师生的自觉行为和内在积极性的管理理念与方式。需要指出的是,我们选择并致力于学校文化管理方式的探索与创建,既是基于对这一管理方式内在价值的正确判断,更是鉴于我们特殊校情的必然选择。
特殊的校情需要文化管理
我们特殊的校情集中体现在学生、教师和领导三个层面:
1.关于学生层面。我们的学生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基本是来自于经济殷实、生活富足的高收入家庭。大家也知道,在当今的中国,出自这样家庭的孩子虽然不乏能读书、会读书、爱读书、读成书的孩子,但我们也毫不回避地承认,同样也存在着不想读书、不爱读书、不屑读书的孩子。尤其更值得关注的是,许多孩子在智商、天赋、阅历方面虽然自身有非常优秀而有利的条件,但个人的诸如性格、毅力、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却由于父母长辈长期的极端溺爱、或来自于“空巢”家庭、或来自于离异家庭疏于教育、无人教育等原因,表现出非常突出、非常严重的问题。比如,个人主义思想严重、享乐主义思想盛行、自由主义思想泛滥等等。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异常严峻地给我们的学校教育提出一个无法回避的严肃问题,那就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攀升,如何引导、教育“富家子弟”?我们认为,这是今后中国教育普遍面临的问题,只不过我们先期直面而已。
2.关于教师层面。我校是面向全国、独立招聘优秀教师。十多年来,由于我们在教师的招聘与使用上,一贯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的“四留人”政策,我们招聘了一大批来自于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并且基本建立起了一支敬业精神好、专业业务强、结构较为合理、态势较为稳定的骨干教师队伍。但在这样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我们同样也遇到了其他学校很少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集中的表现是,其一,我们的教师来自于全国各地,四面八方,基本上都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相对差异的思想、行为方式。这给我校的教师文化的构建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和困难;其二,我们的教师基本上都来自各地重点学校,他们大多已经习惯于所谓“优生”的教学,而对我校参差不齐、特别是很多非智力因素较差的学生能否接受?如何接受?尚有一个观察、磨合、适应的过程,这无疑为我校师生文化的构建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3.关于领导层面。最值得一提的是,我校办学以来一直依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专家资源,应当说,专家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理论的支撑,科学的教育方法与行为的指导,极大地提升了我校领导层面引领和驾驭学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学校文化在学校管理中具有
独到的价值和功能
1.导向功能。任何文化都是一种价值取向,它规定着学校和师生个体所追求的目标,具有导向功能。从学校来说,学校文化规定着学校追求的目标,卓越的学校文化规定着学校具有崇高追求和远大目标,引导学校健康发展;而拙劣的学校文化正好相反。对师生而言,良好的学校文化一方面引导师生的性格、心理以及行为;另一方面通过价值观来引导师生,开展一系列有益活动,使师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学校的价值观念,把学校师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引导到学校所确定的目标上来,同心协力,为实现学校目标而共同奋斗。
2.凝聚功能。学校文化是一种极强的心理凝聚力量,当一种文化得到认同后,就会形成一种黏合作用,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把学校师生凝聚起来。学校文化还通过种种微妙的方式来沟通师生的思想感情,融合师生的理想、信念、作风、情操,培养和激发师生的群体意识。在良好的学校文化影响下,师生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产生对工作的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心,增强对学校的集体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使全体师生凝聚成一个有机协调的整体。
3.激励功能。激励理论认为,最出色的激励手段是让被激励者觉得自己确实做得不错,能发挥出自身的特长和潜能。在一种人人受重视,个个被尊重的学校文化气氛下,师生的贡献能及时得到肯定、赞赏和奖励、处处感到满意,就会有极大的荣誉感和责任心,自觉地向更高的目标努力。
4.约束功能。我们知道,人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其行为举止只能接受这一种文化的指令,而不能脱离这种文化规范。如果有人强行与自己所在的文化群体背道而驰,那就会成为文化异类而被抛弃。学校文化就是以这种无形的、非正式的、非强制的各种规范和人际伦理关系准则,对每一个师生的思想和行为起到约束作用。
5.美化功能。学校文化力求把教师的生活与学习和工作统一起来,教师不仅把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来对待,而且尽可能发掘工作本身的意义,使之成为教职工所愿意、所喜欢从事的工作。学校文化不仅能把工作场所美化了,也能把工作本身美化了,这就是学校文化的美化功能。
6.协调功能。学校文化可以协调教师与教师间的关系,可以协调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可以协调学生与学生间的关系,可以协调干部与群众间的关系,可以协调人与环境间的关系,可以协调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等等。
学校文化的价值和功能的具体体现
既然学校文化管理自身独特的价值和功能非常适合于解决我校的特殊校情背景下的学校发展问题,随之带来了另一个更为现实而实际的问题,那就是面对无形的、抽象的、潜在的学校文化如何通过具体的管理去操作与实施。在这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理念为事实,下大工夫,着力解决、落实好以下五个层面的管理:
第一,学校价值管理。学校价值管理,也就是学校价值观的管理。什么是学校的价值观?
