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小结学案

2024-08-28

第六单元小结学案(共8篇)

第六单元小结学案 篇1

第六单元

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读错的字

捶(chuí)背

甚(shèn)至

拳(quán)头

胸(xiōng)口

胳膊(bo)

掐(qiā)算

黄昏(hūn)

摔(shuāi)打

凭(píng)借

囊(náng)括

羡(xiàn)慕

砸(zá)开

殷(yīn)切

豁(huò)虎跳

撇(piě)嘴

笨拙(zhuō)

钉(dīng)子

兵(bīnɡ)器

彻(chè)底

丑(chǒu)小鸭

旋(xuán)转

可恨(hèn)

帅(shuài)气

况(kuàng)且

二、易写错的字

甚:最后一笔竖折不与第二笔竖相连。

捶:右边“垂”的四横,长短一定要注意。

顽:第四笔是竖提。

练:右边不是“东”。

裤:左边是“衣字旁”,不是“示字旁”。

逃:右上部分是“兆”,不是“北”。

预:左边是“予”。

三、会写词语

摸索

甚至

跪下

捶背

顽皮

脖子

逃脱

大概

招惹

昏乱

握手

摔倒

凭借

掐住

故意

扑打

忙乱

助威

结实

汉子

可笑

无缘无故

平白

段落

兄妹俩

排练

连衣裤

逃跑

头罩

多亏

挖开

撤换

哄堂大笑

砸锅

文艺

表演

角色

期待

事到临头

危机

通情达理

充分

自信

提示

紧张

至今

否则

旋转

况且

士兵

溃败

仍然

尤其

恨不得

帅气

预料

品尝

丑小鸭

自豪

冰天雪地

奋勇

重整旗鼓

得心应手

手舞足蹈

摇头晃脑

不动声色

顽强

四、多音字

五、形近字

六、近义词

实在—确实

害怕—胆怯

恐怖—恐惧

大概—大约

惹怒—激怒

神气—得意

结实—壮实

顽皮—淘气

窝囊—无能

机灵—聪明

羡慕—钦慕

殷切—恳切

期待—期望

注意—关注

危机—危险

连忙—赶紧

充分—充足

提示—提醒

笨拙—愚笨

砸锅—失败

在意—在乎

责骂—责问

懊恼—懊丧

英武—威武

预料—预计

挑衅—挑战

溃败—败北

无缘无故—平白无故

通情达理—善解人意

唉声叹气—长吁短叹

垂头丧气—无精打采

不动声色—泰然自若

得心应手—称心如意

七、反义词

故意—无意

神气—丧气

张开—合拢

消失—出现

相信—怀疑

飞快—缓慢

结实—虚弱

顽皮—乖巧

机灵—笨拙

羡慕—讨厌

期待—失望

危机—安全

充分—缺乏

紧张—轻松

光滑—粗糙

漂亮—丑陋

嘲笑—赞扬

寂寞—热闹

傲慢—谦虚

顽强—怯弱

溃败—凯旋

唉声叹气—喜笑颜开

通情达理—蛮不讲理

不伦不类—中规中矩

八、词语搭配

(扳)牛角

(捶)牛背

(吭吭)地叫着

(啪嗒啪嗒)地跑来

(吁哩哩哩)地叫着

(安全)的地方

(窝囊)的大老虎

(机灵)的小朋友

(殷切期待)的目光

(通情达理)的好老师

(充分)的自信

(不断)地提示

(笨拙)的表演

(紧张)地等候

(唉声叹气)地说

(垂头丧气)地踱来踱去

(羡慕)得要死

九、词语归类

1.AAB

式词语:

眨眨眼

捶捶背

摸摸头

揉揉肩

握握手

露露脸

摆摆手

唱唱歌

2.ABAC

式词语:

不伦不类

古色古香

敢作敢为

活灵活现

绘声绘色

忽明忽暗

3.ABCC

式词语:

兴致勃勃

意气扬扬

白发苍苍

风尘仆仆

小心翼翼

千里迢迢

4.拟声词:

吭吭

啪啪啪

啪嗒啪嗒

吁哩哩哩

淅淅沥沥

哗啦啦

十、句子积累

1.动词连用:(1)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在它们眼里根本没有我们这些人似的。

(2)这时,带头的那只老公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它赶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2.拟声词:(1)这时,有一个顽皮的孩子故意要引它们来,就吁哩哩哩地叫了一声。

(2)这时,带头的那只老公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它赶上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3)它张开翅膀,啪啪啪地落到了池塘中。

3.对比:大家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4.拟人句:(1)大陀螺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一次次冲过来,我的“鸭蛋”则不动声色地闪躲。(2)结果呢,大陀螺在这个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对手面前,彻底溃败了。

5.比喻句: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6.引用:这真应了一句古话: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十一、考点提示

1.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2.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感情。

3.结合动作、语言体会人物的心情。

4.记一次游戏,把游戏过程写清楚。

第六单元小结学案 篇2

实践证明,编写导学案必须注意科学化、学科化,一切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上。下面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为例探讨如何从实用性的角度编写导学案。

一、明确学习任务

初中学生对地理学习任务的理解是单纯的、非理性的,我们需要将他们的地理学习活动纳入科学的学科教育之中,这就必须明确学习任务,制定科学的学习目标。比如《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学习目标为:能够熟练说出并以图示的方式掌握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能够结合实际分析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不利因素。有了这个目标,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有的放矢。

值得强调的是,表述目标的语言要简明通俗、指向明确。许多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习惯单纯使用“掌握”一词,而究竟怎样掌握,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学生并不能全面了解。上述目标表述非常明确,“熟练”强调了掌握的程度,“说出”“以图示的方式”指示了实现的路径,“结合实际分析”则强调了分析方式,“有利条件及不利因素”强调了分析的具体对象。这些表述清晰地传达了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

