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神的汉字

2024-10-06

传神的汉字(精选9篇)

传神的汉字 篇1

传神的汉字(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2014-09-28 08:08:26)转载▼

分类: 高中政治教学备课素材

传神的汉字

文字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代表着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水平。近来随着全球化信

息的日益发展,特别是电脑技术的普及,人们开始寻求一种能全球通用的文字。作为国际语

言,必须用意符而不能用音符,因为语言千差万别,而超越语言障碍的表意符号、表意文字

将容易为全人类接受,因此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了汉字,因为汉字是全球唯一存在的符号文 字。

汉字不同于其它文字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符号性和全息性,每个字的本身都包含着丰富 的信息量。汉字一般分为三类:象形字(如日字)、意形字(如明字)和声形字(如爸字,意为父,音为巴),许多人陶醉在汉字精美的内部结构中,认为每个汉字就像一首动人的诗,一幅美丽的画。现代科学发现,汉字有着比世界其它文字更先进、更适合电脑化原理的内在

规律。随着人类现代化的发展,汉字所独有的图形特征、智能化倾向和视听识别的优越性,将表现出更强大的生命力。科学家还发现,现代科学的逻辑结构与五千年前发明的汉字逻辑

结构如出一辙,汉字具有现代系统工程的充分条件,是最先进的文字。难怪人们称汉字的发

明为中国对世界最杰出的第五大发明。

科学家还发现,中华民族的聪明与其汉字结构有密切关系。由于人的左脑管逻辑,右脑

管艺文,当中国儿童学习汉字时,无意中就在开发人的右脑,使其更聪明。1982年5月,心理学家查德林博士在全球最著名的科学杂志《自然》的文章,在世界上引起强烈轰动。他对英、美、法、西德、日本五国儿童智商进行了测查,发现欧美四国的儿童智商平均为100,而日本儿童平均智商为111,原因是日本儿童学习了汉字。日本的石井勋教授在其《幼儿智

力开发法》一书中指出:他多次反复测试的结果是,日本的孩子小时候如果不学汉字,他的

智商也和欧美儿童一样是100。但是学习了汉字,情况就不同了:如果从5岁开始学起,到入学前一年,智商能达到110;要是从4岁开始学起,学两年,智商能达120;若从3岁开始学习三年,智商能达到125至130。所以一位法国教师说,“教法国孩子学习汉语文字,主要目的不在于掌握另一种语文工具,而是通过学习汉字来开发法国孩子的智慧。”

澳大利亚卢遂现博士还发现:“汉语文的语法最符合数学的语法。数学只有10个数字,能表现一切数值,一是靠层层灵活的组合,二是靠变动符号的次序,三是靠一词多性。汉语

汉字正是依靠这三条,只有7000左右个字即可应付现代社会的一切方面,这是中国儿童数学智商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汉字也是最能增进人联想能力的文字。有学者在其“汉字全息教学法”中详细讲解了汉

字造字的精妙,比如说“儒” 字,从字的偏旁部首来看,从人从需,讲的是人的需要,人

需要什么呢?一需要食物,二需要教育。营养食物从母乳开始,教育从孺子开始,所以,儒

字由人和需组成,并且与“乳”同音。再说“羞耻”二字,羞字,此事做得差(从羊),看

起来丑(从丑);耻字表示责备人时的话:你耳朵还没听到吗(从耳),还不止住你的行为

吗(从止)?再举些抽象意义的字,比如“存在”二字,存:“有”和“子”的重合。有子 即存,延续生命。存音通寸,指寸寸光阴,存字是指时间的,意味着一代又一代走在路程上,一代传一代以至无穷;“在”是“有”和“土”字的重合,有土即在,这个字是指空莘的,土即何处乡土的意思。在音通载,象征着人和所有生命都共载在诺亚方舟上,向着不可知的

目标前进,这里揭示的问题很高深,涉及到人来自哪里到哪里去的问题,所以光“存在”二

字就能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思。

汉字还有个最大的功劳就是维持多民族的认同问题,中华帝国五千年不分裂的问题。同

是中国人,可上百种方言之间的差距,远远超过欧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差异。为

什么使用同一语言的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早已四分五裂,而操如此不同“语言”的中华帝

国却能存在几个千禧年而没有分崩离析呢?当罗马皇帝的子民们用拉丁字母拼写自己的方言时,就出现了西班牙语、法语、意大利语等语言,随后罗马帝国也解体了,拉丁语也渐渐死亡了。为什么这种情况没在中国发生呢?语言学家把这归功于汉语的十分独特的方块文字。汉字不论是刻在龟甲上,铸造在青铜器上,刻写在木简上,还是书写在纸帛上,五千年来汉字的形态在变,但汉字不表音而只表意的特性没有变。不管汉语的语音和语法如何变化,不管汉语的方言如何庞杂,统一文字的“书同文”特点没变,这就有效地维持了中华民族的统一和中华文化的继承发展。

语文和宗教是一个民族得以形成和发展的两大基本属性。对中国人来说,语文属性在中

华民族的发展和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比宗教属性要大得多重要得多。中国语文之所以对

中华民族的凝聚起着如此巨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语”与“文”是脱节的。所以一旦废

止汉字,用字母来拼写汉语方言,那么中华帝国就会不复存在,中国就会分裂成许多小国。

当时是想先用拼音来注音,帮助识字,一旦时机成熟就废除汉字取而代之,在汉字未被取代之前,先实行汉字简化,并取消异体字,废除繁体字。幸亏历史的安排和电脑汉字输入法的问世救了汉字,现在人们发现,电脑输入汉字的速度绝不比何一个拼音文字慢,否则也许今天我们就再也看不到美丽的方块字了。

传神的汉字让人想起了一个古老的故事。“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发明汉字时,天上落下了小米,夜里都能听见鬼在哭泣。因此有人说,传神的汉字就是神传的汉字,是神

传给我们中国人的特殊礼物,在认识汉字的神奇后,我真的相信这个说法,那您呢?

