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专业英语范文

2024-06-11

化工专业英语范文(精选8篇)

化工专业英语范文 篇1

百度文库核心用户上传

2013年注册化工工程师专业基础考点辅导备考资料20

十六烷值

十六烷值就是表示柴油在柴油机中燃烧时的自燃性指标。常以纯正十六烷的十六烷值定为100,纯甲基萘的十六烷值定为零,以不同的比例混合起来,可以得到十六烷值0至100的不同抗爆性等级的标准燃料,并在一定结构的单缸试验机上与待测柴油做对比。

催化裂化主要化学反应

1)裂化反应。裂化反应是C-C键断裂反应,反应速度较快。2)异构化反应。它是在分子量大小不变的情况下,烃类分子发生结构和空间位置的变化。3)氢转移反应。即某一烃分子上的氢脱下来,立即加到另一烯烃分子上,使这一烯烃得到饱和的反应。4)芳构化反应。芳构化反应是烷烃、烯烃环化后进一步氢转移反应,反应过程不断放出氢原子,最后生成芳烃。

焦化及其产品

焦化是使重质油品加热裂解聚合变成轻质油、中间馏分油和焦炭的加工过程。产品有:1)气体;2)汽油;3)柴油;4)蜡油;5)石油焦。

加氢裂化的主要原料及产品

加氢裂化的主要原料是重质馏分油,包括催化裂化循环油和焦化馏出油等。它的产品主要是优质轻质油品,特别是生产优质航空煤油和低凝点柴油。催化重整工艺在炼油工业中的重要地位

这是因为它有三方面的功能:一是能把辛烷值很低的直馏汽油变成80至90号的高辛烷值汽油。二是能生产大量苯、甲苯和二甲苯,这些都是生产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基本原料。三是可副产大量廉价氢气。

溶剂脱沥青在炼厂中的地位

溶剂脱沥青装置既是生产重质润滑油的”龙头”装置,又是一个重油加工装置,它在炼厂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减压渣油经溶剂脱沥青装置后,脱除沥青质、百度文库核心用户上传

胶质和含金属的非烃化合物。脱沥青油既可做重质润滑油原料,又可做催化裂化原料;脱油沥青直接调合成道路沥青或氧化成建筑沥青,重质润滑油料在脱蜡后还可生产地蜡。

国内外脱蜡工艺方法

冷榨脱蜡、混合溶剂脱蜡、分子筛脱蜡、尿素脱蜡、细菌脱蜡、催化临氢降凝及喷雾脱蜡等方法。

乙烯的主要用途

乙烯用量最大的是生产聚乙烯,约占乙烯耗量的45%;其次是由乙烯生产的二氯乙烷和氯乙烯;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和乙二醇。另外乙烯烃化可制苯乙烯,乙烯氧化制乙醛、乙烯合成酒精、乙烯制取高级醇。

化工专业英语范文 篇2

随着社会的发展, 世界进入了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产业知识化的时代, 国际间的合作、中外科技的交流日益增多, 英语越来越成为一种国际化通用的语言, 所以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 不仅要具有娴熟的英语表达能力, 同时还要提升自身科技英语水平[1,2]。因此, 目前高校都设置了科技英语课程。“化工专业英语”是科技英语的一个分支[3], 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在大学英语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此课程是将化工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的应用有机结合在一起, 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专业前沿领域以及学术科技交流中进行熟练地书面和口语交流, 对提高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的基本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化工专业英语是用具有专业性的英语语言来阐述化工专业理论知识、化工专业学科发展以及描述客观现象和行为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作为基础英语学习的延续和专业内容的渗透, 它可以强化巩固基础英语的实践应用, 使学生以更加开阔的视野触及化工学科的前沿领域[1]。但是, 从目前教学现状来看, 高校大多把化工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为选修课, 且课时较少, 加之课程普遍安排在大三或大四的学习中, 使得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较差, 所以如何使学生在短期内获得专业英语的阅读、翻译和书写能力, 在今后科研和工作中做到真正驾驭化工专业英语呢[4]?为了实现化工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 必须深入认识专业英语的本质和特点, 从根本上提出新的教学策略。因此, 笔者结合多年化工专业英语的教学经验, 重点分析了化工专业英语词汇的特点、表达形式的特点以及语法结构的特点, 以期对提高化工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2 化工专业英语词汇的特点

化工专业英语隶属于科技英语, 词汇的特点与大学英语相比, 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懂专业的人用起来会得心应手, 而不懂专业的人则会困难重重。

