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陆小学工作总结

2024-10-27

南陆小学工作总结(通用7篇)

南陆小学工作总结 篇1

南陆小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3——2014第一学期

本学期我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 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马村镇教委办的工作部署,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抓好教学监控,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加速了学校发展。

一、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

1南陆小学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件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校教师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

2、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教师们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而是改造、创建新的现实,培育出有创造能力的人。从而形成了“实施新课程的成败在教师,教师的要务在于更新教学观念”的共识。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相信学生都存在发展潜能,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的条件。树立学生发展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3、加强了教育的开放性,加强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教师教学中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局限,立足学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现代社会,现代科技,其它学科的知识信息和最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活动始终充满活力。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学习、体验的实际情境,创设动手实践、创造的现实环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到教师外、校外,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二、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1、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是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本学期我们在自修反思的基础上,加强案例式分析,参与分享教学诊断,强调合作等,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使老师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切实有效的由新课程的旁观者,变成新课改的组织者、参与者,投身到新课程中的改革中,并在实践中找出其中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针对自己的实际状况,制定出阶段性学习努力目标,提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在自修自研的基础上对照自我发展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并在教师中进行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使教师既研究了自己,又分享了别人成长的经验,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觉调合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

2、本学期我们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系列基本功达标竞赛,突出9种能力:

1、语言能力;

2、板书能力;

3、组织设计指导能力;

4、新技术能力;

5、反思改进能力;

6、总结写作能力;

7、创新能力;

8、交际能力;

9、合作能力。

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的调动了我校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

1、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核心之一。不会学习的人将是21世纪的新文盲。我校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凸现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

2、新课程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教师要走下高高的神坛,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四、狠抓教学常规工作,重务实,重实效

1、我校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 体系,加强了学校内部各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对学校的授课计划、备课、教学、批改、辅导、复习、考试、成绩评定等项教学规章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同时提出具体的改革设想,以达到教学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教师,每位教师必须备好每一节课,积极从教材中挖掘出启迪学生,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建立教学上的最佳工作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知识,增长能力。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

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在课堂上,教师要刻意创设问题的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概括和判断推理、综合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教法。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自学能力。努力改进教法的同时,也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

3、深入钻研教材。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抓住主线、明确重、难点,搞清肄点,把握关键。精心设计教案。每课教案要做到“五有”: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具体的教学内容; 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法;有合适精当的练习。要提前两天备课。

坚持写教后记。授课后及时记载本课教学的成功和失误;以便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教法,不断提高。

学校要求教师毕业参加工作后一年上合格课,三年要上优质课,五年争取上示范课。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现在的教学水平,确定目标,校领导主任跟踪听课,学期未听课认定,不合格者不许上课。

五、开展校内教学比赛

南陆小学每学期一次的教学比赛已初步形成特色,它为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教学技能技巧的舞台,他们互相学习切磋,学习贯彻新课程标准,更新思想,转变观念,培养适应新世纪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从而推进我校落实新课程的步伐,发现培养人才,树立典型,推动教学工作向前发展。

本次校内教学比赛学校成立了比赛领导小组,研究、确定本次比赛的目标、任务、措施,并制定比赛方案。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力求突出两个特点:新:授课教师观念新,落实新课程标准,教学有创新;实:教学过程要真实,体现老师教学真功夫。

此次活动教师参加面广,成绩显著,在全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比赛期间,校级领导极为重视,多次在全体教师会上做动员,王丽红主任组织全体教师认真的学习了新课标。全体教师解放了思想,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方案。课后,所有老师又同时评课,从中找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集体理解、消化、吸收,达到了提高教学能力的目的。

马村镇南陆小学 2014年1月

南陆小学工作总结 篇2

德育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加影响,以培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活动。[1]古代大儒在汇编的《大学》也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具体阐述了只有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才能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自新课改以来,国家把教育方针定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也指出了德育为先的教学策略。在不久前党的十八大报告,曾三次提及人的全面发展,报告再次强调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德育的重要性可见一般,小学生的成长关乎于国家的未来。因此在道德启蒙的小学阶段,笔者认为,德育工作的重心是补救家庭德育教育的缺失,在制度上完善,深入孩子的内心,以制度归正,以教促养成,在孩子在启蒙阶段的白纸上打上道德的烙印。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2]构建和谐德育的新局面。本文以广铁一小的校本机制为着力点,提出个人对德育工作的观点。

