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心得

2024-08-21

内审心得(通用7篇)

内审心得 篇1

内审心得

本次审核是按照审核计划如期进行的内审。主要是为了帮助各部门、车间找出不符合程序文件的地方。指出改进方向,认真进行整改,确保体系持续的有效性。对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加强产品开发、制造过程控制,提高产品质量,优化生产环境,降低安全风险,实现持续改进,满足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对改善企业外部环境,提升企业形象及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合作伙伴,以达到双赢的目的。各部门经理、主管和内审员出席了首次会议。在首次会议上,各部门经理主动与内审组沟通,积极配合内审小组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此次内审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八大质量管理原则时体系的理论基础和精髓。这八大原则是: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2、领导作用;

3、全员参与;

4、过程方法;

5、管理的系统方法;

6、持续改进;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8、与供方相互的关系。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贯穿于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它的最终目标就是确保产品质量能够满足顾客要求。它之所以把顾客为关注焦点作为八大原则的第一要点,是有其深刻内涵的,我们在组织生产时,就必须准确理解顾客要求,以顾客的关注点为我们的出发点,并满足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才能生产出符合顾客要求的产品,最终达到顾客满意。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中重要的一项就是要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方针要与本厂的宗旨包括经营指导思想、企业文化和精神、产品特点箱适应,并符合顾客及法律法规方面的承诺要求,同时确定质量目标和评审质量目标的基本框架。我厂的质量方针为顾客导向,一次做对,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在这个方针指导下,确定了我厂总的质量目标:

A、成品交验合格率大于98.5%,三年内达到99%以上。B、顾客的合同要求100%满足,顾客满意率达到90%以上。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全厂上下齐行动,共同参与。

在内审时间里,各部门领导、同事与内审员沟通融洽,大家面对问题一丝不苟、实事求是。当内审发现不符合项目时,被审部门负责人对审核员提出的不符合项不仅能虚心接受,并且还能向审核员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意见。有着这样一支高效率、高素质的团队配合,使得内审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

内审的目的是确认ISO9000质量体系的运行是否有效,通过内审及时发现各部门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及时纠正,保证体系有效运行。通过这次内审,我认识到: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只有规范管理才能职责分明、有据可依、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以后我会努力工作学习,为质量体系的完善添砖加瓦。

景健

2011-11-10

内审员学习心得 篇2

首先非常感谢总公司领导给了我这个参加三体系内审员培训的机会,倍感荣幸,我也非常珍惜此次机会。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ISO9001:2015 质量管理体系及 ISO1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修订变化及发展要求,国际标准 ISO/9001 及 ISO/14001 主要修订差异。课程以 ISO9001、ISO14001和OHSAS18001为基础,内容包括:管理体系基本知识和术语;管理原则;管理体系要求的理解;审核的策划、实施和管理,审核的技术、方法和技巧;内审员的作用及对内审员的要求;体系运行管理实用知识和方法,深入掌握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最新标准变化、强化基础知识和内部审核的基本技能,增进环境、安全体系法律法规实施规范,提升标准融入管理的适用性,提升文件的执行力度,让管理真正做到到规范化,制度化。

在培训之前,我对08版标准和内审员相关的知识了解的比较少,也不系统,很多东西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虽然以前参加过迎接内、外审工作,但仅仅对本岗位需要准备的相关资料有一定了解,并没有系统的了解过体系的运行,所以这次培训对我也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这短短5天的学习让我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以下是我这次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

在培训的第一天,韦老师讲解了和汇集团、葛洲坝集团等多家企业通过建立质量体系进而使企业做大做强的案例,给我们揭示了“管理之道,在于借力”的道理。管理者借助手下的职员,确保企业的各项工作平稳正常的进行,企业职工借助管理者的力量,提高改善工作环境及效益,从而实现自身价值。每个人各司其职,做好自己分内之事,才能达到双赢局面。下面分别就质量管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和环境管理三体系说一些自己的学习心得。

一、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认识: 一个中心: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两个点:领导作用、全员积极参与 三种方法: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循证决策再加上持续改进和与供方的互利关系就构成了质量管理体系八大原则,质量管理坚持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原则。企业依存于顾客,企业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的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的期望。新版管理体系加强了领导力的要求。领导力也可以理解为领导作用,具体可理解为公司的管理层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质量管理体系的关注点在管理,质量管理体系提供的是优化管理的方法,在优化管理方法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降低风险、增强顾客满意等。新版标准采用的是高层结构,内容较抽象,需要较高层次的理解,这个需要我在之后的工作中继续加强学习,对管理体系进行深入理解并加以应用。

二、环境管理体系

新标准在2004版标准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变化,在当前全国环境污染情况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企业能为环境改善做些什么工作,环境意识的提升及实施过程的重视程度将在新标准的贯彻过程中逐渐强化,在有效实现污染预防、成本降低和持续改进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ISO14001:2015标准共有33个术语:与组织和领导作用有关的术语6个,与策划有关的术语11个,与支持和运行有关的术语5个,与绩效评价和改进有关的术语11个。包括:0 引言、1 范围、2 引用标准、3 术语和定义、4 组织的背景、5 领导作用、6 策划、7 支持、8 运行、9 绩效评价、10 改进。整个环境因素主线包含了PDCA循环模式,还有涉及支持及保障、体系完善机制的环境因素。环境管理体系涉及到很多的法律法规,搜集到法律法规每三个月要进行更新,以保证最新版本。

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则注重危险源的识别及控制。危险源是整个体系的核心,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的策划是建立体系的一个主要基础工作,也是体系运行中的重要环节,策划的具体步骤是先将活动分类、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判定风险是否可容许、必要时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最后评审风险控制措施的充分性。通过学习,结合自身工作,我理解到了我们施工现场作业指导书的作用以及为什么我们新引进的设备如2015年新买的无绷绳修井机及自动油管输送机等以前没有的设备要重新编制作业指导书,并对新设备进行危险源识别。对我们现场运行的安全管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内部审核的部分心得

公司要想进一步稳定持续发展,通过建立健全一整套规章制度来规范公司的工作运行机制,以好的制度管人、理事,从而形成科学的、有效的管理机制。而这套机制的建立需要内审员来严格把关,需要高度的严肃性和严谨性,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内审员肩上的担子是非常重,责任是非常重。内部审核的目的:是对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做出综合评价并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下步需要改进的地方。内部审核是按照准则收集审核证据形成审核发现,编制审核结论,提出改进建议使企业的管理体系日趋完善的。

