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支部建设(共8篇)
高校教师支部建设 篇1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思考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2018年11月,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提出倡导希望,划定基本底线,通过深入研究准则能进一步促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文章从准则中的“六新”和出台的背景意义出发,提出落实师德师风建设的建议,通过明确主体责任、加强制度建设、增强教师关注度,以及与各项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关键词:师德师风;教师行为准则;高校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学生成长的“提灯人”,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深远的影响,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至关重要,也是高校教书育人的根本。教育部出台的《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简称为《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为高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职业行为提供了依据和可操作的方法。全体教师应深刻领会师德师风内涵,将国家对教师师德师风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1《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的“六新”
第一,“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是在新时代发布的,同时也是首次由教育部发布的通知,与该准则一起发布的还有另外两个准则(有关中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准则),三个文件都强调了“新时代”,说明师德师风建设一直是国家强调的重点,是
伴随着教育的产生而随之产生的,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变迁,人民群众对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对应的对教师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时代赋予了教师师德师风不同的内涵,因此文件的名字强调了“新时代”,既是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延续,又体现了新时代的新要求[1]。第二,“新高度”:第一标准。文件将师德师风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强调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这个第一标准是直接与教育方针和教育法的规定联系在一起的。教育要探讨“为谁培养人”,“怎么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三个问题至关重要,将师德师风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强调其是评价的第一标准,也就是在强调国家培养未来的接班人需要教师过硬的素质和德行。第三,“新精神”:依法依规。国家对于师德师风问题是零容忍,面对师德失范行为需要依法规进行处理。这也强调了师德失范行为不能在学校出现,一旦出现必须要依法依规进行处理,也让师德失范行为有规可依。第四,“新要求”:底线。文件再次明确了底线的要求,也是对于社会上被重点关切的师德师风问题进行了回应,对高校教学中碰触底线的行为的界定着重进行了回应。第五,“新措施”: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新措施中提到的除了大家熟悉的“一票否决”外还有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在过去如果出现了师德师风失范问题,在一个学校受过处分后教师可能从这个学校离开再去别的学校就职,可能在别的学校还会出现师德师风问题,但是在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启动后,这种情况就会避免,这一系统就是教师的电子档案,国家将教师管理与信息化联系在一起,加强对师德师风的管理,把不符合教师队伍要求的教师清出教师队伍。第六,“新机制”。在文件中明确规定了高校要落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体责任,要求各高校要将师德师风建设摆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上。高校的校长和书记是第一责任人,高校需要落实这个机制,如果不落实就会依据文件对第一责任人追责。
2《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出台的背景意义
首先,准则的出台有一个历史背景,就是从来没有否认广大高校教师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广大教师总体是好的,但同时也要面对一个问题,尤其是在网络化时代的今天,个别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识淡薄的教师也是一直存在的。这类教师在放松自我要求甚至出现违反师德的行为的时候,对于整个教师队伍的破坏是非常大的,曾经出台过一些规范,政府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投入很多经费去宣传,但是在网络化时代,某些教师的违反师德的行为在网络上流传,可能足以让很多的工作和努力付诸于流水,所以个别教师的失德行为对全体教师或是学校的影响不容忽视。这也是出台行为准则的背景和要求,总体来说,教师对于我们整个教育的作用效果是好的,我们更应该把那些个别影响整个教师队伍,给教育带来破坏的失德教师分离出去。而这一点也是上层在做决策的时候和广大教师达成一致的地方。其次,新时代文化活动发生变化给教师队伍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如果我们仅仅将教书理解成教知识的话,就面临一个特别现实的问题,知识是可以存储的,可能从单纯的知识储备、机械的记忆上来讲,教师可能不如电脑。那为什么说在这个信息化、智能化、人工智能存在的今天,教师的作用还是不可取代的呢?这就涉及到对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的理解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个德就是师德师风,正是教书过程中教师“德”的作用才真正使得培养学生达到了先成人后成才的目的。文件中也明确地说明了制定职业行为准则针对的是主要问题、突出问题,划定基本底线,文件的出台也体现了对于人民群众的需求的回应。因为在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个案会影响到教师队伍的形象和建设,因此要回应人民群众对于师德师风有问题的教师的处理要求,因而出台了行为准则———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既告诉教师应该怎样做,也明确地告诉教师不能怎样做,也就是告诉了教师向前需要努力的方向,向后要注意的底线[2]。第三,教育部发布行为准则后,全国各地都在落实,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发布本省的师德师风准则,高校也根据细则要求制定具体的内容。师德师风建设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制定非常具体的教师职业行为准则以及失范行为处理办法,其实无论是教育部、省级还是学校制定的各项师德师风行为准则,都是让教师回归到对于教育本身的深刻认知。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在一起。全社会要尊重教师,师道尊严不是靠外界强加给教师的,是靠教师内心的自信,自律,自尊,自立而实现的,这一点不管是高校的管理者还是教育行政部门都要共同认识的问题,意识到了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的重要性,才能够继续理解并把这个准则落实到教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从入口到过程到最后的出口[3]。例如在教师招聘环节也必须贯彻落实好准则,守底线。拟招聘的教师如果有师德师风问题,高校要拒绝,上文中提到的全国教师管理系统就为高校提供了辨别的渠道。同时,教师聘任合同中要明确师德失范
“一票否决”,为什么“一票否决”?“一票否决”为何意?———是教师一旦师德失范就不能够再得到更好的东西,高校要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查处师德违规行为,态度坚决一查到底,不管涉及到谁,高校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回归教育的目的。既然一切是为了学生,那么对于有严重侵害学生行为的,一经查处,撤销荣誉称号同时将奖金追回,撤销教师资格,清除出教师队伍,不得再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3落实师德师风建设的建议
高校要积极贯彻教育部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精神,扎实开展教师队伍作风建设工作,专题部署,对教师提出明确要求,抓好学习和纪律教育,深入开展自检自查,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防微杜渐,针对问题制定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整改措施,整章建制,强化执行,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3.1明确主体责任,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道德素质,明确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高校的党委书记和校长要负起师德师风建设责任,明确工作机制后要做到层层把关,问责必严。文件中强调师德师风是衡量教师的第一标准,因此,对于师德师风失范问题问责要严,学校的书记和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现在要主动向上级主管部门做出说明,对学校的师德师风问题要学会自我诊断。“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如果出现师德师风问题,开始时忽视或不重视,不处理不汇报,那么可能会出现大事,所以对高校的管理者提出了要求———学校出现师德失范问题,分管校领导要向学校做出检讨,而且学校应在上级主管部门督导下进行整改,主体责任还体现在出现问题后要
“治病”,将处理办法进行备案,这也是准则颁布后要去做的内容。高校的管理者权力可以下沉,其实责任也可下沉,将责任下沉到院系的行政负责人,让院系负责人负起师德师风直接领导责任,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也负有直接领导责任。党政同责,那么如果教师出现问题,基础单位要向学校做出检讨,学校也要处理。这样只要出现问题,不管是学校层面还是院系层面,都会有问责的行为,这也是主体责任分层发挥作用的体现。对于教师而言,自身要加强师德修养,并且自觉遵守。学校层面把师德师风纳入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简单来说,就是将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以德立学。通过责任下沉形成教师个人、院系部、学校三级整顿梯度,教师通过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院系部结合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帮助教师进行整改,学校针对各系部形成的自检自查总结制定校院的整体整改措施。通过动员大会使全校教师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教师作风整顿建设的重大意义,真正把教师队伍作风整顿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强化责任,精心组织,确保教师队伍作风整顿建设取得实效。3.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强化教师立德树人责任,进一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可出台《师德师风标准及考核办法》,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是执教之本。完善师德师风考核制度,是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主要举措,是全面提升教师师德素养的推动力,可从师德师风考核标准、考核程序、考核等次确定、考核结果运用等方面进行严格规定。同时为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准确评价全体教师的师德表现,督促教师自查互查,并为教师奖惩、职务评定及聘任、评选评优、后备干部选拔等提供依据,可制定《师德师风建设规章制度》,从师德师风建设要求、师德师风规范
