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现状

2024-09-10

内审现状(精选12篇)

内审现状 篇1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科学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侵入型操作增加明显,大量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使得耐药菌感染情况越来越严重,这一现状不仅增加了患者医院感染的风险,同时也给其治疗增加了难度,极大地威胁了医患安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彰显[1,2,3]。如何做好并改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患安全,探索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对医院感染服务流程管理体系进行优化,是当前医院感染管理者共同关注和思考的焦点问题,也是工作的重中之重[4]。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在执行国家相关规范及指南的前提下,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下发了系列的制度、措施及流程,要求各科室遵照执行,同时还对医务人员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以下简称“感控”)知识培训。为督导临床科室落实制度及措施,保证医疗安全,进一步促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持续质量改进,我院建立了内审检查长效机制,创新了院级层面督导检查的方式、方法,效果显著,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相关科室和人员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1~12月建立长效机制的内审检查。检查科室包括临床科室29个,医技科室9个。检查人员包括院感内审组、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人1个、检查总负责人1个。所有人员均为医院正式在职员工,且工作间为10年以上。

1.2 方法

建立长效机制的内审检查。院感内审组成员均进行过集中培训以保证检查的质量且各小组均能在规定时间内配合并完成所分科室的检查。具体的检查方法:每月内审时,医院质管办将院感内审组分成3个内审小组,并设立1名小组长负责带领本组内审员,每个组负责检查8~10个科室或护理单元,按照内审检查表填写内审督查记录及追踪反馈表,完成现场审核。每个检查人员负责3~4个检查项目,每个检查项目均以现场查看和现场访谈的方式进行检查,每个现场访谈的问题均规定访谈的对象和人数。检查质量由组长控制。内审人员要负责收集上次内审不合格项的整改情况,向全院反馈当次内审结果,跟踪、验证当次提出的不合格项整改结果等。所有接受检查科室的医务人员都要协助本科主任提供材料,接受内审组对本科的现场审核,促进并保证审核的顺利进行。时间为期1年。具体的检查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组织管理、手卫生、多重耐药菌管理、医院感染监测与暴发、消毒隔离、医疗废物管理、传染病疫情报告和职业暴露8个方面的制度、措施落实及工作人员对该项目知识知晓情况。

1.3 评估标准

参考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发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设计检查表。对收集得到的结果进行正确率评定,若正确率≥90%评定为“优”,60%~<90%%评定为“中”,<60%评定为“差”。对内审检查前后的总体情况、项目、各职别工作人员掌握感控知识以及科室的优秀率等内容进行统计,评估内审检查长效机制对促进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 v9.2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内审检查前后总体情况及各项目比较

实施内审检查前,现场查看项目及询问问题10 423个,正确6400个,正确率为61.4%;实施内审检查后,现场查看项目及询问问题13 008个,正确11 838个,正确率为91.0%;实施内审检查前后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2.092,P<0.01)。

实施内审检查前,仅组织管理、消毒隔离2个模块正确率超过了80%,最低的为职业暴露,正确率仅为26.0%;实施内审检查后,除疫情报告正确率为82.4%外,其余7个模块正确率均超过87%,其中多重耐药菌防控达到了97.0%;实施前后各项目正确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1。

实施内审检查后总体效果较实施内审检查前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450,P<0.05)。见表2。

注:与实施内审检查前同项目比较,*P<0.05,#P<0.01

2.2 实施内审检查前后各职务工作人员感控知识知晓率比较

实施内审检查后各职别医务人员感控知识知晓率较实施内审检查前明显提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感控知识知晓率护士>医生>病房工人>保洁工人。见表3。

注:与实施内审检查前同项目比较,**P<0.01

3 讨论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为潜伏期,而是在入院后2 d所出现的感染,包括在医院获得、于出院后发病的。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抗菌药物的广泛滥用、内窥镜及各种导管的推广、放化疗等手段的实施,医院感染率日趋上升,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中的重点问题,严重影响医疗质量、患者安全和医疗成本等[5,6,7,8]。

目前,医院感染管理已成为当前医疗机构的重点和难点工作,其涉及到管理全方位、运行全环节、执行全过程,而且还关系到内部所有员工,具有点多、线长、面广、影响大、管理兼具技术性与政策规范性的特点[9,10]。内审检查是科级质量管理的重要工作,岗位明确,且有适当的岗位制度。目前,我国在新的医改政策下,由于患者来源、费用构比、医保按病种付费等的改变,各级医院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新形势下基层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率,以便更好地造福人类,内审检查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项[11,12,13]。为做好感控的各项工作,保障医患安全,我院根据国家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制订了相应的规章原则[14,15],内审检查长效机制的运用已成为我院促进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落实和工作持续改进的有效管理方式。我院在科室每月进行自查的基础上结合内审检查工作由专职人员分片区进行,有明确的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针对检查结果给予规范的反馈,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促进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为更好更充分地了解各科室的规章制度、措施执行和医务人员感控知识的知晓率等情况,及时发现并针对问题进行解决,提高工作质量,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科采取了全新的内审检查方式对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进行检查,结果显示,实施内审检查前后正确率差异显著。实施内审检查前,仅组织管理、消毒隔离2个模块正确率超过了80%,最低的为职业暴露;实施内审检查后,多重耐药菌防控正确率达97.0%。实施内审检查前后各项内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职别工作人员感控知识知晓率护士>医生>病房工人>保洁工人。实施内审检查后各职别医务人员感控知识知晓率较实施内审检查前有明显上升,差异显著。可见实施内审检查后感控制度、措施执行的正确率和医务人员感控知识的知晓率均较未实施前有明显改进,分析原因为:(1)医院上下加强了医院感染管理建设,加强了对院内感染的检测及控制,定期考核各个科室院内感染的控制情况,对于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的科室彻底追查,并分析感染原因,安排专职人员负责院内感染管理工作,制订完善的院内感染考核标准,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类解决。(2)现代医疗体系内护理人员扮演着重要角色,参与大部分临床工作临床,这也充分调动了其工作积极性,取长补短,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及时追踪解决,真正促进发现和解决问题,进行质量的持续改进[16,17]。(3)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管理,倡导医院感染管理的伦理教育,加强手卫生知识的技能培训,提高并改善认知水平,改进完善的洗手设施,促进《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严格执行,使得手卫生正确率从实施前的78.2%提升至87.3%,效果明显。(4)规范职业暴露和医疗废物管理,积极开展职业防护知识培训,重视职工的职业安全,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同时为医务人员配置有效的防护设施,建立并完善职业暴露报告、处理流程,监督、检查工作同步进行,降低感染的传播,规范并加强医疗废物的收集、分类、处置等工作[18,19,20]。(5)建立并完善消毒灭菌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多重耐药菌的防控,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提高消毒杀菌灭菌的质量,器械和物品实行集中供应,同时改进手术室、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建筑布局,使之更好地满足医院感染控制的要求[21,22]。

随着社会及科技的发展,目前医院感染已成为当今医疗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越多越广泛地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和重视。医院感染作为一项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危、维护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的重要工作,其发生率的高低也已经成为衡量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由本文研究结果可见,为持续改进感控工作,医院应建立长效的内审检查机制,使医院感染管理者真正发挥其作用,且效果显著。建议超大型医院可建立内审检查长效机制,实施积极有效的监测,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彻底落实感染“早预警、早发现、早干预”的方针理念,更好地造福人类。

内审现状 篇2

在现场审核的后期,审核组长主持召开一次审核组内部会议,对在现场审核中收集到的客观证据进行整理、分析、筛选,得到审核证据。将审核证据与《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及质量体系文件等依据相比较,作出客观的判断和综合

评价,形成审核发现,确定不符合项,并根据不符合项的产生原因确定不符合项类型是体系性不符合或是实施性不符合或是效果性不符合,及根据不符合项的性质,判断是轻微不符合或是严重不符合,同时根据不符合项的类型和性质提出纠

正措施。内审员就不符合事实、类型、结论等编制内审不符合报告时,不符合事实的描述应具体,准确的报告所观察的事实,不符合判断依据的条款和程序要写清楚。

末次会议

内审组组长组织内审组及有关人员(同首次会议)召开末次会议,到会人员签到。末次会议是审核组在现场审核阶段的最后一次活动,向受审核部门、单位领导报告审核情况。会议主要内容:重申审核的目的、范围和依据;审核情况介绍;宣读不符合项报告,作出审核评价和结论;提出后续工作要求,包括纠正措施、跟踪验证及要求。

审核报告的编写

内审报告是内审活动结束后出具的一份关于内审结果的正式文件,审核报告应如实反映本次管理体系审核的方法、审核过程情况、观察结果和审核结论。审核报告内容:

审核的目的、范围、方法和依据; 审核组成员、受审部门;

