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规划编制概述

2024-10-17

新农村规划编制概述(共8篇)

新农村规划编制概述 篇1

新农村规划编制概述

一、基本认识

1、对象的特定性

是特定对象集聚后的地域空间现象,对象:一定的行政管理单元,一般为行政村,一个行政村可能有集中居民点,可能没有,可能有几个,可能只有一个,需要规划分析合理性;

对象特征:具有特定的规模,特定的需求(含户型要求、户型比例、规模等);

2、政策的特定性

农村问题有特定的政策特性;(宅基地管理办法、宅基地建设办法、中心村规划编制标准等)

3、规划协调性

因规划编制的时间一致性问题,特定情况在上位规划编制完成后出现。

二、编制要求1、2、3、规范性 内在逻辑一致 表达准确

三、成果要求

1、明确需求:

宅基地需求、公共服务设施需求、建筑户型需求、公共绿地需求;

2、明确选址:

本着易操作、与周边环境协调、规模符合要求的原则选址;

3、功能布局划分:

宅基地、公共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等;

4、规划总图布局

5、相关分析及市政规划图纸

6、建筑设计相关图纸

新农村规划编制概述 篇2

一、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在大量阅读文献以及农村实践调查的基础上, 目前在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首先, 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依据欠缺, 缺少足够的法律监管。从目前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相关标准与法规来看, 比较欠缺规划编制的依据, 比如目前的《村镇规划编制办法》主要面向的对象是乡镇一级, 而从层次来说上述依据适用于全国范围, 属于国家部颁标准和法规, 而对村庄层面仅以参照乡镇的某款或适当简化来笼统说明, 导致村庄编制中往往无所适从, 不够具体, 所以应根据我国各地差异之大的特点, 制定各省市级层次的配套规范性文件, 以弥补我国在这方面的欠缺, 使得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编制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进一步规范编制秩序和内容。

其次, 建设规划编制不能从实际出发, 并没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规划编制前, 对于农村调查分析往往不能够深入进行, 使得调查分析仅停留在表面。比如:只调查不分析, 导致规划内容机械简单, 或设计方调查的深度和广度不足, 缺少实际操作价值和本村特点;统计资料比如现状产业经济、土地等不完整;现状地形图质量较差, 不能很好反映当前的村落状况;接触村民少, 现场调查走马观花, 不能真正了解多数村民的意愿想法等。在建设规划的编制过程中, 则忽视现有农村的实际条件, 追求表面形式和效果, 不自觉地套用其他某些地方的规划编制。比如某些地方大拆大建, 忽视现有本村特色和村庄条件, 为了讲究平面构图效果, 使村民无法接受;发展战略展望较多, 实际可实施的内容较少等。

再次, 对于新农村建设规划成果难以落实。新农村建设规划成果难以落实, 究其原因, 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 编制的时间紧迫或者村民的认识不够, 有些村庄一些村干部都没有认识到规划编制的重要性, 在规划编制时较为匆忙, 草率决定规划内容。最终导致规划编制完成后, 直到一些具体问题出现, 才意识到规划的重要性, 但此时调整规划就变的相当烦琐了;另一方面, 农村现行的集体土地基本上分配到户, 而村民建房只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进行, 但由于种种原因, 土地分配不可能像我们规划时搞的那么整齐有序, 村民拥有的土地大多相互掺插这样规划编制完成后, 如若村民需要建房, 自家的土地不一定刚好在规划建房的范围之内, 这涉及到了土地权属的问题, 对于普通村民来说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

二、做好科学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对策

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应按照社会经济发展与城乡空间差异化协调发展的思路进行, 应该坚持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 因地制宜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止搞形式主义, 大拆大建, 加重农民的负担。本文就两方面的内容对科学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 提供一定的对策。

一方面, 应该因地制宜, 突出特色, 注意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农村是传承中华文化、华夏文明的主要载体。积极开发利用现有历史文物旅游资源, 鼓励农民走出传统农业思维的桎梏, 开展从事第三产业, 变文物死宝为让农民增收的活宝。目前大多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绝大多数散落在农村, 规划中要明确保护内容, 划定保护范围, 建立保护缓冲区, 避免建设对文物历史价值带来破坏, 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 保护有文物价值的历史文化遗迹和建筑。

在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中, 要将农村建设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区别对待, 充分体现当地的山水人文优势、历史内涵和区域特色, 尊重与保护当地村庄的文化遗产, 避免城乡一体化变成城乡一样化, 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和当地的风俗习惯、自然规律。应从建筑风格、产业分布、色彩符号、经济发展、人文环境、形态特征上要准确把握, 准确定位, 形成明显地方特色, 根据各个村庄在功能形态、产业发展、生活习俗具有的不同特点, 延续和保护其特有的空间形态和社会结构。坚持以改善农民最迫切, 最需要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心, 尊重农村建设的客观规律, 以满足农民的实际需要为前提, 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突出各地方特色, 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风貌。按照节约用地、适度集聚的原则, 形成各具特色又具有浓郁乡土文化氛围的现代化新农村。

另外一方面, 实行政府引导, 农民积极参与的原则。新农村建设应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 我国大部分农民世代过着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 他们的健康很大程度依赖于居住生活的周边环境。在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时, 应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原则。着眼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后消费结构的变化, 把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放在第一位;同时为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规划应改变原有的单纯由部门自上而下式的规划控制方法, 采用上下左右联动规划, 突破自上而下式规划方式, 即采取政府引导, 农民直接参与, 以农民为主体的、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相互协调的联动式规划方法, 从而为奠定了规划的实施基础。

同时, 在农民积极引导的过程中, 还应注意要坚持尊重村民意愿的原则。规划必须落实好这一原则, 基础设施的改造、村居环境的改善、产业经济的确定、等, 都应当充分听取广大村民的意见, 从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出发, 调动村民对规划美好家园的参与热情。在规划整治中要使农民能在较短时期内看到规划的成果, 着重解决村民最急迫、最关心、最有可能实现的问题, 提升对规划的认识, 为今后发挥规划指导建设的作用打下良好基础。

三、结论

农田水利综合规划编制概述 篇3

关键词:农田水利;编制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231-1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加快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步伐。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要统筹规划,分期分批实施。做好农田水利综合规划是保障工程建设有序进行并充分发挥效益的前提。

1 编制原则

密切结合实际原则。农田水利综合规划必须紧密的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实际,在发展农业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做好规划编制工作;服从流域规划原则。规划要服从于水资源流域(区域)总体规划,水资源流域(区域)总体规划是编制地区农田水利综合规划的主要依据和基础。两者要相辅相成,不能矛盾;综合开发治理原则。规划要从实际出发,山、水、林、田、路全面规划,洪、涝、旱、碱及水土流失等灾害综合治理,不能单打一;近期远景兼顾原则。规划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安排,分期实施。在工程安排上,要坚持以小型为主,配套为主,效益为主。要一次规划,分年度或分阶段实施。

