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美丽》读书笔记

2024-10-13

《跨越百年的美丽》读书笔记(精选7篇)

《跨越百年的美丽》读书笔记 篇1

居里夫人不是第一人,坚持不懈,她也取得不到这样的成绩;妩媚的姿色也是美?你是否想过这美源于何处,达到智慧高地的人,你是否想过去珍惜它。关于放射性的发现,他才拥有永恒的美丽,所以提出了“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善待它。拥有你的`人不懂得珍惜你。而什么才是永恒的美呢,才拥有光明的未来,而放弃的话,静静地思考,如果居里夫人觉得实验条件太艰苦,也许若干年后!

只有一直朝着理想与目标进发的人,说不定有的时候与成功只差一小步了。其中文章的第三自然段使我获益匪浅?漂亮的容貌是美!青春啊,这和她的性格有着极大的关系,而在这段人生中最美的时光里。这段讲的是居里夫人经过了三年又九个月,她发现了钋和镭这两种放射性元素,就扬言要放弃,而0,任繁重的工作毁坏她的健康?”这个疑点;优雅的气质是美。正是因为她具有追根问底的精神;超凡脱俗的谈吐是美,随之而来的是枯萎与凋零。但是它的美丽是短暂的,只有发现。只有淡淡地生活,固然美丽。

何为美?也许只有你白发苍苍,就攀上了最高的山峰。她坚信。还有?有一个小妇人。居里夫人的成功,任岁月侵蚀她的娇颜,我体会到了,受到一点挫折。两年后,居里夫人具有追根问底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没人会记得它也曾辉煌。

从这一段中,终于从成堆的矿渣中提炼了0。而这成堆的矿渣是多么大的数字。

《跨越百年的美丽》讲的是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时的事情、创造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美丽,青春与美丽才会定格在他身上.1克镭,在许多科学家眼里是那么宝贵,视与生俱来的美貌于不顾,但却是最关键的一人、执着追求的人。就是这渺小的镭,事情就有可能成功,要能重来一次该多好,它拥有美丽与青春的时光就像鲜花盛开那样美丽却有那么短暂,执着进取。鲜花.1克镭,因为它有艳丽的色彩和怡人的芳香,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想到我们。但坚持就是胜利、美丽过,正因为坚持了,确是如此渺小。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才会感慨。她就是玛丽·居里——一个有着高尚,你是多么可悲,美丽而又脆弱的花朵。

做任何事情都绝非易事,不正是这样的吗,一心为科学事业努力,看了这个故事我感到很惭愧

《跨越百年的美丽》读书笔记 篇2

现代作家梁衡在其《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中把握到居里夫人胸怀大志, 不被自己美丽容颜所累, 抓住“美丽”二字深挖细掘。居里夫人对美的追寻, 会令学生在愉悦审美过程中形成共鸣, 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

二、教学过程

1. 破题:领悟“美丽”表达的巧妙性

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现代作家梁衡的文章, 大家翻开课本, 读一遍文章的标题。

(教师板书文章标题, 学生朗读文章标题)

教师:从文章标题来看, 这篇文章是写居里夫人什么特点——

学生: (齐声回答) 美丽。

教师:请同学们再读一次文章标题, 且将“美丽”这个重点词。

(学生朗读文章标题)

教师:同学们, 坚持不懈、执着、坚毅端庄的居里夫人深深印在我们脑海里, 但是《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文章写居里夫人的角度跟我们脑海中的居里夫人一样吗?

(有的学生回答一样, 有的学生回答不一样)

教师:这就是梁衡表达的巧妙之处, 所有巧妙的点都蕴含在“美丽”二字中。我们今天学习这篇文章, 就是要探寻作者美丽的注脚, 发现作者表达的巧妙之处。

2. 说“镭”:领悟文章表达的个性

教师:通过预习大家肯定对居里夫人所发现的放射性元素有所了解, 是哪种元素呢?

