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阅读心得汇编

2024-06-04

新课标阅读心得汇编(精选15篇)

新课标阅读心得汇编 篇1

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体育组 刘磊 通过阅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对课标实验稿与课标修订稿对体育课程性质的阐述作了比较,我有了以下感受.体育学科面对的核心问题是“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开展青少年体育运动,增强青少年体质,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乎民族的兴衰和复兴,是全民健身运动的重中之重,更是我们体育老师的主要职责。新课标重新树立了运动技能教学的重要地位,理清了学科的主要内容。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此之前心中很茫然,对于每个水平段的体育课,选择什么内容?该达到什么目标?课中该用什么手段去组织引导?很难入手。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程分为:运动参与、体能与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目标。其中运动参与的主要目标:一是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二是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运动技能的主要目标:一是学习体育知识和原理;二是掌握运动技术与战术;三是提高安全意识和能力。身体健康的主要目标:一是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二是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三是全面发展体能域健身能力;四是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主要目标:一是培养坚强意志品质;二是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三四形成合作意识和能力。这些目标突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价值。在对学生提出的每一条目标要求之后,修订稿中都会列举达到相应目标要求所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供老师们选择。同时,还增加了“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仔细阅读后,我觉得我更加明确了应该选择什么教学内容去达成学习目标。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这是我的弱点,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评价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这是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去探究的。以水平一运动技能为例:学习目标2:学习不同的体育活动方法。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1)初步学会常见体育项目的简单技术。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兴趣广、技能条件差的特点,运动项目学习宜多而浅,在水平一学习和接触的运动项目数可在十好几项。球类运动项目中的小篮球、小足球、乒乓球以及适合本水平学生学习的球类游戏;体操类活动的基本动作、队列队形、蹲立、仰卧、劈叉等基本体操动作;棍、球、绳等轻器械体操动作;多种个人和集体的舞蹈动作、韵律动作。武术类运动中的武术基本功、简单的武术套路。学习简单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需的基本动作。如学习滚铁环、抽陀螺、荡秋千、跳皮筋、跳绳、踢毽子等活动的基本动作。学习游泳获冰雪活动的基本动作。(有条件的学校要尽可能使学生学会游泳)。

《课标》的修改向着强化运动技术学习;突出体育课程的核心价值;强化教学内容弹性指导;明确体育教学评价方法;突出体育教师的评价地位,强化体育成绩的考核。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更该不断地去学习,探究,提高自身素质。

新课标阅读心得汇编 篇2

那么这种现状是如何形成的呢?我想, 不外乎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 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时下由于教育的功利色彩浓重, 竞争的压力迫使师生追求速成、速效, 没有时间静下心来阅读。其次, 阅读资源得不到很好的整合和利用。现在, 有不少学校图书馆、阅览室不健全, 即使有, 也因为书籍陈旧、适合学生阅读的好书不多、学校缺乏管理而导致其形同虚设。还有, 就是我们的阅读教学方法陈旧, 无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 我想, 首先应该改变我们的阅读教学,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践行“新课标”, 明确阅读教学的要求

深入解读“新课标”, 明确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的阅读总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 注重情感体验, 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 让全体师生都能找准前进的目标和方向。

二、阅读进课堂, 体现阅读重要性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让阅读走进课堂?课外读读还不够吗?”事实上, 如果阅读不进课堂, 学生的课外时间太少, 根本没有时间阅读, 而光靠啃书本上的几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而且, 不让阅读进课堂, 本身就是对阅读的轻视, 让学生觉得阅读可有可无, 学校才舍不得让它占用课堂时间。相反, 有了专门的阅读课, 师生才能更清楚地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三、优化教学方法, 收到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1. 培养兴趣, 激发学生阅读热情

众所周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一旦养成, 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为此,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 绝不能把鲜活的阅读教学变成文学常识教学、字词教学和问题解答, 绝不能使阅读成为应付考试的手段, 把学生变成一味接受的工具, 这样只会让学生渴望阅读的火苗熄灭在枯燥的功利深渊中。我们要努力探求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 让学生的阅读兴趣之火越烧越旺。

