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分层管理及培训

2024-10-06

护士分层管理及培训(精选12篇)

护士分层管理及培训 篇1

分层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及体会

时间:2010年01月19日10:06 来源:当代医学

杨胜琴 张兰 李菁 薛云星

[摘要] 目的 探讨我院急诊科采用分层管理模式对急诊专业护士培训的应用及体会。方法 通过对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调整,制订周密计划并组织实施,进行考核。结果 经过一年的培训,进行考核测试,有2人第1次考核未达标,组长培训后,再次考核均达标。结论 通过培训,强化了急诊科护士的理论知识,单项操作、整体合作综合急救技能较前明显提升,大大提高病人和医生得满意度。

[关键词] 分层管理;专业护士;培训

随着急诊医疗体系的建立,急诊护理专科的快速发展,对急诊专科护士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要求急诊科护士具备全面护理的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具有良好的独立工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沟通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这样才能确保急诊科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我科于2008年6月1日~2009年6月1日,对全科28名护士进行培训,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急诊科有护理人员28人,年龄20~50岁,平均30.94岁,急诊科护龄10年以上12人,5~9年5人,3~4年5人,1~2年6人;文化程度:本科6人,大专16人,中专6人;技术职称:主管护师6人,护师8人,护士14人;编制:正式在职13人,招聘13人,临时招聘2人,非正式在职占全科护理人员总数的53.57%。

1.2 科室结构 分4个护理组:院前急救、输液组、重症监护和护送组。

1.3 功能 承担全市出诊任务、院前急救、急诊分诊、急诊清创手术、危重症患者监护、全院门急诊输液、急诊患者检查、入院护送等。

培训

2.1 培训目标 熟练掌握急救相关护理理论知识及急救技能,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应急能力强、急救技术过硬的护理队伍。

2.2 培训内容 急诊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急救技术和急救操作技能培训,参与综合模拟急救演练。

2.3 培训模式

2.3.1 制定计划 采用分层管理模式:实行组长负责制,将科室护理人员分为3组,根据护理人员的职称、急救护龄、基础知识与技能、专科知识与技能、临床思维能力、管理组织能力和应急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将护士分为3级,即高、中、低级,高级为小组组长,培训工作由护士长全面统筹,小组组长具体负责的分层管理培训模式。

2.3.2 组织实施

2.3.2.1 理论知识培训 培训期间每周组织1次理论授课,授课人为科室护士长和高年资护士。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可缩短学时,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且教学生动、活泼、直观,提高了护士学习的积极性。

2.3.2.2 技能培训 由护士长和高年资护士对组长进行培训、考核,达标后,再由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训练,每周培训1~2项操作技能,周五进行考核,要求人人达标。

2.3.2.3 情景模拟培训 模拟建立一些与实际工作相似的抢救环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来培训护士的抢救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1]。模拟培训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负责制组织进行急救,提高整体综合急救能力。如突发车祸大量人员受伤进行分诊、急救等。

2.3.3 考核 由科室护士长和护理组长组成考核小组,共4人,对护士进行理论知识、单项操作、整体合作综合急救能力3个部分进行考核,每月考核1次,采用百分制进行考核,考核分低于85分,为未达标,分析原因,组长负责再次培训,2周内进行再次考核。

结果

经过1年的培训,进行考核测试,有2人第1次考核未达标,组长培训后,再次考核均达标。通过培训强化了急诊科护士理论知识,单项操作、整体合作综合急救技能较前明显提升,大大提高病人、医生满意度。

体会

急诊科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具有突发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等特点[2]。急诊护士工作能力的培训是保证急诊工作正常进行的关键,是急诊护理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3]。我科通过1年急诊专科护士培训,采用分层管理模式,收到很好效果。

4.1 护士的分层管理,有利于激励机制的形成,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创造力[4]。我科对急诊专科护士进行培训采用的分层管理模式,是根据护士的职称、急诊护龄、基础知识与技能、专科知识与技能、临床思维判断能力、管理组织能力和应急能力等方面对护士进行综合评价。是将培训考核组合对象与临床护理排班组合对象一致,操作训练考核与临床实际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分层分组进行技能培训,再进行急救模拟演练,大大提高了护士应急能力和整体实战能力。

4.2 护士协调、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经过理论授课和临床实践的训练,护士的协调、应变和管理能力有较大的提高,锻炼了稳定的心理素质,能冷静、果断应对各类重大抢救、突发事件、特殊事件,确保绿色通道畅通。

4.3 病人及医生满意度明显上升 通过培训,急救护士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医护配合协调,医生及病人对急救护士满意率明显上升,2009年5月满意率为98%。

4.4 抢救成功率高 通过培训,提高了护士的综合抢救能力,使急诊护士能够胜任由简单的救治扩展到多专科的综合急救[5]。

通过对急诊专业护士规范培训,采用分层管理模式,充分调动了各级护士工作积极性,强化了急诊及相关理论知识,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明显增强了护理人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大大降低了事故发生率。

护士分层管理及培训 篇2

不同科室有着各自的特点, 例如重症监护病房 (ICU) 是具有高风险的科室, 危重患者多、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抢救多、护理技术难度大[1], 而有的科室却恰恰相反。

由于我院是一所综合医院, 科室众多, 并且有着不同学历、不同能力、不同层次的护士, 所以可以按这种分层管理进行培训。通过调整护士队伍结构, 给予各层级的护士相匹配的工作与任务, 将工作职责和任务、技术要求与分层培训管理有机结合, 从而充分发挥不同层级护士的作用。2012年3月—2013年3月, 我院选定12个临床科室作为试点, 实施护士分层培训管理, 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选定12个科室的护理人员148人, 年龄19岁~50岁, 平均年龄 (35.2±14.6) 岁, 均为女性。学历:中专40人, 大专66人, 本科42人。职称:助理护士24人, 护士36人, 护师36人, 主管护师及以上52人。

1.2 方法

1.2.1 护士分层等级标准与准入资格的评估

经相关文献的检索, 在众多医院的护士分层管理中, 一般都将护士分为3~4层, 我院确定护士N0~N4 5个层次。具体分层见表1。

1.2.2 优化护士人力资源配置

根据不同科室患者的护理需求, 合理配置护士人数。对全院护士进行优化配置, 在某些重点科室配置具有经验的护士。见表2。

1.2.3 各层护士的业务要求

制定明确的培训计划与培训目标, 进行14种护士的基本业务要求管理[2], 即理论知识、护理技术、病情观察、患者抢救、入院评估、健康教育、出院指导、临床教学、科研交流、教学管理、护理科研、建设意见、护理培训、护理评价, 合理分配不同层级护士的工作重点与具体实施要求。见表3。