二、点拨学习方式方法

学习的方式方法需要教师及时点拨。导学案编写必须体现具体的学习方式方法。“导学案”的精髓就在于“导学”,即帮助学生学。古人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是此理。具体的教材决定着具体的学习方式方法也不完全相同,除了必要的步骤一致外,细微之处的方法还是因需而定。地理活动强调整体设计方法的指导;地理概念的理解强调咬文嚼字的解读;地理因素内在的联系必须使用对比、归纳等方法;地理图示的辨认侧重绘制或者对照图示讲述的方式;地理文本的阅读则需要提炼、概括要点、质疑提问等方法,不一而足。就《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学习而言,可以这样编写导学案:

1. 用知识树的方式列举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2. 用图表的形式提炼出北方的自然特征对农业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这样的题目既规定了学习任务,又指出了具体实施方法,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学生要构建“知识树”,必须认真阅读教材,提炼出关键信息,弄清楚地理概念的逻辑关系,分清这些概念之间的先后顺序、包含关系。而构建图表则需要综合考虑有利和不利的两大因素,将二者有机融合在同一张表格中。学生按照这样的方式方法经历学习的体验,日积月累,就会形成较强的地理教材解读能力。

三、指向课前、课堂和课后学习的整个过程

像其他学科一样,地理学科导学案的编写要关注整个的学习过程,必须综合考虑学生课堂内外的实际学习需要。一般而言,导学案的结构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活动、课后拓展或巩固这三大部分。课前板块布局学习目标、提炼基本的知识、复习与新课学习紧密关联的知识,也可以在导学案中预设空间,要求学生提出质疑问题;课堂板块主要是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学生探讨重难点,即时检测、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后板块则一方面延续课堂的活动,继续设计相对综合性强、难度大一点的地理练习,或者小实践活动、其他地理资源的阅读等拓展性学习。这三个板块有机联系,不可或缺。

初中地理教材文字性强,只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即可读懂教材,但是因为地理信息繁多,地理概念之间的联系紧密,所以,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综合理解上的难度。设置课前梳理信息的板块就显得十分重要,比如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教材中列举很多内容,如果安排学生课堂上学习,就会挤占交流和探讨的时间,而安排在“预习”环节里,以前置“学习任务”的方式提出学习要求,完成相关题目,即可解决这一问题。课堂上安排分析自然特征对农业有利和不利的影响的内容正是为了突破重难点的需要,课后布置实践性拓展练习则能很好地综合前两个板块的学习。如可以这样设计:

读图认识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以甲、乙地区气候差异为对比对象,写出二者之间地形、温度、干湿度以及对应的农作物等方面的差异。(具体题目形式略)

这个设计将本节课的内容囊括了进去,而且增加了辨识难度,如果再增加对比区域内各一个具有代表性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农业特点这方面的练习,就能进一步巩固学习。

总之,地理导学案“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了学生的‘学’与‘练’,在实际运用中,以学生‘自学’为主旋律,而教师则通过适时的‘导’和‘帮’,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使得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帮’协调互补,相得益彰”。从实用性的角度编写导学案是我们应当坚持不变的原则。

摘要:教师必要、恰当的指导是教学目标落实、教学效果明显的保障。编写导学案成了一种有益的尝试。编写导学案要注意明确学习任务、点拨学习方式方法、关照整个学习过程。

关键词:实用性,编写,导学案,初中地理

参考文献

[1]李芳.浅谈“学案导学—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初中地理导学案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3(4).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学案 篇3

一、复习导引

(一)复习目标

1.回顾基础知识,深化理解掌握。2.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结构。3.品位赏析文章中的精美语言。4.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二)复习重点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2.品位赏析语言。

(三)复习方法

构建知识网络,梳理剖析主干知识;强化训练以实现理解,互动探究以寻求规律。

二、复习导练

(一)知识梳理

1.复习本单元后,你认为掌握了哪些知识?请写在下面,然后小组内交流,弥补不足。2.你从交流中获得哪些你没有复习到的知识?请写在下面。

(二)阅读理解 A课内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皇帝的新装》片断,回答文后的问题。

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有一天,他的京城来了两个骗子,自称是织工,说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 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那真是理想的衣服!”皇帝心里想,“我穿了这 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不称职;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是聪明人,哪些是傻子。是的,我要叫他们马上为我织出这 的布来。”于是他付了许多钱给这两个骗子,使他们好马上开始工作。

1.选出词的感情色彩完全相同的一项()A、漂亮 辨别

B、美观 奇怪

C、炫耀 愚

D、聪明 花掉 2.第一段哪 个句子把皇帝爱穿着的癖好夸 到了极点?突出他怎 的性 特点? 3.两个骗子是怎 行骗的?

4.“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 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

B课外阅读训练。

(一)女神雕像

①那里有小河,有草坪,有树,有鸟,有清爽的空气。那是个城市人最爱去的地方,那是个最易消除疲劳和忘掉烦恼的地方。我只去过一次,就再也忘不掉那地方了。

②我又去那地方的时候,河边的草坪上竖起了一尊女神的雕像,白色大理石雕就,身材修长,披着长长的飘带,面带微笑,温柔地注视着迎面走来的男男女女。我端详着女神,心里油然生出一股喜悦,欣幸我所生活的城市,又多了一缕爱意,添了一分柔情。此后我就常到这里,像拜访可敬的女士,像会见纯洁的朋友,我们默默地谈心,我从和她的一次次交谈中,获得感悟,受到陶冶。

③我再去那地方的时候,感到女神有些异样,忙走近她,突然发现,她右手的中指断了一节。我愣了一下,心疼地抚摸她的伤处,坚硬的大理石竟有微微的温热。断指仿佛还滴着鲜红的血,女神脸上也挂着晶莹的泪珠。这天的散步,没有减轻丝毫烦闷,反增添了一分沉重。

