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中的汉字

2024-11-03

日语中的汉字(精选11篇)

日语中的汉字 篇1

摘要:日语汉字与中文汉字的相似与区别之处, 历来是学术界探讨的热点。本文主要从日语中汉字的来源、分类、地位、读音, 以及围绕汉字所产生的一些争论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整理说明。

关键词:日语汉字,来源,分类,地位,读音

一、日语汉字的来源

一千多年前, 大量的日本来华留学生即遣隋使、遣唐使, 将先进的中华文明, 包括汉语及汉字带到了日本。日本从此正式有了使用文字记载语言的历史。

最初日语的每一个音, 都是由一个汉字表达。公元九世纪, 日本人在汉字基础上创造了假名。假名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具体做法是:将中文的草书衍生成平假名, 把中文楷书的偏旁改成片假名。例如平假名的「あ」是由汉字的“安”简化而来的;而片假名的「ア」则是汉字“阿”的左偏旁变化而来。

早期, 日本正式的文章都是汉文, 而片假名则是佛教僧侣们读经典时用来做标音的, 平假名则是女性所用的文字。目前日文中常用的汉字约有两千个, 片假名大多用来表示外来语, 其余的多用平假名。在现代日语中, 假名共有71个, 最基本的有46个, 排列成“五十音图” (字母表) 。

二、日语语种的分类

虽然汉字很早就已经进入日语词汇, 但作为中国汉民族的语言, 对日本人来说, 也是外来语的一种, 现在已经成为日语语种之一。当前日语词汇分类通常有「和语」、「汉语」、「外来语」三类, 但严格来讲, 有以下两种分类方法。

1.根据造词素材来分类

(1) 造词素材来源于日本固有词汇———和语。

(2) 造词素材来源于外来语———外来语 (汉语·和制汉语;洋语·和制洋语) 。

(3) 混合多种造词素材———混种语。

2.根据造词人来分类

(1) 日本人自己创造的词汇———和语 (固有の日本语;和制汉语;和制洋语;混种语) 。

(2) 外国人创造的词汇———外来语 (汉语;洋语) 。

三、汉字在日语中的地位

正如前文所说, 尽管后来日本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假名, 有了属于本民族的文字, 但是汉字在日本文字中仍占主导地位。

日本政府于1946年进行了一次文字改革, 规定了一些汉字作为使用的范围, 共有1850个, 这叫做“当用汉字”。“当用”即“当前使用”或“应当使用”之意。这1850个之外的汉字不再使用, 改以假名表记。但这只是政府的规定, 仍有人按习惯使用非当用汉字。1981年10月1日, 日本政府又公布实行了“常用汉字表”, 规定1945个常用汉字作为“一般社会生活中使用汉字的大致上的标准”。在日本社会中, 知道汉字, 尤其是清楚古代、近代汉字的人, 都被认为是有教养的人, 即使是在明治维新以后具有浓厚西方色彩的社会中也不曾改变。

四、日语汉字的读音

很多学者在对现代日语汉字音进行分析和阐述时, 以汉语中的古音为标准, 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日语汉字音主要为吴音与汉音两种, 吴音的母胎音是隋唐时期的汉字音。

2.形成吴音与汉音两种体系的原因主要是, 吴音是伴随着佛教文化传入日本的, 是在佛教界人士的坚持下, 得以保存和坚持下来的。汉音是伴随着儒教文化传入日本的, 它得到日本朝廷的大力提倡, 在社会上广泛使用, 因此得到迅速发展。由此形成了吴、汉两音并存的独特现象。

3.吴音和汉音无论是在声母系统还是韵母系统方面, 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日本在引进汉字音时, 是根据日语音韵的特点, 有所取舍, 有所改造的。我们通过对日本国字这一现象的观察, 认为日本人的祖先不但接受了汉字作为本国的文字, 而且为了适应记录日语的需要, 创造了汉字体文字———日本国字, 由于这些字的造字方法深受中国会意造字的影响, 因此绝大多数的日本国字是会意字, 随着时代的变迁, 日本的国字有的消亡了, 有的保留了下来。但这些所谓国字都是中国汉字的继承和发展, 有着汉字的本源属性。

五、关于汉字问题的争论

明治时代前后, 日本人有感于科学技术的落后, 决定要急起直追。日本的一些文学家在研究了西方文字以后, 认为日本文字有很多的缺点, 特别是汉字难学难记, 有必要加以改革。从此, 关于汉字问题的争论, 断断续续一直延续到现在, 各种意见归纳起来, 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即全废汉字论、限制汉字论和拥护汉字论。

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后, 日本曾经试图以假名全面取代汉字, 以便全盘西化, 结果因为种种原因而失败, 但日本政府从此便开始了实行限制汉字的国语政策。但是奇怪的是日语中的汉字并没有因此而逐渐衰退、消亡, 相反还在逐渐地增加、复活。这是什么原因?

1923年日本开始实行限制汉字的政策, 至今, 汉字在日本现代社会中使用的状况究竟如何?得出的结论是在明治与大正时期, 用汉字记录的新词语约占80%以上, 占压倒多数, 进入昭和时期, 汉字记录的新词语约占50%, 用假名记录的新词语约占40%, 发生这种逆转, 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在专业用语方面, 汉字的占有率也是相当高的, 其中汉字占有率最高的是逻辑学占88%, 最低是化学占48.2%, 化学在23个学科中是唯一的汉字占有率低于一半的学科。汉字是日本的人名、地名的主要的物质材料, 用汉字书写的人名、地名占95%以上。还有通过对日本的报纸、杂志、公用文、书信使用汉字的现状的考察, 我们发现如报纸和公用文在限制汉字方面比较坚决, 用字较规范, 而杂志和书信在用字方面却比较灵活, 个人色彩比较浓重。再如, 在同样的字数内, 报纸的汉字占有率比杂志高, 这是因为报纸的版面少, 而汉字能反映较大的信息量等。

通过以上材料,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要完全废止日语中汉字的使用是完全不可能的, 汉字在日语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是不可能消失的。原因如下:

1.汉字在日本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 日本的重要典籍和文物, 都是用汉字载录的, 废弃汉字, 等于切断历史, 使日本人与他们的传统文化隔绝。此外, 汉字跟儒教有关, 跟忠君爱国有关, 废了汉字会动摇日本的国体。

2.日语中的同音词太多, 据统计, 日语的同音词约占日语词汇的36.4%, 同样的读音, 往往可以理解成为几十个不同的意思。如果不用汉字书写, 就会混淆不清, 就会发生误会。

3.汉字是具有音、形、义的表意文字, 它在日语中作为表意文字使用起来, 极为简洁精密, 有时只从字形或字义就可以了解它的意思, 它是汉字文化的精华。

4.汉字在创造新词方面, 有很强的优越性, 几乎每个汉字都可以作为日语词汇的构词成分, 据统计, 在现代日语中, 汉语词汇约占47.5%, 几乎达到日语总词汇的一半。

5.汉字一旦熟识以后, 脑神经马上就会起闪电式的反射作用而得知其意义, 拼音文字因为不能形义结合, 必须经大脑转驳而生反应作用, 才能知其意义。如日本交通部曾一度废弃汉字而改用拼音地名, 后来经常出错, 在不得已之下重新恢复了汉字地名, 这是现实生活中汉字不可废弃的例子之一。

参考文献

[1]董淑珍.漫谈日语汉字的读音[J].经济管理与干部教育, 1997, (4) .

[2]汪树俊.漫谈日语中的汉字 (上) [J].日语知识, 2003-1.

[3]汪树俊.漫谈日语中的汉字 (上) [J].日语知识, 2003-3.

[4]飞田良文.汉语[C].日本语と日本语教育.

[5]徐璐.论日语中汉字的衍变[N].中国西北大学学报.