2. 引导小组合作, 介绍读书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 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 才是真正的教育。”课程标准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也要运用这种方式。可以把班级学生分成几个阅读小组,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展阅读活动, 每个小组内共享资源, 交流阅读经验、阅读体会, 互帮互助, 互相监督, 共同进步。小组间定期汇报成果, 评比选优。而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教给他们如何课堂“精读”, 课外“博览”, 如何圈点批注, 加深理解等。

3. 开展活动, 促进阅读能力提升

有效的阅读不是死读书, 而是要求学生活读。可以每月举办专题读书会, 就一个专题展开讨论;可以举办“好书大家看”活动, 推荐自己阅读中遇到的精品;还可以举行诗歌朗诵会、表演课本剧等等,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 来刺激和引导学生读出精彩, 读出感想, 读出成长, 读出人生……

践行“新课标” 助推阅读教学 篇3

关键词:新课标;阅读教学;重视;引导

不久前,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公布了对天津市14135名中小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仅有30.5%的中小学生喜欢阅读,而且年级越高阅读量越少,中小学生阅读量普遍不足。事实上,这种情况并不仅仅存在于天津,中国读书人口的大量锐减让全社会,尤其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都感到担忧。

那么这种现状是如何形成的呢?我想,不外乎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时下由于教育的功利色彩浓重,竞争的压力迫使师生追求速成、速效,没有时间静下心来阅读。其次,阅读资源得不到很好的整合和利用。现在,有不少学校图书馆、阅览室不健全,即使有,也因为书籍陈旧、适合学生阅读的好书不多、学校缺乏管理而导致其形同虚设。还有,就是我们的阅读教学方法陈旧,无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我想,首先应该改变我们的阅读教学,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践行“新课标”,明确阅读教学的要求

深入解读“新课标”,明确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新课标的阅读总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让全体师生都能找准前进的目标和方向。

二、阅读进课堂,体现阅读重要性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让阅读走进课堂?课外读读还不够吗?”事实上,如果阅读不进课堂,学生的课外时间太少,根本没有时间阅读,而光靠啃书本上的几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不让阅读进课堂,本身就是对阅读的轻视,让学生觉得阅读可有可无,学校才舍不得让它占用课堂时间。相反,有了专门的阅读课,师生才能更清楚地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三、优化教学方法,收到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1.培养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热情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一旦养成,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为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绝不能把鲜活的阅读教学变成文学常识教学、字词教学和问题解答,绝不能使阅读成为应付考试的手段,把学生变成一味接受的工具,这样只会让学生渴望阅读的火苗熄灭在枯燥的功利深渊中。我们要努力探求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的阅读兴趣之火越烧越旺。

2.引导小组合作,介绍读书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课程标准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也要运用这种方式。可以把班级学生分成几个阅读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展阅读活动,每个小组内共享资源,交流阅读经验、阅读体会,互帮互助,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小组间定期汇报成果,评比选优。而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教给他们如何课堂“精读”,课外“博览”,如何圈点批注,加深理解等。

3.开展活动,促进阅读能力提升

有效的阅读不是死读书,而是要求学生活读。可以每月举办专题读书会,就一个专题展开讨论;可以举办“好书大家看”活动,推荐自己阅读中遇到的精品;还可以举行诗歌朗诵会、表演课本剧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刺激和引导学生读出精彩,读出感想,读出成长,读出人生……

总之,践行“新课标”,优化教学方法,提升阅读教学效果,势在必行,催促着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

(作者单位 江苏省沭阳县沭河中学)

新课标心得 篇4

——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完善,新课程标准出台,我和其他教师一样,都加入了认真学习的队伍。学校为此特意请到了特级教师李光杰带领大家对新课标做出解读,使我们在自学的基础上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一、基本理念:

1、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2、师德为先: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能力为重:把科学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提升教育专业化水平。

4、终生学习:学无止境,不进则退,我们要不断更新知识。

二、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1、体育与身体健康相联系。提出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和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的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考虑的更多、更仔细。

2、教师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尝试各种教学方法,或由学生提供他们喜欢的练习方法,以提高教学实效。

三、结合体育教学:

1、设计好课堂教学的环节

一堂课四十分钟,是老师和学生相处的最重要时光,把握住这四十分钟是十分重要的。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精心设计好“开头”、“衔接”和“结尾”这三 个环节。首先,一个良好的开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开头的设计上应该注重新颖,吸引与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让他们把注意力都投放到课堂上来;其次,各环节的衔接要巧妙,使课堂教学流畅自然,各环节自然过度,保持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且不中断学生的思路,易于学生接受;再次,把握好结果的处理,让学生有一种精彩的感觉,就如同一出戏,一部电影,必定有高潮。同样,一堂体育课也应该有“高潮”之处。这个“高潮”一般宜在一堂课的结尾前夕。“高潮”往往是课堂教学的“毕彩乐段”,此时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厚,积极性最易发挥的时刻,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推敲再三,精心设计,使学生意犹未尽,期待着下节课的到来。

2、在学生经验中吸取教学方法

快速跑,传统的教学中都是沿用竞技运动教学模式,从一开始就采用了直线跑,记时跑的方法,而孩子恰恰不是直线跑,而是喜欢用扭动着躯干的直线跑,传统的跑是单纯地发展跑速度,是与提高速度素质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而生活中的快速跑正是一种娱乐性很强的,孩子的自我展示以及心理满足的活动。

3、增加体育游戏活动内容。体育游戏是一种特殊的课堂活动和运动练习方法,体育游戏是由一定的情节、形式、规则和结果等几个部分组成的综合性活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先让同层次的学生,在可行范围内通过协商,制定出合理的游戏及规则,自己摸索或小组讨论取胜对手的方法;充满公平竞争、冒险获胜的气氛。同时也可让学生自由组合,或分组创编体育游戏,由师生共同评价孰优孰劣。学生一旦参与积极性极高,可以有效地激发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有利于各层次学生在智力发展和创新能力方面得到各自相应的提高。

4、体验着手改造教学方法:

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在实践中学习,不断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把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找到自己在这场改革中的位置,作出自己的回答!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是我们的根本出发点,在教学中,让我们“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尽快适应“新课程”,克服自身工作中的不足,让我们为自己和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

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5

在2018年7月我参加了贵德县继续教育理科班学习,在学习中杨老师的学习新课程标准讲解,使我重新深入体会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在这学习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给我最深的感触。我想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从而真正享受到数学带来的快乐。因此,我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二、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

《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信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而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6

学习心得体会

2012年7、8月,我认真地阅读了张洪玲、陈晓波主编的《小学语文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受益匪浅,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纵观语文教学的历史,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有位教师在执教一篇游记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学习,然后集体交流,抽学生轮流上台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景点的特点。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整堂课内容充实,模式新颖,学生饶有兴趣,也学了很多。表面上学生收获不少,但是由于缺少了对文本的朗读,实质的理解还是缺少相当的内涵,尚有部分学生甚至一节课中没开过口,这显然无助于课文的内容的解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重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阅读”,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新课标物理教学心得 篇7

一、物理学科特点

物理不同于文科, 物理不仅仅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文字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还需要学生有更缜密的逻辑思维。物理不同于数学, 数学问题中往往会把数量之间的关系直接给出, 求什么问题也很明确, 而在物理中给出的往往是一个“话里有话”的物理情境, 这就要求学生能够从这些情境当中发掘可用信息和数量关系, 并把该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所以, 在进行物理教学的时候, 能够让学生把自身投入到这一情境中, 想象物体的运动过程和物理变化, 并从语言中提取隐含物理量物理条件并转化成数学表达式。

二、以课本为依据进行教学

通过多年的教学我发现, 有些教师教学的时候会因课本知识太过简单就把课本丢在一边, 而直接运用题集和网络资料进行备课。这种行为, 我只能用舍本逐末来形容。这样的教学学生的确能够得到一定强度的能力训练, 但缺少了基础实施的夯实;没有扎实的基础, 再高的楼宇也是烂尾楼。

物理教学必须重视教材基础知识。首先教师备课要认真钻研课本, 把教材钻深吃透, 才能把握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找到突出重点攻克难点的方法。物理题万变不离其宗, 再难的物理题也只不过是把基础知识进行综合、延伸、拓展变化得到的。“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物理题千变万化, 教材的基础知识学好了, 教师再教给学生们物理题型的变化规律, 学生们自己就可以将这些知识发散开, 探究性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从方法和知识层面上掌握做题规律。