1.2.4 全新的工作模式

以往的工作模式一般都是一位护师带着几名护士进行工作, 现在主要依据患者病情轻重程度与患者的数量, 分为各类不同的护理小组, 一般以3~4名护士为一组。具体分配方式见表4。

注:业务要求等级0~4, 0:不需要;1:熟悉;2:掌握;3:熟练掌握;4:充分具备并精通。

N1、N2、N3、N4均为责任护士, 直接负责患者, 其完成所护理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N0为助理护士, 主要在上级护士指导下分组进行管理, 主要完成基础护理及辅助性工作。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以由专科护士作为小组的主导, 对于病情较轻的可以由组长作为小组的主导。对于夜班且患者病情程度较轻, 可以适当地减少小组内的护士, 实行N1+N0或N2+N0的组合。

1.2.5 评价

设计培训工作评价表, 其包括基础与专科护理质量、健康教育、患者满意度以及患者陪护率, 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等进行评价。工作满意度量表包括医院管理与政策、团队合作与互助、工作环境与模式、职业生涯与发展、专业知识学习等, 每个病区随机抽取并调查各级10名左右的护士, 在培训实施前后分别调查1次。护理人员每月进行1次整体性评价或业务考核, 并对所有评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评价培训均采用学分制的管理模式, 这样可更好地对不同层次的护士进行评价[3]。

2 结果

12个试点科室的护士团队结构总体上比较合理, 护理配合较好的前5位科室分别为呼吸内科、心内科、妇产科、骨科、神经内科。培训前后护理人员胜任工作能力的评价比较见表5。

注:评分标准:0~100分。

3 体会

3.1 护士分层培训管理能提高护士的能力

分层管理能减少护士之间的能力差距, 让不同能力的护士, 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发挥出自身最大潜能, 并能使护士工作得有信心、有热心、有能力, 充分体现自身价值。在其管理过程中, 注重团队精神与协作, 运用项目管理的原理指导教学实践, 强调过程中的跟踪管理。从表5中可以明显看到12个科室的护士在培训前后的6种基本技能都有明显提高。

3.2 护士分层培训管理能提高护理质量

改革管理模式的目的是提高护理质量, 让患者舒心满意。实施护士分层培训管理后, 各层护士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在小分组内, 负责的患者就是本小组护士的真正的任务目标, 可以让护士减少无目的性的护理, 并能在单一目标上取得最好的护理质量。组内不同层级护士可互相帮助, 取长补短, 从而较快地提高了护理质量。随着护士分层培训管理的进行, 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逐渐升高, 而且患者康复的信心更足, 恢复得更快。见表6。

注:评分标准:0~100分。

3.2 护士分层培训管理能提高护士满意度

分层培训不同于其他普通的大范围培训, 某些培训可能会降低护士的满意度。而实施护士分层培训管理, 使资深护士多年积累的经验与能力得以充分发挥, 从而提升了其工作信心与成就感;低年资护士可以明确自己的工作学习目标, 也能从较高层级的护士身上学到不少护理方法与护理理念, 从而给予患者更好的服务;高层级护士的培训管理模式可以不断激发低层级护士的学习积极性, 并且针对某些方面更加明确。护士满意度的提高可以减少新老护士的离职率, 我院实施护士分层培训管理后, 护士满意度从60.4%升至81.2%。

3.3 护士分层管理能提高急诊护理的效率

急诊科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 具有突发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等特点。急诊护士工作能力的培训是保证急诊工作正常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也是急诊护理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4]。我科通过1年的急诊专科护士培训, 采用分层培训管理模式, 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大大降低了危重患者的抢救病死率, 提高了对危急情况的应急处理能力。

分层培训管理应用于护士分层培训中具有非常好的导向作用, 对于医院护理人员的管理是非常有效的, 其充分激发了护士的工作潜能, 并使之拥有了明确的目标, 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与满意度不断提升, 患者满意度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郭素华, 邹海丽, 卢隆英.神经外科护士实施层级培训管理的效果[J].临床护理杂志, 2012, 11 (2) :72.

[2]贺意辉, 徐飞华.目标管理在护士层级培训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现代临床护理, 2010, 9 (6) :68-69.

[3]王曙红, 陈嘉, 彭华, 等.学分制管理与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施效果[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9, 5 (19) :38-40.

护士分层管理及培训 篇3

关键词:分层培训;垂直管理

【中图分类号】R82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321-01

门诊输液室作为一个医院的窗口,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代表了医院的形象。我院采用分层培训联合垂直管理的方法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技能、服务态度、服务艺术和服务效率,提高了病人对医院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1 方法

1.1 分層培训方法

1.1.1 确定护士层级

输液室共有护士26人,护士层级分为N0-N4,N0护士:0-1年护龄,有5人;N1护士:2-3年护龄,有3人;N2护士:4-7年护龄,有 6人;N3护士:7年以上护龄,有8人;N4护士:10年以上4人。输液室护士年龄在40岁以上有6人,其余为23岁~39岁。

1.1.2 培训内容

根据三甲复评要求从基础知识、专科知识、护理常规、操作并发症、应急预案、核心制度、重点流程等几方面做重点培训,教材均来自最新版护理教材。各层级护士在专科知识及技能方面存在差异,N4级护士在专科难度、教学和护理科研方面有较高要求。

1.1.3 培训方法

将以上七项内容分别列入周计划,统一由每月负责业务学习护士提前将学习内容整理全面,做成电子版,打印成册后在每周三16:00集中学习、签到,值班人员自行阅读、签字。

1.1.4 考核方法

月中由相对应的指导老师进行口头提问并记录。月底科室例会对本月学习内容进行考核、反馈。考核结果少于90分者,科室予以扣罚,继续参加下月考核直至通过,两次不合格,科室予以双倍扣罚。

1.2 评价标准:

1.2.1 门诊输液病人满意度调查

我院护理部设计的门诊输液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分为满意(4分)、满意(2分)、不满意(0分)3个等级,见表3。

1.2.1.1 调查对象

从2013年1-12月每月随机抽取实施新的管理模式后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共计300份为实施后,同法从2012年同期抽取未实施新的管理模式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300份为实施前。采用SPSS软件随机数字发生器生成所需的随机数字,并与2013年相应月份调查表一一对应.将产生的随机数字排序,抽取300份调查表;同法抽取2012年相应月份的调查表。两组患者在年龄、科别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2 调查方法

每月上、中、下旬定时发放满意度测评表,遵循自愿原则,由成人患者及患儿家长填写,护士长当日收集、登记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后,汇总归档。该量表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α系数为0.718~0.921,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9,均大于0.7,均具有良好的信度。该量表的效度主要用内容效度评价,量表全部条目的内容效度CVI值为0.7~1.0,平均为0.87,均大于0.75,具有良好的效度。患者满意度评分标准:非常满意为30分<总分值≤36分;满意为23分<总分值≤30分;不满意为16分≤总分值≤23分。

