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美丽练习(精选6篇)
跨越百年的美丽练习 篇1
现代作家梁衡在其《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中把握到居里夫人胸怀大志, 不被自己美丽容颜所累, 抓住“美丽”二字深挖细掘。居里夫人对美的追寻, 会令学生在愉悦审美过程中形成共鸣, 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
二、教学过程
1. 破题:领悟“美丽”表达的巧妙性
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现代作家梁衡的文章, 大家翻开课本, 读一遍文章的标题。
(教师板书文章标题, 学生朗读文章标题)
教师:从文章标题来看, 这篇文章是写居里夫人什么特点——
学生: (齐声回答) 美丽。
教师:请同学们再读一次文章标题, 且将“美丽”这个重点词。
(学生朗读文章标题)
教师:同学们, 坚持不懈、执着、坚毅端庄的居里夫人深深印在我们脑海里, 但是《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文章写居里夫人的角度跟我们脑海中的居里夫人一样吗?
(有的学生回答一样, 有的学生回答不一样)
教师:这就是梁衡表达的巧妙之处, 所有巧妙的点都蕴含在“美丽”二字中。我们今天学习这篇文章, 就是要探寻作者美丽的注脚, 发现作者表达的巧妙之处。
2. 说“镭”:领悟文章表达的个性
教师:通过预习大家肯定对居里夫人所发现的放射性元素有所了解, 是哪种元素呢?
学生:是镭。
教师:同学们想想这篇文章的题目, 再联系一下“镭”, 有什么问题想问老师的吗?
学生:怎么作者不在题目中体现出“镭”呢?
学生:是呀?这是为什么呢?而“美丽”与“镭”又有什么联系呢?
教师: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 “美丽”与“镭”又有什么联系呢?作者为什么不在题目中体现出“镭”呢?作者这样表达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呢?待会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探寻。
教师:同学们, 我们先来找“美丽”与“镭”之间的联系, 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 将课文快速阅读一遍, 先将文章中带有“镭”字的句子标记出来。
(学生边阅读边标记, 一共找到9句带有“镭”字的句子。教师请9位同学分别将这九句话读出来。)
教师:大家想想这9句带有“镭”字的句子分散在文章的几个段落之中, 作者依靠这点是不是想表达些什么。大家现在将这9句话连起来读读看, 试试看是不是发现了作者的什么秘密?
学生:我觉得从这几句话中可以发现居里夫人从镭的发现, 到镭的研究, 再到提炼镭的整个过程。
教师:是的, 文章虽然长, 但是我们把握好这九句话之后也就可以很好把握住全文的内容, 这是这位同学的发现。其他同学有别的发现吗?大家看看第二自然段, 在这段中有没有将居里夫妇报告的内容写清楚呢?
学生:没有。
教师:那么在这个段落大部分内容都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学生:居里夫人的容貌。
教师:是的 (板书“形”) , 这段就是围绕居里夫人的“形”展开的。
教师:第三自然段里面有多少句是含有“镭”的句子。这些句子概括起来说的是什么?
学生:四句, 这些句子概括起来是表达居里夫妇提炼镭的事情。
教师: (在黑板上将“事”板书出来) 真厉害, 作者的小秘密都让你给发现了, 剩下带“镭”的句子所在的段落, 总的是评论居里夫人什么方面?
(将“情”“理”在黑板上板书出来)
3. 品味“言”, 在领悟作者表达之妙中解读居里夫人
教师:同学们, 这是一个说理性的课文, 与其他文章不同, 它有“形”“理”, 还有“情”“理”。现在我们细细品味居里夫人提炼镭的小故事, 大家赶紧找找看在文中有哪些片段?那些自然段是写居里夫人提炼镭的事情?
学生:在第三段写了这个方面的内容。
教师: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呢?
学生:“为了提炼纯净的镭……”
教师:是的, 那在这里作者写居里夫妇花费了多长时间才将0.1克的镭提炼出来呢?
学生:三年又九个月。
教师:同学们真棒, 确实他们花费了三年又九个月才提炼出0.1克的镭, 上课之前我仔细点过这个自然段, 总共有248个字, 这两百多个却可以讲居里夫妇这三年又九个月的艰辛完全写清楚吗?
学生:不可以。
教师:然而在这个自然段梁衡的确仅用了两百多个字, 大家默默读一读这个段落, 想想在这个段落中哪个字, 哪个词最震撼到你的心灵。
学生:“0.1克”这个数字最震撼我, “0.1克”与“成吨”形成明显的对比, 从中可以体会居里夫人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师:是的, 你不但领悟到居里夫人的坚持不懈, 还明白了梁衡作家的写作意图。大家想想, 三年又九个月那可是1000多天呀, 同学们居里夫人提炼镭艰辛吗?
学生:艰辛!
教师:课文中哪个词语还可以看出距离夫人提炼镭的艰辛?
学生:终于。
教师:文章中还有哪些词背后蕴含着感人的小故事?
学生:我觉得“终日”这个词同样可以感受到居里夫人提炼的艰辛。
教师:请你再读一次这句话, 让大家听得更清楚。
学生:“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 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教师:“终日”是什么意思, 你知道吗?
学生:一整天。
教师:是的, 从早上到晚上,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 居里夫人在……
学生:“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教师:当落日洒下余晖的时候, 居里夫人在……
学生:“衣裙上, 双手上, 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教师:从这句简单的话, 我们就可以感受到那么多的故事,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语言表达的奥妙。从这句话里面还有没有什么词语感动到你呢?
学生:烟熏火燎。
教师:这个成语四个字都是什么部首呢?
学生:火字旁。
教师:确定?那“熏”字的部首是什么呢?
