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行政执法程序

2024-10-01

监管行政执法程序(共8篇)

监管行政执法程序 篇1

原料油炼化监管程序

2016年5月

总则

规范原料油卸车、输转、储存、加工、半成品储存、产品调和、销售、装车各个环节的监管程序,确保整个环节处于受控状态。质权人: 出质人: 监管方: 监管方:

一、原料油卸车监管程序

1.xxx有限公司(下简称:xx公司)、xx公司、签订《质押监管协议》。2.xx公司分别向xx出具《出质通知书》。

3.原料油自接入监管方铁路专线后监管期开始,监管方向xx公司交付计量单、运单用作质押。

4、原料油到站计量严格按照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铁路罐车液位测量法及计量规程GB/T13894-1992认真执行,规范手工检尺操作规程。

5、计量部门人员要将信息及时反馈给储运部门值班班长做好卸车准备;在接到通知后,由储运部门值班班长通知调度部门、储运泵房、计量部门、化验室等相关部门提前做好加温、取样、计量的准备工作。

6、车皮对位后,储运部部门值班班长要严格按照下发卸车通知单的相关信息资料逐一检查铅封并进行核对,核对时间控制在每节1分钟;如铅封出现不完整,保护好现场,立即通知协调负责人员,不得擅自开罐;经确定无误后组织人员立即进行开罐、加温、通知取样、计量环节。

7、化验室车皮无序采样抽检密度、含水、残炭、馏程,采样时间不超过30分钟,采样完成后即可进入计量、卸车程序。化验室对样品分析完后,样品备案 留样,结果报调度部门及计量部门。

8、检尺人员要严格按照制度规范执行,检尺完毕后签字确认,并对该结果负责。

9、在检测和计量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水分、密度超标、有杂质、油泥、亏吨超出范围的情况),立即停止卸车并通知计量部门;接到通知后将异常情况说明上报能源公司运营中心。若不上报自行卸车的,一切后果自行承担。

10、计量部门负责铁路协调工作人员要将处理反馈的结果报能源公司财务部门,以便做好结算工作。

二、原料油输转监管程序

1、原料油车皮分析计量以后,根据油品装卸、输转的相关规定进行定损。计量部门要将铁路计量单、运单和随车质检单(原件)及时汇报至xx公司。(联系人:xxx总电话:xxx;邮箱:xxx@qq.com)。

2、卸车流程:火车卸车程序:火车对位→核对车号→开罐盖→油品加温→计量检尺→化验室取样分析→卸车通知→卸车作业→计量验罐→摘管封罐→车皮挂出

3、输转流程:调度部门通知油品车间、计量部门、质检部门、计量收油罐罐底数量→计量部门到储运部门检零位罐液位→进入卸车流程→计算输油量→出《原油入库单》

4、作业环节

1)、铁路罐车到站后,由调度部门通知储运部门、计量部门、质检部门,计量收油罐罐底数量,计算收油前库存。

2)、计量员到储运检零位罐液位及铁路罐车液位,质检部门对来厂罐车进行取样化验,并核对随车质量分析单及随车发货单。

3)、铁路车皮对位环节:到地铁站的车皮在1小时内给予安排,按照编组陆续 对位。

4)、核对车号环节:储运部门与计量部门同时进行。5)、油品加温环节:蒸汽由动力车间锅炉提供。6)、质检取样分析环节:取样与计量检尺可同时进行。7)、接管卸车环节:停止加温等待化验分析时连接卸油管。

8)、卸车环节:提前通知泵房改好流程,接到卸车通知后一次性10节车皮阀门全部打开进行卸车。

9)、计量验罐环节:储运班长提前10分钟通知计量部门人员到现场检验油罐是否卸干净。

10)、摘管、封罐环节:储运班长分组安排好人员摘卸,计量拍照。11)、挂车环节:计量站通知铁路车站安排计划取送车皮。

4、作业程序

1)、储运部门值班班长在接到卸车通知后,原油卸车,以10节为单位,卸车时间不超过2小时,每节约12分钟;渣油卸车,以10节为单位,卸车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节约24分钟。

2)、卸车过程中,根据零位罐螺杆泵的运行情况,决定卸车节数,并有卸车员巡回检查,有异常情况立即给予处理,保证卸车工作安全无误。

3)、重车卸空前一小时,值班班长通知计量站运输员联系铁路货运挂车封罐的准备工作。

4)、卸车结束时,通知计量部门(抽查检测罐底)后,收起卸油鹤管、加温装置,关闭卸油阀门,旋紧罐盖螺栓,专人负责收起踏板,清除站台杂物及障碍物,调节安全阀等待铁路货运员检车取车。

三、原料油储存监管程序

1、储存要求

1)、原料油输转储存后,储存吨位与车皮吨位误差必须在相关规定范围之内。各罐储油液位不得超过安全高度(一般为罐壁高的85%),给装置付油罐不能低于安全下限,即0.8 m。

2)、油罐处于静止作业时,应关闭所有进出阀门,对各管线要及时泄压;动态罐每两小时检尺一次,并检查温度、伴热、阀门开关及流程,确保不串油,不憋压,并做好记录。

3)、为保证产品质量和维持正常生产,原料入罐后要进行加温,一般原油罐按照45-65℃控制,每两小时巡检一次油罐温度,如油品进罐温度超过规定范围,要及时报告调度部门并关闭加热盘管蒸汽阀门。

4)、在原料沉降4小时后,油品车间要安排人员对原料罐进行切水,切除明水直至合格,并做好记录。油罐脱出的污水,必须按规定排入指定系统,禁止任意排放,以防污染或酿成事故。

5)、在付装置前,调度部门要安排化验室取原料罐混合样对原料进行全分析,全面掌握原料罐样的分析数据。

6)、原料油在付装置处理前,除含水分析要达到规定指标外,油品车间在付油前还要进行一次脱水检查,防止罐底明水带入装置,确保装置正常生产。

2、油品监管措施

1)、监管方对每车次原油与《质押通知单》信息进行核对,计量后与所核对信息汇总后就每车次原油向xx公司出具《原油质押专用入库单》。

2)、原油总量达到《原油质押通知单》载明的总量时,监管方向xx公司出具《出质通知书》回执。

3)、原料油输转必须由调度部门统一按排,在接到调度部门通知后,准确记录调度指令,其中包括通知时间、指令人、输转介质、罐号、数量方可进行输转 作业。

4)、调和油品发车以及向储运车间输转成品油、半成品油或内部倒罐,必须接调度部门和车间主任通知,由油品车间岗位人员联系计量部门门对发运储罐进行发运前尺计量并根据计量数据填写油品交接通知单,做好相关记录后,方可进行发车、输转作业。

5)﹑《油品车间罐区班报表》各班组每班次,由统计员认真核算油品收、付情况,再由班长审核后与计量部门门详细核对,确定本班储罐库存与销售、生产相一致。

6)、按照公司规定油品车间所属区域内储罐监管、质量检验是由宁东基地计量部门与质检部负责,因此除宁东计量部门、质检部外,其他单位检尺、采样必须由调度部门或监管部门陪同下,方可进行检尺、采样作业。

7)、油品车间所属区域内储罐,动态罐每2小时检尺一次,其余储罐每2天检尺一次(每班第一个中班检尺),检测数据同时反馈至调度部门和计量部门。8)、油品车间所属区域内储罐脱水阀门进行链条锁封闭,开启钥匙由运行班组班长或主操保管,每天每班按照油罐规定计划排水,对脱水储罐进行前、后尺计量并做好脱水记录,准确填写脱水数量,如若脱水量较大,必须暂停脱水联系调度部门和计量部门现场监管共同排放。

四、原料油加工监管程序

1、炼化方向xx公司申请《炼化原油释放申请单》,xx公司向监管方出具《炼化原油释放单》,监管方据此单载明的要素向炼化方释放原油。

2、生产指标:生产指标根据销售部门需求进行调整。

3、生产过程中的监管程序

1)每日由基地计量部门向政府工作组上报《生产日报表》,内容包括生产任务 完成情况,原料及半成品库存情况,产品销售情况。每周要上报《生产周报表》,下月初上报上月《生产月报表》,便于政府工作组随时掌握生产动态。2)检修装置开工前,由主管厂长组织相关部门对装置进行检查验收,对开工条件进行确认签字。

3)、在生产装置计划开工时,应提前向调度部门上报经相关部门与相关领导批准执行的有效开工方案和进度表。

4)、当调度下达生产指标调整指令后,车间要在8小时内调整操作使产品质量合格(8小时内产品质量按合格统计,8小时外未能按指令要求调整合格,视为次品),每改一次不合格线,要对责任车间进行考核。

