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2024-08-05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精选12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篇1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师:(课件出示:地图一角)同学们请看,这是一副中国地图。地图右下方这个狭长的小岛就是我国美丽的宝岛——台湾,它的对面是祖国大陆。它们之间这片蓝色的水域就是台湾海峡。这片汪洋大海隔断了大陆和台湾,却隔不断两岸人民的思念,更隔不断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台湾海峡两岸。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课件出示: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抽生说)

师:是啊,生命桥是什么?它靠什么跨越了茫茫的海峡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师:请大家打开语文书的22课。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思考:课文写的是什么呢?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老师很感动。谁来说一说:课文写的是什么?(抽生说,师板书:

小钱⌒

台湾青年

李 博 士 师:(抽生根据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

三、深入品读,以读代讲,以读悟情。

师:孩子们,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18岁的小钱是不幸的。(出示课件)请朗读: 师:同学们,当我们享受美好生活的时候,小钱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此时此刻,他会想些什么呢?(抽生说)

师:是啊,小钱多么留恋这美好的生活。他危在旦夕,是如此的不幸。要想治好他的病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从哪些句子看出来?请找一找。

师:谁能把不容易读出来?(出示课件):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朗读。

师:是啊,10万人,茫茫人海,才有可能找到一个适合骨髓移植的人,谈何容易。齐读

师:虽然要救小钱很难很难,但是他最终还是——(生)得救了。师:小钱得救了,你心里是什么感受?(抽生说,读出感受)师:小钱得救了,他的心中一定充满了感激,他会感谢哪些人呢? 生:(台湾青年、李博士)

师: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3、4、5自然段的内容。看看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画下来反复读一读,你能体会到什么,用一两个关键词简单地写在旁边。一会儿我们交流。(生默读画语句)

生:默读勾画。(3分钟左右)

师:好,同学们读得这样认真,让老师很感动。谁愿意先来交流。交流之前,老师提一个小要求:先读你勾画的句子,再说说你感动的理由。(根据学生的表达相机引导点拨。)生: “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里让我感动,因为地震来临了,李博士却没有去逃生,而是沉着地站在病床旁做手术,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配合李博士捐献骨髓,他们真了起。

师:孩子,你真会读书!你找到了一个最能看出李博士和台湾青年品格的句子,并能从句子中的关键词品悟到人物的精神。这就是读书的好方法啊,会读书的人就是像他这样,能把文章读成一句话。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注意关键词“沉着地、静静地”,边读边想,这两个词里到底藏着什么让人感动的地方呢?读

师:还有让你感动的地方吗?

生:读“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这里让我感动,因为在残酷的地震面前,台湾青年和李博士都没有逃走,仍然要为大陆的小钱捐献骨髓。

师:你联系前面的地震,读出了“沉着与静静”背后藏着的危险,你真会读书。我们来看一下这到底是一场怎样的地震?(播放99年台湾地震的画面,让学生感受自然灾害的残酷无情。)

师:在地震中,人们随时面临的是什么?

生:受伤、危险、恐惧、紧张、死亡。

师:正如大家所看到的,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人们通常是 逃生、自救、躲藏。

师:生命是宝贵的,这样做也无可厚非。可李博士和台湾青年呢?他们是怎么做的?读

生读:“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这“沉着与静静”的背后,面对的可是死亡的威胁啊!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因为他们的心中想着的是大陆的小钱,要为他捐献骨髓。

师:你说的这个意思文中有个句子也表达出来了?是哪一句?

生:“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看,同学们,抓住“沉着地、静静地”两个看似普通的词语,联系前面的地震,深入体会,我们知道了“静静与沉着”背后的勇敢,看到了“静静与沉着”背后的高尚。

师:还有让你感动的地方吗?

生:“在这场地震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目前还不清楚。”这里青年连自己家人的安危都不清楚,仍然躺在病床上为青年捐献骨髓,他这种奉献精神让我感动。

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是呀,此时此刻,亲人的安危,台湾青年一点儿也不清楚。但不清楚不等于不牵挂啊!他们此时心里会对亲人有哪些担忧呢?(抽生说)

生:可能想,我的爸爸妈妈在哪里,他们安全吗?

生:可能想,我的儿子是不是从幼儿园回来了,有没有被倒塌的房子压着呢!

生:可能想,我的家人是不是已经找到安全的地方躲避了。师:你们的心里都和他们心里一样装着对亲人的牵挂!即使他们心中有千般牵挂,万种担忧,可李博士——

生:(齐读)“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

师:那位青年——

生:(齐读)“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这“沉着”与“静静”背后又藏着多少深切的牵挂啊!

师:那他们为什么不去寻找亲人?和亲人在一起?此时他们心里更多的想的是谁?

生:(齐读)“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还有感动的地方吗?

生:“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这里让我感动,在余震中做手术太难了,可李博士仍然坚持着,台湾青年也密切配合着他做骨髓抽取手术。

师:是呀,在余震中做手术,对李博士来说,会有哪些困难呢?

生:病床和手术器皿摇晃,头晕目眩,扎针不准,试了一次又一次„„

师:嗯,平时一扎就准的李博士此刻不得反反复复重复着相同的手术,一次又一次呀!他都累了,乏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博士——

生(读):“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师:这“沉着”里忍着多少疲惫啊!

师:余震中的手术对青年来说,较之平时是不是又增添了更多的痛苦呢?说说会增加哪些痛苦?

生:针头不时脱落,反复扎针,输的液漏掉、病床摇晃。

师: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位青年——

生:(读)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这“静静”里忍着多少疼痛啊!

师:这样巨大的麻烦与痛苦,他们默默承受着,这是为什么?读

生:“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李博士和台湾青年勇敢面对死亡的威胁,默默承受心灵的煎熬、饱尝手术的艰难与痛苦,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知道——

生:读“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他们这份坚韧与博爱换来了什么结果?骨髓抽取成功了吗?从文中哪里看出来。

生: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看着这个结果,你是怎样的心情?说说。

生:我被那份不容易感动,因为从“一次又一次”和“终于”两个词可以看出这份骨髓来得真是不容易。

师:嗯,朗读时加重这两个词的语气,就能表达那份不容易。你读一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感动。

生:读。

生:我为小钱感到高兴,因为他有救了。

师:你有一颗纯真而善良的心,你能用读表达这可贵的真情吗?(生读)

师:我被他们的对大陆同胞的情意感动,虽然与大陆青年素不相识,但他们却当成自己的亲人去拯救。

师:是呀,大陆、台湾本是一家,看来,涓涓流出的不仅仅是骨髓,还有骨肉亲情啊!让我们齐读这句话,读出这份浓浓的骨肉亲情吧!

生:全体齐读。(经过一次一次的努力

师:骨髓抽出来,小钱获救的希望更大了,赶快把这份来之不易的骨髓送到小钱身边去吧,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啊。(课件出示:骨髓运送时间表。)教师解说。

师:同学们算一算,这个过程用了多少时间?

