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名师教学设计(精选8篇)
草船借箭名师教学设计 篇1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诸葛亮、妒忌、都督、水寨、擂鼓、呐喊、丞相等生字词。
2、抓住课文内容,感悟文中主要人物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抓住课文的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特点。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在《赤壁之战》一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一起抵抗曹操。因为谋略得当,在赤壁,周瑜用3万精兵大败曹操号称80万的大军,创下了一个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那么,在这场战斗中,周瑜军队所使用的箭是怎么得来的,你们知道吗?
2、板书课题:草船借箭
看了题目,你们想到了什么问题呢?(谁借箭?为什么借?向谁借?用什么借?借到了吗?......)
3、带问题自主读课文。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指名拼读,集体纠错。?、教师带读。?、集体拼读。
2、理解词语。
妒忌:对比自己能力强的人心怀怨恨。都督:古代的军事长官。
军令状: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完不成任务,愿接受军法处分。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诸葛亮答应周瑜3天造20万支箭后,利用大雾天气,用草船向曹操“借”箭并取得成功,了解了经过的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
2、围绕“借箭”,课文讲了几个部分的内容?(四个)第一部分:1——3 诸葛亮答应周瑜3天造20万支箭。第二部分:4——6 做借箭的准备。
第三部分:7——10 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箭并成功。第四部分:11 了解了经过的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
四、小结:
课文按事前发展的顺序,紧紧围绕“借箭”这一主题展开叙述。
五、朗读课文。
六、作业布置: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课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主要讲谁?(诸葛亮)
2、课文主要表现诸葛亮的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神机妙算)
3、思考: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主要表现在哪里?(分点概括)?、算人:周瑜:小气、妒忌心强、心存陷害。鲁肃:忠厚老实。
曹操:谨慎多疑。?、算天:三天后江上必有大雾。?、准备充分、布置周密。
4、小结:诸葛亮神机妙算,顺利地从曹操那里“借”到了20万支箭,当周瑜得到这20万支箭,并了解了借箭的经过后,他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什么呢?
5、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这句话表达了周瑜的一种什么心情?(无奈、佩服)
三、悉疑解难。
1、诸葛亮既然知道周瑜存心要为难他,为什么还答应周瑜的条件呢?(要联合孙权抵抗曹操......)
2、从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具有什么样的品质?(识大体、顾大局......)
四、总结全文。
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识大体、顾大局,以超凡的智慧从容地化解了周瑜的刁难,最终让气量狭窄、妒才忌能的周瑜不得不深感叹服。
草船借箭名师教学设计 篇2
《草船借箭》一文结构严谨, 故事以“借”为主线, 巧妙地通过对“借”的明写与暗写, 既赞扬了诸葛亮善于用兵的雄才大略, 又反衬出周瑜妒贤嫉能的人物个性。文中对“借”的描写, 确有一石多鸟之效。现举两例试析之。
1.“鲁肃见了周瑜, 告诉他借箭的经过。”这是课文最后一段中的一句话。纵观全文, 只此一处用了“借箭”二字, 并且借鲁肃之口说出, 可谓恰到好处。它从一个侧面暗示了诸葛亮凭借满腹韬略, 神机妙算, 从曹营借取十万支箭, 只不过暂为代管, 日后同曹军作战之时, 自然会物归其主的 (有借有还, 天经地义) 。一个“借”字包含了丰富的、特殊的内涵。
2.“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 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句中的“谢谢”一词更是具有多重含义:它既表现出军士们“借箭”成功的欢愉, 也是对曹操“送箭”的绝妙讽刺, 更重要的是将“借箭”之义隐含其中 (有借才有谢, 顺理成章) , 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上述两例在写法上, 前者明中写暗, 后者暗中伏明, 彼此交织, 相互映衬, 极好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二、教学建议
课文脉络清楚, 以“借”为主线, 教学中可抓住课题题眼———“借”字的特殊内涵和作用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
1.以“借”导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借而实不借”“不借而又借之”, 这是整个故事极具喜剧性的主要原因。文中有意以一个“借”字贯穿故事的全过程, 以此来突出主人公的神机妙算, 深刻表现了文章的主题。若无“借”字的特殊作用, 便没有故事的妙趣横生, 更没有情节的跌宕起伏。因此 , 在指导学生预习和课堂导读中, 应抓住题眼“借”, 精心安排导读的思路。可设计下列问题:1谁为谁借箭?2故事讲的是“真借箭”还是“假借箭”?能不能把“借箭”改为“骗箭”?这些问题,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2.以“借”为主线, 厘清故事的前因后果。
教学本课的关键, 是要让学生弄清故事的前因后果, 教会学生透过现象看其本质。因此, 为了使学生明确这些问题, 可以“借”字为主线, 分层次设计提问。如: (一) 由“造箭”到“借箭”的一系列表象, 看周瑜由妒忌诸葛亮而发展到发难、陷害的实质。可设计下列问题:1周瑜为什么要限令诸葛亮十天造好箭?他是不是真的需要十万支箭?2诸葛亮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到“借箭”的?3诸葛亮在立军令状后, 做了哪些周密的“借箭”准备? (二) 由“借箭成功”到“如期交箭”的表象, 看这场“智斗”的实质。可设计下列问题:1诸葛亮是怎样如期完成“借箭”任务的?2周瑜为什么在听了鲁肃的汇报后长叹一声?周瑜说的话表明了什么? (设计以上各题的目的是让学生透过事物表象看其本质)
