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研课程设计心得

2024-11-26

市场调研课程设计心得(精选8篇)

市场调研课程设计心得 篇1

市场调研课程设计心得

市场调研这门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学习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以前我只知道抱怨食堂饭菜不合口味,饭量不够,价格太贵,地面太脏,打饭师傅服务态度差„„而学习了这门课程后,我尝试着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而具体的分析,积极主动的去探索食堂的有关情况,如就餐满意度现状、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提高满意度的具体途径等等。在整个调研过程中,以下几点让我印象深刻:

首先是对指标的细化,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坐在一起,穷尽所有可能对满意度造成影响的因素,然后分析各种因素的重要性,再结合其指标的可获得性,筛选出相对重要的指标,建立一个初步的指标体系。这个过程,全组成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发放问卷的一过程最让我印象深刻。起初,确实是有“杀熟”的念头,想着就在周围认识的同学里找找看是不是有人经常去四食堂,有就可以直接把问卷给他,不用麻烦了。但是后来发现,光这样发是不行的,不光是数量不够,获得的样本的代表性也较差。不符合我们的抽样原理。于是,我们就拿起问卷走进了食堂,第一次去,食堂人很多,一桌没吃完就有人在旁边等着了,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发出问卷,十分沮丧。第二次去,去的稍微晚了些,错过了下课的高峰期,这时候,食堂的人不多,吃饭的同学也不是很忙。虽然还是会有拒绝填问卷的同学,但是大部分同学都还是配合的。这一次去,我和搭档共发出十份左右,虽然还是没发完,但是信心上有了很大的提高。遵循着这个规律,我们顺利的发出并收回了其他的问卷。

最后是我们的报告的撰写,出于公平考虑,我们小组采用了抽签的方式选择分工,我抽到的工作内容是制表。由于不清楚报告的内容应侧重哪方面,我需要对所有的数据进行概率分析,看看每个食堂,每个问题的答案分布状况。开始以为这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需要进行大量的重复劳动,后来发现,只要在SPSS中选择变量,所有的表格都自动的做出来。这让我认识到,计量软件不仅仅是听了知道怎么做了就行,而是要实实在在的操作过、理解了才可以。

这是一次难得并深刻的调研,不管我们最后做的结果是否标准、精确,我们每个小组成员都共同经历了调研的整个过程。我也能够更全面的考虑理解问题,更好的与他人沟通,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巩固。

市场调研课程设计心得 篇2

通过《电子通信市场调研》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二个方面对电子通信市场进行调研, 以期了解电子通信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了解电子通信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电子通信类企业的效益及其对人才的需求和工程能力上的要求。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就业能力、从事电子通信市场调查的实际操作能力, 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让学生服务于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通过对电子通信市场需求的认真调查, 发现电子通信领域的调研人才就业情况名列前茅, 总体需求依然很“火”, 但合适且专业的调研人才难求。主要是因为市场上从业人员流动率高、招聘、应聘成功率低[1]、加之电子通信行业的市场调研人员, 绝大部分“转行”而来, 使他们的自身的发展受到限制。受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 “眼高手低”人才偏多, 难以满足众多行业的需求, 而具备实战技能的调查、分析人才前途比较光明, 企业一线对电子通信市场调研的人才有特别的需求。

二、如何开设《电子通信市场调研》

2.1学生学情现状分析

从整体情况来看, 学生的基础水平相对较低, 学习能力较弱, 学习主动性差。学习目的性不强。通过现场调查, 发现60%的学生上课不是为了学习, 而是为了拿学分。学生厌倦学习, 翘课、逃课现象严重, 被学习、被考勤、被教育大量存在。他们的业余生活主要是玩虚拟游戏、QQ交友、看影片等, 只有少数学生喜欢查阅资料。值得庆幸的是这些学生接受新事物的愿望强烈;接受新知识、改变自身状况的愿望也很强烈, 喜欢实践操作。

2.2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由于《电子通信市场调研》要教会学生如何实践操作, 如何进行社会实践调研。因此,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为核心,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以任务驱动统领教学过程, 以实际工作步骤为主线, 按照市场调查的流程, 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体系[2]。以“学生为主体”, 突出体现职业能力的培养, 理论知识的教学以够用为度, 实用为准。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角色”“岗位”一体化, 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同时, 学生在掌握市场调查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通过完成某项工作任务, 学会所需的职业能力, 提高职业素养, 实现做-学-教一体化。

2.3“737”教学内容设计

为了培养学生的市场调查综合运用能力, 按照市场调查的实际工作过程和需要, 整合《电子通信市场调研》的课程内容, 建立“737”教学内容体系。“737”是指贯穿本课程的7个工作任务, 3个项目、7大专业能力。在每一工作任务实施阶段, 采用项目小组负责制, 小组负责人的职责类似于工作团队的项目经理, 负责组内基层管理、组织分工以及协调监管等工作。通过完成项目工作任务, 学生可以清楚认识电子通信市场调查, 在企业经济活动开展中和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掌握通信市场调研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具有开展通信市场线上调研、整理市场调查资料、分析和应用调查数据、解决通信企业实际管理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电子通信市场调研》课程开设现存问题及诱因分析

《电子通信市场调研》自开课以来, 教学效果“喜忧参半”。理论掌握基本合格, 大部分学生的实践能力获得较大提升,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在实训中“搭便车”, 操作能力提升有限。分析其原因, 主要存在以下因素。

1. 社会实践教学中, 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强

通过调查发现, 很多学生在社会实践教学中, 没有清晰、明确的目的。一是把走出教室, 走入社会的需求调研, 看作是逛街、溜达、看风景等, 没有把实践学习, 看成是培养学生具有电子通信市场调研理论知识和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机会。

“铁打的学校, 流水的学生”, 学生最终要离开学校, 走向社会。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 更要学会适应社会。既然要适应社会, 就要不断地“走出去”, 接触社会。通过调研实践教学, 在社会这所真正的大学里学习, 进而了解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2.“放羊式”的实践教学, 缺乏全程监控

一个教师, 5个班, 细化后每班的两人小组20多组, 每组的调研具体地点不同, 调查范围大到全国, 小到整个大学城, 教师无法做到对整个实训教学的全程监控和具体细节的指导。导致部分学生出工不出活, 粗枝大叶一知半解, 未能达到预期的实践教学效果。若能寻求校企合作, 开拓校外实训基地。利用企业资源与教师一起监控学生的社会实践调查, 实践效果会更好。

3. 实践教学, 时间安排不集中

由于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时间没有分段安排, 只能是理论教学周结束后, 申请调课, 将社会实践教学安排在周末, 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间隔时间较长, 影响实践效果, 不利于学生参与企业调研项目的实践。若能将理论传授与实践教学分阶段集中排课, 这样可以有效发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连续性。