生:差不多12个小时。

师:这是怎样的12小时?

生:紧张

生:漫长

师:第6自然段有一个词语就写出了这12个小时的紧张、艰辛与漫长?哪个词?

生:“奔波”!师:读这个词语,读出紧张的感觉!(齐读“奔波”)读出艰辛的感觉!(齐读“奔波”)读出漫长的感觉!(齐读“奔波”)

师:除了李博士等医护人员为小钱奔波,还有哪些人也在为小钱奔波呢?

生:小钱的父母为了给他们寻找适合移植的骨髓找过很多地方。

生:小钱的朋友经常来给他作伴,安慰他,鼓励他。

生:那些不认识人的为他捐钱捐物帮助他。

生:电视台的记者把小钱的事报导出去,让更多的人为小钱寻找适合移植的骨髓。

师:这么多的人都在为小钱默默地奉献爱心啊!(板书:爱)

师:把我们内心的全部感动都融入第六自然段的字里行间读出来吧!(齐读这一段)

师:同学们,小钱就这样得救了。正是两岸骨肉同胞的爱心,架起了一座——(生读课题)

师:小钱的生命之火熊熊燃烧,既照亮了他以后的人生,又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接着读——

生:(读)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指板书)这座桥跨越了海峡,跨越了生死,跨越了心灵,在我们心中积淀下一个字:爱!让我们用饱含深情的语调,再次齐读最后一段,在心中深深珍藏这份血脉亲情。(生齐读)

四、拓展、升华感情 师:孩子们,人间自有真情在。“人”字就是一撇一捺,相互支撑。它是不分地域、不分种族、不分国界的。大陆同胞需要爱,台湾同胞也需要爱;残疾人需要爱,健康人也需要爱;中国人需要爱,外国人也需要爱。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课件:图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篇2

一、教学过程

1. 理解词语

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本单元的一个训练重点, 于是我就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个训练加进来, 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词语。例如, “凋零、花苞、绽放”这三个词, 学生都知道他们是描写花的, 但在本文中的用意不是很明了。于是就把这三个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 在体会“18岁, 是个美好的年龄”基础上, 明白这三个词在文中是在写小钱的生命, 马上就要结束, 进而理解小钱的不幸。

2. 概括主要内容

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 用简练的话概括主要内容是个难点。针对这篇文章来说, 学生很难概括完整, 于是我就想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这个困难。仔细研究发现, 只要抓住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再弄清楚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就简单多了。于是, 在教学中我确定分两步走, 通过老师的板书, 给学生一个扶手。从课堂上来看, 对于课文内容的概括, 学生也真正地经历了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

3. 抓住“静静地”, 体会不平静, 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

在设计本课时, 抓住课文中“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和“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两句话为切入点。同样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但他们的心情也能用“静静地”来形容吗?但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 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 病情的严重使他不得不平静。但是对于生的希望, 使他不平静;找到骨髓的不容易也使他不平静。让学生通过对于“你们猜作者最不愿意用的是哪个词”的思考, 引导理解“白血病”“含苞”“唯有”等词体会小钱的病情严重, 骨髓移植对他的重要性。

4. 重视朗读训练

引导学生在多样性的阅读、自主品读、潜心朗读中体悟文本, 感受真情。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训练形式, 是最直接、最常用的语文实践活动。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情真意切, 很适合感情朗读。在这堂课的教学中, 以“读”为突破口, 将“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5. 拓展延伸, 情感升华

在经历了一次次的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之后, 学生对重点课文的理解已经很深入了, 如何引导学生从文本中走出来, 慎重考虑之后, 我决定不用课文后面的设计———我们来想象一下, 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 他会对青年说些什么, 然后改为写感谢信。因为这个训练, 学生思维的空间更广阔, 而且会使学生收获更丰富的情感。

二、存在的不足

虽然整堂课中在教学环节的设计激起了学生心中的涟漪, 但是总感觉没有完全把学生的感情激发出来, 尤其是学生不能把自己的感受、体会融入朗读中。

课堂教学中, 我一直比较欠缺的就是对文本的深入品读。朗读指导的层次性不突出, 学生的情感没有被很好地调动起来。

对于学生的关注和文本的解读还需要我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去研究, 这也是我以后教学工作中努力的方向。同时, 感觉自己的教学语言不够丰富, 有些时候语言还颠三倒四, 教学机智不够灵活。这些不足都有待于我不断向其他教师学习, 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更上一层楼。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篇3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曲,请同学们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思考:

1.歌曲中的母亲指的是谁?

2.是谁要回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第二课时,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空课文题目(板题),齐读课题两遍。

二、初读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2.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从课文中寻求答案。

3.读文要求: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桥从哪里跨越到了哪里?

文中最主要的人物是谁?他们在哪里?

4.汇报、交流

三、再读文、深入感知

1.这两个素不相识的人,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让我们带着问题走人第一位主人公:小钱。

2.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学习:

从这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这段话中有几个描写花朵的词语,你们找到了吗?作者用( )比作( )?这个比喻句又说明了什么?

要想挽救这年轻的生命唯一的办法是什么?那找到合适的骨髓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④辗转是什么意思?⑤假设这个年轻人没有得白血病他会在做什么?⑥就在台湾青年要捐赠骨髓时发生了什么?

3.出示台湾地震图片:多么可怕的地震,我们的台湾青年抽取骨髓会成功吗?

4.小组合作学习3-6自然段。

5.小组合作要求:

大声朗读3-6段课文

把最令你感动的句子画出来

这些地方为什么令你感动?

四、升华感悟

1.我想学到这里你们应该明白生命桥的意义了吧?

2.补充完善板书

五、拓展

1.共同唱响《爱的奉献》。

2.如果有一天小钱和台湾青年、李博士相见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小组交流一下。

六、作业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篇4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请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师:这次我听出了你们的感动。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看父老用常情的笔墨描绘了几幅感人的画面?

生:我看到两幅感人的场景。

生:我也看到两幅感人的画面,一幅是杭州的小钱生命垂危躺在病床相,另一幅是在中台湾的花莲慈济医院李博士为青年抽取骨髓。

师:你不但看得准,而且说得清,尤其是生命垂危一词用得好。

三、品读感悟

师:听了他的汇报,相信同学们和教师一样在眼前浮现了两幅画面,下面就让我们用心支读课文,注意哪里令你心酸心动,哪里又让你深深感动,把这样的语句画下来。多读几遍,向同桌或老师交流你的感受。

汇报交流

师:老师在巡视中发现同学们已经走到了小钱,台湾青年及李博士的身边,谁愿意和大家交流自己的感受,哪里让你感到心酸心痛,哪里又令你深深感动?

生:“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让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青年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缩放。”看到小钱濒临死亡,我感到心痛。

师:我感到了你的心痛,也仿佛看到了小钱那张毫无血色的苍白的脸。有谁还画了这段话?读出你的感受。

生:“这个刚满18岁的青年……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缩放”。看到这位大哥哥这么年青就身患绝症,我心里非常难受。

师:是呀,18岁正是花一般的年纪,没等开放就即将凋零,“凋零”是什么意思?谁能换个词试试?