(政治思想规范、业务工作规范、教书育人规范、为人师表规范)、师德师风教育、师德师风考核、师德师风考核结果应用等方面进行规定。实行师德失范行为“一票否决”制。“一票否决”就说明未来可期待的收益没有了,包括取消在评奖、职务晋升,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工资晋级,干部选任,申报人才计划,申报科研项目等方面的权利。处理师德师风失范问题时要秉持公平公正,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对师德师风进行处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依据程序进行,手续完备。3.3增强教师关注度,加强教师自身建设。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能够延绵不断,教师起到关键的作用,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中使学生明理,掌握各项专业技能,让学生具备立足社会的基础。但更重要的是,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识,更要引导学生先成长后成才,为何先成长后成才?只有学生成长了才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成长的路上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引导得好学生成长得好,加之学识会成为有益社会建设的人才,相反,若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较好的引导,让学生误入歧途,即使学生掌握了很好的学识,那也只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学生的成长比成才更为重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影响占有很重要的份量,教师以健全人格影响学生的人格,用为师的真情实感去唤醒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榜样力量是巨大的。教育使人精神充盈,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正因为这样不可取代的作用,才更应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让优秀的教师作为充实学校的力量,做学生的“提灯人”,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将师德师风失范的教师拒之门外,还教育净土。在此前提下,就需要增强教师对于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关注度,可通过学校大会、部门大会、文件学习等渠道宣传,高校教师往往不太关注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问题,认为这是学校层面应该考虑的,学校应该承担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体责任毋庸置疑,但是教师同样需要关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尤其要关注学校要做什么事情、相应的规定是什么,高校加大师德师风建设的力度,对教师既要正向引导,又要规定禁止的行为,时刻为教师敲响“警钟”,如果有教师不顾国家要求、学校规定触犯了师德师风的底线,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3.4师德师风建设与各项工作相结合。在师德师风建设上,应该将师德师风建设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教育教学是教师的工作重点,也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可以让教师在增强学术能力的同时又践行师德师风,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4];把师德师风建设贯穿学校工作的始终,强调师德师风建设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把师德师风建设与面向全员相结合,教育活动面向全校每一位教职工,确保人人参与,人人重视,人人知规,人人守责,做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与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把师德师风建设与正面教育相结合,加强对广大教师的人文关怀,以教师为本开展工作,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让教师无后顾之忧,安心教学,以身作则,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光荣感,引导广大教师主动查找和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不弱化问题、不降低师德师风建设质量,增强教师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自觉性,同时发挥群体作用,相互监督相互提醒,并利用各种表彰活动表彰先进,同时再次强调师德师风的重要性,使全体教师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
;把师德师风建设与发扬民主相结合,充分尊重教师的民主权利,竭尽全力调动教师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榜样示范的作用引领教师争先创优,形成良好氛围,用学校文化的“润物”作用感染每位教师,并使教学自觉践行;把师德师风建设与注重实效相结合,坚持从有利于学校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来开展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校内宣传媒体的作用,形成浓厚的师德建设氛围。可收看《师德启示录》等师德教育记录片,把师德建设与学习先进模仿人物结合起来,将省级或国家级师德先进个人的事迹进行宣传,并放置宣传栏进行展示,充分发挥师德师风典型的榜样和师范作用,推进高校教师师德水平的提升,同时,切实解决教师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务求实效;把师德师风建设与提升服务意识相结合,在服务意识上,增强服务意识实现教师角色的重要转换,变“教育者”为“服务者”[5]。与时俱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面向全体学生组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强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的教育,同时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4结语
长期以来,在加强教师队伍作风建设过程中,各高校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做到了培养教师敬业精神,塑造师德风范,提高育人水平,也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学识广博、身心健康,能够胜任课程改革的优良教师队伍,但高校也应认识到工作中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高校还需要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来抓,正视解决各种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奠定良好基础。
高校教师支部建设 篇2
一、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基本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1.“师德意识”淡化。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社会上的各种浪潮不断冲击着高等学校这块教育阵地, 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 受趋利原则的影响, 部分青年教师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改变, 表现为“人生理想趋向实际, 个人幸福追求实在, 价值标准注重实用, 行为选择偏重实惠”。有些教师视教学为副业, 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中, 不认真备课, 讲课缺乏新意, 反而热衷于第二职业, 从事与教学、科研无关的牟利活动。更有甚者, 个别教师受物质引诱, 对学生不公正, 为一己之利随便泄题、送人情分, 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 既败坏了学术形象, 更不利于人才成长和学校的整体发展。
2. 教师管理的不良导向。
由于一些高校只注重教师的业务素质、学历层次和学术成果, 忽略了教师思想素质的提高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加之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 导致部分教师过分看重个人利益, 把教师工作仅仅当作一种稳定的谋生手段, 缺乏敬业精神。在教师形象的自我定位上, 不少教师较为重视业务学习和能力的提高, 轻视思想修养的提高。
3. 师德评价机制不健全, 激励制度不完善。
在德育管理体制方面, 部分高校没有建立起“齐抓共管”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 没有确立和执行有效的师德评估制度。虽然多数高校都成立了师德建设领导小组, 充实了相关的师德建设内容, 有的高校还细化了师德行为规范。但是多数还是停留在书面和文字上, 很少落实或取得实际效果。
二、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1. 重视教师的自我教育, 引导教师加强自律, 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首先, 要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着手, 教育教师要深刻了解国家对师德要求的内容及其提出的客观依据, 充分认识履行师德规范对教书育人, 培养新世纪人才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远意义。其次, 要将教师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纳入整个教师素质提高的日常活动之中, 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活动, 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环境氛围, 树正气, 鼓实劲, 引导广大教师自重、自慎、自省、自律, 促进他们思想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2. 树立先进典型, 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
列宁说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先进典型, 会起到以点带面, 推动整个师德建设发展的示范作用。在先进典型的确立上,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应该坚持“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原则来树立先进典型, 这样就不会使普通教师与先进典型之间产生距离感和陌生感, 可以通过师德标兵的评比、“三育人”等先进典型活动的开展, 弘扬正气、激励先进、鞭策落后, 从而达到推动师德建设的目的。
3. 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工作体系和评估体系。
师德建设不能仅凭简单的说教, 必须从制度上予以保障。要把对教师的思想道德要求, 通过健全的规章制度确定下来, 充分发挥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力, 确保师德建设落到实处。建立切实可行的师德评估标准,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把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纳入教师岗位职务考核体系, 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将师德与聘任、职务 (称) 晋升、评优、奖励挂钩。
4. 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 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思考 篇3
一、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思想重视程度不高
现今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越来越多,挑战越来越严峻,随之而来也给高校教师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高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日益繁重,其聘任和晋升与教学科研成果密切相关。在这种客观的环境下,会有部分的高校教师还停留在实用主义层面,认为只要把学科建设抓好、把学校的中心工作完成好就可以了,政治理论学习对自己并没有专业上的帮助,反而耽误自己教学、科研的时间。因此出现了高校教师对政治理论学习重视程度不高、缺乏积极性的现象。
(二)党建工作方式落后,组织活动形式单一
高校的办学环境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高校教师队伍的主体也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但是部分党支部的工作未能紧跟形势发展,仍采用陈旧的工作方法,党支部缺乏凝聚力。在组织生活方面,部分的教师党员认为党的组织生活就是学习会议或者文件,照本宣科缺乏吸引力。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由于部分党建工作者年龄偏大、缺乏党务工作的专业培训,缺乏党建创新意识和活力,此外在党建工作者队伍中,专家型、学术型的组工干部偏少,使得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中心工作的有机融合缺乏有效途径,党建工作缺乏抓手,基础不扎实。
(三)缺乏考核激励机制,难以调动工作积极性
党建工作责任制是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保证,但是由于党建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成果产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难以多支部工作进行系统的、量化的考核。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一般都是兼任,面对繁重 的科研、教学等各方面的任务和压力,他们对支部建设的投入程度会大打折扣。同时,有些支部书记对学院、学科的重要信息掌握不多,使得支部工作并不能围绕中心工作开展,遭遇较多阻力。另外,在对教师的年终考评中,支部工作往往不被列入工作量计算中,支部书记的岗位待遇与支部工作所需的时间、精力投入不匹配,导致支部书记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动力。
二、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方法与对策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
