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江姐影评

2024-10-03

歌剧江姐影评(共13篇)

歌剧江姐影评 篇1

歌剧《江姐》赏析

摘要:这篇论文由对歌剧《江姐》的研究和赏析出发,分析歌剧表现人物的手法和效果。赏析几个著名唱段的感情表达效果和表现手法,感受其表达的感情。

关键词:江姐 表现手法 革命精神 唱段

一、简介

歌剧《江姐》是中国当代一个值得骄傲的著名歌剧。它由小说《红岩》改编而成,讲述了共产党员江竹筠为革命英勇献身的故事。

《江姐》很好的塑造了一个无产阶级先进人物的英雄形象。其中的很多唱段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尤其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老人们,时常能够哼几句《红梅赞》、《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等唱段。很多网站论坛里也有人们表示对它的强烈喜爱和由此引发的对革命时代精神的怀念。这些都说明了歌剧《江姐》在中国歌剧史中的重要地位、极大的社会影响和十分成功的艺术表现。无论在刻画江姐“刚毅”性格的音乐形象上,还是在塑造细腻女性化音乐形象上都是非常成功的,歌剧《江姐》成功的文学写作,使得歌剧中江姐的音乐形象更加丰满、真实

【1】 可信,歌剧《江姐》是一部传达着爱党爱国精神的一个很好的光辉文艺作品。

二、主要情节及唱段

全国解放前夕,中共地下党员江雪琴(江姐)带着中共四川省委交付的重要任务,离别重庆,奔赴川北,途中惊悉丈夫——华莹山游击队政委彭松涛同志牺牲的噩耗。在与华莹山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取得联系后,抑制巨大的悲痛,机智地参加组织了抢水抢粮“, 截军车”等战斗,使敌人闻风丧胆。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并押于渣滓洞集中营。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江姐大义凛然,严词痛斥敌人,最后在重庆解放前夕,慷慨高歌,英勇就义,表现了一个共产党的为了革命“赴汤蹈火自情愿,早把生死置等闲”的大无畏气慨。剧中人物形象明性格突出,十分成功地塑造了江姐的英雄形象,是“我国歌剧舞台上最有光彩的人物形象之一”。其中的主要唱段有: 1.拨开云雾见太阳2.巴山蜀水要解放3.红梅赞4.牡丹花搭彩门迎你还乡5.漫山野草斩不尽6.青松林内红旗扬7.革命到底志如钢8.男儿有泪不轻流 9.干革命后继有人10.相对无言难开口11.踏着先烈足迹向前走12.我们人穷志不穷13.共产党里能人多14.眼前形势多险恶15.人世间有几番明月清风16.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17.孩子啊,快接过红旗去打天下18.绣红旗19.五洲人民齐欢笑20.红梅赞剧中的著名唱段《红梅赞》、《革命到底志如钢》、《青松林内红旗扬》、《五洲人民齐欢笑》、《春蚕到死丝不断》、《绣红旗》等,琅琅上口,过耳不忘,至今仍在群众中广为传唱;《江姐》1964年在北京首演后,立即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1978年,【2】 上海电影制片厂根据舞台演出本拍摄了同名舞台歌剧艺术电影。

四、音乐特征

演员在演唱中,不再是单纯的美声唱法或者民族唱法,而是融入更多气声,使之更加通俗。让江姐这个人物从女人角度出发,更加人性化感人化。其中最长的唱段足足有11分钟,非常考验演员唱功,观众们在幕间为王莉精彩的演绎报以热烈的掌声。全剧除了有比较固定的舞美舞美设计——青石板台阶和绘制的远景外,还利用多媒体投射在舞台前方的半透明纱幕上,营造一个流动的云海、竹

【3】林,全景式地展示华蓥山,将观众引入其中。这使得这部歌剧更有感染力,给

观众心灵的震撼。

歌剧《江姐》还同时表现出了对中国传统戏剧的借鉴和对西方歌剧艺术的学习,它独特的音乐风格、音乐形式都无不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色彩。由于歌剧《江姐》的创作采用了大量的戏曲音乐手法,同时又由于汉语的语言特点,决定了歌剧的演唱上也必然要借鉴戏曲演唱艺术方法。而一种声乐演唱方式自身的不足以及歌剧对塑造人物形象和剧情发展的需要,这使得声乐表演艺术家们把民族唱法与西洋美声唱法相结合,充分吸收其唱法中的优点,使声音在保持原来甜美音色的同时,把声音变得更加有张力,更为宏伟、大气,从而能够更加完美

【4】的刻画人物形象,产生令人震撼的戏剧效果。

五、主要唱段分析

在歌剧创作中,对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音乐表现手段,它有利于人物性格的【5】刻画、戏剧矛盾冲突的展开和情节的发展。在歌剧《江姐》中,很多场面采用

了对唱的形式。

第二场中,“轻松林内红旗扬”是江姐与华为两人对唱,两人在去往华莹山的途中,触景生情,想到了美好的未来,表现出了一种革命主义的浪漫精神。第五场中,“眼前形式多险恶”是江姐、甫志高与蓝洪顺的三人对唱,他展现了人物各自的心理状态,并且在结尾处,一人一句,相互交错,节奏逐渐加快,最后一个人唱一个字,处理的非常巧妙:蓝 洪 顺:冲!甫志高: 抓!江姐 :走!这个三人对唱的安排,使得人物性格鲜明,氛围紧张,艺术效果特新颖。

伴唱是一种在歌剧的创作中被大量运用的音乐手法,通过伴唱的运用,能够给剧中人物带来一定的想象和回忆,强烈的烘托剧中人物的情感,强有力的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伴唱的应用,没有一定的程式,可以穿插在对唱或咏叹调的中间;可以安排在合唱前后;可以安排在对唱前后;可以安排在咏叹调前后; 还可以安排在静场时(即人物在舞台上没有语言时)。

歌剧《江姐》对于伴唱的运用,是结合了川剧帮腔的音乐表现手法,第二场《革命到底志如刚》是江姐的咏叹调,在前面与中间都安排了伴唱,它引出了咏叹调,起到了烘托戏剧情景的作用。

歌剧中有多个三重唱。在江姐发现甫志高的叛变后,甫志高也撕下面具那一段,江姐,甫志高和门外的同志三人的三重唱巧妙而出色的渲染出了那时候的紧张、危险氛围,并且细致的刻画出了每个人的复杂心理变化与感情的表达。给观众十分直观、震撼的感觉,如同进入了歌剧中那个场景。

六、结语

一部出色的艺术作品不仅体现在它的专业性和流传度上,更体现在剧中的角色塑造是否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否能打动人心,歌剧《江姐》成功地做到了这点,到现在还是频繁地出现在艺术舞台上,从来没有被人遗忘,并且不断改进,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充分证明了歌剧《江姐》的艺术价值,它是一部抒情的革命赞歌,在饱满的情感上还加入了紧张的戏剧冲突,把江姐的崇高形象竖立在人们的心中。“江姐”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她崇高的革命精神却一直深深的打动着我们,正如歌剧《江姐》的艺术价值一样,对人民生活的音乐审美和文化品

【6】 味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歌剧是一种十分美好,十分和谐的艺术,令人享受。希望中国的歌剧有更独特的特色和鲜明的民族文化气息,走向世界,享誉全球。

七、参考文献

[1] 歌剧《江姐》赏析.百度文库.2009

[2] 邱爱金.歌剧《江姐》中江姐的人物形象和音乐表现的分析与研究.2009

[3] 王冲.中华民族歌剧《江姐》经典唱段《五洲人民齐欢笑》音乐作品赏析.音乐美学.2007

[4] 李春伟.论歌剧《江姐》的音乐与表演特征.哈尔滨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2