④一连几夜,我都在做着奇奇怪怪的梦:先是梦见一个醉汉摇摇晃晃地走来,头发蓬乱,两眼发红,不断撕抓着胸口,衣服被撕得破破烂烂。他走到女神身旁,就吼叫着,捡起石块砸断了女神的手指„„又梦见一位青年,眼神忧郁,在河边走着咕哝着。他咕哝几句又嘿嘿地笑,笑过,又咕哝。走到女神身旁,斜视了一会儿,突然恶狠狠地骂了几句脏话,猛扑上去,张开大口,露出钢钳似的板牙,就把女神的手指咬断了。我断定,他是在多次的失意之后,对周围的人产生了一种敌意„„再一次,又梦见一个面目模糊的人由远而近地走来,一路走,一路随心所欲地掐掉刚开的花朵,折断嫩绿的树枝,踢倒大熊猫形状的垃圾筒,打碎电线杆上的路灯。走到女神身旁,也就随心所欲地砸断了女神的手指。我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愣愣地猜想,他是因生活的坎坷太多,要借此发泄胸中的积怨,还是因从小缺乏教养,积成了摧残美好事物的恶习?„„

⑤女神的手指,使我有好多日子难以安宁。⑥我到那地方去得更勤了,不只是为散步,更多的是为探望受伤的女神,看她的伤处是不是还在滴血,看她的断指是不是生出了鲜嫩的肉芽儿,是不是长出了完整的新的手指。女神很年青,年青的女神生命力是极强大的。

⑦女神仍然挺立着,仍然微笑着,仍然温柔地注视着迎面走来的男男女女,无怨无恨,稳稳静静。稳静是自信。她撒播着爱,她耐心地等待着收获的季节。

5.对第①段中“我只去过一次,就再也忘不掉那地方了”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里有小河,有草坪,环境优美 B.那里有树,有鸟,空气清爽 C.那里有一尊美丽的女神雕像 D.那里最易消除疲劳和忘掉烦恼

6.对第③段中“反增添了一分沉重”理解为

。7.第④段借梦境详细描述雕像断指的具体情景,用意是什么? 8.女神雕像在本文中象征什么?

9.第⑥段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0.第⑦段末尾“收获的季节”比喻什么?

(二)棒着空花盆的孩子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国家里,有一个贤明而受人爱戴的国王。但是,他的年纪已很大了,而且年迈的国王没有一个孩子。这件心事,使他很伤脑筋。有一天,国王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吩咐发给每个孩子一些花种子,并宣布:“如果谁能用这些花种子培育出最美丽的花朵,那么,那个孩子便是我的继承人。” 所有的孩子都种下了那些花种子,他们从早到晚,浇水、施肥、松土,护理得非常精心。

有个名叫雄日的男孩,他也整天用心培育花种,但是,十天过去了,半月过去了,一月过去了„花盆里的种子依然如故,不见发芽。

“真奇怪!”维日有些纳闷。最后,他去问他的母亲:“妈妈,为什么我种的花不出芽呢?”母亲同 为此事操心,她说:“ 把花盆里的土换一换,看行不行。”

雄日依照妈妈的意见,在新的土壤里播下了种子,但是它们仍然不发芽。

国王决定观花的日子来到了。数个穿着漂亮的孩子涌上街头,他们各自捧着盛开着鲜花的花盆,每个人都想成为继承王位的太子。但是,不知为什么,当国王环视花朵,从一个个孩子面前走过去时,他的脸上没有一丝高兴的影子。忽然,在一个店铺旁,国王看见了正在流泪的雄日,这个孩子端着空花盆站在那里。国王把他叫到自己的眼前,问道:“ 为什么端着空花盆呢?”雄日抽咽着,他把他如何种花,但花种又长期不萌芽的经过告诉给国王,并说,这可能是报应,为他在别人的果园里偷搞过一个苹果。

国王听了雄日的回答,高兴地拉着他的双手,大声地说:“这就是我的 实的儿子。” “为什么您选择了一个端着空花盆的孩子做接班人呢?”孩子们向国王。于是,国王说:“子民们,我发给 们的花种子都是煮熟了的。”

听了国王的这句话,那些捧着最美丽花朵的孩子,个个面红耳赤,为。11.解释下列词语。

贤明: 纳闷: 环视: 抽咽: 12.这个故事的起 是()

A、国王发给每个孩子一些花种子,让他们培育出最美的花朵。B、国王深受人们爱戴,他年纪已经很大了,可还没有一个孩子。C、国王年迈而 子,想要挑选一个义子作为继承人。D、国王年迈而又 子,他十分苦恼。13.这个故事的中心人物是()

A、国王 B、雄日 C、雄日的母亲 D、手捧鲜花的孩子 14.依据 的理解,补写完全文最后一句话(写在下面)。15.国王选雄日做接班人是 为雄日。

16.恰当地归纳了本文中心思想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一位国王挑选继承人的故事,告诉我们这 的国王才是贤明而受人爱戴的。B、本文通过一位国王挑选继承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一味追求地位与财富。C、本文通过一位国王挑选继承人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城实的人。

第六单元小结学案 篇4

案设计

第3课时 解决问题 导学案设计 课题 解决问题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而心理学也认为个体的情感对认识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而情境教学恰恰强调教师提供或创设的情境具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促使学生的内在情感因素产生共鸣,激发和强化他们的求知欲望,努力揭示和获得情境提供的内在知识,最终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本设计中,创设“我是优秀导购员”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解题策略的理解。

