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处置办法

2024-08-19

网络舆情处置办法(精选8篇)

网络舆情处置办法 篇1

安乐河镇网络舆情管理及处置工作方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更好地规范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提升网络舆情处置水平,通过舆情处置促进作风改变,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推进民生问题的解决,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清朗的网络空间,特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 本办法中的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上发布的对我镇工作和社会现象存在问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三条 坚持把网络舆情处置作为解决民生诉求和群众需求的重要渠道,按照“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的要求,多渠道、多方位做好舆情收集,及时、规范、合理地做好舆情处置。

第二章 网络舆情管理及处置的组织机构

第四条 镇党委政府是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的主体责任单位,负责网络舆情处置的具体工作。

第三章 网络舆情信息发布的管理

第五条 在网络上发布信息要做到真实客观、文明理性。第六条 鼓励网民发布涉及本区域的具有建设性的网络建议与意见。

第七条 回复网络舆情信息要严把审核关,确保信息准确。第八条 加快推进网络实名制,确保网络信息安全。第四章 网络舆情处置工作流程 第九条 网络舆情的收集:

(一)安排专人对网络上涉及我镇的舆情进行多渠道收集。

(二)各村、各单位安排专人,按照主体责任要求,主动做好舆情收集工作。

(三)网络单位要自主做好本单位网络平台的舆情收集工作。

第十条 网络舆情的研判:

(一)对收集到的舆情进行核实,明确真实性。

(二)初步分析并判定舆情的性质、重要性及责任单位。第十一条 网络舆情的分类:一类为答复类舆情,另一类为非答复类舆情。

第十二条 非答复类舆情的处理: 针对非答复类舆情,要主动加强引导,疏导情绪,宣传部门积极给予支持帮助。

第十三条 答复类舆情的处理:

(一)舆情的送达:通过网络、简报、短信、电话等方式送达到相关村、单位,重要舆情同时上报上级管理部门。

(二)舆情的答复: 1.接到舆情通报后,要在网上及时作出受理应答,并在一个工作日内给予正式答复,难以回复或复杂舆情最迟不超过3个工作日。

2.一般舆情回复由主要领导审核把关后发布,重大舆情报上级部门审核后发布。

3.网络舆情回复内容主要包括事实情况、解决办法、解决时间和责任单位等四个方面。

(三)舆情的线下处置:

1.针对需解决的舆情,各镇、各单位要根据不同舆情,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处置。

(1)对一般性舆情,要及时组织人员调查了解,立即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2)对短期内难以解决的舆情,要说明原因并排上议事日程予以处理。

(3)对一个单位不能解决的舆情,要牵头组织联络相关部门单位共同研究协调解决。

(4)对难以解决或不能解决的舆情,要主动做好解释沟通工作。

(四)针对答复充分的网络舆情,原则上不再发布相同或相类似的舆情信息。

第五章 附则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安乐河镇党委、政府负责解释并监督执行。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中共安乐河镇委员会 2016

年1月1日 4

安乐河镇人民政府

网络舆情处置办法 篇2

一、网络舆情的主要特点

第一, 网络舆情的表达方式更为自由。简单来讲, 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 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网吧, 每个人就可以在网站、论坛、贴吧以发帖、博客等方式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情绪, 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

第二, 网络舆情更具有客观性、真实性。由于网民大多匿名, 多数网民会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 反映自己真实的情绪, 客观地反映社会矛盾。

第三, 网络舆情具有广泛的参与性。网民在对某一事件发表意见、评论时, 常常有其他网民参与进来, 形成探讨、争论, 使各种观点和意见集中表达出来。

第四, 网络舆情具有突发性。某一事件一经发生, 马上就会有网民参与进来, 迅速参与到对事件的讨论和传播, 从而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声势。

第五, 网络舆情具有无限扩大性。在网民发表意见的过程中, 部分网民缺乏理性, 表现出感性化、情绪化, 甚至具有煽动性, 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

网络舆情对于促进司法公开, 维护司法公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同时也存在着负面影响,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对案件事实不负责任的报道和评论误导舆论。网络舆情具有的自由性、广泛性决定了其对案件的报道和评论是无法有效控制的, 这就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可趁之机, 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有的是为了打击报复办案人员, 有的是为了给自己翻案, 通过网络的不断炒作给司法机关增加压力。

第二, 对案件事实的肆意夸大引发大众消极情绪。最典型的莫过于轰动一时的李启铭交通肇事案, 本来是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 一句“我爸是李刚”, 使得父子二人卷入“官二代”的舆论漩涡, 网络上的不断炒作, 使得李启铭成为纨绔子弟的代言人, 李刚更是成为贪官、恶官的同义词, 使得本案在审理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第三, 通过对案件的报道借机攻击我国司法体制。长期以来我们国家实行的是公检法互相配合、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司法体制, 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 这种体制也存在着重配合、轻制约的弊端。一些媒体在对一些有影响的案件, 尤其是一些错案进行报道时, 指责公检法三家缺乏监督和制约, 攻击我国司法体制, 并借题发挥, 攻击我们的国家制度, 在国际上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制定应对网络舆情的正确措施

在当前形势下, 我们既应该肯定网络舆情的积极作用, 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网络舆情对司法实践的不良影响, 我们应该通过把握其规律和特点, 及时掌握其发展动态, 正确面对, 积极引导, 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第一, 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正确面对网络舆情。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 进一步增强政治敏感性, 充分认识网络舆情对推动司法公开, 促进公正执法的重要性, 加强和改进司法活动, 自觉接受和积极回应社会群体的监督。

第二, 健全组织领导, 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控。要在司法实践中设立专人或专门机构, 对各大门户网站、论坛、贴吧、博客等集中反应网民观点、意见的载体, 随时进行监控, 遇到有炒作苗头的事件要及时上报, 为制定应对措施打好提前量。

第三, 作好日常办案工作的风险评估工作。要做到正确应对网络舆情, 首先要确保公正执法。对于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媒体关注的案件、证据瑕疵案件及有上访隐患的案件, 要作好舆情预判工作, 看是否会引起网络炒作, 把问题解决在源头。