[5] 张杰.论歌剧《江姐》中江姐的音乐形象塑造及表现.硕士学位论文.2009

[6] 马超伦.《江姐》的音乐风格.黄河之声.2012年第8期

歌剧江姐影评 篇2

中国民族歌剧《江姐》在中国歌剧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当代歌剧领域中也是一部值得骄傲的力作。它是由严肃根据长篇小说《红岩》中共产党员江竹筠为革命事业而英勇就义的历史故事改编, 由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 整部歌剧以江姐为主线, 以小说中震撼心灵的角色为基础, 成功地在歌剧舞台上塑造了一个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不屈不挠的巾帼英雄形象, 赞扬了革命烈士们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 加深了人民对革命烈士的崇敬, 增强了戏剧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二、民族歌剧《江姐》的音乐特征

在音乐创作中, 根据剧情发生的地点——渣滓洞, 作曲家们以四川民歌为音乐素材, 广泛采用川剧、婺剧、越剧、四川清音、京剧等戏曲, 将这些戏曲音乐元素与歌剧形式如重唱、合唱有机地结合, 使剧中女主角江姐的形象建立在中国民歌和戏曲音乐素材的基础之上, 赋予了歌剧强烈的戏剧性和鲜明的民族风。

1. 歌剧的戏剧性和音乐的艺术性有很好的结合

歌剧是一门集音乐、文学、戏剧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 其中音乐的元素是非常重要的, 它给予了人物生命, 给予了人物情绪, 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歌剧《江姐》中的音乐是独具特色的, 在故事发展过程中, 它的戏剧性与音乐达到了巧妙的结合, 例如在她听闻丈夫遇害的路途中, 心情万分沮丧悲痛, 但她深知自己的革命任务, 又不得为儿女情长耽误大事, 此时她的心情是很纠结的, 这时她的唱段给了她充分的表达机会, 《革命到底志如钢》让她挥发出了自己的情绪, 唱出心中的悲愤。又如在江姐在狱中牺牲前的场景, 怀着对革命的坚守和对正义的维护, 江姐视死如归的坚定态度在此时也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发挥, 此时《五洲人民齐欢笑》的音乐唱段又巧妙地给这里的剧情添加了激情和听觉效果。

2. 音乐语言细腻丰富, 对人物的塑造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一部优秀的歌剧, 固然离不开它的语言, 在歌剧中, 语言则是通过唱词来抒发的, 通过唱词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 这个特征在江姐的唱段里体现的很明显, 比如《红梅赞》和《前途风光无限好》都是揭示人物真实情感的代表作。在唱词中还借鉴了一些古诗句, 例如江姐唱道“春蚕到死丝不断, 留赠他人御风寒”, 这不仅体现了江姐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也体现了歌剧语言的民族性和艺术性, 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歌曲《绣红旗》是整个歌剧最感人的唱段, 在江姐赴刑场前惊闻新中国诞生, 江姐和战友们悲喜交加, 把对党的热爱唱进这一针一线里, “千分爱, 万分情”, 甚是凄美。歌曲《红梅赞》中, “三九严寒何所惧, 一片丹心向阳开”、“唤醒百花齐开放, 高歌欢庆新春来”等词句都极富诗意和寓意, 赞颂了江姐“红梅”的高贵品质。

3. 中国戏曲对歌剧的影响和交融。

这部歌剧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从头到尾都采用了川剧高腔的帮腔、打背躬、以及合唱、齐唱、伴唱、独唱等等演唱形式, 还有伴奏方面采取了“包”、“托”、“垫”、“衬”和打击乐的伴奏形式, 这一点是一种创造性的尝试和大胆地借鉴, 在歌剧史上也是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借鉴价值的。其中的曲式结构也吸收了戏曲的音乐结构, 灵活的运用了板式的变化特征, 让剧情紧张有序, 有快有慢, 波澜起伏, 动人心弦, 充满了节奏感。在这部歌剧中还出现了很多伴唱, 这便是吸收了川剧高腔中的帮腔形式, 但又不是完全一样, 所以可以看得出、作曲家们在这部歌剧的创作上也是耗费了很大的心血的。

4. 音乐风格对人物塑造的影响。

歌剧《江姐》中江姐有着多重的身份, 首先, 她是一位革命者, 同时她又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和温柔的妻子, 所以她的心理活动是极为复杂的, 他对革命的执着, 对家人的爱护同时穿插, 温柔善良和勇敢机智都在她的唱段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心灵的微妙变化也在音乐中有了一个很好的诠释和体现。咏叹调是展现人物心理活动的最佳手段, 它常常用于歌剧的高潮和戏剧冲突的片段, 从不同程度和不同角度塑造人物形象, 在歌剧《江姐》中, 《红梅赞》、《我为共产党把青春贡献》、《五洲人民齐欢笑》都是传唱至今的咏叹调, 这一系列的唱腔把江姐的内心情绪和心理变化过程细腻的刻画出来, 从送别到被捕再到英勇就义, 所有的情感都寓于唱腔之中, 随着剧情的变化发展, 音乐的进程也不断推进。

三、歌剧《江姐》的音乐主题

这部歌剧的旋律感很强, 作曲家们借鉴外国歌剧有主题曲的形式, 大胆尝试写主题歌, 着重主题旋律的发展, 把“红梅”喻为江姐, 贯穿整部歌剧。该歌剧有二十多个唱段, 其中《红梅赞》、《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绣红旗》、《春蚕到死丝不断》都非常著名, 流传至今, 给中国的红色音乐也留下了不可忽视的财富。

1.《红梅赞》

歌曲《红梅赞》是歌剧《江姐》的主题歌, 在主题思想和音乐风格上都是全剧的集中体现, 这一主题音乐不仅出现在江姐出场前的伴奏中, 也同样在后面的几首歌曲中也频繁出现, 这段唱段中的前半部分有两处非常明显的跳跃, 再加高音区密集的十六分音符的同音反复为江姐坚贞不屈的人物形象塑造起到了很强的辅助作用。后半部分采用了四度音程, 旋律线转为柔和, 用这样的音乐感来体现江姐对党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忠诚, 这里便是《红梅赞》中我们非常熟悉的那段旋律, 紧接着前面的主题音乐, 导入了江姐唱腔的慢板部分, 娓娓道来, 深刻表现了江姐坚定的信念和对共产党的无限深情。

2.《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

这首歌曲是江姐即将受刑前的唱段, 一句“啊”意味深长地贯穿了音乐的主题, 在情感上为接下来的诉说做了恰当的铺垫, 此曲是全剧的一个高潮点, 也是塑造江姐坚毅形象的关键, 音乐旋律柔美, 富有民族风格, 歌曲表现了江姐为了实现共产主义革命理想, 与恶势力作斗争的崇高精神, 这里运用了戏曲板式的变化与速度的对比等艺术手法, 把江姐的伟大精神层层深入的揭示开来, 让歌剧更具立体感, 韵味浓郁、独具特色, 精美绝伦。

3.《春蚕到死丝不断》

采用了慢板演唱, 感情内在而深沉, 声音的共鸣感和情感衔接的恰到好处, 打动观众, 在江姐的人生里, 她有着崇高的信仰, 对祖国和人民有着无限真情, 这段唱段给人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树立了一个女性的坚韧和温婉, 字字到来, 首尾相连, 气息与声腔非常连贯, 把“丝不断”的感觉展现的淋漓尽致。