科技英语的词汇由非专业词汇 (Non-technical Words) 、次专业词汇 (Sub-technical Words) 和专业词汇 (Technical Words) 三部分构成。非专业词汇是指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词汇, 与大学英语表达的意义一致, 因此, 这类词汇对于学生应用来说没有难度。次专业词汇是指各个专业、各个学科都常用的词汇, 这类词汇在科技文献中出现的频率极高, 在任何科技文献中均高达80%以上, 而且在不同专业和不同学科中表达的意义完全不同, 因此往往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困难。比如, double decomposition reaction英文表达为复合和分解反应, 而化工上则理解为复分解反应;phase在大学英语中是“阶段, 时期”的意思, 而在化工上指的却是“相”, 如晶相Crystalline phase, 非晶相amorphous phase。专业词汇是指那些在某学科、某领域或某行业所专用的词汇。各行有各行的行话, 各业有各业的术语。化工专业涉及到的领域相当广、学科门类非常庞杂, 所以化工专业英语包含了大量的化工领域理论知识和专业术语, 专业词汇种类繁多, 数量庞大。但是化工专业词汇大多是由构词法派生、转化或合成得到的。比如, -ate是用于词尾为-ic的酸所成的盐类或酯类的词根, carbonic acid为碳酸, carbonate是由碳酸所形成的碳酸盐;nitric acid为硝酸, nitrate是硝酸所形成的硝酸盐;sulphuric acid为硫酸, sulphate是由硫酸所形成的硫酸盐等等;而且, 掌握一些重要的词根, 可以根据词根的意思理解词汇的含义, 比如, benzenetetrabromide (四溴化苯) 是由benzene (苯) 、tetra- (四的前缀) 、brom- (含溴的) 和-ide (化物) 四部分词根组成, 如果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常用的词根, 用构词法就可以轻松理解一些较长单词的专业意义。因此, 通过总结构词规律可以做到以点带面[4], 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词汇。

3 化工专业英语句型的特点

化工专业英语的表达形式与大学英语截然不同, 而且专业英语的学习与专业理论知识密不可分, 专业内容相对枯燥乏味, 一般都是阐述工艺过程、反应原理、生产过程、实验现象、操作步骤、分析方法等, 而且化工专业英语在表达形式上一定要符合专业客观性质的要求, 所以句型必须严谨、客观, 且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这就使得大多数句子具有长、难、复杂三大特点。比如, It should be made clear that the cumene route for the production of acetone is more complex but yields another important petrolchemical (phenal) as well as acetone and that benzene is alkylated with propylene in the reaction in the same time:

这是一个化工专业英语的长句, 工业上用来生产丙酮和苯酚的经典方法, 此句采用了It…无人称句式, 句子较长, 涉及到的专业术语较多, 而且出现了化学反应方程式, 所以学生要想真正理解、消化专业英语中的专业信息, 必须具备一定的化工专业知识的基础, 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长句的专业意义。同时, 对于化工专业外文文献中的一些复杂长句和难句, 应该对句子中各种成分进行详细地分解和分析, 并将全句的中文意义翻译出来, 以便学生形成对句子成分完整的逻辑性理解。

4 化工专业英语语法的特点

化工专业英语的语法特点主要体现科技英语的特点, 即语言精练、逻辑性强、描述客观。语言精练是其风格, 描述客观是其本质。这些特点使得专业英语采用的语态、时态与大学英语有所区别。比如,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s below-40°F, thermometers filled with alcohol are used.Because of the low melting point of glass, it is limited to use these thermometers for temperatures as high as 1000°F, as the rising of mercury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gas pressure.就语态而言, 此句采用的是被动语态, 原因在于:第一, 被动语态允许句子将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句首, 比主动语态句子更直接明了;第二, 专业技术领域关注的是专业事实、专业现象而非行为者, 比如例句中并未提及谁用水银测温仪测温, 谁限制了测温仪的极限, 这就避免了这些不必要的考证。所以, 被动语态广泛地应用于描述专业原理和实验过程中。就时态来讲, 二句均使用了一般现在时, 这在化工专业英语中极其常见。化工专业所涉及的内容, 比如某领域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等一般都没有特定的时间关系, 所以常采用一般现在时, 进一步突出了专业的客观性。另外, 过去时态也是一种常用表达研究事实的时态。如对某课题的研究实验、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进行客观描述的时候一般会采用过去式。

另外, 为了突出化工专业英语的精炼性 (Conciseness) 和准确性 (Accuracy) , 达到用最少的词汇表达最清晰含义的要求, 专业英语中广泛采用非限定动词及名词化词组。动名词短语可用来替代条件、时间、伴随状语从句, 分词短语可用来取代关系从句, 不定式短语可以替换目的状语从句, 而名词词组则可极大地简化句子。

5 结语

化工专业英语有别于大学英语, 在词汇、句型及语法上都有其自身突出的特点, 要想从根本上实现专业英语的教学突破, 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必须对其特点进行深入探讨, 找对方法, 更新模式, 使化工专业英语真正成为专业技术人才的实用工具。

摘要:指出了随着化工科技的发展, 化工专业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还要具备娴熟的专业英语交流能力, 因此, 化工专业英语课程对培养高素质的化工技术人才非常重要。针对高校化工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 着重探讨了化工专业英语关于词汇、句型和语法方面的突出特点, 希望能够提高学生对化工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化工,专业英语,特点

参考文献

[1]徐徐, 王石发, 罗金岳.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析[J].广州化工, 2013, 41 (24) :180~182.

[2]赵亮, 张美媛, 段爱军, 等.浅谈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新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 (5) :32~33.

[3]段爱军, 孟祥海.提高化工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 2013, (25) :228~229.