审核实施情况(包括审核的日期、审核过程概况简述等); 审核发现问题的描述和不符合项统计分析; 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及改进意见;

上次审核主要不符合项纠正情况;审核中有争议问题及处理建议;

审核结论(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的综合评价,评价实施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符合性,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作出审核结论);

审核报告的批准及发放范围。纠正措施的实施及跟踪验证

审核结束后,各部门对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和实验室体系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原因,制定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计划,明确完成日期并组织实施。内审员按计划对受审核部门所采取的纠正措施进行评审、验证,并对纠正结果进行判断、评价和记录,企业内部审计全年计划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课题一览:

(一)内部审计新思维与IT审计专题培训(4天)

内部审计新理念新方法++

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内部审计转型++

沟通与冲突管理++

大数据时代内部审计工作模式++

联网审计实务++

IT审计基础++

IT审计标准++

常用IT审计方法++

IT审计内容++

对信息安全的审计++

对应用系统开发的审计++

对数据管控的审计++

典型案例分析++

(二)管理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专题培训(4天)++

经济责任审计的现实问题与对策++

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法律解读++

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与责任界定++

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与方法++

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讲解++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撰写要点++

管理审计基本原理++

管理审计基本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审计++

管理制度审计++

物资采购管理审计++

营销管理审计++

管理审计制度建设++

典型案例分析++

(三)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专题培训(4天)++

建设项目审计程序++

建设项目计划审计++

建设项目造价审计++

建设项目财务审计++

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审计++

建设项目管理审计++

PPP项目审计++

典型案例分析++

(四)内部控制流程梳理、评价与审计专题培训(4天)++

内部控制建设流程与方法++

风险评估技术讲解++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操作实务++

内部控制评价程序与方法++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撰写++

风险管理审计实务++

典型案例分析++

(五)教育系统内部审计专题培训(3天)++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解读++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程序与方法++

教育系统内部控制建设与评价++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理念、创新与工作转型++

教育系统经济责任审计操作实务++

教育系统基建项目审计实务++

典型案例分析++

(六)卫生计生系统内部审计专题培训(4天)

卫生计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解读++

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审计流程++

基建工程维修项目审计流程++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操作实务++

大型医院巡查经济管理要点++

卫生计生系统基建项目审计实务++

医疗卫生机构内控控制建设与评价++

大型医疗设备绩效审计++

医用耗材专项审计++

采购规范化操作与审计实务++

科研经费审计操作实务++

典型案例分析++

(七)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专题培训(4天)

++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指引解读++

商业银行系统环境分析++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思路方法与创新++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设++

资产负债审计要点与难点++

同业往来审计要点与难点++

中间业务风险审计++

++

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审计++

典型案例分析++

(八)保险公司内部审计专题培训(4天)

++

保险行业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

保险公司内部审计规范解读++

保险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模式++

保险公司信息系统审计++

偿付能力审计要点与难点++ 典型案例分析++

日程计划:

4月24日-27日(专题二);

4月24日-27日(专题四);

5月15日-18日(专题一);

5月22日-25日(专题三);

6月19日-22日(专题七);

6月26日-29日(专题四);

7月24-27日(专题三);

7月28日-30日(专题五);哈尔滨;

8月14日-17日(专题一);

8月21日-24日;

9月11日-14日(专题二);

9月26日-29日(专题四);

10月23日-26日(专题一);

11月13日-16日(专题八); 地点:除红色标记外,上课地点均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院内;

完成全部学习,经考核合格,获得由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颁发的结业证书。

正式文件和报名表由李老师提供。

K i u:2531848726 V _ X:b*** Mr 李:156_5242_6725 课程周期一般为一个月,联系老师,了解当月准确计划。

水电开发企业内审 篇3

一、水电开发企业内审工作实施重要性分析

水电开发企业作为水力发电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的主体,其资金使用量较大,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要求较高。内审工作的有效开展是保障企业资金使用合法性、效益性的基础,是杜绝企业人员职务侵占的关键,是维护企业利益、促进企业综合管理体系建立的有效保障。通过内部审计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能够促进企业综合管理能力的提高。降低企业经济风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的关键。作为水电开发企业管理的关键,企业领导必须认识到内审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其对企业的影响,有效实施内审工作,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水电开发企业内审工作对企业的重要影响

1、水电开发企业内审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经济损失

水电开发企业内审工作的实施是企业经济活动的基础保障,能够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及时的审核与监督,同时也是企业投资效益分析与评价的基础。由于水电开发设计专业较强、工程地理条件、当地物价、人们生活水平等都对工程资金的总体使用有一定影响,不同地域的工程总投资不同,成本也不同,企业经济效益也不同。通过企业内审工作的评价作用,可以有效的对企业投资回报进行分析,保障企业投资利益。并通过内审人员在企业各项合同鉴定过程中的审计作用,降低企业合同风险,降低企业经济损失。

2、水电开发企业内审工作实施能够有效维护企业利益

水电开发企业的内审工作实施,是对企业财务信息、经济活动的基础保障。由于水电开发工程量大、资金使用较多、工程过程较长造成企业内部营私舞弊、贪污盗窃、职务侵占等情况时有发生。通过企业内审工作的实施,加强了企业财务监督,并通过对企业财务分析、财务管理与审核等方式,保障了企业资金使用有效性,保障了企业的利益。

3、水电开发企业内审工作实施对企业管理体系的影响

水电开发企业内审工作的实施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领导层及时发现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管理体系的完善。通过内审工作实施,对企业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发现企业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并通过审计工作与奖惩制度的联系,促进企业各部门工作流程完善,促进企业工作人员积极主动进行岗位流程优化、岗位工作完善。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同时,由于水电开发企业内审工作的开展能够独立的、客观的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评价,为企业生存与发展提供了翔实的经营信息,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主动进行管理体系改革与完善,细化企业管理工作,利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三、水电开发企业内审工作实施重点分析

由于水电开发企业内审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企业必须认清内审工作对于企业的重要性,积极完善内审工作,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在进行企业内审工作实施时,要通过内审体系的建立以及人员的培训与培养,为企业内审工作的实施打下基础。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内审工作评价,建立适应企业自身特点的内审流程,并通过优秀的内审人员招聘与培养,保障企业内审工作的实施效果。在内审工作实施的过程和总,注重工程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等各个阶段的审计工作,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各项费用票据审核、资金使用批准审核等保障企业审计工作的实施。要赋予审计工作足够的责权利,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论:水电开发企业内审工作的实施,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企业资金使用的有效保障。企业必须认清内审工作重要性,通过科学的审计体系建立以及人才引进,保障审计工作的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柳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企业管理时代,2008,6

[2]王家俊,水电工程项目内部审计的有效实施,水利资讯:2008,7

[3]杨燕萍,企业内审工作实施重点[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11

[4]王春,工程审计内容与实施重点分析[J],建筑工业,2008,4

内审外包:提高内审质量新途径 篇4

一、内部审计外包的优势与形式

内部审计外包又称内部审计外部化, 是指企业管理层将本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全部或部分地委托给会计师事务所或其它专业人员来完成。简单说内部审计外包就是企业内部审计业务由企业外部的民间审计组织或其它咨询服务机构全部或部分承担。因而内部审计外包只是审计主体的简单变更。

1. 内审外包的优势

现代企业体制中内部审计对于企业个体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是企业提高内部控制水平的有效途径, 也是企业加强管理的关键因素, 而审计外包形式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 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着这种新兴的形式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具体体现:一是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自其产生之后最为理论界所诟病的, 企业内部机构自己审核自己本身就有很多不妥之处, 而实行外包之后这部分审计工作一般都是由注册会计师领导完成, 他们独立于所有者和经营者, 能够站在一个较为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来面对企业, 其工作也只是对社会公众和合伙人负责, 这都将极大地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二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企业的规模也以几何级数扩大, 全球范围内航母级的企业越来越多, 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变得更加复杂, 而内部审计外包正是迎合这样的趋势产生, 它可以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不断扩充职能, 因为其职能主要山专业人士完成, 工作效率更高, 结果也更加规范、准确, 同时伴随着外部机构的不断增多和竞争的不断加剧, 也可以使外包机构工作更加专业, 同时费用更加低廉, 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为企业节约成本;三是提高企业对业务的专注度。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 专业化分工趋势日益明显, 现代企业迎合这样的趋势逐步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面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 企业只有将有限的资源投注在优势业务上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内审作为一般企业并不擅长的业务, 将其外包给专业机构完成,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企业对核心业务的专注度, 有利于企业更加快速和健康的发展。

2. 我国内审外包的主要形式

在实际工作中, 内部审计外包在我国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内部审计部门及人员在外部审计师协调配合下来完成内部审计工作, 可称为部分外包或合包;二是企业不没内部审计机构, 由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合格机构提供内部审计服务, 可称为完全外包。内部审计外包可以实现了内部审计机构与外部审计组织的优势互补, 也为外部的审计组织提供了新的业务领域和盈利空间。

