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部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2024-11-30

就业部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共8篇)

就业部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篇1

就业部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在过去的两个月中,就业部认真落实各项活动,促进对毕业生工作的考评;开展对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调查,及时掌握毕业生的就业心态;组织召开模拟招聘会,完善就业信息化建设,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工作计划。工作总结:

一、成功举办了模拟招聘会

由就业部举办的模拟招聘会不仅丰富了同学们在就业方面的知识,也为参赛选手在以后的招聘会和社会中奠下基础和积累一笔财富,这其中也是就业部的努力地成果表现。

二、进行就业问卷调查统计

对2016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调查问卷进行总结归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有利于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对择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最真实的掌握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了解未来几年大学生的就业趋势,能为学生就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例会方面

认真按时地召开部门例会,并详细的做好会议记录,对于各种活动和重大会议都做了总结,并在各项负责的活动开展之前组织动员会和部署各项工作。在每个月至少2次的部门例会中,部门各成员都畅所欲言,各自总结和汇报各项工作的体会和进展情况,在积累了工作经验的同时也增进了各成员的感情。

不足之处:

虽然部门顺利完成了各项常规工作,但部门工作还是存在诸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1、部门的创新工作不突出,除了完成基本的常规工作和老师分配的任务外,缺少主动创新的工作内容;

2、部门成员与毕业生的联系和互动不够深入,基本的联系只是停留在电话和QQ上,没有直接的交流和了解,所以有时出现知其名而不相识的情况。

工作计划:

1、负责开展就业相关的宣传工作。其目的是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就业的重要性,以及得到就业的最新信息。

2、开展“简历制作”宣讲工作。让广大同学意识到当前社会普遍的就业形势。帮助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求职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也提高我院学生个人简历的整体质量。使我院学生了解求职简历的重要性与制作方法,充分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增强我部的团结精神,互相帮助。

3、按时按量的完成领导和老师的任务。

4、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举行联谊活动等,促进本部门的长期发展,使各项工作顺利地进行。

最后,总结的一点是,学生会的工作可能并不总如想象中那样完美,在打击和进步中不断成长。未来的时间里,部门的每一位成员都会再接再厉,为我院的学生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就业部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篇2

1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社会工作的专业化与职业化相脱节

社会工作源于西方, 西方国家社会工作的发展和现实社会问题的出现促使社会工作得以产生。社会问题的产生促使一些人为弱势群体服务, 进而发展为培养专业人员提供专业服务, 而专业服务的提供就需要对从业人员提供专业训练, 从而形成社会工作这个学科。我国则相反, 先有社会工作专业, 然后为这个专业设置岗位, 开展资格认证考试。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个时间差, 一方面各个高校有很多的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 另外一方面就业层面却没有适合的岗位来吸纳这些毕业生。因此, 也使得很多社会专业毕业生纷纷转行, 专业就业对口率低。而比较适合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民政系统, 却是非专业人员做着专业社会工作的事, 这些工作人员中约有70%的人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训练。总之, 社会为具有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提供的职业化服务岗位稀缺, 这种专业化与职业化相脱节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困境。

1.2 社会工作专业认同度低

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同度体现在该专业的社会认同度、家长的认同度、学生的认同度等方面。首先, 社会方面, 一些政府部门和一些准政府组织代替了社会工作的职业功能, 社会各阶层对社会工作缺乏认可与了解。因此, 在政府公务员、事业单位的招考中, 社会工作岗位也比较稀少。在招聘会上, 很少有单位招收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通过对社会工作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发现, 在专业的选择上, 大多数是调剂的, 很多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是迫不得已才选择这个专业, 很多大学生是在对专业几乎不了解的情况下进入高校学习的, 而学校其他专业的同学、学生家长对这个专业也是知之甚少。学生家长不知道社会工作专业, 不知道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专业的知晓率是社会对该专业认同度的一个体现, 这种现象进而影响到学生对该专业的认同度。而对就业前景的预期及社会工作专业就业的薪资水平进一步降低了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同感, 导致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专业就业率较低。

1.3 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存在问题

高校社会工作的师资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相邻学科比如社会学、心理学等转岗而来,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年轻教师, 总体上对于社会工作专业来说这样的师资在职业经验和专业训练方面明显不足, 因而在专业教育当中多以理论课程为主, 实践课程不足, 导致学生缺乏实践锻炼、缺乏实际经验积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社会工作专业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 因此, 导致高校社会工作毕业生一旦走入社会, 就会因不适应社会需求而陷入就业困境。

2 提升社会工作专业就业质量的对策分析

2.1 国家政策保障, 创造有利于社会工作发展的大环境

(1) 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就业岗位, 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国家应进一步完善社会工作职业化的配套政策, 为社会工作专业提供政策支持。对社会工作进行宣传, 提升公众对社会工作的了解, 提高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同度。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 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支持非政府组织的成立和发展, 规范居委会、街道及社区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将社会工作者纳入人员编制, 相关社会工作岗位提供公务员及事业单位招考的岗位;出台相关法规政策来保障社会工作者的合法权益。总之, 就是形成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多样化的就业渠道, 为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 不断完善社会工作者资格管理制度, 给予社会工作从业者一定的行业保护措施。对非社工专业毕业生从事社工职业, 要参加达到一定学时的课程培训, 参加资格认证考试, 实行持证上岗。此外, 还需要从法律、制度层面对从业者资格的认证、不同资格级别的晋升方法、工资福利、权力义务等方面进行细化, 这样才能提高社会工作专业的职业化水平, 才能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入到社会工作者的队伍, 才能推动我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

2.2 要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进行改革

(1) 社会工作专业本土化中国化。社会工作源于西方, 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根据欧美国家社会实际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采用的方法、技巧而形成的适合西方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理论体系。我国社会工作教学以借鉴西方的理论体系为主, 因此, 高校社会工作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应结合我国国情, 创建适合我国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体系。

(2) 高校的课程改革。社会工作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特别强调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 在课程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及学生评价上要向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倾斜。此外还应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 确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岗位及岗位群的人才需求规格、知识、能力结构。此外, 还应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学校特色、教师特色制定教学改革的目标方案和措施。

(3) 提升高校教师素质, 引导进行“双师型”教师培养。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师很多是社会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思想政治等专业毕业, 这些专业虽然与社会工作相关, 但还缺乏一定的契合度, 因此, 需要对这一部分教师进行再教育, 把专业的理念、专业的价值技巧与教师自身专业有效结合。并且, 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性要求教师具有充分的实践经验, 因此, 处在教学一线的社会工作专业教师要依托项目、依托社工机构, 不断积累提升自身实践经验。

(4) 依托区域要求, 与社区、民政等社会工作相关部门联合培养人才, 着重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社会工作课程要安排一定的实践课时, 这部门的教学可以走出学校, 在教师督导下在社区等部门进行实践锻炼, 将理论知识及时运用于实践当中。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实习则要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 实习指导老师与实习单位共同督导, 以确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并达到实习之前有方案, 实习过程有监督, 实习之后有成果。

2.3 充分发挥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在社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离不开非政府组织 (NGO) 。社会政策的导向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各类民间公益性组织纷纷成立, 而在实践层面良莠不齐, 国家政府应规范对此类机构的管理, 对他们进行充分的政策和物质支持, 创造有利于民间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政策环境, 建立政府向民间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制度, 促进公益性组织机构的良性发展。鼓励民间社会组织创造出更多的社会工作岗位, 为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机会。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全国有200多所高校先后开办了社会工作专业, 但是很多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却在毕业时面临就业困难。本文对目前社工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工作,就业,困境及对策

参考文献

[1]陈锋, 陈涛.中国社会工作政策与规划之分析:内容、特点与前瞻[J].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4, 14 (2) .