学生:是镭。

教师:同学们想想这篇文章的题目, 再联系一下“镭”, 有什么问题想问老师的吗?

学生:怎么作者不在题目中体现出“镭”呢?

学生:是呀?这是为什么呢?而“美丽”与“镭”又有什么联系呢?

教师: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 “美丽”与“镭”又有什么联系呢?作者为什么不在题目中体现出“镭”呢?作者这样表达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呢?待会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探寻。

教师:同学们, 我们先来找“美丽”与“镭”之间的联系, 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 将课文快速阅读一遍, 先将文章中带有“镭”字的句子标记出来。

(学生边阅读边标记, 一共找到9句带有“镭”字的句子。教师请9位同学分别将这九句话读出来。)

教师:大家想想这9句带有“镭”字的句子分散在文章的几个段落之中, 作者依靠这点是不是想表达些什么。大家现在将这9句话连起来读读看, 试试看是不是发现了作者的什么秘密?

学生:我觉得从这几句话中可以发现居里夫人从镭的发现, 到镭的研究, 再到提炼镭的整个过程。

教师:是的, 文章虽然长, 但是我们把握好这九句话之后也就可以很好把握住全文的内容, 这是这位同学的发现。其他同学有别的发现吗?大家看看第二自然段, 在这段中有没有将居里夫妇报告的内容写清楚呢?

学生:没有。

教师:那么在这个段落大部分内容都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学生:居里夫人的容貌。

教师:是的 (板书“形”) , 这段就是围绕居里夫人的“形”展开的。

教师:第三自然段里面有多少句是含有“镭”的句子。这些句子概括起来说的是什么?

学生:四句, 这些句子概括起来是表达居里夫妇提炼镭的事情。

教师: (在黑板上将“事”板书出来) 真厉害, 作者的小秘密都让你给发现了, 剩下带“镭”的句子所在的段落, 总的是评论居里夫人什么方面?

(将“情”“理”在黑板上板书出来)

3. 品味“言”, 在领悟作者表达之妙中解读居里夫人

教师:同学们, 这是一个说理性的课文, 与其他文章不同, 它有“形”“理”, 还有“情”“理”。现在我们细细品味居里夫人提炼镭的小故事, 大家赶紧找找看在文中有哪些片段?那些自然段是写居里夫人提炼镭的事情?

学生:在第三段写了这个方面的内容。

教师: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呢?

学生:“为了提炼纯净的镭……”

教师:是的, 那在这里作者写居里夫妇花费了多长时间才将0.1克的镭提炼出来呢?

学生:三年又九个月。

教师:同学们真棒, 确实他们花费了三年又九个月才提炼出0.1克的镭, 上课之前我仔细点过这个自然段, 总共有248个字, 这两百多个却可以讲居里夫妇这三年又九个月的艰辛完全写清楚吗?

学生:不可以。

教师:然而在这个自然段梁衡的确仅用了两百多个字, 大家默默读一读这个段落, 想想在这个段落中哪个字, 哪个词最震撼到你的心灵。

学生:“0.1克”这个数字最震撼我, “0.1克”与“成吨”形成明显的对比, 从中可以体会居里夫人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师:是的, 你不但领悟到居里夫人的坚持不懈, 还明白了梁衡作家的写作意图。大家想想, 三年又九个月那可是1000多天呀, 同学们居里夫人提炼镭艰辛吗?

学生:艰辛!

教师:课文中哪个词语还可以看出距离夫人提炼镭的艰辛?

学生:终于。

教师:文章中还有哪些词背后蕴含着感人的小故事?

学生:我觉得“终日”这个词同样可以感受到居里夫人提炼的艰辛。

教师:请你再读一次这句话, 让大家听得更清楚。

学生:“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 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教师:“终日”是什么意思, 你知道吗?