4.《五洲人民齐欢笑》

这首咏叹调是江姐在赴刑场之前与狱中战友告别时演唱的, 所以心情很惆怅, 但是又集中体现了江姐对革命事业的坚定和视死如归的坚韧不屈。这段唱段中, 江姐的主题再次出现, 拖腔部分是主题的一次变化再现, 与主题相比, 节奏时值增加一倍, 描写江姐从容淡定, 不畏强暴, 向战友们诉说自己虽死犹荣的高尚情操。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她对孩子、对革命接班人的殷切希望, 语重心长, 感情深厚, 戏剧效果非常明显。

5.《绣红旗》

这首歌曲具有优美柔和的旋律, 饱含深情, 极具创作特点, 它吸收了四川等地的民间音乐素材, 让歌曲的旋律感更加上口, 独具韵味, “热泪随着针走, 含着热泪绣红旗”, 十分感人, 特定的情节、特定的环境赋予了人物复杂的情感, 充分表现了江姐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一部出色的艺术作品不仅体现在它的专业性和流传度上, 更体现在剧中的角色塑造是否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是否能打动人心, 歌剧《江姐》成功地做到了这点, 到现在还是频繁地出现在艺术舞台上, 从来没有被人遗忘, 并且不断改进, 经历了时间的考验, 充分证明了歌剧《江姐》的艺术价值, 它是一部抒情的革命赞歌, 在饱满的情感上还加入了紧张的戏剧冲突, 把江姐的崇高形象竖立在人们的心中。“江姐”虽然离开了我们, 但是她崇高的革命精神却一直深深的打动着我们, 正如歌剧《江姐》的艺术价值一样, 对人民生活的音乐审美和文化品味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歌剧《江姐》是中国歌剧发展第二次高潮的代表作, 我国艺术家们把中国具有民族型特色的歌剧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为民族歌剧在歌剧史上博得了一席之地, 本文从《江姐》的音乐特征、音乐主题等不同角度出发来诠释歌剧《江姐》中的独特魅力和感染力, 从音乐的角度赋予了人物鲜活的生命力, 通过对《红梅赞》、《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五洲人民齐欢笑》、《绣红旗》等经典红色歌曲来分析, 体现出了音乐刻画对人物塑造的影响和重要作用。这些歌曲更是通过一些演唱技法和表现方法将人物内心深处的性格特点以及音乐的含义深刻的表现出来, 对于歌剧《江姐》来说, 不仅是一部艺术作品, 更是一部具有革命价值的作品, 所以说它在刻画“江姐”这个音乐形象上是非常成功的, 值得后人借鉴, 是一部传达爱国精神的经典之作。■

参考文献

[1]田亚茹.《中国国歌剧史上的三次高潮引发的思考》

[2]孙允文.《音乐在歌剧与戏曲中的功能与表现特征之比较研究》

[3]《歌剧江姐选曲》.人民音乐出版社, 1978.1 (P1) .

歌剧江姐影评 篇3

关键词:民族歌剧 《江姐》 甫志高 角色塑造

歌剧是一种融合了多种形式的综合性艺术,西方国家把歌剧归纳为音乐的一个分支,而到了中国,由于文化意识形态上的影响,国人习惯性把它归纳到了戏剧的范畴。既有戏剧又有角色,角色的文学创作,以及演员的舞台塑造,都是戏剧舞台展现的创造性成果。舞台人物的展现离不开演员的分析与体验,演员的呈现是否到位,需要一个从理性分析到人物思维习惯性地展现过程。

一、甫志高人物的创作过程

回顾甫志高这个人物的创作,不得不说到原空军首任司令员刘亚楼同志,在《歌剧》江姐的前期创作中,他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他的严格,他的细心,他的认真,使这部戏更加成功,更加完善。

1963年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政委吴法宪、政治部副主任王静敏,在空政文工团总团政委陆友的陪同下,在东交民巷22号小礼堂,观看了歌剧《江姐》的连排。连排结束后,刘亚楼既肯定了歌剧的成果又提出了中肯的建议,特别是甫志高从演员的舞台形象到肢体表演均作了详尽的分析与讲解,并常到现场指导,经过艺术家、政治家的一系列加工创作成功造就了今天舞台上的叛徒形象——甫志高。

在完善舞台形象塑造的同时,针对唱词部分也提出了修改的要求:第六场,叛徒甫志高在审讯室里,对江姐劝降时有一段唱词,原词如下:

多少年政治圈里较短长,到头来为谁辛苦为谁忙?看清这武装革命是空流血,才知道共产主义太渺茫,常言说英雄豪杰识时务,何苦再出生入死弄刀枪?倒不如,抛开名利锁,逃出是非乡,醉里乾坤大,笑中岁月长,莫管他成者王侯败者寇,再休为他人去做嫁衣裳。

当时刘亚楼对于这一段唱词意见比较大,多次要求剧作者阎肃修改。阎肃一时没想好如何改,拖了几日。刘亚楼见阎肃无动于衷,终于耐不住性子,发起脾气来了。他说:“现在甫志高还有些歪道理,反驳得不够,江姐压不住甫志高就起反作用。江姐的词不如甫志高的词俏皮……花花草草太多,低沉调子太多,这就是原则问题。”1964年9月14日,刘亚楼将阎肃、羊鸣等同志叫到自己家中,刘亚楼用手指着阎肃,批评道:“软绵绵的两句话,‘名利锁,是非乡’,除非砍掉我阎肃的头,就是到死也不改这两句话!你就是这样想的。”

对于这一段经历,闫肃铭心难忘。事隔三十多年以后,阎肃于1997年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这段唱词,刘亚楼、刘志坚、刘少奇同志先后提出有副作用,应修改。而我一时也想不出代替它的词句,所以迟迟没有改动。直到有一天,刘亚楼同志把我叫去说:‘我们三个姓刘的提出意见,你都不改,今天我要你在我的家里,关你的禁闭!你就在我这里改,改出来我才放你走!’他急了,我也急了。可能是人急智生,居然就在他家里,我写出了现在这段词:

你如今一叶扁舟过大江,怎敌他风波险恶浪涛狂;你如今身陷牢狱披枷锁,细思量何日才能出铁窗。常言说英雄豪杰识时务,何苦再宁死不屈逞刚强?倒不如,激流猛转舵,悬崖紧勒缰,干戈化玉帛,委曲求安康,人逢绝路当回首,退后一步道路更宽广。

刘亚楼同志点头认可了,只对最后两句添了几个字,改为:

人逢绝路,回首是常事,退后一步,道路会更宽广。

就是这样,唱词被固定了下来,一直到今天,这首曲子成了名曲,在歌剧《江姐》中占据重要地位,这段唱词也更加形象的表现出了甫志高的叛徒嘴脸。

二、甫志高的“叛徒”角色分析

一提起“叛徒”这个特定的人物角色,首先在人们的大脑里会出现一些在艺术作品中刻画得比较成功的形象,实际上,在我们的艺术创作之中,由于人们的情感和思维定势,叛徒已经被模式化、脸谱化了。模式化到什么程度呢?笔者觉得编剧、导演、演员就是将一个叛徒定位在了“怕死鬼”的位置上,然后经过“怕死”这样简单化的處理,于是便有了所有的叛徒就“千人一面”,都成了个“怕死”,但是不是说把“怕死”就不能应用到“叛徒”的角色塑造中去,也可能是导演这样子去处理,一是为了“照顾”观众的情绪和好恶感情;二是传统的意识形态束缚,所以才做出这样的处理吧。还有就是,导演在选演员时,也都会选一个外表特别“书生”一点,柔弱一点的演员来演,就好像人们的意识里会觉得“叛徒”就是长这个样的,就是说导演会让这个演员才一亮相,观众就会猜到他的身份,就会觉得这个人肯定要叛变,而且往往人们猜的很准,这样就形成了程式化的定性,本人认为这不可取。作者认为导演经过这种简单化又不负责任的处理,使演员们变节的深刻的、复杂的身体和心理因素(本来,演员内心的这种种“挣扎”“纠结”是可以产生极强的戏剧冲突和效果的)变得极其“单一”,也因此,便造成了演员在刻画人物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笔者认为这就是一种弊病,因为它不但影响了演员的发挥和个人潜力,而且影响到整个作品的优劣。应该从角色的意志、思想去解释,角色的塑造更有深度。

