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更要有同理心

2024-10-09

教师更要有同理心(精选5篇)

教师更要有同理心 篇1

教师更要有同理心

平凉市崆峒文武学校段贵轩

【摘要】同理心它不仅仅指模仿他人的痛苦而引发相同的痛苦感受,还涵盖了人们对于各种情感的感同身受,是一个人在融入社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与他人交往、相处、共事的能力。作为教育工作的主导者,教师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同理能力,并把学生同理心的培养作为一种责任,一种忠于本职的行为准则。

【关键词】教师同理同情心同理心人格魅力尊重个性

同理心一词源于希腊文empatheia(神人),原来是美学理论家用以形容理解他人主观经验的能力的。同理心最初源自身体上模仿他人的痛苦,从而引发相同的痛苦感受。它常常是以自觉为根本基础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同理心的内涵也日益丰富,它不仅仅指模仿他人的痛苦而引发相同的痛苦感受,还涵盖了人们对于各种情感的感同身受。它的意义更广,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一句话,具有同理心是促进整个社会走向和谐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之一。作为教育工作的主导者,教师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同理能力,并把学生同理心的培养作为一种责任,一种忠于本职的行为准则。如果教师缺乏同理心,就会脱离实际,不能很好的按教育规律办事。

那么,如何培养同理心?

首先,必须认识到,同理心不等同于同情心。同理心是一个人在融入社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与他人交往、相处、共事的`能力。具有较强同理心的人往往能自觉自愿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并对他人的情感感同身受,并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合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他们往往能运筹帷幄,全面谋事。同情心是一种情感体验,源自人的善良品质。表现为对他人的忧虑、痛苦或不幸所表现出来的恻隐怜悯之情,也许有时也能因为同情而伸出援助之手,但多数情况下只表现为一种稍纵即逝的心理状态。同情心的有无,只是停留在一定的道德范畴,谈不上能力,更谈不上是一种责任。一个人可以没有同情心,但决不能没有同理心。

其次,必须学会用心聆听自己的种种感受,搞清楚“自己杯子里的东西”,把自己调整到可以充分发掘自己感受并体味这些感受的良好状态。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富有爱心,要宽容,要善待每一个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走进学生的心灵。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善待他们的不足和缺点,多一些善意的鼓励,少一些严厉的责罚,用老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引导、帮助他们不断进步。这就要求作为教师必须具备平常的、入静的心态,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心态,才能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充分享受教学过程的种种健康的情感,与生同乐、同忧、同进步。现实生活中,常常听到某某教师对孩子的任课教师极其不满,同时也常常听到多数老师暗怨“老师的孩子不好教”。在此,我提出两个问题:你做自己孩子的任课教师,你是否满意?你做别人孩子的教师,别人是否满意?实实拷问并聆听你心灵的回音,如果以上两个问题的满意度你能保证百分之八十,那么,你一定是一个尽职尽责的教师了。作为教师,就要有“亲其亲,子其子”的工作态度,这里的“其”是指学生家长,也指教师本人,这样,才能把教师当做忠实的事业而不仅仅是赖以谋生的职业。没有这样的育人态度,心浮气躁,是享受不了教学过程的乐与忧的,当然也不会收听到自己心灵的音符的。

第三,必须学会倾听来自学生的心声,学会倾听之前,先“倒空自己的杯子”,把个人的荣辱得失放在一边,真心实意地理解、关心学生,做到“润物细无声”。只有这样,才能渐渐拉近你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才会与你谈心里话,你才能有机会倾听到学生的心声。要知道,没有一个学生会向一个自以为是的、板着面孔的老师吐露心声的。同时,也要倾听家长以及社会各个方面的意见反馈,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方案。一旦你自己的感受和情愫不再干扰你的倾听,你就可以冷静、公正地倾听并体味他人的感受,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并做出行动上的回应,赢得他人的认可和信赖。如果你无法静心收听来自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个方面的信息,你就不能充分了解到他人的感受,同理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四,必须学会选择恰当的方式在适宜的场合表达出你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也让学生及其家长走近你,了解你,进而理解你并愉快地接受你的建议和意见。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思想,你的思想光辉及人格魅力才会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学生感兴趣的、喜欢的老师就是更好的老师。如果不自己的思想封闭起来,只是照本宣科,为教书而教书,那么,你的想法感受和教育思想就不能与学生的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你就是一个孤独自闭的不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你就永远不会享受到与你的学生“碰杯”的乐趣的。老师与学生选择恰当的方式表达出各自的思想感受的过程其实就是同理双方“互换杯子”的过程。

