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大纲

2024-08-16

中考化学复习大纲(精选10篇)

中考化学复习大纲 篇1

一、试卷结构:

1、积累与运用 2、现代文阅读 3、古诗文阅读 4、作文

5、书写(五个板块不变)试卷分值150分,卷面分不变,题型基本不变。

二、板块分析:

1、积累与运用(28分左右) 2、现代文阅读(33分左右)

3、古诗文阅读(24分左右) 4、作文(60分左右) 5、书写(5分)

(要增设加分题)

三、难度分布

容易题:110分左右(含60分作文) 稍难题 30分左右

较难题 10分左右

四、题量:

26小题左右,古诗增加2题

五、书写:稍难题,均分约3―3.5分。

试卷分项说明

一、积累与运用(7小题)(28分左右)

知识要点:

1、汉语拼音,重认读,不考注音,书写常用汉字。(易读、写错字)

2、根据语境准确、得体连贯使用词语(考运用辨析①选用同义词;②成语运用)

3、根据要求后语言情景进行仿句(修辞)。结合续写。前2句后1句。

4、辨识,修改常见的病句。重在改,(选择题、主观题)要学语法。

5、正确使用标点符号。(3种说)

6、正确默写,以古诗文填空的形式考,《中考指导手册》附录1中的80句诗句。推荐背诵的古诗文80个精彩语句。 要会背、会用。

7、了解积累文学常识中的名著,中亚哦作家和作品知识。

8、根据对象和场合、文明、清楚、连贯、得体的进行语言交流。

(说话练习)

9、根据活动和情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中考指导手册》附录2

(知识综合性学习)

二、现代文阅读(10小题左右)(33分左右)

1、理解和品析重要语句在语境中得意义和作用。

2、理解作品中几种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

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5、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6、对文章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尝试探讨

7、赏析和评价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思想感情。

(2题,①评价人物,②思想感情)

三、古诗文阅读:(8小题左右)(24分左右)

①考新课标16篇,其他不考;就读16篇,复习16篇,让学生明白,不要让学生加重负担;②课内为主,课外就是寓言故事、人物故事和成语故事;③减少解释,增加翻译;非常简单、非常典型的实词与虚词;文言文中的佳句,背背默默。

四、作文(60分)

以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为训练顺序,要多练。

要求:1、通俗、避旧、避背、避难,没有审题障碍!

2、不限文体。

[2017年语文中考复习:复习大纲]

中考化学复习大纲 篇2

一、认真学习并吃透《考试大纲》的精神, 把握教学方向

《考试大纲》是纲领性文件, 是高考命题的指挥棒和航标灯, 它将中学化学所涉及的知识以及应掌握的程度逐一详细说明, 并用“了解、理解 (掌握) 、综合应用”加以注释,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读。在平常的教学中, 依据《考试大纲》找到各知识点在教材中的落脚点, 并按要求加以分层次落实, 这样可以把握教学方向, 注重重点知识的讲解和延伸对提高教学质量很有帮助。如2011年《考试大纲》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有这样的叙述:“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这已明确告诉我们热化学方程式很重要, 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 因此在我们对热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和复习中就应该对本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和练习。2011年高考 (全国理综卷第27题) 中就考到了热化学方程式的知识。《考试大纲》对主干知识已排列得很清楚, 实际上已告诉我们高考的重点是什么。因此, 我们在教学和复习备考时要狠抓主干知识, 如分析往年高考时这些主干知识是如何考查的, 重视对主干知识的本质的理解和多角度应用, 使之达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用的程度。

二、落实“双基”, 是复习的重点

从近几年的理科综合试卷看不难发现, 偏题、怪题和太难题没有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及计算的难度都不大, 而化学基础知识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有关内容比例在增大。因此, 我们在总复习时应降低难度, 不要去追求太偏太难的题, 应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1.认真落实《考试大纲》中的各项要求。2.认真复习好教材知识。考试内容及《考试大纲》中的知识点都来自于教材, 教材是“双基”的重要来源。所以, 落实基础知识必须从课本抓起, 特别是在第一轮的分章复习中, 应落实好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知识点。通过这一轮的复习, 学生应该建立较为完整的中学化学知识结构网络。3.注重“双基”知识的落实。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掌握“双基”的目的还是在于应用。复习中一定要掌握学生学习实际, 注意精选精练, 狠抓落实, 提高复习针对性, 真正把知识融会贯通。切忌拔苗助长, 既要有目标观念, 更要有过程观念。

三、加强实验复习, 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一个特点, 也是高考中的一个难点。由于许多学校不重视实验, 学生的实验基础普遍较差, 特别是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更是薄弱环节。因此, 在复习时应注意三点。1.落实好实验基础知识, 如熟悉常见仪器的主要用途及使用方法, 掌握一些基本操作, 如仪器的连接、称量、洗涤、过滤、分液、蒸发、结晶、p H试纸的使用方法、中和滴定等。2.归类、总结地复习书上的实验, 如气体的制取、物质的鉴别、物质的分离提纯等。3.强化实验设计题的训练, 《考试大纲》中规定掌握化学实验的记录方法和运用化学知识设计一些基本实验, 设计出实验方案, 这是实验能力的较高要求, 也是化学的难点。在复习此块内容时, 我们可以通过典型例题来分析此类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总结出规律。如解题的基本方法: (1) 明确实验目的原理; (2) 选择仪器药品; (3) 设计装置和步骤; (4) 实验记录及数据的处理; (5) 实验的分析及评价等。

