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2024-07-07

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共14篇)

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篇1

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留守儿童这个词,对于我们老师来讲并不陌生。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就是

关注国家未来建设者的前途和未来。留守儿童大多数是年龄在14岁以下的孩子,他们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他们只能留守在家乡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

活在一起,需要其他亲人照顾。儿童时期的心理状况,是人生发展最为关键的时

期。缺少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特别是由老人来抚养的孩子,容易出现坐立不安、活动增多、注意范围减小等不正常的心理现象,他们在生活中好面子、自尊心强、不轻易向人表露。加上老人容易过分的溺爱孩子,为孩子承担起一切,使孩子变

得没有信心和责任心,形成心理和行为障碍。此外,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

母的温暖,感到寂寞和孤独,在行为上也会缺乏社交技巧,情感淡漠,时间长了

就容易形成儿童孤独症,严重影响到儿童的智力。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关注我们身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让我们立刻行动起来吧!

一、关注“留守儿童”的管理。

1、随时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保持联系。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学校通过班主任,在全校范围内摸底,弄清每个“留

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特别是登记清楚监护人的姓名、住址及联系方式。通过这

一环节,使学校与监护人取得直接联系,以便准确而及时了解这些学生的思想动

态,对症下药,防患于未然。监护人是学校与“留守儿童”之间不可缺少的纽带和

桥梁,他们的信息反馈,有利于教师随时了解情况,及时有效地对这些学生进行

教育和管理。

2、随时与“留守儿童”的父母保持联系。

要求“留守儿童”的父母与班主任经常取得联系,探讨父母与孩子交流的经验

体会,并要求家长每周和孩子电话交流几次,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至少

在交流中会获得学生的各种各样的信息,配合老师适时鼓励,因势利导,变害为

利,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思想状态,让子女感觉到父母虽身在他乡,却心系自

己。同时希望“留守儿童”的家长利用家长会等家校联系方式与班主任及任课教师

进行交流,以便获得有关孩子的成长信息,便于对学生的成长进行辅助管理。

二、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

1、用爱心去感化、温暖学生。

长期和父母分离的孩子,缺乏家庭温暖,有的性格孤僻、自卑,有的高傲、目中无人、唯我独尊。他们在班上小错不断,常做出一些违犯班纪班规的举动,以引起别人对他们的关注。实际上他们内心极度脆弱,他们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爱护,去感受来自集体的温暖,以慰藉自己脆弱的心灵。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留心这些孩子的一言一行,清楚地认识孩子心理上、行为上存在的问题,及时对症下药,使关爱能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坎中去,让他们的母爱父爱得到延伸。

2、充分利用班会进行感恩教育。

我在进行这部分学生的教育时注重向学生介绍一些在外打工者的劳苦辛酸,介绍一些优秀“留守儿童”的先进事迹,让孩子从学习讨论中明白:“百善孝为先”。是父母强忍别离的痛苦外出艰难谋生养育了他们。因为有了父母在外的千辛万苦,才有了孩子现在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父母是最勤劳、最坚韧、最值得敬重、最具榜样的父母,作为子女,应该时刻用勤奋和刻苦来报答他们,使他们不会感到寂寞无聊,从而杜绝了一些违法事件的发生。

来吧!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让他们健康茁壮成长,是我们这个社会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

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篇2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然而, 由于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 这些农民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 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顾, 最终造成了农民工和子女分割两地的局面。于是, 形成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然而更令国人关注的是留守儿童的教育。留守儿教育问题应该是当今教育的新问题, 也是当今教育面临的难点问题。

通过农村中学的大量问卷调查, 资料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出现了严峻的问题。

一、家庭、社会教育缺失。

为了改善家庭生活, 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 到城市里务工谋生, 但由于他们收入普遍不高, 居无定所, 加上城镇教育费用较高, 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 电话、手机这些现代的通讯工具架起了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之间沟通的桥梁, 但由于诸多环境因素和经济因素的限制, 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之间真正意义上的联系却很有限。短暂而次数较少的通话, 无法真正弥补因父母外出打工而造成的对孩子关爱的缺失。

二、是学校教育的无奈。

受城乡教育不均衡的影响, 农村学校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极差。很多教学活动他们根本无法开展, 也没有办法为远处的学生和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提供寄宿条件。农村学校根本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和配备心理教师, 也很少有组织或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由此导致留守儿童在人格发展、身心健康以及道德素质等方面发展的不完善。这些因素无疑给学校和班级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作为农村中学的学校和教师, 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 又要采取哪些有力的措施呢?笔者通过长期的班级管理, 特别是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 总结以下几点:

一、建立专门档案。从我们的调查看, 现在的这些孩子除了极个别经济十分困难的以外, 最缺的不是财物, 而是情感, 尤其是留守儿童。因此, 不论是一个班级, 还是一所学校, 我们都应把他们作为我们教育的重点, 在教育活动中, 多关心他们的生活, 多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多站在他们的角度看待他们。但从现有状况来看, 很多学校与我们调查情况相似, 对其关注不够, 有的甚至漠视了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 我们认为, 不管是班级还是学校, 必须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 要跟踪他们的成长过程, 从而保障对他们生活上的必要帮助、心理上的及时疏导。

二、设立心理咨询室。留守儿童的问题并不全是共性问题, 不同儿童的问题往往有着本质的不同, 如果从组织的角度, 以集体的活动形式去解决个性问题, 实际上是不现实的。因而, 针对留守儿童的个别问题和个性问题, 学校还要设立相应的咨询机构, 一是便于作个别心理疏导, 二是便于为遇事拿不定主意的孩子出谋划策, 三是保证了专门途经, 如:设立“学生心理教室”、“爱心妈妈屋”、“亲情爸爸屋”, 委派热心且懂心理的老师负责接待。

三、设立亲情聊天室。

在学校的领导下, 以年级为单位, 由班主任照看, 担任爱心妈妈或亲情爸爸。主要让留守儿童与自己的父母通过电话或者网络聊天, 尽量还原其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情感。

四、设立情绪发泄室。

留守儿童大部分学习成绩差, 而且他们往往心理保守、封闭、沉闷, 不愿意与别人交流, 心里有大量的怨气。在学校的支持下, 我们建立了“学生发泄室”, 在班主任的带领和指导下, 他们满脸怒气进去, 微笑着出来。

五、师生互结对子。

按笔者的调查统计, 留守儿童、单亲、孤儿一共为15%, 班额以60人计算, 每班不超过9名。因此, 要保证对这些儿童的关怀真正落实, 我们不妨通过师生一对一的互结对子, 实施帮扶。以班级为单位把留守儿童分摊给代课老师, 以班主任为核心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 照顾他们的衣、食、住、行等。

六、生生互结对子。

在班主任的正确指导下, 以班长为核心, 所有班干部和小组组长与留守儿童结对, 不仅帮助他们的学习、照顾生活, 而且与他们经常沟通思想、交流感情。

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篇3

一、学校就是"留守儿童"的家

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本期来,我校全体教师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共同讨论并拟定了《殷集小学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及管理办法》,形成了校长牵头,主任抓辖区,班主任抓班级,教师包村组的齐抓共管的态势,确保每个留守儿童在校有如在家的愉悦。其做法是:

1.摸清底细,因人施爱。

开学初,我校便组织全体教师走村串户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并外出务工人员及其子女进行登记造册,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年龄、年级、家长姓名、务工地点、联系电话等都逐一落实。便于学校、教师与家长及时取得联系,必要时让孩子与其父母直接通电话,让孩子在电话中享受父母之爱。每学期,我校分两次给贫困生及"留守学生"发放学习用品及生活用品。此外,学校还为困难学生减免生活费,这些举措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2.鼓励教师施爱于平时.