学校价值观就是为学校绝大多数师生员工所共有的,关于教育、教学和管理等客观对象的意义的总观点和总看法。需要指出的是,学校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和基石。在建立现代学校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强调管理方式的“升级换代”,强调由经验型、科学型管理向文化型管理转变,说到底其核心的工作就是一定要抓好学校的价值观管理。因为学校的价值观决定学校性格,学校性格决定学校命运。当然谈到价值观不仅不同的学校遵从的内容不同,而且在优劣方面也是有较大差异的。这也正是同样都有价值观的各类学校,然而发展状态与前景却出现迥异的根本缘由。
第二,学校人性管理。马克思主义非常重视人的重要作用,认为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可宝贵的决定性因素。人性管理作为现代管理方式中更高层次的管理,是基于科学的人性观基础上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具体说,也就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充分考虑不同环境下的人的基本要求、性格取向的管理方法。
我们的做法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要关注人。也就是把人的因素当作管理中的首要因素、本质因素、核心因素,把人回归到真正的人,实实在在、有血有肉、有情绪、有思想的生物有机体,而不是单纯的学习机器、劳动的工具。其次,要尊重人。作为管理者,就是要礼遇教师,尊重他们的人格,切勿颐指气使;要器重教师,推崇他们所做的事,善于鼓舞他们的士气;要培训教师,培养他们对技能的荣誉感;要相信教师,征求他们对改革的意见;团结教师,让他们打成一片,愉快合作等等。再次,要发展人。比如,创造条件,积极给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扬长避短,多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第三,学校激励管理。激励是指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热情和积极性。现代管理学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思想非常活跃、知识更加丰富,现代科学信息技术覆盖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全过程,管理不仅仅是控制,更重要的是激励与指导。管理工作只有从控制转到激励上来,才能开创学校新局面,带来更高的管理效率和效益。因此,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分析,建立良好的激励管理机制,对于调动人的工作潜力,努力实现学校目标必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那么,如何进行激励管理?或者说,进行激励管理的途径有哪些呢?十多年来,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1.目标激励。目标就是教师通过努力所要达到的满足需要的预期结果。我校十分重视不同年级、不同科目、不同工作的教师的工作目标与考核办法的明确、具体、适中的制定与落实。比如文化课教师的工作目标,音体美教师的工作目标,以及毕业班与非毕业班教师的工作目标,都有明显的不同与差异。
2.肯定激励。实践和调查证明,激励教师最好的办法是肯定和赞美。要当好一个校长,必须懂得鼓励教师取得成功的价值。作为管理者,向教师表达肯定和感谢之意,并且让他们感觉工作有意义的方式和途径很多,比如在学校刊物上介绍优秀教师;当教师圆满完成一项重要工作时,校长亲自进行表彰;设置一个大家都会关注的奖项;开会时,读学生的赞美信等。
3.参与激励。是让教师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的研究与讨论等,在这方面,我们非常重视教师通过“教工议事会”这一组织实现这个目标。
4.榜样激励。是在学校经常树立教师学习的典型的、鲜活的楷模与样板。
5.发展激励。是为教师的个人专业成长创造条件,提供支持。比如,我校经常性地邀请华东师大教授来校讲学,并且组织校内研究生学习班,就是典型的做法。事实证明,许多教师,尤其是年轻的优秀教师来我校应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奔着这一点来的。
第四,学校情感管理。情感管理就是管理者以真挚的情感,增强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思想沟通,满足教师的心理需求,形成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的一种管理方式。具体的含义有四个方面:其一,能理解人;其二,能尊重人;其三,能关心人;其四,能吸引人。我们强调情感管理,达到了以下三个目的:首先,是让教师喜欢,让教师喜欢学校、喜欢工作、喜欢学生、喜欢同事、喜欢领导;其次,是让教师感动,因人而感动,因事而感动,因情而感动,因物而感动。因为只有感动,才能激发,激发情感,激发动力。
第五,学校团队管理。团队是由一些有共同信念的教师为达到共同目标而组织起来的,各成员通过沟通与交流,保持目标、方法、手段的高度一致,从而能够充分发挥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运用集体智慧将整个团队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于某一方向,创造出一流的业绩。我校是非常重视组织各级各类团队,并积极致力于各级各类团队建设与管理的。
同时,在不断深化和加强稳定性、常设性、职能性团队,诸如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领导团队、以德育处长为核心的德育工作团队,以教务处一些临时性的、非正式的组长为核心的课程教学研究团队、以段组长为核心的年级管理团队、以教研组长为核心的学科教学研究团队,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教育教学管理团队等的同时,还非常重视为集中解决眼前的棘手问题和重大活动,而组织起来的一些临时性的、非正式的团队,比如为筹备某个重大活动或迎接某个重大赛事等。为了发挥各个团队的最大效能,我们一直十分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指导工作:1.明确团队的目标;2.清晰团队的角色;3.提高团队的技能;4.团队间的相互信任;5.建立成员间良好的沟通;6.遴选团队合适的领导;7.充分的委托与授权。
和谐文化促和谐 篇7