演员在塑造甫志高这一角色时,切忌不能急躁,不能简单化的处理。需要演员用时间去体会,仔细分析。其实“叛徒”本身都曾经怀有一腔热血或崇高的理想,就好比“甫志高”从最当初小小的印刷厂工人到后来军统的通讯员再到潜入党内做地下联络员,再到后来的革命叛变去当了“叛徒”,其实“甫志高”内心是很纠结的,他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走得更好,他也有家人,有妻室儿女,因此他做的每一步也不都是为了他自己,“甫志高”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他也有自己的一腔热血和远大抱负,只不过由于他身处当时严峻的社会环境,身不由己,他才不得不妥协,为了能保全自己、保全家人,他不得不叛变,去做“叛徒”。其实他跟我们普通人一样。就好像理想、信念和个人主义这三大抉择点共同出现在我们的抉择中时,当这一切压不住我们人性中软弱、怯懦的重量时,于是我们便会像前面所分析到的那样,整个人就再也无力抵挡对死亡的恐惧、对痛苦的忍耐、对生存的坚持,也就会在这时做出变节的选择,选择了一条可以暂时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的一条道路。其实笔者认为这种种才应该是演员在塑造角色时最应该考虑到的,这些才是人性中最可挖掘的,也最应该要表现出来的部分。正因如此,在“甫志高”这个角色的塑造中,就会让我们充分的感受到塑造这样一个人物的戏剧张力。

nlc202309081224

三、甫志高演唱分析

歌剧中能够把握好、塑造好人物的形象,首先要做到对唱段的严谨、细致、准确的分析。如甫志高在劝降江姐时的经典唱段:

你如今一叶扁舟过大江,怎敌这风波险恶浪涛狂;你如今身陷牢狱披枷锁,细思量何日才能出铁窗。常言说英雄豪杰识时务,何苦再宁死不屈逞刚强?倒不如,激流猛转舵,悬崖紧勒缰,干戈化玉帛,委曲求安康,人逢绝路回首是常事,退后一步道路会更宽广。

其中每句唱腔的起伏,每一句的处理都是有一定方法和思考的。就好比,刚开始是诉说江姐整个自身所处的环境和形势:第一句“你如今一叶扁舟过大江”就是要诉说给江姐听,二句“怎敌这风波险恶浪涛狂”就是劝说江姐不要高估了自己,要看清楚自己只是单身一人,现在的处境是对你很不利的,你的眼前面对的是国民党头目、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光单靠“你”一个人的力量是绝对不行的,这句在演唱时的“波”字要保持在一个位置,不能因为音高的变化出现音色上的不统一。三句和四句“你如今身陷牢狱披枷锁,细思量何日才能出铁窗”是向江姐讲述自身现在真正的处境,想一想如今处在这种受压迫的环境里,“你”这样子下去能够“硬撑”到何时,这句中的披枷锁的“枷”字也是要保持统一的音色,要唱得稍微重一点,以突出江姐现在的处境,还有“何日”两字也要突出出来,这样才更能表现出作者在此时所要传达出来的意向。第五句“何苦再宁死不屈逞刚强”,还是劝说江姐不要再这样顽固下去,根本没这个必要,这句中的“再”字唱时要着重强调一下,是奉劝江姐,唱时要有对象感,接第六句“倒不如,激流猛转舵,悬崖紧勒缰”就是说“你”再这样坚持下去是不会有好的结果的,倒不如顺势屈服,悬崖勒马,便会有好的结果,在这一句的演唱时唱腔要保持统一,要表现出一种激动,接第七句“干戈化玉帛,委曲求安康”等也都是劝说江姐不要再这样顽固下去,否则只是会害了自己,在这句的演唱时要表现出一种得意,要让江姐看到自己现在跟着“他们”其实也很好的一种感觉,另外,在音色上的表现要唱得轻巧一些,演员在这几句演唱时一定要信心满满,要让江姐切实感受到自己现在屈服了国民党,跟随他们,也是生活得很好的,更要表现出那种叛变之后的洋洋得意之感。最后两句“人逢绝路回首是常事,退后一步道路会更宽广”就是说此时就好比要跟江姐讲一个大的道理,劝服江姐不要再执迷不悟,珍惜宝贵的生命,在这两句的演唱上,注意“回首”和“一”两个声音的处理,音色上还是要保持统一,声音切忌不能上浮,气息随着音高的提升要展开,这是声音上需要注意的。再者,还要通过自己的表演让江姐感受到: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思想意识。潜台词“说”此时的“你”其实只要像“我”一样,投靠国民党政府,就能尽享荣华富贵,美好前程也便近在眼前,为何非要把自己逼到无路可走呢?这时只需要很简单的“退后一步”就会有美好的前程等着你,再者细心想一想人这一辈子有多少时间能够去享受幸福安乐,何苦要再继续为难自己等等,这些内容都需用歌唱表现出来。

综上,歌剧唱段的演唱有别于一般的声乐作品,它不仅仅展示的是声音、音乐,它最为忠实的还是音乐中戏剧人物的表演与塑造。在塑造“好”一个叛徒这样的角色时,一定要抓住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怎么表现出他在生死艰难抉择下人性中表现出来的内心挣扎。

总之,歌剧演员的形象塑造,可直接影响到整个剧目的主题。甫志高這个角色在整个剧目中具有很强的功能性,演员在塑造这样的一个角色时一定要把握好尺度,不能因为这一“功能性”而故意的、人为的拉大他们之间的“距离”,可以说歌剧《江姐》中的甫志高这一形象是典型的、也是成功的。

注释:

①耿耿:《刘亚楼与歌剧<江姐>》,转引自《名人传记》。

②闫肃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歌剧《江姐》。

参考文献:

[1]罗广斌,杨益言.红岩[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61.

[2]闫肃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歌剧《江姐》.1964.

[3]耿耿.刘亚楼与歌剧《江姐》[A].名人传记[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歌剧魅影 影评 篇4

《歌剧院幽灵》我早些年就已经看过了,当时并没有多大的感触,直到看了《歌剧魅影》电影,我才发祥书中讲述的内容远不及电影给的直观。

贯穿始终的歌剧,华丽的道具,精巧的镜头切换,让画面很美。幽灵先生的爱情让人唏嘘,他是真的深爱着克里斯汀,但他的爱却是爱人的负担。克里斯汀有与她相爱的人,为了她的幸福,幽灵先生成全了他们,却又亲自将自己推入黑暗。他有着天籁的嗓音,不世的才华,但丑陋的相貌让人们惊为怪物,所以他不配享有爱情和尊敬。他的一生都沉浸在黑暗中,没有人爱他。

《江姐》读后感 篇5

张家港市暨阳小学五(1)班曹露文

在暑假中,我读了许多有关民族英雄的优秀书籍,《江姐》读后感。其中《江姐》这本书给我的感触最深。

这本书讲述了江姐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的历程,讲述了她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积极开拓,被捕后仍坚贞不屈,顽强地与敌人斗争,直至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读后感《《江姐》读后感》。

读《江姐》有感(冯锐) 篇6

常熟市王庄中心小学六(3)班冯锐 夕阳西下,天边还残留着夕阳的余晖。微风吹乱了书页,也吹乱了我的思绪。书中的故事使我感受颇深,江姐是多么勇敢,多么从容啊!当我读到“万恶的敌人把竹签扎进江姐的十指”时,我的心绷紧了;当我读到江姐临刑前从容地穿上红色的绒线衣,像平常一样梳理头发时,我被这位女英雄的气概深深地感动了„„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

江姐是多么伟大啊!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目标,她早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她为党献出了一切。

而我,平时遇到一些小困难,就灰心丧气,总想靠别人。遇到不会做的题,我就想:“别费劲了,明天问问同学,或者照着一抄不就完事了吗„„”在家里,父母让我干活儿,我总是厚着脸皮“耗”到最后,父母只好自己动手„„日久天长,我变得懒惰、胆小,干什么事都没信心,没有勇气。在江姐面前,我显得是多么懦弱与渺小啊!