因为我校的"留守学生"散读于各个班级,对他们教育管理只有源于平时。学校明确规定,教师在课间时间要与学生打成一片,要特别关注"留守孩子",要让他们永远在教师的视野之中,教师在平时洞察他们的心理,然后"对症下药",调整他们的心态,把他们的恶习扼杀于萌芽状态。另外,要平时多和"留守孩子"拉家常,对他们进行真情的课业辅导,减轻他们学业负担,培养他们的上进心。

3、施教、施爱于活动中。

好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爱玩又是每个儿童的特点。为了让"留守孩子"也在玩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学校安排专人教师对这些孩子进行课外辅导,让他们从各兴趣班中有所收益,在活动形式上,是从多渠道、多方位、多内容上下功夫,全面提高他们活动兴趣,无论是哪一种兴趣小组,辅导教师都会给这些"留守孩子"热情的关爱,都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激励他们勤奋学习,教育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要求他们以大局为重,端正态度,克服不良倾向,全面发展自我个性,取长补短,提升自己。老师们在活动中总是无微不至的关心呵护着所有的"留守孩子",让他们有安全感、由激情谈论及活动的空间,引导他们向健康、正确的轨道前进,给他们每人食了一颗定心丸,让他们感受到了学校的欢乐,班级的温暖,集体生活的幸福。

二、 教师的关爱让"留守儿童"倍感温暖。 

关爱留守儿童,首先要打开他们的心扉,解开他们的心结,给他们一个家的温暖,一份父母般的关爱,这一切应从"心"开始。为此,学校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大手牵小手,关爱留守生的'五心'换'五心'活动"。要求教师对留守儿童和学困生必须怀有一颗爱心、责任心;对待留守生要用心、细心且耐心、"。换取留守学生家庭父母的放心、省心,让留守学生在校能开心、充满信心和拥有爱心"。 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以父母般的关爱对待留守学生,让学生在爱的阳光下成长,教师对待学生必须真心。留守儿童的心常常是敏感而脆弱的。他们对于外界往往采取封闭和抗拒的态度,只有他们能感受到教师真心对他们的好,他们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教师不仅要具备了一颗仁爱之心,用心对待学生,还必须有细心和耐心,才能打开他们的心扉,教师对他们的教育才会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一年级的班主任肖海燕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让大家十分感动的事,她说,她们班的好多孩子时常脱口叫她"妈"。为什么会这样,只有教师真正的把爱倾注在孩子身上,给孩子以父母般的爱,孩子才会这样。我们的教师就应该这样对待学生,才是真正的把关爱学生落到实处。

六年级班主任王绪川老师还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件事:他班上的王林文同学,在深秋天还穿着一双凉鞋。他问清了情况后亲自把该生带到商店,给他挑了一双合脚的鞋子。这个孩子后来对他奶奶说,老师待他胜过自己的家人,我一定要努力读书,长大后报答老师对我的关爱。之后,孩子读书努力了,成绩直线上升。正是有了爱,才有孩子的开心和信心。正是因为教师具备了五心,孩子们才会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树立起信心,才会变得有爱心,才会有感恩之心。 

我国明朝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水之地,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师爱生是天职。"让学生知道,除了可以从父母那里得到爱以外,还可以从老师这里获取到爱,父母不在身边,他们一样可以健康成长。然而师爱更是一种艺术。教师除了要爱学生,更要懂得讲究方法。首先,当学生犯了错误时,特别是留守学生,不要当众批评教育他,要知道孩子也有自尊心,有思想和人格尊严。他们的不听话和放纵有时只是为了保护自己那脆弱的自尊。教师只有了解到这点,充分保护和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他们才会感激在心,虚心接受。其次,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没有人是一成不变的。每个人都有他的闪光之处。以他的闪光之处为契机,给他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或许他会给你一个突然惊喜。再次,要让他们感受到学校集体的温暖把学校、把班级当做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让他们能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学校和教师要更多地关心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变化,增加情感投入,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应有的心理归属。与家长及代养人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发挥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教师更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发挥留守儿童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充分激发其学习的愿望和动机,增强教育的固有"魅力"。学校应优化配置有限的教育资源,切实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尽可能地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着力培养习惯,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

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监督和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显得更为重要。特别是独立能力和自我管理、控制能力。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一句很精辟的话"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学校针对全校学生和留守学生,开展三个行为养成习惯教育。即: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公共文明卫生习惯的教育。 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上课常规习惯養成,预习的习惯,读书的习惯,思考的习惯等。由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对全班学生进行指导和监督。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个人要求做到,"四必四会"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衣会洗、被会叠、鞋会系、财会理。养成良好公共文明卫生习惯。要求做到,"四不四能"即"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吃不洁食品,不追赶喧哗打闹。"四能:"能讲文明用语,能礼让三先、能遵守交通规则、能助人为乐。" 

学校还大力开展"卫生文明寝室""先进班级""自强之星""小当家"个人和集体的评比活动,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指导和促进。制定了殷集小学学生在校一日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和自主的能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三年级以下的学生特别安排了生活辅导员,帮助学生实现生活自理,良好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

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篇4

让我们播洒爱心,撑起留守儿童成长的蓝天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2000万人,并呈继续增长趋势,现在,我们的父母,为了给家庭更富足的生活,远走他乡,远离亲人,一年四季奔波在各个城市中,他们留在乡村的孩子,有的靠年迈体弱的爷爷奶奶照料生活起居,有的托付给远亲近邻,我们的这些小伙伴们,每天享受不到爸爸妈妈亲热的抚摸,听不到爸爸妈妈关切的叮咛,见不到爸爸妈妈慈祥的笑容。他们受了委屈没有地方撒娇,有了好消息没有人和自己分享,在长期的情感孤独中,他们的性格从活蹦乱跳变得沉默寡言,从热爱学习变得贪玩厌学,从积极上进变得消沉任性在生活、学习上遇到了不小的困难,心灵被蒙上了一层阴影。

花朵的成长离不开甘甜的雨露和温暖的阳光,留守在我们周围的小伙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忙。我们呼吁有条件的大人们敞开温暖的胸怀,伸出热情的双手,像拥抱亲骨肉一样拥抱“留守儿童”。我们小伙伴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在校内班内成立互助互爱小组,有条件的可以将留守小伙伴带回自己家中,共同学习,共同游戏,共同分享自己父母的关爱。在节日中或他们的生日时,让父母做些可口的饭菜,使这些远离父母的小伙伴感受到浓浓的亲情。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建设人人共享的和谐社会,是我们每一个少年儿童,渴望拥有的一种生活幸福、学习快乐的成长环境,在家中的那些留守伙伴们,更渴望来自我们大家的帮助!