学生:四点底。
教师:确定?刚才我听到有些同学小小声说是“四点水”, 是不是呀?
学生:不对, 在旁边的叫“四点水”, 在下面的是“四点底”。
教师:回答正确。居里夫人在烟熏火燎的环境中研究, 从“烟熏火燎”这个成语中, 同学们可以感受到什么呢?
学生:很热, 就像是被烤一样。
教师:我们说了那么多的镭, 那镭究竟是什么呢?
学生:一种放射性元素。
教师:居里夫人在做研究的时候, 她有戴面具吗?
学生:没有。
教师:那会有什么后果吗?
学生:会中毒。
教师:那电风扇呢?有吗?
学生:也没有。
教师:确实是的, 同学们, 居里夫妇就是在一个没有电风扇, 没有面具的工作环境之下做研究, 现在请大家再认真读这句话, 细细品味话中隐含的情感。
4. 动动手, 写随笔:试着从多个角度将人物的“形”表达出来
教师:同学们, 根据你们以前接触到的, 像化学实验室, 物理实验室之类, 通常都会有什么设备呢?
学生:有很多先进的仪器设备。
教师:但是居里夫人的实验室却跟大家描述的有很大的区别。在这样的实验室中居里夫妇工作了三年又九个月, 整整1360天, 才成功提炼出0.1克镭。在提炼出来之前可以确保一定成功吗?
学生:不可以。
教师:那文章中有哪个词说明了呢?
学生:“可能”。
教师:对的, 请同学们将这个句子读一遍。
学生:“为了提炼纯净的镭, 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
教师:要是文章中“可能”这个词没有的话, 会有影响吗?
学生:有, 这个词不能少, 少了就不能说明问题了。
教师:所以说文章这个片段是不是一个字也不能少, 字字是黄金。在这样的实验室里面, 我们试着想象一下大雨滂沱时, 大雪纷飞时, 狂风怒号时, 居里夫人工作的场景。同学们, 拿起你的笔, 写在练习卡上。
(学生练笔)
教师:同学们, 有没有同学愿意将自己读的念给大家听。
(同学念)
教师:写得太棒啦!大家鼓掌鼓励一下他!
5. 还原:探寻“美丽”的注脚
教师:同学们学到这里, 大家发现什么吗?我们说那么多, 怎么好像跟文章标题没什么关联呢?
学生:对啊, 好像没提到“美丽”呢?
教师:那接下来的这段话会写到“美丽”了吗?
学生:有, 有体现居里夫人的心灵美。
教师:这就是阅读, 这说明你懂得了作者起文章标题的用意了。同学们, 青春易逝, 美丽的容貌是暂时的, 居里夫人因为长期辛劳工作, 她变了:
(出示: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 ……浑身乏力。)
教师:读到这句话, 同学们有什么感觉?
学生:觉得有点难过。
教师:但是她还在变呀, 读接下来一段。
(出示: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教师:这就是跨越百年的美丽, 一千年之后, 就跨越了……
学生:千年。
教师:可是镭的作用仅仅是千年吗?
学生:不止。
教师:那会有多少年?
学生:永远。
教师:用另外一个词看看。
学生:永恒。
教师:是的, 永恒的美丽。文章中有哪句证明了“永远”?
学生:“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永远定格在历史上, 定格在人们的心中。”
教师:同学们, 居里夫人值得我们一生好的读。最后, 有句话想送给大家, 尤其是班上的女同学。
你可以从外表的美来评论一朵花或一只蝴蝶, 但你不能这样来评论一个人。 (泰戈尔)
三、评析
1. 结合“美丽”, 板块推进
此刻紧紧结合课文注脚, 重点放在“美丽”二字, 从浅入深, 一步步推进, 教学思路清晰。从整体上将遵循了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教学规律。如此, 在学生心中居里夫人的形象也就更为鲜活、全面、立体。
2. 以学生为本
跨越百年的美丽练习 篇2
[关键词]思维空间 微课 练习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7-066
“微课”是指时间在10分钟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解决知识点的小课程。“微课”开口小,但它能完成量的积累。课堂练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课堂练习活动是否有效,直接关系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纵观现实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笔者发现课堂练习还存在着五个问题:盲目多练,偏重书面练习,局限于封闭性的练习;不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侧重技能训练;忽视思维培养;缺乏有效的反馈与评价。这些问题制约了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基于此,笔者利用“微课”优势,紧扣三维设计小学语文课堂练习。
如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笔者利用“微课”优势这样设计作业:“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是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在发现镭之后的不断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的健康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 ),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 ),变成一条条( ),变成科学史上 ( )。”
以上片段,教师出示大约几分钟后用PPT出示以下作业。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居里夫人在科学事业上贡献了一生,她的健康隐退了,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你觉得这样值得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3)“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中“伟大自然发现”指的是( ),而玛丽·居里发现人生的意义是( )。
(4)“淡蓝色的荧光”是什么?它怎么会融入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5)请把这段话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话画上横线,并把你的体会写下来。
这节课的作业设计,我利用“微课”的优势,紧扣语文教学的三个维度,设计不同内容、不同水平、不同形式的课堂练习。以上练习,学生在熟悉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用了8分钟完成,符合“微课”一般不超过10分钟的要求,尽管只用了8分钟却很有实效。
这节“微课”的作业设计有五个优点:
1.给学生准确的思维空间
在作业练习中,教师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不能把练习当做一种形式。如果安排了很多很难的问题后,教师只留出一两分钟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学习和讨论,不等学生真正进入思考状态,就草草结束。那么,在检查学生的学习和交流的情况时,学生就无法触及并自主感悟文中一些较深刻的内容,不可能产生创造性的思维与真挚的情感体验。
2.给学生价值思维空间
思维定式往往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以致僵化而缺乏灵活性与广阔性。以上语文课堂练习教学通过对情境的超越,打破思维定式,把思维的触角伸向各个方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这节课中,练习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淡蓝色的荧光’是什么?它怎么融入了一个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教师要注意利用问题诱导学生思考,发掘学生的创造潜力,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从不同的侧面思考,拓展思维的空间。有的学生说:“我从居里夫人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变成科学史上的永远的里程碑中感悟到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学生的回答使呆板的文字充满了生命的气息。
3.给学生深刻的思维空间
思考必然意味着有矛盾或有争议的问题存在。问题源于课堂练习的精心设计。因此,这节课堂练习经过教师梳理后,能够体现教材重点、难点以及多数学生认为是疑点的问题。问题虽不多,但有讨论的价值,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练习设计的问题给学生很大的思考感悟空间,激发学生投入情感,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感悟、体验和探究。