日语中的汉字 篇2

这篇文章小编给大家介绍日语学习中的那些多音汉字词,顺便推荐一款日语入门APP——日语入门学堂,在日语学习中会遇到一些单词,它们发不同音的时候意思也会发生变化,比如「市場」了,这个词读作「いちば」时,是指集市等交易场所,要表示泛指的市场概念时,就只能读作「しじょう」,希望本篇资讯对日语初学入门的同学有所帮助。

日语里有一些单词,发不同音的时候意思也会发生变化。我们最熟悉的应该就是「市場」了。这个词读作「いちば」时,是指集市、农贸市场、菜市场这种实际的交易场所,当要表示泛指的市场概念时,就只能读作「しじょう」。其实除了我们都很熟悉的这个词之外,还有两个很常见的单词也存在异音则异义的现象。

首先是常见的接尾词「時」,读作「じ」时,除了接在数字后表示时间上的几点之外,还可接在一般名词后,表示“……的时候”。常见的包括「空腹時」「非常時」「大雨時」等等。而当它读作「どき」时,表示的就不再是“……的时候”,而是“正值~的时节”“应该~的时间”,常见的包括「花見時」「梅雨時」。两种发音表达的概念不一样,因此我们在遇到一些能够同时接「じ」和「どき」的单词时,需要明确区分它们表达的真正意义。比如「昼食時」这个表达,读作「ちゅうしょくじ」时就是“正在吃午餐的时候”,读作「ちゅうしょくどき」时则是一般意义上的“午餐时间”。

另一个单词是「食堂」,我们都学过「しょくどう」这个发音,可以表示“食堂,家里的餐厅,饭馆”等意思,它其实还有另一个读音「じきどう」。当它读作「じきどう」时,就失去了原本丰富的含义,只能指代寺院里僧人们吃饭的场所了。

浅析日语汉字对日语学习的影响 篇3

【关键词】日语汉字 日语学习 影响

日本在古代本来就没有文字,日本文字的起源来源于我国。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进程,日本人虽然根据汉字的形状以及偏旁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字——假名。但是汉字在日语表记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汉语使我们的母语,虽然日本文字来源于汉语,它们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但是在具体使用中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日语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能够因为日语与汉语的共同成分而抹杀调二者的不同。日语汉字对日语的学习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常常会使初学者在学习日语词语的过程中产生“望文生义”的现象。因此,探讨日语汉字对日语学习的影响对于深入分析研究日语汉字以及日语教学和学习都具有重大的现实作用。

一、日语汉字对日语学习的积极影响

众所周知,日语文字源自于汉语,它与汉字有着重要的联系,探究日语文字与汉字之间的关系对于日语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日语汉字对日语的学习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学习日语,需要正确认识体育汉字对日语学习的影响。笔者认为日语汉字对日语学习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影响。

1.在读音方面日语汉字对日语学习的影响。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发音,学习一门语言不仅仅要理解其词汇、字义,更重要的还要学会发音,能够运用所习得的语言进行日常交流。日语文字与汉字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许多日语文字都是来源于汉字。在日语五十音图的入门教学课程中,日语中假名的书写虽然和汉字有所不同,但是有许多发音确实与汉字的发音相似或者相同。因此,笔者认为在对日语假名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借鉴汉语的读音、拼音和发音来去学习。比如说日语假名中的“ぁ”和汉语拼音中的“a”非常类似,日语假名中“か”于汉语拼音中的“ka”非常相似以及日语假名中的“さ”和汉语拼音的“sa”非常相似等。研究日语语言假名,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假名在汉语中我们都可以找出相对应的拼音和发音。但是并不是说只要能够找出其在汉语中的发音我们就可以很好地学习它们,在具体学习中还需要我们仔细研究其发音,要能够灵活运用汉语发音来更深入的学习。最值得注意的是“う”段特别是“ふ”发音有点特别,如果非要找最相近的拼音就应该是“fu”而不是“hu”,还有就是拗音的发音,表面上似乎很拗口,但其实也是拼音的组合,キャ就相当于kya。日语单词的发音与汉语文字的发音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在学习发音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很好地运用汉语文字的发音就可以给学习者提供便利,进而能够使学习者掌握发音的规律,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促进他们更投入的学习。

2.在语法方面日语汉字对日语学习的影响。日语文字与汉字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许多日语文字都是来源于汉字。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进程,日本人虽然根据汉字的形状以及偏旁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字——假名。但是汉字在日语表记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不可能脱离其语法,日语语言的学习也同样如此,比如说词性,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连词等,这些都是构成语法最基本的单元,如果学习者不能够很好地理清日语文字的词性,就难以对其语法进行很好地学习和掌握。虽然日语语言与汉语在很多方面都有着比较大的不同,但是日语中的文字有好多来源于汉语,它们在词性、语法方面有着很多的共同特征。比如说日语中的汉字和汉语在语法方面有着许多共同的特点。一些日语文字的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连词等都是源自于相同的汉语中文字的词性。比如说在我国古汉语中对判断句的表述通常的用法是“……者……也”这种表达方式,而在日语语言中对对判断句的表述方式则为“……は……です”,这两者在语法的具体运用上表达的非常类似。由此可以,了解和掌握日语汉字的词性、语法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有利于他们结合汉语的语法、词性更高效地掌握日语语言的相关语法,提高其日语语言的运用能力。

3.在词义方面日语汉字对日语学习的影响。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要首先学习其单词,理解其词义,只有真正掌握了单词的词义才能够为语句和篇章的理解打下基础。由于日语文字有许多是来源于汉字的,许多词义还保留着原有的含义。因此,了解和掌握日语汉字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进程,汉字也是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而日语中的汉字基本还是沿用汉字中的繁体字,而现阶段汉语基本都是用简体字。在日语学习过程中,有许多日语文字看起来非常类似与汉字中的繁体字,只要我们能够对了解和掌握日语汉字在汉语中繁体字的词义,就能够很好的掌握其词义。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完全可以借助于日语汉字来去学习、理解和掌握日语语言,这样有利于加深学习者对日语词汇的理解和掌握。

二、日语汉字对日语学习的消极影响

日语汉字对日语的学习的影响是双面的,它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汉语使我们的母语,虽然日本文字来源于汉语,它们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但是在具体使用中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日语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能够因为日语与汉语的共同成分而抹杀调二者的不同。了解日语汉字对学习者的消极影响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来学习日语。笔者认为日语汉字对日语学习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日语汉字对日语文字读音的影响。虽然说日语单词的发音与汉语文字的发音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在学习发音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很好地运用汉语文字的发音就可以给学习者提供便利,进而能够使学习者掌握发音的规律,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促进他们更投入的学习。但是在日语语言学习过程中,如果不加分辨的盲目运用日语汉字的发音,那么就不可能准确地掌握和辨别日语文字的长短音、辅音等区别。在汉语中汉字的发音只有声调,并没有长短音之分,就算是可以把某个音拖长一点或是缩短一点,或者再说夸张一点,就算把音拖到一口气那么长也不会对其意义造成任何改变。而日语文字的发音则不同,它们是有长短音之分的。在日语文字发音过程中,如果对某一个文字发音长一点或者短一点,其所表达的意识是完全不同的。比如说“きぼ”拖长一点变成“きぼう”,那意思也就从“抚摸”变成了“希望”,可见两者所要表达的意识是完全不同的。日语语言学习过程中有些学习者常常会受到日语汉字的影响,在发音过程中对长音和短音难以区别,在阅读和交流的过程中难以把控日语汉字的发音,这就会对日语学习、理解和掌握造成一定的困难,严重会影响学习者日语学习的效果。

2.日语汉字容易使日语词汇误用。在日语学习过程中,有许多日语文字看起来非常类似与汉字中的繁体字,只要我们能够对了解和掌握日语汉字在汉语中繁体字的词义,就能够很好的掌握其词义。但是这些文字或词汇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地方。随着社会的发展,日语文字在历史的变迁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由于两国文化社会背景的差异,在文字的演变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日语汉字只是学习者掌握日语文字词性的辅助条件,但它并不等同于可以借助汉字的使用方法来使用日语文字。比如说“先生”在我国的意思通常是泛指男性,而在日语语言中的意思则完全不同,它是指有身份的人或者威望比较高的人以及教师。汉字中的“勉强”这个词汇在我国的意思是不情愿、不愿意的意思。而在日语中则是指学习的意思。这样的例子是非常多的,如果学习者不能够真正站在语言文化背景中来使用相应的文字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就会在使用文字的过程中产生歧义或偏差。像「一つ物が落ちちゃった」这样,有些数量词在日语句子中不必使用,只要说「物が落ちちゃった」就可以。而受到汉语母语的影响,很多学生会说「一つりんごがある」「一人学生がいる」等等,而正确的说法应该是「りんごがある」「学生がいる」。看到一个与汉字非常相似的日本文字时,一些学习者常常想到的是它在汉语中的词义和用法,常常习惯于用汉语中文字的用法来代替其在日语中的用法,这样常常会查收偏差,不利于日语语言的学习,进而会影响到学习者学习的效果。

