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六个汉字的故事

2024-06-18

这六个汉字的故事(精选5篇)

这六个汉字的故事 篇1

这六个汉字的故事,每一个都很有趣

2017-09-30 06:14 第一个汉字故事:中国历史上的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取名字 话说中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武则天登基后,她想给自己取一个非常适合自己的名字,既要表达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并且把自己的光辉也展现出来。可是取什么字才能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呢?如果用一些熟悉的汉字肯定不能体现,于是武则天决定给自己造一个从来没有的字出来,这样肯定就没有重复了。说造就造,当时人们对日月特别崇拜,都觉得日月是神圣的。武则天就把自己比喻成了日月,想让自己和日月一样永远高挂在天空,所以就有了那个字——曌。

曌:拼音zhào,同“照”,意指日月当空,普照大地。

第二个汉字故事:汉字词语“竹竿”和汉字词语“猪肝”的搞笑故事 新上任的知县是山东人,因为要挂帐子,他对师爷说:“你给我去买两根竹竿来.”

师爷把山东腔的“竹竿”听成了“猪肝”,连忙答应着,急急地跑到肉店去,对店主说:“新来的县太爷要买两个猪肝,你是明白人,心里该有数吧!”

店主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懂了,马上割了两个猪肝,另外奉送了一副猪耳朵.离开肉铺后,师爷心想:“老爷叫我买的是猪肝,这猪耳朵当然是我的了……”于是便将猎耳包好,塞进口袋里.回到县衙,向知县禀道:“回禀太爷,猪肝买来了!”

知县见师爷买回的是猪肝,生气道:“你的耳朵哪里去了!”师爷一听,吓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 “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里!”

第三个汉字小故事:四汉字的词语“天心取米“带来的小故事 有一次,北方匈奴要进攻中原,遣人先送来一张“战表”。皇上拆开一看,原来是“天心取米”四个大字。满朝文武大臣,没有一个解得此谜。皇上无法可想,只得张榜招贤。这时,宫中一个名叫何瑭的官说,他有退兵之计,皇上急宣何瑭上殿。何瑭指着“战表”上的四个字对皇上说:“天者,吾国也;心者,中原也:米者,圣上也。天心取米,就是要夺我国江山,取君王之位。”皇上急道:“那怎么办呢?”何瑭说:“无妨,我自有退兵办法。”说着,提笔在手,在四个字上各添了一笔,原信退给了来人。

匈奴的领兵元帅,以为是中原不敢应战,可是拆开一看,顿时大惊失色,急令退兵。

原来,何瑭在“天心取米”四个字上各加一笔后,变成了“未必敢来”。

第四个汉字小故事:因为错误字闹出的笑话

从前,有个纨袴子弟,自幼好吃懒做,不好好念书。长大以后,常因写错别字闹笑话。

有一天他妻子说想吃枇杷。他从桌子上随手拿出一张纸,挥笔在上面写了几个字。写完后便招呼仆人去买枇杷。他妻子接过纸来

一看,噗哧一声笑了。原来上面写的是“买琵琶五斤”。五个字写错了两个,将“枇杷”误写成“琵琶”。他妻子看过后,在后面题了一首打油诗: 枇杷并非此琵琶,只怪当年识字差。倘若琵琶能结果,满城箫鼓尽飞花。

这个纨袴子弟看过妻子的题诗,羞了个大红脸。“枇杷”和“琵琶”读音相同,都读pípa,是同音词。但“枇杷”是一种水果,而“琵琶”则是一种弦乐器,意义和写法完全不同。第五个汉字故事:因为汉字而被打了板子

一文书写字常把笔画写错。一次造名册,将“陈”字的“阝”写在了右边,被长官打了二十大板。书生从此记住“阝”是应该写在左边的,结果不幸又写错了“郑”字,又挨了二十大板。一日,一姓聂之人托他写张状子,文书大惊失色:“我写了两个‘耳’字,挨了四十大板,你又弄来三个‘耳’,要我命啊?!” 第六个汉字故事:团字和圆字的汉字故事

一天上午,“团”在逛街,突然见到了“员”,他热情地上去打招呼:“你好啊!圆!” “员”说:“我不认识你啊?”

“团”说:“我们之前还在一起去给人家拜年,祝人家合家团圆,怎么天气一热,你把外套脱掉了,就不认识我了?”

