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立法法下

2024-10-15

公共基础知识立法法下(共8篇)

公共基础知识立法法下 篇1

——来源:安徽教师招聘网(http://ah.zgjsks.com//)

安徽事业单位考试 公共基础知识 立法法易混淆知识点(上)

今天安徽事业单位招聘网为您整理了公基法律知识部分易混淆知识点汇总,大家在备考期间,一定要将练习与知识梳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全面的理解并掌握知识。下面是有关于立法法易混淆知识点汇总。立法法的制定是为了规范立法活动,健全国家立法制度,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障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根据宪法制定。

1、全国人大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立法机关,二者的立法权限分工是:(1)全国人大制定、修改基本法律;(2)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本章中的“法律”一词为狭义用法,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3)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部分补充、修改基本法律。

2、掌握只能制订法律的事项,尤其是第8条(四)到(九)项:(四)犯罪和刑罚;(五)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六)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七)民事基本制度;(八)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九)诉讼和仲裁制度;

3、关于授权国务院行政立法,应注意掌握:

(1)不能授权立法的事项:第9条的但书规定: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

(2)禁止转授权:第10条第3款被授权机关不得将该项权力转授给其他机关。(3)授权具有期限性:第11条授权立法事项,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及时制定法律。法律制定后,相应立法事项的授权终止。第56条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规,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

4、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

(1)掌握有权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案的九大主体:人大主席团、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代表联名、委员长会议。特别注意代表联名的,要求30人以上。

教师资格、教师招聘最新考试资讯尽中公安徽教师考试网

——来源:安徽教师招聘网(http://ah.zgjsks.com//)

(2)掌握有权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案七大主体:委员长会议、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联名。特别注意常务委员联名的,要求10人以上。

(3)向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案的主体中,国务院等五个机关是双重主体,应注意两个主体的差异所在。

5、法律草案审议时,由法律委员会负责修改事宜。通过的票数要求都是全体人员(代表或组成人员)过半数。

6、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均由国家主席予以公布。全国人大与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基本法律和法律表决时,分别由其组成人员的过半数而非出席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7、注意第28条关于“二审”及“一审”的条件规定,二者的条件有相同一面,亦有差异。第28条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各方面意见比较一致的,可以经两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交付表决;部分修改的法律案,各方面的意见比较一致的,也可以经一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即交付表决。

8、依《宪法》第100条的规定,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只须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而不须报批。依《立法法》第63条第2款规定,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应向省级人大常委会报批而非备案。

9、“较大的市”的含义:本法所称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10、经济特区法规的制定者不仅包括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人大及常委会:第65条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授权决定,制定法规,在经济特区范围内实施。

更多信息查看:安徽人事考试网 安徽事业单位招聘网

教师资格、教师招聘最新考试资讯尽中公安徽教师考试网

公共基础知识立法法下 篇2

由于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发达国家的反对,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简称TRIPS协议) 中并未包含有关传统文化的相关定义及保护的具体范围。目前在TRIPS中关于传统知识的讨论、给予的概念也是狭义上的, 其讨论的传统知识是可以产生新的技术发明的传统知识, 而且现行专利制度并不是将专利授予传统知识本身, 而是基于传统知识的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二次发明。TRIPS协议保护的知识产权范围主要包括版权、商标权、地理标识权、专利权、工业设计、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拓扑图) 、对未披露信息的保护以及对协议许可中限制竞争行为的控制, 而对于TRIPS中有关传统文化与传统知识的讨论主要集中于第27条第3款 (b) 项第二句, 该条款并不直接包括传统文化或是传统知识, 而是关于植物新品种的保护。在2001年《多哈宣言》的第19段, 就将TRIPS协定第27条第3款 (b) 项的审议由植物品种保护扩展到TRIPS协定与CBD的关系、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 并且明确了传统知识是新一轮贸易谈判的优先考虑议题之一。TRIPS协议第二部分第一节“著作权及其相关权利”第九条第二款明确规定“著作权保护应延伸到表达方式, 但不得延伸到思想、程序、操作方式或数学概念本身。”也就是说, TRIPS协议旨在保护各种“智力创新”, 而不涉及“智力源泉” (包括传统文化) 。WTO的知识产权制度建立在智力成果独创性或首创性之上, 即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必须是新作品、新技术、新知识。欧美文化在知识产品的现代化生产和传播中, 以各种“智力创新”的形式得到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周延保护;与此相反, 传统文化, 包括传统工艺、民间传说、土著礼仪及地方视听表演艺术等, 则因为是世代传承的 (不符合原创性要求) 、依附部族的 (不具有个人主体特征) , 无法适用著作权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保护。

二、TRIPS协议中传统文化保护的相关利益平衡原则

(一)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利益的平衡

TRIPS协议签定主要是由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推动的, 其中的“游戏规则”也是由大多数发达国家制定, 满足的是发达国家的利益。一个国家知识产权的发展状况与该国的经济、科技以及文化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科技、文化发展水平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TRIPS中的知识产权强保护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极为不利, 存在严重失衡现象。从表面上看来, TRIPS协议是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互相协商谈判之后制定的, 但实际上, 这貌似“公平”的协议中存在着诸多的“不平衡”。

TRIPS中并未具体规定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 但是却包含有如何平衡各方利益的相关弹性条款。TRIPS协议的第一部分“一般规定和基本原则”中的第七条为“目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实施应有利于促进技术革新、技术转让和技术传播, 有利于生产者和技术知识使用者的相互利益, 保护和实施的方式应有利于社会和经济福利, 并有利于权利和义务的平衡。”在这一条款里, 明确说明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实施应有利于生产者和技术知识使用者的相互利益, 并且有利于权利和义务的平衡。据此, 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的发展中国家相当于“生产者”, 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 进行生产或是再创造并取得利益的发达国家就相当于“使用者”, 在发达国家使用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 应采取相应合理的措施达到双方利益的平衡, 而不是肆意使用传统文化资源进而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发达国家却利用其发达的科学技术水平提取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动植物遗传基因, 以达到满足自身商业利益的目的。发达国家的一些公司在开发土著居民的土地时, 先开发原料, 然后对这些天然资源进行所谓的“提纯”或加工, 将其视为“发明”, 并宣布他们对这些发明拥有知识产权。发达国家通过运用发明权利, 直接或间接占有土著居民的生物资源或知识, 在这一过程中, 其行为非但没有得到发展中国家的事先同意, 而且并未给予发展中国家任何的经济补偿, 极大地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这其中有关生物剽窃的案例数不胜数, 在马达加斯加热带雨林中, 有一种具有独特遗传性状的稀有长春花植物, 这种植物可以作为药物用来治疗某些癌症。根据从紫长春花属植物中提取的长春花碱和豌豆碱制造的药品, 对治愈何杰金病和小儿淋巴细胞白血病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据此, 美国礼来制药公司 (Elililly) 把它开发成为药物, 并从中获取了巨大的利润——仅在1993年销售额就达1.6亿美元, 每年从这些药品中盈利上亿美元。而马达加斯加 (这些紫长春花属植物来源地) 却没有从中得到任何的利益。