2.实现“问题情境”向“数学情境”的转化。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

第 1 页 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因此本设计中,充分地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丰富的、直观的、生动的、有趣的生活情境,改善认知环境,化抽象为具体,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本设计利用多媒体使问题呈现的方式多样化,引导学生解读丰富的数学信息,尝试用数和数量表示有关信息,用语言提炼问题情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中突破教学难点,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价格标签 跳绳 羽毛球 毽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分钟)1.看一看,想一想。

出示三样物品(跳绳、羽毛球、毽子)及价格标签。引导学生描述获取的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1.认真观察,说出每根跳绳8元,每个羽毛球3元,每个毽子2元。

第 2 页 2.思考后提出自己的问题,同桌交流。1.看图列式。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5分钟)1.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以“优秀导购员”的身份描述图中的信息。

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思考“老师要买4根跳绳,一共多少钱”需要选取哪些信息。3.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并列式。展示画图方法:

4.组织学生计算出结果并交流计算过程。

5.引导学生根据其他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对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组织学生同桌交流,探究计算的方法。

1.争当“优秀导购员”。

本店的体育用品很丰富,每根跳绳8元,每个羽毛球3元,每个毽子2元。

2.认真思考,要想知道买4根跳绳一共多少钱,应该选取每根跳绳8元这个信息。3.认真看图,交流思考方法。

求买4根跳绳一共多少钱,就是求4个8元是多少。根据乘法的意义,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8×4或4×8。4.计算出结果并说出是根据8的乘法口诀“四八三十二”进

第 3 页 行计算的。

5.认真思考,根据“优秀导购员”提供的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问题1:买5个羽毛球,一共多少钱? 问题2:买7个毽子,一共多少钱? 2.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水果。

3.每盒装7个草莓,妈妈买了5盒,一共买了多少个草莓?

三、进一步探究,体验成功的喜悦。(10分钟)1.出示教材78页例3情境图,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获取数学信息,独立计算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2.引导学生想一想:买7块橡皮,一共多少钱?

3.引导学生选取不同的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探究计算的方法。

1.认真观察情境图,交流获取的数学信息。根据问题,选取相应的数学信息,列出算式。8×3=24(元)或3×8=24(元)2.认真思考,找到与之相关的数学信息“橡皮2元”,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出算式。7×2=14(元)或2×7=14(元)3.尝试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解答。4.购物。

买5个面包,一共多少钱?

第 4 页

四、巩固应用。(6分钟)1.出示教材79页1题的情境图,让学生独立把情境图下面的空白处补充完整,并让学生说一说分别是几元几角。2.教材79页2、3题。

1.认真观察,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并说出是几元几角。

2.认真计算,看清运算符号,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解答。5.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人。

五、课堂总结。(4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批注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8×4=32(元)或4×8=32(元)

第六单元小结学案 篇5

A-B-B 如:bring—brought—brought;build—built—built;

A-B-C 如:begin—began—begun;blow—blew—blown;eat—ate—eaten;

A-A-B 如:beat—beat—beaten课题:Unit10 Section B 3a-3b&self check课型 :新授课 年级:八年级 教者:zlpA-B-A 如:come—came—come

教学目标:

三、用法 知识与能力:

1、学习些海报。1.现在完成时用来表示过去已发生过或完成的动作或状态,但其结果却和现在有

2、能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爱的东西的文章。联系,也就是说,动作或状态发生在过去但它的影响现在还存在。过程与方法:课前检查—自主学习—语言运用与展示—合作探究I have spent all of my money.我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处理并充分利用自己的废旧物品。(含义是:I don’t have any money now.)教学重难点:

1、现在完成时表示过去过去发生持续到现在的用法。2.现在完成时可以用来表示发生在过去某一时刻的,持续到现在的情况,常与for2.将现在完成时灵活地运用到文章中去。(+时间段),since(+时间点)连用。教学过程:I have been a teacher for 22 years.我当老师已经10年了。

一、课前展示(前奏版-5分钟)3.现在完成时的时间状语(科代表主持,各小组答题,必答题有板答和口答,计分)1)副词already和yet

二、创境激趣(启动板—教师创设情境)already一般用于肯定句中,yet一般用于否定句和疑问句中。

三、自主探究,展示汇报(核心板:教师明确目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讨论—2)ever和never多用于否定或疑问句中,表示“曾经”或“从未”。—分组展示和汇报——强化训练)3)用表示到说话为止的过去时间状语,如:just, before, so far等。自主、合作、探究:4)用包括“现在”在内的时间状语,如:now, today, this morning等。Task1.四、实践创新,知识反馈(升华板—拓展延伸训练)1.小组合作完成3a的问题。

一、单项选择 2.自主完成3b;并展示汇报。

3.完成self check,并核对答案。1.Have you met Mr.Li __________? Task2.现在完成时A.justB.agoC.beforeD.a moment ago

一、意义与构成2.The famous writer __________ two new books in the past two year.1.意义:表示过去A.is writing B.was writingC.wroteD.has written

1)发生或已经完成的动作对现在造成影响或后果3.Harry Potter is a very nice film.I __________ it twice.2)某一时间开始并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动作或状态A.will seeB.have seenC.sawD.see

2.基本构成:have/has+ done(过去分词)4.--These farmers have been to the United States.--Really? When ____there?

