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汉字

2024-08-05

趣味汉字(精选4篇)

趣味汉字 篇1

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不是单一的为了应付考试, 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不断地进行改革, 汉语趣味故事教学法的应用符合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 可以提升高中生的语文课堂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的主动性, 帮助学生培养思维能力, 提高综合素质, 是未来语文课堂上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

一、汉字趣味故事和字音字形教学

我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当中的要求, 将汉字的读写和认识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长久以来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影响下, 通过多次灌输式教学后, 经过不断地反复抄写和多次默写已经造成教学工作陷入了困境, 实际产生的效果非常不理想。这样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反而起到不好的效果。将趣味故事教学方法合理地融入到高中语文汉字教学过程中, 通过趣味故事来提升学生主体的注意力, 带动学生记忆, 能够提升教学效果。

二、汉字趣味故事和文学常识积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教学工作更加重视学生的文学素质培养过程, 让学生通过日常教学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传统文学常识的教学过程不可避免地落入到恶性的教学循环中, 很多同学对于所学知识掌握不牢靠, 部分文学作品、写作的方法、文学历史的发展记忆非常混乱, 学生整体处在被动的状态中, 将汉字故事教学和文学积累融合到一起, 能起到更好的融合作用。

1.通过汉字趣味故事记忆知识。比如我国的著名作家老舍, 其原名叫做舒庆春, 字舍予, 通过研究就可以看出其字就是姓的拆分, 其笔名就是通过汉字演化而来的。采用这种方式来给自己起名字的例子还有很多, 比如叫做张长弓、杨木易等等。通过这种巧妙地设计拆分汉字故事讲解, 学生能够迅速记忆相关联的知识点, 保证记忆的准确性, 同时提升记忆效率。

2.记忆作品和文集。在学习作家鲁迅的文章《祝福》的时候, 可以适当地向学生引入我国的辛亥革命发生的故事。运用我国的历史故事帮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感受和情感, 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作品背后所表达出的意义和内容, 了解历史背景的前提下更好地认识文学作品的深刻价值和意义。老师应该通过历史背景的讲解和借用, 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相关背景, 提高学生印象, 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趣味故事和文学魅力结合

1.帮助学生感受文字艺术。汉字形态艺术本身就是对于自然环境万物的一种体现, 也充分表达出了我国人民的思维创造能力。将汉字趣味故事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主体更加直观地感受并且领悟到文字的魅力艺术。比如在学习汉字的发展时候, 通过对单个汉字的结构造型进行研究分析, 给学生讲解具体的象形意义, 让学生感受到文字中蕴含的深刻意义, 必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

2.带领学生领悟传统文化。汉字具有自身的独到之处, 文字中蕴含故事形象。通过汉字故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到我国的文字艺术。在我国明代的解缙曾被奸人所害, 其在后花园遇见了当时的大臣, 大臣当时指着花园中玩乐的猴子说“两猿截木深山中, 小猴子也敢对锯”, 但是解缙回答说“匹马陷身污泥内, 老畜生怎能出踢”, 充分地利用了汉字的谐音效果, 对奸人的讽刺给予了最有利的回击。

四、趣味故事和课堂教学的融合

老师在讲述汉语故事的时候要掌握故事和语文课堂教学的联系, 提高故事的趣味性。在正式上课前老师讲小故事提升学生的注意力, 提升师生之间的关系, 营造更好的课堂氛围, 方便老师维护课堂秩序。应用汉语趣味故事讲解不能过于平淡, 要充分融合自己的感情,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师还可以和学生积极地互动,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进行汉语故事讲解的时候充分地融合自己的想象力, 将故事内容和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 这是老师教学水平的一种考验。比如在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的时候, 学生可以自行研究故事的内容, 在自我分析完成后和老师共同进行角色演绎,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深层意义, 这种演绎故事自我分析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人物, 学习到课文隐含的实际内容, 但是在演绎故事过程中老师要起到正确的引导性作用, 调度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学习性, 提升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在研究故事和分析故事的基础上, 老师还可以让同学写故事, 学生可以通过故事进行课后的扩展训练, 以此提高自身水平, 培养自身文学素养。