汉字的故事:“茶”字的起源

“茶”字起源于“荼”,“茶”字从“荼”的简化始于汉代。古汉印中,有些“荼”字已减去一笔,成为“茶”字。“荼”,在古书中一字多义,一指苦菜,二指茅草、芦草之类的白花,成语中就有“如火如荼”一词;三指茶叶。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饮茶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茶文字使用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民间的书写者为了将茶的意义表达得更加清楚、直观,于是,就把“荼”字减去一画,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茶”字。

茶叶在中国西周时期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到了春秋时代茶鲜叶被人们作为菜食,而战国时期茶叶作为治病药品,西汉时期茶叶已成为主要商品之一了。从三国到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时间内,特别是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家利用饮茶来解除坐禅瞌睡,于是在寺院庙旁的山谷间普遍种茶。饮茶推广了佛教,而佛教又促进了茶灶的发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所谓“茶佛一味”的来源。到了唐代,茶叶才正式作为普及民间的大众饮料。

汉字的故事:汉字与做人

汉字不仅能记载思想和语言,它还告诉人们如何做人,甚至如何做官。

“人”字,只有两笔。一撇象征男人,体现阳刚之气;一捺代表女人,体现阴柔之美。这个解释确实有美学味道。《说文解字》对人字的解释是“天地之性,最贵者也。”从人字结构看,就是相互支撑。人从呱

呱坠地到撒手人寰,时刻离不开他人的支撑,也应当念念不忘支撑他人。支撑就是奉献,就是牺牲。如果只思索取,不作贡献,实在愧对人这一“最贵”的称谓。

一个“忠”字,是把心放在中间,即将心放正之意。心若不正,就成了“歪歪心眼”。对祖国、对事业、对爱情、对朋友,都要忠诚。忠贞不渝、刚直不阿、诚实可信、讲真话、守信用,才是忠的表现。如此看来,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遇到的每一件事,无一不是在检验我们的忠诚,检验我们的人格。

“钱”之为物,人所共爱。玩味一下钱的结构,却给人启发不小。“金旁着戈,真杀人之物,而人不自悟也。”君子爱财,当取之有道。取之无道则贪,迟早会有被“杀”的一日。“从来有名士,不用无名钱”。一些腐败分子因贪赃枉法而受到法律制裁就是明证。

“愧”字形象极了——心中有了鬼,必然就有愧。可见,做人要坦坦荡荡,时刻无愧于心。古语云“求个良心来管我”。讲一点良心看似没有讲党性、讲原则那么高,实际这是个基础工程。英国小说之父菲尔丁说得好:“纵使在一个法纪最松弛的国家里,一个有良心的人也不会胡作非为的,他会替自己订出立法者所忘记订的法律。”有了良心的约束,起心动念、举手投足无不是善,自然就会像历史上的忠臣孝子,当今时代的英雄模范那样“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内不愧心。”

“耻”字,《康熙字典》解释说:“耻。从心耳会意,取闻过自愧之意,凡人心惭则耳热面赤是其验也。”就是说,知廉耻的人有了过错,就会脸红心跳。自古以来,仁人志士就将“知耻”作为“修身”的基础。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讲“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是说当官的不把自己穿破衣、吃粗饭当作可耻,而把普通老百姓没能受到他的恩惠,亦即我们今天讲的“公仆”未能对“主人”服务好当作羞耻。此言极是,只要心中时刻装着人民,想着百姓,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就绝不会有“无颜见父老乡亲”的那一天。

这六个汉字的故事 篇2

一.汉字趣味故事与字音字形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中的“识字与写字”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仍然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然而传统的讲解字词含义、反复抄写、多次听写的较为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陷入瓶颈, 所收到的教学效果不明显, 更会激起学生厌烦和逆反情绪。因此, 汉字教学中就可以通过汉字的趣味故事来激发学生积累汉字字音字形的兴趣, 强化学生在字音字形方面的记忆。