第四, 设立新闻发言人, 直接面对网络媒体。对于网络上的质疑和猜测, 我们要本着尊重客观事实这一基本原则, 及时披露相关信息。选择形象好、气质佳、素质高、业务精的同志担当新闻发言人, 展示司法机关良好形象, 及时披露相关信息, 保持发言的权威性和一致性, 正面引导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

第五, 设立门户网站, 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在互联网设立司法机关自己的网站, 公布自身的职能、受案范围、工作规定等相关信息, 向广大群众宣传法律, 普及法律知识, 对媒体关注的焦点事件及时公布最新进展, 让执法行为处在公开、公正的环境下, 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分清善恶是非。

第六, 积极回应, 主动引导网络舆情。在网络舆情形成后, 要及时上报, 并与相关部门保持紧密联系, 适时、规范的发布权威信息, 掌握发言的主导权, 争取媒体的认同和支持, 以积极的方式应对和化解网络舆情危机。

网络舆情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产生的新生事物, 其发展堪称来势凶猛, 在促进司法公开、维护司法公正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但也在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司法活动, 我们应该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分析其发展规律, 掌握其发展动态, 建立科学的应对机制, 保证司法活动的顺利进行。

网络涉腐舆情的应对与处置 篇3

关键词:网络涉腐舆情;问题;处置措施

在全民参与的互联网时代,网络涉腐舆情在全国各地频频涌现,这些疑似腐败信息不乏具有重要司法价值的腐败案件线索,但更多则是不负責任的捕风捉影、以讹传讹的网络谣言。但无论真伪,这些涉腐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论坛、网络微博及新闻评论、转帖跟帖等方式迅速传播,刺激着公众形成并加强各类主观性较强的观点及言论,进而在相近意见的碰撞冲击下进一步根深蒂固,对纪检监察部门的处置应对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与全新的挑战。面对网络舆情具有的突发性、互动性、直接性、复杂性等特征,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如何科学应对并灵活处置,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而严峻的研究课题。

一、网络涉腐舆情的现状与特点分析

由于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具有的虚拟性、开放性、快捷性、多元性等特征,导致网络涉腐舆情也相应具有如下特征:

(一)突发性。互联网具有的开放性、互动性特征,导致网络涉腐舆情可以毫无预兆地酝酿与萌芽,随后一旦引爆了公众的关注点就会形成舆情热点并迅速蔓延开来,具有令人措手不及的突发性特征。有如南京周久耕事件、“表哥”事件,网络涉腐舆情往往一开始并不起眼,但很快就会毫无征兆地铺天盖地传播开来,具有巨大的破坏性力量,倘若有关部门应对不力,就会很容易引发一场网络舆情危机。

(二)互动性。网络涉腐舆情的形成与传播依赖于网络传

播,因此具有互联网的互动性特征。在开放的网络虚拟环境中,大范围内的大规模网民可以借助互联网实现即时互动,并分享、补充信息,拼凑出一幅貌似无可置辩的疑似腐败案件拼图出来,引发互联网世界的广泛关注。随后该拼图在关注与互动中继续自我复制、传播,从而推动网络涉腐舆情事件的迅速白热化,给纪检监察部门的应对处置工作产生巨大冲击。

(三)直接性。与纪检监察部门传统的较为严肃、缜密、细致的案件审理程序不同,网民可以对从论坛、新闻点评、微博中接触的疑似信息立即发表意见,干脆利索地快速得出各种似是而非的判断结论。在网络传播中,网络涉腐舆情可以直接上达,极其畅通顺利地表达汹涌民意。

(四)复杂性。互联网的开放性导致任何能够接触网络终端的人都可以信手发布并传播网络涉腐舆情,而网民的身份虚拟性导致网络意见可以恣意随性且不负责任,难以得到有效的限制与监督。这使得网络逐渐发展成为某些网民随意发泄不满情绪的虚拟空间。网络内容广泛、复杂而混乱,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有用的涉腐案件线索与大量毫无意义的网络情绪交织在一起,表现出明显的复杂性。

二、网络涉腐舆情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意识不强。(1)对涉腐舆情的认识不充分。有些纪检监察部门把网络涉腐舆情信息同日常工作相分离,仅注重处理上级部署的任务或群众直接举报信,对网络舆情中可能包含的具有重大价值的线索视而不见。(2)对涉腐信息缺乏敏感意识。对网络上可能产生的涉腐舆情缺乏预判,难以尽早发现舆情先兆,更遑论干预舆情走向。(3)对涉腐舆情的应对处置主动性不够。由于认识不足、思维落后,往往要等到涉腐舆情已形成社会热点并造成不良影响后才开始关注,导致应对处置的最佳时机白白错过。

(二)应对处置机制不健全。由于纪检监察部门大多采取传统办案方式及程序处理网络涉腐舆情,导致相应的处理手段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客观需要。很多地方依然依赖网络监管部门控制和引导涉腐舆情,未建立专门的涉腐舆情信息监控处置机制,对涉腐舆情也缺乏有效的应对手段。在矛盾频发、多发、易发的社会转型期,涉腐舆情往往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与政治敏感性,应对不力很容易挫伤群众对廉政建设的信心与热情。

三、针对网络涉腐舆情的有效处置对策

针对网络涉腐舆情表现出的特点及处理过程暴露的问题,主管部门可以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针对性提高对网络涉腐信息的处置能力:

(一)树立危机意识,深化舆情认识。网络涉腐舆情作为一种客观的严峻挑战,决不能采取鸵鸟战术,寄希望流言止于智者;也不能一味简单打压,企图通过硬性限制封杀手段加以消灭。而要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意识到这是对纪检监察机关工作水平的全新考验。在此基础上,端正积极的工作态度、运用理性的工作思维认真分析网络舆情表现的特征与传播的规律,加以针对性的应对与处置。这样才能既避免虚假信息的泛滥传播进而冲击到社会秩序,又避免涉腐舆情中包含的腐败线索被白白遗漏进而干扰反腐斗争。