四、《电子通信市场调研》课程改革设想

《电子通信市场调研》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核心问题, 主要是因学生学习兴趣缺失, 厌倦学习。若能基于学生兴趣爱好, 自主选择课程模块自主学习, 会有效减少翘课、逃课、被学习的不良现象。故本课程的改革设想, 除了提高实践教学比重、积极寻求校企深度合作, 开拓校外实训基地外, 还应将学生的兴趣作为本课程今后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基于学生的兴趣偏好, 将《电子通信市场调研》这门课程设为初级课程、快速学习课程、高级课程, 供不同兴趣爱好和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 然后再根据调研岗位的业务流程, 自主选择进入或退出个性化需求的专业模块学习或社会实践技能定岗实践。[3]

当学生自主完成前期所选模块的学习后, 即可进入对应的定岗实习泳道, 进行电子通信市场调研专项能力的技能实践。策划方面有潜能的学生, 自然而然会进入策划泳道进行专项锻炼, 爱好文字撰写的学生, 会主动申请去报告撰写部门进行专项实训, 并享乐各项专业技能的提高。无兴趣的同学即可退出, 选择其他感兴趣的模块享受学习和实践。

摘要:本文从电子通信市场调查岗位需求及学情分析入手, 探讨开设《电子通信市场调研》的原因及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按照职业岗位对电子通信专业人才的要求及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 提出了737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分析了课程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教学改革设想。

关键词:电子通信市场调研,737教学体系,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夏俊, 郭步霄.“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 2011 (1) :150-151

[2]陈学忠.以“349能力链”为基础的高职市场调研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 2012 (6) :32-34

基于建构理论的市场调研课程设计 篇3

关键词:构建理论 市场调研 课程设计 方法设计

建构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认知理论。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关于建构主义的理论和主张,然而他们在学习理论上却有着共同的观点,即建构主义者都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的传授者起到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然而建构主义在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的同时并未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而是强调教育者应通过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构成的学习环境的创立,来引导、帮助学习者达成学习目标。笔者将以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普遍开设的市场调研课程为例,重点从该课程项目设计、课程活动设计及课程实施环节设计三个方面,讨论基于建构理论的课程设计思路与方法,以期为建构理论等先进的教育理论在实际课程设计及教学实践活动中应用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一、课程项目设计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即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课程设计者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他们设立并寻找一个真实的工作项目,这个工作项目必须借助该课程相关知识、技能支撑才能完成。这样就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完整的、真实的工作背景中。学生会因为需要完成工作任务而产生学习的需要,并亲身体验该项工作全过程,获取工作经验,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意义,明确学习目的,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笔者在市场调研课程中共设置抛锚引导、自主拓展两个课程项目。

1.抛锚引导项目

本课程设计的抛锚引导项目是课程的主干项目。项目是由教师在与校企合作企业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后,根据企业现阶段需要了解的市场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及教学资源状况等因素,选择的一项真实且适合的市场调查项目。这个真实的工作项目一旦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将围绕这个真实工作项目展开,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在建构主义理论中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

教师将调查项目引入课堂时,首先需要将该调查项目的真实背景及委托企业的调查意图和要求全盘抛给学生,让学生明确本课程最终的目标是要完成企业委托的调查项目(提交市场调查报告),为企业提供真实的且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市场信息。本课程通过引入企业调查项目,将学生带入到一个真实的工作情景后,为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工作状态,更好地以一个工作者的身份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素质从而完成工作任务。要求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成立一个虚拟营销咨询公司,班级学生由5-7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也可以称为工作团队或项目小组)去承接并合作完成委托企业的调查项目。在这个虚拟公司背景下,教师扮演“甩手老板”的角色,主要负责获取项目、布置工作任务以及验收工作成果。在实际课程进程即项目完成过程中,由于学生均是初学者,教师必须在学生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向他们提供帮助或“搭建脚手架”,因此市场调研课程设计中,将课程(项目)按照市场调查与分析工作流程分解为:确定市场调查目标、制订市场调查方案、组织实施市场调查、整理分析调查资料、市场调查报告五个课程单元(工作阶段)。在每个课程单元(工作阶段)均设置能够引导学生学习及工作的具体任务,并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提供“场外”咨询和辅导,以帮助、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完成课程学习和项目工作。

2.自主拓展项目

该项目的设置的重点在于训练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在这里我们可以将迁移能力理解为:在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表现出的能力和素质。它包括对新情境的感知和处理能力、旧知识与新情境的链接能力、对新问题的认知和解决能力等层次。迁移能力训练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促进学生更加主动、深入地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发挥内在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本课程设置的自主拓展项目要求学生以小组(工作团队)为单位,利用团队现有资源,在自己熟悉或感兴趣领域里寻找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利用学生自己的课外时间完成的、真实的市场调查项目。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主要负责咨询和辅导以及根据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成绩评定,项目的整个推进过程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

二、课程活动设计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自身的经验在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学生在课程中的经验必须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才能获得,而绝非来自于学习者对教师讲授内容的记忆和背诵。因此,课程中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尤为重要。根据市场调研课程特点,设计“学”“做”“说”三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活动模式。

1.“学”

在这里“学”狭义的理解就是学生学习课程理论知识的行为,广义可以理解为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即“意义建构”的过程。传统教学方式中的“学”通常要求学生将罗列的知识记忆以备后用,因此,传统教学活动中学生“学”的行为主要表现为被动的倾听。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提倡学生应该围绕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展开学习活动。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在将任务或问题抛给学生后,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驱动下开展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在“学”的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获取完成任务的方法及能力。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学”的知识来源不仅限于课本及老师的讲授,要求学生应用自主学习的方式,通过网络、图书馆、请教前辈等途径获取知识,也可以通过与学习伙伴交流讨论等协作学习的方式达到“学”的目的。

2.“做”

“做”就是“做”任务、“做”训练、“做”工作。在市场调研课程中,我们除了根据课程项目要求学生完成市场调查策划、问卷设计、市场调查报告等工作任务外,还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为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完成任务所必备的基本技能的课程单项训练,为学生完成较为复杂的任务时搭建“脚手架”,如问卷设计中开放式及封闭式提问方法训练,组织实施市场调查工作阶段的调查员培训仿真训练等。学生可以从这些亲身参与的活动中获取直接经验和技能。

3.“说”

“说”主要指语言表达既“会话”。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在市场调研课程中无论是学生协作学习中的讨论、交流,还是课程效果评价中展示、评价都必须以“说”的形式开展。在市场调研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求、引导、鼓励学生在小组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说”出自己想法及思路,在任务成果共享与评价时“说”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课堂上充分给予学生“说”的权力和机会,让课程活动中的每一位成员(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从而实现意义建构的最终目标,实现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深刻而全面地理解和掌握。