书读完了,江姐那坚定的话语还在我耳边回荡:“竹签是竹子做的,但是共产党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革命前辈面对屠刀都无所畏惧,我们就更应该勇于拼搏,战胜一切困难,做个像江姐那样的人。

著名作家朱自清在他的《匆匆》中这样写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的确,燕子可以再来,柳树可以再青,桃花可以再开,可是我们的生命一去不复返。生命是无私的,它赐给了大家时间,而时间是有限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果你能在有限的生命内,做一些有益的事情,那就不枉来世间走一遭。所以,我们要变得坚强起来,积极起来,用心度过每一天!

歌剧江姐影评 篇7

在中国歌剧史上, 涌现出的大批女性歌剧形象推动了歌剧艺术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艺术家对歌剧事业的关注与参与范围的扩大, 在歌剧中女性人物形象成为我国当代

歌剧艺术发展中一支非常重要的中坚力量。笔者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剖析女性人物形象在中国民族歌剧中的塑造:

一、中国民族歌剧中女性人物音乐形象的塑造

中国的民族歌剧继承发展了中国有几千年源远流长的戏曲艺术的文化背景, 例如, 歌剧中女性人物音乐唱腔的设计, 类似戏曲中程式化、虚拟化的表演形式, 都成为中国女性形象的塑造, 描摹女性心理的细微变化, 所以女性角色成为歌剧中非常耀眼夺目的一个花色品种。歌剧《白毛女》诞生在歌剧的雏形时期, 受到了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影响, 集合了戏曲、民歌等多种元素, 成功地塑造了喜儿的音乐形象, 从首先上场唱出的《北风吹》, 旋律清脆活泼、明快悦耳, 表现出天真烂漫的喜儿, 最后唱出的这首《恨似高山愁似海》运用悲壮、高亢的河北梆子主题, 塑造出满腔仇恨、坚韧不屈的喜儿音乐形象。如在歌剧《白毛女》的第三幕, 第三场中的第五十三曲就是采用河北梆子进行改编和创作的。 (见谱例1)

歌剧《洪湖赤卫队》以洪湖地区主要流行的民歌作为基本音调素材的曲调, 如韩英在牢房中唱出了《没有眼泪、没有悲伤》这段, 她望着窗外的洪湖水有感而发, “看见洪湖水, 韩英我无比坚强, 听到洪湖浪, 韩英我浑身都是力量, 没有眼泪, 没有悲伤, 只有仇恨满胸膛。”刻画了韩英这一英雄形象。 (见谱例2)

歌剧《江姐》中为了祖国, 为了人民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形象, 并且这些歌剧的女性表演艺术家们如王昆、郭兰英、彭丽媛等, 也都拥有深厚的戏曲唱功力, 塑造中国歌剧的女性形象可谓活灵活现。使中国歌剧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的发展。

中国民族歌剧以民族音乐语言为基础, 从刻画女性人物音乐形象和表现戏剧情节方面, 吸收了传统戏曲在表现人物、表现矛盾的技巧和经验上, 能够更好地表现出本民族歌剧的民族特征和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心理状态的规律。例如, 歌剧《白毛女》就是以民族音乐语言为基础, 继承了本民族的民间歌舞、戏曲音乐的传统, 吸取河北、山西、陕西等地各种民间音乐的民歌、说唱、戏曲音乐, 借鉴西方歌剧的创作手法和形式, 表现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 从而来塑造典型女性人物的音乐形象, 如用河北民歌“小白菜”作为基本特征的曲调, 来表现喜儿的性格。用《北风吹》、《刀杀我、斧砍我》等经典有名的唱段来表现喜儿性格的进一步发展, 如“天哪, 刀杀我, 斧砍我”, 在这段散板唱腔中, 郭兰英使用了河北梆子, 应用了哭腔与拖腔的唱法, 把喜儿悲愤、绝望的复仇心情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鲜明地塑造了喜儿的音乐形象。

二、中国民族歌剧与历史文化相结合, 展现女性人物的舞台艺术形象

中国的民族歌剧有很多是由作者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或者是历史上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故事, 通过作曲家艺术化的塑造搬上了舞台, 这就是中国民族歌剧中成功塑造女性人物角色和营造主题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例如, 中国的第一部民族歌剧《白毛女》, 是根据民间的传说《白毛仙姑》的故事改编而成, 喜儿的舞台艺术形象代表当时那个年代忍辱负重, 备受压迫欺辱的农民阶级的女性形象的缩影, 他在歌剧中的人物形象成为特定时代女性形象的典型代表。歌剧《洪湖赤卫队》继《白毛女》之后, 达到了第二次高潮。这部歌剧的女主人公韩英, 有着崇高的英雄主义精神, 其人物形象是一位坚强的革命者, 所塑造的女性英雄人物更是在中国歌剧女性人物中独树一帜。其中的著名唱段《看天下的劳苦人民都解放》, 韩英用叙唱的形式, 叙述她与母亲在二十六年前, 数九寒冬北风狂, 彭霸天丧尽了天良, 霸占了田地, 强占茅房, 逼着我们全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从而塑造出韩英无所畏惧, 视死如归的女性革命形象。像歌剧人物孟姜女、花木兰、蓝花花、杜十娘等都是留传于民间、受到人们广泛传诵的人物;像刘胡兰、江姐都是为了新中国成立而付出生命代价的女性英雄。所以她们被选作为歌剧中的女性人物角色进行塑造, 观众就会感到有血有肉, 酣畅淋漓。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洪湖赤卫队》、《江姐》等为代表的中国歌剧, 这些革命题材的民族歌剧佳作, 富有时代特色, 造就了声名卓著的声乐艺术家像郭兰英、王玉珍、万馥香等, 这些声乐艺术家所塑造的“巾帼英雄”人物形象激励着她们那个时代的人民群众, 也深深地感染着观众, 她们各自具有独特的演唱风格, 表现的人物形象也充满个性, 她们的歌声影响着好几代人, 并对观众产生了巨大的鼓舞和教育作用。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 民族歌剧《党的女儿》, 剧中的主演彭丽媛在其歌剧中所塑造的女性英雄人物形象, 给观众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这些赋予了角色鲜活的生命的人物, 具有真实性、可信性和共鸣性, 不再是人们通过听说或者是拜读小说中脑海里得到的形象, 而已经是被活生生地展现在了舞台上, 使得人们从视觉上、听觉上感受到了多方面的享受和感触, 并让这些人物角色变得栩栩如生。

三、中国民族歌剧女性人物演唱风格的准确把握

中国民族歌剧在音乐演唱风格上千变万化, 每一部歌剧作品中的唱段都与它所描述故事情节的地域风格相吻合, 所以就具有当地鲜明的民间歌曲味道, 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并使歌剧本身更具有说服力。譬如, 我国民族歌剧《白毛女》是中国的第一部新歌剧。故事发生在山西与河北交界处, 此剧采用北方民间音调, 吸收戏曲音乐, 是中国民族新歌剧的奠基石。在这段选曲中, (见谱例3)