5)、每天6:00、14:00、22:00,各单位要在30分钟内主动向调度部门汇报当班的生产、安全、环保、节能等情况及主要设备运行状况(或汇报生产调度数据)。

6)、收率根据调度部门下达的月度计划进行考核,每日进行统计,月度进行考核。

7、加工量根据调度部门下达的当月生产计划进行考核,按照完成的比例进行奖罚,因原料供应不足或性质不稳及装置计划检修影响生产任务的,酌情进行考核。

8)、化验室按照化验分析计划按时取样分析,出现不合格产品,及时汇报调度室,车间要及时调整。

9)、各车间要认真执行工艺卡片指标,当班调度员按照工艺卡片规定及调度令,现场对各装置主要参数抽检记录,工艺参数按综合合格率进行考核,调度部门每天进行统计(以车间操作记录所记数据和参数趋势图为准),月底进行考核。10)、各车间应在当月30日前要按要求编写好技术月报,并及时上报。11)、生产车间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工艺卡片指标进行生产操作。建立好工艺操作、质量、安全、环保等技术台帐。要写好岗位操作记录、交接班日志,保存 好DCS电子记录。

12)、因系统波动造成生产大幅波动,相关车间在接到调度指令后十五分钟内恢复平稳供应,由于电气或仪表方面原因,造成未及时恢复供应,因备用设备(锅炉、空压机、循环水泵)未能正常启用而影响生产,对责任车间要进行考核。13)、各生产单位在进行改变主要操作条件、开停主要设备、蒸汽并(撤)网、引(停)用风(氮)或其它公用工程介质以及调节火炬放空等,必须提前向调度部门汇报(紧急情况下事后汇报)。

14)、各生产车间出现不安全因素或险情以及主要设备出现故障及操作条件出现异常时,必须在5分钟内向调度部门汇报。

15)、各生产单位在发生介质泄漏,瓦斯、污水、污油异常排放时,在动力介质品质异常及负荷量增减较大时,要及时向调度部门当班调度汇报。

16)、当出现产品质量事故时,要坚持“四不放过”原则,相关单位按要求写出事故报告,上报调度部门。

17)、当发生生产事故后,事故单位要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及时召开事故分析会,并在二天之内向相关部门上交事故自查报告(包括防范措施及处理意见)。

五、半成品储存及监管程序

1、xx化工与炼化方进行成品油交接后向xx公司出具《成品油及衍生品质押专用入库单》。

2、xx因生产技术原因导致炼化产品不能达到国标,xx与炼化方交接后须向xx公司出具《半成品油质押专用入库单》、《成品油及衍生品质押专用入库单》。

3、计量部门门每日早9:00之前要将半成品库存情况汇报至xx。

4、油品车间:

1)、油罐在收油、输转、调合、装车和脱水作业前后都应进行计量。2)、人工检尺规定:对活动罐每两小时检一次油尺,静止油罐八小时检一次油尺。油罐快进满或接近抽空时,要及时掌握油量变化,随时检尺。

3)、对于安装了计量仪表的油罐的油温和油位情况每两小时巡测一次,并做好记录。

4)、压力容器计量,以现场液位显示为准。

5)、操作人员应详细、正确填写每天的《倒油日报表》和《每日油罐动态表》,以便油量核对。

6)、每天6:00时,对所有油罐进行检尺,向调度汇报;后每隔2小时对动态油罐进行检尺,并向调度汇报。

7)、静止油罐油尺变动5㎜以内时,以原来的油量为准;油尺变动超过5㎜时,必须重新计算油量。

8)、用计量仪表计量的油罐,进油至安全容量的80%时,必须进行人工检尺、计量,并与计量仪表进行对照,当计量仪表差量为≥10mm时,通知仪表维护人员进行检查校正。

9)、人工检尺允许误差:轻质油:油尺±1mm、温度0.2℃重质油:油尺±2mm、温度0.2℃

10)、每月1日6∶00时,各岗位人员要对所有的油罐油量进行一次月终盘点,要求均用人工检尺,并向调度汇报。

11)、计量容器应按规定年限进行标定,并重新编制容量表。12)、计量器具必须定期年检,并附有校正表和检验合格证。13)、正确的计量顺序为:先检尺、再测温、最后取样测密度。

14)、各装置的计量流程:各装置每8小时统计一次收率,一天统计3次,(检尺结算时间:6:00、14:00、22:00)为节点,主要计量方法以油品检尺为计量依据,各装置安装的质量流量计作为对比依据,各装置收率统计出来后及时反 馈给调度室和各装置,出现异常及时查找。

六、产品调和监管程序

1、原料半成品调和情况:

油品调合是将性质相近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石油组分(有时还需加入某种添加剂以改善油品某种性能),按适当的比例,通过一定的方法,达到混合均匀,调合成所需油品的过程。(1)调合目的

调整油品品种,改善油品质量,合理利用组分,实现经济效益。(2)调合要求

1)、参加调合的各组分油都应符合组分油质量要求;重质油品调合前应加热到规定温度;性质相差较大的组分,未经试验鉴定不可调合。

2)、组分油分别进罐时,原则上先进重组分,后进轻组分,以利于混合均匀,如遇特殊情况,则应增加循环、搅拌时间。

3)、油品添加剂应化验分析合格,添加剂的品种、质量和添加剂比例经过试验鉴定,添加后与油品混合均匀。

4)、调合过程应严格执行调度下达的指令进行调合作业,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调度汇报。每2小时或单组份添加完成后向调度报告调合情况及油罐油尺。5)、认真做好调合记录和调合转罐记录。

6)、调合后切除水杂,调合产品经化验分析合格后方可出厂。(3)调合安排

由调度部门在接到销售部门调油通知后,调度部门向油品车间下达生产调度令,油品车间在接到调度令后,由车间主任向油品调和岗位下达调油通知单,明确调和数量、罐号以及调和比例,调和岗位人员签订调油通知单后,严格根 据调油通知单落实油品输转并做好详细记录,及时进行调合。

2、油品调和监管程序

1)、接到车间下达调合方案后,当班班长及时安排当班人员对半成品油罐和调合罐进行脱水、检尺,确保调合时不带水。

2)、认真检查调合罐﹑机泵﹑阀门﹑附属设备以及安全附件是否处于良好状态,确认大罐无异后方可调合。

3)、明确品种、罐号、数量后通知计量科检尺并联系相关岗位更改流程,详细核对现场流程,进一步确定流程畅通。

4)、待相关岗位准备工作就绪后,进行调合收油作业,调合进油期间严禁携带手机和不穿工作服上罐检尺。

5)、油品调和过程中必须有专人负责,要掌握油品调合收油过程中的动态情况,严格按照车间下达的方案调合,误差不大于2‰,并作好记录。

6)、调合过程中,要随时检查调合油罐有无异样,机泵运转是否正常,阀门、法兰有无滴漏以及安全附件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汇报。7)、为使油品达到合格,加剂时严格执行下达指标,必须循环两小时方可结束,如遇特殊情况另行通知。

8)、调合完毕后,及时通知调度部门请计量部门﹑质检部进行检尺、化验(柴油静止30分钟,汽油静止2小时方可取样)。并关闭有关阀门,恢复调合作业前的流程,防止窜油。

9)、调和过程中,油品车间必须认真做好输转油记录,认真检尺,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七、产品销售监管程序

1、调和成品油发车必须接调度部门和车间主任通知,由油品车间岗位人员联系 计量部门、质检部门对发运储罐进行发运前化验、检尺计量并根据计量数据填写《成油品入库通知单》,xx公司向监管方出示《提货通知单》后,监管方据此向销售方释放成品油及衍生品用于销售,方可进行发车。

2、监管程序

1)、销售部门要在早9:00之前将上个工作日的销售报表上报至政府工作组。2)、每日下午16:00时,销售部门与调度部门确认装置生产情况,包括加工量、生产标号及其质量情况,做到及时沟通。

3)、原则上每日生产部门以销售部下达的排产计划生产,遇有特殊情况做到提前沟通,提前告知和安排,避免产销脱节,造成库存积压、装车滞留等问题。4)、销售部门下达调油计划。

