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化支部建设动员(精选7篇)
五化支部建设动员 篇1
推行现代工程管理
着力“五化”建设推广
全面提升集团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水平
—2013年8月集团成本分析会议推行“五化”建设动员讲话
同志们:
大家好!
近年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西部中大建设集团也在高速公路建设的浪潮中完成了从无到有、由弱至强的积累,实现了质的飞跃,成为集公路、市政、房产、物资贸易、机械租赁等项目为一体的多元化集团企业。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集团决策层的高瞻远瞩、离不开关心和支持中大发展的各届人士,也离不开在座各位的默默奉献。所以时至今日,面对高速公路建设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如何确保企业在高速公路建设中仍能保持快速发展的趋势、并在行业内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是值得大家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因此,结合集团公司现阶段在建高速公路项目实施现状及项目管理实际,为提升集团公司高速公路建设形象、全面提高集团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水平,总结集团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促进集团在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安全文明管理水平。参照全国公路座谈会中,交通运输部冯正霖副部长关于公路建设“人本化、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的管理要求,经集团公司领导讨论决定在集团公司范围内推广“五化”建设,即发展理念人本化、项目管理专业化、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日常管理精细化。
发展理念人本化即在在项目管理中倡导中庸和谐、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充分调动项目全员的积极性、突出项目全员的创造性,加强项目团队建设、加强项目服务管理意识、加强项目与沿线村镇文明联建力度,促使项目在施工中形成工作和谐、管理和谐、施工和谐的良好局面。从而通过倡导人本化管理理念致力企业建设自然和谐、人文景观的高速公路;
项目管理专业化即在项目管理中发扬人无我有、人有我专的精神,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根据项目建设规模和技术难易程度组建专业化的组织管理机构,强力在项目内部实施从业人员专业、施工班组专业、分包队伍专业的“三个专业”管理。从而通过专业化项目管理致力企业培育高素质建设团队;
工程施工标准化即在项目管理中坚持把标准养成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的原则,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大力推行管理行为标准化、工程建设标准化、施工工艺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建设成果标准化的“五个标准化”管理,全面提高建设工程质量。从而通过标准化工程施工致力中大建设现代化集团企业;
管理手段信息化即在项目管理中提倡实时监控、资源共享的方针,提倡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视屏监控技术等信息技术平台,用现代工程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在集团内部形成互通有无、资源共享、经验共享的良好氛围,提高项目管理效能、降低项目管理成本。从而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致力集团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日常管理精细化即在项目管理中主张把粗活干细、把细活干精的宗旨,推行精细化管理,开展精细化控制,着重突出精、准、细、严的的管理要求,保证工程局部和细节都满足技术标准,主张项目全过程、无缝隙的精细化管理。从而通过精细化日常管理致力企业打造行业尖端。
总而言之,“五化”建设既是五项工作要求,也是一个工作体系,更是高速公路现代化建设的大势所趋。实施“五化”管理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更是现代工程建设的需要。通过落实公路建设“五化”要求,有利于集团公司建立科学系统的管理、施工标准化体系,有利于企业形成让标准成为习惯、习惯符合标准的文化氛围,从而最终实现企业从业人员一流、管理水平一流、材料制备一流、作业环境一流、建设成果一流的目标,从而全面提升集团公司高速公路建设行业形象。
“缔造中国品牌民企,成就中大百年基业”,这是西部中大的发展愿景,也是全体中大人拼搏进取的远大梦想。希望此次会议之后,各项目负责人立即结合各自项目实施实际情况,拉开“五化”建设帷幕,迅速在集团内部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五化”建设推广活动。
五化支部建设动员 篇2
采购管理是国资委、中国海油重点专项提升之一。从2011年开始, 山东海化勇于打破几十年传统采购模式, 实施集中采办改革, 构建起以“采办管理精细化、采办行为规范化、采办权限明晰化、采办手段信息化、采办人员专业化”为核心的集中采办新模式, 采办质量、效益、管理水平显著提升。集中采办率、采办上线率均达99%, 采办成本降低率10%, 个别品种采办成本降低达70%以上, 2013年降本增效2.1亿元。2014年累计完成采购额度91.37亿元, 实现集采效益5.11亿元, 为山东海化降本增效做出了巨大贡献。2013-~2014年分别被中海油评为“管理提升活动先进基层单位”、“专项提升先进单位”、“集中采办先进单位”、“‘质量效益年’活动先进单位”, 被授予“中国海油煤炭集采一级组长单位”, 负责海油全系统煤炭集采业务, 集采管理走在了中国海油及中央企业前列。
集中采办管理背景
实现“二次腾飞”的使命追求
中央企业“十二五”改革发展核心目标概括起来就是“做强做优、世界一流”。海油总公司“二次跨越”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一流能源公司, 到2030年全面建成国际一流能源公司。这一目标是基于中央企业和海油的地位和作用, 立足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提出来的。山东海化作为海油的新成员, 是中国海油炼化业务“两洲一湾”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为此, 在加入海油之初, 山东海化就确定了“安全海化、效益海化、和谐海化”的近期目标和“打造中国海油北方最大最具竞争力的石化盐化一体化特色化工基地”的中远期目标, 响亮地发出了“打造一流化工企业, 实现‘二次腾飞’”的豪迈誓言。一流的公司离不开一流的管理。山东海化通过与一流企业对标发现, 在基础管理方面, 海化同其他传统国有企业一样存在高效管控能力薄弱, 流程不顺、信息不畅、集而不团、管而不控的现象。尤其采购管理, 在管理理念、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集约化采购、电子化采购、供应商管理等方面难以与一流企业接轨, 成本居高不下, 竞争优势弱化, 如何更加有效地降低采购成本对提升产品竞争力至关重要。