[2]谢启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就业的调查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 2011 (20) .

就业部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篇3

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5—0234—02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的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相互脱节的现象十分严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局面愈加突出。因此,开展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意义重大。

一、新形势下开展高校就业指导的作用

高校就业指导是通过就业指导政策与法规的教育、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对在校学生自身的素质、条件以及家庭与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与了解,然后根据社会职业需要情况做出职业方面的建议,使其能够选择合适的职业和胜任的工作,从而较好地完成个人职业定向,这个过程应贯穿于高校教育的始终。

开展就业指导是高校教育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高校教育现实自我完善和可持性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一,高校就业指导有助于教育与社会的结合。高校是社会新增劳动力“储存”与培养的基本机构,企事业是用人的主体,就业指导则是两者之间不可缺少的桥梁。一方面,通过就业指导,高校了解了社会需要,其培养目标才会有针对性,不至于盲目培养和重复培养;另一方面,就业指导作为高校面向社会的一个窗口,通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使用情况的反馈,来指导高校提高教育质量,有效地克服人才的供需脱节现象,增强教育的适应性,从而促进教育与社会的结合。第二,高校就业指导有助于教育结构的调整。就业指导运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社会职业变动及其对人才的需求趋势进行综合分析,预测社会对人才需求趋势及其专业构成,有效地指导教育结构的调整,以增强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和服务社会的主动性。第三,高校就业指导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高校通过就业指导,在态度上帮助学生选择职业时正确处理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的关系,引导学生将职业理想与社会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方法上指导学生掌握求职择业的方法与技巧,使学生能顺利地选择职业或获得职业;在行为上能对学生行为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二、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开展与实践的现状

高校就业指导的开展与实践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突出表现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滞后于现实需要。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作为沟通社会经济结构、就业结构与职业结构的关键环节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高校就业指导缺乏实效,不能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

1.高校教育特别是就业指导教育与职业定向脱节

当前,高校教育与生产实践、劳动就业相脱节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在一些大中专高校,虽然成立了就业咨询指导机构,但由于缺乏系统的、一体化的职业知识教育和正确的就业指导工作,学生缺乏关于社会分工和社会职业方面的基本知识,职业意识仍很淡薄,职业选择仍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2.高校尚未发挥好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主渠道作用

据统计结果显示,近半数学生获取职业信息的主渠道是社会上的各种宣传,这就造成学生听信一些片面、夸大的宣传和误导,形成求职和职业选择的误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作为帮助学生获取职业信息、形成正确的择业观的作用远没有真正发挥出来,致使学生不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职业信息,不能树立起正确的职业选择观念。3.缺乏专职指导人员和系统的就业指导课程

在大多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在机构设置、专职人员配备、各种心理测量及信息搜集和反馈等方面还很不完善,同时,由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刚刚起步,非常缺乏就业指导课程的相关教材、教学参考书和资料,缺乏教学经验,致使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由于受到以上种种原因的制约和影响,学生在职业定位过程中,更多地是受到社会宣传媒介的舆论引导,盲目地崇尚和向往一些“实惠”或“热门”的职业,如金融管理、律师、医生、电子商务等,并把它们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或选择目标,不能恰当地处理个人理想、特长与社会需求的关系。

三、开展高校就业指导的几点思考

(一)改变观念,加大投入,提高对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实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制度化和专业化

高校就业指导就是为学生成才服务,为学生就业服务,是落实“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现代办学的理念中,学生就业事关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深受高校重视。各级高校应加大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投入,确保人、财、物的配备,保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正常运行。破除单一的专业学术取向,强化职业训练,不同类型的高校所追求的价值取向应不尽相同。

(二)明确高校就业指导的内容

学生就业指导需要实现专业化,指导的方法和内容要随着学生和社会的需求而不断改进。指导者应掌握就业政策动态、供需情况、未来发展的趋势及预测,给学生提供具体的信息;引导学生搞好未来职业生涯的设计中,使用人才素质测评等手段对学生进行职业定位。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结合国外高校就业指导的有益经验,高校就业指导应包括这些内容:

1.职业知识教育。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三个基本问题:(1)职业是什么?即明确职业的内涵与作用。(2)职业的特性。包括职业的名称、种类、职业的社会功能、社会报酬、职业环境、职业前景、职业资格要求 诸如体力、能力、教育程度、道德水平方面要求等。(3)相关法规知识。包括职业教育法、劳动法、合同法等。

2.职业信息分析。职业信息是关于职业和工作岗位的正确的有效的情报,是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1)职业的动向,劳动力的供应与需求关系等。(2)国家就业政策与制度、产业发展政策等。(3)开展个人职业测定。(4)求职策略与技巧。其基本内容为:对学生进行模拟求职训练,通过模拟求职训练使学生指导如何撰写个人简历、求职信;通过模拟训练使学生掌握面试技巧,学会自我表现。(5)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创业教育被学者称为“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同样,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也是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树立以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的创业观念。

(三)掌握高校就业指导的途径与方法

就业指导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不同的行业、职业对员工的学历、素质有不同的要求,不同年龄、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进行。

1.开设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课主要是由专职教师以课程的形式,全面系统的向学生传授职业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世界,合理地设计自己希望接受的专业教育或职业培训的计划和选定未来的职业。

2.学科就业指导渗透。即将就业指导渗透与高校的各门课程教学中。无论是基础课程,还是专业课程,都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及相关职业的了解,增强学生的职业兴趣。

3.组织职业体验。通过亲身实践以获得对某种职业的认识。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和实习,使学生经历一种真实或模拟的工作情景,以增强对职业的感性认识,并在劳动实习中检验自己的各种素质,有针对性的调整自己的职业知识,增强择业决策能力。

4.开展职业咨询。职业咨询是就业指导者通过与需要帮助的求职者商谈,协助他们解决选择职业、调整职业、接受训练和获得就业机会等问题的过程。主要有个别咨询、集体咨询和同伴咨询三种形式。需要明确的是:第一,职业咨询的目的不是代替学生做出职业决策或解决问题,而是运用心理咨询技术、技巧和方法,协助学生查明所遇问题的性质,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克服职业发展过程中的障碍与问题;第二,指导教师与学生能否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咨询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而要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指导教师必须做到:真诚相待、察言观色、积极尊重。