思想建设是党建工作的灵魂,应始终把思想建设摆在党建工作的首要位置和高校各项工作的突出地位。要高度重视理论学习,积极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同时针对高校教师,重点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引导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用艰苦奋斗的廉洁政风保障工作纯洁性。要在教师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廉政法规等教育,引导教师深入查找本岗位的廉政风险点,并制定防范措施。
(二)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增加高校教师党支部活力
高校教师党支部要通过工作方式的创新,使得组织生活内容开放、形式多样,从而调动基层教师党员参与支部活动、配合支部工作的积极性。一是可以结合本支部的特点,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如参观学习、调研交流等形式多样的支部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二是“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学术报告等,通过树立典型,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三是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加强网络党建,促进网络信息技术和党建工作相互融合,搭建具有学习、交流、服务等多种功能的党建信息化工作平台。
(三)加强组织建设,制定高校教师党支部的考核评价机制
为了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建立起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推动和促进各项工作的发展,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基层党支部工作考核办法。上级党委听取支部书记汇报,对照评价细则检查各支部工作记录及相关材料情况,对所有支部进行评分,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各支部,制定改进措施。同时针对教师党支部书记,每学期应给予相应经济补贴,保证支部书记安心工作,改变支部书记仅凭奉献精神和主观能动性参与支部工作的局面。
高校教师支部建设 篇4
论文关键词 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 建设
高校教师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其主要包括三大职能,即为国家培养高层次、高技能的人才,推动社会、科学、技术、经济及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服务社会。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教师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新的挑战,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其不仅要掌握专业的技能知识,而且必须具备教书育人的能力,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做到为人师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在存在诸多的问题,如何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整体水平,促进高校教育工作的顺利发展,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关系到人才培养效果,对此,高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涵
把国家未来接班人培养成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成担负时代重任的建设创新一把手以及致力于为社会传承科学文化是高校教师的主要职能。职业道德在高校教师里具有更加明确的要求与规范。高校教师有相对于其他教师更专业更纯熟的知识储备,作为人才培养工程师,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良莠不齐的网络时代,既是知识的传输者更是精神灵魂的推进者。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关键点,是指在传授专业知识的教育劳动的同时自觉遵守正确的行为准则与积极的道德规范等,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综合体制。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
(一)价值取向产生偏差,缺乏敬业精神
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影响下,机遇与利益不断冲击高校教师的价值观。部分高校教师人生的价值取向趋于现实,利益的评定标准偏重实在,趋利避害,避重就轻,而教师的首要职责——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与驾驭能力已经不再是价值取向的首要。个别高校教师更是投身市场赚钱更大利益,不再致力于专研学术。直接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科研成果质量令人堪忧、稀少可怜。综合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影响。高校教师价值取向产生偏差,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直接影响到教书育人的质量,同时,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及世界观也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影响社会的进步。
(二)育人观点薄弱,未做到教书与育人的结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高校教师的职责是把大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新时代人才,培养他们获取与运用知识能力。但是,教书育人,高校教育除了专业知识的传授外,育人更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关键部分。但是,个别教师错误认为育人不是教学的重要目的,只是墨守陈规的单纯传授专业知识,照本宣科。理论与实际失衡,教不是为了不教,而是单纯复述课本知识,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共识、交流与信任。有些高校教师形象邋遢,没有卫生环保意识,不遵循秩序,更甚是对学生不良行为不加于制止与纠正,任其发展。也没有针对性的道德行为规范教育只教不育,直接造成高等学校美好育人环境与教师形象的损害。
(三)缺乏业务服务精神,教学质量低下
部分高校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由于缺乏业务服务精神,缺乏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致使授课不够精深,教师上课成为一种形式,其实效性不高;部分高校教师缺乏严谨的严谨的治学精神,未正确看待教育工作,认为授课只是一种任务,无需高度重视,因此不愿意花时间去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策略,出现灌输式的教学形式,未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教学质量低下;部分高校教师在授课前并未进行充分的备课,甚至连教材内容都不熟悉,致使授课过程中,出现内容不连贯、思路不清晰、概念模糊等现象,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影响人才培养的效果;部分教师时间观念比较差,未能按时授课,出现迟到早退现象,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降低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
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高校道德教育、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离不开道德教育工作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道德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整体水平的重要手段,对此,高校可以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开展道德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建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围,使高校教师认识为自身职责的艰巨,高校是建设新时期精神文明的重要场所,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其不仅在人才知识及技能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在人才世界观、价值观等精神层面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职责的艰巨,不断提高其教书育人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真正地作为为人师表。对此,高校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具备高尚的思想品质,端正自己的行为作风。高校在道德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不断提高个人的政治素质,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
(二)提高高校教师的服务意识
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主要的内容,也是高校教师核心素质之一,树立奉献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一贯的宗旨,因此作为高校教师群体中的一员,必须树立奉献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明确自身在高校教育中的职责,即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为高校教育提供多方面的服务,促进高校教育各项工作的顺利发展。比如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社会培养高层次、高技能的人才;从日常生活做起,时刻将学生放在心上,为学生解决生活及学习中的实际问题,为高校领导排忧解难,分担高校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勇于承担责任;认真完成每一次工作,致力于服务高校党组织等等。提高高校教师服务意识,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高校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才能更好地投入到高校教育工作中,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促进高校各项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提高高校教师的学习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出现较大的变动,为顺应市场变动的需求,高校在人才培养途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出现较大变动,因此高校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政治意识与服务意识,而且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去适应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出现的新变化,开拓新的局面。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员,不仅要学习政治方面的知识,而且还应学习多方面的知识,尤其是自身的专业知识。高校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意识,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同时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才能在教育工作做到随心应手、游刃有余,不断提高其教书育人的能力,提高人才质量。提高学习意识是高校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之一,高校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学习意识,掌握新的知识与方法,才能更好的完成自身的工作,更好地为促进高校教育工作的发展。
(四)提高高校教师的责任意识
责任是每一个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提出的要求,无论是哪个专业的教师,其都必须具备一颗工作责任心。教师的责任心是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若高校教师缺乏责任心,高校教育工作将寸步难行。因此,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一员,应具备较强的责任心,不断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首先,高校教师应致力于服务自身的职业岗位,将本职工作做好,做到爱岗敬业。其次,高校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秉着认真、谨慎的态度,无论工作是否重要,工作是否有难度,都应认真、积极地完成,努力克服工作中的困难。严禁形势主义,严禁表面文章,不要差强人意,要做到更好,大事小事都以一颗责任心去对待。再次,高校教师应积极、主动地配合高校相关行政人员的工作,遇到麻烦的事情,应努力克服,切忌出现推诿及扯皮等不良现象,同时应处理好个人之间的矛盾,不因个人矛盾,影响高校教育工作,遇到问题应及时地进行处理,切忌出现拖延的现象。