(一) 通过汉字故事刺激学生对形声字的学习

例如这个故事, “有个财主, 自以为读了几句书, 就爱耍点小聪明戏弄人。一次, 他出去游逛, 看见一位貌美的少妇在木桥上淘米, 便哼哼, 有木便为‘桥’, 无木也念‘乔’;去木添个女, 添女便为‘娇’;阿娇休避我, 我最爱阿娇……少妇听了心里十分厌恶, 瞪了那个财主少爷一眼, 便毫不客气地回敬他, 有米便为‘粮’, 无米也念‘良’;去米添个女, 添女便为‘娘’, 老娘虽爱儿, 儿不敬老娘……少爷讨了个没趣, 灰溜溜地走了。”在这个故事中, 通过少爷与一位貌美少妇间打油诗的对话, 将形声字的基本特点生动形象的解释出来。巧对对联有趣, 让形声字的教学也很有趣, 并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

(二) 通过象形字、会意字的故事加强学生对字形的记忆

例如“逐”字, “是个会意字”, 本义是追赶。字的上半部是一头猪 (豕) , 下半部是一只人的脚, 字形表现的是:一头野猪在奔跑, 一个猎人在后边紧紧地追赶, 生动极了。”通过对这些会意字、象形字的字形进行趣味解释, 学生就会直观地记忆下字形, 如“炎”“炙”“盥”“轰”等等都可以用字形故事来进行教学。

二.汉字趣味故事与文学常识积累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和《高中语文新课标》都强调要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文学常识的积累尤为重要。文学常识的教学也常会陷入枯燥无味的“死讲死背”的模式之中, 导致学生对文学常张冠李戴, 对于作家作品、写作手法、文学史无法形成清晰认识。汉字中的趣味故事对于文学常识的积累也是有启示作用的。

(一) 利用汉字的趣味故事记忆作家名人的字号

例如“著名的作家老舍, 他的原名叫舒庆春, 字舍予。不难发现, 他的字 (舍予) 就是他的姓 (舒) 拆成两半而来的……而且, 他的笔名也是在“舍”前冠一“老”字———老舍。”这就是巧用分离汉字的方法来取字号, 由此法来构名的还有很多, 如李木子、张长弓、杨木易等等。利用这些巧妙的拆字故事, 学生就可以很轻松地了解和记忆关于作家的姓名和字号。

(二) 利用汉字的趣味故事记忆作品和作品集

例如“鲁迅先生的《且介亭杂文集》中, ‘且介’二字就是从‘租借’中拆出来的, 因此来暗示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是‘半租界’的性质。”通过汉字拆分来解释作品集的名字, 不仅记下了作品集的名字, 同时了解了作品起名的时代背景和原因, 这是一举两得的教学和学习方法。

(三) 通过汉字的趣味故事积累中国古代的文化常识。

古代丰富的文化常识也需要“用巧劲”, 能够在娱乐和趣味中积累, 在形象和生动下理解。例如古代的“阴阳”之分, 《说文》中有:“阳, 高明也。”高明就是高而光明的意思。所以“山之阳即山之南, 山之南也正是高山向阳的一面。……水之阳即水之北, 因水北河坎是朝阳的一面。”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边讲解《说文》中的故事边在黑板上画图说明, 学生就可以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积累这个文学常识。利用汉字的趣味故事可以将很多文学常识化成生动可感的故事传授给学生。

三.汉字趣味故事与汉字魅力熏陶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中, 针对不同阶段, 对“识字与写字”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主要包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 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能用毛笔书写楷书, 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同样, 在《高中语文新课标》中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一) 汉字趣味故事帮助学生感受汉字的艺术

“汉字起源于图画, 那方块形的字体本身就是天地山川等自然万物抽象的再现, 也是中国人思维创造能力的体现。”通过趣味的故事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和领略到汉字的艺术。如谈到汉字的起源, 可以和学生饶有趣味的介绍“汉字起源于图画, 方块形体中的象形因素展示着自然万物的美, 这是一种视觉的造型美。”例如“山”字形体简单, 只有3画, 但在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笔下, 就像是一幅描绘高山的墨笔画, 三座三峰高高挺立, 粗重的笔画非常有力量, 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 这是一种意境的美。

(二) 汉字趣味故事激发学生练习书法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已经将练习书法作为一个教学目标来提出, 对于继承和发扬汉字的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故教学中需要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练习书法的兴趣, 培养学生养成熟练书写、端正规范写字的习惯。让学生感受和领悟到汉字的美, 各种字体的美, 才能真正刺激学生去学习和练习书法。通过讲解各种字体的发展历史和过程, 并展示各种字帖, 给学生不同的艺术感受。启发学生从楷书和行书入手练习, 进而介绍重要的书法字体和书法家的趣事, 真正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入手。

