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调查报告(精选10篇)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调查报告 篇1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将造成很大的影响,在阅读教学的认识方面也存在着一些误区。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加强语文阅读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与学生学习的需要。通过调查,发现了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一些误区,并据此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一)阅读教学的意义
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方面就是语文阅读教学。“新课程改革,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造性,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就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教师讲解分析为主的模式而不思改革。课标中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所以,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阅读教学,并搞好阅读教学。
(二)阅读教学的现状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将造成很大的影响,在阅读教学的认识方面也存在着一些误区。认为阅读教学没什么好的方法,带领和要求学生读书就是了,学生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在读的方法和读的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还是大有可为的,应对学生进行认真的指导。
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和座谈的方式对本学区抽取的80名学生在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材料等方面做了一个调查,情况如下:
1.问卷表:
①你最近读课外书了吗?
总人数
读过
没读
80
28
52
②你不看书会觉得不舒服吗?
总人数
A会
B不会
80
22
58
③你每天都看课外书吗?
总人数
是
否
80
12
68
④你一般都在什么时候看书?
总人数
A课间
B中午
C晚上
80
12
25
43
⑤你的书从哪里来?
总人数
A自己买
B借
C有时买,有时借
80
38
24
18
⑥你和同学交换课外书读了吗?
总人数
A交换
B不交换
C有时交换
80
11
36
33
⑦你读书作读书笔记了吗?
总人数
A记
B有时记
C不记
80
14
38
28
⑧你有自己的藏书吗?
总人数
A有
B没有
41
39
⑨你喜欢看什么书?
总人数
A童话故事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调查报告 篇2
一、农村中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
为了解农村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和走访教师、家长的形式, 深入所在学区的农村中小学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
1. 从阅读内容来看
喜欢看卡通、漫画书和言情、武侠、玄幻小说的学生占87.3%, 而阅读文学名著、科技类书籍及报纸杂志的很少, 少数学生甚至沉迷于低俗、暴力、淫秽的小说不能自拔。还有的学生阅读时不加选择, 良莠不分, 有什么看什么。
2. 从阅读目的来看
62.9%的学生认为阅读可以增长见识, 42.7%的学生认为可以提高语文水平, 22.5%的同学认为可以学会做人, 但其中53.5%的学生都选择了休闲娱乐, 说明相当多的学生没有把阅读当作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
3. 从阅读时间来看
12.2%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4至5小时, 22.5%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2至3小时, 31.6%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1小时左右, 还有33.7%的学生每周阅读时间不足半个小时。
4. 从阅读途径看
借阅和购买是农村初中学生阅读的主要途径, 通过互联网获取阅读资源的仅占1.3%。可见, 农村中小学生阅读途径十分单一, 特别是还不会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多的阅读资源。
5. 从阅读教学看
在语文教学中, 开设了阅读课的不到20%。而且, 开设了阅读课的学校也未能很好地落实, 教师和家长对阅读教学的认识不高, 阅读课的时间常被其他教学和文娱活动挤占。
从调查情况来看, 农村中小学生的阅读活动基本上处在自发、盲目的状态中, 缺少学校、教师和家长的指导, 不仅学生的阅读面窄、量少, 而且“开卷有益”的阅读少之又少。如何摆正阅读教学的地位, 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已成为当前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农村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
在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任教期间, 笔者进行了一些强化语文阅读教学的有益尝试, 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明显增强, 全班的语文成绩也得以迅速提高。
1. 增加阅读课时, 课内阅读重在加强指导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本好比一个钥匙, 学生拿了它去开其他的书库”。语文阅读课也只是给学生阅读提供钥匙, 目的是让学生“得法于课内, 受益于课外”, 将阅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因此, 我在阅读课上重在加强阅读指导, 每节课一个主题, 教会学生略读法、精读法、跳读法等基本的读书方法。同时, 还针对学生阅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给学生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如有的学生不知道怎样选择读物, 我就指导他们先读作品的前言、目录, 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的学生读书走马观花, 我就教会他们写读书笔记,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摘名言, 做批注, 写心得, 保证读一本书有一份收获;有的学生因语文基础较差, 阅读时遇到生字生词和晦涩难懂的地方就绕开去, 我就告诉他们怎样利用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辅助阅读。
2. 拓展阅读空间, 课外阅读重在培养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九年义务阶段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如果刨去大量思想低俗、文字粗糙的读物, 目前, 农村中小学生课外阅读量达到这一标准的非常少。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 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 而人在其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 我推崇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 要求每个学生结合实际制定课外阅读计划, 经常询问学生课外阅读情况, 督促他们将计划落到实处。其次, 我尽量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 减少了语文家庭作业量, 并通过开展家访取得了家长们的广泛支持。第三, 我布置一定的课外阅读作业, 让学生读名著、品经典, 真正养成“博览好书”的习惯。
3. 丰富阅读资源, 去芜存菁重在把握方向
囿于相对落后经济条件与思想意识, 农村中小学图书室普遍存在藏书少、质量差、借阅难等问题, 拥有较多藏书的农村家庭更是寥寥无几。面对阅读资源少的难题, 我开动脑筋, 想了不少办法。一是充分利用学校藏书, 主动与学校图书室管理员联系, 为本班学生借阅课外书打通绿色通道。二是建立班级图书角, 号召学生将课外书捐献出来, 实现资源共享。三是旧报刊杂志再利用。每学期, 学校订的报纸杂志都比较多, 如《人民日报》《湖南日报》等, 平时大家看后就扔掉了, 我有意识地把这些报纸、杂志收集起来, 提供给学生阅读。四是鼓励有条件的学生通过互联网拓展阅读视野。在丰富阅读资源的过程中, 我看重资源的“量”, 更看重资源的“质”, 向学生提供和推荐古今中外的文学精品力作, 牢牢把握引导学生阅读的正确方向。
4. 开展阅读活动, 因势利导重在保持兴趣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调查报告 篇3
【调查目的】
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成为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是新课改对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即不仅要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更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养成终身自觉阅读的习惯。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科学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有效营造我校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环境,笔者对本校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作了调查。
【调查对象】
本校四五年级学生92人。
二三年级学生家长148人。
【调查方法】
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法与随机采访谈话法。
【调查结果统计】
【调查情况分析】
1. 课外阅读兴趣不浓。上面的调查表显示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淡薄,不喜欢阅读的人数还比较多,能长期坚持每天阅读半小时课外书的学生40%都不到,74%的学生只有在老师要求或家长的督促下才去读书。每学期读书量在3本以上的只占调查人数的12.5%,还有23.9%的学生根本不读。
2. 课外阅读指导缺乏。从上面的调查表很容易看出,学生的阅读方法和习惯没有得到培养。大部分的学生(占77.1%)只选有趣的课外书读读,或是随意翻翻。能做读书笔记的学生很少,能主动与他人交流读书心得的学生也少。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班级间的差异性大,有些老师只是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对于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几乎没有。
3. 课外阅读活动少。调查表中显示班级的读书交流活动开展得不理想,只有26%的学生回答班级有读书交流活动。尽管学校每到寒暑假都会布置“读好一本书、写好一篇读书笔记”的课外阅读要求,但落实不够,且缺乏新意。
4. 学校家庭欠合作。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虽然有近70%的家长支持孩子读书,但并不了解孩子的读书情况。许多家长不知道孩子是否有书友,不知道孩子回家后读不读书、怎么读书,超过37%的家长没有和孩子进行过读书感受的交流。经常带孩子买书的家长不到20%,买书时只买自认为重要的书的占60%。甚至还有小部分家长对课外阅读持不理解、不支持态度。这些都表现出在课外阅读问题上学校与家庭缺少沟通与合作。
【原因探究】
结合调查结果,我们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作了思考,进行一些原因探究。
1. 学生的阅读水平低下。由于年龄、心理等因素制约,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缺乏持久性,自控能力差。大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以消遣和开心为主要目的,热衷于情节曲折惊险、充满幻想和新奇的科幻小说、卡通故事书。他们读书就是看热闹,走马观花,很少关注语言的形象美、情感美、文学美。由此看出,要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明确阅读目的应摆在首位。
