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信任的力量有感(共15篇)
读信任的力量有感 篇1
信任——读《信任》有感作文
星期天,我读了《信任》这篇文章后,不禁心潮起伏,感慨万千。是谁让一个向善的犯人对世界产生了失望?是警察对犯人与生俱来的歧视,但更多的是不信任。然而,又是谁让这位因万念俱灰而越狱的犯人翻然悔悟?是一位姑娘对他的信任。
信任,这两个千斤重的字在我们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人与人相处需要信任,商人与商人之间需要互相信任,更别说同学与朋友之间了。如果人们彼此间失去了信任,给自己的心灵上了一把沉重的铁锁,那么,那个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社会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会是一个死气沉的世界。那时候,世间的一切都将变得陌生。
读了《信任》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这样一件事:一位衣衫褴褛的学生模样的人跪在路边,脚下是一张乞讨求学的纸,一个铁罐头里,零零落落地放着几枚一角的硬币。一个个行人走过,一辆辆汽车驶过,未曾有人向这边望一眼,有的干脆视而不见,更别说施舍了,他们的做法可以理解,自从报上登了几起类似的诈骗事件之后,人们便不再可怜这些人。可是,你们想过吗?如果别人说的是真的,那当你从那些人跟前走过,你又于心何忍。说到底缺的还是两个字--信任。
信任,是架设在人心的桥梁,是沟通人心的纽带,是震荡感情之波的琴弦。由许多例子可以看出,信任的力量是何等的巨大,它可以在任何人心中掀起喧然大波,促使他悬崖勒马。
我们不应带着有色眼镜看人,人人多一份信任,就少一分隔阂,这样,难道不好吗?无锡市南长区华晶小学张幸瑜
指导老师陈映真
读信任的力量有感 篇2
冉阿让,《悲惨世界》中的主人公,他曾因偷窃罪而被关入大牢,并因此痛恨社会。出狱后,他投宿在一位主教的家中,并经常偷窃主教的财物。这位主教很有钱,但他却把所有的钱财都捐了出去,自己住的房子很破,吃的饭食还不如一名车夫的质量高。他全家最珍贵的东西就是两只银烛台和一些银餐具。有一次,冉阿让在偷窃这些银器时,被主教发现了,然而主教并没有生气,反倒慷慨地将这些东西送给冉阿让。冉阿让被主教深深地感动了,从此改了姓名,重新做一个好人。
合上书,我陷入了沉思:那位主教明明可以控告冉阿让偷窃,把他再送回大牢里,然而主教却因为善良的品格,宽恕了冉阿让,或许他知道,如果把冉阿让再送回大牢,他便会永远痛恨这个社会。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我经历过的一件事:一天中午,妈妈刚把午饭做好,就听见有人在敲门。开门一看,是一名乞丐来索求食物,妈妈并没有赶走他,而是给了他5元钱和两个馒头,乞丐感激地离开了。一分钟后,又响起了敲门声——又是那名乞丐。他对我妈妈说:“我在外面墙角处看到了一张银行卡,是你们的吗?”这正是妈妈在前几天丢掉的银行卡,妈妈连忙向乞丐道谢。我问那名乞丐:“你没有钱,为什么不把它拿走?密码就贴在银行卡后面哪。”乞丐说:“我不能这样做,因为你们帮过我。”
是啊!谁又何尝不想做个好人呢?当你去包容一个坏人,对他好,宽恕他时,他就有可能变成好人;当你厌恶他们,对他们有偏见,那他们可能就会是永远的坏人。让我们做一个宽容的人,这样世界就容易变得美好。
信任的力量 篇3
——艾琳·卡瑟
“徐福林的良心被狗吃了!若俺还有机会出去,非宰了这个狗杂种!”一个面目狰狞、身体粗壮的死囚狠狠地吐了口唾沫。犹如平静的水面投入了巨石,一阵涟漪急速荡开:“对!杀了这个不讲信用的小人l扒了他的皮!”感觉蒙受了奇耻大辱的死囚们恨声附和着。中秋早晨的长安城已然凉风习习,然而389名死囚犯却个个满头大汗,忧心如焚。他们不是担心即将到来的处决,而是为一个同伴的爽约而痛心疾首。
这是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九月初四,长安城大理寺司衙大门前。按照帝国的惯例,再过几天是秋决的日子。然而这次事件非同以往,牵动了全长安市民的心,一大早宽达150米的朱雀大街就被四面八方赶来的民众拥堵得水泄不通。大家都想知道:9个月前被释放回家的死囚们,能够如期赶回领死吗?当今天子的骇人举措,会不会变成一个天大的笑话?这场亘古未闻的离谱豪赌又该如何收场?
原来,贞观七年腊月唐太宗李世民视察朝廷大狱,全国390名被判死刑的犯人系狱待决。在例行的问话中,死囚们都对再回家看望一次父母妻子有着强烈的渴望。太宗博大宽容的胸怀、果敢坚毅的性格几乎在一刹那间促使他做出了一个奇特的决定:释放这些死囚回家与亲人团聚,让他们在亲情和关爱中度过短短人生中的最后一段时光。热泪盈眶的死囚们在再三击打自己的面颊确认此非做梦后,带着无尽的感激返回家乡。临行前死囚们与太宗约定:来年九月初四准时自行返狱伏法!
而今时限已至,389名死囚陆续归案,只有家住京畿扶风的死囚徐福林迟迟未到!35岁的年轻大帝不理会户部尚书兼大理寺卿戴胄的轻声劝说,以他一贯的坚忍和冷静等待着他的囚犯。即使是一个死囚,太宗也相信他有自尊和良心!因为太宗的成功史就是一部用诚心换忠心、用信任换人才的奋斗史!