(五)提高高校教师的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新时期高校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改革逐渐深化,市场经济得到蓬勃迅速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革新,人们的物质生活有所提高,这些对高校教育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高校教师是高校教育工作的核心人物,因此其必须具备创新意识,懂得与时俱进,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同时还应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的人才培养途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用新的培养途径及新的教学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与新的情况,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增强自身的综合技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高校教师支部建设 篇5
摘要:中国现代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人才的培养要依赖教师的教育工作,因此,教师的队伍建设就成为一个研究对象,依目前的情形来看,高校中对教师的管理机制、人事制度和教师自身的修养和能力都有待加强。下面本文将针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改善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师;学术交流;创新能力;职业道德
体育教育是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学科,由此看来,对高校中体育教师的素质教育就极为重要。高校中的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升,有利于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还有利于进行科学研究,所以,体育教师的责任艰巨,如何建设一个具有高素质的高校体育教师的团体,值得深思和研究。
1.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方面
1.1思想
对个人而言,思想是行事和说话的坐标和向导,对高校教师而言,首先要坚守教学育人的根本准则,培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循序善诱、诲人不倦,并且思想上要与时俱进,摒弃个人主义。高校教师的思想境界高,近朱者赤,大学生也容易耳濡目染,如沐春风,受到积极的思想熏陶,从而在思想上形成乐观豁达、有进取心、政治素养高的个性。
1.2道德
一个普通教师的合格标准是道德素质,一个高校教师更该达到这个要求。中国文化传承至今,名垂青史、耳熟能详的孔孟,还有近代家喻户晓的蔡元培、李大钊、陶行知、吴玉章等,作为教育界中的典范,都有着崇高的道德品质。道德素质的缺陷是不能弥补的,一个不具备道德素质的人也不可能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所以,提升高校教师的素质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1.3能力
古人早就意识到教师的能力素质是关键,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要传授、教育道德观念,教授学业、技能,解答困顿、迷惑,没有学富五车、博古通今,很难做到以上这些。且现在技术的发展迅速,各种现象日新月异,要保持和时代接轨,教师必须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将最有用最符合时代进展的知识教给学生。因此,提高教师的理论基础、实践操作能力和各方面技能,都是尤为重要的。
1.4职业素质
我们常讲,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而老师是花园里的花匠,花匠对花朵向来关爱有加,悉心栽培,教师也是如此,对学生的栽培也需要耐心和爱心。所以,一个高校教师的基本的职业素质是要仁爱,以豁达的胸怀容纳千万的`学生,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去关爱每一个学生。
2.当前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高校教师的队伍结构混乱
自从高校扩招后,高校的教师团队也发生了变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教师人数增加、学历结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学缘结构向好的方向不断改进,基本能跟上万象更新的高等教育发展的脚步。但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是不停息的,所以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其一,虽然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得到了改善,但是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人数还是过少,整体学历水平需要提高;其二,当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近亲繁殖"现象屡禁不止,学缘结构有待改善;其三,教师队伍的普遍年龄在不断向着年轻发展,这使整个团队充满活力的同时,也给教学质量方面、教师团体管理方面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教师聘用和流动机制缺陷
高校教师的人数日益增加,高校招聘的教师来源也各种各样,虽然高校能招揽各方面的人才,但是教师的人事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高校教师的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招聘高校的毕业生,二是在其他学校或者单位中转调教师;三是引进外教,壮大师资力量。但是因为教师的管理机制存在缺陷,在不同的地方,各个高校中教师的调转比较混乱,相互的逐鹿也不够良性。调整对教师的人才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和改进,才能应对高校之间的人员流动的幅度,才能接受高校的用人以治事的行动准则、办事规程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挑战。
2.3教师的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高校教师团队的各方面能力有所有加强,但还是缺少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如今我国大力建设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技术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四角相倚的创新体系,注重对人才的培育,这样的时代背景给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目前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加大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这就急需大量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所以,高校的任务还是光荣而艰巨的。要跟上国家的政策,为国家培养大量人才,就需要教师积极配合,提高创新能力,开展创新性的教育。高校必须响应时代的号召,迅速的打造一个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团队,奠定基础,准备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出贡献一份力量。在中国的高校中,教师大多致力于应用研究,具有创新性质的研究和自主创造方面的就很少。高校对教师的要求,还只是留在学历的高低、知识的深浅和富饶的文化背景,开发多方面的能力这个层面,但是却忽视了教师的创新能力。
2.4师德建设需要不断加强
在高校中,还存在这一个现象,就是有些教师没有教师应该有的职业道德,没有自控力,为了一己之力就做出一些伤风害俗的事情,虽然这知识少数,但却是害群之马,使整个教育界的风气受到污染,形成恶性效应,对于这类现象要严肃处理,并加强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此外,受到这种现象的渲染,在多数教师身上的品性被削弱,其一,教师缺乏对工作的热情,不能认真教书育人,完全一副“混日子”的模样;其二,教师只是做好了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却忽略了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培育;其三,教师不能做到表率作用,自己的行为举止都不加重视。
2.5教师的国际交流合作能力有待增强
在国际上,高校之间的交流渐频繁起来,所以,高校的教师也应追逐时代前进的脚步,相应地提升自己在国际间交流的能力,以便使中外高校的教育水平都有所提高。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高等教育的交流因此也有了新的进展,各个国家在各个方面都有所交流,不论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与日俱增,高等教育的前景光明,发展脚步也活跃了起来。高等教育在各国之间的交流的频繁对各方面都有着积极影响,不仅将国家地区之间的教育水平的鸿沟填补得越来越小,还让各国不同的文化彼此了解,增进了民族情谊,最直接的是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各国之间高校的交流国际化,需要大批的教师为此奉献一份力量,这无疑给教师的国际交流能力提出了挑战。
3.未来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探讨
3.1改良教师团队的结构,整体提高教师修养
为了实现教师团队学历整体提升的目标,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其一,多招纳高学历的人才,留在教师这个职位上;其二,加大力度培养在职的教师继续学习,争取拿到硕士、博士学位。对于教师团队的学缘构成的改进,首先要减少本校学生留校人数,多在社会上招揽人才,扩大人才的来源渠道;其次多创造一些海外学习机会,或者去其他高校考察的机会,让留在本高校的教师丰富阅历,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有更很高更远的学术境界;然后,在其他高校调入人才,减少企业单位人员的流动。其中要注意的两个问题是:一、聘用教师和培育教师时,要全方位考虑,不仅要考虑学历,还要重视教师的能力;二、“近亲繁殖”现象有利也有弊,它会阻碍高校合作交流,阻碍人才的成长和学术的进步,但却不该因噎废食,完全禁止本校学生留校,只有适度调整,才能让本校的传统源远流长下去。
3.2改革完善高校内的人事制度
在高校人事管理制度上,改善聘用合同制,遵守基本的准则,根据需求设定岗位,在社会上公开招贤纳士,选择各方面皆优的人才录取,合理安排教师队伍,打破人员身份的隔绝层,在需要的岗位上聘用教师,保证教师团队内部人员的流动有序、拥有共享资源并且稳步发展,保证教师的人事管理制度有生气,教师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离职、转调,可以晋升,也可以加薪。学校的用人制度要灵活,可将终身制和合同聘任制结合起来执行,因人而异,对不同的岗位,可以长期聘用也可以短期聘用,以个人的进步推动整个集体的进步,以此实现对教师团队的整体开发的目标。在分配制度上,严格按原则办事,根据岗位的职能确定薪酬,岗位变动薪酬也随之变动,根据工作量的大小制定薪酬的多少,能者多劳,多劳多得,注重教师的业绩和奉献。根据教师的不同岗位分别管理,并实行评优制度,对其进行考核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到教师岗位的不同、职能的不同等等。
3.3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
现在教师团队中青年人和中年人居多,因此应该着力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培育工作。将提高中年教师和青年教师的能力作为核心,重点培养其教学的能力,丰富教师的实践经历,增加海外交流的机会,鼓舞继续学习,将现代化的教书育人体系打造得更完善。学校要对教师的培养工作下一定的成本,积极运用现代信息科技,将对教师的培训工作科学有效地开展起来,完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此外,一定要完善对教师的奖惩机制,实施鼓励措施,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方面的培养要重视起来,让教师自主地去学习。
3.4重视培训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规范学术问题
学校要重视教师道德修养的培育,多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培训,让教师的法制意识、职业道德观念和教育理念有有所提升,以此散播教师对全国的思想上的影响。提倡科学、端正风气,杜绝因私废公、急于求成、好高骛远、贪图一时的利益,提倡埋头苦干、实事求是、不务空名。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与之相辅相成的还要改革完善教师的管理机制和奖惩措施,完备对教师的考核体系,加强社会对学校的监督,对违反师德的行为不留情面,严厉打击。
3.5支持高校之间的国际交流,丰富教师阅历
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国际上,高校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加,教师对外交水平提高,给各国之间的学术交流提供了一个契机,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鸿沟逐渐填补,各高校的教育水平和科研水平也随着提高,教师的各方面能力都有增长。为了将这一良好局面继续持续下去,应该大力支持高校间的国际交流,并鼓励教师参加国际上的学术会议。
参考文献:
[1]常彦君.新时期高校高素质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8(21).