2. 阅读的阵地不够完善。调查发现,尽管全校各班级都有书箱,但由于缺乏妥善的管理,最后图书柜成了摆设。另外,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量不足,存书老旧,对学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所以,增加、更新图书存量,有效完善借书制度、建设学生阅览室刻不容缓。
3. 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凸现。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老师只是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缺乏阅读方法的指导,即使有也多停留在摘抄好词佳句,对正确的读书姿势、恰当的读书方法、如何选择课外读物,读书质疑解疑、读书写批注、写读后感等一系列读书习惯疏于引导。另外,教师自身的阅读现状也不容乐观,没有当好表率。所以,增强教师的引领作用是学生课外阅读成败的关键。
4. 家庭的积极影响十分有限。我校地处苏南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家长为孩子买书大多不吝啬,但如何买书、买什么书却不怎么懂。谈话时发现,家长中迷恋打牌、看电视、玩电脑的较多,读书看报者甚少。家庭藏书量匮乏,缺少读书的氛围,未能较好地为子女提供学习的榜样。所以,如何发挥家庭作用,特别是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5. 应试教育的阴影驱散书香。调查显示,家长、教师对学生进行功利性、强制性阅读比较严重,家长“唯分至上”,抱着“不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布置很多的家庭作业,很多学生回家后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完成父母布置的各种练习卷,双休日更有家长把孩子送去补习,这使得课外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导致学生对课外阅读始终喜欢不起来。所以,如何处理阅读积累与应试的关系值得深思。
综上所述,苏南地区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想要改变现状,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为孩子们提供更广阔的阅读空间,让他们喜爱读书,成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人才!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调查报告 篇4
一、调查目的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阅读评价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等。阅读乃教育之本。阅读能力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能力,是一个人终生学习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可以说,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为起点,为中心,为归宿。从这一意义上说,学校的各科教师都是阅读教师,都负有指导学生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任务,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更是学生阅读的启蒙老师,在小学阶段,养成的阅读习惯将会影响孩子的终生,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学校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实际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20xx年4月中旬,我们设计了“农村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调查问卷(教师卷)”和“农村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调查问卷(学生卷)”,对我校全员参与的教师及部分有代表性班级的学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分析。现将相关问题报告如下:
二、问卷制作与调查对象
“农村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调查问卷”由我们课题组成员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经过十余次的推敲,最后形成的。教师问卷共设10道(以选择题为主),学生问卷依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成较为丰富的模式。
三、调查方法
1、问卷法
2、观察法
3、个案分析法
四、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学生层面:(以学生调查问卷前十题为分析依据)
1、不喜欢阅读的学生有10%(第一次调查从不阅读的占30%),喜欢阅读的学生占72.5%
2、63%的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满意,只有33%的学生答“大部分满意”。
3、认为老师的教学能面向全地体同学的只有77%,还有23的学生不满意。
4、63%的学生承认教师要求学生预习,并指导过预习方法。
5、认为老师经常检查预习作业的占63%,偶尔检查的占37%。
6、52%的学生喜欢在课堂上自主看书学习和思考问题,12%的学生喜欢在课堂上自主看书但不喜欢思考问题。
7、70%的学生在课堂上喜欢回答老师、同学提出的问题。
8、在课堂开展合作学习讨论中,36%的学生经常发言,52%的学生偶尔发言。
9、有32%的学生表示敢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有17%的学生表示不敢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
五、探讨与建议
根据本次调查了解到的我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况,我们认为,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进一步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改进了教法,课堂教学效率有所提高,不少教师还参加县优质课比赛。但是用科学发展观看我校课堂教学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校领导和教师,应当总结经验,扬长弃短,改革创新,通过深入探索与实践,进一步提高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本次调查的情况,多数教师的教学观念是转变了,但也由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比较陈旧,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代学,以讲代练。根据问卷调查,有近12.5%的教师还习惯于“满堂灌”、“满堂抄”、“满堂问”,其中有超过2%的教师只顾“教完应学的内容,不管学生有无反应”,有14.98%的教师是“多讲多抄,学生完整记下应学内容”。在听课考察中,这种教师的比例与问卷调查的比例实际还要大得多。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从调查的数据分校来看,教师每节课给学生自主看书学习的时间不足3分钟所占的比例相当高;课堂教学中不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师及由于教师引导的问题导至学生不敢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见解的比例都突破了10%。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分析成因,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调查表,有这几点值得思考:
(1)教师对新教材教学理念的理解有待提升,课本培训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念都急需有转变。
(2)我校学生的特性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外在的阅读经验与模式对我们所有的参考价值是有限的。
(3)我校所处的农村的特殊环境对学生学习习惯及学习方式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作用。
(4)尽快探究并建立阅读的适合我们农村学校语文课堂教学阅读教方式显的极为紧迫。
(5)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改变语文学习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探究务实阅读的阅读教学方式,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在调查中,我们感受到阅读教学特别是阅读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师生双边活动,达到学生阅读目标的基本要求,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课堂是学生在校阅读学习的主要场所,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是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阅读教学是有效、高效,不是看教师是否讲得认真,是否讲完了课时教学的内容,而是看学生是否真正阅读了或者阅读得好不好,看学生是否体验到了阅读学习的快乐,学生有无阅读的兴趣,这是检验阅读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改进阅读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发展学生智慧,把不聪明的学生变聪明,让聪明的学生更加聪明――这才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自然而然地考试成绩也会提高。因此,我们要改进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让阅读成为“悦读”,使“悦读”成就学生幸福的人生。
我们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语文阅读教学:
一是把方法教给学生。在学生自学前,我们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阅读,同时指导阅读方法,或者引导学生回顾以前的阅读方法。例如:怎样阅读,怎样抓重点,怎样勾画圈点,怎样筛选信息,怎样质疑解难,怎样梳理答案,怎么联系实际,怎么迁移应用等等,上网搜集资料还要讲清应注意什么事项。我们在调查访谈中发现有不少教师还没注意指导阅读方法。
二是抓好课堂教学。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因此必须狠抓课本教学。进行课本教学,首先把课文当做一篇阅读材料,让学生自己阅读,从整体去理解课文内容,而不是局部地学习和思考,只有这样,才有利学生的智力发展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有积极阅读、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性的运用,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课文教学中,采用“提问――阅读――思考――复述――巩固”五步法,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是较好的帮助。
也可采用“读、思、文、记”的形式,指导学困生预习教材,着重训练学困生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过程。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逐步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读书习惯。
三是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方式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方式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而同时运用听觉和视觉可接受知识的65%。如果把听、看、想、做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可以接受的知识将达到90%左右。因此,语文阅读教学一定要坚持听、说、读、写、思、相结合。洋思中学等全国名校,每节课当堂动笔训练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但我校调查问卷情况不容乐观,目前我校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检查学生有无具体收获、进步和发展,主要是通过作业、练习、测验、期中、期末的动笔方式。如果我们的阅读教学老是讲、讲、讲,那么我们学生的阅读能力怎么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质量怎么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怎么能有新的突破?
