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名师

2024-08-21

高考名师(共8篇)

高考名师 篇1

名师话高考高考易错题分析

(曾建辉 天津五十五中学)

1995年高考历史第42题(原题见本期39页)非常有特点:一、是一道综合分析题,它考查了考生对历史事 物的综合、分析、归纳能力,内容紧扣教材,提问十分明确,要求用叙述方式作答,难度适中。二、该题是今 年3道问答题中占比分最大的题(16/44),同时也是历史高考首次在建国后历史部分命分值如此重大的问答题。 三、该题突出考查了考生运用历史科学理论思考、回答问题的能力。它紧扣当前改革开放的实际,抓住农业这 个热点问题,考查考生是否掌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观点,是否理解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 线。此题出得好。

我在阅卷后,随手统计200多份试卷,此题平均分为6.7分。只有极少数考生能够紧扣题意,步骤齐全,内 容准确,理论正确,表达完整有序,得到满分;其他则因步骤、内容不全而丢分。相当部分同学存在的问题是 :

一、复习不全面,或因存在忽视建国后历史的倾向导致对教材理解不深不透,出现严重概念不清。如“土 地改革”与“土地革命”混淆;“土地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混淆;“土改”的结果是实现土地国有化还 是保存土地私有制分不清;为什么要实行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原因及两者实行的结果说水清;废除封建剥削 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时间与相关事件搞不清,等等。

二、一些考生对基本理论不掌握,不明确。对农村生产关系变革与调整不理解,尤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的观点并未真正理解掌握。有的考生在回答制定经济政策应遵循的原则时写出“生产力要符合生产关系”的错 误观点。

三、综合分析能力差,不能把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内容系统化,进行综合归纳后有理、有序地作出 答案,而是颠三倒四,东扯西拉,搅成一团,什么也没说清。

据此,我建议新高三的同学在复习中,一是要特别重视历史理论的学习,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的基本观点解决历史问题,不能只是背条条,贴标签,不要把理论与史实脱节,要在学习史实中理解观点,真 正做到史论融合。二是要充分理解、掌握每一个历史事件。要会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理解其内容,总结 其结果、影响,而不是死记硬背。三是对教材一定要全面复习,千万不能一知半解。四是要提高综合归纳分析 能力,勤于动脑动手,对史实进行整理归类。通过整理,进一步巩固知识,掌握理论,提高能力。如果考生平时对建国后中国农业发展的内容进行过专题整理,那么回答今年的第42题就会得心应手。

高考名师 篇2

一、选择题分析案例

新课标Ⅰ卷使用地区为河南、河北、山西、 江西、湖南、湖北、陕西.选择题为8题,前5题为单选,后3题为多选;从内容上看,力电内容搭配均衡,以中档题为主;每题6分,占据物理总分的43.6%,所以该部分的作答直接决定了物理成绩.

【第14题】两相邻匀强磁场区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不同、方向平行.一速度方向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从较强的磁场区域进入较弱磁场区域后,粒子( )

A. 轨道半径减小 , 角速度增大

B. 轨道半径减小 , 角速度减小

C. 轨道半径增大 , 角速度增大

D. 轨道半径增大 , 角速度减小

【命题解读】在新课标高考中,“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连续3年皆有.命题基本上围绕左手定则和粒子做圆周运动适度展开,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试题相对容易.

【解题须知】(1)当粒子垂直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 , 有, 据此得到轨道半径为R = mv/ Bq , 周期为动能. 其中T ( 或f 、 ω ) 与轨道半径R和运行速率v无关 , 只与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和粒子的荷质比q/m有关 .

( 2 ) 洛伦兹力方向的判定用左手定则 . 使用左手定则时是四指必须指电流方向 .

【 分析 】 洛伦兹力不做功 , 粒子从较强区域到较弱区域后 , 粒子速率不变 , 因磁感应强度变小 , 由半径公式R= mv /qB知轨道半径变大 , 由 ω = v /R知角速度变小 . 综上所述 , D项正确 .

【复习建议】“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基本围绕教材变化创新.所以,复习时回归教材非常重要.如下表所示.

诸如此类的素材,教材中还有速度选择器、 磁流发电机、洛伦兹力演示仪、质谱仪、多级加速器等,这些问题都是命题的好素材,可以出现在前置的选择题中.

【第15题】如图1所示,直线a、b和c、d是处于匀强电场中的两组平行线,M、N、P、Q是它们的交点,四点处的电势分别为φM、φN、φP、φQ.一电子由M点分别运动到N点和P点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负功相等,则( )

A.直线a位于某一等势面内,φM>φQ

B. 直线c位于某一等势面内 , φM> φN

C.若电子由M点运动到Q点,电场力做正功

D.若电子由P点运动到Q点,电场力做负功

【命题解读】静电场问题每年必考,以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命题主要围绕电场物理量判断,如场强、电势以及相关的力、能等物理量的判别.另一种就是利用粒子运动考查学生对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的分析应用能力.涉及的主要方法有对称法、极值法、类比法等.

【解题须知】(1)由电场线或等势线疏密判断电场强度大小,由电场线或等势线的方向判断电势高低.

(2)电场力做功用W =qU=Ep1-Ep2来计算,此公式适用于任何形式的静电场.电场力做正(负)功,电势能减小(增大).

(3)匀强电场中等势线平行等距,对应的电势能也具有“等距等同”的特点.

【分析】同一电子从M分别到N和P做功相等,说明N和P等势,c和d为两条等势线, 若电子从M点运动到Q点,电场力不做功;从M到N,电场力对负电荷做负功,说明M、Q为高电势.电子从P到Q,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综述可知B项正确.

【复习建议】(1)熟悉课本中的几种电荷的电场,厘清不同电荷电场中的场强、电势的比较.

(2)由粒子的运动轨迹会判断电场力、电场力做功以及电势能的变化.

(3)能根据相关图象判断粒子受到的电场力、电场力做功以及电势能的变化等问题.

(4)了解一些应用类问题.如电容器(如电容式话筒)、静电矿料分选器、静电除尘器、示波器等工作原理.

【第16题】一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3∶1,在原、副线圈的回路中分别接有阻值相同的电阻,原线圈一侧接在电压为220V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如图2所示.设副线圈回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原、 副线圈回路中电阻消耗的功率的比值为k, 则( )

【命题解读】交变电流内容几乎每年都考. 主要以交变电流和变压器为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以交变电流的图象、四值问题、变压器与电容器、二极管组合等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

【 解题须知 】 理想变压器的三个基本公式

【 分析 】 设副线圈负载电阻的电压为u , 原线圈电压为3u , 副线圈电流I= u/ R , 原线圈电流I1= u /3R , 原线圈回路有可得u=66V;根据P=I2R得功率比为1∶9.综述可知A项正确.

【复习建议】(1)厘清教材中的交流发电机原理.熟知线圈平面经过中性面时,磁通量最大,磁通量的变化率最小,电流方向发生改变; 线圈绕轴转一周经过中性面两次,因此感应电流方向改变两次.