生:凋落。

生:凋谢。

生:零落。

师:这也就意味着小钱的生命即将结束,谁看到这样的`情形不心痛呢,谁还要读?

生:“这个刚满……缩放”,我感到小钱很不幸。同时也知道要想救小钱,骨髓移植是关键。

师:是呀,我们都同情小钱的遭遇,更关注他是否能够获得新生,谁来继续汇报。

生:“要找到适合移值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我为小钱找到了适合移植的骨髓感到高兴。

师:谢谢你告诉我们这个好消息。但我听到你在读“谈何容易”时加重了语气,也就是强调——“不容易”。从哪看出不容易呢?

生: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适合骨髓的人,简直是大海捞针。

生:“几经辗转”可以想象他们的费尽周折。

师:是呀,他们可能在亲人中找过,市内、省内、国内找过,最终在海峡彼岸找到了,那小钱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师生合作读:师读找到骨髓的不易,生读小钱是幸运的……

师:现在,我们可以稍稍为小钱舒口气了,谁来继续汇报哪里还令你感动。

生:“同一时刻,在台湾莲慈济医院……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我知道大地在余震中摇晃,可李博士却像没事似的步履匆匆地走向手术室,李博士的工作精神让我感动。

师:你的朗读让我们仿佛看到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怎样走才算步履匆匆?为什么要步履匆匆?

生:一路小跑地走。

生:三步并两步的走。

师:假如我这里就是手术室,你是李博士,请你步履匆匆地走过来。(生快走到讲台)

师:能告诉我们你为什么这么走吗?

生:因为我心里着急,此时此刻小钱正等着骨髓,他的病不能再等了。

师:对于你们医生来讲,时间就是生命,所以你不顾大地的摇晃仍旧步履匆匆,真是令人感动。

生:“在这场地震中……期待着骨髓。”这位青年让我感动,因为此时此刻他的家人怎样他都不知道,却躺在这里捐献骨髓。

师:你都在替他的家人担心,可他却无动于衷,他不爱自己的家人吗?

生:不,他是急着挽救小钱的生命。

生:他知道小钱非常需要他。

课件出示台湾青年躺在病床的画面,师生合作朗读废墟,但是,他知道——

生:在海峡的另一边……期待着骨髓。

师:此时此刻,他不知道自己的家人是否已经遇难,但是,他知道——

生:“在海峡的另一边……期待着骨髓”。

师:我们为青年的不顾家人安危——,挽救小钱而深受感动,还有哪里令你感动?

生:针头向皮肤刺去……终于从青年的身躯里涓涓流出。从这我受到余震仍非常严重,可李博士却仍沉着站在病床旁,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们坚定让我感动。

生:从这段话我感受到了这场手术进行得很不容易。

师:我和你们有同感,从哪些词看出手术艰难?

生:“脱落”、“不得不停止”。可以看出手术进行不下去。

生:“一次又一次”说明反复了很多次。

生:“间隔”、“终于”可以看出手术进行得非常不易。

课件出示这段话。

(指名朗读,提示注意体现艰难的词语)

师:有的同学可能还没能真切感受到“,老师现在就带你们亲临那场大地震,了解手术是在一种情形下进行。

(课件播放大地震实况录像)

师:看了录像,你有什么感受?

生:太可怕了。

生:房倒屋塌,真是吓死人了。

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生:马上逃跑。

师:对呀,逃命要紧。

生:带上几个小同学一起跑到空旷的地方。

师:你真有爱心,危难之时不忘帮助弱者。

师:(课件出示李博士为台湾青年抽取骨髓的画面)我们再来看李博士和青年是什么反映?在这危急时刻,只有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而他们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危险,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生:舍己救人的精神。

生:舍生忘死的精神。

师:这种精神难道还不令你感动吗?带着你的感动再读。(齐)

师:骨髓的涓涓流出,意味着小钱的生命之花将得以缩放。还有令你感动的地方吗?

生:“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连夜移植骨髓”我感受到运送骨髓仍很艰巨。

生:我觉得时间紧任务重。

师:看看运送骨髓的路线图。骨髓移植时间表你会更加深有感触。(课件出示地图时间表)

生:我觉昨李博士他们一刻都没有休息,很紧张。

师:我感受到了你们的那份焦急,读出你们的感受。

师:熬过这十几个小时,小钱终于得救了,此时此刻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一起把这个好消息去告诉所有关心小钱的人。(课件配乐,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使小钱得救了,这是一座用什么搭建的生命桥?

生: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

生:用血脉架起的生命桥。

生:用血脉码调制亲情架起的生命桥。

(板画桥,板书爱心,血脉亲情)

四、拓展

延伸

师:小钱在海峡两岩同胞的关爱下得救了,此时此刻,假如你手中有一面锦旗的话,你想把它送给谁?

生:我想送给青年,因为没有他,小钱就没有生存的希望。

生:我想送给青年,因为他冒着生命危险为小钱捐献骨髓,挽救了小钱的生命。

师:送得好,是他为小钱提供了生命的源泉。还想把旗送给谁?

生:送给李博士。没有李博士忘我的工作的精神,高超的医术,小钱的骨髓移植未必成功。

师:送得对,李博士可是这次求助行动中的关键人物。下面我们认识一下李博士。

(课件出示李博士的照片及资料)

师:没有他们的奉献就没有小钱及更多白血病患者的第二次生命。让我们共同随着歌曲唱出我们此时的心声。

(课件播放白血病患者康复图片配乐《爱的奉献》师生同唱)

师:读了这个感人的故事,我想给大家留两个作业。

1、当个小作者,想象有一天小钱和台湾青年相遇,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2、当个小记者,调查自己身边有哪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拟份爱心行动计划。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教案设计 篇5

设计理念:

感人的事例总是借助语言文字才能向人们传递着感动。本课教学力求通过反复读文,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通过多种对话,将文本读解多元化,生活化。在充分挖掘文本内蕴中,多角度地开拓学生的认识空间、审美空间,激活阅读思维,实现语言、情境和精神(思想、情感与意义)的和谐共振,提升情感的价值。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体会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体会给予的崇高与快乐。

3、培养学生研读拓展的能力,尝试运用“全息阅读”的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搜集身边的爱心故事,寻找典型的声像资源。了解学生的认识基础。

教时安排:

2教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启情入文。

(多媒体播放一些画面)

1、教师讲述故事。

可供选择的内容有:①身边的白血病患儿的故事——宁波海曙中心小学师生、家长一天内捐助20万,给患白血病的六年级学生治病的事迹。②“宁波爱心感动中国”——央视4个频道同时聚焦多名宁波市民一周内为身患白血病的青海贫困女教师罗南英捐款60万的故事。③《同一首歌》爱心大行动——天津血液病医院白血病患儿的经历。

2、导入本课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名师教案设计

故事之所以感人,是因为它诠释着人生的真谛——生命的崇高在于精神的延续;故事之所以感人,是因为它始终透着深沉而伟大的爱,有爱就有希望。让我们打开课文……

3、自读课文,说说你读文后的感受。

4、交流,随机板书:

李博士

小 钱年轻人

(杭州)骨髓移植(台湾)

余震

[设计意图]

夫缀文者情动面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导入即开启,犹如乐章的引子,逐渐拨动学生的心弦。读文后最初的感受也是最直接的情感源。

一、悟情提升。

1、分解信息。

让我们从文中进一步去认识三位主人公。自读课文,分别找出有关描写他们的语句。说说有没有特别让你感动的词语?