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要想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唯有不断学习,做一名学习型的员工。要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了解和掌握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才能不负公司重望。同时还要做到与时俱进、更新思想,学以致用,把日常工作做细做实、做细。

在学习过程中,我也和老师多次交流,加了韦老师的QQ,课后拷了老师的课件,此次培训为我打开了体系学习的大门,并指明了道路,下来我将认真学习老师的课件,结合自身工作岗位更好的理解其中的条款,不断提升自身水平,脚踏实地的工作,为矿总的明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三体系内审员培训心得 篇3

此次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对ISO9000质量管理、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和ISO14001环境管理“三体系”的标准知识以及内审的相关流程和作为一个内审员在审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使用的方法等相关的审核知识。通过这短短4天的学习,使我对审核的具体流程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同时,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建立一个完善的运行体系对企业的发展的重要性。

在培训的第一天,此次培训的张欣老师讲述了国内多家企业通过建立体系并系统的执行体系进而使企业做大做强的案例,给我们揭示了“管理之道,在于借力”的道理。管理者借助手下的职员,确保企业的各项工作平稳正常的进行,企业职工借助管理者的力量,提高改善工作环境及效益,从而实现自身价值。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各尽其力;企业才能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发展壮大。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对三体系的理解

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坚持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原则。企业依存于顾客,企业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的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的期望。体系强调了领导者的重要作用,企业的领导者应为员工创造一个能充分参与以实现企业目标的内部氛围与环境。各级人员都是企业之本,唯有其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为企业的利益发挥其才干。同时要求将活动和相关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坚持 “PDCA” 模式,根据顾客的要求和企业的方针,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依据所建立的目标进行实施;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针对不足之处采取措施,以实现持续改进的目的。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强调了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原则。旨在使企业能够控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并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系统化管理是现代职业健康的安全管理的显著特征。系统化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以系统安全的思想为基础,从企业的整体出发,把管理重点放在事故预防的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使企业达到最佳安全状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是企业进步和发展的迫切要求。通过改善作业条件,增强员工的身心健康,发现危险隐患和职业危害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采取有效的方法解决人员、机器、环境的匹配问题,改革工艺、革新设施设备和改进劳动环境,不但能够减轻工人的负荷与疲劳,提高企业的安全健康水平,还可以大幅度减少成本投入和提高生产效率,进而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发展产生积极效应。

环境管理体系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是工业发达国家环境管理经验的结晶,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有助于企业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缩短与其他企业管理上的差距。通过推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可以有效的提高职工的环境意识;可以帮助组织提高自身的环境管理能力,向外界证实自身遵循的环境方针和环境行为的承诺,树立良

好的形象;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产品销售和市场开拓,有利于满足市场、用户和各相关方的要求;可以帮助企业增进与周围居民、社区和相关方的了解;有利于推动企业的技术改造,改进工艺技术和开发新产品。企业推行环境管理体系必然要求相应的投入,但是从长远看,这种投入所产生的环境效益能够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员工的敬业精神,有利于保证员工的身心健康,提高员工的劳动积极性。

目前我们这个行业竞争激烈,整体市场需求有限,在弱肉强食的市场法则下,只有优秀的现代化企业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一个优秀的现代化企业除了他的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外,还应具有强烈的社会关注力和责任感,优秀的环境保护业绩和保证员工安全与健康的良好记录。因此,建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大管理体系并将他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市场竞争对企业的要求,也是对我们全体员工的要求。

二、推行三体系的利弊分析:

1.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2.有利于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3.有利于质量管理与国际规范接轨;

4.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5.使企业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打破贸易壁垒;

6.在企业招投标时,免受其14000&18000等门槛的限制;

7.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考虑了所有相关方利益的需求

8.促使企业自觉遵守环境法律、法规;

9.使企业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减少环境负荷;

10.增强企业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

11.促使企业节约能源,再生利用废弃物,降低经营成本;

12.促使企业加强环境管理;

13.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有效地控制事故隐患,增强员工满意度,避免员工和企业利益受到损害,从而降低企业成本;

14.认证需要投资,若只是为换取证书,容易出现造假,买卖证书等事件发生,引发社会不良风气。

15.若只是流于形式,不研究其ISO的精髓,易造成金钱、时间的浪费

三、对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认识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顾客,顾客是每个组织存在的基础,组织应把顾客的要求放在第一位。组织必须要明确谁是自己的顾客,要调查顾客的需求是什么,要研究怎么满足顾客的需求。市场是变化的,顾客是动态的,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也是不断发展的。因此,组织要及时地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和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满足顾客不断发展的需求和期望,还应超越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使自己产品/服务处于领先的地位。

2、领导作用

最高管理者必须做好建立和确定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策划未来、激励员工、协调活动和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等工作。最高管理者的领导作用、承诺和积极参与,对建立并保持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使所有相关方获益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在领导方式上,最高管理者还要做到透明、务实和以身作则。

3、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组织的质量管理不仅需要最高管理者的正确领导,还有赖于全员的参与。所以要对员工进行质量意识、职业道德、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意识和敬业精神的教育,还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此外,员工还应具备足够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才能胜任工作,实现充分参与。

4、过程方法

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在应用过程方法时,必须对每个过程,特别是关键过程的要素进行识别和管理。PDCA适用于所有过程,可结合考虑。

5、管理的系统方法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在质量管理中采用系统方法,就是要把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一个大系统,对组成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以达到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6、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整体业绩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只有坚持持续改进,组织才能不断进步。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有效决策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正确的决策需要领导者用科学的态度,以事实或正确的信息为基础,通过合符逻辑的分析,作出正确的决断。盲目的决策或凭个人的主观意愿的决策是绝对不可取的。

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特别是对关键供方,更要建立互利关系,互利合作的双方实际上就是“双赢”,有利于双方降低风险,共同发展。

四、对内审的认识

1、质量审核可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通常有三种分类法,即:审核对象分类法、审核方分类法和审核范围分类法。

1)按审核对象分有产品审核、制造过程审核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三种。产品审核是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进行单独评价的活动,用以确定产品质量的符合性和实用性。产品审核通常由质量保证部门的审核人员独立进行。