传神的汉字 篇2

新闻语言讲究3C, 即commen (大众化) , clear (明确的) 和concise (简洁的) ;而标题是新闻的点睛之笔和传神之处, 所以新闻标题的语言更是优中选精, 新闻标题的翻译也就成了新闻翻译的关键之一。

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

英语新闻标题在措辞、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特点比较鲜明突出。

首先, 在措辞上英语新闻标题中广泛使用名词和简短小词, 而虚词、系动词等往往被省去, 如在“Policeman Killed in Pub (一名警察在酒吧被杀) ”这个新闻标题中冠词和构成被动语态的助动词就被省略了。英语的名词具有很强的表意功能, 传递的信息量大, 同时又具有广泛的语法兼容性, 可以承担多种词类的句法功能, 也可以表达完整的句法概念。如在“Adivorce roller coaster within 7 days (财产分割不清, 夫妻婚姻如坐过山车) ”中没有任何动词, 但表意清楚且形象生动。新闻标题中简短的小词则易懂且形象生动, 在美化版面、节约篇幅的同时还有助于增强新闻的简洁性和可读性。美国的一些新闻工作者曾对报刊读者做过调查, 结果表明报刊读者的平均词汇量为3000至5000个。这就要求新闻语言要尽量使用易懂的词汇来吸引更多的读者。

另外, 英语新闻标题中常见的缩略语也很多, 表示组织机构、职业、职务或者职称的名词, 以及常见事物的名称常用缩写形式。比如用PM代表Prime Minister (总理、首相) 、GM代表General Manager (总经理) 等。这些缩略语的使用既节约了篇幅, 又使新闻语言显得简洁、利索。

当然, 英语新闻标题为了瞬间吸引读者, 必须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 所以英语新闻标题中常用仿拟、反问等句法修辞和喻类修辞格以及语音修辞。比如Newsweek (美国的新闻周刊) 在2008年5月1日就汶川震后情景有一篇题为“Hurting and Homeless (心无所依, 身无所栖) ”的报道。这个标题在语音上用了押头韵的修辞, 在结构上用了平行结构。再如, “Eyeball-to-eyeball Consultation (面对面的磋商) ”, 这个标题将面对面夸张为Eyeball-to-eyeball (眼球对眼球) , 体现了幽默、活泼的特点, 使得这一新闻非常吸引人们的眼球。

另外, 英语新闻标题与汉语的新闻标题相比较而言更重事实的陈述。如China Daily (中国日报) 在2010年6月2日有两篇新闻分别题为“Chinese firms buy Canadian copper mine (中国公司收购加拿大铜矿) ”以及“Japanese PM announces resignation (日本首相宣布辞职) ”。这两个标题均是简单的陈述, 语言朴实, 重在叙述事实。

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标准——功能对等

奈达认为翻译是用最恰当、最自然和对等的语言用译语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翻译首先要实现源语意义的再现, 其次也要实现源语文体的再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一观点强调的是信息对等, 而不是语言形式的对等;而且是对等不是同一。1986年, 奈达在《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论圣经翻译中的功能对等》一书中, 从语言功能的角度提出了“功能对等”的翻译原则即译文和原文应该在语言的功能上实现对等, 而不是仅仅在语言的形式上对等。奈达认为翻译的最高境界是使译文读者在读译文时的心理反应能与原文读者在读原文时的心理反应一致。也就是说, 译文应该和原文起到一样的读者效应。这样一来, 翻译既能传达源语表层的词汇信息, 也能传达源语深层的文化信息, 从而实现源语和目的语的功能对等。

就新闻标题的翻译而言, 达意和传神两者缺一不可。达意是对语言内容的要求, 而传神则是在实现内容对等的基础上对语言形式的提炼和升华, 是对源语新闻标题的语言形式、修辞手法、隐含意义的恰到好处的处理。新闻标题简洁、活泼的语言特点首先就要求译者要很好地领会原标题的真正含义, 并且能在翻译中首先实现意义的再现。在此基础上还要传递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 在译语中同样实现新闻标题本身的功能。也就是说, 新闻标题的翻译追求的是源语和目的语的功能对等。

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方法

由于语言本身在语音、句法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英汉两种语言在相互转换的过程中无法实现形式和意义的完全对等。新闻标题的翻译亦如此。新闻标题特有的语言特点决定了新闻标题的翻译要尽量保持语言的简洁, 而且要注意形和意的结合, 要尽量将源语言所具有的活泼、生动、简明扼要的特征传达给目的语的读者。所以, 实现新闻标题翻译中的意义再现和保持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在翻译中就要坚持功能对等的原则, 实现两种语言标题语用功能的对等。

直译——保留原文的特点。这里的直译就是在翻译中保持原英文标题的语言的表层形式和内容含义。采用这种直译方法的前提是源语的表达形式和含义在以直译的方法转换成汉语之后, 译语能在语用功能上与源语起到同样的读者效应。这种直译的方法反映出英汉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存在着一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比如:

1.My Space confession leads to con-viction (《新闻周刊》, 2009-05-28)

这个标题在语音上采用了押韵的修辞, “confession (告白) ”和“conviction (定罪) ”这两个连用实现了押头韵和押尾韵的双重效果。My Space指的是全球著名的聚友网, 其中文网站在国内早已为广大网友熟知。所以这个标题直译为“聚友网上吐心迹致囹圄灾”即可实现与原文的功能对等。

2.Landslides, flooding kill 53 in SChina (《中国日报》, 2010-06-09)

这则消息报道的是中国南方广西壮族自治区因洪涝灾害及连日暴雨引发的山体滑坡造成约20万人受灾、53人死亡的消息。这则消息的内容严肃又沉重;标题语言采用直陈式, 没有生动的修辞和华丽的辞藻, 语言简练, 而且用了缩略语——“S”代表“South (南方) ”。所以这个标题的翻译也应严肃简洁、有力度, 可直译为“广西强降雨和山体滑坡致53人死亡”。

意译——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再造。这里的意译指的是根据新闻的标题、新闻的具体内容以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在翻译中为这则新闻确定一个能被目的域读者接受、并符合目的语新闻标题本身特点的新标题。这类翻译占新闻标题的一大部分。例如:

