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审题的障碍(精选4篇)
跨越审题的障碍 篇1
解题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信息的输入、加工、输出过程, 而解题所需要的信息必需依靠解题者通过审题来完成.审题过程是解题者对题目信息的发现、辨认、转译的过程, 它是主体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 并有思维的积极参与.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它包括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 也包括严肃认真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因此, 提高审题能力不仅是应试的需要, 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审题能力主要靠自己, 一方面在具体审题时特别要努力做到:眼到、手到、脑到, 另一方面要克服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 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眼到”是前提:这一过程中要认真细心地审好题中的关键性字词、重要条件、重要语句.要逐字逐句地读, 读的过程中不妨用笔把题目中的关键性字词、重要条件、重要语句划下来, 圈出来, 以提醒自己, 引起重视.
表示限定条件的字词:“短周期”还是“同周期”;“前18号元素”还是“前20号元素”;“酸性条件下”还是“pH=0的溶液中”还是“能够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标准状况下”还是“通常状况下”;“常温”还是“……温度下”;“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还是“原子序数逐渐增大”;“缩聚反应”还是“加聚反应”;“pH=7的溶液”还是“C (H+) =C (OH-) 的溶液”等等.
表示限定程度的字词:“小心加热”还是“加热蒸干并灼烧”;“减压蒸发”还是“蒸发”;“煮沸”还是“加热”还是“灼烧”;“过量”还是“适量”;“足量”还是“少量”;“倒入”还是“逐滴加入”;“在……中加入”还是“加入……溶液”还是“加到……溶液中”;“一定能……”还是“一定不能……”还是“能……”.
表示限定的要求:“由大变小”还是“由小变大”;“依次增强”还是“依次减弱”;“依次增大”还是“呈增大趋势”:“由强到弱”还是“由弱到强”;“离子方程式”还是“化学方程式”;“有气体生成”还是“有……气体生成”;“电极反应式”还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电子式”还是“结构式”还是“化学式”;“约为”、“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现象”还是“目的”.
“手到”是方法:对上面提到的关键性的字词、特殊字句、条件, 可以用着重符号批注;再有就是对题目中出现的化学情景、化学流程画一些必要的草图和变化的过程.运用“手画”方法画出草图以展示完整的过程图景, 使过程更为直观.草画图形, 搞清变化过程, 还原化学流程, 找出题目的关键之处, 这是解题中很重要的一环, 也是解题的突破口.
“脑到”是关键:在做到“眼到”、“手到”这两点后, 下面就是要充分挖掘大脑中所有储存的知识信息, 一要注意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有的题目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 而隐藏在图形、图表、曲线、生产实践或题目给予的新信息中.被隐藏的条件, 可能是研究对象, 也可是变化方向、初始条件、变化过程中多种情况等等.要认真的审题, 仔细阅读题干, 从多角度、多层次挖掘隐含条件、补充题干.
例:在水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Ag+、Na+、Pb2+、NO-3、SOundefined、Cl-该溶液放在用惰性电极材料做电极的电解槽中, 通电片刻, 则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质量之比为 ( )
(A) 35.5∶108 (B) 16∶207
(C) 108∶35.5 (D) 8∶1
析:这一题好多同学考虑到用惰性电极电解电解质溶合液时, 溶液中阴离子在阳极的放电顺序, 阳离子在阴极的放电顺序, 对溶液中几种离子进行比较得出:阳极是Cl-、阴极是Ag+放电, 这样就得出了一错误答案.其实本题中隐藏着:Ag+与Cl-, Pb2+与SOundefined都结合成沉淀.电解这一溶液实质上是电解NaNO3水溶液, 因此实质上是电解水.