2、交流信息。(注意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鼓励不同见解,教师要把握好度,因势利导,使与文本的对话和交流不断走向深入)。

例如:

(1)第二段:“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特别感动的词语:凋零绽放幸运

感动的原因:小钱的命运大悲大喜,悲喜交加。

(2)第五段。“针头向皮肤刺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暂停的间隔……,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特别感动的词语:突如其来静静地一次又一次

暂停的间隔涓涓流出

感动的原因:余震中的手术,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令人感动。

(3)第四段。“在这场灾难中……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特别感动的词语:灾难不清楚期待

感动的原因:台湾青年将别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不顾家人和自己的安危,以拯救他人生命为己任,怎能不让人感动与敬佩。

(4)第六段。“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特别感动的.词语:奔波连夜

联系上下文还可以找到的词语:步履匆匆沉着

感动的原因:李博士医德高尚,敬业执着。

(5)略……

3、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

[设计意图]文本是一个全息和开放的系统,文本的意义是在读者参与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生成的。潜心读书,寻找文中看似寻常、实则内涵丰富的全息元(关键词句),借助全息元辐射,聚焦文本的相关信息,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功效。寻找、感悟、辐射全息元的过程,实质是学生激活文本,碰撞情感的过程。

二、激情感化。

1、搜索信息。

老师在网上找到了这么几段话,请你认真地读一读,然后,说说你的感受。

(发下资料)。

①我国每年有400多万病患者等待着造血干细胞移植,仅白血病患者,

全国每年新增4万人,主要发病年龄在35岁以下,其中50%以上是儿童。这些患者大部分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救治。

目前,我国造血干细胞库存资料不足3万例,这与美国的库存450万例、欧洲的库存370万例、中国台湾的库存20万例相比差的太远。如果12亿中国人行动起来,可以相信“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一定是世界上最大的。同时,由于我们亚裔人群的遗传基因与西方人不同,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将是提供全球亚裔人群共同分享的生命资源。

目前,中国红十字会正在扩充“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随着资料库的扩充,将使成千上万的白血病患者和其他可以用此种方法治疗的患者获救。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的建设是一项挽救生命的社会系统工程,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与社会效益,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在此,中国红十字会呼吁全社会捐资建设”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关爱生命,奉献爱心,展示人道的力量,用我们的爱重燃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之光。

②《同一首歌》爱心大行动-有爱就有希望,让很多人都情不自禁地流

下了泪水……天津血液病医院那些白血病的患儿真让人心痛不已,天真、可爱的孩子们遭受着白血病魔的摧残,忍受着化疗的折磨,成人都难以忍受的痛苦却要由这些柔弱的小生命来承受。对病孩们的父母亲来说更是令他们心碎和无奈……有的孩子才几岁,他们对疾病残酷性都不懂,可他们弱小的生命却遭受着死亡的威胁。

孩子们的目光是那样的清澈纯洁,孩子们的面容又是那样惹人喜爱,看到他们因化疗而光了头发的小脑袋……让人怎能不心痛,怎能不心酸。

③这位李博士就是台湾的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他是那样令人尊敬,他主持创办了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征集到23份骨髓库,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救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今年的4月15日,他第100次携带着台湾同胞捐献的骨髓本到大陆。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的老人。(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出示李博士一天工作表)。

2、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课外信息的扩容,丰富了文本的读解,将背景材料与文本内容建立联系,将个体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与文本内涵建立联系,促进文本意义的升华。

第二教时

一、衔接。

1、回文再读有关语段。再次体会小钱的“幸运”。台湾青年的“高尚”,李博士的“可敬”。

2、在教师的引领下再读课文有关语段。

3、师:骨髓移植,挽救生命,就是这样一件人命关天的事情,联结着海峡

两岸骨肉同胞的心。(板书)小钱是“幸运的”,因为一位陌生的台湾青年给了他生命的希望;年青人是“高尚”的,他给予的已经不仅仅是他的骨髓,还有那份无私的爱的奉献,李博士是令人“尊敬”的,是他架起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板书课题)

4、“生命桥”指的是什么呢?(交流理解)。

(出示)“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你是怎样理解文中这句话的?(交流理解)。

5、深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反复诵读,才能更好地体悟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并反过来体悟某些表达式的特殊意义和特殊价值,所以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美读涵泳的时间和空间,比较揣摩的时间和空间。

二、表情达意。

奇迹往往会降临在创造奇迹的人的身上。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时刻需要我们的抉择,需要我们付出鲜血甚至生命。你想体验那份给予的快乐吗?我们来聆听一段采访——(多媒体播放片断)

可选择的内容:① “公益之星”的人物专访。 ②骨髓捐献者朴实的心声。

2、深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3、互动实践活动(小组合作,选择一题完成)

(1)根据国际上骨髓捐助的有关规定,骨髓捐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内是不能见面也不能知道对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后就可以了。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会是怎样的场景?

(2)跨越海峡的骨髓,给了小钱生命的希望,他从中也受到极大的鼓励。出院后,小钱满怀感慨提笔写下了感谢信。他会感激谁?感激的原因是什么?你能试着写下来吗?

(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特别的时间,特别的环境,特别的人物,你能结合自己的感悟就此写下一段感言吗?

(4)社会需要关爱,社会需要互助,为挽救患白血病的孩子们,呼吁社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家都来奉献一份爱心,让生命之花重新绽放。请你试着拟一份《倡议书》。

4、巡视指导,参与活动。

5、交流。

6、在《爱的奉献》或《感谢》等背景音乐中结束课堂教学。

19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公开课教案 篇6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品读文中的关键词语,读中感悟、体会作者流露在其中的思想感情。透过读和想象,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们高尚的精神品质。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重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

2难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关键: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品读、想象画面,走进人物的内心,从而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 师导:同学们,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片海峡,但你们可否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着我国不可分割的

一部分——台湾。今天,老师带大家走进跨越茫茫海峡的生命桥。2 板书课题,学生质疑 学生:这里的生命桥指什么?