(二)主动应对舆情,引导利用舆情。(1)完善突发预警,主动引导舆论。网络具有的开放性、即时性、廉价性、交互性等特征,使公众乐意借助网络申诉腐败侵害或评论腐败信息,而这种申诉和评论不可避免地附带强烈的主观情绪与个人色彩。纪检监察部门应积极引导网络媒体,并依托网络优势通过论坛、搜索引擎、微博等多渠道关注网络信息中蕴含的民意,及时调研舆情动态,建立并完善网络涉腐舆情的突发预警机制。争取在舆情形成阶段就强力介入,及时发布来自官方的权威消息引导舆论、教育网民,避免任由负面信息泛滥、社会矛盾激化。总之,要努力引导网民心态使之趋于平稳而健康地发展。

网络涉腐舆情中混杂的大量无效或虚假信息严重干扰着网民对事件真相的认知与判断。纪检监察部门应主动引导网络媒体发挥好把关人职能,果断采用科技手段及时清理混杂在网络舆情中的信息“噪音”。对那些恶意散布不实信息、煽动官民冲突的个人或单位要及时做出适当处理,并通过权威渠道及时进行辟谣、纠偏,扭转舆情传播混乱无序的不良局面,遏制垃圾泛滥的负面信息传播,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2)回应信息渴求,及时告知详情。纪检监察部门要积极回应网民对涉腐舆情的信息渴求,并通过官方媒介及时告知网民事情涉腐事件原委及政府跟进举措,尽可能通过权威可信的信息发布来平息网民的怒火、引导舆论的走向。这样才能尽早赢得网民信赖,促进涉腐线索处置的法制化、规范化。在日常的网络管理中,要健全对网络涉腐信息的双向反馈机制。通过网络媒体对下全面监测涉腐舆情、集中收集网民意见;对上迅速通报舆情动态、及时发布官方意见、全面反馈新闻影响。如此就能形成高效运转、统一指挥、反应灵敏的良性局面。

关注涉腐舆情信息的网民们毕竟普遍缺乏冷静观察的意识与理性思考的能力,面对海量的混杂信息他们更易被误导、煽动。为避免局面的恶性失控,政府仅仅及时清理不实信息还是不够的,还要根据网民信息渴求的现实需要及时详细地披露该事件的原委,才便于网民对涉腐舆情得到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进而能有利于网络舆论氛围的良性发展。

(3)引导网络媒体,促进理性规范。针对网络涉腐舆情形成的官方权威意见,需要借助网络媒体并创造条件进行广泛传播,才能全面地影响网民认知。纪检监察部门要引导网络媒体合理地设置新闻议程,大力弘扬主流正能量,提供严肃的网络举报渠道,避免恶意炒作虚假的涉腐信息,以此引导网络涉腐舆情规范化与理性化。为达成这一目的,有关部门须完善专项立法,有效管治并引导网络媒体,创造理性而严肃的网络涉腐举报渠道,促进互联网世界的理性自治,进而发挥好网络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的有力作用。

结语:网络涉腐舆情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具有突发性、开放性、互动性、直接性等全新的时代特征。多地的纪检监察部门囿于落后的办案思维与手段,对其既缺乏正确深刻的认识,也缺乏有效得力的处置手段。唯有针对性地树立危机意识、深化舆情认识,并根据涉腐舆情特征及传播规律来主动应对、引导利用,才能较为妥当地应对处置网络涉腐舆情。

参考文献:

[1] 李晓龙,《浅析微时代网络涉腐舆情的应对与处置》,《行政管理改革》,2013(04)

[2] 魏明涛、徐长安,《应对反腐倡廉网络舆情问题的研究》,《中国信息界》,2012(05)

网络舆情监控应急处置预案 篇4

为切实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加强学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减少和消除因网络舆情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学校舆论环境,根据我园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一)准确把握、快速反应

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

(二)加强引导、注重效果

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有利于学校工作大局,有利于维护全体师生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

(三)讲究方法、提高效能

坚持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与新闻发布同时布置、同时落实,新闻发布依托主流强势媒体、积极引导和应用好外来媒体,处置舆情突发事件的各行政部门密切配合新闻发布工作等行之有效的做法,确保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发布最新消息,正确引导舆论。

(四)严格制度、明确职责 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严明纪律,严格奖惩。

二、工作方法

1.加大学校网站建设力度,增强校园网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配合上级部门做好网上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2.加强对校内网络信息内容管理,对各部门采写的信息,在部门负责人审核通过后,由各单位网络信息员通过学校网络信息处理平台报送,党总支进行文字审核,对涉密信息和重大信息还须同时报校保密办、党办、校办审核。

3.围绕网上热点问题,在师生访问频繁、关注度高的新闻网站、门户网站以及互动类网站等,撰写正面评论文章;对涉及本校工作的网上不实言论,适时以论坛贴文的形式主动进行引导,消除负面影响。

4.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在校园网上主动导贴,积极跟贴,适时结贴。及时发布正面观点,做好正面引导工作。

5.针对别有用心的造谣、歪曲和攻击,开展理直气壮的舆论斗争,发表即时性评论,及时跟贴,批驳反面声音,澄清事实,抵御负面言论的渗透和传播。

三、应对机制 一旦发生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学校应根据网络舆情的发生发展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相关部门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审定网络舆情应对方案,决定新闻发布的口径、原则和内容,确定负责新闻发布、审定新闻发布稿和接受记者采访的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网络舆情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确定相关部门进行处置。遵纪依法对当事人、责任人提出处理和责任追究意见建议,并按有关程序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具体应对机制如下:

1.建立网络舆情监控信息员机制。应确定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反映机敏、熟悉网络的几名教师担任网络舆情监控信息员,对涉及我校的网络舆情实行监控和引导,特殊时期安排专人24小时监控,加强网上舆情监测和应对。重点加强对学生、家长关心、群众关注的重点论坛的实时监控,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监测舆情发展动向。

2.建立快速报告机制。舆情监控信息员发现有关学校的不良舆情信息后要立即向校级领导汇报,经批准后,根据事件进展情况适时采取应对措施。

3.建立网络舆情研判机制。要通过跟踪分析,把握舆论发展走向,分析判断突发及重大舆情的程度,提出合理化建议。校级领导和相关负责部门对汇总上报的事件进行初步分析,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召开会议和向上级领导部门汇报。