5.进行职业测验。职业测验是为甄选适合于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员所进行的测验。测验包括智力测验、技能测验、兴趣测验、态度测验、气质测验等。

(四)构建人才供求信息网络

纵观就业指导的发展,它不是单纯由一个或几个人或单位就可以完成的。要切实发挥高校就业指导的作用,就必须使就业指导网络化。

1.完善校内就业指导网络。高校应设立相关的就业指导机构,并发挥其情报功能、组织功能,注意收集职业信息,协调校内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同时,要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指导者队伍,它应包括:高校指导机构的专职人员,就业指导课专职任课教师,班主任年级辅导员 以及政府官员、劳动、人事等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

2.加强研究,建立人才供求信息网络,形成高校——用人单位互动的运行机制。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社会支持。高校一方面要做好宣传和推荐工作,为毕业生谋取更大的就业和创业的空间;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强与社会用人单位的合作,让学生有目的地尽早了解和接触社会职业,缩短学生与职业世界的距离,增加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自觉性、主动性,顺利实现就业和创业提供帮助。

3.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首先,电视、广播、电话、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各种传播媒介对就业指导的介入,为劳动力供需双方提供了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同时还缩小了求职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距离。

总之,时至今日,高校就业指导不仅已成为一门严格的、独立完整的学科,是一个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体;而且是一项涉及社会、高校、家庭、企业等多方面的、复杂的系统工作,只有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各方面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才能做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宝小清.大学生职业指导的方法与内容[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

[2]李芝山.大学生职业指导的问题及策略[J].人才开发,2007,(2).

[3]邵小芳.大学生职业指导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6).

[4]仇静莉.职业指导与大学生就业[J].北京教育:成功就业版,2007,(2).

[5]李燕冰,谭汝金.职业指导与大学生就业[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6).

[6]李翀,潘显才.浅析高校就业指导[J].现代企业教育,2008,(2).

就业技能部工作总结及展望 篇4

11—12

工 作 总 结

团总支

教育学院 学生会

就业技能部

就业技能部上学年工作总结及展望

自二零一零年十月份进入教育学院学生会就业技能部至今已有快一年半的时间了,在这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感悟颇深!感谢学生会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以更加积极向上的工

作态度和热情带领大一的干事们把我们部的任务超额超量完成!尽心尽力地为广大学生服务!在过去的半学期里,我们按照“为同学服务、为老师分忧、为大众奉献”的工作宗旨,在学校领导和学生会指导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在广大同学的大力支持和鼎立协助下,经过全院学生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工作,克服了工作时间短、工作任务重等困难,不断拓宽工作领域、革新工作模式、改进工作方法,为学各方面活动的开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具体总结如下:

期间,我部每个成员都明确了自身责任。每个成员都努力做好本部门的工作,并在开展活动时应本着既分工又合作的精神。每个成员明白了自己的责任之后,工作起来目标明确,各司其职,有的放矢,并且进一步的每位成员明了自己的身份,或者说是角色。每个人都不是领导者,在每次的活动中都尽心尽力地为全校同学做好服务工作。

一个集体纪律的严明非常重要。没有严明的纪律,工作中就会是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针对这一点,我部在每个活动结束后都要总结工作,研究、安排下个活动的工作。

常言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成员都非常乐意坚守这样的纪律和制度,因为每个人都清楚,自己虽然是服务者,但同时又是学生会的真正主人。

下面我将我部门在本学期所做的工作汇报如下: 校级活动

一、校运动会:

我校于十月中下旬举办了一年一度的校运动会。在校运动会我部积极配合校学生会的工作,积极响应校学生会及院学生会的号召,与学生会各部门同事一起参与运动会的各项准备与实施事宜,为校运动会的顺利进行贡献了自己应有的力量。从这次运动会中,锻炼了新入学生会的大一新生也继续提升了大二学生会成员的能力。最终我院也取得可喜的成绩,对此,作为教育学院的一份子,我深感荣幸!

学院内特色

第六届说课大赛

一、教育学院就业技能部于2011年11月份成功举办了第六届说课大赛。此次比赛包括初赛、复赛、决赛。对于参赛选手,我们一直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本次比赛内容包括:1.“说课大赛”项目:说教材、说学法说

教法、说教学程序及语言仪表.2.“说课大赛”课题:题目均来自高中二

年级课本,科目包含文、理科。

本次比赛意义:1.此次比赛不限专业,不限学院,增强了学院

间交流。

2.此次比赛锻炼了大一新生的能力,使师范类新

生对说课有了初步的认识。

3.对于大

二、大三老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

自我的平台,为他们将来从事教师职业,增加经验。

本次比赛成功之处:1.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了解到了更多

有关说课的知识。

2.场序维持及一些准备工作较好。

3.选手自由选择说课内容。

4.评委的详细点评及复赛后的讲座使同学

们对说课有了更多了解。

二、由于我院就业技能部工作较少,因此还与就业技能部合并,本学期我部还协助我院人文素质部举办了文史哲艺大赛。

虽然比赛中人存在些问题,但我们会从中不断吸取教训,使活动办的越来越好。此外,在下学期,我们除了将继续以往的优势活动,还将开发新活动,以更多更好的形式开展活动以增强我院学生能力。

二.换届大会 上星期六我院隆重举行了团委学生会换届大会,这次大会上总结了去年的工作并作了新一年的工作计划,并表示新一届学生会将继续以“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为宗旨,加强自身建设、完善规章制度、增强创新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丰富校园文化、以实际行动回报同学们的殷切希望。我部人员也进行了更新。

在2011年上半学年的各项工作已经划上圆满的句点。我部的工作理念归结起来就是以下五点:一是要切实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组织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把我部真正建设成为一个切实为广大同学服务的机构、一个为广大同学所认可的学生部门,一个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强大团体。

同时,客观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时刻考虑、关注广大同学们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同学们的文体生活等实际情况,努力为同学们提供更多的、平等的、自由的展现平台,努力为同学们提供一个有利的发展氛围。二是要努力提高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做到有章可循、条理清晰,各项工作必须有策划、有宣传、有总结;三是要高效,开展活动必须注意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同学们参与的广泛性;四是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能因人而异,不能任人唯亲;五是要必须切实立团体意识,强调成员间、部门间的分工协调和密切配合.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在洋溢的春风中,我们又即将迎来了新的一学期。在新学期中我们的工作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我们要把工作做得更加深入,真正的做到为同学服务。相信有我们的努力,有大家的支持,同学们的校园生活会更加舒适、愉快,更加丰富多彩。也为了更好的迎接本学期的工作,做到有条不紊,特拟定2012年上半年工作计划;