促进管理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
“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国资委要求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必须建立在对管理坚持不懈的重视和强化上, 必须首先在管理上转型升级, 推进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精细化转变, 真正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采购管理是国资委、总公司确定的重点专项提升之一, 海化更将此作为专项提升重点来抓, 在内部梳理、对标管理的过程中发现, 原有的采办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1) 采办与仓储没有集中统一管理。在采办业务整合之前, 山东海化实施的是一种各自为政、分散采办的运行体制。除一小部分通用备品备件由原物流公司进行采办以外, 各类大宗原材物料、设施设备均由各分子公司自行采办。海化所属实体分子公司40多家, 大多设有专门采办部门或与销售一体, 总计共有采办业务人员300余名。原物流公司于2002年成立, 设置的构想就是将全集团通用材料纳入集采, 但由于多方面原因, 10多年来, 集采量和集采力远未达到预期。
海化原材物料采购额每年在100亿元以上, 其中通用材料采购额每年6亿元, 而原物流公司通用材料集中采购额仅为2亿元左右, 占全部通用材料采购额的30%, 占总原材物料采购额的2%。
(2) 采办流程缺乏必要制衡监督。集采改革实施以前, 原物流公司仅有2个管理部门, 2个业务部门。各单位部分通用物资由材料部采购, 从计划汇总——招评标——合同执行整个采办流程由该部门独立完成, 不利于采办流程节点的制衡和过程监督。
(3) 没有专门物资仓储管理部门。各单位都设有二级仓库, 各自独立运行, 集团层面未设立专门物资仓储部门进行统一管理, 各单位的仓储物资不能实现资源共享, 造成库存资金占用过大。根据2013年5月份物资装备中心和有关职能部门共同组织的清查结果, 截至5月底各单位库存原材料总额为3.6亿元, 备品备件库存总额1.03亿元。
以往这种各自为政、分散采办的运行体制, 致使内部协同严重不足, 不仅造成大量资源的重复浪费, 而且无法发挥规模采办优势, 难以产生规模效益;另外, 由于单位多、战线长, 造成管理漏洞较多且长期隐藏, 集团难以实施有效的控制和监管。
提升企业效益的迫切要求
为把好降本增效“第一关”, 山东海化以构建集约化采办模式为引擎, 以打造“雪莲”职业化团队为基点, 追求“零失误”目标管理, 锻造“内外兼修”的双向控制机制, 通过内部控制与管理、外部规范与协调, 全力挖掘物资装备的源头效益。
集中采办管理内涵和主要做法
山东海化的采办目标是: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主线, 以思维创新为灵魂,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以职业化团队为保证, 以“零失误”管理目标为导向, 直面挑战, 勇往直前, 推动“采办管理精细化、采办行为规范化、采办权责明晰化、采办手段信息化、采办人员专业化”建设, 建立高标准的采办、配送、仓储、服务一体化业务体系, 充分发挥集采规模和专业采办优势, 为全集团各企业提供安全、经济的物资装备供应, 确保采办价值最大化, 提升核心竞争力。主要做法是:
明晰思路, 制定规划
对于集中采办, 国资委明确要求:中央企业要加大集中采购, 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向供应链管理转变、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及不断创新采购管理等方法和手段, 准确把握采购管理发展方向, 尽快建立集中、高效、透明的采购管理体系。
根据海油总公司作出的“集中招标、集中采办”的战略部署, 山东海化从2011年开始, 提前谋划, 主动出击, 将集采改革纳入三年战略规划, 计划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 整合全集团采办业务, 切实形成合力, 提高企业议价能力, 并通过集中化的统谈统签、统谈分签等灵活采购手段, 不断提高采办工作效率, 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同时, 利用集中化的采购和统一的监督把控, 预防腐败等行为的出现。
2012年初, 在前期集采改革条件初步具备、调研准备工作基本完成的前提下, 海化提出了“加快物资装备服务平台建设, 建立高标准的采办、配送、服务一体化业务体系, 为各企业提供安全、经济的物资装备供应”的工作思路, 拉开了集中采办改革的正式帷幕。
分步实施, 梯次推进
物资装备中心成立前历经9个月的模拟运作过程, 期间在22类物资已实施集采的基础上, 根据各类物资集采改革难易程度, 确定了改革“三步走”的总体思路。
(1) 以2012年6月30日为节点, 集采物资种类增加9大类70中类;
(2) 以2012年11月30日为节点, 集采物资种类增加2大类37中类;
(3) 以2013年6月30日为节点, 实现39大类物资的集中采办。
通过三步实施、梯次推进, 先将容易实施集采的物资进行集中, 再逐步过渡到较难的物资。这样既为所属单位预留了一个接受集采改革的过程, 也使物资装备中心随着人员配备、功能完善做到了对采办业务承接的有条不紊, 保证了双方采办业务过渡的高效衔接。
设置架构, 配强人员
成立组织机构。机构与人员是工作实施的主体。改革之初, 在集团层面成立了采办专业委员会, 主任由集团分管副总经理担任, 成员为各单位、部门负责人, 办公室设在采办执行机构——物资装备中心。物资装备中心内部设立了综合部、企财部、物资管理部、招评标部、装备材料部、煤炭运销部、工程服务采办部等11个部门, 建立起了分工协作并且便于制衡和监督的内部管理架构。
迅速配备人员。原物流公司共有员工64名, 从2012年8月份开始, 人力资源部门多次在全集团范围内组织答辩考试, 加强人才引进, 不断充实员工队伍, 目前物资装备中心共有干部员工108名, 并对内设部门负责人全部实行了竞聘上岗。
完善制度, 再造流程
制度是工作的标尺和依据。对照总公司采办制度体系, 结合企业实际, 山东海化迅速建立健全了9项采办管理办法, 24项实施细则, 初步形成了涵盖各流程的采办业务制度体系。
按照便于保持采办业务的连续性、便于实现管办分离的协调性、便于权责明确的细致性、便于工作节点的互补性“四个便于”的原则, 抓紧实施业务流程再造, 建立起了符合海化实际的采办审批及操作业务流程。
(1) 划分工作界面。划分了物资装备中心与集团职能部门间的工作界面、与物资使用单位间的工作界面以及内部各部门间的工作界面三个工作界面, 为采办工作协同、衔接、制衡提供了保障。
(2) 实现管办分离。将计划管理、招评标过程、合同执行分开运作, 形成业务部门之间相互衔接、相互制约的运作格局。
(3) 规范计划提报。由原来的采办计划随意性提报规范为按月度、季度、年度提报计划, 规范计划提报后, 采办规模扩大, 采办效益凸显。
“四个建设”, 强化支撑
一是信息化建设。积极实施采办管理信息系统, 历时三个月时间, 采办系统于2013年11月通过总公司验收并正式上线运行, 实现了计划提报汇总、供应商管理、招评标和合同签订全流程线上操作, 采办周期较以往缩短, 采办效率大大提高, 各节点的管控也明显加强。
在前期提升能力、完善业务、积累经验且集采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大集采和上线采办力度, 先后分三步对大宗原料、燃料实行线上采办, 进一步提高集采化程度。
第一步, 原油、燃料油、煤炭、焦炭上线采办 (2014年1月完成) 。
第二步, 其它生产用原料2014年2月底完成上线采办 (按时完成) 。
第三步, 石灰石、原盐2014年3月底前完成上线采办 (按时完成) 。