4.建立快速查核机制。对网络反映的情况,需要调查的,要迅速组织力量开展调查,与网络抢时间,并注重周密谋划,妥善处置、严控因处置不当造成不良后果。经查证属实,并构成违纪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与事实不符或者出入较大的,及时予以澄清。对恶意造谣、干扰学校正常学习生活开展的,依法送交有关部门处理。

5.建立信息发布机制。加大在学校网站有关热点事件的进展情况,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形成权威、畅通的信息发布渠道。如发生舆情突发事件,校级领导同校办及相关部门迅速拟定新闻发布内容和方案,经领导小组审定后,按照统一的口径,选择合适的时机发布,并组织媒体进行报道,让正面信息先声夺人,为网民提供权威声音,营造有利舆论。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不论是网络舆情初步形成,还是网络舆论已成热点,都主动澄清事实真相,争取网民理解支持。

6.建立舆论引导、疏导机制。抢占网络“沙发”,主导舆论发展,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在网上及时跟帖、发帖,运用网民易于接受的方式和语言引导网上热点,努力掌握网上舆论的话语权;必要时邀请相关领导、新闻记者撰写评论文章,进行专家解答,以权威的、专业的信息赢取网民的信任。

7.学校档案要做好舆情突发事件的全程处置工作的文字材料、声音、影像的记录和保存保管工作。

网络宣传、舆情处置工作总结 篇5

县网信办: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安监局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宣传处置工作,密切配合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网络舆情宣传处置工作按照县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服务大局,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一、成立网宣工作领导小组

1.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科室为成员的网络舆情宣传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我局通过“金堂县公众信息网”、“中国·成都”、“政务微博”等网站,落实专人负责,凡是符合正面宣传的法律法规政策、各种活动、文章、信息等进行及时上传。政务微博每天都会上传1-2篇原创信息或图片,转发评论2-3篇帖子,积极完成县上安排的网络推广任务。建立了完善的网络发言人队伍,做到了具体落实网络宣传和舆情回应工作。

2.保障网宣工作的必要工作经费,确保了所有电脑都能上网,并给相关工作人员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及相机,以方便采集信息图片和能发送即时信息。

二、舆情处置

1.局网络宣传工作人员能做到爱岗敬业、履行职责,每天早到晚退,保持手机24小时畅通,确保不漏掉任何一条宣传信息和处置一条舆情信息。

2.局网络宣传工作人员能及时发现涉及本单位的各类民生诉求等信息,在要求时限内做出回复或回应,解决合理诉求,确保舆情稳定。目前共接收到1条关于本单位的网络舆情咨询帖,回复率和办结率均达到100%,确保了网络问政工作的有效落实。

三、网络宣传

我局积极弘扬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做好网络舆论工作,利用县委宣传部指定的网站进行宣传。要求全年发表本部门的正面宣传帖子不少于22篇,当前统计本单位共发帖23条,已提前完成县委宣传部的要求。目前,我局微博粉丝数已达289人,发表原创185篇,发布信息74条,完成省、市、县安排的网络推广68件,全面完成县委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

四、档案管理

认真做好了网络宣传和舆情处置等方面的资料归档工作,包括发帖、跟帖、转帖、回复及网络信息宣传等情况的记录。

五、下一步工作

积极处置《舆情快报》等事项,消除网上不良影响。积极响应网络宣传工作,妥善处置重大舆情,注意扩大本单位的知名度和处置舆情危机的方式。

(篇二)

在**年中,我乡舆情工作按照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作要求以及各项目标任务和决策部署,按照宣传部工作要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力推进舆情工作,展示我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明建设新局面,促进全乡民众进一步振奋精神,抢抓机遇,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为加快我乡建设步伐而努力。为做好今年我乡舆情工作,突出抓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职责分工

为保证舆情活动有效开展,经乡党委组决定,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老龙乡舆情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党委副书记刘志刚同志具体负责落实。

明确了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一)制定本单位舆情工作规划和措施;

(二)对全乡舆情工作进行考核;

(三)组织开展舆情工作的各项工作实施;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乡宣传办),办公室主任由余同金担任,具体负责舆情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

二、明确了工作目标

我乡开展舆情工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和重在督查指导的工作方针,通过及时收集整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信息和对重要宣传工作、重大宣传活动、重要宣传成效信息的收集上报,及时宣传报道了我乡思想文化工作的开展情况,展现了我乡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面貌,促进我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完成了年初制定的主要任务

1、设立专兼职舆情信息监测员。加强硬件设施投入,落实办公场所,保障网络畅通,创造条件安装舆情信息监测软件。

2、严格督查,规范各项管理制度。我乡建立健全各级工作职责、各项管理制度。建立舆情信息监测员工作制度,制定舆情处置办法和舆情处理应急预案。为舆情信息监测员申办工作联系qq、邮箱,并报市网络舆情中心备案。

3、全乡实行网上24小时巡查制度,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测、采集、下载、处置,做好相关记录。不定时对辖区内重大事件及信访热点进行网络关键词搜索,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做好文字记录,及时上报市网络舆情中心。

4、全乡及时收集整理舆情信息,每周报送舆情信息1条以上,全年共报送信息54条,撰写网评文章300余篇。

(篇三)

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网络舆情对检察工作的影响日益加大,如何掌握网络舆论主导权,提高引导水平是检察机关面临的新课题。市检察院结合自身实际,及时掌握社会舆情,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及时应对涉检网络舆情,把握舆论导向,正确迅速地处理了网络舆情所反映的问题,进一步促进了我院检察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围绕现实需求,强化组织领导和保障

一是结合省院下发的《**省检察机关舆情引导及应急处理暂行办法》,市检察院及时成立了由检察长任组长,分管副检察长任副组长,宣传、信息技术、纪检监察及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涉检舆情引导及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治部综合宣传处。领导小组的职责是指导全院开展涉及我院的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对重大网络舆情做好跟踪、督查和协调,深入探索网络舆情变化规律,研究有效引导控制网络舆情的长效机制,及时分析舆情,对收集到的舆情信息认真进行分析,并转相关部门及时核查办理。二是从本院政治可靠、法律知识丰富、熟悉网络语言特点的干警中确定了23名兼职舆论监测员(同时也是网络评论员)开展经常性的舆情监测工作。