1.2.2 2013年与2012年NO-N4护士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

通过将2013年实施分层培训联合垂直管理后,NO-N4护士理论考核成绩与2012年为未实施分层培训联合垂直管理成绩做对比;同时将分层培训联合垂直管理实施前后两年的操作考核成绩进行对比,分析比较数据。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本文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数+满意数)/总人数×100%。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NO-N4护士理论考核成绩平均分值由2012年83.5分上升到2013年93.5分,同比上升了12%;操作考核成绩平均分值由2012年86.5分上升到2013年95.5分,同比上升了10.4%。

3 讨论

3.1 护患关系实施主体是护士,因此,要获得护理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必须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化分层次培训,更能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静脉穿刺水平、专业护理技能及个人素质。

3.2 分层次培训涵盖内容广、覆盖率高,使各层级护士明确自己的职责要求,发挥各自的角色功能,使护理质量稳步提升,打造出专科护理服务品牌。

3.3 风险预案和急救程序的制定和培训使护理人员具有应急能力,养成使用药物说明书的好习惯;强化药物不良反应(ADR)处理的规范管理方法,细化ADR处理流程;强化护士对ADR处理的应急能力训练。制定紧急情况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预案,保证病人有良好的就医环境,减少病人等候时间,提高病人的满意度,确保紧急情况下迅速调配护理人员到位,减少了护理投诉及纠纷。

参考文献:

[1] 孙爱玲,张东华,高建智,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的做法与体会 中国医疗前沿2010,5(17):89-90.

[2] 牛倩.张玉莲儿科门诊输液间优质护理模式探讨护理研究2012,26(6):1692-1693.

2014年产科护士分层培训计划 篇4

为加强产科护理人员业务素质,不断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与能力,特制订培训计划

一、新进护理人员培训

1、培训目标:

① 掌握医院的规章制度、护理核心制度及相关医疗法律法规。② 掌握科室环境、常用电话号码及护理服务规范。

③ 掌握科室工作流程、岗位职责、护理质量检查标准及应急预案。④ 掌握常用仪器设备及专科技术操作。

⑤ 掌握常见疾病护理常规,熟悉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

⑥ 熟悉护理文书及电脑操作。

2、培训时间:3个月

3、考核方法:科室针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对于未掌握内容,科室着重培训,培训后再 次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三个月内完成。

二、在职护士培训:根据护理部的分层次培训计划与要求,制定妇产科病区分层次培训计划及内容。

1、培训目标

⑴ 护士职称培训目标:

① 掌握常用仪器设备操作、专科技术操作和护理操作并发症及处理。1

② 掌握本科疾病护理常规,独立为患者实行健康教育及整体护理。③熟知并能正确演示各项应急预案。

④ 掌握危重患者的抢救护理。

⑤ 知晓本专科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使用方法、配伍禁忌、副作用等。

⑥ 知晓本专业常用化验项目的名称、内容、正常值;知晓本专科常用特殊检查的方法、检查前准备及检查后护理。

⑦ 熟知并能遵守院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熟知各班岗位职责。⑧ 能参与护生带教及护生讲座。

⑵ 护师职称培训目标:

① 熟练掌握本专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理论和技能、专科用药,并能讲解示范。

② 掌握危重病人的护理要点,能够熟练配合抢救。

③ 具有一定的护理管理,预防保健能力。积极参与病房管理与护理质控。

④ 进行临床护生的带教,护理查房,科内业务培训。

⑤ 参加科室新技术、新业务开展及临床护理实践。

⑵专科护士,主管护师培训计划

① 主持护理查房、疑难病例讨论、指导疑难、危重护理病例护理计划及实施,解决本专业护理疑难问题。

② 组织培训科室护理人员。内容为本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特有的护理操作技术、抢救技术。

③ 每年进行理论技术考试操作考核1次。

护士分层级管理 篇5

建立临床护理岗位护士分级进阶管理体系,以业务能力为主要评价指标,结合护士职称、工作年限与学历水平等要素,分为N0-N4五个技术级:

㈠N0级(试用期):从事护理工作1年以内的护士,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㈡N1级(成长期):从事护理工作3年以内的护士,具备独立分管病情稳定患者的能力。

㈢N2级(熟练期):从事护理工作6年以内的护士,且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护士及护师,具备独立分管病情较重患者的能力,参与临床教学和管理工作。

㈣N3级(骨干期):从事护理工作10年以内,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师及以上职称的人员,具备独立分管急危重症患者的能力,能承担临床教学和专科指导等工作。

护士分层管理及培训 篇6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我院关于“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部署及要求,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全面提高护理工作水平,结合《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特制定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计划如下:

目标:增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科室。通过开展以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为目标的“示范工程”活动, 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任务: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2、通过学习使全科护士掌握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 确保取得实效。

3、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工、分层管理、体现能级对应。并制定相关职责。方法及措施:

1、1-3月(筹备启动阶段)组织全科护士学习《优质护理服务文件》《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达到思想认识。

2月组织科室护士结合本科特点,开展护理服务专题讨论。2、4-10月(组织实施阶段)

(1)、4月科室组织高年资护士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学习工作经验。

(2)、5月试行分组排班,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工。

(3)、6月-7月组织全科护士制定适合本科室的职责,工作流程,并运用实施。重新制定绩效考核方案。根据每组责任制工作量多少考核。各班按工作量及工作质量进行考核,体现多劳多得,奖优罚劣。

(4)、8-10月结合我院开展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进一步明确责任护士工作职责,加强主观能动作用,协助医生实施诊疗计划,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与医生沟通,随时与患者沟通,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5)、严格落实护士分层专科培训计划,加强低年资护士三基培训考核力度,括展高年资护士知识层面,将专科知识,妇产科相关知识渗入到培训内容中。创新传统教学,尝试采用幻灯片教学形式,考核随机化的方式,确保教学效果。

(6)、强化安全意识,将护理安全始终贯穿于优质护理服务的始终,加强6个环节监控,注重质量,注重细节。

护士分层管理及培训 篇7

1护理队伍现状

我院创建于20世纪90年代, 于2009年成功争创了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接受了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检查。我院现开展床位500余张, 有护理单元11个, 护理人员221名。学历结构:本科7名 (3.2%) ;大专114名 (51.6%) ;中专100名 (45.2%) 。职称结构:副主任护师2名, 主管护师8名, 护师15名, 护士196名。

