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赏析舞蹈作品

2024-09-12

如何赏析舞蹈作品(精选7篇)

如何赏析舞蹈作品 篇1

舞蹈作品赏析

系别: 电气与电子工程系

学号:092411209姓名:张雪瑞

中国有着悠久和灿烂的舞蹈历史和文化,对于中国舞蹈的历史而言,不论在历史文物,文字史料到戏曲的,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而且,歌舞是人类与生俱来,本能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用肢体姿态来抒发、表达情感、传达生产、生活情景的行为,没有地域、国界、种族和民族之分,是人类共通的形体语言与心灵感悟。

中国古典舞从其源来说,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是戏曲舞蹈的复苏,是几千年中国舞蹈传统的复兴。中国古典舞(Chinese classical dance),起源于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它融合了许多武术、戏曲中的动作和造型,特别注重眼睛在表演中的作用,强调呼吸的配合,富有韵律感和造型感,独有的东方式的刚柔并济的美感,令人陶醉。中国古典舞主要包括身韵、身法和技巧。身韵是中国古典舞的内涵,每个舞蹈的韵味不同,两个人跳同样动作,韵味都不同。身法则是指舞姿还有动作。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的古典舞蹈非常强调 “形神兼备,身心互融,内外统一”的身韵。神韵是中国古典舞的灵魂。神在中而形于外,“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韵的真正内涵。中国古典舞的音乐大多采用中国特有的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曲,如古筝、二胡、琵琶等。中国古典舞服装古色古香,根据舞蹈的具体要求也各有特色,汉唐舞大多采用传统的汉服。

例如老师讲的《风中少林》 《风中少林》用最国际化的舞蹈语汇,诠释了最具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内核的文化,因而能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纳。主要讲述了一名少林武僧的传奇故事,演绎了一场民族正气与外敌邪恶的生死较量和一出包蕴东方隐忍之美的爱情悲剧。全剧以天元习武作战、天元与素水的爱情故事展开,既有少林功夫展示和恢弘的战争场面,又有如歌的人间情爱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给人以强烈的视听震撼和全新的艺术享受。又譬如《复兴之路》这部张继刚导演音乐舞蹈史诗在两个半小时的演出中全场观众无不为其展现的宏伟瑰丽的史诗气质而动容,无不为其所体现的巨大而坚韧的民族精神而动情,无不为其精湛而富于艺术想象力的舞台呈现而折服。还有《红梅赞》以肢体语言和凝重的艺术氛围,再现了江姐等一组红岩英烈的群像道具运用上的点睛之作。它的特点有,人物塑造显现优长。我们看到编导在塑造剧中人物上的不拘一格,追求人物个性化的表现手段作为该剧间隔时空、演绎剧情的主要道具,编导也是根据剧情人物来量体裁衣的。它非常简洁,仅只一道铁栅墙,人们随着它的推拉、折转,使男牢、女牢、江姐的独牢以及先烈们牺牲前告别难友、英烈们在牢狱中与敌人的抗争等情节得以淋漓尽致地自由表现。再如监狱的高墙,打开一块便是一个表演区———如敌人的刑讯室,直到尾声又一次被打开最终变成烈士们牺牲后彩虹搭起的天梯,使舞台的表演得到立体化的浪漫展现。

《飞天》穆宇静的飞天作品中牌面浮雕一仕女,手执琵琶,翩翩起舞,体态轻盈,婀娜多姿,胭脂粉黛;牌背布满黄皮,巧借皮色浮雕凤凰飞天,栩栩如生,高贵典雅,富贵吉祥。而海派雕工细腻流畅,匠心独运!在曼妙

和婉转之中,在缤纷的落花之中,反弹琵琶的仕女且歌且舞,身姿曼妙,飘逸轻柔,颇有飞天之韵,正所谓“飞行云中,神化轻举,以为天仙,亦云飞仙”,可谓浑然天成,艺术之精品。

《千手观音》是 中国国宝级人类文化遗产2005春节联欢晚会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节目千手观音感动了全中国。《千手观音》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给人以视觉的享受与心灵的震撼,音乐上,一开始的编钟和编磬,带领我们的情绪走进安详之后,紧接着是人声的佛音哼鸣,带我们走进庄严和圣洁,然后是一段柔和的江南丝竹,让我们想象到观音的足迹走到江南。服装上,所有的演员的服装都是金黄色,以表现观音的华丽,并在舞台上有很好的灯光效果,更能够突出千手观音的神圣,庄严,慈悲的感觉。中华民族舞,包括汉族、藏族、蒙古族、傣族、维吾尔族、苗族、佤族、哈尼族、彝族等等。各民族拥有不同的生态环境、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而拥有着数以万计从内容到形式,从韵律到风格各显异彩、斑斓夺目的民族民间舞蹈。

这些不同民族所流传下来的或雄浑刚健或阴柔婀娜,或源于祭祀仪式或为寻求爱情友谊的民间歌舞,无论是属于哪个民族或哪种类型的舞蹈,都会以不同角度充分地展示着东方民族所具有的久远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这些来自高山、密林、江河湖畔和辽阔草野,充满豪情、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民族民间歌舞,无疑会给长期生活、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师讲的傣族舞。傣族舞是傣族古老的民间舞,也是傣族人民最喜爱的舞蹈。,他们模仿孔雀:飞跑下山、漫步森林、饮泉戏水、追逐嬉戏、拖翅、抖翅、展翅、登枝、歇枝、开屏、飞翔……等等。跳出丰富多彩的舞蹈动作和富于雕塑性的舞姿造型。他们的舞蹈有严格的程式和要求,有固定的步法和地位,甚至每个动作都有固定的鼓语伴奏。傣族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流行面也很广,并各有特点。代表性节目总的可分为自娱性、表演性和祭祀性三大类。代表作有杨丽萍的《雀之灵》和《两棵树》。粗看去,《雀之灵》也不过是拟人化的孔雀,但是,它同人们看惯了的傣族孔雀舞有着明显的不同。《雀之灵》这个题目体现了创作者对作品内涵的高度要求。举手投足之间,看似孔雀“迎风挺立”、“跳跃旋转”、“展翅飞翔”,但它远远超过了形态模拟,而是舞