四是心理帮教。解开他们的心锁,让他们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得到快乐和温暖。要给他们客观的`鼓励,课堂应有他们的声音。首先教师的心中应该有学困生的地位,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能照顾到学困生,从一些相对简单的操作和提问培养学困生的阅读兴趣,比如阅读字词,回答全文有几个自然段等;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点滴表现要用鼓励的语气和赞赏的心态,以消除他的胆怯和自卑心理,。就像于永正老师那样,为了让一个学生读好一个语句,一遍又一遍地鼓励她读,直到第八遍这个女生才读正确、流利。
(三)注重表扬激励,让学生体验阅读的快乐。
时间、结果和体验是检验阅读教学的三个指标。阅读时间是前提:在课堂上,我们要引导学生把时间用在阅读上,千方百计提高单位时间的阅读质量,争取在相对的时间内感悟到更多的东西。阅读结果是关键:阅读结果是指学生经过阅读所带来的情绪、思想上的变化,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感觉得到有具体的阅读收获。阅读体验是灵魂:我们通过组织阅读教学,要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让学生想读、会读、悦读,不断提高阅读质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表扬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从而提高阅读质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表扬激励能够唤起学生的好心情,好心情容易唤醒学生的上进心,上进心容易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内动力的发挥能使学生不断进步。这点可从调查分析中不难看出。
(四)坚持引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习惯一般是指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形成的行为方式。例如,学习方面的习惯主要有:计划学习习惯、课前预习习惯、自主学习习惯、课后复习习惯、总结反思习惯等。有16%的学生不喜欢在课堂上自主看书学习和思考问题;有22%的学生不敢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课后复习等方面,很多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习惯。我们要加强引导,按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会使他们终身受益。我们要学习名校经验,坚持精心引导,把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作为语文教学的常规工作来抓。
(五)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篇5
一、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
在农村,大部分家庭没有很好的阅读气氛,一方面家长没有给孩子起到培养阅读兴趣的榜样;另一方面,大部分家长也没有督促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的意识。而且,学生的阅读范围较小、阅读对象单一。除了课本阅读,学生大多只喜欢故事书,漫画书,对其它的书涉及很少,如文学书籍、科技书记和生活书籍等。另外在家长和小学生的意识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绝大部分的`家长给学生买的都是优秀作文书、满分作文选等。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狭隘的概念,甚至还有个别家长认为看其他课外书是一种“不务正业”。
(二)教师教学方面
农村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课堂比较拘束,教师教学方法不科学。农村小学由于受教学资源的限制,导致学生的想象力被压制,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学生很难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没有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语文教学效果的实现。
二、提升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突出阅读情趣,使学生享受阅读乐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情趣,可以激发学生热爱阅读,更喜欢阅读,因此小学语文老师要做好学生的情趣引导,让学生学会享受阅读兴趣。
1、设计有趣的问题,使学生充分体会阅读乐趣
要想让小学生享受阅读乐趣,关键的一点是让小学生学会朗读文本,让小学生自由阅读他们喜欢的文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能过多的干预学生们自由阅读。在课堂上让小学生充分的阅读,教师做好相应的引导,但不能对学生阅读造成干扰,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合理的评价,并积极进行鼓励。
比如在学习《黄山奇石》一课之后,教师可以抛出这样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话题 :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后,我们大家当一回广告设计师,为黄山写几则广告语,从而让各地人民加强对黄山的了解。这种问题的设置往往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2、师生共同阅读,享受阅读乐趣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除了进行指导外,还要积极参与到学生们的阅读过程中,做一个参与者。这就要求教师成为学生们的学习伴侣,在学生们阅读过程中,教师也要参与阅读,可以和学生们大声朗读,或者一起默读,同学生们共同体会阅读带来的乐趣。只有如此,学生们才能真正体会阅读具有的乐趣。在阅读后的交流中,教师要作为孩子们的伙伴,共同分析好的文章、好的句子,共同欣赏佳作。
(二)课堂阅读作为重点,增强课外阅读引导
为了使农村小学语文课文阅读情况得到改善,符合新课程教学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 使学生喜欢上课外阅读
首先可以树立读书的榜样。语文教师要将名人大家喜欢读书、热爱读书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树立读书的榜样,让学生以名人为榜样,多读书、读好书,对书籍充分产生热爱,通过阅读获得更多知识,培养自己的情趣。其次,可以组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热情。语文教师要积极组织同阅读有关的活动,学生通过参与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充分享受到阅读乐趣。常见的阅读活动包括,书籍收集活动、举办读书竞赛、讲故事比赛、诗歌比赛、散文朗读比赛等。
2、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引导学生更好的写作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的阅读有益书籍,既可以增长小学生的见识,也可以促进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小学语文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课外书中摘抄优美的句子,朗读、背诵名篇名句,从而更好的提升作文水平。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老师要做好有效的引导,学生不懂的要及时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
3、科学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提升课外阅读效率
小学生只有合理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学会写读书笔记,才能提升课文阅读效率,才能使课文阅读发挥作用。因为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对书籍鉴别能力不强,因此教师要主动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作品。
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年龄和认知程度,合理的推荐适合的课外读物。在推荐书籍的时候,一个重要原则是不要破坏学生阅读兴趣。比如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因此可以推]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
结语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长期以来都是一个薄弱部分,由于学生没有养成阅读兴趣,并且农村很多家长没有指导孩子阅读的习惯,因此阅读教学没有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些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积累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革新。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热爱阅读的兴趣,使他们喜欢上阅读,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从书籍中获得有益的知识;老师要多和家长沟通,让他们理解并支持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相信通过以上措施,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一定会获得提升。
参考文献:
[1] 吴淑燕.新课标下的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学周刊,(12):23-24.