短命的隋朝在中国的历史上划出了一个怪异的抛物线,在刚刚呈现出一点盛世迹象时,就迅即被倒行逆施的隋炀帝拖入了狼烟四起的大动乱中。关陇贵族集团代表人物李渊趁势起兵,在大儿子建成、二儿子世民的帮助下迅速抢占了长安,并利用宇文化及弑君称帝的有利时机北联突厥、西击薛举,废掉了过渡性皇帝杨侑而建立大唐。当其时,中国群雄并起、皇帝林立:强大的突厥雄踞漠北,秦帝薛举虎视陇西,定杨可汗刘武周盘踞马邑,夏帝窦建德陈兵乐寿,许帝宇文化及坐拥江淮,魏公李密占据瓦岗,郑帝王世充称霸洛阳,更兼萧铣、辅公佑裂土巴蜀等地。这些崛起于乱世的英雄好汉距离九五之尊都只有一步之遥,惨烈的兼并大战将为未来的中国遴选出一位雄才大略的真正君主!
年轻彪悍的秦王李世民目光如炬,他临阵沉稳、临机果决、临敌勇猛、临事冷静,一往无前的凌厉杀气和折节求贤的祥和瑞气是如此奇妙圆润地交织在一起,往往在一鼓作气消灭对手的同时赢得敌人的真心感佩!勇冠三军的尉迟敬德、犯颜抗上的魏征、畅晓军机的李靖,神机妙算的徐懋功、英雄盖世的秦叔宝、福寿齐天的程咬金、老当益壮的屈突通——这些位列凌烟阁的开国功臣,都曾是上述与李世民殊死搏斗的对手之股肱重臣。在金戈铁马的战争岁月,李世民以其自信大气的人生风范,感染并引领着这个决定中国未来的精英集团。通过无条件地信任别人,他与这些本应是不共戴天之仇的四海豪杰结下了兄弟般的友谊,并且凭借着这种友谊横扫六合、吞并宇内,改写了中国的历史。乌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惨烈内讧从未上演,君臣彼此信任,在幸福的生活中共同老去。
当皇家竞技场上的参赛选手全部被淘汰出局后,武功被及时转换成文治。虽然拥有无上的权力,但终其一生太宗都在小心翼翼地同自己的欲望搏斗,避免被绝对权力的利剑所伤。他知道惟有克制方能带来诤言和上下同欲,惟有仁爱才能带来真正的敬畏。三省六部制的分权艺术、宰相附签的公文制度,从善如流的庭议风度,是太宗从杨广身上学到的历史教训,是太宗杀兄戮弟后的自我砥砺,也是大唐王朝迷人风韵的源泉。在理解了服务是权力的本质之后,太宗的勤政爱民有了深刻的理论基石和体系保证。
站在当时堪称世界第一国际都市的长安城里,“天可汗”李世民最终等到了与他生死相约的徐福林——由于途中患病,他雇了辆牛车,比约定的时间晚了一个时辰赶到。390名死囚从容赴死的侠义之举与唐朝开国功臣们的忠心为国如出一辙——慷慨的信任激发了无尚的忠诚感和荣誉感——事件以太宗赦免全部死囚而收尾,遂成千古美谈。
读信任有感 篇4
读了《太阳是大家的》有感
读了《太阳是大家的》有感 《太阳是大家的》是一首小诗,主要讲了三个部分,一,它把阳光往鲜花上洒,它把小树往高处拔,讲了太阳为大类做的事;二,她要趁人们睡觉的时候走向另外的国家,讲述了太阳要下山了;三,在别的国家里,也有快乐的小朋友,也有小树和鲜花,描述了外国小朋友盼望太阳从天空中升起,为他们带来新的一天。 读了这首小诗,我知道太阳是大家的,世界也是大家在同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世界的和平与社会的安宁。每一个孩子,都能分享同一个太阳,同一片蓝天,希望永远都会这么平凡,让世间充满爱,让人与人充满信任,让我们幸福生活直到永远。
读了《烽火戏诸侯》有感
今天,我读了《烽火戏诸侯》,书中的故事,使我受益终身。
书中讲到周幽王为了讨褒姒的欢心,听了一个大臣的建议,让士兵点燃烽火欺骗了诸侯们,自己破坏了自己的威信,结果被敌军杀了的故事,我明白了:人要是失去了别人的信任,那你将会被世间抛弃,相反,人要是取得了别人的信任,一呼百应,那么,他将成为最终的王者。那些成功的人,都是获得别人的信任,最终取得成功的。
以前,我总是欺骗别人,有时,别人约我去打篮球,第二天我想去就去,不想去就找借口说我有什么事,伙伴们知道了我是在欺骗他们,从此以后,他们做什么事都不叫上我了。后来,我改正了缺点,伙伴们去哪里都叫上了我,他们又成了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取得别人的信任,是多么重要啊!别人失去了对你的信任,就是生活中的败者,将会被淘汰。
读信任的力量有感 篇5
——读《教师的挑战》有感
林雪琴 东山二实小悦读共同体
近来在教学上,我遇到了许多的苦恼,教学的心都是浮躁的,想从书里头求得一知半解,便开始阅读《教师的挑战》。佐藤学老师说: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实现所有儿童的学习权利,尽可能提高儿童的学习质量。这句话让我反复思量,不禁想起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里有一句话:寻求并找到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这两句话无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相距甚远,但仔细咀嚼却可发现,两者有着共同的追求。基于当前的教育,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我们都不得不承认,学校里多的是埋头苦学与无益劳动,少的是快乐和坚实的进步。那么夸美纽斯所寻求的教学方法是什么,佐藤学认为的21世纪的教师面临的是怎样的挑战?怎样让课堂变得有趣,让学生能够愉悦地学习呢?我不停地琢磨、研究。佐藤学老师记录的一个个鲜活的教学例子,就像一面镜子,供我对照、反思、感悟。终于,我“触摸”到了真谛——尊重与信任。
尊重与信任,看起来简单,实际要做到却很难。在教学中,教育经验不够丰富的我们往往容易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主观地要求学生如何去完成,或掌握到某种程度,而总是忽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忽略了他们的许多想法和感受。试问,我们有多少次因为学生的回答不符合所谓的“标准答案”,而直接否定了学生的想法?又试问,我们有多少次因为学生的回答不够完美而表示出不耐烦的神情?实际上,学生的这些想法可能更有生活的味道,可能更有实践的意义。回想一下,我有多少次为了使课堂教学环节能够按部就班,能够按照备课时预设的方向“走”,而对学生的“别出心裁”选择忽视。由此可见,尊重与信任绝不是我们以为的那么容易做到。佐藤学在书中提到,我们与学生应坦诚相见,不折不扣地接纳,而不是只选择那些所谓的“好的发言”,正如书中所说,教师若只寻求“好的教学”,就会把“好的发言”串联起来展开教学以致这种教学陷入单调而乏味的误区,所以,尊重在教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对人不卑不亢、不俯不仰的平等相待,对他人人格与价值的充分肯定。”