1. 广铁一小校本机制概况

广州市越秀区铁一小学“以德育人,全面关爱”的育人策略,“以研促教,点面结合”的教改路子,“抓实主道,拓展辅道”的办学模式,为培养“品质优良,学业扎实,兴趣明显,能力多样,身心健康,善于合作”的学生,形成“乐学、自主、自信、发展”的教育教学特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中分别从班级文化、学生素养提高和个人习惯养成上细化为铁一“养成‘十规则’”及检查制度、班级文化建设制度、“幸福六星”评比制度、“优秀一小人”评选制度、学生操行评定制度等。在教师管理方面有一个完善的教职工校本考核制度、教职工校本奖励制度,对教师的管理管理水平和教学素养有一个根本保证。

从以上校本激励制度中可见,在德育管理制度上,分别从教师、学生来年各个角度出发,既有硬性的规定,也有弹性的激励制度。制度的制定完全遵循人得心理特点。因而,一个完善合理的制度对于实施德育工作是不可缺少的保证。

2. 德育工作实施策略

2.1 加强德育工作激励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学德育工作离不开一个制度的约束和促进。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须先有一个基本的制度约束,从而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特别针对低学段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的特点,更应需要制度约束和引导。制度不仅是一个强制性的行为规范,还需要一定的弹性激励制度。但目前的的与工作制度多为强制性规范,没有健全的激励制度。只是“惩罚”而小学生对于激励更乐于接受。激励本是心理学术语,它所表示的是某种动机所产生的原因,即发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是如何产生的,是在什么环境中产生的。[3]因此在德育工作激励制度上要遵循小学生的习惯和心理机制规律。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具有迅速性、协调性、开放性、可塑性的特点,这一阶段学生表现出自制力差、对道德的知识理解肤浅。对于判断事情的对错,是否属于道德范畴,小学生从只是看行为结果是否和道德约束准则一致。对于道德的掌握则是简单的依赖他人、以来社会、逐步转变成自己认知道德标准。因此,对小学德育工作激励制度。要更多体现的是引导和规劝,形成鼓励性质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让学生随着习惯的养成和年龄的增长形成道德的觉醒。学生在内心形成--哪些是需要做?怎样做?思路。这样才是德育激励制度的核心所在。

从铁一小的校本制度中的“幸福六星”和“优秀一小人”可以看出,通过量化德育指标,从健康、劳动、文明、阅读、环保德育基本要素,并给学生发放“荣誉”星星和一定的物质奖励。这种激励有利于促进学生把德育基本道德规范转化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进而形成一个良好的人生观雏形。

2.2 抓住品生、品社课堂主阵地

德育工作表现在方方面面,不仅在日常生活可以组织实施德育活动,开展德育主题的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对学生德育行为规范和德育意识的建立有着积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处处渗透德育教育,使德育和智育互为促进,从而形成学生良好的德育观。那么作为德育教育专业课的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课,无疑是进行德育工作的主阵地。

教育部2011颁布的新《品生品社课程标准》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作为总目标,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三维目标的内在统一。

在品生品社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几个内容板块热爱生活、热爱祖国、认识中华文明以及遵守公共秩序等。在授课时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养成自己在生活中和其他渠道收集相关资料的习惯。让学生在情感上对德育有一定的认识,如何是爱生活?如何才是爱祖国的体现?如何遵守公共秩序,做到文明出行?这些德育课堂知识加之对应的实践活动和相关的激励机制,给以引导学生在基本的道德规范内健康发展。

2.3 关注个体,释放学生心灵

小学德育工作中,在组织实践活动或德育教学时,往往有一些学生表现出不积极或者独自活动的现象。还有一些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可是性格孤僻,对于集体实践活动存在消极思想。究其原因,是因多数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溺爱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以致于部分学生跟不上同学的“节奏”。因此在德育工作中要正视这种个体差异,在工作中要对这些学生重点关爱,深入学生内心,了解学生所需。对学生的小小改变给予口头上的肯定、或者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当众表扬。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差异分成不同的优略小组,让每个学生都是活动的主角。这些小小的情感鼓励,使学生对德育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结论

赫尔巴特曾说过:“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高德胜在所著的《生活德育论》也认为德育教育也是终身德育。小学德育工作是一个漫长的培育过程,对于学生德育管理要从学生内心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其以关爱,在管理制度上以激励为主。才可形成德育工作的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姜安丽.护理教育中的德育[J].护理教育学,.2011(02).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2010.3.1.