学生:一整天。

教师:是的, 从早上到晚上,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 居里夫人在……

学生:“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教师:当落日洒下余晖的时候, 居里夫人在……

学生:“衣裙上, 双手上, 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教师:从这句简单的话, 我们就可以感受到那么多的故事,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语言表达的奥妙。从这句话里面还有没有什么词语感动到你呢?

学生:烟熏火燎。

教师:这个成语四个字都是什么部首呢?

学生:火字旁。

教师:确定?那“熏”字的部首是什么呢?

学生:四点底。

教师:确定?刚才我听到有些同学小小声说是“四点水”, 是不是呀?

学生:不对, 在旁边的叫“四点水”, 在下面的是“四点底”。

教师:回答正确。居里夫人在烟熏火燎的环境中研究, 从“烟熏火燎”这个成语中, 同学们可以感受到什么呢?

学生:很热, 就像是被烤一样。

教师:我们说了那么多的镭, 那镭究竟是什么呢?

学生:一种放射性元素。

教师:居里夫人在做研究的时候, 她有戴面具吗?

学生:没有。

教师:那会有什么后果吗?

学生:会中毒。

教师:那电风扇呢?有吗?

学生:也没有。

教师:确实是的, 同学们, 居里夫妇就是在一个没有电风扇, 没有面具的工作环境之下做研究, 现在请大家再认真读这句话, 细细品味话中隐含的情感。

4. 动动手, 写随笔:试着从多个角度将人物的“形”表达出来

教师:同学们, 根据你们以前接触到的, 像化学实验室, 物理实验室之类, 通常都会有什么设备呢?

学生:有很多先进的仪器设备。

教师:但是居里夫人的实验室却跟大家描述的有很大的区别。在这样的实验室中居里夫妇工作了三年又九个月, 整整1360天, 才成功提炼出0.1克镭。在提炼出来之前可以确保一定成功吗?

学生:不可以。

教师:那文章中有哪个词说明了呢?

学生:“可能”。

教师:对的, 请同学们将这个句子读一遍。

学生:“为了提炼纯净的镭, 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

教师:要是文章中“可能”这个词没有的话, 会有影响吗?

学生:有, 这个词不能少, 少了就不能说明问题了。

教师:所以说文章这个片段是不是一个字也不能少, 字字是黄金。在这样的实验室里面, 我们试着想象一下大雨滂沱时, 大雪纷飞时, 狂风怒号时, 居里夫人工作的场景。同学们, 拿起你的笔, 写在练习卡上。

(学生练笔)

教师:同学们, 有没有同学愿意将自己读的念给大家听。

(同学念)

教师:写得太棒啦!大家鼓掌鼓励一下他!

5. 还原:探寻“美丽”的注脚

教师:同学们学到这里, 大家发现什么吗?我们说那么多, 怎么好像跟文章标题没什么关联呢?

学生:对啊, 好像没提到“美丽”呢?

教师:那接下来的这段话会写到“美丽”了吗?

学生:有, 有体现居里夫人的心灵美。

教师:这就是阅读, 这说明你懂得了作者起文章标题的用意了。同学们, 青春易逝, 美丽的容貌是暂时的, 居里夫人因为长期辛劳工作, 她变了:

(出示: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 ……浑身乏力。)

教师:读到这句话, 同学们有什么感觉?

学生:觉得有点难过。

教师:但是她还在变呀, 读接下来一段。

(出示: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教师:这就是跨越百年的美丽, 一千年之后, 就跨越了……

学生:千年。

教师:可是镭的作用仅仅是千年吗?

学生:不止。

教师:那会有多少年?

学生:永远。

教师:用另外一个词看看。

学生:永恒。

教师:是的, 永恒的美丽。文章中有哪句证明了“永远”?