第五,学会尊重学生的个性,走进学生的心里。尊重是建立在全面而详实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了解他们的家庭生存环境以及交往圈子的情况,了解他们的个性品质及精神风貌的基础上的,是教师富有爱心的集中体现。如果缺乏起码的尊重,师生就会缺乏信任,这样,师生之间的天然鸿沟是永远无法弥填的。只要互相尊重,同理双方就可以很容易沟通并增进理解,达到认识上的共识,从而使彼此都感受到“杯中的醇香”。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的同理心能够更好的服务学生,能够促进教育教学的和谐健康发展。同时,我们也必须要认识到,过度的同理心会给教育教学活动带来一定的影响。时时处处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容易忽略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或者沾染上了别人一定的心理不适,会给同理双方带来某些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为此,我建议教师在培养自身同理心的同时,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保持自我界限感。一定记住分清师生的界限,尤其不要过度地跟对方的不良情绪产生共鸣。

2、把握分寸和尺度。同理的目的是为了双方更流畅地交流、沟通,因此要细心体察对方的理解接受程度,不能一厢情愿。

3、相信对方的实力。同理心表现为一种善举,但并不是一定要助人为乐,在别人不想要你涉及的事情上,不妨退一步,多一些正面的鼓励,要相信对方通过自身的努力,一定会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的。

段贵轩

教师更要有同理心 篇2

下面, 我就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 做出我的分析和阐释, 还请诸位贤达予以指正。

一.教师知识需要更新, 但首先是巩固“旧学”

每年九月中旬至十一月中旬, 我校都会迎来一批高校实习生。他们在此期间, 经历着人生中的一段考验, 尤其是自己对现实和理想的思想考验。我在带实习生的时候, 喜欢和他们进行探讨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 他们都会提出这样的疑惑:高中的教学实际和我们在大学所接受的教育教学大大的不一样, 或者说, 为什么大学所提倡的某些教育教学理念好似在现实高中教学管理中无法开展?有这样困惑的实习生很多。他们有苦恼, 我们也有自己的难处。

诚然, 我们要求教师掌握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最潮的教学手段, 因为这是“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和必备要素。但并不意味着有了这些“最新”和“最潮”就能解决问题。举例来说, 实习生讲授《沁园春·长沙》, 调动了他可以想到的各种方式方法:PPT、诵读、背诵、小组讨论、典型发言……可是在课后的总结点评中, 我们却提出了更多的中肯的批评意见:教师自身对诗歌的诵读没有情感, 教师对课文本身的钻研没有细致到字词, 教师对同词牌的《沁园春·雪》没有进行合理化使用, 教师对于课堂和学生的把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这个案例中, 我们提出了教师的知识固然要更新, 手段固然需要提升, 但自身“旧学”也应该更进一步地巩固。所谓“旧学”, 指的是教师自身对文本的深切理解, 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以及过往岁月中通过阅读和记诵而凝固的文本沉淀, 等等。新, 固然好;旧, 亦不可丢。教学手段的变革引领我们对教师知识更新的隐忧, 但切不可因此而放弃对自身“旧学”诸多方面的理解和深入探究。

二.教师知识需要创新, 但首先是明确“新”的意义和价值

教师的知识, 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凝固成型的, 它必然是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积累和锻造。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对人才的理解的不断拓展, 整个社会越来越追求着“创新”。好似有一种舆论:只要是“创新”, 我就能“创造”;只要不“创新”, 我就是“退步”。并且, 即使在“创新”, 更多的还是在追求面上的东西。

我们认为, 教师知识的更新, 固然需要一定的创新, 但首先要明确“新”的意义和价值。何为“新”?“新”何用?