制造过程审核:独立地对过程(工序)进行质量审核,可以对质量控制计划的可行性、可信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价,过程(工序)质量审核可从输入、资源、活动、输出着眼,涉及到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时间、信息及成本八大要素。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指独立地对一个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所进行的审核。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应覆盖组织所有部门和过程,应围绕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进行,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各个场所、各个部门、各个过程的审核和综合,得出质量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的评价结论。

2)按审核方分有第一方审核、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三种。

第一方审核——纠正改进,这是组织对其自身的产品、过程或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的审核。审核员通常是本组织的,也可聘请外部人员。通过审核,综合评价质量活动及其结果,对审核发现的不合格项采取纠正和改进措施。

第二方审核——评定批准,这是顾客对组织开展的审核。第二方审核的标准或大纲,通常由顾客根据自身需要制订或提出。

第三方审核——认证/注册,由第三方具有一定资格并经一定程序认可的审核机构派出审核人员对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第三方审核是需要给审核机构付费的。审核的结果,若符合标准要求,组织将会获得合格证明并被登记注册。

五、内审的基本特点

1)内审的主要动力来自管理者;

2)内审的重点是推动内部改进;

3)内审的人员通常来自于组织内部;

4)内审程序通常比第三方审核简单;

5)内审的规范要求比第三方审核低;

6)内审对纠正措施的跟踪控制比较及时有效;

7)内审更有利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作效果;

8)内审是管理者介入质量管理的重要工具。

综上所述,内审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目的是为持续改进。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切不可敷衍了事,走走过场。否则,内审也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效果也将大打折扣,这对提升公司质量管理和长远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环安体系内审员培训心得 篇4

首先非常感谢公司及部门领导给了我这个参加内审员培训的机会,作为一名刚进入公司的新员工,我倍感荣幸,也非常珍惜此次机会。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对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标准知识以及内审的相关流程和作为一个内审员在审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使用的方法等相关的审核知识。通过这短短3天的学习,使我对审核的具体流程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环安体系对企业的发展的重要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强调了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原则。旨在使企业能够控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并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系统化管理是现代职业健康的安全管理的显著特征。系统化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以系统安全的思想为基础,从企业的整体出发,把管理重点放在事故预防的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使企业达到最佳安全状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是企业进步和发展的迫切要求。通过改善作业条件,增强员工的身心健康,发现危险隐患和职业危害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采取有效的方法解决人员、机器、环境的匹配问题,改革工艺、革新设施设备和改进劳动环境,不但能够减轻工人的负荷与疲劳,提高企业的安全健康水平,还可以大幅度减少成本投入和提高生产效率,进而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管理体系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是工业发达国家环境管理经验的结晶,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有助于企业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缩短与其他企业管理上的差距。通过推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可以有效的提高职工的环境意识;可以帮助组织提高自身的环境管理能力,向外界证实自身遵循的环境方针和环境行为的承诺,树立良好的形象;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产品销售和市场开拓,有利于满足市场、用户和各相关方的要求;可以帮助企业增进与周围居民、社区和相关方的了解;有利于推动企业的技术改造,改进工艺技术和开发新产品。企业推行环境管理体系必然要求相应的投入,但是从长远看,这种投入所产生的环境效益能够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员工的敬业精神,有利于保证员工的身心健康,提高员工的劳动积极性。

内审员培训质量管理心得体会 篇5

质量体系运转良好,管理规范的组织不管是谁进行内审,都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大多数组织来说,选择合适的内审员,给内审员以合适的定位并适当的培训,循序渐进的培养就显得很重要。

首先是定位的问题,像在上一篇文章所说的,不管是组织还是培训机构,大多把内审员定位为对其他部门的监督者、审查者。我的建议是,内审员首先应该是一个合格的建设者,或者是一个优秀的完善者,这里所说的建设是指本部门的体系建设。内审员应该从本部门的体系建设做起,对本部门的体系了解了,才能对整个企业的体系运转有所了解;本部门的体系完善了,整个企业的体系运转才能相对完善,内部审核的压力才会降低;本部门的体系没有问题了,审核别人的时候才有资本,说话的时候才能有理有据。这实际上是一个观念的变革。

因此,在内审员的培训上,不要一上来就学习标准,学习如何编制检验计划、检查表,如何给别人定罪,而是要与本公司、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首先培训的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本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结构,以及自己所在部门的质量管理体系流程、结构和管理要点,内审要从自己部门开始,支持资源要首先从内部获得,最后才是如何编制检验计划,编制检查表,如何对外部门审核。

最后,内审员的培养要循序渐进,对待新培训的内审员,特别是年轻人,真正的以储备人才的态度来对待,不可急功冒进,以为简单的三五天培训以后就可以在体系管理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甚至成为组织内部矛盾作用的工具。如果组织内各部门内部能够坚持月度或者季度的体系自审自查,自我完善的话,一个内审员应该在本部门从事相关工作1年以上,才有资格参与对外部门的审核。

以上是我对个别体系运行不完善并且希望完善体系工作的组织的一点建议。

[内审员培训质量管理心得体会(共2篇)]篇一:内审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内审员培训心得(转载)

三月有幸参加了五洲恒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举办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培训班。通过三天的培训,使我对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起源和发展,包括这些管理体系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都有了更多的认识。对它们的条文也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同时也学习到不少与之相关的内部审核方法和技巧,使我的专业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讲课中老师指出,内部审核是审过程不是审文件,不能有文件就算符合。内部审核必须按pdca过程进行全面策划,策划审核方案,编制内部审核计划和内部审核实施计划。组成审核组,任命审核组长,聘任内部审核员。内审员根据审核计划的分工编制检查表,按计划和检查表实施现场审核,得出审核发现。寻找客观证据,发具不合格报告。内审组对体系的有效性,适宜性,符合性做出综合评价并开具不合格报告。受审核方的管理者根据不合格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纠正措施。审核组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并编制内部审核报告,在内部审核报告中,对体系做出综合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下步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三天的培训,也使我认识到,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要想生存并得到发展,变是唯一不变的真理。那种传统的、固定不变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了。为适应科学技术、经营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企业的管理者必须不断进行观念创新、战略创新、制度创新和市场创新。不仅仅是高层管理者要将之作为主要的管理职责,同时也要促进所有阶层的管理人员都成为创新的实施者,为全体员工充分发挥创造才能建立新的管理机制,增强企业的团队凝聚力,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渐凸现出其个性化的管理模式。而所有以上这些“变”的过程,都必须依赖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并通过pdca的管理模式不断改进实施过程中的不足,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所以,建立和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不仅是为了满足客户及其它相关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唯有不断改变管理观念,以战略眼光高度重视这一发展趋势,才能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作为企业的员工,要想充分体现自身价值,唯有不断学习新观念,改变旧思想,做一个 “学习型”的员工,珍惜每一次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紧随社会和企业发展的步伐,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个人才智,为社会和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内审员培训学习体会