用爱为学生撑起一片蓝天 篇5

张国强,男,曲阜市实验中学思想品德教师,曲阜市名师,济宁市特级教师,山东省十大创新班主任,全国百佳班主任;出版教育专著《心会随爱一起走》和《聆听花开的声音》两部;2011年,《心会随爱一起走》荣获山东省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做今天最好的自己》荣获全国中小学主题班会展评一等奖。

用爱为学生撑起一片蓝天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一片叶子是一种精彩,融入了爱便成为浓浓绿荫。这些年,他一直在用心陪伴着学生成长,自己也不断提升和发展起来。

跨栏日记,走进学生心灵

朱永新教授倡导的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其中有一条是“师生共写随笔(日记)”。有这样一段深刻的文字映入眼帘:师生同写随笔,这里似乎蕴含着一条定律——随笔育德、启智定律,随笔的写作就是道德的长跑。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找寻学生认同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教育,学生接受便会有好的回报。

九年级八班,一个毕业班,一个有着全校难以转化的“1号种子选手”的班级,一个没有进取心,没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班级!常规比较差,到校迟到,到班不学习,课上纪律较差;没有上进心,普遍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比较松懈,没有顽强的斗志和拼搏精神。面对这样的班级,这样的孩子,这样的班情,他真是夜不能寐,不时地思考着教育的良策……

他在班级管理上,一直很注重自己的管理特色,尤其是在班级名称上,比较有创意,拥有过激情九班、张国强班、励志号2010G09动车组等班级品牌。对于这个有全校闻名的难管的1号人物、集体荣誉感不强、没有向心力的班级,他该赋予它一个什么样的名称呢?他苦苦思索着,一个又一个的名称被否掉。他比较喜欢看体育新闻,在新浪体育网上浏览体育新闻时,一个熟悉的名字映入了他的眼帘:刘翔。霎时间刘翔跨栏的好多精彩再现在他的脑海里。于是他上网搜索了跨栏的有关内容:跨栏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要有上进心,要有坚强的意志,要有顽强的拼搏精神;有了,他的班级名称就和跨栏有关了;刘翔是一个人,他带的班级却有55位同学,叫跨栏什么呢?思索再三,他的班级何不叫跨栏军团呢?这名称听起来就很有气势,并且跨栏军团是一个奋斗的集体,很需要有向心力和凝聚力,集体荣誉感要很强等。从此,跨栏军团就成了他们八班的班级名称。从现在到明年的中考有十个月,也就是说,他们需要跨这十道栏,每一道栏都要好好地跨。

他深深知道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要想带好跨栏军团,必须要走进孩子心灵,可他通过什么才能做到呢?因为他们是跨栏军团,每天都要跨栏,为了让孩子们留下跨栏的足迹,及时反思自己的跨栏情况,他决定和孩子们一起写跨栏日记。跨栏日记每天都要上交,他每天也坚持批阅,对于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也都及时回复。渐渐的,他感觉孩子们的心灵之门对他敞开了!他欣喜着!跨栏日记,让他走进了孩子们的心灵了!通过师生共写“跨栏日记”,鼓励学生说话,引导学生交流,和学生忧欢与共;“师生交流”具有了“朋友式交流”的底色,也成为他们平等的相互信赖的精神交往。

孩子们与他交流的话题主要不在学习上,而在于家庭生活、人际交往、情感等方面:当与同学发生矛盾的时候,当与朋友之间有了隔阂的时候,当与父母与矛盾的时候,当父母吵架的时候,当与老师发生矛盾的时候,当自己有了悄悄话的时候,当自己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看不惯的时候,当自己感到理想离现实很遥远的时候……孩子们第一时间都会想到他,一位他们感到可以信任的朋友!

王小聪,一位对老师还有礼貌,看似很阳光的男生,却是班里违纪最严重的同学之一;个性很强,不喜欢学习,自由散漫,喜欢他行他素,一说就知道错,可就是自控力差;被班里孩子们称为“长发哥”;对自己放纵,自暴自弃,有一次在办公室还对他说:“他不是一个好孩子!他不想好了,你别管他!”

面对这样一个孩子,他充分利用了跨栏日记与他进行了多次沟通交流,不失时机地对他进行肯定和鼓励,不断解决他生活和学习中的苦恼,并用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激励他。一次,王小聪在跨栏日记中这样写到:

老师,我不愿意让你生气!你有高血压,我真不想气你,请你别管我!你要管我,真管不了我!你对我太好了,我真接受不了!你对我不理不问,我可能还得谢谢你!我以后还得旷课,不管你去不去我家!我家里这两天有点小矛盾。我以后可能还得打架旷课,因为我改不了这些习惯。我不是一个好孩子!读着孩子的跨栏日记,他的心情非常沉重:

聪聪,你好!你知道老师最高兴的是什么吗?那就是看到你高高兴兴地来到班里!老师希望你在家里能快乐地生活,在班里能开心地学习。无论你以前怎样,那都是历史了!只要你在八班一天,你就得和其他同学一样,该做什么得做什么!他对你的要求,一不会高,二不会过分。如果你真的想气老师,如果你忍心给老师雪上加霜,让他的血压呈上升趋势,如果你真的对自己不想负责,那你可以尽情发挥!

他是一位很认真的老师,对工作不认真是不可能的!所以你要做好准备,别老想着旷课和违纪,在他这里是不可能混过去的!他不想管你,真的!你只要和其他守纪的同学一样就可以了!

还有,在你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他们能相遇相识,应该算是一种缘分吧,所以老师希望你能倍加珍惜!以后无论你想做什么,当你想起在初中的最后一年,还能遇到他这样一位朋友,你会感到幸运的!祝福你,孩子!

你是一个善良的孩子,老师在期待着你……

你的朋友 张国强

2011年10月8日 张老师: 您好!读者您给我回复的跨栏日记,我想了好久,我干到很羞愧,真的!您对我太好了!以前是我的不对,我应该尊重老师!以后我会调控我的脾气的;我知道自己的成绩这么烂,经常逃课和上课说话的缘故吧!以后我会慢慢努力改掉这些坏毛病的,请您一定要相信我!

您的朋友 王小聪

2011年10月9日

正是在这种心与心的约会中,孩子逐渐地懂事起来,慢慢地成长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变了:在全国校园文明礼仪主题班会观摩会上,他用一曲《他相信》征服了在场的所有人。正如他唱得一样:他相信他就是他,他相信明天,他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毕业前夕,他在“跨栏日记”中这样写到:老师,他以后要考个师范类学校,做个像您一样的好老师!

他喜极而泣,果然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正是这种爱的付出才换回了一个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班无差生

因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不同,所以老师可能会从心里把学生三六九等了,自然也少不了各种各样的差生。“差生”,从狭义来讲就是那些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差、学习效果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群体;

这的确是一种客观现实!而他在自己的教育探索中,却逐渐感悟到:班里其实可以没有差生的!关键是看他们老师的教育理念了!教师有了“博爱”,眼里才没有差生、坏生。正如叶圣陶所说:“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若得人心烦的小魔王。”

“我班无差生,我心无差生”,是他这些年一直在实践的教育探索: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的过失,用期待的心灵去对待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关注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赞许他们的每一份成就。这样,知识的传播借爱的力量往往会事半功倍,心灵的塑造借爱的感染会水到渠成。

张勇,他们班,也是学校的头号难管的孩子。上课还不时地发出声音;作为易燃物,一点就着;不点,也会自燃;以自他为中心,得让别人围着他转,否则就会说出他的口头禅:你为什么要对他这样啊?第一,他没打你吧?第二,他没骂你吧?记得第一次排位后,都不愿挨着他,对于他这样一个还有自尊心的孩子来说,无疑是泼了一盆冷水!他立即跑去找校长了,据说也是这样说的,第一……第二……她为什么不愿挨着他呢?