不可否认,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在课堂上的练习设计问题意识越来越强烈。在语文课堂上,经常听到教师这样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读了这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思维活跃,各抒己见。教师不再要求答案的唯一,充分体现了阅读的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但是,不少教师又把“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什么”“你想说什么”之类的问题当做万能钥匙,不根据课文的特点,不分时间场合,不顾班级实际,一味地使用。结果,学生的所思所见十分肤浅,教师又缺乏进一步的指导,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我设计的问题“‘淡蓝色的荧光’是什么?它怎么融入了一个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很有实效。当学生的交流比较浅时,我没有“鸣锣收兵”,而是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再读、再悟、再交流,或进行适时适度的点拨,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入讨论这一问题。
4.给学生全面的思维空间
毋庸置疑,学生的思考空间与阅读空间是紧密相连的,阅读空间的改变必然引起思考空间的改变。例如,“‘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中‘伟大自然发现’指的是 ,而玛丽·居里发现人生的意义是 ”这种问题设计指向的阅读空间大了,自然有利于学生全面思考和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5.给学生求异思维空间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争论的起点,有疑而又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有敢于争论的思想基础。学生的质疑,教师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如:“居里夫人在科学事业上贡献了一生,她的健康隐退了,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你觉得这样值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生1:不值得。用美丽与健康去换取事业不值得。
生2:值。“淡蓝色的荧光”是居里夫人用三年零九个月的时间提炼出来的0.1克镭发出的射线,也就是她对人类的贡献。
学生的思维一次又一次被激活,纷纷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对学生善于思考的精神给予充分的肯定,把“微课”变成了师生思维碰撞和观点交锋的课堂,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
三维聚焦,“微课”助力,不仅打破了语文课堂练习题型呆板、形式机械、内容封闭的桎梏,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跨越百年的美丽 篇3
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发现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作出贡献,她的理解一方面源于她的品格,另一方面源于她在科学研究中的体验和感悟。
“这点美丽的淡蓝色荧光„„不屈的信念。”
“淡蓝色荧光”是指居里夫人花3年零9个月时间提炼出来的0.1克镭,这是她获得的成就。这项成就的获得,是以居里夫人整日烟熏火燎,身体的疲劳为代价获得的,因而融入了美丽的生命。这项成就的取得也是居里夫人为了探寻“其它物质有没有放射性”的信念的结果,因而融入了不屈的信念。这段话是对居里夫人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的赞颂。
“她从„„里程碑。”
这句话采用“从„„变成„„”的句式,说明这种变不是一般的变成,而是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这句话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
“她的报告„„”
她的报告宣布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镭”,“美丽庄重的形象”是指“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面庞”、“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居里夫人为科学作出的杰出贡献,成就了她的历史地位,使之成为令世人钦佩和仰慕的女性,这句话讲了居里夫人对科学作出的巨大贡献。
第2题
1、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是指居里夫人有“坚定、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项伟大自然发现”是指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金属元素镭,“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作出贡献。居里夫人对人生和价值的认识一方面源于她的品格,另一方面源于她在科学研究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
2、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淡蓝色的荧光”是居里夫人用三年零九个月的时间提炼出来的0.1克镭发出的,也就是她的成就。这项成就的取得,是以居里夫人终日的烟熏火燎、身体的疲劳为代价获得的,因而融入了“美丽的生命”。这项成就的取得也是居里夫人坚持探寻“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的信念的结果,因而融入了“不屈的信念”。这句话是对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表现的坚持不懈的献身精神的赞颂。
3、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她的报告”宣布了一项惊人的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镭。“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是指“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面庞”“坚定而又略带淡泊的神情”“微微内陷的大眼睛”,也暗指这一形象背后坚毅执著的精神。居里夫人因为对科学作出的杰出贡献,成就了她的历史地位,使之成为令世人钦佩和仰慕的女性。这句话写出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的巨大贡献。
4、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这个句子采用了“从„„变成„„”的句式,这种“变”不是一般的变成,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
第2题,课后阅读链接读后感。第一篇:
读《跨越百年的美丽》有感 跨越百年风尘,从她的实验室跨进科学的史册,从化学物理的辉煌中绽放的出水芙蓉,一句话便是“成功不是眼泪而是血汗筑成的”坚韧!风云变更,变不了她美丽的人格;岁月流金,流不走她的睿智,她的魅力恰恰因为岁月的久长而熠熠生辉。她,就是玛丽.居里。
古语云:“自古红颜多薄命”,君不见西施、玉环都在风华正茂之年零落于尘,空留下一段传闻,几声慨叹。可居里夫人的美丽换来了科学革命的新,青春托出的一条条科学定律映照在她白皙的脸庞上。“长恨春归无觉出,不知转入此中来”,她跨越百年的美丽催生出了科学革命的长卷,字里行间闪耀着放射物质镭的光辉。
居里夫人有着引人注目的红颜美貌,以至她的闺中密友需要用伞柄赶走那些追慕她的人,可她靠的不是这个,而是对理想的追求,所以,她的美是历久弥新的;居里夫人也赢得了无数的崇拜和敬意,人们用诗歌赞美她,媒体大篇幅报道她,可她不为所乱。爱因斯坦说:“在所有世界著名人物中,她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冲宠坏的。”不求名利,不为赞扬,不怕挫折,自由轻松地驾驭着自己的生命之舟,一如既往地驶向科学的彼岸,“不为物喜,不以己悲”,这是何等坦荡的胸怀。
本来,她完全可以享用镭带来的丰润财富,腰缠万贯。可她偏偏独上高楼,丝毫不为财富所动心,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专利权。她的放弃,使得百年后的今天,人们还在传颂着关于三克镭的感人故事。“科学是全人类的”,这是她对人们的回答,穷困使她的生活窘迫,可她的内心世界是充实丰裕的。孔子说过:“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面对着跨越百年的美丽,我由衷地体会到什么是“贤”的内涵,不得不由衷的感慨:“贤哉,居里夫人!”