二、内审外包面临的风险和问题

如上面所提到的, 企业实行内部审计外包, 可以使企业内部审计更加独立, 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对核心业务的专注度, 但内审外包就犹如一把双刃剑, 在为企业创造优势的同时, 也使企业面临一定程度的风险, 并诱发一系列之前没有面对过的新问题, 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管理层越发不重视企业的内部控制。现代企业体制中, 内部控制是加强企业管理的关键一环, 而内部审计在很大程度上是帮助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手段, 通过审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都是为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水平, 一旦将这部分工作交给企业以外的机构去完成, 而企业只是在最后得到一纸报告, 长此以往, 企业会更加不重视内审的作用, 进而会忽视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二是放弃了传统内审的很多优势。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是由企业内部专门没立的内审部门来完成, 既然是企业内部的人员, 对于企业的熟悉程度自不必说, 无论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人员构成, 还是企业的目标战略、企业文化等等, 都要比外聘的机构熟悉得多, 这样在内部审计时他们可以更准确的找到企业的问题所在, 同时, 作为企业的一员, 企业的发展与个人息息相关, 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会比外部的承包商更加有责任感, 外包之后这些优势都会消失;三是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尤其是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当然这种风险只是阶段性的, 前提是现阶段外部承包市场并不是很成熟, 整体的素质还并不是很高, 很多机构在拿到外包合同以后, 只是在合同范围内消极地工作, 以提供一份报告为己任, 不能做到积极与企业沟通、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

同时, 内部审计工作完全由外部机构来完成, 企业会丧失原有的内审部门这个培养人才的最好平台, 因为作为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 有机会接触到整个企业方方面面的业务, 甚至有机会接触企业的战略层问题, 历来都被视为是高层管理者的起步平台。在将该部分业务外包之后, 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就会撤销, 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企业后备人才的培养。

三、我国内审外包的发展方向和建议

1. 企业应注意考察外部审计机构的背景

作为内审外包的主体, 企业在选择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时要综合考虑事务所的资质、职业信誉、专业水平及收费标准等要素, 选择实力雄厚, 有一定专业水平且收费较为合理的事务所, 保证有足够的实力为企业内部审计服务, 在为企业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同时, 降低企业在外包过程中的风险, 同时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提高利润水平。

2. 企业应加强与外部审计机构的协调沟通

企业的管理当局应与外部审计机构进行深入细致的交流, 现在很多企业在采取外包策略后, 认为与承包方的沟通只是为了在签订合同时获得一个比较优惠的报价, 节约一定的成本, 而忽略了在整个过程中, 外部审计机构的工作成果的重要性, 如何使企业的得到的报告更具有价值, 为企业提供更有用的信息才是最重要的。因此, 企业管理层与外部承包机构的沟通更多的应关注外包之后工作结果的产生是否合理、有价值, 这就要保证在沟通过程中, 让外部承包机构充分了解企业管理层的期望, 保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业务,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也可以尽可能缩小外部审计机构工作效果与内部管理层期望之间的差距。

3. 外部审计机构应建立严格的风险控制制度

作为内部审计外包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会计师事务所也应当建立严格的风险控制制度, 对于承接企业内部审计服务的业务做出明确的限制规定, 保证无论是人员配置、业务开展, 还是业务的责任限制和报酬等方面都有章可循, 从而降低事务所的风险, 及时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内审服务, 为事务所面对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4. 不放弃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队伍建设

内审与管理评审 篇5

1、所谓审核是指: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地里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2、内部审核(有时亦称第一方审核)是由组织自己或外聘专家以组织的名义进行的,其目的在于验证组织所建立的体系是否符合标准和组织的管理手册及体系文件的要求,以及是否确实有效。内部审核也可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

3、内部审核:外部审核前的准备,是一种自查活动,为顺利通过第一方、第二方审核,对存在的问题能够通过内审,得到事先发现,并预先采取纠正措施;作为一种管理手段,管理者通过内审所反映的体系现状,对体系进行管理评审,提出改进要求,达到管理的目的;最根本的目的是寻求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和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改进,使之建立一个自我发现问题、自我完善、自我改进的机制。

4、内部审核主要准则:(1)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2)管理手册;(3)程序文件;

(4)管理过程所需的文件记录;(5)合同、标准等。

5、内部审核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不能笼统地说每半年或每年进行一次,比较理想的是组织每间隔6个月进行一次内部审核,每间隔12个月最少进行一次。

6、审核的策划:表现形式为审核方案和审核计划(比如何时审核,有谁来实施审核,是按照过程进行审核还是按照部门审核,审核多长时间,审核的内容等)。

7、审核计划的内容应包括:(1)审核目的;

(2)审核准则和引用文件;

(3)审核范围,包括确定受审核方的组织单元和职能单元及过程;

(4)现场审核活动的日期和地点;

(5)现场审核活动具体的时间安排,包括对首次会议、末次会议和审核组内部会议的安排;

(6)审核组成员和随行人员的作用、职责和工作分配;(7)为审核关键区域配置适当的资源。

8、管理评审:为确定管理体系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

9、管理评审的时间间隔一般不应大于12个月,最好是在每年的某一固定时间应进行一次例行的管理评审。管理评审最好与组织总结本的工作和安排下一的工作相结合。

评审的输出应形成文件(管理评审报告)。

10、管理评审输出:

提升国有企业内审效能探讨 篇6

关键词:国有企业 内审效能 改制

一、国有企业发展中内部审计科学作用

国有企业的扩充发展建设、全面改革重组需要内部审计工作的科学辅助,其应同外部审计有效结合,遵循法规法律相关要求完善执行操作,进而有效整改偏离制度违规操作行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应针对其处置对象较多内容层次,利用涉及面广泛特征,基于成本效益目标,发挥承上启下的价值化资源信息传递职能,将国企基层人员、工作组织核心意见全面传输至相关领导小组。同时应将企业改革发展建设相关法规体制、工作程序传达至基层班组、岗位,进而全激发内审管理充实信息、科学促进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作用。国有企业实施全面更新改革后,应促进内审工作对企业实践发展进程中的经济社会效益展开全面评估,进而做好企业发展机制全面测评,衡量企业更新发展具体效果。伴随国企民主体制的逐步健全,内审工作应有效融合于政府效益评价,创建多方位、深层次的审计评估整体机制,促进原有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内审评价目标合理更新为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的有效融合,进而推动国有企业的协调持续发展、完善规划,令其创建整体利益与自身利益有效融合的综合发展机制。

二、提升国有企业内审效能科学策略

(一)清晰内部审计定位,提升国有企业内审核心服务能效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给国有企业改革创新提出了全新考验,倘若实践发展中操控不佳,便会引发国有资产不良流失状况。因此,国企发展建设进程中,应清晰内审工作定位,全面开展稽核审计工作,并为国企创新管理提供必要的引导辅助,强化监督管理。国企内审人员应全面参与至改革发展建设实践进程中,通过开展资产清查,明确国企产权关系,并对其财产整体全面性做好评估管控,有效降低内在盈亏风险。同时内审人员应联合中介组织展开一致性资产审计与财务核查,明确国企出资模式、资本结构特征,并创建有效的约束管理与激励控制制度。国企改制发展中,财务单位实施分账处置后,相关内审工作人员应对其处理流程科学完整性实施跟踪监督控制,核查有否实务转移划分问题。再者,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应由宏观视角出发,针对不具备竞争实力的企业部门,履行必要的停关并转处置,进而促进企业价值化资源的优化调整与科学配置,进而令其创设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国企内审工作应基于服务能效进行工作重心优化更新,进而有效提升企业服务职能层次。应通过风险审计,进行有效研究辨析,评判国企改革发展面临的风险范畴以及存在的弱项,进而引入适应性审计程序,做好预防资产不良流失的综合能效评判,有效抑制国企改革发展面临的不良风险影响。再者应引入战略审计模式,基于审计职能的扩充延展,对国企发展战略设计规划与实践展开综合审计评估,令其同国企建设目標一致契合,进而确保企业发展更新后有效创设增值服务价值。

(二)实施风险评估,优化国企发展环境

国有企业开展风险管理应依据自身发展经营目标、实践战略,基于分析风险现代化技术,发掘自身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而通过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抑制并消除风险影响。因此风险管理应树立预防控制为主的核心观念,基于规范内审环境、操作流程,抑制风险扩充。内审管理机构则应对国有企业可能存在的高风险事项、安全隐患区域范畴实施定期、常规化核查。并对于明显的潜在风险或者明确的隐患问题快速发掘,创设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令风险水平有效下降。企业内控环境应有效健全优化,国企各项实践经营活动均基于控制环境开展,因此只有确保环境条件的良好优质,才能激发内审工作效能,令其发挥核心管控作用。内审工作机构应有效创设与企业经营目标相契合的实践方略,依据企业需求特征,更新优化发展、经营销售、采购、财务管理相关工作标准,通过有效审批管控,为国有企业创建优质健康的经营发展氛围,促进其核心竞争力提升。