(三) 汉字趣味故事带领学生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智慧

“汉字的独特之处就表现在, 很多方块汉字都好像是一幅历史文化图, 里面有形象, 有故事, 更有古代先民造字时的思考和认识。”例如通过汉字的趣味故事了解中国古代的对联艺术。如大明奇才解缙曾遭奸臣小人的嫉恨, 一次权臣在后花园遇解缙, 指着嬉戏林中的猴子说“两猿截木深山中, 小猴子也敢对锯”, 解缙便回敬道:“匹马陷身污泥内, 老畜生怎能出踢”。“锯”谐音“句”, “踢”谐音“题”, 一语双关, 上联是故意打击刁难, 下联则是针锋相对、有力回击, 真的绝妙。不仅感受到了汉字谐音和一语双关的魅力, 还见证了汉字下隐藏着的智慧。

四.汉字趣味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汉字趣味故事在中学语文的字音字形教学、文学常识积累和汉字艺术魅力熏陶上都具有启发性的意义。汉字教学也不再是单纯的识字和写字教学, 而是内涵更广、程度更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从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来看, 汉字的趣味故事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首先, 汉字的趣味故事可以进一步促进和落实识字教学, 更准确并且印象深刻的辨析和区分易混淆字的字形、字音, 真正帮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与人交流, 成为良好沟通的工具。其次, 汉字的趣味故事是汉字魅力、中华传统文化智慧的缩影和反映。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文化的魅力和伟大, 如何让炎黄子孙们一代一代地继承中华的文明, 如何从血肉里浸染这种智慧, 更多依靠的是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性的关注, 而汉字趣味故事正是其中的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許慎:《说文解字》,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年版。

[2]倪宝元:《语言学与语文教育》,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5年版。

[3]韩鉴堂:《中国汉字》,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9年版。

[4]陶霞波、刘志基:《汉字艺术》, 大象出版社, 2007年版。

[5]纪德裕:《汉字拾趣》,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6]高文元:《汉字教学漫话》, 北京教育出版社, 1991年版。

[7]岳冬梅:《字和词的趣味故事》, 蓝天出版社, 1995年版。

[8]陈艳萍:《趣味汉字教学:汉字本身修辞的运用》, 《青年文学家》, 2009年第5期。

[9]张熙昌:《论形声字声旁在汉字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7年第2期。

[10]殷秀娟:《趣味汉字教学方法》, 《教学天地》, 2009年第26期。

[11]高洪涛、刘振前:《试析汉字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教育心理》, 2007年第13期。

找合伙人时别犯这六个错 篇3

王志丹至今仍清楚地记得那次筹备会。

会上,不断有人提出建议,但是经过一番讨论以后,建议很快会以各种理由否决。包括他在内的10位核心合伙人热闹而又激烈地讨论了两个小时,结果一条成熟的意见都没有通过。

从12月由微博发起成立“很多人咖啡馆”,至5月开始营业,类似这种“民主但低效”的会议多次上演。但是这种在当时比较新颖的众筹合作模式,依旧吸引了许多人,最终有99个股东出资,筹得资金60万元。

此后,经历一系列明争暗斗、相互排挤,加上股东中有餐饮从业经验的人极少,缺乏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7月,这个被众多媒体贴上“众筹模式试水者”、“梦想与情怀实践者”等多个标签的咖啡馆最终倒闭。

复盘王志丹这次开咖啡馆的经历,我们发现,他们的合伙方式人数虽多,但专业人士缺乏 ;建立了核心10人团队却缺乏共同目标。合伙开店,真的不是头脑一热凑在一起就行!

唯亲vs唯贤:

合伙人该怎么选?