化工专业英语范文 篇3

[关键词]化工专业英语 高职教育 双语教学

在的培养计划中,学生首先应掌握英语语言的听说、阅读、写作和翻译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外语阅读翻译及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并获得证书。在这个人才竞争激烈的时代,对于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具有化工专业知识及技能的人才来说,必须在学习专业课后,再通过化工专业英语学习,掌握专业英语词汇和翻译技巧,具有阅读本专业英文资料的能力,满足社会需求。

一、化工专业英语课程的特点

化工专业英语的内容与化工专业内容紧密相连,化工英语单词由于具有一定的专业特点,一些单词的意思与公共英语中不一样。常见的一个单词cut,绝大多数同学都认识,第一反应就是“切口、切割”的意思,而在化工专业英语中,它的另一个意思是“馏分”,又cake 常常理解为“蛋糕”,但在化工专业课本中可被翻译为“滤饼”。同时,化工英语单词通常利用缀合法构词,是由词干加上前缀或后缀所构成。如环烃用cyclo-,烷烃用-ane,某化物用-ide。化工英语中,句子常采用被动语态、定语等长句表达,如:The mechanisms by which the heat may flow are three:conduction, convection,and radiation.教师和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而且应具备较为丰富的本专业知识,这样对准确阅读和翻译化工专业英语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就该门课程的教学资源来说,我校从师资、科研、教材建设等方面相对比较薄弱,这对本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来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少老教师已放下英语学习多年,而年轻教师的英语口语不够标准和流利。在教材方面,以前采用校本教材,经过评估以后,改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针对性不强,所有化工专业(有机化工、生物化工、精细化工、应用化工、炼油等)均采用该教材,缺乏化工更多的去进行教学方面研究和教材建设。需要从各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化工专业英语课程的建设紧跟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

三、化工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方法与实践探讨

1.教学方法。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应积极采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现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成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赋予教与学崭新的内涵。积极开发网络课件,利用学院网络资源,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进行化工专业英语学习。由于高职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可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方式,让词汇和语法都是为“做事情”和“完成任务”服务,教会学生用恰当的英语语言把要求做的化工专业事情叙述讲解好。

2.教材改革。结合课程改革,可将学院现有化工单元过程精馏、干燥、过滤、吸收等及反应器和仿真实训等翻译成英文,形成校本教材,同时参考高职高专化工专业英语教材,再增加一部分阅读材料,形成完整的体系。

3.双语教学。所谓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根据英国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指在学校里使用第二种语言或者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开设化工专业英语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系统地掌握所学的化工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地提高其专业外语水平,培养其具备用两种语言进行思维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补充化工相关专业知识,让学生回忆前面所学知识,再讲专业英语,半中文、半外文授课;如text“Distillation”,先讲解精馏相关基本知识或让同学讲解,然后再学习“Distillation”,这样学生容易理解text内容。同样,如无机化工生产技术中硫酸的生产与专业英语中“Sulphuric acid”相结合,积极采用双语教学。

4.教师队伍。化工专业英语教学,目前大多院校没有固定的专任教师,我院多以新进入本校的年轻教师为主,多为博士、硕士学历的初级职称教师,经验相对缺乏,也没有出国深造机会,出国条件一般为副高职称,并有一定学术水平。那么教师队伍建设在引进人才时,首先可以考虑引进国外(英语语种)硕士、博士,从英语应用能力方面看,他们具有一定优势,并且按老中青结合的高素质教学队伍来建设。现任专业英语教师,要通过院内外教培训来提高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还必须学习英语教学法、进行教学实践、教材编写等有关英语教学的专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5.考核改革。在成绩考核方面,应突出能力的测评,注重过程。建议首先进行量化,再给出等级。量化过程采用出勤、回答问题、平时作业、随堂测验、考试等多项内容相结合的综合评定方法,避免了只以考试成绩定等级的传统习惯,同时要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创造性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

总之,要通过教与学的活动的密切配合,教师在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的同时,要注意专业英语教学策略、艺术,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参考文献

化工专业英语范文 篇4

1、砂浆(Mortar):按照应用形式可以分为预拌砂浆(商品砂浆)与现场拌合砂浆两类;按照所用胶凝材料可以分为水泥类、石膏类、石灰类、水玻璃类和磷酸盐类;按照使用功能大致分为结构性砂浆、功能性砂浆与装饰性砂浆,其中结构性砂浆用于砌筑、抹灰、粘接、锚固、界面处理、非承重构件等,可以按照抗压强度分为不同的强度标号;功能性砂浆可以用于保温、防火、防水、修补等;装饰性砂浆可以用于外墙、内墙、地面等;按照施工方法又可以分为手工镘抹和机械喷涂。

2、预拌砂浆(Factory-made mortar):在工厂进行配料和混合而生产的砂浆。砂浆可以是“干拌的”,使用前只需要加水混合即可,或者是“湿拌的”,供应后可以立即使用。代号F。

3、干拌砂浆(Dry-mixed mortar):代号D;湿拌砂浆(Wet-mixed mortar):代号W;现场拌合砂浆(Site-made mortar):代号S。

4、砌筑砂浆(Masonry mortar):代号M;

干拌砌筑砂浆(Dry-mixed Masonry mortar):代号DM;

湿拌砌筑砂浆(Wet-mixed Masonry mortar):代号WM。

干拌砌筑砂浆按照砌体材料不同的吸水特点,可以分为:

高保水性砌筑砂浆(Dry-mixed High Water retentive masonry mortar):代号DM-HR,用于加气混凝土砌块和烧结砖;

中等保水性砌筑砂浆(Dry-mixed Middle Water retentive masonry mortar):代号DM-MR,用于普通混凝土砌块和轻质混凝土砌块;

低保水性砌筑砂浆(Dry-mixed Low Water retentive masonry mortar):代号DM-LR,用于灰砂砖。

按照砌筑砂浆的常用强度标号,分为:DM-5;DM-10;DM-15;DM-20。

5、抹灰砂浆(Rendering/plastering mortar):代号P;

干拌抹灰砂浆(Dry-mixed Rendering/plastering mortar):代号DP;

湿拌抹灰砂浆(Wet-mixed Rendering/plastering mortar):代号WP;

干拌抹灰砂浆按照基体材料不同的吸水特点,可以分为:

高保水性抹灰砂浆(Dry-mixed High Water retentive Rendering/plastering mortar):代号DP-HR,用于加气混凝土墙面、烧结砖墙面;

中等保水性砌筑砂浆(Dry-mixed Middle Water retentive Rendering/plastering mortar):代号DP-MR,用于普通混凝土砌块和轻质混凝土砌块墙面,轻质混凝土条板墙面,现浇混凝土墙面;

低保水性砌筑砂浆(Dry-mixed Low Water retentive Rendering/plastering mortar):代号DP-LR,用于灰砂砖墙面。

照抹灰砂浆用胶凝材料:粉刷石膏(Dry-mixed Gypsum plaster)代号DP-G。

化学专业英语第7课[范文模版] 篇5

随着上千种无机物的发现,重新修订传统的命名规则非常必要。国际委员会推荐了一套新的化合物命名法则,这些法则已被全世界范围普遍采用。许多旧的名称仍然被使用,然而,在随后的讨论中,在很多情况下旧的和新的名称都会用到,但强调的是后者。最大的变化是由Stock提出被称为Stock系统的关于金属化合物的命名,有多种氧化态时要求标出了金属的氧化态。在这种情况下,金属氧化态是紧跟在金属的英文名称之后在圆括号中用罗马数字表示,该数字与金属的氧化数一致。如果金属只含有一种常见的氧化态,就不必使用罗马数字。另外一种重大的变化是关于络离子以及共价化合物的命名。我们将在后续研究这些化合物时再讨论它们的命名。

金属氧化物,碱和盐的命名

一个学生如果掌握了给出离子电荷和较常见离子名称的价键表3,他在掌握命名方面就必定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一种化合物是由正负离子按照合适的比例结合达到价电平衡而生成,化合物的命名由离子名称得出,例如,NaCl,氯化钠,Al(OH)3,氢氧化铝,FeBr2,溴化亚铁,Ca(C2H3O2)2,草酸钙,Cr2(SO4)3硫酸铬等等。表4给出了其它金属化合命名的一些例子。在两种常用的系统中,Stock系统是首选的。但是请注意即使在此体系中,负离子的命名需要从表4中得到。

负离子,也称阴离子,可以是单原子或多原子。所有的单原子阴离子的命名都以—ide结尾。有两种也以—ide结尾的多原子阴离子,它们是OH-和CN-。

许多多原子离子除过其它元素外还包含氧。这些含氧阴离子中氧原子的数目通过后缀—ite和_ate来表示,意思是较少的或较多的氧原子。如果需要表示由相同元素组成的两种以上的含氧阴离子,可以用前缀—hypo和—per,意思是较多或较少的氧原子。一些含氧阴离子的命名如表5。

非金属氧化物的命名

较早的命名系统和仍然被广泛使用的系统采用希腊字母作前缀来表示化合物中氧原子和其它原子的数目,被使用的前缀有⑴1,⑵2,⑶3,⑷4,⑸5……当命名一个非金属氧化物时,前缀中的字母a(从四开始)通常被省略,名称中mono—前缀省略。

Stock系统也适用于非金属氧化物。这里的罗马数字指的是氧元素之外其它元素的氧化数。

在任意一个系统中,除了氧以外的元素先命名,全名只需要在后面加上“氧化”就行了。表6列出了一些例子。

酸的命名

酸的名称可以从价键表3通过改变表中酸离子的名称直接获得。如下所示: 表7列出了这种关系相关的例子。

有少数酸的名称仅仅是从酸根变化来的,例如硫酸,类似的磷酸也是。

比较少见的负离子不包含于表3。例如:BO32-和H3BO3,TeO42-和H2TeO4等。酸式盐和碱式盐

在酸和碱中和反应中,可能仅仅只有部分氢被中和,这样

NaOH+H2SO4→NaHSO4+H2O

化合物硫酸氢钠具有酸的性质,因为它包含一个氢,同时它也是一种盐,因为它既有金属又有酸根。这种含有酸性氢的盐被叫做酸式盐。磷酸可以被逐渐中和形成盐,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和磷酸钠。前两个是酸式盐,因为它们含有可被取代的氢。这些盐命名时,Na2HPO4磷酸氢二钠,NaH2PO4磷酸二氢钠。这些酸式磷酸盐在控制血液碱度方面很重要。第三个化合物,磷酸钠,不包含可被取代的氢,通常被称为是正磷酸钠或磷酸三钠以区别于其它两个酸式盐。