2 目标任务

规划编制之前,要确定发展目标和规划任务。通常做法为充分利用现有水源或新开发水资源发展灌溉事业;通过挖排水沟渠治理低产易涝耕地;对坡耕地分别不同坡度进行改造,对不适宜耕种的土地退耕还林,植树种草,做到林上山,田下川。建设和改造必要的小型蓄水、提水、引水灌溉工程和小河流整治、水土流失治理等农田保护工程;同时要统筹建设农田作业交通道路、桥涵等配套设施,防止山洪灾害。

3 内容要求

治山。主要是封山育林,植树种草,对坡耕地进行改造,修建水平梯田、谷坊、地埂和塘坝等,做到涵养水土资源,控制水土流失,防止或减轻山洪灾害损失;治水。主要是建设或改造防洪、排洪、除涝、灌溉(包括井灌)工程,逐步做到遇旱能灌,遇涝能排,兴利除害;治田。一是改造坡耕地。二是修建方条田。达到保水、保肥,利于排灌和机械作业。为农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达到稳产高产。

4 方法步骤

4.1 队伍组织

要抽调专门技术力量,组成规划编制组,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4.2 种资料和意见

主要搜集规划区村镇建设、人口数量、经济状况、耕地面积、土壤分布、粮食单产、灾害类型及影响程度、气象条件、水资源储量和可利用量及其他水文资料,摸清工程现状、道路交通、建筑材料等情况,调查统计好其他相关资料。

4.3 确定标准

水利工程规划可参照如下标准:小(Ⅰ)型水库防洪标准100~300年;小型农田灌区保证率78%~80%;中小河流10~15年一遇洪水标准;小水电装机0.05~2.5万千瓦,建筑物四级标准,设计洪水P=3.3%;沟道设计为5年一遇暴雨并在3日内排出,建筑设计为5年一遇;农村生活用水保证率不低于90%。

5 方案制定

规划的方法和基本步骤可分为调查-查勘-讨论-测量-计算-定案-绘制图表。

方案的构成要素,一般由以下章节组成:

(1)前言(编制说明)。本项作为文本的序,不列入正式章节。主要包括任务由来、目的意义、组织领导、编制过程、批准发布机构和时间等主要内容。(2)综合说明。本项作为第一章,相当于整个规划文本的摘要,即对规划内容进行高度概括,反映规划的重要结论,以便规划使用者不必通读规划文本即可对规划有一个总体了解。(3)基本情况。要说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自然灾害情况和农业生产现状。(4)农田水利现状和存在问题。描述农田水利现状,总结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做法、成效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阐述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必要性。(5)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对水土资源总量、可利用量、利用状况和需求预测进行描述,对水土资源供需平衡进行分析和评价。(6)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目标任务。该章要明确规划范围,确定规划基准年份和近期、中期及远景规划水平年,阐述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目标与建设任务。(7)工程建设规划。本章要明确工程建设标准,统筹各类工程进行整体总体布局,确定分区发展重点。(8)典型设计。本章要对各类农田水利工程分别作出典型设计,以便于对规划投资和效益等进行分析,并在编制初步设计时作为参考标准。(9)工程管理与改革。主要包括项目的组织管理、资金保证、质量保证、建设进度计划保证以及建后运行管理制度措施等。(10)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本章对投资进行估算,说明编制依据、投资估算方法、总投资估算数额。确定资金筹措渠道、分期实施计划。(11)经济和环境影响评价。本章对规划实施后的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要做出结论。(12)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主要從组织领导、制度建设、资金保障、技术支持、建后管理和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使用等问题对规划实施进行描述。(13)附图、附表。本项不作为方案正式章节,作为附件管理。要有农田水利综合规划成果汇总表、分别对各类工程统计的规划成果表、各类项目近期实施计划表。要绘制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分布图、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布置图、分别绘制各类工程规划布置图。

做好农田水利综合规划编制工作至关重要,做好规划项目的实施工作更为重要。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适时修正规划,使其真正达到效益最大化,真正为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发挥作用。

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编制 篇4

为指导各地规划的编制工作,确保规划编制的质量,特编写本规划编制说明,供各乡镇在编制规划时参考使用。

一、农村沼气规划编制

(一)户用沼气

以农户为单位,建设户用沼气池,同时进行改厨、改厕、改圈,原则上申报的项目村适宜农户沼气入户率不低于30%,农户长期有3头肉猪以上(1牛头相当于10头肉猪,1头母猪相当于5头肉猪、3头羊相当于1头肉猪,25羽兔或鸡相当于1头肉猪)以上原料来源。1个户用沼气工程,估算总投资3000元左右。中央补助标准为每户1000元,地方配套每户600元以上,自筹资金大约1400元左右,或投工投劳并投入建设所需物资和劳务。

(二)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

1、养殖小区沼气工程。在人畜分离、实行小区集中养殖的村、以畜禽粪便污水为原料,建设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向附近农户提供沼气。养殖小区集中供气沼气工程以供气50户为基本建设单元。发展养殖小区沼气工程和联户沼气,可以解决非养殖农户对农村沼气的需求,使非养殖农户用上清洁廉价的沼气能源。沼气工程包括:原料预处理、沼气发酵池、沼气供气(沼气净化、储存、输配、计量和利用装置)和沼肥利用设施等。1个供气50户的小型沼气工程,专业户长期有300头肉猪以上,估算总投资18万元左右。中央补助标准为每户1200元,地方配套每户600元以上,自筹资金每户大约1800元左右,或投工投劳并投入建设所需物资和劳务。

2、联户沼气。分畜禽粪便原料型和秸秆原料型两类。

畜禽粪便原料型:在沼气需求迫切、养殖农户相对集中的村庄,以养殖农户为核心,以相邻几户为单元。建设沼气池,配套进行改厕、改厨、改圈,通过输气管道实现向不养殖农户提供沼气供气。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沼气池、贮气柜、沼气管道、灶具等。1个供气10户的联户沼

1气,专业户长期有50头肉猪以上,估算总投资3.5万元左右;1个供气5户的联户沼气,专业户长期有20头肉猪以上。中央补助标准为每户1200元,地方配套每户600元以上,自筹资金每户大约1700元左右,或投工投劳并投入建设所需物资和劳务。

秸秆原料型:在不养殖且秸秆资源丰富的地区,以秸秆为发酵原料,建设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向农户提供沼气。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沼气池、贮气柜、沼气管道、灶具、粉碎机、预处理池等。1个供气5户的联户沼气,估算总投资2.80万元左右。中央补助标准为每户1500元,地方配套每户800元以上,自筹资金每户大约3300元左右,或投工投劳并投入建设所需物资和劳务。

(三)沼气服务网点

以项目村或邻近相对集中的几个村为单元,建立乡村沼气服务网点。服务网点建设原则上应具有“五个一”,即一处服务场所、一套进出料设备、一套检测设备、一套维修工具、一批沼气配件,做到服务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有配件。中央补助标准为每处25000元,地方配套每处25000元以上,自筹资金每处大约20000元左右,或投工投劳并投入建设所需物资和劳务。

(四)规模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

以规模畜禽养殖场为单位,建设大中型沼气综合利用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原料预处理、厌氧消化系统、沼气沼肥利用设施。原则上规模场存栏猪3000头或奶牛300头以上。中央补助项目总投资的25%,要求地方配套25%以上。存栏猪3000头或奶牛300头左右规模场,估算总投资120万元左右;存栏猪5000头或奶牛500头左右规模场,估算总投资200万元左右;存栏猪5000头或奶牛500头左右规模场,估算总投资400万元左右。