对于这样一个让他欢喜让他忧的孩子,心中的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对他他一直在进行着激励 赏识教育:比如班里有事时先征求他的意见;给他排最好的座位;上课时及时表扬他;让他负责办理的公物管理;和他一起去游玩等等,效果是明显的:他不是非常的大言大语了,言行能有所控制了,看人的眼睛开始有了欣赏的目光,脸上也逐渐充满了微笑!

是啊,面对这样的孩子,老师需要对孩子的赏识和激励,需要对孩子的宽容,需要对孩子的用心呵护,需要需要等待花开!更需要“不抛弃 不放弃!”

“不抛弃,不放弃”应是他们教育工作者呵护孩子自尊心,坚守后进生教育底线必须坚持的原则!

不抛弃,是说他们从心里不想把孩子排斥出班级,推出校门,这是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基础,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枕着你的名字入眠”,才会“在心里从此永远有个你”!不放弃,是指不放弃他们心中的教育信念、理想与追求、应该坚持的原则,以及由信念、理想、追求与原则所换来的努力与拼搏,不放弃最后一刻成功的机会,不放弃任何成长与净心的机会!在不抛弃孩子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诊疗,想方设法,采取各种积极的教育措施,用爱等待花开,用心聆听花开的声音,用情一起和孩子们徜徉在花的海洋,用坚守等待花开!

不放弃,我们“怒放的生命”才可以彼此“牵手”,才会思考“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孩子”,才会用心“读你”,“懂你”,才会“把悲伤留给自己”,我们才坚信“山不转水转”,“阳光总在风雨后”,才会收获“盛夏的果实”!才会有了美丽的“星语心愿”:让一双双“隐形的翅膀”也能“飞得更高”更远!建设动态班级文化,让班级文化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一个班集体必须形成独有的、可继承性发展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则可以通过创设一定氛围来体现、物化,让学生置身于美的环境,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也是利用班级文化氛围去浸润学生的心灵,熏陶学生的性情,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念。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校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可是,如果一个学期墙壁都说一种话,孩子们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吗?所以,我们通常看到的是一种静态的班级文化。经过我的文化建设实践,我逐渐感觉到静态文化的弊端,于是我开始探索实践动态的班级文化:

1、坚持每天和孩子们一起集体宣誓,让孩子们每天都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来学习和成长!宣誓语:人生就像跨栏,每天都要勇往直前!每天进步一点点,跨好每天这道栏!做今天最好的自己,努力,努力,再努力!为跨栏积蓄力量,学习,学习,再学习!

2、创办论语讲坛,用经典文化浸润孩子们的心灵。他每天利用早读时间,以团队为单位进行论语讲坛,让孩子们从经典中汲取论语的智慧,从而可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以传统文化经典浸润学生灵魂,每天小组“论语讲坛”已成特色。

3、每周一班会上,师生齐唱班歌《他们是跨栏军团》,不断激发着孩子们斗志昂扬的跨栏动力。

小芳在毕业时给老师的寄语是这样写的: 刚开学时,我们一脸的羞涩和懵懂,直到有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名字---跨栏军团,有了属于我们自己的班歌,我们露出了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每天早上的集体宣誓,一直在激励着我们前行;每天的论语讲坛都是一次自我展示的机会,起初我们都不理解,老师举办这种活动的目的,但是老师的坚持让我们从中获益……

莱芜市丈八丘学校网名叫“夜空的繁星”的老师在听完他为他们做的报告后,在随笔中这样写道:张老师之所以能成为学校里最敢“啃硬骨头”,最敢接管不好管教的班级并能获得成功的原因在于,他有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换句话说,他有自己的“绝招”。这个“绝招”就是建立班级动态文化:设计每周一次的“创新班会”会让所有学生恋恋不舍,吸引他们的关注;开办的“论语论坛”极大地增强了每个小团队的凝聚力,继而增强了班级大环境的改善;每天与学生沟通的“跨栏日记”更是成了每位学生必读必写的“心灵鸡汤”。动态的文化建设比固定的展览有效多了。

教育,需要用爱来经营,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需要用心来经营,因为“认真只能做对,用心才会做好”; 需要用情来经营,因为“情到深处泪自流”;需要用坚守来经营,因为没有坚守,就没有美丽的教育。

为智障残疾人撑起一片蓝天 篇6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幸福,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然而一个智力残疾人往往就能拖垮一个家,残疾家庭多数就是贫困家庭。现实中,智障者常被看作“废人”,一直处于家庭自身高度封闭的状态中,就业机会比其他残疾人更少,几乎成了被人们遗忘的角落,而这些智障人的家长和家庭更是历经艰辛,饱受精神折磨之苦。统计表明,80℅的智障人士(即轻度与部分中度智障者)只要经过适当的训练和教育,不仅可以自我照顾、外出工作,还可以帮助别人。他(她)们期待政府能从就业、康复、养老等方面给其更多的帮助。而爱心人士的帮助只能暂缓困难,不是长久之计,只有建立长效机制,才能保障这些困难群体的权益。那么如何做好这部分残疾人的工作,使他们不因家庭困难等原因依然享受到应有的康复服务,以及给他们营造一个温馨的生活环境,是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建议:

1、建立精神残疾人工疗机构和智障残疾人的庇护工厂,为他们创造一个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工作、生活环境,使他们能有所为,老有所养。

2、建立智障人士“阳光之家”(托残机构),有助于智障人士走出家庭,融入社会,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实现人生价值,反哺社会,成为有益社会的人。

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篇7

一、留守儿童的现

(一) 留守儿童的产生的原因

留守儿童的产生来源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由于家庭的经济条件, 迫使一些孩子的父母到其他城市去打工;另一方面是社会问题导致的结果。具体情况如下:

留守孩子的父母进城务工从事的工作一般都是强度大、时间紧的工作, 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照看孩子。

留守孩子的父母工资收入相对较低, 很大一部分人根本无力支付高额的借读费。更没有支撑一个家庭在城市生活的经济费用。

(二) 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

农村留守儿童一般有四种监护情况:

隔代监护——监护人是留守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 他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

上辈监护——是留守孩子的叔叔、舅舅、姑妈等。

同辈监护——是留守孩子的哥哥、姐姐等。这两类监护人对留守孩子的监护时间一般很短, 并频繁流动监护权。

(三) 留守儿童厌学原因分析

1. 自身因素。留守孩子父母常年不在身边, 他们感到孤独无助非常缺乏自信。虽然衣食住行有监护人负责, 但是在学习上却爱莫能助, 长期的学习失败导致了他们的自卑感, 逐渐使他们产生了厌学情绪。加上同学们的冷落和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引起的一些教师的消极态度, 让他们更加自暴自弃, 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学校教育因素。师资力量薄弱, 班额过大, 厌学的留守孩子在学校很难得到格外的关怀。乡校合并使寄宿的孩子越来越多, 学校无法配备专门的生活老师, 住校生的管理基本上由班主任负责。班主任负担极重。而大班额教学也使所谓的互动教学方式落空。对于厌学的留守儿童更是无法顾及。留守孩子的父母常年离家, 家校互动教育更是难以推行。教学评价的压力使部分老师对厌学的留守儿童缺乏耐心, 忽视了对留守儿童的鼓励和帮助, 甚至选择了放弃。这种“冷处理”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导致了一些留守儿童变得紧张、嫉妒、焦虑、易怒等, 对学习产生了逆反心理。