(三)强化财务管理,实施资产审核控制

国企改革建设中内审工作核心应放在对国企改革的相关资产管理、评估与处置工作中,进而有效预防国有资产的不良流失现象,确保国家公有资源的可靠、完整。同时,内审工作应强化财务管理,注重对资产账目可靠全面、真实的有效审核,还应对资产处置评价合理公平性进行衡量评估。进行账面核对阶段中,应对财产质量展开综合审计,并有效披露不良财产状况,进而确保国有资产的有效整合性。对于国企发展建设中,人为篡改国有资产数量、进行不良隐蔽转移等非法行为,应实施严厉处罚。

三、结语

总之,针对国有企业内审工作重要性、科学作用,我们只有清晰内部审计定位、实施风险评估,创建优质国企发展环境,才能真正提升国企内审效能,激发其核心效用价值,并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持续、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红英,叶慧仪.试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水利技术监督,2007(4)

[2]曹群.浅析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J].金色年华(下),2011(5)

[3]梁锦英.电力行业内部审计风险的规避与防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0)

内审关系浅议 篇7

一般而言, 任何关系的建立, 既取决于关系各方的互动, 也受制于时局环境的影响。内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有赖于审计双方的理解和支持, 也有赖于企业内部审计环境。

(一) 主要领导对内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由于审计服务于管理层, 虽然在隶属形式上有所差异, 但都不同程度的隶属于主要领导管理。领导对内审工作环境的影响主要在三方面:

1. 对内审工作的态度。

目前企业主要领导对待内审的态度有几种:一是坚定的支持内审工作, 关注内审成效, 要求把内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在管理中改进, 不断提高和形成内部审计的影响力。二是对内审工作表示支持, 但由于领导精力、工作经验等因素所限, 对内审的理解支持不能深入, 内审机构人员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不能得到充分开发, 内审成效不尽理想;三是对内审工作缺乏了解, 不能给与实质性支持, 内审机构只能凭自己能力影响开展工作, 发挥作用非常有限。

显而易见, 领导的第一种态度为内审营造了良好的企业环境, 使内审在企业中有一个较高定位, 使得企业各个层次不但关注审计的结论, 更关心审计所带来的绩效提高, 从而培养了企业上下对审计的理性态度, 客观上建立了审计双方理解沟通的基础。

2. 对内审工作的定位和审计结论的使用。

在目前的企业现状中, 存在两种比较明显的定位, 一是内审服务于企业整体管理需要;二是内审服务于领导本人。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着眼于企业绩效, 后者注重于领导个人的管理需要。

由于对内审工作定位的不同, 内审结论的使用存在较大差异, 着眼于企业整体绩效, 会带动企业上下在关注内审结论的同时, 更看重审计结论在管理中的使用效果。

3. 对内审人员的配置和培养。

内审工作的持续有效发展, 得益于高技能、高素质的内审人员的配置和培养, 一个良好的审计环境, 同时又能够鼓励内审人员不断提出新问题, 迎接新挑战, 使技能和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审计结论关系着对被审计单位业绩的评价, 对企业各层次管理问题进行挖掘和梳理, 必然会暴露出被审单位工作中的不足, 显而易见其对内审的态度是复杂的:

1. 坦然面对型。

一般而言这类单位属于工作绩效好, 各项管理基础工作扎实, 能够坦然面对各类检查和内审, 暴露出的问题能有较好的心态面对, 切实在以后的工作中予以整改和防范。

2. 遮遮掩掩, 不配合型。

一方面是由于对内审工作缺乏了解, 一味抵制;另一方面是工作成绩欠佳, 不愿暴露问题, 通过消极不配合, 阻止审计的深入。

大部分被审计单位态度介于两者之间, 随着内审工作的深入, 审计环境的逐步改善, 被审计单位对内审工作态度正在发生谨慎的转变, 开始持一种理性的理解态度。主要原因有几点:一是内审计划来自于上级安排, 是必须接受的监督之一;二是各级领导人员看待审计结论的眼光更加理性;三是内审工作在监督检查的同时, 客观上帮助被审计单位改善了流程, 提高了管理效率。

各层级人员对待内审工作的理性态度是审计环境逐步改善的重要影响因素, 是被审计单位对内审工作支持的起点, 内审工作通过创新, 提供进一步的增值服务, 建立彼此互动双赢格局, 是企业内审工作长期发展的方向。

(三) 审计人员积极的沟通态度

内审机构作为企业监督的执行者和业绩的评价者, 掌握着关系沟通的主动权, 在保证客观独立的审计前提下, 应通过积极主动的沟通, 获取信息, 提高效率, 化解隔阂, 消除误会, 促进企业管理和效益, 从而建立双方良好的工作关系。

二、内审机构建立良好内审关系的实践研究

在既定的审计环境和审计对象下, 内审机构要做的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 恪守职业道德, 着眼绩效, 用平和的心态对待矛盾, 用积极的沟通态度建立审计双方的工作关系。

1.重视对审计工作内容及目的的宣传。目前企业上下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对内审工作缺乏充分了解, 有些认为内审就是审查, 和纪检没有区别, 有些单位领导观念仍停留在审计只是针对财务资料的认识上, 所以内审机构应重视和强化审计形势宣传, 使企业上下能够随时了解企业内审思路和工作进展动态, 明确内审工作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 通过提前介入, 过程监督, 后续审计关注, 实现审计的全过程, 逐步建立企业上下对内审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2.重视客观独立的内审形象的树立。实施审计业务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内审工作的有效宣传, 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应秉承职业道德, 通过提高、创新和展示审计方法, 全方位核对资料信息的准确性, 独立客观评价企业业绩, 结合企业管理实际, 找出风险、问题根源所在, 协助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 良好的审计效果会自然而然的树立审计人员的职业形象, 赢得被审计单位的尊重和理解。

3.培养良好的沟通技能。良好的沟通从平和的心态开始, 认真的倾听可以创造出信任和尊重的气氛, 在沟通过程中, 应该注意沟通的技巧, 但又目的性不能过强, 要有准备的询问, 控制沟通的主题, 话题涉及的范围要广, 关注实施的细节, 不应急于下结论, 扣帽子。在气氛营造上, 要善于站在被审单位和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 了解问题的根源和真相, 寻找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尽最大可能做到对事不对人, 这样才能减轻相关人员的被审计压力, 得到被审单位的尊重和理解。

4.着眼绩效。着眼绩效不是着眼审计成果, 而是着眼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审计成果对于内审工作固然重要, 但仅仅是内审工作的阶段目标,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改善企业整体绩效才是内审的终极目标。着眼绩效才能够打开局限, 平和心态, 是和被审单位形成共识的基础。

浅谈医院内审工作 篇8

对于内审工作而言, 其不仅是一个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还是企业进行自我约束与限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医院这种为广大群众服务的服务医疗事业, 更要注重发展其自身的内审工作。

(一) 医院合法工作的必要性

对于任何一个医院而言, 如若没有一个合理的内审工作, 势必会影响整个医院的正常运行, 而医院没有一个良好的、完善的内审工作, 就会使得政府不能更为合理的限制其发展, 不能使广大群众得到应有的保护, 使得政府不能对医院顺利颁发其应有的行医执照, 使得医院没有一个合法的身份。因此, 内审工作的开展是保障医院合法运行的必然条件之一。

(二) 医院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对于医院的内审工作而言, 其实是一个医院正常发展以及医院改革顺利进行的必要外在条件之一。由于现今医院的经济模式以及其自身的经营状况决定了其管理内容的繁杂性与内容的多样性, 这就使得医院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以及控制机制才能更好地保障其顺利运行。

(三) 内审工作是提高医院经营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

内审工作做好了, 不仅可以有效地发现医院内部存在的问题, 还能更好地提高医院自身的经营水平以及提高其经济效益, 为医院的资金流动以及投入提供有效地参考依据。

二、医院内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医院的领导者对医院内审工作认识不到位, 缺乏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该问题的发生是由于医院领导者的主观偏见, 对医院内审工作认识不足, 使得医院内审工作一开始就遇到了诸多困难。某些领导对医院自身的管理工作与控制情况了解不够, 使得医院的有些岗位出现严重的漏洞以及管理不当的情况, 再加上有些医院缺乏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更使得这种现象雪上加霜, 内审工作难以开展, 无法顺利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 医院内审工作的监督、控制体系仍不够健全