可见“学、做、说”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或行为),这些活动将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的始终。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则需要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改变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课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推进整个课程(项目)的顺利完成,其教学活动主要有:设置情境、任务和问题;提供培训、咨询及辅导;帮助学生与企业进行沟通和交流;验收学生工作成果并提供其共享及评价平台;进行课堂组织、管理与激励;完成学生课程过程及综合考核等。

三、课程实施环节及方法设计

在市场调研课程环节设计的思路是在五个课程单元(工作阶段)中,每个课程教学单元均按照“备、练、评、拓、结”五个课程环节实施教学。如果说“学、做、说”的课程设计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活动或行为,那么“备、练、评、拓、结”在本课程中则表现为一个课程教学实施的过程,现将这五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路及实施办法说明如下。

1.“备”

“备”是指学生在课程模块中,为保证该阶段学习及训练任务(工作任务)得以顺利完成所必需的准备过程,包括知识、基本工作技能和技巧以及相关资料等的准备,很多时候(特备是课程初期)还包括学生课程情境的进入。由于受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习惯于记忆式的学习模式,且绝大多数学生在此之前从未“工作”过,因此,教师就需要占用较多课堂时间讲解工作任务,帮助学生进入工作情境并以一个工作者的身份去学习知识、训练技能。在“备”这个课程环节中,由于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只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当学生进入课程情境接收工作任务后,会发现原有的知识不足以支持他们完成任务,就会产生扩充自己原有知识量的需要, 产生学习的动机。而后我们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及教师课堂讲授等方式让学生“学”以获得完成实际工作必备的知识;有时还必须通过“做”的方式完成基本技能训练,为进一步完成工作任务做准备。

2.“练”

在该课程教学环节中,要求学生以小组(工作团队)为单位协作完成课程项目的工作任务。该过程也是学生参与社会商讨的过程,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讨论以了解彼此的想法。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不可避免,学习者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经常是千差万别的,而在学生协作学习的共同体中,这些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因为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机会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更好地加深对当前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仅仅将任务涉及的知识复制到大脑仍不足以支持完成任务,还必须建立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建立新旧知识(信息)之间的联系并综合运用才能提出完成任务的最适用方案。这将促使学生的学习模式从习惯于以扩充自身知识量(同化)为重点向着力于将知识融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为目的(顺应)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该环节主要要求学生“做”,在“做”中训练提升工作技能;“做”的过程需要理论知识,学生就会自觉地通过温习或询问老师的方式,再次“学”相关知识,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内化)和应用(外化)。由于学生是以一个团队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必须通过“说”来会话交流,因此训练了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及团队意识。

3.“评”

建构主义重视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成果评价”是建构主义抛锚式教学、随机通达教学等教学方法所共同提倡的教学环境。该课程环境的设计主要是将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教师是唯一的学生学习成果评价者的评价方式,改变为理论教师、企业专家特别是学生共同参与的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模式。

在该教学环节具体实施时,要求学生将训练成果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展示并通过“说”的方式与同学、老师以及企业专家共享。发言小组以外的其他小组必须派成员通过“说”的方式加以评论,学生在比较、评价训练成果时必须应用理论知识说明道理,以便巩固“学”的效果,而后任课教师以专业理论的角度,企业专家以实战的角度为学生任务成果提出评价意见。最后,由任课教师就同学们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和课程目标达成情况以及今后所需的改进与拓展等方面做出总结和布置。课后要求学生修改“做”品,进一步训练工作技能。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被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 。

4.“拓”

建构主义的随机教学方法,强调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每次的情境是经过改组的,因为在各次的学习情境中会有互不重合的地方,而这将使学习者对概念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因此,在市场调研课程环节中,当学生完成抛锚引导项目的某个课程单元(工作阶段)的任务后,设计了以完成拓展项目为主要任务的“拓”的课程环节。该环节要求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拓展项目的工作任务。在课堂上,将拓展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成果与老师和同学共享,同时向老师提交工作成果(调查策划方案、调查报告)获得该部分课程成绩。由于拓展项目的调查是学生自主选择的,其调查主题内容不同于抛锚引导项目,但其工作环节和完成任务所用的知识和技能相同的。因此,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帮助学生把概念具体到不同的实例中,并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达到对课程知识内容比较全面而深入的掌握。

5.“结”

该课程环节要求学生在每完成一个课程单元(工作阶段)的任务后,从相对宏观的角度回顾和审视一下自己在该课程阶段学习(工作)的过程表现和收获,并从“学”与“知”、“练”与“会”、“思”与“悟”、“拓”与“展”等方面展开思考和总结。最后,由教师审阅、精选一些较好的总结请学生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共享。

该课程环节的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自己控制学习过程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通过重温自己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 “同化” 过程和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顺应”过程,促使学生展开“联系”与“思考”,进一步明晰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图式”,从而更好地实现意义建构。

四、小结

该市场调研课程的设计,综合运用了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教学观等教学观念与思想,以课程抛锚引导项目和自主拓展项目的设计实现建构主义抛锚式教学法和随机通达教学法的应用,通过“备、练、评、拓、结”课程环节的设计,帮助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对课程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与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以逐步完成意义构建最终目标。实践证明,根据本文市场调研课程设计实施教学可以很好地为学生提供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取得了良好的课程效果。笔者关于课程项目、学生课程活动以及课程环节的设计思路,不仅适用于市场调研的课程教学,而且也可以为其他同类课程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武玲.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09(6).

[2]徐瑰丽.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策略探析[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2).

[3]孟兰洲,苏春青.学困生的元认知特征分析及教育干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

市场调研课程设计心得 篇4

经济系

叶娇

经济系侯铁珊教授是大连理工大学最著名的营销战略学者之一。可以说,提到市场营销这几个字就不得不提到侯铁珊老师。这学期我有幸旁听了侯老师的《市场营销学》全部课程,领略了侯老师这门课程娴熟的表演,更体会到一位在讲台上站了三十年的教师的师德。

今年四月,我从一名学生变成了一名教师。角色的变化让我更加关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作为学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师。作为教师,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学生。所以,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同学都愿意接近的学生,或者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我们日常挂在口头上的“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既受同学的影响也受教师的影响,而主要是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愿意接近的教师,比学生不愿意接近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要大。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这是我加入教学教育工作领域来感触最深的。只有大家相互信任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我感觉要成为师德高尚的老师,我在这半年的教学工作,有了以下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经常自省:

我认为教师这项工作,体现师德的意识是很强的。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如果马马虎虎教学,也可以应付过去,这只是敷衍塞责履行教学工作。如果我们养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后,自检一下自己是否尽职尽责。反省自己可以激励自己,这是积极进取的表现。一个人,贵在自知之明,这需要有自省作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长在哪里,缺在何处,一个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骄傲自满,时间一长,就会脱离群众,就会退步,就会降低自己威信。当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二、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

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我认为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实际上是一对矛盾,处理得好,会教学相长,形成一种师徒般的师生关系,但处理不好,会产生对立情绪,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局面。老师应去研究学生的心理,研究人的个性,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然后根据不同个性的学生去因材施教,去处理一些问题,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还是教与学工作中,只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我们的办法才会更多,处理问题会更慎重,师生间只要形成了一种和谐关系,教学工作、思想工作就会比较顺利。

三、必须树立平等对待观:

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只是我们老师没有把他发掘出来。每一位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对待,教师应服务于全体,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让所有学生同乘一辆前行的车;教师应服务于全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

作为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对学生严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认为师生间就是一种教育与被教育的简单关系,因为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会阻碍师生间的平等交流,观点具有“权威性”,久之则会压抑学生的潜能,不利创新人才的培养。我时常会注意到了学生的一些想法,尽量让其讲完其看法,然后我再讲讲我的看法,不同之处我们探讨,这样可激发学生的一些有见解的想法和看法。同时对我们教师的思维也有启发意义。可以说教学应以“人”为本,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创新。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言。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既然做“父亲”,就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负责。教师切勿将此言理解为可以用“家长”的身份来干涉学生、指使学生甚至利用学生。有句古话说,“人有德于尔,尔不可忘。尔有德于人,尔不可不忘也”。

侯老师作为德高望重的教授,课堂上优雅生动的案例讲学已经把我深深地震撼了;同时其亲切可敬的长者风范更是感染到我。一位作家在晚年时曾无限感慨的说起他的一位老师对自己深深的影响:“每当他来到教室里时,那种祥和的道德氛围立即会感染在座的每一个人,每一句话、乃至每一句话的语调都给人一种心灵空洁、浑身舒爽之感。在这种庄严却宽松的气氛中,心灵就象在洗澡一样清爽,人似乎站得更直了。”“每当他在身边时,我几乎变成了另一个人。”良好的师德对一个人品格的养成是多么重要啊!也许,我们教师教育学生的全部内容可以归纳为一句话——改善和提高自己。

飞机结构设计课程设计心得 篇5

其次,在学习过程中要经常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所遇到的问题,并一起解决。在讨论中解决问题,会节约很多时间,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

此次课程设计,学到了很多课内学不到的东西,比如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出现差错的随机应变,和与人合作共同提高,都受益非浅,今后的制作应该更轻松,自己也都能扛的起并高质量的完成项目。

课程设计心得 篇6

这星期我们小组在一起完成了财务管理课程设计的报告。这次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围绕江西恒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经营做一个整体的分析。首先我们了解到江西恒茂房地产有限公司是中国房地产的知名企业,规模宏大。也因此,我们在脑海中对江西恒茂形成了大致的印象。同时,我们仔细研究了江西恒茂目前的财务状况,毕竟只有对这个公司的财务状况有了清楚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对江西恒茂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分析。根据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我们发现江西恒茂2007年比2006年经营情况相比有大幅下降。经我们小组成员分析讨论,我们得出,其原因主要是宏观政策的变化导致企业的成本大幅度增加。另外,经具体分析,我们还得知该企业存在以下问题:

1、销售不通畅;

2、企业对自身投资增加导致总资产过多阻碍企业发展。

针对我们发现的问题,我们小组成员则在一起分析了江西恒茂作出的资本投资项目决策是否适宜江西恒茂今后的发展,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企业的发展。目前,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回落较大,但商业用房投资增加。在这种大环境下,江西恒茂选择开发商业地产是很正确的选择。这也符合该工资制定的力求拓展销售渠道、销售模品多元化的战略目标。经计算,江西恒茂的投资项目完全正确,并且当经营期限20年之后,江西恒茂房地产有限公司必定有一番巨大的成就。

经过这次财务管理课程设计,我更加深刻的了解到要做好一名投资决策者是多么的困难,所付出的努力更是巨大的。一个公司的成败就在于做成的决策是否正确,一旦决策错误便会有巨大的损失。所以今后,我会更加的努力学习财务管理这门课程,以及自己其他的专业课,今后成为一名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

日志2 本周我们在小组组长的带领下完成了财务管理课程设计报告的开放性课题。第一次运用本学期学的财务管理知识对公司财务做系统性分析,通过这次课题作业,我学会了怎样分析一个公司的财务状况,也知道了财务状况分析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必要。

通过对江西恒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分析,不难看出公司2007经营情况和所实现的净利润较06年都是大幅度的下降和减少,一方面是由于政府宏观调控导致的公司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公司的销售情况也不佳。但是其实在宏观调控的力度加大的环境下,恒茂公司对经济适用房和办公楼投资下降而加大商业营业用房投资的选择的很正确的,这也非常符合恒茂公司力求拓展销售渠道、销售模品种多元化的战略目标。

该公司投资项目所需资金庞大,大概需投资4.4个亿,其中向银行抵押贷款2个亿资金,年利率6%,期限15年,按年等额还本付息。其余资金由企业流动资金解决。这样公司将有一定的风险,虽然公司早07年的资产达6.8个亿,较06年略有提高,还是因为公司加大了对自身的投资,而且07年得负债总额也达到了2.8个亿,比去年也有提高。总体来说公司的状况较好,资产负债率也刚好。但是2年建设期要提供将近2.4个亿的流动资金的风险还是很高,恒茂公司07年的流动资金虽是8300多万,较06年大幅度增加,但是这是由于产生大量的偶然收入引起的。

通过对恒茂公司的财务状况分析,可知06年公司的资金流动比率接近5.6,07年的更是高达15,一般认为流动比率为2:1是比较合适的,通过数据可知,恒茂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很强,但也说明企业有闲置资产,应该被充分利用,否则会形成损失。通过对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分析和产权比率计算可知公司现在的偿债能力较强。还有对公司流动资产周转率计算分析,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期过长,不利于快速回收资金,还有应该尽量减少赊销货物的发生。同时,公司的流动资金周转07年较06年更慢了,表明流动资金周转不灵,不利于企业发展。但是数据显示公司的存货周转07年较之06年更快,表明存货变现能力较强。

最后对公司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进行分析,通过计算营业利润率和资产收益率,07年较06年都有所下降,表示公司07年的盈利能力不佳发展状况也不很好。公司应该针对这一情况改善营业状况,加快资金流动。