南陆小学工作总结 篇3

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工作总结

我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已经第三年了,一路走来,我和学生们一起欣赏经典诗文的无穷魅力,共同感受诵读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本册教材节选自孔子的《论语》,五个单元主题分别是:孝敬、仁爱、修身、君子和交友;两个活动园地。在经典诗文的润泽中我们感受着成长的快乐;同时在教学方法上面也收获颇多。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排在第一位,所以在经典诵读课教学方法力求趣味化,千方百计调动学生投入激情,以

兴趣作为原动力。如:故事法:把经典诵读的内容改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用故事吸引学生探究经典、记诵经典,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小学教育工作总结巧用法:让经典走进生活,在平时生活中、在作文中时不时把经典名句用出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是“经典”,感觉到诵读经典的重要性。

其次,进入三年级,随着国学经典学习的深入,古文的内容难度也逐渐增加,想要学生一下子就能把握住内容,难免过于急于求成,我想还是采取“不求甚解”化吧。因为我深信书要慢慢读、细细品,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了解书中的道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力求甚解,但古代经典的学习意在提高文化底蕴,是远离功利的一种精神修养。因此它不需要学生字字会解释,句句能分析。教学目标单一,让学生开心地学,有趣地读,多多地记;学习的特点是化整为零、删繁就简,由浅入

深、由易到难;学习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触摸”语言。

最后我想说的是:诵读形式应该多样化。重视朗读,强调背诵,形式灵活多样:可以读出节奏、音律,可以集体读、分组读,也可以个人读。多样的诵读延续了学生的诵读热情,使得他们深深地喜爱上了诵读诗词。还记得,开学初,有的同学便迫不及待地问:老师,这学期我们背哪些诗啊?什么时候学啊?”看着孩子们的张张笑脸,我感到异常欣慰。

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效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语言不断得到积累。我觉得背书,就如练字、练拳、练舞,熟能生巧,巧必由烂熟而出。到目前为止,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背诵的经典诗词已不少。小学教育工作总结经典诵读增强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大量诵读丰富了语言积累,增强了语感,获得了审美体验。同时,说写能力也不断得到了提高。多样的诵

读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积累,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探析 篇4

1. 学生思想状况不容乐观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 知识经济的突飞猛进, 物质文明极大丰富, 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想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左右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传统的伦理道德、审美情操在青少年意识观念中越来越淡化, 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 青少年打架斗殴, 离家出走, 自杀现象时有发生。可见学校作为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的前沿阵地, 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2. 隔代监管问题不容忽视

现在农村家庭中, 随着父母外出打工人员逐渐增多, 鉴于经济等各方面原因, 很多家庭将孩子留在家中, 由孩子的爷爷奶奶监管, 甚至委托亲戚朋友代为照顾, 这些原因, 使得孩子除温饱解决外, 在思想、生理、情感的教育需求和困惑都得不到及时满足和帮助解决, 使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3. 教师思想认识不容乐观

教师既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指导者和传授者, 也是学生思想灵魂的塑造者和传播者, 教师应模范地履行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在平时的教学中, 有部分教师不能以身示范、严格要求, 在对德育工作的认识上存在误区。

4. 家庭教育工作亟待提高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也是孩子的终身之师。家访中发现, 绝大多数家庭的教育观念能与学校基本保持一致, 但仍有一部分家长德育观念亟待加强提高。

二、对农村小学德育的思考

如何适应新的形势, 在改进中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现状,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学校德育工作。