下面,是我做出的详细工作计划,请大家监督、斧正

一 日常工作 1 活动签到

我们将继续坚持在每此活动之前进行签到,以培养我部干事的纪律观。活动计划

每次举办活动之气都要写活动计划,并尽早宣传活动。活动总结

每次活动后同样要及时总结,吸取教训,为下一次活动总结经验。

二 常规活动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目的: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意识,使他们更好的适应就业形势的需求!。

3:就业前沿宣传

目的:增强我院学生对就业形势的了解。

程序:将最新就业信息前沿制作成展板,为同学展示。

三 新项目展望

就业形势讲座:

邀请经管学院的老师为我院学生讲最新就业形势及应对的办法。

模拟招聘会:

为我院学生提供模拟面试的环境,增强学生的面试技巧,并邀请我院教师进行经验讲授。

创业技能与成功人士经验交流:

以展板形式宣传创业技能及成功人士的经验。

计划跟不上变化,上述只是本学期的一些大事记,其中还将会有更多的工作等待完成。科创部这个大家庭需要我们每一位成员共同努力,我们应该以主人翁的角度去思考、投入工作。积极热情,努力创新,加强学生会各部之间以及与团委各部的协调合作,与其他兄弟部门团结一致,相互配。

以上是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及下学期工作计划。

团总支

教育学院 学生会

科技创新及就业技能部副部长

陶旺仔

就业部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篇5

招生就业处

2010年,在院党委、院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院各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全处上下团结一心,解放思想,奋力开拓,较圆满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目标,现将一年来的情况作简要总结。

一、创新思路,积极应对生源下滑和招生录取方式改革带来的严峻挑战,招生工作各项主要指标稳居全省领先行列

2010年,省主管部门批复我院招生计划4200人,比去年增加了100人,增幅达2.44%,超过了全省高职院校2.1%的平均增幅。加上山东省实行的专科招生计划按比例上浮政策,我院实际执行计划数达到4815人,开创了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2010年,山东省参加普通高考人数比上年减少5,5207人,高考成绩专科段考生近10万人没有填报志愿,专科录取资格线首次降到190分,全省普通专科招生计划270,652人,实际录取248,383,计划完成率仅为91.77%。另外,山东省对高校招生工作方式进行了重大改革,实行了专科批次网上填报志愿及网上分批征集志愿的录取机制,对学院的招生宣传、录取工作等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的形势,我们科学预判工作环境,提前谋划应对策略,扎实开展招生宣传,招生工作取得新突破。面向14个生源省区分26个批次录取新生4844人,超出执行招生计划29人,是全省同类院校中全额完成招生计划的仅有的4所院校之一。报到新生4289人,计划报到率102.1%,居全省同类院校首位。新生平均高考入学分数近350分,位居全省领先行列。新生入学后,在校生总数达到1,4610人(其中大专1,3514人),在校生规模居全省同类院校前6位。

(一)扩大了招生范围,加大了招生专业调整力度

在2009年11个招生省份的基础上,适应学院创办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需要,为提高办学辐射力,新增了黑龙江、甘肃、贵州等3个招生省份,招生范围扩大到了14个省(区),在教育部规定的6个中西部协作计划输入省份均列报了计划。新增设了报关与国际货运、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技术等三个专业,恢复了英语教育和语文教育等两个教育类专业,招生专业总数达到43个。

(二)科学规划招生工作战略布局

进一步完善了全员招生与专业招生相结合的招生工作运行机制,实行了定任务目标、定责任人、定奖惩措施的“三定”原则,强化了对各系履行招生工作职责的督导与考核。

重点加强了全国范围内招生基地的建设和招生激励机制的深化改革。4至5月份,招生就业处以及从学院其他部门单位抽调的十几名同志,先后深入到全省400余所生源学校进行了招生宣传和生源动员的联系、对接,目前,招生基地已达到418家,连续5年来,我院报到新生总数的80%以上均来源于招生联系基地。

(三)环环紧扣,突出重点,招生宣传取得显著成效 宣传时段上,考前、考中与考后全过程出击,实现了各主要环节的无缝隙对接。紧紧抓住2、3月份的艺术类专业测试、5月份的对口高职高考、6月份普通高考这三个黄金时段,深入全省各个考点,面对考生和家长开展了面对面的招生宣传工作;高考结束后,参加了全国12个省区地市招办组织的招生咨询会36场;考生填报志愿期间,分赴全国各地近200所生源学校,动员、指导考生积极报考我院;选拔、培训了100余名在校生志愿者利用暑期回生源地开展招生宣传,实现了与学院整体招生宣传工作的有效互补。

在宣传方式上,多种强势媒体宣传并重,突出做好网络媒体宣传。在《齐鲁晚报》高考专刊精心策划了整版宣传;在山东卫视、齐鲁卫视、山东教育电视台、菏泽电视台、东营教育电视台等举办的高考专栏作了富有特色的专访节目;在对全国50家代表性高校招生网站学习、研究、借鉴的基础上,对学院招生就业网进行了全新升级改版,做到了界面更加友好,形式更加新颖,内容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完善。

(四)提升服务理念,规范做好招生咨询与答疑工作 全面启动招生服务一流形象工程,为考生和家长提供了及时、便捷、高效、热情的招生咨询服务。整个招生填报志愿和录取期间做到昼夜有人值班,保证了5部招生咨询电话和招生人员小灵通的畅通,设置了招生信息网在线答疑窗口和QQ资讯在线,保证了全天候的招生咨询服务以及与考生的全方位互动,适应了考生获取信息 对现代传媒的依赖趋势,形成了强势宣传效应。

(五)坚持原则,依法治招,形成了具有良好公信力的招生录取形象

在招生录取工作中,认真落实国家制定的高校招生政策,严格执行招生章程,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在全省高校第一家做到了将省主管部门批复回的录取信息半小时之内即上网向社会公布,做到了政策性问题不走样,原则性问题不越线,实现了招生录取工作的公正公平和公开透明。

二、锐意改革,突出特色,扎实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全省创出优质品牌

2010年,我院共有专科层次毕业生3860人,其中非师范类毕业生3529人,师范类毕业生331人。截止9月1日省主管部门统计公布的全省高校就业数据显示,我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高达98.19%,正式就业率达91.27%,继我院2009年毕业生就业率排名全省138所高校第一位之后,再次保持了在全省同类院校的领先优势。

(一)推进就业工作环境建设,深化就业管理体制改革 3月10日,召开了2010年全院招生就业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院系两级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领导体制和分管领导定期召集联席会议制度,会议要求全院上下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站在新的高度去看待和推进我院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进一步优化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环境。

确立了“视学生为亲人,待企业如贵宾”的就业服务理念,深 化了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毕业生就业率“周通报、月调度”制度、就业工作考评奖惩制度等,将推荐学生充分、高质量就业的目标任务进行了层层分解落实,确保了工作合力。