从历史上说,前缀bi—已被用于一些酸式盐的命名;例如在工业上,NaHCO3叫做酸式碳酸钠。Ca(HSO3)2叫做酸式亚硫酸钙。因为bi—有时容易被误解,前面提到的命名体系更好一些。

假如碱中的羟基逐渐被酸中和,便形成了碱式盐:

Ca(OH)2+HCl→Ca(OH)Cl+H2O

碱式盐具有碱的性质,并且可以和酸反应生成中性的盐和水。碱式盐中的OH-称为氢氧根,Bi(OH)2NO3命名为碱式硝酸铋。

混合盐

化工专业英语范文 篇6

【语言学】

奥马利 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策略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陈保亚 20 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丁言仁 英语语言学纲要 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费尔迪南 德 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桂诗春,宁春言主编 语言学方法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桂诗春 应用语言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侯维瑞 英语语体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黄国文 语篇与语言的功能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李延富主编 英语语言学基本读本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李运兴 语篇翻译引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刘润清 西方语言学流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刘润清等 现代语言学名著选读(上下册)北京:测绘出版社,1988

刘润清等 语言学入门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陆国强 现代英语词汇学(新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戚雨村 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秦秀白 文体学概要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孙志 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95—1999)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索绪尔 普通语言教程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王德春 语言学概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王寅 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王宗炎 语言学与语言的应用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王佐良等 英语文体学引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伍谦光 语义学导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熊学亮 语言学新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扬自俭 语言多学科研究与应用(上下)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张国扬,朱亚夫 外语教育语言学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章振邦 新编英语语法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周考成 英语语音学引论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0

Clark,J.et al.语音学与音系学入门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Gimson,A.C.and Arnold,E.An Introduction to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ition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Leech,G.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Longman,1983

Lyons, J.Linguisti Semantics.An Introduction.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Peccei,J.S.Pragmatic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Radford,A.Syntax.A Miniminalist Introduction.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Robin,R.H.General Linguistics.北京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Quirk,Randolph,et al.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Longman,1927

【翻译学】

包惠南,包昂编.实用文化翻译学.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

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

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北稿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陈延佑 英文汉译技巧 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0

陈文伯 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 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

崔永禄 文学翻译佳作对比赏析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单其昌 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

杜成南,文军主编 中国当代翻译百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

方梦之 翻译新论与实践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辜正坤 中西诗鉴赏与翻译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郭建中编 文化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黄龙 翻译技巧指导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黄龙 翻译学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

姜治文,文军编著 翻译批评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

金堤 等效翻译探索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居祖纯 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孔惠怡,扬承淑 亚洲翻译传统与现代动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孔惠怡 翻译 文学 文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林相周 英语理解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刘宓庆 汉英对比研究与翻译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刘宓庆 文化翻译论纲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刘宓庆 文体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0

刘玉珍 文化交流英语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

刘重德 浑金璞玉集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

刘重德 文学翻译十讲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95

罗新璋编 翻译论集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马祖毅 中国翻译简史(五四运动以前部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穆雷编著 中国翻译教学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钱钟书等 林纾的翻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孙致礼 1994.9—1996.6 我国英美文学翻译概论 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

王大伟 现代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王克非 翻译文化史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谢天振 译介学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许钧 翻译思考录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许钧 文学翻译批评研究 南京:南京出版社,1992

扬自俭,李瑞华编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姚念庚,范兵 英汉翻译论稿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

尤金 奈达著 奈达论翻译 谭载喜编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3

尤金 奈达著 语言文化与翻译 严久生译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

张今 文学翻译原理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

张培基习语汉译英研究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张培基英语声色词与翻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Baker,Mona.Routledge Encyclopa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London.Routledge,1998

Baker,Mona.In Other Words.A Coursebook of Translation.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Basnet,Susan.Translation Studies(Revised Edition).Methuuen Co.Ltd,1988

Carford,J.C.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An Essay in Applied Linguistic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eorge Steiner.After Babel.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1975

Hatim, Bsil and Mason,Ian.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ion..Longman Group UK Limited,1990

Newmark,P.P.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Pergamon,Oxford,1982

Newmark,P.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London.Prentice Hall,1988

Nida,Eugene A.Language,Culture,and Translating.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

Nida,E.A.&Taber,C.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Brill Lyden,1974

Rojer T.Bell.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Theory and Practice.Longman,London and New York,1991

Schaffner,Christian and Kelley-Holmes,Helen.Ed.Cultural Functions of Translation.Multilingual Matters Ltd,1995

Tytler,A.Essays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London.Dent,1971

【英语教学法】

Alderson,F.C.,C.Clapham,and D.Wall.Language Test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Brown,H.D.Princio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3rd ed.)New Jersey:Prentice Hall,1994

E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tion.Oxford:Oxfod University Press,1985 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Oxfod University Press,1994

Gardener,R.C.&W.E.Lambert.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Rowley:Mass:Newbury House,1972