通过对公司的财务分析可知公司偿债能力强,有闲置资产未充分利用,同时公司营运盈利能力在下降,不利于长期发展,应尽快调整,优化销售情况。最后通过计算和风险分析可知公司投资该项目可盈利,因此可行。

这次课程设计的过程其实是这个学期所学财务知识的运用和巩固,也加强了同学的团队合作意识,也让我学到了很多,认识我自己的不足和薄弱的方面,更让我们学习到怎样对一个公司做财务状况分析,营运能力分析,投资风险分析以及投资决策分析。总之,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都有付出和收获。

日志3 本周我们小组在组长同学的带领下一起完成了财务管理课程设计报告,这是大学入学来第一次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完成一份实践作业,因此我们大家很珍惜这次机会。这次课程设计报告需要运用本学期学的财务管理知识对公司财务做系统性分析,这次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围绕江西恒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经营做一个整体的分析。

企业的财务状况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其成果的全面系统分析,预测企业经济发展趋势,评价企业生产、质量、财务计划招待情况和各种物资的利用效果,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寻求有效地利用现有人力、物力、财务的途径,挖掘和动员企业内部潜力,全面提高企业社会效益和自身经济效益。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使公司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的经营目标发生偏差,从而形成的使公司蒙受经济损失或更大收益的可能性。公司的财务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筹措资金、长短期投资、分配利润等都可能产生风险。

计算得公司20年后所得收入为83215173×20+82368000=1746671460元,此时可的项目的利润=1746671460—441408000=1305263460元。另一方面,经 营现金流折现后为624113797.5元,通过以上计算可知,折现后的收入为624113797.5+82368000=706481797.5元,而项目总成本为441408000元,因此NPV=706481797.5—441408000=265073797.5元。由此可知该项目具有可行性。

盈亏平衡点又称零利润点、保本点、盈亏临界点。通常是指全部销售收入等于全部成本时的产量。以盈亏平衡点的界限,当销售收入高于盈亏平衡点时企业盈利,反之,企业就亏损。盈亏平衡点可以用销售量来表示,即亏平衡点的销售量;也可以用销售额来表示,即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

由项目回报表以及现金流量相关假设可知: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单位产品销售收入-单位产品变动成本)=28085121/(6000—9362207/13728)=5281.14(M2),因此当该公司出售5281.14平方米的产权式酒店公寓时既不获得利润也不亏损,即该公司的盈亏平衡点为5281.14。

市场调研课程设计心得 篇7

市场营销调研是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多年来, 在授课的理论框架方面大都是以市场调查这种方法为主要内容进行讲解。如此存在这样两种局限:第一, 研究方法单一化。实际上, 研究方法远远不只是市场调查一种, 而是包括定性 (如关键事件、案例分析和扎根理论等) 和定量 (如准实验、真实验和描述性统计分析等) 多种方法。第二, 研究过程的规范化。以往的教材理论框架大多是在确定完研究问题之后, 就开始直接选择和设计研究方法。这样做是不严谨的, 受过专门学术训练的人都会清楚, 这中间缺少文献回顾、模型构建及假设推演等步骤。如此看来, 以往的授课理论框架是存在一定局限的。另外, 即便是让学生按照规范的研究流程阅读一流杂志的文献, 他们也只是看到别人研究的结果而非过程, 看完文献依然不知道别人是怎么做的。因此, 为了解决上述可能存在的问题, 我们将重新构建市场营销调研这门课程的框架体系, 并结合多种研究方法, 寻找合适的研究论文, 对其研究过程进行还原, 让学生掌握不同研究方法是如何操作的。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们主要采取文献检索的方式, 对国内外学者关于"研究过程还原"的文献资料进行搜集。主要以"研究过程还原"和"research process reduction"及其相近的关键词为参照, 分别在中国知网、百度、EBSCO和Google学术等网站的高等教育菜单下, 标题之中搜索相关研究成果。结果显示:中文的研究成果为0, 英文研究成果只有15条。

由此可见, 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相对欠缺。另外, 市场营销调研实则为营销研究分析, 重点讲述如何发现问题, 然后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客观的数据分析, 给研究结论以强有力的支撑。但对于国内的教学, 大多数高校课堂均侧重于营销实践应用方面, 而较少结合营销研究进行方法的讲解和数据分析的操作等。所以, 本文结合市场营销调研这门课程的教学, 深入分析国内外顶尖期刊论文的研究过程和细节, 并将其融入至问题提出、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数据分析等课程教学环节, 对探索研究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 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市场营销调研课程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借助研究过程和细节的还原, 可将抽象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具体化, 加深学生对营销研究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二, 有利于提高教师对营销问题研究分析的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借助研究过程和细节的还原, 能够让教师对各种研究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第三, 有利于市场营销学科专业的国际化交流与建设。借助国际顶尖期刊论文研究过程的分析, 能够提高师生对前沿知识的了解, 同时也可以加强师生与国际顶尖学者的交流与对话。第四, 有利于寓研于教和寓教于研双向教学方法的探索。借助研究过程和细节的还原, 能够将研究融合于教学, 同时也能够将教学当中的应用问题加以提炼, 回归至营销研究。

3 具体研究内容

结合市场营销调研课程框架, 在问题提出、各种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等教学环节, 寻找对应的国内外顶尖期刊论文, 深入研究和分析, 还原论文研究和写作的全部过程, 以此来探索市场营销调研课程教学实验设计。具体研究对象和内容如下:

研究内容 (1) :对应营销研究与分析的步骤, 梳理市场营销调研课程理论框架。根据境外课程安排市场营销调研实则为营销研究与分析, 而国内多翻译为"调研"侧重于应用和营销实践。在本文中, 拟按照营销研究与分析的步骤, 对市场营销调研课程理论框架进行对应的梳理, 实现课程知识体系的简化、针对性和有效性。

研究内容 (2) :按照所梳理的课程框架, 寻找国内外期刊研究论文, 并建立论文库。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在哪里?怎么找?这就需要研究本专业相关的国内外顶级期刊, 并对其进行分类梳理。然后, 按照市场营销调研课程理论框架简化版, 从国内外顶级期刊论文中寻找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论文, 建立论文库。

研究内容 (3) :根据课程理论环节的知识, 解读并还原论文研究过程的细节。按照市场调研课程当中的知识模块, 从论文库当中挑选论文, 并进行解读和还原。其中, 还原的途径有:通过论文的阅读和翻译, 或者指导学生发email给作者, 或者请作者来校交流等。在论文研究过程还原步骤中, 需要注意与知识模块对应, 并建立文本资料将其固化和传承。