者――“孔雀”的灵与肉的交融、呈现。杨丽萍所独创的手臂酥软无骨般的颤动,在纤细、柔美中迸发出生命的激情。在温婉的音乐当中,杨丽萍渐渐出现。她的长裙洁白胜雪,服顺地贴着。远远地,仿佛就是一只不食人间烟火的孔雀,高贵优雅的孔雀!《两棵树》传说一对男女生前十分相爱,但是因为家庭的关系不能在一起。他们死后也未能葬在一起,然而却从各自的坟头长出一棵树,紧紧缠绕在一起,这就是人们说的连理枝。杨丽萍崇尚那种灵肉交融的爱情,她据此创作的舞蹈《两棵树》被评选为中国最受欢迎的舞蹈《两棵树》这个舞蹈创意来自杨丽萍对自然物象的捕捉与生活情景的深化,作品通过两个互相缠绕,枝杆相依的树,影射人类携手同进、友爱互助的共同情感,暗喻两个热恋中的青年男女,相亲相爱、耳鬓厮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呼吸共风雨的情景,同时借树喻人、以物言情,展示人性的美好,同时讴歌自然的美丽、爱情的伟大。

另外,还有充满了民族特色的江南舞蹈,譬如,《小城雨巷》其中的舞蹈动作,提裙过桥,出门撑伞,侧身让路,甩睡收伞这些生活化的动作,他们准确而细腻的表达了江南女子喜雨。避雨。在雨中嬉戏的种种感觉。起音乐,采用了江南的小调,清新空灵的感觉扑面而来,很到地切合了舞蹈的意境,更突出了那独一无二的飘渺。细节和现在技术的运用,一个女孩在屋檐下避雨,屋里伸出一把雨伞为小女孩挡雨。运用现在技术,使舞台背景白墙黑瓦,石板小桥,幽深的巷子,使整个舞台富有魅力。

舞蹈是八大艺术之一,是于三度空间中以身体为语言作“心智交流”现象之人体的运动表达艺术,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它一般借助音乐,也借助其他的道具,通过这次选课所学的知识让我明白了舞蹈欣赏,是人们观赏舞蹈演出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对舞蹈作品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整个过程。因此,它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认识活动,而是一种特殊的对舞蹈作品的认识活动。舞蹈欣赏,就是观众通过舞蹈作品中所塑造出的舞蹈形象,具体地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舞蹈作者对这种生活现象的审美评价。观众在欣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往往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起记忆中有关的印象、经验。以及一系列的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活动,来丰富和补充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形象,使其更加完整、生动和鲜明。从而能在观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到更加宽广的生活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含义。

如何赏析舞蹈作品 篇2

一、编舞者要多观察和熟悉生活

一切艺术创作的根源都是生活, 如文学著作、舞蹈作品、绘画等艺术中的描写对象都是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的。因此, 作为舞蹈创作者, 应当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多观察、多积累, 通过细致认真的观察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和内容, 并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归类, 从中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意义的典型和细节, 将其转化为创作灵感。比如, 傣族舞蹈《泼水节》就是创作者对傣族人民的生活进行了充分细致的观察, 在熟悉了他们的生活习惯后, 才创作出了这么经典的傣族舞蹈。虽然我们说舞蹈来源于生活, 但是它并不是对生活的机械复制, 而是创作者从生活中的细节中提炼加工出来的, 是对生活的高度浓缩和精细加工。

此外, 积累创作素材, 捕捉舞蹈形象只是舞蹈创作的起步, 要想创作出能够打动观众的舞蹈作品, 创作者还要投入情感, 即要将自己感受到的情调、氛围融入到舞蹈作品所需要的意境中。如果创作者没有被自己所选取的素材打动, 只是凭借技巧进行创作, 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是不能感动观众, 不能引起他们共鸣的。不如, 我国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创作的《云南印象》, 就体现了她对自己的家乡——云南的深深的热爱之情, 她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家乡文化的保护, 重新整合了原始民族歌舞的精髓, 用舞蹈的形式展现出来, 带给了观众极大的震撼。

二、舞蹈作品要体现时代精神

任何形式的艺术创作都会有其创作背景, 与其所处的时代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否则就会失去创作意义和生存价值。很多优秀的民间民族舞蹈作品之所以流传至今, 且一直有广大的观众群, 深受人们的喜爱, 就是因为它们能够紧跟时代步伐, 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

这里提到的“时代精神”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催人奋进的精神, 它能够激发人的斗志和无穷的力量, 能够使人们感受到自然的美好、生命的伟大, 并对生活充满希望。众多经典舞蹈作品之所以传承至今, 且经久不衰, 主要原因在于它们所体现的主题符合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而且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达到了理想化的高度。需要注意的是, “时代精神”不是“时尚”, 时代精神是社会主旋律, 而时尚却有不同的属性, 有的代表了事物发展的趋势, 有的是对非主流的追求, 有的甚至是一种颓废、落后思想的表现。而且, 在当前的舞蹈创作中的确有一些人为了追求自己所认为的“时尚”, 而脱离了生活, 背离了时代, 把自己消沉、狭隘的理念融入到作品创作中, 向观众传输了一些不良情绪和思想。还有的作者为了标新立异, 为了迎合市场中一些观从低级趣味的需要, 强调所谓的剧场效果、经济利益, 扭曲了一些优秀的、能体现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独特魅力的民间舞。作为舞蹈创作者, 以上这些创作行为, 都是应当坚决摒弃的。