(二)抢抓黄河三角州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机遇,积极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

2010年,新开辟建立了实习、就业一体化合作模式的就业基地100余家,建设、完善了有长期合作关系的用人单位信息库,入库单位达到1300余家。

为2010届毕业生举办了两次全院性大型供需见面会,参会用人单位分别达到505家和403家,另外,学院和各系还组织了各类小型专场招聘会120余场次,共计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5000个,就业岗位数与毕业生人数之比超过3:1,参会企业数与提供有效岗位比率均居全省高职院校之首。

(三)创新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就业指导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加强了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建设。2010年,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教学进行了全面规范指导,会同教务处进行了系统听课、评课督导,建设起了对学生进行就业观念、就业诚信和就业程序教育的有效平台。

实施了“就业指导讲座系统化”工程。先后邀请“齐鲁晚报公益大讲堂”等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的知名专家、企业家进校园面向学生做了“职业生涯管理”等专题报告20余场次,有力地促进了毕业生职业意识的养成。进一步深化拓展了就业教育指导载体。实行了就业咨询处长接待日和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双休日轮值制度,开通了就业信息网在线咨询窗口,建设了全天候的就业指导咨询服务体系。更新升级了职业生涯规划测评软件,以职业能力测评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了学生职业规划认知平台。调整充实了大学生就业创业志愿者联盟,充分发挥了广大学生在就业自主方面的特殊作用。

(四)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构建了立体化信息服务平台 对就业信息网进行了重新改版,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功能板块,方便了毕业生登陆网站了解就业政策、招聘信息和发布个人求职信息,同时实现了与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和更多的专业人才网以及优秀企业网站的链接,拓展了学生的信息视野。安装了LED就业信息电子显示屏,动态、全天候地为毕业生发布招聘信息、就业政策和就业指导信息,指导各系组建了毕业生就业QQ群,实现了就业工作信息的即时性沟通。

(五)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创业工作走在全省领先行列 大力实施“以创业促进就业工程”,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工作均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学院创办国家高职院校重点建设方案中,“高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模式建设”作为三个非中央财政支持项目之一进入立项。配合项目建设,进一步规范了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管理运行机制,创业孵化项目发展到了15项,居全省同类院校领先示范水平。在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我院代表队获山东省赛区一等奖、北方区决赛一等奖、全国总决赛一等奖,是全省高职院校中唯一获得全国一等奖的代表队。我院2010届毕业生王海亮,在入闱首届“山东大学生十大创业之星”评选的前30名候选人中,以第11名的总成绩,被评为“山东省大学生成功创业者”,名次居专科毕业生候选人之首。

(六)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为毕业生就业开辟绿色通道

2010年,向省主管部门为2010、2011届428名特困家庭毕业生申请求职补贴21,4000元,同时,通过 “一对一”的个别化就业指导和组织专场招聘会,使我院2010届194名特困毕业生毕业离校时全部实现就业。

推进实施了“毕业生就业手续办理一站式服务工程”。2010届毕业生离校手续的办理,实施了招生就业处、教务处、宣传处、团委、办公室、总务处等多部门集中联合办公,探索建设了快捷、通畅、规范的毕业生离校工作机制。三、二○一一年工作计划

2011年,招生就业处的工作指导思想与奋斗目标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学院“十二五”建设和发展规划目标为立足点,以落实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为重心,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夯实基础,锐意改革,进一步探索招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力争普通大专招生超过4300人,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保 持在97%以上,进一步巩固各项主要招生就业指标在全省同类院校的领先地位,促进学院又好又快发展。

(一)招生工作

2011年全力推进招生工作改革“十大工程”,努力开创招生工作崭新局面。

1、试行招生就业处专职招生人员分地市划片承包生源学校目标责任奖惩机制,激发招生人员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2、改革面向生源基地招生联系人确定办法与奖励办法。连续两年来推荐考生不足5人的招生联系人予以淘汰,面向全院教工征集全国各生源省区联系人,重新进行布局调整。招生奖励计算办法试行名单反馈机制。

3、改革学生招生宣传员选拔机制和办法。采取公开招标方式,招生就业处定标准、定条件,公开面向大

一、大二学生招聘暑期招生宣传员,培育招生骨干力量。

4、改革招生宣传方式,提高宣传效率。开展招生工作大型问卷调查,把握招生录取方式改革后招生宣传调整路向;重点建设、维护好学院招生信息网,全面更新、优化招生信息网栏目、功能窗口,并实现与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网站的全年链接;改革电视招生节目形式和宣传重点;调整外出招生宣传布局,提高工作效度;强化招生咨询会上直接面对考生与家长的宣传。

5、改进招生简章、招生宣传彩页等宣传材料的内容和形式,打造自身特色,提高宣传效果。

6、改进招生咨询工作,丰富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

7、加强对各系履行招生职责的调控与监管,提升招生合力。

8、适度放开文科类计划中文理统招专业数量,提升招生专业吸引力。

9、开展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试点研究工作。

10、进一步规范招生录取管理工作体制,建立完善招生工作档案管理体系。

(二)就业工作

1、以“校企联合、订单培养”为突破口,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稳定性和就业质量。加大校内就业市场和网上就业市场等两个重点市场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与东营地区重点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并积极向周边地区延伸,完成山东省内、东营地区外重点用人单位信息库建设,以市内外大型企业集团为依托,新开辟相对稳固、吸纳毕业生数量较多的就业基地100个。配合各系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订单式教育,2011年,新联系、开辟订单企业不少于30家。

2、深化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改革,提升我院就业工作整体层次。

2011年,在全院开展2009、2010届毕业生就业专项问卷调查和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满意度大型问卷调查,进一步摸清我院毕业生就业现状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增强就业工作的针对性。

2011年,指导各系对就业指导力量进行充实调整,全力推进工 作重心下移。指导各系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志愿者联盟管理机制,巩固、扩展我院就业工作载体。

2011年,以规范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实施专家就业指导讲座、优秀毕业生报告会、就业创业专题社会实践活动等为载体的就业教育活动年活动,着力进行就业观念、职业道德、职业理想系列化教育,建立起强大舆论导向。

3、全面启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项目,广泛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系列指导讲座与专业化培训,开展学院毕业生创业明星评选活动,浓厚学院就业创业文化。

4、真抓实干,创先争优,力争在2011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以优异成绩获得“优秀”等级,争创全省创业教育示范校。

就业部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篇6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截至 2020 年 12 月 15 日,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3410,完成年目标 3000人的 113.6%;实现新增转移就业收入 5867.57 万元,完成年目标 4000 万元的146.68%;组织技能培训 943 人,完成年目标任务 905 人的 104.2%,创业培训 105人,完成目标任务105人的100%;举办了“转移就业百日行动”“春风行动”等6场现场招聘会;持续加大对口帮扶工作力度,累计提供寻甸县就业岗位 15531 个,累计转移寻甸县贫困农村劳动力就业 1550 人,完成目标任务 1400 人的 110.7%,其中建档立卡 1310 人,完成目标任务 1120 的 116.96%。