1、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王志丹的合伙团队最大的问题是价值观不同,有人想赚快钱,有人想做品牌,还有人只想每天下班都有免费咖啡喝。出发点不同,遇到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法也相去甚远。时间久了,必然面临分道扬镳的结局。

有人想赚快钱,有人想做品牌,还有人只想每天下班都有免费咖啡喝。时间久了,必然分道扬镳。

2、核心技能能够互补。在益品戴记小龙虾创始人李建峰看来,合伙人之间的互补很重要。一帮厨师能够研究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品,但却不一定能够经营好一家餐饮企业。想要做好餐饮,产品研发人才要有,经营人才要有,营销能手也要有。

3、良好的人品。找合伙人要首先进行“政审”,有诈骗经历的、爱吹牛又极度好面子的、小肚鸡肠的、爱推卸责任的……凡此种.种,均不能与之合伙。有创业者甚至总结出十几种情况下的“绝不合作”法则,可见良好的人品在寻找合伙人中有多重要。

11种人“绝不合作”法则

1、有诈骗经历的人

2、说话不靠谱的人

3、对父母不孝的人

4、参与帮派势力的人

5、经常挑战社会规则和公共道德的人

6、斤斤计较的人

7、喜欢抱怨的人

8、喜欢多嘴播弄是非的人

9、善于发现问题但从不主动解决问题的人

10、经常推诿、否认、善辩的人

11、有严重的极端政治倾向的人(做生意,玩什么都别玩政治)

4、段位相匹配。创业初期,找一个曾在麦肯这样的大型餐企工作过的人一定合适吗?拌调子热干面创始人大侠表示,企业处在不同的阶段就需要不同的人才。成熟企业的人才不一定能管好创业公司,大企业的制度未必适合小企业。

做惯了螺丝钉,没有创业精神,大企业的人才不一定能管好创业公司。

民主vs独裁:

哪种分歧解决机制更适合初创企业?

苏格拉底是被投票“投”死的。民主决策固然好,但是放在初创企业却不一定合适。完全的民主会导致低效,对创业型公司来说,低效即恶。

在王志丹看来,“很多人咖啡馆”的倒闭与一味追求“民主决策”不无关系。他记得一次开会,所有的事宜都已讨论妥当,最后却因为“店内装修是吧台座多一些还是卡座多一些”这样的小分歧,推翻了整个装修方案。

李建峰认为,创业公司一定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初创期企业不需要所谓的民主,更重要的是效率和执行。想要如此,创始人一定要掌握绝对的决策权。其他合伙人可以提建议,但最后的拍板决策,一定要由创始人来。

按出资vs按贡献:

合伙人该如何分配股权?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一个案例——

A、B合伙开了一家商贸公司。A占股95%,但不怎么参与经营;B占股5%,全职带团队负责经营。公司盈利400万,B辛苦一年只分得20万。于是,B找A商谈调整股权比例,A明确拒绝。A认为干活的人有的是,B认为换了别人企业肯定受损。最后,两位合伙人不欢而散。

单从出资金额方面考虑容易出问题,平均分配股权也容易出问题。那么,究竟该如何设计股权配比呢?

曾服务过喜家德、阿五、谷连天等餐企的股权设计专家耿小武提出,一成不变的股权配比一定是不合理的,应该采用动态的股权设计模式,因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各个要素对公司的运营与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

创业初期,资金的作用可能更大,可偏向于资金配比导向型的分配机制。随着企业的发展,经营管理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这时可按照经营贡献导向分配股权。

貌合神离vs公开撕逼:

如何设计退出机制?

即使考虑到了一切可能的因素,仍然避不开如何分家这个话题。在创业过程中,合伙人的离开是极为正常的现象。内参君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梳理出下面几个常用的做法。

1、签订合同时约定合作年限。比如2年,在2年的合作年限内,除不可抗力因素外,合伙人不允许无故离开。耿小武表示,有些合伙人甚至会在合同内容里规定,若无故退出,则出资金额概不退还,并视为自动放弃公司股权。

2、当公司盈利情况达到一定目标时才能离开。

3、退出时签订保密协议、非竞争协议,在经营过程中提前注册商标并申请知识产权保护。为防止合伙人掌握核心商业机密后加入敌对公司,甚至盗用公司品牌自立门户,这些都要商议并写入合同内。

4、主动清除不合格的合伙人。签订了合作协议书,在规定期限内不按时出资的、泄露公司核心机密的、不履行合伙人义务的,都要及时清除。

靠义气vs靠合同:

契约精神不可少

江湖做派、哥们义气都不是合伙的正确姿势,先小人后君子、白纸黑字认真商讨并签订合同才是合伙的正确态度。即便合伙过程中出了问题,也能够有凭据可依,有规则可寻。

这六个汉字的故事 篇4

有些人其实会有忧虑,才20岁就开始使用抗老产品会不会太过于早?其实不用多虑,抗老产品有助于肌肤预防伤害,悉心照顾好肌肤相当重要,别等了出了问题才修复,预防永远比修复重要!如果担心肌肤太嫩,受不了抗老产品的刺激,所以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肤质的产品!