文化,是一个时至今日,国内外都没有一个统一定义的概念。作为学校文化,它既包括物质层面的内容,更倾向于精神层面的内容。那么,什么是学校文化管理呢?从学校管理科学发展的历史看,文化管理是继经验管理(凭借个人的经验与阅历)、科学管理(划分管理职能,科学、规范运作)之后学校管理方式的新发展。从内涵上看,文化管理作为现代学校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强调把学校管理的软要素(如学校价值、学校精神、学校传统和学校风气等)作为学校管理的中心环节,通过从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入手,培养学校的共同价值和师生的共同感情、形成学校自身的文化,从而达到激发师生的自觉行为和内在积极性的管理理念与方式。需要指出的是,我们选择并致力于学校文化管理方式的探索与创建,既是基于对这一管理方式内在价值的正确判断,更是鉴于我们特殊校情的必然选择。
特殊的校情需要文化管理
我们特殊的校情集中体现在学生、教师和领导三个层面:
1.关于学生层面。我们的学生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基本是来自于经济殷实、生活富足的高收入家庭。大家也知道,在当今的中国,出自这样家庭的孩子虽然不乏能读书、会读书、爱读书、读成书的孩子,但我们也毫不回避地承认,同样也存在着不想读书、不爱读书、不屑读书的孩子。尤其更值得关注的是,许多孩子在智商、天赋、阅历方面虽然自身有非常优秀而有利的条件,但个人的诸如性格、毅力、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却由于父母长辈长期的极端溺爱、或来自于“空巢”家庭、或来自于离异家庭疏于教育、无人教育等原因,表现出非常突出、非常严重的问题。比如,个人主义思想严重、享乐主义思想盛行、自由主义思想泛滥等等。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异常严峻地给我们的学校教育提出一个无法回避的严肃问题,那就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攀升,如何引导、教育“富家子弟”?我们认为,这是今后中国教育普遍面临的问题,只不过我们先期直面而已。
2.关于教师层面。我校是面向全国、独立招聘优秀教师。十多年来, 由于我们在教师的招聘与使用上, 一贯坚持“事业留人, 感情留人, 待遇留人, 环境留人”的“四留人”政策, 我们招聘了一大批来自于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 并且基本建立起了一支敬业精神好、专业业务强、结构较为合理、态势较为稳定的骨干教师队伍。但在这样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 我们同样也遇到了其他学校很少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集中的表现是, 其一, 我们的教师来自于全国各地, 四面八方, 基本上都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相对差异的思想、行为方式。这给我校的教师文化的构建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和困难;其二, 我们的教师基本上都来自各地重点学校, 他们大多已经习惯于所谓“优生”的教学, 而对我校参差不齐、特别是很多非智力因素较差的学生能否接受?如何接受?尚有一个观察、磨合、适应的过程, 这无疑为我校师生文化的构建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3.关于领导层面。最值得一提的是,我校办学以来一直依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专家资源,应当说,专家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理论的支撑,科学的教育方法与行为的指导,极大地提升了我校领导层面引领和驾驭学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学校文化在学校管理中具有独到的价值和功能
1.导向功能。任何文化都是一种价值取向,它规定着学校和师生个体所追求的目标,具有导向功能。从学校来说,学校文化规定着学校追求的目标,卓越的学校文化规定着学校具有崇高追求和远大目标,引导学校健康发展;而拙劣的学校文化正好相反。对师生而言,良好的学校文化一方面引导师生的性格、心理以及行为;另一方面通过价值观来引导师生,开展一系列有益活动,使师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学校的价值观念,把学校师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引导到学校所确定的目标上来,同心协力,为实现学校目标而共同奋斗。
2.凝聚功能。学校文化是一种极强的心理凝聚力量,当一种文化得到认同后,就会形成一种黏合作用,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把学校师生凝聚起来。学校文化还通过种种微妙的方式来沟通师生的思想感情,融合师生的理想、信念、作风、情操,培养和激发师生的群体意识。在良好的学校文化影响下,师生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产生对工作的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心,增强对学校的集体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使全体师生凝聚成一个有机协调的整体。
3.激励功能。激励理论认为,最出色的激励手段是让被激励者觉得自己确实做得不错,能发挥出自身的特长和潜能。在一种人人受重视,个个被尊重的学校文化气氛下,师生的贡献能及时得到肯定、赞赏和奖励、处处感到满意,就会有极大的荣誉感和责任心,自觉地向更高的目标努力。
4.约束功能。我们知道,人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其行为举止只能接受这一种文化的指令,而不能脱离这种文化规范。如果有人强行与自己所在的文化群体背道而驰,那就会成为文化异类而被抛弃。学校文化就是以这种无形的、非正式的、非强制的各种规范和人际伦理关系准则,对每一个师生的思想和行为起到约束作用。
5.美化功能。学校文化力求把教师的生活与学习和工作统一起来,教师不仅把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来对待,而且尽可能发掘工作本身的意义,使之成为教职工所愿意、所喜欢从事的工作。学校文化不仅能把工作场所美化了,也能把工作本身美化了,这就是学校文化的美化功能。
6.协调功能。学校文化可以协调教师与教师间的关系,可以协调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可以协调学生与学生间的关系,可以协调干部与群众间的关系,可以协调人与环境间的关系,可以协调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等等。
学校文化的价值和功能的具体体现
既然学校文化管理自身独特的价值和功能非常适合于解决我校的特殊校情背景下的学校发展问题,随之带来了另一个更为现实而实际的问题,那就是面对无形的、抽象的、潜在的学校文化如何通过具体的管理去操作与实施。在这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理念为事实,下大工夫,着力解决、落实好以下五个层面的管理:
第一,学校价值管理。学校价值管理,也就是学校价值观的管理。什么是学校的价值观?