还是举上面实习生的事例。他们进入我们的队伍中进行学习和锻造, 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气。他们有朝气, 有活力, 能够很快地将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在我们的现实教学中。这样的“新”是我们欢迎的, 也是需要的。

但我们不能仅仅为了追求而追求, 还应该去了解和追究这“新”之后的意义和价值。作为教师,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绝非三两天可以成型。我们所追求的知识更新, 就应该在深入理解和探究新的意义和价值的基础上再做出自己的判断。

我认为, 知识无所谓新旧, 而在于是否能切合当下的环境和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即使现在看来好似已经是“陈旧”的知识, 谁又能断定它们就永远无效呢?教师的知识, 既是成长的历程, 也是发展的必然。

三.教师知识需要革新, 但首先是“革”自己“思想上的尾巴”

何谓“‘革’自己‘思想上的尾巴’”呢?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上尾巴”, 有的是因为自傲自大造成的“狂妄症”, 有的是因为长时间的自我封闭造成的“臆想症”, 有的是因为整日忙碌而造成的“彷徨症”。长期从事教育行业, 尤其是长期身处教科研“第一线”的人员心中都有本明账:哪些事情要认真去做, 哪些知识应该加紧补充, 哪些方面的内容应该提醒自己注意, 等等。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教师本身的知识在革新的同时, 也在“革”自己“思想上的尾巴”。

教师行业, 自古以来都是一个令人尊敬的行业。世事变迁, 进入当代, 教师的形象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 好似低人一等了。是教师缺乏自信了, 还是教师队伍没有跟上时代变迁的发展步伐呢?我看, 应该是在大变革大发展的历史洪流中, 我们的教师对于自身知识的革新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形形色色的“尾巴”还残存在头脑中没有彻底根除。

譬如因为自傲自大造成的“狂妄症”, 致使我们在知识变革中陷入了张狂, 眼高手低的毛病和各种轻视他人的苗头就会闪现。知识上的竞争, 不会因为强权而屈服, 更不会因为时代而折腰。最终, 我们在知识革新中的收获必然要大于失去。

譬如因为长时间的自我封闭造成的“臆想症”, 致使我们在知识变革中陷入了混沌, 看不清外面的世界, 陶醉于自我的小圈子中, 终日以假想的目标和方向去迷糊自己和他人。到头来, 害人害己。知识的革新, 需要的是清醒的头脑。

譬如因为整日忙碌而造成的“彷徨症”, 致使我们在知识变革中屈从于“借口”、臣服于外在的繁华, 从而失去了内心的所在和真情的付出。

四.教师知识需要变迁, 但首先要体察下情, 贴近课堂

有人这样评价过我们的时代:这是一个口号满天飞的时代!这是一个“专家”泛滥的时代!这是一个务虚的时代!这是一个充斥泡沫的时代!

对于教师知识变迁和更新来说, 我们认为, 从实际出发, 认真体察下情, 走进课堂, 了解学生, 才是对于知识的真正追求和努力。教师的天职是“传道受业解惑”。而这些工作的完成, 不是在研究室亦不是在办公室, 而是在教室、在课堂。一名教师的知识, 最终也要在一节节课堂上进行转化。脱离了这些, 所谓的“教师知识更新”就都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堡垒, 世易时移, 又将成为沙粒归于汪洋中。

回到前面所列举的实习生的事例, 他们为何在拥有很好的很新的知识的前提下, 依然会有迷惑的感觉呢?虽然在前面已经列举了很多的原因, 但我们还可以添加一项:对课堂的模糊, 对学生情况的不确定。而这些知识的更新, 就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 更不是仅仅通过面上的考察就可以得到的。教师此类知识的变迁, 就要不断地随着学生走, 随着课堂的进程走。而且, 不仅要走, 还要力争走在学生的前面, 起引领作用, 做带头旗帜。