1.Sofa so good (《中国日报》, 2010-06-01)

这个新闻标题同时使用了两种修辞, 一是借代, Sofa (沙发) 在这里指代的是“沙发客”这一文化交流方式。主人可以邀请来自不同国度、不同文化的人到自己家做客, 大家相互交流各自的不同文化和见识, 也可以在旅行中借宿在当地人的沙发上, 甚至可以由当地人陪同游览、喝咖啡等进行近距离的交流;二是仿拟, 源自众所周知的英语短语“so far so good (到目前为止一切顺利) ”。

所以, 根据英文原标题传递的信息以及目的语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 “Sofa so good”可译为“小沙发, 大世界”。这样的中文翻译既传递了原文的含义, 也做到了语言的简洁工整, 实现了原语和目的语语用功能的对等。

2.A divorce roller coaster within 7days (《中国日报》, 2010-04-13)

这则新闻讲的是浙江宁波一对夫妇因财产分割纠纷在一周内离婚三次, 又再婚两次的事情, “roller coaster (过山车) ”这一暗喻的修辞手法用以形容这对夫妇一次一次结婚、离婚的速度之快之频繁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令人头晕目眩。在这个标题的翻译中可以加合适的动词来使其意思表述完整, 可译为:财产分割不清, 夫妻婚姻如坐过山车。另外这个翻译从修辞手法上也将原文的隐喻变为目的语中的明喻。

3.From Womb to Dorm, All in Line (《中国日报》, 2009-09-05)

这则消息报道的是山东省有三胞胎以618、616、617三连号的高考分数同时被中国石油大学录取时就用了“From Womb to Dorm, All in Line”作为标题。这一标题非常简短活泼, 而押尾韵的语音修辞又为这一标题增色不少。但翻译起来却是有难度的。“Womb”意思是子宫, “dorm”意思是宿舍, 如果直译的话就是“从子宫到宿舍都排着队”, 这样既不能再现原语中的借代这一修辞手法, 也不符合汉语新闻标题的特点。所以根据其内容可意译为“考分三连号, 三胞胎齐步入大学”。

借用——套用汉语中相应的表达。借用在这里指的是套用汉语中的俗语、典故等众所周知的语言表达形式来将原英文新闻标题及新闻内容恰当地转换成汉语的翻译方法, 这种翻译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译语在目的域读者群中的吸引力和接受程度。例如:

One journey ends, another begins (《中国日报》, 2010-05-14)

这则新闻的标题是英语新闻中典型的平铺直叙式标题, 新闻的内容是世界各国的很多城市都在争取世博会的主办权, 世博会的展览场地也一直处在由一个城市向另一个城市转移的状态中。上海世博会展览结束以后, 世博会的主办方也将从上海迁移到下一个获得主办权的城市。在2012年韩国丽水认可类世博会和2015年米兰注册类世博会之后, 人们对世博会的主办权将花落谁家充满了期待。根据其内容可将标题译为:“主办世博相竞技, 看花落谁家”。这里直接借用了目的域文化中的一个典故——花落谁家, 恰当地渲染出世界很多城市申办世博会的热闹局面和人们对结果的期待之情。

类似的还有“Bush’s Flight Into The Sunset”, 这一标题的字面意思是布什的飞机消失在落日里, 根据其双关的修辞手法, 套用汉语古诗“桑榆暮景照归程”作为译文的新闻标题更为合适, 当然可附以副标题来体现新闻的主要内容。再如“Saving Time For A Rainy Day”可译为“储蓄劳务, 未雨绸缪”;“Stepping Up To The Firing Line”套用李白的《蜀道难》中的诗句译为“载人难, 难于上青天”;“Bush Daughters Reach Legal Age To Drink”套用名句译为“布什双娇初长成, 酒巷从此任纵横”。这样的翻译吸收了目的域的文化的内容, 对于目的语的读者更具吸引力。

结论

无论是采用直译、意译还是套用的翻译方法, 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甚至新闻用语的翻译要坚持追求达意和传神的翻译效果。英语新闻标题是英语新闻的点睛之笔, 体现了新闻内容的精髓;同时以其丰富的修辞和生动的语言起到了吸引读者、增加新闻可读性的作用。所以, 新闻标题的翻译在新闻用语的翻译中至关重要。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存在形式和文化内涵方面的差异, 所以在新闻标题的翻译中应注重目的语中的标题要符合汉语新闻标题的特点和汉语读者的理解能力, 也就是说在翻译中要实现目的语与源语的功能对等;在具体的翻译中根据原英文新闻标题的特点和新闻的内容采取适当的翻译方法, 使译语中的新闻标题仍能对整个新闻报道起到点睛的作用和升华文采的效果。达意和传神是衡量新闻标题翻译的重要标准, 在翻译中不能仅仅考虑语言形式和字面含义的对应, 更应考虑目的域文化和目的语读者的接受能力, 尤其是目的语新闻标题的特点, 这样才能使译语中的新闻标题起到与源语新闻标题对等的语用功能, 并使译文做到达意又传神。

参考文献

[1].EugeneA.Nida.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2].曹明伦:《谈英语报刊新闻的基本特点及其翻译》, 《中国翻译》, 2005 (6) 。

[3].陈明瑶:《新闻英语语体与翻译研究》,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年版。

[4].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

[5].刘宓庆:《文体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年版。

[6].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 (11) 。

[7].田传茂、丁青:《试析英汉新闻标题的异同与翻译》, 《河西学院学报》, 2003 (6) 。

[8].王可羽:《英语报刊阅读技巧》,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9年版。

传神的原文,传神的译文 篇3

【关键词】《蛙》 文学翻译 传神 情感

2012年10月11日,诺贝尔奖得主被公布后,莫言的名子就传遍了世界。实际上在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之前,他的许多作品就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并对世界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查找了学者们从翻译角度对莫言作品的研究之后,笔者发现,也可能是因为《蛙》问世的时间还比较短,学者们对莫言作品外译本的研究,特别是英译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红高粱》、《酒国》、《丰乳肥臀》、《檀香刑》和《生死疲劳》等上。作为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作,《蛙》理所当然也应成为学者们研究的对象。在拜读了《蛙》的中英文本之后,两种文本给笔者留下的语言风格的印象就是朴实、通顺、传神。故本文欲从语言风格的角度对《蛙》的中英文本做一对比和分析。