2、用防晒美白预防斑点

无论你的肤质是否好坏,长斑这种人人都可能经历的事情,一定要在未出现之前就要预防,烈日当下的夏季,当然做好防晒工作相当重要,还不要忘了使用美白护肤品保养,这样有助于斑点的延缓出现哦!

3、睡前敷面膜

夏季最容易皮肤干燥的女生们,晚上需要敷面膜缓解,有助于去除白天遇到的、沉淀的脏东西,给皮肤做一次清爽的“清洁”,使得脸部滋润不紧绷,一定要记住,敷完面膜涂上保湿霜、保湿乳,给皮肤做一次舒服的完美修复。

4、喝茶排毒

坚持做到没事就喝喝茶的休闲享受,例如红茶、可以帮助胃部系统消化,促进食欲,不过红茶比较适合在冬季喝,夏天则适合喝绿茶,大家都知道绿茶具有消脂减肥的作用,有助于胆固醇的降低,所以适合减肥的妹子喝哦,体内的垃圾有助于排出,皮肤自然跟着好~

5、每天6小时的充足睡眠

睡眠好不好,会直接影响皮肤的好坏,如果经常熬夜、通宵的人,大多数脸色都是不太好的,严重的还会导致黑眼圈、眼袋、起痘痘、长斑......所以坚持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太重要了,至少6小时,最好每天晚上的10点就睡觉,因为10点-凌晨的5点是肌肤修复的最好时间段,所以按时休息吧!

6、晨起睡前空腹一杯水

这六个汉字的故事 篇5

关键词:传统文化,综艺节目,传播渠道,多元

中国内地电视综艺节目滥觞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30余年的不断探索与发展,到如今已然成为国内电视荧屏上最受观众欢迎的节目类型,竞争也愈发激烈。随之而来的是一部分综艺节目为了吸引观众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过分注重娱乐性,甚至流于媚俗,丧失了综艺节目应有的文化氛围。原创文化综艺节目的出现则是一个反拨:一方面丰富了电视综艺节目的内容,增添了文化气息;另一方面也开启了综艺节目新的序幕。

如果说前几年是“唱歌选秀”之年,2013年夏河南卫视推出的《汉字英雄》节目则掀起了一场“文化热浪”。此后,各电视台陆续推出了《中华好诗词》《成语英雄》《中国成语大全》等各类原创文化综艺节目。截至2014年8月,除《汉字英雄》外,有9档不同内容的文化综艺节目呈现在观众的面前。这一系列的节目让观众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由此令人产生了怎样将综艺节目与传统文化更好地结合起来的思考。应当说,综艺节目和传统文化的结合赋予了两者更多发展的可能性。综艺节目在实现节目的社会价值和媒体价值的同时还依托现代媒体的平台传播传统文化,扩大自身影响。

1 寓“教”于“乐”:在“玩”中学习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继承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博大精深,兼容并蓄。在文化进步发展中,电视以其所具有的传播快捷、受众面广的优势,成为民族文化建设的重要承担者。一直以来,电视从业者们不断尝试将文化与电视节目相结合,努力打造高品质的文化综艺节目,但最后的成果却不尽如人意。

与一般综艺节目挖空娱乐成分中的文化内涵不同,原创文化综艺节目运用多元化的电视表现形式和手段把传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在节目中,让观众在一种轻松氛围中学习并传承传统文化。而如何将娱乐与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首先,节目的价值主张和关注传统的良好意图,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它在时下众多的娱乐选秀节目中脱颖而出。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而对于最熟悉的传统文化却日益陌生,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汉字英雄》以“寻找键盘里失落的汉字”为口号,《中华好诗词》将弘扬诗词文化作为宗旨,唤起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正契合了广大受众群体的心理,为节目的成功做了良好铺垫。