1. 正确处理德育与教学的关系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居于首要地位。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 德育的外延扩大了, 德育与其他各项教育活动的联系更密切了, 但如果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把素质教育单纯地理解为开展一些活动, 进而用这种所谓的“素质教育”取代学校德育工作, 那么, 学校德育工作就有可能被淡化。教师要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思想认识, 只有认识清楚, 才能把做好德育工作作为自觉的要求和行动的指南。还要在实施德育的内容上具有广度。一方面, 在德育常规中要加强领导和管理;另一方面, 学校要注意抓住契机, 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使德育教育寓于活动之中。还必须加大力度, 以促使和保证人人都能努力成为德育工作者。加强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 关键在于有一支良好的师资队伍。

2. 拓展德育工作的途径

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关键是教师自身道德的建设。首先, 我们要做好德育工作, 必须以加强师德建设为前提。师德建设不是可以一劳永逸的工作, 必须长抓不懈。因此, 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 都必须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其次, 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传统文化是人类社会长期积淀下来的思想、文化、精神的结晶, 是民族文化的基石, 是民族精神得以发展的土壤, 对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影响。再次, 将学校德育工作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 是学校德育工作能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只有家庭、社会、学校有机地结合起来, 采取各种形式的联动体系, 学校德育工作才可能有的放矢, 取得实效。

3. 形成齐抓共管的德育氛围

一所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得如何,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德育氛围。而另一方面, 广大教职工是否都具有强烈的德育意识, 是否自觉地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德育工作者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是育人的重要阵地, 德育是学校一个永恒的主题。因此, 作为学校的教职工, 应把人人都应该成为一名德育工作者作为理所当然的要求, 但是如何使“应该成为”转化为教职工的自觉行动, 这就需要学校领导者积极思考和不断探索, 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的积极性, 形成德育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

4.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 也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教师要结合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要注重寻找学科教学内容中的教育契机, 准确把握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机, 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从而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第一, 要努力挖掘教材内容中德育教育的对应点, 进行德育教育。通过挖掘教材中的内容或具体例子, 引导学生通过品一品、议一议、评一评等方式渗透德育教育。第二, 在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中渗透德育教育。课堂上要尽可能地采用生动活泼的方式方法, 引发学生的积极情绪,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

学校德育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意识倾向, 特别是在培养道德意识倾向性 (道德动机、道德目的、道德信念、道德理想等) 和道德心理品质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 是相同的, 因此,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交叉性。德育工作应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 使其相互促进, 共同作用达到教育的目的。

南陆小学工作总结 篇5

一、明确育人的目的:培养正直、善良、积极、智慧、友爱、懂得感恩、身心健康的人才

成人比成材更重要, 要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 要让学生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 必须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积极向上的团队合作精神, 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及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所以作为班主任最重要的是要明确培养目标是要培养正直、善良、积极、智慧、友爱、懂得感恩、身心健康的人才。

二、用真诚的师爱感化学生, 唤醒学生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得好:“老师个人的榜样, 乃是青年心灵开花结果的阳光”, 所以真诚的师爱是可以感化学生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 班主任要以一颗仁爱之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能够站在他们的角度去体验他们的内心感受, 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

三、培养班级领导干部, 培养小助手

一个班集体的建立, 一种良好班风的形成, 仅仅靠老师的力量是不够的, 所以有效地将小助手利用起来, 让他们和老师一起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因此, 我们班提出“把班级还给学生”的口号, 就是要为每个学生创造更多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 使他们在管理的实践中学会自主管理, 在自主的活动中培养自我教育能力。丰富班级管理角色, 可为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担任责任、服务于集体创造条件。

丰富班级管理角色的具体做法是:增设管理岗位、减少个人兼职、角色动态分配。

(一) 我班除了通常的班级干部岗位外, 增设了若干个管理岗位

(1) 门长

开学初, 我观察了一段时间后, 挑选了4个每天来的比较早, 而且责任心比较强的孩子做“门长”, 每个孩子身边放一把钥匙, 这样就避免了钥匙只放在一个孩子身边, 开门不够及时的现象发生。

(2) 值日班长

值日班长, 我想每个班级都有, 就是负责做好一天值日工作的人。早读课上, 他负责组织孩子们读书、背书和听写。从早读一直到晚上放学, 才算是完成了自己一天的工作, 在他值日的这一天里, 事无巨细, 他都得过问。

