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的读后感

2024-07-29

怀念母亲的读后感(精选13篇)

怀念母亲的读后感 篇1

怀念母亲一书的读后感

怀念母亲一书的读后感

母亲是崇高的,母亲是伟大的,而祖**亲又培养了千千万万个花朵。今天我学了一篇叫做《怀念母亲》的文章。这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深深地写出了作者对母亲的遗憾和愧疚,还有对生身母亲和祖**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使我真的好感动。

文章中写了季羡林六岁离开母亲,在他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母亲去世,他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痛哭了好几天。从此,他失去了母亲,一想到母亲,他就会泪流不止,感到十分凄楚。他到德国之后,经常梦到自己的母亲和祖**亲。在1935年11月写的四篇感人的日记中,我读出他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爱着祖国和远在祖国的朋友。在那之后,他写了一篇名叫《寻梦》的文章,表达了他热爱两个母亲的情感。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一定要向季羡林学习。我有时对母亲发脾气;有时还不肯做家务,没有更努力地学习。而他从小失去了母亲,得不到母亲的呵护,却没有受到任何一点影响,反而更加热爱、思念母亲,更加勤奋学习,考取了博士学位,并去德国留学。在哥廷根的时候,他并没有忘记母亲。在《永久的悔》这篇文章中,他说:“我一生最大的悔,就是没能孝敬母亲。”这样一位大学者,取得了那么多成就,最终后悔的却是没能孝敬母亲。记得有一次,妈妈做饭,有点忙不过来,让我去帮忙。我为了能够安心地看喜欢电视,就说:“还没看完呢,你自己没长手。”读完季老的这篇课文,我觉得心里酸酸的,我的脸红了。

现在,我已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应该从小孝敬母亲,帮助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哪怕只是帮她泡一杯热茶、拿一双拖鞋。何况我已经长大了,我不是以前的我了,不是那个只会在母亲怀里撒娇的孩子了,我必须趁后悔前,尽自己的力,孝敬母亲。

这篇感人至深的课文,教会了我要敬重祖**亲,善待生身母亲。否则,就会后悔一辈子……成为灵魂不全的单翼天使……

怀念母亲一书的读后感

母亲是崇高的,母亲是伟大的,而祖**亲又培养了千千万万个花朵,今天我学了一篇,叫做《怀念母亲》的感人的文章。

这篇文章中写了季羡林六岁离开母亲,在他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母亲去世,他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痛哭了好几天。从此,他失去了母亲,一想到母亲,他就会泪流不止,感到十分凄楚。他到德国之后,经常梦到自己的母亲和祖**亲。在1935年11月写的四篇感人的日记中,我读出他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爱着祖国和远在祖国的朋友。在那之后,他写了一篇名叫《寻梦》的文章,表达了他热爱两个母亲的情感。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我一定要向季羡林学习。我有时对母亲发脾气;有时还不肯做家务,没有更努力地学习。而他从小失去了母亲,得不到母亲的呵护,却没有受到任何一点影响,反而更加热爱、思念母亲,更加勤奋学习,考取了博士学位,并去德国留学。在哥廷根的时候,他并没有忘记母亲。在《永久的悔》这篇文章中,他说:“我一生最大的悔,就是没能孝敬母亲。”这样一位大学者,取得了那么多成就,最终后悔的却是没能孝敬母亲。

现在,我以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应该从小孝敬母亲,帮助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哪怕只是帮她泡一杯热茶、拿一双拖鞋。何况我已经长大了,我不是以前的我了,不是那个只会在母亲怀里撒娇的孩子了,我必须趁后悔前,尽自己的力,孝敬母亲。日记

《怀念母亲》这篇课文中,作者对母亲的爱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怀念母亲的读后感 篇2

我的母亲叫李松普, 出生在1931年的旧中国, 家庭是当地 (原河南省临汝县, 现汝州市) 小有名气的大地主。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好, 自小能上学读书。母亲姊妹五人, 排行老三, 有大哥、大姐、弟弟、妹妹。弟弟比母亲小两岁, 较早接受革命思想。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8年, 在弟弟的带领下, 母亲毅然背叛地主家庭, 外出走上革命道路。母亲在许昌解放军野战医院 (现在的中心医院) 当了一名护士, 弟弟则随南下大军解放全中国。

1956年, 正是百废待兴的年代, 医院急缺医生。由于母亲上过学, 算是文化人, 于是参加了全省卫生系统主办的医学班, 三年后成为一名医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起初, 母亲也和别人一样参加运动。但不知什么时候, 母亲成了被批斗的对象。原因是母亲的家庭是大地主。在旧社会, 大地主是剥削穷人的, 是骑在劳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 大地主的女儿自然也好不到哪里 (这是那个年代的定论, 自然是谬论) 。

饱受了“文化大革命”最动荡的年代的摧残后, 1968年, 母亲被下放到许昌县深涧公社 (乡) 接受劳动人民的改造。许昌县深涧公社 (乡) 卫生院是一个破破烂烂的长方形大院子。前半部分是病房区, 后半部分是生活区。卫生院只有一个西医门诊, 一个中医门诊, 一个注射室, 一个药房。全卫生院加起来有八九个医生。由于条件简陋, 生活艰苦, 有门路的医生都调到城里去了。整个卫生院只有我母亲一个西医医生。那时, 我已经八九岁了, 上小学二三年级。每到放假, 我总会到母亲那里去住。

