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技课件

2024-06-22

小学劳技课件(共14篇)

小学劳技课件 篇1

小学劳技 课件

小学劳技课件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与实践,使学生们了解纽扣的有关知识,宏扬传统文化。

2.通过本课实践了解纫针、打线结、钉纽扣的方法,学会利用合适的针和线钉纽扣。

二、能力目标:

1.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能根据老师要求收集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做事认真的好习惯。

3.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2.使学生逐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 通过学生收集和汇报资料使学生理解纽扣中的文化。

2.学会纫针、打结、钉纽扣的方法。

难点:掌握不同纽扣的不同钉法。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式各样的扣子、针、录相带、电化教具等。

学生准备:各种针、线、纽扣、卡纸、剪刀等。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节

1、1、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首先我们一起看大屏幕。

(课件演示1)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图,找出不同的地方?看看谁的观察

能力强?

(自由答)

师:那就让我们帮他把扣子钉上。

(学生操作)

(出示课题)

2、2、激发学生探究

师:同学们你们准备了什么样的扣子?

(自由答)

师:哪一组汇报一下你们都收集到了多少种类的扣子?

师:好,老师这还有这样的一些扣子,请同学们看一看。

师:你能说出衣服上为什么钉扣子吗?它的作用是什么?

(出示实物)

师:纽扣有这么多的作用,谁来说一说钉扣子需要什么工具?

(出示板书)工具:针、线

师: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看针,哪位同学到前面汇报一下你们收

集到的针。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同学们准备好的线,请大家把它举起来。

(学生展示)

师:钉扣子选择线时要注意线不能太粗,线的颜色也要与扣子搭

配好。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录像中是如何教我们钉扣子的,大家边看

边想钉扣子需要哪几步?

(录像演示)

(1)纫针:

(2)打线结:

(3)钉纽扣

师:谁来汇报一下钉纽扣一共分几步完成?都是什么?

(出示板书)

师:同学们今天带来了很多种纽扣,可在录像中只示范了两个眼儿

纽扣的钉法,如果给你一个不是两个眼的扣子,你能钉好吗?

(生答)

师:为了保证同学们在钉纽扣比赛中能安全操作,请大家注意以下

几点。

(课件演示)

3、学生研究实践:

师:希望同学在分组实践时先一起研究一下你带来的纽扣该

怎样钉?

(学生研究实践,老师辅助指导)

4、师生共评: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作品举起来让大家看一下。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钉了几个纽扣?都是几个眼的?

(学生汇报展示)

师:谁能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

5、师生共结:

师:同学们表现非常出色。今天我们学会了钉纽扣的步骤,希望

同学们从今天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

板书设计:

学会钉纽扣

工具:针、线等

小学劳技课件 篇2

1. 学校的忽视。

新课程标准和性质决定了劳动技术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但是现实却与之背道而驰。在众多课程中,劳技似乎是不被学校重视的,更甚者,少数学校直接丢掉这门课程的教学。

2. 学生的无视。

学校教师的忽视,更容易造成学生对劳技课程的无视。

3. 教师的轻视。

教师的不重视是建立在学校的基础之上的。学校的忽视直接导致教师的课堂效果。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劳技教学缺少经验、技巧,因为教师引导不当,造成了学生对劳技课无趣等不良评价。如何让劳技真正现代化起来,需要我们寻找更多的突破点,重新整合,多元发展。

二、重新整合,劳技教学信息化

1. 他山之石可攻玉

劳技学科必须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要用信息技术来解决以往劳技教学中难以解决好的问题,从而突显劳技教学效果,推进课程改革。如果把原来的课堂教学原封不动地搬到网上,不仅无法让信息技术“化”掉原有弊端,反而会失掉以往课堂教学的一些固有优势。

劳技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不妨把“计算机辅助劳技教学”作为起点,从学科课程“整合”的高度,为信息技术在劳技教学中重新树立其地位,并对其作用给予再认识。完成这种再认识,需要广泛借鉴,包括借鉴他国的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但更要靠我们自己在实践中扎扎实实地探讨钻研。

2. 巧借东风放纸鸢

(1)合理利用信息资源,建设校园网络。积极开展利用信息技术改进劳技教学的研究活动,充分发挥局域网络的作用,对推动整合过程具有很大意义。与此同时,努力开展虚拟的劳技教学实验,探讨如何凭借网络优势实现劳技教学资源的共享,也是非常重要的。

(2)恰当利用信息化资源,丰富课堂形式。信息资源的恰当运用,能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促使学生始终在一个愉悦的氛围中完成获取知识的整个过程,学会学习,提高能力。

(3)具化教学目标,选择合适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应为教学目的服务,我们只有从具体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比如劳技的考试方式和评价方式,如果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也一定会创造出更灵活、更合理、更得当的办法。

总之,劳技学科面对的是未来的挑战,是信息时代的空前机遇,是构建新课程体系的探索。劳技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是解决当前劳技教学问题的关键所在。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把两者进行有效的整合呢?下面谈几点我的看法。

三、应用技术,劳技教学多元化

1. 借用影像,化静为动,使学生学有兴趣

在劳技课教学中,适时运用影像重现原景,可以化静为动,使学生学有兴趣。通过引导学生看录像,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从而使学生对动物笔筒获得直观的感受。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小兔自己动手制作礼物的能力,从中受到了启发,而且可以让学生学到制作动物笔筒的启示,并对制作动物笔筒产生浓厚的兴趣。此时同学们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动物笔筒,所以学起来非常主动积极。

2. 巧用课件,化难为易,使学生学有所依

学生在具体操作时,虽然熟悉理论知识,但实际操作时仍然会觉得无从下手。这仅仅靠口头表达是难以达到清楚明白的目的的,学生要想真正了解相当困难,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对关键步骤和技巧进行放大、分解、透视,教师适当地插入指导说明,学生就能可以通过课件的直观表象轻而易举地看清每个步骤。