3.以“借”为点, 突破课文的重点难点。
“草船借箭”教学中的探究 篇3
一、自主——确定探究目标
新课程要求我们彻底打破传统教育中教师牵着学生走的“满堂灌”教学方式,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如,教学“草船借箭”课始,我把课题板书好,让学生读课题,再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疑问。学生们思维活跃,热情高涨,大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经过集体梳理,归纳出两个重点问题:1.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草船借箭?2.怎样用草船借箭?结果怎样?此时,我由衷地表扬学生:你们能自己确立学习的目标,真了不起啊!老师的肯定与信任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合作——体验探究过程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发展不是一个完全外塑的结果,而是一个在认识、实践中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
1.选择最感兴趣的部分合作学习
“草船借箭”主要是讲诸葛亮有胆有识、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周瑜为何设造箭之计来为难诸葛亮,诸葛亮为什么能借箭成功?哪里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呢?学生对这些问题非常感兴趣。我引导学生采用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并根据本小组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想探究的部分进行阅读,可以选一对,也可以选多对。这样做,为了照顾到每个小组、每个学生,使他们享受到阅读的快乐,体验到被老师尊重的幸福。一旦选定学习内容,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能自觉地全身心投入课文中,或圈圈画画重点词句,或在有疑问的地方做好记号,对这部分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在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以集体的智慧攻克难关。也可以把自己读懂的内容和小组同学分享,其他同学如有同感,则互相补充,如有疑义也可反对、辩论。在此过程中,思维与思维的碰撞非常显著,我们在激发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时,应该多注意教给学生一些沟通的技巧,尤其在出现意见不合时,更要去除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尊重事实,形成共识。如,有学生对“军令状、调度、草把子等词不理解,小组的成员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猜想,可是,谁也说服不了谁,争得面红耳赤。此时,我们可以提供参考意见:课后查查有关资料。
2.选择最具特色的方式合作展示
课堂上,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之后,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商议如何展示小组学习成果,或有分有合地感情朗读,或用声情并茂地表演……只要是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的,都应该得到掌声与肯定。这样的展示其实也是其他小组学习课文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是接受的容器,而是涌动着生命灵性的个体。他们尽管还没有系统地深入地学习课文每一部分,但是由于有预习作基础,因而对本小组以外的学习内容并非一无所知,反之,还会有新的问题产生,随着新问题的产生,学习又向纵深迈进一大步,新的智慧便由此生成,课堂也就焕发出特别闪亮的色彩。如,在讨论周瑜的形象时,有的学生认为周瑜智谋过人,也有的认为周瑜很坏,嫉妒贤能,到底是谁说得对呢?同学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当听到这些发自内心的声音,我们感到无比惊喜,这才是学习啊!这时,我们及时保护他们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探究。下课后,各小组通过查阅图书、请教老师或上网搜集资料等途径搜集到资料,及时摘录或下载下来,并进行交流与展示。展示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精彩的介绍,有剪贴、摘抄本,有图文并茂的手抄报、有趣的网上录像……在此过程中,学生多项能力得到锻炼与体现,尤其是在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体现,语文素养更得到进一步提高。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篇4
(1)教学目标:
紧扣课文语言,感悟周瑜、诸葛亮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 “ 借箭经过 ” 的研究性阅读,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学情分析:
本课时是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全文共分三课时,学生在学习第一课时时队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学习了生字词,给课文划分了段,并学习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原因和结果。在此基础上,我们这节课学习草船借箭的经过,通过研究重点句子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3)重点难点:
重点:研读文本语言,从语句的前后联系中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难点: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感受诸葛亮 “ 知天文 ”、“ 懂地理 ”、“ 识人心 ”。(4)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同学们好!再次见到你们真高兴,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草船借箭》。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并学习了第一段 “ 草船借箭的原因 ” 和结果,谁来说一说,它的原因是什么?