[2] 吴秀红.谈谈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J].教育,(4):154-155.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调查报告 篇6
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问题提出
目前的农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耗低效,为了了解本校的语文阅读教学的情况,本人采用除了以问卷形式,通过学生、教师两维视角来透视课堂阅读教学问题外,我们还通过进入课堂现场听课、观测以及教师访谈等多种方式,获取了一些更为直接真实的信息。
依据师生问卷、课堂观测和教师访谈所获取的各方面信息,我对本校的课堂阅读教学的现实状态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从教学过程、教学成效两个方面对现存主要问题进行了归纳。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是语文学习的主要手段,坚持阅读教学,可以巩固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会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用语文交际的能力以及自学语文的能力。但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孩子的阅读能力比较差,怎么才让农村孩子的阅读能力更强,这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我们通过师生问卷和进入课堂现场随机听课的方式,对课堂阅读教学状态进行了调查和观测。存在的突出问题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当前,农村教师依然摆脱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困扰,课堂教学依然以教师为本,以教为中心,存在以讲代学、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学生围着教师转,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学本末倒置,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合作学习意识,明知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感知,却没有行之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这是因为老师还没有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没有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依然把学生视为一种对象,去操纵、控制和灌输,发号施令,使学生思维得不到拓展。
(二)、全体学生不能够积极参与。在课堂教学中,当我们让学生初读课文,充分地自读课文,进入研读时,老师提出一些较难问题(即需要潜心读文才能解答的问题)时,很多学生往往不举手发言,能举手的也就那么几个,而当我们老师悄悄问那些学生时,他们往往是摇摇头,或者是说自己不会讲,这样,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装装样子,他们的阅读能力无法在课堂
上 ,用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 ,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可能性 ,重思想内容的分析 ,轻课文的诵读、感悟 ,忽视学习语文的特点 ,强调统一答案 ,忽视独立见解 ,学生容易产生惰性 ,影响创造力的发展。久而久之他们的能力不但不能增强 ,还可能产生厌学情绪。阅读教学高耗低效。
面对阅读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特别是语文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阅读的内容、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伙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质疑问难,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些由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有可能成为具有生活情趣的文化人。
三、对策与措施
(一)、展开对话,丰富阅读实践。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相互建构意义的过程。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以“对话”来界定语文教学,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教科书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其实质就是阅读教学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那么,如何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话”潜心会文,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话”凸显个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呢? 1.积极培养对话意识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对话的基础,对话过程本质是不同主体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声音共同参与的精神历程。良好的对话氛围产生于教学主体间的对话意识。必须有这样一种“对话意识”,即一种民主的意识、平等的意识、合作的意识,致力于共同创造新的精神境界和倾听他人的渴望。只有建立了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那亲切的微笑,爱抚的动作,信任的目光,耐心的倾听,睿智、激励的话语,灵活的教法,都将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与仿效。在教师精心营造的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学生自然会乐读乐说,才能产生对话的意识与渴望。2.巧妙创设对话情境
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应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对话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对话的欲望和热情。(1)再现课文情境。让人宛如身临其境的感受,既提供了对话的素材,又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对话的欲望。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虽然悲惨感人,但与学生实际较远。因此,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自由朗读,才能够缩短时空距离,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从而激起学生体验、对话的欲望。在品读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幻想部分时,我创设情境,假如你就是那个寒风中卖火柴的小女孩,你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你此时你看到温暖的火炉,心情怎样?学生如身临其境,这时可以带着感受读。(2)创设问题情境。一个巧妙的设问,是一支点燃学生的火把。如,我上《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创设问题情境,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你身边,你会说什么,做什么?一石激起千股浪,学生各抒己见。(3)创设活动情境。于永正老师是把表演引进阅读教学的高手,高就高在他组织的课堂表演,不是简单的检查汇报学习的结果,而是一场师、生同文本之间的对话。像“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唱一唱”、“画一画”等活动方式,都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对话的积极性。
3.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性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目标中,首次提出了“感悟”这一概念,我们认为,所谓阅读中的“感悟”,是指学生凭借对语言和语境的直觉,获得一定印象和意义的心理过程。学生个体由于认知经验的差异、兴趣爱好不同、思维活动的千差万别,便有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整体性感悟是阅读主体把语言文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完整地感受,是对言语对象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全方面的整体把握,获得的是言语的表面意义和隐含意义的总和,而且又往往是模糊不清的,因此感悟要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阅读教学 中要注重整体感悟,遵循从“整体——局部——整体”的认知途径,以避免孤立分析,支解语言。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可贵的沉默》一文时,教师在课前与学生交流“生日”这个话题,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一个情感基调。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并想一想课文围绕“生日”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有所感悟。我们提倡整体读书法是在贯通文意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思考,以领会其要旨。这种思考,当然也包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语文教师应少做一些“碎尸万段”式的条分缕析。还要立足文本,优化朗读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的训练。朗读是一种读出声音的阅读方式,就是把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是对文字信息的再创作。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既是目标,也是重要的手段。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我们语文阅读教学要立足文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成长。