学生:“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永远定格在历史上, 定格在人们的心中。”

教师:同学们, 居里夫人值得我们一生好的读。最后, 有句话想送给大家, 尤其是班上的女同学。

你可以从外表的美来评论一朵花或一只蝴蝶, 但你不能这样来评论一个人。 (泰戈尔)

三、评析

1. 结合“美丽”, 板块推进

此刻紧紧结合课文注脚, 重点放在“美丽”二字, 从浅入深, 一步步推进, 教学思路清晰。从整体上将遵循了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教学规律。如此, 在学生心中居里夫人的形象也就更为鲜活、全面、立体。

2. 以学生为本

跨越百年的美丽 篇3

巾帼不让须眉

居里夫人是女性中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1903年,她因对放射性现象的研究成为物理学奖得主。8年之后,她又因发现“钋”和“镭”而获得1911年的化学奖。要知道,诺贝尔科学奖历来被视为“男性的传统领域”,居里夫人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勤奋刻苦

居里夫人小的时候,人们都亲切地叫她“玛妮雅”。玛妮雅学习非常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

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

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样专心读书,认真学习。

淡泊名利

居里夫人享誉天下,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17个,却全不在意。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来作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不禁惊讶地说:“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难忘师恩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开幕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超级链接

1.弱者坐待时机,强者制造时机。——居里夫人

2.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居里夫人

3.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爱因斯坦

4.《居里夫人传》(作者: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居里)

跨越百年的美丽的读书笔记 篇4

韶华易逝,容颜易老,什么样的美丽才能跨越百年?居里夫人的美丽能够跨越百年:她漂亮、端庄又略显疲倦的的形象是美,她对科学的执着追求是美,她骄人的成绩是美,她淡泊名利是美……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人格魅力,就像一朵历久弥香的花,永不凋零。

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镭的那一刻起,至今已经百年,她一生共获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好好享受被人赞叹的生活,但是,她看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全部将捐赠,把奖章全部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她一如既往的`埋头工作,直到离开人世……就像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的:“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通过了解和阅读《悼念玛丽·居里》,我深深体会到了居里夫人是一个热爱科学、甘愿为科学献身的人,是一个正直、坚强的人,是一个目标坚定、执着追求的人,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她的科研成果令人震惊,但是,她的高尚品德更让人为她骄傲,为她自豪。

跨越百年的美丽 篇5

4默读第三自然段。说一说你都画了哪些印象深刻的句子?你都感受到了什么?

如:

(1)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腾,别人摘叶她问根。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探索的精神)试着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师:在未知的科学工作者领域中虽然没有人关注过这个放射性,可居里夫人想去了解,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寻找科学的腾蔓,探寻科学的根源。

(2)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执着)试着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3)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为科学献身)试着把你的感受读出来。5师说:虽然条件如此艰难,但是居里夫人不论严冬与盛夏,不分黑夜和白天,整天紧张地工作着,当刺鼻的酸碱啃蚀了她柔美的双手,当呛人的烟气吹皱了她秀美的额头,她仍在坚持。正是因为玛丽生命中有着这样不屈的信念,可贵的性格,经过三年又九个月,几万次地提炼,——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出示居里夫人工作的图片。

6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在居里夫人的眼里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你认为此时的居里夫人美丽吗?因为什么而美丽?这样的美丽才是(跨越百年的美丽)。7 难怪爱因斯坦会这样评价居里夫人,他说:(齐读)为什么爱因斯坦说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你从文中找一找答案吗?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

跨越百年的美丽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2.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听写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上节课同学们围绕着题目和课文内容提了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读课文来探讨这些问题,相信通过读书我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更新的认识。

二、品读感悟,全班研讨

1.关于‚美丽‛的探讨

同学们上节课提了许多有关美丽的问题,如‚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怎样理解‚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等等。让我们再次走入课文,去感受这份美丽。

⑴默读全文,看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划出相关语句。

①居里夫人的外表美

指声朗读相关语句,谈出对该句的体会和认识,在感悟的同时,结合看图,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②镭的颜色美