(2)理解交变电流的图象.如图3所示,若将其电枢的转速提高一倍,其他条件不变,则其电动势变为2Emsin 2ωt(峰值及角速度都增加一倍).

( 3 ) 在计算有效值时要注意区分正弦式和方波性 、 甚至三角波的区别 , 不能凡事都用计算 , 要分清交流四值的应用 .

(4)知道自耦变压器、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钳形电表、触电保护器等工作原理.会判断变压器的动态变化问题.理解原、副线圈中各量的因果关系(电压关系为U1决定U2;电流关系为I2决定I1;功率关系为P2决定P1).

(3)理解远距离输电中的升压回路、输电回路和降压回路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第17题】如图4所示, 一半径为R,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水平.一质量为m的质点自P点上方高度为R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点进入轨道.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g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用W表示质点P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

A.W = 1/ 2 mgR , 质点恰好可以到达Q点

B.W > 1 /2 mgR , 质点不能到达Q点

C.W = 1/ 2 mgR , 质点到达Q点后 , 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D.W < 1 /2 mgR , 质点到达Q点后 , 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命题解读】功能问题是力学的主干知识, 所以在最近3年的新课标卷中,功能问题考查了2次.该问题主要围绕功和功率、动能定理、 能量守恒定律等命题.

【解题须知】(1)动能定理:W总=Ek2-Ek1, 该规律适用于各种运动和各种力的作用.

(3)功能关系:重力之外(除弹簧弹力)的其他力的功等于机械能的变化,W其他=ΔE.

【分析】静止下落到P→应用动能定理或机械能守恒定律;恰好从P点进入轨道→抓住速度纽带;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受力分析,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列式求出质点在N点动能不要遗漏重力 ; P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 → 摩擦力为变力 , 利用动能定理列式 , 也可以对 “ 从最高点到N点 ” 直接对全过程列式 , 若出现速度分解只能分段处理 , 即质点从N到Q过程 → 超重过程 , 摩擦力为变力 , 由于速度变小 , 摩擦力变小 , 相同路程摩擦力做功变小 ,所以质点经过Q点还要上升一段距离 . 综述可知C项正确 .

【复习建议】机械能问题中,对于功率的计算,可以围绕图象设问,也可以定性判断或计算,难度中等.对动能定理、功能关系的考查难度较高,命题内容丰富,像斜面问题、弹簧问题、 图象问题、启动问题、皮带传动、潮汐发电、多过程等问题都可以出现在选择题中.所以各个规律的使用条件、应用优势等都要熟悉.

【第18题 】一带有乒乓球发射机的乒乓球台如图5所示.水平台面的长和宽分别为L1和L2,中间球网高度为h.发射机安装于台面左侧边缘的中点,能以不同速率向右侧不同方向水平发射乒乓球, 发射点距台面高度为3h,不计空气的作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若乒乓球的发射速率v在某范围内,通过选择合适的方向,就能使乒乓球落在右侧台面上,则v的最大取值范围是( )

【命题解读】曲线运动年年必考,主要围绕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设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抛体运动除了以抛体为中心结合斜面外,还可以与功能问题结合;圆周运动分为水平面内、竖直面内以及斜面上三种,其中摩擦力的临界点是难点所在.

【解题须知】(1)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主要公式为:水平方向:vx=v0,x=v0t,竖直方向 :. 合速度和合位移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

【 分析 】 水平位移最小对应最 小的发射 速度 , 所以本题临界点一为 : 沿中线发射 恰好过网 , 乒乓球下降的高度为3h-h=2h , 水平位移大小为L1/2/, 解得运动 时间为对应的最小速度临界点二为 : 水平位移最大对应最大的发射速度 , 最大的水平位移为, 乒乓球运动时间为解得乒乓球对应的最大速度为. 综述可知D项正确 .

【复习建议】(1)利用平抛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找准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充分利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法则.

(2)平抛运动与斜面问题组合时,除了上述的方法外,还要善于利用斜面的倾角.

(3)理解平抛运动演示实验时,要根据结果准确说明水平还是竖直方向的分运动,用平抛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要学会数据分析和误差处理以及改进方案.

【第19题】1824年,法国科学家阿拉果完成了著名的 “圆盘实验”.实验中将一铜圆盘水平放置,在其中心正上方用柔软细线悬挂一枚可以自由旋转的磁针,如图6所示.实验中发现,当圆盘在磁针的磁场中绕过圆盘中心的竖直轴旋转时,磁针也随着一起转动起来,但略有滞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圆盘上产生了感应电动势

B.圆盘内的涡电流产生的磁场导致磁针转动

C.在圆盘转动的过程中,磁针的磁场穿过整个圆盘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

D.圆盘中的自由电子随圆盘一起运动形成电流,此电流产生的磁场导致磁针转动

【命题解读】经典实验,美丽再现.新课标对于物理学史的考查年年有,但均有所变化.从简单的组合横向设问到围绕经典问题纵向递进向思维方法转型.

【分析】圆盘运动时,半径方向的金属条在切割磁感线,在圆心和边缘之间产生了感应电动势.圆盘在径向的辐条切割磁感线的过程中, 内部距离圆心不同的点电势不等而形成涡流. 综述可知A、B项正确.

【复习建议】伽利略利用斜面“冲淡重力”研究自由落体运动;伽利略理想斜槽实验中依据事实进行科学假设;牛顿利用开普勒三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推导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扭秤实验测引力常量和称量地球质量;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库仑定律;密立根油滴实验中的平衡法测定元电荷的电量;奥斯特利用实验法和转换思想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安培利用类比法提出分子电流假说,解释了磁化、去磁等现象;法拉第利用实验法与对称思想得到电磁感应现象……这些问题都要熟记于心.

【第20题】如图7(a)所示,一物体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图线如图7 (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0、v1、t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 )

A. 斜面的倾角

B. 物块的质量

C.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D.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

【命题解读】牛顿运动定律是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相关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排放位置相对靠后.具体内容包括斜面问题、弹簧问题、板块问题、传送带问题、图象问题、多过程问题等,涉及方法有整体与隔离法、 临界极值法、模型法等.

【解题须知】(1)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为F =ma,该规律具有瞬时性、矢量性和独立性.

(2)物体沿粗糙斜面上滑时,有mgsinθ+ μmgcosθ=ma.物体沿粗糙斜面下滑:1当gsinθ> μgcosθ时,加速下滑,mgsinθ - μmgcosθ=ma;2当gsinθ=μgcosθ时,匀速下滑,a=0,(μ=tanθ);3当gsinθ<μgcosθ时, 减速下滑,μmgcosθ-mgsinθ=ma,a沿斜面向上.

【 分析 】 利用面积 法算出位 移, 选出D项 ; 根据牛顿 第二定律 , 上滑过程联立可求出斜面的倾斜角度θ以及动摩擦因数;由题意无法求出物块质量.综述可知A、 C、D项正确.