二、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管理和动态更新。

为进一步真实准确的掌握西山区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不断完善信息系统数据录入更新。年初由于受到疫情影响,为及时调查了解西山区农村劳动力返乡返岗情况,紧急召集全区 58 名农民信息员加入微信群,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基础信息调查,在人员无法入户调查情况下,以“手机 app”、电话、qq 邮件等方式,对辖区返乡务工人员情况进行调查,并每日及时通报进度,按照省市级要求,于3月底全面完成全区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系统的数据更新。5月28日,为贯彻落实《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核实跟新农村劳动力力资源实名制数据库相关信息的通知》要求,西山区再次组织 58 名农民就业信息员及各街道办事处农促就业专干进行业务培训,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系统数据的核查、修改、更新,确保6月30日全面完成《云南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农村劳动力子系统》

全库人员信息核实更新。

(二)应对疫情,创新招聘模式,大力开展线上招聘服务。

西山区原计划于 2020 年 1 月上旬至 3 月中旬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暨春风行动”、“转移就业百日行动”系列招聘会活动。1 月 14 日西山区就业局在西山区海口街道举办了 2020 年“就业援助月暨春风行动”、“转移就业百日行动”现场招聘会。有 10 家辖区企业参加,提供就业岗位 1400 余个,当天进场求职共计 100余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 10 人,免费发放各类宣传资料 1000 多份。

疫情发生后,区就业局第一时间暂停 2020 年的春风行动、百日行动等大型招聘活动,大力开展线上招聘活动。通过网络平台大力推送岗位信息和就业创业政策。依托农民信息员微信推送“就业彩云南”、“昆明智慧就业”“西山人社”等信息平台,通过这些线上渠道加大用工岗位的推送和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宣传,同时以微信方式发布西山区复工企业急需的一些招聘岗位,帮助农村劳动力在家通过手机扫一扫,就能实现线上查询就业岗位,了解创业政策,电话咨询完成就业招聘。将企业复工和农民工就业连接起来,不间断提供就业服务。疫情期间,通过微信、网络平台共发布岗位信息 12848 条,点击次数超过 560 次,预计为 200人提供了线上推荐服务。

(三)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促就业。

为进一步做好我区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组织适合于一类项目的群众参加培训,根据项目采取灵活多样的技能培训如育婴员、美容师、茶艺师、保健按摩师等适合当地生产发展的培训专业引导群众自主创业发展,围绕社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把老百姓需要的培训送到家门口。真正实现送培上门把培训效果和致富增收紧密连续在一起,发挥培训的指导作用。对有创业愿望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登记失业人员、进城求职农村劳动者及返乡农民工、登记求职的高校毕业生,重点开展不少于 10 天的创业培训。截止 2020 年 12 月 15日,组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943 人。

(四)大力开展区级创业创新平台建设。

为进一步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引导和鼓励更多农村劳动力创业带动就业,实现乡村振兴,按照《昆明市西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西山区农村劳动力创业创新平台建设实施方案(试行)》(西人社通〔2019〕31 号)文件,西山区开展区级农业创业园、农业创业示范村、创业之星的创建。年初经过广泛的宣传动员、项目申报、现场调研,对昆明耙齿山农业创业园、昆明黑箐水果种植创业园、西华社区古莲小组农业创业示范村、团结的两名创业之星五个申报项目进行创建。在创建过程中积极给予创建项目业务指导,开展了创业培训、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组织导师帮扶等活动,9 月 9 日至 10 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由区农业农村局、区科技工信局、区财政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商务投资促进局、区劳动就业服务局相关工作负责人组成的评审小组,深入到五个创建项目场地进行评审。评审小组按照评审流程,听取汇报、查阅台账、核实原始凭据、实地勘查种植项目,逐一对创业项目进行了考评验收。

海口街道的西华社区古莲小组进行创业示范村的建设,创业氛围浓厚,创业环境良好,社区牵头成立了三个农业合作社一个协会,10 名村干部 9 人带头创业,以草莓等果蔬种植为一村一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村总户数 369 户,创业户数120户,创业人数230人,带动就业人数460人,村民创业热情高涨,带动经济效益效果明显;云南耙齿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农业创业园,以果林种植为主,农林业为载体的观光体验型的农业创业园,种植面积 1000 多亩,建成 400 余亩的樱桃园、200亩的李园、400亩桃园,带动周边农村劳动力60多人就业,对周边经济带动较大;昆明黑箐水果种植有限公司建设的农业创业园,以苹果种植为

主,种植面积达 150 亩,带动周边农村劳动力 53 人就业,具有良好的创业示范带头作用。两名创业之星--云南丘山农副产品种植有限公司法人孙成都,创建的云南丘山农副产品种植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花卉、蔬菜种子生产及销售,带动周边村民就业达 286 多人,年营业收入达 390 多万元.累计培训 800 多名周边农村劳动力,创业带动业绩非常显著。昆明市山之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严芝,是蔡家社区的农户创业带头人,承包 100 多亩土地种植核桃,魔芋,带动周边 30 多人就业,每年创造经济价值 100 多万元,带动创业就业成效显著。经评审,最终得出全部考核为合格的评审意见,圆满完成了这次创建项目评审。按照文件精神分别为五个创建项目落实了一次性补助,这些创业项目将进一步推动西山区乡村振兴。

(五)举办 6 场现场招聘会,加大对寻甸县贫困农村劳动力进行转移就业帮扶。举办现场招聘会一直是主城区精准帮扶转移就业工作的重要手段,今年 1 月 19 日上午,西山区就业局组织云安会都、中石油,一心堂药业等 8 家企业,携带客房服务、辅警、卫生保洁、机电操作等 732 个就业岗位,到寻甸县甸沙乡召开现场招聘会。当天甸沙乡组织“三下乡”活动,组织了约 150 多名农村劳动力参加了活动和招聘会,现场达成意向共 11 人,取得良好的招聘效果。

后来疫情爆发,西山区就业局第一时间暂停 2020 年的春风行动、百日行动等大型招聘活动,也暂停了对寻甸县的现场招聘活动,先后分三次,提供寻甸县5711 个岗位信息,通过寻甸县农民信息员工作群发布岗位信息,以微信联系方式开展转移就业人员和岗位的匹配,疫情期间不间断提供岗位推荐服务。2020 年 3月 24 日,西山区就业局带辖区 7 家用人单位工作人员赶到功山镇,利用赶集的时机开展了现场招聘,招聘会现场提供了 1210 个岗位,为几十位老乡进行了岗位推荐,达成意向约 11 人。3 月 25 日,西山区再次组织用工企业深入寻甸羊街,举办了现场招聘会,当天达成意向 8 人。4 月 3 日,西山区再次组织辖区八家用工企业,携 4780 个岗位信息深入到寻甸县先锋镇举办现场招聘会。当天的招聘会得到市级的高度重视,市就业局万正文局长、谢承先副书记亲自参与并做了动员讲话,进场参加招聘会的当地农村劳动力近500 多人,初步达成意向 23 人。4 月 21 日,西山区组织辖区13家用工企业,携1252个岗位,深入到寻甸县倘甸镇举办精准帮扶、沪滇劳务协作暨易地搬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招聘会,招聘活动共吸引当地群众400 余人参会,初步达成意向 21 人。