想象当时的情景,尤其是在‚幽暗的破木屋的映衬下‛这点略带蓝色的荧光显得更美,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③居里夫人的内在美,人格美。指导学生抓住全文有关语句进行朗读、感悟,注意读悟结合,切忌空谈;教师要善于点拨、提升和概括。

A、巨大贡献是美 关注语句:

‚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使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心中‛

‚它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B、勇于探索、忘我献身是美.关注语句: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矿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实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终于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

‚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C、淡泊名利是美

‚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三、回归整体,提升认识

1.回读全文,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照应问题;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为什么说居里夫人的美丽‚跨越百年‛?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

百年是虚指:意即‚永恒‛,她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存。

2.总结收获,拓展阅读。再谈对‚美丽‛的理解,或说说居里夫人的美丽给以我们的启迪?

读读课后‚阅读连接‛中的资料,课下读一读介绍居里夫人或其他科学家的书,做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

板书: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美丽端庄——形象美 献身科学——精神美 淡泊名利——品格美

《跨越百年的美丽》说课稿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8课,是第五单元‚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主题下的第一篇课文。本文是梁衡先生在1998年所写的。时值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镭一百周年。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只在于容貌,而在于为人类作出伟大的贡献,实现自己最高层次的人生价值。学习本课,学生会对居里夫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将‚美丽‛作为本课的切入点,以‚美丽‛为主线带动学生纵观全文,引导学生理解‚美丽‛的深层含义。

二、我对学生情况的分析:

对于小学生来讲,对居里夫人了解不多,不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课前了解有关她的生平贡献的资料很有必要。学生对文中的一些科学术语是陌生的,需要教师进行通俗的解释。刚开始读课文时,学生可能停留在表面上,但是随着课文一遍遍的朗读,结合问题的思考,学生的认识会更加深入。

三、基于这样的理解,我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

3、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感悟‚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四、我确立的本课教学重点是通过品读句子,拓展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居里夫人‚美丽‛的内涵。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去感悟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五、我设计的教法学法

在设计本课时,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开展教学。如自由读、个别读、指名读,把读层层引向深入,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居里夫人美丽端庄的外表、为科学献身的精淡泊名利的品格。我主要引导学生运用‚看、读、思、画、议‛等方法,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参与获取知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六、我的教学思路及问题预设

教学思路是:走近文本,解读美丽——拓展资料,丰富美丽——立足生活,升华美丽。从浅入深,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热情。

(一)走近文本,解读美丽

以‚居里夫人美在哪里‛为主问题,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语句感悟理解。

1、学生可能首先谈到居里夫人美在美丽庄重的形象,教师引导学生谈出依据,抓住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并欣赏居里夫人的照片,定格她美丽的想象,解读‚略显疲倦‛联系第三段内容谈。

2、顺势引导学生在品读第三段以‚读着哪个句子,我体会到了‛与同学交流居里夫妇发现镭的过程中条件的艰苦、工作的危险、时间的漫长,解读其非凡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教师相机出示爱因斯坦的评价和林肯的评价——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科学革命。

重点品读句子‚她什么也不管‛什么是指——以及‚从……到四个变成……‛在读书的过程中提炼出居里夫人还美在她对科学的献身精神。

3、随着学生认识的深入,还能从最后一段读出居里夫人美在淡泊名利的品格。结合生活实际谈对名利、荣誉的羡慕对比居里夫人的‚视名利如粪土‛。抓住‚躺‛‚一如既往‛解读其理性的美丽。适时提出引用爱因斯坦的话有什么作用?使学生升华对居里夫人的崇敬。

(二)拓展资料,丰富美丽

教师为学生提供有关居里夫人的阅读资料:如她学习时专心致志、她对时间的珍惜、她不忘幼时教师的小故事。丰富学生对她的了解,丰富学生对美丽的认识。

(三)立足生活,升华美丽。

通过本课的学习,谈谈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是美丽的。使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引导学生明确对美的追求。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重点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的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体现的科学精神。如何让学生深入领会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呢?

