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对外教学(通用12篇)
汉字的对外教学 篇1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汉语热也在持续升温中,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也在蓬勃发展中。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研究不断增多,关于其中的重点汉字和难点汉字的教学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下面就对近些年来对外汉字教学的研究成果做一个综述。
一、基于汉字结构的对外汉字教学研究
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汉字教学与汉语母语者的汉字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所教授的内容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对外汉字教学侧重于现代汉字的音形义构成、现代汉字的书写等方面。因而着眼于对外汉字教学领域,一些学者对“教什么”即对外汉字教学汉字本体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字形研究、字音研究、字义研究。
汉字的本体就是字形,汉字的教学必须从字形出发,基础阶段的汉字教学,书写字形是第一位的,字形研究是对外汉字本体研究的主要方面。汉字从字形上分为笔画、部件和整字三个级别。对外汉字字形多是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的。笔画是汉字的书写元素,但有关汉字笔画的研究不是很多,比如:梁彦民《汉字笔画区别特征初步分析》,刘丽萍《笔画数与结构方式对留学生汉字学习的影响》等.有学者在笔画研究中提出了笔素是汉字构形的最小单位,并通过数据表明,根据笔素序进行汉字教学的效果优于用笔画序进行汉字教学。在对外汉字教学中“教多少笔画”是研究的重点问题,尤其是近些年来,对外汉字教学领域出现了一批研究笔画系统的论文,如:黄金城的《海外汉字教学呼唤改革创新———探寻“汉字难”的破解之道》,此篇文章中将重新设置的笔画分为3类9种,称为“九笔画”;王汉卫,苏印霞的《论对外汉语教学的笔画》中以“等级划分”3000汉字为范围,得出对外汉语教学用字笔画32种,而对外汉字教学笔画25种,基础笔画则为19种。
部件研究是对外汉字字形研究中倍受重视的领域。张旺熹的《从汉字部件到汉字结构———谈对外汉字教学》一文从汉字的特点出发提出了“部件结构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其后费锦昌《现代汉字部件探究》、崔永华《汉字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万业馨《汉字字符分工与部件教学》、梁彦民《汉字部件区别特征与对外汉字教学》、殷凌燕《论对外汉字教学中的部件教学》等文章都证明“部件结构教学”的有效性。
对外汉字教学领域字音和字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形声字的声旁和形旁的研究。能够充当声旁和形旁的,原来基本上都是有音有义的独体字。对外汉字教学的部件教学应该给予声旁和形旁同等的重视,有效地利用形旁和声旁的作用,然而,在对外汉字教学中长期以来却一直存在着重形旁轻声旁的做法。形声字的声旁对留学生学习和记忆生字有重要的作用,但留学生对形声字的读音规则性效应以及对形声字声旁表音作用的意识是随汉语汉语水平提高而增强的,所以就需要在识字之初就应该重视形声字声旁的教学。为此,学者们从形声字入手,以《汉语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2905个汉字为对象,进行大量的定量分析。其中有冯丽萍、郝美玲的《声旁语音信息在留学生汉字学习中的作用》中以留学生未习得的形声字作为对象,根据学习遍数来证实声旁语音信息对留学生形声字认知的影响。
二、基于教学观的对外汉字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最早流行的是“语文一体”的教学模式和“语文并进”的教学方法。“语文一体”是指在教材编写上语言材料用汉字书写;“语文并进”是指在教学方式上一边教“语言”,一边教“文字”,“语”和“文”同步进行。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吕必松、赵元任等学者指出:“语文一体”的教学模式不适合对外汉语教学。张朋朋率先提出了“语文分进”这个全新的教学模式,主要针对欧美汉语初级的留学生,主张语文分进、集中识字。自此以后,有许多学者也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对外汉语教学进入了“语文分进”的教学模式。白乐桑在2002年提出了“Chinese Recycled”教学模式,此模式是以字本位理论为基础,有别于拼音文字的语言教学方法。赵金铭在《教学环境与汉语教材》一文中提出不同的学生根据自身不同的需求对“语”和“文”有不同的要求,其另一篇论文《初级汉语教学的有效途径———“先语后文”辩证》为“先语后文”提供了科学依据即:以汉语和汉字特点为依据、以心理学原理为依据、以教学规律和第二语言习得规律为依据。除此之外,李大遂还提出了“应单独开设汉字课以加强汉字教学从而使汉语教学更好地进行。”
对外汉字教学两项重要的教学目标是书写和认知,合适的教学法能够促进汉字学习者更快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上世纪90年代,张朋朋和百乐桑提出了“字本位”的汉字教学理论,因此以此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被称为“字本位教学法”。以字本位为理论基础还形成了许多更加细致的教学方法,如:部件教学法、形声字教学法、随文识字教学法。但其中部件教学法、形声字教学法是研究成果最为丰富的两种教学法。崔永华在《汉字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一文通过对《汉语水平考试词汇大纲》中的汉字和构成其汉字的部件进行分析,为部件教学法的可行性提供理论基础。梁彦民《汉字部件区别特征与对外汉字教学》一文通过分析汉字部件的区别特征促进学生对汉字的书写与认知。对于形声字的教学法,张熙昌的《论形声字声旁在汉字教学中的作用》一文和吴海艳的《试论对外汉语形声字教学法》一文中都进行了论述。在对外汉字教学法中理据教学法也是学者们较为推崇的教学法。李香平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字理阐释》一文中提出,理据教学法是“理据阐释为主、流俗文字学阐释(通俗幽默的汉字阐释方式)为辅的汉字教学方法。”并进一步阐述汉字理据教学法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不可或缺性。以此为基础又提出了“字族识字法”和“字源识字法”,丰富了理据教学法的内容。杜丽荣的《系联法对外汉字教学研究》提出了“系联法”这一对外汉字教学法,是主要针对形声字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刘慧玉在《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趣味汉字教学法》中提出了汉字教学的趣味性教学法,使学生能在快乐轻松的环境下高效地学习汉字。
三、基于教学对象的对外汉字教学研究
教学对象即学习者是对外汉字教学的主体,同样也是汉字学习的主体。对外汉字教学能高效顺利地进行,对学习者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大量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留学生汉字意识和学习策略两个方面。舒华在《汉语儿童词汇和阅读获得的研究》一文中提出了“正字法意识”,她认为留学生学习汉语和以汉语为母语的儿童学习汉字是一样的,都是在汉语的不断学习中逐渐对汉字的字形特征形成一定的认识。王建勤阐述了留学生的汉字构形意识,刘婷雁在《汉语学习者汉字构形意识的发展研究》一文中进一步阐述了留学生汉字构形意识的发展过程。与汉字构形意识相对的是汉字分解水平,这是徐彩华在《外国留学生汉字分解水平的发展》一文中提出的,并且研究表明留学生汉字分解能力的形成大致需要一年。在学习者汉字学习的学习策略方面,无论是从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还是从一定数量的被试者对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还有学者从留学生汉字背景出发,将留学生分为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但主要是针对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江新《汉字频率和构词数对非汉字圈学生汉字学习的影响》,安然、单韵鸣《非汉字圈学生的笔顺问题———从书写汉字的个案分析谈起》李蕊、叶彬彬《语文分进的教学模式对汉字能力的影响———针对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的实验研究》等。
四、基于偏误分析的对外汉字教学研究
留学生在汉字书写时会出现一些错字和别字,这是汉字学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学者通过对这些偏误进行整理,归纳出留学生汉字书写的偏误类型并对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总结,从而指导对外汉字教学。杜同惠在《留学生汉字书写差错规律试析》一文中将留学生汉字书写时的错误具体分为字素、笔画/笔形、部件、结构和其他五类。后又具体分析了每个类别会出现怎样的具体偏误。石定果、万业馨的《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的调查报告》是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留学生进行调查,以掌握学习者在汉字学习的过程、困难和需求。虽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但也总结出其易出现偏误的种类并分析出影响留学生汉字学习的一些因素。之后施正宇发表了《外国留学生字形书写偏误分析》一文,着重分析了留学生在汉字字形书写上的偏误,强调了笔画教学和正字法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肖奚强在《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中从部件的改换、部件的增损和部件的变形与变位来讨论成系统的汉字偏误。
留学生汉字书写和认读方面的偏误受其母语文字背景的影响以及研究侧重点的不同,其研究成果也大不相同,因而学者们又从不同国家入手,研究其偏误。有关非汉字文化圈的研究成果有:陈琴、刘婧、朱丽《泰国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分析》,郭圣林《韩文对汉字字形习得的正负迁移》等。非汉字文化圈的研究成果:原新梅《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偏误“镜像错位”析》,安然、单韵鸣《非汉字圈学生书写汉字及修正过程的个案研究》等。
五、基于语料库的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现状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其研究的语料也有其独特性。而在对外汉字教学研究中主要是以以下语料进行研究。以《汉字等级大纲》为基础的研究:刘琴勇的《甲级字解析及对外汉字初级阶段教学》是对大纲中800个甲级汉字进行研究,对初级阶段的教学任务的安排和开展有很大的参考价值。郭玲的《汉字构型阐释与对外汉字教学策略探讨———基于<汉字等级大纲>汉字的动态演变研究》从字形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演变两个角度出发对大纲中2095个汉字做了类型的分析和阐释。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基础的研究:黄伟的《字形特征对汉字文化圈中高级水平学习者书写汉字的影响———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观察》就是通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统计,以分析汉字文化圈中高级汉语水平学习者的汉字使用情况。熊春花的《对外汉语同音易混字教学研究》一文是以北语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汉语水平词汇及汉字等级大纲》为基础对同音易混字进行统计并对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全面考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六、结论
通过对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汉字教学研究成果的综述,可以看出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的范围在不断扩大,研究深度也在不断加深,但研究的切入点仍需要不断挖掘。研究成果多为经验式的总结,缺少实证研究,且汉字教学理论较少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这些都是未来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摘要:汉语在不断走向世界,作为其书写符号系统的汉字也受到重视,但随之而来的汉字难写难记的问题引起了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广泛关注。近些年来,有关对外汉字教学的学术研究成果十分丰硕。文章是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所收录的核心期刊上的有关对外汉字教学方面的研究文献。从汉字结构、教学观、教学对象、偏误分析和语料库五个方面对这些文献进行综述。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汉字教学,综述
参考文献
[1]朱志平.汉字构形学说与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4).