5)、调度部门按照调油计划安排油品车间进行调和。

6)、调和过程由销售部业务室全程跟踪,调和好后,开票大厅第一时间报化验单、拍油样照片给业务室,必要时提供油样。

7)、车辆到达后,司机到开票大厅后,正常情况下,需在10分钟内,给予妥善安排(装车排队,若前面没有车辆,及时制卡装车)。

8)、开票大厅在车辆发运过程中,遇有特殊情况须第一之间告知业务室,原则上须提前告知,遇有临时紧急情况,须在15分钟以内告知销售部,以便及时与客户做好协调工作。

9)、如遇有装车等待、管线占用、调油等特殊情况,要及时给予解释,并告知预计装车时间。

3、火车皮发运

1)、以火车请车计划为依据,销售部门提前下达调油计划,由调度部门统筹安排调和事宜。

2)、车皮到站后,本着快装、快卸的原则,及时装车、及时发运。3)、车皮装车完毕后由计量部门提供铁路计量单给销售部门,必要时质检部提供全分析化验单给销售部门。

八、成品油发车监管程序

1、产品出厂时罐区安装流量表、定量装车流量表并与地衡过磅做对比,控制人为因素。储运车间、质检原料分析处班次人员实行轮换制。

2、每班次人员每一月要相互调换或根据科室实际情况随时调换,储运车间监磅员8天一轮换,不能长期固定在同一个班,避免同一人在同一班次长期工作。并将调换人员名单及时间每月26号前报油品监管员处(监管员要及时统计并核对各部室调换人员名单,发现长期不调换的人员要反馈厂长处)。

3、各部室班长要不定时巡检抽查当班人员工作中是否认真、细心、负责,对监管程序负有现场管理责任,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在第一时间汇报上级领导,并对当班整体工作负全责。

4、规范各类票据的填写、保管工作。各部室对出具的票据杜绝乱涂、乱改、字迹不清的现象,若有改动或补开票据的必须由部室负责人签字,原票据注明作废并保存,不能私自销毁。

5、储运车间安排人员在监控中心进行24小时值班,进行全方位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

6、对于客户使用的车号,一律以驾驶室前固定牌号和罐后底部喷的车号一致为主,除此之外,统一使用铅封号(主要针对无号、套牌、重牌车辆)。一道门值班人员在登记车辆时,对检查不符合规定的车辆,先将原有铅封拆除再打新铅封并记录铅封号,并通知质检部和销售供应部,在发货或卸车通知单上要注明,过磅时监磅人员要核实铅封号,该车作业完毕后出门时,经一道门值班人员核实后,拆除并收回铅封(出具磅单、化验单时,将客户自己的车号写在前面,铅封号注明在括号内)。

7、储运车间监磅员主要职责:①核对数据;②周围巡查:包括有无撬磅、偏磅、压磅等现象;③车辆检查:包括驾驶室、罐顶等部位;④核对驾驶室前和罐后底部喷的车号及铅封号;严禁闲杂人员滞留在磅称周围。

8、遇到油品调价时,由销售供应部通知计量部门、消保大队三方值班人员共同登记院外车号,区分调价前和调价后的车辆,统计结果交计量监管员进行核实。

9、磅秤房内除过磅人员以外严禁闲杂人员滞留,程序密码(包括定量装车系统管理密码)实行双人管理制度,不定时更换,确保绝对保密,严禁电话通知更改密码。

10、对于所有发运成品油的车辆,在过皮重之前,由过磅员、监磅人员共同检查罐体,并进行排水或排杂;对于汽车罐内留残油的客户,要出具书面说明,并由过磅员、监磅员及客户签字,装车完毕后不得排水排杂。

11、内转车辆底样排放油量由储运操作工、质检员双方控制,夏季(5.1-9.30日)控制在200公斤以内,冬季(10.1-4.30日)控制在500公斤以内,取样完毕后进行复磅,由监磅人员和过磅人员对复磅结果进行确认。

12、油品计量监管员及储运车间值班领导随时要对油品进行抽检,质检部要给予积极配合,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辞,未出具结果前不得将相关信息提供给质检员,抽检车辆要及时停卸。

13、各部室操作人员对进入厂区所有车辆、人员加强监督管理,进入厂区后严禁司机排喷淋水箱的水,发现排水上报值班领导对其罚款处理。

14、各部室铅封使用必须严格按照使用管理规定认真执行,内转车辆封铅发放由原料供应部负责管理,成品油车辆封签发放使用由储运车间负责管理,铁运站台封签发放使用由计量部门负责管理,一道门封签发放使用由消保大队负责管理。

监管行政执法程序 篇2

所谓“药品监管行政执法”具体表述为药品监管部门为实现药品监管的立法目的, 作为行政主体在法律法规所授予的职权范围内, 依据药事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政策, 对药品的研制、生产、销售、使用、价格、广告及管理等环节进行全面监督管理的行政行为 (1) 。药品监管法律关系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的一种, 在药品监督管理领域, 要实现药品监管法制化, 就要加强行政立法, 依法行政, 做到药品监管行政执法的基本要求, 即执法主体合法、执法内容合法、以及执法程序合法。

二、我国药品监管行政执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 我国药品监管行政执法存在的外部问题

由于我国药品监管外部执法环境不好, 部分地方政府经济效益至上的观念十分严重, 仅从其本地利益出发, 设置地区壁垒, 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使各地区之间的药品无法正常流通, 或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药品监管部门给不符合法定条件的企业予以行政许可, 在扶持经济发展中实施行业垄断, 干扰药品监管部门依法进行监管活动。 (2)

(二) 内部问题

我国药品监管行政执法中所存在的问题, 主要还是因为监管体制设置的不合理, 主要可以从执法部门的权限、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监督、执法人员等几方面加以分析:

1. 药品监管行政执法主体职权不明确

药品监督管理机关及其职权是法定的, 无权执法或者越权执法都属于违法的行为, 《药品管理法》虽然对药品监管部门做了相关的规定, 但某些执法主体的权限仍值得商榷。 (3) 例如, 对于药品行政许可设定部门权限不明、药品广告执行审批与查处部门相分离等等法律法规, 很大程度上容易造成主体职权不明。

2. 药品监管行政执法程序不规范

药品监管行政执法的程序是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方法和步骤, 程序是公正的前提和保障。我国目前采取的是传统的全程监管和传统的限制性监管方式, 受传统的监管思维和监管模式的制约, 往往出现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并且我国在行政程序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法典。行政机关在监督执法的过程中往往重实体轻程序, 未能体现出法律的公正性。

3. 药品监管行政执法监督力度不够, 执法人员素质不高

2013年国家机构改革之前我国药品监管系统从省以下垂直管理发展到目前的地方政府分级管理,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模糊, 药监系统内部执法监督力量薄弱, 开始实施机构改革后, 尚未完成完全的转型, 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和社会监督等纪检、监察、法制机构协调不够, 执法监督流于形式。我国药品监管行政执法队伍组建的时间较短, 尤其是在基层机构, 监管人员来自不同行业, 个体素质也参差不齐, 导致存在有法有依、执法不严、及执法中的随意性现象。

三、完善我国药品监管行政执法的构想

合理的药品监督行政执法的模式是要与本国的文化、经济状况、制度等等各方面紧密结合, 相互印证配合的。大陆法系中日本和德国都设立了严格的法律体系, 尤其是德国采用联合监管, 各部门分工明确, 各司其职的监管模式;英美法系中, 英国采用药品分类管理体制, 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美国则采用集中兼分散的管理模式, 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综合分析国外关于药品监管体制、法律法规的设立以及自律组织等等反面的监管经验, 结合我国的实践, 提出完善药品行政监管的构想:

(一) 进行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 加强药品监管体系建设, 明确各监管部门的职权

2013年党十八大提出了深化行政机构改革, 最终形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对食品药品实行统一监督管理。省、市、县三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上下联动的管理模式。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改革, 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的监管职权和责任。但新的监管体制转型尚未完成, 需要整合多部门监管力量, 尽快完善监管体制。

(二) 强化执法依据, 健全法律体系, 健全行政执法监督制度

健全法律体系是行政执法的前提和基础, 从整体上来讲, 我国药品监管法律体系尚不健全, 而且已有的药事法律法规位阶太低, 法律效力不高。借鉴英美国家严密和健全的监管体系, 我国应该对于现有的药品监管法律法规进行调整, 使其层次化、系统化。对于空白的药品监管立法领域进行补充, 使其体系化、完整化, 并增强其可操作性。使药品监管行政执法不但准确而且得以高效完成。

(三) 加强药品监管执法的专业队伍建设, 提高执法人员水平

药品监管领域复杂, 涉及方方面面, 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药品监管执法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执法效果, 所以需要药品监管队伍学习新知识, 不断提高把握全面、理性思维能力和应急处变能力, 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药品监管队伍。 (4)

摘要:药品作为密切关系人类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 必须受到严格监管, 药品监管依据药事法律法规贯彻药品生产、销售、使用、广告等全过程, 以确保安全。随着药品监管法律法规和监管体制的不断完善, 药品行政监管执法也更为高效, 但药害案件层出不穷, 也暴露了监管执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有待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药品监管,行政执法,药品安全