三、重视物理实验

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新课标的提出也印证了这一点。大多数的探究性物理知识, 让学生从实验过程中进行总结学习, 比教师满堂灌讲授要有更好的效果。同时, 从实验中学习总结知识规律, 还能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既能够使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知识, 又有助于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去。

四、重视课后反思

在《新课标》指导下的阅读教学 篇8

一、激发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其创造力。因此,我每一课都根据课文不同的特点,精心设计导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学习气氛。

1.故事导入。如《赠汪伦》一诗表现了李白与汪伦间的深情厚谊,如何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感悟到这份朋友间的深情呢?我在课堂导入时讲了该诗来历的一个小故事。引人入胜的情节、幽默诙谐的语言一下子就吸引了每一位小读者。故事讲完后,每一个学生都意犹未尽,都急切地都想去读一读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感悟诗中意境时,也特别投入,学生们妙语连珠,不时迸发着智慧的火花,课堂上其乐融融,气氛融洽。

2.设置悬念。如教《悲壮的一幕》一课,为了尽快让学生进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悲壮、激昂的氛围中,我在课堂导入时设置了悬念:“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过程中,有多少人为之付出智慧、汗水乃至生命。前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就是其中的一位,1967年8月23日科马洛夫驾驶联盟一号宇宙飞船胜利完成任务准备返航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飞船发生故障,降落伞怎么也打不开,这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的生命即将消逝。在他生命的最后两个小时,他会做些什么?会跟所有爱他的人说些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悲壮的一幕’吧。”富有激情的导语立刻就把学生溶入了这份悲壮的气氛中,从而更加积极、投入地去阅读课文、感悟情感。

3.创设情境。如《小镇的早晨》一课语句优美,意境恬静。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欣赏这篇课文时,我用图片、音乐、多媒体等创设这份或恬静或热闹或紧张的情境,学生如置身于乡村小镇的早晨,阳光明媚,小河潺潺,热闹的集市,紧张的生活……这样的美景,于人于己,谁说不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呢?学生徜徉在这份享受中阅读也更主动、更动情了。

二、进行个性化对话

1.文本对话。我经常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景、意境中,“你想对他(她)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她),你会怎么说、怎么做?”“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说些什么?”引导学生与文中的人物对话,去体验、感受人物形象。

2.师生对话。在课堂中,老师应成为学生的朋友,向他们投去鼓励的目光,伸出热情的双手,送去温暖的话语,没有师道尊严,老师也不那么高高在上,这样,学生敢大胆发言了,愿意与你沟通、与你交流了。课堂上洋溢浓浓的师生情谊,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对话。

3.生生对话。课堂上我们也应积极地为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让他们不仅学会聆听,更学会思考。“我来补充××同学的发言”“我认为他说的有不妥之处。”这样的对话在课堂上应此起彼伏,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活力的课堂。

三、展开丰富想象

1.在朗读课文时想象:如《赶海》一文读“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一句中“哎哟”一词,我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读出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认为应读得快些以表示对螃蟹夹住自己的手的石始料不及,有的学生认为应读得高兴些表示自己对螃蟹的喜爱之情……一个平凡的虚词,因有了学生的不同情感体验,而焕发出生命力,显得多姿多彩。

2.在感悟课文时想象。如学习《二泉印月》一文,学生在闭眼欣赏完一段二胡曲《二泉印月》后,师提问:“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学生在视听的基础上尽情展开想象,用一颗敏锐的童心去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3.在课文空白处想象。如教完《天都峰的扫路人》一文,让学生想象三十年之后作者与老人的相见。学生个性化的语言、生动的情节、充满人情味的人物对白都可以与课文相媲美。

四、设计多样化的活动

1.唱一唱。课堂上,我和学生放声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滴哩滴哩》《快乐的节日》《让我们荡起双桨》,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在歌声中畅想、在课堂上享受这美妙的音乐。

2.画一画。如教学《画风》《雨点》《燕子》等这类贴近学生生活、情景交融的美文,我让学生用手中五彩的画笔画一画文中的情景,把对课文的感悟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赏心悦目的画面透着学生的灵气、睿智,同时在创作中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3.写一写。对于情节性较强的课文如《林冲棒打洪教头》《半截蜡烛》《祁黄羊》等课文,我让学生课后在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改编,编写剧本,学生创造性再现课文中的场景,这样对于学生充分领悟课文,把握人物形象有很大的帮助。