[2]施正宇.现代汉字的几何性质及其在汉字教学中的意义[J].语言文字应用,1998(4).
[3]梁彦民.汉字笔画区别特征初步分析[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
[4]刘丽萍.笔画数与结构方式对留学生汉字学习的影响[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1).
[5]王汉卫,刘静,王士雷.笔素与汉字的难度序[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2).
[6]黄金城.海外汉字教学呼唤改革创新——探寻“汉字难”的破解之道[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4(1).
[7]苏印霞,王汉卫.现代汉字笔画系统简化刍议[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4(1).
[8]张旺熹.从汉字部件到汉字结构——谈对外汉字教学[J].世界汉语教,1990(2).
[9]费锦昌.现代汉字部件探究[J].语言文字应用,1996(2).
[10]崔永华.汉字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文字运用,1997(3).
汉字的对外教学 篇2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母语为拼音文字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
但是由于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毫无汉字背景,所以在汉字学习中面临着比属于“汉字文化圈”的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汉语学习者更大的困难。
尤其在学习汉语的初期,他们容易产生排斥汉字的心理。
然而除了一些只有临时学习目的的学习者外,任何想学好汉语的留学生都不可能避开汉字学习,否则他们的汉语水平只能停留在最初级的水平,无法再有较大提高。
目前对外汉字教学的方法最常用的是“随文识字”,即口语教学和汉字教学同步进行,汉字教学是配合口语教学进行的。
在讲解课文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同时教汉字,使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分散学习者学习汉字的负担。
二、汉字的结构特征
汉字是完全不同于表音体系文字的一种文字,它的“形”、“音”与“义”构成一个紧密的结合体。
汉字很早就形成了各个部件拼合成字写在一个方格里的书写原则,其字形在外观上是一种立体组合的结构,有上下、左右、内外等排列方式,具有二维图形特征。
这使得汉字在外形上充分区别于拼音文字。
拼音文字的字形结构仅仅是字母呈单一线性排列,采用先左后右的一维结构的形式,没有像汉字结构那样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因此,对于以拼音文字为母语的汉语初学者来说,方块汉字无异于是一幅幅神秘的图画。
同时对于拼音文字来说,只要学习者掌握了词汇的发音,一般就都能正确地把词语拼写出来,因此,学习的要点便简化为建立音与义之间的关联。
而汉字却复杂的多,虽然它是音、形、义的结合体,且以形声字为主,但其并非单纯的表意文字。
汉字演变至今,其形、音、义之间或已失去关联,或关联不够明显,如“树、林、枫、樱、桃、梅、杨”等字都含有部件“木”,但它们的读音和字义却无一相似。
此外结构复杂、符号繁多也是汉字难写、难记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2500常用汉字表》中,六画以上的汉字占79%,这也给汉字记忆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汉字的点、横、竖、撇、捺、提、折、钩8种基本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笔画及其组合规则运载着汉字所要表达的信息,如笔画的长短和方向包含有不同的信息,如“末”和“未”,“土”和“士”等。
这些笔画在书写上都有自己的要求和特点。
三、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的方法的看法
徐余龙先生在《对比语言学概论》中提出:“外语习得主要是一个从母语习惯向外语习惯转移的过程。
当母语和外语的结构不同时,会出现有害转移;当母语和外语的某些结构相同时,会出现有益转移,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新的外语使用习惯。”在语法、词汇构成上我们已经找到其他语言跟汉语的相同之处,如英语语法和汉语语法中语序排列的一致性、英语词汇和汉语词汇中对实词和虚词的划分,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相同之处引导留学生在学习时向有益的方向转移。
但是在汉字教学中我们几乎找不到任何有益的转移,而在书写规律上留学生的母语则还会对汉字的书写造成有害转移,例如泰语学生在学习汉字时习惯先写“员”字的“贝”,“吕”字下面的“口”,并且往往把口画成一个圈,笔顺也是由里往外、由右向左、由上向下。
汉字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在已经形成的定向思维模式下,他们在学习汉字时会有很多在我们看来很简单的错误。
因此,正如吕必松先生所说,“汉字教学要贯彻从笔画少的字到笔画多的字和从独体字到合体字的原则;要多作部件的分析和组合练习;要尽可能解释字义并适当介绍形、音、义结合的特点,充分利用象形、形声、会意等造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汉字。
对区别性小的字要作对比练习。
汉字教学必须跟词语教学相结合。”根据以上分析,针对留学生在书写汉字时的偏误,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种汉字教学方法:
1、利用图形,展示汉字结构。
母语为拼音文字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之前从未或极少接触过汉字,他们缺乏对汉字的感性认识,头脑中未建立起汉字方块模式的概念。
因此针对留学生对汉字的结构缺乏完整的认识,在教学中可以将汉字与具体图形一一对应起来,帮助他们建立形象的汉字结构认识,形成正确的汉字正字法。
2、对外汉字教学应贯彻从笔画少的字到笔画多的字、从独体字到合体字的原则,这样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
张志公曾指出:“不可小视汉字‘形’所起的作用。尽管现行汉字已经不象形了,但是,我们一定要十分重视形的作用。”由于汉字的形既负载着音又负载着义,要提高对外汉字教学的效率,就必须把字形作为切入点,联系字音和字义。
在留学生学习汉字的初始阶段,不妨将某些汉字图画化,如“山、木、大、口、日、月、火、目、人”等字,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
学生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汉字以后,就可以利用它们组成复杂一些的汉字,如明、休、林、森、从、众等,这样能使他们的汉字学习有章可循,可以为他们以后学好汉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目前汉字80%以上是形声字,了解汉字的形旁和声旁,可以猜测汉字的读音和意义。
有学者统计,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构字数最多的义符分别是扌(166)、氵(140)、口(106)、木(93)、亻(90),构字数最多的音符分别是:者(13)、共(12)、分(11)、干(11)。
掌握这些义符和音符,不仅减少了记忆负担,而且可以获得清晰、持久的记忆效果。
3、针对留学生自身的特点,调动他们的自身优势来识记汉字。
大部分留学生是成年人,有一定的分析、综合、观察能力,并且有良好的母语文化知识,可以借助过去已有的知识框架,去理解、归纳和建构新的知识。
因此,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可以调动一切认知手段来帮助他们建立汉字库,如逻辑思维的方法,形象思维的方法等。
4、适当地进行集中识字。
集中识字的目的在于理解汉字的形义关系、形音关系和义音关系,建立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教学中学到汉字“口”时,我们也可以将与身体部位有关的“耳、目、手、足”等都教给学生,并辅以图画,这样并不会加大学生的记忆负担,反而可以使他们形成汉字符号的系统。
汉字字数总量虽然很多,但是高频常用字很有限,因此选定最常用的高频词至关重要。
因为有些汉字虽然很简单,但是不常用,单纯追求教给留学生简单汉字也会增加他们记忆的负担。
【参考文献】
[1] 裘锡圭. 文字学概论[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2] 厉芹. 对外汉字教学的分析和方法[J]. 广西大学报, ,(5).
[3] 葛勇. 谈第二语言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J].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 (2).
[4] 徐余龙. 对比语言学概论[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2.
[5] 吕必松. 汉语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6] 张洁, 白琼烨. 母语为拼音文字的留学生学习汉语初期重“音”轻“字”现象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5).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 篇3
[关键词]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 H1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220-1
一、汉字教学的原则
(一)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这个原则在汉字教学中体现为从独体字到合体字,从笔画、笔顺、部件到整字,从象形字、指事字到会意字、形声字,从最常用字、次常用字到不常用字。具体教学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汉字类型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为合体字的部件分析打下基础,教合体字时,又可以复习学过的独体字。对于合体字中的会意字,只要讲解字本身的理据性,就有利于记忆。
(二)音义结合,形成系统
要充分利用意符表义的特征,来教学生认字,扩大识字量。可以在学一个字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同一部首且意义相关的常用字。有意识地将同形符的汉字系联到一起,可以充分展现汉字作为表意体系文字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文字学意义的偏旁、部首。
(三)增加趣味性,讲究形象性
汉字教学,要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机械练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趣味性、形象性上多费一点心思。适当地编制一些顺口溜、口诀、歌谣等。例如:为了让学生记住“颐、姬、熙”三字的声旁不是“巨”,可以编造出“颐和园里演蔡文姬,观众熙熙攘攘”这样的句子来帮助记忆。
汉字教学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笔画、笔顺、部件、结构的教学;还可以设置一些不同的练习,比如用描写、临写、抄写,根据拼音写、用汉字组词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字的形、音、义。
二、教學策略
(一)利用比较法教字形
字形相近的字学生容易写错,如“狗”和“拘”等。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汉字之后,可在教学中进行相似相近字的对比,以巩固偏旁部首和形声字的运用能力,通过比较让学生认清近似字的细小区别增强对汉字的辨认能力,克服书写中的错别字。
在教学中使用对比法,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新学的汉字,还可以温故知新,加深对已学汉字的理解。
(二)实行语音、文字、常用语三线交叉
汉字书写教学的主要内容是:1)汉字的基本笔画,如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上” 、“下”、“人”、“大”、“头”、“水”等汉字的造字方式;2)名称及书写,如“月”、“休”、“ 围”等;3)基本笔画组合及笔画顺序,如“打”、“吃”、“说”、“清”、“草”等。以上内容都应该结合常见的简单汉字进行,这些汉字以意义比较实在、用法比较简单的为好,要求学生能十分熟练、快速地书写这些字。同时利用实物图片认识一些常用的汉字,如“学校”、“邮局”、“银行”、“电话”、“钱”、“宿舍”、“卫生间”、“饭店”等,常用日常对话,如“你叫什名字”“谢谢”“多少钱”等情景、声音来学习,不一定要会写汉字。
(三)以基本字带新字
在汉字教学的初级阶段以后,可以以一些组字构词能力较强的常用字和基本字为中心 ,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相同类型的组合字列出来,让学生进行辨析,认清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同时,将新学的以字归人这一系列中去,可以举一反三,促进学习。
(四)结合课文讲解汉字理据意义
从理论上推断,正确讲解汉字理据意义,对学习者记住汉字字形、理解汉字本义以及汉字所记录的汉语词的引申义都是有利的。由于汉字与汉语发展的不平衡性,汉字的理据意义并不完全等于汉字所记录的汉语词的概括意义,但是字义与词义确实存在着某种相关性,因此 ,抽象讲解字义与词义的关系容易流于空泛。结合课文具体讲解汉字的理据意义以及字义与词义的关系,能将复杂抽象的规律讲得简单具体。
参考文献:
[1]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探讨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赵明德.全方位加强汉字教学[A].对外汉语教学探讨集[C].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孙海丽.从汉字和拼音文字比较谈对外汉字教学的方法[J].理论观察,2000,(3).