3. 家庭环境因素。儿童的成长需要安全稳定的环境, 父母的关爱给孩子的学习提供了温馨安全的平台。然而这种很正常的需求对于留守孩子来说成了一种奢望。当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绝大多数是隔代监护, 监护人一般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他们大多数文化水平低, 没有能力辅导孩子们的功课。留守孩子得不到及时正确帮助和指引, 很容易放弃学习。另一方面监护人极力满足留守孩子们的物质需求, 把溺爱当成疼爱, 使孩子的爱好和需求偏离了正常的轨道, 久而久之一些留守儿童养成了任性、自私、桀骜不驯的性格, 对教师的教导充耳不闻, 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

4. 社会因素。社会历史的转型必然会产生新的价值观念。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 学多不法商人瞅准商机把网吧、游戏厅、KTV、棋牌室开设到了学校四周, 许多缺乏父母监管的留守孩子被吸引, 导致他们守纪意识的滑坡, 开始逃学旷课。甚至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另外一些留守孩子观念落后, 认为自己的父母没有什么知识、文凭照样挣大钱, 自己也可以打工赚钱, 这种“读书无用论”严重影响了留守孩子求知欲望。

二、校讯通为留守儿童的成长保驾护航

(一) 校讯通的作用

校讯通是家校互动的平台, 是班主任、教师们有效完成家校联系的全新方式。可以为家长及时有效、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在校表现, 有针对性地对一些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进行一系列的帮助, 引导厌学的留守儿童树立起自信心, 培养学习兴趣。还可以为一些家长提供一些有效的教育策略。农村留守学生利用校讯通与老师、家长进行及时密切的沟通, 增进情感交流, 获得学习指导, 获得更多关爱。家长利用校讯通可以了解子女在学校的真实情况, 获得家庭教育的帮助与培训学习。对于全社会而言校讯通是连接家庭、学校、教育部门、社会的教育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是社会教育的新渠道;体现全社会、全方位、多层次、随时随地关爱留守学生的新理念。

(二) 校讯通解决留守儿童的厌学问题

对于家庭而言, 在外打工的父母, 运用校讯通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查看子女在校的表现情况, 阶段性学习情况及期中、期末总结。这样即使父母不在身边, 也可以及时的给留守孩子鼓励, 让孩子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树立努力学习的信心。留守孩子的父母无法在家陪伴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但是通过校讯通可以查看孩子的考试成绩和老师布置的课程作业以及老师对孩子的客观评价等, 有的放矢地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困惑, 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和教师、学校进行及时沟通, 针对学生的厌学思想给予老师一些建议, 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去和孩子交流, 让厌学的留守学生从心理上接受老师的教育。

1. 亲情电话。运用校讯通留守孩子可以和父母进行免费通话。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往往更多的依赖父母寻找解决的办法, 告诉父母自己的真实想法, 在心理上得到认同感和安全感, 消除内心的自卑感, 树立学习的信心。

2. 电子信箱。家长和孩子可以互相留言, 增进情感交流。留守孩子的家长长期在外工作, 可能会缺席孩子的很多重要时刻, 如家长会, 表演、生日等。父母可以通过校讯通留下对孩子的祝福和鼓励,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是孩子形成乐观、自信的性格, 有利于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 学校通知。学校和班级会把各种通知发给已经注册的留守儿童的父母, 让他们及时了解学校或班级活动, 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 和孩子之间更好地沟通, 防止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4. 校讯通综合档案。教师在学生的管理档案里可以掌握留守儿童的一些基本情况, 如:户籍所在地、家庭成员、父母外出工作的情况、联系方式、留守孩子的生日、爱好等。根据这些情况对留守孩子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或者帮助, 让孩子快乐、安心学习。

5. 微信、QQ讨论组等。教师是家长群中的纽带, 把几十位家长链接在一块, 使他们可以互相倾听、互相学习、互相探讨育儿经念。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家教经验交流。教师可以让有厌学思想的留守学生的家长每周晚上抽一点时间在群里多与各位家长沟通, 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增长育儿经验, 试着用各种方法与孩子进行沟通教育, 增强家长的责任感, 提高广大家长的家教意识和水平, 为全面实现家校互动共育质量提供了保障, 从而转化厌学留守儿童。

作为一线教师, 我们有责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更要去关注缺少关爱的的留守儿童, 要静心去寻找合适的教育策略, 真诚的给予他们辅导与帮助, 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拥有湛蓝的晴空。

摘要:“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 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多方面协调合作, 共同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一整套完备的社会化信息体系。

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篇8

创作背景

影片是根据2014年的热点人物事实孤儿杨六斤改编而成,影片女主角狗儿与杨六斤就有着相似的成长背景。当下电影行业呈现儿童片匮乏的现状,儿童电影的发展壮大必然成为一个趋势。电影《狗儿》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影片的制作及出品单位重庆一川

电影有限公司还希望以《狗儿》作为新一代儿童电影的排头兵,为儿童教育电影发展开辟一条新道路。同时,中国有超过6000万的留守儿童,且数量还在增加,导演曹一川希望谨以此片感谢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矣爱,并且呼吁大家留心身边需要帮助的孩子,施以援手,给他们希望。

故事梗概

农村姑娘狗儿,幼年丧父,母亲外出打工,多年未归。狗儿孤身一人靠周边邻居的接济和挖野菜等为生。狗儿9岁的时候,她的村庄来了两个城里的小朋友,三人巧遇之后,他们决定带着狗儿到城里找妈妈。大城市的繁华并没有让狗儿忘记找妈妈的决心,在阳光妈妈和警察的帮助下,好不容易找到的线索断了。

了解情况之后,三人一起跟踪狗儿的“妈妈”和同行的陌生男子,来到一个废弃的工厂看到了事情的真相——这里是犯罪团伙的老巢,狗儿妈妈与一群孩子被锁在仓库中。狗儿终于与妈妈相认,然而她们相认后,面对的却是犯罪团伙的围困。情急时刻妈妈为了狗儿被刺身亡,多年后的重聚成了永别。狗儿将妈妈带回老家安葬,释怀了多年的执念,走向了一个新的未来。

影片《狗儿》与传统励志教育电影不同,避开了对山村留守儿童孤独、艰苦的大篇幅煽情描述,更多的突出作为孩子所拥有的纯真与执念。没有惊心动魄的打拐和拯救过程,有的是孩子都能看懂的没有心机,充满爱心的童真世界。同时站在孩子的角度看社会问题,没有过分歇斯底里的社会消极情绪,即使是片中的反派,也没有坏到无药可救。同时对片中家庭生活环境完全不同的三位小主人公从相遇到相伴过程中微妙的心理变化也是刻画得淋漓尽致。影片中,三位小演员郭子若、沈文字、李小龙均是首次接触大银幕,但在片中表现十分出色,不仅将人物性格塑造鲜明,而且郭子若演起哭戏来也是显得非常专业。

导演介绍:

曹一川,原名曹杰,1982年3月出生于四川,内地80后导演。2004年进入影视圈;2009年开始学习电影拍摄,辗转于沿海城市、港澳台、东南亚参与拍摄,逐渐熟悉和掌握电影拍摄技能;2012年结束武行替身生涯,开始电影导演的工作,先后为传媒公司及电视台执导多部微电影、MV,在不断地探索中,导演、制片、后期剪辑样样技能都学习直至得心应手,影片构架、镜头把握、后期效果越来越精进;2014年成立重庆一川电影有限公司,现任一川电影董事长、总导演。