4月份以后, 集采上线率达到了99%, 最终实现了采办和使用彻底分开。
二是供应商库和评委库建设。建立了供应商库, 对原来海化的2092家供应商实行了集中管理, 并分9个组对库内供应商进行了评审。积极优化供应商群体, 供应商优化到1000家以内。第一批668家供应商已在线审批完毕并公布。
组建了评委库, 库内现有专家评委119名、普通评委130名, 商务评委44名, 通过邀请总公司专家进行现场培训, 使评委的素质进一步提升, 行为得到了规范。
三是集体决策机制建设。完善采办专业委员会和集团公司领导办公会对采办业务的两级集体决策机制, 明确两级采办决策的权限范围, 权限内的具体采办业务由采办专业委员会决策, 重大、异动等采办业务提交领导办公会研究确定。同时在采办专业委员会下分别设立煤炭定价小组、油品定价小组和大宗原料定价小组, 参与上述原料、燃料的招标、评标、商务谈判、定价等工作, 价格确定后从线上上报专业委员会审批。
四是职业化团队建设。山东海化按照把握“一个内涵”、抓好“三个结合”、确保“四个到位”的思路, 全面推行“零失误”目标管理, 努力打造职业化团队。
把握“一个内涵”:坚持一次把事情做对, 强化执行与落实的正确率。通过对内部管理、采办流程的全过程、全方位控制, 保证各环节、各层面、各要素的失误率趋向于“零”, 实现采办效率与效益相统一的工作目标。
抓好“三个结合”:一是与集采方案的实施推进相结合。三个业务部门以前瞻性目光, 对部门“零失误”保障措施进行补充完善, 将后期的工作项目提前纳入视野, 并细化工作措施, 确保稳步实施。二是与采办流程的优化固化相结合。随着采办范围的逐步扩大, 流程中不断引入新的项目和节点, 业务部门对照三个工作界面中的各个节点, 对流程进行持续创新改进, 使采办业务流程在2013年9月份实现固化运行。三是与员工职业培训相结合。对采办业务骨干定期进行较高层次的培训。先后举办了二期职业化培训班, 邀请总公司专家进行了物资管理标准化宣贯和采办业务培训, 对全体参学人员进行考试, 实行持证上岗。目前已有36人取得采购师资格, 11人取得物流师资格, 2人取得电子商务师资格, 5人取得招标师资格。
确保“四个到位”:一是采办规划到位。有组织地构建战略采购框架, 实施战略采购。通过由采购量的集中来提高议价能力, 降低采办成本。二是制度执行到位。建立了协调沟通机制, 实行例会制, 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制度建设情况调度会;建立了监督检查机制, 成立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监督检查小组, 不定期对落实制度建设任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了奖惩问责机制, 对在制度建设过程中提出改进型意见建议的员工, 意见一经采纳, 即行奖励。对不重视制度建设工作、贯彻执行不力的部门及员工, 情节轻微的进行警示谈话, 情节较重的责令部门负责人写出书面检查, 并予以通报。三是专项提升到位。深化“注重细节、持续改进、优质低价、提升服务、巩固提高”经营管理理念, 对内控管理、采办管理、物资管理、对标管理等专项管理持续抓好。四是业务运作到位。引入竞争, 发挥公开招标中供应商间的博弈机制, 选择最符合自身成本和利益需求的供应商;通过电子商务方式降低采购处理成本 (交通、通讯、运输等费用) ;通过批量计算合理安排采购频率和批量, 降低采购费用和仓储成本。
规范运作, 严格监督
加强招标和采办过程监督。定期将招标信息, 供应商入、退库信息通过内部网站、招标信息简报 (周报) 、采办工作简报 (月报) 等形式进行公布, 勇于接受物资使用单位和广大供应商的监督, 及时化解不必要的矛盾。
设立意见箱及采办业务电子监督举报信箱, 电子信箱密码由集团公司纪委控制, 便于接受监督, 鼓励对采办过程中出现的一切违规违纪现象进行举报。
定期开展内控管理审计, 强化监督作用, 实现了招标和采办过程的阳光、规范运作。
轮岗交流, 动态管理
根据采办岗位的重要和风险程度, 将岗位划分为关键岗位、一般岗位和辅助岗位, 对关键岗位业务人员, 原则上三年之内进行轮岗, 其岗位从一般岗位业务人员中竞争产生。
实施全面绩效考核, 根据工作业绩、廉洁从业、综合表现等内容, 每月对每名业务人员进行打分考评, 兑现绩效工资, 并按照一定比例定期进行岗位调整。
对违规操作谋取私利和发生较大失误的人员, 严格进行责任追究, 确保招标采办行为的合法、合规。
集中采办管理成效
显著提升经济效益
集中采办区别于分散采办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整合同类物资进行合并
招标, 提高规模采办优势和议价能力, 从而降低采办成本。因此, 集采效益是检验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砝码, 也是山东海化的改革能够逐渐获得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 从而持续高效开展的根本所在。
物资采办方面, 从采办细则完善、采办流程优化入手, 确保采办方式科学, 采办过程公正, 采办效益最优。煤炭采购方面, 继续实行价格对标管理机制, 充分利用价格杠杆调节采办价格,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2013年降本增效2.1亿元, 2014年实现集采效益5.1亿元。
显著提升资源获取能力
通过积极协调, 与神华集团供煤合作有了新的突破。于2013年12月30日与神华签订了2014年的长期合作协议, 并享受国内五大电力公司优惠政策, 价格得到了极大优惠, 当期可降低采办成本110元/吨, 年签订合同量120万吨, 仅此一项全年降低采办成本1亿多元。山东海化被总公司授予煤炭一级集采组长单位。
在2013年2月底与总公司采办部进行业务对接过程中, 海化物资装备中心的煤炭采购能力和水平得到了采办部的肯定和认可。同时, 采办部提出可以由海化为海油系统内使用煤炭的其他单位代采, 采用“集采分送”的模式, 既能体现规模采办优势, 又能便于总公司集中统一管理, 同时形成海化的一个效益点。海化采办系统的管理改革, 不仅为自身创造了效益, 提供了示范, 也为海油其他单位提供了服务, 创造了价值, 放大了效应, 树立了品牌。
显著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
以采办业务“回头看”、业务合规性自查、全方位绩效考核为手段, 切实提高管理规范化水平, 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集采成果。
以持证上岗为基本要求, 切实加强采办人员职业培训, 并推进部门考试培训常态化, 提高了员工素质能力。加强评委库评委的管理与培训, 邀请专家每半年进行一次集中培训, 切实提高了专业能力。强化采办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实现了采办计划制定、招标、合同执行、验收、配送等各个环节服务水平的大幅提升。进一步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 引导全员树立“雪莲”品格, 严格遵守“十禁止、十提倡、十反对”规定, 切实做到廉洁从业、合规运作、防控风险。
通过将分散于各单位的采办业务集中整合到物资装备中心, 定期公布招标和供应商入、退库等信息, 并设立意见箱及采办业务电子监督举报信箱, 使这一敏感工作纳入了人们的视野, 不仅有利于集团公司实施有效监控, 而且也有利于接受物资使用单位和广大供应商的监督, 实现招标采办过程的公开透明。
显著提升采购效率和采购质量
通过全集团原材物料实施集中采办, 建立起采办部门和使用部门各自的工作界面, 业务流程更为理顺高效, 打破了谁使用谁采办的采办格局, 实现了采办与使用的彻底分开, 理顺了采办业务流程, 大大提高了采办工作效率。
显著降低库存规模
新疆电力内控建设“五化”的研究 篇3
关键词:内控建设;“五化”;电力公司