歌词一共分为四个段落, 第一段主要以写景为铺垫, 充分透露喜儿盼望爹爹回家过年的企盼心情;第二段着重写爹爹为了躲帐, 为后面遇到的灾难留下了伏笔, 揭示了喜儿家境极度的贫寒;第三段写了穷帮穷的阶级情谊;第四段回归主题, 集中表现纯真少女喜儿的企盼与憧憬之情。作者在音调选取上汲取了河北民歌《青阳传》的欢快曲调, 采用2/4和3/4节奏交替出现, 表达了喜儿焦急、企盼中透露着喜悦和期待的情绪。另外还采用了河北民歌《小白菜》的悲凉曲调, 用3/4节奏旋律下行的音阶表现了喜儿纯真朴实的性格, 又用高亢激越的山西梆子音乐来表现喜儿的不屈精神和渴望复仇的心情等。歌剧中的永恒唱段如《扎红头绳》、《恨是高山仇是海》、《太阳出来了》等, 至今在人们的口头广泛流传。歌剧《洪湖赤卫队》的音乐曲调就是以当地天沔的花鼓戏, 加上沔阳、天门、潜江等地方的民间音乐为主要素材。歌剧中的主要精彩唱段例如《看天下劳苦人民得解放》成功地抒发了人物的内心感受, 刻画了典型的人物形象。

再如歌剧《江姐》中的主要唱段《红梅赞》, 这首主题歌, 歌曲以傲雪凌霜的红梅比喻江姐的英雄形象。大致歌词是“红岩上红梅开, 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俱, 一片丹心向阳开。”演唱者在演唱时, 要特别注意旋律是从中低声区到高音区八度大跳, 在歌词中, 有一句“何所俱”。 (见谱例4)

“何”字在歌剧中, 根据汉语中阳平的声调特点, 用一个八度跨越来体现革命者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从不惧怕的乐观主义精神。歌唱的咬字发音状态, 就是要经过归韵、咬字、发音、拖腔、收尾五个阶段, 达到歌唱的音色美、音量大、音域宽、穿透力强, 做到字正腔圆。从而加强了挺拔的英雄形象, 巧妙地揭示了江姐外柔内刚、坚贞不屈的性格特征, 而装饰音的使用又显委婉, 特别是吸取了戏曲中的拖腔唱法, 使歌曲具有特别浓郁的民族色彩。在演唱时声音位置要统一, 尤其是是在开口音的咬字上, 例如, “开”“踩”“外”等, 要注意咬字的口腔形态, 在打开喉咙的状态上, 做适当的调整, 使声音通畅, 气息流动。在表达情感上要昂首嘹亮, 着重描绘出三九严寒、冰天雪地的环境, 把红梅依然昂首怒放、一片丹心向阳开的动人情景体现出来。从声与情上, 强烈地表现出一种对革命事业成功的热切期望和坚定信念, 表现出不屈不挠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成功地塑造了江姐同志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的女性英雄形象。这首歌曲曲调高昂明朗, 刚劲流畅, 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具有革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色彩。

综上所述, 这些歌剧的上演次数颇多, 轰动效应热烈, 可见这些歌剧中的唱段具有生动完整的故事情节, 振奋人心, 旋律优美动听, 塑造的典型女性人物形象鲜明, 极具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对歌剧作品中成功塑造女性人物形象的同时, 歌唱者必须在尊重原作的前提下, 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并把握其中的风格特征, 根据自己对歌剧作品的深刻理解加以艺术的升华, 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将歌唱者的艺术技巧和艺术想象力创造性地发挥出来, 把作品谱面的音符变成生动的音乐形象, 深刻地表达出歌剧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感情, 从而更加鲜明生动地塑造歌剧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真实地描绘出歌剧作品的意境, 准确地把握歌剧作品的风格特点, 把歌剧作品所要描写的生活内容、思想感情展现在观众眼前, 从而强烈地感染观众。

参考文献

[1]张聪慧.中国歌剧典型女性形象及其演唱风格.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4.

[2]徐福梅.中国民族歌剧女声演唱风格的研究.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5.

江姐作文400字 篇8

江姐,一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革命先烈,她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让人敬佩啊。她曾经说过一句话“竹签子是竹子做的,但共产党人的意志是钢铁做成的。”这一句话虽然简单却让人有许多的感动,共产党员坚定的信念,还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赢得了胜利。

《江姐》这篇,说的是江姐和别的同志要被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了,江姐镇定地收拾好东西与同志们告别。难友们听说江姐要转移,心里都很不安。江姐也知道自己不是要转移而是要被秘密处决,她告诉同志们,每一个革命者,面临最后的考验时,要面不改色,心不跳。

“江姐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塞到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然后梳理着自己的黑发。”这里写出了江姐面对危险,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作为一个革命者,她怎么会临阵脱逃呢?

“要勇敢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的考验的`时候,应该面不改色,心不跳!”江姐,是多么的热爱自己的党组织,即使在危急关头,对革命的信念,她都会牢牢地记住。每当我看到这句话,我的眼眶都会湿润:一个革命者,有着这样宁死不屈的坚定信念,把生死置之度外。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力啊 !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读《江姐》有感 篇9

故事叙述了10岁时江姐身体矮孝枯C,为了生活,被迫去做工。高大的机器,他够不到,干活时必须坐在特制的高凳上,稍有忽,就会被皮鞭抽打。看到这里,我颇有感解,10岁,正是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欢乐的黄金时期。江姐童年的美好时光却在“轰轰”的机器声中悄悄流渐。可我在10岁那年,正过着比蜜还甜的生活。为了庆祝我的10岁生日,爸爸妈妈杀鸡宰鸭,还买蛋糕,忙得不可开交。前来祝贺我的长辈足有23人,他们赠送给我的礼物五花八门,使我看得眼花繁乱。我的童年和江姐的童年相比,真是天酾之别埃

江姐19那年,加入了党组织。后来因叛徒出卖,江姐被抓。在审诉室里,敌人恨如豺狼,他们用特制的四棱竹筷子,放在江姐的手指间,双手紧握筷子的两头,来回猛夹,边夹还边恶狠狠的说:“你说不说,不说就把你吊起来。”我愤恨地高喊一声:“住手,惨无人道的魔鬼!”爸爸妈妈急忙赶来问:“莉莉,你怎么啦?”