(3) 小组长

小组长是我班的核心人物, 他们肩头的担子最重。以座位为准, 每3人为一个学习小组, 一个学习小组中有一个小组长。6个学习小组为一个学习大组, 一个学习大组配一个大组长。大组长只要负责作业的收发, 记录下没交作业的同学名单即可。小组长必须每天负责对小组成员的各项作业进行检查, 协助值日班长管好小组纪律, 配合红领巾监督员监督自己小组成员的礼仪常规, 带领小组成员做好值日工作。对作业不认真的同学, 小组长有权要求他将作业重做, 对于作业中有错误的, 小组长有责任和权力要求他及时改正。对于违反纪律或礼仪常规的, 小组长要及时提醒他改正。

(二) 实行岗位责任制

我班实行“岗位负责制”, 对班委干部、课代表和其他同学都有明确具体的岗位职责, 使班级的每一扇窗、每一扇门、每一样物品、每一件工作都有负责人。例如, 负责电灯的同学, 教室内光线暗时及时开灯, 教室内光线明亮时或室内无人时及时关灯;负责讲台的同学, 要保证讲桌的清洁、老师上课时有粉笔可写, 同时负责对不爱护粉笔乱涂乱写、乱扔粉笔头者进行教育和处罚;负责窗户的同学, 要保持窗户洁净。

实行岗位责任制, 使学生人人有管理服务的岗位, 让学生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 突出了学生群体参与的主体地位, 强化了教师指导意识, 淡化了教师管理职能, 逐步实现了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同时, 自己也是其他管理者的管理对象, 形成一种人人平等, 人人有责, 相互牵制, 相互竞争, 相互促进, 相互交融的良好机制。

四、努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和贫困生的帮扶工作

在学生管理方面, 我认为班主任的工作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 (1) 尖子生的培养; (2) 中等生的促进; (3) 后进生的转化; (4) 珍爱贫困生。因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希望, 越是后进生越需要老师的帮助和鼓励,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再差的学生也有长处, 班主任要注意观察、了解, 及时地捕捉他们的闪光点, 进行鼓励、表扬, 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价值, 抹掉心中自卑的阴影。我首先深入调查摸底, 搞清他们之所以成为后进生的原因, 做到了因材施教, 对他们处处真诚相待, 时时耐心相帮, 真心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最可信赖的朋友。同时, 我还创造条件和机会, 让后进生表现其优点和长处, 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而贫困生常常有自卑的心理, 他们物质和精神上都贫乏, 常以胆怯的目光看待周围的一切, 自尊心很刚强也很脆弱。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细心地对待他们, 让他们明白人人都是平等的, 他们也可以昂起头走路。

五、平等、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 对事不对人

班主任必须要在学习上不偏袒、不歧视、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要求自己做到不以家庭出身高低、智力好坏定亲疏, 不以成绩好坏分优劣。尊重学生的人格, 做到严中有爱, 严中有章, 严中有信, 严中有度。及时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找准谈话时机, 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六、给每个学生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

我个人认为, 一个思想与行为还不够成熟的青少年需要教师给他确定一个目标, 这个目标系统由以下子目标组成:

1.班集体远期、近期目标

班主任要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本班实际情况, 拟定全班与小组在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远、近期目标, 有目标才会有努力的方向与动力。

2.个人远期、近期目标

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个人的近、远期目标, 将集体目标落实到个人身上, 让学生明白清楚自己要做的事, 这样就不会迷茫。

总之, 班级的管理是一件既辛苦又充满乐趣的工作。工作方法有成千上万, 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但班主任工作也要讲究一定的方法, 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 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循循善诱, 勤于管理, 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 并形成自己的特色, 定能水到渠成, 让班级集体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要:班主任就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发展和生命质量, 力求给学生一个全新的教育, 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如何做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 篇6

一、班主任要增强自身的文化素质

作为一名班主任, 是小学生进入校园, 给予小学生爱和温暖的充满智慧的人, 是学生们的心灵的一个塑造者。班主任要管理好班级, 必须以身作则, 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提高自身的修养。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有知识底蕴, 能力较强, 并有较强的威望的形象, 这样就会给每位学生留下一个良好、高大、威严的印象, 这是一种无形的资本。是学生尊重你、仰慕你、信任你, 希望从你那里学到更多的知识的一个前提。作为一名班主任, 不应该因个人对学生的喜爱程度不同, 而对待学生有所差异, 例如, 有些教师在上课时就喜欢提问自己喜欢的学生, 不喜欢的学生不闻不问。这样的做法会给小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影响。