“文学翻译最根本的问题是情感移植问题。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文学作品的定义,可以说:文学作品是‘情书。这里所说的‘情,是七情六欲的情。也可以说,文学是含情的文字,没有情,就没有文学。由此可以看出,‘情感是文学最重要的标志。文学翻译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译‘情或者叫做‘情感移植,离开这一点,就根本谈不上文学翻译”。

情是文学作品的神,而神要寓于词句之中。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巨大差异,神的传递就成了最难的问题。也正因为神传递之不易,所以译文才最考验译者的文学造诣及语言造诣。下面笔者就结合实例来剖析英译本作者葛浩文是怎样在译文中传递原作的神。

姑姑手提药箱冲进艾莲居住的那两间厢房时,村里的“老婆娘”田桂花已经在那里了。这是个尖嘴缩腮的老女人,当时已经六十多岁,现在早已化为泥土,阿弥陀佛!

Medical kit in hand,Gugu burst into Ailians room,only to find that the old midwife Tian Guihua was already attending to her.The old woman,with her pointed mouth and sunken cheeks,was in her sixties by now,thankfully,this torchbearer for the obstructionists is feeding worms.

从用词上来看,原文的“冲”字体现出姑姑为了急人所急,救人于危难的果断的行动和急切心情;“老婆娘”体现出作者及姑姑对那种不顾产妇及婴儿死活的接生婆的厌恶;“尖嘴缩腮”刻画出接生婆田桂花那张贪婪,奸诈,不负责任和斤斤计较的丑恶嘴脸。“早已化为泥土,阿弥陀佛”传递出田桂花之死给作者带来的愉悦:因为她死了,再也不能残害产妇了。从句式上看,原文多用短句,这不仅是汉语的优势,而且也能使行文流畅,易于理解。现在来看译文是怎样传递原作的神的。原文的“冲”字译者用了“burst”来翻译,“burst”有突然爆发之意,似乎让英文读者看到了姑姑箭步前冲的样子;“only to find”这个短语刻画出这样一个场景:姑姑急匆匆地赶到艾莲的房间,结果没想到也不想看到的却是,田桂花这个杀人恶魔已经在那里了。这就为姑姑后面一下就把田桂花抓仍在地的举动做好背景铺垫。“pointed mouth and sunken cheeks”正好把“尖嘴缩腮”的相貌传递的十全十美。“thankfully,this torchbearer for the obstructionists is feeding worms.”更是把原文的情感传递的滴水不漏。“thankfully”表示的是“谢天谢地”,刚好把田桂花之死给作者带来的宽慰与解脱传递了出来;“torchbearer”一词的使用更使让人忍俊不禁。因为“torchbearer”的基本意思是“先驱、火炬传递者,知识传递者”,在这里译者反语的讽刺用法把原作者对那种杀人恶魔般的接生婆的痛恨圆满地传递了出来,这与原文达到了殊途同归的目的。“feeding worms”把原作者对田桂花式接生婆的痛恨发挥的淋漓尽致,因为那种图人钱财、把生命当作儿戏的人,死了之后,也只能配去喂蛆虫。接下来,我们再来看译文的句式,长句是英语的优势,但在这里,译者并没有用英语中的长句。因为这里短句的应用一方面能塑造出姑姑急匆匆赶来救人的情景,一方面也是译文易于理解,把原文所包含的信息和感情直接就传递到目的语读者的头脑中。

万医生没错,对这种拿着人命开玩笑的巫婆,就该严加惩治! 田桂花,别耍死狗了,打你算轻的,应该送你进班房!从今后,家里有生孩子的,都去找万医生!田桂花,你要再敢给人接生,就把你的狗爪子剁了去。

Doctor wand did nothing wrong.Old witches who play games with peoples lives deserve to be severely punished.Tian Guihua,stop the phoney act.You got off lightly with only being struck.You ought to be sent to prison! From now on,Doctor Wan is to be called when any woman is about to have a child.Tian Guihua,if you ever again show up to do what you do,Ill rip those dog fingers right off your hands.

上面这段话是村支书袁脸对田桂花的训斥。因为是口头训斥,所以用语形象辛辣,句式简短有力。译者抓住这个特点,巧妙地用英语的短句来复制再造原文的氛围和神韵。纵观整段译文,几乎没有一个长句,没有一个难词。用词全部都是最简单日常词汇,最长的一句话“From now on,Doctor Wan is to be called when any woman is about to have a child.”也只不过就18个单词,且中间还有逗号停顿一下。所以译文读起来真是一气呵成,朗朗上口,并且还令人解气,解恨。从用词上来看,译文和原文可以说是达到了功能和效果的对等。“拿着人命开玩笑”被译为“play games with peoples lives”,“play games” 与“lives” 之间的鲜明对比把田桂花杀人恶魔的嘴脸展现在目的语读者面前; “巫婆” 被译为“Old witches” “witch” 在英文中特指又丑又老,老干坏事,令人生厌的女人。这和巫婆在中国读者头脑中的形象是一模一样的;“ 该严加惩治!” 被译为“deserve to be severely punished”,“severely punished” 传达了原作的“严加惩治”;“耍死狗” 被译为“phoney act”; “phoney”一词把田桂花装腔作势、无理还要强占三分的无赖形象一语道破。“打你算轻的,应该送你进班房!”被译为“You got off lightly with only being struck.You ought to be sent to prison!”,“ got off lightly”与“be sent to prison” 的对比让目的语读者体会出在村支书看来,田桂花是死不足惜; “把你的狗爪子剁了去” 被译为“rip those dog fingers right off your hands.”,“rip”,“dog fingers”,“right off”不仅传递出了人们对田桂花的憎恨,而且让人们体会出如果田桂花再敢残害产妇和婴儿的话,那她真的就是猪狗不如,该遭严惩了。