白云

前段时间有幸受单位委派参加了福建东南技术培训中心举办的

审员、评审员教师刘义勋老师为大家授课,总共有来自全国各地学员59人参加了学习。刘义勋老师为我们对《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的各要素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解释,并着重讲解了实验室内部审核的目的、原则、计划、实施步骤、审核方法和技巧等内容,并结合行业特点,就实验室资质认定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与实验室进行了座谈和交流。使我对实验室如何建立并完善质量体系,包括这些质量体系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都有了更多的认识。对它们的条文也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同时也学习到不少与之相关的实验室内部审核方法和技巧,使我的专业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课程首先介绍了国家实验室认可的定义,是指由政府授权或法律规定的一个权威机构(中国国家合格评定委员会),对检测/校准实验室和检查机构有能力完成特定任务作出正式承认的程序,是对检测/校准实验室进行类似于应用在生产和服务的iso9001认证的一种评审,但要求更为严格,属于自愿性认证体系,它由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组织进行。通过认可的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可以加盖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cnas)和ilac的印章,所出具的数据国际互认。

实验室获准认可的作用和意义主要有:表明实验室具备了按有关国际认可准则开展检测和(或)校淮服务的技术能力;增强实验室的市场竞争能力、赢得政府部门及社会的信任;可在认可的业务范围内使用“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标志;列入《国家认可实验室名录》,提高实验室知名度;取得了占领检测和(或)校准市场的主动地位,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

课程中老师同时指出,实验室认可与认证是不同的。认证大多是商业行为,认证的机构也很多,其商业性很强;认可则是国家级鉴定行为,不存在商业行为,认可机构具有唯一性,是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英文简称为cnas。因此认可与认证是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行为,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有人将二者混淆。

随后老师详细讲解了《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的各个要素,对其所包含内容及含义也进行了认真详细的分析和解释,并着重讲解了实验室内部审核的依据、目的、原则、计划、组织、实施步骤、审核方法和技巧及各人员的职责等内容。使我对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对于我们今后加强内部质量管理工作上大有裨益。实验室内部审核简称“内审”,是一种内部评价活动,这种评价是通过内审员的审核工作完成的。实验室的内审员,其发挥的作用及审核能力与素质如何,直接影响一个实验室内部管理体系审核的效果。实验室的内审员,除肩负内审任务外,往往还是本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的骨干。实验室的内审员,不仅要对管理体系的运行进行检查、判定,还要对本实验室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起着重要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而内部审核是审过程不是审文件,不能有文件就算符合。内部审核必须按pdca过程进行全面策划,策划审核方案,编制内部审核计划和内部审核实施计划。组成审核组,任命审核组长,聘任内部审核员。内审员根据审核计划的分工编制检查表,按计划和检查表实

施现场审核,得出审核发现。寻找客观证据,发具不合格报告。内审组对体系的有效性,适宜性,符合性做出综合评价并开具不合格报告。受审核方的管理者根据不合格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纠正措施。审核组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并编制内部审核报告,在内部审核报告中,对体系做出综合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下步需要改进的地方。

内部审核审以《实验室资质评审准则》及本站管理体系文件为依据,审核内容涉及了管理体系的所有要素,审核范围覆盖站管理层(最高管理者、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及各科室与管理体系有关的活动。实验室内审员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制订了内审检查表,采用查阅文件资料和记录、现场检查、询问检测人员等方法,对实验室的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核,并编制了内审记录表。就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与被审核部门交换意见,由责任科室制定纠正措施,内审员对纠正措施进行跟踪验证并作记录。最后,质量负责人编制了内审报告。内审员首先应该是一个合格的建设者,或者是一个优秀的完善者,内审员应该从本部门的体系建设做起,对本部门的体系了解了,做好了,才能对整个企业的体系运转有所了解有所贡献;如果大家都把本部门的体系完善了,整个企业的体系运转才能相对完善,内部审核的压力才会降低;本部门的体系没有问题了,审核别人的时候才有资本,说话的时候才能有理有据。

通过四天的培训,也使我认识到,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要想生存并得到发展,变是唯一不变的真理。那种

传统的、固定不变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了。为适应科学技术、经营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企业的管理者必须不断进行观念创新、战略创新、制度创新和市场创新。不仅仅是高层管理者要将之作为主要的管理职责,同时也要促进所有阶层的管理人员都成为创新的实施者,为全体员工充分发挥创造才能建立新的管理机制,增强企业的团队凝聚力,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渐凸现出其个性化的管理模式。

结合本次学到的知识,对本单位实验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坚持做到受控文件的定期查新,防止使用过期作废的文件;

2、为了记录的美观,当记录出现错误因更正需签名时,该签名可以用印章代替,建议每人都制作一个印章;

3、为保证检测和校准结果质量,可考虑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

4、继续加强计算机等存储介质的使用安全,防止客户或实验室数据被泄露;

5、尽量走访一些重要的已有或潜在的客户,了解其产品动向,及时应对并满足客户的分析需求,从而达到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6、积极对待客户的投诉,而无论其投诉是否成立,都应给予恰当的回应。

总之,实验室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不仅是为了满足客户及其它相关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唯有不断改变管理观念,以战略眼光高度重视这一[内审员培训质量管理心得体会(共2篇)]发展趋势,才能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下页篇二: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总结

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总结

[内审员培训质量管理心得体会(共2篇)] 感谢公司领导的培养和信任,我有幸参加为期三天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分两部分,首先针对iso9001-2008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进行讲解;其次讲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概论,包括审核的重要性和审核准则、内容及技巧。经过学习体会到下述内容:

一、公司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我认为目的应该是通过它的运行,致力于“使与公司质量目标有关的结果”适当地满足顾客及其他相关方的需求、期望和要求,最终使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这里所说的“与公司质量目标有关的结果”体现在公司的产品质量、产品服务等方面。

二、只要我们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做到了真正满足或达到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就能够向外界证实,我们公司有能力可以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