例如,在上《制作线体模型》这一课时,人的头部、颈部的交接处是用尖嘴钳把铁丝拧成圈连接的。这一部分的丝拧得是否匀称,到底拧几圈合适,通过实物投影展现给学生,学生一下子就明白该怎么做了。特别是在劳动课评比活动中,适当运用实物投影,效果特别好。当一幅作品通过实物投影后,很明显地突出各个部分的特点,使学生一看就明白,哪些地方做得非常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能够使作品做得更加精益求精。

劳技课中,让学生明确操作原理是传授劳动知识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学生形成劳动技能的前提。操作原理包括操作过程,操作时的注意点等等。在实际教学中,除了要采取讲解、演示等传统教法以外,还可采用多媒体展示化难为易,突破难点。

3. 妙用音乐,化劳为逸,使学生做有乐趣

小学劳技课与其他课的区别在于,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实践活动的时间比较长,大约要花掉整节课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时间,而长时间的操作容易使精神产生疲劳。教师可以在学生动手操作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资源播放一些适合学生的音乐,而这种音乐是要符合劳动的场合和特点,有利于舒缓学生的精神疲劳。比如,上三年级的《布贴熊猫》一课时,可以选用一曲用古筝演奏的曲子,此时犹如一件件工艺品在人们面前栩栩如生地展示出来,十分符合这节课的特点。如此这番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情绪得到了调节,又感受了劳动的快乐和乐曲的节奏美,真正做到了化劳为逸,使学生做有乐趣。

事实证明,现代信息技术和劳技课程的深入整合,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正在产生深刻的变革,不可否认的是,在这场变革中真正受益的无疑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可以更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效果,学生才能真正地在劳技课的动手实践能力中有所得,有所悟。

参考文献

[1]施能约.劳技课改与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J].泉州师专学报(自然科学),1997年第17卷第6期.

[2]张勇潇、田宓.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辅助教学[J].小学教学设计(数学.科学版),2006年第10期.

[3]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J].中小学电教,2001年第1期.

小学劳技高效教学策略探究 篇3

关键词:小学劳技;现状分析;高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238-01

一、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劳动与技术》是一门融知识、技术于一体,具有较强实

践操作性的技能基础学科,而小学开设劳技课,则是向小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而很多教师对劳技课的认识不到位,教学观念上没有深刻认识劳技课的教育价值及其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轻视甚至忽视劳动教育,劳技课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课堂教学随意性大,甚至放任自流,教学质量不高,教学状况很不理想,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探索小学劳技高效教学的策略,向课堂要效率,争分夺秒地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和实践十分重要。

二、高效教学的主要策略

1、创设情境, 精彩导入,奠定高效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对事物的兴趣,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只要把学生的兴趣之门打开了,那么学生的求知欲便会提高。而创设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要把握教材特点创设情境,科学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好的导入,像一块磁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强烈需求, 增强学习内驱力。如:我校一位老师在上《春的美景》时,他说:“同学们,春天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万物复苏,鸟语花香。说到了春天,你们想到了什么呢?”学生们纷纷回答后,师紧接着说:“今天,我们就要用各种颜色的不同纸绳来设计和制作一幅‘春的美景”。然后播放多媒体音乐,带领孩子们欣赏大自然中春的美景。这样的导入,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从而优化了学习过程。

2、示范操作,有效合作,打造高效

(1)示范操作,准确精炼

劳动与技术课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要让学生掌握这

些技术,示范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示范中动作要正确、熟练、到位,讲解要清楚,要保证全班学生都能看明白,使学生获得操作过程的表象。有些技术关键点、难点,示范速度要放慢,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观察与思考。由于孩子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中,只要教师能根据教材和学生,精心设计,科学示范就能迅速引起学生动手的欲望,又能树立我们老师的榜样形象,还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帮助他们攻克难点,拓展思维,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合作探究,秀出风采

小学劳技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的

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自然成为课堂教学的最基本方法。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教师要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有效时机,指导好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工,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地合作学习。合作中,学生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通过集思广益,想出富有创意的构思。这样,不仅使学生体会到自尊、自信,还使学生的积极性、互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另外,通过分工合作来共同完成作品,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相处、与人合作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还有利于解决问题,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展示评价,深度拓展,赢得高效

1.多元评价,提升兴趣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

唤醒、鼓励”。在劳技课堂教学中,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过

程中,学生的思维极为活跃,富有创造的激情。教师要针对学

生的表现、创新、表达、思维等学习行为,运用评价机制,采

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结合多种评价方式,作出及时的判断,

适时的评价,使每个学生时时刻刻看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

方向,使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自信心及合作精神,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

有效性。

2.拓展创新,丰厚文本

劳动技术课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综合学科,它加强

了与学校、家庭、社会的紧密联系。我们要拓展劳技课堂的空间,使劳技教学向学校、家庭、社会延伸。省《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提出:“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形成本地区、本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传统和特色。”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它不包括劳动与技术的全部,它需要我们结合本地的特点,进行二度开发利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有效的途径,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补充、删减和调整。这样,才能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从而更加有效地发挥教材的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劳动习惯。

四、巧用媒体,优化课堂,达到高效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走进了课堂,成为教师

教育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具有强大的表现能力和优质的教学效果,而劳动技术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我们在劳技课堂教学中,可以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诱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灵感,帮助教师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拓展视野。