优秀的舞蹈作品能给人以振奋, 给人以启迪, 给人以美的享受, 使人从这种艺术美的享受中, 领悟一种精神情操的美, 使人们对生活、对社会产生一种深切的爱, 这就很好地起到文艺作品的教育作用。例如, 《闪闪的红星》中冬子妈英勇牺牲的舞段, 烈火熊熊, 英勇顶立火中;震撼人心的音乐旋律, 满场红彤彤的灯光;叠印出潘冬子一句无声的“妈妈!”给观从众以及大的冲击力, 引发了大家强烈的精神共鸣。又如, 《春蚕》根据唐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使干”的名句, 把春蚕、蜡炬献身精神体现了出来。编导着重塑造和体现春蚕的心灵美, 突出了他造福人类的品格。在艺术手段的运用上, 设计了一片硕大透明的桑叶, 叶子背后是充满曲线美的“春蚕” (演员) 。通过演员优美的双臂动作和手中漂渺的纱巾, 表现春蚕吐丝作茧自缚的过程, 展示“丝方尽, 情不断”的意境, 并从中给观众以春蚕丝尽至死无憾的深刻思想内蕴。这个作品表现的是春蚕, 实际歌颂的、给人的启示是献身精神。

以上事例都是说明, 舞蹈作品虽然以不同的主题、不同的表现手法去创作艺术形象, 但这些作品的品格是崇高的, 是健康向上的。它们以不同的方式, 以不同的角度去反映生活, 并给人以启迪, 给人以美的薰陶。因此, 它符合当今的时代精神, 能很好的为时代服务。

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修养

1. 不断积累舞蹈语汇

舞蹈语汇就是舞蹈动作, 创作者要具有丰富的舞蹈语汇, 这离不开日常的积累。就像写作中积累素材一样, 只有多观察、多体验, 有了丰富的积累, 才能在进行舞蹈创作时信手拈来, 而且, 创作者只有对各个舞蹈动作的特点了然于心, 才能够了解它的运动趋势、变化规律, 才能够对这些动作进行创新、改编、发展。比如, 舞蹈《浪里人》的创作者就是通过观察渔民劳动的情形, 如摇橹、拉网、撑蓬, 为了使重心更稳, 渔民捕鱼时常常是双腿分开站立, 而且在与风浪的战斗中形成了坚韧、勇敢、豪爽、直率的性格。作者对这些素材进行了美化和提炼, 在舞蹈作品中塑造出了生动丰满的渔民形象。

2. 学习多方面的知识

首先, 舞蹈创作者应当具备很强的乐感。音乐和舞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两种艺术, 舞蹈创作者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 这样才能够听到一段乐曲和旋律时, 根据律动、节奏、音响等在头脑中浮现一系列的跳跃、旋转等动作。而且对音乐形象和情感的理解有助于舞蹈创作者更好地将舞蹈动作与音乐旋律相结合。其次, 舞蹈创作者要对灯光、服装的基本知识进行学习, 以便于在创作时综合考虑运用。掌握了这些方面的知识后, 创作者就可以根据灯光、服装的变化来展现不同地点、时空的人物形象, 以及人物的内心世界。

综上所述,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 而且他们的欣赏水平、审美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 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作品质量, 这就要求创作者在进行舞蹈创作时要多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素材和灵感, 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力争创作出符合时代特征、受观众喜爱的优秀作品。

摘要:编舞是一种艺术, 一种舞蹈的创作艺术。当前, 学习舞蹈的人越来越多, 而且会跳舞的人也不在少数, 这就要求舞蹈创编者也要跟上时代的要求, 通过独特的舞蹈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构想和情感。那么, 如何才能使自己创编的舞蹈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呢?笔者将依据自己的经验和研究, 在本文中探讨一些舞蹈创编的做法, 以期为广大同仁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舞蹈,创编,生活,观察

参考文献

[1]成丹.简析舞蹈创作的基本方法[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3) .

论舞蹈作品的赏析技巧 篇3

关键词:舞蹈作品;赏析技巧;主题形象

舞蹈是各色各异的,动作有很大的区别,它们也表现了舞者所塑造形象的不同情感。舞蹈作品主要就是靠人的一些动作,如手势、造型等表达思想和内容的。它是一种美的表现,舞蹈演出者有意识地把握住身体线条,在有节奏的旋律下,身体线条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里随着动作的延伸,上身和下身有机地配合,在一定空间中做各种姿态,使人们从那灵巧的躯体得到艺术上的美感,或者说在感情上获得满足。所以在对舞蹈作品进行赏析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其中的感情主线。

一、了解舞蹈的类型

舞蹈有很多类型,总的来说可以分为生活舞蹈、艺术舞蹈、芭蕾舞、现代舞、民间舞等。在欣赏舞蹈作品的时候不能一概而论,对于不同的舞蹈类型,欣赏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在对舞蹈作品进行赏析之前,必须要弄明白舞蹈的类型,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例如:就生活舞蹈而言,它跟人们的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功利目的性比较明确,是每个人都可以参加的群众性的舞蹈活动。欣赏这类舞蹈,我们可以淡化对舞者专业方面的要求,而艺术舞蹈是由专业和业余舞蹈家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和分析,集中概括和想象,进行艺术创造,从而创造出主题鲜明、情感丰富、形式完整、具有典型的艺术形象,由少数人在舞台或广场表演给群众观赏的舞蹈作品。对于艺术舞蹈,欣赏者往往要从专业方面对舞者进行一定的评价,同时这类舞蹈对情节的理解也有一定的要求,观众必须懂得舞蹈演出者的表演是对某些社会生活的艺术再创造,存在艺术所共有的放大与夸张的特征。