[4]卢红艳.对外汉字教学初探[J].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7,(05).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 篇4
一、汉字的特点
首先, 在进行汉字教学之前, 应该对汉字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在这些特点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进行汉字教学。
1、汉字是具有表意性的语素文字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 是世界上至今为止仍然在使用的文字符号系统, 与表音文字不同, 它属于表意文字。
2、汉字数量很大, 常用字有限
汉字的数量很庞大, 然而, 在现代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汉字仅仅只有几千字, 因此, 实际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汉字不超过3000字左右。所以, 要经常提醒学生常用汉字数量有限, 汉字并不难学这种理念, 增强汉语学习中者的学习信心。
3、汉字结构方式复杂
汉字的结构方式是多样的, 主要分为三种基本方式, 分别是左右、上下、内外, 而且每种方式又有不同的形式。汉字笔画及偏旁数量很多, 根据现代常用汉字字的统计, 汉字偏旁有1500个左右, 因此汉字的记忆需要学生大量的积累。
二、对外汉字教学方法与技巧
汉字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认读、写和查汉字的能力。基于汉字区别于其他语言的特点, 虽然汉字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但还是有一定办法。根据汉字的特点, 为了有针对性的进行汉字教学, 需要了解汉字教学的一些原则, 这些原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区分对象, 分类指导;先易后难, 循序渐进;词汇教学与句子教学相结合。在了解了汉字的特点, 以及对外汉字教学的原则之后, 怎样运用教学方法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效率, 这要求教师选择并使用正确的对外汉字教学方法和技巧。文章主要讨论以“六书”为基础的汉字教学法, 以象形字, 指事字, 会意字以及形声字为主要教学内容, 对汉字进行教学。
1、六书理论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
《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著, 这是我国第一部通过分析字形探求本义的字书。其中的字是按照“依类相从”的原则排列, 即按照字的意义, 将表示同类事物的字或者意义相近的字排列在一起。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汉字教学是指以外国学生为教学对象, 以汉字为教学内容, 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能够准确认读并书写汉字, 掌握汉字的音形义的教学活动。因此在运用六书理论进行汉字教学时, 应当注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教学方法
(1) 字源教学法。字源教学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
象形字是根据所表示事物的形体简单描画而成。字形与事物的外部的轮廓非常相似, 看到字形就可以了解到象形字所表示的事物。象形字十分适合初学者学习, 初学者通过事物的形状来识记汉字, 这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了。用图画的方式给学生讲解象形字, 能够使学生能够联系现实生活理解每一个汉字的根本意义, 并且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指事字和象形字一样, 都具有比较明显的直观性, 可以从汉字的形体中观察出汉字的本义。“本”用符号标识树根的部位, 说明“本”是表示树根的意思。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或字构成, 把形体或字的意义以某种方式组合在一起, 从而表示新字的意义。如“休”字是由“人”和“木”组成, 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指事字和会意字与象形字一样, 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 都是比较容易理解和识记的。
(2) 偏旁部首教学法。偏旁部首教学法可以和形声字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
形声字是根据词所反映的事物取一个字作为意符, 再取一个表示读音的字作为声符与意符相结合组成的字。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占90%以上, 常用汉字中的比例稍低一些。3500个常用字共有2522个形声字, 约占常用汉字的72%。
形声字就是由形旁和声旁构成的合体汉字, 如“清、溶、期、帽”等。这些汉字中有表示意义的部件, 也叫形旁、义符;又有表示读音的部件, 也叫声旁、声符。汉字中大部分是形声字, 占汉字总数的80%, 在教学时, 可以充分利用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
三、结语
如今, 汉语越来越受到世界的重视, 与此同时我们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也应相应的完善和提高, 尤其是相对较薄弱的对外汉字教学。这需要对外汉语教学者的共同努力。汉字难学, 是举世公认的, 但如果认真地分析和研究汉字的特点, 找到符合汉字规律的教学方法, 运用适当的教学技巧, 对学习汉字, 甚至是学习汉语都有极大的帮助。
摘要: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它在写法上与拼音文字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被认为是汉字教学。由于汉语推广事业不断得到发展, 对外汉字教学也受到重视, 汉字教学的方法更是不断出现。文章以“六书”理论为依据, 从象形、指事、会意以及形声字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汉字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汉字特点,六书理论,汉字教学
参考文献
[1]施正宇.现代形声字形符表义功能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 1992 (4) .
[2]董福生.对外汉字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08 (9) .
[3]李纯.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模式研究现状分析[J].高教高职研究, 2008 (12) .
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 篇5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简称为对外汉字教学。它是“以外国人为对象的、以现代汉字为内容的、用外语教学方法进行的、旨在掌握汉字运用技能的教学活动。汉字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讲清现代汉字的形、音、义,帮助学生认读汉字,书写汉字,学习汉语,掌握汉语的书面语”。①长期以来,对外汉字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难点,是影响对外汉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的瓶颈,尽管此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对外汉字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因此还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一、对外汉字教学的意义
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汉字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留学生汉语水平的高低,影响着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中国文化的传播,因此对外汉字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与汉语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不能熟练掌握汉字,不但不能顺利进行书面交流,即使是口头交流,也会遇到许多麻烦,因为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同音字和同音词。而运用汉字的能力又不是天生的,不能像语言那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自然习得,必须经过系统正规的学习。因此外国留学生要想学好汉语,就必须首先学好汉字。
1.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具有形、音、义3要素,在这3个要素中,人们首先感知到的是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又有着直接的联系。汉语单音节词的意义,其实就是记录这个词的汉字的意义,而汉语双音节词的意义往往也就是所用汉字的组合意义。因此,认识汉字,理解汉字,对掌握汉语、运用汉语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2.掌握汉字还有助于提高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主要目标有二:一是会说汉语,能听懂汉语;二是能正确使用汉字。但是,由于汉字与拼音文字有本质的区别,而且数量庞大,笔画繁多,结构复杂,在留学生的眼里,就像一幅幅“难懂的画”,因而产生畏惧心理。当教师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帮助留学生克服这一个个障碍后,就会大大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
(二)有助于传播中国文化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记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同时,汉字本身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先民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和精神财富。汉字既承载着文化,又作用于文化,创造着文化。炎黄子孙有责任和义务继承并传播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使之继续发扬光大。
千百年来,汉字的形体虽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其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如社会制度、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等,却一直保留至今。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构造,深入挖掘汉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无疑会大大加速外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掌握,对传播中国文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对外汉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虽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已经引起了广大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对外汉字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汉字教学明显落后于口语教学,仍然是对外汉语教学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外汉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课程设置问题
与表音体系的文字相比,汉字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结构复杂,难认难写,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最大障碍。要想克服这一难题,首先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课时来进行汉字教学。可现实情况是,由于受中国人学习外语的影响,许多学校过分重视口语教学,强化会话训练,而忽视汉字读写。有的学校只在第一学期每周安排2―3课时的汉字课,从第二学期以后就不再安排汉字课了;有的学校甚至在第一学期也不安排汉字课,而是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学习汉字。众所周知,即使是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要想掌握常用汉字,至少也需要二三年的时间,更何况是外国留学生呢?汉字教学的课时安排严重不足,增加了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困难,也导致了留学生汉语水平难以有效提高。
(二)教师素质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几乎所有从事对外汉字教学工作的教师,都没有受过对外汉字教学的专门培训,从理论上缺乏对汉字与拼音文字不同特点的认识,也不了解国外进行汉字教学的情况和方法,缺少必要的汉字教学的实践经验。严格来说,这样的教师是很难适应对外汉字教学工作的。
(三)教学方法问题
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长期以来,受外语教学的影响,总是习惯于把词和句子作为教学内容的基本单位,而汉字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出现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就是有人认为,文字既然是记录语言的符号,那么语言就是第一位的,汉字是第二位的,因此主张先教会话,后教汉字,于是普遍出现了重口语、轻汉字、重阅读、轻书写的倾向。
除此之外,没有掌握汉字的认知规律,也致使教师采取了不恰当的教学方法,片面地突出汉字理论教学,而不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训练。国内的汉字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汉字的认知是从形象入手的,汉字教学主要是一种实践行为,因此需要反复地感觉刺激,反复地认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汉字难学的问题。
三、对外汉字教学的方法
要解决对外汉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对外汉字教学水平,首先从宏观上要加强汉字理论研究,掌握汉字特点;提高对汉字教学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加教学时数;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高教师汉字教学水平。其次从微观上,可以尝试以下具体的教学方法:
(一)字理教学法
所谓“字理”,就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字规律。字理教学法也叫字理识字法,“是依据汉字的组构规律,从了解汉字字形与字义的关系着手进行识字的方法”。②因为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因形示意,意寓形中。汉字这一构造特点为汉字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汉字字形经过长期的演变,虽然象形性逐渐减弱,符号性逐渐增强,但汉字业已形成的据义构形的方法和表意的部件系统,仍然没有改变,这就使据形识义成为可能。