根据医院护理队伍的特点将护理队伍分为3个层次, 分别为专科型护理人才、骨干型护理人才、成长型护理人才。专科型护理人才即在护理专业某专科或专项技术中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 在专科科研、教学上取得一定成果, 对其他护理人员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才;骨干型护理人才即在护理专业某专科或专项技术中有一定水平, 在科研、教学上有一定经验, 是未来专科领域的接班人;成长型护理人才为骨干型护理人才接班人的培养对象, 刚进入临床不久, 求知欲和接受能力强, 理论知识扎实, 有较大发展空间, 是医院实行分级管理的基础。

2分层制定培训目标

据我院发展迅速而护理队伍年轻的特点, 培养适用型护理人才是医院的近期目标;医院的长远目标是在此基础上培养教育型、管理型、科研型的人才。

2.1 第1年新护士目标

以岗位适应教育为主, 根据护理部要求重点做好三基培训。熟练完成规定的生活护理, 熟悉护理管理核心制度及应急预案, 了解常用临床检验正常值和意义。

2.2 第2~3年护士目标

强化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技能、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概念, 培养扎实的三基水平和技能, 掌握常见疾病护理常规、观察技能, 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

2.3 第4~6年护士目标

以提高专科知识和技能水平为主进行教育, 逐步掌握专科新知识、新技术, 提升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水平、危重患者观察护理技能和临床带教工作能力。

2.4 ≥7年护士目标

具有本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掌握国内本专业先进技术, 并能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以提升解决本专业临床护理中疑难病的技能和带教、科研、管理能力为主。

3实施培训方法

3.1 选定培训老师

指导老师在临床培训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是低年资护士学习的榜样, 不仅可教低年资护士技能, 同时也能传授精神、情感, 是实现培训目标、落实培训计划的关键[2]。因此应选择综合素质好、理论基础扎实、工作作风严谨、认真负责、热心教学工作、有一定带教能力、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沟通能力并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主管护师或高年资护师承担指导培训工作。第1年护士固定带教老师为责任护士;第2~3年护士、第4~6年护士主要指导老师为高级责任护士;第7年护士主要由高级责任护士及护士长指导。

3.2 岗前培训

首先对新员工进行岗前培训, 使其迅速了解医院的特点及相关规定, 重温护理基础知识, 规范护理操作。为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 我院护理部特邀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对新护士进行礼仪培训, 通过对护理人员个人形象设计、职业礼仪行为训练、沟通交流技巧训练等内容的培训, 提高了我院护士的精神面貌, 使每位来到医院的患者及家属均能感受到我院护士周到的服务和特有的风采。

3.3 轮转学习

岗前培训结束后, 在一年内安排到普外、骨科、内科、肿瘤科等院内4个专科轮转。每个专科轮3个月, 由护理部统一安排, 在老师带教下, 必须掌握所轮专科一定数量的病种知识, 每月参加护理部组织的业务学习, 并参加各专科知识讲座, 每月完成学习心得一篇, 每人每个轮回应完成各专科规定数量的基础护理操作和专科操作, 掌握相应的护理核心制度、护理应急预案。每个轮回结束前完成工作小结一篇。出科前进行基础理论及操作、专科理论及操作、核心制度、应急预案的综合考试, 学年结束由护理部组织理论考试。通过一年的正规培训, 使新护士基本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

3.4 加强在职学习

对在院2~3年的护士, 我院充分利用监护室和麻醉复苏室现有的丰富教学资源, 在不脱产、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 通过临床一线在职培训的方式, 提高护士的独立工作能力、处置专科护理疑难问题的能力、质量管理的能力、应急能力和教学能力。制定计划安排护士到监护室和麻醉复苏室轮转学习, 回科后充分显示出业务优势, 受到医师的好评。为提高培训人员的操作水平, 护理部将卫生部下发的《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中24项操作分配到科, 由科室指定培训护士做操作“示范员”, 通过强化培训考试合格后对新护士进行示范带教。同时积极参与院、科、病区组织的业务学习、护理查房、病历讨论等活动。每半年组织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急救技能如心电监护、呼吸机 (要实例操作) 、心肺复苏、配合气管插管的培训及考核, 每季完成学习心得1篇, 每年写工作小结1篇, 每晚由总值班护士长查房时抽问核心制度、应急预案、护理工作流程。每年参加护理部组织的各专业理论考试。

3.5 院外进修

第4~6年护士参与临床护理实践, 注重实践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学习。为开阔眼界、了解护理动态、提高我院护理管理水平, 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我院先后送20余名护理骨干到华西医院和省医院进修学习, 派近40名护士参加院外各种学术专题讲座和培训班, 为医院护理人员带来了大量新的知识和信息, 提高了全院护理人员的学习热情, 提高了爱岗敬业的精神。同时院内护理部还举办各类学习班、讲座及学术交流会, 如护士长培训班、责任组长培训班、带教老师培训班等, 交流在上级医院学习到的先进理念和知识。年终组织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考核, 如心肺复苏、除颤仪的使用、临时起搏器配合、复合伤的救治等。每年写综述或个案护理一篇, 由科护士长审阅。

3.6 参与管理

第7年以上护士以自身学习提高为主, 积极参与临床护理实践和管理;参与病区管理、教学工作, 成为护士长的助手, 指导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参与护理科研课题设计、研究、论文写作等活动, 确定本人研究方向;参加市内、外各类学习班、讲座和学术交流会, 通过网络拓宽学习路径;取得主管护师资格后按条件担任高级责任护士或专职教学, 担任专科业务学习的授课;参与院内、科内护理会诊;主持护理查房。每2年发表论文一篇。

4考核指标

护理部考核小组根据培训计划制定考核指标。 (1) 各级护理人员必须实行分层培训, 认真落实各级护士的培训计划, 落实率≥85%; (2) 定期分层次进行抽考, 不合格者必须补考, 保证年度培训计划的完成。要求专科技术操作考试分数≥85分, 制度、应急预案、工作流程考核分数≥85分, 急救技能≥85分, 专科理论考试≥85分; (3) 对第1年轮科护士轮科结束后进行评估, 检查进度, 不断改进培训工作, 并根据实际需要修改、补充方案; (4) 根据各层级护士的工作职责履行安全护理、理论和操作水平、护理管理能力、科研论文教学能力、突发护理事件处理能力, 并结合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考核情况、中级职称以上护理人员学分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年度综合评价采取百分制, 评价结果记入各级人员的技术档案, 作为护理人员培养、评定专业技术职称、调级、调职的重要依据。

5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5.1 部分护理专业人员认识不足

在职护士培训能否取得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培训者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部分护理专业人员对培训认识不足, 表现为消极地参加培训, 不愿占用业余时间, 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盲目性, 听从于护理部或护士长组织安排, 完全被动地接受学习任务。