跨越百年的居里夫人,你跨越那悠悠的岁月长河里,把你的青春、智慧和人性的光辉洒在百年后的今天。
第二篇
不朽的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读后感
《跨越百年的美丽》讲的是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时的事情。其中文章的第三自然段使我获益匪浅。这段讲的是居里夫人经过了三年又九个月,终于从成堆的矿渣中提炼了0.1克镭。而这成堆的矿渣是多么大的数字,而0.1克镭,确是如此渺小。就是这渺小的镭,在许多科学家眼里是那么宝贵。
从这一段中,我体会到了,居里夫人具有追根问底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关于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不是第一人,但却是最关键的一人。正是因为她具有追根问底的精神,所以提出了“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这个疑点。两年后,她发现了钋和镭这两种放射性元素,这和她的性格有着极大的关系。还有,如果居里夫人觉得实验条件太艰苦,而放弃的话,她也取得不到这样的成绩。
从居里夫人的故事中,我想起了自己。在今年8月份,我参加了人工鸟巢的考察活动,地点设在八达岭森林公园里。由于鸟儿在清早活动,所以我们清晨5:30就出发,一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一路沿铁路线行走,还要过很险要的一段小路。观察要求我们,要目不转睛地仰头看鸟巢(死盯),扑捉鸟的出入活动,一边还要做记录,一边还要向前行走„„走过几个小时的山路后,我几乎都迈不开步了,真累啊!腿酸、颈直,我心里开始打退堂鼓,不想干了,但还是坚持下来了。通过阅读居里夫人的文章,我很惭愧。居里夫人的科考条件比我们的条件艰苦多了!夏天热,冬天冷,一年四季都不休息,还要做记录,仔细计算,并且要冒着生命危险做事„„这么多的困难,他们都一一战胜了,我遇到的这点困难算什么呢?
做任何事情都绝非易事,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但坚持就是胜利,正因为坚持了,事情就有可能成功,说不定有的时候与成功只差一小步了,坚持不懈,就攀上了最高的山峰。居里夫人的成功,不正是这样的吗?
第三篇:
《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文章是著名小说家梁衡写的一篇纪念居里夫人的一篇文章,表示作者对居里夫人的一种仰慕和敬佩之情,从而告诉我们居里夫人是一个律己之严,意志纯洁和坚强的人;玛丽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使我深深的感动了。
玛丽居里小时侯是一位勤奋学习的女孩,也有着漂亮的外表,性格里天生有着男子汉骨气,她坚定、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她中学毕业后在乡下当了七年家庭教师,积攒了一点学费便到巴黎来读书。日夜苦读,这种心无旁骛、悬梁刺骨、卧薪尝胆的进取精神使我无比的佩服。
长大后玛丽一样十分优秀。她是发现镭的关键人,她为了镭经历了千心万苦,她又是一个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从这句话我明白了玛丽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人,为了提炼出纯净的镭,居里用工业废渣冶炼,然后送到实验室去分析,她的手上衣裙上都有烧伤的痕迹,但是她有大志,宁愿自己受苦也要为了人们。
我们以前学过一篇文章〈三克镭〉课文中居里夫人曾说过,“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他们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即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居里夫人献身科学,想让这个地球更加美好的思想感情。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篇4
主备人:杨成飞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识“埃、伦”等14个生字,并会写,而且能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5.培养学生从心灵深处敬重像居里夫人这样献身科学的人的意识,认同他们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教学重点:
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去考虑:
1.居里夫人容貌美丽,却献身科学,她追逐自己的梦想。2.居里夫人成就巨大,她却视名利如粪土。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联系居里夫人工作中的艰难和辛苦、工作中的态度和表现,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抓住句子的核心部分引导学生思考。
教法:引导,点拨。
学法:交流资料,读中质疑,品读感悟,全班研讨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或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卡片。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围绕题目质疑
1.(板书“美丽”)请同学们谈谈对美丽的理解,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很美丽?