课堂,是所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构筑而成的,因此,学习也应给与所有人应有的权利。让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归属感。每节课,都是一棵树苗,学习的目标就是主干,“好的学生”“好的发言”“好的思路”……把所有的“好”串联起来,树干当然会粗壮。但是少了枝干的发展,树木就只剩主干光秃秃的存在,就没有了枝繁叶茂的朝气。所有学生的参与,所有学生的课堂表现,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才能让课堂焕发无限的可能和生机。尊重每个孩子,学习才能饱满,课堂才有活力,教学才有生机。我们要尊重所有,利用有效的“串联”、“反刍”,使学生朝着更加有效的思路进行思考和学习。
语言是教师对学生表达尊重最直观的一种方式。语言的魅力彰显出一位教师的学识、气度与涵养。从《教师的挑战》这本书上我也习得了语言的有效运用,发现它能使课堂的流程更加顺畅。比如:“这一次,大家坐在原位上,每个人再来读一遍,好么?”“听了某某君的发言,我认为……”“从哪里看出来的呢?”以上几句课堂语言,让我仿佛也置身于这节课中,深刻感受到这位老师不仅在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还努力用这些毫无命令式但充满温度的话语将课堂串联起来,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陡然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使教学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在教学中,我往往由于学生各种各样突然性的回答而无所适从,只好选择性地回避掉这些预设外的问题。而书中的一个案例,教师对于学生看似“错误”的答案的回应,不是否定,也没有逃避,不是“为什么这样认为?”,而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样的发问,就能引发学生回归文本,重读文本,在课文的一些细节处,联系生活实际,于是发现这种“错误”背后所隐含的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文本没有直接叙述出来的事实,从而豁然开朗。这不正是我缺乏的吗?教师的倾听与串联在课堂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书中所言,“教师在课堂中,要将学生与教材串联起来,将学生与学生串联起来,将教材与生活串联起来,将新知识与旧知识串联起来。”不单单只是把“好的发言”串联,还要给看似“错误”的学生机会,让学生学会把观点和所学内容串联,这不正是在授之以渔吗?
夸美纽斯所要寻求的“可以使教员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的教学方法,正在我们“自主、合作、探究” 的课堂中实践着。如何实现“自主、合作、探究”,我认为小组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实现方式。那么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这无疑是很多新老师和我一样需要学习探究的。通过书中的案例和介绍,我得以借鉴:
首先,要考虑分组的问题,学生有着学习能力的差异、性格的差异、学习兴趣的差异。最重要的是学习能力的差异,一个小组应该有学习能力强的又有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这样可以进行互助;然后是学习兴趣的差异,一堆偏爱语文而一上数学课就想睡觉的学生显然不能放在一起,小组中喜欢数理的学生可以很好地带动那些对数理兴趣不那么大的学生。最后是性格上的差异,一个小组应该有性格外向的和内向的,这样才能互相带动、和谐相处。无论是哪位同学,都渴望得到老师课堂上的关注,所以让每位同学都有责任与担当,让游走在学习边缘区的同学都有自己的归属感,找到每个人的“闪光灯”,让他们都有事可做。由此,我也找到了组织教学和落实教学的“金钥匙”。“信任是开启心扉的钥匙,诚挚是架通心灵的桥梁。”书中得法,运用此法,还得结合实际。参阅了许多资料,我正在计划实施“人人是组长”的小组合作计划——每个小组设立“学习组长”、“作业检查组长”、“背诵组长”、“大组长”。这里头最重要的是大组长的人选。我想打破一贯的思路,大组长不是选择综合能力最强的同学,而是选择相对弱势的同学,让他感受到老师的信任,让他有事可做,让他找到自身的价值,也让他能想办法融入班级融入课堂。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队名和章程,有了响亮的队名,小组内的每个成员就像找到了组织一样。有了队训,每个成员可以有章可循,自觉遵守,同时也为成员间的互相监督创造依据。学生按照这种分组方式,建立小组内的互相监督机制,也建立小组间的竞争机制。有竞争才有动力,小组与小组之间是要对抗的。可以评选每一天、每一周、每一个月的最佳展示团队、待进步团队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小组合作,不止是我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学生间互相的尊重。瞧:我们正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所有的伙伴。
读《梦想的力量》有感 篇6
骆雷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比如我的梦想是拥有用不完的金钱,因此我一直在努力当中。
说到梦想,让我想起了梦想的力量的主人公——瑞恩?希里杰克:加拿大有一个小孩叫瑞恩?希里杰克,他看了电视,想象出非洲小孩的悲惨情景,于是,便哭着向爸妈要70元钱,可是爸爸觉得很荒唐,妈妈对他说:“要钱得自己赚!“他为了给非洲的人民救难,每天都在努力的赚钱,爸妈出去看电影,他在家里擦窗户,爷爷知道了他的梦想后,让他去捡松子;邻居知道后,让他帮忙去扫雪;考试成绩好,爸爸奖励他。后来,成千上万的人都加入了进来,XX年,在加拿大的帮助下,成立了基金会,XX年9月30日,他接受了加拿大总督的荣誉勋章……,这一切都来自于他6岁时的一个小愿望。到XX年初,基金总共达有七十多万加元,已经挖了七十多口水井。
他真是助人为乐、热心肠、坚持不懈……的好少年啊!他真是一个好人,不愧是能接受加拿大总督克拉克森颁发的国家荣誉勋章的名人!我从今天开始,下定决心要向瑞恩?希里杰克学习,总有一天,我也会向他那样出名的!