卫生院坐落在深涧公社 (乡) 唯一的一条大街上, 乡政府的主要机构都在这条街上。卫生院的对面, 就是大街上唯一的一家百货店。当时的农村非常落后, 农民生活条件艰苦, 经常处在吃不饱的状态。农民家里每天早晚只能吃红薯茶, 即把红薯切成几块, 用水煮熟, 捞一碗吃了, 就算一顿饭。因此, 红薯是当时的主粮。即使这样, 也很难吃到小麦熟的时候。

母亲在乡卫生院期间, 少了很多麻烦。我能感觉到不论是卫生院, 还是外边的人, 对母亲都很好, 特别是穷苦的农民。由于全卫生院只有我母亲一个西医医生, 她的房间里一天到晚总是有很多病人, 有时连吃午饭的时间都没有。卫生院的后院有一个伙房, 我和母亲都在伙上吃饭。到了中午, 我玩得饿了, 就一个人到伙上吃饭。伙房做饭的叔叔总是说:“去喊你妈过来吃饭。”我过去一看, 房间里有许多病人, 围在母亲旁边等待看病。母亲总说:“你先去吃吧。”在那个年代的农村, 没有上下班的时间概念。全乡只有这一家卫生院, 乡亲们往往跑十几千米来乡里看病, 跑到也快中午了。

每天下午一点多的时候, 伙房里的叔叔总是让我再去喊母亲, 他说:“饭已经凉了, 快点让你妈来吃饭。”我又跑到门诊, 对妈妈大声说:“快吃饭去!”这时, 周围的病人也不好意思地劝母亲去吃饭。母亲这才起身, 去伙房匆忙吃点饭后, 就又坐到了桌子前。因为还有很多病人在等她。

我和母亲住在卫生院的一间约有10平方米的屋子里。经常有人来看病时, 拿一篮红薯, 执意送到家里。时间一长, 总会有一堆红薯堆在那里。

在我刚到卫生院不久, 有一天夜里, 外面电闪雷鸣, 刮起大风, 随后大雨就一直下个不停。突然, 雷电声伴着急促的敲门声, 把我从梦中惊醒, 听到门外有人在喊:“李医生, 李医生。”只见母亲已经起床, 对我说了声:“你睡吧。”就背起药箱, 拿着手电筒, 开了门, 消失在雨夜中……

时间长了我才慢慢知道, 母亲经常晚上六七点钟, 有时甚至半夜出诊, 到农民家里给不能上门看病的病人看病。

星期天, 卫生院的病人比较少, 母亲总是带我到农民家里去, 有时走很远的路。到了乡亲们家里, 他们都很热情招待我, 给我煮荷包蛋或者烧红薯吃, 还会领我到村里的果树前摘杏子、柿子、核桃吃。我以为是带我去玩, 后来才知道, 母亲是给一些常年卧病不起的病人看病。

由于在农村常年奔波, 积劳成疾, 加上营养不良, 母亲得了许多疾病。1971年, 母亲从深涧乡卫生院调回许昌县医院。一年后, 母亲因病晕倒在工作岗位上, 在上海医治无效去世, 年仅42岁。

母亲的追悼会是在当时许昌县医院的大院里开的。大院里摆满了花圈, 一直摆到大院外面的大街上。有许许多多赶着马车、拉着架子车, 哭哭啼啼的乡亲来参加母亲的追悼会, 还有许多城里不认识的人。他们都哭着, 流着泪, 嘴里不停地说着:“李医生你怎么走了?”“好人怎么没有好报呢……”

母亲去世后, 许昌行政公署追认母亲为革命烈士。遗体火化后, 骨灰埋入许昌市革命烈士陵园。我们兄弟三人由国家抚养到18岁止。

1974年, 我上高中。老师出了道作文题目:“我的母亲”。我哭着, 用泪水写成了一篇悼念母亲的作文。语文老师在整个年级段, 每个班上都读了我的作文。许多同学流下了眼泪。外班有一个男同学, 和我常在一起玩。他问我:“你妈妈去世前是不是在许昌县医院?”我说:“是。”他说:“是不是高高的、瘦瘦的?”我说:“是。”他问:“是不是叫李松普?”我说:“你怎么知道?”他哭了。他说:“我姥姥去年去世了, 去世之前, 一提到你妈妈就哭。自从你妈妈去世后, 再也没有人上门给她看过病。姥姥常年因病卧床, 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姥姥临终前还哭着喊你妈妈的名字。”两天后, 我应邀到他家去玩。他们全家又一次流着眼泪诉说母亲的好处。原来母亲每星期都要到他家里为老人看病、针灸。

我更加深了对母亲的了解。她不仅在农村为贫苦的农民上门看病, 在城里, 就在她去世的前一年, 还拖着病入膏肓的身体上门为那些行动不便的病人看病。她是怎么想的, 我并不知道……

1975年, 我高中毕业, 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 上山下乡当了一名知识青年。我来到了母亲呆过的地方———许昌县深涧乡。我在深涧乡高庄大队王信庄村安家落户, 成为一名农民。

大队会计对我特别好, 对我格外照顾。他家又脏又乱, 散发出一股股难闻的气味。原来他妻子常年因病卧床, 生活不能自理。当他妻子知道我是李医生的儿子时, 一直哭个不停。会计说:“你母亲活着在卫生院时, 经常来家里为她针灸, 有时还带些药。那时候, 她都能下床走路了。”他说:“像你母亲这样的医生太少了, 好人没好命啊!”村里好多人有类似的经历, 他们都对我说, 母亲什么时候到过他家里, 好像是一种荣耀。