2.(板书“跨越百年的美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问题预设: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课题中“美丽”表现在哪里?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课文中去寻求答案。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阅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指导较难写的生字的书写,本课生字要求会认会写。
2.再读课文,画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本文涉及到一些物理方面的专用词语,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适当讲解,如:放射性元素镭、物理学、人工放射性、天然放射性、工业废渣、冶炼、溶解、沉淀、酸碱、试管、量杯、诺贝尔奖等词语。
3.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
4.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默读课文,解决课初提的问题: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
5.再读课文,提课文中不懂的问题。
6.问题预设:关于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理解方面的问题,如“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三、交流资料,认识居里夫人 1.学生交流收集的居里夫人的资料。2.教师对居里夫人进行简单介绍和补充。
居里夫人(1867—193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物理学家,最早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
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兰华沙市的一个教师家庭。10岁丧母、家境贫困,造就出她吃苦耐劳、好学不倦的品质。1891年,她只身前往法国巴黎大学理学院求学深造。于1893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894年又获得数学硕士学位。几乎与此同时,科学之缘将她和彼埃尔·居里吸引到一起。1895年两人结了婚。1897年,居里夫人看到亨利·柏克勒尔发现铀具有放射性的报告,引起她的极大兴趣。她悉心探索、反复实验,与居里先生密切合作,终于研究出两种新的化学元素,它们比铀具有更强的放射性。一个是“钋”,它是居里夫人出于对祖国的热爱,以波兰的第一个字母命名的;另一个是“镭”,它倾注了居里夫妇的心血、智慧、体力,甚至生命。从1898年到1902年四年时间里,坚持不懈,终于从几十吨铀沥青矿废渣中提炼出0,1克纯镭盐,并测定了镭的原子量。1903年,居里夫妇和柏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1906年,居里先生突遇车祸逝世。居里夫人以坚强的意志战胜巨大悲痛,承担起全部家庭责任。很快地,她又继任了居里先生在巴黎大学的课程,并指导实验室工作。1911年,居里夫人参加法国科学院院士竞选,由于有人提出“女人不能成为科学院院士”而以一票之差落选。但这阻挠不住她献身科学的追求。同年12月她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富有牺牲精神。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利用X光设备拯救伤病员。她长期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紧张的放射性元素研究,致使有毒物质侵害了她的健康,晚年身患多种疾病。1934年7月4日因白血病逝世。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听写生字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上节课同学们围绕着课题和课文内容提了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通过阅读课文来探讨这些问题,相信通过阅读我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更新的认识。
二、品读感悟,全班研讨
1.同学们上节课提了许多关于“美丽”的问题,如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怎样理解“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等等。让我们再次走入课文,去感受这份美丽。
2.默读全文,看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画有关语句。(1)居里夫人的外表美。
请学生朗读相关语句,谈谈对该句的体会和认识,在感悟的同时,结合插图,并进行朗读指导。
(2)镭的颜色美。
想象当时的情景,尤其是在“幽暗的破木棚”的映衬下,这点略带蓝色的荧光显得更美,指导朗读相关语句。(3)居里夫人的内在美,人格美。
指导学生抓住全文有关语句进行朗读、感悟,注意读、悟结合,切忌空谈,教师要善于点拨、提升和概括。
①巨大贡献是美。
“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②勇于探索,忘我献身是美。
“居里夫人却对此提出了新的思考: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身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③、淡泊名利是美。
“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三、回归整体,提升认识
1.回读课文,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照应问题:“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为什么说居里夫人的美丽“跨越百年”?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
2.总结收获,拓展阅读。再谈谈对“美丽”的理解。或说说居里夫人的美丽给予我们的启迪。板书设计: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 篇5
1、领悟居里夫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伟大的人格魅力,理解美的内涵。
2、学习本文多种写作手法及修辞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让学生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文章的前后的内在联系
重点:体会居里夫人的美丽所在
(突破口:什么是美丽,为什么美丽能跨越百年?)
【预习】
让学生查找收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
第一教时
(一)导入
1,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文章的主人公:居里夫人的简历
【玛丽居里简介】
居里夫人即玛丽居里(mariecurie),是一位原籍为波兰的法国科学家。她与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都是放射性的早期研究者,他们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并因此于190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居里夫人继续研究了镭在化学和医学上的应用,并且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而又获得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1906年皮埃尔?居里不幸被马车撞死,但居里夫人并未因此而倒下,她仍然继续研究,于1910年与德比恩一起分离出纯净的金属镭。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居里夫人用x-射线设备装备了救护车,并将其开到了前线。
20世纪20年代末期,居里夫人的健康状况开始走下坡路,长期受放射线的照射使她患上白血病,终于在1934年7月4日不治而亡。在此之前几个月,她的女儿依伦和女婿约里奥-居里(joliot-curie)宣布发现人工放射线(他们俩因此而荣获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的大半生都是清贫的,提取镭的艰苦过程是在简陋的条件下完成的。居里夫妇拒绝为他们的任何发现申请专利,为的是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利用他们的发现。他们把诺贝尔奖金和其奖金都用到了以后的研究中去了
居里夫人的故事尽人皆知,从小到大,记忆中我们所知道的都是作为科学家的她:发现了镭、两次获诺贝尔奖、忍受着丧夫之痛献身科学......但粱衡却写出了另一番景致。
【作者简介】梁衡: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作品有《梁衡文集》和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集《只求新去处》、《人杰鬼雄》、《名山大川》,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政论集《继承与超越》等。《晋祠》、《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等四篇作品入选中学课本和师范教材。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居里夫人,一直是梁衡甚为敬仰和推崇的女性之一,搜集了有关居里夫人的详尽资料,并思考什么是人生的价值、什么是女性真正的美。1998年,正值居里夫人诞辰100周年,梁衡时任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他在翻阅文件时又看到了有关纪念活动的消息,这再次触动了他:一个世纪过去了,居里夫人离我们越来越远,可为什么人们还没有忘记她呢?在现实与历史的碰撞中,作者感到有必要帮助读者,特别是青年记者重新认识居里夫人。他说:伟人在社会上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已经很大很大了,但这主要是靠他们的伟业、理论。人们接受的是他们的结果,是被舍弃了过程之后的结果,所以往往敬而远之。在许多地方他们与读者并没有通。文学就是要把这个扩大了的距离再拉回来。就是要把这个结果之前的过程揭示出来,就是要有血有肉、沟通情理、让读者可亲可信,所以我不想再重复那些结果,而是努力‘顺瓜摸藤’,去找那些碧绿的叶子和芬芳的花朵,让读者自己去理解,果之初,果之前的样子。于是他拿起了思考的笔,仅用两天的时间,写出了这篇《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文章确实实践了作者的理念,以柔和而又深沉的文笔一下子拉近了我们和伟人的距离。
这篇散文发表后好评如潮,粱衡写出了另一番景致的居里夫人。首先,题目就不落俗套,《跨越百年的美丽》,非常吸引读者的眼球,引人思考:什么是美丽,为什么美丽能跨越百年?