(五)校园沼气工程

建设校园沼气可解决农村中小学旱厕卫生、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问题,阻断肠道传染病、血吸虫病等疾病传播,彻底改善农村学校的卫生条件,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建设内容包括改建厕所、配置沼液回冲或水冲厕所设施和沼气工程等。在有条件的学校可建设种

植、养殖基地,形成“畜(禽)—沼—果(菜、草)”等生态循环系统,可增强学校的生态效益和自身造血功能。

1、项目学校基本条件

要求试点学校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规划长期保留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农村学校,在校生规模不少于300人,其中住校生不少于100人。

(2)现有卫生条件较差,公共厕所不完善,生活污水排放未纳入市政管网,且短期内无法纳入当地统一管理,卫生矛盾比较突出的学校。

2、主要建设内容

(1)沼气综合利用。采用“生态厕所+沼气净化工程+食堂改灶”模式

(2)中水利用。建设天然水收集和中水利用系统,用于校园绿化浇灌和一般卫生清洁。

(3)太阳能利用。在学生生活区建设太阳能浴室,解决学生的热水使用问题。

3、投资测算

估算总投资150万元左右。中央补助标准100万元,地方配套25万元以上,自筹资金每户大约25万元。

二、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总体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综合上述各类沼气项目的投资即可。其中,资金来源包括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拨款、国内银行贷款、国外资金、自筹资金(农户自筹、其他部门和乡镇政府争取的资金)和其它资金来源。可列表进行说明。

三、项目组织实施

重点阐述项目运行机制、管理要求。

四、保障措施

新农村规划编制概述 篇5

近年来,蚌埠市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粗放型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许多环境问题日益凸现,特别是部分村镇环境还存在“脏、乱、差”现象,畜禽养殖污染、农村面源污染以及工业企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加速转移等问题突出,使农村环境质量在局部出现进一步恶化,不仅威胁着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逐步推进,这种状况急需改变。

蚌埠市淮上区各级领导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农村环境问题,积极探索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认真实施淮上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该区委托蚌埠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完成了《蚌埠市淮上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作为蚌埠市淮上区在“十一五”期间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指导性文件。这也是我市首个关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的规划,将为我市全面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起到示范作用。

该规划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环保为民,坚持以人居环境建设、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水环境整治等为重点,坚持因地制宜、重点突破,以试点示范为先导,用5年左右的时间,重点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工程”、“造林绿化工程”、“农村工业污染防治工程”“保障能力建设工程”等6大类、21项重点建设工程项目。

新农村规划编制概述 篇6

随着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城乡的进一步融合,城市的景观、生活在广泛地影响着农村的居民,促使农村的人居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另一方面随着农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对更高的生活质量的追求,使农民从观念上开始注重居住环境的质量,在经济条件允许的状况下进行房屋建设,村落绿化建设,道路的修缮硬化和绿化,还增加了健身娱乐设施。1980年以后,农村的住房条件大有提高,先富起来的村落对居住环境也有了高的要求,兴建了村公园。使农村的环境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和改善。

但是在村庄的建设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己经引起了有关专家学者的重视,开始从生态环境保护,旅游开发、人文景观再现、延续和城乡一体化的宏观角度加强了对农村规划、保护和建设方面的研究。

加上农村许多当地政府的反思和重视,己经出现开始注重前期规划设计的趋势。相关的法令和法规也正在被提上日程。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因地制宜的规划 当前的农村规划滞后,目前,虽然全国有26%的村庄己经编制了村庄总体规划,但是大多没有和近期编制的市域和县域总体规划相衔接,有一部分对农村未来的发展定位不够准确。

对于管理者来说,制定规划只是政策需要,没有真正实施的可能。己经建成的新村,缺乏农村的环境特征,设计者没有对农村进行深层次的文化挖掘,一味迎合居民的需求。

①建筑形式欧化 由于西方文化对我国文化和人民思想的冲击和影响,致使农村的居民也盲目的模仿城市中见到的欧式建筑,在有着5000年中华文明的土地上长出了欧式特征的建筑,破坏了中国农村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特色田园风光,岂不知欧式建筑的形式是和他们国家的文化一脉相承的结果,我们的农村民居建设也应该植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文脉的继承和发扬。

御鑫造园http:///

②环境景观设计城市化 当前的有些农村环境景观设计不尊重农村的地方文化和场所精神、不考虑农村的环境特征,没有有效地保护和继承农村景观的固有风貌,而将适合城市环境的设计照搬到农村的规划设计当中。修建了不适合农村规模的宽马路,大尺度的广场,只有“广”而没有“场”的概念,非常地不适合人的使用尺度,在路口、广场上建大钢雕,不仅破坏了农村的田园风貌还造成了土地利用的浪费。

③缺乏“以人为本”的设计 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有着显著的不同,在设计中,不能以适合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环境景观设计移植到农村,有些设计缺乏对农村居民的心理、行为进行充分的研究,造成建成的环境使农村居民使用不便,缺乏吸引力和实用性。无论什么样的规划设计,目的都是要为人解决问题,最终来为人服务和使用的,只有符合当地人的需要的规划设计才称得上是好的设计。

规划设计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想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到事半功倍,低水平的规划和无规划的建设同样是不允许的,这需要专业的设计者必须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心和专业精神以及对当地历史和现实情况的深入了解,才能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到控制景观风貌的作用。

农村居民思想观念认识存在偏差 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都普遍比城市低,造成人们思想观念上认识的错误,认为只要是城市的就是“现代的”“好的”,只要是农村的就是“土的”“不好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对其居住条件有着求新求变的心理,在缺乏正确观念指导的情况下,城市的建设模式和建筑特点误导着农村居民的建设思想,加之农村的民居建设大多是农民自主建设,由此就使土不土,洋不洋的建筑

御鑫造园http:///

形式在农村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

这种没有专业人员指导的农民自主建设,拆了建,建了拆,造成了农村建筑布局和景观环境相当混乱,造成了许多中国特有的传统乡土文化的丧失。农村环境质量下降 由于工业的发展,许多工厂以乡镇企业的形式,扎根于农村,虽然对农村的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带动作用,但是严重的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污水随意的排入河流。

加上对农田的侵占等都使原来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当前的某些建设中还出现了填河、挖湖的做法;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家家都有摩托车等机动交通工具,大量尾气的排放使空气质量变差,但却没有引起农村居民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对环境保护的足够重视;建设中为了建成城市景观,为了“不露土”,许多的当地植被被砍伐,代之以水泥的硬质铺装。所有的这些都致使当前的农村环境质量在不断下降。

新形势下城市旅游规划编制研究 篇7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精神需求的不断深入和城市经济层次的不断丰富,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产值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大,显示了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进一步优化了城市的经济结构,带动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且在城市空间环境的塑造、城市品牌的打造、城市环境品质的改善和市民的归属感形成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 旅游业现存问题