【复习建议】针对【命题解读】中提到的热点问题,复习时可用题组形式深化理解.对于易错点建议使用错题本强力纠错.

【第21题】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靠近月球后,先在月球表面附近的近似圆轨道上绕月运行;然后经过一系列过程,在离月面4m高处做一次悬停(可认为是相对于月球静止);最后关闭发动机,探测器自由下落.已知探测器的质量约为1.3×103kg,地球质量约为月球的81倍,地球半径约为月球的3.7倍,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m/s2.则此探测器( )

A.在着陆前的瞬间,速度大小约为8.9m/s

B.悬停时受到的反冲作用力约为2 ×103N

C.从离开近月圆轨道到着陆这段时间内, 机械能守恒

D.在近月圆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小于人造卫星在近地圆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

【命题解读】高考对万有引力问题的命题年年皆有.主要围绕公转模型、变轨问题、实际应用、科技问题等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涉及方法有比值法、估算法、模型法等.

【解题须知】(1)把天体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运动 . 其基本关系式为

( 2 ) 在天体表 面 , 忽略自转 的情况下 有在离地面h高度重力加速度

【 分析 】 由题意知 :“ 嫦娥三号 ” 先是绕月球公转 , 再平衡 , 最后做自由落体运动 . 在中心天体表面 , 由利用题给条件使用比值法 得到月球 表面的加 速度自由落体运动的末速度利用公式解 得; 悬浮前有制 动过程 , 机械能不 守恒 ;“ 嫦娥三号 ” 公转速度利用公转模型采用比值法得. 综述可知B 、 D项正确 .

【复习建议】针对新课标考题要做好三个方面的事情.第一是要抓好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如上述的公转模型、黄金代换的应用、双星与多星问题、变轨问题等;第二要紧密结合科技问题,如黑洞问题、行星冲日、日地拉格朗日点等;第三是针对创新问题要学会审题找关键词,学会建模,如2012年新课标卷中的重力探矿等问题.

二、主观题分析案例

【第22题】某物理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粗测玩具小车通过凹形桥最低点时的速度的实验.所用器材有:玩具小车、压力式托盘秤、凹形桥模拟器(圆弧部分的半径为R=0.20m).完成下列填空:

(1)将凹形桥模拟器静置于托盘秤上,如图8(a)所示,托盘秤的示数为1.00kg;

(2)将玩具小车静置于凹形桥模拟器最低点时,托盘秤的示数如图8(b)所示,该示数为____kg ;

(3)将小车从凹形桥模拟器某一位置释放, 小车经过最低点后滑向另一侧,此过程中托盘秤的最大示数为m;多次从同一位置释放小车, 记录各次的m值如下表所示:

(4)根据以上数据,可求出小车经过凹形桥最低点时对桥的压力为___N;小车通过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为___m/s.(重力加速度大小取9.80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命题解读】近年来,高考命题趋于平和,很多素材源于教材.如教材中的演示实验、问题练习、图象图片、科学漫步、课题研究等,都成了高考选材的好去处之一,对中学物理教材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解题须知】汽车过桥模型:

【分析】构建小车过凹形桥模型,以小车为研究对象 , 在最低点有公式中的m为小车的质量 , 所以表格中的压力要扣除凹形桥的质量 , 这是本题中的易错点 . 本题答案为 :( 2 ) 1.40 ,( 4 ) 7.9N ; v≈1.4m / s.

【复习建议】回顾教材要落实到位.下表是教材必修2中的部分栏目内容在历年高考中出现的案例,从中可以看出教材的力量.希望同学们复习时要以教材为主,其他教辅为辅,千万不要本末倒置.

【第23题】图9(a)为某同学改装和校准毫安表的电路图,其中虚线框内是毫安表的改装电路.

(1)已知毫安表表头的内阻为100Ω,满偏电流为1mA;R1和R2为阻值固定的电阻.若使用a和b两个接线柱,电表量程为3mA;若使用a和c两个接线柱,电表量程为10mA.由题给条件和数据,可求出R1=____Ω,R2=___ Ω.

(2)现用一量程为3mA、内阻为150Ω的标准电流表A对改装电表的3mA挡进行校准,校准时需选取的刻度为0.5mA、1.0mA、1.5mA、 2.0mA、2.5mA、3.0mA.电池的电动势为1.5V, 内阻忽略不计;定值电阻R0有两种规格,阻值分别为300Ω和1000Ω;滑动变阻器R有两种规格, 最大阻值分别为750Ω和3000Ω.则R0应选用阻值为____Ω 的电阻,R应选用最大阻值为____Ω 的滑动变阻器 .

(3)若电阻R1和R2中有一个因损坏而阻值变为无穷大,利用图9(b)的电路可以判断出损坏的电阻.图9(b)中的R′为保护电阻,虚线框内未画出的电路即为图9(a)虚线框内的电路.则图中的d点应和接线柱____(填“b” 或“c”)相连.判断依据是:____.

【命题解读】电学实验是每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和难点.由于考纲中权定的电学实验仅有5个,所以,在每年高考中,电学实验的创新连绵不断.从近年命题情况看,考纲中没有指明的如电表改装、半偏法等问题不断出现.

【解题须知】测量较大的电压时要串联一个大电阻把它改装成电压表,测量较大的电流时则要并联一个小电阻,把小量程的电流表改装成大量程的电流表.

【分析】定值电阻和毫安表都是并联关系, 根据分流原理,对(1)两个过程分别列式得到联立求解 .

(2)校准时最小电流为0.5mA,最大电流为3.0mA.分别算出对应的最大阻值和最小阻值,进而选定R0和R.

(3)电流表检测电路故障,若d与b相连, 电流表没有读数,两个电阻都有可能断开,但是与c相连,根据电流表读数可以直接判定R1是否有故障.

答案 :( 1 )( 2 ) 300Ω ,3000Ω;(3)c;若电流表无示数,则说明R2断路,若电流表有示数,则说明R1断路.

【复习建议】不管电学实验怎样创新,我们都可以将其拆分成最基础的东西,所以复习时应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像各种器材的使用,变阻器的两种解法、伏安法的内外接法、各种测量电阻的方法,电流表、电压表等改装校对、电路的连接、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以及改进方法等问题都要熟悉.另外要注意不能仅限于考纲中的几个实验.

【第24题】如图10所示,一长为10cm的金属棒ab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水平地悬挂在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1T,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弹簧上端固定,下端与金属棒绝缘.金属棒通过开关与一电动势为12V的电池相连,电路总电阻为2Ω.已知开关断开时两弹簧的伸长量均为0.5cm;闭合开关,系统重新平衡后,两弹簧的伸长量与开关断开时相比均改变了0.3cm,重力加速度大小取10m/s2.判断开关闭合后金属棒所受安培力的方向,并求出金属棒的质量.