总之,高效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让我们携手

小学劳技的课程改革 篇4

1、2年级将与思想品德结合起来,合为《品德与生活》,3—6年级则被包含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最新的课程标准也已经出台。笔者认为,原先试行的小学劳技教材《小学生活与劳动》,很多内容已经不合时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所以,小学劳技教材的教学内容要“新”,要增加一些比如新型家用电器的使用、家庭烹调、西餐礼仪等内容,为小学生活与劳动的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而教师的教学观念也要“变”。新课程的教学观念要从单纯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转变为重视培养学生的时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要由只关注间接经验的掌握转变为注重直接经验的体验与学习。要倡导学生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教师的角色要“换”。教师与学生是完全平等的。教师要努力使学生感到:老师与我们在一起学习,一起探索。不要让学生觉得:老师比学生更聪明;老师是该怎么做的代表者。小学劳技课的教学评价要“全”。我们要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评价也应该具有开放性。

有趣的劳技课小学作文 篇5

我们来到了劳技室的楼前,我们穿上劳技课要穿的衣服,就排着队进了劳技室。我们洗了手,就站在两个大桌子和在一起的桌子旁边,等待着劳技课的开始。

上课了,老师先教我们擀皮,老师把两个手放在擀面杖上,在面团上滚到半个,然后再滚回来,我觉得可有趣了,老师又把面团来回转,连续这样的动作,不一会儿,一个又圆又均匀的饺子皮就擀好了,多快呀!

教完我们擀皮以后,老师教我们包饺子,老师把刚擀好的饺子皮里面放了不多又不少的饺子馅,然后对折,捏两下头,然后再把对折的.边捏好,这样,一个又好又漂亮的饺子完成了。

老师的示范完毕了,老师给我们发下面团以后,我们就开始自己做。我们和老师一样,也是按这些步骤来的,过了一会儿,两个漂亮的饺子出现在我的面前了!

浅谈小学劳技课教学方法 篇6

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选择合适的劳动技术教育内容和形式对国家未来的主人进行教育教学,是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求,是面向未来的根本需要。强化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情感是培养学生劳动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劳动技术教育是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进行劳动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而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教师,应该怎样利用这一课程去引领学生,对学生进行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呢?

一、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我没有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小学生来说,激发兴趣最有效的方法:一是激趣,二是激情,有道是“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我非常重视创设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劳动课程教材中,有一部分内容属于手工艺品的制作,这些手工艺品大多美观、精巧,有利于激起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学生以情趣为动力,通过自己的劳动去制作美,感受美。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亲手剪了一些简单的拉花,用一些废画报自制了七巧板,自制独特的小包,或剪贴画。上课时根据需要,带着自己的作品进入课堂,学生的眼睛果然投来了好奇的目光,嘴里不停地说:“老师,好漂亮啊!是你自己做的吗?” 我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的作品展示已经把学生紧紧“粘住”,带入美妙的世界,让他们在审美中产生爱慕之心,从而激起他们创造美的情趣。这时老师轻轻的说上一句:你们想自己亲手做吗?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想”。老师再认真地讲解制作的方法及步骤,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来劳动,会感到劳动是一项轻松、愉快的活动,产生热爱劳动的思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我们也要根据实际需要,恰当导入,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欲望。

二、教学生活化

劳动技术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未来社会劳动的潜能。就目前状况而言,学校忽视劳动技术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只求其学,不求其做的情况十分严重。致使许多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一旦离开家庭,步出校门就无所适从,成了被现代社会和时代生活淘汰的人。这不能不说是教育上的一大失误,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悲哀。为此,我们要切实改变教育观念,促使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作为教师,实现劳动技术教育的生活化迫在眉睫。三年级上册编排“家居卫生 ”这部分内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教学中不能为了教而教,教师的讲解解决不了学生的实际问题,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实践,让学生获得劳动知识,形成劳动技能,才是真正目的。我们应该在打扫卫生的过程中教给学生步骤,扫地拖地的方法,擦桌子的要领,不拘于课堂,让他们在学中做,做中学。收拾整理不拘于家庭,引导学生如何打扫布置教室,整理书箱,书包,文具盒。对于梳洗可开展有趣的活动,比赛梳头的速度和美观,不但自己能梳头,而且要能为别人梳头。洗方面,可以评比个人卫生,易容仪表,衣着是否整洁。通过课堂上的一系列活动,促使学生爱实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脑想想,动口讲讲,动手做做,自主学习,尝试错误,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帮助,让学生天天做生活中的事,生活中的事天天做,强化学生“做好小事,成就大事”的意识。劳动技术教育生活化对培养能适应生活和社会的有用人才具有实质性的意义,我们应予以重视。

三、形式多样化

我们要勇于改变落后的教学方法,不能总把三尺讲台看成是教师的神圣领地,自己始终是讲演者,学生永远是忠实的听众。首先,我们可以尝试着走下讲台,走出教室,到操场,花园,树荫下,水沟旁,垃圾池等不同的环境。根据具体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劳动技术课可采取小组讨论,调查研究,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多种教学形式。通过大家的合作共同完成一件事,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感受人多力量大的真理。其次,小学生天生爱玩,我们应把劳动技术教育与游戏、比赛、表演等方法相结合,玩玩、做做、学学,寓教于乐,切实提高学生劳动能力。此外,还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与家长开展学生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务劳动意识,懂得家务劳动是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应该承担的义务,养成“眼中有活,见活就干”的习惯,为学生将来的生活打下一定的基础。

四、理论实践化 劳动技术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实践性。学生所学的有关生活、生产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必须通过实践操作才能真正获得。动手实践是劳动技术课的灵魂,但实践要建立在掌握有关劳动技术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如:六年级上册的工具器械部分,安排体温表、台秤以及日常工具的使用,每课时的前半部分安排了对器械和工具的认识及如何使用,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不仅要有科学性,即在向学生传授劳动技能的同时,也要向学生传授一些与劳动技能有关的基本劳动知识,对劳动知识的传授要科学无误,而且讲解要规范、简明、清楚,并要做到边讲解边示范。这样能使学生通过观看、动脑自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并使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满足,使其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教材的第二部分却安排了“做中学”,充分突出了实践的重要性,必须让学生具体实践,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准备好实践活动材料,师生共同设计好方法步骤,让学生分组、个人、集体体验实践活动,教师随机点拨,此过程既有教师的教,又有学生的学,借助于教师的语言讲解或示范操作,可以把技术传授给学生。在一种情况,不可能在学校里及时进行实践活动的,必须回家,准备好材料,并作长时间的观察,记录,管理,才能得到结果的,老师主要是按个人或小组分配任务,讲解清楚步骤方法,安排时间进行劳动成果展示交流。