什么是美丽
居里夫人的美体现在外表美、心灵美两方面
外表美有关居里夫人的美,文章当中有很多详细的描述,第2段: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而她那美丽而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里。
第5段:居里夫人是属于那一类很漂亮的女子,她的肖像如今挂遍世界各国的科研教学机构,我们仍可看到她昔日的风采。
第5段:当时大学里女学生很少,这个高额头,蓝眼睛,身材修长的漂亮的异国女子,很快成了人们议论的中心。
其中有一处写她的美,写绝了
男学生们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凑上去说几句话,常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她的女友甚至不得不用伞柄赶走这些追慕者。
我们中国古代描写美的词语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国倾城......这里写异性眼中的形象,用了侧面描写其美丽。
内在美
居里夫人有大志,大求,她知道只有发现,创造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美丽。她的大志,大求表现在(1).爱国
她不但懂得个人的自尊,更懂得民族的自尊。当时的波兰为沙皇所统治,她每天上学的路上有一座沙皇走狗的雕像,玛丽路过此地,总要狠狠唾上一口,如果那一天和女伴说话忘记了,就是已走到校门口也要返回来补上。
(2).对人类作出贡献(科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3).战胜自我,勇于创造
(4).为女性争回荣誉和地位
这些大志,大求正是体现了居里夫人美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除了以上四点,在具体的科研活动中,一些具体事例也表现了居里夫人的优秀品质体现了她的内在美
(讨论,谈谈观点)
(1)、淡薄名利:
--(第7段: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
(2)、追求真理,治学严谨:
--(第3段:......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物质世界里是不是还有另一块全新的领域......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3)、艰苦奋斗:
*工作环境恶劣:
--(第3段:而所谓的实验室是一个废弃的,曾停放解剖用尸体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都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社会环境也恶劣:
--(第1段:......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个女子登上过法国科学院的讲台。)
当时的社会对女子还是有偏见和歧视的,要突破这些偏见就要付出比常人更艰苦的努力。
--(第4段:......这项开辟科学新纪元的伟大发现好像不该落在一个女子头上)
作者站在当时的社会历史层面上来谈,好象的作用是反而更加证明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不公正,也更加证明了居里夫人的不畏艰难.故作者在谴责社会的同时,也高度赞美了居里夫人。
(4)、持之以恒:
--(第3段:终于经过3年又9个月,他们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第7段:......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
(5)、忘我执着,不怕失败:
--(第3段: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矿渣。)
(6)、有自制力:
--(第4段:......她故意把一头金发剪得很短。)
--(第4段:......为了求得安静,便一人租了间小阁楼,一天只吃一顿饭,日夜苦读。)
(7)、坚定、自信:
--(第4段:......必须使这种天赋由我们中的一个表现出来!)
(8)、科学献身精神:
--(第6段:......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
--(第7段: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结论]:居里夫人不畏艰难,勇于为科学献身,藐视名利,有大志,大求。以上即为美丽所在。
为什么说居里夫人的美丽跨越百年
美丽:外在的美是短暂的,易逝的。内在的美是永恒的,不变的。
跨越百年:居里夫人逝世一百周年纪念。居里的精神跨越百年
(1)百年是虚指:意即永恒。除了美貌外(无法永恒),她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存。
(2)作者对她充满了礼赞:
a、直接抒情:
--(第6段: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换位到了人类文化的史册里。)
b、间接抒情:
--(第7段: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而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
朗读这两段文字,体会一下其中包含的情感.居里夫人的美丽给以我们的启迪,我眼中的美是怎么样的?(各抒己见)
【艺术特色】
1.修辞手法的应用
本文运用比喻、引用、类比、对比等手法,突出了居里夫人的美丽,深化了主题。
比喻
为了说明居里夫人的追问和探究精神,用了生动的比喻:别人在海滩上捡到一块贝壳;别人摘叶她问根,更形象的表达了居里夫人的精神。
类比通过已知事物来突出新事物的特征
(1)1852年斯佗夫人写了一本《汤姆叔叔的小屋》导致了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林肯说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解放黑奴的大革命。
举斯佗夫人,突出居里夫人的发现(镭)是科学界的革命,突出了居里夫人对人类的贡献。
(2)宋玉说有美女在墙头看他三年而不动心。范仲淹考进士前在一间破庙里读书,晨起煮粥一碗,冷后划作四块,是为一天的口粮。
用宋玉、范仲淹苦读的故事作类比,高度赞扬居里夫人也有这种心无旁骛的执著进取精神。
(3)诸葛亮戎马一生,气吞曹吴,却不披一甲,不佩一刃;毛泽东指挥军民万众,在战火中打出一个新中国,却不背枪支,不受军衔。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形,不逐于力,不持于技。他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着地进取,直进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
说明真正伟大的人是那些在巨大荣誉面前仍甘于平淡,保持谦逊品质的人,居里夫人就是这样一位挺立在智慧高地的伟人。
对比通过某事物于他事物之间的反差来突出其特征。