学生:是什么使生命桥跨越茫茫海峡的?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读词语,其他正音,教师强调前鼻音,后鼻音的认读。(2)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适时板书。

(课文主要讲了大陆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教师小结:同学们,抓住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时间以及关键词就可以把故事说完整说具体。师导:是呀,同学们,课文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那么,对于课文中那些感人至深的

部分,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尤其是那些能够使我们为之一动的词语或句子,我们更应该把它们画下来,细细品读,把读后的感受用一两个词概括出来,写在文中的空白处。三 默读感人部分,体会人物精神 学生默读3-5自然段,找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说说感动原因。2 与学生一起交流感受。

学生:我感动的句子是“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因为李博士在危险来临的时候,还能够那么沉着。

学生:我也被李博士感动了,因为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博士是多么的(无私、有爱心)教师:真会读书的两个孩子,一个会抓重点词,一个会体会到人物精神。(出示课件,指名读出他的感动、敬佩。)3 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体会李博士的无私。师:李博士在什么情况下还那么沉着? 生:“针头向皮肤刺去„„”

教师:此时此刻,跑到哪里才比较安全? 学生:“此时,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

教师:“但是,李博士仍„„”此时此刻,手术室里是安全的地方吗? 想象一下,手术室里还可能会有什么危险呢? 学生:病床可能会摇晃 学生:医疗器械可能会倒下 学生:房屋也有可能会倒塌 4 教师设情境朗读: 当病床摇晃的时候,李博士„„ 当医疗器械倒下的时候,李博士„„ 当房屋要倒塌的时候,李博士„„ 师导:李博士如此的沉着、无私,真让我们感动不已。那台湾青年的哪些做法或想法也感动了你呢? 6 学生反馈:

出示课件:“在这场灾难中„„” 师:想一下,台湾青年想到了谁?

生反馈:台湾青年想到了(亲人、朋友、家园„„但更多的是大陆青年小钱)

师:是呀,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台湾青年多么的(无私)呀!真让我们(感动、佩服、赞叹„„)7 指导朗读:读出你的感动,你的佩服,你的赞叹。师导:在这场灾难中,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大地震袭击了台湾花莲,一座座房屋倒塌了,一座座桥梁断裂了,数十万人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甚至失去了生命。但是,在余震不断袭来的时候,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出示课件:“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 师导:看到台湾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你高兴吗? 学生齐读,读出你们心中的高兴。9 引导想象 台湾青年的身躯里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

反馈:流出了台湾青年的爱心;流出了小钱的希望、期待„„

师导:台湾青年身躯里流出了希望,流出了期待,那小钱又是怎样满怀着希望的期待呢? 10 出示第二自然段,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认真倾听。理解:枯萎的花苞、绽放在文中的意思 体会: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谈何容易 想象:台湾青年的骨髓会使小钱„„ 11 指名反馈,教师适时引导。

学生:台湾青年的骨髓会使小钱(苍白的脸红润起来;燃起生命的火种;枯萎的花苞重新绽放)师导: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带着小钱的希望出发了。出示李博士奔波的时间表

学生观察后思考:这经过了多长时间?(差5分钟就是十二个小时)这是怎样的十二小时?

反馈:漫长、紧张、让人担心的十二小时

师导:李博士没有停歇,一直到完成了骨髓移植手术。出示第六自然段:男生齐读,读出李博士的不辞辛劳 找出表示漫长、紧张、让人担心的关键词(奔波)指导朗读,读出漫长、紧张的语气 13 小结: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无私和博大爱心深深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正是因为有他们,小钱才能燃起生命的火种。讲到这里,我们的课题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指名反馈:生命桥指什么?(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血脉亲情。)是什么使这座生命桥跨越茫茫海峡的?(是台湾同胞的爱心)四 出示最后一段,指导朗读

师导:同学们,茫茫海峡割不断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骨肉亲情。让我们用“心”把课文最后一段读一遍。学生齐读

五 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导:同学们,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等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是他们的爱心给了

小钱第二次生命。这就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血脉亲情。讨论:如果有一天,小钱和台湾青年见面了,小钱会怎样感谢他呢?台湾青年又会说些什么? 3指名反馈 4 教师小结

六 总结全文,播放音乐《爱的奉献》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篇7

教学目标:1读通、读顺课文,理解“白血病、凋零”等词语的意思。2抓重点词句体会小钱对骨髓的期待和台湾青年捐献骨髓的“不平静”。3感受台湾青年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启动情感

1师:同学们,历史总是会记住一些让人感动的日子,就比如1999年12月22日。那一天,一份血浓于水的真情把两个互不相识的生命紧紧地连在了一起。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真实的故事,感受一下这份洒落在海峡两岸的人间真情。

2读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3质疑课题:是谁与谁之间驾起了这座生命桥?

设计意图:围绕文本的基调和情感,逐渐开启学生的情感闸门。

二、整体感知。感受情感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06页,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每一句话读通顺,难写的字在草稿本上写一写,不理解的词语对照词语手册看一看。

2反馈、交流,引出人物。

师:读完课文,同学们知道是谁与谁之间驾起了这座生命桥?

生:杭州小钱、台湾青年。(师板书。)

3找、画描写人物的句子。

师: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杭州小钱和台湾青年的句子。选择你体会最深的一处用笔画下来,等下我请同学来读。(生默读课文,找、画句子。)

4反馈、交流,检验初读效果。教师找学生读,帮助正音,读通读顺句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找、画描写人物的句子的教学设计,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再感知,另一方面可以检查反馈初读效果,进一步解决难读的句子、容易读错的字词,扎扎实实学好语文。

三、重点研读。体验情感

1引出两个“静静”。

(1)师:我们把描写小钱和台湾青年的句子找了出来,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没有,虽然小钱和那位青年一个在杭州,一个在台湾,但他们有一个地方却是惊人的相似。

课件出示句子: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2)交流、反馈“发现”。

师:读读这两句话,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生自由读句子,寻找发现。)

生:小钱和那位青年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3)质疑“发现”。

师:小钱和那位青年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们都生病了吗?

生:不是,小钱是因为生病了躺在病床上,台湾青年是因为捐献自己的骨髓而躺在病床上。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用文本語言承载的意义去触摸学生的心灵,让语言文字去激荡学生的内心,引发情感共振,产生联想,进而产生走进文本的急迫心情。

2于“静静”中,感受小钱对骨髓的期待。

(1)师:是啊,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得了什么病?

课件出示:

生: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

师:课文是怎么写的。

生: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自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中的这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可怜。

师:再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这句话。

师:除了可怜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生:小钱他快要死了。

师:是啊,此时小钱的生命在经受死神的考验,情况万分紧急。请同学们再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这句话。一个鲜活的生命随时都有凋零的可能,此时唯一能救他的是什么?

生:骨髓移植。

师:尽管自己的生命危在旦夕,他此时能做的却是什么?

生:等待骨髓。

师:是啊,除了等待还是等待,他就那么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此时此刻小钱最期待的是什么?

生:骨髓。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小钱对骨髓的期待,为进一步理解台湾青年的奉献精神作好铺垫。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向学生传授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3于“静静”中,体会台湾青年的崇高精神。

(1)师:与此同时,海峡的另一端,那位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的心真的能平静吗?