二、培养班干部, 形成有力队伍

班主任要想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团结一致的班集体, 就应该首先拥有一支精干的班干部组织队伍。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怎样, 在一定程度上是取决于班干部的, 因此, 当选班干部的人一定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 不仅会管理他人也会管理自己, 有较强的号召能力, 同时, 在某方面是其他同学的榜样, 是其他同学的学习对象, 得到其他同学的尊重与认同。班主任要把建立一个团结、向上的班委会当作管理班级首要的任务, 并且使他们成为班级的核心。例如, 在打扫卫生时, 班干部应当起到带头的作用, 脏活累活首先干。在完成作业方面, 班级干部的作业应当是自己保证一定要高质量地完成。在课堂的学习中, 应当严格遵守纪律, 上课听讲认真等。这样在班级中才能给其他同学树立榜样, 得到同学信任, 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威信。

三、严格管理, 创造良好风貌

严格的班级管理, 会树立教师在同学中的威严, 但是要注意严格要适度, 要尊重学生、考虑学生的感受。当学生需要教师的帮助时, 教师要很热心地去帮助学生解决好问题, 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 不应该因个人对学生的喜好, 对学生的惩罚有所偏差, 犯了错误就要严肃地处理。

要想让班级团结一致, 就应该给班级提出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 例如, 要拿到卫生的流动红旗, 做这周卫生最好的班级, 做这周纪律最好的班级, 考试时, 做成绩较好的班级等。让学生每时每刻都有个奋斗的目标, 向着一个目标前进, 在班级没有做好的时候, 应该给予相应的鼓励并找到没有做到的原因, 进行分析, 使学生了解到自己哪里做得不好, 应当改进, 使自己与班级共同进步。以形成良好的班级风貌, 班级的风貌也是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四、积极参与学校活动, 发展学生多方面能力

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 小学生对于自己的能力并不了解, 而作为他们的班主任不能不了解, 小学生因为各种方面的差异, 自身的发展、学习能力等各方面可能存在差别, 例如, 有些学生学习能力一般, 但是动手能力很强, 有些学生动手能力一般, 但是运动的能力很强, 有些学生平时很安静但是文艺方面很有天赋等。班主任要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 来发掘这些学生身上的潜力, 让学生找到自信, 找到自己擅长的东西。作为小学生, 他们的心理素质还在形成的阶段, 那么, 教师就要鼓励在活动上表现不好或者失利的学生, 对表现好获奖的学生给予赞扬指出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使其更加努力, 做得更好。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面对挫折失败时不会气馁, 在成功顺利时不会骄傲自大。

怎样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 篇7

一、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在班级里总会有后进生存在, 后进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和管理的重点,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提高整个班级成绩的重要环节。一个学生之所以落后是有原因的, 班主任不能片面地去教育, 之前要找到原因, 这样才能教育到点子上, 让后进生接受, 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有的后进生自卑、懒惰、叛逆;有的是智力因素, 理解能力差, 学习基础弱;有的是家庭影响, 家长对孩子的不重视等等。后进生虽然是少数, 但是常常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因而,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需要班主任全面了解情况, 摸清学生后进的原因。

班主任要用爱去感化后进生。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 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 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不应仅对优秀生关怀备至, 更应该对后进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 才能给他们以鼓舞, 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 才能点燃他们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在教育转化工作中, 应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坚持正面诱导, 以理服人, 切忌简单粗暴, 以势压人。当学生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 他们就会变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如我们班里有位后进生小明, 由于是单亲家庭, 课上学习总是不认真, 课后也不及时完成作业, 任课教师的教育对他来说是耳旁风。我经常找小明谈心, 了解他的家庭情况, 还经常家访, 做其家人的工作, 希望家长能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思想。在一段时间后, 小明有了明显的改善, 学习上非常努力, 成绩也有了提高。他的转变证明了, 后进生的转变工作需要教师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身上, 这样才会引起他们心灵的共振, 从而有行动上的回报。