4.演一演。剧本写好后我让学生自行排练,演一演自创的课本剧,孩子们精心地准备、忘情地投入、精彩的表演、流利的口才……无一不让人啧啧称赞、惊讶不已。

新课标培训心得 篇9

一、教学目标

重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核心素养的构成包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而在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时,把“四基”、“四能”和核心素养进行有机融合。即实现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使我们备课的时候要注意学生核心素养整体和阶段保持一致。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先依据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学生的阶段性表现,结合教学内容,全面分析单元整体设计目标,再围绕目标细化课时目标。

二、设计体现

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在新课标的课程内容板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小学由原来的两个学段调整为三个学段,且每个学段都有学业目标和评价标准。此外,各学段的主题变化较大,课程内容的结构化体现了学习内容的整体性,反映了学科本质的一致性、表现学生学习的阶段性,课程内容结构化意在改变知识、技能简单线性排列方式,强化知识间内在关联,凸显学科本质、思想方法以及内在逻辑。课程内容结构化既强调学科知识结构,提示着我们的教学实践应以整体有序、多样综合的方式来挖掘知识的育人价值。在我看来,课程内容结构化有利于克服教学中知识点的逐点解析、技能的单项训练等弊端,引导教师主动变革教学实践,更加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主动学习和思考,关注教学的关联性、整体性,关注学生在主动活动中所形成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态度、品格、境界的综合效应,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三、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新课标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的基础知识、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

新课标阅读心得汇编 篇10

一、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

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标课堂阅读效率提高之浅析 篇11

关键词:阅读教学;自主性;合作性;审美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新课程日渐深入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开始主动转换自己的角色,让学生回归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着眼点,以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和个性化作为基本信条,从而重建了教、学、师生关系等概念。如何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则成为新课标阅读教学的重点。本文即做初步探索:

一、凸显学生的自主性

新课标已明确:“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他们每个人的生活感知能力、审美感知能力及阅读层面等都是不尽相同的,因

此,在阅读过程中,每个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接受的信息各有差别。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避免传统的点面大贯通,而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全身投入到阅读中,并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真实的情感,然后,在师生的交流过程中对学生的真实体验给予肯定。在肯定学生真实感受同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动讲解,利用阅读文本的独特魅力去完善学生的感受,使学生能够在情景阅读中与作者达成共鸣,从而达到启迪他们心智的目的!这里,对老师自身的素质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化枯燥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充分享受文学之美?因此,教师的个人魅力在此显得尤为重要。不然,教师如何才能组织好课堂阅读教学,又如何能将学生推上课堂的主体地位呢?

二、展现学生的合作性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每个学生既是自主学习的个体,又是课堂整体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短暂的课堂教学中,作为个体的学生,有时候难免会有疑惑之处。此时,教师应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拿出部分阅读时间给学生用来思考、质疑和解惑。这不能光靠教师的讲授来解决,而应该在主要的和重要的问题上充分尊重学生的合作性。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勇敢提出自己的见解,做出自己的判断,使他们在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探究性和创造性。这样,不仅能够让所有的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阅读教学来,更重要的是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大大提高文本阅读和教学的效率,并且在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中,使学生逐步领悟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并能自主学习其他阅读教材。如此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将整体教学回归到个体教学。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性

作为新课标来讲,既在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又体现了其人文性。人文性则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震撼人的灵魂为出发点和归宿,使人热爱祖国,热爱生命,热爱人类,热爱大自然,使人得到一种更加真实、全面、深刻、有力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用“美”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使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主动接受材料信息,从而在轻松愉悦和美感中完成教学。作为教师,首先应当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对美的感知,是学生进行美学活动的先导,只有感知到美的存在,学生才能抓住“美”这条线索去感知整个文本。然后应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对于不同美的观点,教师应给予正确的美学观来引导,并指导他们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和挖掘文本之美。最后,要培养学生对于美的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文本中的“美言”“美句”和“美思”,鼓励学生进行再创造,真正达到学以致用,从而实现新课标下的人文教育目的。

总之,提高课堂阅读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上面所讲的三个方面,教师还要特别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注重课堂教学的目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励教学,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增强自身的学习兴趣和信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改的进行,课堂阅读效率在新课改中已成为重要的一环,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语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雷沛芹.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之我见[J].西江教育论丛,2005(3).