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原则后,国资委下发《关于加快构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12〕68号)要求央企建成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基础上,从2014年起报送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至此央企所属102家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及其他200余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工作进程显著。新疆电力在财务部引领下,会同公司10个业务部、13家下属单位也实现了内控体系的初步建设。
1 新疆电力公司内控“五化”实施概述
1.1 内控概论阐述
内部控制(简称内控)是防御性管理,经营单位基于发展目标,资产安全,会计信息资料准确可靠,以及经营方针有效贯彻执行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以实现其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新疆电力不仅面临上述财政部、国资委等外部监管的高标准、严要求,更重要的是经济转型升级潮流下电力市场复杂的市场环境,电量增长态势出现低位徘徊,经济“新常态”给公司经营带来了不小压力;同时,国家推进价格、金融和财税领域改革,电力体制和电价改革等政策对公司发展影响深远。因此公司提出了“实时化、多维化、前端化、全员化、可量化”为评价标准的内部控制建设,健全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内控建设实时化,即借助一体化信息平台,以统一的信息标准体系为基础,构建上下联动、业务协同的流程并实时监控。多维化,将内控评价、日常稽核、实施监督、专项检查等结合,全面、细致排查业务环节隐患,优化业务管理水平。前端化即风险预防向前端转移,注重业务部门前端风险防控,逐渐将事后控制转化为事前预防。内控建设突出全员性,突破系统权限限定和专业知识多道防线确保隐患问题无遗漏。可量化的评价方法,使评价结果更直观、深切,促进整改提升。其“五化”为标准的内控建设,在外部监管要求下以实现风险管控能力、协同联合能力,全面保障实现公司战略目标。
1.2 新疆电力内控建设的实施
1.2.1 内部环境
近年公司在“一强三优”战略目标下深入“两个转变”,积极构建“三集五大”科学管控体系,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为公司内部控制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内部环境。公司现建立内部控制工作联系制度,各部门配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工作联系人,配合内控办公室开展本专业内部控制相关工作。同时公司内实施组织架构扁平化管理,结构控制在三级以内,促进各部门在内控工作上的无缝链接,规范、健全了内控工作机构。
1.2.2 风险评估
公司建立风险信息库以全方位开展风险信息的收集,编制了各单位、各业务风险列表,明确风险责任部门,提出管理策略和解决方案,建立公司规范统一的风险信息库。在此基础上由上而下,层层分解,将公司层、业务层风险与分解细化的各类管理目标相对应,建立公司四级风险分类体系,统一风险分类、定义及评估标准。
1.2.3 控制活动
一方面流程梳理与优化。查找流程缺陷,优化完善业务流程,实施业务端到端的全流程设计与管理,通过明确部门之间的管理界面及职责,实现横向分段管理。而跨层级流程通过上下级之间设置流程接口,实现纵向分级管理,确定关键控制点及控制要求;另一方面统一流程控制规范。制定覆盖电网、金融业务领域,贯穿公司总部、省公司/直属单位、市(县)公司的流程控制规范,明确业务流程的风险点、关键控制点、控制措施、控制责任以及相关控制文档要求。
1.2.4 信息与沟通
近年公司全面推进以SGERP为核心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化,组建公司总部、省公司两级运营监测(控)中心,促进信息的集成与共享;将关键控制点和控制要求固化到业务信息系统中,充分发挥业务信息系统在内部控制执行中的作用,推进各项业务活动标准化、流程化、信息化,减少人为干预和操作失误。通过会议、经营分析、同业对标等方式,利用内外渠道,建立专报、内参发布机制,促进内外部信息有效沟通。
1.2.5 内部监督
公司加强监察、审计、财务稽核等日常监督,构建横向协同、纵向贯通、覆盖全面的协同监督机制,积极开展“安全年”活动、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等,以提高公司依法治企水平以及内控建设水平。
2 内控建设实施评价
公司自上而下开展内控建设,累计培训/会议次数231次,参与人数3.5万人次,效率高、成绩斐然:梳理全业务全流程目录1649条,风险信息库511项,提交全业务流程目录、风险信息库差异补充及建议124条,形成三个层面的穿行测试工作底稿968个;编制公司标准化内控矩阵891条、权限指引表891条、岗位匹配表968个、流程管理总表11个、不可融合性差异调整表10个。在以上成果基础上编制穿行测试方法和说明、维语版《内部控制建设知识简明读本》、涉及12个专业的1800道测试内容等,形成了以经营类和管控类为基础的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其成果及经验在新疆许多企业采用。
同时公司内控建设也存在难以忽视的问题:首先,对内控体系建设认识度及重视程度不够,该工作涉及发策、财务、运维、营销、基建、物资、经法等10个部门,而员工认识度和协同作业水平直接影响了内控工作在各层级的落地效果;其次,流程规范但偏离标准,业务组不能严格执行标准流程,习惯性违章有待于解决;再次,业务信息系统的集成及应用亟待加强,如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 进一步提升公司内控建设水平的思考
①进一步提高公司全体员工对内控建设工作的认识,加大内控建设工作宣传力度,促使公司内控建设由任务性工作向己任性工作转变。同时积极发挥内控联系人及扁平化组织的功能和效率,有针对地将各环节成果与问题跨领域连同作业,真正实现内控建设的全员化与多维化。
②继续进行各专业内控流程标准差异化整改,提升内控标准化率,做好内控自评价工作。在公司统内控标准流程下继续基本授权和岗位授权,为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奠定基础。
③提高SGERP为核心的信息化系统使用效率,通过技术员工帮扶拓展信息系统功能,并及时维护风控信息系统数据,使得信息系统应用同时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内部控制是风险控制管理的关键环节,任重道远,在内外因素制约下新疆企业内控建设依然滞后,新疆电力结合自身因素借鉴有效管理模式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流程、信息与沟通及监督等方面探索内控建设,不仅为公司发展创造良好运营环境,也带动新疆企业内控建设进程、增强风险应对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春霞.浅议加强内控管理对企业管理的促进作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9):115-116.
[2]张子余,等.违规公司接受处罚后的内控有效性改善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5(3) .
[3]陈潇怡,等.企业内控信息化实施的规范化方法研究[J].会计研究,2013(3):72-74.
[4]刘恒福.施工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4(4):189-190.