村里有个赤脚医生叫李春生, 他的医术就是母亲教的。母亲不仅为农民看病, 而且在许多村子里, 教一些有文化的青年当赤脚医生, 给他们医书, 教他们看病的基本方法。在农村一年里, 村里人对我都很照顾。我没菜吃了, 可以随意到菜园里摘;没面吃了, 到生产队粮仓里拿粮食去磨。我知道, 我享的都是母亲的福。

一转眼, 我已为人父, 年过半百。我们兄弟三人以及我们的子女, 生活都很幸福。没有人受下岗之苦, 没有人受生活之困。我常常在想, 这都是母亲种下的福。

母亲的一生, 是坎坷的一生, 是善良的一生, 是付出的一生。她没有得到善报, 可是她的子孙得到了。

简论《怀念母亲》蕴含的思想感情 篇3

一是思念生身母亲的锥心之痛。

季羡林六岁离开母亲,到城里去求学,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远远低于百分之九十五的人,但这丝毫没有降低他对母亲的爱,在他“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他“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母亲去世时,季羡林悲痛欲绝,这是儿子对于母亲深厚感情的自然流露,是发自内心的汨汨真情。

后来他到德国留学,母亲总是夜里“频来入梦”,“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每每梦到母亲的时候,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真想扑到母亲的怀抱,可是,他没有捉到一个完整的梦。这种感受把作者思念母亲的痛苦推到了极限。

季羡林思念母亲的感情经不起外界刺激,一触即发,房东太太盼望儿子归来的神情,让他“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其实,作者心里时刻在流泪,只是碍于男人的面子,把流泪思念母亲的感情隐藏起来了。

季羡林通过母亲去世、梦境和房东太太三个片段,把自己思念母亲的感情写得入木三分,力透纸背。读者朗读过程中,不由自主地产生强烈的共鸣。

二是思念祖国母亲的复杂味道。

祖国对于在国内的公民来说,只不过是一个生存空间,没有思念之情,但对于海外游子来说,祖国就是母亲,甚至比母亲更为重要。郁达夫在《沉沦》一文结尾写道:“祖国啊,祖国啊,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这就是祖国对于海外游子的重要性。祖国贫穷,她的儿女在国外一定会受到各种欺凌;祖国富强,她的儿女在国外则能受到尊重。《怀念母亲》中虽然没有写到由于祖国的贫穷而导致作者的痛苦,但却写到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季羡林在文章第一句话里,这样写道:“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他为什么能这样呢?因为他“第一次离开她”,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动听的乡音,亲爱的同学朋友,“住在(德国)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陌生的环境,难懂的语言,怪异的人群等等,这些都不能慰藉他孤独的灵魂。他的喜悦、他的希望当然只有潜意识里的祖国的山山水水、芸芸众生。每当他闲下来的时候,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祖国来了,进入他的视野,给予他安慰。

“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涼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这是远在异国他乡之人的感受,作者的亲身体会,心灵的复杂阐释。对于作者来说,是思念祖国的娓娓叙说,排解心灵惆怅的滴滴记述;对于读者来说,是理解海外游子的文字。作者与读者之间只有通过这些话语,才能达到心灵上的沟通,读者才能体会身在异国他乡的同胞的心情。

身在异国他乡的同胞们“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这种感情,正像我们偶尔出差,在外地想亲人一样,真挚、迫切、归心似箭。“一想到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季羡林说到做到,他学成回国,把毕生心血献给了祖国母亲。

季羡林的《怀念母亲》不同于一般人的《怀念母亲》,他的视野更开阔,角度更高,他把怀念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交织在一起来写,道出了母亲即祖国,祖国即母亲的普遍真理,让我们没有海外经历的人感受到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重要性,让爱国主义教育有了可资借鉴的依据。

《怀念母亲》读后感 篇4

还记得他曾经这样写“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如果时光能过再回转一次,我坚信他们离别时一定会再多看彼此几眼。我为他们痛恨那场离别。

离开了生母,又远离了祖**亲。季羡林是抱着思念在哥廷根度过了桑海桑田的日子。思念是一种病,然而在这十一年里,他早已病入膏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异乡的日子里,季羡林一定是这么想的吧。

他在《寻梦》这样写道“眼前飞动着梦的碎片,但当我想到把这些梦的碎片捉起来凑成一个整个的时候,连碎片也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眼前剩下的就只有母亲依稀的面影…… ”他对母亲的爱是从未间断过的,母亲两字早已刻在他的心头,挥之不去。

季羡林他怀念母亲;思念母亲;想念母亲。母亲就像一道曙光指引着他。

《怀念母亲》读后感 篇5

当我读到第二自然段时,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掉了下来。作者六岁就离开了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仅仅回故乡两次,而且都是奔丧,才陪了母亲几天。当他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季羡林得知这个消息时,整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是啊,母亲在临终前也未见上自己最亲爱的儿子一面。这时,我明白了:什么金钱、荣誉、地位……都没有这难能可贵的亲情重要。作者季老为此悔恨终生。

再看看生活中的我吧。别说是做家务,就连帮父母洗脚、按摩这样的小事都不做。父母辛辛苦苦做好的饭菜,只要是稍有一点不合我的口味,我就挑三拣四。没办法,父母只好为我重做。有一次,妈妈让我扫地,我撅着嘴拿起扫把在地上随便画了几下,就算完工了读怀念母亲有感作文。妈妈数落了我两句,可我却与妈妈顶起嘴来。唉,现在想起来,真后悔!