例:将KCl和CrCl3两种固体混合物共熔制得化合物X, X由K、Cl、Cr元素组成.将1.892gX中Cr元素全部氧化成Cr2Oundefined, Cr2Oundefined可从过量的KI中氧化出2.667g I2, 反应的离了方程式是:Cr2Oundefined+6I-+14H+=2Cr3++3I2+7H2O, 如果取溶有1.892g X的溶液, 加入过量的AgNO3, 可得4.520g AgCl沉淀, 则表示x组成的化学式为 ( )
(A) K3Cr2Cl9 (B) K3Cr2Cl5
(C) K3Cr2Cl7 (D) K2CrCl4
析:本题给出了两组计算数据, 这其实就是干扰因素, 同学如果运算这两组数据进行计算那就上当了.其实化合物X是KCl和CrCl3两种固体熔制所得, 也就是化合得到的, 那么它的化学组成应符合n (KCl) ·m (CrCl3) , 我们只要把各选项变形一下, 符合n (KCl) ·m (CrCl3) 的结果的只有A.
“脑到”过程中三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克服定势思维的负迁移干扰.所谓思维定势, 是指人们从事某项活动时的一种预先准备的心理状态.先前形成的知识、经验、习惯, 都会使人们形成认识的固定倾向, 从而影响后来的分析、判断, 形成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具有两重性, 有其积极的一面, 也有其消极的一面.但在更多情况下, 思维定势表现出其消极性, 容易导致人们对经验的过分依赖, 使思维产生惰性, 从而限制对问题的全面分析,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 学生平时在做无机推导题时遇得多的是电解NaCl的水溶液, 电解产物是三种物质.在后来的练习中他们只要是看到电解某物质的水溶液生成三种物质的, 都以为是电解NaCl的水溶液.这就是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其实电解水溶液生成三种物质的物质多着呢, 还可以是CuSO4溶液、AgNO3溶液等, 如果只想到NaCl那就是过分依赖经验了.
在化学解题审题中, 应当根据思维定势的特点, 利用其积极的一面,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克服消极性, 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脑到”过程除了这三点注意点外, 还要注意题目中的易忽略因素;注意题目中的易错概念;注意联系化学反应实际;注意防止题目中的“陷阱”;注意类比思维方法的应用.
总之, 教会学生审清题意是致胜的前提.告诉学生“粗心就等于把成功推向你的竞争对手”.因此考试时要细之又细, 慎之又慎, 滴“分”不漏.
跨越审题的障碍 篇2
语言行为
1、清晰、缓慢地讲话。每一个单词的发音都要清楚。不使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2、重复。用不同的词汇来重复每一个重要的思想,解释同一个概念。
3、简单的句子。避免使用深奥、冗长的句子。
4、活泼的语言。避免使用死板的语言。
非语言行为
1、视觉阐述。尽可能地运用视觉表述方式,比如图片、图形、表格以及幻灯片等等。
2、姿势。运用较多的面部表情和手势来强调单词的涵义。
3、演示。尽可能地用行动来对一些主体进行表演和展示。
4、停顿。经常地做一些停顿。
5、总结。将你的语言表述总括为书面的总结。
归因
1、沉默。当出现沉默的时候,就等一等。不要试图很快去打破这种沉默。因为其他人可能
是在用其本国语言在进行稍慢一点儿的思考,或者是在进行翻译。
2、智力。不要将糟糕的语法和错误的发音与缺乏智力等同起来;这只不过是在运用第二语
言时经常会出现的一种情形。
3、差异。如果不是很确定,那么在出现差异的时候就肯定它,而不是强调相似性。
理解
1、理解。不要简单地认为他们明白了;要假定他们还没有明白。
2、检查理解情况。让同事们反过来向你重复他们对你所说内容的理解情况。不要只是简单
地问他们理解了没有。而是要让他们解释他们是怎样理解你所说的内容的。
设计
1、中断。较多地中断讲话。因为用第二语言来进行理解是费劲的。
2、小模块。将你的讲话内容划分为一个一个的小模块。