那草船借箭的结果是什么呢?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反差呢?原因和结果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呢? 2、导入。
三天,诸葛亮令下军令状的时候说,只要三天,他凭什么三天能完成这个巨大的任务,他是怎样完成的,这节课,老师请我们的研究小组对这个借箭成功的原因来做深刻的研究。请大家拿出研究问题卡进行研究。
二、精读 “ 借箭经过 ”,领悟 “ 神机妙算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和方法研读课文。)课件展示研究的问题,提示研究策略。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方法提示:抓住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思考:、诸葛亮怎样做(说)的,为什么这样做(说)。、诸葛亮预见了什么,预见的准不准。、学生自主研究,教师巡视辅导。、小组快速讨论,交流,取长补短,准备汇报。、交流研究成果,相机引导品读、感悟。四人小组学习,开始。学习汇报。、方法是这样,研究借箭的经过,我们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准备部分,第二部分是借箭部分,第三部分是返回部分。你们组是想研究准备部分,还是借
箭部分,还是返回部分,自己可以在组长的带领下商量决定,为了研究的速度,我们选一个部分进行研究,好吗?、老师调研,研究借箭部分的有哪几组,研究准备部分的有哪几组,研究返回部分的有哪几组。3、开始研究。4、汇报展示。
(一)准备部分。
老师发现,有些同学讨论很积极,很热烈,基本上形成了统一的意见,现在我们来汇报一下。研究准备这一阶段的同学请举手。那我想问一下,你们组是通过研究哪些重点句子来研究的?、你是如何感受到的?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为什么要等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2、你是从哪里可以看出第三天有大雾? 3、那你有什么体会?、从中可以看出鲁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借箭部分。、诸葛亮了解曹操的性格,知道他的为人,前面我们在汇报鲁肃的时候,也感受到了这一点,他了解鲁肃的为人。还有没有其他的感受?、这里也是说诸葛亮说曹操不敢派兵出来,曹操果然不敢派兵出来,也就是说诸葛亮非常地懂得识人心。3、为什么要把船连接起来呢?
(三)返回部分。
刚才同学们把借箭部分汇报得很详细,我们现在来看看返回部分。你研究了哪些重点句子,请你说。、他为什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出示简易图,请同学描一描借箭经过并顺利返回。
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研究,通过讨论,我们知道诸葛亮不但识人心,懂地理,还知天文。正因为诸葛亮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诸葛亮是一个神机妙算的人。难怪,周瑜得知这样的结果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四)研读最后一句。
你把那个 “ 叹 “ 字加进去读一读。注意周瑜此刻的心情。
(五)研究诸葛亮的笑。、同学们研究地这么认真,老师再给你们一个研究的机会。在课文中诸葛亮说的地方有 11 处之多,但是有一个地方不一样,大家找找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来说说看。、刚刚同学们把笑周瑜说得非常好。为什么笑周瑜?笑他什么呢?你看看,我借箭成功了,你还想害我吗?是不是?周瑜,你的阴谋计划没有得逞!这是一种很开心、很高兴的笑。现在我们把这句话来读一读,你想笑谁就怎么读。自己读一遍。开始。
三、课堂总结:说人物。、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队故事里的人物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你有什么话想对这四个人说吗? 2、小结。
正因为诸葛亮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避免和周瑜发生正面冲突,神机妙算,草船借箭,创造了军事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后人曾写了一首诗对此进行赞美:请大家读一读
一夜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诸葛亮借的箭还给曹操了吗?(对,在之后的火烧赤壁战争中,诸葛亮把从曹操这里借的十万支箭有射回给了曹操。)周瑜真的服气了吗?他和诸葛亮之间还有哪些明争暗斗呢?大家可以读读《三国演义》中的有关故事,如:火烧赤壁、刘备娶亲、三气周瑜、诸葛亮吊丧等。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板书:草船借箭
知天文
四更时候大雾漫天 诸葛亮神机妙算
懂地理
顺风顺水
识人心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篇5
1,学会本课的7生字,并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诸葛亮,妒忌,都督,惩罚,呐喊,丞相,神机妙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部分:课前预习
在教学之前先布置预习作业。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掌握生字的音序,部首以及在新词中的解释;并给难以理解的词句标上记号。
2,思考课后作业。
3,提出自己的疑问。
教学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收集,整理有关信息。如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不明白的词句。