3.句型A.will they gB.did they goC.do they goD.have they gone基本结构:主语+have/has+ done(过去分词)5.His father __________ the Party since 1978.a.肯定句:主语+have/has+ done(过去分词)A.joinedB.has joinedC.was inD.has been inb.否定句:主语+have/has+not+ done(过去分词)二.翻译句子c.一般疑问句:Have/Has+主语+ done(过去分词)1.我父亲以前到过长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特殊疑问句:特殊疑问词+have/has+主语+ done过去分词2.她去过上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过去分词与动词的过去式一样,动词的过去分词有规则动词过去分词和不规则动3.这本字典我已经买了三年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过去分词两种。4.他们已经互相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规则动词:规则动词的过去分词的构成规则与规则动词的过去式的构成规则相同5.我哥哥还没有回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规则动词

五、板书设计: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分词有5种形式:

第六单元自测题 篇6

一、基础练兵场(2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15分)

春之花,jiāo mèi()动人,梦想是含苞欲放的渴望;夏之树,枝叶婆娑,梦想是生机勃勃的向往;秋之果,缀满枝头,梦想是沉甸甸的收获;冬之雪,漫天飞舞,梦想是银装素裹的làng màn()。

梦想是áo xiáng()的翅膀,搏击人生的风云;梦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梦想,就有为梦想而奋斗的豪迈人生。如今,“中国梦”就像一面旗帜,激励着国人A(a.奋发图强,b.渐行渐远)。让我们抖擞精神,带着梦想出发,等到抵达秋天的果园,轻轻擦去夏天的汗水和尘土,我们就可以听见春天许下的心愿:中国梦,美梦成真!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A处的横线上。(1分)

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在文中的横线上仿写恰当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弘謇中学团委拟于12月15日下午3点在学校阶梯教室举行一次“梦想引领我成长”的主题活动。

(1)活动准备邀请各班语文老师参加。你是九(1)班语文科代表,请你转告你的语文老师参加该活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一位同学在活动中的演讲片段,其中有两处语病,请按要求修改。(3分)

我是一个追梦少年,曾经梦想成为一名教师,挥动着手中的教棒,不厌其烦地为一名又一名莘莘学子传道、授业、解惑;曾经梦想成为一个明星,在聚光灯闪烁的舞台上,让“粉丝们”为我呼吁,为我鼓掌,为我疯狂;曾经梦想成为一名作家,用笔在纸上写下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的字眼,让所有爱书之人为我陶醉。

(1)文中有一处重复累赘,应删去_________________。(1分)

(2)文中有一处用词不当,应将“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2分)

(3)下面几个人物均出自名著。请选择其中一人,结合名著的具体情节,写出他的梦想,并说说他的梦想对你的成长所起的激励作用。(3分)

唐僧(《西游记》)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格列佛(《格列佛游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又一个“中国旅游日”到来之际,让我们行动起来,走进自然,品读名山大川,领略风土人情。请给你熟悉的一个旅游景点拟写一则宣传语。(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默写古诗文名句。(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3)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精品屋(37分)

(一)阅读以下两个语段,回答7~8题。(6分)

【甲】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A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绿》)

【乙】

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B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囚绿记》)

7.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简要批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两篇文章的作者对“绿”的感情是一致的,但采取了不同的做法。请概括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3题。(16分)

假如世界没有森林(节选)

蒋高明

没有了森林的呵护,我们付出的可能是生命的代价。2005年6月10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水,夺去了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镇中心小学88名小学生的幼小生命。如果从表面上看,那些小生命是被那平时看似柔弱的水“变暴”而夺去的,但是,水为什么会变暴呢?这与森林生态环境的退化有着直接的关系。

雨降落到地面上形成径流。地面上如果没有任何的覆盖物,像城市的水泥地面那样,那么,雨水将很快聚集成大水;如果这个没有覆盖物的地面变成了坡面,即山坡,那么,聚成大水的速度将更快,“洪水猛兽”的形成就是这个简单的道理。相反,如果地面上有植被,植被下面有枯枝落叶层,枯枝落叶层下面有土壤,那么,再暴的雨变成“洪水猛兽”之前都需要一定的缓冲时间。因为,暴雨的力量被山上的森林、灌木、草本、枯枝落叶、土壤五道“卫士”大大地减弱了,从茂密森林里流下来的就是“涓涓溪流”而非急流或者泥石流了。如果失去了上述五道“卫士”的保护,暴雨直接从裸露的、有一定坡度的岩石面上滚下,其势就如猛虎下山。

2002年,陕西佛坪一场大水夺去了237人的生命,3103人无家可归,10564间房屋被毁。这场洪水形成的原因与上面分析的一样,只不过它来势更猛:一是24小时内的降水量超过了400毫米;二是大量的小如篮球、大如磨盘的石头在水里滚动,因而杀伤力更大。而这些大石头正是从山上冲下来的,因为山上的树木遭到了严重砍伐,土石裸露。

其实,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功能早就被美国科学家证实了。1965年,耶鲁大学的科学家将胡伯德—布卢克森林地区一条河流上游38英亩的森林全部砍光,并用除草剂将新长出的小草也全部杀死,以观察水土和养分的流失情况。结果,没有了森林的保护,流出峡谷的水量增加了40%,土壤中钙的流失量增加了10倍,氮由原来每公顷吸收2公斤变成了释放120公斤,河水中的硝酸盐含量也超过了安全饮用水的标准。被砍伐后的峡谷,土壤的肥沃程度急剧下降,暴发洪水的危险大大增加了。由此可见,由“涓涓溪流”到“洪水猛兽”,起关键作用的正是上游的森林植被。

美国科学家的实验在我国得到了更加惨重、更加触目惊心的验证。由于上游的森林植被被大量破坏,水土流失加剧,1998年,我国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都暴发了特大洪灾,其中,仅长江流域的水灾就造成了3000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如果加上灾后重建的开支,这一数额就更惊人了。因此,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我们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忽视的。

(选自2006年第6期《百科知识》,本刊有改动)

9.本文所介绍的是“假如世界没有森林”的全部后果还是部分后果?如果还有别的后果,你能推想两个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决定降水是成为“涓涓溪流”还是“洪水猛兽”的关键因素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二段画线句中的“五道‘卫士’”能否改成“五位‘卫士’”?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你结合观看《侏罗纪公园》等科幻电影或阅读相关书籍的感受,并发挥想象,描绘远古时代森林里葱茏、幽雅的景象。(80字左右)(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三则材料,请你为植树节写一则宣传语。(3分)