作者简介:
突出“五化”加强党员队伍建设1 篇4
一是推进党员发展优质化。推行以票决、公示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发展“三票五榜”制度,加大在青年工人、致富能手、农民中发展党员的力度,重视在知识群体、两新组织中发展党员。自2009年以来,该县采取“三票五榜”制度共发展党员636名,农民党员341名,占53.6%;非公制企业党员57名,占9%;女党员163名,占25.6 %;35岁以下青年党员399名,占62.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党员494名,占77.7%,二是推进党员教育常态化。大力开展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采取经常性教育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抓好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大学生村干部培训、新党员培训、党员创业就业新技能培训。2009年以来,县、乡党校共举办各类集中培训班70余期,累计培训党员干部8600余人(次)。
三是推进载体活动多样化。在全体党员中全面开展了“承诺制”活动,在县直单位开展了党员“联系点”活动,在企业开展了党员“先锋岗”活动,在社区开展了党员“志愿者”活动,在农村开展了党员“四个一”活动,创新了党员作用发挥的有效模式,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向心力。四是推进党员管理规范化。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切实保证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同时广泛开展了党内关怀活动,完善了定期走访、网络热线、节日慰问等制度。
五化支部建设动员 篇5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举教育优先发展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和国家、省、地有关文件精神,以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办人民放心和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围绕制约当前全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办学行为、办学条件、育人环境等方面的难点问题,抢抓发展机遇,创新工作方式,积极促进全县基础教育事业取得新的成效。
二、目标任务与工作措施
1、关于实施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为主线的“一线”建设工程
坚持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坚决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黔教基发(2011)85号]和地区教育局提出的“增强生命感和责任感”师德师风建设要求,结合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局长)、中小学校、中小学校长、中小学教师“十个不”、“四个反思”及“六个三”工程等的规定,狠抓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强化有效的德育工作,强化教师继续教育工程落实和日常备、教、改、辅、考、研常规要求的落实。积极健全相关制度,采取明查暗访、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等措施狠抓工作检查督促,严格考核评估、绩效挂钩和奖惩兑现。通过开展“素质教育示范校”、“德育示范校”、“课程改革示范校”、“语言文字示范校”、“学生社团活动示范校”、“优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示范校”等创建和“为 1
人师表楷模”、“文明礼仪标兵”、“社会公德模范”等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德育教育、课程改革、师资队伍素质水平大幅度提升,进一步提高全县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综合办学水平。
2、关于实施校园及周边环境净化、绿化、美化、硬化、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五化”建设、工程。
各中小学校结合校情实际,坚持勤俭实效原则,合理安排资金和人员,注重精心设计、科学布局、彰显特色,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卫生净化、校园绿化、室内外装饰美化、活动场地硬化、营造引领健康思想和发展方向的育人环境文化建设活动,建构必要的设施,完善师生共同参与的有效的管理制度,创建“绿色学校”、“精品校园”、“文化长廊”等,逐步优化校园环境。
3、关于以打造环境四季如春的花园、师生愉悦学习的学园、青少年快乐成长的乐园“三园”学校建设工程。
各学校结合国家有关要求和校情实际,精心谋划,加大投入,创新方式,以开展“我为校园添光彩主题实践活动”、“校园体育锻炼1小时”、“大课间活动”、“诵读中华精典活动月”、“读书活动周”、“师生才艺大赛暨才艺展示周”、“学校传统体育项目展示”等师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广泛发动师生参与和社会各界支持,创设花园型校园、愉悦读书学园,快乐成长乐园,全面提升全县中小学校园品位。
4、关于实施学校安保值班警务室建设,进一步严密学校安全教育和事故防范管理措施,有效维护学校和谐稳定和师生安全的“一室”建设工程
通过抓好学校安保值班警务室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师生出入校园登记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制度、住校学生安全管理制度,突发事件预防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健全校长、教师教育教学与安全管理“一岗双责”责任机制。组织开展法制教育进校园、进班级、进课堂活动,开展“珍爱生命”主题演讲、主题征文暨防灾应急演练等活动,增强师生的生命意识、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建立师生安全维稳信息员队伍,健全班级、学校、家庭、社会对青少年培养教育与安全管理“四位一体”的目标共同、措施共举、责任共担新机制。
三、组织领导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一五三一”建设工程推进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专门领导小组:
四、步骤安排
“一五三一”建设工程活动分准备、推进、评估、整改、总结等一个阶段进行,计划用一年左右时间完成。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11月1—5日)
学校成立领导机构,校长亲自任组长,明确分管领导、办公人员及其工作职责。结合乡情、校情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精心安排项目内容,筹集相关工作经费,召开教职工会议全面宣传发动。
第二阶段——推进阶段(2011年11月6—2012年5月9日)学校按照实施方案逐项推进。2012年5月8日前向县评估考核组提交评估申请报告。其间:县督查组于2011年12月上旬、2012年4月中旬组织两轮定期过程推进情况督奄,平时根据需要临时开展督查督办。
第三阶段——评估考核
2012年元月中旬,县评估考核组组织第一轮中期评估,评估结果按量化总分的30%折合计入考核总分;2012年5月中旬,县评估考核组根据乡镇、学校的评估申请,对学校予以初步评估,评估结果按量化总分的30%计入考核总分;加12年9月下旬,县评估考核组组织综合评估考核,评估结果按量化总分的40%计入考核总分。
第四阶段——整改提高阶段(2012年5月21—9月30日)学校根据督查组、评估考核组的意见对照相关要求予以认真整改,总结成功经验,建立长效机制。2012年9月20日前向县评估考核组提交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复查评估考核申请。
第五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10月)
县领导小组根据评估考核组的意见,适时组织召开全县总结表彰大会和授牌仪式。对“一五三一”建设工程评估为合格的单位颁发“达标学校”牌;对成效显著并被评估为优秀的单位颁发“优秀学校”牌并颁发奖金;对评估考核为不合格单位挂黄牌予以警示(至整改验收合格为止摘牌)。
五、保障要求
1、学校要充分认识实施中小学校“一五三一”建设工程是推进全县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落实和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务求实效。主要负责人任工作组长亲自抓,明确分管领导具体抓,制定具体
工作方案并扎实抓好落实。
2、局将采取“以奖代补”、“以评促建”措施,统筹实施好本次以校园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建设活动。局机关各相关股室要认真制定推进过程督查方案、推进成效评估考核细则等,结合各自实际抓好相关工作的落实,通过督查、评估、整改,促进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校容校貌优化和办学水平全面提升。
3、按照分类要求的原则,评估对象分县直学校、乡镇学校两大类;乡镇学校按县域地理分布划分东部、西部两个片区,每个片区以乡镇中学与乡镇中心完小、农村初中与农村完小、村点学校三类分类要求,制定层次不同的评分要求予以评估考核。县幼、特校纳入县直学校一类,乡镇公办幼儿园纳入乡镇初中与乡镇中心完小一类予以评估。评估量化得分90分以上为“优秀”,60—89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4、经县评估考核达不到优秀档次的单位,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当年考核不能评为优秀,不能推荐评奖县级及以上先进集体和个人;评估考核为“不合格”并受到“黄牌警示”的学校,学校主要负责人考核为“暂不定格”,年内全校不能新增教师职称评聘岗位职数,教职工不得参与评奖县以上先进个人,不得向条件好的地区学校流动。
五化支部建设动员 篇6
时间:[2012-02-06 ] 信息来源:国家电网公司