三、在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的整个环节中,过程的概念一直贯穿其中。所以理解、识别、管理过程,对我们有效运行体系和持续改进体系有很大益处。

1)过程的策划。

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一级活动计划的制定。在这个阶段主要是找出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制定改进的目标,确定达到这些目标的措施和方法。其具体步骤为: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制定措施和计划。

2)过程的实施。

实施就是具体运作,按照策划要求组织实施,使过程正常运转起来。在实施中,应当对过程进行控制,及时发现问题或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使问题得到解决。

3)过程的检查。

对过程的结果应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验证,并根据验证结果对过程进行确认。所谓验证,就是对过程输出进行某种方式的测量,然后对照输入的要求,看其是否符合。如果符合要求,说明过程是成功的,如果存在问题,就应该采取纠正措施。 4)过程的改进。

过程经过检查,发现有问题,就要及时进行改进。也就是对过程的结构、输出、输入、活动、人员及其它资源进行改变,甚至可能导致对过程的重新策划。

对企业内各种过程或部门内各种过程的管理,当然是采用过程方法。过程方法是要求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内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关注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的应用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实施:

1)过程的识别

识别过程可能会遇着两类情况。一是过程已经存在,则仅是过程的识别;二是过程尚未存在,那么此时的识别即为对该项过程的策划。

2)理出关键过程

企业的过程网络非常错综复杂,不管是对于哪一级管理者来说,理出关键过程,并对其进行重点控制,对质量管理来说尤为重要。

3)简化过程

过程越复杂,过程的结果、运行成本、管理难度、失控可能性等各个方面就越容易出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对一些过程进行简化,我认为是小企业质量管理的基本功。所谓简化,一是将过分复杂的过程分解为较为简单的小过程,二是将不必要的过程取消或者合并。

4)按优先次序排列过程

由于过程的重要程度不同,管理中应按其重要程度进行排列,将资源尽量用于重要过程。当然,这并不代表对次要过程可以放弃管理,可以不给予资源保障。

5)制定并执行过程的程序

要使过程的输出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必须制定并执行程序。没有程序保障过程就会混乱,结果是过程要不未能完成,要不输出达不到要求。我认为程序的类型应包括两种,一种是已形成文件的书面程序,一种是以工作习惯形成的一些潜规则。一个公司的潜规则不能太多,应受到控制,有所节制。

6)严格职责

任何过程都需要人去控制才能完成。因此,必须严格职责,确保人力资源的介入。

7)关注过程接口

所谓接口,是上一个过程的输出和下一个过程的输入之间的连接处。如果接口不相容或不协调,过程的运作就会出问题,而这可不是影响一个过程那么简单。

8)过程的监控

过程一旦建立、运转,就应对其进行控制,防止出现异常。控制可通过了解过程的信息,当信息反映有异常倾向时,应及时采取措施,使其恢复正常。

9)过程的改进

任何过程都存在着改进的可能性。对过程进行改进,可以提高其效率或效益。我们所谈的持续改进,其对象主要就是过程。

四、体系试运行 1)体系文件全员培训

2资源

3件要求运行

4证据

5改进

6统

外部监控 的,做我所写的,记我做完的,改我做错的”

qms概念

复盖的产品范围决定,涉及对产品、过程、部门和场所的范围界定。2 19001-2008标准。

qms文件。

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

查阅文件和记录。(3)现场观察。

4现场检查表的思路)

适合大多数中型以上企业。)继续配置必要的)全员严格按照文)做好记录,留下)磨合调整,及时)建立三级监控系日常监控、定期监控、五、内审、管理评审 重点落实“写我应做

六、内审程序及方法 内部审核基本)审核范围 同体系复盖范围,由)审核准则

(1)gb/t(2)组织编制的(3)适用于产品的)审核方法(1)提问交谈。(2))审核方式(编制(1)按部门审核: · 以部门为线索实施审核:该部门的负责过程必查、深入查;配合过程选

查、一般查。

(2)按过程(条款)审核:适合特小型或小型企业。

· 以过程(条款)为线索实施审核:该过程的责任部门必查、深入查;

相关部门选查、一般查。

七、如何实施质量控制

通过控制过程监控控制产品质量(过程方法),全员参与采用自检、互检、专职检控制方法来实现过程控制的预期结果。

各个过程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去做,真正做到“写我应作的,做我所写的,记我做完的,改我做错的”。

识别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划分质量控制点a、b、c实施多级监控,过程监控发现不合格立即纠正方式有返工、让步、返修、降级等做到“人人不制造不合格品、不传递不合格品、不接收不合格品。”

八、个人心得

通过三天紧张培训,使我认识到:iso9000族标准是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先进企业质量管理经验的科学总结。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科技的迅猛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顾客对产品质量和质量保证保障的要求和期望日益高涨起来,促使企业必须关注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不断进行观念创新、战略创新、制度创新和市场创新。带领全体人员参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并通过pdca的管理模式持续改进,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才能创造出一流的的产品,提升企业价值。

经过此次学习明确了内部审核的目的: 是对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做出综合评价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内部审核是按照准则收集审核证据形成审核发现,编制审核结论,提出改进建议使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日趋完善的。作为每个内审员更需做好的是体系的建设者。如果每个内审员都能把本部门的质量管理体系自我完善,做好相关部门的沟通,那整个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得到更有效的健全和发展。

作为企业的员工,要想充分体现自身价值,唯有不断学习,做一个 “学习型”的员工,珍惜每一次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个人才智,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的效益,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内审心得 篇6

------ESD内审员课程学习报告

报告人:陈华

胡志成2012年4月13日

非常荣幸受公司委托,我和同事陈华於2012年4月11日~2012年4月13日参加了由深圳市华诺丰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深圳举办的2012年ESD内审员资格培训班,尽管三天的时间非常短,但学习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ESD的基础知识、防静电技术务实、ESD的测试技术、ESD现行体系和标准、ESD审核等五大部分共二十七章500多个专业知识点。

在这个专题课程中,我们比较系统的学习了ESD研究的最新知识、以及未来ESD的发展和运用;现结合我司ESD实际运作情况,将我们的学习心得报告如下:

一、专题课程介绍了ESD防护方面最新的主流标准和基本原则:

1、美国和亚洲国家流行的标准为:ANSI/ESD S20.20 2007版本(今年将出台2012版本);欧洲国家流行的标准为:IEC61340-5-1;随着人们对ESD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这两个标准的要求正趋于一致化的方向发展。