二、密切监测,确保第一时间掌握舆情信息

由舆论监测员密切关注和收集每日网络媒体有关本院的涉检涉诉信息,特别是涉及检察业务和队伍建设方面的信息,并负责汇总分类。网络评论员每天至少浏览一次各门户网站和本地互联网,尤其是乐山新闻网、海棠社区等贴吧、bbs以及博客,负责收集和掌握新闻媒体及网民对检察院检察工作、队伍建设等的报道和言论,并做好监测记录,在发现涉检网络舆情或突发事件后及时进行分析研判与信息上报,做到情况明确、底子清楚、应对适度,把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

三、正确处理,保证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效果

舆论监测员在收集到涉检网络舆情后,快速对各种舆情信息进行分类,及时作出处理。一是对涉及本院的重大舆情,迅速查找源头媒体,分析研判舆论热点和舆情发展走向后,迅速向网络舆情处置领导小组报告情况并提出初步处置意见。二是对网上出现的一些不客观真实的负面网络舆情,及时进行发贴或跟帖释明,澄清事实真相,掌握主动权,将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三是经核查后,舆情信息真实的,责令相关部门制定处理方案,限期解决舆情反映的问题;

舆情信息不真实的,要及时设法消除影响,避免炒作;

舆情信息有故意诋毁检察机关工作的,协调相关机关处理;

舆情信息反映检察机关工作人员违纪违法的,交纪检监察部门查处;

舆情对本院有益的意见建议,作为完善制度、改进工作的依据。

四、畅通渠道,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诉求

开通电子举报信箱和举报电话,加大检察工作动态和成果的宣传力度。同时,加大检务公开力度,固定每周四为检察长接待日,并进行社会公示公开,定期组织“检察开放日”活动,主动邀请人大(励志名言)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到检察机关监督检查工作,不断拓宽人民群众了解检察工作的渠道,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从源头上减少涉检网络舆情的发生。

(篇四)

**年来我局新闻宣传及舆情处置工作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司法行政工作重点,不断创新思路和举措,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力度,充分展现我局在法律保障、法律服务、法制宣传等方面的工作职能,为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现将新闻宣传工作总结如下:

一、新闻宣传工作基本情况

**年来我局各股室、司法所紧紧围绕各自工作实际,积极开展信息宣传调研工作。被省市区各级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站和内刊等信息载体采用的信息、调研、通讯等稿件共245篇,其中国家级媒体1篇、省级媒体31篇、市级媒体130篇、区级媒体83篇。信息宣传工作呈以下几个特点:

1、领导重视,纳入日程。我局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信息宣传工作,把新闻宣传工作作为司法行政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做到了工作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总结。局主要领导经常亲自立题目、出思路、严把关,通过网站、微信、微博等载体及时掌握了解其他县区的工作进展情况,督促指导各业务科室工作开展,确保新闻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前瞻性。

2、目标管理,任务到人。年初制定年度宣传工作重点,将新闻宣传任务指标分解到股室、司法所,落实到人,将此项工作作为对单位和个人工作目标考核的重点内容之一,激发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热情,形成了新闻宣传工作的良好氛围。为提升稿件质量,要求每篇稿件在对外发表前必须由分管领导审核把关,做到稿件内容及时、准确、全面。

3、关注舆情动态,保障大局稳定。注重从系统内部选拔网络运用熟练,舆情把握准确的人员,组建专职的网评员队伍,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变化,为工作开展提供指导和帮助,全年全系统未出现不良网络舆情事件发生。

二、新闻宣传工作的成效

通过开展信息宣传工作,让社会各界人士和群众能够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台、微信等多种媒体平台了解我区司法行政工作,扩大了司法公开,展示了司法行政机关的良好形象,有力的提升了司法行政公信力和群众的满意度。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体信息员一定要从适应新形势、树立新形象的高度,充分认识信息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信息宣传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形成人人动手、个个参与的工作格局,切实把信息宣传工作抓好,抓出成效。

2、注重培训,增强意识。针对信息宣传写作中存在的问题,除了全局统一组织的培训外,各股室、司法所要结合工作实际,边工作、边学习、边交流。注重培养信息意识,善于从纷繁常规工作中发现获取有重要价值的信息线索,找出亮点,及时准确高效地把本单位信息反映出来。

3、拓宽渠道,深入挖掘。加强与媒体的联系,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重点加大在省市级以上媒体上的宣传力度。善于在上级机关的来文中、各级召开的会议中、各类工作总结中、基层上报的材料中挖掘信息。

(篇五)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成为我们与群众沟通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年结合我局工作实际,一方面加强领导,关注网络舆情,建立机制,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完善网络服务功能,提高群众满意度,工作绩效明显。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础工作扎实

为做好网络管理,我们从基础抓起,拓展了工作平台,提高了服务效率。一是通过金堂旅游门户网站建设,开通了政策业务咨询与解答,由专人负责解答相关政策解读。对一些群众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我们提交局党组会议讨论,在工作中加以完善。**年,我们共计回复网上咨询128条,提取有针对性的建议12条。二是加强宣传力度,结合目前群众对旅游需求的日益增多,我局利用金堂公众信息网、金堂旅游门户网、政务微博及时发布我县最新旅游消息及动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加大对我县旅游景区(点)、星级农家乐、餐饮、住宿等进行宣传力度。截止目前,共在网站发布旅游信息、动态849条,旅游景区(点)、特色餐饮、旅游线路、节庆赛事活动等宣传信息358条;

政务微博粉丝237人,发布微博数241条。三是抓好人员培训,根据宣传部有关的要求,我们对工作人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如电脑操作技能、业务知识、政策法规等培训,并积极参加县上组织的各种培训。