就旅游规划当前现状而言,在旅游规划编制和旅游规划实施等阶段,都存在着种种问题,造成了城市旅游规划编制的可操作性差、有规划而不实施等等怪现象。要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将旅游规划近年来出现的问题罗列出来:

1)旅游规划市场调控失灵。

旅游规划市场调控失灵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市场预测失误,另一方面是旅游资源影响力估计错误。

2)旅游规划难以可持续发展。

旅游规划缺少对旅游资源的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规划重心变为利益最大化,为谋求眼前利益,不惜牺牲旅游规划区的环境生态和社会文化要素。

3)旅游规划利益分配不公。

在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和规划编制者均忽略了其他利益相关主体的利益分配。

4)旅游规划监督机制不健全。

旅游规划的监督机制分为旅游规划编制监督机制和旅游规划管理监督机制两方面,均存在机制不健全的现象。

2 旅游规划现存问题对策

由于城市旅游规划的多学科复杂性,要解决旅游规划的现存问题,就需要从旅游规划的多个角度来对其进行修正:

1)提高旅游规划编制水平,确保旅游规划编制的理性,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规划编制水平的提高,需要从编制原则和编制方法两个方面出发:

a.从旅游规划编制原则出发,需要准确考察研究旅游规划的市场时空效应、交通便捷程度、游客喜好和旅游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必须保证经济效益和旅游资源保护并重,而并非仅仅考虑到经济利益最大化。

b.在旅游规划编制方面,需要由各方面专业人士给予意见,通过多学科意见的介入,保证旅游规划的理性和科学性。

2)完善旅游规划质量监督体系。根据旅游规划的现实情况和发展预测,制定旅游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任务要求、资源评价标准和质量评定准则,从而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旅游规划质量管理标准。

3)加强政府主导力度,协调旅游规划编制与实施。在旅游规划编制过程中,政府应该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并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保证旅游规划编制的效率和成果的实施。地方政府需要保证在不将政府意愿强加给设计单位的基础上,协调旅游规划的编制,通过一系列的监督机制来保证旅游规划成果的实效性,再结合旅游规划的分期开发时序和资金的投入将旅游规划如期的在旅游规划区进行实施。

4)引入利益相关主体的参与。规划要体现国家利益,同时也要反映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针对现存的旅游规划利益主体缺失的问题,主要是需要加入旅游规划中公众的参与,通过当地社会的广泛参与。

5)通过法律体制保障城市旅游规划实施。针对各级政府对于旅游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应通过当地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政府审批,使旅游规划成为法规性文件,确立旅游规划的法律地位,成为旅游规划实施的有力保证。

3 旅游规划新时期发展趋势思考

对于城市旅游规划,我们应该抱着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它,不能仅仅立足于解决旅游规划已经出现的问题,还要审时度势的预测城市旅游规划的发展,在新的形式下为旅游规划提供从技术手段到管理模式的体系创新,使城市旅游规划能够紧跟市场的步伐,为城市发展经济、彰显城市特色、打造城市品牌做出贡献。

3.1 规划理念创新

针对旅游规划编制的研究,需要运用新的理论和新的规划理念来引导城市旅游规划的发展,其中需要树立价值多元化理念、社区参与规划理念、规划动态管理理念等。

1)价值多元化理念强调综合各方面利益,充分考虑旅游环境、文化、自然资源对于旅游区乃至整体城市的综合影响,充分考虑作为环境影响的内部化,对更为长远的期限进行规划和设计,对城市旅游发展和物质环境设计采取更长远期限的考虑,将对于长期环境影响因素考虑纳入旅游规划。

2)社区参与规划在我国还属于较新的研究方向,社区作为旅游规划的承受者和最大受益者,有着熟悉现状情况和利益驱动等特点,应该令其进入规划编制舞台,从规划编制方法到规划编制理念为规划提供支持。

3.2 旅游规划编制技术的发展

在旅游规划编制过程中,通过旅游规划编制技术手段的发展和改变,来促进旅游规划编制效率的提高和编制深度的加深;在规划编制方法层面,我们需要适当的借鉴国际旅游规划编制方法,学习其先进的规划理论和方法。在技术使用方面需要增加对理论分析的技术手段的使用,如地理分析软件(GIS)、经济分析软件、环境综合分析软件等。通过有效的技术和数据支持,使旅游规划编制的基础资料更加完整高效,为下一步的资料分析建立基础。

3.3旅游规划思想的建设

旅游规划是有关于国计民生的一项重要产业,发展旅游规划,不仅仅要依靠规划单位的努力,同样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广泛的支持,在中央和地方政府能够严肃认真的对待旅游规划的同时,还要发动广大群众给予意见和建议,这就需要政府和规划编制单位发挥能动性,在丰富群众对于旅游规划的理论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公布旅游规划编制成果的方式来吸取广大群众的意见。

摘要:对城市旅游规划编制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城市旅游规划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定位,总结了城市旅游规划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指导性建议,以期促进城市旅游规划编制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城市旅游,城市旅游规划编制

参考文献

[1]吴志强,吴承照.城市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5.

[2]黄细嘉,陈志军.我国旅游规划中的不公平现象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2007(1):38.

[3]戴学锋,巫宁.新理念下的“十一五”区域旅游规划转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4):97-98.

新农村规划建议 篇8

2008-11-12 出处: 作者: 编辑:

一、关于山东省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总体认识

二、关于山东省新农村建设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认识

(一)关于基本目标

(二)关于规划原则

三、关于具体规划的基本建议

(一)房屋规划

(二)道路规划

(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四)农村资源开发

(五)村庄合并

四、结语

五、附件

一、关于山东省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总体认识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之上,生活着我们近八成的农民同胞,千百年来形成了我国各地风格各异的村落民居,承载了丰富的地区文化、民俗等人文信息,是我们的宝贵遗产,也是多少中华儿女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但在高速发展经济时代,原始的布局显然无法更好的适应人口、环境、经济等多重压力,伴随着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贯彻实施和改革开放在农村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中华大地上正蓬勃开展起来。山东省农村地区面貌也发生很大改观,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很多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五个统筹”,核心就是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树立新的科学发展观。落实新的发展观其实就是城镇体系规划的核心内容,是规划要达到的目的。“五个统筹”,就是处理乡村规划与保持田园风光矛盾,保持乡村规划与田园风光的统一和谐的最好办法

山东经济学院法学院部分师生利用暑假时间,深入农村进行调查实践,通过对肥城、沂水、滕州、梁山等多个县市的典型村庄进行的实地考察,发现了关于房屋建设、村庄组织、基础建设等多个方面的不同问题,组员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发现的问题展开了细致的调查,我们希望不仅仅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从中收获一份宝贵的经验,更希望我们的付出能够为我们质朴的同胞,美丽的家乡提供一点有用的信息与参考。