教师教育教学要有“心” 篇3

二、有一份爱心。即热爱学生之心。教师应对学生奉献自己的满腔热忱,理解、关心、尊重、信任、爱护学生,与学生平等相见,真诚相见。不论是对好学生,还是对差学生,都要爱,尤其对差生,更要寄于厚爱,因为爱是转化差生的前进和基础。只有对差生倾注爱心,才能使他不致于在班级中受到冷落,在学习上失去兴趣,在生活上失去信心。所以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爱心去陶冶学生吧!让我们勇于发现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不断地去点燃,增强其自信心。我相信,只要我们对学生爱得深,爱得真,定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的。

三、有一定恒心。即指导持久不变的意志。在教育和教学的实践中,主观和客观都存在着许多困难,如果教师没有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育任务。长期不懈、千锤百炼,这是教师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的一个重要特征。搞好教学,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既要求教师要有旺盛的精力,又要求教师要有坚强的意志。所以教师就要坚持不懈地了解学生,坚持不懈地探索教育规律和改进教育方法,坚持不懈地积累知识和不断地总结经验。

四、有一份精心。即特别用心,认真细心。“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说明教育是一项长时期的工作。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完全了解和掌握班级的每一种情况,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变化,心中装有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处理和解决存在在学生中的一些问题。所以我们提倡教师在教育教学当中,要善于而且应当拘“小节”。

五、有一些耐心。即心里不急躁,不厌烦。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来完成这项工作。耐心是教师的基本素养,有耐心的教师才能获得学生的爱戴。教师,每天都在面对着千差万别、性格各异的学生,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有没有耐心或具有耐心的程度怎样,如实反映出了一个教师自我修养的程度。因此,耐心是一名教师的一个重要素质,是师德修养的一个方面。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特别需要有耐心。要处惊不变,处烦不怒,处忙不躁,方能随遇而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因势利导。切忌简单粗暴,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如果对学生缺乏耐心,动辄大发脾气、训斥,不仅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相反会给学生造成不该有的伤害。特别是对差生,教师更应有足够的耐心,采取各种方式,想尽各种办法来加以转化,如与他谈心,做知心朋友,发现其优点等等,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曾说:“凡事皆有终结,因此,耐心是赢得成功的一种手段”。

六、有满腔热心。即有热情,有兴趣,肯尽力。教师对待工作要有热心,这样我们才会有干劲,有成就感;教师对待同事要有热心,这样才能加强协作,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师对待学生更要有热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到你很平易近人,从而消除心中某些不必要的忧虑,而以一颗平常心来进行学习,同时也很容易建立起人间最美好的友谊。

七、有十足信心。即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实现的心理。教师首先要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有足够的信心,不要相信他人眼里的所谓的“大科”、“小科”,这样才能备好课,教好课;其次教师要对自己的班级有足够的信心,相信自己的班级在各个方面都能做好,增强集体荣誉感;此外,教师还要对每一位学生抱有足够的信心,尤其对差生,更要时时挂在心上,经常给他们打气,培养他的学习兴趣,使他能鼓起勇气,重新振作起来。

八、有一颗诚心。即诚实之心。为人师表的教师有没有诚实的品格,这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还将直接影响至他的学生,影响到整个社会。诚实是人格所崇尚的最好的品格之一。鲁迅说过:“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做为一名教师,在待人处事上要“贵诚实,守信义”;在讲授知识,解答问题时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另外,诚实之心还表现在,教师的言行要一致,表里要如一,因为语言和行动是否一致,表面与思想是否统一,是衡量一个教师为人师表的重要依据,也是给学生做出的最好的表率。

九、有一点虚心。即不自以为是,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毛泽东曾经说过:“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而相反地,需要的却是谦虚的态度。人无完人,学无止境,而古亦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之训。因此,保持谦虚的态度,不断地向他人学习就是必须的和必然的了。教师更应如此,要经常地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甚至要“不耻下问”,向学生、向孩子去讨教自己所不知道的知识。