【命题解读】新课标高考中,按照以往惯例一般前一道计算题难度中等,难度系数平均为0.4左右,以力学中的运动学、动力学主干知识为核心,结合实际问题命题偏多.但今年的“安培力”的“反常”现象告诫我们复习时千万不能靠猜题押宝,脚踏实地才是真.

【解题须知】(1)磁场和电流垂直时:F= BIL,安培力方向利用左手定则判定;(2)胡克定律F=kx;(3)物体平衡时有F合=0;(4)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分析】开关断开时有2kx=mg,开关闭合有2k(x + Δx)+ F安= mg,联立解得m =0.01kg.

【复习建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物理学主要规律及其应用都是复习的重点,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尽可能利用适当的题量训练总结其方法,即抽象出解题模型,这样在应对新问题时更容易上手.鉴于历年本题的难度,复习时要花足力气保证更大的提升空间.

【第25题】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 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 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m,如图11(a)所示.t=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1s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 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 已知碰撞后1s时间内小物块的v-t图线如图11 (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m/s2.求:

(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2)木板的最小长度;

(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命题解读】在新课标高考命题中,压轴题多以“带电粒子在场中的运动”为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难度系数基本在0.3以下. 2015年的两道计算,力电倒置,压轴题借鉴江苏高考以过程繁多的板块模型为主.解决板块问题最好是通过画情景图分段处理.

【解题须知】(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 :

(2)板块模型应对模式:1分别分析两叠放物体的受力情况,特别注意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往往是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或摩擦力方向变化的转折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两叠放物体的加速度.

2对两叠放物体间的位移关系或速度关系建立方程,而且两叠放物体的位移和速度都是以地面为参考系.滑块由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滑板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板长;反向运动时,位移之和等于板长.

【分析】本题运动情景如图12所示.

答案:(1)μ1=0.1,μ2=0.4;(2)6m; (3)6.5m.

【复习建议】计算题文字叙述较多,物理过程较复杂,对应的分值较高,审题时要舍得花时间,由粗到细,构思中画图,解答中表述应规范,书写结论时应准确且规范,这些都是评分标准中特别强调的.

审题规范是正确解答物理题的前提条件. 审题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明确物理状态和过程、明确条件和目标、确定解题思路和方法.

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挖掘隐含条件,如 “缓慢”、“匀速”、“足够长”、“至少”、“至多”、“刚好”、“最大”、“最小”、接触面是粗糙还是光滑、 物体与弹簧是连接还是未接触、电池内阻是否忽略不计等.进一步挖掘隐形条件.

解答时要明确研究对象,根据题意准确画出受力图、运动示意图、电路图等有关图象.应用图象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分析过程以及探讨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便于构建物理模型.

方程式和主要步骤书写的规范化,大量烦琐的计算在草稿纸上进行,原始公式要写对,解题结果要规范,像科学计数法、有效数字、单位等要根据题意作答.

【第33题,选修3-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将一块晶体敲碎后,得到的小颗粒是非晶体

B.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些晶体在不同的方向上有不同的光学性质

C.由同种元素构成的固体,可能会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成为不同的晶体

D.在合适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化为非晶体, 某些非晶体也可以转化为晶体

E.在熔化过程中,晶体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也保持不变

(2)如图13所示,一固定的竖直汽缸由一大一小两个同轴圆筒组成,两圆筒中各有一个活塞,已知大活塞的质量为m1=2.50kg,横截面积为s1=80.0cm2,小活塞的质量为m2=1.50kg,横截面积为s2=40.0cm2;两活塞用刚性轻杆连接,间距保持为l=40.0cm,汽缸外大气压强为p=1.00×105Pa,温度为T=303K.初始时大活塞与大圆筒底部相距l/2 ,两活塞间封闭气体的温度为T1=495K.现汽缸内气体温度缓慢下降,活塞缓慢下移.忽略两活塞与汽缸壁之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在大活塞与大圆筒底部接触前的瞬间, 缸内封闭气体的温度;

2缸内封闭的气体与缸外大气达到热平衡时,缸内封闭气体的压强.

【命题解读】选修3-3部分,第一小题多以识记性的内容为主命题,第二小题多以气体实验定律命题.

【分析】(1)答案为BCD.

(2)1汽缸内气体的变化为等压变化,写出初态 :

2找对压强表达式 , 以大小活塞受力分析则有该过程为等容 变化 , 有

【复习建议】选修3-3部分在考纲中共15个考点,皆为Ι级要求,一个实验.但是从最近三年的阅卷统计情况看,难度系数在0.15以下,除了教材中涉及知识点多,另外学生的重视度不足也在高考中显现.所以依据考点逐个复习,重点知识重点复习,这样有望在2016高考中有大的提升.

气体实验定律每年皆有,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做好两点:第一是准确找到压强的表达式, 特别是汽缸、水银柱等问题中压强的求解;第二是准确写出初末状态对应的物理量,这个不要怕麻烦,规范是减少失分的最佳保证.

【第34题,选修3-4】(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分别用红色和绿色的激光照射同一双缝,在双缝后的屏幕上,红光的干涉条纹间距 Δx1与绿光的干涉条纹间距 Δx2相比 Δx1_______Δx2(选填“>”“<”或“=”).若实验中红光的波长为630nm,双缝到屏幕的距离为1m,测得第1条到第6条亮条纹中心间的距离为10.5mm,则双缝之间的距离为_____mm.

(2)甲乙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介质中分别沿x轴正向和负向传播,波速均为25cm/s,两列波在t=0时的波形曲线如图14所示.求:

1t=0时,介质中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cm的所有质点的x坐标;

2从t=0开始,介质中最早出现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cm的质点的时间.

【命题解读】在考纲中,选修3-4部分共20个考点,其中有4个 Ⅱ 级要求,最近三年难度系数接近0.5.从命题内容看,高考对选修3-4部分的考查还是比较稳定的,基本围绕Ⅱ 级要求命题.

【 解题须知 】( 1 ) 波长 、 波速 、 频率及其关系 : v=λf或v= λ/ T . 波速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 ;频率由波源决定,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

(2)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互判方法:特殊点法、微平移法、上下坡法等.

(3)在它们重叠的区域里,介质的质点同时参与这几列波引起的振动,质点的位移等于这几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 分析 】( 1 ) 根据 Δx= Lλ/ d得到答案 :, 双缝之间的距离为0.3mm.

(2)1根据两列波的振幅都为8cm,可知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cm的质点即为两列波的波峰相遇处,从图象中读出甲乙两列波的波长 λ1=50cm,λ2=60cm,写出甲乙两列波的波峰坐标分别为

找出两者的 “ 交集 ”, 可得

x=50+300n , n=0 , ±1 , ±2 ,…

2只有两列波的波谷相遇处的质点的位移为-16cm.t=0时,两波波谷间的x坐标之差为

由于m1、m2均为整数,相向传播的波谷间的距离最小为 Δx0=5cm,从t=0开始,介质中最早出现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cm的质点的时间为代入数值得t=0.1s.