四、规范训练、归纳总结, 是提高成绩的根本保证

从近几年的理科综合试题看, 考查各单科的知识比较少, 题量少, 但分值却比较高 (如一道选择题6分) 。每一道题在考试中都极为重要, 这就给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做到尽量少失误或不失误。这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而这种过硬的科学素养绝非是一两天就能养成的, 关键是靠平时长期训练和培养才可能达到。那么在复习过程中, “做题”是必不可少的, 没有一定量的训练就不会有一定的熟练程度, 做题的准确度和做题速度就很难提上去。但是一定注意训练的针对性、代表性、典型性和思考性, 要善于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做一个题, 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规律, 进而要解决一个类型的问题。如解无机框架式题的方法, 解化学平衡题的规律, 解比较离子浓度大小题的方法, 解有机推断题的方法等。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和复习的质量, 做到事半功倍, 切忌搞“题海”战术。

中考化学复习教学策略 篇3

一、夯实基础。考点逐一过关

近年各地中考化学试题虽然不断发生变化,但命题内容、题型等方面仍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且中考题大部分题还是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在中考化学复习中,一定要抓住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基础知识,让学生做到把知识点掌握得“如数家珍”,应用起来能“得心应手”。

1围绕课本逐章疏理知识。对每个单元的复习教师都列出“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以填空题的形式让学生填写,帮助学生对考点知识进行回忆。同时要条块结合、点面结合地归类整理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通过练习,记忆、理解和运用知识。对每个考点我们精心编写对应的练习,通过训练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重点讲评学生掌握不到位的考点,使学生能融会贯通地掌握每个考点的知识。

3针对薄弱点进行强化训练。每一次单元测验、月考、段考、期考、模拟考,我们都搜集学生错误较多的题,编成《易错题集》,并对解题中所用到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在复习中,有针对性地对此类题及其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重点讲评。

4掌握理解、记忆知识的技巧。任何概念都有一个或几个要点,用精辟的语言概括出这些要点,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这些概念。如四个基本反应类型可以概括为:化合反应是“多合一”;分解反应是“一分多”;置换反应是“—换一”;复分解反应是“两交换,价不变”。又如,“催化剂”这一概念的要点可概括为“一变二不变”等。

二、跳出题海,强化薄弱题型训练

从日常训练与模拟考的情况来看,很多同学成绩不理想,是因为有个别题型不会做。通:过训练、考试。分析整理出学生失分比较多的题型有以下几类:①图像题,②信息给予题,③简答题,④气体净化题,⑤除杂题,⑥检验题,⑦推断题,⑧实验探究题,⑨计算题,④实验设计题。为了让学生突破这几类难题,我们对每类题都精心筛选典型的例题和训练题。通过例题讲评,让学生初步掌握解题方法;通过训练题,让学生领会解题方法。训练情况反馈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与训练。

在讲解解题技巧、方法时,要帮助学生归纳解题的要点。如图像题的解题要点可归纳为“三点一趋势”,即要注意分析图像中的起点、拐点、终点和趋势;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题型解题要点可归纳为“四个是否”,即“是否配平、是否为纯量、是否完全反应、是否可用定律(质量守恒定律)”;除杂题的除杂原则可归纳为“不引、不变、好分”,即“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所用的试剂不能与被提纯物反应,易于分离”等。

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习的需求也是不同的,为了能让尖子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了”,我们精选难点突破题型和基础过关题型两类练训练题,分别给这两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训练与辅导。

三、把握特点,提高复习效率

近几年的化学中考题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②体现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③突出学科特点,突出科学探究;④简化化学计算,突出基本计算;⑤试题情境趋向人文性;⑥形式开放多样。针对这样的命题规律、特点,我们在复习中,首先是强化基础题的训练。除了总复习前段的强化训练,我们还在中考复习的最后20天左右。将《九年级化学》上下两册关键的、易错的基础知识点整理归纳成《中考前夕必读》的小册子,让学生在最后阶段把关键的基础知识点再过目一遍。其次是把握社会热点,如与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安全常识及科学新发现、新技术等有关的化学试题。第三,化学用语体现了化学学科特点,所以要重视化学用语的训练。从历年中考学生答题情况来看,这部分内容的试题中学生失分比较严重,所以,每年的总复习。我们都对化学用语这部分内容进行专题训练。四是强化训练实验题,如气体的制取、实验探究与实验方案设计题。五是注意开放性试题、信息给予题的训练与解题方法的指导。六是在训练题中,融合人文精神,体现素质教育,广泛运用生活的情景素材。充分体现知识的应用性以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结合。

四、心理疏导。训练考试技巧

1教师除了指导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之外,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心理调整,让学生心态达到最佳的临考状态。如学生有考试焦虑症,要指导他消除焦虑的方法:临考前避开平时复习资料上的难题,不要盲目陷入题海战术中。中考是侧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考试,复习一定要以课本为主,将主干知识重新整理一遍,对以前的错题进行归纳总结,找到自己的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到克服的办法。

高一化学上册期末复习大纲 篇4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基本的安全措施和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

1.贴有下列危险品标志的药品起火时,不能用水灭火的是

A.6剧 B.4遇湿易燃物品 C.8腐蚀品 D.6有害品(远离食品)

2)理解过滤和蒸发的原理,能够使用过滤和蒸发的方法分离对应的混合物。

2.下列关于粗盐提纯说法正确的是

A.溶解粗盐时,应尽量使溶液稀些,以保证食盐完全溶解

B.滤去不溶性杂质以后,将滤液移至坩埚内加热浓缩

C.当蒸发到剩有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

D.将制得的晶体转移到新制过滤器中用大量水进行洗涤

3)结合具体实验现象,能说出蒸馏、萃取和分液的基本原理,能够通过模仿完成教材中的萃取和分液实验。

3.如果花生油中混有水份,最好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

A.过滤 B.蒸馏 C.分液 D.萃取

4.欲萃取碘水中的I2 ,不能作为萃取剂的是

A.苯 B.酒精 C.CCl4 D.汽油

5.根据混合物的特点,分离方法一般有过滤、蒸发、蒸馏……,欲把碘从碘水中分离出来,可在溶液中加入四氯化碳充分振荡后静置,可观察到现象

接着可用 方法将两层液体分开,操作时用到的化学仪器叫 。

6.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蒸发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萃取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4)能够识别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和分液过程中使用的仪器。