(二) 传统文化创作传承人与改编者、使用者、传播者利益的平衡

这里提到的传统文化创作传承人不是上文中提到的传统社区或是传统部族, 因为之所以将传统文化资源的来源地定为传统社区或是传统部族, 是由于很多传统文化资源是经过世代流传下来的, 因此无法确定其真正的创作时间或是具体的权利归属, 在这种情况下的传统文化资源处于公共领域, 因此可以将政府或是传统社区、传统部族看作是该传统文化资源的权利所有人。而本文提到的传统文化创作传承人是可以确定的权利所有人, 也就是说, 有一些传统文化资源是可以确定其权利归属的, 比如有些传统技艺或是一些传统中医药配方是由拥有该技艺或是知晓该配方的家族世代相传的, 那么这些家族的后代便可以看作是传统文化资源的传承人。

传统文化在经过改编后是否产生了新的文化类型, 是否就可以否认该传统文化资源传承人的权利与利益?笔者认为, 虽然经过改编的传统文化和原始的传统文化之间产生了很大的不同, 但是经过改编的文化是基于原始的传统文化才产生的, 因此不可否认传统文化传承人对此利用的贡献, 经过改编的传统文化可以产生新的文化形式或是文化类型, 但这并不妨碍传承人声明其对此传统文化的权利。改编者在对确定了该传统文化资源归属的传统文化进行改编前, 应先征得该传统文化传承人的事先同意, 通过双方达成合意的方式取得同意后方可对此传统文化进行改编。在改编的过程中, 改编者不应作出任何损害原传承人精神利益的举动, 也就是应保持对该传统文化资源的最大限度的尊重, 也就是注重经济利益与精神利益的双平衡。

传统文化资源在被商品化之前, 其经济利益十分有限, 主要体现的是精神价值而不是经济价值, 而通过产业化将其转化为生产力后, 就能体现其社会效益, 在这种情况下, 传统文化传承人可以同意他人对其所传承的传统文化资源的正当合理的利用, 并且从中获取报酬。这既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持续发展, 又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实现其财产权。在传统文化传承人许可使用过程中, 传承人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应当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 两者的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既要严格保护传承人的利益, 又要顾及使用者的效率以及社会公共利益。

三、代表性国家对TRIPS中相关弹性条款运用的范例

(一) 对TRIPS相应弹性条款的解读

弹性条款, 又被称为灵活性条款, 是法律规范中具有“弹性、灵活性”的条款, 它大量存在于国内法规范和国际法规范中。国内法规范中的弹性条款一般是指没有明确规定行为模式或后果的法律规则, 法官在适用该条款时有自由裁量权, 适用时既可以作扩大解释也可以作缩小解释。国际法规范中的弹性条款, 是因为条约的缔结过程中缔约方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冲突难以协调, 但为了达成协定, 谈判各方在利益平衡基础上达成的妥协结果。弹性条款是国际条约谈判、签订和履行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技术性和策略性手段。

所谓的TRIPS弹性条款是指TRIPS协议中为各成员方设定相应自主权, 成员方可以以自身的方式对其进行灵活性解释和实施的条款。TRIPS弹性条款是为了平衡WTO成员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协调各成员方不同的国内知识产权制度而产生的, 尤其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不协调。如上所述, 发达国家一直在推动国际上的知识产权强保护, 而由于经济发展与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 如果在国际范围内实施知识产权强保护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有诸多的不利因素, 尤其是在TRIPS协议中, 很多规定都是由发达国家推动制定的, TRIPS协议中甚至没有对于传统文化和传统知识的明确保护。在此状况下, 就需要发展中国家积极寻找TRIPS协议中的弹性条款并加以利用, 来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

(二) 代表性国家对TRIPS中弹性条款的灵活运用

在利用TRIPS协议的弹性条款方面, 发展中国家印度和巴西一直是处于“先驱”地位, 为利用弹性条款做出了大量的努力, 相对落后的非洲国家也有着历史教训和经验, 主要是传统知识与遗传资源保护方面。譬如, 巴西对于TRIPS协议中的弹性条款的利用主要集中在强制许可方面。专利的强制许可是为了解决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平衡问题, 专利药品的费用高昂导致很多贫穷落后的国家不断提高研发药品的成本费, 使国内财政陷入严重的困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巴西政府运用了TRIPS协议中的弹性条款, 设置了完备的强制许可制度。印度对TRIPS中弹性条款的运用主要集中在平行进口方面, 为了本国利益, 印度政府充分利用TRIPS协议弹性条款, 利用TRIPS中第6条有关权利用尽制度设计由本国自由选择的原则, 制定出了最适合其利益的平行进口制度和相关出口规则, 达到其预期的目的。

再如, 非洲的突尼斯以及非洲知识产权组织。突尼斯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立法的形式对民间文学艺术进行保护的国家, 突尼斯在其1966年《文学和艺术产权法》中对民间文学艺术进行了相关的规定, 并确立了以版权保护的模式对民间文学艺术进行保护, 由相关部门与机构对使用民间文学艺术的主体进行收费管理。1976年3月,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WIPO) 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 的共同帮助之下, 突尼斯制定了《突尼斯著作权样板法》, 该法也独立地对民间文学艺术进行了保护, 由于整个立法中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两个国际性机构的参与, 这一法规的出台使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进入到国际视角, 具有里程碑的意义。1994年突尼斯对其《文学和艺术产权法》进行了修改, 使民间文学和艺术的保护更趋完善。非洲知识产权组织于1977年3月在班吉召开会议修改《利伯维尔协定》, 并通过了《班吉协定》, 签字国为喀麦隆、中非、加蓬、象牙海岸、毛里塔尼亚和布基纳法索、乍得、刚果、贝宁、多哥、尼日利亚、塞内加尔。1984年马里加入这一组织, 共有成员国13个。《班吉协定》由本文部分和9个附件组成, 其中附件7以“著作权与文化遗产”为标题对民间文学与艺术进行了规定。非洲作为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各种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艺术亦是层出不穷, 《突尼斯著作权样板法》和《班吉协定》的出台, 对于整个非洲地区的文学艺术的保护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对我国运用TRIPS协议相关弹性条款的建议