Gardener,R.C.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Longman:Edward Arnold Ltd.,1985

Hughes,A.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James,C.Error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New York:Longman,1998

Johnson,K.E.Understanding Communicative Language Classroom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Krashen,S.Principles and Pracr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Pergamon,1982 Lynch,B.K.Language Program Evalua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Nunan,D.The Learner-Centred Curriculu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Nunan,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Nunan,D.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Nurrall,C.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Oxford:Macmillan Education,1996

O’Malley,J.M&A.U.Chamot.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Odlin,T.Language Transfer.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Richard,J.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Richards,J.C.&C.Lockhart.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Seliger,H.W.&Shohamy,E.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Method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Stern,H.H.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Ur,P.Teaching Listening Comprehens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4 Ur,P.A Course in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Wallace,M.J.Action Re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1.蔡永强:“句法驱动的汉语口语教学模式探索”,《海外华文教育》2005年第4期。

2.程晓棠:《任务型语言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陈远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否适合外语教学”,《外语界》2001年第3期。

4.崔永华:“基础汉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第1期。

5.戴桂芙、刘德联:《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6.方文礼:“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第9期。

7.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8.李 红:“可理解输出假设的理论基础”,《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第2期。

9.李 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李忆民:“课堂教学的内向和外向——试论中级汉语精读课课堂教学交际化”,《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年第3 期。

11.刘小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综述”,《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2期。

12.刘 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鲁子问:“任务型教学的课堂教学程序探讨”,《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年第2期。

14.陆俭明:“卷首语”,《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第1期。

15.马箭飞:“以交际任务为基础的汉语短期教学新模式”,《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第4期。

16.马箭飞:“任务式大纲与汉语交际任务”,《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4期。

17.马箭飞:“汉语教学的模式化研究初论”,《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4期。

18.邵继荣:“任务类型和任务条件对EFL写作的影响”,《国外外语教学》2003年第2期。

27.张亚军:《对外汉语教学法》,现代出版社1990年版。

28.赵金铭:“对外汉语研究的基本框架”,《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3期。

29.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3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2.周淑清:《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跨文化交流】

费孝通 乡土中国·生育制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洪堡特 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霍克海默,阿多尔诺 启蒙辩证法 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梁漱溟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陆扬,王毅选编 大众文化研究 上海:三联书店,2001

罗钢,刘象愚 文化研究读本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莫尔根 古代社会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萨义德 东方学 北京:三联书店,1999

王岳川 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Dueing,S.(ed.)The Cultural Studies Reader.London:Routledge,1993

Polo,Marco.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8

Turner,Graeme.British Cultural Srudies.An Introduction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6

化工专业英语范文 篇7

目前, 科技论文的撰写语言主要以英语为主已是不争的事实。科技论文的发表速度日新月异,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研究所2013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稿 (国际部分) [3], SCI数据库2012年世界科技论文总数达159.67万篇, 较2011年增加5.3%, 其中中国科技论文被收录19.01万篇, 较2011年所占世界份额提高1%。此外, 科学发展, 势必带来科技英语的逐步更新。以Cell, science等知名期刊为例, 1920—1970年英语科技论文的表达主要以第三人称被动语态为主, 目前为了简洁、清楚、明确地表达科研工作者的科技成果, 推荐采用第一人称主动语态[3,4,5]。加上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如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单一、学习方式固化等问题, 容易造成教学质量下降、学习目的茫然、兴趣不高。本文根据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适当地引入前沿科技成果, 更新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探索教学理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化工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

一前沿成果引入的途径

1教师科研工作

科技创新能力飞速提升、科技资源总量快速增加下的科研环境, 全面掌握一个学科的全部前沿成果, 对于单一的科研个体很难做到。教师的科研工作就成为了前沿成果的主要来源。通过教师的科研工作, 一方面拓宽了教学范围, 使其更好地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沿革和科研动态。另一方面, 通过科研工作, 可以把具体科研工作过程中化工专业英语的使用情况带入课堂教学, 使学生直接了解所学课程的学习目的和学习重要性。

2其它途径

教师科研工作可以生动地引入前沿成果, 但毕竟局限于狭窄的个人科研方向。想要较为全面地引入本学科的前沿动态, 需要查阅大量科技论文数据库。各大检索网站对前沿成果进行了及时全面地整理, 例如Thomson Scientific公司旗下的Web of Science包括科学引文索引 (Science Citation Index, 即SCI) , 以及两个化学信息事实型数据库 (Current Chemical Reactions和Index Chemicus) , 收录了8000多种期刊。Wiley数据库、美国化学会、德国化学会等各大化学会的门户网站, 都会及时发布最新的前沿科技动态。例如, Americ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 Journal,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Industrial&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国际化工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国内外的各大国家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大课题组也会适时更新自身的科研进展。国内外高水平化学化工会议及时发布的科研成果, 更是展示了该化学化工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些前沿的科技成果将极大地丰富化工专业英语课堂教学内容。