参考文献

监管行政执法程序 篇3

关键词:指导性行政程序;强制性行政程序;关系与区分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行政行政法治也出现与时俱进的特点,现代行政法治提倡对行政权进行有效控制,对公民权利进行有效保障。而行政程序是对行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方式之一,是现代行政法的组成部分,区分指导性行政程序与强制性行政程序对于认识行政行为,保障公民权利具有重要意义。

一、指导性行政程序与强制性行政程序概述

程序,是指“有一定的行为方式、步骤和时间、顺序构成的行为过程”,在法律上,程序更为严格,即“由国家法律与已设定的规范,并按照一定的时间、方式、顺序和步骤予以作出决定的过程”。那么关于法律程序中的行政程序,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主流观点认为,行政程序是指行政主体在行政行为运行中活动的程序。行政程序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将行政程序按照其l生质的不同又可分为指导性行政程序和强制性行政程序。

(一)指导性行政程序概述

随着行政法治的不断推进,指导性行政行为得到广泛应用,它的出现缓解了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紧张对立的关系,给与行政主体更大的自由裁量权,有助于整合行政主体的行政目标和给予行政相对人更多的创新力度。但是指导性行政行为的灵活性和自由裁量性并不表明指导性行政程序没有严格统一的控制,一切权力的行使都要得到有效的控制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因此明确指导性行政程序对于法治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强制性行政程序概述

国家强制力是保障社会有条不紊运行的最有力的屏障,行政强制的出现可以更好地规范行政相对人的行为,使得国家的各项政策能够更好地实施,也可以保障行政主体的行政目标的更好實现。当前我们倡导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强制性行政程序予以规范,更好的束缚行政主体的行为。

强制性行政程序的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没有自主选择的余地,必须严格遵守行政程序,不得增加或减少行政行为的步骤、方法、时限,也不得颠倒顺序。没有选择性是强制性行政程序的最大特征。

二、指导性行政程序与强制性行政程序的几点区别

正确区分指导性行政程序与强制性行政程序是更好地实施行政行为的基础,有利于规范行政程序,提高行政效率,更好的发挥程序在行政行为中的作用,提高政府公信力,有利于法治社会建设。关于指导性行政程序与强制性行政程序的区别表现在多个方面,本文仅从程序的执行性上、法律依据上、行为的后果以及民主程度进行区分。

(一)从程序的执行性上看

对于涉及行政相对方重要权益的行政事项,我国法律在行政程序立法中都予以明确规定。对于强制性行政程序行政主体必须严格遵守,不得进行任意选择,更不得有任何违背,否则会导致行为无效。但是对于指导性行政程序中的行政主体却没有如此严格的规定。因此,行政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自由选择适当的程序予以执行。但是强制性行政程序中的行政主体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方法步骤、时限、顺序来实施行政行为,不会有自由裁量的余地,也不得根据具体实施而有所变通。因此二者的执行标准也是不一样的。

(二)从法律依据上看

随着我国行政立法的不断完善,各种行政行为皆呈现有法可依的局面。不论是指导性行政程序还是强制性行政程序都是由法律予以规范的,但二者所依据的法律是截然不同的。由于强制性行政行为一般都具有命令性与强制执行性,因此必须有较为具体的法律予以规定。而指导性行政程序执行的任意性与自主选择性决定了其法律规定大多都是指导性质的。决定了但是,至今大多数指导性行政程序是由惯例及经验形成,没有成文法的规范。

较之指导性行政程序,强制性行政程序必须具有较为详备的法律规范,这是由强制性行政行为的性质决定的,程序的公正性有助于实现实体的公正性,是控制行政权滥用的重要手段,也是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等基本人权不受侵犯的保障。因此,为了规范强制性行政程序,我国颁布了行政强制法等法律法规予以规范。

(三)从行为后果上看

违反指导性行政程序与违反强制性行政程序会导致不同的行为后果。违反强制性行政程序在司法审查中将导致行为的无效、撤销或补正,而违反指导性行政程序只有在超出法定选择范围或选择及不合理的情况下才会导致相应的效果。

我们知道对于不合理或者违法的行政行为会产生无效、撤销或者补正的后果,强制性行政程序是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为一定行为程序,因此在司法审查中便会产生无效、撤销或者补正的效果。但是,对于指导性行政程序没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只有指导行为的合理与否,所以只有在超出法定选择范围或者选择及不合理的情况下才会导致相应的司法审查后果。

三、区分指导性行政程序与强制性行政程序的意义

监管行政执法程序 篇4

本标准规定了×××烟草专卖局县级局内管部门对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签订的监督管理,确保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签订工作的顺利开展并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内管工作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烟草专卖局、公司县级局内管部门对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签订监管工

作。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术语与定义

3.1 烟叶种植收购合同

指×××烟草公司与种植烟叶(指生产烟草制品所需的烤烟)的农户签订的、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书面形式合同。职责

4.1 分管领导

负责审批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签订监督检查计划;

4.2 专卖监督管理股

4.2.1 根据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签订计划制定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签订工作的监督检查计划;

4.2.2 对专卖各中队现场抽查的合同签订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4.2.3 将监督检查情况进行汇总整理,上报市局专卖办;

4.3 市管中队

4.3.1 按照专卖监督管理股下达的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签订工作的监督检查计划实地进行抽查;

4.3.2 对抽查情况进行汇总整理,上报专卖监督管理股;

4.4 基层烟站

4.4.1 按照烟叶生产技术股下达的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签订工作计划组织此项工作;

4.4.2 将合同签订工作情况报同级监管的市管中队。

4.5 烟叶生产技术股

制定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签订工作计划,下达给各基层烟站,并报送同级监管部门专卖监督管理股。工作程序

5.1 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签订工作的管理

5.1.1 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签订计划的编制

烟叶生产技术股根据市局烟叶生产管理部下发的种植收购计划,制定总站的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签订计划,下达给各基层烟站,并上报同级监管部门专卖监督管理股。5.1.2 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签订工作的监督管理与上报

专卖监督管理股接到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签订工作计划后,制定监督检查计划,报分管领导审批后,组织各市管中队按照内管工作要求,对各基层烟站的合同签订工作进行20%的实地抽查,市管中队对合同签订工作进行实地抽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专卖监督管理股,并将监管情况总结上报,专卖监督管理股根据上报的情况进行分析整理,并将材料汇总,上报市局专卖办。6 相关文件

×××烟草专卖局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实施办法 7 附录

7.1 附录A1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签订监管工作流程 7.2 附录B1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签订监管工作节点说明 7.3 附录C1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监管表

附录A1(规范性附录)

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签订监管工作流程

A1.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监管工作流程

附录B1(规范性附录)

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签订工作流程节点

B1.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签订工作节点

001: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签订监管工作节点说明

附录C1

(资料性附录)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监管表

安全生产监管行政执法工作计划 篇5

为了规范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意识,提高安全监管执法效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进一步稳定好转。为全市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按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24号令)和《关于印发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计划编制办法的通知》(安监总政法〔2010〕183号)的要求,结合我市安全生产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年安全生产监管行政执法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学习宣传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桂政发〔2010〕47号)和《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等文件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市人民政府赋予的安全生产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责,按照权责一致、量力而行、重点突出、统筹兼顾的原则,以“治大隐患、防大事故、降事故量”为中心,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行政执法,强化事故预防工作,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

二、工作目标

现场执法检查计划执行率100%,重点监管企业和重大危险源执法检查率100%,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复查率100%,违法行为举报核查率达100%,署名举报答复率达100%。行政许可依法依规办理,按期办结率100%。行政处罚适用法律正确,程序规范,档案齐全。全年安全生产行政复议和诉讼案件无因《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第十八条规定情形导致的败诉案例。

三、执法检查方式和执法检查内容

(一)执法检查方式

根据监管工作需要,现场执法检查的方式分为:

1.综合执法检查:是指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状况的综合性检查。

2.专项执法检查:是指为解决某一阶段性突出安全问题,在一定时间内针对某一安全生产管理专项工作情况开展的专项检查。

(二)执法检查内容

1.综合执法检查:执法检查内容按《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第八条规定的十九项检查内容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2.专项执法检查:执法检查内容按专项执法检查方案确定的内容执行。

四、现场执法检查对象和执法检查频次

(一)现场执法检查监管对象 本市辖区范围内的以下企业:

1.非煤矿山企业,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2.市直管企业。

3.其他需要市级安监部门重点监管的企事业单位。具体由各业务科室在制定现场执法检查方案、专项执法检查计划、抽查执法检查计划或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安排中确定。

(二)执法检查监管对象等级的划分

按照监管对象的性质、规模、安全生产管理难度、危险程度等,将现场执法检查监管对象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三个等级。1.一级监管对象