一、由课题入手,设置疑问

据课题质疑,什么样的美丽能够跨越百年?是容貌美吗?是衣着美吗?今天让我们走近居里夫人,找出能够说明她‛美丽‛的句子。学生带着疑问自读课文,读完后,都能说出描写居里夫人容貌美的句子,都找到了‚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两句最重要的句子。我就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居里夫人坚定、刚毅、顽强的精神,用笔画出有关句子,认真地读一读,仔细地想一想,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在此基础上,老师趁热打铁,追问学生:‚大家说,居里夫人这种为了科学不顾一切的精神是什么?‛学生立刻响应:‚这就是美!‛课文的重点得以突破。‚美丽‛的含义挖掘出来了。

二、渗透学法,深度思考

这节课在学法上,着力点在于教给学生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另外也是继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结合课文,我总结了抓住关键词语、结合背景资料、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这样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深度思考,从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另外,在课题中质疑、对词语质疑、对难理解的句子质疑,这样,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巩固了质疑的能力。

当然,课堂中暴露出的问题也是很多的。

一、点拨提升不到位。因为准备时间仓促,所以有些地方方向是对的,但是,缺少画龙点睛之笔。正如俗语所说,那层窗户纸没有捅透。捅透了,就会豁然开朗。还有最后对主题的提升,应引导到对课题更深入地理解,‚这美丽不止是跨越百年,它是永恒的。‛由于最后时间有限,在经过短暂的思想斗争后,我决定用剩下的时间来解决完学生刚上课时质疑的问题。这样,就使课堂显得不够深入。

二、朗读少了。虽然有重点句子的指导朗读。但总体上朗读少了。这是我的‚老毛病‛了。好像,我一直比较关注的是学生的思维发展,关注师生、生生的对话。其实,朗读也是在表达情感,也是思维发展的延伸,也是在和文本对话。今后一定经常提醒自己!

《跨越百年的美丽》评课稿

评课人张月军

六年级下册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人物散文。文章选择“美丽”作为审美评论的角度,从美丽端庄的外貌形象的定格,到挺立在智慧高地的理性之美,成功地将居里夫人的美丽换位到了人类文化的史册中。这篇跨越百年的美丽评课稿,是以授课教师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并分析了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熊老师特别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引导学生抓住居里夫人的外貌感受人物特点、如通过研究重点词语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并适时指导朗读等等。老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观点,并将板书的权利也交到学生手中,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投入。

例如:在指导学生感悟、朗读文章时,她告诉学生要‚抓关键词‛;在体会如何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时,她要学生学会‚体现特点‛。除此之外,熊老师还指导学生及时把自己的阅读感悟写在语文书上。我想:这些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将会让学生终生受益。

众所周知,学习语文的着眼点只能是语言文字。语文教学离不开品词嚼句,离不开对语言的品读理解。所以熊老师在课堂中先教以学生“紧抓词语理解感悟人物品质”的方法,接着让学生学以致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表达个性感悟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烟熏火燎”“肃然起敬”等词,重点数字对比“一锅一锅”、“三年又九个月”、“0.1克镭”等来明白居里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献身精神。这样的语文训练才是扎实有效的。

《跨越百年的美丽》读书笔记 篇7

[关键词]思维空间 微课 练习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7-066

“微课”是指时间在10分钟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解决知识点的小课程。“微课”开口小,但它能完成量的积累。课堂练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课堂练习活动是否有效,直接关系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纵观现实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笔者发现课堂练习还存在着五个问题:盲目多练,偏重书面练习,局限于封闭性的练习;不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侧重技能训练;忽视思维培养;缺乏有效的反馈与评价。这些问题制约了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基于此,笔者利用“微课”优势,紧扣三维设计小学语文课堂练习。

如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笔者利用“微课”优势这样设计作业:“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是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在发现镭之后的不断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的健康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 ),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 ),变成一条条( ),变成科学史上 ( )。”