字理教学法主要适用于讲解那些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象形字如:“人”像侧立的人形,“木”像一棵树,“果”像树上结的果实。指事字如:“本”在“木”下加一符号指树底下的根,“刃”在“刀”上加一符号指刀最锋利的部分。会意字如:“涉”从“水”从“步”表示徒步过河,“休”通过人倚靠着树表示休息,“明”把太阳和月亮放在一起表示明亮。
通过汉字的理据性来教学汉字,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增强汉字教学的趣味性和科学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留学生学习汉字的畏难情绪,增强他们学习汉字和汉语的信心,从而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
(二)系联识字法
系联识字法和字理教学法有着内在的联系。所谓系联识字法,就是指在汉字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形声字形符和声符的系联,使学生认识到汉字的系统性和理据性,并自觉地遵循汉字规律去学习汉字的一种教学方法。
系联识字法主要适用于形声字的教学。形声字在汉字中占绝大多数,利用系联法去认知、理解、记忆形声字,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以“氵”为意符的字,多与水有关,如“江”“湖”“流”“溯”等;以“扌”为意符的字,多与手的动作有关,如“推”“拉”“提”“抓”等。再如以“里”为声符的字,多读为“li”,如“理”“锂”“鲤”“俚”等;以“皇”为声符的字,多读为“huang”,如“煌”“潢”“簧”“璜”等。
实践证明,系联识字法的作用主要有二:一是使留学生认识到,汉字虽然数量庞大,结构复杂,但也不是一盘散沙,其构成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汉字还是比较容易学会的。二是运用系联识字法,避免了一个汉字一个汉字地去孤立识记,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从而收到举一反
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文化导入法
汉字作为一种表意符号,不仅记录了汉语中的词义,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古代先民在创造汉字时,采用什么形象,选用哪些部件,在一定程度上要受到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和文化心理的影响,他们要通过汉字来反映那个时代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道德标准、风俗习惯、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等等。今天我们分析汉字的形体,就能反观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的:“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③
对外汉字教学难点浅析 篇6
关键词:汉字教学汉字难学教学技巧
引论
对外汉字教学的定义
对外汉字教学是仿照对外汉语教学命名的,与中国国内汉字教学相区分。以外国人为教学对象、以现代汉字为教学内容、用外语教学方法进行的、旨在掌握汉字运用技能的教学活动其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讲清现代汉字的形、音、义,帮助学生读写汉字,学习汉语,掌握汉语的书面语。
“汉字难学”的原因
吕必松(1998)曾经说,汉字教学“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充分认识汉字的特殊性以及汉字与汉语关系的特殊性,是寻求教学路子的关键”。
一、 汉字本体
我们先从汉字的特殊性分析汉字难学的原因。
汉字数量大,笔画多,形体复杂
据文献记载,汉初汉字有3300字,后汉《说文解字》收录9353字,魏11520字,晋12842字,后魏18150字,梁22726字,唐26194字,宋31319字,明《字汇》收33179字,清《康熙字典》47021字,《中华大字典》48000字,到《汉语大字典》收字56000多个,目前全国最全的汉字字库统计,汉字已达91251个。同时,汉字笔画相对较多,一个字动辄十几画,多者三十多画。汉字部件之间的组合方式多样,结构复杂,正如许多留学生所描述的“汉字就像一个个魔方,转变一个角度,就是一个汉字。”
多音多义字多,同音字多
多音字在汉字中占十分之一左右,在《汉字汉语词典》中收录了将近1000个,大大增加了 汉字学习的难度。对于习惯了拼音文字的零起点的外国学生,在学习初期容易出现知音知义不知形的现象,这就是同音字大量存在所带来的弊端。
繁简体的差异
周有光先生曾说过“汉语汉字今天最大的问题是,大陆、台湾和香港三个地区的汉语汉字各不相同。大陆用简化字和拼音,台湾用繁体字和注音符号,香港用英语和广东话。” 这种书不同文让本来就惧怕汉字的学习者苦不堪言。
D.理据性的减弱
汉字属意音文字,特别是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形声字,依靠相同的部件,字与字很容易形成聚合类,汉字之间有很强的理据性, “见形识义”为学习者提供了便捷。但汉字并不属于纯粹的表义体系,加上数千年汉语语音体系和词义系统的变迁,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之后,我们对汉字进行了简化,加剧了其表音、表义的功能的弱化。目前,汉字中表音表义因素的有效性只能达到50%左右,这就增加了汉字学习的困难程度。
F.书写系统的层次性
汉字是由笔画组合成的方块文字,是二维平面的组合,部件组合任务准备是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的条件保障,教师在课前准备中要认真制订可操作的任务实施方案,做好档案文件、工具和设施、有关参考资料等准备工作,以档案实训室为主要教学场地,以真实的档案文件和创设接近真实的教学环境,增强任务的真实性。师生通过共同讨论、示范等形式开展任务分析,明确任务的目标、操作步骤和要求,引导学生进入工作情境。加强任务过程管理,学生独立或以小组的形式實施任务,自主讨论、思考完成任务的思路和方案,在探究中完成工作任务。例如在档案分类任务中,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要点,认真梳理档案分类工作步骤,具体分析每份档案的内容、来源和形式等特点,根据档案分类表确定每份档案所属类别并进行归类。在学生分类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引导点拨的作用。学生任务完成后,应及时进行任务评价,重结果评价更要重过程评价,注重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态度、参与程度、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情感意志等的评价。鼓励开展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教师适时进行点评,促进学生在评价中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自觉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
为稳固和提升学生课堂掌握的能力,还需在课后加强延伸巩固。学生实现档案管理知识、操作技能的主动建构后,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完成课后练习、参观档案馆(室)、邀请行家专家作专题讲座、参加实训实习等,巩固档案知识和技能,并进一步体验档案工作职场,感受职场文化。
3.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
以任务驱动开展档案管理课程的教与学,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以学生实践操作为重心,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学习和体验档案管理工作,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应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从教学实践来看,随着角色的转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操作中碰到的问题得到及时反馈,学生从被提问者成为了主动提问者,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得到极大提高。
4.以教学资源库建设为保障开展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改变了传统仅注重知识传授的简单教学模式,为确保每项任务的顺利开展,教师都要作大量的准备工作,只有建立和完善档案课程教学资源库,才能有效保障各项档案管理任务在课程教学上的实施。档案管理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主要包括收集各类档案文件资料、企业档案管理有关制度和档案管理行业标准、档案工作案例、各类档案和档案工作图片与视频、档案管理相关软件(如档案综合信息管理软件、电子数据质检系统、光盘校验软件等)、档案馆(室)网站目录、档案用具设备设施等。通过建立完善档案教学资源库,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提供资源保障,确保任务驱动教学的有效顺利实施。
四、结束语
基于岗位分析的档案课程教学,以岗位分析为切入点,以任务设置为主线开展教学,有利于学生通过课堂实践操作,初步形成独立完成档案工作任务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向玉琴.浅论高职文秘专业学生档案管理技能的培养[J].现代企业教育,2007,(8).
[2][4]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3]楼淑君.高职《档案管理实务》课程教学内容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9,(29).
汉字的对外教学 篇7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 在中国称中国字, 方块字。从文字的字符同语音、语义之间的关系角度, 文字可以划分为“表音文字”、“表意文字”和“意音文字”, 汉字则属于典型的“表意文字”, 即是说, 一个汉字, 不能直接读出音, 但能猜到意, 这与字母文字有很大的不同, 这也直接造成了汉字难认、难写、难记等诸多困难。
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书法是指语言符号书写的法则, 也就是说, 书法是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 结合书法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 使其富于美感和艺术效果。中国的书法经历了悠久的历史, 无数次的革新, 形成了众多书体, 也造就了无数书法大家。书法的演变其实就是字体的演变, 从甲骨文、金文演变为大篆、小篆、隶书, 到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 这不仅是书法的演变, 也是汉字由繁到简的蜕变。
书法艺术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以文字的书写作为表现内容的艺术形式。说到底, 汉字就是书法的载体, 书法只不过是对汉字进行了艺术造型, 赋予了汉字不同的形态美。从书法的演变看, 书法建筑在汉字的形体构造和发展规律之上, 文字一产生就与书法紧密地捆绑在一起。甲骨文中有许多象形字, 依照形状而书写符号, 例如“牛”, 甲骨文取其明显特征牛角作为字形;如“人”, 甲骨文把人侧面形象作为字形。再如“休”, 甲骨文把侧面人的形象和树木的形象结合, 会意为人靠着树休息而作此字。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认识到在龟骨上刻字耗时费力, 而且画形复杂费时, 比如“燕”字, 甲骨文画形就很复杂, 于是便简化了字形, 甚至改变书写的方式, 把复杂、笔法圆润、象形的篆文改到笔锋不强、不那么象形的隶书;再到后来就出现了笔画更少、连笔更多的行书。从这个过程看, 书法的变化和汉字的变化几乎是同时进行的, 在某种程度上, 可以说是为了书法的艺术性以及书写的方便性, 汉字在一步步地迎合着书法而发生改变, 当然每一种改变都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一致的。就如隶书的产生, 是因为秦国统一中国后, 政治进一步完善, 对历史记录也更加重视, 而当时篆文书写复杂, 导致书写缓慢, 无法完成相应任务, 于是就逐渐有了笔画更少、书写更易、书写速度更快的隶书。不难看出, 书法和汉字在他们产生之初就注定难分难舍。
二、书法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的融入以及融入的方式
书法和汉字既有如此关联,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不能把两者一分为二, 只有使之相互融合, 才能更好地认识他们。说到汉字, 就不得不提到“六书”,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到,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 前四项为造字法, 后两项为用字法。唐兰曾说:“文字本于图画, 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又有心理学实验证明, 人脑对图画的记忆能力要比对文字的记忆能力强很多, 同时保留的时间也长得多。汉字就是图画文字, 有的学者认为书法就是画出来的文字。既然如此, 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 为何不可以把图画似的的书法和汉字相结合呢, 图貌并行的教学方式或许就会事半功倍。
《说文解字》:“象形者, 画成其物, 随体诘诎, 日、月是也;指事者, 视而可识, 察而可见, 上、下是也;会意者, 比类合谊, 以见指, 武、信是也;形声者, 以事为名, 取壁相成, 江、河是也;转注者, 建类一首, 同意相受, 考、老是也;假借者, 本无其字, 依声托事, 令、长是也。”前四项为造字法, 后两项为用字法, 下面内容主要分析了造字法与书法的结合以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
象形字以 独体字形 式出现较 多 , 如“日” 、“月” 、“女”、“牛”、“羊”、“母”、“木”、“目”、“川”、“眉”等等。这些字对于学习汉语的学生来说, 一般出现在学习的初级阶段, 相对简单。在书法学习课程中加入汉字象形的解释和讲解, 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利用图片展示其演变的整个过程, 适当讲解与之相应的文化背景, 或者是讲解与所学字体有关的著名书法家的故事, 图文并茂的方式, 不仅可以刺激学生记忆汉字的能力, 还能够使他们真正的了解汉字的由来, 以及汉字蕴涵的中国文化, 另一方面这种方式也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虽然汉字学习较难, 但是象形字的代入和讲解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汉字的动机, 从而攻克汉字这个难题。
相对于象形汉字而言, 指事字要相对难认, 比如“刃”, 是象形字刀字上加一点, 强调锋利的刀口;“未”字, 是象形字木字的上端加一横强调草木的上部;“末”字, 是象形字木字下端加一横表示草木的下部;“朱”字, 是象形字木字中间加一点表赤、红;“甘”字, 是象形字口字中间加一点, 口中含着东西, 表示美、味道好。对于外国学生来说, 他们不了解中国的文化, 不了解汉字的造字来源, 即便是知道象形字, 如果不给他们讲解指事字的具体造字来源, 他们也很难理解。死记硬背或许可以记住一些汉字, 但是那是建立在耗时耗力的基础上, 枯燥的记忆不但不会让学生学得好, 而且还会消磨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 甚至会因为汉字难学而放弃学习中文。学生也完全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写、为什么有这些意思。例如, 刃字, 那是因为先有象形的刀字, 把一点加在刀刃上表示锋利。
建立在象形字之上的会意字, 只能把相关部件结合起来理解, 才能够解释字意, 例如“休”、“信”、“伐”、“妇”、“男”等等。“休”字是象形的人和木相结合, 指人靠着树, 像是人立着树休息;“信”字是象形的人和言相结合, 指人说的话和言论, 本义是真心诚意;“伐”字是象形的人和戈相结合, 表以戈刀砍人的头, 本义是砍杀;“妇” (繁体) 字是象形的女和帚相结合, 表从事家务劳动, 侍箕帚的女性;“男”字是象形的田和力形结合, 表示用力在田间工作的人, 本义指男子。上述几个会意字中, 像“妇”、“男”两个字就可以结合造字的历史背景进行讲解, 把中国历史文化融入其中。例如, “妇 (婦) ”字, 在古时候的中国, 女性地位较低, 常常是附属于男性, 居于家做洒扫事物, 所以妇女的“妇”字会从女从帚。“男”字, 在古代的中国, 男子由于力大健壮, 担负起农事, 常劳作于田地里, 所以男人的“男”字会从田从力。学习一个汉字, 既可以把这个字的造字来源理解, 又能与具有艺术美的书法相结合, 学习汉字岂不是多了很多乐趣?