五、渗透热爱劳动的思想

看今天的农村孩子,讲吃穿、乱花钱、不爱惜劳动成果,不爱护公共财物和好逸恶劳,很少参加甚至不参加家务劳动,劳动观念明显淡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主少爷似的生活,长此以往,有的甚至连生活自理的简单劳动也依赖“大人”,更不用说什么田间地头的生产劳动,甚至有的学生还鄙视劳动者。所以,劳技教育应对孩子渗透热爱劳动的思想,注意与其它学科教育的紧密联系和相互浸透,充分挖掘其它学科中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培养劳动能力等有关的教育因素,发扬老一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使小学的劳动技术教育与未来的职业技术教育紧密结合或在某些方面融为一体,为孩子以后就业铺垫一条光明之路。

小学劳技课件 篇7

优化课堂情境创设, 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张开想象的翅膀

创造离不开想象, 创造必须以想象为基础, 想象有助于思维。因此, 只有丰富的想象, 学生的创新能力才得以进一步发展。在教学中, 运用灵活多变新颖的方法, 从图示、实物、问题情境入手, 创设轻松、平等的课堂氛围, 让他们猜想、观察乃至生疑、激发求知的欲望, 张开想象的翅膀。如在教《动物头型挂饰》时, 我设计了动物运动会和动物头饰的制作过程。学生看了以后发现动物头型挂饰首先要进行图案设计, 然后用纸绳由内向外盘成圆形或其他形状, 再后装饰作品。学生开始做后, 我发现学生作品多样、形状各不相同, 充分显示了学生的精心设计和动手能力。特别有一位同学设计的动物头饰的边幅进行装饰, 使其看起来更加美观。还有同学把头饰做成卡通形状, 比较好看。这种教学既发展小学生的求异思维, 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尊重学生的一切想法和做法, 不是立即对异想天开的学生的言行予以评判, 而是鼓励学生多尝试“无中生有”的创新, 尊重学生的“异想天开”。

丰富的想象是人们漫游科学天空的强劲翅膀, 他们的设想不论对或错, 都体现着非凡的想象力, 一种探索精神。在课堂这个小小的舞台上启迪学生的丰富想象, 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洞察力, 使学生日趋灵活、敏捷、变通、独特和新颖;通过活动把学生们“沉默”的思维唤醒, 为学生拓展一片关注的空间, 引导他们学会用明亮的眼睛去观察, 用灵活的心去触摸, 感受世界的多彩, 体验生活的律动。

借助多媒体提高学生劳动技能

网络教学以具体的“形、声、色、美”, 创造了教学的立体化环境, 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劳动技术课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形成基本的劳动技能。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网络手段, 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世界观,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 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 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1.借助网络手段, 提高学习兴趣。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 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 推动人们去探求新知识, 发展新的能力, 但兴趣不是先天的, 而是在一定的教育影响下启动、发展起来的。我在教学中, 充分利用网络手段, 创设情境,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提高实践能力。如教《卡通储蓄罐》时, 在介绍制作储蓄罐时, 用录音机播放现代欢快的音乐, 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了解制作储蓄罐的材料和制作过程, 学生们听得特别认真。在学习制作储蓄罐的同时, 我将几种不同形状的储蓄罐放在讲台上, 要求学生担当储蓄罐“营业员”角色, 向顾客介绍、推销自己的“产品”。同学们个个高兴不已, 争着对照实物描述储蓄罐的特点、风格。由于学生在学习时有身临其境之感, 可以饶有风趣地看看、听听、想想、说说, 结果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2.把握网络功能, 提升劳技教育的科技含量。多媒体与劳技教学相结合, 对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特殊的意义, 既发展了内涵, 又拓展了外延。在我们农村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我们就对家乡的植物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活动。我们放手让学生走向社会, 走向自然, 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技术手段调查植物在人们生活中的实用价值。课堂上, 老师让学生观看大屏幕上的植物样本, 让学生说一说, 议一议, 课后, 让学生在网络上找一找自己喜欢的植物。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学生掌握了许多有关植物的知识。我们又通过办展览会、书画比赛、诗歌朗诵、设计广告等多种形式展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教《养金鱼》时, 金鱼是学生平时喜爱的小动物。我把在网络中收集的各种金鱼的资料, 通过信息技术把品种各异的金鱼展示给学生, 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激发了学生对金鱼的喜爱之情, 因而很多学生跃跃欲试, 都想自己亲手养一条金鱼。我在课堂上讲解养金鱼的要领。不少学生意犹未尽, 回到家后, 又缠着爸爸妈妈, 养了属于自己的金鱼。既从劳动中获得了乐趣, 又种下了美的希望。

自主合作探究、体验成功、放飞孩子心灵、张扬个性

“做中学”和“学中做”是劳动技术教育学习的主要特征, 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 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 强调学生技术操作过程中技术意识的形成, 技术思维的培养, 技术能力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强调规范操作与技术创新意识的统一, 学生的操作学习过程是富有生机, 充满探究的学习过程, 是手脑并用的过程。如教《我的小“名片”》时, 不是示范, 学生一步步跟着做, 而是发下已做的色彩缤纷的名片和多媒体课件播放品种多样、设计精美的名片, 让学生自己去观察, 想想该怎么做, 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生通过自主探究, 再自己设计、制作、剪贴, 学生制作的名片品种多, 美丽多姿。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 人人是创造之人”。放飞学生想象、飞扬学生思维、张扬学生个性, 让劳动课堂时时充满着创新的乐趣。