“‘大营销’体系建设总体进度要求是:2012年完成组织架构调整和业务集约运作基本到位,力争用2年时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国家电网公司将深入推进营销体制机制创新,全面建设‘客户导向型、业务集约化、管理专业化、机构扁平化、管控实时化、服务协同化’大营销体系。”2月4日,公司召开2012年营销工作会议,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杨庆出席会议并讲话。
2011年,公司“大营销”体系试点建设圆满完成。“电量、电价、电费”精益化管理成效显著,售电市场开拓成果丰硕,营销风险管控全面加强,营销新型业务快速发展,营销技术支撑手段建设成效突出,供电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杨庆说,2012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必须重点做好“五个坚持”,即坚持以“两个转变”为主线,坚持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为核心,坚持以持续创新为动力,坚持以风险防范为重点,坚持以队伍建设为基础。2012年营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推进“大营销”体系建设,大力实施95598光明服务工程,以公司营销业务集约和保障民生供电服务为重点,以营销基础管理和队伍建设为着力点,抓好重点工作,全面提升供电服务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和营销运营管控能力,确保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为全面建设“一型五化”大营销体系,公司将深入推进营销体制机制创新。公司要求精心编制建设方案,确保建设质量和效果;加强建设过程管控,确保质量、进度可控在控;坚持不断总结改进,确保建设目标全面实现;注重健全标准制度,实现管理标准全流程覆盖、技术标准全业务覆盖、工作标准全岗位覆盖。公司同时开展总部集约业务建设,完成总部营销稽查监控系统建设,积极支撑总部运营监测(控)中心建设,实现营销关键指标、核心业务和重要环节管控向总部集约。
公司将大力实施95598光明服务工程,持续提升供电服务水平。公司要求全力做好保障民生用电服务工作,切实提高居民用电服务质量;继续开展供电服务提升工程,全面实现“塑文化、强队伍、铸品质”供电服务提升工程三年工作目标;全面拓展居民电费交纳方式,打造大中城市“十分钟交费圈”,力争实现农村用电收费“村村设点”。同时持续强化服务质量监督,切实加强供电服务风险防范。
公司将统一规范智能充换电网络及节能服务体系运营管理模式和标准,推进新型业务协调有序发展。公司要求加强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建设运营,全年建设充换电站196座,交流充电桩1945台;加快节能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完成国家0.3%节约电力电量考核任务;积极承担国际、国家和行业有关课题研究和标准制定。
公司还将在营销领域贯彻落实“安全年”活动要求,确保安全可靠供用电;努力拓展电力销售市场,保持健康持续发展;加快推广智能电能表,深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积极防范经营风险,保障经营成果颗粒归仓;不断深化营销信息系统建设应用,提升营销现代化水平;培养建设一流营销员工队伍,满足营销发展新形势。
会议宣读了公司2011营销专项工作先进单位的通知。江苏省电力公司、重庆市电力公司就“大营销”体系试点建设作了经验介绍。公司副总经济师王相勤主持会议并作会议总结。公司有关部门、各分部、各省区市电力公司及有关直属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全面建设“大营销”体系 持续提升服务水平
2012年是国家电网公司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全面深化“两个转变”,加快创建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推广实施“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内外部环境变化给营销工作带来更大的压力和挑战。面对新挑战,公司今年将全面建设“大营销”体系,大力实施95598光明服务工程,持续提升供电服务水平。
深入推进营销体制机制创新,全面建设“大营销”体系
2011年,公司“大营销”体系试点建设任务圆满完成,为全面推广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江苏、重庆公司成功构建了“客户导向型、业务集约化、管理专业化、机构扁平化、管控实时化、服务协同化”的“一型五化”大营销体系,形成了与公司发展、市场发展相适应的营销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26个省公司建成省、地两级营销稽查监控体系,构建了营销全业务、全过程实时在线监控、即时发现异常、及时开展稽查、限时落实整改的新型管控模式。
2012年,公司将全面推进“大营销”体系建设,精心策划,周密安排,确保建设目标务期必成。精心编制建设方案。公司将按照“四强化”等要求,精心编制“大营销”体系建设方案,重点细化机构职责划分等内容。明确“大营销”体系与其他“四大”业务衔接、职责界面,建立营销“一口对外”、各专业配合的服务协同机制。
加强建设过程管控。公司要求成立“大营销”体系建设组织机构,加强协调和指挥;准确把握创新点和关键点,加强培训和宣贯,保证业务平稳过渡和员工队伍稳定。同时建立定期检查、评价、通报制度,确保质量、进度可控在控。
坚持不断总结改进。公司将定期开展“大营销”体系建设效果评估诊断,持续完善提高。总部(分)部要加强指导和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共性和难点问题。
注重健全标准制度。公司要求结合组织机构调整、管理模式创新、业务流程变革,全面调整、修订标准制度体系,实现管理标准全流程覆盖、技术标准全业务覆盖、工作标准全岗位覆盖。
开展总部集约业务建设。公司将完成总部营销稽查监控系统建设,积极支撑总部运营监测(控)中心建设,实现营销关键指标、核心业务和重要环节管控向总部集约,切实提高总部战略决策力、管理穿透力、业务管控力。完成“大营销”组织架构调整,确保业务集约运作基本到位,并力争用两年时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大力实施95598光明服务工程,持续提升供电服务水平
2011年,公司不断深化“塑文化、强队伍、铸品质”供电服务提升工程,严格执行供电服务标准,持续提升供电服务质量。公司积极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修订发布新“三个十条”,切实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供电服务工作,建立了与国务院主管部门的有序用电联动机制,圆满完成建党90周年,“神
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等重大活动保电任务。公司供电服务工作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
2012年,公司将深化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坚持“你用电、我用心”,认真落实“三个十条”,全面提升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服务形象。
全力做好保障民生用电服务工作。公司要求把保障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用电放在首要位置,从有序用电、业扩报装等方面制定措施,切实提高居民用电服务质量。全面做好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及重点工程用电报装全过程跟踪服务,确保不因供电问题影响工程竣工投产。
继续开展供电服务提升工程。公司今年将全面实现供电服务提升工程三年工作目标。公司将依托95598呼叫接入平台、互动服务网站等系统,推广互动化、自助式服务,及时响应客户诉求。同时开展电力服务“三走进”(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营业窗口“三亮一创”(亮形象、亮标准、亮承诺,创建群众最满意窗口)活动,解决好政府关心、社会关注、客户关切的用电服务问题。
全面拓展居民电费交纳方式。公司将积极应用手机、自助交费终端等自助交费方式,重点推广英大充值卡和支付卡,努力实现充值卡交费覆盖规模不低于居民、低压商户电费的5%,逐步实现支付卡覆盖电费交纳、本地费控表购电和电动汽车充换电业务。着力发展金融等第三方机构代收、代扣业务,打造大中城市“十分钟交费圈”,力争实现农村用电收费“村村设点”。
持续强化服务质量监督。对照新“三个十条”,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细化服务标准,优化业务流程。同时加强日常服务行为监督考核,完善供电服务品质评价机制,开展客户满意度第三方调查,形成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
□相关链接
公司营销新型业务快速发展
2月4日,国家电网公司2012年营销工作会议传出喜讯:公司积极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实现了营销新型业务又好又快发展,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建设运营实现重大突破,节能服务体系初步建成。
2011年,公司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建设运营实现重大突破。公司编制了《国家电网“十二五”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发展规划》,建成充换电站156座、交流充电桩6252台;投运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浙江示范工程、青岛薛家岛充换储放一体化站等四个创新示范工程;成立12家省级、3家地市级电动汽车服务公司,促成22个省区市政府出台专项补贴等支持政策。同时,公司突出发挥技术优势,承担3项国家863课题,并参与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编制,有力提升了在电动汽车充换电领域的话语权。
2011年,公司节能服务体系初步建成。20个省公司组建了节能服务公司,其中10个节能服务公司获得国家部委的资格认定。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建成专业能效测评机构,国网电科院获得国家级能效测评资质。公司成立节能服务网络活动小组292个,已签订和达成意向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共116个,预计年节电量达6.67亿千瓦时;能效数据管理平台建设被列为工信部“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重点推进项目”。