[2]张兴春.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J].教育革新,2006(3).

反思高中新课标英语阅读理解教法 篇12

阅读理解的新变化,以及现今语言学习者较高的素质,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从速读到细读再到问题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阅读理解,已经不单是要提高语言学习者的阅读能力,更是要在此基础上让学习者了解到语言本身所承载的文化内涵。针对这一变化,我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力求达到语言习得和文化知识的平衡。下面以《NSEFC》BOOK 2第五单元MUSIC的阅读教学为例,具体分析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得失。

教材分析

抛开语言不谈,“music”本身就是大部分学生很感兴趣的一个话题。课堂之外的生活中,我与学生也经常谈到音乐,学生早已期待着在课上欣赏、探讨音乐。经过对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研究分析,我发现阅读部分侧重介绍的是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乐队The Monkees,背景文化涉及现代音乐、摇滚乐、乐队。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定位在通过阅读理解,让学生了解到现代音乐的各种重要风格,尤其是摇滚乐及乐队的构成,并学到摇滚乐队那种永不放弃的精神。

设计思路

鉴于教材内容设置,我把传统教学中的warming up和reading综合成一个部分,将阅读理解同音乐欣赏结合在一起,希望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提前一周,我布置学生一个话题: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让学生提前思考和查阅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设计本话题,有利于引出音乐的两大发展阶段———classical music和modern music,便于介绍各种音乐风格,为进一步了解摇滚这种音乐打下基础。接下来,根据课文编排特点,我将课文分成两大部分——如何组建乐队和The Monkees的故事。所有问题都围绕这两大块来设计。除了设计与课文相关的必要问题,我还查阅了大量资料,了解了各种不同音乐风格的定义、起源、发展,并在此基础上选取了经典的音乐片段作为欣赏实例,以配合多媒体教学。因为事先预测到学生会提到的音乐风格可能将包括古典、爵士、流行、摇滚、电子、民谣、嘻哈乐和说唱,所以对应每种风格,我都预备了一段有代表性的音乐(古典———Concerto for Cello, E Minor, Elgar, Jacqueline Du pre;爵士——Kind of Blue, Miles Davis;流行———Back Street Boy;摇滚———18 and life, Skid Row, The Beatles and The Monkees;电子———Depechmode and BT;民谣———Blowing in the Wind, Bob Dylan and Joan Baez;说唱———Lost, Eminem……)。所选的歌曲不一定都用得上,也不一定都要播放,但尽量多的准备音乐片段,有利于顺利开展音乐欣赏部分。

教学过程

在授课阶段,我并没有一来就让学生回答他们事先思考的问题: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而是先播放了两段不同的音乐———Requiem, Mozart;Don’t cry, Guns and Roses。以此为导入,让学生来判断classical music和modern music。在引出两个基本概念后,大家开始讨论自己喜欢的音乐风格,每提出一种新的风格,就展示这种风格的英文定义,并让学生欣赏能代表这种音乐风格的经典曲目。大部分学生的反应很积极,都很渴望学习,欣赏更多的音乐风格,并开始尝试用英语表达自己为何喜欢一种音乐风格。为配合后面的阅读,我有目的引导学生探讨classical music和modern music的区别,并将探讨的话题落在摇滚乐上。在讨论间隙,我又向大家介绍了课文中将要提到的两个乐队The Beatles和The Monkees,并欣赏了他们的两首代表作。一节课40分钟要完成讨论和介绍,时间稍显不足。