同学们,千万不要等到自己后悔时……现在哪怕是在父母下班后给他们递上一双拖鞋,送上一杯热茶,给父母捶捶背、捏捏腰……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给他们极大的安慰。

初三《怀念母亲》读后感 篇6

“母亲”这位最让人怀念的人,是任何人心中永远的牵挂。而季羡林的母亲却在他读大学二年的时候弃养。对于母亲,他一直有着深深的悔恨。这一点便可从“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所看出来。

但除了生身母亲,季羡林还有另一位母亲,这位母亲是我们中国人共同的母亲——中国!这位祖**亲让季羡林在异国小城不断思念,而这种思念伴随他度过了在外求学的十一年时光。这样的感情,这样的敬意,这样的爱慕,不都与季羡林对生身母亲的感情一样吗?

想起自己的母亲,我心中顿时愧疚万分。我一直认为母亲对自己好,全是应该的,更没有想过长大后如何去报这份亲、这份情。对母亲的样子更是记得牢牢地,不曾忘记。而季老在无限怀念母亲时却只能幻出母亲那模糊不清的面影。

怀念母亲的读后感 篇7

张彩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奥林匹克勋章的女性(1993年),国家体委原副主任。新中国首位国家体委主任贺龙曾称她为“女秀才”。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委会副主席。曾获国家体育工作荣誉奖章。

阿妈是我人生第一任老师,教我扣好“第一粒纽扣”,开启了我生命的第一扇幸福之门。她走完百岁之旅辞世,至今仍旧皓月当空照我前行。

我家祖籍宁波。抗日烽火燃起,在怡和洋行当会计的阿爹失业,全家逃难到四川宜宾。40岁那年,他突发脑溢血去世。7个子女靠阿妈王美英精心养育成才。

2003年大年初六,阿妈百岁千古。哀伤中我恍悟,自此天堂多了一位好母亲,万家灯火中少了一盏等待我晚归的长明灯。我长期在国家体委工作,晚间活动多,与我卧室对门而居的阿妈,总要等到我回家才熄灯。守灵之夜,儿孙们也为老人家亮起了长明灯,忙碌通宵安排后事。大弟树堂喟然长叹:“阿妈最后又照顾了我们,不耽误初八上班。”我把阿妈的骨灰捧回宜宾,与阿爹和祖父母的亡灵合葬于翠屏山的万绿丛中。

回顾阿妈平凡的一生,悠悠往事撞开心扉,一件件依然那么鲜活。

阿妈是一位文化不高,精于女红的家庭妇女。祖父夸她“知书达理,孝敬公婆,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是阿拉宁波的好儿媳”。阿妈喜好文艺爱看戏,《红楼梦》《梁祝》等名著名曲百看百听不厌。诚如戏剧家欧阳予倩所言:“中国老百姓的历史知识大多从看戏得来。”阿妈得益于此,教育子女或与亲友谈古论今,都能讲出一些道理与故事来。

寓教于乐

为保证一家过好日子,阿妈辛苦备尝。她强调“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是宁波人创业的好传统,我们到四川是避难,更应发扬勤奋节俭的美德。她的一手正宗宁波饭菜,保证了一日三餐营养可口。但她从不让子女到厨房“捣乱”,而是督促我们把主要精力用于做好功课。同时鼓励我们唱歌跳舞,自娱自乐。有时还能为邻家孩子演出,她弹风琴伴奏,保留节目是富于爱国情操的“苏武牧羊”。会跳舞的大哥扮小羊活蹦乱跳,三妹的女高音把苏武唱得荡气回肠。阿妈说:“按长幼有序,本该哥哥挥鞭赶妹妹,但用人之长可以事半功倍。”

母爱如山

“彩彩呀,阿妈给你熬的中药渣都可以堆成小山啦!”这句形象地表达母爱如山的话,至今令我怦然心动。那是1956年,我患肝炎休养,阿妈领着小妹从宜宾赶到北京照顾我。当初我按西医嘱咐卧床休养,人越来越虚弱,一天只吃几个水果。中医告诉我,配合治疗可以适当有些户外活动,先开处方开胃口。阿妈说:“你都快不食人间烟火了,哪有力气抗病?先按中医照方吃药补营养。”她天天熬中药,炖鸡汤,还鼓励我看电影放松心情,陪我逛公园打太极拳。经过半年多调养,我就康复上班了。

良好家风

我恢复上班不久,有机会带着小妹参加体委组织的游中山公园群众联欢,听说要欢迎贵宾。我们围成一圈跳集体舞,眼尖的小妹看到周恩来总理陪着苏联伏罗希洛夫元帅来了,箭一般冲过去高呼:“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总理笑着把她抱起来亲切地问:“是哪个学校的?”小妹清脆地回答“灯市口小学”。第二天,中国少年报记者等争相报道了这个“有着银铃般声音的幸福红领巾”。阿妈深有感悟:“新社会好!领导亲民,人格平等。”她教育小女儿:“你是个普通的孩子,得到伟人一抱是幸运,并不增加身价。总理抱过的孩子应该更努力上进。”小妹高中毕业后进修过一年会计专业,参加工作后一直当普通工人,从未要我用权把她转干。2009年我出席中国体育旅游公司承办的全国跳绳公开赛,办公室主任问我:“你妹妹张琳在我们公司一直是个工人,你这位体委副主任不后悔吗?”我回答:“不后悔,我们这一代许多人都是这样做的,公权不私用,也是我们的家风。”同年《中华英才》画刊报道了小弟树人在宜宾市审计局长任内如何秉公办事,清廉厚正。