二、舆情应对有力

一是结合单位实际,制定了《旅游应急处理机制》,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进一步避免发生重大网络舆情的可能性。二是做好网络问政工作。安排专人负责人,从完善机构、落实制度入手,强化服务意识,切实提高工作效率。截止目前,我局共受理网上信件52件,办结率为100%,满意度100%。三是完善咨询回复机制。对我们工作提出咨询的,我们在解答的同时,把这些内容添加到政策宣传条目之中,咨询次数集中的,作为热点问题排列在前。对我们工作提出建议的,按内容分类,由科室进行回复。对我们工作提出批评、投诉的,由分管领导亲自查办,查找源头问题、明确人员责任并改进工作。同时积极关注群众人气较高的本地网络媒体、论坛,查阅对我们工作相关的群众意见、帖子,对群众疑问进行有效答复,改进工作。

三、强化宣传管理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一方面重视建章立制,制定了《互联网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网上应急处置预案》、《网络信息审批制度》,建立了互联网突发事件处置预警机制,科学规范了突发事件的处置原则、处置措施以及处置程序。细化工作流程、加强日常演练、做好金堂旅游门户网站和网上业务系统安全应急处置和信息交流工作,不断强化应急处置能力,提高防范能力,建立较为完善的保障机制。另一方面,我们高度重视网络日常宣传管理工作,对通过公众信息网、旅游门户网、政务微博发布的各类政策文件、工作动态等均由分管领导审批。对政务、党务信息,我们按要求做到审批手续规范、发布及时、应公开尽公开。

四、体制建设到位

为加强网络宣传及舆情处置工作,成立了县旅游局网络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各科室、下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局办公室具体负责网络宣传管理工作的实施,督查,考核工作。并把开展网络宣传管理工作纳入到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收到了良好效果。

五、**年工作要点

(一)加强网络互动。整合旅游信息资源,深入研究信息化工作,加强旅游门网站及政务微博建设,进一步强化党务政务公开,了解公众的网络社情民意,鼓励网民建言献策,及时解决网上关于旅游方面的咨询、投诉问题,切实做好旅游政策的咨询工作。

(二)加强网站建设。加强旅游门户网站建设,扩展网站查询、自助式服务功能,使其在网络舆论中发挥主导作用。

网络舆情处置办法 篇6

起泽云

网络负面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应对和处臵网络负面舆情,是对政府和官员行政能力及行政效率的一个考验。恰当而及时地应对和处臵网络舆情能提升政府公信力对树立政府和官员良好的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网络舆情“风暴”中,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随时有可能被推到风口浪尖。因此,作为主要领导很有必要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更应接受相关培训。笔者从部门职能职责出发,结合自己的思考和一些工作经验,提出应对和处臵网络舆情的方法和技巧,仅供参考。

一、网络舆情的含义

什么是网络舆情?目前尚无权威的被广泛认同的定义。一般认为,网络舆情是指网民在互联网上对社会问题具有不同看法的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简而言之,网络舆情就是网民对某一社会问题或事件所产生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言论、观点、态度和情绪的总和。从这个简单的定义来看,我们可以明确以下几点:第一,网络舆情的主体是网民,这个很好理解,没有网民便没人能发表言论和观点,我们也无从知道其态度和情绪;第二,没有网络就不可能产生网络舆情。

涉检网络舆情研判与处置机制 篇7

网络舆情即网络舆论情况, 是指网民和新闻媒体通过网络针对社会热点话题、敏感事件所发表的评论、观点、看法、态度、意见、情绪等各种信息的总和。 (1)

为了更好识别、研究和判断网络舆情, 笔者认为应当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类, 根据上文的定义并结合笔者在日常工作中的认识, 笔者对涉检网络舆情进行了分类。按照发生的时间来分, 网络舆情分为事前、事中、事后。所谓事前舆情, 指的是事件正准备发生, 但已经在网络上引起舆论风波的情况, 事中舆情是指事件正在发生, 掀起网络舆情的情况, 而事后舆情则是指在时间已经发生后在网络上发酵。根据影响的程度, 可以分为一般及严重两种。根据内容划分, 可以划分为与法定检查职能相关的、检查人员自身形象两种。按照信息倾向分, 可以分为正面、中性及负面网络舆情。除了上述划分方法, 作者认为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舆情进行划分, 并针对不同的舆情制定不同的处置机制, 做到正确、高效处理。

二、构建涉检网络舆情研判与处置机制的必要性

1.“微时代”网络力量不可轻视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CNNIC) 于2013年8月26日发布的《互联网发展信息与动态》显示, 据测算截至2013年7月底, 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95亿, 互联网普及率为44.4%, 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 手机网民规模的迅猛增长。截至2013年6月底, 手机网民规模达到4.64亿, 在网民中所占比例提升至78.5%, 半年度增长4.0个百分点。可以说, 我国已经快步踏进全民互联网时代, 更是踏进了“微时代”, 由于微博便捷性、互动性、高传播性, 微博在瞬间风靡全球。

2. 研究与判断网络舆情的机制缺失

面对新形势, 检察机关早已经开始行动, 早在2010年, 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实施意见》中就已经明确提出要“要积极参与网络虚拟社会的建设管理。”这为涉检舆情的相关机制定下了大方向。而在今年全国人大会议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则进一步对网络舆情工作定下了基调和内容。报告提出“深化检务公开, 推进检察门户网站、微博建设, 完善新闻发布、公开审查、公开听证等制度, 普遍开展检察开放日活动。把互联网等媒体作为听民声、察民意的重要渠道, 及时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但是就作者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是各级检察院并没有针对网络舆情有一个完整的处理机制, 尤其是在基层人民检察院更是如此。如何去判断网络舆情, 如何评估网络舆情对检察机关的影响, 如何处理网络舆情, 由什么人去实施, 需要哪些软硬件措施, 这些在绝大多数检察院都存在空白。

3. 目前的涉检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首先, 要从好的方面看, 在2010年之后, 各级检察机关对网络的重视程度有较大的提高, 走出机关大院, 纷纷成立了自己的网站, 并频频通过网络与网友互动, 在201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检查长曹建明子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把互联网等媒体作为听民声、察民意的重要渠道”后, 各级人民检察院对网络民意的重视程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在百度搜索引擎上以“检察院微博”为检索词进行搜索, 搜索结果达到3, 220, 000条, 可以说各级法院深入贯彻执行了这一工作指示, 从中也可以看出从塔尖的最高检到地方基层人民检察院对网络民意的倾听都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