涉及氯化、合成氨等高温高压、有毒有害,工艺危险且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A、B级产品及引火线的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当年市级重点督促整改重大事故隐患单位。2.二级监管对象

年产矿石量1万吨及以上的地下开采非煤矿山;设计总库容100万m3及以上的尾矿库;除一级监管对象以外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烟花爆竹经营(批发)企业。3.三级监管对象

露天矿山企业(采石场);年产矿石量1万吨以下的地下开采非煤矿山;设计总库容小于100万m3的尾矿库;加油站;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危险化学品企业,一般危险化学品储存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企业;其他烟花爆竹生产企业。

(三)执法检查频次

1.一级监管对象,每年组织执法检查至少1次。

2.二级监管对象,每年综合执法检查或专项执法检查至少1次,检查率50%以上。

3.三级监管对象,每年采取综合执法检查或专项执法检查方式抽查的数量不少于5-10%。

行政许可的现场核查、责令改正后的整改复查列入现场执法检查频次计算。

五、工作要求

(一)结合实际,做好计划实施的配套安排

1.市局各执法业务科、监察支队要根据本市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情况界定执法检查范围,明确各等级监管企业名单或范围,制定日常监督执法检查计划表。要根据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需要,结合开展全市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强重要时段、重大活动和会议期间安全监管等阶段性工作安排,合理制定行政执法检查工作月计划表。2.各县(市、区)安监局、玉东新区安监局、各开发园区安监局可参照本工作计划制定本单位行政执法计划。制定计划时要注重与市局各业务科室(支队)执法检查安排相衔接,相互补充,确保在最大范围内合理有效地实施现场监督执法检查。

(二)统筹安排,抓好计划外执法工作

1.遇有临时组织或上级交办的安全生产专项行动时,作为计划外执法检查另行安排;计划外任务能够与计划内任务合并执行的,应有机结合,以提高效率,避免重复;计划外任务不能与计划内任务合并执行的,应先执行上级专项计划。对群众举报、媒体曝光、市领导批示、上级交办、下级报请处理的疑难案件及社会影响较大的突发事件,经局主要领导批准后,实施专项检查。

2.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如因计划外任务过重导致监管行政执法计划可能无法完成时,经局务会研究讨论通过,可对监管执法计划进行适当调整。

(三)规范行为,确保执法检查工作质量

1.规范行政执法程序。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关于现场处置、强制措施、立案、回避、调查、取证、听证、呈批、审批、送达、执行、备案、立案归档、期限等规定,依法行使权力,履行法定职责。合理设定执法环节、步骤,切实做到流程清楚、要求具体、期限明确、文书准确。

2.建立执法检查责任制。检查人员对现场执法检查情况负责,每次执法检查均应制作现场检查记录,对现场进行多次检查的,每次均应制作记录;有多处现场且不在同一地点的,分别制作记录。要建立现场执法检查台账,每月对监管执法工作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自查,如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因其他业务工作导致当月执法检查计划无法完成的,必须转入下月执法计划安排,确保执法任务的完成。

监管行政执法程序 篇6

根据省、市局关于开展行政执法职权分解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局实际情况,对行政执法职权进行分解,现制定《萧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执法职权分解方案》。

行政执法职权

一、行政处罚(176项)

1、未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生产药品的

2、未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经营药品的

3、未取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配制制剂的

4、擅自在城乡集市贸易市场设点销售或超范围销售药品的

5、个人设置的医疗机构超范围和品种向患者提供药品的

6、擅自变更药品生产经营许可事项生产经营药品的

7、不具有疫苗经营资格的单位或者个人经营疫苗的

8、为互联网药品交易提供服务的企业或直接参与药品交易的

9、药品销售人员兼职其它企业进行药品购销活动的

10、生产、销售假药的

11、医疗机构使用假药的

12、医疗机构配制假药的

13、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对发现的假药作退换货处理的

14、擅自仿制中药保护品种的

15、擅自委托或者接受委托生产药品的

16、擅自委托或者接受委托配制制剂的

17、销售未获得《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的生物制品的

18、非药品宣传对疾病有治疗作用的

19、生产、销售劣药的 20、医疗机构使用劣药的

21、医疗机构配制劣药的

22、医疗机构未按标准配制制剂的

23、生产没有国家药品标准的中药饮片不符合炮制规范的

24、药品生产企业销售更改生产批号超过有效期的药品的

25、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对发现的劣药作退换货处理的

26、未经批准使用药包材产品目录中的药包材的

27、定点生产企业、定点批发企业和第二类精神药品零售企业生产、销售假劣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

28、运输、保管、仓储假劣药的

29、药品生产企业未按照规定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

30、药品经营企业未按照规定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

31、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未按规定实施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的

32、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未按规定实施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

33、开办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企业新建药品生产车间、新增生产剂型在规定时间内未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仍进行药品生产的

34、开办药品经营企业在规定时间内未通过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规范认证仍进行药品经营的

35、承担药物临床试验的机构擅自进行药物临床试验的

36、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未按照规定建立并保存疫苗销售或者购销记录的

37、从无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或个人购进药品的

38、医疗机构擅自使用其他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的

39、进口已获得药品进口注册证书的药品未按照规定登记备案的

40、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许可证或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的

41、伪造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的

42、骗取许可证或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的

43、药品生产企业提供虚假资料或者样品申请生物制品批签发的

44、医疗机构违法销售或变相销售其配制的制剂的

45、药品经营企业未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购销记录

46、药品经营企业违反规定销售药品、调配处方或者销售中药材不标明产地的

47、药品标识不符合规定的

48、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包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规定的

49、药品检验机构出具虚假报告的

50、口岸药品检验机构出具虚假药材检验报告的

51、承担生物制品批签发检验或者审核的药品检验机构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

52、药品检验机构出具虚假的疫苗检验报告的

53、药品检验所在药品审批时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

54、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在药品购销中暗中给予、收受回扣或者其他利益的

55、疫苗生产、批发企业未依照规定在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最小外包装上标明“免费”字样以及“免疫规划”专用标识的

56、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批发企业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销售第二类疫苗的

57、疫苗批发企业从不具有疫苗经营资格的单位或者个人购进第二类疫苗的

58、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未在规定的冷藏条件下储存、运输疫苗的

59、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企业未依照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计划进行种植的

60、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企业未依照规定报告种植情况的

61、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企业未依照规定储存麻醉药品的

62、定点生产企业未按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生产计划安排生产的

63、定点生产企业未按照规定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生产情况的

64、定点生产企业未依照规定储存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或者未按规定建立、保存专用账册的 65、定点生产企业向不具备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经营资格的企业或未经批准的其他单位销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

66、定点生产企业未依照规定销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

67、定点批发企业未依照规定销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或者违反规定经营麻醉药品原料药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原料药的

68、定点批发企业从非法渠道购进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 69、定点批发企业未保证供药责任区域内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供应的

70、定点批发企业未对医疗机构履行送货义务的 71、定点批发企业未依照规定报告麻醉、精神药品的进货、销售、库存数量以及流向的

72、定点批发企业未按照规定储存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或者未建立、保存专用账册的

73、定点批发企业未按照规定销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

74、区域性批发企业之间违规调剂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或者因特殊情况调剂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后未依照规定备案的

75、第二类精神药品零售企业违法储存、销售或者销毁第二类精神药品的

76、药品生产企业、非药品生产企业、科研教学单位等违反规定购买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

77、违反规定运输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 78、骗取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实验研究、生产、经营、使用资格的

79、药品研究单位在普通药品实验研究和研制过程中产生规定管制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未按照规定报告的 80、药品临床试验机构以健康人为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临床试验的受试对象的

81、定点生产企业、定点批发企业和其他单位使用现金进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交易的

82、发生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被盗、被抢、丢失案件的单位未采取必要控制措施或未按照规定报告的 83、单位倒卖、转让、出租、出借、涂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许可证明文件的

84、违反规定致使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流入非法渠道造成危害的

85、生产企业擅自生产或未按规定渠道供应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的

86、药品批发企业擅自经营或未按规定渠道供应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的

87、药品零售企业擅自经营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的

88、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购买单位未按规定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的

89、将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许可证转借他人使用的

90、超出许可的品种、数量生产、经营、购买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 91、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购买单位不记录或者不如实记录交易情况、不按规定保存交易记录或者不如实、不及时报备销售情况的 92、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丢失、被盗、被抢后未及时报告的

93、使用现金或者实物进行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交易的

94、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产品包装和使用说明书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95、生产、经营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单位不如实或者不按时报告生产、经销和库存等情况的

96、生产、经营、购买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单位或个人拒不接受监督检查的

97、伪造《中药保护品种证书》及有关证明文件进行生产、销售中药保护品种的

98、擅自生产、收购、经营毒性药品的 99、未获准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机构使用终止妊娠药品的