研究内容 (4) :让学生自己动手还原论文研究过程, 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估。在教师解读还原论文研究过程的细节之后, 应鼓励学生分组讨论, 对与知识模块相对应的论文进行研究过程的解读和还原, 并以批判继承的精神, 对论文研究过程提出质疑和改进的建议。同时, 作为指导教师, 应给予一定的标准和依据, 对其研究过程还原的质量加以评估。

4 具体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 项目组成员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和焦点小组访谈等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 文献研究。如前所述, 在项目开展之前, 项目组成员就以"研究过程还原"和"research process reduction"及其相近的关键词为参照, 分别在中国知网、百度、EBSCO和Google学术等网站的高等教育菜单下, 标题之中搜索相关研究成果。结果显示:中文的研究成果为0, 英文研究成果只有15条;其中, 这些成果与教学改革相关的不多。

其次, 深度访谈。主要针对其他高校同专业的老师进行访谈, 包括香港城市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暨南大学、深圳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等等, 分布在境外、985、211和二本等不同层次。平均访谈时间约30分钟, 大多数是开学术会议或教学会议时展开访谈, 也有电话访谈和发放访谈问卷的。

然后,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其它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进行发放, 这些高校包括湖南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暨南大学、河南大学、深圳大学、北方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 也包括本校的。委托这些学校的老师或同学进行问卷发放, 共计发放600份问卷 (其中, 985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数量一般相对较少, 一届只有30多人) , 回收有效问卷有538份。

最后, 焦点小组访谈。主要是针对老师和学生, 在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过程中, 我们发现对于一些开放性问题, 被访和被试的观点比较宽泛, 也存在一些分歧。所以, 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各组织老师和学生分别进行焦点小组访谈一次, 时间大约在90分钟。由项目组成员根据访谈提纲和问卷调查中的开放性问题, 进行引导。

5 具体研究结论

结合本文研究内容, 项目组成员经多次讨论, 针对学生设计一套调查问卷, 针对同行教师设计访谈提纲一套, 并通过预测试, 进一步修改调整之后发放问卷和进行访谈。项目的调研主要在武汉、长沙、北京、广州、深圳、郑州和开封等一些城市展开。采取便利抽样和滚雪球抽样的方法进行。针对学生共计发放问卷600份, 剔除信息不完整或无响应的, 回收有效问卷538份。针对老师共计访谈32人, 平均访谈时间约为半个小时。具体研究结论如下:

(一) 针对学生的研究结论

(1) 对于市场营销调研课程框架体系。无论学校层次如何, 大多数学生均没有深刻的印象。实际上, 这些学生上完这门课也不过一两年的时间。可能原因有两个:其一, 这门课的课程体系实际上是不清楚的;其二, 这门课的课程体系没有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也许是因为学生没有实际操作过。对市场营销调研关键词的频次排序如下:问卷 (512次, 占95.2%) 、数据 (495次, 占92%) 、访谈 (448次, 占83.3%) 、抽样 (386次, 占71.7%) 、市场 (312次, 占57.9%) 、报告 (276次, 占51.3%) 、分析 (231次, 占42.9%) 、计划 (209次, 占38.8%) 、预测 (188次, 占34.9%) 等。

上述结果说明:第一, 从关键词的回忆来看, 被调查的学生基本上把问卷和数据等同于市场调研了;第二, 从研究方法上来看, 只提到了问卷和访谈两种, 显然是不够的;第三, 因为有的教材名称为市场调研、分析和预测, 所以, 在所会议的关键词汇中, 分析和预测的频次也相对较高。这样的结果说明一些问题:首先, 几乎没有学生提及问题, 然而, 所有的调研或者说研究, 都是围绕着问题展开的。其次, 几乎没有学生提及研究, 这说明学生在学习方法的时候缺乏规范严谨的思维。然后, 对方法的掌握远远不够, 只知道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最后, 只提及调研报告, 未提及研究论文, 这说明学生缺乏研究的思维。

(2) 对于论文发表。在调查的学生当中, 写过学术论文的有9人, 占1.7%;而没有写过论文的有529人, 占98.3%;在这些写过学术论文的人中, 有3人写的发表, 占33.3%, 而没有发表的有6人, 占66.7%。需要说明的是, 这些写过学术论文的学生均来自985高校, 发表期刊分别为外国经济与管理、管理世界和管理学报。而对期刊的了解, 国内期刊提及各自学校校报的频次最高 (491次, 占92.3%) ;管理世界其次 (92次, 占17.1%) ;南开管理评论 (85次, 占15.8%) ;中国工业经济 (57次, 占10.6%) ;心理学报 (31次, 占5.8%) 。国际期刊提及JCR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的有47次, 占8.7%, JMR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的有34次, 占6.3%;JM (Journal of Marketing) 的有26次, 占4.8%;MS (Marketing Science) 的占18次, 占3.3%。

根据这些数据分析, 可以得出以下三点结论:第一, 被调查的学生对学术期刊的了解和掌握不多, 尤其是国际期刊。知道国际期刊的大多数学生来自985高校, 也就是说, 这些高校在讲解市场营销调研这门课时, 已经开始介绍研究的知识了。第二, 被调查的学生98.3%的人未写过论文, 尤其是发表论文的更少。但写过论文的学生大多来自985高校, 说明这些高校的学生已开始接触学术研究。而学校层次越低, 对学术研究的接触越少。第三, 尽管如此, 985高校的老师指导的学生依然可以在高质量的期刊上发表论文, 这说明和体现了本科生学术研究的可能性。关于这三点结论产生的原因, 我们认为主要是国内在市场营销调研教材的编写和授课理论框架上, 把重点放在了调查, 而忽视了研究。

(3) 对于研究方法的掌握。有538位学生知道问卷调查和实验法, 而对于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访谈和案例分析知道的学生也不少, 分别是523位 (占97.2%) 、518位 (96.2%) 和498位 (92.5%) 。但是后来经过我们的调研人员了解, 才发现这些学生对实验法的理解是基于工科专业而听说的, 对人文专业的实验方法了解甚少。而对于案例分析的了解偏现象和表面, 并非是学术研究的案例分析。当问及是否操作过这些研究方法时, 我们发现:真实做过问卷调查的有213个, 占39.5%;做过深度访谈的只有24个, 占4.5%;做过焦点小组的只有37个, 占6.8%;做过案例分析的只有29个, 占5.4%。像实验法、扎根理论、关键事件等方法都没有人做过。并且, 通过我们进一步了解, 被试所做的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访谈和案例分析, 与学术研究的规范性相比, 差距甚远, 操作过程非常不规范, 而且也不知道规范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二) 针对老师的研究结论