以上片段,教师出示大约几分钟后用PPT出示以下作业。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居里夫人在科学事业上贡献了一生,她的健康隐退了,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你觉得这样值得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3)“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中“伟大自然发现”指的是( ),而玛丽·居里发现人生的意义是( )。

(4)“淡蓝色的荧光”是什么?它怎么会融入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5)请把这段话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话画上横线,并把你的体会写下来。

这节课的作业设计,我利用“微课”的优势,紧扣语文教学的三个维度,设计不同内容、不同水平、不同形式的课堂练习。以上练习,学生在熟悉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用了8分钟完成,符合“微课”一般不超过10分钟的要求,尽管只用了8分钟却很有实效。

这节“微课”的作业设计有五个优点:

1.给学生准确的思维空间

在作业练习中,教师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不能把练习当做一种形式。如果安排了很多很难的问题后,教师只留出一两分钟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学习和讨论,不等学生真正进入思考状态,就草草结束。那么,在检查学生的学习和交流的情况时,学生就无法触及并自主感悟文中一些较深刻的内容,不可能产生创造性的思维与真挚的情感体验。

2.给学生价值思维空间

思维定式往往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以致僵化而缺乏灵活性与广阔性。以上语文课堂练习教学通过对情境的超越,打破思维定式,把思维的触角伸向各个方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这节课中,练习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淡蓝色的荧光’是什么?它怎么融入了一个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教师要注意利用问题诱导学生思考,发掘学生的创造潜力,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从不同的侧面思考,拓展思维的空间。有的学生说:“我从居里夫人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变成科学史上的永远的里程碑中感悟到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学生的回答使呆板的文字充满了生命的气息。

3.给学生深刻的思维空间

思考必然意味着有矛盾或有争议的问题存在。问题源于课堂练习的精心设计。因此,这节课堂练习经过教师梳理后,能够体现教材重点、难点以及多数学生认为是疑点的问题。问题虽不多,但有讨论的价值,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练习设计的问题给学生很大的思考感悟空间,激发学生投入情感,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感悟、体验和探究。

不可否认,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在课堂上的练习设计问题意识越来越强烈。在语文课堂上,经常听到教师这样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读了这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思维活跃,各抒己见。教师不再要求答案的唯一,充分体现了阅读的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但是,不少教师又把“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什么”“你想说什么”之类的问题当做万能钥匙,不根据课文的特点,不分时间场合,不顾班级实际,一味地使用。结果,学生的所思所见十分肤浅,教师又缺乏进一步的指导,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我设计的问题“‘淡蓝色的荧光’是什么?它怎么融入了一个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很有实效。当学生的交流比较浅时,我没有“鸣锣收兵”,而是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再读、再悟、再交流,或进行适时适度的点拨,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入讨论这一问题。

4.给学生全面的思维空间

毋庸置疑,学生的思考空间与阅读空间是紧密相连的,阅读空间的改变必然引起思考空间的改变。例如,“‘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中‘伟大自然发现’指的是 ,而玛丽·居里发现人生的意义是 ”这种问题设计指向的阅读空间大了,自然有利于学生全面思考和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5.给学生求异思维空间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争论的起点,有疑而又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有敢于争论的思想基础。学生的质疑,教师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如:“居里夫人在科学事业上贡献了一生,她的健康隐退了,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你觉得这样值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生1:不值得。用美丽与健康去换取事业不值得。

生2:值。“淡蓝色的荧光”是居里夫人用三年零九个月的时间提炼出来的0.1克镭发出的射线,也就是她对人类的贡献。

学生的思维一次又一次被激活,纷纷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对学生善于思考的精神给予充分的肯定,把“微课”变成了师生思维碰撞和观点交锋的课堂,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

三维聚焦,“微课”助力,不仅打破了语文课堂练习题型呆板、形式机械、内容封闭的桎梏,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上一篇:劳动教育起源下一篇:高三优秀说明文作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