材料一:森林是很好的空气过滤器,每公顷森林每年可吸收灰尘330~900吨;森林是“绿色水库”,有森林覆盖的土地可比无森林覆盖的土地每公顷多蓄水20吨;森林是农田的“呵护神”,每公顷防护林可保护100多公顷农田免受风灾;森林是最好的天然“氧吧”,每公顷森林释放出的氧气可供900多人呼吸;森林是我们的“保健医生”,每公顷松柏林一昼夜能分泌30千克抗生素,能有效地杀死肺结核、白喉、伤寒、痢疾等病菌。因此,适宜的人居环境里应当有森林。

材料二:1971年,在欧洲农业联盟大会上,西班牙提出设立“世界森林日”的倡议并得到一致通过。同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对这一节日正式予以确认,旨在提醒人们关注森林、保护森林。

材料三:许多国家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确定了自己的植树节。我国的植树节为每年的3月12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8题。(15分)

冬景(节选)

贾平凹

早晨起来,匆匆到河边去,一个人也没有,那些成了固定歇身的石凳儿,空落着,连烫烟锅磕烟留下的残热也不曾存,手一摸,冷得像烙铁一样地生疼。

有人从河堤上走来,手一直捂着耳朵,四周的白光刺着眼睛,眯眯地睁不开。天把石头当真冻硬了,瞅着一个小石块踢一脚,石块没有远去,脚被弹了回来,痛得“哎哟”一声,俯下身去。

堤下的渡口,小船儿依然系在柳树上,却不再悠悠晃动,横了身子,被冻固在河里。船夫没有出舱,弄他的箫管吹着,若续若断,似乎不时就被冻滞了。或者嘴唇不再软和,不能再吹下去,在船下的冰上燃一堆柴火。烟长上来,细而端。什么时候,火堆不见了,冰面上出现一个黑色的窟窿,水咕嘟嘟冒上来。

一只狗,白茸茸的毛团儿,从冰层上跑过对岸,又跑过来,它在冰面上不再是白的,是灰黄的。后来就站在河边被砸开了的一块冰前,冰里封冻了一条小鱼,一个生命的标本。狗便惊奇得汪汪大叫。

田野的小路上,驶过来一辆拉车。套辕的是头毛驴,样子很调皮,公羊般大的身子,耳朵上,身肚上长长的一层毛。主人坐在车上,脖子深深地缩在衣领里,不动也不响,一任毛驴跑着。落着厚霜的路上,驴蹄叩着,干而脆地响,鼻孔里喷出的热气,向后飘去,立即化成水珠,亮晶晶地挂在长毛上。

有拾粪的人在路上踽踽地走,用铲子捡驴粪,驴粪却冻住了。他立在那里,无声地笑笑,做出长久的沉默。有人在沙地里扫树叶,一个沙窝一堆叶子,全都涂着霜,很容易抓起来。扫叶人手已经僵硬,偶尔被树枝碰了,就伸着手指在嘴边,笑不出来,哭不出来,一副不能言传的表情,原地吸溜打转儿。

最安静的,是天上的一朵云,和云下的那棵老树。

吃过早饭,雪又下起来了。没有风,雪落得很轻,很匀,很自由。在地上也不消融,虚虚地积起来,什么都掩盖了本质,连现象都模糊了。天和地之间,已经没有了空间。

只有村口的井,没有被埋住,远远看见往上喷着蒸汽。小媳妇们都喜欢来井边洗萝卜,手泡在水里,不忍提出来。

这家老婆婆,穿得臃臃肿肿,手背上也戴了蹄形手套,在炕上摇纺车。猫不再去恋爱了,蜷在身边,头尾相接,赶也赶不走。孩子们却醒得早,趴在玻璃窗上往外看。玻璃上一层水汽,擦开一块,看见院里的电线,差不多指头粗了:

“奶奶,电线肿了。”

“那是落了雪。”奶奶说。

“那你在纺雪吗?线穗子也肿了。”

他们就跑到屋外去,张着嘴,让雪花落进去,但那雪还未到嘴里,就总是化了。他们不怕冷,尤其是孩子;互相抓着雪,丢在脖子里,大呼大叫。

一声枪响,四野一个重重的惊悸,阴崖上的冰锥震掉了几个,哗啦啦地在沟底碎了,一只金黄色的狐狸倒在雪地里,殷红的血溅出一个扇形。冬天的狐皮毛质量最好,正是村里年轻人捕猎的时候。

麦苗在厚厚的雪下,叶子没有长大来,也没有死了去,根须随着地气往下掘进。几个老态龙钟的农民站在地边,用手抓住雪,吱吱地捏个团子,说:“好雪,好雪。冬不冷,夏不热,五谷就不接了。”他们笑着,叫嚷着回去煨烧酒喝了。

雪还在下着,好大的雪。

(选自《贾平凹散文选》,范培松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年)

14.文章通过哪几幅画面具体地描写了冬天冰封地冻的景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写景、写人、写物,往往三言两语就穷形尽相,请举例说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简要分析下面两句话的表达效果。(4分)

(1)冷得像烙铁一样地生疼。

___________________

(2)“奶奶,电线肿了。”

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结尾处写几位老农民对大雪的态度,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仿照文章结尾处的对话,发挥想象,再设计一段对话,要求通过景物表现冬天的寒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笔展示台(4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们常常感叹“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然而,生活中往往有值得铭记的时刻,并且正是这些时刻,让你的生命更加丰盈。“这一刻”虽然没有从清晨到日暮那么包罗万象,但它可能是丰富多彩而不同寻常的。“这一刻”让你的经历变得不同凡响,让你的人生增添鲜艳的色彩。