(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小学生自己独立阅读的能力很有限,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怎样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我个人认为有以下途径:
1、让继续教育落到实处,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目前,农村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如:(1)、课程内容陈旧,缺乏前瞻性;(2)、培训学校(区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学设备简陋,缺乏先进性;(3)、教师重视学历提高教育,忽视教育教学能力培训;(4)、继续教育考核评价形式化,缺乏真实性;(5)、收费不统一,缺乏规范性,一些项目收费明显过高,给教师造成一定的负担,因此,出现没人愿意去培训的局面。
为此,我个人认为农村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继续教育要有长远目标,并且要结合各地实际及教师素质情况,切忌一刀切,搞形式、走过场、摆花架子,以真正收到实效。
2)、继续教育的教学设施改善与教育信息化推进相结合,体现先进性。这就要求省、市、县三级人民政府增加投入,高度重视区县教师进修学校这一教师培训基地的建设。
3)、继续教育的课程教材要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体现前瞻性。教材一定要反映国内外小学教学改革的最新信息及动态,如目前可增进课改信息及多元智能,建构主义等新理论,体现前瞻性,发挥导航作用。
4)、培训形式要与教师教学工作特点相结合,体现灵活性。要逐步改革目前培训时间过分集中,形式单一的现状,完全可以安排教师带课题在岗进行自学或进行研究,实现培训形式多样化。
5)、考核评价要与小学学科个性相结合,体现科学性。考核形式上,闭卷、开卷、专题研究要结合进行,真正发挥考核评价的科学导向功能。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 篇7
一积极实践, 探索阅读教学中小练笔的优点
课堂小练笔作为阅读教学中的一种综合性课堂练习, 承载着人文价值熏陶和语言表达训练的双重功能。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效果好等特点。课堂小练笔安排得合理, 落实得有效, 不仅能让语文课变得更加灵动和亮丽, 更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1. 能激发学生写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也是学生进行作文的动力源泉。传统的作文, 往往是教师进行命题, 学生根据命题作文。这样做, 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作文的兴趣。而随课堂阅读进行的小练笔, 就改变了这一现象。小练笔的题目大多是学生自己出的, 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心里有什么感受都可尽情抒发。这样做, 切切实实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2. 能让学生积累写的素材
文章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材料永远是文章的根基。学生在写作时常常感到没有可写的东西, 找不到下手之处, 即使写出来了, 也往往是三言两语, 非常空洞。而语文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 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文本资源, 开发校本课程, 开辟练笔天地, 读写结合, 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在感悟中学到“怎样写”的方法, 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习作能力。
3. 能让学生品尝写的成功
写作文往往是一单元一次, 学生从审题开始, 继而选材、打草稿、修改, 直至誊写, 有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从教师方面来看, 批阅一次作文, 也需要很长的时间, 采取的大多是延时评价, 这样一来学生就很难品尝到作文成功的快乐。随阅读进行的小练笔, 因篇幅较小, 动笔的时间短, 教师能及时评价, 大多数学生在动笔之后马上就能感受到作文成功带来的快乐。
二精心设计, 寻找阅读教学中小练笔的策略
语文课程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无论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上, 还是在修辞手法、遣词造句上, 都是值得学习的。小练笔作为语言训练的一种方式, 方法很多。我们应根据每篇课文的个性化构思、鲜明的语言风格、独具一格的写作技艺, 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 进行小练笔。
1. 句式仿写
片断的描写, 是作文的一个重点, 可以从仿笔起步。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片断用了特殊句式, 学生完全可以仿写。学习模仿言语形式, 可以是词语、句子、段落, 也可以是篇章。如在《荷花》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
师:同学们, 荷花池中的白荷花会有哪些不同的姿势呢? (学生思考) 你们看, 有的荷花低着头, 弯着腰, 好像在欣赏自己的美丽出尘。还有哪些姿势?你们能用“有的……好像……”说说吗? (课件播放荷花情境图)
生:有的荷花昂着头, 挺着胸, 像一个哨兵站在那儿一样。
生:有的荷花低着头, 好像在欣赏自己倒映在水里的影子。
生:有的荷花舒展着自己的双臂, 好像在享受着太阳的温暖。
师:能不能用“这么多的白荷花, 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有的……有的……有的……”连起来说说。
生:……
又如《黄山奇松》一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 或斜出, 或弯曲;或仰, 或卧;有的状如黑虎, 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 使得黄山更加神奇, 更加秀美。”文中既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又有“或……或……或……”和“有的……有的……有的……”的特殊句式, 不妨让学生仿写一段, 描写校园花坛里的海棠花。
2. 填补空白
如《草原》一文第一自然段, 作者描写了草原美景后, 又写了自己的感受, “这种境界, 既使人惊叹, 又叫人舒服, 既愿久立四望, 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通过学习, 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草原的辽阔与美丽。此时乘兴问学生:“如果此刻你就在草原上, 你会低吟一首什么样的小诗呢?”学生的兴趣立即被调动了起来, 都想尝试着当一回“小诗人”。这种新颖别致的填补练习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欣赏和领悟能力, 更进一步地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理解。
3. 看图想象
小学课本图文并茂, 但有些图画的配文只是一笔带过,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充分利用课文插图, 给插图配文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好方法。利用插图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 或栩栩如生地状景, 或神形兼备地写人, 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 使用得当, 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思想感情, 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丰富学生的习作材料。《自然之道》一文中, 配了游客们为了弥补自己犯下的错误, 纷纷帮助小海龟回巢的插图, 让学生用一段话把这一场面描写下来, 要求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描绘出来。让学生在看图说话的练习中理解课文内容,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关键词句
现在的语文课过多地得了“肥胖症”, 老师逐节讲解, 似乎少讲一节课堂教学就不完整。其实语文教学要有效, 关键之一就是围绕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魅力, 以点带面, 从而达成三维目标。在《荷花》第二节中“冒”的教学中教师是这样引导的:
师:大家看, 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 (课件播放荷花情境图) 你们想啊, 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 仿佛想干些什么呢。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仿佛____________。”写后组织全班交流。例如: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
……
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 一个“冒”字, 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 而且也使白荷花变得更美、更灵动了。
5. 迁移运用
学是为了运用, 这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迁移运用的内容根据不同的文本而定。
可迁移运用文本中的表达方式进行练笔。如学习了《桂林山水》一文后, 可设计练写排比段落:天上的云真白啊, ______;天上的云真厚啊, ______;天上的云变化真丰富啊, ______。
可迁移运用文本中的结构段落进行练笔。如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第六自然段都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段落后, 可以让学生围绕不同的主题来写一段话, 可写课间活动丰富、天上的风筝五彩缤纷、公园里的花朵争奇斗艳、饭桌上的小菜无比丰盛等。
可迁移运用文本的描写顺序进行练笔。如《火烧云》一课, 写火烧云变化的三个自然段, 它的写作思路是一样的, 先总写出现的火烧云是什么样子的, 然后具体对它进行描写, 最后写它是怎样消失的。抓住火烧云变化速度快的特点, 让学生也来写一种火烧云的变化情况。
6. 小结抒情
如学习了《桂林山水》一课后, 我引导学生说:“如果你是这次到桂林旅游的‘导游’, 你将怎样介绍桂林山水呢?请你动笔写篇导游词吧!”一个学生写道:亲爱的游客朋友, 你们好!现在展现在你们面前的是美丽的桂林山水。这里的天空明朗、空气清新;这里的水碧波荡漾、静如明镜;这里绿树成荫, 鲜花遍地;这里的山具有奇、秀、险的特点;真有一种“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让我们赶快走进这奇山异水中尽情地享受吧!