有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尝到甜头时,新农村建设便在全国遍地开花,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各地正如火如荼的进行新农村建设时,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暴露了出来。当前山东省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对于农村规划问题我们目前还处于不断摸索当中,根据2008年7月在家乡的调查中发现,农村的建设规划虽然取得了巨大发展,但问题也很严重。从 队员汪姗姗同学对家乡 韩垓镇 进行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山东部分农村建设规划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自1995年韩垓镇部分村庄开始对农村住房进行统一规划,在这个过程中,村委会发挥主要作用,第一批排房出现在 翟庄村,为平房。政府作用并不突出。2000年以来,农村规划问题渐渐受到政府重视,农民盖房要想村委会申请、批准,并由当时的土管部门审核批准,房屋建设配合道路建设开始走向正轨,农村住房条件越来越好,道路规划更方便村民的出行及生活。目前为止,规划完全的村庄有24个,正在规划中的有10余个,乡村建设正在火热的进行当中。在农村规划中所体现出来的问题主要是村民法律意识淡薄。在很多村民甚至在村干部的的意识当中自家承包的土地自然而然的可以作为宅基地使用,以至于在镇政府不审批的情况下攻击政府工作人员或强行在耕地上盖房屋。在某村的建设规划中有一条道路要在原有基础上拓宽,这样就要占压本村15户村民承包的耕地和房屋,在这次征地中,镇政府对涉及的村民做了安置,将其住房就近安排在新建公路两旁的闲置空地上。但其中有一户认为,如果道路可以规划的窄一点就可以使自己的房屋建在既靠近梁济路又靠近村路的便利位置上,于是抵触市政府批准的道路规划,不服从安置,强行盖房。政府人员制止时,还对工作人员进行攻击,并辱骂工作人员。经调解和教育,最终该村民认识到自己的不对,服从了政府和村委会的安排。虽然这次冲突得到顺利解决,但这次冲突更值得我们深思:在农村规划建设的浪潮中,我们应如何让农民切实感受到自己正享有利益而非正受到侵犯?如何让他们打开视野,去关注全村的长远利益而不是斤斤计较于一己私利。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执法人员更是面临着严峻的执法难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我认为以下几点措施或许可行:、要认真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农用地转用审批制度,确保做到按土地规划安排各种用地。要严格实行责任制,严格落实对土地执法责任人的奖惩措施,做到对土地资源违法行为早发现、早制止,努力把各种土地违法行为消灭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对土地违法行为,要按照国务院领导关于“不能敷衍了事,不能批评了事,不能罚款了事,不能补办手续了事”的指示,坚持查事与查人相结合,经济处罚与行政处分相结合,行政制裁与刑事制裁相结合。要依照党纪国法对违法责任人严肃查处和追究,该处分的要处分;对涉嫌构成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违法建筑该拆的要拆,该没收的要没收。

3、认真学习贯彻《土地管理法》、《 山东 省土地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使其不折不扣地得到落实。要加 强法 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尤其要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各级干部依法保护和管理土地的水平。要区别不同层次,区分不同内容,采取宣传栏、就案说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针对性,提高宣传教育的效果。

农村规划的意义在哪里?我们认为实行规划是为了让农民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不是制造矛盾。农民的纠纷不能由农民自己去,政策上引发的矛盾要靠政策去解决,在宅基地纠纷这一方面,就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按人口定宅基地面积大小。现在农村处于全面建设时期,为了经济的发展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就更要求各部门严格依法办事,避免农民自行解决纠纷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二、关于山东省新农村建设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认识

(一)规划简介

随着山东经济的发展,农村建设规划在山东的实施迎来了一个重要时机。首先,在思想方面,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 的总体要求。为山东农村规划提供了指导方向。其次,在经济方面,近年来,农村粮食产量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并向纵深推进,农民收入方式多样化,并且不断增加。国家加大了对“三农”建设的资金支持,为农村建设规划提供了经济条件。再次,在需求方面,农民对住房面积的要求不断增加,对村中建设规划有新的要求,希望通过规划使村庄更为整洁、宜居,分享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最后,在农村现状方面,山东多数农村没有具体规划,现阶段农村处于建房高峰期,新建房多而杂乱,基础设施不到位,配套设施也不完备。

(二)基本目标

第一,深入贯彻党的十一五规划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精神,为山东省新农村建设提供建设性意见。

第二,根据调查资料,结合具体案例,提出适合农村建设的具体方案。第三,确保规划的科学性,根据山东省实际,指定是和山东新农村建设的科学的方案。第四,建设和谐整洁,规划合理的新农村

(三)规划原则

第一、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立足本地实际,立足村情民情,不盲目效仿,制定有本村特色的建设性方案。在新农村建设中,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坚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式和方法。在拆旧建新,旧村改造,集中安置,异地搬迁中要量力而行,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强求一律,不高“一刀切”,保持独特的地域特征,保持优秀的文化传统,保持鲜明的地方特色。

第二、切实保证规划有效实施,注重村民共同参与。充分尊重农民群众,不搞强迫命令,须经召集村民大会,征得多数村民同意,户主签字后逐级申请上报,方可确定,还需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教育,引导农民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识,自发投身于新农村建设中来。

第三、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第四、借鉴城市成熟规划模式,统筹城乡发展科学规划 统筹安排

第五、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尊重历史原貌。

第六、基础先行原则。从改善农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入手,集中力量搞好改水、改厕、道路、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整治,着重在现有基础上开展各项建设,量力而行,杜绝形式主义,确保农民受益,得实惠。

三、关于具体规划的基本建议

(一)房屋建设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密度大,分布集中,但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的主要是城市的状况。在农村,土地相对比较富余,但是长久以来缺乏统一的引导规划,且人们习惯性的同系聚居造成了住房布局散乱的局面,住宅用地严重浪费缺乏科学利用;房屋材料多为砖木结构,通风条件不良,质量较差;建筑风貌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问题,新建的砖混农家乐建筑对原有村落风貌破坏严重;环境脏乱,卫生状况差。村委会也未能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将错就错,使问题更加严重。

1、房屋建设问题

在原有基础上进行 道路 改造过程中,由于整个村庄布局已经定型,是道路建设等各方面改造受到限制,所以,也只能是进行以下小范围调整。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调查员们提出了多种方案;

1、大多数乡村现状是新旧房屋交错、穿插而拥挤凌乱,要力求达到一种整体美观与整洁,也就是有些规划师提出的园林化设计思想,试图将乡村建成童话般的世界,代价肯定过于高昂。不是所有的乡村都能够负担的起的,这就会限制到一大部分乡村。但是经济条件发达的地区完全可以采用,从而享受一种更高质量的生活。、就旧式住房用材质量受限,设计不够合理而造成的不宜居住,影响健康的情况,同学们觉得集体购料,共请设计师建造统一住房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既可以节省费用,又拥有高质量住房,从长远来看,是相当节省财力、物力的,也是对节能型社会的一种贡献。

3、至于卫生问题,大多数同学认为不应作为一个独立的板块来单独治理,当整体规划完成,不仅是视觉感官上的整洁,更会带来村民意识上的改变。

队员还认为基本农田不能成为建房借口的牺牲品,它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农田,就没有农民的富裕,更谈不上生活达到小康。搞乡村规划,建“田园风光”都不应以牺牲农田为代价,要依据自然地理条件而建。

我们根据调查,经过小组讨论,形成了以下几点认识:

1、是在批准新建房时,签订拆旧协议,坚决做到新房落成,旧房拆掉。(不同观点认为可能造成资源浪费,旧房可另用他处,不可一概而论)