小学劳技课件 篇8

关键词:小学劳技;主动参与;学会;会学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35-0067-0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可看出,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是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要使学生会学,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心理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小孩子是好奇的,小孩子是喜欢成功的,小孩子是喜欢合群的,小孩子是喜欢被称赞的……《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指出,“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在方式和内容上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和年龄阶段特征”。因此,教师要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指引下,积极主动地变“经师”为“人师”,充分了解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并把这些心理特点与学科特点进行巧妙地契合,让劳技学科的课堂魅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被课堂所吸引,全身心愉悦地投入,从而主动参与劳技学习,让劳技学习从“学会”走向“会学”。

下面以小学劳技四年级《缝香袋》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一、情境激趣导入,引发参与需要

“好奇是知识之门”(柏拉图语)。儿童特别容易被新异、不寻常的现象或内容所吸引,这就是一种好奇心理。“它可激起探索自然界的认知兴趣,产生渴望求知的倾向,逐渐形成自觉行为。”因此,与其说好奇是知识之门,不如说好奇是打开知识之门的金钥匙。但是要把潜在的好奇心转化为强烈的现实活动,必须要有一个能产生诱导作用的良好背景。心理学研究表明,恰当的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需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上课伊始,教师从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说起,结合图片展示,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端午节多姿多彩的民间风俗:包粽子,赛龙舟,插艾草,挂香袋……由此引出香袋的由来,并利用课件让学生见识了各种不同形状、色彩艳丽的香袋。学生看到五彩漂亮的香袋,注意力全都集中到了大屏幕。“有谁知道香袋是用来干什么的?”一石激起千层浪,“香袋又叫香囊,也叫荷包。”“听奶奶说,以前是用来驱邪避毒的。”……毋庸置疑,学生不光走进了课堂,还渐入角色了。

生活是劳动与技术的源头活水。实践证明,在实际生活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劳技的兴趣与好奇心。课堂上,教师从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说起,让学生见识不同形状、色彩艳丽的香袋,创设了一个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情境,以此激活学生心理的觉醒状态,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能动状态,触发了学生发自内心的迫切需要。

二、自主探究,点燃参与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的好奇心一旦被激发,就会产生强烈的探究心理。《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更明确指出,要“在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因此,我们要努力创设自主探究氛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思考,探究作品制作的技能、方法和步骤,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强大的内部力量,点燃学生心底参与的热情。

课堂上,教师提供了各种不同的香袋范例,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样式、材料的利用等方面对范例进行分析:做香袋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和工具?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和工具缝制一个漂亮的香袋?学生开始研究缝制香袋的材料和工艺程序,还对手中的香袋样品“动起手来”——他们在分拆样品!

一番讨论,学生对于缝制香袋的材料和操作过程更加清晰了!接着,教师又开始启发、引导学生设计方案、绘制草图。绘制草图是设计的雏型,所以教师安排了充裕的时间让学生酝酿、讨论。学生大胆构思,努力挖掘自己的创造潜力,设计出了丰富多彩的香袋。

探究是学生学习技术知识、提高技术操作能力的重要方式。课堂上,教师尽可能地创设了更多的探索学习机会,积极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活动之中。通过教师科学引导,每个学生都围绕“香袋的材料与制作方法”这一问题,选择自己的方法,用自己的思想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同时在探索中学会观察、学会猜想、学会验证、学会推理、学会归纳和整理、学会创新,主动地参与其中,进行热火朝天的探究学习。

三、同伴合作实践,提高参与能力

合群是人所具有的一种与他人、群体之间良好交往的欲望和能力,是人的本能欲望,也是人在生活中必备的生活本能。《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指出,要“充分利用学生内部人际关系及学生群体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在技术活动中的分工与合作,恰当地利用竞争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观摩与学习。”由于技术知识、技能学习的复杂性,使得学生不可能完全独立解决,从而使合作学习成为一种需要。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小学生喜欢“扎堆”、“凑热闹”的合群心理特征,让学生适度开展合作学习。因为这比纯粹的“单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更有利于学生间的相互启发,从而共同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方案设计已经大功告成!这时,老师不露声色地拿出几个香袋成品,让学生品头论足。很快,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了“瑕疵”与不足:有的布料漂亮的正面被藏在里面,有的因填塞物太少而瘪着肚子,有的封口处理毛糙……

“该如何改进呢?”此时指导学生进行工艺设计,明确制作方法和工具使用。教师组织学生集思广益,集体“攻关”。学生在听取其他同学的经验、教训、窍门后,开始着手实践自己的设计。互动交流后的方案设计操作性更强了,技术实践更加理性、更规范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制作,课堂一派忙碌的景象。

学生缝制过程中遇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可巧妙地借助作品展示,以让学生“挑刺”的方式,把参与课堂教学的教师个体、学生个体、学生群体有机组合,进行互动交流。这样的合作学习,改变了交流形式,扩大了交流范围,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自主探索、合作探索,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中思维碰撞,互补提升,增进对技能的感悟理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多元评价激励,强化参与动力

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欣赏。的确,孩子喜欢被称赞、被表扬,孩子喜欢成功。赞赏是一种美的熏陶,所有孩子都希望得到赞赏、信任和鼓励,这样的语言对孩子们具有神奇的激励作用。《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指出,“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以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为根本宗旨”。因此,劳技学习应基于学生喜欢被称赞、被表扬的心理开展激励性评价,这将会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强化参与动力。