【复习建议】振动中的两种典型模型、振动的周期性、对称性、共振现象、波动成因、两种图象、波的叠加、干涉和衍射、电磁波、几何光学、 相对论等问题是选修3-4部分考查的热点和重点,从高考的难度系数看,掌握情况尚可.所以,复习时要保持原有的优势,进一步细化.当然,复习时不要忘记3个实验,近五年一直未考哦.

【第35题,选修3-5】(1)在某次光电效应实验中,得到的遏制电压Uc与入射光的频率ν 的关系如图15所示,若该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分别为k和b,电子电荷量的绝对值为e,则普朗克常量可表示为____,所用材料的逸出功可表示为____.

(2)(10分)如图16所示,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物体A、B、C位于同一直线上,A位于B、C之间.A的质量为m,B、C的质量都为M ,三者都处于静止状态,现使A以某一速度向右运动,求m和M之间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A只与B、C各发生一次碰撞.设物体间的碰撞都是弹性的.

【命题解读】新课标对选修3-5部分的命题难度与选修3-4部分相近,分为两道题, 前一题主要围绕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光电效应、核反应方程与核能、放射线等问题命题, 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后一题多半围绕动量守恒定律命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 解题须知 】( 1 )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跟入射光子的能量hν 和逸出功W的关系为

(2)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1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虽受外力但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2系统所受合外力不为零,但在某一方向上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则在该方向上系统动量守恒;3系统虽受外力,但外力远小于内力且作用时间极短,如碰撞、爆炸过程.

表达式:p=p′(系统相互作用前的总动量p等于系统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p′).

【分析】(1)答案为:h=ek;W0=-eb.

(2)AC碰撞,动量、动能守恒,有

之后A要与B碰撞,必须保证A与C碰撞后反弹,所以有m<M.

AB碰撞中,动量和动能守恒,类似上述过程得到为 A碰撞后的速度 .

由A只与B、C各发生一次碰撞可推知vA2<vC1.

按照上述思路解得m和M应满足的条件为

高考“盛宴” 名师“菜谱” 篇3

2008年6月的高考是所有高三同学必赴的一场“盛宴”。“宴席”上的每一道“菜”都是命题人精心“烹调”而成的。面对这些“大菜”,你准备好了吗?你能顺利破解这些“珍馐美味”的“材料”和“来龙去脉”吗?你会成为“宴席”上最出色的客人之一吗?《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特邀请名师,为同学们分析历年的“菜色”,展望2008年的“口味”,希望能助同学们轻松地赴这场一年一度的“盛宴”。

语文学科特邀名师:朱昌元

浙江省特级教师

教授级中学高级a教师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导师

浙江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

古诗文名句或许“回归”默写

文学常识改错可能“回归”填空

基础题的布局会比较稳定,如有变化,很可能出现在第5、第6小题。

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古诗文名句,不是理想的方式,考查方式应该更直接、更简明,比如回归到以前的“默写”。

考查文学常识的方式有很多种,去年我省的文学常识改错只是众多的形式之一。对文学常识的考查也应该更直接一些,少转弯抹角,不搞“虚拟错误”。比如2004年高考语文上海卷第24题,结合古文阅读要求同学们填空:“上文选自《资治通鉴》,它是一部________体史书,文中的‘臣光是________(人名)。”何等自然,何等明快!同学们复习文学常识时,应该以课本为“根据地”,不要盲目扩大“战线”。

“大阅读”:表现历史思考、文化思考和审美体验的散文更有优势

会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鉴赏能力

俗称的“大阅读”是高考的“重头戏”之一。戏剧、小说和散文都可以进入高考试卷,但从高考命题艺术的角度讲,散文更有优势。散文的内容和形式不拘一格,可供命题选材的天地更广阔、更自由;散文的“题眼”丰富多样,更适合拟制体现现代文阅读要求的题目。其中表现历史思考、文化思考和审美体验的散文内容更厚重,更值得同学们复习时关注。

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大阅读”的最后一题都采用“五选二”的多项选择题形式考查对文章的鉴赏。而2007年的浙江卷改变了路数,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鉴赏能力。这个变化其实是对鉴赏本质的回归。主观题的形式单刀直入,简洁明快,更能考查出鉴赏能力的高低。这种形式在2007年高考中才出现,很有必要继续探索。当然,它也可以有变式,比如对相关的两段文章或两篇文章进行对比鉴赏等。

古诗词鉴赏:涉及“感叹历史兴亡”之外的任何主题

2007年浙江卷第16题围绕“感叹历史兴亡”的主题选取了诗、词、曲三个作品。中国古代的诗歌如恒河沙数,表现出来的情感类型也多种多样,如怀古、伤时、惜别、思乡、友情、爱情、报国、宦游、讽喻等。从情感类型的角度讲,除了“感叹历史兴亡”外,2008年的古诗词鉴赏题有可能涉及其他任何主题。

文言文阅读:从“传记时代”到“‘杂文时代”

断句与求学、修身、励志、孝亲、交友、亲师等内容相关

经过多年的摸索,文言文阅读题已渐趋成熟,题型和命题角度相对稳定。

文言文阅读的材料,已从过去的“传记时代”过渡到了现在的“‘杂文时代”。此处的“‘杂文”不是指“像匕首、像投枪”的具体文章体裁,而是指文章的范围更加广泛,取向更加多元。短小精悍并有一定现实借鉴意义的文章,如传记、小说、游记、序文、杂感、语录、寓言等,都有可能被选取。

文言文阅读的考查点,离不开对重要的实词和虚词的理解、对典型句式的判断,以及对文意(包括作者的思想情感态度)的理解、判断和辨析。

作为我省2007年出现的新题,文言文断句能够有效地检测对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在今后的文言文考查题中可能会继续看到它的“身影”。用以断句的材料应与同学们息息相关,会涉及诸如求学、修身、励志、孝亲、交友、亲师等内容。

语用题:追逐新题和“立定脚跟”

语言运用题是新题型的“试验田”和“展览厅”,各种花样翻新的题都在这里露面,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甚至“你未唱罢我也登场”。复习时,既要追逐新题型,如写颁奖词、写手机短信、模拟正方或反方陈词、给刊物或电视栏目命名、填写稿件处理单等,又要“立定脚跟”训练,就是根据表达需要恰如其分地运用语言,力求准确、鲜明、生动。新的题型层出不穷,永远追逐不完,决难一网打尽,只有抓住语言运用的本质扎实训练,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话题作文继续得到命题人的青睐

话题具备文化性、时代性、理趣和情趣,能“引爆”个体表达

由于话题作文在限制与开放的矛盾中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平衡,可以比较有效地防止套作甚至抄袭,又能提供一定的空间让同学们一展长才,因此它将继续得到命题人的青睐。当然,凡事不可偏废,对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等也要给予足够的关注。