5.2 培训制度不完善

我院培训形式包括学术讲座、专题学习班、护理技术操作示范、外出进修等, 但这些方法远不能满足临床一线护士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外出学习、进修只是少数, 获得护理新信息较少, 束缚了护理人员个人技能的开发。同时, 年轻护士流动性较大, 每天应付繁杂的日常工作, 与学习的矛盾较突出。

6讨论

通过对在职人员培训的实施, 笔者体会到护理人员的成长并非通过突击就能达到目的, 而要求护理管理人员有长远的眼光, 充分实施人性化管理, 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培训。

6.1 制定合理的各层次培训计划是顺利完成培训的前提

将各层次护士的培训计划具体化、量化。在制订培训计划的过程中, 要考虑各层次护士的学习需要, 根据专业的特点和不同职称护理人员的具体情况, 选择实用、灵活、恰当的培训方法, 以增加其学习兴趣。同时培训计划也应考虑到各个培训之间的互相协调和补充, 并将培训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方面结合起来, 如护士的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的调配等, 而不能孤立地看待培训, 否则将使护士对参与培训无积极性, 从而使培训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6.2 正确选择培训方法, 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医院在职培训的对象是成年人, 成年人的学习与青少年的学习特点有较大的不同。成年人的逻辑记忆力较强而机械记忆力较弱, 成年人在学习过程中如能联系过去的经验、未来的情景和实践活动可产生更好的培训效果[2]。因些, 培训方法应多样化, 使培训尽量贴近临床一线工作, 不能采取千篇一律的讲授方法, 否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6.3 充分利用医院内部的培训资源

培训不仅应考虑培训的效果, 还应考虑医院用人的实际。在不影响医院正常工作的前提下, 完成培训计划, 应注意挖掘医院内部的培训资源进行培训。如以院内重症监护病房 (ICU) 为护理骨干培训基地, 定期选派临床一线护士到ICU学习各种监测仪器的使用和危重患者的急救与护理;逐步建立ICU、急诊科一体化管理, 提高医院整体救治水平。也可选择内部高级责任护士作为培训导师, 高级责任护士对医院的发展及各专科的特点更为熟悉, 由其有针对性地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和交流, 使受训护士更快地将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此外, 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护士可采用轮岗的方式进行培训, 使护士有机会在工作中自主地掌握新知识, 扩大工作范围。在培训媒介的选择上, 可充分利用医院的内部网络对护士进行培训, 使护士的学习更具灵活性。举办护士长管理培训班、护理组长培训班、教学老师培训班等形式进行针对性培训, 可有效提高带教人员的水平。

6.4 实行人性化管理, 合理安排教学

由于护理人员多半由女性构成, 上夜班时间多, 加之家务事忙, 参加学习困难多。鉴于护理人员夜班多、时间紧、不能按时听课的实际情况, 授课形式可灵活多样化, 如采取远程教育,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可增强护士独立学习的能力;开展护理查房和疑难病历讨论, 充分利用晨会和床旁交班、护理查房等进行教学, 既满足了教学要求, 又可提高在职护士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5 加强专科护士的培训

肿瘤科、ICU、手术室、内科等科室均有较强的专科性, 因此对这些科室护士的临床护理技能要求更高。着手专科护士的培养, 使其具有较强的专科理论和技能, 更好地为患者和社会人群提供护理服务, 并为其他护理人员提供专科领域的信息和建议, 指导和帮助其他护理人员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我院将专科护士的培养列入中、长期培训规划中, 在未来5年内, 每个专科至少有1~2名专科护士。

6.6 规范护士行为, 树立良好形象

加强职业礼仪培训, 为真正达到“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的目的, 继续分批次对新护士和在职护士进行职业礼仪培训, 通过举办专题讲座、观看录像和形体训练等方式, 加强护士的职业礼仪修养, 培养和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

6.7 强化学习意识, 加大宣传力度

针对目前部分临床护士学历普遍偏低的现象, 要鼓励临床护士加强学历提升的学习, 应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及经费支持, 争取更多的机会让护士外出进修学习, 参加全国、省级学术研讨会和培训班, 加强与外界的沟通, 不断开阔视野, 获取信息, 更新知识, 使护士能及时了解各护理专业领域的信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对培训的深刻认识, 使广大护理人员树立“只有终身学习, 才能终身就业”的观念, 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积极主动地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始终保持良好的竞争优势。

总之, 通过推行分层人才培养模式, 经针对性培训及工作任务的实际锻炼, 有效地提高了各级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取得了护理专业技术和人才队伍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护理人才结构也日趋合理, 为医院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创造了条件。实践证明, 护士分层培训为护士分层级使用管理奠定了基础, 将护理岗位工作职责、技术要求与护士的分层级管理有机结合, 可充分发挥不同层级护士的作用[3]。分层次人才培养制度作为一种有计划的、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法, 可有效地促进医院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提高, 并促进医院护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4]。作为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该制度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总结完善, 以更好地服务于医院, 解决护理人才断层及梯队不稳定等问题。

参考文献

[1]李琳碧.浅谈在职护士的继续教育[J].继续医学教育, 2001, 15 (2) :5.

[2]周小香, 梁艳娉, 冯丽钦.护士在职教育实行分层次培训方法的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 2009, 16 (2) :79.

[3]彭刚艺.落实三项工程培养专业人才发展专科护理[J].中国护理管理, 2007, 7 (7) :17-19.

护士分层管理及培训 篇8

关键词:护士;分层护理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339-01

护士分层管理是指根据护士的学历?年资?职称?工作能力等方面,对护士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将护士分为N0?N1?N2?N3?N4五个层次,根据层次不同展开针对性的管理[1]?大量的实践资料证明,护士分层管理对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具有十分理想的效果,因此我院于2014年起在护理管理工作中也开始实施护士分层护理管理?通过1年的观察发现,将分层护理管理应用于护理管理工作中时,医院护理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现我院利用护士分层护理管理实施前后效果比较的方式,论述该护理管理方法的优势,并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的护理人员资料38例,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0~48岁之间,平均年龄(29±6.73)岁;工作年限1~28年之间,平均年限(11±5.72)年;其中护士17名,护师13名,主管护师8名;护理人员学历为:专科27名,本科9名,在职研究生1名,硕士1名?本文将2013年1月~2013年12月实施传统护理管理的阶段作为A阶段,将2014年1月~2014年12月实施护士分层护理管理的阶段作为B阶段?两个阶段的护理人员均为同一批,两个阶段在一般资料比较中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A阶段采取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B阶段采用护士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⑴进行分层?参照分层管理标准模式,结合自己医院的实际情况,将38名护理人员分为5个层级?N0层:工作年限1年,已通过护士资格考试,或已查询到注册成绩但还未注册,已掌握基本的护理技能,能够为患者提供基础服务,并在上级护士指导下进行工作;N1层:工作年限超过1年的低年资护士?护师,熟悉护理基础?专科与技能知识,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护理病历书写能力,具有处理突发事件与积极配合抢救的能力;N2层:高年资护师?主管护师,护理专业知识熟悉,拥有良好沟能力,能积极配合抢救,具有处理紧急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N3层:高年资?副高级主管护师,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与理论知识,敏锐的观察力与熟练的操作技能,综合能力强;N4:本专科工作5年以上,获得专科护士培训资格证书,综合能力强,具有较高的威望与专长,较强的业务能力,具备护理教学?科研及管理方面能力[2-3]?