(六)引入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把帮扶工作下沉到被援助各乡镇社区。为充分发挥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的优势资源,帮助寻甸县贫困农村劳动力转移,西山区制定奖励措施,拿出扶持资金,对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给予职业介绍补贴。3 月 24 日,西山区就业局带领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昆明厚致百盈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在寻甸县就业局的帮助下,与功山镇的 16 位农民信息员及劳务经济人进行了座谈,并与之签订劳务合作意向书,明确合作的内容和具体操作办法,由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帮助寻甸县贫困农村劳动力向省外及昆明主城区现实有组织输出。4 月 3 日,再次组织西山区另一个合作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昆明玄同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深入寻甸县先锋镇,与乡镇分管领导和 9 名农民就业信息员进行座谈,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有组织化转移输出。

(七)继续在寻甸县贫困村开发乡村公共服务性岗位安置特殊困难就业人员。

继续做好寻甸县部分“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等转移困难人员的就业安置,2020 年西山区计划投入资金 120 万元,用于在寻甸县开发乡村公共服务性岗位安置 220 人,从根本上解决这部分特殊困难人员的就业难题。

(八)明年工作计划

虽然西山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任务已圆满完成,但明年还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做好与寻甸县就业部门的沟通协调,掌握需要转移就业人员底数;二是

就业部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篇7

一、民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问题

1、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民办高校初创阶段, 很多民办高校有意无意地将有限的精力更多地倾注于争取生源和扩大招生规模上, 忽视就业指导工作。通过近二十年的办学, 这种状况没有得到很好的扭转, 很多民办高校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部门, 即使有, 也存在机构不健全, 人员不专职等问题, 严重制约了民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

2、就业指导工作缺乏制度化、规范化。民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大多未形成体系, 没有体现出其专业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要求。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仅仅停留在分析就业形式、讲解就业政策、收集和发布就业信息等方面。就业指导工作的各项制度, 如工作人员准入门槛制度、工作激励制度等缺失或者不健全。就业指导课随机性较大, 甚至缺乏统一的授课理念。

3、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专业化程度不够。民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 一是专职人员较少, 大部分就业指导工作依靠一线辅导员; 二是专业培训缺失, 经过专业培训后持证上岗人员比例偏低, 经验型从业人员比例高, 缺乏专业理论指导; 三是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重理论缺实践, 很大程度停留在课堂授课上, 缺乏实习、实训。

4、就业指导工作内容缺失。民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长期存在内容和形式单一的问题。首先是授课内容更新缓慢, 不能及时地将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的知识传达给广大学生; 其次是形式单一, 基本固定于课堂授课, 与专业实习实训等结合较少, 与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也很少; 最后是目标地位单一, 只注重就业、创业、求职等方面知识的介绍, 而在健康的求职心理等方面的指导基本空缺。

二、做好民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1、领导重视、制度健全、全员参与。民办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就业对学校办学的重要性, 要将 “出口”提到与 “进口”同等重要的地位, 甚至要高于 “进口”, 要认识到, 利用 “出口”带动 “进口”。逐步构建 “领导主抓、就业部门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体系, 做到明确目标, 规范制度, 从经费、人员和制度三个方面做好保障。

2、科学设计、分层培养、全程规划。民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要遵循就业指导工作的规律, 用专业知识作指导工作的开展。在制度、授课内容、指导目标等方面要做到科学设计。在学校制度设计中要充分发挥专业人员作用, 吸收国内外成功经验, 尽量避免 “摸着石头过河”。根据学生基础和条件不同, 分层培养, 分别引导他们向考研、出国、考公、创业、谋职等不同方向前进, 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同时,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阶段性特征, 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作, 确保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学生从入学至毕业整个大学生活中, 为学生养成健康并牢固的就业观念。

3、充分激发辅导员潜能。民办高校由于自身资源限制, 就业指导工作更多依赖于一线辅导员。在此过程中, 要通过建立明确的激励机制等方式, 充分调动辅导员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积极性。加强辅导员队伍对就业指导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 熟悉国家就业政策, 了解就业形式, 掌握就业指导技巧, 加强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的学习, 构建全面的知识结构。同时, 还要在就业政策的把握、就业信息的搜集筛选及分析等方面提升自身就业指导能力。在有限的资源下更好地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4、加快专业化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对专业化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做长远规划, 通过引进专业人才和对现有就业指导人员的选拔、培养, 努力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要分批次、有计划地对就业指导老师专业知识进行更新和升级, 通过设立就业指导教研室等方式, 统一就业指导课授课理念, 提升就业指导课上课质量。

5、对接市场, 跟踪调研, 提高就业指导针对性。民办高校应发挥自身机制灵活的长处, 将就业指导工作要更好地与市场、与社会接轨, 通过大量和长期对就业市场的调研分析, 摸清就业市场规律, 对自身、社会职业有客观认识和准确定位, 力争就业指导工作结果的 “人职匹配”。此外, 要建立毕业生就业情况反馈机制, 了解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工作情况, 听取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反馈意见, 逐年积累, 摸索出指导学校人才培养、就业工作的经验。

6、重视实践能力培养。民办高校应该坚持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出发培养人才, 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在就业指导工作中重视实践。通过 “校企合作”等方式, 广泛利用社会实践、认知实习、就业实习、实验课等途径, 锻炼在校生实践能力, 将培养方案的设计与用人单位要求结合, 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接触到工作的各个环节, 提升其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7、重视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塑造健康职业观。要重视心理因素在毕业生职业生涯中, 特别是职业生涯开始阶段的重要作用。就业指导工作应与心理咨询部门的合作, 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同时利用各种职业测评工具, 鼓励学生做职业测评或职业倾向测评, 使广大同学充分认识自己的特点, 分析自己, 塑造正确的职业观, 确立切实可行的就业目标, 通过自身努力弥补个性中的缺陷或者改变不适宜的个性, 主动适应职业生涯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睿.关于民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基于辅导员的视角.《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4) .

[2]陈禹, 谷峪.美国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及特征分析—以爱荷华州立大学为例.《外国教育研究》, 2011 (2) .

[3]陶中.民办高校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探索.《出国与就业》, 2010 (6) .