二引入前沿成果, 提高教学质量

1适当引入前沿成果, 丰富教学内容

前沿成果的引入, 更新了教学内容, 生动了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取典型新近化工专业文献, 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课堂上所学知识的最新动态和应用前景, 学习专业词汇, 分析专业英语的表达方式, 强化听力和巩固口语。具体地说, 在阅读和写作方面, 我们以大庆师范学院2009-2011届化工专业学生为例, 通过选取近期发表的石油提炼的文献,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金工实习成果, 从模仿开始, 课上讲解和课下作业结合, 以科技论文的形式, 用英语表达学生实验或金工实习报告。听力和口语是化工专业外语教学十分容易忽略的环节。鉴于化工专业英语课时紧缺, 我们采用观看国外名校的经典课程、学术名人的专业讲座、诺贝尔奖的获奖感言等吸引学生的兴趣, 主要通过课下布置作业方式提高听力、突破语音障碍, 掌握基础口语词汇, 优化会话策略, 最终得体地使用专业英语。

2前沿成果和经典内容结合

前沿成果的引入毕竟不能够代替课程内容, 一味地大量引入必会本末倒置。经典教学内容的基础词汇、基本表达方式、基础口语和听力, 既是化工专业英语的基石, 也是化工专业科研活动的强有力工具。在引入前沿科研进展的同时, 结合经典内容, 必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基础词汇方面, 结合新发表的文献来学习基础专业词汇的构成和固定搭配, 以及构词方法等。在表达方式方面, 经典教材的表达方式经过长时间推敲, 表达缜密, 但由于科技论文的时态和语态因时而变, 二者结合, 让学生从模仿开始, 逐步形成自己的表达风格。在口语和听力方面, 由于英文专业讲座效果因人而异, 因此, 通过经典的专业英语听说教材强化专业口语和听力, 学习新近讲座或英文课程听力等材料, 熟悉英文科技口语语体和使用场合, 学习如何提问, 修正口语错误和恰当使用手势会话等策略, 最终使化工专业外语的经典内容和前沿成果有机结合, 提高学习兴趣, 增强教学效果。

三前沿成果的引入要配合先进教学理念的更新

教学理念的更新应以教学目标为指导。专业英语的教学不是用英语来讲授专业课程, 而是提高学生获取英文科技信息的能力, 将个人的成果和观点用英语表达和传递。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 对大学英语中的教学目标的要求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在教学上, 提倡“从做中学”, 不让教学活动和实际应用割裂开来。他还指出:教育是一个主动和建设的过程, 不是一种“告诉”和“被告诉”的事情[6]。至于化工专业英语教学的理念更新, 主要体现在教学和考核两方面, 在教学上, 教师可以采用建立模块、形成小组、分配任务、课下准备、课上讨论等方案, 让学生参与互动, 在体会科研活动中学习专业英语知识。在考核上, 以检测教学大纲执行效果、评估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 通过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测试学生运用专业英语交流信息的能力。我们将考核方式改变为笔试加口试, 客观题和主观题相结合, 考察学生基础词汇、基本翻译能力, 选取前沿科技论文测试学生的翻译和文章撰写等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保证试题的科学性、统一性。结果显示, 变化后的考核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巩固明显提高。

四课外延伸, 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化工专业外语的课时普遍比较少, 课堂外的延伸就成为学生课外知识获取、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应用能力的一个有效弥补。具体的就是我们通过积极借鉴其他院校的诸如模块式教学、分组式教学等优秀经验[7,8]。在阅读方面, 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 每组3~5人, 在上课前, 将教学内容相关的前沿成果分发下去, 让学生提前阅读, 让有精力的学生自己去寻找相关文献, 既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 又开阔了学生科技视野。在写作方面, 根据上课时所学内容, 布置相关作业, 让学生尝试模仿科技英语的表达方式, 撰写一些简短的句子和段落。进而让学生课下练习撰写整部分内容, 如摘要、引言、结论等。在听力和口语方面, 推荐相关材料, 让学生课下精听和泛听, 默写成文字, 巩固口语表达。最后在课上让学生小组之间选择代表, 互相评论对方的课下作业, 指出问题, 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解, 再反馈给学生。形成课下学习、课上反馈、课下再学习的有益循环。

化工专业外语作为特殊目的的英语, 是化工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其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前沿成果作为化工基础最新发展的呈现, 是化工专业外语教学和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通过合理引入化工前沿科技动态, 探索合理的教学理念, 对于更新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将形成有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2]中国科学信息技术研究所.2013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稿:国际部分[DB/OL].http://www.istic.ac.cn/ScienceEvaluateArticalShow.aspx?ArticleID=95279/[2013-10-10].

[3]Editorial (Opinion-Viewpoint) .Personally speaking[M].New Scientist, 171 (2300) :48.

[4]Gopen G D, SwanJA.The science ofscientific writing:Whosays?[J]European Science Editing, 2001, 27 (1) :4-5.

[5]Gould M.Thebig misunderstanding aboutwriting“scien tific”English.Report at“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Science Editors”[C].Beijing, August 24-27, 2002.

[6]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 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7]郑媛媛.合作教学模式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对化工专业英语合作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 2008.