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后, 意味着中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必须达到TRIPS规定的最低标准要求, 遵守知识产权国际规则, 同时, 也应注重自身利益, 不能忽视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社会公共利益, 一味追求对协议的严格高标准的实施。虽然目前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有了长足发展, 基本上与国际标准相一致, 但我国科技水平基础薄弱, 传统知识产权意识欠缺, TRIPS协议还是会给中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带来一定压力和挑战。中国是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的文明古国, 因此如何在国际范围内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点之一。目前我国应充分利用TRIPS协议中的弹性条款来保护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

一是应充分理解把握TRIPS协议中的弹性条款。TRIPS协议中规定了各国应该采取“适宜的方式”来规制本国的知识产权保护, 而TRIPS中并未明确说明“适宜的方式”的具体形式, 因此我国可以采取对保护我国传统文化有利的措施来对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加以规制。例如采取事先同意机制、利益平衡机制以及披露传统文化资源来源地机制等。TRIPS中还规定了利益平衡机制, 比如对于生产者和技术知识使用者之间的利益, 对于这一点, 可以将之转换成传统文化来源地与传统文化资源使用者之间利益的平衡对其加以规制。还有防止知识产权权利滥用的原则, 我国立法可以利用这一点对于其他国家盗用我国传统文化资源加以规制。

二是应积极参与TRIPS协议多边谈判。一方面, 中国要积极参与多边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的制定, 使其更适合中国自身的发展状况。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需要保护, 不仅要在国内法上加强保护, 而且要在国际上争取多边保护;另一方面中国应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合作, 增强在多边贸易体制中的谈判地位和发言权, 改善贸易大国操纵多边贸易体制决策程序的局面。中国不应一味地指责和抱怨国际知识产权强保护的不公平性, 而应努力提高中国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 将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纳入到TRIPS协议中。只有对传统文化的国际化予以知识产权保护, 才能有效实现本土传统文化资源权利人可持续性有竞争力的财产利益及精神利益。

摘要:国际经贸中的重要国际条约——WTO框架下的TRIPS协议中, 并没有涉及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在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尚未纳入TRIPS协议之前, 发展中国家应当灵活利用TRIPS协议中的弹性条款以保护本国利益。在TRIPS协议中保护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 应兼顾传统文化来源地与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平衡, 积极运用弹性条款来建立保护传统文化知识产权的立法机制, 以此来维护属于我国传统文化国际化的精神利益和经济利益。

公共基础知识立法法下 篇3

[关键词] 金融创新 知识产权法律 立法

一、知识产权视角下的金融创新基本理论

1.金融创新的一般理论

(1)金融创新的概念。广义的金融创新指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在金融市场、金融商品、金融制度、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手段、金融服务方式等方面的领域创新、产品创新、体制创新、手段创新、服务创新等(P70),狭义的金融创新指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本文中的金融创新仅指狭义上的概念。

(2)金融创新的基本内容。首先,金融产品创新即指为适应金融新形势的发展,金融机构运用新技术、新手段而创设出的具有先进性的金融产品。其次,金融服务创新即指金融机构在服务策略、服务模式、服务技术及其手段、方式等方面的创新。

(3)金融创新的作用。从宏观看, 金融创新是金融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促进金融业的彻底变革。在另一方面,金融创新在整体上促进了金融市场自由化,增强了市场活力,推动了国际金融市场融资证券化。

从微观看, 金融创新是获取利润的工具,使金融机构在竞争中获得较多收益。而且,金融创新也对金融机构规避风险能力的提高具有促进、增强的作用。

2.知识产权法在金融创新方面的调控功能

一是促进功能。挖掘创造主体的潜能,鼓励知识产权的价值转换过程中有更多突破。二是规制功能。由于受知识产权保护的金融创新所引起金融制度创新大多为涉及产生金融泡沫的宏观因素(P50),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方面进行规制是必要的。

二、国内外有关金融创新的知识产权立法

1.国外有关金融创新的知识产权立法

(1)美国有关金融创新的知识产权立法。在美国法中,有关金融创新的知识产权判例有解释和创制法律作用。美国知识产权法律在制度建构上也有科学、缜密的特点(P52),比如早期公开制度。

美国有关金融金融创新的知识产权法律在立法中赋予了联邦法院体系中的巡回上诉法院司法权;同时,还通过立法构建相关的行政机制来贯彻调控职能。

(2)法国有关金融创新的知识产权立法。法国现行知识产权法典基于金融创新的种类繁多、区分较为复杂,规定具体法律来避免法典内部门法的冲突。法国在为了应对金融创新新形势而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方面采取了新措施。

2.我国有关金融创新的知识产权立法

(1)我国金融创新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现状。

①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在遵循国际协定的基础上作出重大修订,为我国金融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法律氛围。②在现有行政体系基础上,我国于2004年成立了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负责统一领导和协调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相关的司法权保护主要表现在设立了知识产权审判厅,并加强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刑事处罚。

(2)现行金融创新知识产权法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法律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立法层次多,法律效力的差别与弱化并存;具体制度缺乏可操作性;与最新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尚存在差距且与国际条约或协定的衔接需完善。

三、完善我国金融创新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体系的思考

1.制定知识产权法典

(1)考虑我国现实国情,应采总分则式,将各部立法具有的共同内容以总则形式规定,其他的则以分则形式规定,以体现法典严密的逻辑结构和完整的体系内容。同时,立法应最大限度地反映有关金融创新的知识产权理论研究与立法的最新成果。

(2)完善知识产权立法体系,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同时参考其他有关的国际公约、欧盟知识产权立法及已有的知识产权法典,扩大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将一些规章上升为法律,真正体现知识产权法所规范的内容。