用爱为英语学困生撑起一片蓝天 篇9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困生同样有进取心,让他们获得某一种成功,设法满足他们的成功欲,不仅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还可以激起他们对更大成功的追求,并由此引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减少胆怯心理,充满自信的投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去。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在新课改这种新形势下,如何面对每个英语学习困难的学困生?如何做好英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这是我与每位同仁必须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在这方面我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英语成为学困科的成因

学困科之所以成为弱科,原因很多。我认为学生学习英语困难的主要原因是:(1)学习英语不得法。主要表现在生词死记硬背,对语法、句型生吞活剥,不能及时复习巩固。(2)学生意志不坚定。主要表现在一遇到困难就出现畏难情绪,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与兴趣。在行动上采

取消极态度,使英语学习变得越来越困难。(3)教师的教不得法。有的教师还没有从思想上转变教学观念,整个课堂仍然是自己在起主导作用,学生被动地听、记。课堂过程沉闷、乏味,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少。

二.解决措施:

(一)用真诚的师爱消除学困生的自卑心

所有的教师都已意识到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然而,很多教师对待学困生却很少能做到。一方面,学困生自知自己的成绩差、习惯差,就明显地疏远教师,生怕教师批评指责;另一方面,教师对待学困生缺乏耐心。在课堂上要让学困生也享受到教师的关爱,经常受到教师冷落或忽视的学生很少在课堂上发言和表现,因为他们担心倘若表现不好就会受到教师的白眼和同学的嘲笑。渐渐地,这些时常受到冷落或忽视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就失去信心,产生挫折感,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他们的英语成绩也就可想而知了。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善于捕捉初中生的敏感心理,在学习和生活上多交流。本班的李某同学学习成绩较差,可是我发现他非常乐于助人,我就在班上提出表扬,还提拔他当了“小干部”,然后和他交流学习英语的方法,他由对英语望而生畏到兴趣越来越浓,慢慢的单词掌握得多了,对话读得流利了,以致后来能主动地背诵对话及短文。

(二)多找机会给予鼓励和表扬

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对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至关重要。鼓励贯穿在课后的交谈和沟通里,更体现在课堂教学的点滴中。对于自己的信心极其脆弱的学困生,不能用简单、粗暴的“No”对其一票否决,即使回答真的不切题,我也常用“Maybe”或把问题更简易化,以此来扫除他们的紧张和胆怯,对于正确的回答则及时给予言语上的肯定,或用眼神的交流,让其知道教师的赞许和鼓励;还有要注意他们主动举手回答时,要尽量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观点;在他们的作业本上只要有进步就给予评语鼓励。在困境中的学生努力前进的道路上,教师如能及时给予鞭策鼓励,或许他能跑得更快。

(三)掌握方法,养成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取得好成绩的前提,学困生往往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般情况下,我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新课,多思善问,预习时要对新内容和疑难问题作标记,我也经常利用自习课帮助他们多次温习掌握单词的频度规律及正确发音,熟悉词义,试读课文等。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教给他们学英语的正确方法,“教是为了不教”,多花时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对大部分学困生来说,学会记忆单词几乎可以解决他们英语学习中的一半难题。因此,我要求他们记单词末注意眼、口并用,音、形、意三者兼顾;在练习或课文中通过上下文记单词;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吸收、利用别人的好的学习方法;要有一本错误记录本,及时记录自己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并经常翻阅,保证做到同样的错误不再出现。

(四)目标适中,因材施教

学困生由于多次失败,总觉得自己笨,再努力也赶不上别人了,他们对学习英语已失去了信心,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针对他们的这一心理,我分析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状况,找出成绩差的原因,对症

下药,有针对性的地个别辅导突破。我还实行“低起点、补台阶、多鼓励”的方法。在课堂提问、布置作业、平时测验方面,都根据学困生的不同层次,适当降低要求,如背课文、句型允许个别学困生会读就行了。课堂上,让他们有充分的机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答对了就加以表扬,答错了也给予鼓励,以教促学,让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我平时注意了解每位学困生的情况,决不把他们当包袱,更不鄙视他们,也不放纵他们呢,了解他们的特长、爱好。寻求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例如有位学生,他读英语的声音特别好听,我就是先帮他预习单词、关键词及重点句,一遍遍先跟着我学会,上课时让他当小老师领全班学生读,大大地满足了他的表现欲,增强了自尊心,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英语的信心和兴趣。

(五)、教学反馈,巩固提高

教学效果好坏一般可通过教学的反馈来了解。重视反馈是搞好教学的前提,所以我对教学的反馈制定了一些具体措施。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一是每堂课留下时间让学困生提问题;二是自习除了一般答疑以外,主要精力用于检查、辅导学困生;三是学困生的作业当面批改,以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练习,作业批改要做到集体讲评、个别辅导、及时批改;四是让中等水平的学生结对子,让他们一起进行小组活动,互帮互学,共同进步。我还抓住大部分家长一般都关心孩子学习的特点,利用家长会、家访等形式长和他们取得联系,争取他们的积极配合,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听磁带、读课文、默单词等,这对

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篇10

一、后进生面临的困境。

现阶段高中正处在一个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阶段。在这个过渡时期,有一部分教师急功近利,只关注优等生,忽略了后进生,他们在课堂上很少被提问,作业、试卷得不到及时批阅……他们被遗忘在了角落里,渐渐迷失了方向。

二、用“爱”为后进生撑起一片蓝天。

1、用父母教孩子学说话、走路时的心态教育学生。

在孩子学说话、走路时,我们是天生的教育家。我们坚信:孩子能“行”,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付出了足够的耐心。我们允许他们失败,跌倒了鼓励他们爬起来,哪怕十次、百次、千次……如果我们能用这种心态教育后进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后进生,我们的后进生将来也能独步走天下!

要想他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把他高高举起来,把他当做那种类型的人,信任他,鼓励他,他可以不成功,但在爱中一定会成长。我有一位学生,老师们对他的评价很低,认为他品质不好,像个小痞子,但我宁愿把他的与众不同看成是他的特点。在尊重他个性的基础上,给予他更多的关爱,上课多提问,自习上主动走近他,帮他解疑答惑,所以在我面前他一直表现很好,他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我。你希望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朝着那个方向鼓励他吧!让他感受到老师的肯定、期望。如果你实在不知道怎样教育,那就用“爱”吧。

2、“问题惩罚法”代替“暴力”解决。

当某一学生上课说话,违反纪律时,我经常采用“问题惩罚法”。经常提问,多次提问,让他认识到这是在惩罚他、关注他、宽容他、期待他。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最好的教育是引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

“暴力”解决,这是最简单,也是很无效的方法。虽然他口头上承认了,但是心里不一定服气,也没能从根本上认识错误,当然更不会愉悦的改正错误,有时还会出现逆反心理。通过压制思想自由所打赢的胜仗是短暂且无价值的成功。理想的纪律,它来自学生的内心,而不是外部的权威,让他自觉、自省,让他认识到错误并且产生一种毅力。这种毅力帮他改掉错误、养成习惯,这样才能产生有益的纪律。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平时多走进差生,差生是独一无二的,是最需要爱的学生。当遇到这样的学生,特别是他们犯错误时,我兴奋地觉得我教书育人的机会来了。我的一位学生,他上课整天发呆、睡觉,别的老师告诉我不用管他,我却告诉自己,一定要让他感受到关爱,让他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如果他不按时完成作业,就要求他下节课上课前完成交给我。如果还没有完成,我会再给他机会,有时一拖就是一周。(班主任)完成作业,获取知识这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我要让他认识到:属于你的任务早晚是你的,老师誓不罢休。几次下来,即便这样的学生也能按时完成作业。当他唯独把你的作业做好,上你的课时专心听讲,对你投来认可、尊重、仰慕的目光时,我有一种由衷的幸福感!