他的行为让我联想到了贝多芬,我真敬仰他,他从4岁就开始作曲,但是不幸的是贝多芬的耳朵聋了,这对一个音乐家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如果听不到声音就不知道这个旋律是什么,那个旋律是什么,如果不知道旋律是什么,就不能作曲,如果做不了曲,就不能成为音乐家,所以耳朵聋了,对音乐家的影响很大,可贝多芬坚持了下来,我真佩服他!
我从今天开始,就要好好学习,立定以后也要做大事,我现在要先从小事做起,但我会更加努力!
指导老师:周老师
信任的力量 篇7
我天天去的目的自然是监督装修质量情况,但坦率地说我什么也看不懂,我搞不清水泥的型号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搞不清“地找平”又是什么意思,瓷砖贴得好不好我也是看不出来……我去的目的就是给他一个心理压力,那就是我天天都来,你要是搞得不好是逃不过我的火眼金睛的。我装模作样地看看这敲敲那,在这儿若有所思地站一会,在那儿皱着眉头思考一阵子,似乎是在表示我不太满意,但我就是不说话,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我不知道他搞得到底好不好。
小瓦匠的活快要完了,我终于还是忍不住请了个退休的行政科长来帮我看看,他和瓦匠木匠之类的人打了一辈子交道。他来了后,看了一会,对小瓦匠的活赞不绝口,说这质量真是没必要再挑剔了,对這个瓦匠完全可以放心。他的话也让我放下心来。第二天,我对小瓦匠表达了谢意,却不料小瓦匠说:“你别谢我,我还得谢谢你。”
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一年要给30多户人家干活,可从来没遇上个像你这样不吹毛求屁的(他把疵念成了屁),我干活最怕那种小气之人,他们看我年轻,总是不放心,这也不是,那也不是,不懂装懂,本来活一点问题都没有,他非得让你重来,搞得我很恼火很烦躁,我越烦活越做不好,越做不好他们就越找我吵,有时候搞得一塌糊涂。要是都像老板你这样的人多好,从不刁难我,我虽年轻,但我15岁就跟我爸出来做瓦匠,我也算是年轻的老师傅了,做瓦匠又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天大的难事,我怎么会做不好呢?真是的。我在你这儿干活多好,心情愉快,想不好都难呢。”
他的话让我一阵脸红,并想起了这么句话:信任的力量。
读《习惯的力量》有感 篇8
关于习惯,最常听人说的便是美国的约·凯恩斯的那句“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曾经,对这一句的理解也就停留在字面的意思上,颇有些不以为然的感觉,如今读了美国作家杰克·霍吉的《习惯的力量》,对于习惯——这个我们经常会忽略的东西感觉就有很大不同了,习惯原来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很多东西,甚至于最重要的——命运。
“其实,有一种比‘意志’要轻松得多的好方法,那就是让习惯性动作植根于你的潜意识。”这是本书的开篇语。由此,我想到了不少东西。“意志”亦或有自制力、自律能力的意思。以前,我从未将“意志”与习惯两者联系在一起,没想过习惯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约束自己,而不用去苦守着自己的意志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我总是想着要锻炼好自己的自律能力,也就是要有坚强的意志,面对一些诱惑,如在不正确的时间看电影、小说;毫无拘束的去买零食或一些也许根本用不到的东西等等,对于这些我很努力让自己去坦然的拒绝,从而选择正确的事去做,然而结果有时并不怎么满意,往往这次做到了,下次就不尽然了,我从未想过我可以通过改变习惯而让这一切变得顺其自然。看到本书的第一句话,我豁然开朗,原来我一直在走一条虽然能到达目的地但却最为艰难的路。我想,至此之后,我是应该改变一些东西了。
书中第一章中提及空想家和行动者(Dreamer and Doer),我想一定意义上我算是一个空想家,而非一个行动者。就像书中的作者的祖父所说的“似乎不管你怎样努力,你都无法让自己去完成那些你知道自己应该完成或是可以完成的事情。”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我将困难太过放大化,而将自己变得太过弱小,潜意识中便觉得不可完成,难以企及。这实在不是一个好现象,我想我应该学着改变,从改变习惯开始吧,做习惯的主人,让它引领你走上成功的康庄大道。现在,我也想对自己说:“等着吧,我也可以成为一个行动者,不让习惯阻止我前进的脚步。”To be a doer,I can!