(1) 关于市场营销调研课程体系。根据被访者的回答, 我们对资料进行了分析和整理, 结果发现市场营销调研课程体系基本上是这样一种情况。主要包括市场营销调研概论、市场营销调研方案设计、定量和定性的调研方法、一手和二手数据的搜集、调查样本的抽样选择、数据资料的分析整理、营销调研的分析预测。这样一种结果与国内大多数教材的框架结构是比较一致的。

然而, 当我们问及被访者, 这样的框架存在何种缺陷时, 大家一致认为有四个方面需要改进:第一, 缺少研究问题的提出。所有的市场调研 (即调查研究) 均应该围绕着好的研究问题进行展开, 没有好的研究问题, 后面的调研是没有意义的。但目前的教材中对问题的提出并未给予深入讲解。第二, 缺少文献回顾、模型构建和假设提出。因为教材并未针对具体的研究问题, 所以在编写时就没办法提及文献回顾, 原因在于没有着力点。所以, 学生根本不知道他们所做的调研, 被人是否已经做过。另外, 现在的教材也没有提及模型构建和假设提出, 没有变量间的关系, 没有假设提出, 学生所做调研就不够严谨, 同时也会导致调研的目的不够清晰。

第三, 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不够全面。首先, 定性方法除了访谈, 还包括扎根理论、内容分析、关键事件、案例分析等很多方法, 而目前的大多数教材只提及访谈一种方法。其次, 定量分析也包括问卷调查、实验法等, 但目前大多数教材只是提及问卷调查方法一种。没有详细讲解实验法, 因为实验法可以重复操作, 所得出的结论更加有说服力。第四, 数据分析缺少针对性。目前教材只是生硬的教学生回归分析、序列分析等等, 并未针对研究模型变量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而且很少提及信度和效度的检验等问题, 也未能提及变量间数据类型的差异。因为不同的数据类型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不同的, 所以亟需要引起重视, 并加以改进。

(2) 关于市场营销调研方法。对于研究方法是否需要引入市场营销调研这门课程, 有26位 (占81.2%) 老师的回答是肯定的, 只有6位 (占18.8%) 老师认为问卷调查和访谈方法就够了。实际上, 这些老师当中, 来自985和211的老师倾向于将不同的研究方法融入到课程的教学当中, 而只有少数来自二本高校的老师不同意这种做法。其次, 在提及如何将这些研究方法融入到课程中时, 有23位 (占71.8%) 老师认为应该从国内外一流期刊上, 找相应的论文引入营销调研的课程。例如:当我们讲描述性统计分析时, 可以引用发表在管理学报的关于老字号品牌命名的特征分析这样的论文。也就是说当讲到不同的知识点时, 都能在一流的期刊上面找到对应的论文来诠释, 或理解这些知识点。

最后, 当我们问及该如何引入时, 大家并未提炼出一个清晰的概念或者做法。而当我们提出基于研究过程还原时, 被访者大多认为这种提法非常不错。被访者都认为发表在一流期刊的论文, 老师和学生都只是看到结果而非过程, 因此, 为了让学生看到过程, 我们非常有必要进行研究过程的还原。另外, 市场营销调研是门实践操作非常强的课程, 不让学生动手去练, 学完很快就会忘记。因此, 研究过程还原之后, 再让学生从头到尾操作一遍, 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6 主要研究成果

基于研究过程还原的市场营销调研课程实验教学设计, 经过项目组成员两年时间的研究, 取得以下成果:

(1) 重构"研究过程还原"为导向的市场营销调研课程框架体系。原来的市场营销调研课程框架体系包括:市场营销调研概论、市场营销调研方案设计、定量和定性的调研方法、一手和二手数据的搜集、调查样本的抽样选择、数据资料的分析整理、营销调研的分析预测。在此基础上, 我们以问题为导向, 结合不同的研究方法, 重新建立了市场营销调研课程框架体系, 具体包括:市场营销调研概论、营销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确定、文献回顾、模型构建和假设推演、定性研究方法 (深度访谈、扎根理论、案例分析和关键事件等) 、定量研究方法 (描述性统计分析、问卷调查、准实验和真实验等) 、一手和二手数据的搜集、调查样本的抽样选择、数据分析 (因子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研究报告或论文的撰写。

(2) 基于"研究过程还原"建立文献库。为了更好的理解和课堂上进行展示, 项目组成员从营销领域普遍认可的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上, 例如:Journal of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等期刊杂志搜集代表性论文。并对这些英文论文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 尤其是不同研究方法的过程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并且项目组成员现在已将这项工作作为一项例行化的日常工作在做。也就是说, 每周阅读并翻译一篇英文文献, 并对其研究过程和方法进行讲解。主要由项目组老师带领各自研究生在做这样一个工作。依靠平时的积累, 不断丰富市场营销调研课程的文献库, 并及时的进行更新。这样在进行市场营销调研课程讲解时, 就会有足够的素材和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动手操作。

(3) 基于"研究过程还原"指导学生发表学术论文三篇。在授课过程中, 我们以老字号品牌命名研究-基于商务部首批老字号名单分析为例, 该文作者:吴水龙、卢泰宏和苏雯, 发表于管理学报, 2010年12月[1]。同时, 以世界最有价值品牌中文名称命名分析为例, 该文作者:李飞、李翔, 发表于中国工业经济, 2004年12月[2];让学生还原这两篇研究的过程, 重新找数据进行分析。之后, 项目组开始指导学生模仿这两篇论文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对老字号品牌标识、中国企业家慈善捐赠、世界最有价值品牌英文名称分别进行分析。发表学术论文三篇, 分别是: (1) 老字号品牌标识特征研究与分析-以商务部首批老字号品牌为例, 科技经济市场, 2014年第4期[3]; (2) 中国企业家慈善捐赠行为特征研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4年第1期[4]; (3) 世界最有价值品牌英文名称研究与分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104年第5期[5]。

7 局限性和不足

项目组成员历时近两年的时间, 完成基于"研究过程还原"的市场营销调研课程实验教学设计, 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1) 各高校之间对市场营销调研课程课时量的设计不同, 导致课程讲授的内容需要调整。按照基于"研究过程还原"的市场营销调研课程实验教学设计, 大概需要48个课时左右, 而我们发现有的学校只有32个课时, 这样以来, 有些研究方法的讲解就会受到限制, 没有办法面面俱到。这个需要不同高校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就应该需要注意的问题。

(2) 基于"研究过程还原"的指导思想下, 对于该课程的讲解常常无法得到很好的传承。原因在于掌握这些研究方法的大多是青年老师, 而这个群体的老师往往需要出境或出国进修, 或者外派企事业单位挂职等等, 无法一个人很好的传承和讲授这门课程。换做其他老师, 需要重新备课看文献, 就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难以替代或模仿, 是这门课程的特点。

(3) 虽然也指导学生发表了三篇学术论文, 但所发表杂志期刊级别不高, 并且因缺少项目经验未挂实验中心项目资助。在项目展开时, 我们就尝试让学生模仿已发表的论文, 重复别人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也鼓励学生提出新的研究问题, 进行学术论文写作。由于经验不足, 论文未能发表在高级别的期刊上面, 同时也未说明是由本项目研究资助。

参考文献

[1]吴水龙, 卢泰宏, 苏雯.老字号品牌命名研究-基于商务部首批老字号名单的分析[J].管理学报, 2010, 7 (12) :1799-1804.