该现象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不断改变, 使得医院内审工作的体系出现新漏洞, 而这些新漏洞会严重制约医院管理工作与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降低了医院工作的经济效益, 甚至导致医院的内审工作出现无法可依与无章可循的现象发生, 使得其内审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三) 医院内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我国现今医院内审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有限, 使得越来越多的医院管理中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在这种恶性循环的条件下, 直接影响的就是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 制约了内审职能的正常发挥。

(四) 医院内审工作的工作方法与技术仍存在技术与应用相互脱节的现象

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经济, 部分医院的内审工作方法与技术仍存在相对落后的现象。这些医院的内部审计方法与技术会经常性的出现与现实工作机制以及规章制度相冲突的现象,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医院的内审工作出现了问题, 不仅不能更好的发挥其内审工作的作用, 甚至会出现阻碍医院发展的情况。

三、加强我国医院内审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 构建一个完善的管理机构, 加大我国医院内部审计的运营力度

对于医院的内审工作而言, 这是良好的控制与监督医院运行的一种优秀的方式方法。因此, 国家政府与医院要最大限度建立一个完善的独立的内审管理机构, 不断增强医院的管理与监督手段, 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另外, 政府还要最大程度的构建医院的监督、监测部门, 保障医院的内审工作不会出现问题, 来达到不断实现医院发展的目的。

(二) 完善医院的规章制度, 加强对医院内审工作体系制度的构建

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使得医院内审工作的管理人员可以更为自由的行使其本身的职责;另外, 医院还要加强对其工作体系的构建, 让其行使职责的时候, 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保证医院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 医院要加强内审工作人员的培训, 提高内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不断加强对内审工作人员培训工作, 提高其内审工作的工作质量, 打造出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工作队伍。只有高质量的内审工作, 才能在本质上体现出内审工作的效率, 为医院取得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另外, 医院的领导者还要最大程度地在医院实施赏罚分明的奖赏制度, 让医院的每个内审人员都深深意识到自身的利益与自己的工作成绩是成正比例的。

(四) 改善医院内审工作的方法与技术, 不断拓宽其发展的范围

医院要大力改善其内审工作的方法与技术, 在本质上做到与时俱进;另外, 伴随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我国医院的内审工作要尽量做到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 实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聂儒昌.浅谈内部审计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J].航天工业管理, 2005, (9) .

高校内审质量控制对策刍议 篇9

一、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含义和作用

高校内审质量控制是指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及其人员为确保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 而制定并运用的一系列控制政策和程序, 包括全面质量控制和项目质量控制。其中全面质量控制主要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工作、审计人员配备、上岗资格管理、审计工作计划、审计工作实施、工作底稿复核、审计文书签发、重大事项请示、审计资料归档等全方位的质量控制;项目质量控制主要是指审计人员开展审计项目时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它涉及职业道德规范、专业胜任能力、分派审计业务、制定操作规程、咨询、考核与评价、评估效果、监控等方面, 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

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内审部门审计效用的发挥。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对于防范风险、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减少资产流失、实现审计目标有着重要作用。

二、增强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

(一) 健全内审项目质量控制体系, 完善内审质量控制办法

制度建设是增强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前提, 制度建设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实际可操作性。高校应健全内审项目质量控制体系, 完善内审质量控制办法, 着重把握以下环节。

1.审计方案的质量控制

实施审计前, 需要编制审计方案, 做好审前调查工作。审计小组应根据审计项目的规模和性质, 收集资料, 了解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 据此对审计项目进行风险评估, 确定审计组组长和成员。审计方案必须明确审计目标和重点, 合理组织安排各成员分工, 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应变性。审计方案经领导批准后开展具体工作。

2.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

审计人员在搜集审计证据时应当有针对性, 必须注意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按照项目的实际情况, 通过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多种形式和方法获取证据。对实现审计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审计步骤和方法难以开展或者开展后难以取得充分审计证据的, 应实施追加取证, 仍无法完成的, 须由审计组长确认并予以记录和反映。通过对审计证据的分析、判断和归纳, 确定是否足以支持审计结论。

3.审计日记和工作底稿的质量控制

审计日记应当逐日编写并保持真实性和完整性。对被审单位违反国家和学校规定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行为, 以及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 应当在编写审计日记的基础上,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因审计日记、工作底稿与审计证据有对应关系且一并归档, 所以要着重关注审计日记与工作底稿在编写时的规范性和条理性, 按照固定格式编写、复核。

4.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

审计现场结束后, 审计组长代拟审计报告, 一般在十个工作日内提交, 重要或者重大项目在十五个工作日内提交。审计报告是在对审计证据、工作日记和底稿进行详细审查、充分交流意见后形成的审计结论, 必须真实客观、重点突出、定性准确、附有切实可行的审计意见。审计报告经审计处长审核后, 送达被审单位征求意见, 对有异议的内容进行核实后作书面说明或修改, 最终予以认定。

5.审计跟踪的质量控制

审计跟踪是对被审单位落实审计决定的情况进行的检查和督促。由审计组长编制列示主要审计意见的《审计意见落实情况反馈表》, 与审计报告一并送达被审单位, 最后负责收集汇报。对确定的重要事项的审计意见, 应组织实施后续审计。

6.审计档案的质量控制

审计档案是反映审计项目全过程的完整记录, 是审计质量控制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充分重视审计档案管理, 发掘和利用审计档案资源, 能为新的审计项目提供有益的参考。高校应遵循审计档案小组负责制, 谁审计谁立卷, 审计组长对审计档案的业务质量进行检查验收。

(二) 建设优秀审计团队, 营造“快乐审计”文化

高校内审工作不是一个人的工作, 而是一个团队的工作。它要求每位审计人员具备高尚的道德、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团队意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等素质。审计团队的建设是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软件”, 软件的优劣表现出的最终结果是审计质量的优劣。

建设团队重点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通过学习培训、继续教育等提高审计人员整体素质, 建立“监督与服务并重”的审计观念;另一方面是营造“快乐审计”文化。审计是一种既充满未知又枯燥乏味的工作, 从这个过程中去发现快乐、创造快乐十分重要。“快乐审计”的理解有三点。第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这里又包括与外部的相互理解和审计处内部之间的相互理解。许多时候, 审计项目开展会遇到想象不到的阻力, 有些被审单位不了解审计, 总以为是给他们“找茬”, 这时候就需要良好的沟通最终达到相互理解的良性反应。第二, 它是审计原则性与适度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审计当然要讲求原则, 没有原则的审计那就失去了审计本身的意义。但是, 审计并不是完全死板的、没有任何人性的、教条主义的产物, 它更大的作用也在于为高校良性运作提供更好的服务和监督。因此, 在掌握根本原则不动摇的情况下, 适当变通反而能促进自身工作的提高。第三, “快乐审计”口号是自身建设过得硬的自信表现。一个优秀的审计团队代表的不仅是每位团队成员在思想、理论水平、业务能力上都有良好的表现, 而且以一种紧密团结、积极向上的姿态呈现给各院系、部门, 展现出审计部门的精神风范。

(三) 丰富内审技术手段, 搭建内审信息化平台

高校发展已进入信息时代, 信息网络和会计电算化的普及是把双刃剑, 带来高效便捷的同时, 也使某些违法违规行为变得更加隐蔽, 审计任务更加繁重, 这对内审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 高校审计软件的运用仍处在初级阶段, 在实务中, 基本上沿袭过去的手工查账方式, 没有与会计软件相配套的审计管理平台, 无法满足新形势的需要。例如, 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基本以离任为主, 任中审计由于受到技术等原因的限制无法施行, 远程实时跟踪审计也因为技术不支持而放弃。

为了更快速准确地发现问题, 与时俱进地跟上高校发展的步伐, 审计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 积极研发符合学校自身情况的内审系统软件, 建立审计信息化运行平台, 以提高审计质量。审计信息化运行平台可以实现以下功能。一是通过与财务系统的对接, 对内部财务收支及院系财务状况实行网络远程实时审计, 有效进行事中监督。二是平台资源实现内部共享, 可以对整个审计事务的流程进行跟踪管理, 掌握审计动态, 便于全盘考虑, 及时做出决策, 提升审计质量。三是平台也是信息处理的工具。由于平台整合了审计工作所需的各种资源, 因此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将各种审计项目数据重新组合、分类, 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 得出参考结论。这减少了人工作业带来的差错, 避免了重复劳动, 极大地提高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四是平台开发时, 可以将审计工作中需要的格式模板导入不同的审计项目模块。审计小组按项目所产生的电子档案, 如审计工作底稿、查询单、征求意见稿、审计报告结果等在平台得以完整保存, 实现了审计办公的自动化。电子档案还可以与档案部门信息碰接, 完全摆脱了手动重新著录的繁琐, 且查找方便、保密性好, 提升了档案管理的质量。