(1)你看有多少女孩子王婆赏瓜,顾影自怜而不知前路。数年前一位母亲对我说她刚上初中的女儿成绩下降。为什么?答曰:知道爱美了,上课总用铅笔杆做她的卷卷头。美对女人人来说是一种附加,就像格律对诗词也是一种附加。律诗难作,美人难为,做得好惊天动地,做不好就黄花委地。
女儿做卷卷头,突出美人难为,而居里夫人有大志大求,为人表率。
(2)她可以趁着年轻貌美如现代女孩吃青春饭那样,在钦羡和礼赞中活个轻松,活个痛快。
引用引用对刻画居里夫人的崇高精神世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4段,千百年来,漂亮就是一个女人的最高荣誉,最大资本。只要有幸得到这一点,其余便不必再求了。莫泊桑在他的名著《项链》中说:女人并无社会等级,也无种族差异;她们的姿色、风度和妩媚就是她们身世和门庭的标志。
用莫泊桑《项链》中的句子,反衬居里夫人不为容貌所累。
第6段,哲学家说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西方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公元1082年东方哲人苏东坡在赤壁望月长叹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引用苏轼《前赤壁赋》中的名句,强调了居里夫人科学发现的价值和人生得到了永恒的哲理。
第7段,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惟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表达了对居里夫人的深情赞美。
排比
文末排比:有的人止于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于勇,而呈其力;有的人止于心,而有其技;有的人达于理,而用其智。诸葛亮戎马一生,气吞曹吴,却不披一甲,不佩一刃;毛泽东指挥军民万众,在战火中打出一个新中国,却从不受军衔,不背一枪。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形,不逐于力,不持于技。
强调说明真正伟大的人是那些在巨大荣誉面前仍甘于平淡,保持谦逊品质的人,居里夫人就是这样一位挺立在智慧高地的伟人。
2.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
第4段、第6段妇女受到歧视--当时大学不收女生,社会对女性的歧视,烘托出她学习之不易,成就之伟大。
第4段男生的追求,人们的反应侧面描写,烘托出她的美丽动人的女性魅力。
3.举例(精选典型材料的写作特点)
跨越百年的美丽练习 篇6
师:谁来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我认为这篇文课文主要写了居里夫人和他的丈夫经过三年零九个月终于提炼出了镭。
师:这是课文第1~2自然段就告诉我们的,再往下看,还写了什么?
生:我觉得还写了居里夫人和丈夫发现镭的过程。
师:这个过程中倾注了他们的心血,突出了他们顽强不息的精神。先写了她做报告的经过,再写了镭的发现过程。这样的写法叫——
生:倒叙。
师:(板书:倒叙)这是课文第3~4自然段写出来的,再往下看,还写了什么?
生:居里夫人得到了很多奖金。
生:她视金钱、荣誉如粪土。将奖金送给战争中的人们,将奖章送给六岁的女儿做玩具。
师:这些表现了什么?
生:居里夫人高贵的品格。
师:作者就是通过这几个方面来写了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
【点评】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汇报阅读的思考,从而概括出全文主要内容,梳理课文的结构脉络。“倒叙”的表达特点的适时讲述,不仅进一步揭示了课文的内部结构,也为后面的更深层次阅读理解课文做了铺垫。这一教学环节,凸显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敢于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感知作者的写作顺序。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居里夫人在科学上的美丽。(映示: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在这句话中,美丽出现了两次。第一个美丽指什么?
生:指镭发出的淡蓝色的光。
师:第二个呢?为什么说这里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读一读课文,注意圈画,我们待会儿交流。哪个词感动了你?
生:终日。
师:还有哪个词感动了你?
生:“烟熏火燎”,说明环境非常恶劣,她终日在烟熏火燎中,很不容易。
师:读到“烟熏火燎”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场景?
生:我仿佛看到了她在烟灰中不停地搅拌着废渣。
生:居里夫人忍受着呛人的气味,还有浓烟、灰尘在搅拌着。
师:环境如此恶劣她还坚持工作着。找到了关键的词,我们就能深刻理解居里夫人的坚定信念。还有吗?
生:她的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伤痕。我从“伤痕”就可以看出她的不放弃。
师:是啊,我们读着词,仿佛就读出了当时的场景。谁来读一读这段话?让我们闭上眼睛,跟着她的朗读来想象这样的场景。(生读)
师:她那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还体现在哪里?大家看第3自然段,读书总是与思考同在的,想好了吗?
生:在发现镭之后的不断研究中,居里夫人在不断地变化着,她美丽的容貌逐渐消失,眼花耳鸣。居里夫人为了提炼一克镭,付出了她的容貌和健康。
生:从三年零九个月,从三吨矿山提炼出一克镭,我感受到居里夫人的信念。
师:一克镭是多少?圆珠笔的笔尖这么大就是一克。三吨的矿山,一克的镭,对比这悬殊的数量,不禁让我们对居里夫人的行为产生敬重。谁再来读一读。(生读句子)
师:你读出了对居里夫人的赞叹!(生读短文)
师:同学们,这也是所有人共同的声音,让我们一起来读。(生读课文)
师:真有力量,也很有节奏。刚才,我们读课文,是在事例当中感受居里夫人的精神。在事例当中感受人物,这是个很好的读书、学习的方法,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使用。(板书:事例中感悟)
【点评】王老师该环节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围绕“居里夫人的美丽”组织学生充分地读书,自己思考,提出疑问,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关注学情,抓住生成,相机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另外,老师抓住关键词,品读重点句,层层深入地解读“美丽”,丰富人物形象,同时引导学生用朗读把自己感受到的形象和情感表现出来。在此基础上,王老师不忘记引导学生回顾阅读的过程,总结阅读方法。
师:还有哪里可以看出居里夫人融入了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同学们看第4自然段的倒数第五行——“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的工作”。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她不管的究竟是什么?