“Nothing is more powerful than habit.”对于作者书中提到的这句话我深表赞同。俗语有云:“习惯成自然。”而自然而然的东西又有什么东西能撼动的了呢,换言之,习惯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的。对于习惯,俨然是每个人生活的一种固然规律,规律自然不会轻易就被打破。所以,由此可见,习惯是多么的重要,它体现在你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却又经常被人不经意的忽略,这才导致了太多的失败者抓头挠腮不知自己究竟败在哪里,想到这里,便又提及作者的另外的观点——对于“成功取决于天赋、智商、处事风格”一些观点,追根究底是习惯的力量在起作用。
相信没有人是不想成功的,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功。而书中提到的无论是发明大王爱迪生,还是19世纪西班牙最伟大的小提琴家萨拉萨蒂,抑或是一代NBA的传奇人物拉里·伯德,无疑,他们都是令人敬仰的成功人士,而他们的成功却都因为一个因素——习惯,爱迪生的善于思考,萨拉萨蒂的勤奋练习,拉里·伯德的坚韧不拔铸就了他们的辉煌。成功不会无缘无故,在于你平时的习惯。好习惯结好果 坏习惯自然酿恶果。是选择功成名就,还是碌碌无为,我想大家都是很清楚的。由此可见,好的习惯是你改变命运的关键因素。所以,改变命运,就从培养好习惯开始吧。
改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戒掉坏习惯,培养好习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论做任何事,我们总要从最基本的开始,而要戒掉坏习惯,首先我们要进行自我评估,明白自己的坏习惯有哪些,所谓“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自知了方能知道从哪里着手去改。知道了自己的坏习惯,要想改变也非一日之功,但切忌三分钟热度,一时的热情是什么也改变不了的,任何事贵在坚持,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最终改掉坏习惯,踏出成功的第一步。与此同时,好习惯的培养也并不容易,要从小处着手,力求循序渐进,坚持到底,让好习惯成为你生活中潜意识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制定一个目标,并大声的把它说出来,努力坚持下去,用笔记下我们前进的脚步,从中汲取动力,可以和我们的伙伴互相鼓励,一起向前冲,我们有那么多的方法可以形成好的习惯,可以走向成功。所以,朋友,成功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困难,只要你愿意改变。
“明天是空想家最‘强大’的武器;行动者的利器则是今天。”作者在最后一章的开头这样说,这让我想到一首诗:“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我们都应该明白,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还不可预测,我们能够掌握的也只有现在。不要把任何事都寄托在明天身上,试想,你又有多少个明天可以去挥霍呢。要想做一个行动者,那么一切就从今天开始,不要再做不切实际的梦,如果你只想做一个空想家的话。
行动,行动,再行动。“Action, action, and still more action.”不自觉的,我喜欢这句话,因为一切梦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真正实现,如果只是在脑海中想象,那么最终它也只能是一个虚幻缥缈的梦而已。现今,太多的人在等待,等待一个能实现自己梦想的时机,然而,你又有多少时间可以去等呢,如果你自己不去行动,我想,那是你自己不给上帝眷顾你的机会。行动吧,就是现在,你还在等什么?
总而言之,这本书的确是让我受益匪浅。从中我明白了,成功源于习惯,而非其他因素,我们应该学会做习惯的主人,而非习惯的奴隶,试着从一点一滴中改变那些阻碍你成功的习惯,培养自己的好习惯,最后,要注意,我们所说的一
读《沉默的力量》有感 篇9
——读《沉默的力量》有感
前不久,仔细地阅读了一本名叫《小故事大道理》的好书,我被这本书的一篇文章深深地打动了,文章的题目是《沉默的力量》,是一篇非常有启发的好文章。
这篇文章讲述了这样的小故事:白老师带的是初三慢班,这个班每次考试都有零分的学生,他们厌学,旷课,打架,甚至联合起来捉弄老师。有一次冬天,上午第一节是白老师的课,他很早就来到了学校,教室里非常安静,没有一位同学在开小差,白老师疑惑地推开了教师的门,突然,一件意料不到的事发生了,门上面放着的一盆水把他从头浇到脚,淋遍了全身。一些学生大笑,更多的学生在发愣。白老师一言不发地走上讲台。天气十分冷,何况正对着讲台的窗户玻璃被学生打破了,冷风正呜呜地吹向讲台。白老师的发梢慢慢结了冰,衣服开始发硬,脚下汇聚的一滩水也结了冰,寒意遍布全身。他咬紧牙关,尽量不使自己打颤。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学生们没有一个敢抬头看老师,他们等着那座火山爆发。可是白老师依旧没有说话,他的牙齿开始打颤,浑身发抖。一些学生偷偷地看他一眼,赶快低下头。不久,他听到一些女生嘤嘤的哭声。渐渐地哭声大了起来。一个胆大的女生站起来说:“老师,你原谅我们吧。我们错了,你赶快去换衣服吧。”白老师没有言语,依旧沉默着。班里最爱捣乱最不服管教的王小锋站了起来,说:“老师,是我放的水。你打我骂我都行,那样,我心里会好受些。别在这里挨冻了,我后悔极了。”白老师依旧没有说话,沉默着,注视着他们。哭声弥漫了整个教室。这节课,对老师,对学生,可以说是最漫长的一节课。
终于,下课铃响了,白老师一言不发地走出了教室。回到宿舍,他感冒了,发起了高烧。第二天,他拖着酸软的身子坚持上课,哑着噪音,不停地咳嗽。那一节课,是他教学以来学生们听得最认真的一堂课,没有一个人做小动作,没有一个人看课外书。从那以后,班上的学生变了。中考成绩甚至可以和快班相提并论。这在全校引起了轰动。同事们都向白老师讨教秘密,白老师说是因为一盆水。不少学生毕业后,经常给白老师来信,说得最多而且最难忘的就是那一盆水和那一堂课。
人们常说,说话是银,但沉默是金。沉默往往也是最严厉的批评。
信任的力量 篇10
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雪花飘在空中,宛如千万片洁白的柳絮在空中翩翩起舞,虽然很美,但伴随的是寒风刺骨。我的包坏了,在街道上迷茫地寻找着修包店。终于,我找到了一家,急忙走了进去,顿时好像有一股暖流在我身体里涌动,那修包伯伯脸上恬静的微笑让我感觉温暖。我走到他的面前,他和蔼可亲地对我说:“小朋友,把包给我吧。”我把包给了他。他拿着包来回观察了一番,便缝了起来。多么娴熟的手法!我打量着他:小小的眼睛,炯炯有神;瘦小的脸庞,面带慈祥……
啊,我没带钱!我想起了上次修自行车的经历:我的车修好了,可是我的身上却没有一分钱。修车的人知道了,臭骂了我一顿。
“小朋友,你怎么了?”我回过神来,低着头对那位伯伯说:“对不起,我没带钱……”他笑着说:“没关系,你下次给我吧!”他竟然信任了我。瞬间,我身上的雪融化了,心也跟着融化了。
没有信任的世界是没有一只鸟的树林,没有信任的世界是没有一条鱼的海洋,没有信任的世界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信任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是火石,擦出星星之火;它是烈火,点燃心中的明灯;它是明灯,照亮前进之路!