(四) 建立质量控制评价机制, 开展优秀项目评选工作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第18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通过持续和定期的检查。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考核和评价。”第21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按照组织适当管理层的要求, 并结合实际情况, 建立、实施外部评价制度。”这两条规定显示了建立内外部评价机制对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监督是高校内部审计最重要的职能, 而作为监督者的内审部门和内审人员自身也必须接受监督, 以确保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高校应成立审计质量控制评价委员会, 由其牵头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对内审部门的廉洁性、内审人员的专业能力、内审制度的执行情况、内审目标的实现程度、内审质量控制的状况等进行检查, 经主管领导批示后得出检查结果, 给出评价以加强内审质量控制, 督促内审质量提高。

评价也可以从审计部门自身做起, 从考核激励的角度开展年度优秀项目评选工作。评选工作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统一由分管领导组织, 审计处组成评审小组集中评审。

参评项目应符合下列条件:审计工作全过程按照《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审计准则、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的规定进行;审计结果事实清楚, 证据确凿, 定性准确, 评价客观公正, 处理处罚适当, 建议切实可行;通过审计揭露出重大违法违纪、损失浪费等问题;审计结果得到较好运用, 为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等方面提出积极建议, 取得明显成效;项目中无审计人员因违反廉政规定和审计工作纪律受到查处。

评选内容可以分审计规范、审计成效与创新两大部分。审计规范部分起评分为100分, 计分事项和量化分值分别为:审计方案 (包含审前调查) 20分;审计通知书5分;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40分;审计报告25分;审计档案10分。对不符合计分事项工作规范和要求的, 酌情予以扣分;审计成效与创新部分起评分为0分。根据领导批示、出台制度、有效整改、责任追究、自查自纠成效、工作创新等六个方面的工作规范和要求进行加分。

评选结果应由审计部门在网站上公布, 对评选通过的优秀内审项目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未能推荐参加的审计项目或审计质量控制评价委员会判定不合格的项目应总结经验教训, 找出改进方法, 实行责任追究, 达到强化内部审计人员质量控制意识、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万国超.论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特征及发展思路[J].会计之友, 2012 (04) .

[2]赖腾云.高校内部审计管理与质量控制探析[J].经济师, 2008 (08) .

[3]兰艳泽, 宾瑜.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及对策[J].事业财会, 2008 (11) .

加强药品管理发挥内审作用 篇10

审计工作是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审计人员应通过查阅医院的药品管理制度, 询问药品科、住院处、收费处、财务处, 了解进、销、存全部管理流程及核算控制环节, 并进行实地观察, 对药品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客观评价, 分析薄弱环节, 提出改进建议。

对药品科进行审计, 首先要明确职责分工。药品管理控制中的采购员、检验员、药库药房保管员、药房会计, 都应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 审计时应查看入库单及验收单, 确认不同岗位的分工负责及相互牵制是否有效;其次要实行授权管理, 医院药品的购入要有采购计划, 并由授权人批准后, 才可从规定的进货渠道购买药品;出库药品必须遵照医嘱与处方, 由药剂人员准确发放。审计时要查看药品采购计划的审批、药剂人员的资格是否符合制度规定;再次要健全验收、保管与出库手续, 药房会计应及时进行行赊药、结账、报损等账务处理, 保证正确反映库存药品的实际情况, 审计的重点在药品管理的落实情况, 查看库存明细账及出入库手续是否健全, 账、卡能否及时登记, 药品进销差价核算范围准确;最后是定期盘点与稽核, 医院药品要根据使用量和药品有效期合理确定储备定额, 加强交接清点管理, 定期进行盘点。盘点工作应由药品科组织实施, 同时应坚持每月与财务处稽核, 财务部门的总账、分类账要与药库、药房的明细账核对。

我院由药品科负责对药库、门诊西药房、门诊中药房、住院药房进行管理。内部审计人员对药品的采购入库、各药房的领用药品及其他科室用药支出、药品的盘存以及退药、调价等每年不定期的进行检查。审计主要包括药品管理、销售管理、药品的盘点、损耗、调价、退库、退药等方面。

一、药品管理

我院设立西药库、中药库, 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有关制度, 药品的入库必须经过采购员、保管员、会计签字后入库, 报药品科主任、主管院长审核后上报财务处, 经审核、出纳、财务主管签字后, 一联由药库会计入账, 一联交库房管理员。药品的出库, 由药房及用药科室填写领药申请单, 药品经发人、经领人、会计签字后出库, 药品出入库手续齐全。

二、销售管理

(一) 西药销售

1、门诊西药房开设三个普通病人发药窗口和一个医保病人发药窗口。微机与门诊收费处联网, 执行物价公告的物价标准, 所有药品的价格由药房会计负责微机输入, 设立密码, 任何人不能随意调整价格, 门诊收费处根据处方输入药品的品种、数量, 微机自动划价, 生成药品金额。药房发药人员根据门诊病人处方, 在微机里确认药品的耗用。处方设专人负责, 每月汇总装订。门诊药房会计根据微机里确认的药品耗用, 减少库存。微机程序设有药品发放明细表, 记载发出药品的品名、数量、金额及发药人、复核人, 可以统计处方的张数与金额, 药房会计每天不打印明细账, 不与收费处的收入进行核对。

2、住院药房与住院收费处微机联网。由住院药房会计将药品的价格输入微机。各个病区在到住院药房领用药品之前, 首先到住院收费处打印处方, 住院收费处人员根据处方以病人为单位打印用药明细表, 以科室为单位打印住院药品明细表, 各病区将处方和明细表交到住院药房, 住院药房售药人员发药并在微机里确认药品的耗用。住院药房会计每天详细统计处方的张数与金额, 与各科室业务核算表进行核对, 并将住院处方笺装订成册。

3、药房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实行特殊管理。

(二) 中药销售。门诊、住院微机收费管理与中药房药品划价计费实行局部联网。中成药价格由中药房会计负责输入, 草药发放由中药房专人负责划价后再进行收费, 门诊和住院病人所用的中成药、中草药从门诊中药房领取。

1、在成药管理上。各病区在到中药房领用药品之前, 先到住院处打印处方及各科室业务核算表, 中药房发药人员先在微机里确认药品的耗用再发药, 中药房会计月底与住院处的收入进行核对, 住院处方由会计保管, 以备日后查看。门诊病人取药先到收费处交费后才能拿药。会计根据微机确认的药品耗用, 减少库存, 每月打印药品发放明细账与收费处的收入进行核对。

2、在草药管理上。草药由专人负责划价, 会计根据住院处方登记住院草药日销售额, 然后把住院药方药费收据凭证于下午转到住院处, 住院处把药费记入病人账户。月底会计将每天的销售额累计与实物进行金额核对。对门诊病人的草药销售, 会计根据每天的日销售额累计出月销售额, 同收费处打印的日报表、汇总表进行核对, 核对正确登记入账, 作为填制报表的依据。

三、药品的盘存

药品具有品种繁多、流动性强、有效期限制、贵重药品单位价值高等特点。会计核算要求药房每月对药品进行盘点, 清查药品的品种、数量, 核算药品的金额, 检查药品的实物金额与盘点金额是否相符, 对溢缺的药品要分析并查明原因, 达到账账相符, 账实相符。我院门诊西药房开设四个发药窗口, 单独领药、发药, 单独进行数量管理, 每月盘点时, 各窗口独立盘点药品的品种、规格、数量, 会计把它们一一打印出来, 窗口检查是否有输错的现象, 确认输入正确后, 会计再与微机里存储的每个药品的库存进行核对, 如果库存有差异, 微机会自动显示差异数额, 窗口查明原因后会计重新调整库存, 作为下月的期初余额, 会计不做账务处理。药库盘点时, 每月由药库会计打印出药品盘点表, 再与库房实物进行核对。

四、损耗

按会计制度规定, 每月药品损耗不得超过销售量的3‰。为了减少医院在药品管理方面的损失, 对药品发生的破损以及快要过期失效的药品, 采购员及时与医药公司联系退换。2009年共销售西药12, 055万元, 共损耗67, 975.6元, 损耗药品占销售额的比率为0.6‰。其中, 2009年西药房药品损耗为27, 023.4元, 住院药房为40, 952.2元。2009年共销售中药1, 686.7万元, 药品损耗为1, 303.9元, 药品损耗占销售额的比率为0.01‰。药品的损耗量很低。

五、调价、退库管理

药品的零售价格由河北省物价局、河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定。价格调整必须根据河北省物价局、河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调价通知方可调整, 药库会计根据文件进行调价, 并且通知药房进行相应调整。药房会计根据药库通知随时调整药品价格, 根据执行时间, 一个月汇总后上报财务处, 给财务处附上一份调价汇总表, 包括调价药品的品种、原价、现价、数量。药房对于涉及调价的药品先进行退回药库处理, 再按调整后的价格重新作为领用药品, 这样药房就不再进行调价的账务处理。