三反思实践, 留心阅读教学中小练笔应注意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中, 由于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对新课程理念一定要深刻理解、勇于实践。但由于个体的差异, 致使现今的一部分课堂走入误区,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小练笔, 关键在于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切入点, 有效地启发学生的练笔欲望。就教材而言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要在情感喷发处练笔
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 若没有凝结成文字, 过不了多久, 便会消解、淡散。捕捉这种情感的蓄积点, 及时练笔, 能将这种情感、感悟沉淀下来, 久而久之凝结成学生的思想。
2. 要在空白补充处练笔
在教材中, 有的课文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 给了学生无穷遐想和无尽感悟的空间。教师要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悟性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 让学生的练笔植根于课文, 想象于书外。
3. 要在文本拓展处练笔
教材中许多内容留有发挥的余地, 存在文本的空白召唤力, 在言而未尽之处拓展练笔, 既充实了文本, 也表达了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情感体验。
4. 要在技能迁移处练笔
运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迁移文本中的精彩表达方式, 结合文本创设一种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实情境进行练笔, 能让语文运用鲜活起来。
总之, 现行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小练笔训练内容, 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鲜明的画面、生动的材料、可以延伸的思维空间。阅读既是披文入情的过程, 又是缘情捂文的过程。在农村小学的自主阅读教学中, 我们要精心设计小练笔, 利用信手拈来的课堂小练笔, 会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师生共同努力, 让课堂练笔真正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高慧莹、麻凤鸣.小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
[2]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价策略 篇8
【关键词】课堂评价 差异 主体 亮点 价值取向
语文课程评价是语文课程实施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切实抓好语文课程评价工作,对如何正确把握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向,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如果能对教学活动的得失及时作出诊断性的评价,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的方案,从而促进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如何才能使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评价行之有效呢?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好以下“四要”“四忌”。
一、 要关注差异,忌“一刀切”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评价,教师首先应尊重正视学生的多元智能,秉持热切的期望来观摩、关注和接纳学生。多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评价指标多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个性差异的客观性。那么在评价中如何体现这种个体的差异性呢?最基本的方法是:评价目标的确定应体现多维性。例如教学《五彩池》第一课时时,阅读课文时就要确定三个不同层次的目标:一是能读通课文,认识生字新词;二是读熟课文了解生字、新词;三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学习达标。目标一是学困生都能达到的评价目标,目标二是中等生能达到的评价目标,目标三是优等生达到的评价目标。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达到了这一目标时,教师就及时给予肯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种做法有效地克服了一刀切的弊端,并重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知识、能力起点上获得发展。
二、 要捕捉亮点,忌“揪尾巴”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需要的往往是激励、肯定,每个学生在某一个方面都有他的亮点。在阅读教学运用中就要努力去寻找学生的亮点。如在习作练习中,一篇很糟糕的习作,也许他其中引用上了一个词,或者一个句子,作为教师就应给予他肯定,比如:“你这个词用得很好!”“这个句子能学以致用,真不错!”尽管他的作文不成功,但学生他看到老师对他点滴之处如此评价时定会从这一成功之处树立起写好作文和加强课外阅读的信心。反之则不然,如果你对不成功的作文大加贬斥、批驳,定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何来提高?以往教师在不善发言的学生回答问题后,作了这样的评价:“你比以前好多了,记得上学期刚转到我们学校的时候,你还不会回答问题呢!”学生闻听此言,原本微露喜色的脸顿时变得通红,讪讪坐下。学生明明说得不错而且已经有了进步,这一亮点已捕捉到了,本应该直接肯定,但教师却在不经意间,用貌似“客观”的话语揪住了学生的“小尾巴”,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揪学生的“尾巴”教师可能并无恶意,甚至于出于好心,殊不知,我们在操好心的同时却办了坏事,这样的“客观”很大程度上已经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给他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伤害。因此,适时地对学生的学习作出中肯的评价,使他在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这是必要的。
三、 要会戴“高帽子”,忌形式主义
“高帽子”是培养人、发展人的有效武器。它以表扬为主,同时还要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指明前进的方向,拓展上升的空间。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老师走进课堂之前,要准备100顶高帽子,上课的时候,随时戴在学生头上。于老师对学生的情是通过“戴高帽子”传递给学生的,是通过耐心与激励传递给学生的,是通过期待与鼓励的眼神传递给学生的。他喜欢把芝麻说成西瓜,“这个问题很难,你居然思考出来了,了不起!”“这段课文读好不容易,你只念三遍就这样出色,不简单”。他还常反话正说,“刚才我说过,万一四遍没读好,还有第五遍。第五遍果然读好了!请你介绍一下读好课文的经验。”可见“高帽子”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给学生戴的,要戴得合适,看着舒服,是要讲究戴帽艺术的。在地级骨干教师培训时的一次研讨课上,执教老师一直让学生上台认读,台下学生频频鼓掌评价“你真棒!”开始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可不到10分钟,学生的激情渐渐消失了,而且很多学生的注意分散。这样的形式主义何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
四、要多元主体,忌主观武断
传统的阅读教学评价中,教师是权威的评价主体,学生则是无奈的评价客体,在评价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纠错”“挑毛病”,教师是至高无上的主宰者,学生是接受评价的被判者。这样的评价机制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作为课堂主人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阻挡了学生反思、评判分析能力的有效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设中强调:“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评价的主体上,从教师的单一主体走向多元主体。又如《麻雀》一课例文中学生的意见发表后,教师抓住契机,让学生评价:“同学们,你们赞同他的说法吗?请发表你的意见。”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之后教师再进行正确引导点拨:“在你们遇到危险的时候希不希望得到帮助?”从而体会母爱的伟大。这样发扬了多元主体评价优势,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明确了价值取向。
总之,农村孩子的见识浅,家庭教育层次低,语文阅读教学评价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传统评价的影响,诸多教师的观念也有待转变。正确把握好阅读教学评价中的“四要四忌”,能使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参考文献】
[1]王宗海. 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调查报告 篇9
调查人:郑嘉琪
摘要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本文调查了解教师教学的心态,教学难处,学生现在的学习状态,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加以推广和应用。实现改进和创新教学模式或方法,让语文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 调查报告 结果 建议
主 要 内 容
调查时间:2013年2月25日——2013年5月5日 调查地点:翼城县北捍高小的各个学校
调查对象:北捍高小的各个学校的语文教师,语文课堂,小学学生
调查方法:
1、听课
2、座谈会及作业教案检查
为了解新课改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我县的普遍现状,我们对五所小学通过访谈、听评课、查看教案作业等方式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分析整理如下:
一、优点
1、大部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教学理念新,有一定的课改意识,“合作、参与”等新的课改术语能在课堂中频频出现,教师的角色行为相应地发生了转变。如:“谁来帮帮他?”“你同意他的看法吗?”教师能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臵于主体地位,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得到一定的运用。如“同桌互相读读,先左边读,再右边读,读得好了再表扬表扬”“老师跟你合作好吗?”“我们就来解决同学们的这些问题”
三、四年的课改实验,的确给我们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一部分课堂富有亲和力,学生敢想敢说,生命课堂的构建越来越显著了。