十、有持久钻心。教师要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而献身,就必须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十杰教师——教坛“痴虎”杨英虎说:“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这就需要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总结,每一位教师都应向优秀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钻研业务,进而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魏书生、李镇西都是在教育界里通过踏实劳动、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而被广而知之的,他们给我们传达了良好的教师形象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树立起来的,当然这个过程很艰辛,所以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坚持钻研。

教师只有切实地做到以上十个方面,心心相应,才能真正地展示出教师的风采:爱国爱党,乐岗敬业;无私奉献,为人师表;全面发展,和谐施教;知行统一,教书育人。也才能真正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教师更要有同理心 篇4

我曾经在班里做过这样一个调查:我问孩子们:“当你生病的时候,爸爸妈妈给你喂药,给你做好吃的,说过谢谢的请举手。”结果,举手的只有两三人。我又问孩子们:“曾经给父母洗过脚的小朋友,请举手。”结果,举手的.比上一次还少。

我不禁心头一颤:现在的孩子对于父母给他们的爱,懂得多少?是啊,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处于养尊处优的位置。对于父母的辛勤付出,他们能体会多少呢?

针对这一现象,我在班里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会感恩”的活动。我要求孩子们:每周最少要为爸爸妈妈为自己做的事情说三次谢谢;每周至少给爸爸妈妈各洗一次脚;每周至少拥抱爸爸妈妈一次;每周至给爸爸妈妈做三次家务;每周至少帮爸爸妈妈洗一次衣服等等。通过一段时间的活动,我发现孩子们比以前更有礼貌了。家长们也反映孩子比以前更懂事、更关心人了。

我的育儿秘方─同理心 篇5

如果能够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一切都会改观。这就是所谓的同理心(Empathy)。

我们只有在了解孩子的情绪需要时,才能有效的干预并与他发生连接并能掌握情况使他感到受尊重。

不论你有多么爱你的孩子,若是你没有同理心,他便无法感受到这爱。

同理心是由我们右脑中的岛腺体(Insula)所控制。孩子在两岁牙牙学语前右脑的结构便已形成。

科学家认为岛腺体的重要功能是连接大脑与心脏,消化器官等等。

“爸爸,妈妈,我快受不了,我不知道该怎办。我觉得很害怕,伤心又生气。我真希望这些感觉能够离开我,所以我才打人。不要靠近我,那只会让我想哭。我这么难过一定是你的错。我只想你走远一点。”

孩子如果能够这样表达自己是不是比尖叫着说“我恨你,你是世界上最坏的妈妈!”好一点?

但孩子往往不会这样表达自己。他们乱发脾气,为的是发出求救的信号。他们的情绪需要疏解,父母往往是唯一疏解的对象。他们这种悲哀的感觉可能已藏在心中一天、一星期甚至一年之久了。那么父母该怎么办呢?

当你说:“我知道你的感觉”或“看起来你今天过得不太好”的时候,你就在表达同理心了。

大多数的时候,当孩子的情绪被理解及接纳的时候,负面情绪的力度便会渐渐降低。我们不需要採取任何行动,也不需要喜欢这种情绪,只要承认它的存在就够了。

情绪并不危险,也不可耻。

人人都有情绪而且这情绪是可以被管理的。管理的方法有二:

第一:玩耍。嬉笑与哭泣一样可以释放焦虑,可是比较有趣。为了维护孩子的情绪,最好每天都有一段大吵大闹的嬉戏时间。身体的活动与嬉戏都有助于疏解高压的情绪。请注意,搔痒逗笑(Tickling)不同于躲躲猫(Peekaboo)。搔痒所造成的笑使孩子感到无力,对释放请绪没有帮助。

第二:哭泣。假如你的孩子已经紧绷到你那玩笑的态度会使他发怒的时候,那就该与他同哭了。假如他觉得够安全的话,眼泪可使他超越愤怒而洗清一切的不快。

但怎样才能使他觉得安全呢?

唯有爱。

上一篇:写活动的优秀范文下一篇:企业或岗位薪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