3.日语汉字习惯用语的差异对学习日语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日语文字在历史的变迁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由于两国文化社会背景的差异,在文字的演变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由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两国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文化,一些文字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受到习惯用语的影响。日语汉字在日语语言中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习惯用法,如果仍然利用汉语中汉字的用法来套用其在日语语言中的用法的话,显然是不科学、不合理的。比如说日常生活中文明所要对某一种很小的东西进行表述时,常常会用到“像巴掌那么大”这样的用语来对其进行表达。而在日语中则不会用同样的表达方法,他们一般习惯于用“像猫的额头那么小”来对其进行表达。在向某人进行保证时我们习惯于说“我保证”或是“我发誓”这样的词语,而日语中则不会用这样的表达方式,他们通常会说“大丈夫”。显然两国的习惯用语不同,在具体表达某一事物的思想内涵时所用的词语或词汇也是有差异的。如果学习者在日语学习过程中不了解日语汉字的习惯用语的话,在具体的学习和交流过程中一味地以汉语来进行理解的话,就可能会出笑话,严重会影响到学习者日语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日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应当了解两国文化的差异,了解日语汉字的习惯用法,这样才能够提高其日语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4.日语汉字对日语学习语法的影响。语法是构成语言学习的关键,日语语言学习也不例外。学习日语就需要了解、认识和掌握其语法知识。虽然日语语言与汉语在很多方面都有着比较大的不同,但是日语中的文字有好多来源于汉语,它们在词性、语法方面有着很多的共同特征。但是由于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日语汉字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构成了日语语言自身的语法。通常意义上来说,汉字属于孤立的词语,每一个汉字和音节都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它们不会随着词尾的变化而变化。而日语则不同,日语与英语单词非常类似,他们的词义会随着词尾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比如说“……ます”和“…. ません”,如果两者省略部分完全一致的话,他们所表达出来的意识则是完全不同的。一些日语文字的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连词等都是源自于相同的汉语中文字的词性。对于这些日语汉字的学习要在了解和掌握汉语汉字的基础上来具体学习其在日语语言中的使用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学习日语,提高学习者日语学习的效果。

三、结语

日本在古代本来就没有文字,日语文字源自于汉语,它与汉字有着重要的联系,探究日语文字与汉字之间的关系对于日语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日语汉字对日语的学习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了解日语汉字对学习者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有助于学习者更有针对性地来学习日语,进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日语语言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无未.日本学者对日语汉字音与汉语中古音关系的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4).

[2]黄莺.日语汉字词汇教育——以中日同形词为主要研究对象[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1).

[3]李无未.中日汉语音韵学研究的差异——以比较学术史的眼光观察[J].古汉语研究,2006,(04).

[4]刘淑学.汉语中i韵尾字的汉、日读音对比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2).

[5]刘淑学.日语拨音音节汉字的音读与汉语音韵的对比研究──兼论研究日语汉字音读的意义[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1).

[6]于飞.日语汉字语音回路的研究——基于形声字音符的认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03).

浅谈日语中的汉字 篇4

一、汉字的传入

翻看日本的文字史, 可以发现古代的日本只有自己的语言, 没有自己的文字。公元3、4世纪, 日本在与中国、朝鲜进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 开始接触到汉字。汉字主要是随着佛教的传入, 作为佛典、经论的载体大量传入日本, 这之后日本人民开始用汉字来记载本民族的语言。

汉字传入日本后, 起初只是在一部分氏族中使用。但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 汉字在日本社会逐渐得到了广泛运用和普及。而且, 在日本社会中, 懂得汉字、具有汉文书写和读解能力的人, 被认为是有教养的人, 这一点即使是在明治维新以后具有浓厚西方色彩的日本社会中也不曾改变。

二、日语汉字的音、形、义

1. 汉字的字音。

日语中的汉字的读音分音读和训读两种。音读是模仿汉字的读音;借用汉字的字形和意义而按日本固有语言来读的叫做训读。其中, 日本中的汉字的音读大致又分为吴音、汉音、唐音三种 (如表1) 。“吴音是最早传入日本的, 它是模仿中国南方地区的发音。汉音大约在中国的隋唐时期传入日本, 模仿中国北方、长安一带的发音。唐音是中国宋代以后传入日本的, 模仿中国南方地区的发音, 又称宋音。”

汉字的训读主要分为“正训”和“熟字训”。所谓“正训”一般是针对单词中的单个汉字使用, 如:水 (みず) 、花 (はな) 等;所谓“熟字训”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组成的单词, 其读音不能按照每个汉字分别分开, 而是作为一个词去读, 如:従兄弟 (いとこ) 、五月雨 (さみだれ) 等。另外, 汉字的读音还存在音读和训读结合的情况, 这主要出现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组成的单词中, 如“前音后训”的毎朝 (まいあさ) 、肉屋 (にくや) 等, 或“前训后音”的場所 (ばしょ) 、手本 (てほん) 等。

2. 汉字的字形。

现在日语中的汉字字形与我国现在通行的汉字字形相比, 有的完全相同, 有的不完全相同。此外, 日本人还模仿汉字的构字法, 创造了一部分独有的汉字, 称为“国字”。如:完全相同的:民族理由

旅行元旦哲学。大同小异的:日语汉字:涼強船残;汉语汉字:凉强船残。差异很大的:日语汉字:仏仮検難;汉语汉字:佛假检难。模仿创造的国字:辻峠榊凪。

3. 汉字的词义。

汉字传入日本后, 它在融入这种语言、文化的过程中, 其词义也相应地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 日语中有些汉字的词义和汉语中的词义是相同的, 但也有不少和汉语的词义是不同的。如:相同的:学生事故商品文章。不同的:手紙——信丈夫——结实勉強——学习娘——女儿 (注:前为日语词语, 后为其汉语意思) 。所以, 我们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 不能笼统地望文生义, 而应该认真地理解每个单词的正确含义。

三、日本的汉字政策

汉字自公元3、4世纪传入日本后, 历经了数百年的流传和发展。进入近代社会, 汉字在日本社会也受到了考验和挑战, 它先后经历了假名文字论、罗马字论、汉字限制论三个主要阶段的改革运动。

1. 假名文字论。

假名文字论是由德川幕府的一位重要官员前岛密提出的。他向幕府提交了“汉字御废止之议”的建议书, 认为既然日本人已经创造了书写简单的平假名和片假名, 就应立即废除繁杂不便的汉字, 日本应该像西洋各国一样使用音符字 (假名) 进行教育, 最终实现不论公私完全停止使用汉字。然而, 无论是日本人创造的平假名还是片假名, 都与汉字有着密切的渊源。平假名是草体汉字简化而成, 片假名基本上是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创造出来的, 因此即使在日本废止汉字而使用假名, 实质上也无法摆脱掉汉字的烙印。所以, 这一主张的兴起也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2. 罗马字论。

“明治维新以后, 在废除汉字的一片呼声之下, 为了反对假名文字论的主张, 南部义筹和西周等一些著名的欧化主义者提出了国语罗马字化的汉字改革方案。但是罗马字方案在推行的过程中遇到了规范不统一的麻烦, 为此, 在罗马字主张者的内部展开了激烈的论争, 最后形成了‘黒奔式’和‘日本式’两个拼写方案的对立。”因此, 罗马字的推行也不普遍。

3. 汉字限制论。

1873年日本新文化先驱福泽谕吉提出了一个折衷的主张, 即限制使用汉字论。他认为日本文中使用汉字不好, 即刻废止汉字也不好, 所以大家尽量不用偏难的汉字最为重要。日本政府也从大正开始直到昭和年间对这种趋势进行了审议。1923年临时国语调查会发表了1962字的《常用汉字表》作为国民生活的常用汉字, 又在1931年修正为1858个字。1942年国语审议会列出了《标准汉字表》, 其中常用汉字1134个, 准用汉字1320个, 特别汉字743个。同年又废止了这三种的区别, 规为一体, 共2669个字。1946年作为内阁训令告示公布了1850字的《当用汉字表》, 并在1948年和1949年公布了《当用汉字音训表》和《当用汉字字体表》。1981年日本第十四届国语审议会又对《当用汉字表》进行了修改, 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95个字而没有删减, 提出了1945字的《常用汉字表》, 这样, 日本的常用汉字基本趋于稳定。

四、汉字的将来

关于今后日语中的汉字将会是什么样子, 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在不远的将来, 汉字将从日语中消失。但我们认为汉字是不会消失的。因为汉字在日本已有悠久的历史, 它作为日本的语言载体, 已深深地融入到日本的社会、文化当中, 废弃汉字就等于隔断历史、隔绝了与日本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其次, 日语中的同音词太多, 一个读音往往可以写出几十个汉字, 如果使用假名而不用汉字就会混淆不清。再者, 汉字是具有形、音、义的表意文字, 它在日语中作为表意文字使用起来极为简洁精密, 这是作为表音文字的假名无可比拟的。另外, 汉字具有很强的构词性, 它在创造新词方面具有很强的优越性, 这极大增强了日语文字的生命力。综上所述, 汉字是不会从日语中消失的。

汉字从传入日本至今, 风风雨雨走过了如此漫长的历史, 它已深深地融入到日本的语言文字体系中, 成为日本文明、文化的载体。相信在将来, 它也会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以更好地发挥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聂鸿英, 孙永恩.汉字在东亚文化圈的复兴与地位[J].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11) .