(指导老师 朱传忠)
读《品格的力量》有感 篇11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接触到了“创典家庭教育大学堂丛书”,它共分为18本,分别讲述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会遇到的难题、解决办法等,主要是用来帮助家长实现养育专业化的系列丛书。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养花、养草、养鸟、养鱼,都要先懂得专门的方法,才可以养得好;难道养孩子,不懂得方法,可以养得好吗?医生、教师、工程师等职业都需要经过专门的职业培训,同样,父母也需要接受专门的亲子教育。教育孩子不仅仅需要爱,还需要科学和专门的技巧、方法和艺术。因此,父母不仅仅是一种家庭中的角色,还应该是一种专门性的职业。正如马克思所说,父母的职责就是教育孩子。
作为一线幼儿教师,作为一个母亲,我深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所以在开始“假期阅读”时,我便选择了关于家庭教育的有关书籍,以便能更好的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其中,对我影响和感触颇深的是《品格的力量》这一册书,品格的力量可分为同情心的培养,关爱他人,为孩子树立行为的榜样三个层次。从这三个层次上又将本书分为三章,分别是:优秀品格的基石——同情、播种爱的种子——关爱,身教胜于言传。同时又将每一章分为家庭教育攻略,以及专业家长进阶、家长实践作业三个方面。层层递进、梳理将文字知识简化,便于家长理解。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有许多的感触,以下是我的一些个人感悟分享。
说到品格,大家既熟悉又陌生,那如何来培养品格呢,却成为了许多家长非常棘手的问题。谁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好,那怎样培养呢?在这本书里我们能得到启发。好的品格,是要教会孩子如何去爱,“受爱不如授爱”。孩子的成长是从家庭这个最小的社会单元,走到学校,走到社区,最后走进社会这个大家庭,要想生存,生活需要依靠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能力,父母爱孩子,希望他能够拥有一切,而孩子离开父母,又有谁能够给孩子一切呢?爱孩子不如教会他爱,让他自己创造爱。孟子云,“爱人者人恒爱之”,当孩子真心诚意的关爱别人,帮助他人时,别人就会反过来真诚的关爱他,所以爱人的人,也会受到别人更多的爱,仅用自己的爱来包裹孩子,莫不如让更多的人来帮助自己爱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心田的播种人,父母在孩子心中撒下了何种种子,就可能收获什么硕果。
一、优秀品格的基石——同情
在教会孩子爱的同时,要教会他如何认识自己的情绪?如何让孩子学会理解他人?如何培养孩子助人的品质?如何引导孩子友善的对待他人?而这些都不仅仅是一句话可以完成的,而是通过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来促进孩子的心理成长。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语言对于儿童的思维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家长教给孩子内疚,羞耻,自豪的词汇,能够极大的促进儿童良心的形成。父母都希望孩子对别人负有同情心,为别人着想,但孩子并没有识别情绪和表达情绪的能力。通过日常生活,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描述孩子的情绪,主动带有感情的与孩子,讨论一些感情词汇,并鼓励他们使用这些词汇。如:作为一个母亲,我很重视孩子主动表达自己情绪的能力。当我和他在一起时,不论做什么我都会跟他说说我的感受是怎么样的`,然后再问问他的感觉是怎么样的。比如晚上回家时,在楼道上没有灯,我会告诉他我很害怕,我会问问她,她是什么样的感觉呢?她会告诉我,他也很害怕,同时还“一本正经”的告诉我,她会保护我。听着这样的回答,我就知道她对害怕这个词汇有了一定的了解。又如在路上遇到拾荒的老人时,可以告诉孩子,他们很辛苦挣钱,如果有喝完的矿泉水瓶等废旧物,可以送给他们去换钱来生活,让孩子真实感受他们的不容易。通过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便教会了孩子如何认识情绪,如何去培养孩子助人的品质和友善的对待他人。
二、播种爱的种子——关爱
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如何强化孩子的利他行为?如何教孩子关爱生命?培养关爱可以从家人开始,从故事中的榜样,以及关心生病的小朋友,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养小动物开始,有了开始,爱的种子便被播撒了。在这一段中,我们说到了利他行为,那什么是利他行为呢?我举一个实例:当孩子在玩耍时,你注意到孩子做出了善良有爱的行为,如:给其他的小朋友让座,分享玩具,在这时我们都要及时的让他知道,你为此感到非常高兴,针对行为进行夸张的表扬宝宝,“你给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了,妈妈很开心,你这么做非常好”,此时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良好的心理感受,并把这种行为和感受联系起来,而孩子总是希望爸爸妈妈表扬自己,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孩子就可能再次出现利他行为,达到强化的目的。
三、身教胜于言传