2、ESD防护的四项基本原则

2.1、等电位连接原则:与敏感器件接触的导体实现等电位连接,避免因导电体带静电发生放电;

2.2、静电源控制原则:绝缘材料的静电通过接地和等电位连接无法消除,因此必须对敏感器件周边进行静电源控制;

2.3、防静电包装原则:出ESD防护区域的敏感器件必须使用防静电包装,以防外界静电源的影响;

2.4、安全第一原则:ESD防护措施不能降低安全水准,如安全与之冲突,安全第一。

3、从以上标准和四个基本原则上看,结合我司现行ESD文件,我们认为以下几点需要大家共同探讨

3.1、任何场所均可以规划ESD区域或执行ESD防护措施,而不必进行巨大的投资。比如在返工场所、维修场所、收发料场所均可以通过建立人、设备、地垫、工作台的等电位连接来防止来自静电的伤害。因为建立等电位连接投入小、实现便捷、ESD防护充分,在某些临时场所应充分开展。

3.2、根据ANSI/ESD S20.20 2007版 8.3条款ESD保护区所列要求“场强超过2000V/inch时,要避免因场感应带电引起的CDM(带电器件)损坏,方法有2个:a、绝缘体远离ESD敏感器件30inch以上;或b、使用离子化器或其他的静电源消除方法中和电荷”

我司未对场强值进行定义,导致在生产过程中某些必须的静电源使用时与文件不符。比如:普通的纸张、标签、笔等文具类材料往往与产品接触或接近,从条款上看,不一定均要远离30inch以上。

3.3、器件在EPA区域与非EPA区域流转时,必须要做防静电包装,该包装只要相对屏蔽即可,比如增加外箱盖,应避免敏感器件裸露;比如用直接用SMT料架将PCBA在EPA与非EPA区域间流转。

3.4、公司文件对高压检测工序、易燃易爆区域未定义或者明确ESD的防护措施,原则上高压检测时严禁佩戴手腕带、防静电服装、金属饰物等;应在文件中明确。

3.5、免责声明:ANSI/ESD S20.20 2007标准中明确规定:标准用于HBM100V以上敏感电压的电子/电气元件、生产、安装等一系列活动,不针对电子引爆装置、易燃粉尘和液体的安全防护。我司主要为易燃液体,但公司文件未给予定义。

3.6、随着人们对ESD的认识、防护和运用越来越深入,ANSI/ESDS20.20 2007版对ESD控制程序的关键技术指标做了修改,在接地、人体接地、等电位连接、地板-鞋装系统等指标只规定了上限,实施时更容易达成标准要求;但公司控制技术文件与标准有多处出入,建议参考修正。

二、课程介绍了几款先进实用的测量仪器,经过比较,报告2款:

1、最简单实用的排插/插座接地监测器(品牌:DESCO)

该监测器为三引脚小器件,插入排插或者插座后,如果监测到排插或插座接地良好,即亮绿灯,可以放心的使用;反之则亮红灯,即可以判断该排插或者插座不符合ESD防护要求,如果使用该排插接地,一旦有静电产生,将不能得到符合要求的释放。

2、多功能平板静电衰减测试仪—CPM-374(德国产,品牌:KLEINWAECHER)

该仪器由PC软件控制,实时显示测试数据,可以生产曲线图表,主要功能:

2.1、用于测试材料静电压衰减时间(符合IEC61340-2-1标准,方法2)

2.2、用于测试静电消除器离子平衡度和静电消散时间(符合IEC61340-5-1标准)

2.3、测试平板上放置的物体的电位(即静电电压)

2.4、测试测量物某一点的静电位或高电压产生设备的直流电压。比如胶纸揭离时的电压测试

2.5、测量静电场场强

2.6、人体系统静电测试:比如人体走动时与地板摩擦产生的静电压,检查地板及鞋装系统是否符合要求

三、课程中特别强调领导参入、团队意识、培训和符合性验证的重要性

1、静电对敏感器件的伤害已经取得业界共识,ESD防护的力度必须要看领导的参与程度;

2、ESD的防护必须有团队意识,全员参与和ESD专员执行,ESD专员在团队中级别和地位偏低不利于ESD的工作开展;

3、所有拿取或其他可能接触ESD敏感器件的人员应该得到ESD知识和防护操作的培训和周期性再培训。公司现状是培训效果缺乏确认,应该出台相关的措施落实;

4、符合性验证是监测ESD防护水平的主要方法和证据,一旦选择相关的ESD控制项目,其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就要同时被选择,所选用的测量仪器和测试方法要符合ANSI/ESD S20.20等标准的相关指标要求。所以公司在ESD知识培训时,应对ESD执行小组成员培训ESD TR53相关标准内容,不但要理解标准的技术指标,也要掌握相关测试和监控仪器的使用和测量方法

四、课程中对接地的布线、人员接地、电烙铁测试的方法或者指标与公司文件有出入,现报告探讨:

1、地线的布线:课程推荐三相5线的接地法,其中接地馈线为静电地线,与公司单独接地的要求有出入

2、人员接地的技术要求:

2.1、公司文件规定,手腕带和鞋装系统电阻值小于35MΩ,应追加人体静电压小于100V,同时系统阻值小于1*109Ω;

2.2、人体静电压100v、对地系统1*109Ω以下时,接触ESD敏感器件时对其伤害非常低,这往往运用在需要移动的场合。

3、电烙铁的测试和技术指标:

3.1、课程中要求参照ANSI/ESD STM13.1标准执行,测试的要求包括:尖端接地阻值、尖端漏电压和尖端漏电流;

3.2、指标要求:

a、尖端接地阻值:小于1Ω/2Ω/20Ω共三个级别;

b、尖端漏电压值:小于20mV;

c、尖端漏电流值:课程未提及,需查标准

3.3、另外测试的方法和公司的文件要求有出入(参加课程资料和标准),建议对公司的文件进行评审。

总体来说,多走出去,接触最前沿的ESD控制技术要求,为提高公司ESD监控水平大有裨益,公司要进行ESD监控,即不能随便走过场,作作样子,也不能草木皆兵,人为提高ESD防护等级、造成更多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浪费。