乒乓奖牌

1961年在北京举办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国家体委贺龙主任派工作组到乒乓球队蹲点。第26、27届赛前运动员集训,我都在队里当“秀才”,第28届代表团出征南斯拉夫,我已是领导小组成员了。期间,我加班特多,值班更是“当仁不让”,同志们说:“你有一位健康精明的母亲管家,工作无后顾之忧。”2002年纪念中国乒乓球队成立50周年,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乒乓球协会颁给我“杰出贡献奖”,捧回家献给母亲说:“奖牌有您一半功劳。”这是阿妈生前最后看到的一枚儿女的奖牌。

今春中国乒协邀请我观摩第53届世乒赛,在三十几位世界冠军为我签名的球拍上,第32届男子单打冠軍郗恩庭挥笔写下“彩珍同志,您永远活跃在乒乓长城的建设中”,还题“厚德载物”相赠。依依送别之际,第28届女子团体冠军梁丽珍对我说:“你妈妈做的桂花小汤圆太好吃了!老人家的美食永远留香在乒乓健儿的舌尖上!”

“文革”岁月

“文化大革命”中,国家体委被定性为刘少奇贺龙独立王国,我被打成贺龙荣高棠反革命修正主义集团核心成员、叛徒、假党员。阿妈像母鸡呵护小鸡,奋力张开翅膀与造反派周旋。抄家拆电话逼我背“老三篇”时,她挺身而出:“我念一遍老三篇行不行?”我关牛棚后,她千方百计组织家人轮流送衣物、书报。难能可贵的是,没有读过马列的阿妈设法把列宁全集39卷一本一本从我家书柜传递进牛棚,让我得以读完巨著。

老而好学

岁月流逝年华新,“文革”后阿妈增加了对时政的兴趣,除翻阅公家为我订阅的几份报纸,我还自费为她订了晚报和文艺刊物。她还每晚坚持看央视的新闻联播。1999年,二妹张荻来京探亲,看到老母思维、动作都很敏捷,每天津津有味地看各种报刊,还仔细核对保姆买菜的账单。她回成都写了一篇文章“阿妈今年九十六”发表在老年杂志上,为老人家喝彩。受此启发,同年我在第5届全国老年体育科学研讨会的讲话中,在主编论文集“老年健身奔小康”作序中,都鼓励老年人学习,强调“老而好学”,虽未能如中青年好学如日中天,但聚焦也可成明月。阿妈的形象,就是我心中的一轮明月。

怀念母亲读后感700字 篇8

我的妈妈对我的爱也是这样的。早晨,闹钟响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我到卫生间洗漱,母亲背对着我,面对着镜子,我发现母亲老了,脸上有皱纹了,像万条深海,原来水灵灵的大眼睛干涩了,脸上暗淡无光。但在我心中,母亲是最美丽的。早上,妈妈把牛奶端上桌,说:“牛奶营养丰富,面包是我自己做的哦,快尝尝。”我照常吃了个精光,这就是爱,这爱让我一生温暖与美丽!

怀念母亲的作者季老在他的母亲去世后,他整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整天怅望灰天。后来,不知从何时起“我”也常常想起祖**亲。季老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一个母亲。到国外的时候,季老的怀念中增添了祖**亲这种怀念出初到哥廷根异常强烈,以后再也没有断过。季老曾写了寻梦,赋得永久的悔这两篇文章来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季老原本打算功名成就时,就去赡养母亲。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此时季老的母亲已经弃养去世了。季老当时真后悔,为什么以前没有常回家看看,而此时想起,已经为时已晚。缺少母爱的人是灵魂不全的人,我认为我们就应在日常生活中多帮母亲干活,孝顺母亲。以前我还不懂事。现在我已经五年级了,想起以前对您的不敬、任性说一声:“对不起。”有位您对我的包容、关爱说一声:“谢谢”

母亲您犹如一盏灯,指引我、照亮我前行的道路;母亲您犹如一颗大树,夏天为我遮阳,冬天为我遮寒;母亲您犹如一名园丁,照顾我日日夜夜。

怀念母亲读后感700字 篇9

这篇散文以回忆的形式描述了季老自己对祖**亲和亲生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爱慕,也表达了季老先生对母亲的思念和悔恨,从文章中处处感受季老的内心是如此的真诚和朴素。母亲养育了他,他的心也与母亲的命运紧密相连,他时刻把母亲放在心上,用毕生的精力和满腔的热情为祖**亲赢得巨大的荣誉,用回报祖**亲的方式来弥补对亲生母亲的终生悔恨。

文中季老写自己与母亲接触很少,从六岁离开生母到母亲去世有将近十年没在母亲身边,虽然中间回过两次家,但时间也十分短暂,母亲去世时也未曾见面,那一个个真切的词语非常真实地流露出他对母亲的怀念之情。“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心中永远的悔,永远的痛。对母亲的思念越浓,对祖**亲的思念就越重。