2、是将村中拆出的空地,除去村边的可以还田者外,一律作绿化、园林化设计,自然形成家在林中、田园格局。(很美但与有些地方的现实很遥远)

3、是提倡无围墙院落,或者采用绿化、竹篱、栅栏等围墙,使内外景融为一体,保持自然亲和力。(引来很多法制观念极强的同学的深深忧虑)

作为法学院的同学我们认为在操作中要注意行政与村规民约相结合,既坚持依法行政,又依靠村规民约进行约束。同时,要广泛宣传,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构建和谐、美丽的乡村风光。

以梁山 在房屋的布局上基本都向道路两旁集中。以韩垓村为例,该村有主要道路四条,其中包括梁济公路。在主要道路两旁经统一规划基本完成住房建设,以两层楼房为主,在村内道路的两旁,居民房建设基本在原有宅基地之上重新建筑,住房类型为临街两层楼房,后为院落并在院中盖有配房,其生活方式与住房环境与原来并无太多差异。基本延续传统的居住方式。公路两旁的房屋建造高度必须遵照城建部门的统一要求。房屋的设计及建造,均由本地建筑工人根据户主的要求进行,一楼设计得非常宽敞,大部分临街房都是设计成铺面的形式,二楼为起居场所。但是质量令人担忧,部分村民反映,二楼房顶在不长时间内就开始漏雨,而且部分房屋的楼板有坍塌现象。

以沂水农村为例。具体设计每一户住房的建设。首先,在户型方面,在我目前大多数农村经济水平于各种其他因素之下,一般以采用平房式建筑。据我所知,在沂水农村建设一栋新房,大概需要9——10万元,而建一座不怎么正规的二层小楼则需要20万元左右。另外,人们习惯到各条主路两侧建设楼房,可是这样交通方便、地位又优越的土地毕竟有限,不可能人人都去建房,而在其他地方,人们又认为没有建楼房的必要。所以,实际上平房是我们当地的主体建筑。那么,每一户平房要多少面积才能够用呢?据调查的数据,一般在250——300平方米之间,常见的为16*16,大多数为五间正房形式。另外,房屋的设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汶川大地震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在住房建设方面一定要宁缺毋滥。一定要选材优良、设计合理,这样才能做到既坚固又美观。

建设中的村庄

2、宅基地纠纷问题

农村宅基地是农村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与农民房屋建设有直接关系的重大问题。在目前的实践中,农村宅基地法律制度的运行却不尽人意,导致出现了宅基地面积严重超标、住宅闲置现象普遍、宅基地隐形交易大量存在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冲击着我国正常的土地管理秩序,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1、宅基地使用权取得的方式或程序 根据调查,关于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程序,在远郊农村51.1%的受访者宅基地的取得一般经村委会的同意即可,只有33.3%的受访者是严格按照《土地管理法》规定的程序经村委同意,乡政府审核、县土管部门批准后取得宅基地;在城乡结合部,农村也有30.8%的受访者只需经村委会同意即可取得宅基地,但大部分受访者(57.9%)取得宅基地需遵循《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审批程序。

以上调查结果充分说明,农村宅基地的取得方式还不够规范,也不够统一。城乡结合部农村的审批程序相对严格,在远郊农村,就很难做到依法办事了。

关于农村宅基地闲置的情况,在我们调查的村庄中,有70%以上村庄存在此现象,很有普遍性。

对于闲置住宅的处理,60%以上的村民采取了“继续闲置”的方式,还有一些地方采取“出租”和“出卖”的方式,仅有极少的一部分地区采取重新分配的方式。尤其村外交通发达地区,村民逐步集中到道路两旁盖房,以致原先的住房闲置,形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壳村。

(二)道路规划

以前我们经常听到这样打趣的顺口溜,“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要想富,少生孩子多修路。”但这却向我们到处了一条经验法则:路,是通向富裕的重要脉络。这突出表现在欠发达的山区,不是没有资源,不是没有劳力,更不是没有智慧,只是这弯弯曲曲,坑坑洼洼的山路难倒了不少英雄汉也阻隔了不少商人探索的步伐。当然,那种状态已经越来越少,道路也不再仅仅是促进经济发展致富之路,农村道路问题开始涉及农户日常出行生活切身利益并且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效果。按照便捷得体目标,道路的质量和数量关系重大。

我们在调查过程中,认为道路问题其实是一个系统问题,各种问题相互交织,在规划方面宜将道路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并且将其配套设施下水道、点线路、路旁绿化、路灯一并进行分析总结提供建设的意见进行阐述,供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参考。

1、道路整体规划

道路的整体规划要建在村庄整体规划的基础之上,道路的数量应做到均衡即保证农户出门方便,易于直达村主干道,另一方面,减少不必要的土地浪费,道路闲置。

解决道路规划问题首要对村庄进行实地考察,将各户的住宅及村中公共设施进行设计标图纸再就是对农户的出行道路进行分析,制定出具体的改造方案。

对于胡同改造及涉及农户搬迁问题村委可以充分听取农户意见和建议,与农户协商共同商讨其移居问题但要尽量尊重历史原貌减少较大拆迁。(小径通幽)

对路面质量问题,主要涉及路面建筑材料,农村可根据车况与利用量进行规划。将道路分为四级。第一级为农村主干道,即贯穿全村的道路,利用效率比较高,可用水泥进行修筑。第二级为次干道,为村中略大的直胡同,可跟据经济条件进行建设,并不设下水道,只建基础路面。第三级为胡同,曲折深邃的可以以煤矿石进行铺垫,能行人通车,但人数稀少。第四级为田园道路,主要为收庄稼用,可以用土路,适当加硬地面。

2、线路问题

随着现代化的普及,农村电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网线等开始普及。各部门各自为政,村道两旁电线杆较多,且利用率较低,资源浪费多。占用空间较大,也不利于树木的栽种。线路交织对交通也是威胁。

对于此问题,可由村委统一规划,根据村庄实际,对道路进行考察后,树立多层次,较高层的统一电线杆,将各种线路规为一体,各行其道。

3.、绿化带问题

道路绿化是村容整洁的重要指标,道路旁因有线路及房屋,各家门前多不种植高大树木,使各家门前的道路空地闲置或放置杂物,影响美观。

解决此问题,需村委进行统一规划。选择低矮的绿化树木,发给各家,规划好位置,让村民栽种。对于路旁较为宽阔的空地,可交予各家自由安排,开辟为菜园或车库,充分利用空间。

4.、路灯

农村对路灯要求不是太高,夏日乘凉与行夜路对灯光有一定需求,但是农村对路灯的损坏较多(多为顽皮儿童杰作)。对于农村路灯,可以在电线竿的基础上,进行安装。可以以塑料灯罩,防雨防打。不必新立路灯杆,节约资源。路灯宜安装于行人较多或人员密集处。亮度不必太高,维持一般水准。电量问题可以用村中其他收入来缴纳。

(居民门前也有平整的路面)

(村庄宽敞的马路)