[2]李飞, 李翔.世界最有价值品牌中文名称命名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 2004 (12) :98-104.

[3]王新刚, 唐兴华.老字号品牌标志特征研究与分析[J], 科技经济市场, 2014 (4) :60-63.

[4]王新刚, 熊涛, 贾淑青.中国企业家慈善捐赠行为特征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4 (1) :103-110.

市场调研课程设计心得 篇8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导向性;市场需求;人才培养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开设艺术设计这门专业课,设计师成为热门职业,大量的设计人才涌入市场。同时,市场反馈的信息统计表明,近几年设计人才的就业质量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大都是因为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不能跟市场企业的需求接轨,导致所学不能所用,所以,对于艺术设计教学课程的改革也迫在眉睫。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任务是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具备创新思想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设计人才,对于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是教学的重点。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高峰期,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视觉审美需求的提高,都急需具备思想创新并且实践操作能力娴熟的设计人才,艺术设计教学的发展也应该紧跟随市场发展的步伐,培养满足市场需要的设计人才。但国内现实的教育环境来讲,一方面,创建艺术设计专业的时间较短,基础也较为薄弱,课程教学体系的建立还在探索期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教学课程的设置与市场实践结合的不够紧密,学生就业后不能马上投入工作,没有实践经验,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不能很好的运用在工作中,所以导致教学与人才需求的严重脱轨。在招聘条件中,很多设计师岗位的要求都要有工作经验,或者独立完成项目的能力,还有一些公司企业甚至不招聘应届毕业生,这种现象,给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就业压力。因此,目前我们的教学务必要与实践相结合,依据市场与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及时更新必要的专业知识结构。因此,艺术设计教育应该以市场的人才需求为导向,进行有必要的教学课程体系调整与革新。

1加强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科课程体系

就目前部分高校而言,造成教学与市场人才需求脱节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专业课程的教学结构体的系建立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教学内容跟不上市场时代的发展,啃老旧教材,传承模式化教案以及部分教师自身知识储备更新的不够及时等。市场经济发展,“设计行业先行”是行业的属性,也是决定了艺术设计这门专业,必须时时站在社会更前沿的角度去探索更新知识技能,例如,包装工程设计专业,由于材料工业的革新或者印刷技术的不断的发展,也会要求包装设计师要能够及时了解当下工业化发展的主流情况和最新的技术产品等。还有,品牌标识设计专业,随着企业的发展与革新,品牌也需要成长与进化,会随着时代对审美的要求进行提升,或者受行业的影响而不断更新设计LOGO。总之,“拿来主义”式的理论化教学,显然已经不适合现代设计专业的教学课程内容,应该探寻一套既适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又与市场人才需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何使教学方法更具灵活性、个性化,前沿化等就需要各大高校及教师不断去思考专研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以市场需求导向为目标,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知识结构紧跟市场发展并且能及时更新的一套科学、合理的学科课程体系。

2建立以市场导向性为主体的教学互动体系

2.1建立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要打破传统讲台授课的单一教学模式,要求老师与学生之间增进交流,互动学习,共享资源,建立对话式的教学模式,有问必答,大家共同参与解决问题。其次,要求教师要随时更新教学的内容,紧跟行业动态,通过具有启发性的课题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市场实践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授课中,能够把模拟设计项目带入教学中来,要求学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规范设计过程,但同时又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现实进行没有学术价值的商业设计作品,要做到重实践能力的同时,更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设计理念,最终达到课堂教学与市场实践要求相结合的教学互动体系。

2.2成立设计工作室教学基地

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为了学生毕业后能快速融入企业的工作环境中,高校应该建立专业设计工作室,尽可能的提供与企业公司相似的硬件设备与软件环境。以往,很多高校的毕业学生,在学期间使用的设备较为落后,操作设计软件的版本较低,加入到专业设计公司后,不能娴熟的运用英文版软件,或者专业苹果机电脑系统等。学校应该重视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这也是与知识更新的同步。再有,工作室的建立,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整个设计项目制作的过程,以及增进与同学之间的沟通,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3重视科研与课题深入研究

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向高、精、深专业发展,顺应市场的需求,带领学生尝试参与一些国际、国内最新的设计课题研究工作,比如,包装工艺设计领域,应该对绿色包装,环保材料,对设计的制约影响等课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对这些设计理念的学习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也为日后学生的科研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2.4搭建“请进来”与“走出去”的交流平台

高校应该经常邀请一些行业内知名的设计师与专家来给学生做经验交流活动。同时,也要给学生创造、提供走向社会的,能力检测的实习平台。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设计师给学生讲学,分享在企业公司里更广泛的、更深入的实践经验,也可以使学生了解一些专业课程没有涉及的知识内容,比如,印刷工艺的流程、与客户如何洽谈、市场分析、成本预算等。这些工作能力也是学生在日后工作中能够运用到的。学校应该与专业对口企业长期建立合作机制,提供学生实习机会,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为企业培养对口的技能人才。

3总结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以市场导向为主体的课程教学体系,既培养了学生的市场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主动获取行业信息知识的能力;同时,又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对企业市场的认知能力等。教师在面对教学设计与市场实践相接轨的时候,也必须从“书本式”教学方式转变为“双师型”教师,也要时时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以及设计项目经验,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情况合理的革新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吴尚君.现代设计教育中教学实践课程改革新探[J].装饰.2002年08期

[2]岑雪静.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6期

[3]李庆云.文艺.明辨学科概念强化基础教学——关于“艺术设计”学科基础教学相关问题之思考[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年02期

[4]曹辅銮.工艺美术色彩教学的共性与个性[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88年02期

[5]吴宏敏等.艺术设计教学与市场实践的互动性研究[J].包装工程.2005年26期

[6]郑楠.刘莎莎.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华章.2012年13期

[7]黄兵.高职高专院校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10期

[8]曲敏.李苒.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及体系的构建[J].文艺争鸣.2011年04期

作者简介:

姜小丢(1984.3~),女,硕士学历,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助教,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上一篇:增收工作总结下一篇:哪些英国大学要求7.0以上的雅思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