就业部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篇8

关键词:新疆高校;就业指导;现状;对策

大学生是新疆、兵团最宝贵的人力资源,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人才强区战略的重要力量,同样也是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对口支援新疆最有力的人才资源。然而,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新疆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由2002年的1.8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6.7万人,8年间增长了3.7倍。由于新疆高校毕业生数量在持续增多,就业市场供求结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十分严峻。人才与需求的不平衡是高校教育及就业指导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新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近几年新疆举行了四期就业指导培训师资培训,现有的培训力度及具体实施情况与前几年相比,有较大突破,但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就业指导内容简单、形式单一。目前,新疆大部分高校从就业指导机构的设置、职能的发展、职业化和专业化队伍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建设,但与内地高校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在工作场地与经费的投入方面,新疆高昂的办公成本显得极其可怜。新疆高校现在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包括:手续办理、信息提供、政策指导、技巧培训、心理辅导、生涯规划、创业培训等8个方面,但基本都处于大而全的启蒙教育阶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多数高校所进行的只是大学生毕业前的就业指导,缺乏对学生进行全程化的规划。虽然部分学校已经意识到职业生涯指导的重要性,也尝试着开设一些选修课,但因种种原因最终没能够把其列入必修课,从而使职业指导工作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就业指导课的形式也比较简单,通常都是以讲座的形式,学生人数多,交流互动少,学生兴趣不大,加上学生本身认识的偏差,只对技术性的问题如着装、面试技巧、简历的制作等内容很关注,关于就业政策、就业法规等内容不太关心,因此效果参差不齐。再者,就业指导主要在四年级进行,而且由于不是必修课,也没有相应的制度约束,许多学生因种种原因没能接受到指导。此外,低年级的学生因无法更早地接受培训也未能形成很好的就业意识,进一步削弱了就业指导的效果。

2.就业指导队伍不太稳定、素质参差不齐。当前新疆高校的就业指导人员主要由学校学工部工作人员、院(系)负责学生工作的党委书记(副书记)、当年的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等组成。整体情况是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长期做这一工作的人员少,短期做的人员多。每年的毕业生辅导员,由于其大部分是第一次带毕业生,在知识、技能、阅历等方面均难以满足就业指导工作的需要。而即使是学校学工部的工作人员,不同高校人员的素质也参差不齐,能全面掌握就业指导人员所需的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的人员不多,其他兼职人员就更难保障了。

3.就业指导基本没有走出校园,深度、广度不够。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社科院劳动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张车伟研究员认为:“因为需求和供给之间的渠道并不特别畅通,导致许多单位、企业招不到掌握较好技能的大学生,同时大学生们又在为找工作而到处奔波”。特别是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后,新疆高校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就更加突出。加上很多教师基本都是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高校,进入高校以后因为新疆辽阔的地域,再加上因经费、人员紧张等情况没能到企事业单位很好地考察、锻炼,所以很多的时候也只是理论上的讲授。加上高校教育四年的滞后,毕业时的就业形势与入学时的差异较大,所以就业指导工作就显得更加必要。

以上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新疆高校就业指导的发展,因此,在理论培训的基础上,新疆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二、新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随着新疆就业制度的改革和新的就业机制的不断完善,对就业指导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越来越细化,而现实的就业指导工作并不能从根本上满足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不断增加的服务需求。这就要求新疆高校要与时俱进,不断转变观念,重视就业指导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实现就业指导服务的“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等政策,以满足大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多管齐下,实现就业指导工作专业化。高校应成立就业指导工作教研室或工作领导小组,把就业工作常规化和制度化,进行集体备课与探讨,加大就业工作的专职化进程,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就业资源和经验,把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建立起来,提高就业指导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加大对就业指导培训师的培养力度,做到每个学院每个年级至少有一名就业指导培训师。其次,加大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一方面邀请权威专家到学校进行系统的培训。另一方面,有计划地安排就业指导工作相关人员参加校外举办的各种就业指导师资培训班,从而实实在在地强化就业指导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2.改变模式,实现就业指导工作全程化。现在就业指导是在毕业生中开展就业政策、法规、求职技巧指导以及心理咨询等活动。而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应建立在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凸显就业指导的教育职能,引导学生以广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将个人与社会联系起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开展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设计,实行全程就业指导。在大学生进校后,就要以其各阶段发展的需要和特点为切入点,围绕职业生涯设计和准备开展相应的指导,将就业指导拓展到大学阶段的全过程,以潜移默化,春风化雨式的教育,使学生看清楚未来,帮助学生不断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社会,将个人与社会联系起来,从而在择业过程中有的放矢,从容不迫。

3.内外结合,实现就业指导工作社会化。目前看,新疆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其重点仍放在学校内部,对于校外职场的涉及较少。高校就业指导的服务还不够全面和突出,因而,高校应加大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力度,除了必要的就业信息搜集外,还应与之建立更为广泛的联系,如设立实习基地、提供职业培训等,在学校与单位之间建立有效连接,依托“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程共同确立大学生的就业培养方案,互惠互利。此外,高校还应聘请优秀的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为咨询顾问,开设讲座、设置相应课程为学生提供更为及时的职场信息以及必须的入职资格和相应的入职能力,使学生在面对就业求职时更为从容和理性。

4.丰富内涵,实现就业指导工作立体化。高校开展就业指导既可以独立进行,也可借助有关活动,采取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的方式进行。就业指导是一门综合性的活动,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要运用正确的就业指导方法,采用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例如:开展职业心理测试和职业能力测试等方法,并根据测评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提高职业能力,确定适合自己心理和素质条件的职业目标和就业岗位;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采取集中指导的形式,通过合班授课和专题讲座,使学生系统地了解职业,做好就业准备;启动个性化指导,使学生与专家、就业指导师面对面进行交流,帮助大学生纠正某些不恰当或盲目的行为和消极态度,排除职业决策中的心理障碍和困难;通过模拟招聘,使学生掌握面试技巧和方法,提升竞争力;通过就业指导网站,设立“在线咨询”、“网上留言”等栏目,进行网上的一对一服务和交流。

参考文献:

[1] 朱珍葶,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2).

[2] 周振宝,于鹏,郑燕.试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改进措施[J].黑龙江史志,2011,(7).

[3] 李冬平,周小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5(1).

[4] 薛潇.过程管理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J].成才之路,2010,(17).

The Research of Strategies and Current Status

of Career Guidance Work in XinJiang?s University

CHANG Hai-liang, MENG Qi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ed college graduates year by year in Xinjiang, after Central work conference held about Xinjiang, in the mode of counterparts with support,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has undergone great change,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has not kept pace with the rapid change in Xinjiang University, it is bound to bring new inconvenience to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s.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mployment guidance in Xinjiang Universities, and targeted to carry out the counterplan of employment guide.

Key word: XinJiang抯 university; career guidance; current status; the research of strategies

上一篇:税务局实践报告下一篇: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心得体会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