⑵制定分层工作职责?针对护理人员所划分层级的不同,制定针对性的工作职责,由于工作职责?工作内容不一样,相应的职务津贴?奖金?福利待遇也各有不同?通过层层管理,将护士分层工作职责落实到位?

⑶护士分层次使用?根据“扁平化”原则对护士进行排班,各科室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设立不同的责任组,每组由不同层级的护士所组成?N4层次护士专科业务由全院共享,N3层次护士主要进行病区的质控工作,N2层次护士负责从患者入院到期间所有的治疗?健康教育?护理服务?出院指导等工作,N1与N0層次护士主要由责任组长带教,上层级护士指导下,协助完成各项护理工作?

⑷分层培训与考核?在护士的培训与考核方面,也遵循分层护理管理原则,根据各层级护士的特点不同制定相适宜的培训内容?培训目标?课程与考核计划?在培训形式与途径方面也应该多元化?多样化,以便能尽可能满足每位护士的培训与考核需求,促进培训效果?

1.3评价指标

对两个阶段护士的护理质量?培训通过率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注:⑴护理质量评分由医院高层管理者根据护士个人表现?综合考核成绩?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情况进行客观的评分,满分为100分,取其平均值?⑵护理满意度调查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每个阶段抽取每名护理人员所负责的患者各50例进行护理满意度评分,满分为100分,取其平均值?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运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将所有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标准差( ±s)表示,以t检验,组间对比用x2检验,设定显著性水平为P<0.05?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比较

B阶段护士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A阶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两组护理考核合格率比较

观察可见,B阶段护士的病房管理?重症护理?基础护理以及专业考核的合格率均明显高于A阶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3.讨论

本次研究可见,对护士实施分层护理管理后,护理质量?护理考核合格率?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实施前,由此也进一步证明了护士分层护理管理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的可行性?有效性与合理性?通过护士分层护理管理措施在我院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大力落实,使人力资源的使用更加科学?合理,同时实现了护理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这一新理念的转变,使护理工作职责与岗位能级能够对应,从而充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促进护理服务工作的和谐?顺利开展打好了基础[4]?此外,分层护理管理的应用,还显著提高了患者对医院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有效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综上所述,护士分层护理管理对促进整体的护理服务质量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具有大力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辉.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4,1(1):316-317.

[2] 欧阳凤霞.护理人员分层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4):111-112.

[3] 胡秀丽.护士分层级管理在妇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4,7(7):230.

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小组 篇9

一、护士规范化培训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各培训护理单元成立科室工作小组,相应科室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组织管理本科室护

士培训计划的制定和任务实施,并定期考核评价。

三、工作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全面负责护士规范化培训的规划、计划、建设、运行,对医院护士规范化培训工作进行组织、指导和协调。

2、各护理单元职责:根据医院培训大纲,拟定本科室的培训工作计划,并予以执行和总结。具体负责学员的培训及考核。同时做好科室的培训档案管理工作,包括:业务学习、教学查房、操作培训记录和日常考核、出科考核档案记录等。

四、规范化培训制度

1.护理人员应在上岗后接受系统的、有计划的规范化培训。

2.医院护理部负责根据省(市)行政部门的培训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具

体培训目标与实施细则。

3.护理部和各科室有明确的人员负责管理培训工作,并选择合适的人员负责教

学。

4.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与方法,严格考核,保证规范化培训的有效实施与

培训质量。

护士分层管理及培训 篇10

1、按照科内轮转护士培训计划表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

2、进科两周内护士长安排各种班次的带教,熟悉各班职责。

3、进科两周后夜班带教一次后轮进夜班,夜班搭档即为科内固定带教老师,负责一年内的带教工作。带教老师协助解决新护士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或困难。一年后进行总结及评价,跟年终测评挂钩。

4、三个月内完成科内新护士岗前培训项目表,所以项目必须临床实践过,指导老师进行评价并签名,最后由护士长签名。

5、第2月及第6月进行专科知识考核并进行评价,第10月进行整体护理考核并进行评价。

6、参加科内护理查房、业务学习各10次以上,参加科内各种规章制度培训、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培训、护理管理制度培训、护理会诊、护理疑难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等。

7、参加科内全年三基理论和操作考核。

8、一年内必须完成科内仪器的培训及考核。

护士分层管理及培训 篇11

【摘要】急诊科护士 专业水平 临床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护理学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人们也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专业技能知识是护士进行护理的基础,尤其医院急诊科的护士,更要熟练掌握各种急症急救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国外对急诊科急救的专业技能有着严格的培训。现对当前我院急诊科护士的专业水平和培训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出适应我院急诊科护士的培训措施。

1急诊临床技术的考核模式

1.1考核时间 急诊科护士培训前进行一次考核,参加培训后开展一次考核,通过两次考核成绩进行对比。

1.2考核内容 从急诊护士岗位应该掌握的技能进行分析,基本可以分为技术操作、仪器使用、抢救病例、现场急救四部分。技术操作与仪器使用是按照规范化的操作要求进行考核,抢救病例要从考试题库中选择,这些考核内容要涵盖所有急诊护理常规的操作与应急的反应处理。只有开展全面的考核,并提出有效的培训手段提高急诊护士的进步,才能培养出具有扎实基本功和合格技能的急诊护士。

1.3成立考核小组 由急诊科护士长及高职护师、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共同组成考核小组,开展考核工作。

1.4考核方法 对急诊科内所有护士进行考核,所有考生都要通过抽签决定主考老师,进行一对一的考试。分为三个考核站A、B、C,A站主要考核基本的技术操作和仪器操作;B站主要进行急救病例的考试,以2人配合开始;C站主要为急救现场抢救病例,也是2人配合。对基本理论、基础技能、仪器使用、药品使用、物品准备、抢救的配合、应急的能力、抢救速度等进行详细的考核评比。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合理地考核出护士真实的水平。见表1:

1.5考试成绩的分析 从培训前后的成绩对比,可以看出,培训后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都要高于培训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讨论