学校价值观就是为学校绝大多数师生员工所共有的,关于教育、教学和管理等客观对象的意义的总观点和总看法。需要指出的是,学校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和基石。在建立现代学校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强调管理方式的“升级换代”,强调由经验型、科学型管理向文化型管理转变,说到底其核心的工作就是一定要抓好学校的价值观管理。因为学校的价值观决定学校性格,学校性格决定学校命运。当然谈到价值观不仅不同的学校遵从的内容不同,而且在优劣方面也是有较大差异的。这也正是同样都有价值观的各类学校,然而发展状态与前景却出现迥异的根本缘由。
第二,学校人性管理。马克思主义非常重视人的重要作用,认为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可宝贵的决定性因素。人性管理作为现代管理方式中更高层次的管理,是基于科学的人性观基础上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具体说,也就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充分考虑不同环境下的人的基本要求、性格取向的管理方法。
我们的做法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要关注人。也就是把人的因素当作管理中的首要因素、本质因素、核心因素,把人回归到真正的人,实实在在、有血有肉、有情绪、有思想的生物有机体,而不是单纯的学习机器、劳动的工具。其次,要尊重人。作为管理者,就是要礼遇教师,尊重他们的人格,切勿颐指气使;要器重教师,推崇他们所做的事,善于鼓舞他们的士气;要培训教师,培养他们对技能的荣誉感;要相信教师,征求他们对改革的意见;团结教师,让他们打成一片,愉快合作等等。再次,要发展人。比如,创造条件,积极给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扬长避短,多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第三,学校激励管理。激励是指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热情和积极性。现代管理学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思想非常活跃、知识更加丰富,现代科学信息技术覆盖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全过程,管理不仅仅是控制,更重要的是激励与指导。管理工作只有从控制转到激励上来,才能开创学校新局面,带来更高的管理效率和效益。因此,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分析,建立良好的激励管理机制,对于调动人的工作潜力,努力实现学校目标必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那么,如何进行激励管理?或者说,进行激励管理的途径有哪些呢?十多年来,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1.目标激励。目标就是教师通过努力所要达到的满足需要的预期结果。我校十分重视不同年级、不同科目、不同工作的教师的工作目标与考核办法的明确、具体、适中的制定与落实。比如文化课教师的工作目标,音体美教师的工作目标,以及毕业班与非毕业班教师的工作目标,都有明显的不同与差异。
2.肯定激励。实践和调查证明,激励教师最好的办法是肯定和赞美。要当好一个校长,必须懂得鼓励教师取得成功的价值。作为管理者,向教师表达肯定和感谢之意,并且让他们感觉工作有意义的方式和途径很多,比如在学校刊物上介绍优秀教师;当教师圆满完成一项重要工作时,校长亲自进行表彰;设置一个大家都会关注的奖项;开会时,读学生的赞美信等。
3.参与激励。是让教师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的研究与讨论等,在这方面,我们非常重视教师通过“教工议事会”这一组织实现这个目标。
4.榜样激励。是在学校经常树立教师学习的典型的、鲜活的楷模与样板。
5.发展激励。是为教师的个人专业成长创造条件,提供支持。比如,我校经常性地邀请华东师大教授来校讲学,并且组织校内研究生学习班,就是典型的做法。事实证明,许多教师,尤其是年轻的优秀教师来我校应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奔着这一点来的。
第四,学校情感管理。情感管理就是管理者以真挚的情感,增强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思想沟通,满足教师的心理需求,形成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的一种管理方式。具体的含义有四个方面:其一,能理解人;其二,能尊重人;其三,能关心人;其四,能吸引人。我们强调情感管理,达到了以下三个目的:首先,是让教师喜欢,让教师喜欢学校、喜欢工作、喜欢学生、喜欢同事、喜欢领导;其次,是让教师感动,因人而感动,因事而感动,因情而感动,因物而感动。因为只有感动,才能激发,激发情感,激发动力。
第五,学校团队管理。团队是由一些有共同信念的教师为达到共同目标而组织起来的,各成员通过沟通与交流,保持目标、方法、手段的高度一致,从而能够充分发挥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运用集体智慧将整个团队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于某一方向,创造出一流的业绩。我校是非常重视组织各级各类团队,并积极致力于各级各类团队建设与管理的。
和谐文化促和谐 篇8
——星眼管窥
贝卡尔特 (山东) 钢帘线有限公司为比利时贝卡尔特集团在威海投资的全资子公司, 注册资本1.055亿美元, 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2003年12月动工, 2004年10月投产。专业生产和销售橡胶加固用钢丝产品, 现有职工1400多名。多年来, 公司精心建设企业文化, 努力发展职工文化, 以文化凝聚职工, 以文化营造和谐, 进一步提高了职工队伍素质和公司的管理水平, 增强了公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现代企业文化》:贝卡尔特集团作为一家跨国集团进驻中国市场, 在文化建设方面如何做到因地制宜来建设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呢?