2.建立统一、权威、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构体制

(1)建立统一、有力的知识产权综合协调的行政机关,理顺和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机构建设,还要着力提高行政管理和行政保护,要着力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确保依法行政。

(2)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为中心建立统一权威的保护机构机制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我国国情。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主体机构,国家知识产权局具有专业性、权威性的特点;以此为中心建立统一权威的保护机构机制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分离、整合其他部门所属的知识产权职责更加有力切实保护的实施。

3.加强知识产权法律的国际合作

(1)法律须与国际公约、国际惯例保持一致。我国主要的三部知识产权法虽然在入世前夕刚刚修改,但在其中仍有与TR IPS不相符合的地方,这就需要进行修改。同时,我国知识产权还必须与保护工业产权的巴黎公约、保护文学作品等其他知识产权的伯尔尼公约以及其他有关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相一致。

(2)借鉴国际立法先进经验来弥补缺陷。与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相关的法律体系是处于落后、简陋的地步。在国际经济合作之中,必须不断提高我国的立法水平来切实保护我国当事人与国家利益;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是可行途径之一,也是应对国际挑战、反对知识产权霸权的有力武器之一。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机构间的国际合作。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机构发展时间短,机构设置不健全,而且人员素质尚待提高等问题一直是实施有效保护的不利因素。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中,其缺陷的不利影响表露无遗;因此,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机构的合作是现实性解决方法之一。

对金融创新进行在知识产权法意义上的研究将有利于保护金融创新当事人的合理权益并促进金融创新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公共基础知识立法法下 篇4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通报,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

2.【答案】B。签发是大多数公文生效的必备条件。

3.【答案】D。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是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时使用的平行公文文种。

4.【答案】B。联合行文时,应将主办的机关放在前面。

5.【答案】B。-公文制发机关根据行文方向,将公文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平行文,是指同级机关、组织单位或没有隶属关系的机关组织、单位之间,为协商或通知有关事项而制发的公文。所以当作者与主要受文者存在不相隶属关系时,只能用平行文。

6.【答案】C。公文的标题要求写明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C项不符合要求。

7.【答案】C。主题作为正确思想,只能来自社会实践,所以正确答案为C。

8.【答案】D。事业单位通常以社会公益为主要发展取向,具有社会和经济双重效益。

9.【答案】C。对德、能、勤、绩表现较差,在考核中难以确定等次的人员,可先予以告诫,期限为三至六个月。

10.【答案】C。

11.【答案】D。事业单位通过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实现用人上的公开、公平、公正。

12.【答案】A。受聘人员在聘用期内违反合同的,连续旷工超过10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20个工作日的聘用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13.【答案】A。我国自2003年起,将每年的9月20日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

14.【答案】A。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15.【答案】C。医德修养要坚持实践性。

16.【答案】A。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职业素质的灵魂。

17.【答案】A。宪法的修改需由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所以正确答案为A。

18.【答案】A。

19.【答案】D。《宪法》九十四条:“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所以正确答案为D。

20.【答案】C。《宪法》第一百一十六条的规定。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C。

2.【答案】BCD。A项错误,越级发文需要将公文抄送所超越的机关。

3.【答案】BCD。人事部于2006年公布《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试行办法”)及其实施意见,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范围做出明确规定。试行办法规定,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

4.【答案】ABC。继续教育的专门培训机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是实施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

5.【答案】ABC。

6.【答案】BD。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一般实行聘任制。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实行择优聘任和竞争聘任。

7.【答案】ABCD。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方针原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配合。

8.【答案】ABCD。

9.【答案】ABCD。文化艺术、电影、电视作品、戏剧都属于第四产业。

10.【答案】ABCD。

11.【答案】ABCD。人际交往具有四种功能:信息沟通功能、心理保健功能、自我认识功能、协调人际关系功能。

12.【答案】ABCD。单一制是指国家由若干普通行政单位或者自治单位组成,这些组成单位都是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国家结构形式。其基本特征是:(1)国家只有一部宪法;

(2)只有一个中央国家机关体系(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3)地方政府的权力由中央政府授予;(4)每个公民只有一个统一的国籍;(5)国家整体是代表国家进行国际交往的唯一主体。因此,选项A、B、C、D均正确。

13.【答案】AD。注意表述是国家立法,《宪法》第五十八条规定。所以正确答案为AD。.

14.【答案】ABD。《宪法》第八十八条规定。

15.【答案】BD。《宪法》第一百二十八条规定。

三、判断题

1.【答案】错误。一般应是签发日期。

2.【答案】错误。公文都需要签发,这是其性质要求。

3.【答案】正确。本题考察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工资分配制度。

4.【答案】正确。

5.【答案】错误。仲裁委员会的主任可以由同级人民政府分管人事工作的负责人或者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担任,副主任、委员可以聘请有关方面的人员担任。

6.【答案】正确。

7.【答案】正确。

8.【答案】错误,在社交中,允许开玩笑,但一定要注意内容健康,幽默风趣,情调高雅。

9.【答案】错误。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适当的健全的政体,对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有着重要的作用。政体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相同国体的国家可以选择不同的政体。

10.【答案】错误。如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或者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四、简答题

【参考答案】

1.答:(1)政党是特殊的政治历史现象。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阶级的组织,是阶级斗争的产物。现代意义的政党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阶级斗争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的产物。

(2)政党由阶级、阶层、集团中的一部分人所组成。由成员中一部分最有觉悟、最积极、最能够统一整个阶级的分子带领本阶级进行斗争的。

(3)政党具有组织性和纪律性。

(4)政党有自己的政治纲领。

(5)政党与政权紧密联系。政党一般都有政治纲领,夺取政权、维护政权,或参与、支持某种政权是政党的政治目标。政党和国家政权的紧密联系是政党区别于一般政治组织、社会团体的根本标志。

2.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1)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反映的是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勤奋努力,尽职尽责的道德操守。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2)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即从业者在活动中应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

(3)办事公道

办事公道,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做到公平、公正、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以权损公,不以私害民,不假公济私。

(4)服务群众

服务群众,就是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5)奉献社会

奉献社会,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并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自觉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

3·答:(1)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基本素质的培训。

(2)新知识、新思想、新技能的培训。

(3)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五、论述题

【参考答案】

1.加强对事业单位人事工作的监督。要保障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利,保证事业单位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行使用人自主权。要发挥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依法保障事业单位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2.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人事工作的宏观管理制度。对主要靠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工资调控体系,建立健全各类人员及职务结构比例的宏观管理办法,健全事业单位人员总量的调控体系,建立不同类型事业单位人员增长的调控办法。