我们身边的同学没有体会到母亲爱意的大有人在,不是抱怨母亲对自己管的太严,就是嫌弃母亲对自己照顾的不够周到,要是母亲对自己唠叨几句,厌烦的表情立马表现出来“够了,够了,你烦不烦呀”。其实算算自己的学习生活,除了小学生活能和母亲常呆在一起之外,初中高中乃至大学都是自己照顾自己。想想母亲工作之余要照顾全家的生活,还有辅导我的学习和练琴,做的真的很多了,母亲这样操劳也是为我能自立,有一个好的生活。多和母亲聊聊吧,记得季老说“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我以后也要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好好学习更好地回报我的母亲。

季羡林怀念母亲读后感 篇10

我特别欣赏我特别欣赏的一句话出自于《永久的悔》这篇文章中,他说:“我一生最大的悔,就是没能孝敬母亲。”这样一位大学者,作出了那么多杰作。可惜,唯一不能让他满足的就是他对母亲的怀念。

我终于明白了,母爱是多么得伟大,她不求任何回报,只懂得默默付出。她就像一根蜡烛,照亮了我们的心胸。但是,我们却不能忽略着伟大的爱,我们要感谢母亲,感谢她的含辛茹苦,感谢她的操劳一生。也许,我们以前只是认为,在母亲节的时候才需要感谢母亲,在那一天里,才要为母亲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效劳母亲。不仅仅是在母亲节,我们需要在更多的日子里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去抚慰那颗已经憔悴而苍老的心。

的一句话出自于《永久的悔》这篇文章中,他说:“我一生最大的悔,就是没能孝敬母亲。”这样一位大学者,作出了那么多杰作。可惜,唯一不能让他满足的就是他对母亲的怀念。

关于怀念母亲读后感500字优秀 篇11

记得有一次,下着大雨,我忘记了带雨伞,别的同学都被自己的爸爸妈妈接走了,我知道妈妈生病了,爸爸出差了,他们两个不能来接我,便开始像大雨中跑去。突然,一个黑影在我眼前出现,我仔细一看,原来是妈妈,我三步并成两步跑向妈妈。

回到家,我看见妈妈的衣服都湿透了,眼泪情不自禁的往下流。

记得还有一次,我骑自行车不小心摔伤了,我的脚由于摔得太严重了,几个月都不可以走路,妈妈更是细心的照顾我。我每天上学都要妈妈背着我,我读六年级在5楼,妈妈更是背我爬了多少步楼梯。

我知道,天下的母亲是伟大的,我们应该想季羡林爷爷那样好好学习他哪种对母亲的爱。

关于母亲的随笔:怀念母亲 篇12

后来陆续有了我们兄妹仨个,虽然有娃陪伴,但是负担更重了。

从小到大我就是母亲的跟屁虫。打小就记得母亲是如何伺候刘家老小。

冬天父亲回来休年假,每天早上母亲都要蒸三份鸡蛋,一份给奶奶,一份给大伯,一份给父亲,且送到床上给他们。

两个残疾毫无疑问应该照顾,父亲年轻时患有坐骨神经痛,在江西咬牙工作那是无奈,回家理应享受。

只是一家老小都要母亲照顾,不累吗?

还记得奶奶中风的那几年,她神智时而清醒,时而糊涂。清醒时会夸母亲比姑姑们孝顺,糊涂时则把母亲骂得想自杀。可母亲依然不回嘴,不回避,不放弃,抹掉眼泪,一如既往伺候奶奶。

母亲的隐忍可见一斑。

86年,母亲决定建房,虽然当时家里一没资金,二没人力支持。但是她在所有人不看好不支持的情况下愣是把三间新瓦房建好了!

其中的艰辛只有我知道,彼时已经读高一的我亲眼目睹母亲为凑钱、为解决邻里界址纠纷急得束手无策,焦头烂额。她之所以如此坚持,就是考虑到家里两个儿子,仅凭六间旧房子,实在不能保证大儿子能顺利成家。

事实证明,母亲是个相当有预见,有智慧的人。哥哥第二年就结婚了。

小时候特不理解母亲,家里偶尔烧个红烧肉,包顿饺子,我们几个早就饿得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恨不得独吞。她倒好,门口来个乞丐,立马放下碗筷,赶紧盛饭还要夹肉,或者是馄饨,哪怕自己吃不成,也绝不让到门口的乞丐空碗走。

长大之后,我慢慢理解,那是善良,与生俱来。

母亲离开我们接近八年,这八年老人家最疼爱的孙子已经结婚,外孙女本科毕业又在读研,父亲身体还好,家里一切安好!

只是不知道母亲在那边是否一切安好?

生前母亲常说,父亲脾气不好,我们一定要包容他,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外面吃苦受累,不容易。他不善言辞,易怒,我们身为儿女应该体谅。

嗯,人到中年的我们再不懂事,也知道父亲老了需要我们偶尔陪伴左右,需要我们迁就他的固执己见,需要我们甚至像哄小孩一样低头弯腰。虽然有点困难,我们会努力的。

我们心里明白,没有父亲在外认真工作,勤俭节约,我们小时候不可能衣食无忧;没有父亲的默默奉献,甘于寂寞,我们就没有完整的家;不是他提前退休帮我们带小孔,我们当真会束手无策。

我和哥哥常忆起母亲对子女的疼爱,对家人的维护,对亲戚的热诚。母亲的善良体现在平时待人接物的点点滴滴里。坦率地讲,我们几个加起来都不及母亲的处世为人。

还记得四姨的儿子建军在我家读书的四年,我们和他处得就像亲手足一样,彼此没有芥蒂,没有排挤,没有嫉妒。表弟甚至对四姨说,姨妈家的红烧肉太香了,每次肉汤泡饭我们全干得光光的。