通过上面两段原文和译文的分析和对比,笔者认为原作和译作在语言风格上都做到了朴实、通顺、传神。原作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译作是一部伟大的文学翻译作品。原作用朴实、通顺的语言风格塑造了一个个形象的人物,展示了一幅幅饱含情感的画面;译作也同样用朴实、通顺的语言风格再造了一个个形象的人物,再现了一幅幅饱含情感的画面。

参考文献:

[1]傅敏.傅雷谈翻译[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

[2]莫言.蛙[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

《传神与意境》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中国画是东方绘画的代表画种,其表现手法、分科、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多个方面有着自己的特征。注重传神写照,“以形写神”是中国画的首要原则。本课所选作品涵盖了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写意和工笔两大表现形式,彰显了中国画的传神与意境。

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认识传统中国画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初步了解传统中国画的发展概况,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并能对美术作品进行简短评述。

2.通过对中国古代绘画中传神与意境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3.领略传统中国画的传神与意境,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传神与意境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主要特点,也是重点。

2.以点带面,通过本章中国古代绘画切入课题,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绘画。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学生学会从构图、笔墨、题材等方面进行鉴赏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媒体映示《清明上河图》学生都熟悉的一幅中国画作品,导入中国古代传统绘画。

多媒体播放图片,让学生欣赏并感受中国古代传统绘画的魅力。教师讲解: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艺术家用绘画的形式描绘和记录的我国古代社会生活的画面。中国绘画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料创作出来的作品,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想象力,它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强调神似。

(二)讲解新课

1.映示图片投影:五代画家顾闳中作品《韩熙载夜宴图》,并配文字介绍作品中作者和主人公。(欣赏韩熙载夜宴图,教师可播放一段平缓柔和的琵琶曲,学生感受乐曲带来的平缓心境更易进入画面所表现的故事当中)

Δ顾闳中南唐画家,善画人物,据记载,他奉南唐后主李煜之命夜至韩熙载家中,窥视其夜宴情景,凭现场目识心记,创作了此画。

Δ韩熙载,南唐大臣,出身北方贵族,避难来到南唐,初有恢复中原宏图大志,但李煜对他猜忌,他为免遭不测便沉缅于声色之中,以放荡颓废的生活来表示自己的政治上的无所作为。

观看视频,了解并欣赏作品

再把《韩熙载夜宴图》分成五个独立画面,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

主要讲解 第一段听乐:(映示画面)

作者紧抓一个“听”字,把握不同听众的情绪反应,不论转身注视着弹琵琶歌伎的宾客,还是半掩在屏风后面探头倾听的女子,都统一到听乐这个中心,在场的每个人都被迷人的音乐陶醉,画面描写达到极其传神的境界。

画家用的线描,有粗细、轻重、疾缓之分,充分显示了衣衫的质感。五个乐伎服装主色调是浅色,由红绿两色相互穿插,有对比又有呼应,显得丰富而统一,画的极其工细。主要人物局部再次放大(讲解中国画的艺术手法---工笔:用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

2.欣赏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对比《韩熙载夜宴图》,(讲解中国画的艺术手法----写意: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

分析欣赏作品的用笔以及神态,用笔简练概括,略带夸张变形,但动态生动,寥寥数笔表现了一个烂醉如泥、憨态可掬的仙人,神态毕现。(《欣赏泼墨仙人图》可结合相应的视频资料,如《西游记》中展现神仙的故事为引导来欣赏此作品更能吸引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学习兴趣,再来讲解画家的笔墨情趣。)

(三).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从表现手法以及用笔设色等方面鉴赏八大山人的《荷花水禽图》。教师引导并提出问题,写意,荷叶的画法:奔放自如,墨色浓淡相间。

水鸭的画法:简率放逸,形象洗练,一幅白眼向天的情景。

画面所表现了空灵孤独的意境。介绍画家八大山人

与前面所欣赏的作品做对比,由人物画导出中国画的另一形式之一-----花鸟画 教师讲解:中国花鸟画大多是在写生的基础上,通过象征、寓意等手段,将自然界中美的花鸟虫鱼与我们人或者事发生关联,创作的作品,表达了画家的志趣情操和内心感受,表达的是一种意境。

大家一起欣赏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教师从构图、笔墨以及象征寓意等方面作出引导,鉴赏作品。

(四).作品欣赏 欣赏古诗,导出山水画《庐山高图》,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画的另一形式----山水画 教师讲解:山水画主要描绘的对象是自然风景,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审美意识。山水画在描绘物象上,画家主要运用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并与诗词、款赋、书法篆刻艺术相结合。

从构图、笔墨以及空间处理上进行鉴赏作品。山石以淡墨层层皴染,再施以浓墨逐层醒破。山水画在空间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即“三远法”。欣赏作品《溪山行旅图》,从构图以及笔墨等方面分析。作业:欣赏《渔庄秋霁图》,观后小组交流,讨论,并发言,对作品作出简短分析。

(五).全课总结

学习了这一课,你都学到了什么?你对中国画有什么新的认识?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国画的材质、表现形式以及题材分类,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同时也领略了它们的传神与意境,今后我们也要多学习多动手临摹,画一画中国画,真正体会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传神与意境教案(最终版) 篇5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上册,江西美术出版社的内容。中国画欣赏是中学美术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进行的美术作品感受、品味,欣赏的教学活动之一,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掌握欣赏方法,提高欣赏水平,重点欣赏以人物、山水、花鸟兽为题材的中国画,采取积极措施,给以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学生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初步掌握国画的欣赏方法,提高中学生对中国画欣赏课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和审美感受能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中国画的概况,认识中国画的材质(文房四宝)形式和内容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能对作品作简单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对中国画精髓“传神写照”贯穿反复。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中国画作品的分析评价及“传神写照”的体现。教具准备:古典乐曲《琵琶行》、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感受中国画的水墨神韵,激发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

1、问:这部动画片是由什么画制作的,除了中国画你还知道哪些画种?你知道中国画是用什么工具制作的?(讨论)

2、认真听教师简要介绍中国画知识(看课本第2页)

二、欣赏传统中国画

它是我国特有的一个画种,是古代的人们传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文化精髓。下面请你们简单的把这一章节内容看一遍。

1、课件播放各个朝代的名家画作品。

2、看完这些画后你有什么新发现或者有什么新的疑问?(这些画都很精彩,是过去各个朝代的代表作,那么你在欣赏过程中是否发现这些画的内容和形式有什么不同?