二、要有一定的舞蹈知识以及欣赏水平

对舞蹈作品进行赏析,其实就是一种审美活动。对于欣赏者来说,必须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也就是说要具有一定的舞蹈知识、舞蹈欣赏水平和认识能力,只有这样舞蹈欣赏活动才可以正常、顺利地进行。所以我们了解舞蹈艺术的特征、舞蹈和其他艺术的关系、舞蹈形象构成的各种因素以及其形成的过程等是非常有必要的。舞蹈是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现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从舞蹈作品诉诸于欣赏者的感觉特点来看,它是一种综合了听觉和视觉的表演艺术。舞蹈在一定的空间里面,通过舞蹈演出者连续的动作和不断变化的舞蹈队型、画面,以及音乐、舞台美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表现手段塑造舞蹈的艺术形象。因此,考察和了解作品中各种表现手段是如何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主题内容是如何表达出来的,这样我们就有可能加深对舞蹈作品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进行舞蹈欣赏。

三、把握好主题思想和形象

对舞蹈作品进行赏析的时候,不得不提的就是形象,它同时联系着理性活动和感性活动。所以我们可以把舞蹈欣赏的过程看成是观众开始形象思维的一个过程。作为舞蹈创作者,他们有自己的一套形象思维,这个过程和观众的是不一样的,甚至说是截然相反的。舞蹈创作者主要就是创作出舞蹈作品,他们会根据自己的一些实际生活感受获取创作的灵感,然后就会选定一个题材,以此确定主题,最后在这个基础上塑造所要表达的形象。但是对于欣赏舞蹈的观众来说,就完全不是这样的,他们第一步就是对舞蹈形象进行感知,主要就是通过舞蹈表演者的表演,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共鸣,然后才会体会其中所要表达的生活现实以及舞蹈作品的主题思想。总的来说,舞蹈创作者主要就是通过舞蹈这种表现形式表达生活,而舞蹈作品的欣赏者则是通过对舞蹈形象的把握来更好地感知生活,从而了解它的本质意义。

综上所述,在对舞蹈作品进行赏析之前,首先必须要弄明白舞蹈的类型是怎样的,不同的舞蹈类型,欣赏的角度也不一样;其次,对于一些基本的舞蹈知识要明白,如要明白舞蹈的一些比较典型的特征,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和其他的艺术有怎样的联系等,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欣赏水平;再次,要把握好舞蹈作品的主题思想以及形象。

参考文献:

[1]林建平,杨吉慧.浅析如何欣赏舞蹈[J].邢台学院学报,2011,36(12):79-82.

[2]金上平,钱国林.浅论如何进行舞蹈欣赏[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9(2):11.

中外舞蹈赏析论文 篇4

观芭蕾舞剧《天鹅湖》有感

任课教师: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中外舞蹈赏析论文

摘要:《天鹅湖》原为柴科夫斯基为莫斯科帝国歌剧院所作的芭蕾舞剧,之后作曲家将原作改编成了在音乐会上演奏的《天鹅湖》组曲。《天鹅湖》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芭蕾舞剧,也是所有古典芭蕾舞团的保留剧目,流传至今。

关键字:芭蕾 舞剧 天鹅湖

芭蕾,欧洲古典舞蹈,由法语ballet音译而来。芭蕾舞孕育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十七世纪后半叶开始在法国发展流行并逐渐职业化,在不断革新中风靡世界。芭蕾舞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即女演员表演时以脚尖点地,故又称脚尖舞。其代表作品有《天鹅湖》、《仙女》、《胡桃夹子》等。

《天鹅湖》原为柴科夫斯基为莫斯科帝国歌剧院所作的芭蕾舞剧,之后作曲家将原作改编成了在音乐会上演奏的《天鹅湖》组曲。《天鹅湖》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芭蕾舞剧,也是所有古典芭蕾舞团的保留剧目,流传至今。

《天鹅湖》分为4幕是柴可夫斯基所作的第一部舞剧,取材于民间传说,主要剧情为:公主奥杰塔在天鹅湖畔被恶魔变成了白天鹅。王子齐格费里德游天鹅湖,深深爱恋奥杰塔。王子挑选新娘之夜,恶魔让他的女儿黑天鹅伪装成奥杰塔以欺骗王子。王子差一点受骗,最终及时发现,奋击恶魔,扑杀之。白天鹅恢复公主原形,与王子结合,以美满结局结束。

第一幕

在优美的序奏声中大幕启开,台上是绿荫掩映的美丽的庭园,背景是雄伟的城堡。王子齐格弗里德迎来20岁的生日,明天将举行盛大的庆祝典礼,今天在城堡的前庭举行热闹的集会。桌上佳肴美酒,堆积如山。王子在家庭教师沃尔夫冈和友人宾诺以及村里的青年和姑娘们的围拢之下欢乐起舞。

这时,母后出场,她对王子说:“你不能再如此终日嬉戏了。明天在你的成年庆祝典礼上,请来各国的公主,你从中挑选未来的王纪吧。”王子勉强应允,母后满意地退场。

中外舞蹈赏析论文

王子意识到不久就要告别自由自在的青春时期,忽然心情沉重,脸上的笑容消失。宾诺发现王子不悦,为了改变他的情绪,立刻拿酒来,开始欢闹。村民们跳起华尔兹,舞台上逐渐恢复明亮。