7.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作用相同的是

① 过滤 ② 蒸发 ③ 溶解 ④ 向容量瓶转移液体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8.下列仪器加热时不需垫石棉网的是

A.烧杯 B.蒸馏烧瓶 C.锥形瓶 D.蒸发皿

5)能够说出检验SO42-的反应原理和实验现象,并能独立进行有关的操作。

9.用可溶性钡盐检验SO42-离子的存在时,先在待测溶液中加入盐酸,其作用是

A.形成较多的白色沉淀

B.形成的沉淀纯度更高

C.排除SO42-以外的其它阴离子及Ag+的干扰

D.排除Ba2+以外的其它阳离子的干扰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1mol微观粒子集体的规模大约是6.02×1023个,其质量在数值上等于相对原子(或分子)质量。

2)知道影响物质体积的三个因素是粒子数目、大小和距离。通过绘制微观模型图,理解三个因素对固体、液体和气体体积的意义,能够说出气体的体积与粒子的数目、温度、压强的关系。

10.已知3.01×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16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16g B.32g C.64g /mol D.32g /mol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是科学上用来表示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

B.标准状况下,22.4LCCl4是1mol

C.1mol硫酸钠中含有6.02×1023个硫酸钠分子

D.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分子间距离几乎相等

3)能够说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知道特定条件下,其数值约为22.4L,条件改变,数值将发生改变。

12.用N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 NA

B.常温常压下,1.06g 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 NA

C.通常状况下,NA 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

D.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 个数为 NA

4)知道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有多种,能够说出物质的量浓度的表示方法。

13.欲配制100mL 1.0 mol/L Na2CO3溶液,正确的方法是

① 将10.6 g Na2CO3 溶于100mL水中

② 将28.6g Na2CO3•10H2O溶于少量水中,再用水稀释至100 mL

③ 将20 ml 5.0 mol/L Na2CO3溶液用水稀释至100 mL

A.①② B.②③ C.只有② D.只有③

5)能够进行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领会上述各量之间换算的关键是经过“物质的量”这一“桥梁”来实现的。

14.下列物质中所含分子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A.4℃时2.7mL 水 B.2.24L一氧化碳(标准状况下)

C.6.02×1022个氯化氢分子 D.4.9g 磷酸

15.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下列气体所占有的体积最大的是

A.O3 B.CH4 C.COD.N2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 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

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D.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

17.0.5L 1mol/L FeCl3溶液与0.2L1mol/L KCl溶液中的Cl-的数目之比

A.5 : 2 B.3 : 1 C.15 : 2 D.1 : 3

18.两个体积相同的容器,一个盛有一氧化氮,另一个盛有氮气和氧气,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原子总数 B.质子总数 C.分子总数 D.质量

6)知道定量配制溶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精确度要求,选择所需仪器,独立完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只要求会配制没有明显热效用的溶液)。

19.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方法配制100mL 3.6mol/L的稀硫酸。

(1)若采用18mol/L的浓硫酸配制溶液,需要用到浓硫酸的体积为 。

(2)甲学生:量取浓硫酸,小心地倒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到100 mL 容量瓶中,用少量的水将烧杯等仪器洗涤2~3次,每次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小心地向容量瓶加入水至刻度线定容,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①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的正确操作是

②洗涤操作中,将洗涤烧杯后的洗液也注入容量瓶,其目的是__ ________。

③定容的正确操作是

④用胶头滴管往容量瓶中加水时,不小心液面超过了刻度,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

A.吸出多余液体,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B.小心加热容量瓶,经蒸发后,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C.经计算加入一定量的浓盐酸

D.重新配制

(3)乙学生:用100 mL 量筒量取浓硫酸,并向其中小心地加入少量水,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水至100 mL 刻度线,再搅拌均匀。

你认为此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指出其中错误之处

7)知道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20.实验室需配制一种强酸溶液500mL,c (H+)=2mol/L,下列配制方法可行的是

A.取100mL5mol/LH2SO4,加入400mL水

B.取200mL5mol/LHCl,加水稀释至500mL

C.取100 mL5mol/LH2SO4,加水稀释至500mL

D.取100 mL5mol/LHNO3,加水稀释至500mL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分类的方法。了解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是常见的分类方法。

2)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1.下列分类标准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标准:是否在水溶液中进行)

B.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标准: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C.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标准:元素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

D.化合物分为:电解质、非电解质(标准:溶于水或熔融状态能否导电)

22.下列物质既是钾盐又是无氧酸盐的是

A. KCl B. K2SO4 C. Na2CO3 D. KOH

3)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23.浊液、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

A. 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B. 能不能透过半透膜

C. 能否透过滤纸 D. 有没有丁达尔效应

24.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A. 冷水 B. 沸水 C. NaOH溶液 D. NaCl溶液

25.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胶体外观不均匀

B. 胶体不能透过滤纸

C. 豆浆是属于胶体

D. 胶体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是大于100nm

4)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

26.鉴别胶体和溶液最简单的方法是

A. 萃取 B. 蒸馏 C. 过滤 D. 丁达尔效应

27.下列分离、提纯、鉴别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

B. 用过滤的方法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淀粉胶体

C. 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含有少量BaSO4的BaCO3

D. 用加热、蒸发的方法可以除去粗盐中的CaCl2、MgCl2等杂质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解质概念,知道电解质的概念是离子反应的基础。

28.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 CuSO4 B. Al C. 石墨 D. 蔗糖

2)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酸碱盐的本质。

29. NaHSO4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Na+、H+和SO42-。下列对于NaHSO4的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A.NaHSO4是盐 B.NaHSO4是酸式盐