5、排水及内涝问题

农村本来没有内涝问题,但随着农村建设的扩大,及其他众多原因,内涝问题已成为困扰许多农户的大问题。我们小组成员走访了许多村庄,进行了实际调查,济宁邹城市某农村,村中央本为风水宝地,随着村庄建设进程加快,每遇大雨,水流难以外流,不仅淹没道路,甚至倒灌于地势较低的农户家里,部分路段垃圾漂浮,泥泞难行。

我们经过深入的讨论,系统地分析,总结问题原因如下:

首先,路面经过多次翻修,路基不断加水高,使路面高于宅基地,导致庭院雨水难以外流。

其次,地面硬化。主要是庭院道路的硬化,雨水难以下渗,遇到暴雨水量较大且集中,易形成内涝。

再次,农村原有水坑多被垃圾埋后建房,蓄水量少,导致雨水排泄不畅。

第四,排水设施差。农村路面硬化后多建设相关排水设施如下水道;有下水道的经常被垃圾。淤泥。柴禾等阻塞,排水亦不畅。

最后,农村树木减少,涵蓄水量减少。内涝问题使村中央成为水乡泽国,且垃圾漂浮,不利于出门。雨水倒灌导致农户庭院中积水较多,影响正常生活。

解决此问题,需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做出系统设计。主干道硬化的同时也在路旁开挖水道,上覆石板以作地下道。村中各胡同路面硬化也留作一条地下水道。农户家中开挖水道,用石板覆盖后统一流向胡同水道,再统一流到主干道旁的地下道。这样既可以解决生活用水脏臭污染安全,又可以解决雨水外泄,减轻内涝问题。

(三)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过去的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作为农村发展的头等大事基础设施往往被忽略。随着农村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关系自身生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1、娱乐场地建设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民的空闲时间越来越多,但是,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是相当匮乏的,许多地方出现了村民集体赌博的现象,建设农村娱乐设施,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是非常有必要的。

农村场地开阔,但是休闲场所不多,建设休闲产所主要为农民农闲时或晚上休息时所用。使农民享受生活。

休闲娱乐场所如小型广场。较为适合农民休闲用,分为陆地广场和水面广场。

陆地广场根据农村实际,仿照城市广场建设,主要用于农民聚集,可广种林木,多设石凳椅。此处不多述。

(农村广场健身)

水面广场根据农村实际设计而成,综合解决农村很多问题。

农村多有闲置的排水坑(多为取土、排水用),现在随着生活垃圾的增多,逐渐变成了垃圾场,而且雨天水面提高,垃圾漂浮臭味难闻。针对此种情况,可借鉴以下开发模式。

详细计划(附表2)

1、将坑中水排干(可趁枯水期开工)后,将垃圾清理,将坑拓展成方正形。

2、在坑缓坡处(留出部分缓坡供种树)在坑底建设支撑水泥柱,在柱上铺上水泥板,形成广场平面。

3、建广场护栏(防止落水),并且广置石凳石椅及健身器材,垃圾箱。

4、缓坡处广种垂柳,植草皮设花坛设路灯

5、广场四角建四处门房,供出租,可为小吃店、商店或其他服务场所。出租费用供广场日常支出及维护费用。

6、将树中排水管道引入水坑保证供水。

7、水中可养鱼 供垂钓或广种荷花供观赏。

8、广场旁可将信息栏供致富信息通知等

9、此处规划需启动资金视情况而定,全民参与。

无论是陆地广场还是水面广场建设,对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进新农村建设有重大意义。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生活方式已步入现代化,实行大型机械化耕收,致使农忙时段,大大缩短农忙时间。大量农民无事可做,常聚于某一户娱乐或闲聊。长期或长时间聚于某户家中,常给人家带来不便,也会引起争执。今若建设广场,为农民提供休闲场所,还解决这一问题,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尤其水面广场建设,能实现水面多方面利用,集娱乐与生产于一体,也利于发展农村经济。

农村文化建设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设施建设落后,制约了农村文化发展。在大部分村中都设有夕阳红老年活动中心,但实际上真正去活动的并不多,老年人戏曲班逐渐被中年人麻将班代替。有些地方挂出“老年人活动中心的招牌”实际上从事赌博生意,这些现象在个别村中还是存在的。二是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到位,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普遍不足。在实施新农村建设之初,各村修建了一批场所,但却是虎头蛇尾,渐渐没有了资金投入,干部们对农民的文化生活并不重视。加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对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都具有重大意义。

2、公共建筑建设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农村对公共设施更加完善的要求更加强烈。根据调查,卫生室,学校,养老院等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但现阶段发展还滞后。(1)关于设施建设

1)、卫生室。农村有小型卫生室,但技术水平低,仪器设备落后,药物不齐全,应加大财物资助,在农村医保发展的同时,村里聘请一些专家定期到村中进行医疗卫生服务。

2)、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根据本院同学在家乡某镇的调查,在该镇三十多所小学中只有一所小学完成教设的新建,其余的小学校舍均有二三十年的历史,质量令人担忧,存在安全隐患,应当加大对次的资金投入,使农村的孩子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生活。

3)将养殖场放于村边,减少垃圾排放,污染村民正常生活。

4)农村养儿防老观念较强,但就目前社会风气每况愈下,真正能孝顺得能让老人过得舒服得并不多,但是在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这样养老问题愈加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对此,我们应加大农村养老院建设。养老院的村中安静之处,采用小型排房样式,方便老人出入,生活起居。

(2)在建设资金方面,政府强调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原则,多渠道筹集资金:

1)财政支持:镇财政将给每个试点村安排 5000 元以上建设资金。

2)上级支持。包括涉农专项资金,开大争资争项口子。

3)群众自筹。充分调动村民对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倡导其出资出,为本村建设做贡献。4)部门帮扶。例如,教育部门对农村校舍改建的资金投入。

5)社会捐赠。广开筹资渠道,争取社会支持。

(四)资源开发

由于技术和资金的局限,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难以开发和利用,做好资源开发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合理分配农村富余劳动力等方面都有重大的意义。

1、水域开发

农村水面有水坑、沟渠、塌陷、洼地等。问题较多现在,多填坑建房 或者放置垃圾,既影响环境、又导致资源闲置。如果能够加以合理充分利用对生活环境的改善经济发展实为有利,但对其如何开发利用需经实地考察、科学论证否则有可能出现不利后果。下面就就各项问题,分别论述;

(1)水坑

水坑开发以上节水面广场建设为例,此处不多述。本小组经过讨论认为此处水面可进行综合养殖,丰富农村食品供应。养水产种荷花,还可以做农村蓄水池,保证旱时农田供水。

(2)沟渠开发

沟渠可以承包给个人,供养鱼鸭之类。进行利用,减少生活垃圾的排放。也广种经济林木,绿化环保。

2、矿产资源

开发农村矿产资源对于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开采过程中对于农村土地的破坏及其他副作用也不容忽视。

梁宝寺镇地下埋藏着煤炭资源,近年来开发趋势越来越快,小范围内集住宿、餐饮、娱乐、市场于一体,脏乱杂,道路房屋建设缺乏合理规划。并且开矿破坏地表,矿渣占用大量耕地,使得耕地面积大大减少。山东省因挖煤及其它矿产资源造成塌陷较多,而且减少了耕地,造成减产。开发此地各地有不同模式。此举一反例。