3、使用较长的时间。在每一个小模块上所花费的时间长于在单语环境中所使用的时间。
激励
1、鼓励。用语言和非语言来鼓励和强化那些用非本国语言参与讨论的人开口说话。
2、退出。明确地让一些确实较差的人或者不积极的人退出谈话。
3、强化。不要让初学的谈话者感到尴尬。
跨越审题关,笑迎高考好成绩 篇3
关键词:作文,命题,材料,审题
作文是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 此题分数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很多同学有这样的感觉“作文, 想说爱你不容易”。这不容易主要体现在对材料的审读上。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第一条就是“切合题意”。凡应试作文, 审题是第一关键策略, 只有审准题, 作文才有可能得高分。就命题作文而言, 审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目含义;就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而言, 审题关键是材料内涵。下面就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审题谈几点见解。
1 命题作文的审题
命题作文对于题目有比较严格的限制, 标题本身就规定了考生只能写什么, 不能写什么, 为此命题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1.1 清楚题目的语法结构
用完整的句子作为文章的题目, 它往往都是主谓关系, 这类题目一般就是文章所要阐述的中心论点或表达的中心思想。主语往往是阐述的对象, 谓语则是观点, 或是文章的中心内容, 而其他定语、状语就是规定的取材范围。
对于不是完整句子的题目, 我们应抓中心词, 先补充完整, 再进一步审清题意。偏正式题目必须把握中心词与修饰语的关系, 确定写作重点。对于动宾式题目要抓最能体现观点的动词, 然后扣住宾语, 重点阐述“为什么”这一问题。
如:2007年湖南卷以“诗意地生活”,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诗意地生活”就是偏正式题目, “诗意”的意思就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可以是恬谈的或积极向上的生活境界。“地”字不要误作“的”字, “诗意地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 “诗意的生活”是一种生活状态, 两者差别是较大的。
1.2 抓住题眼
题眼是题目的内在含义。一个作文题目拟出来, 命题者不是要考生写表面的东西, 而是要求考生挖掘题目的内在含义, 即抓住题眼, 题眼抓得准不准直接决定命题作文的好坏。
1.2.1 偏正式短语要抓偏的部分
例“一个不平凡的星期天”的题眼是“不平凡”。再如1997年上海高考题“有感50年前的今天”题眼是“50年前”是指1937年。“今天”是指“7月7日”。
1.2.2 形象具体的题目要抓内在的比喻或象征的意义
如2007年安徽试卷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为题写一篇文章。这个题目是动宾短语, 中心词是“看”, “看”是一种行为动作, 是看望、对待。“妈妈”是“看”的对象, 所以必须写“妈妈”或“妈妈”的比喻象征义——祖国、故乡。“提篮春光”“春光”的字面意思是“春天的景致”, 此处应是引申象征意。它代表一种温馨、美好、愉悦。此题目即为应该心怀感激 (感恩) 地对待“妈妈” (祖国、故乡) 让“她”快乐、幸福、感受到春光的愉悦。
1.2.3 单个词语的标题或范围较大的标题
此类标题要抓住它的内在含义, 用增加词语的方式自己确定题眼, 化大为小。
如:以“风景”为题, 可确定“无私奉献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题眼为“无私奉献”。
2 材料作文的审题
无论是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 常常在文题里有一段材料 (或文字或漫画) 。审题第一步也是十分关键的一步, 就是务必要把作文题里的材料读准, 忌一步到位, 还没读懂材料就像盲人摸象一样, 摸住一处就写, 结果往往偏离题意。读准材料要注意整体把握和沿着作文提示语去理解。所谓整体把握, 指的是从材料的主体意义去把握, 领会材料最主要的意义, 不能只抓只言片语, 而不顾全局。