总而言之, 高中语文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和老师必须提高重视程度, 在语文教学课程中大力开展趣味故事教学法, 通过汉语故事教学培养高中生语文学习兴趣, 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升学生的社会意识, 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为学生日后的生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趣味汉字 篇2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趣味教学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是强制学生进行学习。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课堂应该是最具有情趣并让学生放飞梦想的栖息地,特别对于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识字教学方面,教师应通过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完成识字教学任务,让他们感受到生字的生命力,从而激发无限想象,把梦想放飞蓝天。

一、利用多媒体识字,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经成为时代的需求和必然的结果。多媒体的各项功能能完全满足实际教学需要,除了声、光及色彩的变幻外,还可以在文字结构及图形图像方面以动画形式让学生留下更直观的印象。学生通过对这些画面信息的捕获,结合用心感受,就会达到高效学习效果。例如:“乌鸦喝水”的故事学生都比较熟悉,生字教学时可以利用这个故事用趣味性方式进行。教学前要先把这个故事做成一个动画:乌鸦将小石子一块块叼到瓶里,水面上升后乌鸦就能喝到瓶里的水。课件设计的关键是将要学习的生字嵌在每一块小石子上。乌鸦每叼一次石子,学生就学习一个生字,水面就上升一次,生字学完之后乌鸦正好可以喝到瓶子里的水。这样的教学设计会牢牢抓住学生的心理,学一个字水面上升一次,让学生产生学习期待,总期望水面不断上升,这样他们就会付出更多精力。教学时还可以抓住学生好胜心理,引入激励机制,更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二、联系生活识字,在识字中享受快乐

爱因斯坦曾深有感触地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甚至比传授知识更具有有效性,想象可以让学生打开智慧的翅膀获得具有灵性的感悟,让抽象的文字更具有生命力。生字教学中为了提高生字教学有效性,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享受到生活的快乐。例如:教学“八”的识字过程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无限想象,让这个抽象的文字符号具有生命的灵动。很多学生想到伸出拇指和食指,做出了一个“八”的形状,更有趣的是有位学生想起了他爸爸留的胡须,在学生的笑声中带来了暖暖的温情,享受到了家庭的幸福。再如学习“头”字时,把字和自己的小脑瓜进行比较,留下特别深的印象。上面两点就是刘海,中间一横就是额头,下面一点自然就是二八开的造型,甚至还有学生现场表演,把头一甩,实在潇洒至极,在活泼欢快的环境中牢牢记住了这个字。生活是一个广阔的舞台,把生活和识字联系在一起,识字教学便成了享受。

三、利用联想识字,激活学生形象思维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注定了他们富有联想和想象,如果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联想帮助学生识字,就可以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赋予抽象的文字符号具体含义,使生字更形象化和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从而让学生识字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学习“沙”字时,学生的第一印象是与水有关,说明沙是在水里的,加了一个“少”,表明当水落下去以后河底便呈现出沙子,或许这样理解并不是造字的初衷,但确实可以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和运用,获得属于自己的特殊记忆方法。学习“首”字时,也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两点是分开的头发,一横是宽宽的额头,下面“自”就是高高的鼻梁,学生想象时还用手摸着自己的头发、额头和鼻子。学习“非”字时,可以让学生把中间两竖想象成壮汉,两边六点就成了壮汉手中擒获的六个小矮人。教师适当举例之后就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把学过的字进行归类,在举一反三中创造出更多记忆生字的方法。

四、开展活动中识字,把识字引向广阔空间

语文具有广泛应用型,在生活的每一个地方都可以看到语文,都有语言文字的存在,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相当有利。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认字识字的大课堂。为了把学生的识字活动引向更广阔的空间,可以尽量多地让学生参与到生活中,从认识家人的姓名,看懂菜单、话费账单及广告牌和各种宣传标语开始,迅速提高学生识字能力,加大学生识字量。生活实践活动中由于学生有了更大的识字空间,不受课堂环境控制,会投入更多学习热情,能更有效地增强学习效果。除了社会实践以外,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生字的偏旁结构,通过字形字义的比较加深对生字的认识理解和记忆。如“情、倩、精、靖、情、请、清”等字,可以在比较中加深印象。再如“乃、奶、扔、仍”这一类字,“乃”加上“女”就是“奶”,再变化就成了“仍”、“扔”等其他字。灵活的识字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识字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就会有意识地认字识字。

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乐此不疲,识字教学更应该首当其冲,让学生从语文学习的起点开始对语文充满兴趣。如果语文课堂是情趣栖息地,那么识字教学就应该是梦幻的开始。语文教师应设法唤醒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用趣味识字方式让小学生认识更多充满生命意义的生字。

参考文献:

[1]马志伟.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应提高学生的兴趣[J].阅读与鉴赏,2013(05).