作文命题富有文化含量,富有时代气息,富有理趣情趣,对个体表达有强烈的“引爆”功能——浙江卷作文题将会坚持这一追求。理想的作文题应该同时具有很强的包容度与开放性,提供的话题语料应该既简练典雅又引人深思,能够引导同学们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联想和思考。同学们既可以写情真意切的记叙文,也可以写富有哲理的议论文。当然,如果两方面结合夹叙夹议,则更有兼收并取之效。

语文学科特邀名师:程继伍

浙江省特级教师

浙江省中小学2211名师工程人选

浙江省首批中小学高级访问学者

浙江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员

试卷的结构变化不大,具体题目的形式和内容却有不少新意

与其他省份变化“激进”的试卷相比,我省的试卷属于“稳中有变”式。整张试卷的结构变化不大,具体题目的形式和内容却有不少新意。比如2007年的试卷将文学常识填空改为文学常识改错,语用题中出现了填写稿件处理单的题目,等等。2008年浙江省高考语文卷应该会延续“稳中有变”这个思路。

基础题:前四道题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创新点在后两题

一般情况下,基础题的前四题的内容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主要考查字音字形、词语熟语和语病等;而后面的两道题目,一般都会出现一些变化。

文化常识作为高考内容在人们的记忆中是上个世纪的事了。2007年,在全国考试大纲和浙江省考试说明都没有明确提及的情况下,文化常识突然出现在基础题第5题中,着实令大家吃了一惊。客观地说,这道题难度并不大,但考生的失分率非常高。基础题的第6题是判断名句正误,而以往考查名句都是以默写的形式出现的。有人认为,这道题有“为陷阱而设置陷阱”之嫌,引起了广泛争论。这些 “争议题”2007年考了一次,2008年还会继续考吗?何不换换花样,来点别的东西呢?

“小阅读”:注重考查对信息的筛选、概括能力

经常听到有同学讨论“小阅读”选材会是自然科学类文章还是社会科学类文章。在此,我要着重说明一点,“小阅读”考的是同学们的语文能力,而不是考对材料专业内容的理解。所以,大家应该认识到,重要的不是考什么体裁、题材,而是考对信息的筛选、概括能力。总之,提高自己的筛选判断、概括理解能力,就足以应付任何题材的“小阅读”文章和题目了。

“大阅读”:以现当代散文为主流

从根本上讲,“大阅读”是最能体现同学们的文学素养、反映阅读和鉴赏等语文能力的题型。

“大阅读”的选文以散文为主,但不能绝对排除小说等体裁的文章。一般会选取文质兼备的现当代散文,国外的也可能会少量涉及。设置的题目突出地体现了对鉴赏的侧重,比如2007年浙江卷的第21题。答题时,首先要依据原文,找出相关的信息;其次要分层表述,可以按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逻辑顺序答题,显得条理清楚,有层次。

话题作文似乎占上风,但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并非会终结

应扣住主题深写

话题作文也好,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也罢,都是命题的形式,不能说哪一种绝对不会出现。然而,话题作文作为已经成熟的命题形式,是有极大可能出现的。从内容上讲,我省的作文题文学性很强,品位较高,与同学们的生活和思想较为贴近,使同学们有话可说,也能发掘出深层的东西。我认为这种倾向还会延续下去。

高考试卷名师点评---地理 篇4

点评教师:福州三中高三地理集备组组长柯勇

重点考查地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柯勇老师说,今年高考地理试卷,整体上来讲,题目比较活,集中体现在对现实生活、身边地理事物的关注与考查。

要求考生具备生活经历

柯勇解析,“今年高考地理试卷,亮点较多。首先,试卷重视地理学科与现实的联系,比如说选择题第1~2题,考查土壤肥力问题,这要求考生要具备一定生活经历,不能死读书,否则回答起来难度可能就比较大。选择题第4题,对于生活经历比较少的同学来说,可能容易掉入陷阱。在选修部分中,有些题目也设置得比较巧,比如选修第1题第2问,考查‘海水温度异常’,学生要注意‘温度异常’包括温度上升和温度下降。”

城市学生可能比较吃亏

今年学生普遍感觉比较难,主要体现在,试卷比较重视与现实生产生活相联系。比如“梯田、肥力”,这对城市里的学生来说,可能有比较大的难度。还有个别的题目设置可能容易造成学生失分,比如说选择题第6题选项A“功能分区、基础设施”。学生可能对“基础设施”比较模糊,不知道题意所指是“交通基础设施”。

今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具有明显的区分度、很强的选拔性,比较重视考查地理学科跟实际生产生活的联系,这对那些跟生产生活相对比较脱离的城市学生或知识面不广的学生来说,比较不利。我个人觉得,地理试卷要考查跟现实生活的联系,这能使得题目出彩,但这类题目不能过多。总体来讲,今年地理试卷题目设置不错,体现了地理教学的总方向,就是要跟实际生产生活相联系,但过多的出彩题目,可能造成考生大面积的失分。

提醒考生多接触生产生活

今年学生一方面要掌握基本知识,将基础知识打扎实,另一方面要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否则要想在地理学科中拿高分是很难的。