3.做好事业单位人事争议的处理工作。要推进人事争议立法,积极开展人事仲裁工作。要建立健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及时受理和仲裁人事争议案件,切实维护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

4.健全和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事制度改革发展的需要,当前要抓紧研究制定以《事业单位聘用条例》为基础的政策法规,保障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六、写作题

【参考答案】

(1)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三要素构成,也可省略事由,采用发文机关+文种的形式;也可省略发文机关,采用事由+文种的形式。

(2)主送机关:X X金融管理干部学院

(3)正文:由发函原由、发函事项、结尾三部分组成(4)发文机关和成文日期

(仅供参考)

关于商洽代培统计人员的函

××金融管理干部学院:

得悉贵院将于6月份举办统计人员讲习班,系统培训统计工作人员。国务院《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下达后,我公司曾打算集训现职统计工作人员,但由于力量不足,未能实现。现在贵院决定办讲习班,我公司拟派10名统计人员随班学习,请你们代培。如同意,将是对我公司统计工作的有力支持。代培所需费用由我公司如数拨付。

盼于复函。

××公司(公章)

公共基础知识立法法下 篇5

一、单选(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十三五”期间,我们要积极开展应对()的行动,要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风尚,要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三个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

A.社会均衡 B.人口老龄化 C.教育问题 D.医疗改革

2.本讲在最后总结中强调只有(),才能够共富。

A.共享 B.共赢 C.共有 D.共生

3.本讲在讲到如何提高教育质量的问题时引入了(),这位学者在弥留之际问周总理“为什么我们的祖国培养不出大师?”

A.钱学森之问 B.陈景润之问 C.邓稼先之问 D.杨振宁之问

4.本讲认为,()能够帮助解决“小病大看”的问题。

A.补充社会保险 B.社会基本保险 C.商业保险 D.分级诊疗

二、多选(共 3 小题,总分: 20 分)1.本讲提到医疗保险的三个支柱,分别是()、()、()。

A.伤亡保险 B.基本医疗保险 C.补充医疗保险 D.意外保险

2.在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加大对()、()、()和()的转移支付力度,要加强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帮助。

A.革命老区 B.民族地区 C.边疆地区 D.城区

3.本讲在讲到如何提高教育质量的问题时提到要通过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的全过程。

A.责任感 B.创新精神 C.陶冶情操 D.实践能力

三、判断(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本讲认为,缩小收入差距的目标不是直接瞄准共享和共富的。

正确 错误

2.本讲认为,中国的教育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有一些创新性的教育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我们不要搞太多的标准答案,人为的限制孩子的创造能力的发展。

正确 错误

3.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增强政府的职责,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正确 错误

4.本讲提到,国外为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提供的支持表现在鼓励带家人一起在工作地点附近居住,增强其家庭的幸福感。

公共基础知识立法法下 篇6

在论述行政立法之前,我们可以结合一般立法的内涵,给行政立法设置一个理想的模型,然后从这个模型的各个基本点出发来对行政立法的理论基础作出一番探索,得出最后的结论,范文《论行政立法的理论基础行政法律文书》。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行政立法所立的“法”并不是属于一种立法机关立法的范畴,它和一般情况下的立法又有着很大的区别,毕竟它是由一个具备了权力和独自的利益的部门所立的法,不可否认的是,随着行政权力扩张的趋势,自由裁量权的不稳定性,行政立法中的委任立法和授权立法将越来越少,职权立法逐步的增加,因为任何一个行政部门都在竭力运用各种借口来摆脱全民机关的监督和制约,以达到自身权力的扩张,没有任何一个权力部门希望自己的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但是在很大的程度上行政立法体现的只是众意,而不是公意,因此并没有完全的体现民意。

了解了以上的那么多东西,现在我们正式的进入我们的论题,即模型的建构。作为一个行政立法的理论基础,必须要具有全局性和整体性因此必需的要素是:(1)起源与理论基石;(2)立法程序;(3)利益导向。这三个要素在行政立法的问题上有着其内在的逻辑联系,通过他们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行政立法的全貌,进而找出其理论基础。下面我们就可以循序渐进的对他们进行分析论证:

一、起源与理论基石

“政治生命的原则就在主权的权威,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则是国家的大脑,大脑指使各个部分动起来”,而在行政立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它几乎把立法权和行政权结合在了一起,合为一体。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就已经违背了三权分立原则的初衷,立法权和行政权是相互制衡的,如果结合在一起只能会产生更大的腐败,所以在很多时候看来行政立法是历史的倒退,于是就有了行政立法是立法无能的表现之说,其实,这只是看到了其中的一面,我们姑且承认现代立法的无能,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事物的出现,立法机关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根本不可能把所有的立法事务都集中于一身,在这种情况下,才把一些立法的权限交给行政机关的。在崇尚效率的今天,人们在追求公平的同时已越来越注重效率的作用,甚至已经把效率作为一个更重要的要素来抓。而单纯的立法机关立法只能带来效率的低下,发展时机的延误,特别是立法成本的增加,立法机关不可能为了一个具体的单纯的问题而去进行全民性的公决,那样有的只是得不偿失的后果,盲目的规则主义从成本上分析是不可取的。还有的是一些技术性较强的专业部门的法律的制定,立法机关是没有精力也没有必要去单独立法的。所以把一部分所以把一部分的立法权交给行政机关是必要的。

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的是现在的行政立法所依据的还是法律上的授权立法,立法机关的特别授权立法、委任立法,其自身的职权立法并不多见,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给了行政立法以制度上的制约,法律是立法机关制定的,只有立法机关才有授权的权力。所以即使行政机关拥有自由裁量权,他们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脱离立法机关的制约,行政立法的结果通常还是要经过立法机关的审议和通过才能够正式的生效,而且在行政立法的过程中还有这司法机关的司法审查和听政制度,最重要的是在行政立法之前就已经有了各方面的程序法,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就已经从制度上制约了行政立法的权限。由此可以看出行政立法受到了立法机关在技术和制度上的全面制约,并不是完全自由的。行政立法的成果可谓是历经制约方能生效。