第二部分:课堂导读(第一课时)
一,解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并及时进行正音。注意下列读音:
擂应读léi 丞应读chěng
2,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后结合课文和自己的理解做出回答。(学生可能提出下列问题)
为什么周瑜要逼诸葛亮立下军令状
为什么诸葛亮敢立下三天交十万支箭的军令状
为什么诸葛亮要把船排成“一字儿”并连接起来
为什么曹操不用火箭
为什么诸葛亮要请鲁肃一起去“借箭”
诸葛亮怎么知道第三天会有大雾
对于学生回答不出来的问题,教师相机进行解答。
二,深读课文(25`)
1,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部分(第二自然段),了解事情起因,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通过前面的阅读,大家知道周瑜为什么要诸葛亮负责赶造十支箭吗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要陷害诸葛亮)周瑜是怎么把这个任务交给诸葛亮的,诸葛亮又是怎么把这个任务接下来的,让我们来读读他们的对话部分。在读的过程中要想想,从他们的话语中体现了他们的什么意思。
从周瑜的“水上交战,有什么兵器最好 ”“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托。”“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等语言,体会周瑜表面客气,暗藏杀机的阴险心理;从诸葛亮“用箭最好”,“都督委托,当然照办”,“只要三天”,“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立下军令状”等语言,体会诸葛亮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的大度心理。
指导朗读:我们明白了他们两人的内心想法,那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来把他们的内心想法表现出来呢
2,朗读草船借箭部分,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到了第三天,果然下起了大雾。诸葛亮邀请鲁肃一起去“取箭”,如果你是鲁肃,你会发现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哪些巧妙之处。请大家朗读借箭部分。
教师参与讨论,点拔引导。扣住有关词句感悟以下几方面的意思,从而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安排周密。准备二十条船,布置草把子和青布幔子,每条船上还站着二十个军士。把船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两面受箭。
熟悉气象。对天气早有预测,熟悉气象。
了解对方。“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可见诸葛亮对曹操的性格把握很透。
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感受体会,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积
极思考给予赞扬,特别要鼓励那些有创见的看法,不要太强调学生见解的正确与否。
从我们刚才的分析,你认为诸葛亮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 (神机妙算)
三,巩固印象:(2`)
1,抄写新词。
2,感情朗读课文。
3,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三部分:迁移延伸(第二课时)
一,让学生不看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指名两三名学生起来复述,再让同桌进行相互复述。
二,组织学生即兴表演课本内容。
分配角色,明确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角色,上台表演。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多表演几组。
三,延伸作业:
1,了解《三国演义》中的其他主要人物性格特点。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领悟“神机妙算”。
2.扣住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识天识人的本领。
3.分角色朗读课文、明白草船借箭起因、经过及结果。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题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读过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吗?(谁能说出这几部书的名字呢?找学生回答)
师: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板题)(幻灯片一)师:让我们先了解《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幻灯片二)
二、预习检测,勇闯生字关。
师:昨天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文中生字词语掌握的怎样呢?(出示幻灯片三,分别找同学起来开火车读,然后齐读巩固)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幻灯片四)
1、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谁能告诉老师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主要人物?