一会儿,欢宴散去,红日西沉,王子陷入沉思。宾诺等四五个青年来邀王子狩猎,王子再次露出笑颜,和他们一同前去狩猎。

第二幕

这一幕由《天鹅湖》最有代表性的著名的序奏开始。

山间湖水,美丽的月色,可爱的天鹅成群结队地在湖面上滑行似地游动,上岸之后,一个一个地变成了少女。其实,她们是被恶魔罗特巴尔德施魔法变成天鹅的,白昼是天鹅,只有夜晚才在这湖畔还原人形。

这时,王子齐格弗里德手持弓箭登场,当他以一只头戴王冠的天鹅为目标搭箭欲射时,那只天鹅在王子眼前变成了美丽的少女。她自称是天鹅的女王奥杰塔,本来是某国国王的公主,被恶魔罗特巴尔德施妖术变成天鹅,只有夜里才恢复人形。而且,飞来这湖畔的那些天鹅,都是和她一样遭到同样命运的少女。王子听后大惊。

王子聆听着奥杰塔倾述的不幸,由深深的同情逐渐转为爱慕。同时,奥杰塔告诉王子,要想解除魔法,必须有纯真的爱情。王子发誓,要在明天的成年庆典上宣布与奥杰塔订婚。

恶魔罗特巴尔德在暗地里窥视,露出狰狞的笑容。一会儿,东方发白与王子惜别的奥杰塔和少女们,又被恶魔罗特巴尔德变为天鹅。

第三幕

盼望己久的王子的成年庆典。被邀请的贵族和达官显宦们云集在城堡的大厅里。王子和母后登场就位。然后从六个国家邀请来的美丽的公主也登场。但是,王子心中只有奥杰塔。

不料恶魔罗特巴尔德带领黑天鹅欧迭尔出现,把欧迭尔变成奥杰塔的模样,欺哄王子,王子被骗,把她当作奥杰塔。

《牛虻》作品赏析 篇5

《牛虻》1897年在英国出版,在本国文学界一直默默无闻。但半个世纪后被译成中文时,深受中国广大青年的喜爱,先后发行一百多万册。造成这种比较文学中罕见的事例的原因之一,是当时中国青年所持的文学观念和思想倾向,他们乐于阅读革命志士传奇式的故事,学习并且仿效那些临危不惧、宁死不屈、为人民而战斗的英雄形象。

《牛虻》一书是作者伏尼契受到当时身边革命者的献身精神的激励写成的。它生动地反映了19世纪30年代意大利革命者反对奥地利统治者、争取国家独立统一的斗争,成功地塑造了革命党人牛虻的形象。

小说主人公亚瑟的成长是通过各种矛盾冲突来表现的。这种矛盾冲突主要包括父子关系、宗教信仰两个方面,集中体现在亚瑟同神甫蒙泰尼里的关系上。开始时,亚瑟并不知道蒙泰尼里是自己的父亲,而只是把他当作慈爱可亲、堪予信任的神甫。当时的亚瑟受到了争取民族解放独立思想的影响,在跟神甫的讨论中坚持认为:做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与一个为意大利独立而奋斗的人并不矛盾。他不知道两者在当时的意大利是水火不相容的。神甫对这种天真的想法十分担心,他寄希望于将来能偷偷打消会导致亚瑟反教会统治的危险思想。然而亚瑟对神甫因父子私情而产生的宽容却作了错误的理解,认为宗教与革命是可以统一的,并且不恰当地把神甫看作是教会统治的代表。由于这一错觉,当新神甫到来时,他立即遭受惩罚:他和所有的革命党人遭到逮捕。直到他儿时的女友琼玛给他一记耳光,人家告诉他新神甫告密,以及蒙太尼里就是他父亲时,他那天真的幻觉才痛苦地消散。他开始认识到民族独立与教会统治是势不两立的。这次挫折对亚瑟来说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同时又是火中凤凰的新生。因此,亚瑟自杀这一情节安排有良好的艺术效果,是小说的精华所在。从此之后,亚瑟再也不是旧“亚瑟”了,他变成了“牛虻”。

“牛虻”一词源出希腊神话,天后赫拉嫉妒丈夫宙斯爱上了少女安娥,放出牛虻来日夜追逐已化为牛的安娥,使得她几乎发疯。后来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把自己比喻为牛虻,说自己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对当时社会的弊端实行针砭,即使自己为此而死也在所不惜。伏尼契以“牛虻”作为新生亚瑟的名字,意味着他将是一个坚定的反教会统治的革命者。果然,当“牛虻”出现在读者面前时,人们看到的是一个饱经忧患、意志坚强、机智勇敢的革命者的形象。牛虻对革命的无限忠诚激起读者对他的崇敬之感。而作品结尾对牛虻慷慨就义的描写,则是特别精彩的一笔。由柳洪平创建。

牛虻:为信仰赴死如散步

他,牛虻——一个为了自己的革命信仰,甘愿被命运折磨的人。他深爱过两个人——父亲蒙坦里尼和高洁的女人琼玛,但后来的他一生都没有再给机会让他们来爱他。他的内 心承受了非人的炼狱般的折磨。他给我们留下的思索是:人到底该为什么活着。

牛虻最后在遗书里写下的一段话,至今成为经典:我没想到他们这么快就重新动用审讯和处决的手段。我知道如果你们这些留下来的人团结起来,就会给他们猛烈的反击,你们将会实现为之奋斗的宏伟大业。至于我,对待死亡将会怀着轻松的心情,走进院子,就像是一个放假回家的孩童。我已经完成了我这一份工作,死刑就是我已经彻底完成了这份工作的证明。他们杀了我,因为他们害怕我,我心何求?