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 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 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组合而成。在学习了一些象形字、会意字和会意字后, 学生会有一些汉字偏旁意识, 以及这些偏旁所代表的意义类属, 例如“氵”表示与水有关, “犭”表示与动物有关, “艹”表示与草木有关, “扌”表示与手有关等, 这些表示意义类属的形旁大多与象形有关。有了这些类属, 外国人在学习汉字时有了类推的方法, 猜测一个字大致与什么有关, 同时加之以声旁, 这有助于学习者把汉字归类, 便于记忆理解和猜字读音。
三、结语
总而言之, 学习汉字的途中会有很多困难, 认字难、记字难、写字难, 种种困难会消磨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笔者认为, 如果可以按上述方式, 把书法课作为综合课课后辅助认字、识字、记字的工具, 讲解汉字的来源, 配之以文化的讲解, 提高学生习字的兴趣, 汉字学习难的问题会逐步被克服。
摘要:本文从汉字与书法的密切关系来探讨书法教学和汉字教学的融合, 特别强调“六书”在书法课中的运用, 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同时巩固汉字学习。
关键词:汉字,书法,六书
参考文献
[1]刘永山.汉字与书法[J].世界汉语教学, 1988 (2) .
[2]李香平.对外汉字教学中的“新说文解字”评述[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6.
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 篇8
关键词:对外汉语,汉字,教学
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以国外学习者为教学对象, 以现代汉字为教学内容, 利用外语教学的方法, 以提高学习者运用汉字技能的一种教学活动。目前, 与对外汉语教学飞速发展的现状相比, 汉字教学发展明显滞后, 成为整个汉语教学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究其原因, 主要有两点。首先, 从教学主体上来说, “随文识字”的教学理念, 使教师把过多的精力用在了词句教学上, 忽视了汉字教学。其次, 从教学客体上来说, 外国学习者长期接触表音文字, 基本没有接触过表意文字。对他们来说, 汉字笔画多, 结构复杂, 千变万化, 形态各异, 其中许多汉字读音相同, 字形相近, 容易混淆, 难认难记难写, 成为他们学习汉语的一个瓶颈。
汉字是汉语学习者进一步深入学习汉语的基础, 它将影响到学习者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诸多方面。笔者认为, 对于国外汉语学习者来说, 大力加强汉字教学是极有必要的。
汉字教学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原则。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最基础的笔画练习开始, 指导学生认识基本的构字部件, 学习独体字的写法, 掌握基本笔顺, 再逐步扩展到合体字及复杂合体字的书写练习。
首先, 汉字教学应先从最简单的笔画开始。笔画之于汉字, 好比字母之于单词, 笔画是汉字的基础。点、横、竖、撇、捺、提等基本笔画排列组合形成了复杂多变, 繁复多样的汉字。学生只有对最基本的汉字构形单位有了清楚的认识, 才能更准确更迅速地掌握汉字的写法。
之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部件, 学习独体字的正确写法, 掌握笔画顺序。正确的笔顺是汉字书写美观的一个前提条件。合理的笔顺, 保证了汉字的结构平衡、书写连贯和形体美观;而笔顺错误, 除了可能导致字体结构不匀称、书写不美观之外, 还有可能导致笔画的遗漏或赘增, 出现书写的错误, 漏洞百出。
在掌握了基本的笔画和笔顺之后, 教师可由基本部件和简单独体字的书写, 延伸到合体字和复杂合体字的学习。首先, 教师要展示整体的汉字, 然后按照“整字———偏旁、部件———笔画”进行拆解, 分析汉字的结构, 并找准部件、笔画在整字中的位置, 之后, 依据正确的结构将笔画和部件按照合乎规则的顺序进行整合, 完成汉字的正确书写。这种拆字、组字的学习过程, 是一种强化汉字感性认识的认知过程, 对汉字学习很有帮助。许多汉字, 看起来结构复杂, 但通过这种拆字、组字的分析, 我们可以很快找到它们的构字规律, 避免学生盲目无序地随意书写。
现代汉语, 相对于繁体字, 字体都进行了简化, 书写更加简单。在推行简体字之前, 许多语文老师, 都是通过拆字、组字来进行汉字教学的。如:明凤英女士在《一点一横长》中写道:
“小时候, 学习繁体字。碰上笔画多的, 达老师就教我们一些顺口溜。‘一点一横长, 一撇到南洋。我的耳朵长, 我姓王, 我今年十四岁, 在一心国小上学。’这是繁体‘廳’字, 大厅的厅, 整整二十五笔。”
在对外汉语的汉字教学中, 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教学方法。如:太阳 (日) 出来, 星辰下去, 为“晨”;日月齐现, 一片光“明”。
教师在汉字教学中, 要让学生明白, 汉字不是一个个没有毫无规则的抽象符号, 基本笔画及汉字部件经过特定文化意蕴的有意识组合, 形成了一个个生动形象、表音表意的语言符号。虽然, 对外汉语教学具有极强的功利性, 侧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淡化理论教学, 但为了让学生更迅速更清楚地掌握汉字的写法, 可适当地介绍一下汉字“六书”的构字原则。教师不必纠结于“六书”的概念与理论, 在教学实践中, 凭借“六书”的分类方法帮助学生记忆汉字的写法, 只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可以了。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分析汉字的六种结构:“一曰指事, 二曰象形, 三曰形声, 四曰会意, 五曰转注, 六曰假借。”前四种涉及到汉字的构造理论, 对学生学习、识记汉字有帮助意义,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涉及。
一部分汉字, 最初, 是根据客观事物的自然形体, 弯弯曲曲描绘出来的, 这类汉字, 叫做象形字。《说文解字》曰:“象形者, 画成其物, 随体诘诎, 日月是也。”所以, “日”的写法, 像一轮红太阳;“月”的写法, 像一个弯弯的月牙;“山”的写法, 像连绵的群峰;“水”的写法, 像弯曲流动的水波。教师在讲授形声字的写法时, 要配以生动形象的画面, 和汉字产生形体上的对应, 从而帮助学生强化汉字的字形。
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指事者, 试而可识, 察而见意, 上下是也。”后代学者认为, 指事字就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再加上个指事符号作为标记的一种文字。如“上”, “下”, 分别在地平线的上面、下面加上了一个指事符号;再如“甘”, 就是甜的意思, 在口中加上了一点, 表示舌头上尝到了甜的滋味。教师在讲解汉字的过程中, 如果能指出指事字的象形部分和指事部分, 汉字一下就生动形象起来, 如同赋予了生命, 这对学生的记忆就会大有帮助。
许慎为会意字下的定义是:“比类合谊, 以见指撝, 武信是也。”意思是说,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组合在一起, 表示一个新的意思。比如说:太阳落进草丛为“暮”, 人靠树而息为“休”, 上小下大为“尖”, 三人为“众”, 水大为“淼”, 三心疑虑为“惢”。这类会意字, 有了教师的提示和解说, 汉语学习者将会加深印象, 对字形、字义都会有进一步的了解。
形声字, 《说文解字》曰:“形声者, 以事为名, 取譬相成, 江河是也。”形声字, 是由两部分组成的, 一部分是表示意义范畴的义符, 也就是形旁, 一部分是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 也就是声旁。如:鲤、鲫、鳝、鳗字, 都是以“鱼”为形旁, 分别以“里”、“即”、“善”、“曼”为声旁。汉字中, 形声字非常多。对外汉语大纲中共收汉字2905个, 其中形声字1920个, 占总数的66.1%。
在形声字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以一个声旁为基础, 通过形旁的不断变化, 进行扩充迁移, 达到“学一个带一串, 学一串带一片”的目的。如“朱”, 若加上一个虫字旁, 变成“蛛”, 表示蜘蛛, 一种虫类, “虫”是汉字的义符, “朱”是声旁, 表示发音。“朱”, 若加上一个王字旁, 变成“珠”, 表示珍珠, 贝壳内的球状颗粒, “王”表示美玉的意思, 是形旁, “朱”为声旁, 表示读音。“朱”若加一个言字旁, 变成“诛”, 表示签署死刑命令, 言字旁表示语言, 即下令的意思, “朱”是声符, 表示读音。“朱”若加上一个木字旁, 变成“株”, 指暴露在地面上的树根, “木”表示树木, 是形旁, “朱”是声旁, 表示它的读音。形声字, 由于形旁的变化, 可以写出不同的汉字, 并且通过形旁、声旁大致推测出字的意思和读音。但在教学过程中, 还要提醒学生, 并不是所有的形声字都如此。由于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差异, 有些形体字声旁的读音和汉字的读音已经有了很大差异, 不是所有声旁的读音都代表整字的读音, 不要犯了“秀才念半边”的错误。
教师在进行汉字教学时, 要明确汉字教学音形义三位一体的原则, 教师要把汉字的字形、读音和意义联系起来。汉字具有表意功能, 承载着文化意义, 考察汉字, 可以读出汉字背后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汉字的认知来了解中国文化, 尤其对中高阶段的汉语学习者来说, 比较适用。
参考文献
[1]左民安.细说汉字[M].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5.