请以“这一刻为我添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第六单元小结学案 篇7

明志致远

学案编号:2012070604 编

写:李丽

核:邵鹏科

级:

别:

名:

评:

评:

第一单元小结及检测

【学习目标】

1、梳理并形成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熟记第一单元重点知识;

2、练习相关题型,掌握第一单元考点。

【重点难点】

重点:与新老师、新同学交往的方法、技巧;校训、校史的含义及作用;初中新学习的特点;校纪、校规的重要意义;制定计划的方法、步骤;理想的重要性。

装难点: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主人翁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知识结构图】

扬帆起航

走进中学

昨天与今天

新的起点

校跨园越适遵承放凡千风陌应 守担飞事里 景生新新新理预之线 学规角想则行习则色 立 不始 预于足线 则废下

【学法指导和使用说明】

1.第一课时:自主构建第一单元知识系统,完成第一单元测试题; 2.第二课时:讲解、订正测试题,记忆重点知识。

【学习流程】 重点归纳

1、校史、校训的含义及作用:

2、初中学习的特点;校纪、校规的重要作用;

3、理想的作用;如何制定计划;理想、计划、行动与成功之间的关系。

【单元检测】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选出。

1、刚刚进入中学,班上的同学互不认识。你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哪些做法帮助同学尽快认识()①开主题班会,增进认识了解;

②不理不睬 ③ 作自我介绍

④搞一些集体活动,让大家尽快熟悉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

2、升入七年级后,学习科目增多了,难度加大了,老师讲课的方法也变了。一些同学尽管一直很努力,在学习上也花了很多时间,但成绩却没有小学好了。这些同学应该()A、调整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B、听老师的话,完全依靠老师

C、多读书,少娱乐,少参加集体活动

D、别管那么多,以前怎么学现在还怎么学

3、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各种规定。对我们学校制定的校纪校规,正确的理解是()①制定校纪校规是为了保证我们能在和谐、有序的环境中正常学习和生活 ②校纪校规制订得越少,越有利于学生的自由成长 ③制定校纪校规是为了维护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④制定校纪校规是专门针对那些纪律观念差的学生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升入初中后,旧有的目标实现了,同学们纷纷确立新目标,以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下列新目标中切实可行的有()

A、小学时我成绩差,在中学里一定只抓成绩,其它的爱好忍痛抛弃 B、我是中学生了,凡是我自己的事,我都要自己做主,不要大人管 C、我一定在各方面努力,使自己在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发展 D、永远争第一,否则就是弱者

5、升入初中后,我们有了更多的独立性。下列行为中,属于能够独立的表现是()

A、自己的衣服让父母来洗

B、做作业时稍有疑难就请教别人 C、感冒了,不肯自己去看病,非得要求妈妈带着去

D、自己的卧室自己打扫

6、“我要学”往往比“要我学”学得好。这种学习差别的原因在于()

A、学校和家庭的学习环境有差别

B、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低不同 C、同学们对学习毫无兴趣

D、同学们对学习有无自觉性

7、下面是几个同学关于理想的议论,你认为正确的是()①理想理想,有利才想

②理想等于空想,要把握好现在 ③明确目标,树立理想,是保证我们取得成功的第一步

④ 有理想,人生才更有意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说()A、干什么事都要慢慢来,要细心

B、只要有能力,就会成功 C、理想的实现需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

D、方法最重要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是说()A、我和我的老师等三个人在散步

B、学无常师,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C、三个人中间,正在走动的那个一定是我的老师

D、学生对老师很害怕,以至于人一多就认为那里面有自己的老师而浑身不自在

10、“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要善于照搬别人的经验

B、别人的经验总是最好的

C、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别人的经验

D、要制定好自己的学习计划

11、索顿先生以一夸脱13美分的价钱收购莓子,埃米盘算着------5夸脱。。。12夸脱。。。天哪!自己可以挣好多钱。。。但当她盘算后再去摘莓子时,好的莓子几乎被小伙伴们摘光了。可怜的埃米最后只摘到了一夸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A、干什么事情之前,必须要经过深思熟虑

B、准备工作最重要 C、计划最重要

D、行动最重要

12、进入中学,要承担好新角色就要()①要学会独立

②要自己管好自己

③要安排好自己的学习

④ 要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老师()

①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②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

③能够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

④能够帮助我们战胜一切困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盛年不再来,一日再难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这首诗告诫人们要()A、及时行乐

B、珍惜时光

C、得过且过

D、记住过去

15、一般而言,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是()

A、重视历史的经验,严格遵循古训

B、展望未来,寄希望于将来 C、要有足够远大的理想

D、要把握住现在

二、判断改错题(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

1、中学时期是学习的关键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

()

2、被人记住名字是被尊重和被接纳的表现。

()

3、校纪、校规是专门为约束那些坏学生的。

()

4、制定学习计划,最好让父母老师来定,而不要自己拿主意。

()

5、只要明确目标,树立理想,就一定能成功。

()

三、实践探究题。

1、许多同学在进入中学后都曾有这样一种很微妙的感受:一方面为进入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学习感到高兴;另一方面,面对陌生的环境又有些孤独甚至害怕。(1)、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2)、我们应当如何去结实新同学、新老师?