六年级的表弟猴精得天下无敌:周一到周五他在我家与我们抢肉吃,抢汤泡饭;一到周六周日就拔脚溜回去帮姨干活,知道心疼他妈,还说我家干活的人多呢。怪不得常听奶奶说母亲没有四姨精明。

其实就这个话题,母亲告诉过我,外公外婆共育有七个子女,除大舅在徐州发展,二姨三姨小姨小舅都在扬州生活,江北就母亲和四姨两姐妹,母亲是大姐,四姨腿从小就有点残疾,照顾自家妹子这是分内之事。因为义不容辞,所以母亲无怨无悔。

这也是母亲深得她的手足们敬爱的主要原因。他们言必称我大姐,字里行间都透出对母亲的心疼。

我印象最深的是,读小学时,大舅从部队一到我家,立马放下行李,就帮忙担水满缸,忙碌不息。火爆脾性的大舅对他大姐体现了他铁汉柔情的一面,因为手足情深。幼小的我那时特别希望大舅永远留在我家,那样母亲就不会太辛苦,有人依靠,有人保护。

永远忘不了母亲躺在灵柩里的九天,兄弟姐妹们都来了,四个姨,二个舅舅,还有姨夫。尤其是古稀之年的大舅,不顾才手术过的虚弱身体,在表哥的陪同下坚持从徐州赶来为母亲吊唁。大家不离不弃陪伴了母亲九天,只是这样的陪伴每天都是在泪水和悲痛中度过的。

我们都说如果是母亲大寿,大家像这样聚一起为母亲庆祝,那该有多好!

只可惜,只可惜没有如果!

作者:宣堡/刘云

怀念母亲的散文 篇13

天快亮的时候梦中又见到了母亲,母亲还是生前的模样,身体很虚弱,却仍然很有精神的干这干那,不停地忙碌着。母亲和我说你把我的被子拆了洗洗吧!老是沉,我拉不动。要不是我自己就拆了洗了。就说了几句话我便醒了。睁开眼看看,天刚刚亮,再也没了睡意。

母亲身上的火力很大,总是喜欢很轻很柔软的被子,被子略微沉一点便会感觉不舒服。这样托梦给我不知是啥意思。记得给母亲下葬时盖的被子也是很柔软的,不是妈妈喜欢的丝棉的哪种,是棉花做的。

一天里梦境不停地在脑子里重现,心有点惴惴不安。不知母亲在天国里可好?不知缺什么可托梦给我,我再满足您的心愿。

唯一让我心安的就是母亲到了天国以后,不用再被疾病所折磨了。从我记事起母亲就是一脸愁苦的模样,整天捂着胃呻吟着。母亲的呻吟声似乎始终伴随着她。

屈指算算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快要半年了。母亲的离世没有给我带来致命的打击。我倒有和庄子击缶般的感觉,母亲终于可以解脱了,再也不遭受疾病的折磨了。母亲虽然离开了我,可是印象中好像母亲还在老家住着,好像没有离我而去。只是不用再担心母亲生病住院了。

近段总能梦见母亲。有时在梦中能感觉母亲在我耳边说话,很严肃的样子。

我总是相信有心理感应一说,在冥冥之中,有因果,有报应。

去年11月17日早晨,我还在梦中被母亲的呼唤声惊醒。睁开眼以后感觉很是诧异,我和母亲远隔千里,却能很清晰地听见母亲的呼唤声。那声音是悲哀的,有点急喘,有点无耐,还有点无助。我呆呆地坐在床边上,心中被万分的恐惧所代替,难道是母亲的大限到了,在呼唤着我,想和我见最后一面吗?如果是肯定的,马上就能接到老家的电话。我在心中和母亲说:“等等我,妈妈,我已经买好了回家的`车票,就三天!”

焦急等待中忽然想起今天是儿子学校开家长会的日子。如果不是母亲从梦中把我叫醒,还真耽误事了。看看时间不早匆匆收拾东西坐车去学校。在学校的半日内心中是惶恐不安。家长会结束后慌忙打通了老家的电话,被告知母亲没事,还能出去晒太阳呢!憋着的一口气终于吐出来了。没事还行,真是吓死我了。

这几天好几件事等着我处理,暖气试水时管道漏水,屋里几乎全部是水,只好请人修理,家具东西拉的到处都是。我已经买好了20日回老家的车票,想回去跟母亲再呆一段时日。

一切收拾完毕后,踏上了回老家的火车。21日10点多见到了母亲。母亲躺在床上面无表情,说话有气无力。对我的到来没有一点的欣喜,还是和以前的表情是一样的。母亲的脸有点浮肿,双手和双足也肿了,完全和母亲原来那样尖巧瘦弱的双手两样。母亲的喉咙里总有黄黄的痰咳出,出去走路的时候需要人搀扶。多么刚强的母亲,以前完全是自己特立独行,做什么事都不会去求别人帮助,就是在和我一起过马路的时候,我拉着母亲的胳膊也会被母亲毫不客气地甩开。如今的母亲是这样的虚弱,虚弱的再也刚强不起来了。

和母亲见过面后我便出去办事了,直到晚上才回到了母亲的身旁。母亲不说话,自己能动手倒茶喝奶,我则躺在母亲的脚头睡下,第二天早上嫂子早早的给母亲把饭端进来。母亲端着碗慢慢吃着。本来母亲的饭量不大,早饭是母亲最能消化的,一般母亲在早上吃进去的饭最多。看着母亲的饮食我可以放心了。只要能吃能睡就行。照例我又出去忙我自己的事情了。