汉字类化偏误与对外汉字教学 篇9
汉字偏旁类化是一种语言现象, 它不是凭空而生的, 这跟语音学语流音变的同化有很大的相似性。汉字类化是指人们书写时因受上下文或其他因素的影响, 给本没有偏旁的字加上偏旁或者将偏旁变成与上下文或其他字一致。汉字类化可从两方面理解, 一是字的借用或引申引起的, 给本无偏旁的字加注偏旁, 如“它”字由于假借表示指示代词“它”一度很常用, 所以加注“虫”旁分化出“蛇”字来表示本义;二是受上下文或其他因素影响, 给本无偏旁的字加注偏旁, 如由“尚羊”分化出来的“徜徉”, 由“仓庚”分化出来的“鸧鹒”。
二、汉字类化偏误的成因分析
(一) 规律性认识的同化作用
类化字的偏误可分两方面, 一是一个词中的两个字都属同一偏旁, 如:徜徉、徘徊、葡萄等;二是一个词中的两个字分属不同偏旁, 如:轮胎、批评、傍晚等。第一种情况会让留学生认清字词间的构造规律, 而往往就是这些规律, 也使他们对第二种情况的词无章可循, 或是直接规律化了。传统“六书”让留学生对汉字的形体构造有一个大致认识, 汉字中形声字占很大比重, “形旁+声旁”的造字原则他们也能“活用”。所以“轮胎”会写成“车”字旁, 原因是留学生觉得它跟交通工具有关;“批评”写成“讠”字旁, 认为跟说话有关;“傍晚”写成“日”字旁, 认为跟时间有关。以上都是规律性认识的同化作用引起的。
(二) 汉字形体变化的影响
留学生在没接触汉字之前, 畏难情绪先入为主, 认为汉字难读、难写、难认。他们对汉语的习得顺序, 一般是先易后难, 先规律性的认识, 后无规律的认识。汉字类化是从偏旁的角度出发的, 而汉字偏旁化是汉字隶变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普遍的形体变异现象。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将汉字形体演变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个大阶段, 古文字阶段的文字由象形到图形化、线条化再到笔画化, 使象形程度大大降低。从甲骨文到小篆, 从小篆到隶书, 再由隶书到楷书, 以及新中国解放以来施行的汉字简化方案都是汉字逐步走向简化、符号化的标记。这样一来, 理解汉字偏旁的构形理据, 就显得有些困难, 出现偏误也是很正常的。
(三) 汉字结构变化的影响
文字要便于书写, 书写要求便捷。随着汉字构形的不断成熟, 汉字不断朝着定型化方向发展。隶变局部地改变了汉字原有结构, 使汉字构形的系统性和理据遭到局部破坏, 如“泰、春、舂、奉、奏”五个字, 在小篆中其上部是各不相同的结构, 各自表示不同的意义, 隶书则统统改为“春字头”, 这个符号也不再具有表意或标音的功能, 构形理据也就不能体现。留学生高级阶段的汉字习得, 认知的是更复杂的汉字结构变化, 受之前学习汉语知识的负迁移, 留学生把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知识, 用类推的办法不适当地套用在语言现象上, 使得他们对汉字类化不能达到准确无误的具体应用。
三、汉字类化偏误的教学策略
(一) 重视基础阶段的学习
汉字类化偏误出现在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中高级阶段, 但偏误却根源于初级阶段, 所以要重视并加强基础阶段的学习。针对部件层面的类化偏误, 有两位学者的观点是非常切合实际的。吕必松认为汉字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是先认读后书写, 先教可作部件的独体字, 后教合体字, 以帮助理解和记忆。刘珣认为语和文先分后合, 初期汉字应按自身规律独立教学, 把握汉字的构成规律和基本理论。这样留学生对部件会知其形还知其义, 毕竟对汉字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基础打好了, 高级阶段的这类偏误就能减少, 而且教师讲解起来也会比较轻松。
(二) 拆分整字, 提高部件意识
汉字是有层次的, 汉字层次切分的越多, 部件越细, 基本部件的数量就越少, 我们在学习现代汉语的时候都有体会, 一个汉字可以从一级部件, 二级部件切分到末级部件, 这样是为了对汉字的构造有最细化的认识。但在教留学生时, 切出来的部件最好与整字有语音、语义或字形上的联系, 这样更利于他们习得。比如学“裹”字, 可以切分成“衣”和“果”字, 把“果”字放到“衣”字里, 而且“果”表音, 直接跟整字构成语音上的联系, 这样他们就不会出错了。
(三) 讲解时分析语素, 深入浅出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 但不能独立运用。留学生往往不理解单个语素的意义, 从而过度泛化。在讲解时, 可遵循“整体—分离—合并”, 如讲解“傍晚”这个词时, 先讲整体指靠近晚上的时候, 亦称“黄昏”;指日落左右的时间, 即日光至晚上的过渡时刻。接着分开解释, “傍”在汉语里有两个意思:一是靠, 如:依山傍水;二是临近, 如:傍晚。“晚”的基本字义有四个, 一指太阳落了的时候, 如:晚景、晚会;二指一个时期的后段, 在一定时间以后, 如:晚年、晚婚;三指后来的, 如:晚生 (旧时文人对前辈的自谦) 、晚辈;四指姓氏。这样一来, 留学生理解了这些基本字义, 就能按号入座, 不再胡乱造字。
四、结语
汉字类化只是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的一种偏误, 具体实践教学过程中, 这种偏误还会表现得更具体更形象。我们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找出偏误的具体表现, 并分析具体原因, 从而找出能对应这种现象的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只要善于发现, 善于研究, 对外汉字教学的成果就会越来越丰硕, 我们也能更好地学习对外汉字教学乃至整个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自兴起以来, 整体上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对外汉语教学在细化研究方面, 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关于类化, 可分为形的类化和声的类化, 它是留学生汉字部件改换偏误类型中的一个小点, 本文从这个点出发, 分析它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偏误类型, 以及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从而总结出针对这类字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类化,偏旁,对外汉字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涌泉.《汉语俗字研究》[M].长沙:岳麓书社, 1995
[2]王玉新.《汉字认知研究》[M].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0
[3]裘锡圭.《文字学概论》[M].商务印书馆, 1988
[4]肖奚强.《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J].汉语学习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1
汉字的对外教学 篇10
一、什么是对外汉字教学
卞觉非 (1999) 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是指:以外国人为对象的、以现代汉字为内容的、用外语教学方法进行的、旨在掌握汉字运用技能的教学活动。汉字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讲清现代汉字的形、音、义, 帮助学生读写汉字, 学习汉语, 掌握汉语的书面语。”[1]
二、汉字教学面临的困难
汉字学习有“三难”:难读、难认、难写。汉字难学, 在留学生群体中几乎是公认的。一方面, 汉字属于以表意为主兼表音的意音文字, 不像拼音文字的“形”和“音”之间联系紧密。所以, 留学生在学写汉字上, 要花大量的时间来进行汉字字形与字音之间的配对。另一方面, 对于所有零基础的留学生而言, 通常学习汉语和学习汉字是同步进行的。留学生与以汉语作为母语的汉字学习者相比, 面对的困难更大, 付出的艰辛更多。汉字教学一直被看做是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笔者曾在2009至2010两年时间里, 采用了“问卷调查为主, 观察为辅”两者相结合的方法, 调查了两个不同类型班级的学生, 包括教学时间40-50课时母语为英语的零起点汉语短期班 (学生人数23人) , 教学时间320课时的母语为越南语的零起点汉语长期班 (学生人数15人) 。调查结果显示:在38位问卷填写者中, 有35位留学生认为汉字难学, 仅有3位留学生认为汉字不难学 (短期班1位, 长期班2位。)
“汉字难学”甚至已成为广大留学生选择学习汉语的拦路虎。难怪曾有一位学了十多年汉语的澳大利亚教授撰文警告学校, 在开设亚洲语言课程时要三思而行, 宁可选择让学生学习较为容易的印度尼西亚语, 也不要首先考虑难读难写的汉语。[2]
三、对外汉字教学的模式
教材是第二语言学习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工具。教材的内容、形式、种类等情况直接反映教学内容的设置, 影响教学效果。因此, 通过调查目前对外汉字教学的教材情况, 我们便可大致了解汉字教学模式的脉络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
(一) 语文一体, 重语轻文。
就国内情况来看, 传统的教科书基本上将汉字学习放置于从属而非独立的地位。汉字教学成为配合综合课、口语课等课程的附属部分。以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的对外汉语本科系列一年级语言技能类教材为例, 该教材以汉语零起点的学生为对象, 分别设有《汉语教程》、《汉语阅读教程》、《汉语听力教程》、《汉语口语教程》、《看图说话》五门课程的教材。有关汉字笔画、书写规则、偏旁部首的教学内容, 主要出现在《汉语阅读教程》[3]第一册的第一课至第五课 (共30课) 。
在欧美国家, 曾非常流行“先教会话, 后教汉字的做法”。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美国结构主义者JohnDeFrancis, 他主编的《初级汉语读本》、《中级汉语读本》、《高级汉语读本》就分为拼音本和汉字本两种。他主张先教会话, 后教汉字, 对于那些只想学习会话单项技能的人也可以不教汉字。这种看法深深地影响着欧美学生, 他们普遍存在重口语轻汉字、重阅读轻书写的倾向。[1]
由于汉字教学难度大, 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 汉字教学不受重视由来已久, 重语轻文的倾向比较严重。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 近些年, 很多教师、学者逐渐认识到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提出必须改变汉字教学研究的滞后局面。“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汉字教学值得进行专门研究。现在国内外的教材基本上都是用传统的‘随文识字’的方法, 也就是以学说话带动汉字的学习。这种方法使得本来就很难学的汉字显示不出它的规律性;汉字的难学又增加了学习汉语的难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到了集中力量好好研究的时候了”。[4]我们需要在对外汉字教学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及精力, 注重对外汉字教学, 加强对其的研究, 以免使发展迅速的对外汉语教学出现尴尬的“水桶效应”。[5]
(二) 语文分开, 双管齐下。
“语文分开”是一种汉字独立教学的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课程设置上, 专门设立汉字课, 改变了汉字教学长期以来的从属地位。近年来出现了一些体现该模式理念的相关教材。就笔者目前的调查来看, 主要有:张朋朋的《部首三字经》、《汉字书写入门》, 张惠芬的《张老师教汉字》, 柳燕梅的《汉字速成课本》, 施正宇的《汉字津梁》。这些教材从留学生的认知心理出发, 遵循学习汉字“从已知到未知”的规律, 分级分阶段教学。其中有些教材还参考了中国古代“童蒙识字”课本的方法, 既具趣味性, 又具韵律感。如《部首三字经》共介绍了112个部首, 四句一段, 合辙押韵, 便于咏记。这种教材编写的方式很值得借鉴。
“语文分开”模式的汉字教学, 充分体现了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系统性。但是, 必须注意到, 这种分开不能是绝对的, 千万不可出现所说与所写相脱节的现象, 不能使留学生有一种汉字学习离自己的生活很远的错觉。汉字教学倘若不注意与口语教学紧密联系, 必将对汉语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四、对外汉字教学模式的思考
如何准确把握汉字教学的相对独立性, 同时又能把汉字教学同口语教学、听力教学、阅读教学、语法教学等有机地融为一体, 的确是需要我们研究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6]