C.NaHSO4是钠盐 D.NaHSO4是酸

3)知道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其表达方式是离子方程式。

30.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用OH- + H+ === H2O 表示的是

A.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

B. Ba(OH)2 + 2HCl === BaCl2 + 2H2O

C. Cu(OH)2 + 2HNO3 === Cu(NO3)2 + 2H2O

D. KOH + HCl === KCl + H2O

31.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有

A.Na+、H+、CO32-、Cl- B.Na+、Ba2+、Cl-、SO42-

C.K+、 H+、SO42-、OH- D.Ag+、Al3+、NO3-、H+

32.加入NaOH溶液后,溶液中哪种离子数目会减少

A.CO32- B.Cu2+

C.SO42- D.Ba2+

3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 Ca(OH)2 + 2H+ === Ca2+ + 2H2O

B.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 OH- + H+ === H2O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Cu + Ag+ === Cu2+ + Ag

D.氯化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Mg2+ + 2OH- === Mg(OH)2↓

34.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后,能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A. C和CuO混合高温加热 B. K2SO4溶液和 MgCl2溶液

C. Na2SO4 溶液和盐酸 D. NaOH溶液和Fe(NO3)3溶液

4)会写常见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

35.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NaOH === Na+ + O2- + H+ B. FeCl3 === Fe3+ + Cl3-

C. Ca(NO3)2 === Ca2+ + 2(NO3) 2- D. H2SO4 === 2H+ + SO42-

5)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36.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 CO32-+2H+=H2O+CO2↑

B. 稀硫酸中加入铁粉 2Fe+6H+=2Fe3++3H2↑

C. 碳酸钙中加入盐酸 CO32-+2H+=H2O+CO2↑

D. 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 H++OH-=H2O

37.用一种试剂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中为杂质),写出所用试剂及离子方程式。

(1)Na2SO4溶液(CuSO4)

除杂试剂: ,

离子方程式: 。

(2)FeCl2溶液(CuCl2)

除杂试剂: ,

离子方程式: 。

38.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按要求回答问题。

(1)稀硫酸、稀盐酸

①可选用鉴别的试剂有(填编号) 。

A.BaCl2溶液 B.Ba(NO3)2溶液 C.Ba(OH)2溶液

②鉴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知识与技能:

1)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39.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氧元素的得失

B、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C、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D、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2)熟记常见物质的化合价,并能通过化合价的升降,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被氧化、被还原。

40.需要加入适当的氧化剂才能实现的反应

A.PCl3→PCl5 B.MnO4--→Mn2+ C.SO3→HSO4- D.CO2→H2CO3

41.某元素从化合物中被置换成单质时,该元素的变化是

A. 一定被氧化 B. 一定被还原

C. 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D. 既不被氧化,也不被还原

42. 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上铜箔的反应是:2Fe3++Cu === 2Fe2++ Cu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Cu是还原剂,被腐蚀 B.Fe3+是氧化剂

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D.该反应属于离子反应

43.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看

(1)在制备下列三种气体时,盐酸起什么作用:(填序号)

制备H2 Zn + 2HCl == ZnCl2 + H2 ↑ 盐酸起 作用

制备Cl2 MnO2 + 4HCl == MnCl2 + 2H2O + Cl2↑ 盐酸起 作用

制备CO2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盐酸起 作用

A.氧化剂 B.还原剂

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3)复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各种分类方法由于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

44.糕点等食品包装入一个类似干燥剂的小袋――脱氧剂。其作用是吸收氧气,使食物因缺氧而不变质、发霉等,从而长期保存食品。铁脱氧剂就是利用铁易被氧化的性质来吸收氧气,最终产物是Fe2O3∙3H2O。有关反应如下:

① 2Fe+O2+2H2O==2Fe(OH)2 ②4Fe(OH)2+O2+2H2O==4Fe(OH)3

③ 2Fe(OH)3==Fe2O3∙3H2O

(1)以上反应中,从是否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看,包括 和 两种类型;

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角度看包括 和 两种类型。

(2)反应中作氧化剂的物质有 ,反应中Fe(OH)2是 剂。

4)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45.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生产、生活中的事例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金属冶炼 B. 石灰水粉刷墙壁 C. 食物腐败 D.燃放鞭炮

46.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铜铸塑像上出现铜绿[Cu2(OH)2CO3] B.铁制菜刀生锈

C.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蚀毁坏 D.铝锅表面生成致密的薄膜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知识与技能:

1)了解Na、Mg、Al、Fe、Cu等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①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如:密度小于水,熔点低、硬度小等);了解钠的保存;钠与氧气、钠与氯气、钠与水的反应。

②了解镁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具有金属的一般特征(如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利用镁的化学性质归纳金属的共性。

③能描述铝的的物理性质,了解铝与氧气、酸、盐溶液反应及其铝与强碱溶液等化学性质;知道铝的常见用途。

④了解铁的物理性质,认识铁的化学性质。了解铁与水反应。

47.下列有关钠的物理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银白色金属 ②质软,可以用小刀切割 ③熔点低于100℃ ④密度比水小 ⑤热和电的良导体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

48.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所有的金属都是固态的

B.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C.活泼的金属、或较活泼的金属能与酸反应,但不能与碱反应

D.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

49.下列物质中,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A.碳酸钠 B.氢氧化铝 C.氧化钙 D.碳酸钡