100、药品零售企业销售终止妊娠药品的 101、药品生产、批发企业销售终止妊娠药品给未获准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机构和个人的

102、未获得《药包材注册证》擅自生产药包材的 103、生产并销售或者进口不合格药包材的 104、使用不合格药包材的

105、药包材检验机构出具虚假检验报告书的 106、药品生产企业将其生产的药品销售给无《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以及乡村中的个体行医人员、诊所和城镇中的个体行医人员、个体诊所的 107、药品生产企业将处方药销售给非处方药经营单位的

108、药品生产企业销售违反药品批准文号管理规定的药品的

109、药品零售药店没有凭医生处方向消费者出售处方药的

110、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和乡村个体行医人员采购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的

111、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和乡村个体行医人员向药品经营者采购超范围经营的药品的

112、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发现假劣药品或质量可疑药品未及时报告的

113、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对质量可疑药品作销售或退换货处理的

114、进口药品国内销售代理商未进行备案从事进口药品国内经销的 115、药品销售人员不符合规定条件的

116、药品销售人员销售药品时未出具规定证件的 117、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购进药品时未对药品销售人员出具的证件进行审验并建立审验记录的 118、未取得医疗器械产品生产注册证书生产医疗器械的

119、未依法办理医疗器械重新注册而销售医疗器械的

120、销售的医疗器械与注册证书限定内容不同的 121、产品说明书、标签、包装标识等内容与医疗器械注册证书限定内容不同的

122、已取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的企业新建、改建厂房未经批准擅自生产的

123、无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伪造他人厂名、厂址、产品批号的

124、无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伪造或冒用《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的

125无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擅自增加无菌器械型号、规格的

126、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擅自在医疗器械说明书中增加产品适用范围或者适应症的 127、未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生产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的

128、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的

129、使用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生产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的

130、生产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注册产品标准的医疗器械的

131、未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经营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的

132、经营无产品注册证书、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的

133、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从无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许可证的企业购进医疗器械的

134、采取提供虚假证明等手段骗取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的

135、采取提供虚假证明等手段骗取无菌器械产品注册证书的

136、医疗机构使用无产品注册证书、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的

137、医疗机构从无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许可证的企业购进医疗器械的 138、医疗机构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或者对应当销毁未进行销毁的

139、无菌器械的生产企业违反《生产实施细则》规定生产无菌器械的

140、无菌器械的生产企业伪造产品原始记录及购销票据的

141、无菌器械的生产企业销售其他企业无菌器械的

142、无菌器械的生产、经营企业出租、出借有效证件给他人使用的

143、经营不合格无菌器械的

144、医疗机构未建立使用后销毁制度或伪造、变造无菌器械采购、使用后销毁记录的

145、无菌器械的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向城乡集贸市场提供无菌器械或直接参与城乡集贸市场无菌器械交易的

146、无菌器械生产企业违反规定采购零部件和产品包装或销售不合格无菌器械

147、无菌器械经营企业无购销记录或伪造购销记录,伪造生产批号、灭菌批号、产品有效期的 148、无菌器械的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发现不合格无菌器械不按规定报告,擅自处理的 149、无菌器械的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对废弃零部件、过期或废弃的产品包装不按规定处理的 150、经营或使用小包装已破损、标识不清的无菌器械的

151、使用无菌器械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时不按规定报告的

处罚种类:责令改正、警告

152、擅自更改经注册审查、备案的说明书的内容的

153、上市医疗器械产品的标签、包装标识与经注册审查、备案的说明书内容及其他要求相违背的

154、医疗器械的产品名称或者商品名称违反规定的

155、上市医疗器械产品未按规定附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的

处罚种类:责令限期改正、警告

156、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的

处罚种类:责令改正、罚款

157、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未按规定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书面告知企业合并、分立等事项的 158、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未按标准进行检验或者产品出厂没有合格证的 159、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未按规定办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变更手续的

160、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违反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有关要求,擅自降低生产条件的

161、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未按规定登记备案擅自委托或者受托生产医疗器械的

162、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未经许可的生产场地擅自生产医疗器械的

163、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生产第三类医疗器械未按规定建立上市后跟踪制度的

164、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未按规定报告所发生的重大医疗器械质量事故的

165、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上市医疗器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不予纠正的

166、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连续停产一年以上,未提前书面告知所在地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即恢复生产的

167、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向负责监督检查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情况的真实材料的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168、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擅自变更质量管理人员的

处罚种类:责令限期改正、罚款 169、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擅自变更注册地址、仓库地址的

处罚种类:罚款

170、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擅自扩大经营范围、降低经营条件的

处罚种类: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罚款

171、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172、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

173、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超越《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列明的经营范围开展经营活动的

174、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在监督检查中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经营情况的真实材料的

处罚种类:责令限期改正、警告;罚款

175、涂改、倒卖、出租、出借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的

处罚种类:罚款

176、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未依法办理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变更的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实施机构:稽查股

立案岗位执法人员:王立卓、徐士平、谢长宇、陈元升、徐元峰

调查岗位执法人员:王立卓、徐士平、谢长宇、陈元升、徐元峰

审核把关岗位审核人员:徐亚、纪敏 决定机关:萧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决定岗位决定人:丁胜 岗位职责(1)立案岗位职责

⑴发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违法行为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的,填写《立案申请表》,经实施机构负责人签字后报决定岗位批准;

⑵决定立案的,将有关材料送交调查岗位审查; ⑶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和其他法律文书; ⑷需要移送的案件和报请上级机关决定管辖权的案件,制作《案件移送审批表》和相关文书材料,报决定岗位人员批准,批准后制作《案件移送书》,将有关案件材料一并移送相关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⑸工作时限:5日(2)调查岗位职责

⑴调查或者检查时要出示执法证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⑵进行现场检查或者调查时应当按《药品监督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要求的形式和内容制作笔录。对于调查过程中已有证据证明有违法行为的,制作《责令改正通知书》责令其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 ⑶在收集证据时,可以采取抽样取证;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执法部门分管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需要抽取样品鉴定或检验的,应当按照《药品质量抽查检验管理规定》抽取样品,并及时送交法定检验机构进行鉴定检验; ⑷案件调查终结后写出案件调查终结报告。调查终结报告内容应包括案由、案情、违法事实(货值和违法所得的计算过程)、证据、办案程序,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具体条、款、项、目及处罚建议等。调查人员应在调查终结报告上签字;进行合议时,制作《案件合议记录》;

⑸根据合议意见填写《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并送达当事人,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拟给予的处罚、处罚理由和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陈述、申辩的权利;

⑹符合听证条件的,在制作《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的同时制作《听证告知书》,送达当事人,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案件,将案卷材料移交政策法规科,并准备相关材料,参加听证;

⑺充分听取和记录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意见,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经复核成立的应当采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⑻填写《案件审核表》,连同案卷材料移交审核把关岗位;

⑼对审核把关岗位人员提出的审核意见、建议或听证意见,进行核实或补正;

⑽重大复杂案件,需要提交集体讨论决定的,准备相关材料并向集体讨论会汇报案件情况,并根据会议情况制作《重大案件集体讨论记录》;

⑾对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的案件,根据合议意见、集体讨论意见或听证意见填写《行政处罚案件审批表》,报决定岗位人员批准; ⑿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有没收物品的,还应制做《没收物品凭证》;

⒀督促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履行处罚决定,依法需要强制执行的案件,提出意见,报决定岗位人员批准后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⒁处罚决定履行或执行后,填写《行政处罚结案报告》,报决定岗位批准,将案件材料进行整理立卷归档(要求一案一卷;卷内内容和顺序为:目录、处罚决定书和送达回证、立案材料、证据材料、听证笔录和听证报告、负责人批准意见等)。⒂对于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法适用简易程序(作出警告、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法人或其他组织处1000元以下罚款行政处罚)的案件,出示执法证件,当场制作、送达《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在《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中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在7个工作日内将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报备。

(3)审核把关岗位职责

A、不需要听证或相对人没有提出听证申请的案件:

⑴案件调查终结,组织3人以上有关人员进行合议,对有争议的案件,应当听取意见;

⑵从本案是否属本执法机关管辖范围、违法主体认定是否正确、违法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定性是否准确、适用法律是否准确完整、处罚种类和幅度是否适当、程序是否合法等方面进行审核; ⑶在3日内提出审核意见,连同案卷材料交由调查岗位执法人员呈报决定岗位批准。

B、符合法定听证条件且当事人申请听证的,政策法规科依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听证规则(试行)》的规定,举行听证的案件:

⑴听证主持人和记录员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⑵应当在举行听证的7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当事人、第三人和案件调查人员; ⑶举行听证听取各方意见,对证据进行质证; ⑷听证笔录要求由当事人、第三人和案件调查人员签字或盖章,听证结束后,应当制作听证报告; ⑸将听证笔录、听证意见连同调查岗位执法人员的意见等有关材料,交由调查岗位执法人员呈报决定岗位批准。

(4)决定岗位职责

⑴对案件材料进行审查,依法对立案申请、案件移送、先行登记保存、执法人员的回避、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申请作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决定; ⑵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应当集体讨论决定,由执法部门主要负责人签发;

⑶将决定意见交调查岗位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

(二)行政强制(6项)

1、查封、扣押医疗器械产品及有关资料

2、查封、扣押、封存药品及有关证据材料、场所

3、宣布停止上市

4、销毁或处理有关药品

5、销毁或处理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药包材

6、取缔 实施机构:(1)稽查股

审查岗位执法人员:王立卓、徐士平、谢长宇、陈元升、徐元峰

(2)药品监督股

审查岗位执法人员:孟辉、秦怀庆 决定机关:萧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决定岗位决定人:丁胜 岗位职责:(1)审查岗位职责:

①立案。发现违法事实后,应当进行初步调查,经核实违法事实存在的,在24小时内填写《行政强制立案审批表》后,按法定程序报送批准立案或不立案。需要立案的,进入调查取证;不具备立案条件的,不予立案并说明情况;

②调查。查明行政相对人违法行为的事实,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

③提出拟作出行政强制决定报告,并送合法性把关岗位审查;

④送达行政强制决定书。按照民诉法规定的送达程序送达决定书;

⑤执行。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执行程序执行; ⑥立卷归档(要求一案一卷)。(2)决定岗位职责:

①签字作出行政强制或不作出行政强制的决定; ②重大的行政强制决定应当集体讨论决定,由执法部门主要负责人签发;

③交审查岗位制作决定书。(三)行政监督检查(11项)

1、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后日常抽查

2、对药品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实施监督检查

3、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监督检查

4、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

5、医疗机构使用医疗器械的监督检查

6、医疗机构制剂监督检查

7、医疗器械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

8、药品广告发布情况检查

9、对取得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企业的药品生产、经营活动监督检查

10、药品质量抽查检验

11、医疗器械产品抽验 实施机构

(一):药品监管股(第1-9项)监督检查岗位执法人员:孟辉、秦怀庆 实施机构

(二):稽查股(3-11项)监督检查岗位执法人员:王立卓、徐士平、谢长宇、陈元升、徐元峰

岗位职责:

(1)执法人员必须持行政执法证实施监督检查。监督检查分为对材料的监督检查和现场监督检查;对药品经营活动加强监管,督促药品经营企业按《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经营药品,保证药品质量,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用药的合法权益;

(2)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行为,应当及时调查取证,依法予以处理;并对当事人进行教育,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药品及有关材料依法予以查封、扣押,符合立案条件的由稽查股予以立案;情节较轻、无需处罚的违规违法行为,责令限期整改,并定期复查;

(3)根据监督检查的需要,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对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药品(医疗器械)抽取样品。

⑷及时将抽样药品(医疗器械)送法定药品检验机构进行鉴定检验。(5)按规定送达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报告书,并对不合格药品(医疗器械)信法采取查封、扣押措施,并依法按有关程序予以查处。

⑹依法受理、及时处理投诉举报事项,及时向投诉人、举报人反馈处理结果;

⑺监督检查结束后,要撰写监督检查报告,建立好监管档案与台帐。

(四)其他行政执法事项(1项)直接接触药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 实施机构:药品监管股

审查岗位执法人员:孟辉、秦怀庆、刘文学 岗位职责:

⑴要开展调查摸底,建立药品从业人员档案。⑵制定药品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计划,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确定为体检的机构。

⑶根据计划,认真组织从业人员健康体检。⑷对体检不合格的人员,下发通知调离岗位。⑸健康体检结束后,制作从业人员健康证,并做好资料归档工作。

萧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监管行政执法程序 篇7

从一则食品安全监管案例引发的思考

食品是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和常用品, 在工业化大生产条件下, 食品制作的工业化含量越来越高。随着科技进步, 食品添加剂的研究和使用越来越普遍。这造成当代食品卫生安全的许多重大隐患, 控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成为各国食品安全监管中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2008年6月28日, 兰州市的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一例患“肾结石”病症的幼儿, 根据家长们反映, 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食用河北省三鹿集团所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7月中旬, 甘肃省卫生厅接到医院婴儿泌尿结石病例报告后, 随即展开了调查, 随后短短两个多月, 该医院收治的患婴人数扩大到14名。除甘肃省外, 陕西、

ECONOMIC OUTLOOK THE BOHAI SEA

宁夏、湖南、湖北、山东、安徽、江西、江苏等地都有类似病例被发现。9月11日, 卫生部对这一系列病例及媒体的相关报道作出回应, 近期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 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经相关部门调查, 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这一系列病例揭开了三鹿集团乳品安全问题的序幕, 不仅如此, 三鹿集团乳品含有三聚氰胺成分并非一个特例, 随后国家对多家乳品企业的拉网式检查表明, 绝大多数知名乳品企业的配方奶粉中都或多或少地被检出三聚氰胺成分, 一时间广大消费者谈奶色变。鉴于三鹿集团婴幼儿配方奶粉含有三聚氰胺事件所造成的严重社会影响, 案件被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2009年1月22日, 三鹿系列刑事案件, 分别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无极县人民法院等4个基层法院一审宣判。田文华被判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判处无期徒刑,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并处罚金人民币2468.7411万元。另悉, 这批宣判的三鹿系列刑事案件中, 生产、销售含有三聚氰胺的“蛋白粉”的被告人高俊杰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处死缓, 被告人张彦章、薛建忠以同样罪名被判处无期徒刑。其他15名被告人各获二年至十五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三鹿集团本来是河北省的一家明星企业, 又是中国与新西兰合资的中外合资企业。为什么会发生三鹿奶粉事件?我们从法治的角度来看, 不能简单地把三鹿奶粉事件说成是不法分子大胆妄为, 该事件所暴露的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严重缺陷。三鹿集团用以生产奶粉的原料是牛奶, 奶牛是由众多分散的农户所饲养, 奶农收集牛奶后, 由当地奶站收购。奶站或者代理三鹿收购, 或自行收购后转售给三鹿集团。在从奶牛饲养到奶品加工的一系列中间环节中, 三聚氰胺都有可能被掺杂其中。而这一系列环节, 又归属于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管辖, 在缺乏统一执法体制的前提下, 问题到底出在哪个环节是很难调查清楚的。而作为拥有司法调查权的公安机关, 在得到明确的犯罪证据之前, 并不能介入对食品安全事件的调查。法律程序的碎片化在三鹿奶粉事件历经数年的发展过程中难辞其咎。三鹿奶粉事件敲响了中国食品安全的警钟, 也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诞生的催生剂。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 , 力图克服我国食品安全执法体制的碎片化状态, 但在食品安全监管中, 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的对接问题却未受到足够的关注, 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 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的对接存在裂口, 削弱了法律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震慑力, 解决这一问题有着紧迫的现实意义, 本文略述浅见。

关于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的一般关系

作为性质迥异的两种法律制裁方法, 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在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中均占有重要地位。从法理学的角度来看, 刑事处罚是指因为违反刑事法律而应当承担的法定的不利后果。刑事处罚是最严厉的法律制裁形式。行政处罚是指因为违反行政法律或因行政法规定的事由而应当承担的法定不利后果。一个不法行为, 如果其社会危害性已经严重到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程度时, 就应当划入刑罚的范围;反之, 如果其违法行为情形比较轻微, 则应由行政机关处以行政处罚。区分刑事处分与行政处罚主要考虑以下三个因素:

第一、违法情节轻重。违法情节反映了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因此, 它是区分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的重要标准。如《食品安全法》第84条规定, 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或者未经许可生产食品添加剂的, 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 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 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 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我国《刑法》第140条规定,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 以假充真, 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 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 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 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 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我国《刑法》第144条规定, 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 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 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 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 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处罚 (第一百四十一条为生产销售假药罪处罚, 其最高刑事责任为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

第二、违法数额多少。在涉及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中, 违法数额是衡量违法行为社会危害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于区分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具有重要意义。《食品安全法》第85条规定, 有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 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 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 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 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 吊销许可证。

第三、危害后果大小。危害后果大小对区分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的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不法行为, 只要危害后果达到了一定的严重程度, 都将转化为刑事犯罪而最终落实到刑罚处罚, 《食品安全法》第98条规定, 违反本法,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刑法》分则第二章第115条,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中规定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完善食品安全领域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对接机制的建议