公共性:教育立法的基本价值取向 篇7

教育公共性是指教育涉及社会公众、公共经费以及社会资源的使用, 影响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 其共同消费和利用的可能性开放给全体成员, 其结果为全体社会成员得以共享的性质。公共性作为教育最基本的特征, 主要表现为:从教育目的看, 教育具有直接使公民个人受益、间接使整个社会受益的功能;从教育的价值观看, 每个公民都有权通过接受教育提高自己的素质和劳动能力而获得收益;从教育的影响看, 教育成果对绝大多数人开放, 具有社会共享性,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公民个人的利益需求, 而且也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从管理主体看, 国家、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共同构成教育管理的主体。

我国教育立法的公共性价值偏失

我国长期以来推崇的是全面政府化的教育公共性理念, 这种理念使学校从属于政府各级主管部门, 一切听命于政府, 自身没有独立地位, 从而导致教育法制偏离了公共性价值的轨道。

首先, 教育立法对公众个体权利与自由缺乏有效的保障。我国的教育立法表现出对管理、秩序的偏好和对公众权利的疏离, 对政府权限范围缺乏法律限定, 行政行为缺乏程序约束。由此容易导致政府对学校的办学自主权限制过多, 学校教学缺乏自由的空间。同时, 政府对学校的监督有名无实, 监管力度不够, 导致学校乱收费、招生腐败行为时有发生。教育行政相对人的权利缺乏法定救济渠道, 公民权利缺乏有效保障。

其次, 教育不公平现状是对教育公共性价值的严重挑战。我国教育公平承受三个层面的压力:一是教育起点不公平。宪法明确规定, 公民享有平等受教育权, 目前仍然存在众多入学机会不均等的现实, 大量农村学生入学机会得不到保证, 残疾儿童、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机会得不到保障。二是教育过程不公平。地区间的办学条件差异悬殊, 沿海普遍比内地、农村有更优越的办学条件, 这些都影响教育过程的公平性。三是教育结果不公平。不同家庭背景、不同阶层子女的成功机会不均等, 高考分数线地区差异过大, 就业机会不公平等, 都体现了教育结果的不公平。

最后, 教育法制的实践价值尚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我国已基本形成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为基础的教育法律体系, 但法的制定与实施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 教育法的实施举步维艰。教育法制仍停留在制度层面, 没有深入到文化层面, 依法治教依然不能实现。教育法治的公共性价值的实现不仅表现为合理制度的确立, 而且在深层次上表现为整个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转变。

教育立法公共性的价值选择与制度设计

公共性作为现代教育立法的基本价值取向, 不但为教育立法提供了一般思维范式, 而且也构成了教育立法的目标价值。根据教育公共性的内在要求, 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我国的教育立法。

首先, 在教育立法中寻求教育相对人权利与社会公益的平衡。教育的公共性要求教育立法应以普遍的公共权利为依归, 在法律运行过程中坚持权利本位, 关注和维护教育相对人的权利。同时, 也应关注教育在公共领域的职责及其社会价值。长期以来, 我们在立法过程中把追求社会稳定和群体秩序的价值目标作为立法的唯一价值目标, 而忽视了对个体权利和自由的保障。将公共性作为教育立法的价值取向, 一方面明确了教育立法是社会和公民个人对教育的需要, 另一方面也在公民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 为教育立法的价值权衡确立了两个基本维度。

其次, 在教育立法中建立起市场激励与政府规制相结合的机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有利于节约教育资源, 增强竞争意识, 增强教育制度的灵活性、多样性、自主性, 满足受教育者的多方需求。同时, 政府对教育的管理, 有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 满足社会大众的受教育需要。“教育, 只要是一种提供教育服务的行为, 那么它就可以成为一种在市场上买卖的对象。但在另一方面, 它也具备了公共性和公产性的特征, 这些特征又使它不适合于市场化。”因此, 教育立法应坚持市场机制与政府控制相结合, 有效规制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最后, 教育立法应坚持公共性价值与自主性价值相协调。教育的自主性价值与公共性价值在学校教育中是相互促进的。一方面, 政府制定教育法律规范, 应建立在保障和发挥学校自主性基础上。只有保障学校的自主性, 才能为教育质量提高创造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 立法对教育公共性的确认, 有利于学校自主性的发挥。如果政府不能适当规范教育的公共性, 则有可能引发不同主体的利益冲突和教育秩序混乱。因此, 教育立法必须协调好教育自主性与公共性的关系, 这样才能把握教育规律, 提高办学质量, 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共性的目标, 为和谐校园建设创造更好的环境。

摘要:公共性作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特性, 是分析教育立法的基准性价值, 是教育立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正确认识公共性的内涵, 并在教育立法中贯彻教育公共性的价值取向, 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公共性,教育立法,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公共基础知识立法法下 篇8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立法决策服务;“两会”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9-0033-04

1 公共图书馆开展立法决策服务的意义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2011年3月1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一方面标志着中国法治建设开始迈进“后立法时代”,并且对新立法项目、质量、技术的确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就目标阶段而言,法律体系的形成,只是说明有了一个法律的宏观构架,而法律体系内部的完善、补充和配套立法工作仍然任务艰巨。鉴于此,当前立法决策机关就越来越重视科学立法的重要性,重视立法过程中对文献信息的收集、加工及深度挖掘工作,特别是对民众所关心的热点、难点等舆情信息的收集及分析,也即舆情分析。舆情分析对社会舆情有表达、监测、反馈和预测的作用,深入分析舆情走势,及时反映舆情动态,科学预测未来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建议,有利于政府决策者掌握社会舆情,增强政府工作人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多有力的支持。

目前政府信息系统在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政府部门由于本身拥有的文献资源及员工的知识背景有限,对纵跨历史、横穿各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信息的把握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其工作人员在信息的采用上重直接工作和非文献性信息,轻间接分析研究和文献性信息,在信息的处理上,其文献检索及深加工能力弱。因此,加强文献信息收集及加工工作是当前党政机关的当务之急,也是完善领导决策工作的重要手段。而作为主要的信息服务机构,公共图书馆恰恰弥补了政府信息系统的不足,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和专业人才优势使公共图书馆成为政府立法决策部门坚强后盾,二者密不可分。一方面,公共图书馆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这是公共图书馆拓展服务领域的机遇,是公共图书馆扩大社会影响的机遇,是公共图书馆提升政府重视程度的机遇,也是图书馆社会服务职能的体现。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的馆藏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服务优势,为政府的立法决策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量,使政府部门能够为社会大众谋取更多的福利,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于人民。因此,公共图书馆的情报研究人员要与各级领导决策者建立密切的联系,要根据他们的需求,进行收集和整理有关信息资料,把整理出来的新信息及时传递给他们,同时,努力挖掘和开发出更多预测性的信息资料,为他们决策提供可行依据。