2012年,公司将加快推动营销新型业务发展,为公司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将在有需求的地市成立电动汽车服务公司,还将完成省属节能服务公司组建工作,形成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示范性节能项目。用电信息采集年内覆盖1.1亿户
2月4日,记者从国家电网公司2012年营销工作会议上获悉,公司今年将积极稳妥推进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和智能电能表深化应用工作,确保年内实现3700万只智能电能表安装应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覆盖户数累计达到1.1亿户,努力实现专变客户100%采集。
2012年,公司在推进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工作中,将积极研究公司系统东、西部表计购置帮扶政策,支持西部发展;努力提高采集系统的应用水平,常态化开展主站标准化符合度验证工作,加大自动抄表核算比重,强化采集系统负荷控制功能,满足需求侧管理需要。公司同时开展采集数据质量稽查,确保日采集成功率达到95%。
五化支部建设动员 篇7
一、“五化”工程建设理念
“五化”工程建设是高职院校满足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需求,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加强高职教育内涵建设, 强化高职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创新创业型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 意指创新创业教育全程化、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教学实践基地信息化、专业教师专业技能“多元化”、教学管理体系保障制度化。它的实施模式促进了高职学生专业有特长, 面对市场就业有优势, 创新创业有能力, 自我提升与提高有基础, 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有空间, “五化”工程的实施从制度、措施、观念、管理、市场等环节有效促进了高职毕业生充分就业、适时就业与创业。
二、“五化”工程建设理念下的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意义
高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对于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探究意识的培养和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和整合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使学生培养建构知识的能力, 通过从教师的教授到自主性的建设、发现, 学生可以变被动学生为主动学习, 这无疑使学生在信息素养上获得了有效的机会, 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成果。相对于学生而言, 教师在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同时, 对于教学角色的认识与转变是一次深刻意义的挑战。它改变了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权威和中心地位。“弟子不必不如师”, 在数字化教学资源丰富的今天, 由于教师与学生面对的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是一致的, 因此教师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将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重点定位在学科和课程的发展前沿上, 并适度加入自己对于问题的研究分析, 对相关教学环节做出自己的整理和评价,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其知识系统的延伸和迁移, 有益于学生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目前, 教育的发展趋向于网络化、数字化、自主化, 因此在高职院校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能有效地推进校园的数字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有计算机网络引领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有助于推进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 引领教学以传授知识为重心向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自学能力、科学探究精神和创业创新能力以及健全人格发展。“五化”工程建设理念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理念与方法将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改革教学模式, 优化教学手段, 使得教学资源得到充分的交流和共享, 提高教学质量。
三、“五化”工程建设理念下的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标准和原则
“五化”工程建设理念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结合E - Learning的分类方法和教学管理角度需求可以分为媒体素材、课件与网络课件、网络课题、案例、文献资料、资源目录索引、试卷、试题库、常见问题解答等9大类。
教学资源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并依靠网络教学环境支撑。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是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网络教学平台共同实施的教学活动。
教学资源建设是一个资源积累和推广使用的过程, 从素材的采集、教学资源的集成、教学资源的发布与应用三个方面进行组织和实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公共应用与管理平台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核心内容。在高职院校中, 它是将学院所拥有的专业作为教学资源服务平台的基本单位, 在学院内部实行教学资源共享, 各专业之间教学资源优势互补, 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从而构建起终身学习的体系。
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平台的设计原则:
( 1) 标准性原则。遵循国家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参照E - Learning标准, 结合目前相关高职院校所制定的教学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尽量使得教学资源的属性结构一致化, 便于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 2) 平台化教学原则。随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享平台建设日益完善, 更多的学习者会选择在线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高职教学资源要提升它的社会化和市场化建设效益必须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平台建设, 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建设, 可有达到教学计划、教学组织, 教学互动、教学管理、教学评价体系的系统化、互动化和全程化的目的。
( 3) 开放性原则。高职院校由于其职业性和技术性的特征, 它的教学资源所涉及专业范围广, 教学内容的需求差异明显, 教学资源使用人数众多, 这些都要求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和系统具有开放性, 方便实现教学资源的上传、下载、查询和云共享。
( 4) 自主性学习与个性化服务原则。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中允许用户根据需求定制相关的内容和个性化学习模式, 注重学习资源的生动趣味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体现因材施教和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的特色。与此同时, 在教学形式上强化互联网的交互式、个性化、增值服务特色。
四、“五化”工程建设理念下的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与方法
1. 强化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 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 的建设力度。以学科和专业为中心, 在高职院校中以精品课程的建设为抓手, 发挥教研室的中坚力量, 加强媒体素材 ( 视频、音频、图片、动画) 收集和整理工作。完善和丰富教学资源的多样性, 对于相同的知识点可以有不同类型的素材资源, 使用者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学习, 可以形成不同的学习体会, 使学习的经验更加全面, 同时学习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学习方式的学习资源, 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建设一个适合高职师生教学和学习的合理的评价体系, 用来评价、鉴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好坏, 并结合评价的反馈意见, 不断完善数字化资源内容。数字化教学资源评价既要有行业专家的评价意见, 主要考察数字化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正确性、实用性和结构的合理性; 同时要有使用者 ( 教师和学生) 的评价, 评价主要取向为可用性和实用性, 系统性和全面性等方面。