区分刑事责任还是行政责任, 实际上是一个区分罪与非罪的问题。从法理上讲, 公安司法机关有权对涉嫌构成犯罪的行为采取刑事侦查措施并提起公诉, 最终判断是否构成犯罪的机关为人民法院。除公安司法机关外, 任何其他机关都不得进行刑事侦查, 更不得定罪量刑。也就是说, 公安司法机关掌握着罪与非罪的预先判断标准。但公安司法机关通常没有行政监督检查权, 对食品卫生安全的行政监督检查权掌握在行政机关手中, 在这种二元体制下, 司法程序和行政监督程序如何衔接就成了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我国立法通常的做法是, 首先对行政监督程序予以规定, 然后规定对于涉嫌犯罪的违法行为, 行政机关应当移送司法机关。例如《食品安全法》第81条的规定,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对生产经营者的同一违法行为, 不得给予二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涉嫌犯罪的, 应当依法向公安机关移送。上述立法模式蕴含了一个基本假设前提———行政机关完全有能力判断罪与非罪的标准。其实, 这一假设前提是不真实的, 因为罪与非罪的标准并非总是绝对清晰, 法律条款的模糊性总是不可避免。刑事政策对于澄清法律标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刑事政策由司法机关所掌握, 通常行政机关对刑事政策了解不足。如果行政机关无法判断行政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或者判断错误, 把构成犯罪的案件认定为不构成犯罪, 必将削弱对食品安全犯罪的打击力度, 为我国的食品安全埋下巨大隐患。在“三鹿”奶粉事件中, 尽管质检、卫生、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等行政部门均负有监管职责, 但这些行政机关或者没有尽到监管职责, 或者没有能够及时将违法行为线索移送司法机关立案侦查, 结果导致了三鹿奶粉事件长期发展, 受害区域扩大, 受害人数增加。

虽然许多涉嫌犯罪案件本应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被发现, 但是由于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条块分割、各自独立, 行政机关通常是对所发现的案件线索予以行政处罚了事, 并不移送司法机关立案侦查, 这使得本已构成犯罪的案件难以得到及时有效惩治。司法程序和行政执法程序存在明显的对接裂口, 这一现象不仅存在于食品安全领域, 而是普遍存在于各行各业。如何实现刑事司法程序与行政执法程序的无缝对接, 避免法律实施中出现重行政执法而轻刑事程序的不良后果, 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认为,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调整行政执法程序和刑事程序的优先顺序, 目前, 我国的部门和行业立法都以行政执法程序优先, 行政执法部门对所发现的案件线索自行判断是否涉嫌构成犯罪, 而忽略了司法机关在判断罪与非罪标准上的专业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一条的规定仅是这一普遍做法中的一例。建议立法机关对于部门和行业立法中所广泛存在的“移送司法机关”的条款进行修改, 行政执法部门所发现的一切违法案件线索均应当报送公安司法机关备案, 由公安司法机关判断是否构成犯罪;经公安司法机关判断构成犯罪的, 行政执法机关相应终止行政处罚程序;经公安司法机关判断, 不够成犯罪的, 行政执法机关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理查德·A·波斯纳, 蒋兆康译.法律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以回访监管提升行政效能 篇8

目前,一项“查绩效、听民意、转作风”的回访工作机制正在该局常态化高效运转。

据了解,近两年,华容县国土资源局回访服务对象和群众2673人次,其中,电话回访1862人次,上门回访811人次,得到社会各界好评,回访满意率达99.6%。2012年,获得“省级文明单位”及省、市、县其他奖项29项,在全县政风行风评议和群众满意度测评中名列前茅。

教育:以回访机制增强服务意识

为使回访制度真正成为长效工作机制,华容县国土资源局配套制订了相关问责、考核和激励制度,不断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教育引导,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促进回访制度落实,切实增强了干部职工服务意识。

规范管理,制度先行。近年来,华容县国土资源局不断修订完善回访制度,建立《国土资源行政问责办法》、《乡镇国土资源所考评办法》以及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一系列制度,逐步形成乡镇国土资源所监管回访、用地企业服务回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回访和国土手续办理对象回访的回访工作体系。同时,成立了由局纪检监察室牵头负责,办公室、人事股、乡镇管理股、执法监察大队等单位配合的回访工作机构,明确各股室、二级机构和乡镇国土资源所兼职纪检监察员,构建了回访长效管理机制,切实改进服务质量,提升了部门形象。

为加强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该局还不断组织学习培训。一方面,不仅积极参加省、市主管部门业务知识培训,还多次邀请市纪委、市委讲师团、县纪委、检察院、县法制办领导结合国土资源系统的案例举行专题讲座,开展《湖南省政府服务规定》学习和预防职务犯罪等教育活动,切实增强了干部职工服务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此外,今年以来,该局先后开展了“提升行政效率、提升落实到位率、提升群众满意率”主题活动、“转作风、解难题、树形象”专项行动和“察民情、办实事、大走访、大调研”活动,结合回访工作,将各项活动工作目标任务进行了量化分解,将责任目标落实到岗到人,充分听取服务对象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畅通信息沟通反馈渠道,促进了回访工作开展。

监督:以回访机制打造廉政队伍

在回访监督中,华容县国土资源局针对自身管理、服务职能,从基层监督、企业服务、项目廉政、股室效能等四个方面入手,开展回访监督。

狠抓基层管理“监督回访”,实地督查转作风。目前,该局全面取消了乡镇国土资源所收费经济目标任务,严格工作目标考核。由纪检监察室、乡镇管理股定期到各乡镇国土资源所进行工作督查和考核,实地回访乡村建房农户和群众,广泛收集乡镇国土资源所工作人员履职情况,实行一月一督查、一季度一考核,坚决杜绝“放水养鱼”、重收费、轻监管现象。

狠抓用地企业“服务回访”,上门走访解难题。为进一步优化国土资源服务环境,规范国土资源执法行为,提高工作效能,华容县国土资源局积极开展走访企业活动。在走访活动中,由各班子成员带队,分片包干进行走访,与企业老板面对面交流,了解企业困难。仅今年8月,该局结合“大走访”活动,走访企业100余家,帮助企业办理抵押登记10宗,争取贷款融资1.2亿元。为企业排忧解难,得到了企业的赞扬,有效提升部门形象。

狠抓项目实施“廉政回访”,干群座谈听意见。近年来,该局严格按照省纪委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防腐败机制建设的意见》(湘国土资发〔2011〕32号)文件要求,切实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监管,从项目选址、规划设计论证、项目招投标、工程实施监管、项目验收等各环节,开展全程廉政回访。通过召开项目区乡镇、村场干部和群众代表座谈会,收集、整理项目实施的意见和建议,排查和防范廉政漏洞,提升预防腐败监督管理水平,确保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真正成为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廉洁高效的“廉政工程”。

狠抓手续办理“效能回访”,电话调查优服务。该局坚持对业务股室和行政服务窗口进行效能回访,由纪检监察室对所有服务对象进行逐一电话回访,实行每月一通报。在回访中,重点听取服务对象对工作人员在政务服务中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以及廉洁自律等方面情况,及时纠正工作失误。今年4月,在回访核对服务对象张安凤土地证时,发现其登记土地座落出现错误。第二天,华容县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就带着更正好的土地证上门服务,送到张安凤家中。

整改:以回访机制提升管理水平

有查必有纠,有访必有果。华容县国土资源局坚持回访全履盖、监督全过程的同时,狠抓整改落实,确保回访工作成效。

对监督回访、服务回访、廉政回访、效能回访的情况,该局及时进行张榜公示通报,指出和纠正问题,并及时整改落实。对服务对象和回访群众反映的问题或建议、意见等,及时向其通报和反馈整改落实情况。今年以来,该局先后对存在服务态度不好、工作形象不佳、工作时间上网玩游戏问题的4名干部进行了通报批评,并先后向反映问题的群众回复意见5人次。

此外,回访调查情况,不仅作为单位和个人年度考核、考评依据,而且直接与个人奖金福利补助挂钩,与干部晋级轮岗挂钩。对回访发现的工作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规定职责的行为和问题,严格按照《华容县国土资源局行政问责办法》,追究当事人责任。问责方式包括诫勉谈话、书面检查或公开道歉、通报批评、调整工作岗位、停职检查、降职使用、责令辞职、免职等。对工作任务未及时完成,问题整改落实不到位的干部职工,予以惩戒到位;对工作突出,群众评价较高的干部职工,给予表彰奖励。今年来,该局累计扣发个人补助11人次,共计3500元,调整工作岗位2人。

(作者系华容县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上一篇:读《夏至未至》读后感下一篇:p开头的形容词 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