2 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立法决策服务概况

2.1 发展历程

我国图书馆为政府开展舆情信息服务较早的是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1991年就创办《决策内参》系列内部刊物,“开创了我国图书馆界开发利用海外华文文献为党政军高层决策机关提供智囊性高端服务的先河”。广州市图书馆、佛山市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河南省图书馆等紧随其后,于1992-1993年先后创立了类似《决策内参》等的内部刊物,2000年以后,各大省市级图书馆基本都了自己的内部刊物;但是,直到1998年,国家图书馆才真正首次提出“立法决策服务”这一概念,并于1999年在正式成立了立法决策服务部,从最开始的“两会服务”,到后来的为党政机关日常工作的文献服务工作,再到后来的舆情监测,国家图书馆为全国各省市图书馆开启了良好的开端。在两会服务方面,除了国家图书馆外,开展较早的有山东省图书馆、江西省图书馆、济南市图书馆、甘肃省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从2001年开始参与政协会议服务,江西省图书馆信息部从2004年开始进行“两会”服务,2005年山东济南市图书馆开展“两会”服务,2006年甘肃省图书馆第一次开展两会服务。自2008年国家图书馆发布两会服务平台及立法决策服务平台以来,全国各大图书馆都陆续开始开展两会服务,并致力于将为政府部门提供立法决策服务常态化。从历史发展来看,公共图书馆立法决策信息服务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呈现越来越多、越来越专业的发展状况。

2.2 副省级及以上城市公共图书馆提供的立法决策服务内容2.2.1 公共图书馆提供的立法决策服务内容

表1是笔者通过网络、口头等途径汇总的部分副省级及以上城市公共图书馆立法决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从中可以看出公共图书馆立法决策服务的内容主要是为政府机关和各级领导提供立法信息等决策支持服务,为“党代会”和“两会”提供专题、咨询服务,以及为科研、为科研和地方建设提供信息服务等。

(1)为政府机关和各级领导提供立法信息等决策支持服务

一是图书馆围绕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扫描海内外反馈信息,加工整理后提供给各领导机关,作为其决策参考。例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从1991年起开展海外舆情监测,编辑《决策内参》、《文化内参》和《警界参考》,用户包括省委、省政府、省人大和省政协,还辐射到其他省份和驻外使节。二是通过建设专题网站或数据库,为政府提供参考决策服务。例如湖南省图书馆应省政协需求设计专栏,并建立数据库。数据库包括政协的调研报告数据库、各民主党派的数据库、提案数据库、社情民意数据库和湖南省情数据库。

(2)为党代会和两会服务

在党代会和两会期间,全国各大公共图书馆在会场以及代表委员驻地开展信息咨询、检索和文献传递服务,发放他们根据当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编辑整理的专题文献资料,免费办理借阅证,为代表委员现场查找资料,复印相关文献信息,现场记录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问题,了解代表后续研究方向,以便后期为他们不定期发送相关的专题。在休会期间,有的公共图书馆也将这一服务常态化,他们通过建立联络员制度协助党委、人大和政协机关收集整理信息,为代表委员的提案和调研提供信息服务,在这一点上,国家图书馆是个很好的典范。

(3)为科研和地方建设提供信息服务

在涉及经济、贸易、文化建设各个领域的决策问题之时,离不开领导部门的正确决策指挥;而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又使正确的决策离不开相关的信息和知识,因而利用咨询优势,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数据、提供信息、提供咨询,即为领导决策与指挥提供服务很有必要。在这方面,很多公共图书馆都开展了如跟踪服务、定题服务等形式的信息服务,为科研和地方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值得借鉴的信息。值得一提的是,甘肃省图书馆跟科研机构(包括高校等)合作建设数据库,如为甘肃省人大建立的牦牛特色数据库,这是国内的第一家;根据 2007年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考察时的建议,他们还建立了敦煌研究数据库。

2.2.2 公共图书馆提供的立法决策服务的方式

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在服务方式方面,目前主要存在3种形式:一是被动式服务。就是在对方提出需求时,才帮助其查找资料。这种方式主要存在与公共图书馆提供立法决策服务的初期,目前仍然存在于许多中小城市公共图书馆;二是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服务。这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公共图书馆为党政机关提供立法决策服务的主要形式。主动主要体现在许多公共图书馆都创立了自己的关于立法决策信息服务方面的内部刊物,并定期或不定期向党政机关和各级领导发放,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图书馆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比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决策内参》和《文化内参》、广州市图书馆的《领导决策参考》和黑龙江省图书馆的《媒体网络重要信息》等,这些内部刊物都为该地区领导的决策起到了很好的参考作用;三是主动式服务。这类服务方式的特点是将为党政机关提供的立法决策服务常态化。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国家图书馆,每年的12月至次年两会期间,国家图书馆的立法决策服务人员都会与全国人大和政协进行沟通,确定来年会议的重点和主题。对领导平时的信息需求,他们也建立了定期沟通机制,形成用户反馈,并对用户定期回访,最终撰写服务报告这一制度,这种制度化对于建立用户的认同感和对自己服务的持续改进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2.3 公共图书馆为政府提供立法决策服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2.3.1 学科专业人才缺乏

很多图书馆在引进人才时,偏向于招聘图情专业人才,导致人才构成单一化,在面对专业性较强的咨询时,无法理解文献的内容特征,进而导致提供的文献信息浅尝辄止,缺乏深度,长此以往,造成信息服务层次的扁平化,影响立法决策深层次服务开展。

2.3.2 服务部门设置不合理

当前,我国许多图书馆将立法决策服务归属于参考咨询部,甚至很多图书馆并未专门设置参考咨询部,直接由阅览室柜面人员兼管立法决策服务。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方式是十分不利的。政府决策需要的是高水平的信息服务,要能满足政府及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对舆情信息及时、长期以及专业的需求,不仅要求工作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协作精神,同时还应具有信息的敏感度和一定的计算机操作、中文写作、英语翻译、逻辑判断等能力。鉴于此,原有的参考咨询部无论是在人员配备上,还是在工作时间与工作方式上都无法满足立法决策服务的需要,将该业务长期归于参考咨询部会造成该部门馆内业务与馆外业务交叉,不利于其拓展与壮大,影响图书馆立法决策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