2、在文中找出“草船借箭”的起因、准备,经过和结果,把文章分成四部分。(先找学生回答,然后展示幻灯片四)
三、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默读起因部分(1—2段),请你思考:(幻灯片五)
(1)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的?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阅读课文,从中找出答案)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意欲加害诸葛亮,于是以共商军事,作战急需用箭为名,暗里是设下陷阱,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从周瑜不动声色的话中反映出他的险恶用心。
(2)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 一方面诸葛亮顾全大局,为了维护蜀、吴联盟和战胜曹操的十万大军,所以不和周瑜计较。另一方面诸葛亮对于向曹操借箭的计划早就成竹在胸,所以他欣然地立下了周瑜想置他于死地的“军令状”,表现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2、根据起因分析人物心理。(幻灯片六)
3、让学生自读故事经过,出示问题(幻灯片七)(1)草船借箭的经过可分几步?
(2)找出描写诸葛亮神机妙算、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的句子,用“—”划下。先找学生回答然后在出示
4、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1)草船借箭的经过可分几步?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借箭的过程。
草船借箭的过程:(1)逼近水寨(2)一面受箭(3)另一面受箭(4)驶向南岸(幻灯片8)
(2)同位交流:找出描写诸葛亮神机妙算、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的句子,用“—”划下。出示(幻灯片9)
(3)交流: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大雾弥漫的天气借箭呢?(幻灯片10)
(4)交流: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然后找学生回答(课件11)
5、讨论借箭的结果,回答以下两个问题。(幻灯片12)
1、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他哪些方面不如诸葛亮呢?
2、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以读促悟:
师:通过学习课文,你认为诸葛亮和周瑜、鲁肃、曹操都是什么性格的人呢?(找学生回答,然后幻灯片13、14展示)
五、师生共同小结:
师:现在让我们来回想一下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是怎样的?(幻灯片15)1、因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计十日内造十万只箭来陷害他.)所以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十万只箭.
2、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十万只箭,结果(三天后如期交箭,有力地挫败了周瑜的暗算,使周瑜自叹不如.)
六、找学生复述课文,教师板书主要内容
七、布置作业:
1、回去以后抽时间读一读《三国演义这本书》。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接受任务
诸葛亮
有知识 借箭准备
有胆量 草船借箭
神机妙算
有肚量 如期交箭
草船借箭名师教学设计 篇7
名师团队打磨精彩课堂教学教学精英共同演绎经典文本
适用人员:小学语文一线教研工作室、年级研课组、课题研究组成员
★2016年《小学语文教学》推出专辑之二《名师新课·作文教学》
最前沿的作文教学理念最实用的作文教学案例
适用人员:小学语文一线教研工作室、年级研课组、课题研究组成员
★2015年《小学语文教学》 (人物) 合订本
内含2015年《小学语文教学》 (人物) 所刊登的程惠萍、王小毅、武凤霞、王玲湘、张彤、王红、吴福雷、窦桂梅、李祖文、夏伍华、孙双金、李娟、刘荃等名师及名师团队的12期专刊
聆听名师教诲 借鉴教学长风 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示范课;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61-02
2013年12月7、8两天,学校选派我到北大附中云南实验中学参加昆明中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为期两天的会议,聆听了四位全国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的示范课及其讲座。
一、12月7日上午,韩军老师
韩老师是全国著名中学语文教师,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育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一等奖获得者。
韩老师上了《背影》的示范课,他带来的讲座是新语文、新课标与高效课堂。
无论是示范课还是讲座,韩老师都在为我们从事语文教育工作者传递一个信息“文本要静心地去读,读出自己最接近作者的原意”。
在讲座中韩老师指出当前老师们的三种不好的现象:“1、文本解读不够,多媒体来凑;2、文本解读不够,煽情来凑;3、文本解读不够,外加来凑。”我觉得这些现象都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尤其是课文太长的时候,放一个课文录音,少则十多分钟如《绿色蝈蝈》(13分钟),多则三十多分钟如《皇帝的新装》(35分钟)。一节课只有45分钟,可是一个范读就占去了很多时间,那么学生自己学习的时间就会少得可怜。如此少的时间怎么可能练就学生的真本事?