名师解析高考复习方略 篇5

2013年高考一模考试的结束使学生和家长意识到:2013年高考真的来了!如何正确地看待一模?一模之后又该做怎样的调整和准备?   仔细研究出题规律,调整心态积极备考   一模作为高考的风向标,考题与高考真题往往形似,对高三学生接下来的复习备考具有引领作用,学校和学生都格外重视。仔细研究一模的出题规律和命题趋势,必定能对备战高考带来积极的作用。   在大部分考生都头疼的数学试题上,据教育数学专家栾海峰老师分析,今年的数学一模考试较 2012年高考而言难度相当,填空、选择题中规中矩,对于公式、常用的结论等则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而解答题前4道题较去年高考变难 ,后两道大题难度比去年高考难度降了些,整个解答题对于学生的运算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模反映了考生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和运算能力,一模后,学生应对症下药,及时补救。栾老师建议考生应针对自己掌握薄弱的专题进行重点突破,熟练应用公式或结论,把相同的题目归类。多做没有见过的题,开发思维,锻炼自己的运算能力。   一模后有的学生易因成绩不理想而丧失了备考的信心,在学习心态上,刘莹老师建议学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调整心理状态和作息时间,做到紧张而不慌张,忙碌而不忙乱,自信而不自负。高三生活的意义对于高中生绝不只是考名牌大学这么简单,它还可以丰富人生阅历,磨练培养学生坚强、自信的人格。   总结不足之处,调整复习计划   不少老师强调一模的重要性,因为一模是高三同学第一次对自己冲击高考的学习实力做整体水平的判断。这次成绩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后面复习的进度安排。考生应依据本次考试成绩,对自己的复习“战略战术”进行科学有效的调整。   一模之后要做好以下四项工作:首先是回顾考试过程,感受正规化考试与平时考试的不同氛围;其次是分析考试成绩,对各科的复习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并依照老师给予的标准答案找到自己在答题方法上的不足;再次是确定下一步的复习节奏及后面几次模拟考试的分数目标;最后是了解其他同学及兄弟院校同学考试的情况,依此进行调整规划。   第一次模拟考试容易成为学生学习水平的分水岭,依据往年的经验,同学们的成绩在这个时候就开始逐渐拉开差距。他建议同学们在一模结束之后尽可能减少浮躁的心态,要给自己树立五大目标:重拾遗忘知识点、搭建知识结构桥梁 、形成自己的学科方法、跟紧老师复习思路、多做中档难度题目。   在不到90天的高考冲刺上,教师团队特别提醒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听力要保证不间断地练习,在练习中发现命题规律,积累听力中出现的高频词和习惯用语。单项选择题要特别注意审题,充分理解题干的意思。阅读和完型要注重解题思路的总结,改错题要注意归纳错误类型和解题方法,如上下文的联系、情景推断等。书面表达复习过程要着重把握好要点的整理组合,较高级词汇的运用,理清层次,研究、多读范文,积累一些典型套语是个可行的办法。   艺考生紧跟复习步伐,掌握学习方法   一模之前,艺考生的主要战略是如何通过努力拿到更多学校的文化课通知单,一模之后,主要战略就该转变为如何提升文化课成绩。据了解,全市大部分的艺考生都没有参加本次模拟考试,学校只是将试卷发给学生们自己尝试做题,没有像普通高考生那样统一考试。有学校老师解释说,学生刚从各地回校,之前全力以赴进行专业课考试,基础知识基本忘光,考与不考结果都是不容乐观。   艺术高校近年来越来越重视考生的文化课成绩,不少高校在招生简章上明确对考生文化课设定了要求,更有不少专业是按照文化课加专业课成绩,甚至是纯文化课成绩进行录取。这就要求艺考生在最后这3个月时间里,付出更多努力,尽可能提高文化课成绩。而遗憾的是,不少艺考生和家长没有及时和老师沟通,直到现在都没有确定复习的进度及方法。娄雷主编说,对于艺考生而言 ,目前应拿出必要的时间把握各科的学习方法,然后再跟上老师复习节奏的步伐。他介绍说,越是成绩优秀的考生越注意学习方法和答题方法。

名师指导高考作文写作技巧 篇6

雨果开始诵读悼词…… 所有人都惊讶了。他们听到的不是挖苦、讽刺或否定,而是将被永远铭记 的真诚的赞扬和肯定。 雨果似乎健忘了,他竟忘记了两人的恩怨,甚至连他自己也不敢完全相信。 但是,他明白也一直铭记着:私人的恩怨不能影响对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判断。 雨果,不愧是一代文豪。他因忘记了私人恩怨而铭记巴尔扎克的成功;他 因忘记了私人恩怨而铭记包容的胸襟;他因忘记了私人恩怨而铭记无私的气度; 雨果,正因忘记常人难以忘记的人际间的隔膜,而将“真诚与大度”铭记 在心。 于是,我们这些后辈也逐渐懂得忘记我们不再为困难苦恼,不再为挫折气馁, 我们也开始忘记,忘记人生中的障碍;也开始因为忘记一切障碍,所以铭记 人生中更灿烂的光辉。

高考名师 篇7

教育信仰彰显了教育者的价值实践和价值追求, 是教育者专业自觉的一种无形建构。每一个名师的专业成长, 不仅体现在自身专业成长自我突破的不断追求和超越上, 更体现在对专业发展目标的自我建构上。

1.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

名师们不仅有明确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 并且具备超越一般教师的角色意识。他们始终对自己保持一种高度的专业自觉, 能自我调控专业发展的方式及方向, 以达到心仪的专业发展水平。

扬州教育学院的名师夏心军认为, 信仰是教师对自己所崇尚的教育主张、教育思想的一种尊崇。首先要信仰“爱”, 要做到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对教师的“自爱”, 对学生的“关爱”三爱合一。也正是这种爱, 引领名师们建构出充满人性的教育文化, 展示出了独特的教育魅力。其次, 信仰“理解”。夏老师认为, 名师总能以理性的思维、宽容的态度走出自己所遭遇到的教育困境, 而新手教师却很难做到, 因而他们必须不断学习, 不断历练。

李吉林老师刚踏上教师岗位, 总是绞尽脑汁尽量把课上得活泼有趣, 让课堂成为学生乐学的天堂。在这个过程中, 她同时也懂得了一个老师的责任。正是基于她从小就有当好老师的人生追求, 她才有如此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她曾说:“作为语文老师, 不仅要让孩子学好语文, 还要给他们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 让他们懂得爱祖国, 懂得给别人带来快乐。”正是几十年来追求这样一种完美的教育境界, 在遭遇文革十年浩劫后, 李老师都没有裹足不前, 而是破浪前行, 终于创立了“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这就是教育信仰给她带来的不竭动力。

2.明晰的专业发展目标。

目标导引发展, 名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名师本身的自我专业定位。江苏省特级教师孙双金把自己的专业追求定位于做一个“好教师”, 而且这个目标在随着他阅历的增加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初期, 他就确立了自己做“好教师”的目标:每次上完公开课, 都能听到同行的赞扬。几年教师岗位的历练, 他对教育的本质有了全新的认识, 他认为好教师还应该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 好教师的标准应该是: (1) 爱学生, 真心诚意地爱学生; (2) 上好课, 力求每一堂课都精彩; (3) 有思想, 在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随着教学视野的开阔, 教学经验的积累, 教育理念的更新, 孙双金不再满足于现状, 他把成为著名特级教师作为自己更高远的追求目标。他朝着自己的定位, 不断努力, 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和鲜明的教学风格, 成为小学教育界新生代特级教师的杰出代表。

孙老师正是因为有了明晰的专业发展目标, 才能开启不断求索的专业发展之路。

二、教育实践———专业发展目标的执着行走

目标需要付诸实践, 才能走出“坐而论道”的泥淖, 而不少科班出身的、底蕴深厚的教师, 往往由于缺乏磨剑十年的意志, 面壁十年的耐心, 以及找寻人生最大“麦穗”的敬业精神, 只能“泯然众人矣”。但是, 不少名师却能“板凳甘坐十年冷”, 修得“正果”。

1.积淀深厚的理论素养。

名师和普通教师相比, 专业知识更加系统、精确和有深度, 他们能在某个教育领域内出类拔萃, 无疑, 深厚的专业素养是成功的基石。

名师们大都来自教学一线, 平时也有着繁重的工作, 教育实践过程中, 也和许多普通教师一样曾暴露出自身在教育教学理论上的缺陷。但是, 他们并未因缺乏理论而止步不前, 而是开始其不懈追求的学习历程。他们通过“啃”理论书籍, 与同事探讨, 利用会议研讨、交流等机会向专家学等途径, 取长补短, 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例如, 于永正老师从教以来, 曾大量阅读孔子、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等许多教育名家的著作。“创新、发展必须植根于借鉴、学习的沃土之中, ‘空中楼阁’是不存在的。”于老师这样说, 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年订阅各种报刊, 坚持每天阅读, 并在精彩处必留下自己阅读的痕迹。由此可见, 名师要突破专业发展高原期, 要让自己走上专业发展的快车道, 就要给自己加装一个“发动引擎”, 而这引擎就是教学理论。在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行为, 方向更明确, 方式更科学, 效果更明显, 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才会有更快的速度。