牛虻:终生只爱一个人

她,琼玛——牛虻在亚瑟时代就对她心生爱慕,只可惜由于无意中泄露了组织秘密,被视为叛徒。琼玛的一记耳光打碎了亚瑟的心,他的爱情也从此暗淡下来。13年后,当亚瑟化作牛虻归来,身心俱已大变。他记恨琼玛对他的伤害,即使在她面前内心再次强烈地翻滚着爱情,也不承认自己就是曾经的亚瑟,这种残酷的折磨让琼玛一直生活在悔恨和内疚中。直到死前,他才给琼玛留下一封告别信,承认了自己的身份,那种撕心裂肺的爱情让琼玛悲痛欲绝。“在你还是一个难看的小姑娘时,琼玛,我就爱你。那时你穿着方格花布连衣裙,系着一块皱巴巴的围脖,扎着一根辫子拖在身后。我仍旧爱你”。

牛虻:也有另一场纠葛

她,绮达——一个美丽的吉普赛女郎。她在对牛虻的疯狂爱情里找到了生存下去的理由。但牛虻并不把她放在眼里,她只是他在某些场合,某些需要时的陪衬。她怎么能甘心呢?她不仅要占有牛虻的肉体,还要争取他的灵魂。可是,牛虻的灵魂除了属于革命,属于自己的信仰,还属于暗恋的琼玛——他的同志和战友。这就注定了无论做什么,怎样做,吉达都是和悲剧连为一体的。但绮达就是愿意以这样的方式燃烧自己,直至化为灰烬。

牛虻:残酷“封锁”父爱

新闻作品赏析 篇6

第一章 新闻赏析的性质与作用

一:新闻赏析的定义

新闻:媒体新闻及由一定媒体公开发布的新闻作品

赏析:对新闻作品的新闻价值与社会效果和社会成因与表现手法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评价 新闻赏析:是对新闻媒体公开发布的新闻作品进行评价与分析,及通过对新闻作品的新闻特性的挖掘与分析,来判断新闻作品的新闻价值大小的活动。

二:新闻赏析的任务:对新闻作品进行价值判断,通过分析、解释和评价新闻作品,来总结和探索新闻采写经验及其规律,从而规范新闻写作,引导受众正确接受和认知新 闻作品内涵,总结新闻采访经验,促进新闻采写向健康、规范、合理的方向发展,通过指出新闻作品和优缺点,建立起新闻赏析鉴赏的价值体系。

三:新闻赏析的意义:

1.有利于把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

2.有利于把新闻业务改革同探索新的新闻理论结合起来;

3.有利于指导我们科学地把握新闻赏析的内在规律,规范新闻赏析的方式;

4.有利于我们指导新闻实践,增强新闻的敏感度,培养对新闻现象、新闻问题的批判力。

第二章:新闻作品赏析的特点

第一节:聚集新闻价值

一:新闻价值概念:新近发生变动事实对新闻传播者的传播新的信息之需要的满足。二:分析和评价其新闻价值

1.新闻作品所报道事件是否具有重要性

A:看事情影响的范围有多大

B:分析事情的冲击力有多大

2.考查新闻作品所报道的新闻事件是否具有趣味性

A积极趣味:能唤起人们肯定的、欣赏的、同情的B消极趣味:能够引起人们惊恐、满足人们的猎奇、窥探的某种欲望

3.考查新闻作品所报道的新闻事件是否具有接近性

4.考查新闻作品所报道的新闻事件是否具有时效性

5.考查新闻作品所报道的新闻事件是否具有显著性

第二节:新闻写作得失

一:准确性:

1.知识要准确2.时间要准确 3.用语要准确

第三节:指向社会和文化批评

1.审视新闻的价值与其它价值的关联:新闻价值通过媒体反映了社会活动在制度过程中的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的价值观

2.揭示与社会趋势的关联:考察新闻作品是否把握社会趋势、反映时代精神,也是新闻作品赏析的本质

3.开展文化批评:新闻作品本身是一种文化产品,与宗教、艺术、科学等息息相关,除了教育系统外,新闻工作是仅次于教育系统的另一重要的文化系统

第三章 新闻赏析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新闻赏析的本位原则

一:新闻本位

1.含义:新闻媒体从新闻的一般原则出发、开展报道活动,而不是从其它因素来做新闻

2.原则:从新闻本位赏析新闻作品,就是首先强调新闻不是宣传、不是广告、不是艺术,新闻就是新闻,应当把新闻当作真正的告知的传播活动,而不是把新闻当作劝服性的传播活动。从新闻本位出发,只思考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和新闻价值。

3.运用:

A关注新闻作品反映的事实是否真实

B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新近性是重要特点,时效性是第二特征

C新闻事实是变动的事实,反常的事实,内容必须有新闻价值

二:新闻真实性

1.新闻报道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客观发生,有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A新闻中的引用的材料必须真实,即使是每个细节都必须真实

B新闻中使用的背景材料必须完全真实

2新闻报道中事实的概括必须真实

3.新闻报道的事实与这类事实总体要真实。

第二节:新闻赏析的伦理原则

一:伦理的内涵:1.真实准确 2.公正客观 3.尊重他人权益 4.保护公众利益 5.品格高尚 6.专业表现 7独立自由

二:伦理原则的要求

1.真实准确的要求:新闻伦理的要求之一就是对接受者负责,报道真实准确

2.公平、公正、公平客观的要求:首先要求记者能够倾听来自不同方的声音,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作全方位的了解。

3.尊重他人的权益要求:这是新闻赏析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伦理原则。如果一批新闻作品不能很好地保护报道对象的隐私,则肯定不是一篇好作品

4.保护公众利益:突出地表现在新闻报道的内容对公众的影响上,尤其是对未成年人利益的保护

5.品格高尚 6.专业表现 7.独立自由

第三节: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原则

引导舆论:把所代表的意见引向引向更深刻、更正确、更能代表大众利益的方向。新闻媒介只有做好引导舆论的功能,才能代表舆论。

1.看一则新闻作品的好坏,要看它在舆论导向上是否发挥了积极作用,也要看它的利益是否积极,是否有利于社会健康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稳定。