香袋缝制完成了,学生亲手把香袋挂到展台上,那自豪的笑容、收获的喜悦,一一绽放在脸上!其后的点评也在一种欣赏、肯定的气氛中进行,学生细心挖掘同学的作品创意,诚恳地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和修改意见。教师的点拨引导穿插其中,及时肯定学生的劳动,不光是对劳动的成果,更是对学生劳动过程中的积极态度,特别是对作品中的创新设计,“大张旗鼓”地进行表扬、推广,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劳动的愉悦。

布鲁纳认为,学生参与评价是知识学习的一种手段,学生从评价他人到自主学习的全过程,“不管其形式如何,都是一种积极的过程。”《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指出,“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本身就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凸显每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体现评价的自主化。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好的评委,因此学生全神贯注地欣赏别人的香袋,并给每一位同学一个公正的评价。

五、迁移拓展运用,升华参与意识

学生对用有所学、学有所用的知识,学得更为积极主动。正如布鲁纳说:使一个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方法,是使学生知道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因此,根据学生的这种“务实心理”,结合劳技“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在拓展延伸阶段,我们顺应学生学习知识的务实心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技能背景出发,让学生将学到的技术知识、技能、方法应用于实际的操作中去,并养成迁移的思考习惯,培养学生对技术知识、技能的组合、迁移、转化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主动建构,升华学生的参与意识。

“香袋做好了,你看怎么办?”有学生说,“把自己做的香袋送给疼我爱我的长辈,送去我们的祝福”,还有学生说,“送给我们的老师,送去我们的问候和感谢!”……“是呀,”教师及时予以肯定,“香袋在今天更是传递友谊的使者。更神奇的是,用芳香药材做成的香包,有预防流感的药用功效呢!”

“我们还能做什么样的香袋呢?”教师课件呈现了各种各样的香袋:兔袋,葫芦袋,鸡心袋,虎袋,绣球袋……引导大家在课外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今天所学的方法、技能,制作出更多更好的手工工艺品。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正如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莫里斯·比格所说的,“学校的效率大半依赖于学生所学材料的迁移的数量和质量而定”。在课堂上,通过香袋缝制技能的学习,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操作技能与方法,这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赠香袋,以及适当的拓展延伸——见识各种各样的香袋,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学以致用,体验劳动的乐趣——让学生的兴趣与热情高涨,对学生主动学习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实践证明,没有学生主体参与的学习是无效的学习,学生学习的参与度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基于儿童心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劳技学习,从孩子的身心特点出发,巧妙抓住儿童特有的心理,并使之与学科特点相契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动手与动脑中全身心参与,提高了劳技课的实效,让劳技学习从“学会”走向“会学”。

农村小学的劳技课教学应因地制宜 篇9

内容提要

劳动技术课程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的需要,尤其农村学校教师更要转变观念,因地制宜地应用现有教材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并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劳动技术教学的价值落到实处。

关键词

劳动技术教育因地制宜教学选择

劳动技术教育是一种提高未来社会成员基本技术素养的教育,是一种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的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创造性。而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制约,在开展劳动技术教学时就必须因地制宜,合理施教。利用和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为教学服务。

一、教师首先要有因地制宜的观念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面临着劳动形式和劳动力结构的转型,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农业生产的低收入,使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逃离农业生产,对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造成巨大冲击和影响。家长们期盼子女一心读书,早日离开农村,从而忽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而作为教育的实行者,有些教师多年来受应试教育影响,一心追求成绩和升学率,忽视所谓“小学科”的发展。这种追求成绩,重视智育的片面心里,已经很难适应未来社会对劳动者素质的需求。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所谓时移境迁,教育必须为社会发展服务,教师的观念更要具有前瞻性,要走在前面,为社会发展培养有用人才。同时,作为农村教师,教学活动既要符合教育规律与教学大纲要求,又要考虑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尤其与当地实际相结合。使劳动技术教育成为切实有用的教育。

二、教材内容的使用应因地制宜

劳技课内容主要包括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简单的生产劳动及劳动教育。为了方便教与学,也为了使教学内容更系统,实际教学中,可以将同一年级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类,合理调整顺序。例如:按教学空间可分为室内课、室外课,或分为学校和家庭;按学习内容的类型可分为清洁整理类、手针线类、种植类、裁剪类等。例如,将四年级上册《艺术绳结》、《缝制小围裙》、《设计制作小挂饰》等教学内容可归为手针线类。将《粘贴画》、《废弃材料小制作》、《木制玩具》等教学内容可归为裁剪类。对于归类好的课,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将时间安排相对集中些。比如手针课,有穿针引线、缝制针线包、书包、钉钮扣等,既可以完全在课堂上学习,也可以家校结合完成。又如厨房课,包括清洗和简单的蔬菜加工等。有些内容则根据实际情况归类后调整,例如植物的种植观赏课,尽量调整到春夏之交的季节更便于利用农村校的有利条件开展教学。

而为了更贴近农村学生生活,教学中我又有意识地增加了生炉火、烧灶、使用镰刀等农村生活常见的劳动技能教育。目的是让学生劳有所学、劳有所用。也正因为学有所用,学生的学习才更有兴趣,学习本身才更有价值。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因地制宜