2、材料一:“有志者事竟成。”出自《后汉书》。大意是有志向的人终究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

材料二:“学者,大不宜志小气轻。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出自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意思是说人必须有一个宏大的理想,然后才能以此为动力,奋勇向前;否则,目标很小,举步即得,很容易故步自封或自以为是。

第六单元小结学案 篇8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主张“殊途同归”。“同归”是指两派都致力于()A.实行三民主义

B.实行君主立宪 C.推动民主进程

D.建立共和政体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能力。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两者是资产阶级民主的不同形式,因此C项正确。答案:C 2.(2012·绍兴高二检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在当时,其本质意义是()A.使人民获得了政治权利 B.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C.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D.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由君主专制到主权在民,体现了《临时约法》否定了君主专制的思想。答案:D 3.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以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①推翻帝国主义势力,取得民族独立 ②建立新民主主义政权,保障民主权利 ③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民生幸福 ④扫除现代化发展障碍,迈向民族振兴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思想主张。孙中山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家,其目标是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不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故③说法错误,排除含③的选项。答案:B 4.1896年孙中山先生在伦敦被清政府诱捕,后得英人康德黎帮助而获释,获释后孙中山在英国停了九个月,他目睹了诸多工业化国家日渐增长的社会改革与革命的趋势。

这九个月的经历最有可能刺激孙中山萌生的思想主张是()A.民权主义思想

C.社会革命思想

B.民族革命思想 D.发展实业计划

解析:当时英国社会贫富分化严重,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尖锐,所以最可能刺激孙中山萌生的思想是社会革命思想。本题选C。答案:C 5.反对本本主义就是反对教条主义。这是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的基本思想。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中,较早集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杰作是在()A.国民革命时期

C.长征途中

B.创建井冈山根据地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能力要求是识记和理解毛泽东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特征。“反对本本主义就是反对教条主义”主要是指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反对不顾国情的机械照搬。井冈山根据地创建时期,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抗日战争时期,又创造性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另外,还注意题干中“较早”这个限制语。答案:B 6.(2012·广州高二检测)下列著作与内容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论人民民主专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B.《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思想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D.《论持久战》——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解析:《论持久战》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理论著作,指明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而不是速胜论或亡国论,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这给中国的抗战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答案:D 7.(2012·太原学业水平检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A.邓小平理论

C.毛泽东思想

B.三民主义 D.三个代表

解析:本题较为简单,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的意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答案:C 8.毛泽东曾写信给中央宣传部,说:“我的思想(马列)„„不宜当作体系去鼓吹,因为我的体系还没有成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毛泽东思想最终走向成熟,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下列哪个会议上()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中共七大,故C为正确答案。答案:C 9.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主要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问题有()①领导力量问题 ②主力军问题 ③革命道路问题④战略步骤问题 A.①②③④

C.②③④

B.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毛泽东思想指出中国革命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主力军依靠农民阶级,革命道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战略步骤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故①②③④均正确。答案:A 10.(2011.淄博高二检测)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不断探索,执政能力不断提高。这表现在()①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②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④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①②③

C.①②

B.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限定条件“新中国建立后”,①是建国前的内容,②是1992年,③是1978年,④是1987年,因此D项正确。答案:D 1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大跃进”;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转变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成熟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对

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探索,主要是根据国情进行的,由此排除A。B表述不正确;C表述不正确,中共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答案:D 12.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局面,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①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②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伟大纲领 ③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④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三个代表”是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而不是关于外交的思想,因此含②的选项都是错误的。答案:C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三民主义就是针对着当时中国所面临急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提出了革命主张。„„在三民主义这一革命纲领的指导下,孙中山和一批批爱国志士进行了多次武装起义,并最终成功领导了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辛亥革命。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2: 毛泽东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具体问题,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提出一系列正确的观点„„七大把它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3: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这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人民日报社论

(1)根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分别是什么?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辛亥革命是怎样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9分)(2)根据材料2概括指出,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胜利道路、革命的两个步骤及革命发展前景的基本主张。(6分)(3)根据材料3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党的哪一次重要会议为起点逐步开创的?邓小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怎样的贡献?(5分)解析:本题围绕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选取材料,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1)问要求概括指出三民主义所解决的问题和辛亥革命意义;第(2)问要依据材料2指出中国革命的道路;第(3)问应着眼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1)问题:民族独立;民主共和;人民的生活。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或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步骤: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前景: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3)起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贡献:提出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方向。(其他言之成理也可)14.(2012·福州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毛泽东在同周世钊的谈话中,谈了中国革命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地结合起来,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以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于是,大家觉得很有必要给这种思想体系安个名称。”他说:“党中央当时确定把这种正确思想体系叫做‘毛泽东思想’,绝不是说‘毛泽东思想’就完全是我一个人的思想。它是包括一班人的正确思想在内的。”„„“当然,在这种正确思想体系里面,我的东西可能要多一点。”

——陈明新《领袖毛泽东与周世钊》

材料2:1956年,毛泽东在探究斯大林犯错误的原因和教训时说,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实践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梁柱《毛泽东倡导实行马克思 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材料3: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材料4:邓小平审阅中共十四大的政治报告稿时,郑重指出:“报告稿中讲我的功绩,一定要放在集体领导范围内。可以体现以我为主体,但绝不是一个人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这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报告对我的作用不要讲得太过分,一个人、几个人,干不出这么大的事情。”

——《论党与刘少奇的晚年悲剧》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请概括出什么是“毛泽东思想”?(4分)(2)根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出毛泽东思想形成、成熟的时期及其该时期的最重大理论成果。(6分)(3)材料2中标志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开始探索自己社会主义建设正确道路的文献是什么?(2分)(4)根据材料3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形成的理论成果分别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4分)(5)根据材料1和4说明毛泽东和邓小平体现了怎样的个人品质?(4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第(1)问从材料中“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它是包括一班人的正确思想在内的”进行归纳。第(2)问依据材料及教材知识不难作答。第(3)问要结合“1956年”这一关键时间进行分析。第(4)问形成新的理论成果即邓小平理论,结合邓小平理论即可得出解决的重大问题。第(5)问要依据两则材料进行分析归纳,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

(2)形成时期:井冈山时期(或土地革命时期),“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成熟时期:延安时期(或抗日战争时期),形成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3)《论十大关系》。

(4)邓小平理论抓住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上一篇:住院医师师资培训制度下一篇:同济大学学生医疗保障制度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