[2]茆宏花.语文阅读兴趣培养路径初探[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4(02).

趣味汉字 篇3

一.汉字趣味故事与字音字形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中的“识字与写字”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仍然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然而传统的讲解字词含义、反复抄写、多次听写的较为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陷入瓶颈, 所收到的教学效果不明显, 更会激起学生厌烦和逆反情绪。因此, 汉字教学中就可以通过汉字的趣味故事来激发学生积累汉字字音字形的兴趣, 强化学生在字音字形方面的记忆。

(一) 通过汉字故事刺激学生对形声字的学习

例如这个故事, “有个财主, 自以为读了几句书, 就爱耍点小聪明戏弄人。一次, 他出去游逛, 看见一位貌美的少妇在木桥上淘米, 便哼哼, 有木便为‘桥’, 无木也念‘乔’;去木添个女, 添女便为‘娇’;阿娇休避我, 我最爱阿娇……少妇听了心里十分厌恶, 瞪了那个财主少爷一眼, 便毫不客气地回敬他, 有米便为‘粮’, 无米也念‘良’;去米添个女, 添女便为‘娘’, 老娘虽爱儿, 儿不敬老娘……少爷讨了个没趣, 灰溜溜地走了。”在这个故事中, 通过少爷与一位貌美少妇间打油诗的对话, 将形声字的基本特点生动形象的解释出来。巧对对联有趣, 让形声字的教学也很有趣, 并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

(二) 通过象形字、会意字的故事加强学生对字形的记忆

例如“逐”字, “是个会意字”, 本义是追赶。字的上半部是一头猪 (豕) , 下半部是一只人的脚, 字形表现的是:一头野猪在奔跑, 一个猎人在后边紧紧地追赶, 生动极了。”通过对这些会意字、象形字的字形进行趣味解释, 学生就会直观地记忆下字形, 如“炎”“炙”“盥”“轰”等等都可以用字形故事来进行教学。

二.汉字趣味故事与文学常识积累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和《高中语文新课标》都强调要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文学常识的积累尤为重要。文学常识的教学也常会陷入枯燥无味的“死讲死背”的模式之中, 导致学生对文学常张冠李戴, 对于作家作品、写作手法、文学史无法形成清晰认识。汉字中的趣味故事对于文学常识的积累也是有启示作用的。

(一) 利用汉字的趣味故事记忆作家名人的字号

例如“著名的作家老舍, 他的原名叫舒庆春, 字舍予。不难发现, 他的字 (舍予) 就是他的姓 (舒) 拆成两半而来的……而且, 他的笔名也是在“舍”前冠一“老”字———老舍。”这就是巧用分离汉字的方法来取字号, 由此法来构名的还有很多, 如李木子、张长弓、杨木易等等。利用这些巧妙的拆字故事, 学生就可以很轻松地了解和记忆关于作家的姓名和字号。

(二) 利用汉字的趣味故事记忆作品和作品集

例如“鲁迅先生的《且介亭杂文集》中, ‘且介’二字就是从‘租借’中拆出来的, 因此来暗示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是‘半租界’的性质。”通过汉字拆分来解释作品集的名字, 不仅记下了作品集的名字, 同时了解了作品起名的时代背景和原因, 这是一举两得的教学和学习方法。

(三) 通过汉字的趣味故事积累中国古代的文化常识。

古代丰富的文化常识也需要“用巧劲”, 能够在娱乐和趣味中积累, 在形象和生动下理解。例如古代的“阴阳”之分, 《说文》中有:“阳, 高明也。”高明就是高而光明的意思。所以“山之阳即山之南, 山之南也正是高山向阳的一面。……水之阳即水之北, 因水北河坎是朝阳的一面。”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边讲解《说文》中的故事边在黑板上画图说明, 学生就可以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积累这个文学常识。利用汉字的趣味故事可以将很多文学常识化成生动可感的故事传授给学生。