济宁某农村塌陷地一处,按照要求进行复垦,先进行排水,再用推土机将土推上岸边,此后用煤矸石垫高,最后覆土,此为复垦,其地种粮,但因土质差,而且渗水常早,收成较差。造成资金难以回拢,而且浪费资金。

(五)村庄合并

1、由来: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及村庄建设的需要。山东部分农村开始将小的自然村合并为大村庄统一规划。山东省为适应农村建设的顺利发展,引导农村建设正确而合理的推荐,提出了村庄合并策略,并在部分地区进行推广试点。

2、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的山东农村一个及其突出的问题就是村庄过于分散大小不一,分布零散没有形成统一完整的规划。

3.、团队调查:

暑假期间,我们团队小组各成员,就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村庄合并问题在各自的家乡结合各地实际情况以走访调查的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团队成员步允超、李振鹏同学分别在自己的家乡济宁和沂水就村庄合并进行了重点调查。例如,在沂水,村庄合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落实不足、有名无实。由于村庄合并是一项牵涉面广且运行复杂的问题,政府往往望而却步,只是在形式上将两个或几个村庄合并,但实际运行与合并之前并无不同。

4.问题分析:

村庄合并进展为何如此缓慢,并且存在如此多的问题?这要诸多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原有村庄布局混乱,村庄合并规划难行。由于地理条件差异等原因,形成各村庄之间的地理间隔交通阻隔,限制了村庄间的交往。

第二,长期习惯造成新村合并没有被广泛认可。人们在自己村庄生活许久,早已习惯一切以本村为中心,无论是生活、工作、还是其他方面都难以接受突如其来的村庄合并。

第三,状况各异、利益权衡。各村的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土地的多少各不相同,而村庄合并势必要对各方面进行重新分配和规划,容易造成村与村之间的利益纠纷。

第四,政府引导不利,县镇政府在落实村庄合并政策时没有进行实质有效的领导,更没有进一步采取措施解决村庄合并过程中的一些障碍,所以造成村庄合并的形式主义。

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合并有利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系统,便利城市、乡村的联系往来,进而缩小城乡差距。但在合并村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农民的意见,耐心说教,使农民心悦诚服的接受。总之,合并村庄是为了农民利益,不能野蛮建设,必须依实际情况而行,不能图快图形象工程。

5.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了一些关于推进山东农村村庄合并的几点建议。

首先,要以地理因素为基础,以方便村民生活为宗旨,并结合各地交通、习俗等差异进行合并,以更加便利经济发展。村庄合并,将小自然村合并为大型村庄,有利于公共设施建设,也有利于交流与管理。但要注重实效,不能搞形式主义。

其次,村庄合并,应稳步推进,分批进行。要新建房的先行搬迁,不愿搬迁的暂住本村较好房屋,以减少资源浪费。合并要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以保证居民的方便舒适。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拆迁,有步骤分批次进行。要有整体安排,统筹兼顾,防止野蛮拆迁。建设新农村而合并村庄是有利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系统,便利城市乡村的联系往来进而缩小城乡差距但在合并村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农民的意见耐心说教,总之合并是为了农民不能野蛮拆建,根据实地情况而行,不能图快,搞形象工程。最后,村庄合并要有整体安排,统筹兼顾,要放眼全局,避免野蛮拆迁。

建设新农村而合并村庄是有利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系统,便利城市、乡村的联系往来,进而缩小城乡差距。但在合并村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农民的意见,耐心说教,是农民心悦诚服的接受。总之,合并村庄为了农民,不能野蛮建设,必须依实际情况而行,不能图快图形象工程。

四、关于山东省新农村建设规划调查思考

(一)综述

经过一番调查,不难发现农村规划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这不单单表现为缺少整体的规划,更甚者是局部整顿错误规划,这将带来资源的浪费和更多的隐患。

总的来说,农村规划呈现出来的问题有:

1、建造的房屋功能落后,任意拆建缺乏科学统筹

2、与“安居”息息相关的配套设施资金难以到位,重视不足。

3、村庄布局散小,未能集约利用土地,阻碍规模化生产。

调研中遇到的困难很多,发现的问题也很多,队员们集思广益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具体措施,但我们认为农村规划的核心问题依然离不开制度改革和体制建设。只有具备了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效率质量俱佳的干群队伍,加之强有力的资金投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首先,在依法治国的治国方针下,人们的法制意识越来越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非常迫切与必要的。将为保障监督规划过程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应建立完善的专门机构,因地制宜,精心编制农村村庄规划,是指既反映地区特色又适应产业需要。

“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是我国进行新农村建设目标。进行农村规划本身就直接体现了使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愿望,间接也能促进经济发展,便利民主管理,是达成 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社会状态 的必然要求。进行农村规划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需要: 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党中央提出建设新农村,不断加强对农村农业的扶持力度的大前提下,我 省 在发展农村经济和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取得显著成效。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民主法制不断健全,文化生活进一步改善,但就整体而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愈来暴露出诸多问题,成为制约农村全面发展的瓶颈,直接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环境的提升。

因此,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村容整洁”目标,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关键步骤。响应党“十七”的号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安排,合理规划,科学决策,最终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

本次调查由冀怀栋老师主持,对小组成员提供指导,并且提供了多方面帮助,使小组成员理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在新农村规划中,各村镇除应认真贯彻国家政策外,还应当不断创新,因地制宜,根据本土实情发展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新农村建设中,除依靠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外,还应当 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开大争资争项口子,广开筹资渠道、争取村民和社会支持,科学规划、节约建设成本。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带好头执好政,确保农村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队员名单 指导老师:冀怀栋

团队成员

步允超 0601 学号2006100001家庭住址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

张华麟 0601 学号2006100039家庭住址 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姜 红 0602 学号2006100061家庭住址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

汪姗姗 0601 学号2006100028家庭住址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

何婷婷 0701 学号2007100011家庭住址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

曹珊珊0704学号2007100148 家庭住址 山东济宁市嘉祥县 孟凡美0701学号2007100025 家庭住址 山东省滕州市大坞县

李振鹏0704学号2007100165 家庭住址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

李 文0601学号2006100067 家庭住址 山东省蒙阴县

李春青0602学号2006100063 家庭住址 山东德州

丁 川0701学号2006100005 家庭住址 重庆市云阳县

侯龙君0702学号2007100108 家庭住址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

亓 盟0703学号2007100123 家庭住址 山东省莱芜市

王 烁0703学号2007100132 家庭住址 山东省新泰市

高雪冰0703学号2007100105 家庭住址 河北省承德市

段士芳0703学号2007100103 家庭住址 江西省新干线

李金苑0704学号2007100163 家庭住址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

张巧红0704学号2007100190 家庭住址 甘肃省静宁县

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修订)

3《关于农村宅基地制度的调查与思考》 宋焱

4《 旧区新村 两样风貌 》 山东省莱芜市农业局 郑庆卓 5《 基本农田莫占用 》 山东省冠县兰沃乡政府 江书友

上一篇:果园采摘管理制度下一篇:忆父亲阅读理解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