生:不能。

课件出示: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2)师:请同学再好好读读课文,说说哪些地方让你体会到了此刻他内心的不平静。

生: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我国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师:此刻什么都有可能发生,青年的生命随时都有危险。然而——“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连自己家人的生死都不清楚,他能平静吗?但是一“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面对着另一个生命的期待,他能平静吗?也正因为这样——“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此时,你觉得他会有怎样的反应?但是——“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3)师:台湾青年的心中有着太多太多的不平静,可他此刻惦念的是谁?

生:小钱。

师:台湾青年的骨髓从他的身体里涓涓流出,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还流出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静静”的多元化解读,引导学生体会台湾青年在“静静”中的不平静,从而揭示主题,并在引导解读的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新华网上还对这件事做了专门的报道。(课件出示拓展资料。师在音乐声中读,生感受体会。)此时此刻你一定有话想说,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本进行资料拓展、扩充,配以音乐的渲染,进一步升华情感。写话练习既升华了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达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五、小结课文,领悟情感

师:我想千言万语也道不尽我们心中无限的感慨,就让我们怀着这份感动,再来读一下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再读题,使学生领悟文本情感。

板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篇8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骨髓移植、谈何容易、突如其来、血脉亲情”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的含义。

3、情感与态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难点:

了解大陆青年小钱的白血病的严重程度,骨髓移植迫在眉睫。进一步体会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教学策略: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适时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采取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板书课题,追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生命桥是什么意思?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又是什么意思呢?

课文讲了两个场面,你知道是哪两个场面吗?适时板书。

二 自主学习,体会人物情感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因为真实,我在读这个故事时,格外感动,我想大家也和我一样。

下面,让我们再用心地读读课文,看看哪些语句让你深受感动,或让你感受最深。把它划下来。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默读。

三 小组交流,

和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感受。

四  全班汇报

(一)第一个场面

预设句子1:“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学生可以体会到:小钱得了严重的白血病,很可能呼吸都困难,再也没力气下地走路,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才18岁啊,生命才刚刚开始,就像含苞的花朵,可是却有了这么严重的病,所以说马上就要凋零了。此时,只有骨髓移植,才能挽救小钱的生命。

师小结:是啊,小钱的生命已危在旦夕,一天都不能耽搁,甚至一个小时都不能耽搁。马上进行骨髓移植,是他活着的唯一的希望。

预设句子2:“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他生的希望来自海峡的彼岸----台湾的花莲慈济医院。

把你体会到的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二)第二个场面

预设句子1:“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重点体会“沉着”和“静静”,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还这样沉着?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他的内心一定很不平静,他的心里能想什么呢?

预设句子2:“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大地震动可能发生什么情况?体会艰难。

有感情地朗读。

(三)体会李博士忙碌的一天

出示李博士一天的工作时间表,在感情朗读。

(四)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 回归整体,感情升华

再看课题,你还认为这是一座普通的桥了吗?

那还是一座什么桥?

六 课外延伸

小钱的病好了,他一定心存感激,他都会感激谁呢?会说什么呢?

七 全课总结:(教师配乐朗诵)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

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

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

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

因为有爱,世界才更和谐,更温暖;

因为有爱,人们才更快乐,更幸福;

因为有爱,生命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让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附:板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爱心桥

杭州                            台湾

血脉相连的亲情桥

骨髓

小钱                           青年

爱心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地高尚品质,感受两岸人民血脉亲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地高尚品质,感受两岸人民血脉亲情。教学重点

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感悟台湾青年和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学难点:

想象两岸的不同场景,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教学准备:

1、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2、白血病与骨髓移植方面的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初感“给予是快乐的!”

师: 同学们,在“512地震”的灾难中,你们是怎样帮助灾区人们的? 生:自由回答。

师:钟老师知道你们不仅很聪明,而且有一颗乐于付出,乐于给予的心。那么,假如你需要给于别人的不是物质,而是你的鲜血你的骨髓你还能做到吗?如果不仅是鲜血和骨髓,还有生命,你还能做到吗? 生:可能会出现畏怕表情。

师:有个台湾同胞可是很值得我们学习。

二、切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课文的语境中初步理解语言和心中的感动

师:《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个故事。

边读边思考:

①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说说。(时间、地点、人物、事件)②了解完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写下来,将写好的感受与同学交流。③ 感悟后有什么疑问?(主要是针对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白血病的治疗)生:自由读课文;写感受;组内交流。

检查读书情况,学生自由交流上面提出的问题。

三、认生字,写生字

1、认字:交流识字方法;开火车读;一字组多词。

强调: 血、髓、暂、脉等字的读音。

2、写字:个别展示;学生板书。

峡、桂、移、湾、彼、怀、旷、胞、脉左窄右宽;暂下边的“日”稍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画出使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温故知新

1、听写带有生字的词语

2、讲评订正。

二、品读课文,交流感受

1、小组内交流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重点是说出自己的感受。

2、集体交流、汇报。引导学生对以下句子作重点感悟理解: 学习一二自然段

a.结合语句理解:凋零、绽放、几经辗转

b.重点句子“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提示:找出两对反义词;18岁,是绚丽的花季,风华正茂,就像“含苞的花朵”。“面临凋零”文中指的是什么?)学习三至六自然段

a.结合语句理解:步履、袭击、空旷、涓涓流出 b.“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脸红润起来”

“此时此刻,„„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他们静静地趟在病床上,但是他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这位台湾青年的心,听一听他们会想些什么。听到了就说出来。

文中“两个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将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地精神跃然纸上。

学习第七自然段

a.结合语句理解:骨肉同胞

b.“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两岸同胞地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种血脉亲情是生命的火种,必将经久不息,世代相传。

三、感情朗读,拓展思维

1、有感情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2、师: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为什么?

3、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他们的表情会怎样?会说些什么话?

四、小结 联系课文内容用“终于”写一句话回顾全文

小钱几经辗转,终于。

经过一次又一次地努力,台湾青年地骨髓,终于。经过十几个小时地奔波,李博士终于。经过两岸同胞的全力救助,小钱终于。终于。

师: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只有到香港中转。尽管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五、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三个段落。

2、小练笔: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他们的表情会怎样?会说些什么话?

板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亲情

大陆 爱 台湾

小钱 年轻人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篇10

课前准备

①收集两岸同胞互相关爱、帮助的故事。

②一张中国地图(或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①谈话:《搭石》的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了人间的真情。今天要学习的却是从挽救生命的大事中去赞美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

②揭题。http://10.0.0.232/jsp/search/show.jsp?ResID=68152,引导学生理解“台湾海峡”,适当讲解一些两岸现状,突出两岸同胞的亲情。指导写“湾、峡”。→整体感知

①自由读,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时、地、人、事这四要素)

②从地图上找出“杭州市”和“台湾花莲”,理解“跨越”。③思考:“生命桥”在课文中指什么?