2. 强化高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平台建设。平台建设要关注软硬件、基础平台、门户网站和平台的运行与维护工作。
在管理平台建设环节上, 要结合高职教育教学实际和行业、企业实际工作, 设置适合高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管理内容, 诸如用户管理、资源内容管理、信息审核管理、系统参数管理、信息门户管理、数字化资源故障管理等等, 从而实现对教学资源的结构化管理和分类管理, 加强用户信息和安全密码设置, 用户权限设置的信息的处理。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的相应参数设置和用户 ( 管理员、教师、学生、行业与企业专家) 界面的管理, 是整个数字化资源管理系统的中心。
在应用平台建设环节上, 建设优秀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它是高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起点和归宿, 也是评价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实用性的依据。信息门户管理是教学资源的入口, 它动态显示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进程, 及时发布更新, 起着目录索引的作用, 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查找和使用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团队要负责对资源进行发布、修改、更新, 及时审核师生上传的教学资源。在模块建设中, 搜索模块要能让师生快速、准确定位自身所需资源, 能提供对资源的浏览和下载。
随着目前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普及, 交互式学习已经成为数字化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因此, 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平台建设中, 交互式学习模块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加入目前数字媒体发展的重要成果, 可以是BBS, 网络论坛、博客, 微信、微博等, 可以引入第三方交互平台用于支持交互式学习。考核模块建设中可以根据课程和实践环节教学目标和考核要求, 自动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试卷, 提交后由管理系统评分, 并即时给出测试成绩。当然, 教师也可以采取离线测试的方式, 从题库中抽题, 经教师或者行业考评员评阅, 再把相应成绩发送给学生提供的接收地址。
五、“五化”工程建设理念下的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应用与建议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关系到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发展的进程, 合理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优化教学资源, 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 从而推进高职教育向数字化、信息化和现代化迈进。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 以职业化的开发来确保内容建设的前瞻性, 在专业发展上引入国际化职业课程体系, 注重资源库内容建设的系统性, 在技术上, 融入现代网络技术的“云计算”服务模式和理念, 适时遵循国际通用资源开发SCORM等开发标准, 以确保资源库平台建设的先进性。
1. 建立完善的系列化的相关学科教学资源。按照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目录结构进行资源的分类, 如学校———系部———专业———课程等, 在资源内部采取资源类型分类, 如媒体素材库、试题库、案例库、文献资料库、课件库等, 在素材库分类中采取文本素材、图形 /图像素材、音频素材、视频素材、动画素材等进行。将资源进行学科和资源类型的分类设立相应的导航, 强化搜索功能, 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快捷精准地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
2. 加大高职院校的硬件和软件基础平台、资源管理平台、门户网站管理的建设。将教学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招生与就业管理系统、网络教学平台、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系统、OA系统、视频VOD点播系统等相关系统与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系统集成, 发挥它在高职院校整体建设中的作用。
3. 在高职院校建设中, 大力加强内涵建设, 建设一支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数字化资源教师专业团队, 注重“三师结构” ( 教师、工程师、实验师) 教师队伍的培养, 努力提高教师的数字化教学水平, 提升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引入行业和企业高端人才, 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中充分听取相关专家和业界人士的建议, 专兼结合, 改善师资结构, 主动适应高职教育专业的科学发展。
4. 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的系统。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采用SAN /NAS技术, 体现网络化的特点, 支持全文检索技术、流媒体技术, 教学过程交互性设计, 可以实现师生间畅通无阻的交流与协作, 支持教学过程的讲授式教学、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 具备大容量、开放性、共享性、互动性、实时性等特性, 信息显示多媒体化, 交互友好的界面设计, 能应用于各教学环节, 为全方位、多层次的数字化教学提供服务。
( 1) 多媒体素材库 ( 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视频) , 通过WEB管理员登录, 实现远程登录与管理, 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在技术上采用基于全文检索系统核心技术, 设计多种查询方式 ( 素材名称、素材格式、素材类型) 等进行树状目录查询, 也可以跨库检索。学生的素材必须经过系统管理员审核方可进入数据库, 同时生成一个供预览的缩微图片。
( 2) 多媒体课件库, 基于WEB技术开发, 实现对文档、图片、动画、网页、PPT、光盘文件等多种格式课件存储与管理。采用流媒体技术实现对视音频课件的管理。
( 3) 视频点播资源库 ( VOD视频资源库) 包括最新公告、节目设置、系统发布、视频服务器管理等。
( 4) 自我探究课程, 设置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电子教案、教学内容、教与学方法、相关案例、作业布置与答疑、参考文献及相关学习网站。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学思想, 强调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方式, 充分体现网络课程教学交互性、自主性、协作性的特点。
( 5) 精品课程。综合运用视频技术和流媒体技术,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构建网络教学环境, 把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实验指导、参考文献、习题发布并进行优质教学共享。
( 6) 教师教学园地。它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专题性内容, 教师可以在教师群和个人教学环节的心得体会上总结教学经验, 与同行进行专业的探讨。
( 7) 高职院校数字化图书馆。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馆藏资源, 建立特色资源库, 也可以联网并共享其他高职院校甚至是社会各领域的数字化图书馆的资源。
六、结语
建设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同时以项目化运作方式来管理相关资源, 适时整合资源进行课程资源开发, 必将推动相关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开发, 与此同时, 以规范化的流程来建设高职专业相关资源, 必将提升高职相关专业的建设水平。
摘要: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是高职院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五化”工程理念的指导下, 合理有效地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将提升教育质量,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开拓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五化”工程,数字化教学资源,高职
参考文献
[1]王守中.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分析与探索[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9) .
[2]柯和平.全文检索的多媒体素材库及其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 2003, (9) .
[3]马勃民, 程建钢, 韩锡斌, 杨超, 曹岩:构建网络教学资源库系统[J].中国电化教育, 2002, (12) .
【五化支部建设动员】推荐阅读:
街道党支部提升动员会08-12
两学一做支部动员会议记录11-22
过硬支部建设06-09
国防动员建设平台08-20
建设美丽家园动员09-30
加强支部政治建设08-01
建设团支部09-12
高校学生支部建设06-17
高校教师支部建设07-11
新农村建设动员讲话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