首先, 笔者认为“语文分开”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是何时分、怎么分的问题。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想让留学生将汉字学习长期纳入其汉语学习进程中, 首先要消除留学生和老师们的畏难情绪。“汉字难主要难在开始阶段, 外国学生最初接触汉字时, 对汉字的结构形式不习惯, 无从理解汉字的理据性, 只把它们看成一种由点画线条组成的方块图形, 它们只能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形象联想来记忆汉字, 当他们学了一二百字以后, 逐渐掌握了笔画、部件、偏旁、结构等知识, 可以用它们来分析理解汉字了, 他们就会觉得汉字越学越容易”[7]。所以, 解决汉字难的任务一定要放在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
笔者十分赞同张朋朋的观点:“根据汉字的特点, 基础汉语教学初期应把‘语’和‘文’分开。口语先借助汉语拼音来进行。等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口语能力后再进行融识字、口语、阅读、写字为一体的综合式教学。这样的安排不仅符合汉字的特点, 而且有利于外国人学习汉语口语和汉字。”[8]
其次, 单独设立汉字课之后, 应注意分流分层的教学策略。心理学研究表明:汉字识别要经历两个阶段———视觉对汉字形体信息整合阶段, 形体信息与语义、语音、语法等不同信息凝合阶段。[9]因此, 汉字教学最好采取先“认读”, 后“书写”的两步走方式。这样可以先培养留学生对汉字的感性认识, 给他们一个对汉字从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 有利于减少学生的不适感, 培养汉字的学习兴趣。周小兵 (1999) 提出:“要求留学生能认读和能书写的应有一个合理比例。比如说2:1和3:1。”[10]在这方面, 有学者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 有学者认为:“如果初级阶段要求汉字掌握量为800, 则此800汉字不宜笼统要求掌握, 而应分到两个阶段中进行, 第一阶段, 大约对应留学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 要求掌握300左右的基本和常用汉字写法, 其他500左右的汉字只要求留学生会识读;第二阶段, 大约对应第二个学期, 这一阶段再要求留学生在识读的基础上掌握这500左右汉字的写用, 同时引入部分中级汉字的识读。如果‘识’和‘写’这样环环相扣, 汉字大纲要求的各级汉字按2个学年的时间就能基本学完。”[11]
五、余论
对外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和独特的地位。我们应当进一步将汉字本身的特点和广大留学生认知、学习汉字的规律结合起来考虑, 探索更科学的对外汉字教学模式, 这样才能使汉字早日脱离“老大难”的困境。倘若对外汉字教学前进一小步, 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必将前进一大步。
摘要: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长期以来是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 汉字教学模式经历了从“语文一体”的附属教学到“语文分开”独立教学的转变。对于汉字教学模式, 作者主张:“语文分开”模式应该是汉字教学初级阶段的最佳选择, 同时还要注意汉字学习分流分层:先认读后书写。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汉字教学,“语文分开”模式
参考文献
[1]卞觉非.汉字教学教什么怎么教[J].语言文字应用, 1999 (1) .
[2]陈申, 傅敏跃.汉语教学的两个难点与电脑的辅助作用[J].世界汉语教学, 1996 (3) .
[3]彭志平.汉语阅读教程[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1999.
[4]许嘉璐.汉语规范化和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 1997 (1) .
[5]张明明, 陆湘怀.汉字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4) .
[6]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
[7]周健.留学生汉字教学的新思路[J].暨南学报, 1998 (2) .
[8]张朋朋.部首三字经[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2.
[9]杜敏.汉字识读心理与汉字编排方式[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 (2) .
[10]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字中多项分流、交际领先的原则[A].吕必松.汉字与汉字教学综合研究论文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11
【关键词】对外汉字教学;重要性;困难点;策略
对外汉字教学,是以外国留学生为教学对象,以汉字的形、音、义的构成特点和规律为教学内容,帮助学习者获得认读和书写能力的技能[2]一门教学课程。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对外汉字教学的重要性、困难点和应对策略,以此促进对外汉字教学的发展。
一、对外汉字教学的重要性
汉字一种表意体系的方块字,其形体结构表现出很强的图画性和理据性,所以具有超地域性和超时空性。可以说,在以不同语言为目的语的第二语言教学中,汉语因为有汉字而独具特色[3]。
汉字教学不仅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最显著的特点[2]而且也是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的重点。它的重要性分三个方面:首先,文字有形、音、义三个基本要素,其中字形居于核心地位,我们最先看到字形,通过字形间接地获得对字音、字义的认识和理解。而汉字作为表意文字,其字形与字义联系十分密切的,具体表现在汉字的表意性对词语意义的构成有直接影响,汉字的象形性对理解字义有直接影响[4]这两个方面。所以说汉字的性质决定对外汉字教学的重要地位。其次,从汉字对于学习汉语的作用进行分析,学习汉字有助于掌握汉语。汉字和汉语关系紧密,汉语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汉字教学,只有充分重视汉字教学,才能提高对外汉语的教学水平,进而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具体体现在提高汉字教学,有助于留学生加深对汉语词语含义的理解,有助于留学生区分现代汉语的同义词,有助于留学生掌握汉语语法的知识,进而提升他们的汉语认知。最后,从汉字和文化的关系进行阐释,汉字是汉文化的承载者和体现者。我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知识,这些博大精深的文化主要是靠文字来进行保存和传承。所以在对外汉语中,进行汉字教学可以使外留学生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增强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从而向世界彰显中国文化的魅力,展现中国文化卓越的软实力。
二、对外汉字教学的困难点
在对外汉字教学中,汉字教学不仅是重点,也是一大难点。汉字教学作为制约对外汉语教学水平的重大障碍,主要的困难点有两方面:
第一,从客观角度看,汉字有“三难”:难认、难读、难写,这“三难”与汉字表意性质息息相关。汉字的表意性质决定了它的认知的过程要经过音与形、形与义以及音与义三个方面的联系才能完成,并且汉字的表意性质又造成了结构的复杂性和笔画的繁琐性同时汉字数量庞大,又存在大量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这就加深了汉字的书写难度和认读难度,最终造成汉字“三难”的局面。可以说汉字由于其自身在读、写、认等方面的特殊性和困难性,导致它与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汉字教学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最为棘手的一大难题。[1]
第二,汉字教学的困难还存在着主观因素,首先,对外汉字教学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就教授者来说,一直存在着忽视对外汉字教学的重要作用和颠倒汉字教学与其他教学之间的顺序,并且从实际的情况看,教师对留学生的读写能力要求不高,对于包括汉字认读能力在内的读写能力,尤其是写的能力,缺少明确的标准要求。[5]就学习者来说,汉字的“三难”使他们心生畏惧和厌烦,从而忽视了汉字的读写能力而一味只重视了听说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势必对整个汉字教学事业的发展形成阻碍。其次,“语文一体”的教学模式制约汉字教学的发展和进步。所谓的“语文并进”是要求口语听说教学和识字读写教学同步。但是经过实践,这种“语文一体”随文识字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由于违背汉字的特点和规律,没有体现出汉字教学的独特性,使得汉字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处于了附属地位,造成了汉字学习效率低下,汉语学习水平大幅度下降的严重后果。最后,课程设置的不科学性也是造成汉字教学困难的因素之一。就当前汉字教学课程设置的情况看,我们这方面做得还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因为有的学校开设了专门的汉字教学课程,但现实中仍然存在将汉字教学作为汉语教学附属的这种情况。并且为了适应留学生掌握汉语交际能力的需求,现在的课程设置上大多侧重于汉语听、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汉语读、写能力的提高。
总而言之,汉字教学问题如果不能好好解决,会成为汉语学习的瓶颈,甚至成为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的瓶颈[2],不利于对外汉语事业的朝着更深、更广、更宽的方向上不断发展。
三、对外汉字教学的应对策略
为了提高对外教学中汉字教学的效率,为了促进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能够更加深入地发展,更是为了推动整个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蓬勃发展,针对对外汉字教学中出现的困难,我们应该对症下药,分别从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课程这四个板块进行探究,逐一改善对外汉字教学面临的尴尬境地。
第一,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采取正确识字、习字的教授方式,进一步地完善教学方法,使汉字易于读、写、识,方便留学生理解和掌握,从而改善汉字“三难”的情况。首先让外国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汉字的主要特点和规律,进而从细节着眼,教授笔画、笔顺、部件和偏旁这些基本的汉字知识,再适时运用“六书”进行拆解字形,分析字义帮助学生了解汉字构形系统,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汉字学习的基本方法,从而消除对汉字的神秘感,为以后的汉字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从教学理念出发,提倡和贯彻“字本位”的思想,强调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强大功用。这样,无论是针对教授者还是学习者,让其充分意识到汉字的功能和作用,都可以让他们从心理上重视汉字,为以后在汉字的实际教学中打下深厚的心理奠基,从整体上提高汉字教学水平和汉字教学效率。
第三,从教学模式上,改革单一化教学模式,建立起新的合理的综合化教学模式。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立至今,教学模式先后经历了“先语后文”和“语文一体”两种教学模式,但是经过实践证明,“语文一体”和“先语后文”都是走“文从语”的教学路子,将汉字教学作为词汇教学的附庸,遵从汉语教学的需要,学说什么话,就教写什么字,严重违背了汉字的认知规律。[6]所以,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应对外汉字教学,只建立起正确合理的教学模式,即采取多样化的相互弥补,相互促进的教学模式,对外汉字教学才能更顺利地进行。
第四,课程的不合理设置也是对外汉字教学进入“瓶颈”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就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课程的设置情况来看,只有小部分学校开设专门的汉字课,大部分学校只是将汉字学习作为其他课程的附庸,而且有的学校虽然设了专门的汉字课,但是学时并不充足。所以针对这些情况,有效恰当地设置汉字课程的则是十分重要的举措。我们必须完善现行的课程设置,不但开设汉字课,而且还要给予相当的重视,另外,汉字课的设置应该和汉语综合课等课程之间相互配合,相辅相成。[5]才能解决汉字教学难的问题。
综上所述,面对汉字教学出现的层层阻碍,只有采取这些措施才有助于今后对外汉字教学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2]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3.