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优点, 多鼓励他们, 通过优点来调动学生思想的积极因素, 让学生有被重视的快乐感, 愿意接受教师对自己缺点的指正。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 他们天真、错误的行为中孕育着成功的潜能。教师要多发现孩子的优点, 不能总抓住缺点去批评教育, 批评得过多, 学生接受的是消极的影响, 对自己也没有了信心, 产生了自卑心理。班主任可以转移教育的视线, 通过表扬和鼓励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建设。让学生感到自己也是优秀的, 也可以进步。再进一步诱导学生同自己的错误做斗争, 努力改正。多鼓励并不意味着抹杀批评, 而是要委婉、适当地批评, 奖惩分明, 严格要求学生。比如, 当学生在集体大扫除中偷懒时, 我说:“你是个小伙子, 他们女生两个人抬一桶水, 你一个人就拎起来了, 快去帮忙吧。”学生听了我的话, 马上行动起来了。如果我直接批评学生不干活, 学生不会心甘情愿地去劳动。

二、利用集体的力量进行感染和熏陶,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质性格

学校教育因素中对学生性格形成与发展影响最大的可以说是班集体, 一个好的班集体能互相影响, 是完善个人品质的大熔炉。马卡连柯曾提出:“只有当一个人长时间地参加了有合理组织的、有纪律的、坚忍不拔的和有自豪感的那种集体生活的时候, 性格才能培养起来。”在班级中, 每个学生的性格、思维、兴趣、个性不同, 有着不同的教育基础和家庭背景, 学生之间的思想观念会相互交集、影响, 在碰撞中形成的氛围会不自觉地影响到每一个学生。因此, 班主任应该有计划地组织一些集体活动, 利用不同的教育手段, 对学生进行教育, 借助多数学生的良好性格品质, 树立班级的健康舆论导向, 以此来促进其他学生良好性格特征的形成。同时, 教育还要注意班干部的良好性格品质, 班干部是代表班主任传达和管理的中间人, 要有可信度, 只有良好的品质才能影响其他学生, 使集体风气向更高水平发展。一方面, 集体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关系集体、维护集体利益的集体主义性格特征, 而且其他许多优良的性格特征, 如诚实、助人、组织性、纪律性、自信心、自尊心、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等, 也都能得到培养。另一方面, 也只有使每一个人的个性都获得充分的发展, 才会有真正的集体和集体教育可言。总之, 教育了集体, 也就教育了每一个人。教育了每一个人, 也必然会影响到集体, 他们是相辅相成的。

三、班主任要做好家访工作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对孩子非常重要, 会影响他们的成长。通过家访能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 拉近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的距离, 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家访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 作为学生教育的管理者, 要搞好班级工作, 教育好学生, 首先要了解学生。家访能对学生有全面的认识, 促进家长和班主任的沟通, 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共同携手教育好学生。

家访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途径。由于农村家庭文化层次的特殊性, 在家访时就应该给家长灌输一些现代教育观念, 让家长知道从哪些方面去教育孩子, 怎样教育孩子, 并随时与教师配合、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生活、学习情况。家长在长期抚养子女的过程中, 对其个性、特长、优缺点较了解, 有些家长在对学生的教育方面不乏真知灼见。对此, 班主任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 对个别学生家庭影响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的做法, 如粗暴、溺爱、放任自流等等, 给予正确建议, 为其子女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此外, 教师还应适时召开家长会, 用这种方式教师可及时与家长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 取得家长的信任和理解, 收到良好的效应, 交流沟通多了, 就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 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 纠正其不良行为。

家访要做到周密的计划和安排。比如, 要明确家访的目的, 有什么期望等;家访时间选择要适当, 选择在学生放学后或者周末、假期, 不影响家长的工作;家访要做到提前预约, 避免盲目登门造访, 家长不在家;家访的内容要多样, 针对学生这一时期在学习的表现, 进步或后退。对家庭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家访;家访要讲究谈话方法, 要有针对性, 不能闲聊, 不能一味告状,

总之, 班主任面对的是全体的学生管理工作, 要做到细心、耐心、爱心, 从学生的立场去研究如何管理让学生们接受, 从而提高感召力和班级凝聚力, 创造班级管理的良好条件。

上一篇:医用设备租赁合同下一篇:霍懋征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