深圳市华诺丰源是国内最早开展ESD技术咨询、培训、认证指导的公司,是美国ESDA成员单位,授课的刘斌老师毕业于清华大学,为包括华为、中兴、富士康、比亚迪等众多知名公司做过ESD认证辅导和培训、有着非常丰富的ESD培训经验和ESD认证成功案例。但在这三天的课程设

置和讲授方面,我认为还有要改善的地方:

1、每天上课时间为6.5小时,合计19.5小时,时间非常仓促,因为课程内容知识面比较广,基础部扎实的学员,学习起来非常吃力,部分内容不易掌握和融会贯通;

2、术语和ESD控制技术中测试标准、测试方法未详细讲解;

3、演示的测试方法,未能给学员实操,部分学员一知半解或不能理解;

4、因为学员来自不同的公司,每个公司ESD防护开展的水平参差不平,初学者往往对很多基

本概念提问,浪费比较多的时间,导致主要课程时间被压缩。

以上是我们这次ESD内审员培训课程的学习心得报告,因学识所限,部分内容和认知未必成熟,欢迎公司各级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报告人:SC工场陈华

内审质量控制途径 篇7

[摘要]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核心内容,全面提高审计质量,既有利于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不断提高其财务信息质量,同时也能更好的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推动审计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文章分析了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即从控制组织、控制人员、控制手段及控制过程等四个方面构建保障机制。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我国的审计监督制度是伴随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需要而产生,并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关系到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审计事业的兴亡,因此,搞好审计质量控制,是提高审计工作水平的首要任务。内部审计(以下简称“内审”)是现代企业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内在需要。

内部审计的关键工作是质量控制,该控制体系是指内审机构为实现审计目标,规范审计行为,明确审计责任,确保审计质量符合内审规范要求而建立和实施的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总称。这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包括事前的调查、计划,事中的实施,事后的报告、检查等环节。

一、内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企业内审质量监督检查发现,企业的内审质量控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内审机构设置不规范

独立性是保证内审人员客观、公正地从事内审活动的先决条件,是内审工作的基础和灵魂,内审组织形式是独立性的基本保障。但现行内审机构设置模式形式多样,如有的内审机构设在企业办公室;有的把内审机构和监察部门

合并在一起;有的未设立专职审计岗位,由其他岗位人员兼任;有的由一人兼任会计负责人和审计负责人;有的貌似设立了独立内审机构或专职内审人员,但在工作上仍听由原在职岗位部门领导安排等。上述内审机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内审的独立性,无法保证内审业务工作的自主性和权威性,从而无法保证内审质量和规避审计风险。

(二)内审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知识结构不合理。检查发现部分企业的现有内审人员多数只注重财务与审计知识的学习,但对现代管理知识、科技知识,综合分析能力的把握还有较大差距。复合型人才少,普遍缺乏计算机审计技能,知识结构相对陈旧,因而应对复杂审计工作局面的能力较弱。职业素养欠佳。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内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品质,不能持谨慎、客观的态度进行审计评价,对查出的问题往往不能坚持原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随意性较大。内审人员安排随意性较大。调查发现企业在安排录用内审人员时,考虑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和胜任能力的较少,安排闲置人员较多,内审机构成为“老弱病闲差”职员 的安置场所,如一个资产近十亿元的大型国有企业,只安排了三位审计人员,且都属于年届退休,健康状况不佳的人员。

(三)内审质量控制标准不明确

内审质量控制标准是内审质量的控制依据和内审业务的作业规范,是内审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行的内审规范体系建设明显地偏重于内审法律、内审准则和内审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设,而忽视了内审质量控制标准的建设,结果是内审质量标准不明确,内审质量控制无章可循,各单位内审运行各行其是,质量状况参差不齐。在审计方案编制中,对人员的组成缺乏科学的分配控制,使人员的经验、知识结构与项目审计目标不相匹配,审计作用难以发挥。

(四)内审质量控制手段不全面

有效的内审质量控制手段应包括内审制度约束、内审督导复核、内审考核、内审责任追究等。但企业内审在这一环节上普遍存在以下问题。质量控制制度建设比较薄弱,即使已经建立的某些制度也形同虚设。2 未建立分级督导复核制,或督导复核具体职责内容不明确。内审考核未能有效执行,表现为:缺乏质量考核;考核内容不全面,偏重于事后结果的考核而忽略对内审过程的控制;考核主观性太强,缺乏客观公证性;考核不与奖惩相结合等。内审责任追究不到位。有的根本没有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有的责任追究形式化,没有切实得到落实;有的责任主体不明确,责任划分不清楚,使责任追究无法实施。

(五)内审方法比较落后,内审人员理念未能及时转变

内审方法模式仍以账目基础审计方法为主,风险观念比较淡漠,较少考虑审计风险控制因素,更谈不上风险基础审计模式的运用;抽样

技术的运用更多地凭借内审人员的主观判断和经验,统计抽样技术的运用十分欠缺;缺乏对审计方法和经验的总结和提炼,缺乏内审人员之间和内审机构之间的先进经验交流;计算机审计在内审中还较少应用。

二、建立健全内审质量控制体系的对策

提高内审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每项基础工作、每个审计项目和每个审计环节抓起,实施全面质量控制。

(一)健全有效的内审组织保障机制

就象美国针对安然、世通等一系列重大财务丑闻,先后出台了《2002年公司与审计义务、责任及透明度法案》、《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等一系列 法规措施,其中都明确规定,企业必须成立审计委员会和独立的内审机构,这为我国完善内审法规、建立健全内审组织机构起到了示范作用。

内审的成功运作,首先需要制度健全、运行有效的公司治理。为此,应从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合理设计经理激励约束机制、实现董事长与总经理分离、明 晰产权等方面强化公司治理。逐步实现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最高管理者领导,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独立于各职能部门,发挥其权威性。首先,在董事会下设立 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主要由独立董事组成,其中至少应有一名为财会方面的专家。它的职责是对总经理的职责和经营完成情况进行控制监督,直接对董事会负责 并报告工作;其次,在总经理层以下设立审计机构,主要是对总经理以下的各级职能管理部门及分公司、业务分部经理等的职责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协助 总经理进行日常的控制管理活动,对总经理负责并报告工作;最后,在各分公司设立审计工作组,负责监督分公司的各项生产或管理活动,并配合上级审计机构进行 各项审计活动。其中,审计委员会与经理层审计机构及各审计工作组之间都存在着业务上的指导关系,以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这种模式的建立能使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得到很大程度的保障,同时又与国际内审师协会的《内审实务准则》的要求相一致。当然,企业内审机构的设置模式并不一定要千篇一律,只要能保证内审职能的充分发挥和内审质量即可。