题材——人物、山水、花鸟兽 技法——写意、工笔

教师介绍:艺术表现人类生活和精神,各个民族对艺术有不同的追求,追求传神是中国艺术的重要审美标准,中国画尤为突出。传神要求画家在反映客观现实时不仅仅满足于外在形象的逼真,更重视对其神态与精神的揭示。<一>在人物画中,传神不仅要求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且更要求表现出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使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呼之欲出。 分析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

教师问:画中人物身份、姿态、表情、环境 教师介绍:这幅画的历史背景

教师问:画中的主人公是哪位?他是怎样的表情?为什么要这样?

小结:你能感受他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下,强颜欢笑的矛盾心理和内心苦闷。顾闳中抓住人物形象,通过人物姿态、表情,刻画出人物的细微变化,传达传神的境界。 分析人物画《清明上河图》局部

感受全图规模宏大,用线条把如此从多的物象描绘的栩栩如生。① 宋 张择端

② 谁知道“清明上河图”的意思,你想他该画点什么? ③ 欣赏第一部分:郊区

你看到什么?想到的是什么?(清明的野外景色)④ 第二部分:虹桥、汴河

现在你们看到的是什么?桥上的人在做什么?桥下船上的人在做什么?(汴河虹桥的热闹,这么长的桥,这么大的船,反映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⑤ 第三部分:街市

你又看到什么,它让你想到什么?(市区的繁华,街边店铺鳞次、有驼队、天南海北的商人汇聚于此;有坐轿的,有骑马的,反映了不同阶层的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简要介绍《李白行吟图》 <二>在山水画中,传神是通过意境表现出来的。所谓意境即赋予山川环境以不同的氛围与境界,传达的是画家的心境和愿望,是人与自然的合一。(看书第3页) 分析《渔庄秋霁图》

教师问:画中的构图特色,空的作用,笔法的特色 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中国古代画家善于运用空白的艺术方法,称之为“以白当黑”。在空间的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就是把山水画家自己看做是一个巨人,面对自然,就像人观盆景状。这样《千里江山图》也可尽收眼底。简要介绍《千里江山图》 <三>在花鸟兽画中,追求传神,是要把花木鸟兽的勃勃生机表现出来,使作品独具某种情趣。 分析《五牛图》

教师问:他表现了牛的什么特征?线条表现有什么特色? 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作品生动地描绘了五头牛外形特征迥然不同的牛,表现了牛既温顺又倔强的性格,非常的传神,线条精炼有力度。简要介绍《荷花水禽图》、《墨梅图》

三、课堂小结

中国的民族绘画中国画,是以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并与诗、书法、印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的生动效果。

四、课后拓展练习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两幅传统中国画作品,试从构图、笔墨、题材、审美等方面分析它们的艺术特色。

五、板书设计

传神与魅力——欣赏

一、中国画概况

二、欣赏

人物画

山水画

花鸟兽画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实践证明,这种尝试是成功的,有效的。首先,为了弥补学生对欣赏的作品缺乏了解,对中国画基本技法缺乏认识的不足,我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在上《传神与魅力》一课时,渗透一些中国画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以作为铺垫;二是指导学生自主上网查阅相关艺术家、作品内容介绍等知识,做到提前预习,以备欣赏作品时有话可说。

其次,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主导,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在思维活动中开展有效地欣赏和评述,不管是在指导学生欣赏典型作品《清明上河图》和《墨梅图》,还是在引导学生自主赏析其他作品时,都是围绕一系列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展开。第三,以教师为主导开展教学活动。其一,教师以典型作品为案例,指导学生学习欣赏的方法,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会欣赏作品应以哪些方面入手,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作品,找出现代中国画的传神与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如《清明上河图》、《墨梅图》两幅作品,教师是以此为例作欣赏方法的具体指导。其二,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欣赏,是对欣赏方法的运用与掌握情况的检验。其三,与语文课、历史课相联系,结合其它学习领域的知识,指导学生运用丰富的词汇,对作品进行大胆地讲解与评述,谈自己的感受,以此提高欣赏作品的能力。这些活动的开展都体现了“怎样教”的主题,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达成。

我就课的整体而言,虽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但不足之处还是存在。如教师主讲与学生探讨、交流之间的时间分配和把握上,值得推敲。另外学生发言有精彩的表现,但主动发言的面不广,学生答问人数还是较少,说明积极性还是没全面调动起来,与“能够大胆评述”还有一定距离。这一问题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也是值得探讨。

武汉传神翻译实习报告打印版 篇6

一、实习的主要内容 1.参观公司

2.翻译行业的发展及展望 3.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 4.传神教学平台、实训平台 5.译员这个职业的练就 6.外贸函电写作 7.法律知识 8.职业生涯规划

二、实习取得的经验及收获

在正式开始进行翻译实习前,公司细心地给我们安排了一堂翻译实习的培训课程以让我们尽快熟悉公司环境以及具体的工作流程。首先公司的员工带领我们参观了整个公司,感受到了公司办公的氛围。一个办公桌,一台电脑,一个译员,组合成了这个庞大的翻译流程体系,翻译行业的产业化极大提升了翻译的效率和精准率,而背后却暗示着激烈的竞争压力和自身实力的不断提升。然后,一些资深译员给我们分析了翻译行业的现状和前景,讲座介绍了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比如传神的iCAT,云翻译平台,火云术语库,语料库以及各种各样的小工具使得翻译的效率大大提高。另外翻译公司的分工合作,使得十几万字的巨大翻译量在短时间内便可完成,交付给客户。这种翻