三.汉字趣味故事与汉字魅力熏陶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中, 针对不同阶段, 对“识字与写字”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主要包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 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能用毛笔书写楷书, 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同样, 在《高中语文新课标》中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一) 汉字趣味故事帮助学生感受汉字的艺术

“汉字起源于图画, 那方块形的字体本身就是天地山川等自然万物抽象的再现, 也是中国人思维创造能力的体现。”通过趣味的故事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和领略到汉字的艺术。如谈到汉字的起源, 可以和学生饶有趣味的介绍“汉字起源于图画, 方块形体中的象形因素展示着自然万物的美, 这是一种视觉的造型美。”例如“山”字形体简单, 只有3画, 但在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笔下, 就像是一幅描绘高山的墨笔画, 三座三峰高高挺立, 粗重的笔画非常有力量, 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 这是一种意境的美。

(二) 汉字趣味故事激发学生练习书法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已经将练习书法作为一个教学目标来提出, 对于继承和发扬汉字的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故教学中需要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练习书法的兴趣, 培养学生养成熟练书写、端正规范写字的习惯。让学生感受和领悟到汉字的美, 各种字体的美, 才能真正刺激学生去学习和练习书法。通过讲解各种字体的发展历史和过程, 并展示各种字帖, 给学生不同的艺术感受。启发学生从楷书和行书入手练习, 进而介绍重要的书法字体和书法家的趣事, 真正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入手。

(三) 汉字趣味故事带领学生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智慧

“汉字的独特之处就表现在, 很多方块汉字都好像是一幅历史文化图, 里面有形象, 有故事, 更有古代先民造字时的思考和认识。”例如通过汉字的趣味故事了解中国古代的对联艺术。如大明奇才解缙曾遭奸臣小人的嫉恨, 一次权臣在后花园遇解缙, 指着嬉戏林中的猴子说“两猿截木深山中, 小猴子也敢对锯”, 解缙便回敬道:“匹马陷身污泥内, 老畜生怎能出踢”。“锯”谐音“句”, “踢”谐音“题”, 一语双关, 上联是故意打击刁难, 下联则是针锋相对、有力回击, 真的绝妙。不仅感受到了汉字谐音和一语双关的魅力, 还见证了汉字下隐藏着的智慧。

四.汉字趣味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汉字趣味故事在中学语文的字音字形教学、文学常识积累和汉字艺术魅力熏陶上都具有启发性的意义。汉字教学也不再是单纯的识字和写字教学, 而是内涵更广、程度更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从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来看, 汉字的趣味故事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首先, 汉字的趣味故事可以进一步促进和落实识字教学, 更准确并且印象深刻的辨析和区分易混淆字的字形、字音, 真正帮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与人交流, 成为良好沟通的工具。其次, 汉字的趣味故事是汉字魅力、中华传统文化智慧的缩影和反映。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文化的魅力和伟大, 如何让炎黄子孙们一代一代地继承中华的文明, 如何从血肉里浸染这种智慧, 更多依靠的是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性的关注, 而汉字趣味故事正是其中的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許慎:《说文解字》,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年版。

[2]倪宝元:《语言学与语文教育》,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5年版。

[3]韩鉴堂:《中国汉字》,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9年版。

[4]陶霞波、刘志基:《汉字艺术》, 大象出版社, 2007年版。

[5]纪德裕:《汉字拾趣》,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6]高文元:《汉字教学漫话》, 北京教育出版社, 1991年版。

[7]岳冬梅:《字和词的趣味故事》, 蓝天出版社, 1995年版。

[8]陈艳萍:《趣味汉字教学:汉字本身修辞的运用》, 《青年文学家》, 2009年第5期。

[9]张熙昌:《论形声字声旁在汉字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7年第2期。

[10]殷秀娟:《趣味汉字教学方法》, 《教学天地》, 2009年第26期。

[11]高洪涛、刘振前:《试析汉字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教育心理》, 2007年第13期。