孙茂辉:贝卡尔特集团是一家具有130多年历史的比利时大型跨国集团。公司相信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将员工视作企业最为宝贵的资产是实现公司长久发展的基石;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可以为企业发展带来丰富多样的知识经验, 为企业发展增添活力。在威海投资建厂以来, 以人为本、因地制宜, 打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贝卡尔特文化, 提出了“客户价值、股东回报、职工自豪、社会共赢”的发展理念。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 公司经营者认识到职工是企业文化的承载者, 而工会作为职工队伍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必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 公司高度重视工会工作, 并通过企业工会, 着力打造了具有“民主、关爱、和谐”特色的企业文化。
以民主管理为抓手, 保障职工参与权, 打造企业民主文化。通过和公司工会的沟通交流, 贝卡尔特认识到, 发展中国特色职工民主文化, 有益于增加职工责任感和归属感, 调动职工积极性, 从而实现“客户价值”“股东回报”和“社会共赢”的目的。为此, 公司突出抓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在每个车间、职工宿舍、食堂、走廊等显著位置, 设置了电子屏幕宣传栏和公告栏, 随时公布公司的重大事项、职工待遇、劳动安全保护、劳动合同履行情况。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职工代表大会, 及时向全体职工公开公司的重大决策、重大事件和各项管理制度的颁布实施情况等, 同时听取职工的意见, 缩短信息反馈的时间。公司还拥有完善的“合理化建议体系”, 鼓励职工通过提建议的方式参与到各项管理活动之中。
贝卡尔特 (山东) 钢帘线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茂辉。
以关爱员工为抓手, 提升员工自豪感, 打造企业和谐文化。为提升职工自豪感, 贝卡尔特建立了一系列完善的职工劳动经济权益保障制度和关爱帮扶制度, 足额按时缴纳职工的五险一金。发放夏季高温补贴、冬季取暖补贴、倒班津贴、生日礼物、结婚及生育礼金、职工服务五周年、十周年奖等等。工作满2年的职工每月会得到额外的住房补贴, 为职工子女按月提供教育津贴直至子女满16周岁。除法定节假日及周末正常休假外, 职工还享有带薪福利假:入职3年内为10天, 此后每3年增加一天。为职工及配偶、子女投保商业补充保险, 每年拿出4万元作为困难职工的资助款。2012年公司一名职工患白血病, 在治疗过程中, 除去社会医疗保险报销的部分外, 公司额外提供10万元的资助, 同时由公司投保的商业保险一次性给予赔付款10万元。
《现代企业文化》:职工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工会履行职能的重要手段, 更是企业文化的载体。请您谈谈贵企业是如何丰富载体、加强引导、发展充满活力的职工文化的?
孙茂辉:职工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工会履行职能的重要手段, 更是企业文化的载体。我们通过丰富载体, 加强引导, 引导职工建设充满活力的贝卡尔特职工文化, 不仅使企业文化具有了丰富的内涵, 而且让职工在参与过程中, 提高了个人素养和业务能力, 为公司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是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系列活动。为支持职工读书思考, 学习提升, 建造了高标准且全天开放的职工书屋, 藏书2000多册, 报刊杂志20多种, 丰富了职工业余学习生活, 培养了职工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2009年公司阅览室被授予“全省百佳职工书屋”荣誉称号。公司在每年4—8月组织职工进行团队建设活动, 并提供每人一定的活动经费。团队建设活动通常包括旅游、爬山、徒步、聚餐等等, 职工不仅在活动中放松心情, 同时增进感情, 提高团队凝聚力。工会每年为部分职工发放1200元的旅游基金, 供大家到异地观光游览, 丰富阅历, 充实生活。
二是开展“职工技能提升”系列活动。每年5—8月, 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工种, 设计并开展全员参与的职工技能竞赛, 使职工相互切磋技能, 取长补短。今年以来共举行了38项技能竞赛项目, 分别涵盖了生产一线职工、维修工、实验员、叉车物流工等不同工种的各个岗位, 从部门海选、复赛、决赛、技能王挑战等等, 不仅在比赛中相互学习, 加深了解, 并为提高日常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是开展“安全宣传教育”系列活动。从新入厂职工岗前培训抓起, 对新职工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相关文件精神, 提高其法律意识、操作水平和工作质量、安全质量, 确保每位新职工全面了解公司的厂规厂纪、操作规程、安全卫生知识后才能上岗。每季度, 部门组织安全质量意识培训, 巩固操作技能, 加强安全、质量各方面的意识和水平。
四是开展“职工道德提升”系列活动。每年一届的家庭日是贝卡尔特公司最热闹、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家庭日邀请职工和职工的家属一起参加, 通过家庭日活动, 使职工感恩家庭、感恩父母;职工家属更深入了解家人工作的公司及同事, 为营造和谐的工作和家庭氛围奠定基础。2011年我们组织成立了公司青年彩虹志愿者服务队, 现有志愿者474名。志愿者服务队秉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 每年组织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 回报社会, 如为威海市儿童福利院平整道路、圣诞献爱心、海边和凤林社区清除白色垃圾、为西苑和长峰学校维修桌椅清理校园环境及联合环保局在石岛船厂宣传环保知识等。
五是开展“陶冶情操”系列活动。公司建有体育馆和足球场, 有专人负责设备的维护。年初制定活动计划, 包括篮球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读书比赛、跳绳比赛、象棋比赛等, 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并为职工提供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2013年, 公司协助职工组建了12个职工业余活动协会, 涵盖篮球、羽毛球、足球、乒乓球、户外、游泳、钓鱼、网球、骑行等各领域, 资助协会各项活动并提供场所和活动资源, 同时让职工自发组建, 自我管理, 充分发挥职工个人才能, 并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强身健体的同时, 加深了不同部门同事的了解和感情, 传递正能量。
《现代企业文化》:职工文化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请您介绍一下这两个文化在贵企业中是如何共生共荣协调发展的?