译模式符合了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还介绍了译员的职业生涯规划,解答了同学们对翻译行业的疑惑,鼓励有志从事翻译工作的同学积极投身翻译这个发展前景广阔的行业中来。其次,给我们专门介绍现在从事翻译活动所需要使用到得翻译辅助工具和软件,使翻译更科学化并且提高翻译的准确度。最后就给我们安排了法律讲座,让我们在以后的就业中养成法律意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短短一个星期的实习转眼过去,此次实习对于自身的翻译技能并不会有什么提高,毕竟翻译功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有所突破,而是大量的实践和积累。但是,在此次实习过程中增长了见识,了解了更多学校学不到的东西。1.更加深入了解翻译行业的现状及职业发展前景。

2.自身要打好坚实的基础,除了必备的英语技能外,要学会去了解一门自业,作为自己的行业背景。积极进取的态度,在工作中,要做到为公司创造效益,同时提高自身素质,像我们这样没有工作经验的新人,更需要通过多做事情来积累经验。特别是现在实习工作并不象正式员工那样有明确的工作范围,如果工作态度不够积极就可能没有事情做,所以平时就更需要主动争取多做事,这样才能多积累多提高。所以不管实习还是工作,都要拿出自己十足的热情,既然选择了,就必须全身心的投入,争取做到最好。3.熟练操作计算机,如办公软件,翻译软件。

4.学会沟通合作,作为一个小部分融入整个社会群体,在实习期间,我懂得了如何将团队里每个人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同时,在合作中要有与别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合理的分工可以使大家在工作中各尽所长,团结合作,配合默契,共赴成功。个人要想成功及获得好的业绩,必须牢记

一个规则:我们永远不能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团队利益之上,在团队工作中,会出现在自己的协助下同时也从中受益的情况,反过来看,自己本身受益其中,这是保证自己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5.控制自己的情绪,合理安排好时间,处理好自己的交际,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不断学习。

三、存在的不足及建议

虽说此次实习收获颇丰,但也存在几点不足。

首先,学校安排实习前没有征询过学生的意见。强制性较强,说句实话,这次实习不过能说的上是一次班级旅行,附带参观翻译公司。此次实习去的人数较多,实习效果不太明显。

传神的汉字 篇7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代表作, 也是描述姑苏城的古诗中的名篇。唐朝安史之乱后, 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 写下了这首羁旅诗。在这首诗中, 诗人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 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 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 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 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 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 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 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正因为如此, 不少翻译家都对此诗的翻译极有兴趣, 力图创造出一篇真正传达原文意境和美感的译文。知名的英译本目前有近30篇, 包括许渊冲、汪榕培、王守义和John Neville等多位大家的翻译。其中汪榕培教授的译本因其“传神达意”之美而独树一帜。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汪译When the moon slants, ravens coak and thick-frosts grow.

Bank maple groves and fishing glows invoke my woe.

From the Hanshan Temple outside Suzhou moat,

The midnight tolls resound and reach my mooring boat.

二、汪氏译作的传神之笔

1.“传神达意”翻译理论

典籍英译大师汪榕培教授在数十年翻译实践中提炼出了“传神达意”的典籍英译观。对“传神达意”, 汪教授解释到:“第一, ‘传神’就是传达原作的神情, 包括形式, 语气, 意象, 修辞等等, ‘达意’就是表达原作的意义, 尤其是深层意义, 尽量照顾表层意义。第二, 这四个字不是并列结构 (‘传神’和‘达意’不是并重的) , 而是偏正结构 (‘传神’是‘达意’的状语, 即‘传神地达意’) ” (汪榕培1997:72) 。

原文中的‘神’是对客观世界的描述, 而译文中的‘神’既要考虑原文中的‘神’, 又要考虑客观世界里的‘神’, 换言之, 把‘传神’运用到翻译中, 就需要译者把原文的感情、语气、意象、修辞、文体等诸多因素考虑在内。不论是做研究还是用于指导翻译实践, 都应该把‘传神达意’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 它们彼此关联, 互相融合。

从这个角度看“传神达意”,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传神”和“达意”不是两端之分, 也不是从“达意”到“传神”, 而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两者在翻译中不可分离, 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 为翻译者指出了一个努力的方向。

2. 关于达意

在选词上, 汪译《枫桥夜泊》可谓精益求精。每一个中文词语都有意味相近的多个英文单词, 如何选择最恰当的, 并不是字对字、词对词的机械对应, 而是在精神实质上的对应。

诗的开头二字“月落”就是一个翻译难点。评论界一直争议“月落”会不会发生在半夜, 也有人认为“上弦月”是有可能的, 不管是用falling (正在落下) 还是set (已经落下) 都有不妥, 干脆另辟蹊径, 用slant (倾斜) 描绘了一副月亮斜挂在天上, 似落非落的景象, 避开了月亮到底落在何处的难题, 给作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汪译将“乌啼”译为“ravens croak”。“croak”在牛津字典中的解释为“deep hoarse sound”

(深沉而嘶哑的声音) , 不难想象漆黑的夜晚, 乌鸦那凄惨嘶哑的叫声。传说中乌鸦夜间会啼哭, croak这个词本身带有的预言不祥之意是符合原诗的。

“霜满天”给人一种十分寒凉的感觉。“霜”是不可能堆积在“天”上的, 所以翻译的时候不可直译, 而要采用意译。汪译thick-frosts grow, 把“满”这个形容词化为grow这个动词, 体现了“漫天”所包含的动态感, 又和“月落”“乌啼”形成一致的艺术效果。

“姑苏城”直译就是“Gusu Town”, 但如果再加以考究, town的历史感就太淡薄了。而moat (护城河) 这个词把苏州这座古城的内外明确分开, 极具历史感。“姑苏”本来采取音译也无妨, 但考虑到译诗的读者为为外国人———他们熟悉的是苏州而不是姑苏, 译为现代的城市名更易于理解。

“寒山寺”曾被不少翻译家译为“the monastery on cold mountain”, 这其实是误解了寺名的由来。寒山寺始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 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贞观年间, 传说当时的名僧寒山曾由天台山来此住持, 改名寒山寺。将其译为the Hanshan Temple, 则将寺名中蕴含的文化背景原汁原味地传达给读者。

3. 关于传神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 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 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要想译出原诗的神韵, 最重要的是体现出一幅“愁”的画卷, 进入一个“愁”的世界。