化工专业英语范文 篇8

摘要:化工原理是非化工专业中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工程性课程。根据各专业特点,探讨面向非化工专业的化工原理课程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三环节的改革与实践,能够更好的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关键词:非化工专业;化工原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应用化学、环境工程、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等专业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工程实践性强的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基础课向工程科学的专业课过渡的入门课程。化工原理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三个教学环节,应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使学生尽早建立工程意识,树立工程概念,培养学生工程思维、技术经济思维的能力,使学生能用工程观念分析、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对于非化工专业,化工原理是由理到工起重要桥梁作用的专业基础平台课。但是由于化工原理理论教学中既有严谨的理论推导,又有实践经验的总结,同时在课程的各个章节中涵盖了大量化工设备的选型与设计知识,实践性强,难于理解;非化工专业化工原理理论课课时较少(一般为32课时或48课时);学生几乎从未接触过化工实际生产, 工程观念不强, 对于工程设备的种类结构及其操作缺乏直观认识,对知识接受较慢;课程的这些特点给“教” 与“学” 都带来了许多挑战。本文在传统的化工原理教学基础上,综合各专业特点,探讨面向非化工类专业的小课时化工原理课程体系,对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了如下改进。

1、理论教学环节的改进

1.1 阐明化工生产与非化工专业生产间的内在联系

对于大部分非化工专业,化工原理一般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此时学生刚学完公共基础课,尚未正式接触专业课程,对专业知识及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对象了解不多,因此初学化工原理且感觉与本专业知识相差较大时,会打击学习积极性与能动性。因此,在开始化工原理课程的正式讲授前,讲授者应向学生着重阐明讲解该课程与其专业实际生产之间的内在联系,指明两类操作间的异同点,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工原理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习主动性,在学习化工原理课程的同时建立起对本专业生产过程的普遍认识。

1.2 根据专业特点整合调整教学内容

化工原理课程的改革须紧紧围绕着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特点来进行,同时课程的设置必须满足社会需求。以制药专业为例,相比化工类专业, 化工原理教学学时要少得多,一般为32课时。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引导同学们在掌握基本化工操作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制药生产的过程原理、操作要领等,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因此,要结合开课对象的专业特点,将课程的内容大幅度精简,突出重点,加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同时,讲授者应适当介绍学生自身专业的新型生产技术,介绍学科新的发展和跨学科的新动态。

1.3 增选与专业密切相关的习题例题

目前,很多高校对不同专业(化工、化学、制药、生物等)化工原理的教学均采用一样的教材、一样的习题、一样的考核等等。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在现今的化工原理教材中,计算例题多是为了说明某公式的应用而假定或编套的,对于非化工专业的学生,难以达到应有的示例效果。讲授者应根据专业特点,增选合适的习题例题,力求所授例题均来自于实际的专业相关生产过程,能反映生产实际问题,增加真实性,同时计算结果应符合常见的工程取值,可与工程实际相比较,加强学生对工程计算特点的理解,让学生在解题中逐步建立工程的观念。这样不但可以强化课堂教学的目的性,提升了教学效果;而且通过该类例题的讲解,极大帮助学生们培养和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锻炼学生们的工程分析与逻辑思维能力。

1.4传统教学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教学各有优缺点,根据课程特点,结合各专业的特点,采用多媒体结合板书进行课堂教学。

化工原理是一门工程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涉及复杂的化工设备结构和大量复杂的工程计算,传统的板书教学往往枯燥乏味大有纸上谈兵之意,使学生感到讲解内容过于空洞和难于理解。而多媒体教学通过文字、图片、动画等形式有机组合,形象动态地展示了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和设备结构,信息量大,增加感性认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复杂抽象的过程,为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开拓了一个新的方向。例如, 在讲授离心泵的工作原理时,利用动画素材, 将叶轮运转、液体在泵内的流向、吸液和排液等逼真地呈现出来,从而使学生非常容易地理解了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和操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2、实验教学环节的改进

化工原理实验是以化工原理为基础的一门工程实验课程,化工原理实验再现化工过程现象和客观规律。通过实验使学生熟悉单元操作设备的结构及性能,掌握其操作方法,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学研究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笔者教研室根据各专业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实验内容,将化工原理实验按照相应各章理论教学的顺序进行安排,化工原理实验的顺序为流体阻力、离心泵性能测定、过滤、传热、吸收、精馏和干燥。既避免了实验的盲目性,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感性认识。

3、课程设计环节的改进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化工原理教学三大内容之一,是化工原理教学中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 培养学生技术经济和工程观点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工单元操作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熟悉查阅技术资料和国家技术标准,正确选用经验公式,确定经验数据,运用简洁文字和工程语言正确表述设计思想和设计结果,同時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次全面的检验过程。

目前,在课程设计的选题过程中,寻找一些科研或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作为题目,多为工艺计算量相对较少的换热器设计以及精馏塔设计,这样可以保证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设计内容包括设计方案简介、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典型辅助设备的选型和计算、工艺流程简图和主体设备工艺条件图等。

结论

综上所述,结合化工原理和各非化工专业的专业特点,笔者对非化工专业的化工原理课程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及课程设计三个环节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小课时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提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使学生尽早建立工程意识,树立工程技术观念,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德春,史益强,王志祥. 面向制药类专业的化工原理课程教改实践. 化工高等教育, 2009(3):30-32.

上一篇:教科版质量教学设计下一篇:路要自己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