生:她不管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只是默默的工作。
生:她不管她美丽的容貌在逐渐的消退,仍然在默默工作着。
师:所以书上说,“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几乎在完成伟大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人生意义的发现。”那么,你能理解,居里夫人认为是怎样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
生:我认为她是把全部的精神融入到科学事业当中。
师:这就是她认为的最有意义的人生,这就是她的科学精神。课文中说——谁来读?
生:(读课文)“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
师:这是她美丽的生命历程和不屈的信念。一起来读。(生读课文)
师:这段话写出了居里夫人美丽的一生和坚定的信念啊。同学们读出了力量,再读!
生:(齐读第4自然段)“……她从一个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学者,变成……变成……变成……她变成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师:这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一生的科学成就。一起读!(生读)
【点评】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作者以及教材编者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应该是个设计师,设计出适合学生攀爬的梯子,让学生在攀升中逐渐领悟文本的深刻内涵。而这些攀爬的梯子,正是文本的关键词句。学生由文本的词句想开去,再通过文本释疑。在这个过程中,朗读永远是语文学习的手段——学生一次次的朗读,感悟也随之一次次提升。
师:课文中,写居里夫人成就的美和人格的美有哪些呢?我们回去之后阅读课文第5~6自然段,结合课后“阅读链接”来继续研究。
同学们,在纪念镭发现25周年的晚会上,居里夫人是这样说的——(课件映示电影片段)“个人是渺小的,但每个个人都有可能取得一线知识之光,即使非常弱小,也能够照亮人类追求真理的梦幻,正是这一点一点的蜡烛,为我们看到前面那改变宇宙宏伟蓝图的淡淡轮廓……”同学们,也让我们高举起知识的火炬,来营造美好的明天,让我们一起来创造我们生命的美丽。
【点评】有道是课虽止,思再起。好的语文课堂总是将学生的阅读、思考引向广阔的语文学习世界。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带着思考回家、带着探究走向课外,唤醒学生学习潜能,最终指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总评】王老师的课堂,看似简单平实,但细细品味,又感觉到简约而不失丰富,平实不失精巧。整节课,王老师抓住“美丽”这一关键,和学生一起挖掘居里夫人“美丽”的内涵,品词析句,感悟居里夫人形象。教学思路清晰,着力点集中,呈现出王老师课堂的“美丽”。
一是充分关注了文本的个性。课文节选自梁衡的同名散文,作者以优美的笔调叙述了居里夫人发现镭这一生动翔实的事件,赞美居里夫人对科学执著追求的态度,刻苦钻研的精神。文章在充分表现她对人类科学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的同时,展示居里夫人独特的美丽。作者先描述居里夫人一百年前在法国科学院报告会上的美丽,再追溯居里夫人的科学成就以及为此付出的艰苦努力,将对居里夫人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融进具体翔实的事例中,给人以强烈的情感震撼,也使这篇介绍人物的文章极具感染力。
阅读教学,很容易在理解文本内容中迷失,一味钻进课文中出不来,缺少一双关注文本个性的眼睛,从而落进教一课只得一课的“教课文”而非“教语文”的窠臼。这样的教学,学生所得终归有限,语文教学效益很难大幅度提高。王老师能够从“教语文”的高度,敏锐地发现文本的独特个性,并以此为教学内容,融于具体语言学习,感悟人物形象的教学之中。教学中,王老师不失时机地告诉学生的“倒叙”“在事例中感悟”,都是基于文本个性,富有针对性的表达方法点拨和阅读方法的指引。学生不仅在课文中深思,还能跳出课文冷静、理性地审视。而这些语文知识的教学,因为适时、适当,显得自然而然。
对文本中的一些极具个性的语言,王老师也采取了“了无痕迹”的指导。比如,对四个“变成”的排比句指导,只是引导学生一遍遍朗读,在不断强化的朗读中,理解人物,感受语言的情感和气势。
二是教学简约、清晰。诚然,对于30分钟的语文课,对于这样的一篇结构浑然一体而又描述细腻、情感丰富的文本,教学内容可谓多矣。王老师能够大胆取舍,集中精力,聚焦“美丽”这一“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也是文眼,展开教学。通过对关键词的理解和体会,领悟居里夫人的科学成就之美。一条思路,一个核心问题,一个讨论的焦点,就是一节课的线索和重心。不被纷繁的学习内容羁绊,需要教学取舍的智慧,尤其在这样时间规定严格的公开赛课上。也因为如此,成就了本节课教学的简约,教学思路的清晰。
当然,因为这样的30分钟的小课,难免有教学的匆忙和疏漏。比如,对一些语言文字的引导还不够深入,学生对一些重点词句的理解还没能足够深刻;对居里夫人的“美丽”本当是个综合的整体,但剥离出“科学上的美丽”,使得这一内容孤立,对人物形象的丰富而深刻的“美丽”有所消弱。想必都是教学时间限制所致的吧。
(本课教学实录由缪成雅根据录像整理;教学片段由卞志娟节选)
(王盛青,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光复小学青年教师;卞志娟,本刊特约编辑、特级教师)
【跨越百年的美丽练习】推荐阅读: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实用)09-25
《跨越百年的美丽》读书笔记10-13
跨越百年的美丽读书笔记11-19
跨越百年的美丽作业题07-24
语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10-02
名师录像课-跨越百年的美丽10-24
读跨越百年的美丽有感600字07-02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与教学反思10-10
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06-18
《跨越百年的美丽》六年级教学设计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