[2]皮细庚.新编日语语法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11.

[3]周平, 陈小芬.新编日语I[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78.

[4]肖平.中日近代汉字改革运动对比研究[J].日本学刊, 1996, (7) .

[5]张丹.浅谈日语中的汉字[J].考试周刊, 2010, (1) .

日语中的汉字 篇5

回る まわる列島 れっとう収賄 しゅうわい授受 じゅじゅ恵まれる めぐまれる 大筋 おおすじ

裏口 うらぐち募る つのる増す ます 増える ふえる大筋:主要内容 经过 事件の大筋だけ話す

軒まみ:屋檐 每家 一律 軒並み値上げ 一律涨价

募る:激しくなる 集める 風がふき募る 风越刮越大

天気に恵まれる 天公作美

46: 突入 とつにゅう突然 とつぜん突如 とつじょ 突然突進 とっしん突発 とっぱつ突飛 とっぴ离奇 古怪衣替え ころもがえ 衛星 えいせい直撃 ちょくげき

禁物 きんもつ崩壊 ほうかい道路 どうろ

動機 どうき存続 そんぞく危ぶまれ あやぶまれ衣替え:更衣 换季改变装饰

47:役者 やくしゃ尚早 しょうそう冒険 ぼうけん

激励 げきれい訪れる おとずれる 尋ねる たずねる調印 ちょういん箇条 かじょう穏やか おだやか示唆 しさ辞さない じさない

調印:サインする 条約に調印する

箇条:項目 条款 符号 問題の箇条を検討する 研究问题的各个项目穏やか:穏やかな人 和气的人

示唆:示唆を与える给予暗示 唆使

48:報われる くむわれる一貫 いっかん爆破 ばくは教養 きょうよう粉々 こなごな培う つちかう自粛 じしゅく崩れる くずれる見極め みきわめ見極め:よく見極めを付ける 仔细看清 看清,看透

自粛: 自己克制 無駄遣いを自粛しなさい

49:上着 うわぎ遅々 ちち苦渋 くじゅう

双方 そうほう看護師 かんごし 特急 とっきゅう

念願 ねんがん悔いる くいる

苦渋:痛み 悩み 苦渋に満ちた表情

念願:多年の念願がかなった 心愿 愿望

悔いる:后悔 懊悔 今更悔いても始まらない 事到如今后悔也无用

50:親しい したしい喪失 そうしつ毛糸 けいと

下火 したび魚介類 ぎょかいるい 輸出 ゆしゅつ正念場 しょうねんば 恐怖 きょうふ緩和 かんわ

煩わしい わずらわしい 犠牲 ぎせい追悼 つうとう淡々 たんたん

正念場:重要场面 关键时刻 紧要关头

下火:火将熄灭 衰退 不流行

51:通う かよう郊外 こうがい街頭 がいとう

未熟者 みじゅくもの 尽力 じんりょく過半数 かはんすう

醸し出す かもしだす 飾る かざる

醸しだす:造成 引起ユーモアは会合に和やかな気分を醸しだす 幽默给集会造成融合的气氛

52:運動 うんどう習慣 しゅうかん無性 むしょう

供述 きょうじゅつ 豪雨 ごうう容疑者 ようぎしゃ

53:瞬く またたく競る せる素材 そざい

心地 ここち肌触り はだざわり 爆発 ばくはつ

衝撃 しょうげき 衰え おとろえ疑い うたがい

笑み えみ会釈 えしゃく

笑み:えみを浮かべる 含笑

会釈:軽く会釈する 点头 打招呼

肌触り:肌触りのいい人 温和的人 手感

54:切符 きっぷ態度 たいど仲間 なかま

漏れる もれる厳重 げんじゅう 面持ち おももち

望む のぞむ神妙 しんみょう

面持ち:不安そうな面持ち不服な面持ち

55: 達する たっする最先端 さいせんたん発表 はっぴょう

技術 ぎじゅつ好み このみ潔い いさぎよい

後味 あとあじ

56: 速達 そくたつ孫 まご執行 しっこう

代々 だいだい貧困 ひんこん精進 しょうじん

継がれ つがれ懲役 ちょうえき糧 かて

折衷 せっちゅう

57:嘆く なげく辛抱 しんぼう扱う あつかう

訓練 くんれん払う はらう一人前 いちにんまえ

迅速 じんそく窮した きゅうした

58:侮辱 ぶじょく出口 でぐち迷子 まいご

神器 じんぎ筆頭 ひっとう的 まと

罰金 ばっきん無難 ぶなん券 けん

59:乾く かわく操作 そうさ画一 かくいつ

脱却 だっきゃく紛争 ふんそう悼む いたむ

志 こころざし一環 いっかん

60:上空 じょうくう撮影 さつえい覆う おおう

帯 おび真偽 しんぎ定か さだか

尋問 じんもん軽んじる かろんじる横柄 おうへい

口調 くちょう魂胆こんたん勘ぐり かんぐり

61:入口 いりぐち設立 せつりつ趣旨 しゅし

託する たくする潤しる うるおしる錯誤 さくご

否か いなか設定 せってい設置 せっち

設計 せっけい

62:謙虚 けんきょ旋風 せんぷう惜しまれ おしまれ姿勢 しせい握る にぎる重宝 ちょうほう 63:担ぐ かつぐ脚光 きゃっこう野放し のばなし憤り いきどおり先駆者 せんくしゃ顕示 けんじ彩る いろどる風物詩 ふうぶつし幻想 げんそう織りなす おりなす

担ぐ:00を社長に担ぐ 推xx为会长 縁起を担ぐ 因为迷信野放し:放任不管 不加管教

顕示:顕示欲が強い 爱表现

64:文句 もんく茶飯事 さはんじ奮い ふるい趣 おもむき告発 こくはつ水増し みずまし重視 じゅうし追求 ついきゅう固執 こしつ疎む うとむ左遷 させん憂き目 うきめ自業自得 じごうじとく 自食其果

左遷:降职 调职 降级

疎む:人に疎まれる 被人疏远

追求:責任を追求する

固執:自分の意見を固執する

憂き目: 自業自得の憂き目にあう 自食其果苦头 惨痛的经验 65:本棚 ほんだな男優 だんゆう崩れ くずれ甚大 じんだい敵 かたき逸する いっする頻繁 ひんぱん常軌 じょうき獲得 かくとく向かうところ敵なし 所向无敌

甚大:甚大な影響 很大,非常大 很大的影响

逸する:失去 失う 好機を逸する常軌を逸する 越出常轨66:取捨 しゅしゃ翻る ひるがえる大臣 だいじん絶好 ぜっこう惜敗 せきはい一重 ひとえ的確 てきかく悔いる くいる老朽 ろうきゅう偽 にせ 偽の証文 偽医者沈む しずむ

陥れる おとしいれる

老朽:老朽化する設備もだいぶ老朽化した

陥れる:落とし入れる 人を罪に陥れる 陷害 诱骗 攻陷

67:酸っぱく すっぱく発端 ほったん憂える うれえる甚だしい はなはだしい欠如 けつじょ偽装 ぎそう請け うけ果物 くだもの

日语中的汉字 篇6

关键词:素质 同形汉字 对比 变迁

在与学生对话中听到「あの人、素質がない」、「日本人の素質が高い」,虽然知道要表达的是“那人没素质”“日本人素质高”,但是,作为日语“素质”的用法是错误的,很有可能让日本人产生误解,因此有必要对中日“素质”的含义及用法进行比较研究。