虽然学生探讨音乐的兴致很高,但是第二节课还是要回到阅读理解这个重点上。于是我用一个问题导入阅读:If we want to form a band and be as famous as The Beatles, what should we do?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写下自认为重要的组建乐队的要素。根据本课内容的实际编排,我并没让学生一次就读完整篇课文,这样难度会很大。我将课文分成两部分,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如何组建乐队。阅读完成后,对照自己写下的要素并开始判断我设计好的True or False。True or False中的句子都是围绕课文第一部分———如何组建乐队来设计的。在明确了组建乐队的一般过程后,让学生开始阅读课文第二部分———The Monkees乐队的故事。由于课文旨在介绍这个乐队与一般乐队不同的成名经历,所以我特别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找出The Monkees的特殊点。之前学生已经大概了解了一般乐队的特点,所以通过对比阅读,现在他们很容易就找到了The Monkees的特殊性,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好的回答阅读理解的问题。本篇阅读理解的难点在于教会学生在找出各段落的主题句的基础上归纳段落大意,所以在分部分阅读课文后,还是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再次细读各个段落,并引导他们用一到两句话归纳段落大意。

阅读课程结束后,大部分同学的热情依然高涨,愿意进一步对音乐发表自己的意见。于是我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上世纪60年代的西方音乐和思潮,尤其是The Beatles的巨大影响力。此外,我建议一些学生学习演唱The Beatles的经典曲目Yesterday,希望他们能从多种途径习得英语。从课后反应来看,阅读理解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了解并欣赏了不同风格的音乐,尤其是现代音乐的一种重要风格———摇滚乐;通过阅读The Monkees的故事,有兴趣的学生已初步了解到60~70年代的西方音乐及社会思潮的基本情况。

存在问题

本单元的阅读理解也还存在不足,值得思考。首先是对课堂时间的把握不够好。由于讨论气氛热烈,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很高,导致这一阶段耗时较多,后面的内容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尤其是概括段落大意这一节,时间很仓促;其次是在Warming Up阶段,音乐欣赏过多了一点,留给语言训练的空间稍显不足,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了音乐欣赏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言本体的学习;最后,设计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课堂上问题与问题间的衔接不够好,有些问题的针对性还不够强。

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3

在八中教育实习期间,我认真阅读新课程标准,受益颇多,让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认真阅读《课程标准》,慢慢的渗透到实践中。

新课程标准有以下特点:

一、加深了对新课程标准的了解。新课程标准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在,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二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标体现了更关注社会,更帖近学生的生活。应该以物理学的内容为素材,受到科学的、技术的和人文的教育,关心科技发展,注意学科渗透;

三是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强调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新课标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新课标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新课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的不同之处还在于:课程标准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四、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

五、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新教材的修订情况及如何解决教学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如八、九年级的内容编排上作了修整、穿插、改动。由原来的17章变为22章,细化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新教材在编排上,图片多了,实验更加完整,文字的也增加了,使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加强了,新教材课后的习题量增加了,每一章后面都出现了“学到了什么”,这样让老师和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简单明了。

培智新课标心得 篇14

临洮县特殊教育学校 杜黎明

为了提高我们特岗教师的专业素养,更好的适应教学工作,校领导决定在我们学校开展一次特殊教育新课标学习的培训,我作为一名新特岗教师,很荣幸参加了这次培训。此次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先让教师自学,然后由教导处组织进行视频专家的专题学习,学习教育改革发展及新教育理念、教育管理、校园文化建设专题、中小学班级管理专题、师德修养专题和教师专业成长专题。通过此次培训,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培训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在本次培训中,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使我深刻地认识到: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知识,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二、培养自身素质,以便更好的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此次特教课改体现了当代特殊教育的新理念,在课程资源目标建设方面,充分考虑了不同类型残疾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方式、个性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针对残疾学生的特殊需求,开发满足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需求的优质资源。在课程资源内容建设方面,构建了以提升生活质量为核心的开放而适性的课程,既注重现实生活的需求,又注重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特教课标的出台有利于规范各地的教材建设,开发一批针对学生特点、符合课程标准,具备通用性、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相结合的教材,将有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有助于探索具有智慧教育属性的特殊教育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之路。

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新时期的教师应对教育对象实施正确影响的同时,不断完善自己。必须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教师应该具有独特的魅力,成为教育战线上的魅力形象大使。教师的精神面貌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因而要求老师要乐观、活泼开朗、充满朝气。在学生面前要做到精神振作、情绪高昂、用语幽默、态度和蔼、风度从容、姿态洒脱。对有些学生要鼓励,有些学生要要求严格,有些学生要真诚关心。因为在潜移默化中老师的思想行为已经深深影响着学生。