急诊科护士大多是在内科和外科至少工作两年以上,才能参与到急诊科的工作。但是,现在普遍的情况就是护士一毕业就分进了急诊科工作,很多急诊科的一线护士由非专业的人员担任,而在急诊工作几年后的护士都已转为各科室临床的骨干。毕业生工作经验少,对急诊技能不熟悉,严重缺少重大抢救病例的判断和急救技能,所以一定要加强培训工作。

对急诊科护士进行全面的技能培训,才能使他们更快地进入急诊的工作状态,更好地在急诊科完成工作。有资历、经验丰富的护士要为新护士传授知识和技能,不能让新护士完全靠实践经验积累才能掌握急诊科的知识。护士既要将单项的技术掌握熟练,例如:抽血,要做到一针见血,准确、高效,为病人争取急救的时间。护士还要将单项的技术延伸为综合的技术运用,例如:抽血,还要能做到紧急配血、抽血气、套管针穿刺和深静脉插管等一系列的技能。

护士到了急诊科一定要有新的护理观念,要有急救的意识,掌握好急救的技能,努力通过培训提高自己的技术综合能力,加强对单项仪器的使用转向抢救仪器组合的使用。急诊科对抢救物品的使用速度与准确度有着更高的要求,要求护士要做到果断处理,任何突变情况都能处变不惊,心态平稳、沉着冷静地进行最佳仪器的选择与组合,抢救病人生命。在培训中还要强化护士保管急诊抢救器材完好的观念,任何仪器都要能及时应用于患者的抢救,并发挥抢救的功能。对抢救物品的组合则要依靠培训中不断的训练,对抢救器材如何选择、如何使用、如何配合使用等问题进行重点的培训。

护士还要加强由单项病种的抢救转向多种病种组合的抢救训练,急诊科会涵盖所有临床的急症处理工作,无论是中毒、车祸、还是灾难的急救都需要全面的科室病理知识,所以一定要加强护士各病种的知识理论培训与各病种不同的急救知识培训,对护士之间的默契配合也要加强训练,可以使护士间实现能力的互补配合,更好地开展抢救工作,保证急诊抢救正常稳定的运转。

参考文献:

[1]徐建鸣.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研究与进展[J].上海护理,2013,5(2):50-52.

[2]冯凤,逯文巧.急诊科护士分层级核心能力培训效果评价[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6):89-91.

[3]成守珍,彭刚艺,刘华平,等.中国16家三甲综合医院ICU护士专业核心能力现状调查与研究[J].现代临床护理,2012,7(8):1-3.

[4]桂莉,陶红,陈亭.急诊科护士专业水平及培训现状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2,4(1):22-23.

护士分层管理及培训 篇12

关键词:专科护士,专科护理,规范化培训

为贯彻落实《护士条例》、《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湖南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加速专科护理发展,加强专科护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湖南省2007年成立了“湖南省专科护理质量控制中心”,以协助我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简称卫计委)发展我省专科护理和开展相关专科领域专科护士培训,制定了全省专科护士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2008年开始启动全省专科护士培训工作,几年来我省在专科护士培训的实施与管理实践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构建了适合我省护理发展的专科护士培训体系,使我省专科护理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专科护理人才培养逐步走向规范化,现介绍如下。

1 专科护士培训体系的构建

目前对专科护士(specialist nurse,SN)定义尚未统一,但大多认为SN是指具备一定条件的护士在经过某一特定专科领域为期数月的培训,具备相应专科护理能力并经考核合格,获得专科资格证书的注册护士[1]。基于这一定义,结合我省实际,我省大力开展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统一指导思想,成立培训组织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制定培训计划和方案,明确培训专科及培训目标,科学进行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认真实施,缜密管理,严格督查,保障培训效果。

1.1 统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护理队伍专业化建设,提高护士专业技术水平,促进护理事业与医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协调、同步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

1.2设立培训机构省卫计委将全省专科护士培训的工作任务委托给省专科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全面组织和落实全省专科护士培训工作。

1.2.1 组织结构

该中心挂靠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设中心主任1名、副主任3名、委员9名及秘书1名。中心主任由挂靠基地护理部主任担任,其他成员来自于全省部属、省直及市级大型三级医院资深护理管理及临床护理专家,挂靠单位为该中心提供办公场所和设施。省卫计委下拔启动资金及挂靠单位给予对等基金资助,以保证中心工作的运行。

湖南省自2007年逐步对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在重点临床科室工作的护士进行培训和考核,对在上述临床科室工作2年以上的护士直接考核发证。

1.2.2 工作职责

省培训机构起到统筹和指导的作用,使全省专科护士的培训能够按照标准和统一的培训系统运行。①制定全省专科护理队伍的发展规划,拟定全省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实施方案,组织和实施专科护士培训;②监督管理与考核各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对全省专科护理设置的规范、布局及特殊项目的相关技术开展认证;③推广专科护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④配合护理基础质量控制中心制定质量控制标准和操作规范;⑤参与对全省各级医疗机构护理质量与安全的评价和督导等。

1.2.3工作目标提升学员在相关专科领域的医学与护理理论知识、技术与操作水平、观察与处理病情能力、管理与应急能力、沟通与协调技巧等,培养具有系统的专科护理理论、娴熟的专科护理技能和先进的专科护理理念的专科护理实用型人才,使之成为相应专科领域的护理骨干,有效提升医院护士专科护理能力,实现《湖南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提出的“从2007年开始,将在ICU、急诊、介入治疗、血液透析、肿瘤、手术部等专业方面建立并落实专科护士培训制度,到2010年,全省所有三级医疗机构凡在上述重点临床科室工作的护士均要取得《临床专科护士培训合格证书》,二级医疗机构则要求50%取得此合格证书”目标,促进我省临床专科护理服务水平的提高与护理事业的发展。

2 实施专科护士培训的程序与步骤

2.1 确定培训专科领域

经广泛调研和认证以后,2008年确定在重症监护、急诊急救、手术室、介入治疗、肿瘤、器官移植、血液净化7个专科领域开启了首批专科护士培训。2009年根据专科的发展需要,增加新生儿及精神心理2个专科;2014年又新增康复、老年、呼吸治疗、心血管、儿科及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6个专科领域专科护士培训。由此,目前我省专科护士培训领域已涵盖15个专科,均为临床重点科室中专科护理技术要求高、人才急需的科室。

2.2 遴选培训基地

培训基地分为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和临床实践培训基地。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即专科培训牵头单位,由一家医疗机构承担。临床实践培训基地由3~6家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承担。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和实践培训基地的申报采取公开、公平、透明的方法遴选,各家医院可根据申报的相应要求,递交申报材料到省专科护理质控中心。通过自主申报、材料审核、现场考核、PPT报告和答辩竞选等步骤遴选和确定培训基地。目前我省拥有15个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和84个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培训基地。