[2]马浩鹏.新时期如何推进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07).
[3]姚绩伟;汪君民;赵志明;曾梦娟;刘彬华.基于学生体育权利视角下的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5(05).
[4]赵静.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流的缺失与建构[J].当代体育科技.2015(32).
[5]彭小伟,杨国庆.对当前体育教学方法范畴的重析与再认[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04).
高校教师支部建设 篇6
高校是我国高素质人才的主要聚集地,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将其作为发展党员和完善自身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教师党建与民主党派建设可取长补短,探讨二者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方法机制。
高校党建;高校民主党派建设;教师党员
D2676A1009-055X(2018)03-0000-00
doi1019366/jcnki1009-055X20180000
统战工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充分肯定了民主党派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人民政协事业作出的贡献,指出民主党派的力量一直是我国发展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支柱之一。而高校是我国高素质人才的主要聚集地,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将其作为发展党员和完善自身建设的重要阵地。在当下国内面临经济转型,人口红利下滑带来的经济增速放缓,国外经济也不景气的情况下,高校教师及各民主党派成员,有效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发挥自己的学术优势、智力优势和创新优势,用知识创造经济,发挥高校教师党建与民主党派建设的凝聚作用,党内外人士共同合作,谋求创新,相互促进,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系列变革的产生,人们的思想行为也随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教师党员也不例外,纷杂的社会信息和众多的诱惑,可能导致教师党员的个人追求与党的奋斗目标发生偏离,理想信念发生动摇。此外,高校教师对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认识也发生着?化,九三学社、民盟等民主党派对高校教师的影响逐渐加大,选择加入民主党派的教师逐渐增多。在此背景下,研究高校教师党建与民主党派建设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是充分发挥教师党员在党建与民主党派建设中作用的关键。
一、高校教师党建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思想建党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即一直坚持的核心理念之一,党建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全国人民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的坚强保障。经过理论与实践的检验,中国共产党已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党建制度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党建理论,积累了丰富的党建经验。高校教师是国家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代表,做好高校教师的党建工作,团结高校教师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对党的建设与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必须肯定的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教师党建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据统计,目前高校专任教师中共产党党员比例已达到50%[1]。同时也必须看到的是,近年来高校教师党建工作也存在着诸如思想建设形式化、组织建设停滞化、制度建设薄弱化、作风建设口号化等问题,以至于近年来教师新党员数量有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其占比从2018年的(2±053)%下降到了2018年的(089±024)%[2]。这一情况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广东省高校表现得尤为突出,其比例已从2018年的4540%下降到2018年的411%。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近年来,高校民主党派组织建设工作成绩斐然,目前全国八个民主党派共有成员72万多人,其中高校占有相当大的比例[3],并且民主党派高职称高学历的新党员比例明显高于中国共产党 [4]。从这些数字变化可以看出,青年教师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与此变化不相适应的是,个别高校的党建工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工作思路上,不仅党的组织活动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而且党员思想教育工作也未能充分利用好高速发展的网络技术所提供的便利,党员学习教育内容、方法方式、考核办法等普遍存在单一化、形式化等现象,高校党员教师对于政治学习普遍存在厌学的情绪。这直接影响到青年教师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热情。对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如下
第一,社会环境开放,党建宣传手段和效果相对弱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社会更加开放包容,通过不同媒体可获取大量各种类型的信息。高校教师文化程度高,思想开放而独立,还有一些教师有在国外学习或交流的经历,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不可避免地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观念更加开放和与时俱进。目前,党中央对党的宣传加大了力度,利用各种新媒体和新方法对党的理论政策进行宣传,但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可获取信息多元化,教师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党建方面的信息只是其中一个选择;二是党的理论政策宣传因渠道多元而力量分散,教师觉得看党的知识看哪里都似曾相识,没有新鲜感,反而减少关注程度。而党建工作先进性很难达到部分教师的心理预期。
第二,多元文化冲击,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改革不断深入,在互联网技术爆炸性增长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容易接触到多元的文化与信息,国内外思想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同时,快速的发展难免带来许多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在此情景下,教师党员存在着思想被腐蚀、信念被动摇的风险。具体而言,思想多元化,少数党员教师政治素养有待提高。这是由党员教师队伍的特殊性导致的。党员教师的文化程度高,思想开放而独立,这是一把双刃剑既是其与时俱进传播当代文明、推动党组织向前发展的有力武器,又是使其被错误思潮误导以及对形势分析出现偏差等的诱因。教师党员拥有较高文化素养,也使其普遍更注重事业上的成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自尊心和自信心普遍过强,结果导致其过分关注自己的劳动成果和精神追求是否能够得到党组织的认同、理解和尊重。另一方面,在高校中教师的工作模式普遍自主性较强,受到的约束较少,这既有让教师自由发挥才能和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的优点,但也可能让其养成我行我素的坏习惯,导致党组织纪律涣散。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各大高校都加大了对教师的需求,并且国家也推出了一系列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发展的方针政策,因此,高校中具有海外留学、工作经验的年轻教师数量剧增,其对党的认识出现了多样性变化,有的老师甚至认为不从政何必入党。
第三,党建工作缺乏创新,针对性不强,积极性不高。高校教师党建工作没有被摆在优先地位,没有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凝聚、引领作用。教师党建工作实际中,对教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不够重视,教师党建工作存在研究不够、针对性不强和实效性差等问题。教师党建保障机制亦尚存不足,如基层党支部书记的选任、换届、考核等缺乏规范,导致教师党员缺乏竞选党支部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党建工作囿于传统,没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党建制度不能适应如今的工作需求,限制了教师党建工作的发展。由于受到教育体制改革,高校竞争和评估机制等多重因素影响,很多高校的政策都偏向重教学科研而轻党建,直接导致党建工作易受干扰和冲击。同时,由于教师党建工作性质综合、成效隐蔽,难以量化管理和考核,因此在制度建设上容易出现缺位或不科学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建工作的积极性。第四,党建工作队伍专业性有待加强,组织生活质量有待提高。目前,高校负责党建工作队伍中的组织员有专职和兼职之分,但即使是专职人员,依然要兼顾许多其他非党建方面的事务性工作,使得这些专职党建工作者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以广东省为例,广东省组织关系在教育工委的49所高校中只有一所高校把组织员作为二级党委科级职数单列,其他48所高校组织员都兼职人事工作,时间的分配取决于各项所负责职务的工作量大小,而不受个人意志支配。组织员清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但却因为处于多头领导无法合理分工,使组织员投入到党建工作的精力削弱,对各党支部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很多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沦为形式,支部为了完成任务搞活动,没有精心策划和组织,导致组织生活质量不高,参与人员兴趣索然。
二、民主党派在高校的发展现状与特性