其次是节目的“明星效应”。文化综艺节目要吸引观众的眼球,除了要下足功夫,主持人和评委嘉宾的选择也至关重要。主持人的素质和风格直接决定了节目呈现出来的基本面貌。《汉字英雄》主持人马东、《中华好诗词》的王凯等,他们不但是观众熟知的主持明星,同时也拥有较好的文化素养,这为节目的成功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在评委嘉宾的阵容中,《汉字英雄》请来了张颐武、于丹、高晓松;《中国好故事》由知名青年才女蒋方舟坐镇,这些学者们知识渊博且有着极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选手答题的过程中,对每个题目中所蕴含的内涵娓娓道来,提升了节目品味,也调节了现场气氛。

最后是节目形式上的设置。传统文化在某些方面是抽象的,而这种抽象的内容需要在综艺节目中具象地呈现,达到寓教于乐。环节设置成为了两者融合的桥梁。每一个环节将原本抽象的传统文化剥离,从而形成一个个简单易懂、具象的东西,这也是原创文化综艺节目的另一大法宝。《汉字英雄》独创单人闯关的“十三宫”汉字阵,选手从第一宫格开始答题,每宫格内有一道与汉字相关的题目,直至走出“十三宫”即为获胜;《中华好诗词》对垒的形式则借鉴了江苏卫视《一站到底》的方式,采用“一对六”,由一名选手对战6位明星。在这类节目中都采用了选秀节目中惯用的“PK”大战模式,逐一淘汰,紧张激烈,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节目的观赏性和趣味性。这样的环节设置,打破原有单向的说教方式传播文化,用有趣的形式,将娱乐和文化巧妙联系,不仅可以使观众感受到官能和内心的愉悦,同时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文化知识,实现寓教于乐的传播效果。

正是因为有了《汉字英雄》《中华好诗词》等文化综艺节目的示范效应,2013年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积极开办原创文化节目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通知》,要求上星综合频道深入挖掘传统资源,积极开办以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的原创文化节目,之后,云南卫视《中国灯谜大会》、天津卫视《国色天香》、黑龙江卫视《最爱中国字》等文化综艺节目纷纷涌现。这些节目在内容上注意文化挖掘,在形式上加入娱乐元素,以文化来引导娱乐,打造了一场关于传统文化的“视听盛宴”。

2 由“点”到“面”:受众全覆盖,彰显文化内涵的吸引力

Web3.0和4G时代的到来让新媒体发展速度日益加快。文化综艺节目想要继续保持高收视,墨守成规地使用传统的电视传播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受众的需要,因此台网联动、多屏跨频逐渐成为综艺节目传播形式新的发展方向。

“作为电视媒体与互联网视频媒体共同推出的真正意义上第一档网台联动节目”,《汉字英雄》在传播中成功地把互联网网络视频与电视媒介结合起来,前期宣传工作由爱奇艺负责,在节目播出同时,爱奇艺全程直播,电视和网络视频同步,实现台网联播,使得原本单一的传播方式得以突破。电视节目的余温也从电视延续到网络,并在网络中再次掀起高潮,达到线上线下的双赢局面,《汉字英雄》设立网络场,实现网民在线答题,共同参与。不仅如此,各节目还积极使用各种社交网络,网络互动平台和受众即时互动。《中华好诗词》利用微信的语音功能,通过有声语言让受众更深切地感受传统文化。一些节目还利用百度贴吧等形式为节目赢得持久的关注度。总之,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对于原创文化综艺节目而言一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播出平台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电视媒介,还延伸到新媒体领域;另一方面,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不再停留在书面形式,传播形式的多元化让传统文化以更加形象具体的方式进行传播,人们了解传统文化的渠道增加,在普及传统文化的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汉字英雄》等文化类综艺节目不仅创新地采用“网台联动”的多元化传播方式,尽可能地扩大了受众覆盖面,而且,这类文化类综艺节目本身的传统文化内涵也吸引了老、中、青、少等各年龄层受众的收视和参与。