六、退药、调药管理

对病人退药工作的管理, 各药房都能按照医院关于病人退药方面的规定进行操作。对当日发生的病人退药, 首先找出处方与病人的报销单据核对相符后退药;对隔日发生的退药, 必须由大夫开红处方, 再到药房找出原处方, 与病人的报销单核对后经药房负责人签字后予以退药。各药房之间发生的调药, 数量不是太大, 如果发现某种药品短缺, 需从别的部门调药。调药是由发药部门的会计根据领药部门管库员的申请开具领票, 由经发人、经领人、发药部门会计签字后, 才能领药, 领药部门管库员领药后把票据交给会计, 各药房的会计在发生领药或发药的同时登记入账, 月底将发药数与领药数累计, 作为填制会计报表的依据。

七、核对

为了做到药品的出入库数量相等, 账账相符, 药库与药房、药房与药房之间每月底就药品的入库与出库进行核对。抽查了我院2002年8月份药库与药房的会计凭证。门诊西药房药品领取单397张, 药库出库单395张, 会计报表金额相差25, 009.6元。在2002年9月份报表上对此项数额进行了调整。门诊西药房退药单与药库对西药房的退药单为113张, 金额为760, 815.21元, 数字相符。核对药库与住院药房之间的购入与支出, 退药与退库数量、金额完全一致。门诊西药房报表中, 往住院药房调出药品数为24, 530元。住院药房报表中, 从门诊西药房调入数为24, 530元, 金额相等。

八、会计报表的审查

药库会计与药房会计、制剂室会计对药品的出入库进行核对后, 门诊药房会计与门诊收费处的收入进行核对后, 住院药房与住院收费处的收入进行核对后, 根据药品购 (领) 、销、存金额统计月报表的格式, 各部门正确填写会计报表, 期末结存数与实物盘点数应该一致, 并且与财务处药品科目的期末结存数相同。

通过对药品科的药库、门诊西药房、门诊中药房、住院药房审计来看, 各部门的会计人员在对药品的出入库核对、售出药品的核算、月末药品的盘点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尤其是门诊西药房开设的窗口由两个增设到四个, 各窗口单独设库, 单独核算, 药品品种繁多, 会计工作量很大, 基本上做到了照章办事, 规范操作, 客观地反映了药品采购、销售情况。随着审计制度化、内控制度逐渐健全,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也稳步提高, 内审作用得到了体现, 逐步实现了当好领导助手, 更好地促进了医院财务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殿富.会计制度设计[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2.

[2]阎利.浅谈内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J].中国医院管理, 2006.26.

完善基层央行内审整改工作的思考 篇11

一、基层央行内审整改工作的主要做法

“整改”通常由被审单位依据内审整改建议,在规定期限内开展纠正,做出《整改落实情况汇报》,内审部门收到书面整改汇报后,视同整改工作完成,现场审计结项。《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为整改监督提出了强制性要求,业内“巩固内审成果,转化与利用成果,树立内审权威”的呼吁,唤起基层央行内审对整改工作的重视,快速走出现状,步入制度化建设轨道,建立富有各地特色的整改督查督办制度,摸索出如下工作流程:

一“估”,主观估量,判断整改落实状态。坚持“谁主审、谁承办”原则,分析《整改落实情况汇报》详实、完整、时效和文本标准,结合资金需求和技术等允诺,判断整改落实真实性,整改措施可行性。从汇报的字里行间梳理并勾对“已整改、未整改、在整改和无须整改”等状态,对模棱两可、含糊其辞的用语和作答做出标识,回执整改落实执行确认书,索要补正说明。

二“听”,建立审计回访制度,听取被审单位心声。对被审单位落实整改建议所采取的措施,执行整改后的效果及遇到的阻力和困难进行回访。通过调查、咨询和座谈方式,了解内审整改建议的恰当性、操作性和先导性。从内审服务角度,从被审单位切身利益出发,听取被审单位对内审工作的建议,做好回访笔录,核查关键证据,落实整改完成率,规避书面整改汇报的搪塞与敷衍,达到总结、交流良好管理经验,纠正内审“错误与遗漏”之目的。

三“建账”,建立整改台账,及时、准确、完整地保存信息。依据已确认或已核实的整改情况,按被审单位建立整改问题手工总账,按审计类别建立整改问题手工明细账,提示、监测整改状态,导入内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整改管理模块,转入年度内审查处问题综合分析。依据整改完成率,总结归纳普遍性、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分析问题产生及整改落实过程中的主、客观因素,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形成专题综合分析报告。

四“切”,依据制度,开展整改落实情况专项检查。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制度》和《中国人民银行内审操作程序》,从降低审计风险,确保内审独立性和客观性的角度,成立内审小组,对被审单位整改落实情况开展后续审计。依据基层大监督工作制度,与事后监督中心、人事和纪检监察部门形成合力,与职能部门形成联合检查小组,开展整改落实情况专项核查,减少违规违纪现象,增强管理活动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五“究”,依据问题轻重缓急,采取不同追究方式。从制度方面,针对整改措施不力,落实不到位所造成屡查屡犯,且问题性质处于重要程度的被审计单位,由派出机构内部审计所在组织领导层对被审单位领导班子进行集体约见谈话。针对不按规定报送整改报告,提供虚假整改报告,拒不纠正违规问题,阻挠整改等情形,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予以行政处分等做出规定。

六“机制”,利用大监督机制,搭建整改落实信息沟通平台。大监督机制是由纪检监察、内审、事后监督和相关业务部门组成,通过定期召开大监督联系会议,通报情况,实现问题集中统一管理与处置。基层央行一级组织基本形成了以召开专题会议的方式,研究上级内审整改建议,制定整改方案,按领导责任、分管责任和直接责任落实整改任务,分管领导全程监督,职能部门具体落实,同级内审监督实施的整改格局。基层内审部门能借助组织力量,将下达整改建议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疑点,提交大监督联系会议研究,听取领导层、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的意见,确保拟下达的整改建议具体、富有指导性。

二、强化整改工作的现实意义

检查是方式,处置是手段,整改是目的。整改工作是对已确认的查实问题依法执行纠正的过程,是内审部门和被审单位之间相互配合,联手实现“维护各项活动正常、有序运作,资金安全,资产完整和信息可靠”目标的过程。在现代审计活动中,整改落实情况与绩效审计、风险导向审计紧密结合,共同发挥增值作用。

整改是风险评估的组成部分。查实问题是整改的内容,它包括制度缺失、滞后、冲突,行为人执业行为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以及对目标的影响程度。上次审计查实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是风险评估的重要内容,是内审开展预测和分析的第一手资料,利用上次审计查实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发挥内审工作前瞻与预警是内审转型目标与方向。

整改是内审成果转化的渠道。整改举措是被审单位依据整改建议做出纠正的步骤和方法。已揭示的查实问题凝聚着内审人员诚信、客观、保密和胜任的职业道德。举措到位与否,关系到内审投入的知识、技能和资源所产出的成果是否得到转化。整改举措执行后所产生的效果,关系到内审绩效,关系到内审在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

整改推动内审职能向前发展。具有强制执行性,富有法律程序的整改,从整改建议下达,到整改落实汇报,已得到内审工作制度保障。一份就事论事的整改建议,同样产生法律效应,但只能让内审监督停留在查错纠弊的监督层面。若跳出就事论事,融入先进管理经验,注入先进性指标,符合被审单位所需,适合业务发展且易操作,势必推动内审职能由单一的监督职能,向监督和咨询并重的双重职能发展,这是基层央行内审转型的另一目标。

整改推动内审监督走向连续。基层央行内审所开展的履职审计、离任审计、专项审计、内控评审、信息技术审计及以合规性审计为基础,以内控评估为主线,深化履职审计,认真开展离任审计和各类后续审计,朝着绩效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方向发展的总体转型目标,已蕴含了适时控制、成本效益的审计理念,集聚与沟通审计结果与整改情况,坚持“专项审计、履职审计和离任审计”相结合,开展审计整改落实情况评估与分析,在现有条件下,可逐步改变传统审计方式的时点性与间断性。

三、完善基层央行内审整改工作的建议

基层央行内审整改工作,各地做法不一,标准各异。在制度建设方面,能依据内审相关制度,建立整改督查督办制度,但绝大多数存在制度建设与制度执行两张皮的现象。本文所列整改流程,有的是基层央行内审上级制度规定的,有的是基层央行内审结合实际弥合的,鉴于整改现实意义,提出如下完善建议:

从沟通入手,争取领导支持和重视。内审服务于组织,应组织需要开展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内部审计工作宗旨。“全面整改难,难全面整改”是整改阶段的通病,也是一个“症结”。一方面反映内审整改工作制度执行不到位,整改工作不深入,另一方面反映被审单位不认真、不积极、不配合。取得本级组织领导重视与支持是解决此类问题最好办法,沟通便是良好途径,沟通方式离不开《内审准则》这根准绳。内部审计应高度重视《内审查处问题整改报告》的撰写工作,准确统计整改完成率,梳理整改状态,对主观未整改和客观不能整改的,进行重点分析和提示,将下一阶段工作举措一并形成专题报告,向领导层汇报,引起重视,而不是例行公事。