50.下列金属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水反应,且生成金属氧化物的是

A. K B. Mg C. Fe D. Cu

51.下列有关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②金属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③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以置换出铜 ④金属钠有强还原性

⑤钠原子的最外层上只有一个电子,所以在化合物中钠的化合价显+1价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⑤

2)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理解化学计量数比就是物质的量的比,能根据关于物质的量的比例式进行计算。(略)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几种金属氧化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①了解氧化钠、过氧化钠,认识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理解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等的反应,知道过氧化钠的用途。

②了解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氧化铝与酸、强碱反应的性质,掌握知道氧化铝的一些用途。

③了解铁的氧化物FeO、Fe2O3是碱性氧化物,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52.现在MgCl2、AlCl3、CuCl2、FeCl3四种溶液只用一种试剂把它们区别开,这种试剂是

A.氨水 B.AgNO3 C.NaOH溶液 D.NaCl

53.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叙述,正确的是

A. 发酵粉中含有碳酸氢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

B. 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

C. 碳酸钠的水溶液呈中性

D. 硫酸钠灼烧时火焰呈紫色

54.下列关于钠的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Na2O2是白色固体,和¬冷水作用得到O2和NaOH

B.Na2O2具有强氧化性

C.Na2O有漂白作用

D.都能与酸反应,生成含氧酸盐,都是碱性氧化物

55.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稀H2SO4反应, 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①NaHCO3 ②Al2O3 ③Al(OH)3 ④Al ⑤Na2CO3

A.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全部

56.对氧化铝的分类中正确的是 ( )

A.酸性氧化物 B.碱性氧化物

C.两性氧化物 D.不成盐氧化物(像CO一样)

2)了解几种金属氢氧化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金属氢氧化物能与碱反应。

①掌握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了解氢氧化铝与酸、强碱反应,知道氢氧化铝受热分解(难溶性氢氧化物受热分解)等性质。

②了解铁有两种氢氧化物,它们分别由相对应的可溶性盐与碱溶液反应制得。氢氧化亚铁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氢氧化铁。

57.实验室需要使AlCl3溶液中的Al3+离子全部沉淀出来,适宜用的试剂是( )

A.NaOH溶液 B.Ba(OH)2溶液

C.盐酸D.氨水

3)了解常见几种盐的性质。

①知道Na2CO3与NaHCO3的物理性质。

②能根据盐的通性,认识Na2CO3和NaHCO3的化学性质。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反应,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等化学性质。掌握鉴别Na2CO3和NaHCO3的方法。

③知道用可溶盐与氨水制备氢氧化铝。

④通过对灰绿色沉淀成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2价铁的化合物易被氧化的性质。理解Fe2+的还原性、Fe3+的氧化性,以及Fe3+和Fe2+的相互转化。了解Fe3+的检验、鉴别方法。

58.下列各组物质与其用途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钠:供氧剂 B.烧碱: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C.小苏打:发酵粉主要成分 D.明矾:净水剂

59.下列各试剂中,不能用来鉴别Fe2+溶液和Fe3+溶液的是

A.NaOH 溶液 B.盐酸

C.NH4SCN 溶液 D.KSCN 溶液

60.下列有关Na2CO3与 NaHCO3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Na2CO3 < NaHCO3

B.碱性:Na2CO3 < NaHCO3

C.水中的溶解度:Na2CO3 < NaHCO3

D.Na2CO3与 NaHCO3可相互转化

61.下列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

A .二者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二者在一定

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 .二者热稳定性不同,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大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C.二者都能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但产气量和反应快慢不同

D . 碳酸钠与石灰水反应能产生白色沉淀,碳酸氢钠则不能。

62.下列操作中,溶液的颜色不发生变化的是

A.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硫酸铁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

C.铁丝置于氯化铜溶液中一段时间

D.氯化铁溶液中加入还原性铁粉

63.在FeCl2、CuCl2和FeCl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滤出的不溶物中除铜粉外,还有少量铁粉则滤液中

A.肯定有Fe2+,可能有Fe3+ B.肯定有Fe3+,一定没有Cu2+

C.肯定有Cu2+,一定没有Fe3+ D.肯定有Fe2+,一定没有Fe3+和Cu2+

64.下面关于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热时NaHCO3比Na2CO3稳定

B.在水中NaHCO3比Na2CO3溶解性大

C.质量相等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NaHCO3放出的CO2比Na2CO3多

D.物质的量相等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的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65.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有Fe2+。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时最佳顺序为 ①加入足量氯水 ②加入足量KMnO4溶液 ③加入少量KSCN溶液

A.③① B.③② C.①③ D.①②③

66.物质有以下转化关系:

根据上图和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用化学式表示)

(1)A是 ,B是 ,C是 ,X粉末是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 。

67.Fe(OH)2很不稳定,露置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Fe(OH)2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了获得白色的Fe(OH)2沉淀,可以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用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

(1)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FeSO4溶液时还需加入 。

(2)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 常采用 的方法。

(3)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 溶液液面

下,再挤出Na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

4)了解金属及其化合物都有焰色反应,能够说出Na、K的焰色反应现象。

68.下列关于“焰色反应”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只有金属单质才有焰色反应

B.只有金属化合物才有焰色反应

C.只有某些金属或其化合物才有焰色反应

D.只有金属离子才有焰色反应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它们的合金。了解合金的种类和性能与成分有关。

①能说出青铜的主要成分,钢的主要成分。

②能列举出铜合金、钢等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6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合金是青铜

B.司母戊鼎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C.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合金是铝合金