孙茂辉:实践证明, 企业文化是公司发展的推动器、催化剂, 通过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增强了公司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职工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基础保证, 通过大力发展职工文化, 职工的精神面貌变了, 积极性调动了, 工作质量提升了, 经济效益提高了。贝卡尔特通过两个“文化”的建设, 开创了职工队伍稳定、公司发展迅速, 文化聚合力、和谐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职工队伍素质明显提高。通过引导、集中、凝炼优秀的职工文化, 并将其融入企业文化的精神层面、制度层面和物质层面, 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打造了一支精神饱满、昂扬向上、具有竞争能力、能打胜仗硬仗的职工队伍。职工顾大局、识大体的整体意识明显增强, 工作积极性更加高涨, 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2013年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6986条, 采纳3424条, 3268条建议得到实施, 创造经济效益500多万元。
劳动关系日益和谐。只有当企业文化与职工文化在价值取向上一致的时候, 劳动关系才是和谐的。贝卡尔特公司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的共生共荣, 协调发展, 使企业劳动关系日益和谐, 公司先后获得了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荣誉称号。
和谐管理促企业发展 篇9
和谐管理, 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海力集团成立之初, 由于受到旧有体制和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 企业内部管理体系运行不畅, 各部门只关心自己的工作, 缺乏整体协调能力。员工之间缺乏互信、尊重和沟通, 许多事情议而不决、行而不顺。一些员工缺乏进取意识, 对集团发展不关心、不深思, 未能真正理解和认同企业发展战略。子公司有的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 有的对集团的监督制约机制存在抵触情绪, 有的过分依赖于集团, 缺乏自我发展意识和市场开拓意识。针对这些问题, 海力集团领导进行了认真分析, 一致认为:只有在企业内部大力实施和谐管理, 才能彻底根除旧有管理体制弊端, 实现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在此基础上, 海力集团确定了推进企业和谐管理的工作原则, 即:科学发展观是和谐管理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是和谐管理的核心, 企业与员工和谐相处是和谐管理的目标, 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是和谐管理的最终追求。
和谐管理, 是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
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海力集团积极转变管理思想, 努力使管理重心由对物的调节与控制转为对人的管理与激励, 真正做到尊重员工、善待员工, 关心员工的生活福利和职业生涯成长, 切切实实把员工当做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 全面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集团加强员工的在职培训, 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集团充分尊重员工的价值, 深入发掘员工的潜能, 努力增强员工工作能力的可持续性。
营造和谐的内部环境。
一是狠抓企业领导班子建设, 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政治环境;二是积极搞好思想教育, 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思想环境;三是努力健全内部矛盾化解机制、突发事件处置机制、治安综合治理防控机制和稳定工作责任机制, 营造一个和谐安定的人文环境;四是加强企业文化理论研讨, 营造一个深化实践的理论环境。
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 修定完善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 努力实现规范化与人性化相结合, 刚性与柔性相协调, 控制与激励相平衡, 权利与责任相对应的制度管理新机制, 增强制度的科学性、权威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建立融洽的劳动关系。
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劳动法规的基础上, 集团充分尊重并切实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管理层肯于放下架子, 调低姿态, 倾听民意, 广纳群智。每项重大决策措施出台前, 都严格执行民主决策程序, 充分听取、认真吸纳员工的意见建议, 力求在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集团顶住巨大压力, 迎难而上, 坚持不裁员、不减薪, 切实保证了员工利益, 维护了稳定和谐的大局。
树立诚信的经营作风。
“诚信做人, 以德立身;诚信经营, 以德治企”是海力集团一贯倡导的经营作风。集团注重培养全体员工的信用意识, 加强诚信文化建设, 改善企业信用环境, 正确处理企业与顾客、与合作伙伴的利益关系, 努力实现双赢、多赢。
创建新型的绿色企业。
第一, 科学决策, 把环保指标列为企业新建、扩建、改建、技改等决策的重要标准并加大权重, 对于环保不达标的方案实施“一票否决”。第二, 制度保障, 在建立规章制度之前, 进行初始环境评审和规划, 识别企业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因素, 分析企业环境管理信息, 了解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 从而使规章制度切实起到推进环保的作用。第三, 技术创新, 大力开发节能型、低污染的绿色产品, 在材料选用、生产工艺等方面实施全寿命周期设计。第四, 加大投入, 整治“三废”, 强化循环使用、综合利用, 变害为利。
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
集团热衷慈善事业, 积极回报社会, 先后出资设立了“海力助学基金”, 奖励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子。在多所学校内出资成立了“海力爱心女童班”, 帮助困难女童完成学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连续多年出资赞助“泰山国际登山节”活动, 出资成立了“海力足球俱乐部”、“海力书画社”, 赢得了社会公众的普遍好评。
和谐管理, 是企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和谐促生感悟 篇10
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各省、市中考试卷也在考测学生的感悟能力, 如2013年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第23题: “结合文本内容, 探究‘幸福的玫瑰’的意蕴。”学生这道题的得分率偏低, 这与平时的缺乏训练是有关系的,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 营造一个美好和谐的语文课堂心境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在情绪过分紧张时好主意是想不出来的, 那时可能思维不清, 判断失常或对自己的紧张摸不着头脑, 学习兴趣减少, 甚至出现“感情迟钝”的现象。相反, 在一种身心放松的环境里, 人们才更有灵气、悟性。
如何去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呢? 这就需要教师本着尊重的态度, 表情和蔼, 口气亲切, 善于消除学生紧张胆怯的心理, 努力激励学生, 使他们树立自信, 积极思考, 畅所欲言, 使课堂出现一个又一个的亮点。下面是我教《窗》时的一段课堂实录:
师: “贬恶扬善”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这也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这篇文章不仅给予我们这样的感受, 我想, 它对我们在学习生活、待人处世上也一定会有许多启示。下面请同学们写出自己对文章的感悟。
( 教师用红笔板书: 感悟) ( 学生写作五分钟)
师: 现在已经有许多同学想好了, 这位同学先来。
生1: 一扇小小的窗户, 便能窥视出两个截然不同的灵魂。在美与丑、善与恶交织的现实世界里, 我的心灵该接受怎样的洗礼呢? 灵魂深处一个响亮而又坚定的声音回答我: 是善良。
师: 强调善良的重要性。噢, 那位同学有点迫不及待了, 好, 你说。
生2: 我认为做人要学会知恩图报, 不能恩将仇报。
生3: 我认为刚才那位同学的说法有失公允, 她说一个人不能有自私的心理, 我觉得是不妥当的。因为在特定的条件与环境下, 每个人都会产生自私的心理, 对于我们来说, 重要的是产生自私心理的时候, 能够克制自己, 不让它发作。这篇文章就像一滴水, 水滴虽小, 反射的光芒却是五彩斑斓, 而这篇小说短短一千多字, 却提示了当今社会心胸狭隘的深刻问题, 同时也揭示了要做靠窗口的人, 不要做不靠窗口的人。 ( 学生鼓掌)
师: 你很有魄力, 能勇敢地陈述不同的见解。还有哪位同学再来谈谈?