[3]张和生.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姚晓波.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J].渤海大学学报,2011,(5).
[5]李丽,于丽萍.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难点及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5).
汉字的对外教学 篇12
汉字为中华民族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由汉字引发出来的活字印刷术也对世界文明的传承和推动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 汉字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文字之一。所以汉字在国际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汉字影响了中国的周边国家, 形成“汉字文化圈”, 这些国家包括日本、韩国、越南等。这些足以说明汉字在世界上的重要性。这些国家引入汉字不仅仅是文化上的需求, 也是历史与政治的需要。现在国际上的书面语言标准, 约定的有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汉语, 这使得汉字的巨大影响力进一步影响到世界, 汉字的国际化也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而影响汉字国际化的因素主要以下几点:
1. 汉字所携带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以及庞大的汉字使用人群。
世界上的民族, 包括曾经存在过的民族很多都有自己的语言, 文字的量较语言相比就少了许多, 而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受各种变动的考验流传下来的文字就更少了, 能够流传下来又对当代世界产生影响的文字无疑是有着强大生命力的, 而支撑这种生命力的除了文字本身的质量的完善更多的是使用这种文字的民族在人数上一定不能过少, 其实世界上有一些文字在某个时期曾经很繁盛, 但是现在却已经消亡, 不能够辨识, 所以无法形成广泛应用的环境基础;第二是由这种文字记载着的非常广博的文化, 有巨大价值的文化使传播成为可能。这两点不管是从历史上还是放在当今来看, 都是影响汉字国际化的重要因素。
2. 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对语言文字国际地位的直接影响。
英国作为最先发达的资本帝国, 工业革命引发军事侵略和殖民扩张, 奴役所在同化了世界各地很多土著民族的语言文字。美国作为近现代崛起的超级大国, 与英国使用同样的语言文字。特别是20世纪中叶电子计算机及其产业的诞生、进化与发展, 以至社会发展到今天, 甚至到未来, 英语几乎, 客观上也是, 成了国际上通用无阻的最富影响力的语言文字。
同样的, 中国在国际地位上的提高是有目共睹的, 这也使得汉字的国际化具有了历史必然性。
由上可知, 汉字国际化是历史的必然。古往今来, 中华文化在世界上有着悠久而深刻的影响, 然而, 汉字的使用人数纵然庞大, 但绝大多数还是本民族的人群, 特别是近现代, 其国际地位远逊于英语, 总体状况并不理想。可以这么说, 汉语汉字的国际地位还不尽如人意。那么, 深层次的原因在哪里呢?
1.本民族使用汉字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规范的地方。汉字流传应用数千年, 但在这样漫长的时间里由于地域的阻隔、使用人群的文化素质导致了许多不规范的使用现象。拿现代汉语来说, 宝藏似的蕴含与仍欠完善的外在形式之间, 不协调的矛盾与弊端时有所现。现在的青少年学习者在学习和继承文化传统与文化遗产时, 由于对待学习汉字的不严谨的态度, 也会影响着汉语水平的普及与提高。因此, 如果要使汉语汉字得到进一步地提升, 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国人要认真地学习汉语、规范地应用汉语。从青少年抓起, 让他们切实地提高汉语汉字是最起码的问题。
2.汉字本身和表达方式的差异性。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许多少数民族也会使用汉字。他们所使用的汉字中会出现一些比较生僻的字。这些字在不同的民族因为该民族的特殊文化背景, 所以其内涵也是不一样的。另外港澳台及海外的华人华侨, 仍然学习和使用的是繁体字。而在大陆, 国家统一规定使用简体字。不仅是汉字, 大陆人民使用的读音标注与这些地区也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汉字本身及其表达方式的差异客观存在, 这对汉语汉字国际化的消极影响也就客观存在。
3. 近百年来的汉字改革, 好像存在着一种倾向, 为了让汉字越来越简化, 使人们使用汉字越来越方便。
但在实际的改革中不像是为了使汉字更加完美, 反而像是为了淘汰汉字。从繁体字改革为简体字, 甚至以拼音代替汉字。在某些人的眼中汉字有着很多缺点甚至罪恶。以淘汰汉字为目的的汉字改革, 就是制造文化冤案, 汉字在改革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汉字国际化的进程。
4. 汉字的计算机输入、识别和处理、机器翻译、人机对话等问题, 尽管这些问题现在已经有所突破, 但由于我们语言研究的落后, 离信息社会的要求还差得很远, 也不利于汉字的国际化。
以上探讨了汉字国际化的客观必然性以及汉语国际化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是汉字国际化中不能忽视的, 那就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汉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汉字不仅能够让外国学生辨识很多意思, 而且汉字本身也承载着博大的中国文化, 便于外国学生更加了解中国文化。所以外国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应当是学习汉语中一个重要的领域。中国的汉字跟欧美国家的文字很不一样, 并不是拼音文字, 汉字与拼音文字存在巨大差异, 因此外国学生 (特别是拼音文字背景的学习者) 学习汉语时对于学习汉字是相当的困难, 很多外国学生也觉得中文难学主要是指汉字很难。汉字难学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对外汉语教学界众多学者的重视, 所以现在在学术界有很多关于汉字教学问题的讨论与研究。讨论最多的也最深刻的:是采用“语文分开”还是采用“语文一体”的汉字教学模式?
现在就来谈谈“语文分开”和“语文一体”。“语文分开”是一种对外汉语教学模式, 它和“语文一体”有着截然不同的教学理念、教材编写和教学方式。“语文一体”是指在教材编写上语言材料用文字来书写, 在教学方式上一边教“语言”, 一边教“文字”, “语”和“文”同步进行。这种教学模式是不区分“汉语”和“汉字”, 认为“汉字”包含在“汉语”之中, 因此, 只提“汉语教学”, “语文分开”是指在教材编写上把“语言”和“文字”分开, 编写专门教语言的教材和专门教文字的教材, “语言教学”和“文字教学”分开进行, 分别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授各自的内容。这两种观点都有各自的理论, 有许多学者包括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外国学者提倡采用更能体现汉语固有内在规律的“语文分开”的“双轨制”教学模式, 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有张朋朋、白乐桑、柯彼得等人, 而提倡“语文一体”“随文学语”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吕必松, 他在《我们怎样教汉语》中提出“随文学语”的汉字教学模式, “这里的‘文’是指书面汉语, ‘语’是指口头汉语。所谓‘随文学语’, 就是以汉字为基本教学单位, 采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程序, 进行读、写、听、说的全面训练, 把书面汉语学习和口头汉语学习统一起来, 实现书面汉语学习和口头汉语学习的一体化。汉字不但可以用来看, 而且也可以用来读。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音节的发音;用汉字组成词, 词的读音就是词中的汉字组合后的读音;用汉字和词组成句子, 句子的读音就是句中的汉字和词组合后的读音。有读音就能练习说。看到一个汉字, 经过练习, 就能说出这个汉字;看到用汉字组成的词, 经过练习, 就能说出这个词;看到用汉字和词组成的句子, 经过练习, 就能说说出这个句子。句组、语段、语篇等都是由句子组成的, 会说句子, 就会说句组、语段、语篇。当然都要经过练习, 练习的目的是达到准确和熟练。”
汉字的国际化, 并非仅仅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应急之需,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符号系统, 汉字又是汉文化的载体, 汉字的国际化进程, 从教育角度而言, 显而易见, 只有摸索出一条让外国学习者易于掌握的汉字学习方法, 汉字国际化进程的步伐才可能加快, 而这种类型的研究是要通过教学实例来证明的, 现在已经有了不少这方面的研究, 我们也要继续把这种研究进行下去, 继续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道路上摸索出新的、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梁开华.汉语的国际地位分析和国际化进程构想.
[2]江新.对外汉语字词与阅读学习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汉字的对外教学】推荐阅读:
汉字对外教学10-19
对外汉字偏误分析08-17
汉字教学的思考08-03
汉字及其汉字教学09-27
幼儿汉字教学的方法论文11-11
汉字的演变教学设计10-25
形象的汉字教学案例11-15
对外汉语的教学前景10-14
《汉字的创造和发展》教学设计11-29
我爱你中国的汉字教学设计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