D.目前世界上用途最广的合金是钢

70.铝镁合金因坚硬、轻巧、美观、洁净、易于加工而成为新型建筑装潢材料,主要用于制作窗框、卷帘门、防护栏等。下列与这些用途无关的性质是

中考化学复习方法 篇5

比如:

1、化学用语的复习:

建议同学们熟记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区别并掌握离子符号与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熟练书写化学式并进行物质的分类。书写化学用语时一定要注意规范。

2、化学方程式的复习:

首先就要总结课本上直接出现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对比记忆,找出书写各类化学方程式的规律,其次再按照规律,运用类比法书写出另一个方程式,以提高根据题目信息书写方程式的能力。

3、元素化合物的复习策略:

元素化合物的复习要分两个版块:1.要掌握金属、非金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的俗名、性质和用途。2.弄清金属、非金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

4、化学实验的复习:

首先,归纳总结一下实验仪器的选择、实验的操作、分离方法等;其次,总结课本上出现过的各类化学实验,包括反应原理,仪器的选择,气体的净化、检验、验满,实验注意事项,实验反常的原因分析等。

二、精选试题,有的放矢,避免进入复习误区选练习题时,要有选择性地使用资料和试题,避免重复和难题偏题的误导,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必须要认真的完成练习,保证每一道题都进行过一个完整的独立的思考过程,并将答案书写完整,避免只是在脑中形式思路,就直接对照答案,这样的复习效果是不明显的,容易造成眼高手低的情况。完成练习之后的,一般说来,要从这几个层次反思:第一,怎样做出来的?总结解题方法;第二,为什么这样做?归纳解题依据和原理;第三,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提炼解题思路、寻找题目突破口及考点;

三、整理错题,事半功倍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我们要非常重视平时练习中的一些错题,把这些做错的题目总结在一起,去分析错误的原因,分析过程中哪一个环节导致了错解?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我应该如何分析?总之,要不断的对自己的做题的思路进行再思考,分析错因,完善自己。

中考化学复习计划 篇6

在寒假里,同学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期末考试试卷总结自己掌握了哪些基础知识,然后不断熟悉这些知识。这样能防止中考时发生把会做的题目做错的遗憾。而且,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同学们复习起来会更得心应手,效果更好,从中还能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树立起自信心。

接下来才是查漏补缺。

查漏补缺也要有针对性,主要看那些当时不会做,出考场后跟同学一对答案或经老师讲解马上就能醒悟的题目。马上能醒悟说明同学们可以掌握这些题目里的知识,具备相应解题能力,只要再加把劲就能攻克。对于那些特别难的题,老师讲了也不懂,或听讲后会做了,换一种题型又不会做了,建议同学们还是舍弃掉。这种题多做无益,还容易打击学习积极性,使信心受挫。而在精神压抑的情况下学习是不可能学好的。

同学们复习时一定要抓基础。

具体做法是把过去所学知识按物质的结构、物质的组成、元素化合物知识、实验、滤液及相关计算等基本概念,进行总结。这些概念老师在课堂上已讲过,需要同学们自己再提炼一遍。对此,大家记住12个字:“认识清晰、理解深刻、注意运用”。“认识清晰”指对概念的把握要准确。“理解深刻”主要是要培养自己的应用、思考意识,看看原理在实验中、化学问题是如何运用的。“注意运用”指对概念要活学活用。由于零散知识不能形成能力体系,同学们还要根据知识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体系化,建立起一个知识网络。

化学知识复习需要做典型例题。

浅淡中考化学复习方法 篇7

一、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中考考纲

复习中最主要的就是要依据教材和课程标准, 对照考纲明确命题原则和考试内容, 并研究近三年的中考试题, 关注社会中出现的热点话题。中考化学命题的方向如下:从试题比例来看, 易中难之比为7∶2∶1;从题型来看, 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 (包括推断题) 、实验题、计算题;从考试内容来看, 基本概念和理论占35%, 元素化合物知识占25%, 化学实验占28%, 化学计算占12%。从命题的立意看, 试题在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的同时, 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 即自学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 更加注重学生思维的过程。从命题的趋向看, 融入新课程思想, 试题多取材于实际生活, 关注社会热点, 立意新颖, 知识起点高落点低, 灵活性强, 使考生在答题时, 能深切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

二、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

化学学科与其它的学科不同, 义务教育阶段只有九年级一年的学习时间, 新课完成后复习的时间很短, 若想在有限的时间内, 尽可能的提高复习效率, 就要用科学的复习方法, 而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和采用合理的复习方法是关键。本人依据《课程标准》和中考化学考试说明、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化学学科的特点制定的复习计划是:第一轮主要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以教材为依据, 复习将课本内容分为四个板块, 分别为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基本实验、化学计算;第二轮以专题复习为主,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 主要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灵活应用, 适当提高深度和广度, 但不宜过深;第三轮以化学与实际生产和生活的应用为主, 关注社会热点, 进行查漏补缺, 并有的放矢进行综合练习;第四轮对学生进行适应性模拟考试练习, 先考后分析, 分析时一定要重视总结, 找出错误原因和丢分原因, 讨论怎样避免和减少失误。

三、采用合理的复习方法

在第一轮复习中要注重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主要采用记忆法, 分层次的进行提问, 再分析总结、查漏补缺, 对一些易混的概念, 在复习中要进行仔细分析, 找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些训练。例如, 分子和原子, 原子和元素, 纯净物和混合物、氧化物和含氧化合物等。在本轮复习中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复习中的重中之重, 在复习中可采用将各物质相互关系形成知识网络进行归纳的方法, 例如以空气的组成为线索, 归纳出氧气的性质、用途、制法, 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制法, 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还要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各类有关的化学问题, 比如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二氧化碳所引起的温室效应等。化学实验也是中考的重点, 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复习中应掌握实验基本操作, 实验的基本思路和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重点复习实验探究, 如粗盐的提纯, 溶液的配制, 探究影响食盐溶解的速率的因素。同时, 也要关注家庭小实验, 阅读选做实验。在第一轮的复习中除进行必要的知识归纳总结形成网络外, 还要对一些常见题型进行归纳解析, 探究规律。为第二轮复习打好伏笔。