从源头入手,提升建议恰当性。整改建议是整改工作的源头,整改建议源于查实问题及分析。建议下达应围绕查实问题与原因分析,遵循现有法律、法规和制度等规定,做到有理有据,不避重就轻,不回避事实。建议下达应符合被审单位经营状况,立意于科学管理,对症下药,力荐先进内控模式。建议对路,还需内审工作质量作保障,通过严密内审操作程序,严格现场督导,注重审计方式和方法,关联地看待每个问题,厘清问题的主干和枝干,透过现象看本质,坚持内审报告审核制,内审建议合议制,做到人员、信息、技术和知识在同一目标下的协调、配合,以降低审计风险。

从问责入手,建立考核,执行追究。基层央行内审整改工作尚未纳入内审绩效考核范畴,对被审单位查实问题仅停留在责任人的处罚上,对被审单位应整未整等现象,未依据制度执行追究。基层央行内审应将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人员违反规章制度行为处理暂行规定》等制度所制定的《责任追究办法》与内审整改办法或整改责任追究制度相结合,执行同一标准,归口管理,一并处罚。对职能部门自查自纠,做出的责任追究,应送管理部门备案,内审部门不重复追究。整改情况应与内审人员,被审单位年终绩效考核挂钩,同时,充分利用联系会议,通报整改工作。

从制度入手,提升整改监督水平。基层央行内审应将实践中的好做法、好经验进行总结,形成条款,充实到整改督查督办制度中,细化整改工作流程和要求。明确关联方职责与目标,明确整改督查督办内容、方式、频率和覆盖面,明确整改工作机制及运作规律,加大部门间协调力度和信息沟通。规范与完善整改评估,研究整改评估标准,将整改评估结果与内审工作计划制定相衔接,依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整改态度,正确处理各类整改状态,强化整改问责,使内审整改工作的每一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

从技术入手,提升整改监督手段。内审业务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了从项目立项到整改期间信息共享,实现了查处问题基础数据信息化管理,但总体工作仍处于手工操作,整改监督和评估也不例外。基层央行内审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从成本效益出发,整改督查督办应纳入内审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与内控评审、非现场审计、内审项目档案信息化结合起来,作全盘考虑。当务之急,应借转型之机,多实践,多累积,学习与交流经验,计提评估标准。条件成熟的,可向上级申报开发项目,为推进内审信息化进程,提供科学、有效的业务需求和技术支持。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江西上饶中心支行)

国企内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12

但是目前很多企业, 尤其是国有企业未能认识到内部审计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认为内部审计可有可无, 使企业内部审计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有一些甚至是毫无作用, 完全成了一种摆设。如何走出这一误区, 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这是我们需要探索的深层次问题。作为一名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者, 根据自己多年的观察及切身体会, 总结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 制约了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和作用的发挥。

一、企业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 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内部审计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及权威性

从企业内部来看, 内部审计工作没有被纳入企业的重要活动, 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受冷落, 这些是我国内部审计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企业片面地理解内部审计就是挑毛病、找麻烦的机构, 心理上就存在排斥内部审计的观念;企业各职能部门对内部审计部门也敬而远之, 使审计环境不理想, 导致人力、资金、工作的开展处处受到限制。另外, 企业普遍存在内部审计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的现象。内部审计工作性质明显有别于其他一般职能部门, 但领导人却把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等同甚至低于其他职能部门的水平线上, 并隶属于经营者的管辖范围内。部分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即使表面上是对董事会或企业负责人负责, 具有很高的独立性, 但实际上却受企业领导及本企业其他部门的干预、制约和影响, 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根本无法得到保证。

二、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局限性较大, 审计成果表现欠佳, 制约了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

1.围绕企业年初下达的年度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开展的经济效益审计, 一般是在企业年终决算前, 即在每年的1月至5月间, 对企业的各个承包单位进行的集中审计。由于时间短、任务量大, 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只能为了数量而放弃质量。这样的审计方式的直接后果就是审计工作格式化, 审计报告也变得千篇一律, 没有新意, 缺乏质量, 完全成了形式主义的产物。结果导致经营单位认为审计部门“容易对付”, 轻视审计工作。久而久之, 这样就很难在企业内部树立起审计部门和审计工作的良好形象。

2.企业负责人调离、退休或离职前所进行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虽然不受时间条件限制, 但因负责人任职时间的长短, 涉及内容多少, 而加大审计的难度。另外, 离任审计为事后审计, 往往会因为被审计对象的去向而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公正性。即便查出了问题, 也无法避免企业已经形成的经济损失, 并且影响企业领导对年度经济效益审计结果的认可, 这些因素影响了离任审计的最终效果。

3.为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 满足经营者的要求,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也尝试着围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防范经营风险,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等开展各项管理专项审计, 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传统审计的局限性, 并且也初步显现了内部审计的作用。但因现有的审计人员结构比较单一, 大多是从财务和工程岗位转移到内部审计工作岗位上, 仅对会计及工程结算的知识比较熟悉, 针对企业的管理流程、作业流程不熟悉, 难于把握管理上的不完善环节。在发现问题、提出管理建议、撰写审计报告明显力不从心, 从而制约了审计职能的发挥。

三、企业配备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有限, 审计方法落后, 奖励机制也不健全, 制约了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

一般来说, 国有企业的薪资待遇不高, 内审部门又是“清水衙门”, 加之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认知程度不高, 要求配备能够胜任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复合型人才是不现实的。目前, 大多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是从财务及工程岗位转入的, 年龄偏大, 接受新生事物, 新理念的能力有限, 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和固定的审计工作方法, 反映出的审计质量普遍不高, 加上由于企业内部审计岗位设置有限, 人员变动也很少,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过度程序及格式化, 使审计工作本身失去了吸引力, 审计人员已缺少审计工作热情, 工作只停留在完成上级部门安排的审计任务上。

另外, 现有企业内部审计运行体制缺乏应有的奖惩机制, 审计人员干的好坏, 没有合适的评判标准及奖罚措施, 审计工作者的积极性不高, 致使审计效果不佳, 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

四、针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上述问题,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1.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改变不合理的内部审计组织体系及其隶属关系, 确保内部审计的客观、公正和权威性。实践表明, 企业领导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和认知程度不同,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表现就不同, 发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审计效果也就不同。依据国际《内部审计实务准则》的规定, 内部审计“必须独立于他们所审核的活动”, “独立性可使内部审计师提出公正的不偏不倚的鉴证和评价, 这对于正确的审计工作实施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原则指导下, 要求企业在设置内审机构时首先应坚持独立性原则。内部审计机构在人员、工作和经费等方面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 独立行使审计职权, 不受股东、总经理、其他职能部门和个人的干预, 以体现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权威性原则, 这是内审工作充分发挥作用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主要体现在内审组织机构的地位和设置层次上。内审组织机构的组织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 权威性越大, 内审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企业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和作用的发挥是相辅相成的。内部审计机构要有一定的处罚权, 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内部审计的权威性。现实表明, 董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机构组织模式领导层次较高, 地位超脱, 相对独立性最强。

2.改变原有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 加大围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防范经营风险,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等开展的各项管理专项审计的比重。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 重点已转移至审计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及防范企业经营风险方面, 它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结合这一新变化的趋势, 企业内部审计要紧紧围绕能够改善企业经营管理,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点事项安排项目审计计划, 突出重点, 确保审计项目高质量完成。通过内部管理审计, 能够做出对企业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有利的评价, 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 让领导者和内部审计人员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把内部审计工作看成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可以为审计工作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工作环境, 这对以后更好开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至关重要。

3.现代企业管理审计, 需要懂经营管理、熟悉企业运作流程、精通现代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专业人士加入, 并采用先进的审计方法。为改变我国现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结构不合理, 缺乏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审计所需的具有综合素质人员的现状, 这就迫切需要企业重视配备具有良好专业素质、熟悉企业经营管理和业务运作流程、精通现代信息技术并有收集、整理、分析资料能力的内部审计人员充实内审队伍。在现阶段, 企业不具备管理专项审计条件的前提下, 企业内部开展的各项管理专项审计, 就需要借助企业业务专家的指导或聘请有经验的专业领域的外界专业人士加入, 提高审计质量, 确保审计效果。随着现代企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企业需要引入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 大力推行计算机审计, 较好地满足审计工作中对数据采集、计算、查询、排序、筛选、判断、分析等要求, 提高审计工作技术含量, 扩大内部审计覆盖面, 挖掘审计深度, 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上一篇:初一历史课堂教学下一篇:工艺装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