趣味汉字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论文 篇4

一、汉字的产生与影响

人类对文字的应用已近万年.至今仅以三种形态服务于世人。一是“词符”文字或叫表意文字如汉字;二是音节文字日本的片假名便是其一;三是音素文字或叫拼音文字,英、俄、德、法、韩等国的文字均属此类。汉字是方块形字体几乎每个字都可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社会的需求推动了文字的发展,尤其是占卜术和祭祀活动的出现。术士、神汉、巫婆们在占卜、祭祀中用了“卜辞”与“符图”的勾写和“咒语”的诵读、卦象的释解,这就有了形、音、义相结合的“图形字”,为此也铸就了汉字的雏形。大约在公元前27左右,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推动了种五谷、兴医学、造文字等民生工程,而造字官仓颉就是不辱使命的甲骨文创造的集大成者。到了秦代,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为了改变文字与语言交流中的障碍,由首相李斯牵头进行了文字改革,将汉字统一为小篆体,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汉字体系,在使用中,从繁杂到简单历经了甲骨、金、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二、汉字的构成与特点

汉字的构成有着自己的法则、规律,自古至今多有论述,“六书”、“说文解字”等,将其归纳为四种方法:一是象形法。汉字的独体字脱胎于图形,如人、日,车、木、羊等。其中人字是由侧视象形产生,是从人的侧面将人的形态画出,由身、臂、腿构成,因而,篆体的人字,是最为形象的象形字;而日字则是通过仰视产生的,为了有别于类似的圆,在其中心加了一个点.二是指事法。这种字是在象形独体字的基础上增添笔划而产生的新字,所加之笔多为所指之事,这种字在常用汉字中为数不多,但应用的频率则极高。如本字,在其母体“木”字上加了一横就读“本”,树之根也。三是会意法。会意字是将两个以上的象形字叠加组合而成,此法分为二类:一是象形会意:以人字为例,如二人面向左为从字,既大人领小孩,前面走后面跟的意思;二人面向右为比字,既争先恐后和比较之义;两人正与倒置为化字,表示变化之义;三人组合为众表示人多。二是象义会意:如信字,人言要有信,既言而有信;男字,田力应为男,既田里的劳作之人应是男人;还如,日月可为“明”、不正就会“歪”、不好就是“孬”等,这些字,见形便知意,因而称之为会意字。四是形声法。形声字是由两个以上的象形字、指事字或会意字组成的一个有形同时又有声的新字,既见字便知义且明其声,特点是形旁代表这个字的义,声旁表示这个字的音,因此说,它是一种“音容并茂”的字。以“汪”字为例,水字旁为义,王字旁为声,合成之意为汪汪,而发声则用了“王”字的音,读作汪(Wang)。

三、趣味体汉字的设计

现在人们所提到的字体设计主要是指字的形体艺术化设计,而本文所提及的趣味汉字设计就是将汉字在笔划不变的状态下,将字体进行图形化的变异处理,形成新的图形组合文字。如该少年所作的:雄狮(见图1)这些字,其实质就是创意设计,但它又有悖于常规,它既不是草、隶、篆体又不是甲骨文,它是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于一体的文字再创作,可用于标牌、商标、公益广告等诸多方面。近几年人们在字体设计方面,尤其是在标志设计上,往往不考虑大多数人的感受,而用拼音字母去设计,看似新颖实则换一个角度或环境去看,人们就不明其所要表达之意。如徽标“JL”的变异体设计,如果用于吉林电视台这是一个不错的设计,但是,将这两个字母用于它处,人们就可以想象为“急啦”,也可以理解为“几里”,如若用趣味法进行字体设计可能效果会更佳,,这样既增加了人们对事物的认同感,又能使人们一目了然。如趣味化的爱字,(见图2),月光下,一对青年相拥而抱,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在趣味汉字设计中要抓住几个要点。一是要象形。如雄狮二字,在笔数不变的状态下画出了雄狮的威武;二是用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设计成似画非画,是字非字的组合效果,因此,不能多笔少画使字不念字;三是要指事。根据需求,设计要有目的性、功能性;四是有趣味。用好古人的造字思维、内在关系、体现字的美感,使人们看到它心情愉悦,拥有趣味性。

四、结束语

趣味汉字的设计是艺术设计中的一个奇葩,在创作中要了解文字的发展史,谨记汉字设计之要素,吸纳造字“四法”之精髓并在此基础上有所跨越。从这一少年的设计来看,却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手法,在标志、商标等设计方面人们不妨一试。字体设计万变不离行、草、隶、篆,如若将趣味体汉字设计引入其列,定会使字体艺术增添新的活力。

作者:王朋 单位: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韩鉴堂.汉字文化[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2

上一篇:VAD方案论文下一篇:马铃薯综合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