2.3 编写培训教材

我省根据原卫生部《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规划和组织各专科专家编写《湖南省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及相关专科护士培训的试用教材。每部教材试用二期以上,经过反复修订,先后正式出版。目前,我省已出版《重症监护专科》、《手术室专科》、《急诊专科护理》、《器官移植专科护理》、《肿瘤专科护理》、《介入专科护理》、《血液净化专科护理》、《新生儿专科护理》及《精神心理专科护理》等9部湖南省专科护理领域岗位规范化培训教材。

2.4 遴选师资

培训师资分理论授课师资和临床实践带教师资。明确师资申报的基本要求后,各专科培训基地组织申报,省培训机构进行集中资格审核、试讲评定和确认;临床实践师资由各专科培训基地遴选与认定,按照1:2的比率配置,选取护理技能精湛,教学经验丰富,同时理论知识过硬的护理老师。

2.5 培训对象与方式

培训对象的纳入条件为:具备2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正在或准备在重症监护、手术室、急诊、器官移植、肿瘤、血液净化、介入、新生儿、精神心理等相应专科工作的注册护士。每年举行1~2批专科护士培训,省培训机构组织下发培训通知、确认培训名单、审核培训计划等。采用全脱产方式培训,培训时间为2~3个月,其中理论知识1个月,由各培训基地具体负责,多为集中授课;临床实践除重症监护、新生儿专科2个月外,其余均为1个月,学员被安排到临床实践培训基地学习。

2.6考核认证专科护士考核及认证分为两个层次实施。一个层次是指新入专科及本专科工作不到2年的护士,实行脱产培训后考核及认证;另一个层次是指在本专科工作2年以上有一定专科经验的护士,免脱产培训,实行岗位自学后考核及认证,于2010年底完成全省专科领域护士相关能力免脱产培训考核及认证。

2.7 专科培训的质量控制

2.7.1 严格控制培训数量为了充分保证专科护士培训质量和效果,严格控制各专科每年培训≤2期,每期50人。

2.7.2 培训基地的管理

省专科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对各培训基地从专科设置、专科仪器配备、专科护理技术、教学场地及设施、培训师资、组织管理及保障措施等方面加强监管,并定期考核重新认定,使之达到培训基地的要求,保证培训质量。

2.7.3 培训管理

省专科护理质量控制中心每年组织全体质控中心成员会议至少3次,讨论和制定年培训计划、征求委员意见和建议、总结年工作等;中心主任同省卫计委负责人对每期培训进行现场教学督导、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培训质量。培训过程中,调查学员课堂的到课率和实习基地带教老师的反馈信息,在培训中期和末期对学员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了解对培训安排和师资的满意度,以及培训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分析以促进培训效果的持续改进。

3 专科护士培训的成效

3.1 大批护士获得专科护士认证资格

自2007年启动全省专科护士培训工作,到目前为止,2617名护士通过15个专科领域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考核并获得资格认证;9596名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具有免培资格的临床高年资护士通过7个专科领域的护士相关能力的考核认证,取得《临床专科护士培训合格证书》。

3.2 专科护士在临床专科护理服务中发挥积极作用

3.2.1 承担临床专科护理

在临床分层级使用中,专科护士优先担任责任组长,落实分管重症患者的护理,并指导其他护理人员;指导本病区特殊疑难危重症病例护理,组织开展本专科护理会诊;参加全院其他病区特殊疑难危重症患者的护理会诊讨论,提供专科领域信息,解决相关护理问题。

3.2.2 承担应对各种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任务

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地震期间,数十名血液净化、手术室、重症监护等专科护士奔赴震区救治伤病员;手足口病高发期间,数名新生儿、儿科、重症监护专科护士前往安徽、河南等高发地区进行手足口病患儿的救治;此外,在救治我省禽流感病例中,重症监护、急诊急救等专科护士们也发挥出极大的作用。

3.2.3 承担专科护理门诊工作

目前在我省已开设的专科护理门诊包括造口伤口护理、腹膜透析、PICC置管维护、糖尿病教育、母乳喂养、母婴保健等。

3.2.4 承担健康教育工作

为患者和家属讲授专科健康知识及技能指导,讲课方式灵活多样,运用多媒体、模具、实物及图片作示范,取得了良好成效。

3.2.5 参与专科护理管理

为科室管理和专科护理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协助护士长提高本专科的护理业务水平;参与制订、修改、完善本专科护理常规、工作流程等;参与督导本专科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评价护理质量和效果等。

3.2.6 承担专科护理培训

承担或参与本院及本专科护理人员、进修生的专科护理业务指导及培训以及实习护生带教,同时负责本专科护理新技术、新方法的讲授。

3.2.7 开展护理研究

专科护士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具有较强的学习新知识与技术的能力和热情,能及时发现专科护理动态,积极申报科研课题和进行专利申报。

3.3 护士专业水平显著提高

大批护士通过统一以专科护理教材为基础的脱产学习和岗位自学,巩固了本专科的理论知识,提高了专科临床技能。根据介入专科护士培训效果的调查发现,理论培训有助于学员系统掌握介入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学员培训前后知识掌握度具有差异,培训后理论测试成绩明显高于未培训组,同时专科护士培训班的开展后,学员的满意度均在90.0%以上,表明护士对于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学习的需求很大,培训意愿强烈。

4 小结

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投身于护理实践并在专业领域发挥带头人作用已成为新时期护理专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我国的专科护士培训与管理正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国内针对专科护士培训虽逐步建立了多个方面的培训领域,但培训方法未形成体系和标准,培训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成熟。加之,专科护士的人事、晋升等保障专科护理队伍稳定和专科护士发挥作用的相关制度尚未出台,给专科护理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结合各级医院的实际情况,我省已经形成了专科护士培训体制和培养模式。当然,仍需借鉴国内外专科护士培训经验,积极探索,不断优化我省专科护士培训体系,切实推动专科护理发展,满足患者的多元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刘苏君.“专业护士”是护理学科内涵建设的重要阶段[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6):504.

[2]尹诗.湖南省相关专科护理培训教材自学后效果评价[D].中南大学,2012,5.

[3]胡立珍,胡艳军,李慧.提高介入专科护士培训质量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1,03:201-202.

[4]刘芹英.我国临床专科护士角色功能“临床培训及发展的研究探讨”[J].全科护理,2013,11(276):264-266.

[5]郭燕红.探讨和建立专科护士制度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52-953.

上一篇:姑姑来我家做客作文250字下一篇:食品信息公示牌