→自学生字词

①自学,互教互帮,借助拼音读准确。

②分类检查读音:a.8个生字词;b.其他注音的字词。注意区分:平舌音与翘舌音,如:http://10.0.0.232/jsp/search/show.jsp?ResID=68158暂(z4n)、髓(su!)、绽(zh3n)、辗(zh3n);{的拼读:躯(q&)、履(l[);多音字读法:间(ji4n、ji1n)。

③写字指导。9个左右结构的字归一类,以“峡、湾、脉”为重点;2个上下结构的字,以“暂”为重点;另一个为一类。

④指名分段试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

→学习一、二自然段

①自由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②出示重点句,与课文原句对比阅读: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如果不尽快移植骨髓,将面

临死亡。

③讨论:你觉得哪句写得更好?为什么?(师引导从“含苞的花朵”“凋零”“惟有„„才能”等词句理解小钱病情严重,急需救助,体会生命的宝贵。)④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原句。

→作业

①抄写生字。

②收集两岸同胞骨肉亲情的故事。

第二课时

→情境导入

①出示课文插图。http://10.0.0.232/jsp/search/show.jsp?ResID=68159谈话:两岸同胞怎样全力抢救小钱的?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②学生自读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

③小组讨论,班级交流。

④教师的引导策略:

可以从正面引导,如:

a.面对地震,这位青年躺在病床上,想到的是什么?

b.面对余震,李博士和这位青年是怎么做的?(仍沉着地站、仍静静地躺)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做?

c.李博士怎样将骨髓带到杭州?

也可以从侧面引导,如:

a.这位青年难道不想念家人是否平安?

b.李博士和青年难道不怕余震吗?

c.李博士是怎样“奔波”的?(想象“奔波”的情景)

⑤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升华情感

①有感情地朗读第七自然段。

②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a.小练笔(或口头填空):联系课文内容,用“终于”写(说)一句话。小钱几经辗转,终于________。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________。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终于________。

经过两岸同胞的全力救助,小钱终于________。

________,终于________。

b.完成练笔(或填空)之后,说说自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③理解结句的含义。(“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a.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b.4人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材料,再向班上汇报,畅谈两岸的血脉亲情。④朗读背诵全段。

→作业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反思 篇11

一、有意识地创设情境。

一开始上课我就通过声情并貌地朗读将学生带到了1999年9月22日,并通过环境的渲染来反衬小钱的处境。学生在这种情境的创设下,一入课堂就有感觉,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他们对小钱的关怀与同情之心。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自己感动的句子,一边读一边理解,同时适时给予点拨,扣开了学生的心灵之门。

三、借助对比感悟,深化课文理解

作者在细节描写上多次运用对比,使故事更具感染力。在教学中,我有意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体会、朗读:将“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与杭州的 美景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景色虽好而小钱的生命却即将逝去的悲哀;将“台湾青年不清楚家人是否平安无事”与“他知道小钱期待着骨髓”联系起来体会,让学 生感受台湾青年的伟大。将“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与“李博士的沉着”、“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联系起来,使他们一心为小钱着想的形象 跃然纸上,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体现无余。

四、注重读写的训练,敞开心扉表达。

教学中,我设计了几处想象说话,如“当地震发生时,台湾的手术室里可能会是怎样的场景?”“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 说些什么?”等,并注意了学生的读写训练,使学生在深刻感受了课文情感之后,抒发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这既是对文本内容的延伸,又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 供了自我表现的舞台。学生在经历自我与他人的行为对比、体会手术危情和感受护送骨髓的辛劳之后,也真正体会到了海峡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最后以歌曲《感恩 的心》结束,升华了主题,引发了学生对爱的思考,对人间真情的渴望。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我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主要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意识地创设情境。

一开始上课我就通过声情并貌地朗读将学生带到了1999年9月22日,并通过环境的渲染来反衬小钱的处境。学生在这种情境的创设下,一入课堂就有感觉,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他们对小钱的关怀与同情之心。

二、词语的学习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实际来选择。

本课的词语有很多。在选择时,我主要挑选了学生易错的词语如:白血病、辗转、间隔、骨髓等,尤其是髓的读音 不仅是学生,就连我们大人都非常容易读错,很难纠正。课堂上我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巩固字音,为后面读文扫清障碍,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理解记 住。对于凋谢、绽放、含苞等词语,我让学生用话来造句子,在句子中理解。并配以图片使学生理解他们的不同含义。

三、借助对比感悟,深化课文理解

作者在细节描写上多次运用对比,使故事更具感染力。在教学中,我有意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体会、朗读:将“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与杭州的美景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景色虽好而小钱的生命却即将逝去的悲哀。

四、不足与遗憾.在课文学习中,对学生朗读指导还欠缺.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体会语句含义,激发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用自己的 声音把感情表达出来.学生有时朗读表达不够充分,例如:重点理解“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 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美好,可贵,体会到生命将逝的悲哀,感受到骨髓移植的必要性,急迫性.应读出这些感受来,学生朗读时并没 有把这种情感通过声音表达到位.课堂上这一环节就让学生读了两遍过去了,没有达到朗读的目的.如当时,老师能够给予恰当的范读,从声音带动学生,将会对学 生进一步感受文本,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起到作用.《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栏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本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语言朴质而生动,洋溢着浓浓的真情。《新 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确实,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训练形 式,是最直接、最常用的语文实践活动。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情真意切,很适合感情朗读。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应以“读”为突破口,将“读”贯穿了 整个教学过程,每段中的重点语句可以先让学生读一读,再感悟说感受,再进行朗读,这样一步一步进行的话,可能课堂就不会像我这样混乱了。

还有在进行想象说话时,我出示了一句排比句: 为了找到适合的骨髓,医护人员跑遍了大江南北。他们来到(),没有();来到(),没有();来到(),仍没有()。这个句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一下子全部填写完整的话有点难学生支支吾吾想了很久才说完整,现在想想我完全可以叫三个学生让他们每人说一句,这样降低了难度,也节省了时间。

《跨 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 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 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以及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同时,“生命 桥”的意义又是课文的难点。在教学时,我主要围绕以下几点展开教学:

一、创设情境,感受人物的处境。

播放杭州西湖畔杨柳依依的美丽画面,插入悠扬动听的乐曲,我诵读第一自然段,将学生很快带入情境。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杭州美丽的画面,此刻教师用沉痛的语气创设情境:“可是,在杭州一家医院的病床上却躺着一位不幸的青年——小钱 „„”两个画面的出示,让学生产生巨大的心里落差,从而对主人公小钱产生同情,感受生命的脆弱与可贵,理解了骨髓移植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以及找到合适的骨髓的不容易。在同一时刻台湾又是怎样的境况,直接将画面切换到台湾。播放1999年9月21凌晨1时47分 发生的地震,我配以当时地震情况的解说,让学生感受这次灾难巨大,当时环境的危险,想象当时的台湾人民最迫切要做的事,学生说了逃离险境,寻找家人,抢救 伤员等等。进而引入台湾青年这个人物,他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恶劣的环境反衬出他的伟大品质,置家人于不顾,更好地理解人物。