在第二轮复习中, “双基”夯实后, 要针对重点知识和学生较为薄弱的环节, 进行相关专题的专项训练。例如化学用语、质量守恒的应用、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推断题, 物质的鉴别、实验设计等, 通过专题训练, 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 还要利用好近三年来兰州市中考题目, 将这些试题根据内容编为专题来讲解, 并适当进行变换, 提高其示范性;或作为习题来精炼, 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在第三轮的复习中要以化学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为主, 关注社会热点, 并有的放矢进行综合练习。例如, 以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可燃冰的开发和利用, 酸雨、臭氧层被破坏、温室效应、土地荒漠化、水污染、白色污染、活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生态平衡、生活健康、火灾的防范和灭火为题材, 设计一些相关的题目, 用以考查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并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幸福感。

第四轮是复习的最后阶段, 经过系统复习, 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有了一定的提高, 这时进行必要地模拟考试,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同时也得到一个发现弱点, 及时查缺补漏的机会。必要的模拟考试也可以让学生早一点适应考试的氛围, 更好把握考试节奏。通过模拟训练, 要让学生注意审题时怎样抓住问题的关键, 怎样用精练、简洁正确的语言答题。还特别要培养学生答题的规范, 如在做化学计算题时, 应练习怎样按要求设未知数, 如何规范地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 怎样列式, 如何答等,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册.

中考化学用语复习教学浅析 篇8

关键词:化学用语;教法;层次教学;有效性

中考化学复习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复习

中要有计划,教学方法恰当,学生知识理解和掌握会有很大的提高。现对中考中化学用语复习教学谈谈体会:

一、化学用语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首先,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工具,如学不好,就会给化学教学带来障碍;其次,化学用语也是中考中的重要考点,如没有系统性也会导致中考失败;再次,在九年级化学中化学用语没有掌握好,高中的化學就无法学习。化学用语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我们一生的学习。有老师曾说:“得化学用语得天下,道出化学用语的重要性。”

二、化学用语在中考复习中的做法

新课程中化学用语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学图示,要求学生掌握,这个层次要求是较高的。

我在分层教学中首先针对在新课学习中缺知识较多的学生,多练、多用提高化学用语的读写能力,达到会读、会写、会用,逐步熟练。然后对全体学生在应用上要求能用化学用语解答的问题一定用化学用语作答,如物质及其性质、用途、制取现象的解释、实验结论等,必须用化学用语来解答,化学用语及其本质就会烂熟于心。

三、化学用语要求正确应用

规范书写:新课标严格要求学生会用化学用语,规范书写化学用语。要达到化学用语的正确应用,我首先让学生归纳书中的所有化学用语,按物质分类、化学反应整理。然后小组开展竞赛——比比谁的正确率高。这样学生的化学用语整体有了提高。化学用语规范书写也是历来的老大难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在复习的教学中板书示范做到一丝不苟。对作业书写的公正、方法步骤,考试的卷面整洁、步骤的完善,必须严格要求。其次,同时让学生了解评分的标准,以便在平时做练习的时候就有针对性地按考试评分的标准去练习,以养成规范化的好习惯。

在中考复习中由于自己的严格要求,学生在中考中化学用语的失分很少,学生整体的中考成绩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洁.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总复习[J].数理化学习,2010(2).

[2]高帆.初中化学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考试周刊,2012(3).

中考化学复习全年规划 篇9

对于刚入初三的同学们,如何更好的把握中考化学复习呢?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的是的详细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月

目标:并通过大量练习,重点掌握有关碳的氧化物、金属的题目。

这一段时间一定要保持经常复习前面的知识,否则到了下一个月,学校会开始“赶课”,没有时间期末复习,到时候期末考试的成绩就没有了保障。另外,有关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和金属的性质,一直是中考的重点和难点,与酸碱盐联系紧密,需要通过大量练习应付五花八门的题目。月

目标:针对期末考试,充分复习。

这一个月会进行期末统考,历年期末统考综合性很强,然而在上学期疯狂赶课的情况下,部分同学综合练习较少,不适应这类题目,容易发挥失误。而且,与期中考试一样,面临没有时间复习前面学习的知识的问题,所以期末统考的表现取决于你挤出了多少时间复习。这里,期末考试中有这么几种题目大家失分较多:

1、选择压轴题,如图像题和机巧型计算;

2、实验探究题;

3、推断题和计算题;

4、微观世界和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中的易错题。

难点突破

在寒假,提前攻克化学最难点——溶液和酸碱盐,并结束初三化学所有内容,为春季中考总复习做好准备。月(寒假)目标:提前学习溶液和酸碱盐。

寒假的时间千万不要闲着,寒假回来一开学就要学习溶液、酸碱盐的内容了,这是整个初中化学最难的地方,所以还是要强调先预习,这样学习就会游刃有余。

春季

目标:在学完酸碱演的基础上,并完成一轮复习。

这是一个比较矛盾的时期,家长和同学们逐渐感觉到一模和中考的压力,但是学校的进度略显缓慢。但是考虑到酸碱盐在中考中的重要性,因此建议同学们重视 3 月份的学习,顺利渡过初三化学的“第二次转折”。但是对于寒假已学过酸碱盐的同学,如果精力够用,一定要提前开始进入一轮复习,否则所有复习工作淤积在 4 月,时间不够用不能保证一模化学成绩。