检察系统内对网络舆情有良好的顶层设计, 但是却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 而现在呈现出的问题是检察机关在前几年对网络舆情不够重视所欠下的“债”。首先从制度上来说缺乏一个系统的、统一的、完备的识别应对机制。个别检察院, 例如浙江省余姚市人民检察院推出了较为有效的机制来应对, 但也仅仅是自身的一个制度化建设, 全国仍有较多的检察院, 并未设立这一机制, 在面对网络舆情时仍然会面临措手无策的地步。其次, 长期的机关工作机制, 特别是检察工作的保密性让检察机关和工作人员在面对网友时经验不足, 真真正正做到贯彻落实群众路线仍需要进一步努力。再者, 在人才和硬件上也存在短板, 在“微时代”, 全民传播, 对检察系统及其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 建立一个完备的, 系统化的涉检网络舆情研判与处置机制十分必要。

三、真实性判断

对网络舆情的真实性判断可以采取“两头同时进行”的策略进行判断, 即信息源头和信息指向对象两个方面进行判断。在信息源头方面, 一是可以鼓励实名制举报, 做到“实名举报绝对调查, 举报人员信息密不透风, 人员安全切实保障”, 二是与公安机关进行无缝链接, 通过IP地址与信息源头进行沟通, 核对信息。在信息指向对象方面, 通过约谈、核查证据的形式进行核对, 若证据核查无误的, 无论信息源头是否已经核查, 都应当对事件进行处理。如果经核查是虚假信息, 则应当第一时间将调查的经过及结果通过宣传管道进行公示, 用证据堵住流言。如是真实信息, 则根据其是正面、中性还是负面舆情, 若是负面舆情, 还要分事前、事中或是事后舆情, 按照影响程度进行相应处理。

四、网络舆情处置机制的探讨

1. 总体要求

网络舆情的收集、识别、评估都是为了在面对网络舆情时能够好地处置, 作者在上文对涉检网络舆情进行了分类。虽说网络舆情有很多种, 但是在处置时都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及时的原则, 做到尊重事实、统一关口、统一时间、注重技巧”这一总体要求。公开、公正、及时、尊重事实能切实保障公众对事件真相的知情权, 提高检察机关在此事的公信度, 减少因信息不透明而产生的误会, 为舆情的处理树立一个良好的公众环境。统一关口, 统一时间能够尽量减少之前政府机关常犯的信息发布不严谨、多头发布、信息混乱、前后矛盾的问题, 避免陷入舆论混乱, 不可收拾的境地。信息发布的技巧往往是决定舆情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发布信息时亦要注重技巧, 这里的技巧包括语言的技巧, 时机选择的技巧等。

2. 对虚假信息的处置机制

虽说流言止于智者, 但是在网络世界里, 盲从者居多, 而智者却寥寥无几, 因此, 在处理虚假信息时, 检察机关如何提高自身的公信力, 正确引领舆论, 甚至充当意见领袖就显得尤为关键。绝大多数公众追求的是事件的真相, 因此, 检查机关在处理虚假信息时要注重对过程的公开, 对证据的公开, 而不是单纯结果的公布, 必要时可以请求媒体介入, 平息谣言。此外应当对谣言的发起者进行法律上的追究, 遏制这一不正之风。

3. 对负面信息的处理

负面信息有突发性、聚焦性、破坏性和紧迫性的特点, 处理起来较为棘手, 处理得好能尽快挽回形象, 重新树立在公众心中的权威和信任, 处理不妥则会将矛盾进一步扩大, 甚至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煽风点火的可乘之机, 给国家和人民带来进一步伤害。为此, 作者提出在遵循“公开、公正、及时的原则, 做到尊重事实、统一关口、统一时间、注重技巧”这一总体要求下解决涉检舆情危机的思路。

五、总结

我国的涉检舆情的研析和应对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尤其是舆情危机的处理在中国各行各业都仍然处于一个蹒跚学步的阶段, 经验尚浅, 为此我们应当不断地总结经验, 多加学习。除了在制度上应当制定一套完成的舆情应对制度, 更重要的是我们检察机关应当加强自身队伍建设, 提高人员素质, 提高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满意程度, 秉公司法, 恪守职责, 提高司法公信度。此外, 放下高高在上的身段, 多与百姓沟通, 贯彻群众路线, 争做老百姓信任、欣赏的检察机关。

摘要:涉检舆情处置机制的研究是近两年才兴起的, 这一问题研究的兴起与网络的兴起, 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参与研究的学者较多, 但多提出的处置机制为纲领性的解决机制, 就此, 本文提出从涉检舆情的识别、研究、判断到处置的一套方案, 希望能为涉检舆情的研判处置工作有所贡献。

关键词:涉检网络舆情,舆情收集,舆情危机

注释

供电企业舆情的预防及处置研究 篇8

关键词:电力;网络舆情;预防;处置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33-0028-02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媒体渠道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电视、广播、报纸、手机等媒体渠道为各类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平台。随着来的电力网络的舆情也逐渐兴起,特别是贴吧、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逐渐成为传播信息的主要平台,相对于传统的电视、报纸、广播这些新媒体平台具有明显的优势。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各方面意识的增强,思想呈现复杂化发展趋势,各方面的矛盾随着发展速度的增快而逐渐增多。供电企业社会各行各业、同每一位公民的工作或生活密切相连,因在经营中涉及的社会需求复杂、利益相关方,且与形形色色的群众都存在利益关系,因此很容易成为网络舆情的关注焦点,随着群众法制意识增强和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给电力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压力,怎样有效预防电力网络舆情危机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 了解电力网络舆情的根源和现状

纵观近年来我国出现的各类电力网络舆情案件,必须认识到导致电力网络舆情的根源所在,只有把握住根源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主要根源有以下方面。