在政治协商与多党合作的基础上,民主党派沿着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发展路线,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建言献策,作出了突出贡献。然而,民主党派在党建理论、经验和制度上都存在着较明显的不足之处。由于民主党派前身主要是政治同盟,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理论与制度的开创,而更多地依赖与党派首领的个人声望,并且在现实中缺乏外在与内在政治生活的压力与动力,因而民主党派建设总体而言是松散的,其党建工作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降低了民主党派的向心力与凝聚力。近年来,由于国家对民主党派协商议政以及民主监督功能的重视,越来越多民主党派人士参与到各级政府的工作中,为民主党派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民主党派也对自身组织体系进行了改进,立足社会,完善各级组织建设,为议政监督时反映社会问题打下基础。
在高校中,党在高校开展工作是以高校的基层组织以及教师党员群体为基础的,而教师党员又有其多样性与特殊性。目前,高校党建工作整体发展态势良好,高校党组织坚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党建工作,党建工作又进一步推动中心工作顺利进行,形成良性循环。高校党委在总书记的领导下,坚持贯彻以“三严三实”为指导的党建方针政策,求真务实,进一步激发党组织建设的活力,强有力地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发展。另一方面,高校教师肯定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同时,对民主党派建设的认可度也在增强。民主党派以其自身的特性与优势,吸引了众多高校教师加入其中,究其原因,对比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建设的特点,民主党派的吸引力有以下几点
第一,民主党派入党手续简单,基层组织活动丰富。高校青年教师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手续繁杂且时间跨度大,且某些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宣传工作缺乏针对性,对青年教师的吸引力不够,导致青年教师入党的意愿不强。另一方面,高校的青年教师,特别是注重科研和教学的青年教师,与外界交往往往较少。较之而言,加入民主党派所需的流程更加简化,民主党派的组织活动更加多样,组织架构较为扁平化,人员关系简单。此外,民主党派大多具有派别特点,不同民主党派聚集了不同领域的人才,如九三学社主要成员为科学技术界的知识分子。因此,门槛条件较低、界别特色更为明显的民主党派对青年教师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民主党派可作为其拓展社交的港湾,实现学术交流和丰富业余生活的双丰收。
第二,民主党派党内环境较为宽松。高校青年教师绝大多数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由于高校评估管理体系偏重于学历、职称和科研成果等方面,科研成果,如论文、专利、项目等,对教师的评估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科研及工作上的压力要求青年教师不仅需要完成本职工作、在科研上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还要用业余时间充电学习提高自己。在高校中,青年教师担任教学科研任务的比例达80%以上,教学科研任务繁重。而中共党员却需要经常参加学习教育活动,写心得体会和思想汇报等,活动形式单一,效果不明显,且还挤占了部分工作和业余时间。许多高校青年教师需要同时应对教学科研任务和党内的学习教育活动。而民主党派的基?幼橹?管理较为宽松,尽管高校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在学习政治理论中缺乏实质性、系统性,但具有次数少、与实践结合紧密、通过调研等形式解决实际问题并以此支撑理论的发展、针对性强等特点。在此情形下,关注民主党派的高校青年教师开始增加。为了创造相对宽松的工作学习环境,加之民主党派的加入难度较小且活动形式更多样化,可获得的实际利益更多,许多高校教师就更愿意加入民主党派。
第三,民主党派的监督机制对成员不具有强制性。民主党派监督机制建立的初衷在于推动党内民主与党内监督的发展。民主党派推动内部监督体系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推行广泛的民主监督和有效的民主形式。在民主党派中,党内监督制度起步相对较晚,且发展水平也较低,各民主党派的《党章》对党内成员只有总体指导而没有具体要求,更多强调党派成员以身作则,增强自我约束力。而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充分重视党的建设,如今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监督体系,对党员的行为规范作了具体表述。如《党章》表明了共产党员的行为规范与党内监督的组织架构,《宪法》在法理上为监督机制的正常运作提供了保障。《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全面从严治党树立了道德高线和纪律底线,《条例》对党的纪律规范进行了系统的规定。相比中国共产党,民主党内监督机制的有关规定并不具体,在执行时操作空间大。作为教师,他们更希望加入纪律要求不严、束缚少的组织。
三、高校党建工作促进民主党派建设的建议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等一系列艰难而复杂的时期,而共产党能保持自身的先进性,不断调整,则是其能带领全国人民走向胜利、走向辉煌的根本原因。在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有新的思想理论团结全体党员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从马克思主义,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思想方针,中国共产党都能及时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提出适应国情民情的思想理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带领全国人民到达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里程碑。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纲领都是政协纲领,其自身的理论发展水平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无法满足社会主义现代政党体系下对民主党派发展的需求,为更好地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各项职能,让民主党派在新时期,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挥民主党派的力量、为中国的伟大复兴作贡献,民主党派的发展也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在此情形下,共产党的党建工作经验做法,对促进民主党派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具体的建议如下 第二,完善监督考核机制,相辅相成。廉洁从政是一个政党取得人民群众信任与爱戴的重要前提之一,如何保持党内成员的清正廉洁,是每个政党都需要考虑的问题。纵观古今中外,许多国家的衰退甚至覆灭,都可归结于其执政党、统治阶级的腐化,腐败问题会大大影响国家机器的正常运作,导致人民对政府失去信心。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腐败的惩处力度,许多“老虎”“苍蝇”纷纷落马,这既反应了国家对腐败问题毫不手软追究到底的决心,也揭示了我国腐败现象仍不容乐观的现状,这都要求我们需要完善监督考核机制,以此来约束干部、成员的行为。在高校中,解决腐败问题需要党组织与民主党派的共同合作,让共产党员和民主党派人士都参与到监督考核机制中来,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具体到华南理工大学,以贯彻落实党中央下发的各项规定、纪律为前提,加强对干部的反腐倡廉、纪律教育,不断强调党的各项规定与纪律要求,让党员把党规党纪内化于心、外显于行,使反腐工作取得切切实实的成效。另一方面,校党委明确各方在廉政建设中的监督责任,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学校“三重一大”议事规则等监督考核制度,以制度规范党员的各项行为,避免人情腐败现象,切实做好反腐倡廉工作,也为民主党派的廉政建设提供参考。最后,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华南理工大学通过校情通报会、校领导民主生活会前座谈会、特邀监察员、统战系统意见建议表等各种手段,听取民主党派人士对学校工作的建议。
第三,完善法治民主制度,依法治校。制度建设对一个政党的发展至关重要,制度相较于人治,具有更强的稳定性与长期性,是政党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民主党派的建设以及多党合作共赢,都需要制度建设的保障。在实际中,制度建设理应涵盖党员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思想、作风、组织、廉洁从政等各方面的要求,都应在制度中有所体现。此外,制度建设过程中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制度推行后加大在群众中的宣传力度、及时获取群众对相应制度的反馈并根据实际实施情况进行改进,这都对制度的有效施行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到华南理工大学,一方面学校建立了信息反映制度,校内各组织成员可通过该制度反馈实际制度推行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建议;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法治治校,学校党委积极听取不同党派人士的意见与利益诉求,在不断的修正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实践经验做法,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这些做法,方便推广执行。此外,民主党派也应注重以制度建设促进自身建设,将思想路线、发展方针等以制度的形式固定,并在制度制定过程中听取党内外人士意见与建议,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更好地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作用。
第四,完善学习教育机制,相互借鉴。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要求中国共产党加强政治思想宣传的针对性,成立相应的理论学习机制,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有效做法。在高校中,党组织一直把党员的思想建设摆在重要地位,注重与民主党派的协作,学习民主党派好的经验做法,改进自身党建工作的不足,尤其在提高自身组织生活实效性上,民主党派有许多好的经验做法值得借鉴。此外,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在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参考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思想建设的经验做法,完善自身的组织制度建设,使党内管理更加民主化,同时加大党内成员的凝聚力,更好地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总的来说,无论是中国共产党还是民主党派,学习对方的优势长处,做好思想建设工作,能为党派其他建设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学校党委借鉴民主党派组织生活内容贴合实际、形式多样且更受广大教师欢迎的优势,不断丰富自身组织生活的内容,增加组织生活的活动形式,提高组织生活的实效性;而民主党派也借鉴了中国共产党“三会一课”的基层工作制度,使自身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化、标准化。此外,统战部门制定了相应制度鼓励民主党派的发展,民主党派的发展又进一步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总体而言,重视高校党的建设与民主党派建设的合作,相互借鉴对方的长处,比对自身的不足,对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有重要意义。