2、多数教师能遵照语文学习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施教。卫爱玲老师的拼音教学课,师生关系融洽,把四声的拼读和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引入汽车的行驶,生动贴切,学生爱学乐学;李元元老师笑容可掬,一个微笑,一个眼神,让孩子神气活现,字词理解更是联系实际,如在教室里找一找,在图上看一看,在读中想一想,用动作演一演,用声音学一学,课堂富有生命的气息;翟玲霞老师的《再见了,亲人》教师的朗读声情并茂,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到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总之,多数老师能在课堂中创情设境,通过游戏、故事,激励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教学能很好地体现以读为本的理念,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性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
二、问题
1、教学理念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冲击。尽管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一定的转变,取得一些较为可喜的成绩,但与现代教育理念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传统教育观念仍占主流。
多数教师的教育视野不够开阔,不能从学生个体综合素养的培养中去关照语文素养。只盯着学生的字词划会了吗?意思会背吗?课文会背、会默写吗?只瞅着学生卷面上的成绩,不能着眼未来,阅读、感悟、朗读指导、思辨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培养并不重视。
学生主体地位受到严重冲击。教师主宰课堂,不相信学生,不放心学生,处处越俎代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虽然已有运用和体现,但因缺乏具体的方法指导而流于形式。听、说、读、写训练还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不能较有效地进行指导。
总体来看,中心小学的教师理念相对新一些,青年教师普遍有一定的课改意识,角色行为体现了较浓的课改色彩;老教师虽然老,却因外出培训的机会多,课堂教学虽然传统,但能老中求新,有一定的课改意识;中青年教师因外出机会少,在传统的路上走得较远,角色转换不够到位,还有一部分中老年教师教学观念过于陈旧。
2、教研教改意识不强,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农村村级学校教师人数少,一般为7-9人,甚至有的学校只有4人,除乡中心小学外,没有专职音体美教师,每位教师既教语文、数学,又兼教好几门其他学科,平时教学任务繁重,自学、集体学习、相互听评课相对较少,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大多数村级学校教师离家近,常年四季他们早上、中午、晚上都得赶着帮助家里干农活,过着在家是农民,到校是教师的生活,根本没有精力搞教学研究,能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的教师已相当敬业了,再加上教师素质偏低,从学历上看基本达标,但多数为民办教师转正,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约占40%,还有10%的是非师范院校生。村小学教师年龄老化严重,青年教师补给不足,从教育教学能力及实际知识储备来看,教师的素质着实有待进一步提高。面对新课改他们往往表现出无能为力。访谈中,多数教师感慨地说:现在的新课改几乎不会上了,不知道课该怎么讲,讲什么、问什么、讲多少、问多少最好?精讲巧练更是无从着手。说是要以读为本,可怎样指导朗读、读中去感悟,自己又一窍不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怎样实现,更是茫然。
现代教学手段未发挥应有作用,教师缺乏资源意识,同时,据调查55%教师不会使用计算机,30%教师偶尔操作一下,15%的教师只有在集体观摩时才使用。
由于缺乏学习、研究,加上教师基本功不过硬,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3、教学方式方法趋于传统,三维目标被机械割裂。由于观念陈旧,素质不高,致使教学方式方法趋于传统。虽然多数教师认为在教学方式上应该采用现代理念倡导的参与式教学,但从课堂观察和访谈中看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强,教师讲得过多、过细,学生自主读书、讨论交流的时间过少,三维目标被机械割裂,教师重语文知识的讲解,重字、词、句的意思的讲解,把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课文肢解为孤立的字词句,而且字词句的教学只停留在会认会写的层面上,很少能联系语言环境理解,也很少讲求学习的方法,编儿歌、顺口溜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极少运用。拼音教学除能适当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外,教师一领到底,很少以游戏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很少运用编儿歌、讲故事,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阅读教学中,教师一问到底,以问代讲,以问代读,问题缺乏针对性、启发性,挤占了读书、思考的时间。语文自身的魅力,教师的人格力量等没有充分调动,教学感受不到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文中优美的词句段很少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典型句式和写作方法,很少引导学生学习借鉴;美的画面、情感,很少启发学生在读中感悟,受到熏陶和感染;而是喋喋不休地讲解问答,过繁过细的分析,课堂缺乏生命的气息。如翠鸟的美、荷花的美,不能引导学生图文结合,听读想像,而是在简单的读一遍,提几个问题,找到答案后再齐读一遍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
4、朗读背诵及作文教学,缺乏指导,急待加强。(1)部分学校唱读现象比较严重,教师缺乏引导矫正意识。一提要重视朗读,课堂上从上课到下课,齐读声不绝于耳,范读、领读、个体读、默读、快速浏览等很少运用,而且缺乏朗读的层次性和有效性指导。想像读、图文结合读、情读、欣赏读等被忽视了,而是浮光掠影泛泛一读,以为达到了朗读的要求,文章的情、神、色、味均化为乌有。
(2)虽然决大多数教师重视背诵积累,但很少将背诵引进课堂,很少讲求背诵方法的多样化,而是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往往事半功倍。
(3)访谈中,多数教师深有感触地说:“如今的作文教学太难,教师不会辅导,学生无话可说,胡编乱造、病句满篇、土话连篇,更有许多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只好让学生读背《作文选》。”仔细分析,除了教师不会辅导,学生缺乏发现的眼睛、生活内容单一外,一方面贫穷落后的乡村生活和文盲半文盲家庭教育,使学生缺少一个良好文化氛围的熏陶,另一方面,学生课外阅读量、背诵经典诗文的数量和课标精神相比少得惊人。95%的学生把教科书、作文书及大哥大姐们读过的课本作为主要阅读内容。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文学名著农村学生几乎未曾见过。没有厚积,焉能薄发?作文教学确实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亟待开发的一块荒芜地。
三、建议
1、加强培训学习及教学研究,切实转变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上级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各级学校要多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培训,进一步熟悉课改精神,加大教育科研力度。要多给教师“走出去学习,请进来指导”的机会;教研部门要深入基层学校多听课、多评课,坚持“送教下乡”,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学校要利用仅有的电教资源,组织教师多观看光盘,多收看空中课堂,多组织观摩教学;广大教师要加强自学,向特级教师学,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多学习,多实践,多反思,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造性地教。只有广大教师在理念上受到充分的“洗礼”,才能较好地实现观念的转变、角色的转化,促进其专业化成长。
2、教学中要注重三维目标的统一,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废弃过去知识的传授方式和注入式教学,要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注重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既教书又育人,切实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奠基。
3、各级学校、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和背诵积累。开放图书室,动员家长购买图书,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积极开展班级读书会,同时要鼓励学生背诵积累经典诗文,增加语言积累,丰富人文积淀。
4、各级教研部门、学校和教师要把改进作文教学和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作为两大课题,自上而下,形成合力,通力研究,形成适合农村学校较为科学、操作性强的理论总结和实践经验,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5、教育行政部门要关注基层学校教师队伍年龄老化,人员紧缺,解决民办教师待遇过低等问题,合理解决和分配人力资源。建议六年制小学应分配9—10人为宜,不应以学生数为定编标准,切实减轻基层教师繁重、繁杂的教学任务,以利于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
调查人:郑嘉琪
系别:教师教育系
班级:10语文教育班
学号:1002053157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调
查
报
告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调查报告 篇10
2009年4月,我申报并批准了《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研究。旨在彻底改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千人一面、缺乏个性表达的现象,还阅读教学以应有之义,还阅读教学之本来面目。因此,结合班级及本人的实际情况,我提出了这样的阅读教学实验课题。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验重点在于通过指导学生课内阅读,不断地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并且能够使之经常地运用到课外的阅读当中去,并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和调整,逐渐养成个性化阅读行为,提高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
一、研究背景
学会学习,培养创新能力是当今教育的一大主题。培养创新能力是以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为前提的。因此,改革传统教育,倡导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拥有对教材文本的绝对解释权,阅读课长期呈现琐细的分析和机械的练习的模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被限制在教师的理解范畴之内。教师重“教”,轻“学”,更轻“个性地学”。阅读现象千人一面,一样的阅读方法,一样的阅读感受,一样的阅读结果,甚至连考试的答案也一样的标准,对个性差异的学生从没考虑要去创造条件,或者去营造培植的土壤。这样做极大地抹杀学生能动的一面,同时又使阅读这一个性特征明显的行为,演变成了片面追求“共性”的过程。长此以往,学生的个性就难以得到张扬,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了一句空话。另外,调查表明:现在的学生的阅读水平表现出不断退化的现象,具体表现在学生的绝对阅读时间量和容量不足;学生失去了阅读的心理自由;迷失了真正的阅读价值;没有了阅读的成就感,最让人悲伤的是,因为学生们的阅读不再是自我的,而是“他我”了。因此,从阅读教学的现状看,倡导个性化阅读教学,积极探索、研究其策略已是必然。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段话有两层意思:
一、阅读是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应让学生亲历亲为,而不能让教师包办代替;
二、阅读这种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应该是个性化的,不能用共性淹没个性,更不能以共性取代个性。语文是多义的,不同的人因为各自的“文化语境”和“阅读期待”不同,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同一作品的阅读,会产生千差万别的感受。为此,阅读教学就要创造一个“互相对话”的交互情境,让教师、学生、作者,以文本为载体进行平等的语言交互、思想交互、情感交互,并且这种交互应是多元的。因此,追求个性化的阅读是我们语文教育的必然。
二、概念界定 个性化:《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比较固定的特性”。在心理学上指的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语言和行为方式,是一种个人特质”。在个性之后加上“化”,则构成了动词,表示转变某种性质或状态。
阅读:是认真地看(书报、文件等),并领会其内容;是信息的处理,思维的发展,审美的体验,人生的享受„„
个性化阅读:是在遵循阅读鉴赏的一般规律的前提下,根据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兴趣爱好对文本进行某个角度或多个角度探究的过程。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就是充分顾及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以学生自己的阅读、研读为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阅读思想,所达到的不仅仅是感受和理解,还是有创造和有批判意识的阅读实践,形成可持续发展阅读习惯的目的,并且使其得到长足发展的个性阅读行为,所关注的是学生生存性的问题。
三、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能够促使教师掌握正确的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策略,处理好课程目标,文本意义等与个性阅读的关系。
2、提高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能力,实现思维的深化、个性化。
3、有效改进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让二者皆能沿着良好的态势发展,寻找到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二)研究内容
1、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特点。
2、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策略。
四、实验原则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原则
1、目标性原则
本课题将在“以学生个性特长发展为本”思想指导下,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发展的目标。
2、主体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更新观念。实践和研究表明,“教者好教”并不等于“学者好学”。我们要改变过去的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现象,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能正确处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自主活动、自主评价,展示自己的个性。
3、管理性原则
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管理,尤其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建立比较完善的管理体制,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建设校园文化网络,形成一种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有效的个性发展优化结构。积极开展苏教版国标本语文教材实验研究,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途径方法。
4、针对性原则
教育活动中要有因人而教的针对性,因材施教,差异发展,建立以爱为核心的师生、同学、亲子之间的人际关系,为学生创造一个进取的、和谐的、自由的、愉悦的发展环境。每个人都有自己与别人不同的个性,每个学生的个性都需要教师去发现去培养,在发现与培养中要用科学的、欣赏的、爱抚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健康的成长。
5、操作性原则
对学生基本情况进行三次调查。第一次是课题研究开始前,第二次课题研究进行中;第三次在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课题研究中将分段,分年级进行评估要求,并有侧重点。建立数据库,运用检测法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认真学习,密切关注教改动态,积极搜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教学资料、信息,研读《语文课程标准》等,使课题实施建立在扎实的理论支撑基础上。
2、个案分析法:开展课题引路、研讨展示活动,收集典型个案,认真剖析、反思。
3、经验总结法:注意搜集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多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提升教学理念。
五、研究的具体实施
在课题研究实施中,我始终坚持“科学、有效、创新”的研究思想,认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一)初步摸底,搞清基础 从课题立项起,我就着手对我班的阅读教学状况展开调查。首先,我对09—10学期末考试我班语文试卷上的阅读题进行了分析,目的是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对试卷的分析和找部分学生座谈,我们发现,在情感、态度方面,39%的学生书写马虎潦草,审题能力差,不能正确理解题意或没看清题目就随便做;阅读不能进入状态,对阅读题怀有恐惧感,许多学生认为遇到阅读题不知道从何做起。在技能技巧方面,41%的学生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不理想。不会提问题,只在一些不重要的词语意义、读音方面提问;课内阅读训练单一,没有向课外拓展,学生的阅读量小,导致词语积累贫乏,作答内容太肤浅,停留在零碎的表面感受,语言表达能力不理想。
在和学生座谈中了解到:喜欢读书的学生较少,许多学生家有书却不读,不喜欢积累和背诵,许多学生不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感受课文人物、事件、美好的环境和优美的语言并乐于与人交流。
(二)针对现状,分析原因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造成“似曾相识”的重要原因:
教师方面:教师的阅读教学指导还是以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一讲到底” “一问到底”的现象还是大有存在,课堂教学还是“一言堂”的模式。在和老师的座谈中也发现不少老师以课时紧、任务重、学生能力差为由而以讲代读,剥夺学生自主学习、交流的时间,以致造成阅读效率少慢差费(读得少,速度慢,效果差,费时多)。
学生方面:没有阅读氛围,没有激励措施,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不浓,阅读习惯不佳,对阅读怀有恐惧感。
所以,我们认为教师的阅读教学指导工作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于读,并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加强个性化的指导。首先要提供一定的条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教学活动中,要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交流,不断地获取教与学的反馈信息,灵活把握教学过程,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其次,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这既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又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在学习活动中给他们一些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自我发展的机会,这样学生的个性才会得到张扬,个性化阅读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三)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1、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课题研究需要科学的教育理论支撑,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收集了许多有关个性化阅读的文章资料定期学习,并做好专题记录收集存档。此外,在内容上看,我还学习了有关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章,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解读的指导性文章和切合课题研究的专题性理论。通过学习,为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2、立足课堂,探索研究策略
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离开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就会失去生命力。因此,我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课题研究牢牢扎根在课堂这块肥沃的土壤之中。一方面,我在日常的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围绕研究目标和研究重点进行实践探索,研究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的途径、手段和策略;另一方面,我每学期,坚持围绕该课题开展1-2次课题研究开放日活动,并做好以备课、听课、评课为中心的过程管理,请教研组成员人人参与备课、听课、评课的研究全过程。使自己在研究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反思、提高。
2、反思小结,提升研究成果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论文---农村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浅谈09-01
农村小学语文有效性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12-06
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09-28
农村小学教学论文农村小学语文论文:农村小学生写字教育对策12-08
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06-17
浅谈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08-27
关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09-11
农村小学阅读存在问题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