三、培训为我以后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

在培训中,我们还观看了曾华老师的教师专业成长专题讲座视频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一些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要点和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强调我们应适时调整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终身学习;他谈到的教学教法经验,让我认识到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另外,他还强调:“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位老师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如何使自己能够有质量有效率有能力地教好所上的每门课,使学生能够持续地从心灵深处接受教学,这就需要我努力地备课、努力地锻炼、努力地学习、努力地学习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

四、培训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在本次培训中,各位讲课的老师都对我们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同时也鼓励我们要尽快适应新的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老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这些鼓励,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篇15

在《新课标》下,如何有效地开展英语阅读课教学呢?笔者着重以New SEFC Book 4 Unit 5“Theme Parks”阅读课“Theme parks———fun and more than fun”为例,谈谈在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引导学生有效预习

有效预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应及时给学生提供有关课文内容的背景知识材料和预习练习,指导学生预习。背景知识材料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其视野,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心理和知识上的准备。教学课文前,布置学生泛读“Hong Kong Ocean Park”这篇与课文主题有关联的短文,使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进入课堂,使学生的主体思维被激发,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积极参与是阅读实践活动的保障。因此,教师要妥善引导,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从篇章结构、主题思想、细节信息到文章寓意等多方面理解课文。

1. 引入新课

用背景介绍和图片把课文的主题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文提供的语言情境中,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对于“Warming up and Pre-reading”部分,从学生身边的或熟知的主题公园谈起。首先展示几张老师在公园照的生活照,接着通过“Hong Kong Ocean Park”引出主题公园这一概念,让学生学会区分一般公园和主题公园。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出主题公园的特点,从而回答“What do you suppose a theme park is?”这个问题。

2. 作出预测

预测是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或图片预测课文的主要内容或可能用到的词汇。在这个过程中,不但使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输出,而且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自主学习、自主参与的能力得到培养。

3. 设计任务

多层次、多形式地设计阅读活动。如个人单独完成表格、“true or false questions”和四人小组讨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加了学生参与阅读实践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作为阅读实践活动的主角,使阅读活动成为一种主动的、探索式的认知体验。

4. 指导学生阅读技巧

阅读技巧有利于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现代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要教学生“会学”。学生在阅读“Theme parks———fun and more than fun”时,根据文体采取的阅读方式有:(1)跳读,寻找所需信息如课文大意、地名。(2)快速阅读,学生通过整体粗读,领略内容大意,找出每段主题句,从而达到整体理解的目的。(3)细读,分段细读时要求注意语篇结构,抓住主要事实、关键信息,揭示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细读课文后,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1) Complete the table. (2) True or false exercises (4)推读,这是课文阅读的关键所在。问题:What is the meaning of the title“Theme Parks———Fun and More Than Fun”?引导学生推测未直接写明的含义、因果关系和词义。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这样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培养了阅读能力。(5)讨论,创造良好的参与条件,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学生互设情景,以主题公园为话题,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们畅所欲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锻炼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巩固了课本知识,为今后阅读奠定了基础。

三、增加学生的课后语言实践

1. 设计有效的课后练习

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其他学习资源,通过讨论、合作和探究的方式完成阅读任务,解决学习中的困难。针对这节阅读课设计了两个练习:(1) Surf the internet or go to the library to search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me parks.(2) Work in groups and design a new theme park.Draw a map of the theme park.第二天学生把他们设计的主题公园进行了展示。这不但巩固和扩展了在阅读课中新学到的语言知识,给学生搭建了一座展示自己英语学习风采和获得成功感的平台,而且发展了其说和写的能力。

2. 鼓励课后自主阅读

从培养阅读能力的角度看,仅限于课文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在有效的阅读教学训练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利用手头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阅读能力,锻炼他们的英语自主阅读能力,学生除每天阅读人教版与课文配套的Reading Practice中一篇文章外,还要尽可能多地阅读原文或体现英美文化特点的材料,不断加深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他们常读的有《空中英语》、《英语周报》等报刊。学生自主阅读后,毫无疑问扩大了词汇量、丰富了语言,了解了英美民族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习惯和英语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

上一篇:关于童年趣事吃西瓜作文300字下一篇:通运输局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