对于一个伟大的民族而言,挫折意味着新的出发,今天的俄罗斯已经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对于一个学生,当他犯错误时,给他积极的引导,让他重新出发吧!

3、让后进生在课堂上“满载而归”。

后进生知识储备少,接受能力相对弱。为了激活他们的兴趣,获得他们的认可,我们老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加精心的准备每堂课。

在历史教学中“思想”不能缺席,“现在”不能缺席。多一点激情,多一点热情奔放,多一点义愤填膺,多一点深刻联系、实际分析,用我们自己的历史认识去点燃学生的思想,以引导他们的洞察,启迪他们的人生。在讲到秦朝统一全国货币,采用圆形方孔钱时,我把圆形方孔钱画在黑板上,让同学们仔细端详这个图案(外圆内方)。我借此阐释了自己的人生观“将来同学们踏入社会,也要做圆形方孔钱。在与这个世俗的社会接触时,可以圆滑一点,适当的加减自己的诚意,但不管外部世界如何,我们的内心一定要正直,一定要保持那颗最真、最诚、最挚的方方正正的心,这样我们才能走的更远。”同时引导学生从记忆中寻找类似的图案标记,如各大银行的标志。当再次看到这些标志时,他们也许就会想到圆形方孔钱,这样就将历史带进了学生的生活,激活了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价值观。

格式塔心理学习论认为“学习是由顿悟实现的”。让学生从愉悦的顿悟中获取新知,需要将新知识与学生喜闻乐见的熟悉的事物相衔接,这样学生才会有“哦,原来是这样子啊!”的顿悟。

惰性是人的自然本性。为了克服这一点,让后进生在课堂上“满载而归”,紧张有序的课堂是必要的。“无规矩不成方圆”,课堂上也要立规矩。给学生一种力(严格力),让学生在这个框内自由发挥,开放的课堂不等于无边无际的课堂。这种紧凑的课堂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做功(真正学到知识)。

为孤残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篇11

詹学银出生于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困。他在缺衣少食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他只读到小学四年级就辍学在家放牛、种田、打柴。乡亲们见他忠厚老实,知艰识苦,便推荐他到大港乡养路队当了一名养路工。由于表现好。1972年,他被调到县监理站工作。1982年,他有幸成为第一批稽征人。

扶弱济贫是詹学银自幼一直未实现的心愿。2001年8月,在收左里镇车主蔡某的欠费时,詹学银见蔡某面带难色。原来蔡某的儿子前一年考上大学,当年女儿又考上了大学,如果缴了欠费,儿女上学就没钱了。他劝老蔡先缴费,儿女上学的费用再想办法。当老蔡把欠费如数上缴后,詹学银就从自己刚得到的劳模奖金中拿出3500元递给老蔡,说:“你女儿一定要上大学,这钱待你有能力时再还吧!”后来听说老蔡两个孩子还欠学校费用时,詹学银又拿出2500元。而当时,詹学银自己的儿子到处借钱买房,他都没舍得给,却把6000元劳模奖金都给了老蔡。詹学银常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深知农民的孩子上大学不容易。帮助最困难的人实现愿望是人间最美好的事情!”

1988年以来,詹学银先后捡到3个被遗弃的女婴。尽管家里经济紧张。但见到无辜被弃女孩时,他鼻酸泪流,心如刀绞,非抱回家不可。他自己抚养一个,后两个分别托付给了两个妹妹。并叮嘱她们要细心抚养。如今。他抚养的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每当女儿喊他一声“爸爸”,他的心里就美得像吃了蜜一样。2002年,县三小办起了“特教班”,招收了20多名聋哑儿童。得知这一消息后,詹学银先后3次送去了1600元助学金。2004年元旦,他特地买了鱼、肉等物品去看望孩子们,与他们欢度新年。看到孩子们欢快地用手语交流,他的心里乐开了花。

2006年的一天,詹学银在报上看到在全国创办了4个太阳村、救助了一批无家可归的服刑人员子女的北京太阳村创始人张淑琴女士的先进事迹后,心里一动:“800个弱童一个妈,这是多么感人的一幕啊!我何不也来做慈善事业,以了我终生的愿望呢?”于是,他拨通了张淑琴的电话,表达了对她的敬佩之心及想在都昌县组建全国第五个太阳村的想法。张淑琴非常高兴,邀请他去北京看看再定。第二天,詹学银就自费赶到北京太阳村参观,并与张淑琴交谈,这更坚定了他办太阳村的决心和信心。不久,张淑琴在江西省慈善总会领导的陪同下到都昌考察。在都昌县委、县政府等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全国第五个太阳村——都昌县鄱阳湖儿童救助中心成立了。

在建造救助中心的过程中,詹学银整天泡在工地上。为了节省每一分善款,对拉来的沙、石、水泥等建筑材料,他亲自参加卸货;人手不够时,他还强拉着妻子来帮忙。晚上,他坚守工地值班看管材料。近半年的时间,他从未休息过一天。任凭生活多么艰苦、工作多么繁重、蚊虫叮咬多么厉害,他都一声不吭,心中只存一个信念,盼望太阳村早日竣工。2007年6月1日,太阳村第一期工程竣工,107名弱势儿童住进了太阳村。从此,孩子们有了自己的家,詹学银的梦想也变成了现实。

作为太阳村主任。詹学银日夜思考着孩子们的吃喝拉撒和学习问题。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性格和心理问题,有的甚至会因为自己是服刑人员的子女而自卑。针对这些问题。他和“爱心妈妈”一起耐心地教育、开导他们,帮他们重建信心。孩子们都亲切地叫他“爷爷”。

太阳村有54名在外读书的寄宿生。每星期詹学银都要抽出时间前往学校探访,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主动配合老师对他们进行课外辅导。节假日,詹学银专门开车把他们接回“家”来共同生活,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学校的老师还真把詹学银当成了孩子们的爷爷,有事会主动向这位爷爷联系、沟通。

服刑人员子女小会、小娜两兄妹,由于长期在外流浪惯了,难以安心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一天夜里,小会趁着夜色,一个人悄悄地离开了太阳村。詹学银发现后,立即叫醒妻子和员工,带着手电筒四处寻找。当在不远的公路上找到小会时,詹学银心疼地抱着小会,和蔼地说:“是爷爷没照顾好你,让你受苦了,爷爷一定会好好疼爱你,请跟我回家吧。”小会是有灵性懂感情的孩子,虽然一言未发,但最终还是用安心生活和学习回报了爷爷。

11岁的孤儿佳梅是位智障儿。刚进太阳村时,她屎尿拉在身上,从不开口说话,大家都认为她是个哑巴。詹学银多次送她到医院治疗。平时经常守在她的身边进行护理。经过半年多的精心照料,小佳梅走出了疾病缠身的阴影,第一次对着詹学银亲切地叫了声“爷爷”。一声亲切的呼唤,让詹学银的心里乐开了花。