综合运用

在一模考试之前,首先进行一轮复习,巩固寒假所学的溶液和酸碱盐,回顾秋季基础概念理论及身边的化学物质,为中考复习夯实基础。然后进行第二轮复习,针对中考必考的专题进行综合练习,层层突破,构建完整的初三化学知识体系,实现一模考试中计算推断实验专题的全面运用。月(春季)

目标:完成一、二轮复习,准备一模考试。

一模考试一般在 5 月初进行,因此一模前要系统的梳理初三化学各章知识点完成一轮复习。同时,为了保证能够应付一模的难度,要求同学们完成二轮复习,也即是专题的训练,如微观世界专题,除杂、推断、实验、计算专题等,这个月很多同学会进入瓶颈期,如果突破瓶颈,除了坚持只要,同学们需要更多的思考,而不是调入到题海中。月

一模之后,进行第三轮复习针对一模考试的重难点及考试暴漏出的问题,全面剖析历年中考及一模真题,并在在中考考前全面梳理,最终赢得中考。

目标:三轮复习,综合模拟,查缺补漏。

这个月同学们要进行一模考试和中考志愿填报。一模考试结束之后,无论结果如何,同学们应调整心态,保持平常心,戒骄戒躁,要立刻投入到三轮复习中。通过练习各区一模化学试题,发现自己的漏洞,并熟练中考化学的考察特点,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月

目标:调整心态,调整状态,以饱满的自信,轻松的心态上考场。

二模考试会在这个月进行,二模离中考很近,同学们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因此,这个月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回归基础,回归化学课本,切忌钻研偏难怪。二是要注意作息习惯、考试状态的调整,把自己的兴奋点调到上午,用更好的状态迎接中考。不要小看心态,好的心态才有好的发挥。

中考化学重点复习策略 篇10

01

知识梳理要到位

梳理基础知识要注意不同类型知识采取不同的方式,以获得更好效果,例如:第2、6、7、8、10、11单元属于元素化合物知识,应以建立“存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取方法”知识线索,侧重物质宏观性质、物质变化、反应现象及用途和制备的复习,可用知识清单或思维导图等形式进行复习;第3、4、5单元主要涉及化学用语知识,复习时应注意在实物或模型或反应的背景中理解符号的含义和符号的表达,特别注意规范表达;如第3、5、9单元主要涉及概念原理知识,应以典型实例为模型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第4、5、9单元涉及了化学计算的相关类容,复习时应注意对典型例题的理解和规范表达。

02

体系建立要完善

复习的过程主要是建立知识的多角度联系和逻辑关系,以便于知识的理解和提取,这就需要从建立知识体系的角度着手。除了按单元梳理知识的常规形式外,应特别注意上下册教材知识的重构,例如:碳及碳的化合物知识内容分散在了第2、6、7、11、12单元,复习可以“C→CO→CO2→H2CO3→CaCO3/Na2CO3”为主线结合各物质的生成与反应串起知识体系;又如:气体的制备涉及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内容,它们分散在第2、4、6、7单元,复习时可从原理、装置、步骤、净化角度串起主线进行对比分析。另外,近年中考的一个新特点是关注了多个层面知识的形式串联,例如:从变量控制的角度将燃烧条件实验、石蕊溶液与二氧化碳作用实验等串联考查。复习时,应在分析近年试题的基础上,选择相关主题进行全教材的知识体系构建。

03

重点题型找规律

重庆中考试题知识点覆盖面大,但不难发现诸如综合计算、实验探究、框图推断、工艺流程问题等是考查热点,如酸碱盐的性质、用途、气体的制备、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物质的鉴别与除杂等,因此应结合专题复习形式突破重点。

04

回归教材找原型

中考命题的形式多样,体现创新,但都是有据可循的,即源于教材内容,限于考试说明。复习时应重视教材实验、图、表、课后习题、学生实验活动等内容。以教材实验为例,应梳理各章实验,以“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表达”为框架进行分析。

05

错题复习补漏洞

对总复习过程中所训练的习题、套卷要有意识整理保存,对错题进行分析,复习相关知识点,训练同类习题。错题复习是最便捷的查漏补缺形式。

06

套题训练促应试

在总复习过程中,应重视点的复习,与套题的交叉训练,尤其在总复习后期,套题训练对提分是最直接有效的,因此选择与中考接近的全真模拟试题成为最关键的因素。一般高质量的模拟题连续训练6~8套,认真分析总结应试情况,并作出行之有效的跟进策略,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高分突破

关于中考应试,宁晓强老师提醒要注意几个关键词——书写规范、先易后难、计算题有过程、推断题要检验、实验题扣目的(答题方法要三段操作、现象、结论)、大题看整体。

考前该怎么复习?

● 第一,教材的2、6、7、8、10、11、12单元要过一遍,那里好多地方可能被你忽略了哟。

● 第二,把老师最后教给你的方程式复习再写写。(不是看看哟,看的时候你觉得都会写)

● 第三,还有些要记忆的知识点再过一遍。(要是有人抽背就完美了)

● 第四,看看所有教材上配图的实验,回忆一下每个实验有何现象,得出什么结论,有什么注意事项,这也许会帮助你超常发挥哟。

● 第五,看看你的错题集吧,会让你回忆起很多。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 g/L

B.二氧化硫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蜡烛在空气中可以燃烧

D.在低温加压下,液氧能变成雪花状的淡蓝色固体

解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A.氧气的密度是用仪器测量出来的,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B.颜色、状态、气味都是通过感觉器官可以知道的,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C.蜡烛在空气中可以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D.液态氧变成固态氧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上一篇:教科研主任岗位职责下一篇:我看心理健康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