韩老师说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树立的观念是:“1、文本不厌千回读,千回都有千回新;2、语文教育乃情怀,悲悯博大显真魂;3、上课应试本一事,备课就是备考分;4、且深且新且有趣,语文乐趣抓心魂;5、语文课堂要瘦身,语文再长一课论;6、语文观点乱纷纭,咬文嚼字和准本;7、枝繁叶茂成大树,多颂文言扎深根。”
讲座中,韩老师紧扣朱自清和《背影》来分析语文教学的心得:用心、用情才能把语文教好。
二、12月7日下午,吴丹青老师
吴丹青老师,著名特级教师,曾任初、高中语文教师,现任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学生发展研究中心语文科研员,兼任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在“国培计划”中西部远程培训项目2011年度北京大学初中语文学科网络培训中,担任教学团队核心成员。
吴老师上的示范课是《用色彩描绘,用声音表达》,她带来的讲座是为“写”而“读”----诗歌教学漫谈。
吴老师的示范课及其讲座都是围绕诗歌来展开的。用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例来评析诗歌教学,上了戴望舒的《雨巷》的示范课。在课上吴老师教我们如何去教学诗歌。在备课的时候,你要明白三个问题:这首诗歌是什么?教什么?和像什么?诗歌的美有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在教学诗歌的时候要注意五个步骤:朗读——体会抒情性、韵律美和节奏感;品位——咀嚼精美隽永的语言,掌握字词的多义性、跳跃性、可感性你和音乐性;联想、想象——把握诗歌的意象、意境;仿写——在结构和内容上模仿,学会诗歌;知人论世——挖掘诗歌的深层意蕴。
诗歌教学贯穿初中语文的始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诗歌教学的关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具体去体会诗中的画,领会诗的内容,需要老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吴老师无疑为我们上了一节诗歌教学的成功的示范课。
三、12月8日上午,程翔老师
程翔老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语会常务理事,首都师大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附中语文副校长。参加人民教育出版社高初中教材编写工作,全国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观摩会一等奖获得者,主要著作有《语文教改探索集》、《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等,曾应邀到全国各省市及香港、澳门、马拉西亚作报告并执教公开课,深受好评。
程老师为我们带来《伤仲永》的示范课,他开展的是谈教师专业发展的讲座。
在示范课上,程老师一直都是处于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引领学生到课文里面去学习,抓住朗读,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从对课文的无知到知的提升,包括文言文的字、词、句、篇的理解,都是在程老师的引导下完成的。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成为真正的主人。在课堂上,让学生学有所得。
程老师的讲座是从回答参会教师的疑问开始的,参会教师平时的教学疑问在程老师的讲座上得到答疑。综合程老师的发言,我从中得到以下的启示:1、对所教内容的把握要准确、深刻。只有你准确深刻地把握好所教内容,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引导学生学习知识。2、善于积累自己的课堂作品,分析研究并组织发表。积累课堂作品是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的方法,但是要对所教文本做深入研究,拒绝浅尝辄止,多而不精。3、要看教育研究的杂志。看别人的教学教研成果,能够成为自己教学理念上的支撑,更全面地掌握课程教材教法。4、课堂教学一定要精心设计,要推敲,这样就能明白自己的定位。5、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是组织教学和启发引导。课堂上老师千万不要奉送答案,由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展示学生思维变化的过程,这是学生学习的本质。6、学习的发生:学生产生问题——老师引领启发——学生思考——学生明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懂文本的意思还需要研究学习的本质。7、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兼顾教什么和怎样教。8、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学会说半句留半句,要启发引导学生思考。9、教师要全身心投入对学生的关爱,语文课应该是情感的绿洲不该是情感的沙漠。一个老师要学会爱护学生、保护学生,老师要不断地去强化学生的信心。
程老师的讲座无疑为我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的盛宴,他讲座的内容涵盖了教学、教研、课内、课外,从各个方面给予我们一线语文教师有力的指导。(下接第62页)
(上接第61页)四、12月8日下午,赵谦翔老师
赵谦翔老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曾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称号及香港的宁顿教育基金会孺子牛金球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首都师范大学兼职教育硕士导师,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吉林省教育学院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客座教授。
赵老师上的示范课是《曹刿论战》,带来的讲座是母语的悲哀。
读,不同形式、不同方法的读,贯穿整堂课。通过自读,抽读,教读,带读,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认识从陌生到熟悉再到融会贯通。老师始终扮演导学的角色,让学生学习、领会、品味文言文的特色与魅力。
【草船借箭名师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名师谈教学09-08
教学名师工作设想07-10
充气雨衣名师教学设计07-04
黄山奇石名师教学设计08-30
比尾巴名师教学设计06-30
秋天名师教学设计片段08-16
少年闰土名师教学设计10-01
《木兰诗》名师教学设计10-29
国家级教学名师08-03
开国大典名师教学实录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