思琦家住崇仁县,刚到太阳村时总是哭。父亲在她刚出生时,因打架斗殴被判刑,妈妈在她6个月大时,便抛下她走了。詹学银多次找思琦谈心,讲自己辛酸的童年;活动时有意识地让思琦代表孩子们发言。詹学银还带着她去探监,思琦很高兴。爸爸见了思琦也很高兴,非常感谢太阳村对女儿的教育培养,表示要好好改造,重新做人。从此,思琦和爸爸的心里都充满了阳光。小思琦在太阳村学校成绩拔尖,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思琦的父亲也因表现突出连续两次减刑。

太阳村鄱阳湖儿童救助中心成立3年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爱心人士的捐助,共有2000多名爱心人士和300多个单位到太阳村捐款捐物。目前,太阳村收养了来自陕西、贵州、重庆、广东、江西等地142名孩子,其中服刑人员子女47人、孤儿78人、流浪儿3人、特困智障残疾儿童8人、特困留守儿童6人。他们在太阳村都能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其中小学生88人、初中生46人、高中生6人、中专生2人。在太阳村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孩子们和谐相处,互相帮助,学习努力。

已具规模的太阳村,凝聚了詹学银的大量心血。他常说:“在年龄上,60岁就退休,可党员、劳动模范的本色不能褪。在我的有生之年,只要身体可以,我就要尽最大的努力为弱势儿童服务,尽量造福于孩子,让失去家庭亲情的孩子得到像家庭一样的温情;造福于社会。让社会更加和谐。”

用爱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篇12

“如果把同学们比为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那么我们的老师就是一条闪闪发光的金线,把颗颗珍珠串连在一起,我们班才会成为闪耀着奇光异彩的班集体。”

顿时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同学们还在发挥着自己的想象,争先恐后地说着……忽然间,我备感孩子们是那样亲切、可爱。我为有这样的班集体倍感骄傲、自豪。孩子的这句话既道出了这条金线在班中所起的作用,又向我敲响警钟:

如何把班级管理好?让珍珠璀璨、创造温暖、团结的班集体呢?

一、爱———在畅写桥梁中

“如果学生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教师的职责就是让他们在生活这片温暖的阳光里绚丽绽放”。作为一名老师,对学生的爱必须是普遍而广泛的,应该一视同仁。对于调皮生我从来没有放弃过,而是给予特别的关爱。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敞开心扉认同你,快乐地融入到集体中去充分地扮演主人翁的角色,才能创造一个融洽的、温暖的、团结的班集体。

二、爱———在幽默话语中

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阳光下,被海浪冲上岸的无数条小鱼,闪闪发光。一个孩子走在海边,不时弯下腰,捡起一条条小鱼,扬手扔出去。鱼儿在空中划出一条优美的弧线,落入海中快乐地游走了。有人见孩子太辛苦,就去劝他:“这么多鱼你捡得过来吗?再说了,费这么大力气,谁在乎呢?”孩子头也不抬,便捡鱼边说:“这一条在乎,这一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我们———老师就是那个孩子,我们的孩子就是那条鱼。每个孩子都非常在乎老师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冰心老人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育人”更是班主任的首要的天职。这其中“爱”便是根本。

三、爱———在激发进步中

人人都渴望实现自身价值,这首先表现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与肯定。对于小孩子更是如此。老师的一句赞美,一声表扬,就是滋润他幼小心灵的甘露。这样的甘露多了,一株幼苗才会茁壮成长。

“儿童如能常获嘉许,就会知道自爱。”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孩子身上处处有美,对于教师,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善于发现并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孩子在看到光亮点的同时,认识自我、肯定自我、真爱自我。

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师爱是师魂,师爱是教育的基础。我想,只要教师用爱心呵护童心,用爱心去穿颗颗珍珠,真爱就一定会创造教育的奇迹。珍珠就会更加璀璨,班集体这串珍珠就能闪耀着奇光异彩。

父爱撑起一片蓝天作文 篇13

马上就要考试了,每天小测验卷子一张接着一张。这一次,又考试了。卷子发 下来,我呆了,怎么会这么差?我无力的将卷子塞入书包中,向家里走去,回到家,我无言理会父母关切的神情,冷漠的朝自己房间走去。吃饭时,我也不去,只是一个人一边不住的做题一边不住地抹眼泪。这时,父亲走了进来,说:“孩子,我知道你自尊心强受不了这些打击,可面对失败,你也应该面对现实,重新打起精神来,你应该从你的复习方法中找原因,看你是不是没有复习好,还是粗心大意了。一次小小的哭泣,并不是人生所有的无奈;一次小小的挫折,也并不是人生所有的失败。这些,你应该明白。人要有耐心,更要有信心。人生哪能是一帆风顺的,人生是充满坎坷,布满荆棘,不应该为一点小小的失败而气馁,父亲希望你面对坎坷,勇往直前。

父亲说完,转身就走,我从父亲那坚定的眼神和激情地话语中体会出父亲没有明说的期望和道理。我在心里暗下决心,考试一定要考好,不能辜负父亲的期望。

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篇14

有人曾问我:“诚信是什么?”我说:“诚信是清泉,能说清你节操的一眼清泉。”有人曾问我:“诚信是什么?”我说:“诚信是浑然天成的美玉,容不下半点垢点。”也有人问我:“诚信是什么?”我说:“诚信是花,能给整个世界带来芳香的花。”

是啊!诚信是清泉。

我们生活的世界太需要这样的清泉,我们的周围有太多的欺骗和谎言,我们多么想拥有一片承诺于人,守信于人的蓝天,有人因为欺骗而失去了最珍贵的友谊,有人因为谎言而众叛亲离,也有人因为欺骗而走上了生与死的边缘,试问,我们身边没有欺骗,那该有多好啊!有人为了信守承诺而至死不渝,那桃园里的三拜首,岂能忘记?关老爷的诚信又怎样?面对高官厚禄,面对加官进爵,他毅然过五关斩六将,留下千古美名,只为一个“信”字。

诚信是玉,是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

它有着玉的清洁,它有着玉的高贵,它更有玉的坚贞,历来文人学士以玉为友,以玉为伴,这就是玉与信的融合吧!他们在玉的身上学到了信,一个传唱千古的立身准则。“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古人也有无信的代表,一代豪杰吕布,手持方天化戟,身骑赤兔烈马,那是何等威风,何等的英雄,可到头来,却为一个“信”字搭上了身家性命,他把承诺别人的话当作儿戏,只仗自己一身好武艺,那是他愚啊!那是他无信啊!假若给他一个机会,一个从信开始的机会,历史或许真的要重写。

诚信是花,是一花一世界的豪语。是的,我们的生活更需要鲜花来装点,我们的人生更需要鲜花来陪伴,陶渊明先生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诺言,与菊花结缘,他守望着那一棵棵诚实的菊花,活的多么自在,又怎愿与那充满欺骗,黑暗的统治势力同流合污?他做不到,他也不想做到,因为有那诚信的山菊为他作伴,他生活得很充实,很自然。

在这片诚信的蓝天,不需要欺骗,不需要谎言,要的只是那清澈的泉,坚贞的玉,芬芳的花,因为在它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字--“信”。

上一篇:关于描写植物的作文:桂花飘香下一篇:人教版八上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