二、以“静静地”为点,巧对比,重体验。

以 文中描写的小钱和台湾青年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个细节做为教学的突破口,这两处的语句看似是普通的细节描写,其实是对比中突出了人物的高大形象,点明 了文章的主旨。因为小钱是因患了严重的白血病,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期盼着拯救他的骨髓,而台湾青年则不然,他是在余震中冒着生命的危险,为大陆青年 小钱捐赠骨髓的,神情、处境截然不同。在教学“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的时候,我以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身患重病的小钱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什么?此刻他在想什 么?使学生们更深入地体悟了小钱的痛苦,急需爱心奉献的渴望;激发孩子对小钱的同情,学生自然明白“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原因。在这时候,我话锋巧妙 一转,引出话题,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台湾青年躺在病床上是为了什么?此刻,他又在 想什么?设计巧妙的问题使学生理解台湾青年不仅是自己冒着生命危险,连亲人的安危也不顾,从而走进台湾青年的内心,从而体会台湾青年的高尚情怀。整个环节 的设计巧妙自然,不是通过简单的讲解,而是通过强烈的对比,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理解两个“静静地”的含义以及人物内心的不平静。引导学生进行品 读、感悟,从而理解人物的品格,以达到突破中心与难点的目的。

三、抓重点词句,读说结合,品人物形象。

引 导学生感受小钱的不幸时,我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通过“刚满、即将、唯有、才能”体会到花样年华的小钱生命即将终结,骨髓移植是唯一的办法,只有找到合适 的骨髓才能挽救他,再通过带着朗读感受小钱的不幸。在理解寻找骨髓不易部分,我出示一段话,让学生找出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找到合适的骨髓不容易,带领学生通 过想象可能找了哪些地方,范围从身边慢慢扩大,从而理解“几经辗转”与“谈何容易”。两个部分合在一起,理解了小钱是不幸的,然而他又是幸运的。在理解台 湾青年的这部分时,主要采取读说结合的方式。出示填空“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不知道——,但是,他知道 ——”,引导学生理解他不知道的情况还有很多,但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这是他唯一的想法。从而体会他这种为了他人而不顾家人的安危的精神,进一步体会他为小钱捐献骨髓的坚定信念。

在突破难点——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用什么搭建起来的呢?我出示了:这是一座()的生命桥,让学生填入恰当的词语。学生有的说用爱心,有的说用生命,有的说用骨髓,有的说用血脉亲情。学生体会到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体会到了大陆人民和台湾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使主题得到升华,情感得到熏陶。

公开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篇12

佛山市第一小学 陈春燕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移植、谈何容易、幸运、袭击、期待、突如其来、空旷、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学会凭借文本语言,体会丰富的思想感情,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初步了解抓住关键场景对比记叙的写作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段落,反复吟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教学重点:以情为主线,以两幅静静的画面为副线,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难点:以情为主线,以两幅静静的画面为副线,感受静静背后复杂的内心世界。

教学流程:

一、猜谜语,引入新课、梳理课文

1、猜谜语

2、(出示中国地图)同学们,这就是台湾海峡。一边是大陆,一边是台湾。这个海峡横隔在福建省和台湾省之间,这片汪洋大海隔断了大陆和台湾,却隔不断两岸人民的思念,更隔不断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台湾海峡两岸,题目叫——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3、(板书课题)写到“峡”字时,师提示:峡的山字旁应该写在左边靠上一点的位子,写得稍窄。

4、请打开书,让我们走进这个发生在杭州和台湾之间的真实的故事。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

二、学习课文

1、出示:1999年9月22人„..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甜丝丝的香气。

在这平凡的时刻、美好的时光,却发生一件不平凡的事,快速浏览课文,在2、5自然段中找一找哪两句话,写到了两个差不多的场景?

2、组织讨论,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为什么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1)让我们先把目光定格在这个画面上: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①小钱在怎样的情况下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②读句子后的交流,出示重点句子

a:“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思考:a、“含苞的花朵”、“即将凋零”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交流后老师深情诉说:18岁,多么美好的年龄,可他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就好像那不曾开放就要凋谢的花苞一样,多么让人怜惜。那么我们就把我们的感受用朗读来表现吧!

老师引读: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

当同龄人吃过晚饭后,携着父母的手在绿荫道上漫步时,然而小钱„„(指名读句二)

当同龄人在球场上奔跑追逐,为每进一个球欢呼跳跃时,然而小钱„„(指名读句二)

当同龄人的脚步走过祖国各地,尽情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时,然而小钱„„(指名读句二)

当同龄人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时,然而小钱„„(齐读句二)

小钱才刚满18岁,如果不是这严重的白血病,18岁的生命就像初升的太阳、草原上奔驰的骏马、蓝天上飞翔的雄鹰,而今却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学生接读)„„唯有(引读:骨髓移植)„„才能(引读: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介绍白血病 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又是幸运的„„“辗转”是什么意思? 教师小结:唯有台湾青年,才能使小钱的生命之花沐浴在阳光下;唯有台湾青年,才能使小钱享受到生命的阳光;唯有台湾青年,才能使小钱扬起生命的风帆。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同一时刻,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的心情是平静的吗? 请在课文找一找原因(1)“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1999年,9月21日的这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是台湾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地震。在这场地震中,有1700多人丧生,3500多人受伤,人们妻离子散,无家可归。一天中余震的次数达到了六、七十次。这场地震给人们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2)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

“台湾青年不清楚什么?”(“不清楚”父母是否平安;“不清楚”兄弟姐妹是否健在;“不清楚”亲戚朋友是否还活着;不清楚自己是否还能和亲人相见„„)教师: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心中有多少的牵挂,多少的不清楚啊!但他还是(读——)他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因为他知道此时此刻,“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3)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教师:(这余震可不一般那!余震的破坏,是非常之大,是突如其来,是无法预料到的,是一刹那间来的,随时随地。是在人们毫无心理准备,毫无防范的情况下突然降临的,是十分的危险。)骨髓抽取成功了吗?从哪里看出来?

(4)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了涓涓流出。。。

如果是平时,骨髓抽取可能要不了多久,一次就能成功,可如今——(只能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工作,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努力。)

一次一次的努力对台湾青年来说意味着什么?(一次一次的痛苦,一次一次的失败,一次一次的考验,一次一次的危险。)

6你们觉得这涓涓流出的是什么?(是骨髓,是爱,是同胞之情、爱心、希望、友谊、生命)

这涓涓流出的骨髓对于小钱、台湾青年、李博士以及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7 介绍李博士

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课件出示李博士的时间表,小结:大陆和台湾虽然被海峡所隔,但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血脉亲情就是生命的火种,它必将驻守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它必将经久不息,世代流传。

三、拓展延伸,表达感激

小钱得救了,小钱康复了,当他的父母告知他海峡对岸那感人的一幕后,小钱凝望着窗外,此时此刻,小钱的内心激动万分,他想:——————————

上一篇:医院的求职信下一篇:党员干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