“江枫”与“渔火”, 一静一动, 一暗一明, 一江边, 一江上, 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写到这里, 才正面点出泊舟枫桥的旅人。“愁眠”, 当指怀着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渔火”这一词, 原诗并未加以修饰, 到底是昏暗还是朦胧, 亦或忽闪忽亮。汪译为fishing glows (打渔时的光亮) , 和原文一样简洁而意象丰富, 没有用修饰词限制读者的想象, 保留了原诗模糊之美, 更重要的是还描摹出了原诗的“动之美”, 使译文的画面动了起来, 这也正是原诗的意境。再看“woe”, 牛津字典的解释为“ (dated or formal) great sorrow or distress”, 不仅意义和原作相符, 也起到押韵的效果。

“钟声”非常巧妙地使用了toll这个词, toll指的是缓慢而有规律的钟声, 且有悲伤的意味, 我们熟悉的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就译为For Whom the Bell Tolls。在全诗充满愁思的氛围里, 钟鸣必然是toll。汪译还采用了增译法, 以resound (回荡) 强化听觉效果。从字面上看, 原诗没有响应的表达, 但增词对译诗的意境再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静谧, 而且揭示了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正当午夜, 月已西沉, 身在舟中的诗人既未曾到寒山寺游赏, 而在夜幕笼罩、树木掩映下, 也不见得看到了离枫桥还有一段距离的寺院轮廓……两句诗其实并没有对寒山寺作任何描述, 只借钟声间接传出寒山寺的形影, 而使人们对寒山寺产生更大的美感。“resound and reach”描写钟声一次次从寒山寺传出。这里的“re”头韵给读者强烈的钟声回荡的听觉效果, 更加衬托出寒夜的寂静, 不紧不慢的钟声激发作者更多的愁思。

从句式上讲, 原诗四行, 译诗也是四行, 行行相对, 并且译诗每行长度大致相等, 可以很好地再现原诗整齐划一的结构之美。第一行保留了原诗的三个主谓结构, 第二行保留了两个名词词组的并列主语加谓语的结构, 第四行保留了形容词加名词加动宾结构。四行皆为六音部“抑扬格”。

从音韵上讲, 汪译采用了aabb的韵式, 两种尾韵还有重叠的音节/?u/, 这个双元音读来颇有忧郁、伤愁之感, 与整首诗忧愁的意境一致。汪教授一直主张“以诗译诗”, 最大程度地再现原文意象重叠、动静结合的特点。

从“传神”的角度来看, 汪译在翻译过程中以原作艺术意境为准则, 注重对意象深层含义的把握和原作精神的总体领悟。从“达意”的角度来看, 译诗最重要的莫过于传递总体的情怀, 而不是单个字词的咬文嚼字。汪译《枫桥夜泊》堪称古诗翻译的典范之作, 也是汪教授“传神达意”理论的完美实践。

参考文献

[1]汪榕培.传神达意译诗经[J].外语与语言教学, 1994 (4) .

[2]汪榕培.典籍英译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3]汪榕培, 王宏.中国典籍英译[M].北京: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9.

[4]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4.

“好玩”——两个最传神的字 篇8

《父母必读》杂志作为本次活动的唯一平面媒体支持单位,将全程参与这个活动,并在活动区对爸爸妈妈养育孩子的问题进行现场咨询。我们还将在现场向小朋友赠送专门为这次活动赶制的深受孩子们喜爱的《阿毛别册》。届时,您可以按照杂志上的说明,带着您的宝宝到成都、武汉、北京、长沙、上海、广州、南京、深圳8个城市的活动举办地与他们盼望已久的天线宝宝面对面,手拉手。

孩子们如此着迷天线宝宝,一直是让我们大人感到困惑的问题。因为它触动了我们对教育一贯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概念。在天线宝宝的世界里,孩子们“什么都不知道,就只会玩”。大人永远是配角。

不妨通过了解天线宝宝,来了解一下我们自己的宝宝:

重复——孩子不能一心多用,必须靠时时重复来强化他们在认知和情感上的学习。在一次次的重复中,孩子们一点点地获得了新的感悟。

律动或跳舞——是幼儿的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此促进神经协调,学习观察和预测。在《天线宝宝》节目中,总有或长或短的律动,配合着轻快而协调的音乐,让孩子们忘情地在电视机旁跟着跳舞。

儿语——也是“天线宝宝”的一绝。小小观众们发现他们和自己一样说话,就更乐得亲近他们。

惊喜——是孩子最容易得到的财富。

天线宝宝里的这些特质,使它能全然站在孩子的角度,制作迎合孩子的节目。同时,它也启发我们成人思考如何真正建立以幼儿为主体的成长环境。

在与天线宝宝的互动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就会学着听,学着看,学着讲,学着参与,学着乐在其中。而来自不同孩子的不同经验,足以扩展他们的视野,增加他们的自信,强化他们的自尊。如此,我们已然为孩子们打下了健全人格的基础,为他们日后的学习作了完善的准备。

传神的汉字 篇9

上周一(7月19日)离开南京后,我到北京办我的中国工作签证,这样就可以一次过来待一年。但我碰到一些麻烦。

中国改变了规定,我没有弄到可以让我马上回来的书面材料。

我周一周二在北京忙这件事。

周二离开北京时,还是没有办成,尽管我朋友公司有两个人在帮我。

我接到通知,最早要到8月11日才能得到书面材料。

我朋友8月11日收到中国政府准签信后,他们会用快递寄到美国给我。

我收到后就在旧金山申请“Z”签证。

到中国之后,再转成工作签证,我就可以一次待上一年。

我周三(7月21日)回到美国,立即于周四(7月22日)到中国领事馆,看看是否能加快办理材料。

旧金山领事馆的说法和北京一样。

收到准签信并办好“Z”签证之后,我就可以回中国来。

很可能是8月16日开始的那一周,这要看航班订票和价格方面的情况了。

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时谈成的财务议案很优惠。

再次谢谢您。

上一篇:听、评课记录、听课感想下一篇:从老书谈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