生4: 我想文章说明了人不管做什么事, 心胸要开阔, 做人要光明磊落, 坦坦荡荡, 否则你得到的也一定是一堵光秃秃的围墙, 你将后悔莫及。
师: 你讲的话非常具有哲理———“你将得到的也一定是一堵光秃秃的围墙”, 真是言简意赅。还有谁要说?
生5: 窗, 只是一扇平常的窗, 它的跟前虽然是一堵墙, 但是它在品德高尚人的眼里, 就会变成赏心悦目的画卷, 而心境卑劣的人, 却只能从窗中看到无限的悲凉与悔恨。
师: 你用的语言非常生动, 对比鲜明。哪位同学最后说说?
生6: 文章作者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反映人类心灵美与丑的窗, 用离窗病人的丑恶衬托靠窗病人的高尚。那位眼见得同伴死去, 却毫不动心的离窗病人, 直到他见到了那堵光秃秃的墙, 才有“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身后有余忘缩手, 眼前无路想回头”之感, 但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 也只有空守一房, 这样寂寞、自悔下去。虽然我对他埋怨的同时也有点可怜, 可怜他的私欲战胜了人类本性的善良, 但我始终认为“与人以实, 虽疏必密; 与人以虚, 虽戚必疏”。另外, 我当堂写了一小诗 ( 同学们期待的目光) : 一扇窗户一堵墙, 两个病人两张床, 三更归梦三更去, 四点回忆四点思。 ( 全班热烈鼓掌)
因为我在教学中注意了对学生的肯定、鼓励, 使课堂气氛一直处于融洽、活跃中, 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发言可谓是异彩纷呈, 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 博得了听课老师们的好评。
社区惠民促和谐 篇11
全方位的居家养老服务
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九委社区已建成2100平方米的现代化社区服务集群。集群囊括了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卫生服务医疗站、社区警务工作站、社区托老所、老年人日间照料站等,涵盖了80余种服务项目。提升了社区服务水平。
九委社区把居家养老服务作为社区工作的重点之一,以家庭为核心。以专业化服务为依托,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各种日常生活服务。为了更好地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该社区明确了思路,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小组、服务员培训工作小组、居家养老服务评估小组,研究制订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各项工作职责及评估办法,使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社区通过积极构建全方位的服务网,进一步深化居家养老服务。他们为社区养老院的老人建立健康档案,依靠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定时上门为老年人服务:依靠社区干部、义工服务队,对老年人进行定期探访,实行义工与老年人结对子帮扶。社区还为符合条件的空巢老人、低保老人安装了呼叫器、一键通,发放了亲情联系卡,及时为老年人提供帮助;建立了一支以党员、团员及爱心人士为主体的志愿者服务队,为老年人读报、陪聊天等,消除老年人的孤独感;依靠社区老年大学等,组织老人参加歌唱队、舞蹈队或外出旅游等,为丰富老年人生活建立起娛乐服务网;搭建老年维权服务网,邀请驻街办的律师加入到为老服务中,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与援助。
先进文化引领多彩生活
该社区紧紧抓住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活动创新两个中心环节,积极构建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的社区文化组织体系,开辟了文化活动室5处,总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500~12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广场有8处:建立了100平方米的社区图书馆3个:培养出绘画、声乐、手工编织等优秀学员350名。
“黄大妈”是该社区工作者整体形象的一张名片,社区以“忘我、奉献、爱心、务实、争先”的“黄大妈”精神积极打造社区品牌。“黄大妈”这一品牌已经成为创建和谐社区、构建和谐铁西区的一面旗帜。该社区以“黄大妈”品牌为龙头,成立了“黄大妈”艺术团、秧歌队、合唱队、腰鼓队、舞蹈队等20多个文艺团队。2001年,该社区在全国首家举办了“邻居节”(一年4次),至今已举办过几十次。去年,九委社区还组织开展了邻居互助年活动,共评选出和谐示范家庭56户、和谐示范楼道15个、和谐示范楼5栋、和谐示范庭院2个。九委社区文化建设的实践,为该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使社区整体建设始终呈现出一定的创新性、示范性和导向性。
责编海燕
创新德育促学生和谐发展 篇12
面对新时期社会的飞速发展, 现在的小学德育工作, 可以说是困难与机会同在, 机遇和挑战并存。如何做好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呢?我作如下探讨:
一、细心抓好学校德育常规建设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努力建设好一支坚强有力的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和全员抓德育的思想工作队伍, 坚持做到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学校应该认真制定详实、具体、可操做性强的学校德育工作计划。通过推行少先队辅导员培训学习制度, 每周一次少先队辅导员例会, 开展少先队辅导员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来提高少先队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2、严格考核班级工作制度, 包括对学生的仪表、卫生、“两操”纪律等的检查。组织对各班的班容班貌进行检查评比, 并将评比结果纳入班级工作评估中。坚持每日一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公布, 每周一小结, 成绩突出的, 给予表彰奖励、存在问题的, 给予批评改进。
3、学生养成教育紧抓不放。学生的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两天能养成的, 而是需要长期不懈的紧抓不放,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学生情况, 作出相应的要求, 如:要求学生说普通话、见到老师或陌生人主动问候, 不随地倒垃圾并能将身边的垃圾捡起等等。
二、精心抓好学校德育阵地建设
1、利用课堂学科进行教育
《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课本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编写的适合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门教材, 内容浅易, 通俗易懂。我们充分利用这门教材内容, 结合身边实例, 生动形象、直观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同时结合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 利用各种图画文字, 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 热爱家乡, 热爱革命领袖爱集体的教育, 引导学生认识社会, 了解社会, 学习社会公德, 教会他们弃污取益,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2、利用少先队对学生进行教育