2.建构丰富的实践知识。

没有课堂教学实践就没有名师。尽管每个名师成功的具体途径各异, 但他们总能通过教学研究更新专业知识……形成丰富的实践性知识。

在教学实践的舞台上, 名师常常锤炼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形成别具一格的教学特色, 获得学生、社会、同行的认可和赞誉, 真正成为“大师”。如果一个教师空有教学思想和理念, 至多是一个在理论型的、学者型的教师, 但不能算是一个名师。名师, 不仅要有教育教学理论素养, 更要能将实践和理论实现无缝对接, 上得课堂, 做得研究, 写得文章。李吉林、窦桂梅等名师, 就是在实践中形成深厚教学功底的典范。

3.开展扎实的课题研究。

课堂是教学研究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 研究是课堂教学富有生命与活力的有力保障。“教”“研”相长, 已成为不少老师的共识。而名师们更是深谙此道, 他们依托自身深厚的研究能力和较高的学术素养, 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及时科学地转换为研究课题, 实现对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再认识, 并使之反哺于教育教学实践, 从而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建构“诗意语文”理论的王崧舟, 开创诗化语文先河的周益民、倡导简约语文的薛法根……如果没有突出的科研能力, 试问他们又怎么能拥有如此累累硕果?

三、反思调控———专业成长过程的自我完善

反思性实践与学习是名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归纳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 = 经验 + 反思。名师们就是因为能不满足于已有经验, 主动地、批判性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不断完善自我, 适应新的环境, 战胜所有的困难, 在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和创造中, 突破其教育人生的瓶颈, 从而获得成功。

同时, 基于教育教学实践过程的反思重建, 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通过这些反思, 教师将能触及自己的内心世界, 正视自己的发展空间, 获得更真实的自我更新。积极地涵育生命情态, 觉醒生命意识, 教师自身的观念及思维方式才能不断更新, 从而完成“凤凰涅槃”的自我提升。

管建刚老师在自身专业成长过程中, 就是通过自我反省, 把所思所想用文字记录下来, 以此来改进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 并写下了《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我的作文教学主张》等多本教育著作。在实践中, 他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和提炼教育思想, 形成了自己的作文教学理念, 这正是他长期进行反思调控教学实践的结果。

名师成功个案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不同的名师由于内外诸多因素的不同作用, 成功的过程也不尽相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 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教育信仰, 真正做到了自主建构目标, 并且付诸实践, 不断反思调控, 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 这鲜明地体现了自我导向学习的特征。由此可见, 青年教师要在专业上快速成长, 需要学会自我导向学习, 这样才能让专业成长之路更加坚实。

摘要:名师处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高阶段, 是许多普通教师成长的典范和专业发展的目标。通过对大量名师成长经历的解读和研究, 我们发现他们的专业成长也具有自主性、内在性等近似于自我导向学习的一些鲜明特征。名师的专业成长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现重点从自我导向学习这个角度, 探寻名师专业成长的“奥秘”, 从而帮助其他教师, 尤其是青年教师探寻发展路径, 明确职业规划, 获取专业成长的力量。

高考遇改革 名师伴我行 篇8

分合迭进、峰回路转的高考改革,对广大考生而言,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因为我们不可能再在原有的应考轨道上滑行,而是要求我们必须调整学习思维方向,探寻新的应考方法和策略。直面现实,我们不仅需要青春的豪情、勇气、决心、信心,更需要我们拥有智慧、才干、方法、路径。新学期伊始,尽快对每天每周每月的各科课程制定一个完整的复习计划,找出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之所在,明确主攻方向。在复习过程中,若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难点应求助于师长,力争做到科学高效地复习迎考。英语对于成长于汉语语境中的中国学生而言,始终是高考中的一只“拦路虎”,有没有一种帮助广大考生攻克这一难题的灵丹妙药呢?

所幸,我刊全体同仁经过苦苦“搜索”与磋商,邀请到高考英语满分“状元”指导教师、高考英语命题研究专家、京城英语名师江节明老师担任我们这期合刊的主要撰稿人。与他一起撰稿的是一个来自全国各地的高考名师团队,其中有从香港城市大学获得优等硕士学位、执教于海淀外国语学校的邓雅荻老师;有国家级示范高中的高级教师詹怀京老师;有广州外国语学校的高级教师丁红弟老师;还有省级示范高中的骨干教师黄张文和丁小琴老师,以及熟谙国内外考试的大学英语专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方俊青老师。

合刊开篇是高三英语总复习的方法指导篇,江节明老师以《如何进行科学高效的高考英语总复习》为题,深入浅出地将自己15年高三英语教学心得向广大高三考生和盘托出,娓娓道来,对高三全体师生不啻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之路,指出了一条终南捷径。他的成功教学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和效仿。

中国学生最感头痛的考试题型是听力与口试,广东的“人机对话”考试模式引领了未来全国的听说考试改革,堪称高考改革的先行者。尽管全国卷目前尚未将听说放在一起考试,但平时的教学也不应忽视说的技能训练,因为听与说是相辅相成的,重视口语的交际运用,听力水平也会随之获得提升。《听说技能尤重要 日常练习不可少》一章里有详细的论述,值得一读。

《阅读理解分值大 精泛并举效果佳》一文洋洋洒洒六万字,将高考英语试卷中的“重头戏”—— 阅读理解予以了浓墨重彩。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创造性地将考试大纲的24个话题浓缩成了10个话题,而且按照分类提供了一定量的针对性训练题,有助于考生快速而又全面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完形填空历年来是考生失分最大的题目,实际上总复习时训练非常多,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作者在《完形填空无需练 词汇阅读是关键》这篇文章里道出了一个惊人的“秘诀”,值得关注和引发大家思考,其做法值得广泛推广。

语法实际上是语言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通过语篇学语法 语法才能学到家》一文明确了语法学习的正确方法;《短文改错难在哪 精通语法何惧怕》介绍了学生相互修改习作的方法,语法与写作同时提高,可谓一箭双雕;《书面表达难度高 语言能力最重要》全面介绍了各种体裁和不同形式的写作方法,并提供了足量的系列训练题,以培养写作能力。

一言以蔽之,总复习切忌“题海战术”,“疲劳战术”,当讲究方法,科学规划,提高效率。有道是:“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最后祝同学们轻松应考,考出好成绩!

上一篇:总务处主任下一篇:小学生自然为我我为自然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