如何向孩子传递社会规范?如何为孩子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如何为孩子树立助人的榜样?以身作则,可以从很多方面来引导,尊重他人、营造和谐的邻里关系、以身作则、孝敬老人、示范如何遵守规则、在孩子面前言而有信、让孩子看到父母的助人行为、分享乐趣、大人犯错也要惩罚、形成节约的生活习惯等方面。如:在社会中,服务人员常常被人看作是特殊人群,家长要和孩子强调对这一人群的尊重。在餐厅吃饭点菜的时候,家长对服务员的态度如何,多使用“请”“谢谢”“麻烦”等礼貌用语,只有当你在孩子面前面对服务员,也能很好的表现出礼貌的一面时,孩子才真正习得了尊重。又如,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言而有信,“说话算话”,是被很多家长忽视的品质之一,但却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经常会有家长承诺孩子,周末带孩子去游乐园、公园玩,结果周末有工作或者跟人吃饭就爽约了,即使真是因为什么事情耽误了,也要与孩子讲清楚。否则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会对诚信的概念产生不良的影响,孩子长大后也会产生说话不算数的行为,因为爸爸妈妈就是这样的,通过以上几个实例,我们可以看出以身作则对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非常重要。
读《梦想的力量》有感 篇12
文中一个加拿大的普通男孩――瑞恩在上课时知道,非洲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缺水或喝了受到污染的水而死去。此时瑞恩就有了一个想法:他要为非洲的孩子们打一口吃水的井,因为他不愿意看着孩子们这样死去,于是,他靠干额外的家务活攒了70元钱,但他得知70元钱只能买一个水泵时,他并没有气馁,他又去攒打井的钱了,瑞恩的事迹被刊登在报纸上,他的执着打动了许许多多的人,他们帮助瑞恩一起攒打井的钱,……最终他们完成了梦想成功地打好了水井。
瑞恩的第一口井打好不久,瑞恩来到了非洲,孩子们高喊着他的名字,水井的基座上也刻着他的名字,水井附近的孩子的身体都是健康的。一个梦想竟有如此之大的力量,这个梦想挽救了多少孩子的生命,这个梦想改变了多少孩子的命运,他的执着令我们感动,现在“瑞恩的井”基金会已经成了,基金会已帮助非洲的孩子成功地打了30口水井。
王晓帅 信任是领导最大的力量 篇13
生于1971年的王晓帅无论怎样看起来都很年轻。“年轻”的王晓帅一手打造的江西力环弹簧有限公司也同样年轻。自2002年正式开始到现在,江西力环创造了一个小小奇迹,10万元原始资本迅速增值,如今江西力环已有资产近亿,以弹簧为主业,产业延伸至酒店等领域。
王晓帅的创业历程,可以说是中国中小民营企业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一个缩影,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年轻执著的创业者
刚开始创业的时候,王晓帅辞去国企工作,带着满腔热忱和十万元钱只身从浙江来到人生地不熟的江西。虽然当地对招商引资给予了优厚的政策,但王晓帅除了信贷的钱作为厂房投资外,已经没有多余的钱用来购置设备以及用作企业正常运作的流动资本。执著甚至有些偏执的王晓帅就一次次跑银行,软磨硬泡地请求银行贷款,直到后来银行下到职员,上到领导的几乎每个人都认识了这个来要贷款的年轻人。那段时间也许是王晓帅一生中最难的阶段之一。王晓帅的执著最终感动了银行,获得一笔贷款。公司暂时可以运转了,但购置设备的款项还有很大的缺口,于是王晓帅又只能四处奔忙,靠一双铁腿和铁嘴到处筹资金,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江西一家电力企业经过反复评估和论证后,融给王晓帅350万元资金并获得一定比例的股份,在关键时候保证了工厂的准时开工。这期间,王晓帅这份创业的信心和决心感动了很多人,他也交了很多朋友,在以后的岁月里给了他很多帮助和支持。
在谈到经历时,王晓帅说要想做事情就必须想办法、不断突破自己的思维模式,不断超越自我,要千方百计整合各种资源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信任和放权是领导力的最好体现
企业发展开始走上正轨后,王晓帅开始着手团队建设。王晓帅认为,以心换心才能坦诚以对,随时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他说:“我觉得领导最重要的是尽快去了解并熟悉你的下属,因为他们是和你共同工作去完成目标的人。对于公司来说,人的部分是最重要的,他们是整个公司的灵魂,因此我会尽量多花些时间在员工身上,和他们多沟通,去理解他们的角色、他们的目标,以及他们是如何去工作的。对员工来说,我也很愿意让他们了解我的想法,我是一个直率的人,也应该是一个合作型的领导。”
在力环的组织系统中,王晓帅担任更多的是一种组织者的角色,他为力环的发展设定了近期和长远目标,并用愿景驱动将所有人联系在一起,“我所做的就是把整个团队糅合在一起,让他们对业绩目标能够统一认识,同时对完成目标的方式也能够统一认识。每个人要知道自己负责的部分是什么,对整个业绩发展的意义何在。我希望我领导的整个团队有一种和谐的秩序,每个人都能够设定并达成高标准。”王晓帅说。在目标清晰的前提下,信任员工成了王晓帅的管理法宝。王晓帅深知,信任与管理息息相关。信任,是一切团队维系和发挥凝聚力的前提,既是人与人之间真挚友谊的基础,也是企业管理者充分授权以及执行者认真履责的保障。领导与员工的信任和支持,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当你信任你的员工时,你同样也会获得员工的信任,企业就会快速发展;当你不信任你的员工时,同样员工也会不再信任你,你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
但是在信任的基础上,必须建立相关的制衡机制。因此,王晓帅在选拔下属领导的时候,常常把个人品德作为第一要求,而一旦在确定了一个管理者的领导位置的时候,他就绝对信任和放权,以此充分调动中高层管理者的积极性,树立他们的信心。这样一种相互信任的机制最终引领着企业健康发展。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 篇14
常常听到许多哲学家告诫要活在当下,当时也只是听听罢了,根本不能真正理解“活在当下”四字的含义,直至有机会读到埃克哈特.托利写的《当下的力量》一书,才真正地豁然开朗起来,并从心底里喜欢上这本书,“活在当下”的确赐予了我太多的力量。