一、日语中的“素质”的含义及例句

日本《汉和辞典》[1]旺文社编 700页 中“素质”的解释是

①生まれつき持っている性質。本質。

②あることに適している性質。

日本网上辞典goo辞典的国语辞典的解释是

①生まれつき持っている性質。

②将来優れた能力が発揮されるもととなる性質や能力。

具体例句有

▽音楽家としての素質に恵まれる(拥有音乐家的素质/天资)。

▽私は音楽的な素質はゼロだ(我没有音乐方面的素质/天分)。

▽恵子はピアニストの素質を持っている(惠子有钢琴家的素质/天分)。

▽遺伝的な犯罪の素質など私は信じない(我不相信什么犯罪也遗传)。

goo辞典的日中辞典的解释是“1素质2天资,天分”。引起学生误用的是因为中文解释也有素质。

二、中文中的“素质”的含义及例句

在线新华字典对素质的解释

(1)(名)指事物本来的性质。

(2)(名)素养。指人与生俱来的以及通过后天培养,塑造,锻炼而获得的身体上和人格上的性质特点。柯岩 《奇异的书简•美的追求者》:“我想:正是这些风雨、阳光、大树、小草……长年累月地陶冶了他的品德和素质。”

(3)(名)心理学上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点。〈外〉日语。孙犁 《澹定集•答吴泰昌问》:“按照我的身体素质,我已经活得够长了。”

百度百科辞典对素质的定义

定义1:《辞海》[2]对素质一词的定义为:①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②事物本来的性质。③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素质应是第三个定义,那就是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所具备的能力。

定义2:沟通的效率与层次可概括为素质。层次高低取决于人的单技术知识深度或多知识修养广度(专家和博学、反面是八卦和肤浅),沟通方式的丰富性和准确性(如以前不识字的人用画画来代替完成书信),人生观价值取向(创造为乐或享受为乐),情商优劣等条件。

定义3:所谓素质,本来含义是指有机体与生俱来的生理解剖特点,即生理学上所说的“遗传素质”,它是人的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基础。

定义4:“素质”是指个人的才智、能力和内在涵养,即才干和道德力量。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就特别强调作为英雄和伟人的素质方面。在他看来,“忠诚”和“识度”是识别英雄和伟人最为关键的标准。

定义5:“素质”是指人的体质、品质和素养.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促进人的素质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教育活动。一个有学识不具备教育能力的人可以从事别的职业,但不能从事教师职业。

定义6:"素质"又称"能力"、“资质”、“才干”等,是驅动员工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它反映的是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员工的知识、技能、个性与驱动力等。素质是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起点,是决定并区别绩效差异的个人特征。

不难看出,中文“素质”的含义,使用范围远远大于日语“素質”的含义和适用范围。[3]学生用的“素質”在中文里指素养,而在日语中“素养”和“素质”却是不同的概念,不能互相代替。中文里的“素质低”的“素质”在日语中则一般用“素養,常識,礼儀”等词汇。因此,必须让学生时刻意识到,汉字虽然相同或相近,但含义,用法有时有较大出入,不能只单纯的通过查字典有这个词,便认为什么时候都可用。在教学中应向学生提供大量例句,加深理解,而不是单纯释义。

参考文献:

[1] 《汉和辞典》,日本 旺文社编 1988年

[2]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9月

日语中的汉字 篇7

所谓语源,就是一个词或者词素的历史,该词或词素在语言中最早出现的最本源的意义。语源学的研究内容是针对某一个词汇它是如何产生的,其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什么样的意义或是形态上的变化,就是一门探索单词起源的一门学问。它是构成语言学基础的重要学科,其研究成果多用在比较语言学领域。在语言教育中,语源学在增加词汇量这一方面有非常广的应用。日本著名文学大家森鸥外就是通过语源学习法有效进行德语学习的。学习语源学可以增加词汇量、培养历史性的语言学思维、丰富外语会话的内容。学习语源学这门学科,最重要的是对词汇的热情,在学习日语中的汉字词汇时,如果没有语源学的知识,那么对词义的理解就会变得很牵强。只有在充分理解词源和词义的基础上,才能扎实牢固地掌握该词语并运用得恰到好处。

2 日语中的汉字词

汉字传入日本以来,经过了长时间的进化和演变,到现在已经成为了日本表记文字的一种成熟的手段。用来表记单词的汉字的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现代汉语中的汉字意义更是相去甚远,这是认识现代日语中汉字词的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前提。

根据对日本政府公布的《当用汉字表》和《常用汉字表》的分析得出,在现代日语中,经常使用的汉字高达2 000 多个。一般说来,日语中的汉字词主要是名词和形容词。为了便于研究,笔者将其分为同形同义汉字词、同形异义汉字词这两类进行考察。

3 从语源学的角度看日语中的同形同义汉字词

中国和日本同属汉字文化圈,在两国的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同形同义汉字词,其中大部分来源于古代汉语和佛教用语。关于中日同形词的研究,先行研究数不胜数,分类方法也五花八门。根据早稻田大学语言学研究所出版的『中国』(《与中文相对应的汉语》)一书所述,中日同形词的分类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种:同形同义词和同形异义词。同形同义词顾名思义即是在中日两国的汉字中,词形相同且词义也相同的词汇。词形相同,比如“滑稽”一词,大辞林给出的解释是“面白いことやおかしいこと”(有趣,引人发笑),这和现代汉语中滑稽的词义相同。其语源是出自《史记》,原意是流酒器滑稽,书中引申为能言善辩,言辞流利之人。又如,“米寿(数え年で八十八)”和“白寿(数え年で九十九)”。这两个词在日语和汉语中都存在。米寿意为88 岁,因为“米”拆分开来就是“88”。白寿是99 岁,“百”字缺一即为白。这两个例子都能够从时间和空间上很好地说明日语中汉字词和汉语字形字义之间的关系。在我们知道它的语源并对其具有一定理解的情况下,对于这些单词的记忆和使用可以说是易如反掌。

4 从语源学的角度看日语中的同形异义汉字词

关于中日同形词的先行研究不胜枚举,但大部分研究都是局限在比较中日同形异义词这个方面,词义相近或有略微差异的则被称为同形类义词。而最容易产生误解、误用的便是同形异义词。两个词汇虽然外形完全相同,但意义却迥然有别,这也是同形词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的课题。笔者通过语源学的角度对日语中的同形异义的汉字词进行分析,从更为真实的角度探讨中日同形词。

汉语和日语中的同形词虽然字形相同,却并不是所有的同形词在日语和汉语中都具有相同的意义。这种词大到中日交流,小到语言学习都会产生很多难以克服的困难。以日语中的“娘”和“手”举例说明,日语中“娘”这个词意为女儿、年轻的未婚女性。从语源学的角度来看,“娘”这个词来源于日本的国歌“君が代(君之代)”中歌词“苔のむすまで”中的むす,是年轻的、新生的意思,与汉语中的娘(母亲,长辈或年长的已婚妇女)的意义完全不同,这就需要我们对它的语源有很好的理解才不会导致和汉语中的“娘”混淆闹笑话。再如,日语中的“手”一词,大辞林中给出的解释是“用件などを して人に送る文”(把想法,事情写下来邮寄出去的文书)。其语源学中的意义是经常放在手边的纸、便笺(手元においてある ),“手”一词是它的简略表达。在现代汉语中,手纸这个词就是解手时用的纸,词形相同但意义却相去甚远。这就是两个根据语源学对容易混淆的中日同形异义词进行的分析,只有对其语源有着明确的把握才可以准确把握好该词汇具体传达的意义,和为什么词形相同在中日两种语言中意义却相差如此之大的原因。

日语的表记与日语中汉字的学习 篇8

一.日本的文字

世界上的文字可分为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两种。日语中的假名和罗马字每个字并不表示一定语言意义, 因此为表音文字。其中, 每个假名可以单独表示一个音节, 因此为音节文字;每个罗马字只表示一定的音素, 因此为音素文字。日语中的汉字具备一定读音, 并以一个字为单位表示一定语言意义, 因此为表意文字。此外, 阿拉伯数字是表音文字, 但因其可表示数量, 所以在特定意义上说是一种特殊的表意文字。