2.好的新闻作品要想在舆论监督中有所作为,往往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调查工作

3.好的新闻作品要想在舆论监督中有所突破,往往需要有勇气和胆量

第四节:新闻赏析的人文关怀原则

一:含义:对作品当中有无人文关怀色彩的关注和思考

二:表现 1.将人放在新闻报道的核心位置

2.作者自愿充当普通民众生活的真实代言人

3.在作品中要体现出真情实感

第四章 对新闻写作视角的赏析

第一节:对新闻标题的赏析

1.要看新闻核有没有突出

2.要看标题的语言有无信息

3.要看标题的语言是否有新意

4.新闻标题应有生动性

5.好标题往往通俗易懂,富有音韵美

第二节:新闻报道主题的赏析

一、好的新闻作品的主题应是:1。离不开正确的理论引导,特别强调当遇到的新闻事实错综复杂时 2。要符合所报道的事实,即事实要为主题提供充分的依据 3。必须符合当前的新闻报道思想

二:分析新闻作品的主题:

1.要看其反映的主题是否具有价值和意义。

2.主题是否是在真实事实上提炼出来的。

3.所选的角度是否独到和新颖,角度深、主题鲜明集中

第三节:导语的赏析

1.直叙式导语:直接叙述事实的大概,结果、主旨、精华、倒金字塔式

2.描述式导语

3。逸事式导语

4。引语式导语

5。对比式导语

6。特写式导语

一条优秀导语往往具备以下特征

1.提供消息 2简短 3明晰 4准确 5简单 6直截了当 7生动 8客观 9富于色彩 10格调高尚

第四节:新闻作品结构的赏析

1.是否简单、简要

2.好的结构往往灵活多样,富有创新性

3。新闻结构与重要事实有直接的关系

第五节: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

1。看新闻内容针对什么受众群体

2。寻找所报道的事实与受众在时间、地点、心理或利益上的接近点

3.任何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从事物的发展中去寻找,用发展联系的眼光看待问题

4.求异思维往往是选择好的新闻角度的有效途径

第六节:表现手法的赏析

象征,欲扬先抑、对比、描写、抒情、情景交融

第五章 报纸新闻作品评析

报纸新闻的分类方法很多,按体裁可以分为消息和通讯两大类,按专业可以分为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等,按报道方式可以分为客观报道、深度报道等。这里重点评析报纸新闻作品的两大类:专业报道类和报道方式类。

1.专业报道类。

A.政治新闻评析。政治新闻的特点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娴熟的业务技能。评析政治新闻要注意:一是要遵循新闻报道规律,积极主动发掘新闻,二是采访深入扎实,三是报道客观公正。

B.经济新闻评析。经济新闻兼具政策性、专业性、服务性、贴近性、重复性、广泛性等各层次、多方面的功能和特点,经济新闻报道要找准“症结”抓“难点”,要解疑释惑,还要去

塞求通。

C.人物新闻评析。新闻新闻的写作要求能显示人物事迹的特色,写好人物思想,体现时代精神,把人物放在矛盾中写,注重人物肖像描写。2.报道方式类。

A.客观报道评析。一些客观报道技法,如选择事实、注明出处、善用背景、引人之语。B.深度报道。优秀的深度报道作品的共同特征,如题材的重大与主题的深刻相统一,浓厚的思辨色彩与理论追求,思维的系统性与多侧面立体化报道。

第六章 广播新闻作品评析

A.广播消息。广播消息以快见长,先声夺人,短小精悍,言简意明,结构简单,主线单一。广播消息的写作要具体生动、听觉形象鲜明,取材要精粹,信息要浓缩,语言要规范优美,上口适听。

B.录音报道。录音报道真实可靠,现场感强,立体感强,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十二、电视新闻作品评析。

如何赏析舞蹈作品 篇7

众所周知, 傣族人民居住的地理位置较为特殊, 常年热带雨林气候, 雨水充足, 阳光普照, 所以大家给傣族人民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水乡的孩子”。著名傣族学专家黄惠教授指出:“用水来形容傣族, 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水, 是傣族人民的朋友, 是傣族人民的精神支柱, 是傣族人民心灵寄托。

《水乡》

居住在水乡的傣族儿女们喜爱水, 热爱水, 赞美水, 歌颂水, 他们的心灵像水一样的明丽, 清澈, 单纯。清晨, 太阳微微发热时, 一群漂亮可爱的傣族小卜少, 蹦蹦跳跳地来到水边, 拿起瓦罐, 用水来洗礼自己, 水边的影子, 映射出一张张年轻的小卜少, 年轻、漂亮、貌美的影子。慢慢的太阳缓缓升起, 她们情不自禁的跳入水中, 在波清澈透明的水中, 她们嬉戏, 她们欢笑, 她们谈笑, 她们秘语。用水洗去昨夜的疲倦, 用水洗去心灵的灰尘, 用水洗去精神的灰暗……这就是著名傣族舞蹈《水乡》给大家的清晰记忆。

“三道弯”与“一顺边”的舞姿造型, 是傣族传统的审美心理在舞姿造型上的体现,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德宏、耿马、孟连地区的傣族人民对孔雀有着极为深厚的情感, 孔雀崇拜造就了“三道弯”的体态发展, 孔雀的自然形态就被认为是一个“三道弯”经典。当孔雀立于高处或栖息在树枝上, 长长的尾羽垂下来, 其形态正好是“三道弯”, 从自然科学的角度上看它的骨骼结构, “三道弯”与弯曲的特点就更加鲜明。