少先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阵地, 充分利用少先队组织为载体, 是我们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充分发挥其组织作用, 运用其特有的教育手段, 通过队员当家作主的集体生活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进行教育, 例如:充分用好红领巾广播站的宣传阵地作用, 每天广播丰富的节目来充实学生的文化生活,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让学生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 利用每年的“六一”和“元旦”, 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建立文明校园”活动, 培养学生讲文明、讲卫生, 有礼貌的行为习惯;开展“手拉手”活动, 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团结友爱, 互相谦让的优良品质;开展“我帮妈妈干一份活”的体验活动,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 孝敬父母、珍惜劳动果实的优良品质;开展“比学习, 不比吃穿”的活动教育学生勤俭节约, 努力学习的好习惯;利用各种节庆日开展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每逢节日来临之前安排各班出一期主题鲜明的板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 另外在国庆节期间开展“唱响红歌”歌咏比赛, 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家乡的教育;在教师节开展“我为教师献一份礼”活动, 培养学生努力学习, 尊敬师长的教育。
3、开展“五爱, 五讲教育”的主题队会, 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
利用班队会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学校规章制度》以及各种法律法规, 强化学生道德规范和提高学生法规意识。成立纪卫检查小组, 开展文明班集体、卫生流动红旗的评比活动, 促进学生的基本文明行为习惯和养成教育。利用红领巾广播站, 黑板报, 国旗下讲话, 晨会等形式表扬和倡导“好人好事”和良好的道德规范,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自觉性, 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充分发挥班级主题班会的教育功能
主题班会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 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班会来澄清是非、提高认识、开展礼仪教育, 对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及学生的健康成长, 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5、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家庭教育是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是从家中带来的。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 教师应该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 掌握和了解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情况, 帮助家长端正教育思想, 改进教育方法, 提高家教水平, 并倡导家长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和言行举止要成为子女的楷模, 主动向家长宣传教育子女的方法、典型, 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 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德育是枯燥的, 口头说教一百遍, 不如学生动手做一做, 也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才能把我们的德育目标内化为学生的内在意识。为此, 学校还开展了“感恩党、跟党走”演讲比赛, “我的梦·中国梦”征文比赛等活动。只是现在的孩子, 大多是独生子女, 认为别人对他 (她) 关心是理所当然的, 以自己为中心, 因此, 当别人需要他们献出爱心的时候, 以各种理由推脱。鉴于这种情况, 学校巧抓机遇, 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校班 (队) 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 不失时机的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 把道德认知自觉的转化为道德行为。例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 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教育”。要求每位学生为父母做一件事, 事无大小, 只要做了就行, 有的学生为父母制作了一张生日贺卡, 有的学生为父母洗一件衣服, 有的学生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表达出了他们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 提高了思想认识, 净化自己的心灵。
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 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 高雅的校园文化, 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 学校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创设一个时时爱教育, 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学校应健全教育阵地, 如: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等。让每一堵墙壁成为无声的语言, 在潜移默化中, 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学校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升旗仪式和系列化的国旗下的讲演。这些活动都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素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 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 陶冶情操, 健全人格, 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俗话说:做人难, 育人更难。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 你播种一种思想, 就会收获一种行为;你播种一种行为, 就会收获一种习惯;你播种一种习惯, 就会收获一种品德。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 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
摘要:学校的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三个方面的教育, 即学生的思想意识教育, 学生的政治观点教育, 学生的道德规范教育。良好的思想意识和政治观点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和基础, 良好的道德素质是个人与社会相融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