二.日语表记法

表记法即文字 (符号) 书写法, 是用文字或符号书写单词和文章的方法。日语中包括「ひらがな」、「カタカナ」、「アラビア数字」、「ローマ字」和由中国传入的「漢字」。这些文字共同构成了日语独特的表记法。

(一) 假名的使用

假名包括平假名 (ひらがな) 和片假名 (カタカナ) , 是日本创造的文字。平假名多用于表记用言的活用词尾、助词、助动词或副词和接续词。如:行く, 学校を休む, 知らない, すっきり, それから等。汉字假名混用文中使用的主要是平假名。片假名多用来表示外来语和一些特殊词语、动植物名称、专业用语及拟声拟态词等。如:コーヒー、バス、ウサギ、ガン、ガミガミ等。因此, 看到片假名, 即使不理解词义, 也可暂时跳过, 有时甚至不会影响到文章的理解。

(二) 汉字的使用

汉字作为表意文字, 不仅有其自身的发音, 而且表示不同的意思。因其特殊性, 汉字一般用来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词:如名词鼻、动词学習、代名词彼, 形容动词努力等。汉字有时还能给人强烈的印象。例如:在路上看到「危険」, 立刻会让人感受到危险;如果写成「kiken」或者「きけん」, 就难以让人产生直观感受。因此, 提示性语言或警示标语等多用汉字。这也可以说是汉字在日语表记中的特殊作用。

日本的“国字”和制汉字与中国传入日本的汉字有所不同, 是日本人运用会意造字法创造出的汉语中没有的汉字, 对待这种汉字需多加注意。例如:

辻 (つじ) :十字路口

榊 (さかき) :常绿树木的总称, 多用于神事。

(三) 罗马字的使用

在日语中, 罗马字是作为辅助文字进行使用的, 常用拼写法主要有黑本式、日本式和训令式。在文章中, 罗马字多以类似cm、NHK、Tシャツ的形式出现, 很少以罗马字书写全文。

(四) 汉字假名混用文

日本习惯使用汉字假名混用文 (漢字仮名交じり文) , 这也是现代日语文章的标准书写方法。在这种书写方法中, 虽没有硬性规定, 但句节开头一般用汉字。这样一来, 就算不留空白也不影响对句子的理解。如:「日本語の表記法は複雑なものだ」。如果不采用汉字假名混用文, 则应写成「にほんごのひょうきほうはふくざつなものだ」。即使这样分开书写, 也不十分容易理解。

三.汉字在日语表记中的作用及对日语学习的影响

(一) 汉字在日语表记中的作用

中日两国自古就有密切的联系, 汉字不仅奠定了假名文字产生的基础, 也为国字的产生提供了依据。也增加了日语的词汇, 汉字和汉语词汇在日语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汉字是表意文字, 用汉字假名混用文书写的文章只要看汉字部分就能大致把握文章内容, 非常方便。日语文章每句话的句节开头多用汉字书写, 所以十分容易辨认。此外, 读音相同却表记成不同汉字的异字同训情况非常多, 如:「変える買える代える替える換える飼える」。这种情况下, 如果单单使用假名而不使用汉字表记, 会难以理解文章的意思。

(二) 汉字对日语学习的影响

日语中的汉字是在汉语中汉字的基础上创新改造而成的, 因此日中汉字存在一定差异, 但中国学习者与生俱来的汉字能力对日语汉字的学习十分有利, 充分发挥这种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 都应充分发挥中日汉字联系的正迁移, 促进日语的学习。

摘要:日语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表记法, 了解日语表记无疑是日语学习中相当重要的一步。巧妙利用中日汉字之间的正迁移也是中国学生日语汉字学习的一大捷径。

日语汉字词浅析 篇9

一、读音不同,词义有重合的义项

1. 今日

a.今日の世界情勢が悪化する一方だ。(最近的世界局势不断恶化。)

b.それは二年前の今日のことでした。(那是两年前的今天的事。)

「今日」既可以读成「こんにち」,又可以读作「きょう」。读成「こんにち」时,其意思为 (1) 近来,最近,现代; (2) 今天,今日。而读成「きょう」其意思为 (1) 今日; (2) 某年、某周的同一天。因此例句a中的「今日」读作「こんにち」,例句b中的「今日」读作「きょう」。

2. 人気

a.彼の小说は若い人に人気があります。(他的小说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b.無為徒食の彼は自然と保護色を求める心があってか、旅先の土地の人気には本能的に敏感だが...[《雪国》川端康成](他百无聊赖,也许会自然而然地要去寻找保护色吧,所以他对途中每个地方的风土人情,都有一种本能的敏感……)

「人気」既可以读成「にんき」,也可以读作「じんき」。读成「にんき」时,其意思为 (1) “声望,人缘,社会上的评价或印象”,常见的词组有「人気がある」(受欢迎)等。 (2) “风俗,风气”。而读作「じんき」时,仅表示“当地的风气”。因此例句a中的「人気」仅能读作「にんき」,而例句b中的「人気」既可读作「にんき」,又可读作「じんき」。

3. 十八番

a.次は十八番の選手です。(下一位是十八号选手。)

b.そろそろ彼の十八番が出そうです。(差不多他该出绝招了。)

「十八番」既可以读成「じゅうはちばん」,也可以读作「おはこ」。读成「じゅうはちばん」时,其意思为 (1) 十八号; (2) 歌舞伎十八番。即七代市川团十郎为市川家的家艺而编定的十八种狂言; (3) 绝活,绝招,拿手好戏。而读作「おはこ」时,其意思为 (1) 绝活,看家本领; (2) 坏毛病,坏习惯。また十八番の小言が始まった。(又犯发牢骚的坏毛病了。)因此例句a中的「十八番」仅能读作「じゅうはちばん」,而例句b中的「十八番」既可以读成「じゅうはちばん」,也可以读作「おはこ」。

如上面所举的例子,日语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词,它们读音不同,但词义有重合的义项。如「一息」的(ひといき)和(いっき)、「経緯」的「けいい」和「いきさつ」、「一見」的(いちげん)和(いっけん)等。关于这些词,我们一定要注意其词义和用法的不同。

二、读音不同,词义完全不同

1. 仏語

a.田中さんは大学で仏語教師を勤めています。(田中在大学担任法语老师。)

b.「他力本願」という言葉は、もともと浄土仏教の仏語です。(“他力本愿”这个词本来是净土教的佛语。)

「仏語」既可以读成「ふつご」,也可以读作「ぶつご」。读成「ふつご」时,其意思为“法语”。读作「ぶつご」时,其意思为 (1) 佛教语。佛教的特殊用语。如「袈裟(けさ)」、「難行苦行(なんぎょうくぎょう)」、「地獄(じごく)」「四苦八苦(しくはっく)」等。 (2) 神佛教导的话。如:「空即是色(くうそくぜしき)、色即是空(しきそくぜくう)」。因此例句a中的「仏語」读成「ふつご」,而例句b中的「仏語」读作「ぶつご」。

2. 生物

a.これは地域固有の生物や生態系に大きな脅威となっています。(这给本地原有的生物和生态系统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b.生物や冷凍食品は買わないようにしています。(我尽量不买生鲜食品和冷冻食品。)

「生物」既可以读成「せいぶつ」,也可以读作「なまもの」。读作「せいぶつ」时,其意思为“生物”。如:「多細胞生物」、「単細胞生物」、「野生生物」、「無生物」等。读作「なまもの」时,其意思则为“生鲜食品;未经烧烤、干燥的食品。”因此例句a中的「生物」读成「せいぶつ」,而例句b中的「生物」读作「なまもの」。

3. 骨折

a.山田さんは木から落ちて足を骨折しました。(山田从树上掉下来把腿摔骨折了。)

b.この度は娘花子の就職で、ひとかたならぬお骨折をいただき、誠に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这次女儿花子的就职,得到您的多方相助,实在感激不尽。)

「骨折」既可以读成「こっせつ」,也可以读作「ほねおり」。读成「こっせつ」时,其意思为“骨折。”而读作「ほねおり」时,其意思则为 (1) 尽力,斡旋,帮忙; (2) 努力,辛苦。如「骨折損」(徒劳,白费劲),「骨折損の草臥れ儲け」(吃力不讨好,劳而无功)。因此例句a中的「骨折」读成「こっせつ」,而例句b中的「骨折」读作「ほねおり」。

如以上所举的例子, 日语中还有很多像这样的词, 它们读音不同, 其词义也完全不同。如「手練」 (しゅれん、てれん) 、「大家」 (おおや、たいか) 、「築地」 (ついじ、つきじ) 、「丈夫」 (じょうぶ、じょうふ) 、「末期」 (まっき、まつご) 、「大勢」 (たいせい、おおぜい)、「利益」(りえき、りやく)、「香水」(こうすい、こうずい)等。关于这类词的学习,我们必须熟练掌握其读音和词义,才能更好地理解其在句中的意义。

在日语学习中,我们尤其要注意区分这些表记相同、读音不同、意思不同的汉字词,这对我们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日语汉字词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对于母语是汉语的我们,不仅要正确区分这些日语汉字词的读音和释义,同时更要留心和汉语同形的汉字词。

参考文献

[1]新村出编.广辞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2]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译.日汉大辞典[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2.