(二)建立内审质量控制的人员保障机制

全面提高内审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内审队伍建设。审计人员的素质包括学识、工作经验、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这些对审计工作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要保证和提高审计质量,就要有一批合格的、胜任的、高素质的内审人员。加强内审队伍建设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建立职业准入制度和从业资格制度。对进入内审机构的人员要严格把关,要求从业人员取得和具有与其工作相适应的专业资格,确保内审人员达到履行其职责所需要的专业胜任能力。建立内审人员职业教育和后续教育制度。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针对工作需要,系统地、有计划地组织各层次的业务培训。建立内审人员待遇和晋升制度。由于对内审人员的要求和标准越来越高,就要制定政策保证内审人员待遇的提高不低于其他部门。晋升制度也要明确执行,这样才能保证内审队伍的稳定和不断壮大

发展。加强内审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内审人才,是推动我国内审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三)建立内审质量控制的手段保障机制

为了实现内审质量控制的日常监督与定期监督相结合,应做到:充分发挥审计组长的督导作用。审计组长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内审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组长的能力与水平。审计组长除具备专业经验和全面的业务能力,作好协调工作外,主要工作应该放在加强内审项目质量控制方面。抓好三级复核制度的落实。所谓三级复核制度是指内审机构项目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和机构负责人对具体审计项目履行情况进行逐级审查的制度。各级复核人员应明确其具体复核内容和 承担责任,实现层层把关,级级负责,确保每一个审计项目的每一个环节自始至终都处于适当层次的控制之中。实施三级复核应坚持“全面复核,突出重点”的原 则,即在重点复核审计报告、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的同时,兼顾对审计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审计事项的调查和取证、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审计程序的实施等方面的 复核,努力做到复核的内容覆盖审计项目的全部,不留盲区。建立责任追究和奖惩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既定的审计项目,如果质量检查跟不上,或者查而不罚,或者处罚力度不够,再完善的内审规范也会形同虚设。如 此,不仅使该项目的质量控制失效,其他审计项目实施也会效仿,负面示范效应得以扩大,最终,内审质量低劣状况成为普遍。因此,建立和完善内审质量责任追究 制度是提高内审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促使各级内审人员明确各自承担的责任,强化质量控制的责任意识,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并将审计质量的高低与 内审人员的职务升降、奖金提成及相关业务技能培训挂钩,将奖惩制度落实在内审质量控制的实行工作中。

(四)建立健全内审质量控制的过程保障机制

审计是一个过程,同样审计质量控制也是一个过程。因此要保证内审质量、不断提高内审工作水平就必须从审前、审中、审后三个环节,对审计项目实施全过程监控。审前控制:包括审计项目选择控制和审计方案制定控制

审计项目选择要重点放在:(1)领导关注、员工关心、社会重视、资金投入大的项目。(2)与当前中心工作相关而且容易成为热点话题的项目。(3)选择内审机构力所能及、能够获得被审单位接受、支持配合的项目;选择工作改进空间较大,在增值性等方面有潜力的项目;选择基础数据和资料有保障的项目。审计方案制定控制:应进行充分的审前调查,在摸清被审对象总体情况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确定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审计目标、内审人员分工安排和审计时间等,并明确各级负责人对下级内审人员的监督和指导责任;其次,应使所制定 的审计方案全面具体、细化到位、便于操作,完整体现审计的全过程要求;最后,应明确规定审计方案调整的情况和审批要求,减少审计方案调整的随意性。审中控制:主要是工作底稿编制控制和审计技术方法的控制

从完整意义上讲,审计工作底稿应记录审计查出的问题和审计工作过程。审计查出 问题的记录主要记录审计成果,它是编制审计报告、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的依据,需要被审计单位认可并签字;而审计工作过程的记录反映的是内审人员实施审计检 查的范围和方法,它有助于检查内审人员工作状况,分清审计责任,防范审计风险,不需要被审计单位签字认可。针对目前内审人员注重审计查出问题的记录而忽视审计工作过程的记录的情况和两种记录性质上的差异,比较恰当的作法是实行审计日记和审计底稿两种文本格式,前者登记审计工作过程,按日记录或按工作段落记录;后者登记审计工作成果,按事记录,后附原始材料或取证材料。

运用现代审计技术方法,防范和控制内部审计风险。其措施:(1)使用以制度基础审计方法为核心,兼容抽样审计法与详细审计法的审计方法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 发展,经济组织业务的复杂化和内部管理的科学化,其内部控制越来越健全和有效,进而就更多地需要使用制度基础审计方法。运用制度基础审计确定重点,对审计 重点采取详细审计,增加审计证据数量,减少失误和差错;对非审计重点采取抽样审计法,确定合理的样本量,作出审计判断和结论。这样,克服了传统的、单一的 审计方法的缺点,推动和促进内部控制的建设和执行,使审计主客体之间良性互动,达到既提高审计效率,又防范和控制内部审计风险的目的。

(2)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审计方法和手段。当前,要大力开发和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迅速提高内审人员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开发设计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建立审计作业平台。以审计方法的创新,来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内部审计风险。审后控制:主要是审计报告编制复核和审计结论的执行情况

审计报告是内审机构向组织领导报告审计项目结果的文件,是内审机构向被审单位下达审计结论的方式,是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果,是审计质量的综合体 现,应对审计报告实施三级复核。重点复核:审计事实是否清楚;审计程序是否合适,是否实现审计目标;审计证据是否具有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审 计

依据是否正确;审计评价意见是否恰当;审计建议是否利于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和增加组织价值;审计报告的结构是否完整、层次分明,用语是否规范。复核后,应做好复核标识,以便分清责任。并根据审计结果及审计建议、处理决定的执行情况等对被审计单位进行信用评价并分类,分别建立起各自的信用档案,实行分类管 理,并作为今后内审工作的参考。

总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一个体系,只有从组织、人员、手段和过程等方面实施全面控制,才能产生实质性的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郑 力。在内部审计协会四届四次理事会扩大会议上的讲话[R],2004

[2]陈汉文,张志毅。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1)。

[3]王立彦。美国的会计研究与公司治理[J].财务与会计,2001,(4)。

上一篇:优秀实习生自我鉴定下一篇:奇幻森林观看总结与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