我含着泪继续往下读,当我读到江姐在受刑后说的:“独行太小的考验,筷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一直是钢的。”这句时全身的热血捅向胸膛。在旁的爸爸妈妈情不自禁地说:“多好的江姐啊!莉莉我们的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他们给的。”我频频点头。

“假如我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他踏着父母之足迹,从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这是江姐的遗言。这不仅是江姐对儿子的希望,也是对我们的希望。读完这本书,江姐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她英勇不屈,临危不惧的精神,激励着我幼小的心灵。江姐啊,江姐!我要高举你的旗帜,踏着你的足迹,学好本领,建设好伟大的祖国。

最深沉的爱

_读了《宁死不屈的江姐》有感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一口气读完了《宁死不屈的江姐》这篇文章。

故事梗概是这样的:在1946年,江姐与丈夫转入地下,负责重庆市委机关枪报《挺进报》的出版工作,后按照上级指示,将孩子寄在同志家中。第二年春天,丈夫不幸被捕,被敌人杀了,后由于叛徒出卖,江姐也被捕,在狱中,特务对江姐实施了一系列酷刑,希望江姐能提供有用信息,可是江姐意志坚定地说:“你们可以弄断我的手,甚至可以砍了我的`头,但我的思想是整不倒的!”江姐对党对祖国的爱深深打动了我。

是啊,对祖国的爱是一种伟大而深沉的爱。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为祖国贡献了自己的一切。忆往昔,民族英雄邓世昌,为了祖国,率舰向敌舰撞去;南宋名将岳飞,他少年时就立志“精忠报国”,曾激励多少有为青年奋发向上……看今朝女排大姐姐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终于在三大球中为祖国赢得了第一个冠军;边防军叔叔,为了保卫国家,不怕流血牺牲,赶走了入侵我国的外国军队……

诚然,我们祖国的经济还不够发达,人民生活还不富裕。但是我们的祖国有辽阔的疆土,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勤劳的人民。有人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我想,等他睡醒时,就会是“百兽之王”。

我们从小就应该树立爱国的思想。爱祖国,平时应体现在爱人民、爱集体、关心同学、爱护公物上。爱祖国就一定要好好学习,使自己具有为祖国建设服务的本领。

这就是我读了这篇文章的感想。

上一篇:读大闹天宫有感300  下一篇:师德师风整治

读《江姐的故事》感想 篇10

江姐,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江姐的故事》是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江姐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她那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豪迈的英雄气概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故事叙述只有十岁的江姐,身材矮小、枯瘦,为了生活,被迫去做工。高大的机器,她够不到,干活必须坐在特制的高脚凳上,稍有疏忽,就会被皮鞭打。看到这里,我颇有感触:10岁,正是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欢乐的黄金时期。江姐的童年时光却在“轰轰”的机器声中悄悄流逝。可我在10岁那年,正过着比蜜还甜的生活。为了给我庆贺10岁生日,爸爸妈妈忙得不可开交。前来祝贺我的长辈足有二、三十人,他们赠送给我的礼物五花八门,使我看得眼花缭乱。我的童年和江姐的童年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啊!

江姐19岁那年,加入了党组织,因叛徒出卖,江姐被捕。在审讯室里,敌人恶如豺狼,他们用特制的四楞筷子放在江姐的手指间,双手紧握筷子的两头来回猛夹,边夹还边恶狠狠地说:“说不说?不说就把你吊起来!”我愤狠地高喊一声:“住手,惨无人道的魔鬼!”奶奶急忙赶来,担心地问:孙女,你怎么了?”

我含泪继续往下读,当我读到江姐在受刑后说的“毒刑是个小小的考验,筷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这句话时,全身的热血奔向胸膛。在旁的奶奶情不自禁地说:“多好的江姐啊!孙女,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她们给的。”我频频点头。

“假如我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他踏着父母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这是江姐的遗言。这不仅是江姐对儿子的希望,也是对我们的希望。

江姐与生日礼物作文 篇11

叫她”江姐”是因为她姓江,长的虎背熊腰,力气大的如牛,有点”大姐大”的意味。你一定会想和这样的同桌在一起,准没人敢欺负你,这你可就想错了,她不给你惹上麻烦就不错了。下了课,她准不在座位,她总爱四处说说,到处听听,消息很灵,像是有”顺风耳,千里眼。”就连谁谁今天没写完作业都了如指掌,立刻四处传扬出去,有点像”传音筒”。

虽然背后说人坏话不好,但倘若要我说实话,我只得说,我的却对她不大满意。最讨厌的`有两点。一是她不爱洗澡的臭毛病,她还说是是为了节约水资源。搞得上课的时候,一股怪味直刺鼻,真令人讨厌。另一个也说过,就是她总喜欢“切切察察”,和别人说些什么悄悄话。

其实她还挺照顾我,还一味想与我做好朋友。我可不敢恭维,她这么会讲,像个大漏斗,与她说什么漏什么。但或许觉得她有些可怜,没什么朋友,就答应了。她欣喜得看着我,激动了几分钟,后说太好了。

从此她便成为了我的朋友。我才更加了解她,原来她还挺好。人挺仗义。有一次我不大舒服,偏赶上扫地。在我不知该怎么办时,她却说:“我帮你扫吧,你走吧。”这句话顿时令我心里暖暖的,对她产生了好感。

可有一件事打破了我们之间的关系,那就是她偷看了我的日记,当我发现时,我一肚子怒气,不听她的解释,立刻抢回日记本,生气的囔着与她断交。她一脸委屈,想说什么却没有说出口。

这回我真得生气了,因为日记本里可有不少我的秘密,她的这种行为我无法理解,甚至觉得她以前都是装着对我好。

在路上,有时遇见她,都是转身就走或漠然无视。她看上去很难过。而我却觉得我这样做是正确的。

直到有一天,她恳请老师给她换座位。老师答应了。我心里有些自责,我知道是我“逼”她离开的。但有转为一种窃喜,终于可以远离她了。

在她离开之前,她有些惋惜。她对我说:“小雨,我走了,今天是你的生日,这是我送给你的生日礼物。”(我没有看者她)她居然还记得我的生日,我也是不经意的说了一句,没想到她还记得。我内心有所触动。

看了一眼礼物,我差点没感动得哭出来。

这是一个手工吊坠,几块菱形小方块,上面写着:小雨永远平安幸福。

我哭了。

她接着说:“其实上次我并没有看你的日记,我只是看你的日记本掉到地上,捡起来一看,你就来了。其实不怪你!这个礼物我做了挺久,留个纪念吧。”

我无语。

江姐的故事读后感 篇12

近日,我读了一本书,名为《江姐的故事》。每每想到江姐在狱中受尽酷刑,却始终坚强不屈的画面,我的心里都充满着感动。她的品质是那么的高尚,她的性格是那么的坚毅,那么的英勇不屈。为理想而生,为信仰而战。

《江姐的故事》主要讲了江姐在苦难的童年里勤奋学习,并参加了共产党,成为了党的“好女儿”。她为了革命与党友一起扮演夫妻。战争,使她与家人进行了生死离别。在1949年11月14日,那个寒冷的冬天,抗日英雄江竹筠,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牺牲时,年仅24岁。当江姐被叛徒出卖,被关进了渣滓洞时,江姐高高的抬起了头,眼神无比平静的看着前方,不管敌人怎么严刑拷打,江姐就是不肯出卖共产党,无论问些什么,江姐都闭口不言。江姐宁死不屈的样子使敌人非常恼怒,几乎用尽了所有酷刑。江竹筠,一位年轻的革命战士,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一次又一次的痛晕了过去,却不曾向敌人低头。

江姐的身上永远散发着热爱祖国的光辉,这种光辉充满了智慧与勇气,充满了坚强和不屈。我们今天的和平世界,都是革命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因此我们更加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更加应该热爱我们伟大的祖**亲。我们,作为21世纪的少先队员,要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江姐(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学会17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理解“万籁俱寂”、“令人心悸”等词语的意思。背诵同志们写给江姐的信。

2、借助提问,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认识插叙的段落,初步懂得插叙的作用。

3、感受江姐英勇无畏、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4、继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中的具体事例,感受江姐英勇无畏、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

难点:体会江姐英勇无畏、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

教具准备:

教学时间:3课时

板书预设: 夜晚提审

江姐 丈夫牺牲 这算不得什么! 勇敢坚强

严刑拷打 这算不了什么! 坚贞不屈

关心慰问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学习“痛失丈夫”这部分内容,初步体会江姐坚强的性格和坚强不屈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们看过《红岩》这部电视连续剧吗?若看过,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指名说)江姐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江姐的事迹。(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要求能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意思,遇有不懂的词句作上记号。

2、江姐是谁?请在文中划出有关她身份的句子。

3、课文写了江姐的哪两件具体的事例?从这两件事中看出江姐是怎样的人?