多少时间,我们都活在过去和未来,而忽略了当下的时刻。而事实上,过去的一切将一去不复返,未来的事情总是让人难以预料,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也是最宝贵的,但多少人都把最宝贵的当下白白浪费了。特别是像我这样爱胡思乱想的人,脑子里永远充满着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的憧憬,殊不知错过了多少珍贵的时刻。读完此书,一种强烈的活在当下的欲望油然而生,一次次地体验着当下时刻的神圣与美妙,那种快乐与平静是多少拒绝当下的人所不能感受到的。
多少人在大脑的折磨下度过一生,任由它攻击、惩罚,并耗尽生命的能量。
读了此书我才知道,当不需要运用思维时却出现思维并认同思维,是多么恐怖且痛苦的事情。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我们从来都不会去质疑自己的思维,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的思维是正确的,并代表了真正的自己。事实上,思维制造了我们的痛苦,对思维的认同让我们陷进痛苦中久久不能自拔。思维带我们进入过去,于是有了遗憾,有了懊悔,有了自责,有了悲愤,有了难过。思维带我们走向未来,进入一个虚幻、飘渺的世界,于是有了焦虑、不安、紧张、压力。所有这些,均是痛苦的根源,但我们从不会有意识地从思维里走出来,反而深深地认同于它,因此我们就陷进了痛苦之中。古人所云:难得糊涂,大概就是告诫我们不要总是活在思考之中,暂停思维也是一种难能可得的智慧。
受苦是需要时间的,在当下它不能生存。
如果我们现在感到痛苦、焦虑、难过,请闭上眼睛,有意识地把关注点放在此刻,放在这一秒中,不去想前一秒或后一秒钟,那么我们就根本不会感到丝毫的痛苦,保持临在状态是最好的解脱方式。保持临在,意味着不再无意识地受到思维的控制,不再无意识地认同于思维的指引,而是有意识地关注当下,把意识聚集在此刻。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人对我说了句羞辱我的话,我的立即反应必定是恼羞成怒,这是因为我无意识地认同了思维:他正在侮辱我,攻击我,我必须反抗。这也是小我赖以生存的保障,因为“自我需要问题、冲突和‘敌人’来强化它身份赖以生存的孤立感”。但倘若我保持强烈的临在意识,我深深地进入此刻,进入当下,我便不会产生愤怒,那么后来所有的冲突也就可以避免发生了。
所有内心的抗拒都是各种形式的消极体验,所有的消极心态都是抗拒。
我们总喜欢活在过去和未来,是因为我们抗拒当下。也许现实中有重大的任务等着我们去做,也许现实中有太多的烦心事困扰着我们,所以我们开始逃避,开始拒绝接受现实。然而这些事情并不能因为我们心里上的拒绝而消失,它们依然存在,任何抗拒、逃避都是无用的,只会给我们带来消极的心态,最终带来痛苦。面对现实,接纳事实,臣服于当下的一切,然后采取积极的行动处理,心平气和地与事实共事,我们便会被所接受的事实带进一个宁静的状态,所有的麻烦事也都会迎刃而解。谨记:不去抗拒,就没有人受到伤害。
“活在当下”的力量的确巨大无比,没有了懊悔和焦虑,多了几分宁静,真正把自己从痛苦之中拯救出来;关注于当下时刻,全心全意高质量完成此刻的任务,快乐和喜悦便由此而来。
读《阅读的力量》有感 篇15
203月3日在家认真地看完了学校推荐的家长阅读书目《阅读的力量》,对书中一些重点内容以及典型案例进行了重点标注。本书主要阐述的是自由阅读的力量,书中强调,当孩子因乐趣而阅读,当他们上了书本的钩时,便不自主地、不费力地学会所有大家关心的语言能力。他们会培养出适当的阅读能力、学得大量词汇、发展出理解力、使用复杂的语法结构、建立好的写作风格,同时有不错的拼写能力。
读了此书之后,更加觉得阅读在孩子的成长教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反观自己孩子在语文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字词的掌握,拼写,阅读的理解能力以及写作方面都比较薄弱。昨天在看完此书后也与孩子进行了沟通,之前孩子对语文的学习上一直都是在学校课堂上学习“技能”,然后将这些技能应用到阅读与写作中。平时课后对课上的内容仅仅是完成作业任务而已,不愿花更多的时间来温习,看书也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对语文知识的扩展也非常有限。我认为最主要就是没有形成好的阅读习惯,不能安静地认真看书。平时仅是完成课本上的东西而已,那么为了更好地改善目前的情况,接下来不管是我们大人还是孩子,在平时课余时间我们和孩子一起来努力!如果努力呢?
首先,大人和孩子在思想上对阅读的重视,不能光说不作,或半途而废,相互之间作好监督工作。
其次,营造良好的看书环境,不论在学校还是家中,孩子越常看到别人在读书,就会越爱读书。所以作好约定,在家里时除了在手机上的必要工作或沟通外,尽量陪孩子一起看书,大人可以是自己看的书目,也可以是看孩子看的.书目。看孩子的书目也有一点好处,比如寒假里陪孩子一起看《三国演义》,孩子一直觉得看起来太吃力了,页面字小,还有不少古文,难理解,再加上复杂的人物关系,后来就决定和孩子一起选了一本白话文简易版的来看。和孩子一起看,同时帮孩子一起理清人物关系,对书中有感想或经典故事,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计收姜维等进行分享讨论。这样一本书完整看完后,孩子对书的主要内容,人物关系,脉络结构,经典故事等都有了更深的认识,词汇积累与理解能力都有提升。虽然看的简易版,但有了这基础之后,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以后利用空余时间对《三国演义》其他版本进行精读,我想每读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
其次,选择学校老师和兴趣班推荐的优选书目,家中有很多书,没有来得及看的都可以补回来。
【读信任的力量有感】推荐阅读:
作文:信任的力量07-25
《信任的力量》阅读答案10-02
信任的力量 读后感09-28
信任,力量初中作文09-05
有一种力量叫彼此信任07-30
读《信任》有感 信任论读后感 书评07-05
读《诚实与信任》有感08-14
读课程的力量有感06-12
读《火线上激扬青春力量》有感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