如:2009年的作文题, 其材料谈的是语言沟通不成功, 导致冯妇葬身火海, 整体上要求谈语言与沟通的关系, 因此, 离开语言去沟通, 或离开沟通去谈语言都没有整体把握材料意义和题目要求。同时, 很多作文题里有提示语帮助你把握材料和题目要求, 要善于利用提示语。如上述作文提示语:上述寓言中的人物由于语言沟通的问题, 彼此一再产生误解, 以致冯妇葬身火海。由此可见, 语言上的沟通成功与否, 有时影响巨大。这是对材料理解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求掌握以下流程:
2.1 读材料, 明确要点, 写了什么人, 做了什么事, 事件结果是什么。
材料写的人或物, 如果是多个, 确定材料的主体主人公;写了主人公什么事, 明确材料从哪个角度说明道理。
2.2 根据事件的结果确定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出题者提倡什么, 反对什么。
材料的性质 (正面材料/反面材料/中性材料) , 出题者的倾向性 (赞成什么, 反对什么) 辨证分析自由选择, 为什么褒, 为什么贬, 若是中性材料, 说明了什么道理。
2.3 根据材料的性质和出题者的倾向性认真筛选材料中体现的各种观点, 联系生活确定最佳立意。
例阅读阿红诗《奇观》
有/啄木鸟飞来
树/紧张得每只手都举起枪
审题步骤:
a.材料主体:啄木鸟、树
b.主体做了什么:啄木鸟飞来、给树治病, 树紧张得加以抗拒
c.材料的性质:反面
d.出题者的倾向性:反对树讳疾忌医的做法
本例子可以列出以下观点:
从树的角度看:不可讳疾忌医, 要正确对待 (或乐于接受) 别人的批评和帮助, 害怕批评就是拒绝进步。
从啄木鸟的角度看:帮助别人, 还得让对方理解自己的好意, 批评也应讲求方法。
最佳立意应从树的角度来写。
跨越审题的障碍 篇4
在红花郎、洋河蓝色经典、口子窖等一系列标杆企业的示范带动下,五粮液六和液、泸州老窖9年特曲及珍藏级剑南春等品牌的相继上市,使得次高端区间的品牌组成更加丰富。于是,白酒的群起效应凸现,众多酒企一窝蜂的想分享这块蛋糕。仿佛进军次高端市场成为一个行业的一致行为。而这一行为似乎无关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无关企业的组织能力、更无关企业的品牌力。
毋容置疑,200-500元次高端价位区间蕴藏着巨大的机会。然而,这一次高端价格区间有其独特的要求,并不是哪个企业都可以成功运作的。尤其是对那些区域性品牌而言,应充分认识自己。要想通过运作次高端价格区间白酒实现产品全国化,必须突破四大障碍。
一、产品全国化必须要有品牌全国化的价值基础。
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之所以有价值,不仅在于品牌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蕴涵的沉淀成本,而且在于它是否能为相关主体带来价值,即是否能为其创造主体带来更高的溢价以及未来稳定的收益,是否能满足使用主体一系列情感和功能效用。它体现在企业通过对品牌的专有和垄断获得的物质文化等综合价值以及消费者通过对品牌的购买和使用获得的功能和情感价值。
一个区域品牌要想成为全国品牌,首先就要看其品牌价值是否已经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从而达到质变的结果。如果一个区域白酒品牌的品牌价值尚未沉淀到一定程度,就妄图实现全国化运营,那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可以说,目前白酒市场上,已经生产的200-500元次高端价格区间的白酒品牌成千上万,而真正成功的也只有那么几个,这就很好地例证。
为什么众多区域品牌,甚至是区域强势品牌在实现全国化的过程中,都铩羽而归呢?其中最重要的是品牌价值没有积累到一定的程度。简单地说,该品牌也许已经在一定的区域得到广泛的认可,甚至已经具备向外扩展的基础。但是,实现全国化毕竟跨度相当大。一个品牌价值在没有达到全国化的情况下,强制把产品推上市场,结局只有一个,就是无法让消费者认可,被市场无情地淘汰出局。