第五,寻求产学发展机制,合作共进。高校是国家高素质人才的主要输出场所,高校教师发挥自身知识特长,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科研产出,是国家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教师党员与民主党派人士都需要凝心聚力,共同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具体而言,深化高校教师与企业合作,发挥高校教师的智力优势,为相关企业提供专业性的对口解决方案以及技术支持;高校党组织发挥自身特长,组织技能教学;积极推动知识产权保护,鼓励知识创造经济;鼓励高校党组织、民主党派组织与企业党组织、工人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无论是对于高校党组织实现自身价值,抑或是企业党组织接受新鲜思绪,开拓视野,或者工人党组织强化自身建设,维护自身利益都有很大益处。了解企业、工人的实际需求,高校教师能找准自身的优势与定位,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作贡献,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人士也在为同一事业奋斗的过程中培养出深厚的革命友谊,通过实践探索,使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都得到长足的发展。
浅谈高校教师业务档案建设 篇7
1 构建高校教师业务档案的重要性
教学和科研始终是高校科学发展的中心工作,而教师又是开展这项工作的主要实践者和推动者,加强教师的业务档案建设不仅是真实记录教师成长历程,有效保存教学科研成果的需要,也是学校教师人事档案的进一步延伸,能够动态的、全面地、有效地记录教师个人的教学科研和进修、考核等情况,是学校进行教学改革、实现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另外,教师业务档案建设为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资源,有利于对教师进行正确的评估,更有利于提高开展各项教学评估的工作效率。因此,高校教师业务档案具有实际意义上的保存价值和历史价值。
1)教师业务档案是评价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依据。教师业务档案记录和反映了高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情况,既可以对教师个人业务能力做出评价,又可以对学院的整个师资队伍实力做出评价。因此,做好整个学院教师业务档案的收集、统计、分析、研究,从中找出有代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以便客观了解和分析学院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有的放矢地做好专项工作,做好选拔培养青年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工作。
2)教师业务档案是加强教学、科研管理的重要基础。教师业务档案建设是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教学模式改革、科技创新、科研项目申报等专项工作中,教师业务档案都充分体现了较大的参考价值。通过建立健全教师业务档案,可以弥补过去对教师考核工作缺乏定量分析的不足,使高校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为逐步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创造条件。
3)教师业务档案是教师职称评聘和职务晋升的重要凭证。教师业务档案能客观地反映其专业知识、学术研究水平、科研工作能力,是进行职称评聘、职务晋升、年度考核的依据。长期以来,由于学校对教师业务档案的建立和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并未建立起专门的教师业务档案,使得学校在迎接教学质量评估和师资队伍管理工作中,常常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价依据。因此,加强教师业务档案的建设,为客观、科学地进行教师职称评聘和职务评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教师业务档案的作用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业务档案是构建教学档案的基础。在高校本科教学评估过程中,教学档案体现了评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教学档案是决定评估结果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而教学质量的保证和办学水平的稳步提高与教师业务素质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即高校各项教学工作能否循序渐进地开展是与教师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整体状况直接相关的;教师业务档案同时也是学校各级领导在决策学校发展规划时的重要客观依据,在评估过程中,专家也正是通过审阅教师档案来进一步了解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从而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但目前高校教师档案工作主要集中在教师人事档案的建设,业务档案的建设还处于被动、消极的状态下。很多高校并没真正认识到教师业务档案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在整个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方式不够规范。二是对教师业务档案重视不够。由于高校对整个档案工作不够重视,因而在人员、经费和设施等方面不愿进行过多的投入,致使教师业务档案从管理到利用环节上存在较多的问题。三是教师业务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大部分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由教学管理人员兼职负责,缺乏档案专业知识和素质。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教师业务档案的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3 加强教师业务档案管理的措施
业务档案不像教学类档案和人事档案那样相对稳定,教师业务档案材料的收集对象主要是教师本人。由于教师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师本人对建立业务档案的作用和安全性存在疑虑,这给档案收集和管理增加了难度。教师新学历新学位的获得、论文专著的发表出版、荣誉证书的获得等零星材料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使档案的收集工作量大而繁琐。为了使教师业务档案规范化、科学化,应严格收集管理措施。
1)增强档案管理意识,建立健全运行机制。首先,要从建立教师业务档案的管理机制入手,明确学校分管领导,与之相适应,各教学、科研单位也确定一名部门领导负责此项工作,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建立专业教师档案室,实行专人专管。要向广大教师宣传建立教师业务档案与管理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档案意识,让他们理解、支持并协助管理人员搞好此项工作,应在全院范围内养成主动收集、自觉上交应归档的必要材料的良好氛围和科学的管理机制。其次,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2)使用现代化手段,提高教师业务档案管理水平。教师业务档案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费时费力,大量的数据需要经常统计汇总,数据处理工作繁杂枯燥,要提高教师业务档案管理水平,就必须运用计算机建立教师业务档案综合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教师个人实行全方位、动态的网络管理和服务。实行网络化动态管理,既提高利用效率,弥补科研成果分散管理带来的不足,又能使教师的科研成果系统化,便于对教师科研能力的评估,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当教师们逐步体验到建立健全教师业务档案所带来的各种便捷和好处时,一定会主动及时上交应该归入其业务档案范围的材料,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态势。
3)合理分类,科学管理,提高利用效率。在根据一定要求对零散材料分类、组卷、编目、立卷等档案整理过程中,档案专业人员必须维护学校全宗的整理原则,兼顾载体特征,采用教师业务档案信息集中、载体分散的整理方法,保持档案信息、文件材料的有机联系。利用信息分类建立教师业务档案专用的检索工具和互检系统,保持业务档案的完整性和使用档案的便利性。
4)从档案管理的外部环境入手,加强征集工作。教师业务档案产生在教学科研工作的第一线,所以加强收集人的档案意识,提高其业务素质,是教师业务档案能否齐全完整的基础环节。高校教师业务档案的收集应纳入各学院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作为政绩和业务成绩的考核与考评以及教师、干部晋升职务、职称的条件之一。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教师业务档案的建立为正确评估教师业务能力、学术水平和科研成绩提供了切实可靠的依据。我们应高度重视高校教师业务档案的收集工作,要切实解决“重教育教学,轻档案工作”的实际问题,应不断增强对教师业务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建立明确的档案管理制度,实施对教师业务档案的有效、规范管理,以此激励教师教学热情,不断进取,进而使教师业务档案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重要作用。
摘要:高校教师业务档案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教师个人信息、教学、科研工作情况等方面内容,在教师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评估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教师业务档案的内容及当前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教师业务档案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教师,业务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彭倩.教师业务档案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作用[J].攀枝花大学学报,1997(3).