日语汉字的历史演变 篇10

汉字开始在日本使用时, 用汉字写的文章就是汉文。理解汉文的内容, 同时又可从中找到适合日语标记的形式, 是当时日本人的迫切要求。但最初汉字并不和日语结合, 还是一种外语, 它的音不同于日语中的发音。这时, 即使借用汉字记录事物, 也不可能表达日语本身。大化改新以后, 日本不论在政治上, 还是文化上都以中国为范本进行了模仿。这个时代也是中国文化模仿直译时期。可以说汉语基本上保持了原本的意义用法。因此, 新借入日语的汉语和和语并不相容, 各自并行。汉字只有行政官员、学者、僧侣等有教养的人才会使用, 并非一般百姓使用的文字。而且主要是男性用语, 不是女性的日常语言。

使汉字记录日语成为可能, 主要有以下两种契机:一种是舍弃汉字本身所具备的意义, 只借用它的音来记录日语的音;另一种是固定与汉字意义相对应的日语训读的成立。前者首先开始用于记录固有名词, 但是这种表音的方法不久就扩展开来, 发展为日语中一种独立的标记形式, 确立了独自的用字体系, 从而和中国汉字相脱离。在字形上虽还是汉字, 但事实上它的用法只限于表音的真假名的成立, 所谓“真假名”指的是万叶假名使用汉字, 一字一字地表音。

另外, 在日本人教授汉文时, 开始虽是用汉语读, 用汉语写, 但要翻译成日语进行解释。例如:

(汉文) 学而时习之

(日译) まなびてときにこれをならふ

就像这样在不断的汉日对译中, 与汉字相对应的日语训读逐渐固定下来, 这使直接用日语读汉字成为可能。同时以训读为契机用于表音的借训假名的用法和直接表日语的正训的方法开始普及。

就像这样都是借用汉字的形体, 一种具有表意功能, 一种具备表音功能。在这两种形式并行的文章中, 为了便于阅读, 必须有视觉上的差异。但上述分类之间确有难以明确界定的地方, 而且只用这种平面的方法是不可能完全弄清隐藏在标记后的复杂原理和主观意图的。

为了使表意汉字和表音汉字在视觉上相区别, 除了像诏书体那样, 根据文字的大小来区分以外, 也就只有改变字体了。于是就出现了草体化和省略两种方法。所谓草体化就是把真假名的草体尽量简化为简单字形的方法, 所谓省略就是截取真假名的一部分 (如:偏旁部首) 来代表整体。用这种方法创造出了假名, 假名也是将汉字的一部分或极简草体化而创造的表音文字。

奈良时代以来, 佛教极为盛行, 那时的僧人和知识分子读汉文使用多种符号, 以便于在行间注音, 栏外释义;并考虑到汉字的简化。片假名就是由这类符号和简化汉字而渐变过来的。片假名大部分是通过省略, 只有两、三个是通过草体化和省略并用创造出来的。

二、中世汉字使用的通俗化

从公元11世纪末 (院政时期开始) 到公元17世纪初 (江户幕府) 大约五百年间, 日语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从院政期到南北朝动乱期大约三百年间, 是从古代日语向近代日语过渡的时代, 是极为重要的时期。中世以来, 随着识字阶层的扩大, 汉字的用途日益呈现通俗化。汉字的通俗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汉字的字体, 另一个是汉字的用法。这种倾向在室町后期更为明显, 当时《下学集》、《节用集》、《倭玉集》等通俗实用的词典相继完成, 并被广泛使用。此外, 还可以看到社会通用的汉字标记, 即在汉语用法方面, 形成了一种所谓的“当字 (借用字) ”。例如:上ど (浄土) 、天下 (殿下) 、上ホン王 (浄飯王) 、三化 (懺悔) 、浅猿 (浅マシ) (上面诸词后面括号里的是正字) 。不但字音语 (汉语词) 用汉字, 就连和语词也用独特的汉字进行标记, 日语称为“充”、“宛”。如:

糸 (いと) 星 (ほし) 久 (く) 、糸 (いと) 惜 (をしく) 、白 (しれ) 物 (もの) 、無指事 (させることなし) 《御地堂关百记》

中世以后, 借用字已广泛运用在汉字片假名混写文和书信中。汉语词比起和语词有词型短小、语言明确、表达精练的特点, 所以日本人在用汉字标记日本固有词汇时, 一部分向字音语转化, 形成新的汉语形式。如:

をこ=尾 (び) 籠 (ろう) %%ひのこと=家 (くわ) 事 (じ) %%はらをたつ=立 (りっ) 腹 (ぷく) ではる=出 (しゅっ) 張 (ちゃう) %%かへりごと=返 (へん) 事 (じ) %%造作なし=無 (む) 造 (ざう) 作

这个时代日语在音韵方面的主要特征还有拨音、促音、连浊、连声的出现。这些变化多少都与唐音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形态学方面最突出的就是二段活用一段化。这说明文语正在向口语转变。南北朝统一后, 室町幕府在京都设立幕府后, 日本社会身份制度日益巩固, 语言自然要与身份相符, 自古传下来的身份制度形成了日语在身份方面的区别。

三、近世日语汉字的独立

作为一种实用语言在中世渗透到日本国语中去的汉语进入近世后作为一般百姓用语更为普及。这时, 开始形成了日本的“国语”, 这是人民大众常用的语言。以18世纪中期为界限, 前期是以京都大阪为中心的“上方语”时期, 后期是以江户为中心的“江户语”时期。京都是自平安朝以来日本人建都的地方, 也是长期以来标准日语的中心。但到了明治维新前约150年, 江户语逐渐兴起, 成为日本的共通语。这时汉语不仅可通过文字进行学习, 还可在日常对话中记忆。因此, 逐渐搞不清汉语原本是用什么汉字书写的。汉语用假名标记的越来越多, 汉语的语源也变得越来越模糊。随着汉语的口语化, 词形和词义也发生了变化。用和原本汉语不同的汉字标记的词也日益增多。特别是在江户时代的读本里, 使用近世中国难懂的汉字来标记日本固有词汇的例子显著增加。连一般只用假名标记的助词、副词、动词等也开始使用汉字标记了。如:

丈 (だけ) 、許 (ばかり) 、迄 (まで) 、矢張り (やはり) 、殆 (ほとん) ど、仕舞 (しま) ふ、少 (しば) 時 (らく) 、周囲 (まわり) 、吃驚 (びっくり) 、謝罪 (あやま) る

四、近代用片假名表示的外来语的出现

德川幕府末期开港以后, 西洋文化传入日本, 外语译著不断涌现, 还出版了英日词典等。介绍外国文化、从事外语翻译的知识分子作为修养钻研汉学, 汉文依旧占权威地位, 使用大量汉语的汉文直译体很盛行。但想要限制、废除汉语, 把文章翻译得更为通俗易懂的学者却试图使用日语固有词汇和俗语。福泽谕吉最早提出限制汉字论, 他在《西洋旅行指南》中把“会社”译成“組合”, 把“保険”译成“請合”。但是像这种源于俗语的译语并未获得认可, 翻译时主要还是依赖表现简洁严密的汉语。但到后来不依照汉字出典, 只按照字面意思翻译了, 于是造出了许多生硬的汉语词, 并用汉字来标记外来语。如:“洋卓 (テーブル) 、軌道 (レール) 、天鵞絨 (ビロード) ”等。但随着西洋学问逐渐代替汉字、汉语, 再加上汉字字体复杂, 同音异义语的不断增加, 日本开始废弃汉字, 直接借用外语的发音来标记外来语了。