小学劳技课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趋于合理性。例如,种植类内容的教学,就可以发挥农村学校场地优势,把教学活动安排在合适的季节,或者将种植的植物稍作调整,利用学校院外劳动基地,教孩子们实地操作,及时管理。这种类型的教学,又不仅仅局限于课内40分钟,而是从种植拓展到收获。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方法、体验技巧,在学习中收获经验和快乐。如在教授四年级教材中第十四课《无土栽培实验》,其中涉及到适宜水培花卉的选择、花卉的日常管理、组装无土栽培花卉盆钵、无土栽培的特点和优点。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学生只能是机械记忆,过了这堂课就算完事,不会培养出懂技术的人才。我在这个项目的教学活动中,先带领大家复习三年级《水培蒜苗》一课的内容,然后让学生从家里带来花盆,到劳动基地花窖里每人移栽一株吊兰,自己动手配臵土壤,然后把吊兰栽种到盆中,浇水管理、施肥。开展比赛,几周后,看谁的吊兰长得最茁壮。又如在教授四年级第一课《贴画工艺》时,则是侧重于课堂教学,采用激趣导入(媒体展示)、精讲(教师)操作(学生)、小组及个人展示、评价表彰的方法。通过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这样不仅有技巧方法的学习,更有许多孩子们天真的想象与创新。再如,教三年级《洗袜子》一课时,侧重用课堂教学、家庭实践、家长评定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劳动学习中劳有所用,劳有所获。同时,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劳动学习中来,更密切了与子女的情感,在老师的指导下,使家长增强了对孩子进行劳动培养的意识,家校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教学材料的选择应因地制宜

在劳技课教学中,离不开学生实践所用的材料。教材对教学材料的选择使用比较单一,如纸、纸绳、易拉罐、布等。但是对于我们农村学校,学生大都来源农家,可以替代的材料随处可见,如麦秸秆、马绊草、玉米外皮、葫芦、自家种植的各种作物蔬菜、种子等等。根据教学内容让孩子们开动脑筋,选择他们认为理想的材料,设计、制作不同的作品。这样不仅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热情,而且就地取材变废为宝,也培养了学生勤俭节约的美好品质。因此,教师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教学材料是至关重要的。例如教学五年级《泥塑小工艺》一课时,教学中就面临着黏土的材料选择问题(书中建议统一购买),按书中的要求选购纸黏土做为泥塑小工艺的材料。当时我们考虑到它有成本。于是改用南运河中方便易取的红泥,既有韧性,作品光滑度又好。这样,不仅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还让学生了解了红泥的土质和应用价值,同时还节约了费用,并让学生懂得合理节约和利用资源的重要性,可谓一举多得。

又如教学五年级《布贴画》一课,教学中,发现当下的服装大都购买成品,家里很少有不同色彩的布头。存在材料来源的问题。于是,动员学生集思广益,由于平时的引导,学生已具备了主动选择身边材料的意识。大家最后一致决定用种子代替布头。学做”种子画”,五颜六色、质的不一的种子在农村到处都有,成本低而且表现人物、动植物效果极佳。欣赏着自己制作的色彩纷呈、生动形象的种子画,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无比的快乐。

实践中我们领悟到,在小学劳技课教学中,教师因地制宜,灵活选用教学材料,既能使学生学到课本知识和技能,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良好品质,事半功倍。

五、思想教育应因地制宜

基于目前大部分学生不爱劳动,但不排斥动手又动脑的劳技课的现状,在劳技课上因地制宜的进行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更能抓住切入点。比如,劳技课内容的服务自己部分,通过学习整理书包文具、搞好个人卫生、简单的缝补、做食物等内容,引导学生体验家长的辛苦,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尊敬父母长辈,进而培养为父母分担家务、热爱劳动的意识。

有时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又不能只限于口头,而应该通过劳动实践来进行。如果父母在平常没有让孩子参加具体的劳动,那么,孩子是不太可能爱好劳动的。在劳技课上我组织了一次包饺子大赛。首先讲清大赛的规则,然后说明包饺子的技巧。分组,每组选出组长,组长负责交一份小组劳动责任表。表内有负责和面的,负责擀饺子皮的,负责准备饺子馅的等,最后我找几位同学和我一起煮饺子。看哪个组包的饺子最好看,熟了以后破得最少,最好吃。同学们的干劲全来了。最后,孩子们在吃饺子时,特别开心。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劳动兴趣不但被激发,还能体会到家长为自己做饭的辛苦,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如果家里再有包饺子的事,我想会有很多孩子主动去帮忙。

小学英语课件 篇10

第一天:

07:30a.m.集中在仲恺像前,邀请学校领导发表讲话,宣布经贸学院三下乡活动正式开始。

08:00a.m.出发

到达当地后,队长点名,带领各队员入住宿点,12点后吃午饭,饭后开始工作安排。

14:30p.m.暑期三下乡见面会

当地负责人讲话,带队老师讲话。社会实践服务团成员向当地学生介绍自己,并进行义教相关事宜的通知。

18:00p.m.晚餐时间

19:30p.m.信息交流会

大家分别交流第一天的活动体会,并安排第二天工作。

第二天:(针对小学生)

09:00a.m.实验活动

以“环保”为主题,开展各类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亲自动手,更能体验环保的理念。

1.科普影片展示

2.专业人士实验展示

3.指导各位同学动手做实验

11:00a.m.早上课程结束,全体集中,午餐过后,整理上午活动内容,准备下午活动的资料。

14:30p.m.科普讲座

以科普为主要内容,开展讲座,通过讲座,让小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普及科学观念,讲座之后进行有奖知识竞答,通过有奖知识竞答,促进小学生对讲座内容的关注,使得科普知识深入小学生脑海。

17:00p.m.活动结束,全体集中返还住宿点共进晚餐。

19:30p.m.召开信息交流讨论会,交流今天活动心情与经验,并安排第二天工作。

第三天:(针对全体村民)

09:00a.m.召开村里广播,通知村民于09:30即将于村中某地播放科普环保视频 与容桂当地乡镇企业负责人交接组织乡镇企业参观

09:30a.m.正式播放科教片

到达乡镇企业,宣讲参观企业注意事项,开始参观乡镇企业,并作乡镇企业环保项目讨论

11:30a.m.早上活动结束,全体集中,午餐过后,整理上午活动内容,准备下午活动的资料。组织同学有序离开企业,向相关乡镇企业致谢

14:30p.m.开展“科学普及海报展与图片展”