第二天晚上吃过晚饭后,我又躺在母亲的脚头,母亲咳着喉咙里的痰,用纸擦着。忽然她说:热,把空调关了。看着母亲急躁的样子,慌忙把空调关上。母亲让我把她的枕头垫得高高的。示意让我睡下,她则用手紧紧地握着闹钟,看着指针和时针慢慢地滑行。

凌晨2点钟被母亲的呻吟声惊醒,母亲表情很痛苦,好像很燥热,有气无力地问我几点了。我看看表说2点了。问母亲饿不饿,喝奶不喝,母亲痛苦地摇摇头。说才两点,你睡吧!我知道母亲一般都是早上4点起来吃东西,需要消化一部分食物来填充她的胃。

3点的时候被母亲起床的声音和呻吟声惊醒,赶紧爬起,母亲问我几点了?我说3点了。母亲又是不语,示意我睡觉。不到半个小时被母亲更大的呻吟声惊醒。看着母亲痛苦地一直手紧紧地握着表,另一只手紧紧捂着肚子。赶紧和母亲说:“我给你倒奶吧!”

“奶我已经喝够了,不想再喝了,你起来给我做饭吧!”

“你给我做几样饭都给我放在桌子上,我随便的挑,想喝哪喝哪!”

“我要喝豆腐脑,胡辣汤,面汤,小米粥。去吧!各样都给我做好端来,我想喝啥就喝啥!”

听完母亲的话我心马上便揪起来了,这几样饭如果要是在白天我会在半个小时内去街上转上一圈马上买到,可是在三更半夜,买早餐的还没有开火这可咋办呢?

外边的天空还被夜幕笼罩着,哗哗啦啦下着小雨,匆匆穿好衣服打着伞出去,去看看能否完成母亲的愿望。打着伞,街道上没有一个人,静极了,只有昏暗的街灯和垂直落下的小雨无声的陪伴着我。漫无目的地在街上游荡着。街上真静啊!没有一个人,连卖早餐的也没有看到一家。

就这样在几条街道上寻觅着,忽然看着一家店铺亮着灯,好像几个人在忙碌着,说不定会有早餐做出。等我说要买早餐时店老板说了:“你也来的太早了吧!还不到4点,今天是星期天,人不需要上班都起的迟,现在锅里的水还没有烧开呢!”

只好悻悻地离开了,回去先把母亲要求的面汤做好,再熬小米粥,等5点多再出来买豆腐脑和胡辣汤。面汤很快做好了,给妈妈盛了半碗。母亲喝了一点点,忽然叫起了我侄女的名字,让再拿个碗给那个坐在凳子上老头。说那个老头快要饿死了,行行好,做点善事。看着母亲不停地叫喊,那个凳子上空无一人,却不停地让人家吃饭,看来母亲的意识有点恍惚了。

看着母亲喝完了半碗饭,我和母亲说现在卖饭的还没有开门,到5点我再起床给你买豆腐脑和胡辣汤去。我想趁着这时间差再躺在床上休息一会。谁知母亲却对着我大发雷霆。

“你那么胖就知道睡,还不该减减肥。”

“你能别用那么大的劲行不,你一动整个床都动。”

听着母亲的训斥,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回来了两天连一句亲热的话都没有听到。半夜出去给你找饭换来的是这样的言语。妈妈,能说几句好听的话不。

母亲躺在那里自言自语说自己一辈子无能不能攒钱,自己手里没有一分钱,孙女结婚了都不能拿出钱来,接着又说了几个老家的邻居,这些人都已经作古了。母亲是不是在说胡话呢?

5点多起身到街上买来了豆腐脑和胡辣汤,母亲只喝了一点点就睡了。

白日里我又去忙我的事情了。

下午我回来的时候,母亲能够起床自己换衣服。嫂子也在屋里。母亲看见桌子下面有一箱“六个核桃”礼盒,便说:“六个核桃,我还没有喝过呢!让我喝一桶吧!”

听着母亲的话像小孩一样,母亲的表情很微妙,满脸高兴的样子,好像没有了一丝痛苦。其实母亲啥饮料都喝过,母亲是最喜欢喝饮料的。六个核桃母亲不知喝了多少箱了。

“妈,你没喝过六个核桃吗?”我笑着问母亲。

母亲还是一脸惊喜地看着嫂子,好像还真没有喝过六个核桃,似乎想尝尝它到底是啥滋味。

嫂子马上打开箱子,拿出一桶打开递给了母亲,母亲很快便一饮而尽。

看着母亲的模样让人感觉很想笑。

晚上几个同学相邀见面,我便离开了家。

第二天早上五点电话铃忽然响起,我有个不详的预感,难道是妈妈?接到了嫂子的电话,让赶紧回去,母亲去了。听到了这个消息,慌得穿上衣服起身就跑,本很近的路却感觉步子是如此的小,走路是如此的慢。

赶到家的时候,全家人都站在了母亲的面前,等待着救护车拉妈妈回老家。看着妈妈的遗容很安详,好像很平静地走了。

我庆幸在母亲活着的时候及时回到了她的身边,能在她身边睡上两晚上。如果是母亲过世了我再回来,那会留下终生的遗憾。

上一篇:智能视频门禁管理系统下一篇:关于贫困地区发展农村经济的调研文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