[2]王少芩.高校教师业务档案与师资队伍建设[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2).
[3]陈继红.建立教师业务档案营造教育人文环境[J].南通高等师范学报,2005(3).
[4]张燕.谈高校教师业务档案的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
浅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篇8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书育人;钻研业务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国际间高科技、高水平的多样竞争,使得当代高校教师正处于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转变之中,而教师职业道德也因此遇到新的冲击与挑战。传统型的、简单的手工、高体力支出低收获的劳动方式已经落后,祖国的建设需要各方面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教师是振兴教育、培养人才的关键;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事业兴衰的关键。要办好教育,就必须造就一支事业心强、工作作风扎实、师德优、业务精、让党和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希望我们的教师志存高远,爱国敬业,希望我们的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希望我们的教师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就变得十分重要。
一、做学生遵纪守法的楷模
身正为师,高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教育者和师德示范者。我国现代哲学家杨维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会则从,其身不正,虽会不从”。
一个教师的师德好坏对教风、学风影响极大。应该承认,目前,敬业乐教、无私奉献于教坛的教师是绝大多数,他们在工作台繁重,生活清贫的情况下以自身高尚的师德与良好的师表行为影响与培育了大量德才兼备的学生,的确令人可敬可贺,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存在,也有少数教师在改革开放特定环境中表失师德和人格,在学生中、社会上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如有的工作消极,纪律涣散;有的弄虚作假,沽名钓誉;有的赌博成性,作风下劣;有的吃喝玩乐,贪图享受;有的计得患失,事必讲报酬。如此种种,都玷污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有悖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求。因此,提倡“遵纪守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高校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要教好书,育好人,就必须遵纪守法。不仅要有其人格魅力,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教育学生。正如奥地利教育哲学家马丁·布贝尔所说:“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是以对学生的整个起真实的影响,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师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如果一位高校教师,不检点自己的行为,那么他的学生也势必会违法乱纪,危害祖国和人民。
李岚清同志曾经指出:“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因此,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全面履行教师职责;在教育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团结;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增强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社会主义理想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不断完善自我人格,树立良好的师德榜样。
二、以“教书育人”为中心
古人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可见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的活动。从孔孟开始,中经汉唐两宋,直到明清之际,许多著名的儒家大师都把教学活动归之为培养人的活动。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把教师的职责归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之说指出了教师的任务不单是“授业”传授知识,还要“传道”“解惑”,简单地说,也就是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中心职责,是由教育自身的目的性、规律性所决定的。教书主要是将学生培养成为专业人才,使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厚的知识面,以及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育人则重在强调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较高的道德情操。教书和育人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遵守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只教书不育人的纯“教书匠”古今中外都不存在。教书与育人是一致的。教书本身就是育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带有一定的政治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这种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学生政治思想观念,这是一条教学规律。
作为高校教师应深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智育,又要重视德育,并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有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真正做到在教书中育人,在育人中教书,从而达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努力做一名教书教得好,育人育得好才是一个合格、优秀的人民教师,才是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三、对待教育对象要有全新的爱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事业,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热爱学生是良好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行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教育的主体,只有把学生教育好、培养好,“振兴中华”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人才。要培养好学生,就离不开对学生真挚的爱。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所以说,热爱教育事业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广大教师只有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才会赢得学生的爱,才会获得事业成功的乐趣。一位师德高尚的老师,不只是爱少数学生,而是爱每一个学生,爱全体学生,尤其要关心、爱护、帮助家庭有困难、学习落后、身患疾病的同学。教师在教学中的要抱以“服务心态”,不应只为少数优等生服务,而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只有当我们的教师具备了这种心态,才会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使“太阳下最光辉的事业”更焕以光彩。
而高校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具有鲜明个性特点,有丰富的感情生活,甚至有些叛逆性格的青年学生,热爱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关爱每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为他们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权利、有尊严的、正在成长发展中的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其个性发展,而不要“目中无人”一切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此外,对学生还要一视同仁、不应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有亲有疏,否则就会伤害学生自尊心,有损学生人格也有损教师的光荣形象。其次就是要了解信任学生。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信任学生,只有了解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苦恼和忧愁,才能根据学生特点“对症下药”进行教育,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最后就是要创造轻松愉悦的教育情境,把微笑、爱心、温馨、愉快带进课堂,让每个孩子的潜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然而,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基于亲缘关系的爱,也不是出于个人需求的爱,而是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持久而深厚的教育爱。这种爱包括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耐心教导。这种爱要求教师对学生不放纵、不溺爱,从严治学。但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并不是一味地斥责,而是把热爱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做到“严出于爱、爱寓于严”。
四、钻研业务,掌握精深广博的专业知识
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是知识经济大爆炸的社会。科教兴国,是党和国家实现民族强大的伟大战略决策和必然的历史选择。世界各国经济实力的较量,归根到底是民族素质和人才素质的较量,故教育事业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经济要振兴,需要科技发展,科技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发展靠教师队伍。教师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培养人才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素质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教育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劳动的质量,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刻苦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掌握精深广博的专业知识。这是为师者必须具备的起码条件,否者,难为人师。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黄宗羲在《续师说》中指出:“道者未闻,业之未精,有感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教育实践证明,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一个教师,如果孤陋寡闻,才疏学浅,或者一问三不知,或者传授错误知识,那将是最大的失误,是不道德的行为。因此,教师能否认真钻研业务,掌握广博精深的知识,不单是一个业务问题,也是一个道德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刻苦钻研,注重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调整。第一、一个教师如果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动,就必须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第二、通过主动的不断的自学新知识。自学能力越强,越有利于知识结构的优化和更新。第三,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教师必须注重深入实践,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出教育的规律和方法,以利于指导不断变化的教学。第四、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有利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改进。第四、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有了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造就一流的国民素质。因此,教师应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勇于探索创新,提高教学质量。此外,还应注意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科研能力等。
总之,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在整个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 ,而且要自觉担负起育人的任务。教师的道德修养问题是提高知识分子政治思想素质的大事教师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态度 ,必须在工作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确立可行的目标,去努力实现自身职业道德从无到有、从现有层次向更高层次的攀登,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的人,才能不愧于“人民教师”这一光荣称号。
参考文献:
[1]鄂教思政.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意见.2010(7).
[2]李春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高校教师支部建设】推荐阅读: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05-27
高校教师与师德建设05-30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06-27
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08-19
对地方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05-12
高校女教师05-14
高校钢琴教师05-23
高校音乐教师05-28
高校专任教师05-30
高校美术教师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