2.3.3 信息需求沟通不畅

一是许多图书馆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主动、创新服务意识;二是政府参与不足,是图书馆主动服务,政府被动接受。这两方面,造成了图书馆与政府之间的“信息孤岛”。

2.3.4 重信息收集,轻信息分析

立法决策服务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务人员对网络信息资源捕捉敏感度和对信息加工的深度。这就要求信息加工者不仅仅是把当前社会上的热点话题、关心焦点问题、发展趋势等各个主题整理出来,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事件之间的联系,挖掘其更深层的原因,从而为决策提供理论性、系统性息服务。然而目前很多咨询人员仅仅停留在对文献表面特征的理解和揭示上,对文献的内容特征缺乏深层次的揭示,重信息收集,轻信息分析,这就造成立法决策服务的被动性和浅层次化。

3 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进一步加强立法决策服务工作的对策3.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公共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引进制度;二是注重对在岗人员的再教育。一方面,在引进人才时,注重人才结构设置,加强对哲学、法律等社科人才的引进力度,多引进“杂家”,不仅要做到学历层次多样化,也要做到专业人才多样化。另一方面,对在岗人员进行培训、再教育。在这方面,金陵图书馆的“兴趣学习小组”颇有特色。目前,该馆设有8个兴趣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设有一名组长,负责每门课程的人员组织、课程安排及考核,在岗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想学的课程,这种学习方式减轻了员工对学习的抵触情绪,也锻炼了小组组长的能力,更提高了馆员知识的宽度和广度,使图书馆的立法决策服务有了人才资源的支撑。

3.2 加强文献资源开发力度,在信息增值方面下功夫 信息浓度和信息质量是信息产品生存的关键所在。没有品牌的信息产品,未经深层次开发的原始数据汇编,信息服务是很难长久发展的。就目前来讲,公共图书馆对外提供的信息服务多是信息资料的汇总,在信息的深度开发或者信息增值方面做得不够,很难在激烈的市场中求得生存。为了更好地为各级领导提供立法决策服务和树立品牌信息服务的形象,公共图书馆应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己任,集中力量进行深度开发信息资源或者信息增值。

图书馆的传统文献服务以馆藏为依托,用户信需求多为经过各种途径直接从各种信息源查阅未经加工或经过粗略加工的原始文献;而决策信息服务强调根据特定需求,提供去粗取精而形成的深层次和具有针对性的研究成果。因此,公共图书馆在为政府决策信息服务的过程中,在对馆藏资源方面,应适当运用各种加工整理手段,对馆藏资源进行二、三次加工等;在对网络信息资源方面,应在信息发掘和信息分析上多下功夫,特别是要重视信息分析,从而为决策服务提供有针对性的,有借鉴和参考价值的高层次信息产品。

3.3 建立联络员制度,加强与立法决策机关的沟通

建立联络员制度,使之与领导机关和代表委员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确保能迅捷地掌握其信息需求动向,并根据需求变化调整服务内容和方式,是公共图书馆做好立法决策服务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时时了解政府需求,及时调整信息捕捉方向,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种动态的沟通机制,比如旁听一些可以公开的政府的会议,这样就可以知道政府最近工作的重点,我们在选取信息时就会有所侧重,满足客户的当下性的信息服务需求。在这方面,广州市图书馆有个典型的案例。广州市人大在外界信息掌握上不是很畅通,广州市图书馆考虑为他们提供专门的信息服务,之后便做了一个样刊进行提供。这样做的好处有三点:第一是能让用户体验图书馆的服务,感受到图书馆专业服务的水平。第二是检验图书馆的资深馆员,在开展这项工作时,他的认知、背景、知识贮备等情况。第三就是磨合,通过提供样刊可以与用户进行交流,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用户直接提出,从而与用户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进一步改进图书馆的立法决策服务。

3.4 成立专门的立法决策信息服务部门

纵观国家图书馆立法决策服务部的发展历程,可见其不断摸索、持续改进的力度和魄力,也正是这种持续改进态度和专一化的定位,使得其立法决策服务走在了国内公共图书馆的前列。从国家图书馆的成功可以看出成立专门的立法决策信息服务部门好处颇多:(1)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缩短服务等待时间,有利于提高立法决策服务的效率;(2)将传统的参考咨询与立法决策服务区分开来,避免业务上的交叉,有利于图书馆员业务水平的深度发展,使其可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3)长期与政府部门合作,可以提高馆员对信息的敏感度,并且在合作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出的内部刊物,有利于图书馆打造特色服务、创建服务品牌。

3.5 建立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网络环境下,一个图书馆无法也难以做到文献资源的全部收藏,只有通过建立图书馆联盟,把单一的图书馆联结起来,在各馆现有馆藏特色的基础上,分工收集有关文献信息资源,建成数据库,再采用联机编目的手段,实现资源的共享,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作用。在信息资源共享体系上,对图书馆立法决策服务意义重大的当属国家图书馆在“全国公共图书馆立法决策服务合作共识”中提出的共建“全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立法决策服务协作平台”。2010年12月16日,在国家图书馆召开的“全国公共图书馆立法决策服务研讨会”上,形成了“全国公共图书馆立法决策服务合作共识”,共识中提出要共建全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立法决策服务协作平台,共享国家图书馆和各省级公共图书馆的丰富馆藏和数字资源建设成果,为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立法决策服务工作提供全方位信息保障;发挥各馆优势,积极开展馆际间立法决策服务的协作与服务,推进“两会”等立法决策服务品牌项目的合作和共享,扩大图书馆立法决策服务的影响力。随着国家图书馆于2008年12月13日正式发布立足为中央国家机关法决策服务的平台,浙江省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以及南京图书馆也相继开通了人大代表文献信息咨询平台和江苏立法决策服务信息平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平台将会形成全国性的共享平台,馆际之间将实现充分的资源共享,全国的立法决策服务也将更上一个台阶。

4 结束语

上一篇:给理想一点时间下一篇:精彩的模仿秀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