那么,这些区域强势品牌如何实现品牌价值突破,以实现品牌全国化呢?那就要做好一下几点:
第一,控制好经营成本。
第二,第二,在一定的成本范围内,不断改进产品。
第三,第三,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在此基础上,用新的品牌价值去满足顾客对原有产品或服务的更高价值目标的追求。品牌价值的突破可以是更改品牌价值属性,也可以是赋予品牌全新的价值属性,还可以是企业通过品牌的新的经营策略,实现对品牌价值的管理和维护,达到品牌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的目的,
通过品牌价值的创造和增值,来提高顾客的感知价值,让顾客觉得喝这个酒物有所值,物有超值。就像送礼就送国酒茅台,商务宴请就用五粮液;品酱香酒就喝“酱香经典”红花郎等。通过提升品牌价值,不仅能够增强顾客的购买信心,提高顾客的忠诚度,而且能够有效地建立竞争对手进入的屏障。
品牌价值作为品牌的核心要素,品牌的先期认知必须可达到全国市场,或者品牌传播认知很容易达到全国市场。只有具备这个先决条件,产品才具有实现全国化市场销售的可能。就拿红花郎来说,红花郎品牌问世前,郎酒已经是一个知名品牌,然后通过高空轰炸和地面落地的营销模式,以慰问驻港部队等营销手段,使消费者对红花郎的品牌认知空前提高。而洋河蓝色经典系列的问世前,洋河大曲的品牌认知早已传遍大江南北。如果没有郎酒、洋河大曲的全国品牌认知,可以肯定地说,红花郎、洋河蓝色经典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因此,企业在准备实现产品全国化之前,一定要认清自己的实际情况,从长远利益考虑发展布局。倘若不考虑自身品牌状况,盲目跟随潮流,抢占次高端价格区间,试图寻求非常规的成长突破,这似乎很难实现。
二、产品全国化必须要有历史运作经验的渠道基础。
渠道作为产品走向消费者的路径,对于一个由区域品牌向全国品牌转化的酒类品牌来说,其作用不可替代。因为企业需要通过渠道走货,而消费者通过渠道的流通功能得到了所需要的产品。而一个区域品牌向全国化转化的过程,本身就是品牌力外延的过程。有一个成熟的渠道,无疑就能加快这一转化的过程,增加成功系数。因此,一个区域品牌要想走向全国,企业要想占据一定市场,即历史绩优市场,还要有历史性的渠道资源,即老经销商网络。
这里所说的历史运作经验的渠道基础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个是自身的老经销网络。这个只有那些老名酒、曾经辉煌过、走向外部市场的品牌。例如洋河,洋河大曲曾经在省外市场风生水起。虽然后来一度沉寂,但是,以前对洋河大曲非常认可的老销售渠道还存在,再利用时自然是事半功倍。另一层意思是新开发的渠道经销商必须具有一定的历史运作经验。这对那些新成长起来的强势区域品牌来说是一条捷径。毕竟,一个区域品牌要走向全国,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再选一个没有大品牌运作经验的渠道商,无疑进一步增加了风险系数。一个品牌如果在实现全国化过程中受挫,想东山再起就困难重重了。
并且,次高端白酒的渠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课题组研究发现,在次高端产品渠道中,团购占据了60%的市场。这也是现在许多次高端名酒组建团购部的根源所在。然而,团购消费资源具有稀缺性、专有性、隐蔽性,它依赖的是人脉资源、关系资源、权力资源和信息资源。这些资源需要长期的累积。因此,区间品牌要想成功运作次高端价格区间白酒,使产品全国化,那么,借助有历史运作经验的渠道无疑成为最好的选择。
【跨越审题的障碍】推荐阅读:
障碍跨越07-31
大班体育活动教案《跨越障碍》10-21
幼儿园跨越障碍说课稿09-23
浅谈跨越中西方文化障碍09-24
审题的写作指导09-20
话题作文的审题指导07-15
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09-27
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10-28
中考作文审题的途径11-11
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