三、检查交流

1、关于生字词。

(1)课后生字表组词读,重点正音:籁 重点字形指导:瞥、悸

(2)多音字组词。(解、屏、强)

(3)齐读课后词语表。

万籁俱寂: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没有一点声音。

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 寂:安静,寂静。

令人心悸:使人心里害怕,因害怕而心跳加快。

懦夫:软弱无能的人。

2、关于问题。

(1)江姐叫江竹筠,童工出身,1939年入党,一直在白区工作。

理解“白区”:反动派统治下的地区。(白色恐怖地区)

江姐是重庆市委委员彭咏梧的妻子。

(2)两件具体的事例:

A、江姐奉命去农村工作,遭受丈夫被杀害的打击,她强忍悲痛,留在丈夫工作过的地方坚持工作。

B、江姐熬受一夜的折磨,始终坚贞不屈。

四、学习第一个事例。

1、自由读2-6小节,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一个小节的要点,在书上作好批注。

2、反馈交流。

3、用自然段段意连接法概括第2段段意。

4、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品质。

(1)在江姐得知丈夫牺牲后说了一句什么话?用“--”划出。

板书:这算不了什么!

A、换种说法

B、“这”指什么?

C、失去丈夫真得不算什么吗?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2)这个打击多么残酷啊!江姐感到眼前发黑……她只好让眼泪往肚里咽。

A、正音:旋转

B、谈谈读这句话中体会到江姐心情怎样? C、指导朗读。

(3)她抬起头,强压住内心的悲愤,朝那木笼望了最后一眼,就默默地踏着泥泞的路走开了。

A、从哪些词体会到江姐内心巨痛无比?

B、“强压住”改成“怀着”行不行?

(不行。“强压住”真实地表达了江姐在极度悲痛的处境中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让感情有丝毫的流露,表现了江姐性格的坚强。“怀着”可以指一般的“带着”,所以不能替代“强压住”。)

C、既然这么沉痛为什么不多看几眼?为什么不放声哭出来?而要默默地走开?

(“默默地走开”,是江姐强忍悲痛的外部表现,环境不允许她痛苦,凶恶的敌人随时会向她扑来。看出江姐是个勇敢坚强的人。

D、指导朗读。

(4)她没哭,嘴唇微微抖动,平静地吐出仿佛经过千百次考虑的话。

A、从哪些词看出她内心悲痛?

B、从“嘴唇微微抖动”可以看出江姐内心的悲愤,但“平静地吐出”却又反映了江姐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决心把个人的不幸和安危放在一边,以革命事业为重。

C、指导朗读。

5、小结:江姐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她最亲的忍,虽然内心极端悲愤,但却把个人的不幸安危放在一边,以革命事业和党的利益为重,她是我们党的忠诚儿女。

6、一齐有感情地朗读2-6小节。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继续运用读书方法,读懂“严刑审讯”和“给江姐的信”两部分内容。体会江姐坚强的性格和坚强不屈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江姐》的第一个事例:痛失丈夫。对于丈夫的牺牲,江姐只是平静地说:“这算不了什么!”继续为党工作。她是多么坚强啊!但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被捕了。

二、以“信”为切入点,引出第二个事例

1、初读“信”的内容,初步感受人物的形象。

①引出“信”:牢中的这些日子里,江姐刚强的性格与坚强的意志深深打动了牢中的同志们,让我们先来读一读他们写给江姐的信吧!(出示“信”)

②自由读“信”,说说从信中了解到江姐是个怎样的人?(指名说)

③小结

2、引出重点:

集中营的同志们还清清楚楚地记得:在一个静静的夜晚,几个特务从牢中带走了江姐。他们又要对江姐进行--严刑审讯。(板书:严刑审讯)

3、研读“严刑审讯”

(1)出示研读要求:

①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敌人是怎样折磨江姐?江姐的表现是怎样的?

完成填空: 敌人先 (_____________)江姐(______________)

接着敌人(_____________) 江姐(______________)

然后敌人(_____________) 江姐(______________)

最后敌人(_____________) 江姐(______________)

②默读,用“~~~~”划出体会深刻的句子,在旁边写批注。

③分角色有感情朗读。

(2)学生展开研读,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交流。

①出示自读过程中一学生完成的填空题作交流。交流中穿插人物语言的朗读指导。(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

②汇报体会深刻的句子,并谈谈感想。读好感受深刻的句子。

③小结:同学们,无论敌人用了怎样残酷的刑罚,可在江姐眼里不过是小小的考验,根本算不了什么!(板书:算不了什么)她能以坚强的意志战胜肉体的痛苦,为了坚守党的秘密,宁死不屈,充分体现了江姐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出示:竹签子是竹子做的,但是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①自由读句子,思考:句子中什么和什么作对比,为了说明什么?

(板书:坚贞不屈) ②指名朗读,齐读。

5、再读“信”的内容,加深体会。

同学们,江姐的精神是多么高尚,江姐的行为是多么壮烈!这种精神,这种行为令集中营的所有同志为之骄傲,为之自豪!让我们再来读读牢中同志们写给江姐的信吧!

(1)再次出示“信”,有感情朗读信的内容(自由练读、个别读、配乐读)

(2)指导背诵:(自由练背、引背)

6、拓展练笔。

(1)同学们,如果让你和同志们一起写信,你还会对江姐说些什么呢?

①说一说。

②写一写:把你要对江姐说的话整理成一段话,写下来。(有困难的学生可按提示写。)

亲爱的江姐:学习了你的英雄事迹,我被你的那种__________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深切地知道,你为了____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___的时候,你___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__的时候,你________________;你真不愧是____________,亲爱的江姐,我向你保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感情地把自己写的一段话说出来。

7、总结:同学们,学了《江姐》这篇课文,我们被江姐那种英雄无畏的斗争意志和坚强不屈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关于江姐的事迹很多,同学们去读读《红岩》这本书吧!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课文的思路,初步认识插叙的段落,懂得插叙的作用;再次体会一个真正共产党员钢铁般坚强的意志,体会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填空:

课文主要写了江姐的两件事例,一是( ),二是( )。当江姐失去丈夫时,她觉得( ),因为在她看来( )比( )更重要;当她受到敌人的严刑拷打时,她又觉得,因为( )。

2、反馈交流。

二、指导理清文章的层次。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小节具体写了这两件事例?

2、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其一、四段的段意。

板书:夜晚提审 关心慰问

3、指导了解“插叙”。

(1)课文第2大段所写的事是江姐受审前发生的,而不是当天晚上发生,像这样补充说明的写作方法,我们称之为“插叙”。

(2)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要进行插叙说明江姐被捕前的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对记叙江姐起补充和铺垫作用,使全文既突出重点〈江姐忍受一夜的折磨〉,又交代了江姐受刑的起因,对于完整地表现印象形象很有意义。)

(3)小结: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尝试运用。

三、导学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什么?

(一天夜晚,江姐被特务们带出牢房去受审。)

2、出示句子:她不是江姐吗?这么晚带她出去,敌人打什么鬼主意呢?

(1)这两个句子分别属于什么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反问句、设问句--表达战友对江姐的关心,并引出下文。)

(2)此设问句的一答在哪儿?或与第三段哪句话连接?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总结: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什么?

(1)通过抓住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品质。

(2)运用插叙。

2、学了全文,你还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练习。

1、完成课作有关练习。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同志们给江姐写的信。

上一篇:[山西]毛泽东思想概论(单项选择题)汇总下一篇:他们老了却未曾离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