近5年,电视综艺节目数量井喷,但收视群体大都定位为中青年,例如湖南卫视开播的音乐选秀类节目《快乐男声》和近几年开播的户外娱乐游戏节目如安徽卫视《男生女生向前冲》等,真正面向老年人和少年的综艺节目相对较少。原创文化综艺节目却以所有爱好中国传统文化的观众为收视对象,做到了收视群体的全覆盖,为电视收视市场打开更广阔的空间。《汉字英雄》等节目虽然对参与选手有一定的年龄限制,事实上却激发了各年龄段受众的收视热情。原因在于,很大一部分中国人心里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而节目内容也紧紧扣住“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年过花甲的老人,皆可参与其中。这无疑打破了以往综艺节目收视群体单一的局面,各个年龄段的观众都能从中获取知识。

从“单一群体”到“全民参与”,文化综艺节目的多元使得传统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并且让节目的收视率得到提高,达到双赢的效果。

3 由静变动:传统文化的传播有待活跃

从节目内容与形式再到传播过程中多样化渠道的利用,文化综艺节目都是将传统文化和电视娱乐完美结合的例证。虽然融入传统文化的综艺节目以其独有的节目内容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光,但是纵观这类型的综艺节目,仍有不少值得改进的地方。

将娱乐和传统文化融为一体的综艺节目,吸取了之前文化类节目的一些不足之处,在节目环节设置上更加多元,增加观众的收视兴趣。“十三宫”、车轮PK大战、一对六、明星对擂等形式在节目中灵活运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给节目增加了亮点,让原本静止的传统文化由此变得活跃起来。但这类节目车轮大战等形式的存在久而久之会使得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势必会导致观众流失。笔者以为可以在节目中加入关于传统文化的视频动画,通过视频动画短片使传统文化以更形象、更直观的方式融入节目。

综艺节目的内容创新是核心,形式是外包,两者只有完美结合,才能达到最好效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韩国有一档叫做《奇迹的胜负师》的综艺节目,同样是集娱乐性和传统文化传播功能为一体,该节目无论是在场景布置还是节目参与者的着装上都体现出了浓烈的民族特色。中国各卫视为了呈现精美的舞台效果也花费了心思,《中华好诗词》和《中华好故事》都采用了巨幅的大屏幕,《汉字英雄2》舞台设计也在前一季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但纵观这些节目的场景和服装都不够具有文化特色,可以借鉴这档韩国节目的一些思路,让现场布置、主持人和参赛者的服装等方面更多地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色,刺激观众的视觉感受,更全方位地传播传统文化。

形式上的不断创新只是节目发展的冰山一角,真正要使这类综艺节目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只有在内容上寻求差异,大做文章。中国传统文化多而有趣,很多文化之间是相互贯通的,如果节目只是停留在传统文化的简单开发上,那么适合节目挖掘且能够被大众理解的资源迟早都会面临枯竭的可能。要避免未来资源枯竭困境,媒体必须对传统文化从不同的层面与角度进行深挖细掘,高效率地发挥其潜力。

同时,《汉字英雄》《中华好故事》等原创文化综艺节目的大获成功使越来越多的电视台争相效仿,推出了不少类似的传统文化节目。这类跟风节目不仅在形式上缺乏新意,内容上也没有创新,他们迟早会给原创文化综艺节目带来负面效果,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在这类“克隆”节目以及其他类型的娱乐节目的包围之下,文化类综艺节目想要真正致力于传统文化传承,突出重围,只有做到对文化的不断认识,才能让综艺节目从“泛娱乐化”走向理性。

4 结语

短短时间中,电视从业者们对综艺节目从内容到形式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使综艺节目从最初简单的宣教到文化和娱乐并行。《汉字英雄》和《中华好故事》等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成功表明,传统文化元素和娱乐性的结合,不仅能带给综艺节目更大的发展机会和平台,也使得传统文化传播形式更加丰富。观众不但能获得精神放松还能够在其中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当然还要看到目前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未来的综艺节目,“在文化中指引娱乐,在娱乐中彰显文化”,才是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李晓枫,邹定宾.中国电视文化的理性重构[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报社,2007:259.

[2]胡智锋,王琨.文化真人秀节目热播的“问”与“思”[J].电视研究,2014,(5).

[3]马驰.《汉字英雄》:网台联动的共振效应[J].新营销,2013,(9).

[4]尼尔·波茨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胡智锋.电视节目策划[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6]孙宝国.中国电视节目形态通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白羽书生愁断肠美文下一篇:三年级部编版上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