五、现代日本政府的汉字改革

1945年8月15日,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日本社会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 旧的事物被否定, 人们开始追求新鲜事物。就在这种风潮中, 于当年11月27日召开了战后第一次国语审议会。这次咨询是以《标准汉字表》再讨论的形式进行的, 《当用汉字表》和《现代假名的用法》成为现代日语标记的出发点。1946年11月16日语内阁公布的《当用汉字表》, 由1850个汉字组成, 并把这些汉字称为表内字。

纵观二战后日本政府实施的一系列国语政策, 基本上是以更容易地推行义务教育和提高一般语言生活的效率为目标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日本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三个手段:

1.使用假名限制汉字。2.使用片假名代替汉字的范围。3使用汉字假名混合词代替纯汉字词。

六、结语

在古代, 中国的汉字传入到日本后, 刚开始与日本的和语并不相容, 各行其道, 汉语只是外语。不久, 把汉字作为日语的表音符号即真假名的诞生, 以及后来假名的正式形成和被广泛使用。而在日语翻译汉语的过程中汉字的训读产生, 这使日语直接利用汉字表意成为可能。最终日语利用汉字达到了表音和表意的双重功能。在中世, 汉字应用不断普及与发展, 汉字使用通俗化, 音韵方面的主要特征还有拨音、促音、连浊、连声的出现。到了近世, 日语中的汉字的发展偏向独立化, 有了很多日语本身的特点。近代, 作为汉字的补充, 用片假名表示的日语外来语出现。现代, 随着西方经济和文化的盛行, 日本民众对汉字的使用有着不同的看法, 有人甚至提出废除汉字的主张, 政府在这样的背景下也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字改革。

摘要:中国的汉字传入日本后, 至今已经历了种种变化而最终演变成今天日语的汉字。对日语汉字历史变化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了解日本的汉字, 以及日本的汉字与中国的汉字存在的渊源。本文暂且分古代、中世、近世、近代、现代这五个时期, 讨论每个时期的主要特色。文中的古代指的是大化革新以后的奈良、平安时代;中世指的是镰仓、室町时代;近世指的是江户时代;近代指的是明治以后;现代指的是二战以后。

关键词:日语汉字,汉语,日语,汉字历史

参考文献

[1]白川静.文字逍遥[M].平凡社新版, 2010.

[2]笹原宏之.日本の漢字[M].岩波新書.岩波書店, 1991.

[3]山口仲美.日本語の歴史[M].岩波新書, 2006.

[4]樺島忠夫.日本語はどう変わるか―語彙と文字[M].岩波新書, 1981.

[5]宮島達夫.語彙論研究[M].むぎ書房, 1994.

[6]村山七郎.大林太良.日本語の起源[M].弘文堂, 1973.

[7]曹建红, 王树义, 周晓巍.日语汉字的形成及其发展[J].大众文艺, 2011, (05) .

汉语汉字的韵与日语假名的对应 篇11

日语和汉语虽属不同的语系,但自古以来日语就与汉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代日本被认为是一个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国家,中国的汉字传到日本之后日本利用汉字来对自己的语言进行了表记,日本的汉字音是在五至六世纪以及七世纪初经由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的。中日两国语虽然在语法构造上有着显著的不同,但是,其音读的读法是源自于中国汉字的读音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日语的汉字读音大致有吴音、汉音、唐宋音三种。据调查,根据汉音而来的日语汉字的音读与汉语的古韵对应规律一目了然,因此,本文主要采用汉音来进行探讨。针对中国汉字的韵和假名的对应关系来论述这个问题,主要论述含有“-n”“-ng”的韵与日语的假名“ん”“い”“う”的对应,以及“い”“う”的古音恢复。为了确保作为根据的资料的确实性与共同性,本文采用了《学研汉和大辞典》里记载的汉字进行统计。

二、含有[-n]与[-ng]韵的汉字与日语假名文字的对应

日语汉字的音读与中国汉字有很深的渊源,一言概之,就是从中国汉字衍生出来的。但是,在漫长的岁月中,日语的发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中国汉字的读音也有了很大的不同。在日语中,本来并没有拨音[ん]的发音,这个音的产生就是受了汉语的影响。按照音韵的对照规律,含有[-n]与[-ng]韵的汉字的韵尾应该与日语假名文字[ん]相对应。本文主要通过查阅《广韵》以及《学研汉和大辞典》,对这种对应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对应的中国古韵有102个,而在日语的假名文字中只有[ん][い][う]三个与之对应。

表1为汉语中含有[-n]韵的汉字与日语假名[ん]的对应表,表2为汉语中含有[-ng]韵的汉字与日语假名[う]的对应表,表3为汉语中含有[-ng]韵的汉字与日语假名[い]的对应表,本文中为了简明易懂,每个韵只列举了一个相应的汉字。如表所示,汉语中含有[-n]韵的汉字的韵共有67个,全部与日语假名文字的[ん]相对应,汉语中含有含有[-ng]韵的汉字的韵共有35个,全部与日语假名文字的长音[い][う]相对应。

在日语里,汉字+“ずる”的时候,除了“高(昂)ずる”“投ずる”“報ずる”“焙ずる”之外,几乎全部都含有韵母[-n]和[-ng]。由于含有[-n]和[-ng]的韵和日语的假名文字不可能实现一对一的对应,经过了长时期的变化,成为了和[ん][い][う]三个假名对应。如果“~ずる”前面的汉字含有[-n]韵,则和日语的假名[ん]相对应。例如:“甘んずる”“軽んずる”“混ずる”“判ずる”等。但是,如果“~ずる”前面的汉字含有[-ng]韵的话,在日语中则和假名[う][い]相对应。例如:“行ずる”“生ずる”“通ずる”“封ずる”等和日语的假名[う]相对应,而“映ずる”“詠ずる”“命ずる”“銘ずる”等则和日语的假名[い]相对应。

汉语汉字的发音与音节十分复杂,而到了发音与音节都比较简单的日语中,一对一的对应变得困难,就只能用少数的假名文字来对应汉字的多个韵。而之所以在对应上会出现[ん]以外的[い][う],是因为现代日语中,为了发音的简便而产生了音变,日语的音变主要有イ音变、ウ音变、拨音变、促音变,而将[ん]转变成了[い][う],就是音变的一种,如果恢复为古音的话还是只与[ん]相对应的。

三、日语的古音读的恢复

日语汉字的音读是根据汉语古汉字的读音演变而来的,例如,“金”读“キン”,“段”读“ダン”,“山”读“サン”,“新聞”读“シンブン”,这和汉语的发音非常接近。但是,很多日语汉字的发音由于汉字的发音差异很大。例如,“等”读“トウ”,“声”读“セイ”,“生育”读“セイイク”,像这样的和汉语的读音差异很大的日语汉字如果恢复到古音读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和汉语的发音还是非常接近的。在现代日语中,[悩]读作[ノウ],[官]读作[カソ],[造]读作[ゾウ],这些读音虽然还残留着中国汉字读音的影子,但是,已经和本来的发音有了很大的区别。我们来试着恢复一下这些字的古音读,[悩]读作[ナウ],[官]读作[クアソ],[造]读作[ザウ],这就十分接近汉字的读音了。

如上文所述,在日语中,含有“-n”“-ng”的韵不只与日语的假名[ん]相对应,还与长元音[い][う]相对应,究其原因,是由于日本人为了方便发音而产生了音变,其原本的发音应该是“ん”。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对含有“-ng”韵的汉字所对应的日语音读恢复其原有的读音,使之于汉字的读音相似或一致。如:“江”读“コウ”恢复为“カウ”,“ウ”读“ン”;“声”“聖”“性”音读“セイ”,“イ”读“ン”;“丁”“定”“庭”“廷”音读“テイ”,“イ”读“ン”,其读音与广东话读音相似。

通过上述分析归纳可以看出,如果汉字的韵母为[an][en][in][un]等,也就是含有[-n]的话,那一定是用日语的假名文字[ん]来表记,如果韵母为[ang][eng][ing][ong]等也就是含有[-ng]的话,那在日语中就用[い][う]来表记。这一点也可以说明[い][う]的另一个发音[-ng]的存在。而如果恢复为古音读的话,则全部会与[ん]相对应。因此我们还可以推断出,日语里的假名文字并不是从真正意义上表记了汉字的发音。

参考文献

[1]王保田.关于汉字的韵母与日语汉字的音读[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4,(3).

上一篇:台湾城市交通更新启示下一篇:职业教育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