从《水乡》舞蹈的表现形式来剖析, 在傣族特有的S状曲线姿态不停地变换姿态, 俗称“肢体三道弯”;通过不同的动作的连续过程形成的S状曲线动态, 可称为“动律三道弯”。

傣族舞蹈中蕴含着奇特的神秘力量和厚重的民族风情, 有着高内涵品质, 高文化色彩, 高历史底蕴的东方标志。傣族舞蹈中从大海江海中透射出本民族强劲有力的精神境界、从花鸟鱼虫中透射热爱社会, 热爱生活的积极品德, 舞蹈充满了宁静祥和, 充满含蓄典雅, 从曼联朴实大方, 舞蹈的表现动律中散发出女性的温和美, 充分展示出东方人的线条美, 东方人的曲线美, 东方人的外在美。

“三道弯”弯出乡土情

傣族民间舞蹈风格浓郁, 特点突出, 感情内在而含蓄, 舞姿富于雕塑感。傣族舞蹈动作主要是以表现着的头部、手部、手指部、臂部、大臂部小臂部、肘部、肩部、腰部、胯部、膝部等每一处身体的关节, 骨骼尽可能的弯曲, 使整个人体的线条发生扭曲, 是肢体的画面感觉比较缠绕和弯曲。肢体的形成变化莫测、婀娜多姿的S造型, 不论手的撩、推、拉、撤、晃还是脚步的跳、挪、垫、跑、跐动律转换, 还是孔雀舞中的美丽漂亮造型的舒展、流动、自如美, 傣族舞蹈的姿态丰富多以, 表现个性强列鲜明。不仅会使人们感到那秀丽山河的自然律动美, 还会使人们感到傣族人心灵的平和与静谧、朴实与原始, 更能使人感受到他们对美的理解和对甜蜜生活的向往。

傣族的舞蹈中, 大部分时用人体动作来模仿鸟兽, 比如“孔雀舞”“鱼舞”“蝴蝶舞”等。傣族舞蹈中最说服力和表现力的是杨丽萍老师的《雀之灵》, 整个舞蹈将近七分钟, 从舞蹈到开始到舞蹈结束, 杨丽萍老师所表现得那只孔雀, 基本上身的造型和状态时是“三道弯”, 也就是用腰部和胸部的前后发力, 上体三道弯和夸张的摆动胯部幅度来展现出高枝欲飞的漂亮孔雀的原始的、真实的、自然的、淳朴的基本造型状态。三道弯作为傣族舞蹈所特有的表现形式, 它主要展现出来, 傣族女子如水般的柔美、细腻温婉可人、纤细, 典雅的特色而闻名。

“一顺边”扭出乡土意

“一顺边”的舞蹈姿态时是傣族固有的舒展的、平静的基本舞姿动律中提炼出来的, 主要呈现一些事物的祥和与安逸、渴望与美好的舞蹈意向, 虽然傣族大多生活居住在高原、山巅, 峡谷的坝上, 但高原山地的地理区域与地理位置直接性的因射出劳作的人们在日常劳动、居家定所的生活中, 劳动时的步态和形体动态中, 多部分是“一顺边”的。

北京舞蹈学院教授罗雄岩认为“一顺边”的美, 源于高原的劳动生活, 来自高原民族的审美心理。在高原上山路崎岖, 人们往来间有诸多不便, 上山、下坡自不必说, 就是一般走路也和在平原上大有不同, 其主要区别, 就在于脚掌的着力点和身体的平衡上, 于是逐渐形成了“一顺边”的体态。

舞蹈作品《水乡》中那女的长长地筒裙, 在水边嬉戏, 筒裙时而遮住头发, 时而藏在腰间, 时而挥舞在手中, 当舞蹈者在做勾踢步时, 每表现一个动作, 没运动一步都要将裙子轻轻地撩起, 就像平静的河水掀起小浪花一样美丽。傣族人的身高普遍偏低, 体形较小, 娇小玲珑。朴实的生活习惯就是男女老少爱穿一筒裙, 筒裙长度大致可以到脚裸, 高部位大概在腰间, 紧紧缠绕在下身。在河里洗澡时筒裙可以作为遮挡物, 同时还可作为包头的纱。

结语

人类是万物之灵, 人与人交流流需要沟通, 需要语言, 需要艺术, 需要肢体, 探索傣族民间舞蹈《水乡》, 从作品中看傣族舞蹈表现形式, 舞蹈风格特色文化, 看舞蹈文化背景, 掀开了傣家儿女悠久历史文化传统, 以及傣族人民心灵最朴实的内涵, 反映出热带雨林中那番绿荫般的凉意。

摘要:少数民族的民族民间舞别具风格的表现性艺术特色, 不仅反映出了独特的地理地貌, 更反映出了乡土乡情。傣族是一个居住在云贵高原的勇敢民族, 常年的热带雨林气候及高原地貌造就了傣族舞蹈“三道弯”与“一顺边”的特色舞姿动, 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四年来舞蹈专业的严格学习将从傣族舞蹈的表现形式、体态、特色等方面简析傣族舞的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水乡》,三道弯,一边顺

参考文献

[1]高立士.傣族谚语.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0:5.

[2]郭家骥.西双版纳傣族的水文化:传统与变迁.民族研究, 2006

[3]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

[4]吕艺生、朱清渊.舞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于平.中国舞蹈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 12.

[6]刘建.舞蹈形态学导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5, 3.

[7]冯双白.中国民间舞的学问.人民出版社, 1989, 11.

[8]田静.中国舞蹈名作赏析1949~1999.博库文化出版社, 2002, 1.

[9]马薇, 马维丽.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发展史.

[10]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上一篇:经典病句分类练习120题下一篇:夏家沟小学预防传染病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