1.1 主观方面

1.1.1 有关供电的营销情况

在对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个别工作人员没有坚持公正、公平的原则,或者因为信息没有及时公开,导致信息不对称,以及在夏季、冬季等用电高峰期电费较大幅度突增,使得一些客户在缴纳电费的时候,需缴纳的费用与客户的期望值存在较大差距,产生矛盾。并且,由于当前执行的电价为阶梯电价,不同用电量有不同的平均电价(按结算期),也会成为引发矛盾的因素。

1.1.2 相关供电服务

供电企业同客户之间的关系实际是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所以必须为客户提供后勤服务,当前一些供电企业在后期服务中对待客户存在态度差、互相推诿扯皮情况,一些简单的业务需要花费客户大量的时间。同时,一些工作人员存在责任心不强的情况,对承诺不能认知践行,浪费了客户的时间和精力,引发了客户的不满。

1.1.3 执行政策的效率

对于一些国家新出台的优惠政策,一些地方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延后执行或私设门槛执行的情况,用电客户不能够及时享受到优惠政策。还有一些地区存在因人而异的违规操作行为,导致政策执行标准不一,产生矛盾。

1.1.4 不良的工作风气

供电企业可以说掌握着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个别供电企业乱收费、公车私用、公款消费等情况不同程度存在,在电网建设中也存在沟通不到位、野蛮施工并破坏当地环境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供电企业的总体形象,给群众留下不好印象,在日常接触中很容易爆发矛盾。

1.1.5 供电质量不高

固然有部分客户对停电耐受心理水平低,以及因为高楼大厦停电时造成客户不便,但是因为频繁停电、电压偏低、抢修复电速度不能满足客户需求等供电质量和服务质量问题而引发客户对用电及其服务的不满是主要内容。

1.2 客观方面

1.2.1 依法强制管理

当客户出现恶意欠费且拒缴或者被发现存在窃电行为等违法行为的时候,供电企业将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采取强制措施停止供电,客户容易出现激动情绪,在同供电企业工作人员进行交流过程中,可能引发语言和肢体的冲突,甚至发生人员伤害。

1.2.2 社会理解偏见

由于理解的偏差,对工频电网不会产生电磁辐射的科学定论不能正确接受,拒绝在自己小区或房屋附近建设电网,以及历史以来对电网存在的先入为主观念,不具备正确认知电能消耗及其计量方式的能力或心理,认为用电一定被多计量等,容易被社会误导,从而形成较大的社会舆论声势。

1.2.3 恶意制造(形成)舆论

因个别人为谋求个人私利等各种因素,存在故意阻拦电网建设、恶意制造谣言的现象,比如以电磁辐射为由阻拦电网建设,以及在网络、民间恶意制造智能电表计量不准确误导社会舆论等现象,给供电企业的品牌形象“抹黑”。

2 电力网络舆情的预防措施

2.1 主观上

2.1.1 强化信息公开工作

要加大对执法工作的公开力度,不仅要在企业内部实行公开,还要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开,一些供电收费标准、规定、政策、业务流程、工作职责等各种信息都要及时向社会发布,首先在业务受理大厅必须将制度和流程摆在墙上,将权利放在群众的监督之下。

同时,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渠道对供电企业的各种政策和服务进行大力宣传,确保群众的知情权。确保电力企业执规的透明度,将一切权利和制度向群众公开,在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有效预防电力舆情的出现。

2.1.2 提高供电、服务质量,强化工作执行力

电力网络舆情主要还是电力企业自身的问题居多。在出现舆情的时候,要首先从自身找原因,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进行自检自查,而不是一味推诿扯皮。要始终牢记电力工作者肩负的责任,面对问题要敢于担当、勇于承担,对待问题要正视它、解决它,通过强化工作有效解决问题,不断强化自身管理工作。

同时,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公私分明,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在工作中要认真负责,强化工作执行能力。

2.1.3 转变工作作风,积极应对舆情

电力企业不但不应遏制网络舆情的出现,还要通过有效措施鼓励社会群众对自身的监督力度,工作中要通过多种有效渠道搜集真实的网络舆情信息,通过分析信息找到当前工作的不足之处,对网络舆情问题要及时通过电话、网络等渠道同客户进行联系,了解矛盾的真实情况,尽快化解矛盾,减少舆情的负面效果。同时,并不是所有网络舆情都是准确的,不乏一些违法分子利用网络造谣生事,面对网络舆情要及时分辨事件的真实性,对于一些恶意炒作行为,要及时通过网络等渠道予以澄清,并告知有关部门对这种进行制止和打击。要做工作制度的实施者、执行者和维护者,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2.2 客观上

2.2.1 强化舆情引导,正确社会理解

要正确认识到网络舆情的作用,出现网络舆情并不是“敌情”,而是一种群众表达意见的方式,是维护权益的一种措施,也是掌握民意的有效途径。群众可以通过网络舆情对电力企业执法进行监督,电力企业可以通过与社会的坦诚的互动和沟通,宣传、解释、引导,必要时借助第三方权威机构(人士)的言论、力量进行正确引导,赢得社会的认知、认可和接纳,妥善解决。同时,不能谈“舆”色变,要借助舆论,掌握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和改进方向,要对舆情产生正确的认识。有不断为自身敲响警钟,慎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在群众的监督下进行的,对待出现的问题,要主动解决,而不是推卸责任。

2.2.2 强化科学知识普及和引导

很多电力舆情都是群众在不了解具体业务、相关知识的情况下产生在于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中产生的矛盾,因此必须要加强电力科学知识普及和引导。全面提升群众的电力常识,对电力各项业务的流程及其时限有正确认知和理解、支持,以便在发现问题时能够通过正确渠道进行妥善、快速解决。

2.2.3 健全法律法规

要建议国家尽快出台控制舆情法律法规,对一些恶意炒作行为给予坚决的打击,为电力企业维护自身利益提供法律保障。

3 结 语

电力网络舆情可以看成是一面镜子,电力企业可以通过照镜子的方式找到自身的不足,能够深刻了解电力企业存在的社会问题,要正确利用网络舆情来不断强化自身管理,提升企业实力,帮助企业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02):

206-207.

[2] 施应玲,张秀娜.电网企业舆情管理简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7):

上一篇:质量安全文明施工自查下一篇:校园活动伴成长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