展示一些科学知识与环保知识,主要针对人民日常生活,由一些由于不科学行为所对人民造成的伤害的照片和环境资源被污染的照片,引起农村人民深思。期间,将由活动参加人员在旁解释。

17:00p.m.下午活动结束,全体集中返还住宿点共进晚餐。

19:30p.m.召开信息交流讨论会,交流今天活动心情,并安排第二天工作。

第四天:

09:00

问卷调查

由活动人员对环保质询会的出席人员进行科普问卷调查。

科普环保咨询会

在村中举行科普环保咨询会,针对科普环保问题,让村民任意咨询,由活动人员应答。

11:00a.m.早上活动结束,全体集中,午餐过后,整理上午活动内容,准备下午活动的工作。

14:30

进行乡村义演的彩排,进行乡村义演

17:00p.m.下午活动结束,全体集中返还住宿点共进晚餐。

19:30p.m.召开信息交流讨论会,交流今天活动心情,并安排第二天工作。

第五天:

09:00

三下乡活动闭幕式,向当地工作团队致谢,10.30

闭幕式结束,组织队员回住宿点收拾行李

11.20

行李收拾完毕,准备踏上归程

12.30

小学音乐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能认识八分、十六分音符的形状、时值及其组合,知道一拍里有几个八分、十六分音符;

重点难点:

认识八分、十六分音符时值及其组合;

教具准备:CAI课件、音符卡片、音乐房子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

出示音乐房子,师: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去音符之家做客,大家回答一个问题就可以推开一扇门,大家有信心把这些门都打开吗?

二、过渡

读儿歌复习全音符、二分音符及四分音符形状及时值。

(课件展示音符及儿歌图片让学生通过看、唱回忆老知识,从而引出新知识。)

三、游戏激趣:(课件展示八分、十六分音符以及时值对比的图片)

1、利用游戏“称天平”认识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

首先通过音符的自我介绍让学生认识两种音符,再利用课件中的天平对比演示让学生感知音符的时值关系。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知道一个四分音符的时值等于两个八分音符的`时值,一个四分音符的时值等于四个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2、利用游戏“找朋友”进一步感知音符时值组合。

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卡片与课件展示的时值组合找到与四分音符时值相等的音符组合,并唱一唱,以便进一步巩固时值组合。

四、小结。

小学识字课件 篇12

一、板书设计:

齐天大圣孙悟空,

不听劝告闹天宫,

不给玉帝做奴才,

反到人间做猴王。

二、幼儿基本情况分析:

一定的教学环境决定幼儿兴趣与否,所以采用适应此刻幼儿年龄的寓言环境,必能激发其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活动准备:

1、字卡

2、苍蝇拍

四、活动过程:

1、欢迎大家进入“萌萌识字王国”,我们的口号是?(萌萌识字王国,识字真快乐!)复习上节课内容,让幼儿积极回答问题拿到通向王国的四把钥匙(即上节课的四个汉字)

2、请第一个小朋友用他的钥匙请出“故事爷爷”。欢迎故事爷爷讲故事。

3、请第二个小朋友用他的钥匙请出“智慧奶奶”。让智慧奶奶出问题考考小朋友。

a.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被称为什么?

b.他不听劝告,做了一件什么大事?

c.他不给玉帝做奴才,反到人间做什么了?

4、请第三个小朋友用他的钥匙请出“儿歌哥哥”,让儿歌哥哥教小朋友学儿歌。

5、请第四个小朋友用他的钥匙请出“游戏姐姐”,我们一块做游戏认识字宝宝。

拍“苍蝇”游戏

游戏规则:把四个字宝宝放在地上,让一个小朋友在老师发号施令后,用苍蝇拍拍那个字宝宝。后可增加难度,让两个小朋友一同抢打“苍蝇”字宝宝,看谁打的又快又准。

五、结束部分:集体背诵儿歌。

六、教学反思:

新颖的教学环境吸引了幼儿注意,好玩的游戏让幼儿积极投入其中,达到了预定教学效果。以后应多多动脑,真正做到让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幼儿熟悉且背诵儿歌。

2、掌握四个汉字:奴、劝、圣、反。

3、会使用四个汉字正确组词。

教学重点:背诵本节儿歌。

教学难点:会认读四个汉字并正确组词。

小学语文假如课件 篇13

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我要给窗前的小树

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让小树在冬天

也能快活地成长,

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

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我要给树上的小鸟

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鸟妈妈再也不用

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

让小鸟呆在家里

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

画一双好腿,

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他再也不会只坐在屋里

望着窗外的小树和小燕,

而是和我们一起

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假如我有一枝

小学素描课件 篇14

初步运用素描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在教师的讲解和示范画正方体素描图的基础上,知道结构素描的要点和技巧后再进行创造。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素描、结构素描。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能初步运用素描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立体的物体。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出示

2、梳理目标

三、引导创作

1、什么叫素描呢?什么又叫结构素描呢?

2、既然结构素描以线条为主,我们怎样才能把线条画好?

3、示范排线的.画法。

4、欣赏书中的例图。

5、学生自由选择实物进行创作。

四、展评激励

板书设计

素描

素描是用单一颜色来描绘对象的一种绘画。教师讲解素描实物的步骤及方法:

(1)用铅笔画好轮廓线。(从整体出发,用直线轻轻的画)

(2)认真观察实物光照下明暗变化,用排线画出物体的明暗,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评出优秀作品。

1、让学生先自评,再相互评价(从轮廓的勾画,物体明暗

面的表现,线条的绘画,物体的比例是否得当来评。)

2、展示自己的作品、自评作品、同学互评、听师评、畅所欲言谈素描要点。

教学反思

上一篇:一年级认识人民币下一篇:自成一道风景线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